📖 ZKIZ Archives


新三板企業派現提振市場信心 投資者呼籲量力而行

中報季以來,已經有200多家新三板企業披露了分紅預案。從已經實施的分紅方案看,金融行業企業派現金額較高,一些貼有創新層和擬IPO標簽的企業也比較慷慨。

在市場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分紅被認為能夠提振信心,給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回報,部分盈利水平較低甚至虧損的企業也加入派現的行列。但有分析人士認為,現金分紅並不適合每家掛牌公司,新三板企業大部分是創業型中小企業,投資者追求的是成長性回報,企業不如把利潤投入到再生產中。

創新層公司青睞分紅

截至9月28日,今年下半年有204家新三板企業披露了中報分紅預案,90家公司宣布現金分紅。豐收日(836673.OC)、裕田霸力(833511.OC)每股分紅達1.5元,創新層企業匯群中藥(832513.OC)決定每股稅前派息1元。

根據Wind資訊統計,去年以來,已經有1151家掛牌公司實施了現金分紅,其中創新層企業占到約四分之一。分紅總額最多的掛牌公司是墾豐種業(831888.OC),分給股東多達4.3億元,把絕大部分凈利潤都發了。最少的軟腦科技只有5.2萬元,不過占凈利潤也高達20%。

創新層企業瑞德設計(831248.OC)董秘郭維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目前新三板制度還不完備情況下,現金分紅對投資者是比較合理的階段性的回報。尤其對創新層企業,未來分紅制度將會成為常態。”他表示,公司的分紅是具體落實公司利潤分配管理制度,將會提振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由於投資者對新三板政策預期落空,市場行情持續下跌,流動性低迷,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新三板上的財富效應並不明顯。9月18日,三板做市指數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收於1089點,結束了9月初以來的回彈行情。據統計,目前有超過一半的新三板基金產品低於1元。

在資本利得不足的情況下,分紅成為投資者獲得投資回報的一種方式。去年9月,財政部發布101號文,把新三板掛牌公司納入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政策,對個人持有掛牌公司股票超過1年的,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持股1個月以內和1個月至1年的,稅負分別維持原政策的20%和10%。

雖然實施現金分紅的企業占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的比例不算高,不過分紅的力度卻不含糊。去年以來,華龍證券(835337.OC)、新安金融(834397.OC)、南京證券(833868.OC)和齊魯銀行(832666.OC)分紅總額都超過3億元,中科招商(832168.OC)等私募機構和小貸公司的分紅金額也較大。

除了金融類企業,貼有創新層、擬IPO標簽的企業分紅金額排名靠前,天地壹號(832898.OC)、宇邦新材(832681.OC)和捷昌驅動(830948.OC)三家進入IPO輔導的創新層分紅金額都在9000萬元以上。

現金分紅應量力而行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現金分紅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打腫臉充胖子。”掛牌公司維信通(430067.OC)去年凈利潤只有5100元,卻分紅168萬元。去年來,有138家企業分紅超過凈利潤,甚至有虧損企業也實施分紅。

對此,申萬宏源場外市場總部葛賢通(K先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三板企業分化比較嚴重,虧損的、幾萬塊利潤的、幾千萬上億利潤的都放在一個市場,好比一個班上課的大學生小學生都有。分紅應該視企業發展階段而定,一般成熟企業才會經常分紅,新三板企業普遍規模比較小,且以科技型企業為主,分紅未必是良好的市場信號。”

他認為,成長階段的企業需要依靠資金研發推動,分紅過多將會增加財務壓力,甚至導致投資者對公司成長性缺乏信心。“分紅可能帶來企業找不到業務擴張點的感覺,而分完紅再去融錢也沒有太大意義,還不如把利潤投入再生產,使整個業務持續保持擴張。對於投資者本身來說也是錢分給自己的回報率高還是留在企業回報率高的問題。”

中報顯示,新三板8000多家企業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總體為負兩百多億元,其中創新層表現更差,總體的投資凈現金流接近負一千億元,僅籌資性現金流為正。

北京洪泰君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曹水水告訴記者,現金分紅對於新三板成長型創業型企業不是必選項,絕大部分投資者投新三板企業也是為了追求成長性。只有成熟企業需要通過現金分紅讓投資者獲得收益,但是體量規模較大的企業在新三板占比較少。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則認為新三板企業現金分紅對個人投資者效果為中性甚至偏負面。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個人投資者投資新三板還不會是沖著分紅而來,持股不滿一年分紅需要交稅,而且股票價格還要向下除權。而大股東等原始股東可能才是分紅的受益者,因為他們持股滿一年以上,分紅不必交稅,而二級市場套現如果溢價必須交稅。

不少新三板企業除了現金分紅還會送股,更多的掛牌公司選擇轉增。下半年公布送股和轉增的掛牌公司有130多家,其中瑞星時光(838798.OC)轉增比例高達8倍。今年以來已經完成實施送股和轉增的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

由於掛牌公司股本較小,需要通過高送轉來增加股本。今年5月,開心麻花(835099.OC)發布公告稱,以現有總股本為基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64股送1.5紅股。送轉後,公司股本從4700多萬股增至3.6億股。

掛牌公司股本增加不僅便於交易,而且增加的股份也可以作為股權激勵或做市商庫存。不過,目前已經實施送股和轉增的企業占新三板企業總數比例並不高。曹水水認為,在股價已經低迷的情況下,再實施送股、轉增股價就會更低,有可能被當成是垃圾股看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61

發改委召集專家議人才爭奪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從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搶人大戰是必然結果。怎麽搶的問題,有沒有搶得到的問題,搶到以後能不能留住,留住以後能不能做貢獻,這是一系列要思考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在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辦的“215經濟茶座”上表示。

針對近期各地持續升級的人才爭奪戰,第二期國家發改委“215經濟茶座”匯集多位專家學者,就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更好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進行討論。

勞動力市場需要多層次人才

近期,全國多地出臺較之前相對寬松的人才落戶政策:安徽省合肥市將主城區落戶條件放寬為就業滿2年、參加城鎮社保滿1年;重慶市不設落戶指標控制、不搞積分排隊,外來人口達到一定就業年限(最長5年)即可直接辦理落戶;陜西省西安市允許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漢市則將大學生落戶年齡限制從35周歲分別放寬到45、40周歲……

逐漸升級的引才戰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國家發改委就業司就業處處長孫中震表示,多地引才政策是強調高質量發展理念和創新驅動落地生根的重要標誌。一二線城市主要面向國際競爭,而國際競爭越來越強調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認為,提高效率、提高以創新為核心的全要素生產率,對於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具有迫切性。從經濟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當中,經濟增長背後的要素結構或者增長的動力就包括勞動力的投入等。從人才資源的角度,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推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都陽表示,我國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使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到衰減的這一變化過程非常迅速;高等教育的迅速擴張導致人才供給結構有所變化,壓低了高技能勞動者的價值;此外,戶籍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配置功能也產生一定影響。

都陽同時強調,運轉良好的勞動力市場需要豐富的多層次的人才。

“勞動力市場就像生態結構一樣,需要豐富的、多層次人的需要,包括所謂的農民工、低技能人,也都是對經濟發展有貢獻的,如果低技能工人加入到城市勞動力市場的話,實際上增強了這個城市勞動力市場的專業化程度。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對於這一輪引才引智政策,多位參會專家肯定了這一對人才重視的做法。

孫中震表示,本輪政策從落戶到住房到創新激勵,從人才的引進到使用有完整的體系;區域定位上有差別化政策導向;社會效果上營造了重視人才的社會氛圍。

“從對就業的影響看,促進效應和擠出效應並存,吸引人才之後對其他人才有擠出;從區域上看虹吸效應和擴散效應並存,二線城市出臺政策從一線城市吸引更多人才的同時,也分流了三四線城市人才,總體上促進了人才的優化配置。從中長期來看人才政策的出臺有利於人才要素更加均衡配置,有利於通過實現高質量發展來實現高質量就業。”孫中震說。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秘書長李震表示,地方政府引進人才之間的競爭,基本出發點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要鼓勵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通過競爭完善相關政策。加強對政策的總結,對好的做法進行推廣。

都陽認為,“搶人”可以理解為在優化市場環境當中向前邁了一步,終極目標是不希望制度性障礙成為勞動力市場建立的制約。

盡管如此,多位專家提醒,引才引智仍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人才政策要與產業發展相協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室主任譚永生表示,不同城市對人才的需求是有梯次的,要做好人才發展和地方城市發展之間的融合。對於人才既不調高胃口,也不做過多承諾。

牛犁表示,要加大產業培育,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樣才能真正把人才留住。而大城市“搶人”對於小城市和縣城的沖擊和影響較突出,這些地區本來就面臨產業結構不足、人口外流的挑戰,怎樣制定規劃應對是應該高度重視的。此外,要避免可能的動機不純,避免導致單一領域扭曲狀況的發展。

孫中震認為,要處理好引進與使用,增量與存量,政府與市場,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要更多從未來產業定位和發展導向出臺吸引人才政策;要重視引進增量,更要重視盤活存量,通過構建終身學習制度,健全人力資源長效提升的機制;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積極性,把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造人才‘立交橋’,讓不同人才發揮作用,推開產業發展的‘玻璃門’,放開市場準入,讓人才的創新創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培養創新和敬業精神,提升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5

理財第一波:儲錢買樓要量力而為

1 : GS(14)@2015-03-29 13:28:11









有年輕人因為儲錢買樓而傷害了身體,因為天天吃麵包的緣故,將來即使有了物業,卻沒有好的身體,沒法好好地享受,甚至要付上沉重的醫藥費。根本把畢業後十年要置業定為目標是錯中之錯,置業是人生中最大的一項投資,用十年時間來開展(指儲蓄首期)實在是難為了當事人。有人指出香港在回歸後的薪酬水平其實是差不多,若計入了通脹的因素,有些工作的薪金其實是下調了。另一方面,樓價的升幅卻不成比例,若不計清楚負擔能力便置業,隨時會有破產的危機。金管局收緊對細價樓的按揭,做法無可厚非,可以減少對金融系統的風險。對市民來說,置業的難度高了。有些人為了置業,找來了親友作擔保。近日討論得較多的是一位只有萬多元月薪的人,購入了500萬元的單位,顯然是沒有計算自己的負擔能力,當宏觀經濟下滑時,他將會沒頂。想知道自己每月需要儲蓄多少才達到目標,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數學知識去計算,可以參考投資者教育中心網頁的計算機,那裏有多款工具可供選擇。要儲蓄100萬元作首期,年回報5%,每月要儲6,440元,才可以在十年內達標,收入只有萬七元能否儲蓄此款項很成疑問,而且在購入了以後也要供款,負擔絕對不輕。要親友作擔保,是把風險轉嫁給別人,做法不可取。可以考慮的方法是把儲蓄期延長,再積極一點來投資,如利用15年而每年有回報6%,每月只需儲3,439元,15年後便有100萬元。你亦可以利用二人之力來儲蓄,那便事半功倍。李兆波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29/19093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06

李嘉誠籲股民量力而為

1 : GS(14)@2015-04-21 12:40: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1/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長和(0001)主席李嘉誠闖關成功,長和及和黃(0013)股東高票贊成系內重組計劃。集團昨晚公布,合併和黃、發長和新股予和黃股東,以及與赫斯基交換股份等方案,均獲得99%的票數通過。長和及和黃將於今日早上9時復牌,李嘉誠的「重組三部曲」只剩下分拆長實地產上市這一步。

長和高票通過重組

李嘉誠昨早出席股東會前稱,方案應獲股東贊成,結果一如所料,只得少數股東反對。他又在會上表明,集團合併後有望提高派息比率。今次「世紀重組」最受人關注是和黃對長和的換股比例,但昨早有小股東稱比例算公平,故亦接受方案。集團成功闖關後,預計和黃的股份於5月26日為最後交易日,6月3日則完成整個重組程序,和黃股東將按比例獲得長和的股份,長地則於該日上市。外界有分析指長和重組是為了將來投資重點放在海外,李嘉誠被問及日後經營方針時,沒正面回應會否加重海外投資比例,只稱集團早已國際化,但日後亦會繼續在香港及內地投資。

近期股市鬧烘烘,李嘉誠再次呼籲股民,「量力而為,千萬不要勉強去做,自己能力很勉強的事」。他又稱樓價的波動不會太大,因建築成本已接近歷史高位,工人不夠、建築費及地價亦難下跌。

長和重組方案通過,但李氏亦關心政改方案。他重申政改一旦不獲通過,所有香港人都是大輸家。他指出1200人選舉特區行政長官,與500萬人投票,後者實為普選。「失去今次機會,不知何年何月再有機會。」

股東祝福活過113歲 李﹕盡力而為

和黃將會併入長和內,昨日所舉行的股東大會,有機會是和黃最後一次股東會。會後有數名股東要求與李嘉誠合照及握手,李嘉誠亦願意站定合照。會上更有女股東稱讚李嘉誠多年的領導,更送上朱古力酬謝。另有股東希望李氏活過113歲,即長和及和黃的交易編號合併的數字,李嘉誠笑言感謝,並稱盡力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43

97瘋潮再現 萬人排隊抽樓 學者籲買家量力而為 倘加息隨時供不起

1 : GS(14)@2017-05-27 08:51:50

■長實海之戀昨即場抽籤賣樓,大批準買家排隊報到,人龍延至港鐵紅磡站一帶。周智堅攝



【本報訊】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樓市重現1997年爆煲前瘋狂一刻。李嘉誠旗下長實(1113)荃灣新盤海之戀,昨高峯期近萬人排隊,墟冚程度如1997年開售的青衣灝景灣翻版,長實高層昨指氣氛似1997年,但未有泡沫;首批496伙即日沽清,即晚加推346伙,加價約2%。學者提醒市民,樓價高若碰上加息隨時供不起。記者:朱連峰 黃嘉銘



海之戀屬金管局本月19日加辣後開售的首個大型新盤,首批平均呎價僅15,772元,貼近二手價,加上按揭成數達85%,掀起搶購潮。長實有別一般新盤開售前一天抽籤的做法,昨天賣樓即場抽籤,規定所有準買家須於上午9時至10時15分報到,結果營造萬人空巷場面。



■海之戀為金管局上周加辣後首個開售的大型新盤。

年輕買家佔六成


記者現場直擊,昨早未夠9時,位於紅磡置富都會售樓處一帶已聚集大批準買家及地產經紀,排隊人龍先排出天橋,再由天橋排落港鐵紅磡站,超長人龍圍住半個港鐵站。人龍更誇張到排落樓下隧道B1出口,記者行了接近5分鐘至半島豪庭對開天橋始見龍尾,人龍估計有近300米,相當於約25部雙層巴士總長度。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第一批客人8時左右已到,「大家都睇到,可以講得係形容萬人空巷,其實都唔止萬人,不過我哋都用萬人空巷,最長隊尾排到幾乎黃埔花園嗰頭」,反映市民置業希望很大,多達六成買家是年輕人,不少人要父母資助首期入市。23歲學生魏先生表示計劃買一個兩房單位,預算樓價800至1,000萬元入市,由於仍是學生沒有收入,層樓由媽媽支付首期及供款。不少人將目前瘋狂的樓市與1997年比較。今次海之戀賣樓墟冚程度足以與1997年6月開售的青衣灝景灣比較。灝景灣於1997年6月5日截止認購當日,排隊人龍由銅鑼灣世貿中心排到紅隧出口,700個單位一日沽清,成樓市經典。之後樓市泡沫爆破,樓價跌近七成,高峯期入市的業主猶如經歷浩劫,因而被戲稱為「浩劫灣」。趙國雄認為,雖然目前市場氣氛近似1997年,但「冇乜泡沫」,因為樓市有實際需求,用家亦佔超過九成,情況與1997年不同,當年利息高達10厘,現低見2厘多,只要買家有穩定職業及收入,自用便沒有問題。


家庭客連掃六伙


美聯布少明稱,有一組區內家庭客動用約8,172.3萬元連掃6伙作投資及自用。至昨晚8時全數單位已獲認購,應是繼將軍澳緻藍天後兩年來全港最熱新盤。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現時樓價實在太高,買家要上車,借得多、自然供得多,萬一面對加息隨時供不起,就算供到也「好辛苦」。莊呼籲買家認真衡量自己實力,考慮向發展商或「財仔」借貸時,要謹慎考慮是否還得起。


買家心聲


魏先生:「計劃買個兩房單位,預算樓價800至1,000萬元,由媽媽畀首期同供款。」


葉先生:「用超過3,000萬元掃3伙,每伙大約1,000萬元,打算買嚟自住。」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7/20035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24

黃偉綸:美縮表在即 籲市民置業量力而為

1 : GS(14)@2017-10-01 20:12:11

【明報專訊】雖然本港樓價屢創新高,但美國縮表,發展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會為未來樓價作出評估,但重申市民置業要量力而為,政府在有需要時會採取措施。

市民購納米樓要小心 或易買難賣

黃偉綸承認,目前本港樓價高企,雖然現時本港正處於低息期,市場資金充裕,呼籲有意置業人士,要小心管理風險,並指政府會密切注意市况,除從供應方面着手外,適當的時候亦會推出需求管理措施。

另一方面,近年納米樓大行其道,黃偉綸表示,由於現時樓價高,部分市民只能負責面積較細的單位,故有一定需求,若政府將個別單位最細面積下限調高,價錢會再調升,將影響市民購買,但他同時呼籲,市民購買這類單位時要小心考慮,當過一段時間私樓供應達至平穩時,該類細面積單位長遠價值或有變化,不排除買時容易,賣樓時困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93&issue=2017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