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抗衰老和癌癥的細胞自噬拿下2016諾獎 尚未產業應用或令市場失望

幾個小時前,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開面紗,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京都工業大學大隅良典因其在自噬性溶酶體方面做出的貢獻而摘得桂冠,並獲得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25萬人民幣。

大隅良典的研究側重於酵母細胞自噬,在該研究中他“朝著闡明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意義,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該點評來自於2012年京都獎,大隅良典是那一年生命科學相關的京都獎唯一獲獎人,在此之前,2010年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在2010年也曾獲得了京都獎)。

在諾獎公布的獲獎原因中,對於大隅良典的研究貢獻官方是如此表述的:他的工作不但揭示了一種基本的細胞基質,更多許多疾病的闡明鋪平了道路。

尚無產業應用

不過相比較去年屠喲喲獲獎的“滿屏漲停”,此次諾貝爾醫學獎恐怕會使二級市場的投機者失望了,第一財經記者通過了解得知,相比較此前被媒體和學界高度猜測的基因編輯以及腫瘤免疫治療,細胞自噬目前在全球範圍尚未觸及真正的臨床產業應用,仍處於研究階段,並且距離產業技術的落地還有比較遙遠的一段距離。

“細胞自噬比較類似細胞雕亡,雕亡和自噬是細胞死亡的兩種途徑。它是一個科學研究的現象,結合大隅良典研究的這個途徑,有可能在一些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作用,從而產生藥物開發的靶點。”上海東富龍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勞昕元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是細胞自噬本身並不是一個平臺級的技術,所以不會有很大的產業熱點,因為它無法在某個領域馬上應用去治病。相對來說,免疫治療和基因編輯雖然還沒有獲得諾獎,但這兩個技術在產業界卻是多面手。有很多實際臨床應用的案例,所以在熱點度上來說,細胞自噬肯定是差很多的。”

另一位醫療領域投資人高特佳投資合夥人王海蛟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布局中,還沒有發現與之相關的產業化研究。細胞自噬在抗衰老和帕金森相關疾病的的應用機制上研究更早一些,而抑制腫瘤領域目前是一個潛在的研究方向。”

如何對抗衰老?

“和細胞自噬產業化相關的最主要是關註與藥物相關的靶點和臨床進度,它是一個現象,目前並沒有直接很廣泛的應用。”勞昕元說。

自噬,是一種細胞處於壓力之時消化蛋白質和細胞器的自適應過程,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自噬現象的發生:第一種情況是異源自噬,當一些感染性的例子進入細胞後,細胞就會啟動自噬程序,清除異物,這在細胞消滅病原體上有著重要意義; 第二種情況是細胞的自我修複,在運作一定時間後,一些細胞就會出現受損。自噬能夠吃掉這些舊的細胞器,並把消化後產生的大分子原料用於新細胞的合成。

細胞自噬近年來受到熱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這些機理與疾病的關聯,其中,首當其沖便是對抗衰老。

細胞自噬的典型特征是形成自噬體並呈遞給溶酶體,這一過程在蛋白質和細胞器質量控制中起基礎作用並維持了細胞能量的穩態。一些研究表明,自噬與細胞衰老密切相關,參與蛋白酶和自噬相關調節的BAG蛋白家族中BAG3/BAG1比值在複制性衰老時增高,且BAG3在細胞衰老時能介導自噬的激活。研究還發現在Ras誘導的細胞衰老進程中亦可觀察到較高的自噬活性。

除此以外,對於抑制腫瘤細胞自噬也讓學界充滿期待,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許多調節自噬的藥物被用於臨床腫瘤治療的研究中。

不過,對於許多細胞生物學的科研人員來說,相比較細胞自噬,細胞雕亡這個名詞可能更為親切:2002年“細胞雕亡”就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而這次,14年後,與之一脈相承的細胞自噬再次獲得了諾獎評審委員會的屬意。

根據科研公開資料,“細胞雕亡”(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規律的發現曾讓人們更好的了解了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而如今,細胞自噬恐怕將會賦予臨床更多的探索意義:它可以幫助人類更有效的延緩衰老、攻克腫瘤疾病,這些臨床應用的領域包括癌癥、帕金森癥、阿爾茨海默以及心肌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34

助開發癌病柏金遜症藥物 研細胞自噬機制 日學者奪醫學獎

1 : GS(14)@2016-10-05 11:29:10

【諾貝爾醫學獎】細胞有如小型工廠,需要不同部門分工合作維持最佳運作,但如當中出現不良機件和產品,就有需要大掃除和回收,自噬作用(autophagy)就是細胞清理老舊蛋白質、失常的細胞器和入侵微生物的過程。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學者大隅良典憑發現和闡明自噬作用的相關基因和機制,令科學家從胚胎形成、老化、感染到癌症、柏金遜症和糖尿病等病症都加深了解,更因此獨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昨宣佈71歲的大隅良典得獎時,形容他的發現「對我們了解細胞如何循環再用其內容,帶來了新範式」。大隅將獨得800萬瑞典克朗(727萬港元)獎金。評審團指出,科學家在1960年代已發現自噬作用現象,觀察到細胞有種叫自噬體(autophagosome)的物體,像囊泡那樣包圍細胞內不要的物質,有時甚至將核糖體、線粒體等整個細胞器也包圍,然後送到跟溶酶體(lysosome)結合,分解內裏物質。不過隨後20多年,科學家未找到有效研究方法,也很少人投身研究,自噬作用研究進展很少。



■大隅良典

發現自噬作用關鍵基因


大隅良典1980年代末從較易研究的酵母菌細胞入手,但由於酵母菌細胞太小,內部結構難以觀察,他連酵母菌是否有自噬作用也不知。他想出妙計,就是以基因改造培育一種欠缺囊泡降解能力的酵母菌細胞,再令這種細胞捱餓,觸發自噬作用,令大量未能分解的自噬體積聚,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這實驗不止證實酵母菌有自噬作用,更帶出他可用同一方法去辨識跟自噬作用有關的基因。大隅透過用不同基因異變的酵母菌細胞做實驗,逐一發現自噬作用的關鍵基因,1993年一口氣發表發現了15種基因和其作用,並展示自噬作用是由不同的蛋白質控制自噬體形成的各個階段。研究員後來證實人體細胞的自噬作用機制基本上沒有分別。由於自噬作用是一種細胞基本過程,很多健康和疾病都與它有關。胚胎形成、細胞分裂、細胞面對飢餓等惡劣情況和病毒細菌入侵,都涉及自噬作用,細胞亦透過自噬清理受損的蛋白質和細胞器,對抗老化的負面效應。自噬作用失調,就與柏金遜症、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有關,自噬作用的基因變異則會帶來遺傳病。科學界正針對自噬作用在這些疾病的作用,研發藥物。


日人連續三年獲諾獎


評審團指出,在大隅的先驅性研究後,自噬作用研究在2000年代數目大增,發表數目由每年不足100份暴增至現時逾4,000份。評審團成員韋德爾表示:「很少見一個人主導一個研究範疇這麼長久,又做了這麼多原創研究。他做第一個研究時,很少人對自噬作用有興趣,所以他幾十年來差不多一個人奮戰。」大隅得獎是日本人連續三年獲諾貝爾獎,包括美籍得主在內,大隅是第25位日裔諾貝爾獎得主,在醫學獎則是繼去年大村智後的第4位日本得主。諾貝爾獎網站/歐新社/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4/197903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56

抑制細胞自噬作用治癌

1 : GS(14)@2016-10-05 11:29:11

【科研應用】自噬作用是近年對抗疾病研究的新興熱門範疇,其中對治癌研究的一個方向就是抑制癌細胞的自噬求生。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指出,癌症病人接受化療時,癌細胞也會透過細胞自噬作用,來幫助自己適應惡劣環境,藉此繼續存活,此時若能抑制癌細胞的自噬作用,就可能提升治療效果。


頑強癌細胞靠自噬存活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進一步指出,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會殺死多數癌細胞,但一些特別頑強的癌細胞可能透過細胞自噬而存活下來,產生抗藥性,若能增強或抑制細胞自噬功能,對抗癌可能會有幫助。他指出,平常用於治療瘧疾的奎寧,就是細胞自噬的抑制劑,臨床上已將奎寧和常用的化療和標靶藥物結合,抑制癌細胞自噬能力,初步看起來也有效果。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研究團隊,數年前也發現中藥「鉤藤」可改善柏金遜症病情,當中原理是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細胞自噬功能出現紊亂,導致異常蛋白質積聚,而鉤藤中含有一種名為「異鉤藤鹼」的物質,可在神經細胞誘導自噬作用,加快清除柏金遜症的致病性蛋白。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教授霍格這樣說明自噬作用的重要性:「在人類發育的最早階段,你的器官和整個身體不斷重組,你在長大,所以需要擺脫舊東西,產生新的結構;當你老化,你也有舊結構需要拿走,自噬作用就是擺脫他們的原理。當涉及自噬作用的基因和蛋白質有變,你就不能管好廢物,累積起來你就會生病。」中央社/《蘋果》資料室/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4/197903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58

痱滋原來係淋巴癌泰男「臉部自噬」毀容

1 : GS(14)@2017-03-25 10:33:50

泰國一名男子出現「臉部自噬」恐怖情況,後來確診感染淋巴癌(lymphoma cancer),半邊臉已變成坑洞,並見到內裏流膿及被感染的肌肉組織。56歲的達集瑙霍(Chonlawat Tajeenawho),最初以為只是輕微的口腔潰瘍,不過病情一直惡化,後來才確診患上淋巴癌。癌細胞更蔓延至他的嘴部、下巴及喉嚨位置,令他左臉有一半範圍都受癌症影響而毀爛。他接受了2個化療療程都未見好轉,更令家財散盡。醫生指達集瑙霍的癌病已是末期,可能只餘下一個月命,不過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希望靠健康飲食續命。有善心人就捐錢助他抗癌,並希望有奇蹟可令達集瑙霍病情好轉。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5/199696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