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侯文詠:每個人都要有適應改變的能力 試過就不後悔 把挫折當老師


2010-6-21  今周刊





近三十年來人類歷史劇烈轉變,學 校學的知識已經不管用了。年輕人不要怕麻煩,培養課堂以外的各種能力,才能適應改變。有自己的想法,做對的選擇,就離理想越來越近。

口述.侯文詠 整理.孫蓉萍

人類現在正經歷一個前所未見的時代。過去三十年間,全球人口從三十億增加到六十億,未來三、四十年內還可 能增加到九十億。而且通訊方式從有線電話變成網路,並大量使用代理制度,以前沒有房屋仲介、經紀人等行業,現在,「介面」卻是最夯的行業。

人類歷史從未發生過這樣劇烈的轉變,今天的標準答案可能明天就被淘汰了,而且這個趨勢在二、三十年內不會停止,所以我覺得每個人應該要「不乖」,簡單來 說,就是要有適應改變的能力。

玩社團玩出職場創造力

我們的教育讓小孩像「垃圾不落地」一樣,從小就不必規畫任何事情,只要被爸媽載到各地點去讀書、學才藝、拚學測。可是現在的世界不再是以工作定義的世界, 而是以人的能力來定義,年輕人接受學校教育換來的文憑,只能讓你找第一份工作。因為出社會之後看的是能力,包括獨立思考、創新、連結,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如何感受,讓別人產生信任感,知識只占不到一○%,而年輕人只有破碎的知識,其他什麼能力都缺。

例如我是醫生,同時又寫作,所以寫得出︽白色巨塔︾和︽大醫院小醫師︾,後來又去拍片,變製作人,這都是能力的延伸。我不是念傳播系,原本不能當製作人; 我也不是中文系,不該當作家,所以能力比學歷重要,教育上看到的知識,其實八○%都能Google到。

以前我有一群大學同學在社團混,功課保持在中上,過二十年開同學會,我發現現在當主任、當教授的,不是當年名列前茅的資優生,而是那些混社團的人,因為他 們學到很多別人沒學到的事。例如他要收錢、要管理社團,他的連結力和創造力就比別人多,進社會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菜鳥。再做個十年、二十年,就會被老闆 賞識。

年輕人不要怕事情做得煩、做得雜。我有個朋友的女兒去西藏玩,回來後發願要為小朋友蓋兩間浴室,讓他們冬天可以洗熱水澡。她打電話找爸爸的朋友幫忙,有的 朋友捐簽名的書讓她去賣,有的朋友畫設計圖,有的朋友捐建材讓她蓋房子。一般家長一定覺得她是自找麻煩,但是我恭喜她的爸爸說:「你女兒到哪裡都能活下 去。」她這種能力會一輩子帶在身上,爸媽想教都教不來的。

以前要出人頭地,走的路是一條直線,從第一名排到一百名,大家都要擠前三名,例如電機系、醫學系、財金系,但是現在前三名已經沒有好到那種地步。一個小醫 生或小律師月薪五、六萬元,雖然比一般人高,但負擔很重,換算成平均工時,可能和便利超商的工讀生差不多,將來也不一定能賺大錢。

現在這條線已經變成橫線,每個領域的第一名,他的名聲、收入、成就都很高,所以大家要找到自己在橫線上的位置,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一名。像我從小就發現我講 話很多人愛聽,寫的書很多人愛看,我在作家這個行業出頭的機率就高,比較有機會做前三名,但是在醫學的領域,我可能只排在前五十名,因為台大醫學系厲害的 人很多。

理想是人的﹁研發部門﹂

有一位醫科學生對我抱怨說:「牙科賺錢比較容易」,我就建議他轉牙科,可是他又對我說:「我成績那麼好,為什麼要讀牙科?」就像清朝人很會射箭,可是時代 已經進步到用槍在打仗,時代不同,思惟也要跟著改變。想辦法嘗試自己有把握的、適合你的行業,讓你變成前幾名,而且對你來說也不費力。

很多人問我現實與理想衝突時該怎麼辦?其實兩者並不衝突,也不應該拋棄現實去追求理想,而是給理想一個機會。現實像是一棵大樹,理想則是小樹苗,理想有一 天也可能變成現實,因為這棵小樹苗可能長成大樹。如果比現實的樹還大,它就會變成現實,人生就很快樂,所以應該給理想一個機會。

我當醫生時,用二○%到三○%的時間來寫作,例如值班的第二天休假,我就利用半天的時間寫作,灌溉我的理想。如果變成現實,那很好;如果沒長大,起碼我努 力過了,不會後悔;如果它長得不大不小,不是比現實更大的樹,那也很好,現實很煩的時候,我可以去樹下乘涼。我人生一定要有這棵樹,所以我願意花時間在這 上面,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如果放棄機會,人生就會後悔。理想是一個人的「研發部門」,一家公司要活得好,一定要有研發部門,投注二○%在研發部門很合理。

很多年輕人找工作的時候沒想法、沒規畫、沒方向,每天最多的想法就是罵老闆,然後理直氣壯地辭職。他們每天工作看到的都是收入高不高、離家近不近、報酬好 不好、方不方便下班回家之前還可以約個會,從來沒想到這份工作學習空間大不大、有沒有興趣、可以累積什麼、吸收到多少東西,他們是看此時此刻的情緒在找工 作,而不是把自己當作一個舞台、一項產品。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現在工作做得好的人都是在某一個領域裡一直累積知識和技能。如果半年就換一個工作,今天端盤子,明天管理庫存,永遠都是新生,就不能累積。人生資歷和財富 一樣,是以乘方比累積下去,所以效果驚人。我很早就知道我要當醫生,我也要寫作,雖然我不知道寫作以後能做什麼,但是我付出代價,人家在睡覺時,我在寫 作,我很清楚知道我在做什麼。

當醫生就是我累積能力的一部分,雖然我也是作家,但抽掉醫生的那個部分,就不是我現在的樣子。做showgirl也是在累積能力,沒有人一輩子做 showgirl,因為她的身材會變,但如果她有這個才華,也正派地賺到錢,沒什麼不妥。做過showgirl的人,站在別人面前,會把自己展現出來,她 的樣子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人怕遇到挫折,但挫折無法避免。我做事情有想法、有打算,挫折不多,一旦有挫折我會非常珍惜,一定要從中學到東西。例如投資股票被套牢,每次都在最高 點買、最低點賣,我就去追究原因,後來我終於知道,投資邏輯和寫作邏輯不同。

我很喜歡Wii Sports裡面一個獨木舟遊戲,它先讓玩家在三十秒內划完九十公尺的航道,但是成功後,若一直維持原來的速度就會失敗,因為它把成功標準提高到一一○公 尺。Wii一直為你「創造」失敗,你被刺激、不甘心,就會努力去超越那個標準。你努力過後如果還有挫折,挫折就是你的老師,你要從它身上學到教訓,否則老 天是無情的,下次會給你更凶狠的懲罰。

其實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我選擇當麥可.喬登,我會整天不想工作、不想起床。但我現在工作滿檔,經常睡覺前才發覺「今天好累喔」,因為工作對我來講是有 趣的事。我寫《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時,甚至一天寫上十二小時,有時一周寫的全摃龜,所以我去跑步,把腦袋放空,有人兩年都談過十次戀愛 了,我還在與潘金蓮攪和。

我寫書時,把我的讀者當作是老朋友在開派對,而不是把病人或客戶當作麻煩,來一個就「消滅」一個,所以我是快樂的。找出興趣,有自己的想法,做對的選擇, 培養自己的內在能力,你就離理想更近了。

侯文詠 Profile

出生:1962年

現職:作家

學歷:台大醫學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著作:《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危險心靈》、《白色巨塔》等

第一步的智慧:

很多人怕遇到挫折,但挫折一定無法避免,有挫折我會非常珍惜,一定要從中學到東西。

作家 侯文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7

財金猛人 趙世曾:唔結婚都要有仔女 李華華

2010-12-6  AD




 

新地(016)郭氏兄弟決裂、南豐姊妹反目,單單精采幕幕新鮮。全港市民等睇戲,估吓下一家反面嘅係邊個望族。船王之後、自己亦已創一番事業嘅卓能(131)主席趙世曾話,絕對唔希望自己嘅仔女,第日都會係咁。

佢話:「我都有各種準備同分配,做得好仔細o架,三個仔女唔同媽咪嘛,更加小心啲同佢哋做好善後準備,唔可以馬馬虎虎……內容唔講得,而且遺囑隨時可以改得o架嘛,所以做得清楚啲,將來唔會有糾紛。」

做好準備免子女爭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事業成功,賺多啲錢o架,到咗下一輩就會產生啲爭產嘅問題,如果你無幾多財產,咁咪無人爭囉,大家兄弟姊妹反而和諧啲。」

南 豐陳家發生嘅事,趙世曾形容係「不幸」,「人生就係咁o架喇,你想成功,又賺多個錢,後面就會有啲咁嘅問題發生……o依家唔係淨係遺產嘅問題,係太太要求 離婚喎,唔使睇張遺囑都分咗畀你先喇,有份分遺產嗰啲梗係反對,咁睇吓個官點睇喇。照計太太要求離婚,無理由唔畀佢離喎,只係唔知佢嘅財產,有無做到入基 金入面,如果喺基金入面,太太都郁唔到。」

o依家仲係「單身」嘅趙世曾話,純粹以法律角度睇呢單嘢,因為人哋嘅家事,佢都唔清楚,雖然佢以前同陳廷驊好熟。

離婚後遺多現擁5女友

離婚可以導致俾人分一半身家,呢個可能係趙世曾唔結婚嘅最大理由,「我都有啲朋友係接近啲嘅(指關係親密、穩定嘅女朋友),但結婚機會就細啲,受制於香港嘅法律,如果婚姻失敗,會產生好多後遺症」。

「一個男人可以唔結婚,但仔女就一定要有,有啲人因為唔結婚而無仔女,就唔好……唔結婚都可以好happy,一種種人嘅choice啫,有啲人鍾意結婚,有啲人唔鍾意,我就屬於比較自由嗰種人,但係仔女一定要有!」

趙 生呢套理論都幾多人buy,至少城中兩大鑽石王老五──李澤楷同李家傑都係咁諗,只不過後者搞到有啲論盡。據趙世曾講,男人真係要步入戀愛嘅墳墓,四十幾 五十歲先係「適當死亡年齡」,千祈唔好後生結婚,佢教自己個大仔都係咁;但係open嘅另一面就出乎意料咁封建,「個女就唔同嘞,女仔一定要結婚,仲要越 早嫁人越好!」

單身自由到爆,但係又有仔有女,趙世曾已經做到,佢仲經常拖住唔同嘅女伴穿梭社交場合,咁樣亦係佢嘅養生之道,「做多啲運動,人生開心啲,交多啲女朋友喇……」最後,佢默認約有5個穩定嘅女朋友,其他拖住畀大家影嗰啲,唔係喎!

對股票專一九成長揸

趙世曾嘅「專一」似乎只適用於股票,而唔係喺女人身上。「基本上,我九成股票係長揸嘅。」但強調無話死古古,「起得快,就賣咁啲;跌得快,就買番啲;如果我揸嘅股票唔到價,就永遠唔會賣,係三個大原則喇!」

有無必殺技呢?「最弊係跌嗰陣,(如果)個個去搶,你又去搶;(如果)跌到嚇親,你又去『揼』,咁係無辦法翻本嘅……除非買到一隻好差嘅股票,否則好難5年10年都唔起嘅,好少好少……總之有得賺我會走,呢個世界無撈底呢樣嘢。」

 

呢 幾個月股市風高浪急,但係趙世曾話投資策略無乜變,唯一唔同嘅係投資組合,「以前係藍籌多,o依家係紅籌同H股多啲,佔一半以上,香港就買公用股收息,滙 豐(005)就長揸。」趙生最長情嘅,原來係大笨象而非美人,唯一同佢絕緣嘅應該係地產股,「地產股好,即係地產好;地產好,我做地產嘅都好,所以唔需要 揸地產股。」

講開地產,卓能嘅地皮好早買落、又唔係做地產代理,所以趙世曾可以準時5點收工去打波,「政府干預基本上係OK嘅,香港政府同大陸一樣,做緊宏觀調控之嘛,呢次藥就重啲,啲地產代理好唔happyo架,點搞?修正吓囉,加到7%至唔超過10%就夠啦。」

講到發水限制,「發水兩成都OKo架,啲樓起出嚟靚啲之嘛!政府一味出口術,出唔到就落重藥,又嚇你唔減就再重啲……有少少打錯好人,太犀利係會整『彎』個市道……要收手嘞!」

後記

下晝5點做完訪問,74歲嘅趙世曾,趕住由灣仔過海去何文田打籃球;30出頭嘅攝影師,趕住去睇跌打,醫膝頭哥舊患;視年齡如秘密嘅華華,一走出門口就幫發炎嘅左手手筋搽藥膏。養生之道,都係得個聽字。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78

為什麼規劃都要做大做強?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0.html

 



最近見到很多規劃,都提到要「做大做強」,幾乎所有的行業規劃都提到要在2015年,形成3到5家世界500強公司,1000億營業額以上。有趣的是,這樣的表述幾乎存在所有的行業規劃上,最近見到的有:

1. 有色金屬行業規劃
2. 藥品流通行業
3. 商貿物流規劃
4. 節能新能源汽車規劃
5. 高端裝備規劃

據說共有18個國家重點規劃,工信部負責的行業規劃則有48個,另外,農業部,商業部也負責種種不同的行業規劃,按照最低估計,這些規劃實現的話,到2015年中國起碼也有15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了(50X3)。

為什麼行業規劃一定要「做大做強」,要政策扶持,要政府官員來挑選龍頭企業,而不是通過市場優勝劣汰?

一個原因自然是其中有巨大的尋租空間,官員掌握了資金和政策,等於淩駕了市場,對個人和政府機構的好處自不待言。

但由於「做大做強」是行業規劃的普遍規律,讓人不禁想憑什麼中國政府這麼自信和自負,認為政府官員的指揮,一定就可以優於市場規律。那怕明知道其中可能有很大尋租,貪汙腐敗空間(假設最高的決策者並不是為了要尋租而這樣做)。

先不做價值判斷,由於「做大做強」已經是現實,還不如考慮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

一個原因是在一些行業嘗到慘痛教訓。例如鋼鐵行業、稀土行業、汽車行業,都是無序競爭,耗用大量資源,行業絕大部分的利潤都是外商佔去。

另外一個原因是通過政府主導的整合,嘗到了甜頭,例如高鐵引進,水泥產業的整合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很多豐富資源的國家,例如南美、非洲國家,因為行業的集中度低,很容易就給財雄勢大,掌握先進技術的外資逐個擊破,淪為整個國家為外企打工的境地。而當年日本、德國的崛起,也是充分利用了政府的產業導向。

政府淩駕市場,主導產業發展,有利有弊,也很容易淪為國家資本主義,國企利益團體,或和政府關係密切的民企財閥,官商勾結,以「做大做強」之名,扼殺生機勃勃的民營經濟,反而經濟失去生機。

兩者之間,應該有一個平衡的力度。

我的看法是,「做大做強」,產業升級,在某些基礎性行業也許必要,但不應該一蜂窩,例如商貿物流,服務消費這些下遊行業,還是應該讓市場規律說話,不應該由政府來挑選優勝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91

施永青:臨死都要撐兩腳

2006-11-16  NM




中原主席施永青面對的考驗,近月來一個接一個。上月中,他一手創立的中原地產,多名高層被廉政公署調查;近年極少出聲的中原另一大股東王文彥,本週二眼見公司出問題,忍不住開記者會,炮轟這是施永青「無為而治」變「無王管」的惡果。

而施永青去年雄心壯志籌辦的免費報紙《am730》,至今亦仍未收支平衡,每月狂蝕百多萬,遑論回本。最近他便多次與其他傳媒老細飯局,揚言持開放態度,「咩都有得傾。」

他一直奉行「無為而治」的經營之道,在兩盤生意上似乎證實行不通,但施永青依舊不以為然說:「我未好絕望嘅,臨死前都要撐兩腳啩!」

自從中原地產經紀被廉署調查後,中原另一大股東,與施永青同樣持四成半股份的王文彥,一直未被知會。直至上週三,王文彥終忍不住,跑上中原大本營當面向施永青對質,查問現時中原的營運狀況。不過他顯然不滿意,本週二再開記者招待會炮轟施永青。

「今次中原發生呢件事,完全係施永青嘅『無為而治』一手促成。佢想上面無為,下面有為,結果變咗下面胡作妄為……正如擺條腥嘅魚喺隻貓面前,無人管佢點會唔心動?」

王文彥還表示,會正式要求施永青,讓一名獨立董事加入中原董事會,「過往十幾年來,我心底裡面都覺得公司管治有問題。只係作為在野股東,我長期受到歧視,無人理我嘅要求!」

對王文彥的訴求,施永青不以為然地回應:「加幾多個都無所謂,不過要股東會同意至得o架!佢幾十年來都反對『無為而治』o架啦,不過我一定堅持,呢個係人類基本價值,無理由放棄嘅!」

報紙賣盤如嫁女

施永青似沒將事情放在心內,他更關心自己一手創辦的免費報紙《am730》。近月施永青密密與多位傳媒高層飯聚,傾談報界形勢。去年他一擲五千萬「首期」籌辦《am730》,曾揚言最多燒一億元,而如今已燒掉六千萬。

說到《am730》,施永青顯得較輕鬆,並瞇着眼笑說:「我無主動放盤o架,係啲人有興趣搵我啫。我個人好open(開放)嘅,搵我傾我咪傾吓囉!周圍去『嘍』人要就唔值錢啦!其實而家傾都係好初步嘅意向,仲未傾到價錢。」

施永青還誇口,過去一年其實經常有行內傳媒人或風險基金找他放盤,只是他一直未表態。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最近亦曾與施永青聚頭,但黎智英說:「我唔會買《am730》。點解呢?因為我搞免費報紙係唔會入到屋苑同埋地鐵。」

而賣盤與否,施永青指價錢不是最重要考慮,「除咗錢之外,我仲要睇吓佢對啲員工好唔好,會唔會改變我一向『無為而治』嘅經營策略。不過賣咗又管唔到嘅!我嘅心情就好似嫁女咁,個老豆除咗想要禮金,都想個女嫁到個好老公!」

雖然說得「矜貴」,但實情是,《am730》這個女好唔爭氣,讓老豆施永青蝕到入肉。

印得最少蝕得最甘

現 時全港有三份免費報章:《都市日報》、《頭條日報》及《am730》。由於屬免費派發,廣告量的多寡便成為致勝關鍵。翻看本週二這三份報章的廣告量,即時 一目瞭然。其中《都市》及《頭條》,分別有十八頁及十七頁全版廣告,而《am730》則只有十一頁全版廣告,其中一頁還是由中原「捧場」。雖然 《am730》印量最少,只有二十八萬份,皮費應較輕,但卻蝕得最甘。

施永青拿着算盤計計數,「而家每日廣告收入有二十幾萬,但扣除印刷費、紙費等成本,一日要蝕成八萬,一個月就蝕一百六十萬。而家算蝕得少咗嘞,開頭每個月蝕六百萬o架!」

按施永青原先計劃,他先投放五千萬元辦報,若然用盡便再投放五千萬,即共一億元,預期一年內收支平衡。但現時《am730》辦了一年多,仍未達至收支平衡,施永青至今已蝕六千多萬元。

有分析員估計,若然《am730》賣盤,不會賣得好價錢,而且因未有盈利及商譽,難用市盈率估值。而行內人則估計以《am730》的廣告量,這份報紙約值二至三千萬元。

《頭條日報》搶閘

施永青如意算盤打不響,全因突然殺出程咬金《頭條日報》。去年六月,施永青開記招表示要辦免費報紙後,過數天星島主席何柱國已突然殺出來宣布辦報。

由於《頭條》初期沿用《星島》編採部的原班人馬,甚至連總編輯也共用,結果由宣布辦報到上馬,只要兩星期。反觀《am730》,當時編採未請齊,專欄作家未寫稿,甚至該報在灣仔的寫字樓,招牌也未掛上,結果遲《頭條》一個月派發,慘被搶了頭啖湯。

到 《am730》埋好班「開波」,又全程被《頭條》截擊。據廣告界人士透露,《am730》每版廣告費約萬多二萬元,而《頭條》則要四萬元。但問題是《頭 條》印量達六十萬份,按平均每份計,比《am730》平得多,逼得《am730》難以增加廣告費。施永青還靜靜雞說:「我聽人講呀,何柱國親自出來挖廣告 o架。佢可以叫啲商人朋友落廣告,但我無人無物,搵鬼落咩!」

「要死得光榮」

儘管財力不及人,但施永青對這份報紙很上心。施永青每朝晨早便起床寫專欄《C觀點》,報章又緊貼潮流,加入《中環博客》等網誌專欄;甚至連不是管轄範圍,由發行商德強記聘請的派報員,他亦每月挑選兩個為最佳派報員,獎賞一百元,連他們的燒烤派對,他亦親自出席。

就 連當初拒絕施永青以中原名義辦報,認為會將中原「陷入萬劫不復」的王文彥,亦盛讚《am730》內容不錯:「份報紙比預期好,質素唔錯,印得幾靚。但問題 是廣告客戶預算有限,落得呢份落唔到第二份,免費報紙都有廣告壓力o架,最後咪睇邊個財雄勢大!」他亦不忘補充:「由地產代理變傳媒大亨,係好滿足o架, 不過若果佢醒悟到『無為而治』點害中原,就唔應該咁多元化發展,要抽離同斬纜。」

不過施永青仍一副慷慨就義模樣說:「我做得好開心,亦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你唔好講到我好想賣盤呀,我仲有四千萬可以用,但用完就算,會量力而為。不過我未太desperate(絕望)嘅,臨死前都會撐兩腳……就算犧牲我都要光榮咁死!」

股東相爭上市無期

施永青這種「唔認輸」的態度,過往已令他吃下不少苦頭。其中奉行已久的無為而治,讓員工自由發揮,就被詬病變為「無王管」,旗下員工涉及非法回佣仍懵然不知。甚至上月十六日員工被拉,亦竟然無一人通知施永青。

原來當日早上六時,多名高層已被廉署人員從睡夢中吵醒帶署調查。但他們卻沒有即時通知施永青這位公司主席,而是自行致電找律師,連公司律師亦無想過要通知施。結果施永青竟然是在當日九時多,廉署在家門外致電給他,要求商談有關事宜,他才恍然得知事件,匆忙換好衣服開門迎接。

此外,「無為而治」亦令中原的上市大計被逼擱置。施永青預期今年中原會賺八千萬元,盈利因樓市淡靜而比上年少。他一直想將中原上市,以方便集資,但王文彥一直不肯應承,王文彥解釋:「過去施永青等董事支取嘅酬金,比和記黃埔等大班嘅仲高!佢唔解釋呢條數,上市後只會害咗小股東。而且佢唔改變『無為而治』嘅作風,公司上市都無用。」而施永青則反駁:「董事酬金嘅比例係佢定o架,自己無得收就嫌人收得多!而『無為而治』亦唔會改!」結果雙方堅持己見,害苦的,只是攜手創立的公司中原地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8

每一代人都要創造自己的泡沫和體驗它的破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2388d0102e8jd.html
每一代人都要創造

自己的泡沫和體驗它的破碎

 

 《中國企業家》雜誌  2008年3月  作者 黃鐵鷹

 

 

  1987年香港股災:

  從千萬富翁到街邊小販

 

  1986年,我在深圳見到了十幾年沒見的小學老師。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廣東華僑,上個世紀50年代他剛從雅加達大學金融系畢業,響應祖國號召,同一大批東南亞華僑的知識青年跑到中國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於是,他成了我在長春市安達小學讀書時的語文和數學老師。

 

  經歷了中國的反右、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這個老師從愛國青年變成了三個孩子的父親。為了孩子能吃飽飯,1977年他帶著老婆和孩子來到香港。不愧是學金融的,他先從建築工人開始,幾年後就開始自己在家裡裝電子錶往大陸賣,後來深圳開放了,他跑到深圳辦了手錶廠。

 

  在深圳第一次見面,他給我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深圳(香港)環亞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他在深圳的工廠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當時最大的電子裝配工廠之一。

 

  之後三年,我們沒再聯繫。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聽到一個很熟悉的聲音:十元兩件啦!十元兩件啦!我一回頭,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師站在三輪車上在大聲叫賣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尷尬,更怕自己尷尬,不知怎的我沒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一邊猶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見我的老師和其他幾個同樣賣東西的人,像瘋了一樣把衣服用任何人類都想像不到的速度塞進包裡,推著車子跑了。原來是市政管理人員來了,香港無照小販專門請人給他們把風放哨。

 

  從油麻地回來後,連忙找名片給老師打電話,所有電話都變成別人的了。第二個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沒有市政的人來,老師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著勇氣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為他會尷尬,可是老師畢竟是老師。老師跟我說:「我破產了,現在只能做這個生意了。見到你真好,如果沒事陪我聊聊天。」

 

  我問:「那麼大的工廠,是怎麼破產的?」

 

  老師說:「嗨!都是一個貪字。(19)86年香港股市瘋了,我看不少人賺錢,我這個學金融的雖然知道股市風險大,但還是忍不住進去了,結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賺一千萬,我把工廠也抵押給銀行借錢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災一來,我的資金一下子轉不動,房子和工廠都給了銀行。」

 

  我問:「師母怎麼樣?」

 

  「她現在在新蒲崗的一件製衣廠剪線頭,我們還借了一部分私人錢,這個錢總是要還的。好在這是香港,人只要勤勞就餓不死;只要餓不死,總會有機會。這就是人生。」快60歲的老師說。

 

  老師永遠是老師。從此我明白香港人說的:馬死落地行是什麼意思了。

 

  1987年的股災是香港人經歷的第一次股災,那是由美國股災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一天跌了22%,年輕的香港股市一個跟頭倒下了,連關了四天市,當香港股市重新開始後,香港股民的錢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師一樣破了產,其中大部分人永遠也沒有機會再回到股市。

   (評論:只要拿著好公司的股票,譬如匯豐控股、恆生銀行,即便當時賠了90%,賠得慘不忍睹,堅持不賣,熬到1990年也解套了,熬到1994年起碼賺100倍。笑到最後的都是極端樂觀主義者,不怕天塌下來的人。歷史不能重演,但規律可以重複。)

 

 

  1992年日本股災:

 

  跳樓的野村證券員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順便去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參觀。由於當時日本股市和樓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國股市還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實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日本房地產更是不可一世,一個東京市的地價就可以買一個半美國。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兒都像闊佬逛菜市場,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於是,日本人買了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徵——洛克菲勒大廈,買了美國電影的象徵——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加拿大的森林,買了澳洲鐵礦,買了香港半山上最貴的房子,日本女人買了70%法國生產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結隊飛去泰國打高爾夫……

 

  接待我的是一個野村證券的年輕經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樓時,站在大廈旁邊的台階上,指著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層的花崗岩大廈,不無驕傲地說:「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經濟,這個大樓裡儲存著全球客戶的經濟信息,野村證券為了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在這個樓下100米處有一個發電站,它可以保證野村證券在世界上發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運作。」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了。日本股市從33000點,不到兩年跌到了11000點。房地產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還能賣一個半美國的東京,1993年竟然連一個紐約都買不起了。於是,日本企業紛紛從海外抽錢回國救急,不僅把洛克菲勒大樓折了一半價賣回給美國人,還把日本好幾個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也賣給了外國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證券經理到香港出差,我請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訴我:現在日本企業也開始裁員了,自殺的人很多,特別是證券界,他手下一個前年才從早稻田畢業的人上個月跳樓了。電視台現在最熱門的電視節目是教人們如何省錢,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婦如何用燒飯的餘熱煮雞蛋。

 

  那一段時間,香港大街上的日本遊客少了,到高檔餐館吃飯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經濟泡沫」這個詞第一次在我腦袋裡有了真實的感受。從此,這泡沫就經常跟著我了。

    (評論:大漲伴隨著大跌,這也是規律。)

 

 

  1997年香港股災:

 

  成為負資產的女秘書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了,香港哀聲一片。本來1997年上半年形勢還好好的,樓市股市不斷創新高,人們排著隊去酒樓吃飯。我們公司開發的一個樓盤開盤賣樓花,買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隊。國內一個家喻戶曉的大歌星為了走後門買我們公司的房子,陪我們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兩個秘書近水樓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隊,每人花80萬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買一棟房子,可是房子還沒住進去,泡沫就來了。樓價一口氣跌了三分之二,這兩位小姐那幾個月臉色難看得很,眉頭之間總擠出一個大疙瘩。原因是她們把已交了80萬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給了銀行,為什麼?因為市場上同樣的房子,只值80萬;如果她們繼續供當時買的房子,就要再付160萬。

 

  那個剛來香港還不大懂香港規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說:「你看到門外那兩個小姐了嗎?她們是我們公司的秘書,在這個公司已工作10年。她們跟你一樣,也買了我們公司的房子,因此她們這10年算給公司做義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點不明白,就解釋說:「她們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攢了80萬,交了這套房子首期後什麼都沒剩下,可是現在房子又沒了,這不等於白白給公司幹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們早退了。你沒看這幾天報紙討論嗎,很多人賣了李嘉誠的房子,現在變成負資產。有人說在這種特殊時期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應該網開一面,不要再追這些負資產的人所欠的房子餘款了。你猜這位首富李先生怎麼說?他說:香港是個重合同守信用、風險自擔的社會,你沒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認倒霉,因為所有人都沒看到。如果這個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賺一倍,我也沒理由跟你分利潤。」

   (評論:李嘉誠的話經典啊。賠了錢誰也怨不得,怨自己。)

 

 

  2000年互聯網泡沫:

 

 從3億元到有行無市的總經理

 

  亞洲金融風暴還沒過去,互聯網又來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瘋了。這次不同於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瘋狂,不管是搞地產,還是搞百貨;不管是生產電子,還是生產水泥的;不管是辦學校的,還是開夜總會的;總之全同互聯網幹上了,紛紛辦起了網站,紛紛註冊了名字帶有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紛紛向那些常青藤大學畢業生發出高薪聘書,紛紛與IT公司聯姻。我當時打工的華潤創業公司自然也不能免俗,雖然公司每年有十幾億淨收入,但因為同互聯網沒有關係,股價還不如一個剛創辦兩年的互聯網公司高。股東不干了,說:如果你們再不進入IT,就要找人收購。於是,我們只能絞盡腦汁往互聯網上靠,先是付了一筆天文數字的諮詢費,請世界最大的諮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從美國飛來的高級腦袋除了給我們寫了兩大本資料外,任何問題也沒解決;其實他們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不是互聯網裡的蟲,我作為公司總經理當時連上網都不會。

 

  可是商場是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遊戲。當時許多如雷貫耳的經濟專家都說:互聯網技術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經濟,誰跟不上,誰就會被淘汰。想想看,誰不害怕呀?於是,我們也拚命想找一家美國技術公司「結婚」。經過投資銀行的朋友介紹,美國一家大公司的副總裁來香港,期間可以跟我們談談。可是時間約到早上8點,這在香港是非常罕見的商務見面時間。我當時有點納悶:看來互聯網的人就是不一樣,可能都是超人!第二天早上,7點50趕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進接待室我差點暈了,原來在我們前面已有兩批人,一批人正在會議室裡同那個副總裁談著,另外一批人還在會議室裡等著。8點45分,輪到我們,30分鐘談完,結果就不用說了。

 

    2000年初正當我被互聯網搞得暈頭轉向時,一個朋友找到我,他與一個美國基金創辦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在香港買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市值一下子升到200億。他請我加盟。我說:我可不懂互聯網。他說:你只要懂上市公司運作就行。於是,他開出了我不可拒絕的條件——3億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數的年薪。做著億萬富翁的美夢,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個天,互聯網泡沫破了,第一個月我的3億元變成2億元,第二個月變成了1億元,第三個月……。第10個月,我的股票變成3000萬,而且有行無市了。

    (評論:把2.7億元錢一張張撕掉恐怕也得需要一年的時間,要不咋說互聯網燒錢呢?)

 

 

  2008年中國股市:

 

  罵「基金經理都是騙子」的基民

 

  互聯網泡沫滅了。金磚四國又冒出來了,特別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雄起得不得了。中國轉眼之間成了世界的加工廠、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國、世界第三大經濟發展國。2007年中國這頭昏睡的獅子,終於徹底醒了。深圳的樓市開始超過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寫字樓也開始趕紐約,開戶炒股的人到了1億。於是,一下子創造了世界第一大銀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產公司、第一大保險公司……這一年全世界500強排名亂了,因為那些老牌500強紛紛被突然變大的中國公司擠出去了。中國商人在世界上開始揚眉吐氣了,腰裡揣著大把股民的錢,也能想買誰就買誰了。於是,中亞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銅礦和鋁礦、澳洲的鐵礦和煤礦頻頻被來自中國的買家問價。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國人要收購澳洲最大礦業公司,竟提出將會威脅本國民族經濟。中國外長婉轉講話了:「中國對澳洲的投資,還不及澳洲對中國投資的一半,我們希望澳洲繼續對中國增大投資。」真是富國風範,以柔克剛。

 

  2007年世界經濟的焦點放到了中國,全球的經濟天才都在討論中國股市和樓市,一派說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說中國正在改寫世界經濟,潛力遠遠還沒發揮出來。

 

  可惜世界經濟還沒改寫完,美國那邊次貸泡沫又碎了。中國股市進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記得2007年9月我回長春度假,碰到我母親一位老同事。一個當了一輩子會計的75歲老頭,成了中國第一代「基迷」。他把報紙上所有有關基金的報導用剪子剪下來,釘成三本半大書,還跟人學會了在坐標紙上畫圖表。他把家裡所有閒錢都買了基金。我問他現在買股票是不是風險太大?老頭說,他買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專業人士管理、抗風險能力最強的綜合投資工具。他剛買的QDII是走了銀行後門才買到的,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賺了5%。春節後母親打電話告訴我:老頭投到基金的20萬元,只剩了10萬元,現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病,他捂著就是不賣,整天到銀行管人家要錢。見誰跟誰說:基金經理都是騙子。

   (評論:唉......)

 

  後記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現在親身經歷的經濟泡沫。其實,所有學經濟的人都知道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紀英國的南海金礦泡沫、荷蘭的鬱金香股票泡沫,20世紀初的美國鐵路泡沫、造船泡沫、槓桿併購和垃圾債券泡沫……

 

  讓我奇怪的是:人類怎麼一點都沒有學聰明?儘管每一次泡沫都有過去的影子,可是人類還是一次次重蹈覆轍。諾貝爾經濟學獎快有一個世紀了,那麼多聰明過人的腦袋得了這個獎;計算機在百萬里的星空中,就能算出你把鑰匙藏在家門口的第幾塊磚頭下;人類也能把羊變成人、把人變成羊,怎麼人類就是不能避免這些如此相似的泡沫?

 

  一些歷史上的泡沫故事往往讓我們匪夷所思。比如在英國南海泡沫中,一個騙子註冊了一個叫南海投資的公司,在他的招股書上寫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個誘人的投資項目,現在需要融資,這個項目的具體內容暫時不能透露」。第二天,當他打開辦公司的大門時,外邊擠滿了給他送支票的股民。第三天,這個騙子拿了錢就消失了。

 

  我相信我們的子孫,讀到今天杭蕭鋼構這樣的故事一定也會忍俊不禁,但是他們依然避免不了被他們的後代貽笑大方的命運。

 

  我認為「以史為誡」和「讀史明志」對人類不靈,人類是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就像公元前歐洲種族之間的屠殺在二戰猶太人的集中營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整複製一樣,不論發生過多少次泡沫,泡沫還會再發生。

 

  為什麼?

 

  因為人類就是人,人類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組成的。儘管我們的父母都會告誡我們,不要玩火,火會燙手!可是有哪個人沒有被火燙過?!人只有被燙過,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離開舞台的時候了;舞台永遠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從自己的經歷中長大;每一代人都要創造自己的泡沫和體驗它的破碎。

 

  這就是黑格爾說的:歷史能給我們提供的惟一借鑑就是我們從歷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鑑。

 

  有人可能說:經濟泡沫中損失的是不太懂經濟的大眾,經濟領域的專業精英——經濟學家、銀行家、基金經理……他們是應該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從而更多地避免損失。可是大量統計研究證明:這些精英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在預測泡沫的水平上一點也不比老百姓強,因為他們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眾一樣,他們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賺的只是手續費。

 

  難怪誠實的格林斯潘一再說:「泡沫是很難確定的,除非它破了。」

 

  (作者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現居墨爾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9

【找靈感】Yipit 創始人:編程不是工程師的專利,每個人都要學習編程語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010.html

網絡的普及,使得人們被一分為二:告訴電腦該怎麼做的人,以及被電腦告知該怎麼做的人。

(The spread of the internet will put people into two groups: 「People who tell computers what to do, and people who are told by computers what to do.)

Marc Andreessen

幾天前,i黑馬 分享過 想到新創公司上班嗎?不懂技術也沒關係的文章,提供非技術人才參考。但 Yipit 的創辦人 Vinicius Vacanti 近日在其個人博客中,強調要在 Yipit 工作,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寫程序。

五年前,我鐵定會被分在 Andreessen 的第二群人裡:不會寫程序的人

曾經,我們寫了一個規格 80 頁的原型(Prototype),但完全不懂怎麼操作,因此我們決定外包。痛苦的六個月過去了,我們得知外包的結果失敗了。我們進入了撞牆期,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必須成為 Andreessen 的第一群人,我必須去學寫程序。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習如何告訴電腦怎麼做,我們想要創造出 Yipit 來改變我們的人生。讓我自學寫程序的動機非常明顯而強烈,因為這能讓我們的原型在幾天之內就能做出來,而不是需要幾個月。

這是我給所有非技術創業者,最大的建議

但這其實一直困擾著我,因為 Yipit 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每個人都必須像創業者一樣思考、行動。但若沒有基礎的技術背景,他們怎能夠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呢?

所以,在 Yipit 我們開始了一項新的嘗試:我們要每個人都有學習寫程序的機會。我們要所有人都能告訴電腦怎麼做,所有人都成為 Andressen 口中的第一群人。這可能聽起來很瘋狂,也確實有點瘋狂,但我們現在不畏懼嘗試新的事物,隨著經過的時間越久,我們也越來越興奮。

但這有什麼實際的好處?

在金融的領域,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會計,因為會計是金融的語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會計師。在一個科技創業團隊,程序是共通的語言,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開發者,但每個人都要學習共通的語言。

這意味著每個人開始對 roll-outs、 the build、 breaking the build、 commits、 github、後端、前端、APIs、 資料庫比較有概念;這意味著每個人開始能分辨什麼比較難,而什麼不是。這意味著,除了只會向別人要東西之外,他們可以開始讓事情發生(make those things happen)。這些事情,包括處理小的錯誤、寫報告、做分析等等。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有經驗的開發者,可以有更多得時間精力花在開發新的功能,並降低溝通的成本;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基礎建設轉變成更服務導向的架構,而員工在其工作份內所做的事情,不用再害怕會毀了整個系統。這可能意味著一般人能夠進行快速測試的工作,讓有經驗的開發者花更多時間打造穩固的功能。

說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做?

部分在 Yipit 工作的年輕工程師,來到 Yipit 之前只有一些或甚至沒有技術的背景。但 Yipit 資深的工程師成功的帶領他們,成為現在程序代碼核心的貢獻者。

我們建造了一個循環,每個新進者都和一位更有經驗的開發者配對,並經過以下的流程:

我們從和他們說明 建造原型你所需要學的六件事(6 things you need to learn to build your own prototype)開始

前兩週,我們提供對 python 的基本認識: Learning Python the Hard Way

我們提供了對我們的網站架構 Django 的基本認識 : the Django Tutorial

每個人都必須花一天去想出一個很簡單、或是很好玩的網頁應用服務,前提是自己和家人、朋友會有興趣使用

接下來的兩週,他們必須開始練習用Django tutorials裡學到的,做出應用程式

一旦他們學會了,他們必須再花兩個禮拜,使用所學做出自己的應用程序

最後,我們會花一些時間讓他們透過將自己的應用程式上架到 Heroku ,來學習系統如何運作,同時強化他們對 HTML/CSS 的認識 (參考 programming via Udacity's course)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開發者,而是要科技創業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學習共通的程序語言、更自給自足,並在 Yipit 成為真正的創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66

[唔惡搞文]頭都大:「好嘢都要畀人知先得?」

今日蔡東豪引述信報財經DNA於2013年7月10日的一篇由阿梅寫的文章《吹出個未來》,文章中其實好多問題,因為時間有限,只指出兩點值得留意的地方。

第一點,無人指那位仁兄就是阿梅的朋友。在文章中,阿梅談及他一個認識的財經公關,蔡行政總裁的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問題的,文章中指「我認識一位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仁兄」,並非正如行政總裁文中的「阿梅的朋友」。

第二點,他又在美化IR的責任,他認為「在英美,IR是一門專業,不是只懂吹噓的公關。問題是,IR在不同公司有不同定義。」,他指「公司設計一套可持續的溝通系統。」,是肯定了IR的價值,因為他是「企業管理層,包括直接負責投資者關係」,這根本就有利益衝突,甚至是自打嘴巴。

我翻過他寫過很多文章,例如在2001年12月17日,原復生的《基本信念》中,指「不相信『足球是圓的』能在信報發出光芒」,似是肯定公關的作用。但過幾年後的2005年3月1日,利用余就風又講「我們生活在一個公關年代(大企業的公關稱為企業傳訊),所有訊息都經過精心炮製,在最適當時候經過一把適當聲音傳達出去......公眾和商界對公關所用的字眼感到厭倦」,又是別人的角度來看公關是不成,他無否認也無承認。

然後我隨便利用語言偽術搜尋一下他的著作,在2013年6月6日對於廢物處理政策方面,政府在事前對這些政策必定做過評估,也許有聘用一堆行業內的專家,他們研究後推出政策,並宣傳推廣,又說「這是否梁振英政府例牌的「語言偽術」? 不過他今日又在文中指出,他認識的部分投資者關係人員「這些人緊貼行業走勢,掌握具體業務細節,熟悉資本市場運作」,所以在這些人的努力下,他認為「能長期把公司發展情況向持份者溝通,是一項實質的價值,IR專才是公司重要一員。」。

可能大家都覺得大傻仔這堆說話好像沒有邏輯,但是如果拼拼湊湊來睇,他其實是對自己做的公關給予支持,對政府的公關予以反對,這才是好雙面的地方。就算自己的公司做得不好,他都認為是很好的IR,不是語言偽術,但是政府做相同的工作,他就認為是語言偽術,是騙子,但事實上,大家都是做一些把事情美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壞事化好,好事化神的野,我真是感到他真是有些神經錯亂,甚至是無是非黑白,原來幫自己賺錢的都是對,不喜歡的東西就妖魔化。

不過,如果細心想想,如果是一個老闆,能聘請一個公關團隊,只是花錢,他的作用就是美化公司形象,但他們只是一個燒錢的單位,為何還要聘請,你要想一個價值,就是溝通?

溝通的目的是甚麼,就是給你一個好印象,給你一個好印象的目的,可能就是幫助公司的員工,最受益的公司的老闆,因為這家公司好,他也有面子。為何公司的老闆要聘請公司,可能心中就是需要一份自信,需要自信的原因是甚麼? 可能就是一份安全感。需要一份安全感是甚麼? 就是因為自己沒安全感,沒安全感的原因是甚麼,因為覺得自己把持不住公司。為何覺得自己把持不住公司? 因為自己控制權比較弱。歐美的公司的聘請這些公關團隊,可能就是因為老闆控股權弱,所以他需要啦啦隊,但是民企或華人企業的股東多數持股都頗高,根本可以不需公關團隊,因為他們不需公關吹捧。另外對於一間小型公司,搞一場這些項目,可能就是一間公司幾個禮拜的盈利,這些錢倒不如用來直接派息,受惠的是各位股東,特別是大股東,所以這些對大股東又沒直接受惠的東西,相信真是很直接就能取捨。

所以肯定公關的價值,可能除了面子以外,就是錢,也就是阿梅所講的公關典型,如果公關做得好,使估值好一些,易於融資,他們的作用就在此,如果業績不好,無論是甚麼公關,他們只懂燒錢,又融不了資,看來真是最沒用,所以為甚麼不裁掉這堆人呢?  這名行政總裁需要公關,主要因為他這幾年根本做得不好,沒安全感,他老闆持股都弱,如果做得不好,他也可能要下台。有時候,他只是在想西方國家表面的現象,但因為他真是遠離真實世界太遠,不吃人間煙火,完全不了解現實,所以寫出這些大復傻仔看到也不禁頭都大的文章。

其實從他的生活看來,其實亦可了解為何一個分析員這麼需要公關。其實都是因為這些人很忙,要依賴這些代理人幫忙快速了解公司情況,這樣就可以省下大量了解公司的時間,不過,如果你真正喜歡一樣東西,其實你根本不會覺得忙,況且資訊發達,尋找公司的情況絕不是難事,所以一個全職投資者也可以做得不錯,公關只能視作其中一個資料渠道,並不能視作全部。你對投資有興趣,自然會很好奇了解所有發生的一切,慢慢就會找到你喜歡的股票,所以有些人總會早些找到別人找不了的機會,我很認同阿梅這一句「因此,我傾向相信,只要有好的投資機會,資金便會自動找上門。」

老實說,他寫這一段東西,其實可以了解他其實對投資完全沒有興趣,他只是不停地被外國傳媒洗腦,洗腦連核心問題都忘記了,其實大家的形式只是一樣,雖間中或有變化,但懂得語言偽術,萬事都有可能,但是他卻指責別人語言偽術,其實他了不了解他自己言行不一致,搞到大傻仔日日睇到頭都大,讀者日日笑到肚都穿呢? 雖然他可能剛剛訓著,但是這篇文希望他能想到訓唔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04

360發了那麼多債,都要買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085.html

一、收購搜狗

360 搜索通過瀏覽器以及網址導航所帶來的推動作用,早已經停滯不前,前段時間高調推出的雙Ctrl桌面搜索也沒有被市場所認可,市場份額遲遲不能突破20%, 這對於急需在搜索領域大干一場的360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值得傲嬌的事。收購搜狗,獲得搜狗已經佔有的市場份額,不僅能讓360短時間內份額突升,並放大其 搜索引擎競價排名議價能力,更能獲得搜狗輸入法巨大的入口優勢,對於喜歡捆綁自家軟件的360來說無疑又多了一件利器。

此外還能獲得搜狗雄厚的技術團隊力量,據筆者觀察,現在使用搜狗瀏覽器輸入一些軟件應用的關鍵詞,會直接彈出信息提示用戶進行下載安裝,截取了一定搜索引擎的流量,這項技術對於擁有更強客戶端的360來說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大餐。

二、失去信心的豌豆莢

百度收購91助手,壟斷移動搜索流量份額超80%,已經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應用分發市場第一,這給360手機端最為重要的 產品360手機助手帶來巨大的壓力。百度在今年提出輕應用,指出眾所周知的應用分發市場存在的弊端,彙集用戶長尾需求,應用分發市場已經形成百度、 360、豌豆莢三強的局面。而豌豆莢的危機感也在加強,對於豌豆莢來說問題也是如此,考慮到移動應用難以獨立發展的尷尬境地,被收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60 手機助手雖然擁有非常強大的渠道能力,但是想要超越在移動端擁有絕對流量優勢的百度依舊非常困難。處於第三的豌豆莢對360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收購對 象,如果真的有這筆交易,豌豆莢定會坐地起價,收購價值可能會超過19億美元。這和當時風傳的360將用4億美金+10億的股票收購搜狗的消息有點類 似,360現在有大約9億美金,再加上上漲的股價,完全有能力吃下豌豆莢。

三、風光不再的UC瀏覽器

UC瀏覽器曾經是用戶上網的第一入口,很多用戶甚至把在PC端和塞班時代養成的習慣,一併帶入到智能手機時代。現在一說起上午,很多用戶想到的第一入口就是手機瀏覽器,但現在越來越多的app都內置了瀏覽器,基本上可以提供和瀏覽器大致相同的用戶體驗。

手機瀏覽器未來的價值,完全可能被其他應用功能所替代,典型的就是百度輕應用平台能夠讓用戶直接繞過瀏覽器上網,並且可以在搜索結果中導入輕應用。

在 PC上瀏覽器基本上可以滿足用戶的一切需求,但到了手機上,這些需求,都被細分app以及各類滿足需求的輕應用瓜分:看小說用閱讀器;看視頻、看新聞、就 連租個房子,也有相對應的客戶端。移動互聯網可以說直接重新改變了用戶在PC端早已經養成的習慣,這個趨勢已日趨明顯 。

筆者看來,在 pc 端360面臨同樣的問題,百度壟斷了移動搜索的流量,360想要突圍而出必須只能依靠端的力量,360手機助手在移動端是一個很強大的端,但這只是在應用 分發層面,在移動搜索層面卻沒有太多優勢。如果360選擇收購UC瀏覽器,通過直接切換瀏覽器默認搜索引擎,倒是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移動搜索流量。360和 雷軍系那些八卦不是筆者考慮的對象,記住一句話,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四、收購「今日頭條」等內容工場們

作 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推薦比搜索算法複雜度更高,是一個二維的算法體系。隨著集群越來越完善,機器算法的速度越來越快,推薦引擎在未來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其實去年推薦引擎在廣告方面已經呈現出爆發的狀態,它是互聯網和信息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應該產生的東西,是搜索自然的延伸。

目前全網的信息非常複雜,需要具有整個互聯網信息的處理能力,具備這項能力的目前只有BAT三巨頭,這對360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在大數據層面肯定沒法跟上巨頭們的腳步,所以需要在技術上有一定創新層面。

日前筆者發現「今日頭條」已經聯合360導航推出了桌面版,點擊360安全衛士的彈窗中的新聞直接就可以跳轉到今日頭條所提供的新聞頁面,在我看來這完全就 是想要顛覆一直延續至今的傳統門戶新聞網站。在海量的信息中,只推薦你想看的或者你願意看的,其實就是一種推薦引擎的探索,在海量信息中智能篩選出用戶最 想要的結果。這種推薦引擎天生就適合360這樣的搜索引擎公司,360不像百度那樣擁有貼吧、知道、地圖這樣的護城河,缺乏生產內容的產品。360完全還 是別人生產內容,他只給別人帶去流量。收購今日頭條這樣的專注於推薦引擎與數據挖掘的團隊,對於360的未來戰略來說非常有必要。 說句題外話,如果360沒有意向收購今日頭條,會把安全衛士彈窗如此重要的資源與對方分享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73

頂新征戰新版圖 豪宅、電信都要賺

2013-11-04  TCW  
 

 

十月二十六日,味全埔心牧場豔陽高照,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連同四位夫人、三姊妹,兒子、孫子全部出場,上從六十多歲的魏家大姊,最小到兩歲小孩,家族動員三十多人、員工及眷屬則來了近六千人,這是頂新集團自一九九八年入主味全以來,在台最大的一場盛會。

人員從全台各地而來,最遠到斗六、屏東,總動員了上百輛遊覽車,甚至連嬰兒的娃娃車都出動,還有十多位主管從中國飛回來,這場史上最大活動背後宣告的是:頂新要打造媲美統一集團的事業體。

從賣飲料、泡麵,擴展到大樓租賃、購物中心的經營,還要跨入電信、文化與觀光產業,頂新集團透過總動員要讓外界知道:魏家人丁興旺、兵強馬壯,再大再多的事業版圖都有人撐。

味全五年來股價大漲三倍目標瞄準台灣食品股龍頭

活動會選在埔心牧場,因為地主就是味全,公司年營收五年來從新台幣兩百億元成長至兩百八十五億元,員工人數也從二千二百人,增加至二千五百人,加上海外共超過五千名員工,味全成為全台僅次統一的食品大廠。

此外,味全近一年來股價已漲了八成,五年來則大漲三倍。這也讓味全董事長魏應充在上台致詞時自信的表示,公司去年和今年的股價、市值「突飛猛進」,他說:「今天不能講數字,但是公司未來五年、十年,一定會展翅高飛。」目前味全股價已超越統一。

而投資多年的中國市場也有了好成績,主要產品每日C果汁在全國冷藏純果汁市場的市占率已經達三三.四%,僅次於中國的匯源。另外,乳酸菌飲料在華東地區市占率也超過三成,今年在北京地區甚至打敗養樂多,成為市占第一的品牌。魏應充預估,後年起味全在中國的營收將會超越台灣,屆時或許有機會挑戰台灣食品股龍頭。

跨足房地產開發與電信推案量不亞於一般開發商

老三在味全踩油門,魏家老二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也摩拳擦掌。他日前才在台成立了台灣之星公司,參與電信4G(第四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技術)頻譜競標,為此還在台北一○一大樓的頂新總部裡設立戰情中心,每天至少開一次圓桌會議,雖然他是電信門外漢,但這四個多月以來,猛下工夫學習,還親自到韓國去考察:感受下載一部電影的超快速度,連講電話的聲音都變得很立體,且搭高鐵也不會斷訊。

除了正準備跨入的電信產業,他也成立頂禾開發公司,投入台灣地產開發界。先是在二○一一年以總金額四十六億二千八百萬元,買下台北市敦化南路華票總部大樓,創下台灣土地價格突破每坪一千萬元新紀錄。他規畫將其改建為豪宅,預計在二○一五年推案。

此外,也投資誠美建築在台北市長春路的「素直」建案,另外還有台北市臨沂街的開發案,以及味全台北舊廠在新北市三重新燕土地的開發案,加計起來總案量並不亞於一般地產開發商。

不過,目前4G標金已經突破千億元,幾乎可以算是魏家兄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樁投資案,但魏家在這一場誓師大會展現了「勢在必得」的決心。

因為,就在十月才正式遷入的一○一大樓的頂新總部裡,企業展示廳中介紹著從頂新集團過去的起源、發展歷史、及未來的發展規畫展示等。其中,在一張世界地圖上,說明著頂新的發展歷程,從代工製造走向品牌製造、再來是發展外食與快餐,最後則是流通與數位生活,顯示出魏家對於數位資訊傳播的企圖心。

四兄弟採軍團化發展不怕多角化經營分散資源

還有魏家老四、頂巧控股董事長魏應行,負責掌管中國約千家全家便利商店與今年剛返台開店的德克士等餐飲事業。而老三魏應充除了味全以外,還有「隱形新事業」,原本因應集團包裝材料需求而設立資材事業,包括軟性包材、塑品、紙箱印刷等,隨著訂單量成長,去年營業額已達人民幣九十一億元,預估今年將突破人民幣一百億元,目前大約七成營收比率來自於集團內部客戶訂單,未來也將進一步拓展外部客戶,提高外部訂單比重。

如今的頂新集團,不再只是賣泡麵的康師傅,或是只賣果汁、牛奶的味全,魏家四兄弟跨出食品領域,走向多角化經營。

然而,台灣食品業老大哥統一也曾經多角化發展,在食品製造本業之外,成立金融、投資、貿易、流通四個次集團,但其後卻因資源過於分散,效益反減而走回聚焦經營。

會不會因多角化經營而過度分散?魏應州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他笑說:「因為我們有四個兄弟啊!」四兄弟目前以事業體分工,大哥魏應州負責康師傅,老二魏應交則是一○一大樓、地產開發,以及最新的電信產業,老三魏應充負責味全與資材事業,老四魏應行負責便利餐飲事業。

原來,這場活動背後也宣告:魏家正在展開兄弟之間的資源與權益分配,多角化建立在「多兄弟」的基礎上,變成四大軍團帶領各自小雞發展的模式,所以這個時刻不怕不聚焦,也不怕事業多,就靠魏家人手多。

【延伸閱讀】吃住玩樂,4大軍團通吃!—魏家4兄弟分工

大哥 魏應州職稱:康師傅控股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主要掌管業務:泡麵、飲料、休閒食品

老二 魏應交職稱: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頂禾開發董事長、台灣之星董事長主要掌管業務:台北101執行長、地產開發相關

老三 魏應充職稱:味全董事長、頂合控股董事長主要掌管業務:乳品、冷藏飲料、方便食品、資材事業(軟性包材、塑品、紙箱印刷等)

老四 魏應行職稱:頂巧控股董事長主要掌管業務:大陸全家便利商店、康師傅私房牛肉麵、德克士速食連鎖

資料來源:頂新國際集團、味全公司  整理: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97

施振榮原本連新任CEO都要拔掉


2013-11-18  TCW
 
 

 

三年前,這還是一家踢下戴爾、直指惠普,問鼎全球PC龍頭寶座的國際品牌,如今卻單季大虧一百三十一億元,落入董事長下台、逼得年近七十歲的創辦人復出搶救的窘境。

王振堂原想保董座?傳以退為進,不料施振榮沒挽留

十一月五日晚上八點,宏?皉薑謅j樓擠滿了記者,頂樓四個英文大字「ACER」發出慘白微光,在初冬的寒風中顯得格外淒涼。宏?硌釣う灟搯鶡瑼齯?振堂在當天宣布辭職,明年一月起,改由現任全球總裁翁建仁接掌執行長,明年六月董事會改組後交出董事長兵符。

記者會上,滿頭銀髮的王振堂雖然勉強打起精神回答問題,但臉上寫滿了疲憊挫敗。他表示,早在今年五月就向董事會提出辭呈,經董事會挽留,最後敲定由翁建仁接班。然而根據本刊掌握到的內幕消息,原本宏?硈郈鴗H施振榮的想法,其實是要請翁建仁與王振堂一起走人。

時間拉回到今年八月,施振榮在出席「第十屆宏?祤あ麭虴@獎」時,被問到宏?眲O否有可能與其他品牌廠合併,罕見的回答「順其自然」,開放性態度引發外界許多聯想。因為一年前,同樣的問題,施振榮的答案是:「可能性不存在!」

一個月後,施振榮接受媒體專訪,談到企業如果面臨衰退或虧損危機時直言:「CEO沒有任何理由,就是要負責,我在一九九一年也是辭職,為宏?眵臚@次虧損負責。」

翁建仁靠聯合上書保位?四大將力挺,外部人才不接才過關

三個月內,兩度對外發言,雖然不是明指宏?痋A但「施先生這些話就是講給老闆們聽的,」一位宏?痐熙※甽孕D管說。前者是告訴大家不要以為宏?眭漲鼽m可以永遠穩固;後者直接透露了執行者該為業績負責的訊息。

多方人士猜測,以王振堂愛惜羽毛、重視信譽的個性,即使要退休,也會選在宏?祡鉡型鬲晡漁伬唌A以董事長的身分榮退。一口氣辭去兩個職務,很可能是想以退為進,讓董事會慰留,再順理成章的把執行長職務交棒給翁建仁。沒想到施振榮不僅同意,還要翁建仁跟他一起退出。

在第三季財報公布前一週,翁建仁底下幾位高階主管,包含歐非中東區總經理艾仁思(Oliver Ahrens)、泛美營運總部總經理傅若盟(Emmanuel Fromont)、全球運籌中心總經理黃資婷,以及技術長林永仁等人,聯合上書施振榮,表達宏?硐搨n翁建仁的立場。

「施先生其實也很無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為了刺激宏?硈o家三十幾年的老公司創新,施振榮想找來外部人才,對外諮詢了一圈,業界傳聞從iGware的董事長顏維群、子弟兵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到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人都被徵詢過,但就是沒人願意來接手宏?痋A只好同意讓翁建仁接掌執行長。

當本刊就上述說法求證施振榮時,施振榮表示不針對謠言回應,僅表示:「在JT(王振堂英文名)提出要為這段期間的營運不佳負起責任後,董事會認為已到該交棒的時候,因此勉予同意………此外,JT請辭後,他並推薦由Jim Wong (翁建仁英文名)接任CEO一職,董事會也特別組成遴選委員會,經過三次面談後,才決定由Jim Wong接任CEO。」

施振榮更進一步向本刊透露,在董事長人選上,「目前公司雖然對接任人選已有腹案,但由於人選需具備下屆董事的資格,下一屆董事會中才能推舉其擔任董事長。」

對於王振堂是否擦槍走火失去董事長位置,宏?痐衛鶶B長汪島雄表示絕無此事:「JT是個很乾脆的人,他說要扛責任就是一肩扛起,沒有這麼多算計。」

施振榮不信任翁建仁?遴選制度+三次面試,透露保留態度

在宏?痐T十多年的企業歷史上,向來是以戰功與資歷論地位,從未有過以「遴選委員會」推選執行長,甚至還得經過三次面試,此一創舉,似乎透露了宏?硌釣こ 對現任經營團隊的不信任。

在王振堂請辭之前,宏?眭滌鶡瑼齱A名義上是王振堂,但事實上,這兩年來的產品規畫與策略方向都是由翁建仁決定,兩人的關係就像是生命共同體。

一位熟悉宏?眥盲h的人士指出,王振堂在二○○五年接任董事長之後,因為當時的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立足歐洲,強勢主導全球布局,不願讓台灣總部插手,業績又蒸蒸日上,王振堂樂得輕鬆,每天早上都可以爬山、騎自行車,十點後才進公司,「JT離市場已經很遠了。」

二○一一年,蘭奇去職,施振榮喊出「第三次再造」,王振堂兼任執行長,最大的倚靠就是翁建仁。

翁建仁在宏?眭爾篨?長達二十七年,從業務做起,擔任過產品經理,在蘭奇時代掌管供應鏈與研發,與英特爾與各家供應商關係良好,以高執行力著稱,是宏?皉b全盛時期能不斷掌握PC發展趨勢,讓產品快速推陳出新的重要功臣。王振堂寄望他能夠改變蘭奇時代以低利衝量的模式,重新規畫高價產品搶救毛利率。

然而兩年半來,這個目標不僅沒有達成,反而每下愈況。以市占率來說,宏?眻q前一年的六.四%跌到四.三%,跌幅破三成。在全球前五大PC品牌廠中,虧損與市占流失都高居第一。

「Jim的問題就是,他太習慣PC時代的思維,把Wintel(微軟加上英特爾)架構執行得太徹底了,」一位宏?痐熙﹞H士說。

拉開宏?砦L去十年的產品策略布局,幾乎一面倒的都跟著Wintel的腳步走,從未有過突破性的改變。這固然創造了宏?皉b二○一○年以前坐二望一的榮景,但也讓宏?皉b面臨蘋果iPad帶來的典範轉移中措手不及。二○一一年還是持續壓寶Ultrabook,二○一三年猛推觸控筆電,結果都錯估了市場需求。

以觸控筆電為例,翁建仁在今年第一季法說會上樂觀預估觸控筆電的滲透率將達三五%,因而在硬體生產線之外,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出許多可以改善觸控體驗的軟體。但根據IDC的估計,今年觸控筆電的滲透率最高也不過一五%,落差高達二十個百分點。

錯誤的策略與資源投置,讓宏?痐策~第二季本業虧損超過新台幣六億元,第三季更暴增到二十五億元,若加上提列的九十九億元無形資產損失,今年以來總計高達一百三十一億的虧損,已經吃掉了近一半的股本。「第四季恐怕還會繼續虧,」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在報告中指出。

這張成績單,看在施振榮眼中,當然不及格,王振堂自己也很難過。「JT最討厭的就是公司虧損,讓股東賠錢,所以他希望讓更有能力的人上來帶領公司往前,而他自己等到公司狀況好轉的時候再退休,」一位熟悉王振堂的人士說。

外資看壞翁建仁路線!砸錢玩創新,像地基不穩還要蓋新房

更令人擔憂的是,記者會上,翁建仁談到兩大重點布局,第一是全面推動總部台灣化,第二是持續布局高端觸控筆電產品。

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不解的說,宏?砦L去能成為全球品牌,就是靠著把歐洲當成home market(內需市場),如今拉回台灣,格局豈不是越做越小?

德意志證券資深分析師張家福也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語重心長指出,宏?眵{在該做的,不是再砸研發與行銷資源到高端產品上,而是發揮原本擅長的成本管控優勢,想辦法把PC變成穩定的現金流來源。

張家福認為,成熟產業的玩法與手機、平板等新產品不同,即使有再漂亮的創新也不見得能刺激消費,只能小心翼翼的控制成本,先求穩固、不賠錢,掌握住本業的規模,再去投入行動裝置的創新。

「根都搖搖欲墜了,還一直花錢去蓋新房子,結果就是新房子著火,舊的放任它倒塌,」該美系外資分析師說。

以聯想的成功為例,一般人都以為聯想是靠中國龐大的PC內需市場才能不斷成長,但事實上,聯想今年在美國的成長率相較去年達到三七%,歐非中東區則成長二六%,中國市場反倒衰退了九%。

聯想在非PC的表現上更是驚人,張家福在報告中指出,聯想在智慧型手機未來三年的複合成長率達三四%,平板電腦更高達七四%,預計明年第一季就會開始獲利。這種站在本業基礎上進軍新產品線與新市場的「雙拳策略」,正是宏?祣雩蚞Е萿滿C

十一月十日,施振榮首度公開露面,對於復出接掌宏?秸颩痔e員會召集人一事,沉重的說:「宏?眱~牌再造不能失敗,我不能當罪人,否則將使台灣產業對經營品牌失去信心!」

只是過去宏?眭獐あ蒂A造,都是站在PC不斷成長的基礎上,如今面臨產業狀況丕變,手機與平板帶來的典範轉移,變化的速度更快,思維也完全不同。

施振榮以近古稀之齡再披戰袍主掌「變革」,挑戰與難度都比以往更大。「品牌教父」這仗怎麼打,攸關的不只是宏?痋A更是整個台灣科技業界的未來發展。

【延伸閱讀】

商業周刊詢問施振榮信:

一、我們聽說,王振堂原本並沒有打算辭董事長,只是想把執行長一職交棒給翁建仁,五月份跟施先生提此事,但施先生認為既然要負責,兩人都該一起離開,董事長也該改選。後來因為短期內找不到人接班,加上Oliver、林永仁、黃資婷等人連署上書保住翁建仁,才有了最後這個決定:翁建仁升任執行長,明年一月起生效。王振堂任董事長到明年六月,屆時董事改組,王振堂順理成章退休。 二、我們聽說,施先生為了誰能接任執行長,在外部找了不少人選,包含:iGware顏維群,和碩童子賢,緯創林憲銘等人,一度也想過要讓黃少華接任董事長,但最後都被這些人選婉拒。

施振榮回信內容:

Dear 俊劭 有關來信,由於近日許多媒體都向施先生表達關切宏?痐孚N,施先生先回覆貴刊如下:

1.針對董事長王振堂請辭董事長及執行長的過程,以及之後確定由翁建仁接任執行長,外界有許多不同的傳言,能否加以說明? 答:在JT(王振堂)提出要為這段期間的營運不佳負起責任後,董事會認為已到該交棒的時候,因此勉予同意,且JT在請辭時,也對公司第三季、第四季要打銷的無形資產與重整成本負起責任,讓未來接手的人可在相對健全的基礎上繼續努力,董事會深表感謝。 此外,JT請辭後,他並推薦由Jim Wong (翁建仁)接任CEO乙職,董事會也特別組成遴選委員會,經過三次面談後,才決定由Jim Wong接任CEO。

2.王董事長請辭之後,對下屆董事長的接替人選外界也有許多傳言,請教人選是否己經確定? 答:JT將擔任董事長職務至明年6月本任期屆滿,目前公司雖然對接任人選已有腹案,但由於人選需具備下屆董事的資格,下一屆董事會中才能推舉其擔任董事長。

【延伸閱讀】施振榮第4次再造,有勝算?——宏?祩?年組織改革大事紀

1992年第1次再造危機:出現史上最大虧損策略:強打品牌品牌全球化,管理在地化,建立彈性主從組織架構成效:成為全球第7大電腦品牌

2000年第2次再造危機:品牌與代工衝突,訂單流失策略:品牌、代工分家由林憲銘帶領的緯創集團獨立上市成效:創造宏??10年榮景,成為全球第2大PC品牌

2011年第3次再造危機:蘋果iPad讓NB成長趨緩,宏?硈荍Q方程式失效策略:權力集中執行長蘭奇去職,王振堂兼任執行長,改攻高端市場成效:策略錯誤,營收、獲利、市占一落千丈

2013年第4次再造危機:單季虧損新台幣131億元,全球市占率跌出前3名策略:施振榮回鍋,王振堂請辭,翁建仁升任執行長成效:仍待觀察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