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期競爭優勢比價格更重要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po.html
 

  好股好價是價值投資的原則,但熊市讓大部分投資者對價格過度敏感,選擇股票過度偏向價格。而事實證明那些看起來估值很低的股票一跌再跌(並非指銀行等週期 性行業,它們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穩定企業則股價穩定,有的甚至新高不斷。歷史經驗也表明,一些「低」的企業股價可以長期不動,而一些 競爭優勢強大的企業則帶給投資者巨大的長期回報。企業的競爭優勢比價格更重要,競爭優勢就是一種最好的安全邊際,對長期持股投資尤為如此,至於投資者能否 識別企業的競爭優勢則是另一回事。

    以價格為先的選股模式通常會選出一般或較差的企業,因為通常好的東西都有一定的溢價,而且投資者常常簡單以一些指標,如股價、PE、PB的絕對值作為 「低」的標準。對於不穩定的一般性企業和週期性企業,如何才是「低」判斷起來十分困難。50美元的花旗銀行跌至10美元時也許算低了,誰知還能再次腰 斬,5美元應該極低了,還能跌破1美元,雷曼兄弟則乾脆變得一文不值。港股很多股票PB跌破1還能跌至0.3PB,有的甚至長期以低於淨現金的價格交易。 中國還沒出現這樣的現象,但隨著與國際接軌,將向這個的方向靠攏。

    其實識別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並不難,十幾年前隨便持有一個消費龍頭企業,到今天都獲得不菲的回報,甚至以一般的價格隨便持有一個週期性龍頭至今,也能獲 得不錯的收益(當然這是過去十年整體經濟高增長的結果,未來則未必還能如此),差異僅僅是回報高低的問題。市場集中度高的龍頭企業都基本擁有明顯的競爭優 勢,但暴利心態往往使投資者放棄龍頭選擇爆發力和風險更高的二三線企業。

    競爭優勢強大且穩固的企業價值線長期向上,同時股價波動不大,即使產生浮虧也僅僅是暫時的。除非以太高的價格買入,否則即使買入價格略高,隨著企業價值的 增加,也能獲得較好的長期收益(對競爭優勢判斷錯誤則是另一回事,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以漂亮五十為例的統計也驗證了這一點。處於競爭劣勢的企業經營風險 高,業績更容易變臉,一旦基本面出現較大變動,企業價值將大幅降低,這種下降很可能是50%以上,甚至是90%,即使以當初認為很低的價格買入,也會面臨 巨大的跌幅,而且這種損失很可能是永久性的。另外以較高的價格買入那些沒有任何競爭優勢,但因為種種因素出現階段性高增長的企業才是最大的風險。這樣闡述 只是說明競爭優勢相對價格的重要性,並非鼓勵買股票不看安全邊際,而是先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再考慮其價格,以較大的折扣買入股票仍然應該是價值投資 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

    對企業個體如此,對行業也如此。有些行業天生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龍頭企業競爭優勢不明顯,這些行業投資風險較高,而有些行業則本身比較穩定,而且很容易看出企業的競爭優勢。具有強大品牌的醫藥、消費企業競爭優勢十分明顯,而且相對而言強者恆強,長期趨勢更容易判斷。

    選股的原則應該是:先股後價,而非先價後股。

 

梁軍儒201206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3

周鴻禕給創業者的三個建議:融資速度比價格更重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28.html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有好的想法就像抱著金娃娃一樣,覺得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能想到,自己這個想法融到錢就一定能夠成功。所以很多創業者在早期的時候跟很多投資人就計較來計較去,如果不能把公司融資的價格弄高一點,覺得自己就沒有面子。我一直主張,在天使和A輪階段的創業者就是要快速拿到錢,可能你第一次由於沒有經驗,你拿到錢的條件也許不會特別好。

真正融資成功的人,都會為融資的高價格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估值很高,投資人就覺得不安全,就一定要跟他做對賭,而這往往會帶來雙輸的局面。對於一個剛出道的創業者,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快速拿到錢,快速的幹活,快速把產品做出來,快速把產品推出去,最後證明你價值的不是你融資價格,而是你做成功之後你上市或者併購的時候的那個價值。融資價格高也並不代表真正的成功,融資只是一種手段,最重要的還是要把你的企業的產品和市場做好。

我給大家講一個自己的例子,我第一次做公司的時候沒有一點融資經驗,當時VC只投海歸,後來我好不容易見到一個IDG,市面上有很多的謠傳,IDG問我說你要多少錢,他們心裡期望是我要200萬美金,但是我戰戰兢兢在心裡盤算了一下,說200萬就夠了。他們問我說,200萬美金?我說人民幣啊。他就壓抑著心裡的欣喜說投200萬吧,要25%的股份,這個條件好嗎?肯定不好,但是我從來沒有後悔過,甚至我從來沒有埋怨過IDG,他從我的公司賺了超過100倍的回報我還是覺得蠻開心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沒有那筆錢我就不可能進入互聯網,也沒有後來的嘗試。

投資人很喜歡我,因為他們都從我身上賺了很多的錢,但是我也感覺得到了他們很多的幫助。我記得劉少奇說過一句話,「吃小虧佔大便宜,有的人是佔小便宜吃大虧。」所以,我覺得創業者早期的時候不懂融資沒有關係,遲鈍一點沒有關係,被人家揩點油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拿到投資人的支持。

市場有的時候就這麼殘酷,就像兩支軍隊搶奪一個山頭,這個時候誰不要命的先爬上去,哪怕比別人領先十分鐘,你先架起機槍就能橫掃。時間和機會往往比你融資的價格更為重要,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

建議二:找一位有經驗的「狗頭軍師」

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找聰明的錢,這個錢背後真正是有經驗的這種師傅,或者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投過很多同類企業的VC。因為他們能夠在企業面臨著轉折點時,用他們的經驗來給你一些關鍵性的指導,我認為這種經驗的傳承往往比錢更重要。

我們這麼多年總覺得美國硅谷很成功,總以為這是源於他們有VC,人家每棵樹上據說都蹲著十個VC,你搖一下樹VC的錢就往下掉。但現在中國本土的VC很多,熱錢也很多,但為什麼有了錢之後我們做企業還那麼難?這是因為除了VC這條明線,硅谷還有一條暗線,創業者成功後會把自己做企業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教訓,傳承給年輕一代的創業者,使很多人不必去重複失敗。這些是為什麼硅谷有很多公司能夠迅速成長,他們不僅有正確的方向,而且有正確的策略。

很多硅谷企業成立三年就看起來跟谷歌和Facebook一樣成熟,我帶著這個疑問我去了硅谷很多次。谷歌的兩個創始人絕對是天才,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更是天才,但是商業很多策略不是靠天才,不是靠拍腦袋,這需要有深厚的商業經驗做出判斷。我也慢慢發現了背後的故事——他們背後都有導師或者師傅。他們都是在背後出力獻策,在關鍵的時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將來可能組織黑馬營的兄弟們到美國去跟創業公司交流,你交流下來會發現,他們可在某個產品上並不見得很出色,但是他們在商業策略上,比如做什麼不做什麼,如何定位自己會比我們成熟很多,就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師傅給他們帶來了最大的價值。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黑馬成長營的交流活動讓大家把很多問題能夠暴露出來,我們也能夠把原來的教訓分享給大家,不是互相吹捧,而是通過這種一針見血甚至是很苛刻很激烈的挑戰以讓大家成長得更加順利。

建議三:善於結盟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是冰火兩重天,VC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多,隨著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發展,我覺得看起來的機會,看上去很美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互聯網行業有幾座大山,形成了對流量的壟斷。但是我幹了一件錯事,一不小心把他們打醒了,他們變得更加的敏銳,現在各位創業企業只要你剛一冒頭,他們的「雷達」就掃過來了。實際上,中國互聯網有出現寡頭化的趨勢,按照政治來看快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了,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局面。對於各位創業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挑戰,除了快速拿錢和找到有經驗的人當「狗頭軍師」外,你還要善於結盟,善於利用別人的資源。

360在這裡面可以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人老說360老會成為第幾強,放心,有騰訊、百度兩位大哥在,我們可能很少有這個機會。我們給自己定位就是一個挑戰者,我們也是一個破局者,有我們存在,吸引敵人的炮火,掩護大家前進。

過去兩年通過很多顛覆式的創新,我們確實驚醒了巨頭,很不幸給大家帶來了麻煩。但是,我們給大家幹了一件好事,巨頭過去對創業者他們覺得可以秒殺,不太著急,有什麼創新的路讓你們先走,你們走成功了他們再席捲而上,但是因為有了360之後他們覺得恐慌,他們覺得動作要加快,所以他們現在開始做一些大並的購,所以在今年一個很驚喜的東西是看到了在中國互聯網開始出現一些比較大的併購,這是一個好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一定要學會有「格局感」,在這個行業裡如何借助第二梯隊的公司,比如新浪、優酷、土豆、360,他們擁有還可以的用戶和流量,但沒有巨頭的心態和帝國思想。他們會幫助你們迅速的完成向互聯網基因的轉換,建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包括我也很願意出來替大家站台,替大家的產品在互聯網上忽悠一下。雖然我沒有穿著黑衣服,我也當不成中國的喬布斯,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合作,很多企業都會成長到他們願意被出大價錢收購的那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