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資柬國掛牌 游牧台商跑第一


2012-4-16  TCW




這是一個傳統產業出身的台商,在 全球化浪潮裡翻滾二十三年的故事。他的心得,其實可以提供給目前正在中國展開大遷徙的台灣電子業廠商參考。

故事的主角,是專攻醫療耗材的美德醫集團董事長楊克誠。他集團旗下的向邦公司,負責開發柬埔寨第一個經濟特區,這一個「曼哈頓經濟特區」,預計今年年底在 柬國掛牌上市。

這是十四年前的記憶,但是至今,楊克誠都歷歷在目。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楊克誠,從首都金邊,沿著湄公河開了兩小時的車,來到柬國總理洪森的故鄉——磅針省,當車子開進一個荒廢了十年的工廠。這個占地二十公 頃的廠區,映入他眼簾的第一個畫面,竟是廠區前綠地,樹上滿滿的白色雞蛋花,在午後徐風中吹落的花瓣雨,「真的是落英繽紛。」

這個商人被柬埔寨的風景驚豔,三個月後,楊克誠的工廠落腳柬埔寨,這不是一次衝動的遷移。事實上,在楊克誠二十三年從商經歷中,就經過三次遷移布局。

投資菲、柬兩次都是危機入市

第一次,一九八九年。當時,他看到紡織業在醫療耗材應用的商機而創業,但台灣,製造業人力短缺,「領班週末都要做家庭訪問,確保員工不會跑掉,」而「菲律 賓講英文、美式文化好溝通,離台灣近,最頂尖的大學畢業生,一個月薪水才一百美元,」當時,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薪水新台幣二萬五千元,以當時的匯率換算,足 足是菲律賓的九倍多,讓楊克誠選擇南向。

沒想到十年的時間過去,中國以低成本人力、讓其他發展中的東南國家相形失色,像塊磁鐵一樣,連菲律賓台商也出走中國。楊克誠一方面只得跟著去中國投資,另 一邊,也分散布局到柬埔寨,看上的是,那裡有比中國更便宜的生產環境與無外匯管制的條件。

兩次,楊克誠都是危機入市。他去菲律賓時,艾奎諾才剛透過人民力量革命拿下政權。一九九八年他去柬埔寨,總理洪森取得政權才剛滿一年。這讓當時的主權者認 為,楊克誠很「挺」他們,「我去官邸拜訪他(洪森),他都會盯著在座的官員有沒有把(交代的)事情做好。」

陰錯陽差做招商熬到柬埔寨翻身外資新寵

他享受到的好處,不是平白得來的。像楊克誠做醫療耗材,柬埔寨經濟特區開發招商,根本與他的本業無關,但當時,因為反傾銷稅問題,越南的台商來到柬國,與 當地政府發生土地糾紛,總理洪森點名由他處理,「原本我想拿六十萬美元,不要利息,讓國防部去處理,」但是對方拒絕,楊克誠只好摸摸鼻子,拿錢自己做,熬 到了第六年,也就是去年,前兩期開發案終於順利結案。特區持續獲利,第三期開發案也在進行當中,讓特區今年年底計畫在柬埔寨股市掛牌。

現在大家看來,楊克誠算是提早卡位。柬埔寨,光是去年前三季外資投資金額就成長近一五○%,被日本財經雜誌《日經Business》,封為「湄公河代工新 三國」之一。

楊克誠負責開發的經濟特區,過去一年,招商面積是之前四年招商總和的兩倍。柬埔寨發燒,是因為其沒有外銷配額管制,且中國與泰國的工資上漲,也讓更多廠商 想往柬埔寨移動。

但楊克誠回頭看,全球化的布局,「很多是機緣」。這些年,他也錯過不少好時光,如,他先前選擇去柬埔寨,結果錯過近五年,美越簽訂友好協定後,越南的蓬勃 發展;甚至,「如果更早去大陸,現在規模就不會只有這樣,過去營收平均成長一○%,如果更早布局中國,至少是三○%成長。」但沒想到繞了一圈,現在又是原 本在大陸的台商,要「逃」到柬埔寨。

採訪至此,我們問楊克誠怎麼看全球化的浪潮,泰國淹大水,中國工資飛漲根本難以預料。台商,就算把所有資訊都充分評估,仍難逃游牧命運,今日認為最佳的生 產基地,明日,可能就被淘汰。

他的回答卻是,這是全球化的命運,連楊克誠自己也沒辦法確定,柬埔寨,會否是他的最後一站。

但,這不代表,台商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軌跡都是有價值的。」他說。十年前他在菲律賓,開始面臨中國崛起的低成本威脅,必須要把加工業務分散到柬埔寨時,他沒有關廠,而是讓菲律賓的工廠轉型, 把目標瞄準這一個過去每年GDP平均成長四%、人口一億的菲國內需市場。

在當地「用青春換來的人脈」,現在是他發展醫療服務事業最好的助力。目前,美德醫集團已經和菲國八家醫院簽約,包下醫院床單、手術衣等被服租賃、換洗配送 的服務,現在美德醫菲國子公司來自當地的營收占比,在四年內,由零攀升至三成。

在台灣,他也為二十家知名教學醫療院所,提供同樣的醫療後勤統包工作。這可讓他拿回更多市場的自主經營權,且經營醫材服務內需市場,毛利是代工生產醫材的 三倍。或許下次,當新的移動浪潮再衝過來,他就有更多的籌碼決定,這次,是走,還是不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8

要當Me only 才能擺脫游牧宿命


2012-7-23  TCW




中國官方推出「騰籠換鳥、築巢引鳳」等政策,擺明了就是要把中國的產業大換血;要強迫產業升級,不斷淘汰舊產業(如高耗能、高污染、高投資卻低利潤),鼓勵具有新技術、知識的行業,這正是中國「調結構」的過程。

根據中國最新出爐的鳳凰產業,七隻鳳凰的產值未來十年將會有五倍的成長(編按:以中國官方計畫二○一一年到二○一五年平均年增率二四%、二○一六年到二○二○年平均年增率二一%推算),台商抓得住嗎?要如何想辦法搭上新產業?

搭上新產業就必勝嗎?太陽能廝殺慘,只剩一家保利協鑫

由於中國流行一窩「瘋」,中國企業比台商更了解如何算計政府,咬下這塊肥肉,也更有資源可運用,所以,就算是搭上新產業,也不見得必勝。舉例來說,太陽能 被列為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之一,但經過三年廝殺後,到今年最後還能存活的只剩下一家保利協鑫(大股東為央企保利集團與官方主權基金中投),連當初 被外界看好,有江西省政府撐腰的江西賽維LDK,繼去年第四季鉅虧近六億美元後,今年首季再度淨損一億八千五百萬美元,這是賽維連續四個季度呈現虧損,甚 至被傳出破產。

控制成本就能獲利嗎?物聯網、LED等皆已產能過剩

這些具有官方色彩的企業,不論是在土地、資源、財稅、資金等都獲得官方支持,成本比起台商更便宜,尚無法度過經營困境,台商又如何光靠控制成本來尋求獲利?

另外幾個戰略產業項目像是新能源、新材料、雲端運算、物聯網和LED也都出現產能過剩的窘境。

不少中國各省官員都把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年成長速度訂兩成以上,高於該省的經濟成長率(八%到一二%)。官員都抱持同一想法:發展新興產業是燒錢的,是高風險投資,政府必須強勢引導,即便是沒有技術的內地省分也要插上一腳。

如果台商又跟上這股所謂新興製造業,就算度得過這波換鳥潮,等到「十三五規畫」時,又該如何因應?

把服務業概念加入製造業不光賣產品,還要能產生價值

從既有資料來研判,未來十年的中國除了延續既有兩趨勢(工資上漲和產業轉型)外,可以預見中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將正式突破五成(十二五規畫是提高到四七%)。

因此未來台商必須把服務業概念加入製造業內,要能提供「有一流服務的製造業」、「有一流製造業的服務」才能突圍。前者提供的是客製化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後者強調是一致性品質保證的服務效能。

以經營角度來說,一般中國產業升級概念是「Me too」(我也有),因此抄襲、模仿不斷,但歐美企業所強調的升級是創新,也就是「Me only」(獨家),創造特殊功能。

例如,在中國一些台資量販店,推出「傳統菜市場現代化」,在光鮮亮麗的賣場裡,仍保有像傳統市場「大批」、「當場揀選」、「應有盡有」的消費經驗,反而獨樹一格,創造差異化的使用經驗。

還有,台灣麵包烘焙業目前曾在大陸率先推出了「現烤麵包」,頗讓消費者青睞。更加上台商「系統整合」供應網絡,做麵包的有辦法讓各種物料準時送到工廠,進行製作,使產品準時出爐供售,這樣會招來一批「死忠」的消費者,讓他們天天準時來「報到」。

若以製造業為例,從幫客戶代工延伸到幫客戶管理物流庫存,甚至提供金流控管、市場需求調查,從製造業代工附加服務業的代工。不斷往微笑曲線的兩端上爬,緊密黏著客戶,才能創造出不易被仿冒的客戶關係,不光會生產產品,還能產生價值。

有了價值,才能因應下一波即將到來的的購併潮。因為今年初至今,中國購併活動占亞洲地區近四成,是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大的購併市場,雖然,現階段中 國企業購併仍以買材料、高科技與能源電力等生產要素為主,但在未來十年內,服務系統(System)將是中國企業即將重金搶購的標的,就像當初的 YouTube被Google所購併一樣,台商唯有朝此邁進,才能避開當游牧民族的宿命,成為新一代的浴火鳳凰。

【延伸閱讀】哪些台商已搭上鳳凰產業? ——中國7大新興產業表

產業:節能環保 主要內容:高效節能、先進環保等產品和服務 相關台商:LED:台達電、晶電、億光、璨圓等 環保:偉盟、中宇、國統等

產業:新一代資訊技術 主要內容:網際網路、雲端運算為基礎的新興平台,例如物聯網、三網融合、高性能集成電路、高端軟體 相關台商:網通廠商:宏達電、聯發科、智邦、友訊、聯傑、正文、中磊、明泰

產業:生物產業 主要內容: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生物農業、生物製造 相關台商:生物醫藥:杏輝、東洋、中化、永信、生達、佳醫、太醫、中天

產業:高端裝備製造 主要內容: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智慧製造裝備 相關台商:中興電、正文

產業:新能源產業 主要內容: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核聚變能等發現及應用相關台商: 太陽能:中美晶、鼎元風電:東元

產業:新材料產業 主要內容: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共性基礎材料 相關台商:遠東新、中碳

產業:新能源汽車 主要內容: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 相關台商:汽車:裕隆、裕日車電動車電池:新普

註:新一代資訊技術即中國新興信息產業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政府網站、空中大學商學系副教授謝明瑞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2

說史150407從天上掉下來的遊牧民族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4/07/%e8%aa%aa%e5%8f%b2150407%e5%be%9e%e5%a4%a9%e4%b8%8a%e6%8e%89%e4%b8%8b%e4%be%86%e7%9a%84%e9%81%8a%e7%89%a7%e6%b0%91%e6%97%8f/

說史150407
從天上掉下來的遊牧民族
朝日執筆:歷史小品系列8

看中國歷史,經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印象:中原王朝大體上更叠有序,但北方草原的情況卻「異常混亂」,常常有些從前未聽聞過的民族,突然出現在新建立的中原王朝面前。 秦漢時有匈奴;隋唐時有突厥;宋明時則是蒙古。這些遊牧民族往往在以前的歷史中沒有提及過,忽然現身南下「騷擾一番」,然後在往後的歷史中卻又銷聲匿跡。難道他們真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然後又鑽入了地下?(事實上很多遊牧民族的「祖先神話」,也的確自認為是從「鳥」或「蛋」而來的;另一個大主題則是「天帝之子/孫下凡」。)

對於這個問題最簡單的回答,就是他們從來都在草原上。 早在中原的商周王朝,甚至更早之前,他們就已在那裏了,只是中原王朝也許未及深究,也有可能是有心為之,對同樣的一些族群,給予不同的稱呼而已。*** 例如「東胡」顯然與「匈奴」所指涉的人群重疊度極高;突厥和蒙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匈奴的後裔。

然而,這個答案並不很全面,因為他們事實上也的確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民族。例如 鮮卑、氐、羯很明顯並不是相同的血統。 不過,對於遊弋於無垠歐亞大草原的眾多民族而言,他們其實重視「部族」,遠多於「民族」。重視組織統屬,多於地緣種裔。 對於大多數的遊牧民族而言,並沒有所謂「國」的概念。「國」就是用城牆「囗」圍住一個地域(「或」是「域」的古字),這顯然只是農業文明的想法。***

對於農業文明,土地是他們的一切,但土地是不能帶走的,因此他們要用圍牆保護自己的「國土」──他們的全部資產。至於遊牧文明,他們沒有國土的觀念,他們的資產就是人口、牲畜、武器和工具。 農業文明的「國」是一片有效管理的疆域;遊牧文明的「國」則是一個有主從序列的經濟、軍事同盟。 因此,衡量「遊牧帝國」強大的標準,並不是指其佔領了多遼闊的疆域,而是它控制了多少的人口、牲畜、武器和工具。

在「中原地區」,本來明明是一個「楚人」建立的「漢國」,然後又出現一個由「冀人」建立的「宋國」,之後再出現一個由「吳人」建立的「明國」,但我們卻從不會因此而覺得,這些新建立的國家及其人民是「從天下掉下來的」。我們會認為這幾個「國」之間有承繼關係,它們只是「中國」的不同朝代。有這種想法,主因當然是因為「中國人」非常重視歷史,也非常喜歡「書寫(創造)」歷史。不過,不能否認的是,為農業文明記載歷史是容易的。
農業文明由於先天限制,只能「被釘死在土地上」,因此相對穩定,變動緩慢而易於觀察了解。農業文明也有「領域擴張」的天性,儘管其速度很緩慢,慢得往往令即使在新拓土地上面的農人,也覺得土地是其「世代所居」。
這種「擴張」的天性,加上穩定得近乎「頑固」的特質,致令在同一片相連可耕土地內的兩個農業民族,最終必然會相遇並發生衝突。 而衝突的結果也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其中一族被徹底摧毀,種族清洗;二是其中一族被完全「吞沒」,「融化」於另一族之中。 無論如何,反正失敗的一族就是永遠消失了,不單在以後的日子,甚至往往連從前的歷史也一併消失,仿彿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若果認為在歷史上在中原相繼出現,由不同「籍貫」統治集團建立的政權,是「一國」的「不同朝代」之話。在草原上先後「突然出現」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等,其實也不過是同一個「國」中,分別由「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蒙古人」所建立的「朝代」而已。當然,這些草原王朝未必能控制其「勢力範圍」內的所有人口、牲畜、武器和工具,但試問又有哪一個中原王朝,曾經真正控制過其「國土」內的每一寸土地呢?不會動的土地尚未管不完,何況會流動的人口、牲畜、武器和工具呢?

若要作比較的話,遊牧民族其實也有「籍貫」。只是,不同於農業民族的「籍貫」等同其所在地,遊牧民族的「籍貫」是他們所屬的部落──正如滿清的八旗一樣。由於整個部落都會四處移徙,因此「籍貫」並不標示出地理空間,而顯示其人身依附關係。

相對於農業民族的「穩定」,遊牧民族的特質就是「流動」。這除了是說其在草原上四處遷徙外,也指其於流徙過程中,因與其他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接觸和碰撞,而令其在語言、文化、習俗、血統等各方面的產生的變易。*** 對於一直穩守原地的農業民族而言,這去而復返的遊牧部族,語言風俗都與從前有所差異,也實在難免會把他們視作一個「新出現的部族」。

遊牧民族不像農業民族一般,要堅守「神聖的領土」。廣袤的草原就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遇上不能戰勝的敵人時,可以向四方八面任意逃走,而不必留在原地坐以待斃。雖然,他們的文化,可能會因為遷移時與異民族(很多時候是農業民族)接觸產生變易而變得「混雜」,但卻鮮有會像「失敗的農業民族」一般被滅絕或吞併融化。

由於農業民族對「穩定」有一種近乎宗教的信念,因此很容易產生一種拒絕學習異文化的「傲氣」。相反,遊牧民族由於四處遷移,四海為家,所以先天就具有學習「在地文化」以適應不同環境,以及不同生產生活方式的特質。

在今天黃河以北到蒙古草原以南,有一條分隔農業和遊牧區域的天然分界線。(編按:這約略是一條等雨綫,區分是否適宜農耕。) 這條看不見的分界線,在歷史上會因為全球氣候變化而向南北推移。歷代中原王朝的疆域的大小,除了因為所謂的「聖君盛世」或「昏君亂世」因素外,其實更多的是受到這條界線的制約。

不過,無論這條界線最北可以推到哪裏,事實就是,中原王朝的實控疆域,從來沒有越過北緯四十五度,也就是今天蒙古南部左右。 相反,遊牧民族建立的帝國,卻不只一次將力量推到東南海濱,將整個「農業區域」囊括其中。 對此最好的解釋就是,遊牧民族有比農業民族更強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他們可以因時因地制宜,以「一國兩制」乃至「一國N制」的方式管理不同的地區。他們在不能放牧的地區,可以學習做「農夫」,至少也學習如何去「管理農夫」。相反,農業文明對「穩定」的執迷,令他們從來未能成功地「管理牧人」,更遑論嘗試讓自己當「牧人」了。

當然,你也大可以認為這完全是由於「中華民族」(漢族?)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所以不會「過度地」掠奪他人的土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69

頂唔住樓價?潮住露營車「游牧」生活

1 : GS(14)@2017-01-14 12:25:33

休閒露營車RV(Recreational Vehicle)自駕旅行在美國流行已久,近年三藩市灣區樓價高漲非人人可負擔,更興起有人在RV車上定居過「游牧」生活的趨勢。想一次過飽覽超過100個生產商展出的車款,不要錯過普萊森頓市(Pleasanton)這個大型RV Show。駐美記者:唐芷瑩普萊森頓市報道這個RV Show今年已是第29屆,現場展出超過600部新車和二手車,不少是平治(Mercedes-Benz)及褔特(Ford)等大廠的出品,全部車門敞開畀你一次試過夠。Camping World RV銷售代理庫克(Sherri Cooke)表示,C級的家庭自走式車屋型的車款仍然是最受歡迎,車內的平面設計亦不斷推陳出新。庫克推介褔特的新款17 Freedom Elite30 FE,基本設計是1房1廳1廁,可容兩至四人,但其實車內的每張用餐的卡位都可以架上軟墊變成床,每張床都有一部小電視,善用每吋空間。車內間隔更可經搖控活動,按需要調整房和廳的空間比例,一家大細出行毫無擁迫感。該款車原價約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展銷優惠71,995美元(約56萬港元)。庫克表示,近兩年愈來愈多人考慮以這類RV作為居所,她說:「很多客人會衡量,究竟應花15萬至30萬美元(付117萬至234萬港元)去買間固定的房屋,還是買一輛可以自由隨處走的RV呢。如果不追求奢華設計,一般Class C車款7萬、8萬美元入場費也有!」現場也有展出其他Class B和售價達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的Class A旅遊巴型車款,裏面甚至能放下家用洗衣機和乾衣機,裝潢用料主要是雲石,非常豪華。根據美國露營車業協會(Recreational Vehicle Industry Association)最新數字,2017年美產RV車出貨量預計達到43.8萬部,較去年升4.4%,連續第八年錄得增長。協會又指出,RV業每年為美國經濟帶來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效益,聘請近29萬人。美產RV車出口市場最大的是加拿大,佔9成。其餘為澳洲、韓國、阿聯酋和中國等。而中國政府近年正積極開拓有RV車旅遊配套的營地。話你知:29th Annual Manufacturers' RV SHOW展期:2017年1月7至16日地址:Alameda County Fairgrounds4501 Pleasanton Ave, Pleasanton, CA94566網址: http://rvshow.net/RV_show.html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4/198967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