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最需關註的事:明晚7點歐央行壓力測試結果揭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47

iFZcrWpCRMWI

北京時間周日晚7點,歐洲央行對歐元區內130家銀行開展的資產質量評估和壓力測試結果將揭曉。

這是歐元區銀行業面臨的迄今以來最廣泛的壓力測試,也是當前市場最關註的焦點,更可能是影響下周一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事件。

按照德國Assenagon Asset Management SA負責人Michael Huenseler的觀點,投資者應當關註的重點是資產質量評估將如何影響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的發展。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歐洲央行草案顯示,25家銀行料將無法通過銀行業壓力測試,105家銀行通過了歐央行評估。這比PIMCO銀行業專家警告的18家未通過的情況更糟糕。

在未通過的銀行中,約有10家仍面臨資本短缺。

據西班牙媒體Efe報道,3家希臘銀行,3家意大利銀行,和2家奧地利銀行未能通過測試。此外,1家塞浦路斯銀行,1家比利時銀行和1家葡萄牙銀行也未能過關。

德意誌銀行聯席執行長暨德國BdB民間部門銀行業協會總裁Juergen Fitschen給出了一些暗示,他說,測試結果可能顯示德國銀行業者都很健康。

據路透社消息,兩位知情人透露,德意誌銀行通過了本次壓力測試,其以8.8%的核心資本率遠超歐央行設定的5.5%的最低要求。Bankhaus Metzler分析師Guido Hoymann周三曾表示:“如果不包括今年籌集的資本,不排除德意誌銀行通不過壓力測試的可能性。”

歐洲央行曾在周三警告:不對單個機構壓力測試結果置評,不要臆測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

意大利米蘭人民銀行CEOGiuseppeCastagna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全面評估之後,市場對於銀行資本比例不足的擔憂將會緩解,銀行的貸款需求將明顯回升。預計至2016年的年化貸款增長率將在5%左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63

你最需關註的事:明晚7點歐央行壓力測試結果揭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47

iFZcrWpCRMWI

北京時間周日晚7點,歐洲央行對歐元區內130家銀行開展的資產質量評估和壓力測試結果將揭曉。

這是歐元區銀行業面臨的迄今以來最廣泛的壓力測試,也是當前市場最關註的焦點,更可能是影響下周一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事件。

按照德國Assenagon Asset Management SA負責人Michael Huenseler的觀點,投資者應當關註的重點是資產質量評估將如何影響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的發展。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歐洲央行草案顯示,25家銀行料將無法通過銀行業壓力測試,105家銀行通過了歐央行評估。這比PIMCO銀行業專家警告的18家未通過的情況更糟糕。

在未通過的銀行中,約有10家仍面臨資本短缺。

據西班牙媒體Efe報道,3家希臘銀行,3家意大利銀行,和2家奧地利銀行未能通過測試。此外,1家塞浦路斯銀行,1家比利時銀行和1家葡萄牙銀行也未能過關。

德意誌銀行聯席執行長暨德國BdB民間部門銀行業協會總裁Juergen Fitschen給出了一些暗示,他說,測試結果可能顯示德國銀行業者都很健康。

據路透社消息,兩位知情人透露,德意誌銀行通過了本次壓力測試,其以8.8%的核心資本率遠超歐央行設定的5.5%的最低要求。Bankhaus Metzler分析師Guido Hoymann周三曾表示:“如果不包括今年籌集的資本,不排除德意誌銀行通不過壓力測試的可能性。”

歐洲央行曾在周三警告:不對單個機構壓力測試結果置評,不要臆測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

意大利米蘭人民銀行CEOGiuseppeCastagna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全面評估之後,市場對於銀行資本比例不足的擔憂將會緩解,銀行的貸款需求將明顯回升。預計至2016年的年化貸款增長率將在5%左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75

李迅雷:股票下跌和註冊制沒關系 今年最需擔心房地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051.html

李迅雷:股票下跌和註冊制沒關系 今年最需擔心房地產

lixunlei微信號 李迅雷 2016-01-29 19:25:00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系統性風險,A股股票的估值水平偏高,融資規模並不理想,加之對資本市場的融資管制太多,因此推出註冊制是非常必要的。

文/李迅雷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成員、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提要:我國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系統性風險,A股股票的估值水平偏高,融資規模並不理想,加之對資本市場的融資管制太多,因此推出註冊制是非常必要的。

2016年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來布局投資,我們應該看到,註冊制並不會對市場構成實質性利空,養老金入市則應是利好。

在此背景之下,資本市場依然存在結構性機會,當然到目前為止,我覺得資本市場風險還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釋放,所以今年防風險也是增長財富的手段之一。

>>>>>>回顧2015年的資本市場

從2016年1月4號到現在為止,市場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很多人的理財目標或收益率目標大大降低。作為一個學者,我們應當積極面對和反省——市場為何跌跌不休?

我認為我國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系統性風險,2015年確實出臺了很多穩增長政策,貨幣政策非常寬松,五次降息、五次降準。在改革方面,推出了國企改革、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改革以及註冊制改革。再加上我國“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和去年年末美聯儲加息。受這些事件的影響,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大起大落,當然官方不稱其為股災,而是稱作“股市異常波動”。

在股票異常波動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從靜態估值的角度看,A股股票的估值水平偏高。而監管部門一直引以為豪的是A股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很低,平均是12.8倍。

我記得2015年3月時股市行情非常好,我與郭樹清省長聊及資本市場,他問我:“為什麽銀行股漲那麽少?”,我給他分析了原因——所有被稱作藍籌股的整體股價水平也不便宜,只是銀行股占的權重比較大,所以平均市盈率就降下去了。

因此,監管部門應該用更加中性的眼光來看待股市的問題。我們股市的中位數和平均市盈率差異很大,在美國標普500平均數跟中位數都是17倍左右,納斯達克大概25倍左右,差別很小,呈現為正態分布。而我們是偏態分布的,市場扭曲並沒有受到大家的足夠重視,即便重視了也沒有相應的對策,根本原因就是股票發行的管制,導致股票供給不足。

去年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即是歷史上股票交易量最大的一年,但IPO發行規模只有1500多億,這對我國巨大的金融體量而言太少了。為什麽股票市場交易這麽活躍,IPO還是沒有放開?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正是因為股票供應的不足,所以對投資者而言,投資小盤股的收益率極高,比如市值最小的股票,在過去十年中,市值增長了56倍。而市值最高的股票過去十年當中只增加了1.6倍。這種天壤之別也是我國股市的奇特現象。而國內投資者投資股票也是以獲取利差為主要目的。

我們可以看看2015年的換手率,創業板是12.57倍,中小板是9.53倍,主板是6.34倍,而成熟市場中最活躍的納斯達克不過是2.45倍。如此之高的換手率說明市場流動性非常充分。

如果把流動性折算成為散戶(非機構投資者),換手率就更高了。還有一個不太精準的數據是,大約占整個市值比重15%的個人投資者創造了85%的交易量。如果按照這個數據折算,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量年換手率應該超過20倍。

然而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並不理想,全年IPO只有1578億,再融資接近13000億。為什麽再融資規模這麽大?這與我們的股市融資規則相關,我們的遊戲規則是再融資按照市場價打折(8-9折),通過競價方式來確認發行價。只要願意認購就可以融資,效率很高。而IPO又限量又限價,在數量上實行額度管理,在價格上規定不得超過市盈率的24倍,排隊者無數。

A股市場即便到了3500點,所有二級市場股票市盈率中位數也很高,大概是100倍左右。也就是說,IPO只要能夠中簽,就能獲得3倍左右的收益。正是因為我國對資本市場的融資管制太多,因此推出註冊制從理論上講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去年6、7、8三個月份公募基金占比較高,市場暴跌之後,公募基金占比大幅下降,私募基金的相對占比迅速上升。也就是說,公募基金被大量地贖回,不少偏股型基金改成混合型,不再受到持倉限制。

私募更加追求絕對收益,可能會對市場的波動幅度增大起到助推作用。原先偏股型基金往往是相對收益賣出股票最多是換倉,而對追求絕對收益的基金而言,會把倉位降得更低。還有,基金子公司的規模增長也較快,它們也不受倉位限制。這就是資本市場結構的變化對交易行為產生的影響。

>>>>>>展望2016,資本市場結構性機會猶存

展望未來,我覺得廣義資本市場還會繼續繁榮,這與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的熱情程度、需求度相關。去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長中,20%是金融所作的貢獻,全年6.9%的GDP增長,如扣除了金融只有6.2%左右。

單純從宏觀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的GDP會較低,因為與去年同期相比,金融的貢獻會大幅度縮小。但從大的市場走向來講,前景還是比較好的。即銀行資金在流向資本市場。

我們根據不同的歷史階段做過歸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處於存款時代,2000年的時候,房地產行業迅速崛起,我國隨之進入了房地產時代,房地產時代的結束與我國信托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繁榮密切相關。

2013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銷量、銷售面積創造了歷史新高,2014年房地產的銷售面積明顯下滑,2015年有所反彈,但是沒有超過2013年。與此同時,降準、降息之後,大量資金流向了資本市場。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股票、債券都很受投資者歡迎,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增長速度非常快,理財產品規模從2014年的10萬億到2015年底超過20萬億。

從需求端來看,當前我國的市場配置基本上以房地產為主,今後金融市場的配置會大幅增加。從人口結構的角度看,人口老齡化問題終將導致地產市場出現拐點,投資者會減配房產,增配金融資產。

從供給端的角度看,由於資本市場最大的特點是信息共享和融資成本低。與人口老齡化之後對應的是經濟增速下降,而經濟增速下降必然導致利率的下行,銀行的利差將不斷縮小,銀行面臨利差縮小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所以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比重會相應增加。

另外,由於整個債務水平提高,也需要通過直接融資來降低融資成本。最近地方政府和各大企業的發債規模非常大,因為在利率下行之時,債務融資、債權融資的便利性會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從2016年的資金面來看,我還是比較樂觀。另外,信息技術的進步也有利於增強直接融資的比重。

估值底難測,政策底取決於風險可控度

中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很多,他們對市場判斷都有從眾心理,即羊群效應。但我認為估值底還是很難測,最近美國股市也在下跌,香港股市也同樣下跌,尤其是香港股票市盈率很低。

有人說,隔了一條深圳河,一邊是全球最貴的股票,另一邊是全球最便宜的股票。這也間接說明中國目前的股票估值水平不支持基本面。

而從政策面來講,防風險就是穩增長,不出現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也是習總書記一直強調的。因此,我覺得估值底深不可測,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在中國更為明顯,政策底取決於風險可控度,政策面並不支持經濟持續下行。但政策面並不能改變股市的趨勢,這從過去歷次股市波動中都可以得到印證,政策只是改變趨勢的斜率而已。

政策面的另一個托底,即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大核心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版。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每次都是提大方向,比如結構調整、穩增長,但是這次的任務提的很具體。這也可以看出,今年中國經濟形勢很嚴峻,我們需要解決許多已經面臨和將要面臨的現實難題,如產能過剩,債務高企,僵死企業等。

>>>>>>2016年財富管理策略:防風險才能穩增長

防風險是排在投資策略第一位的。我們不僅面臨國內經濟的下行,還面臨著人民幣貶值的壓力。而外部環境也面臨較大壓力,美元的加息周期剛剛開始,近年來美國還會繼續加息,這對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會有所抑制。所以,我覺得需要對基本面看得更長。

趨勢的力量很可怕:

·中國的粗鋼產量增速2005年見頂

·GDP增速高點是2007年

·全球石油價格則在2008年創新高

·房地產投資增速高點是2010年

·黃金價格高點是2011年

·中國勞動力人口減少是2012年

人民幣匯率的高點則是2014年,其經過了長達9年的上行,雖然央行宣稱人民幣不會大幅度貶值,目前匯率離均衡水平較近。但是拐點一旦成立,趨勢的延續還是要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和足夠大的空間。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的走勢,我認為需要更加謹慎。

泡沫的問題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是回避的。我註意到,在1月4日的權威人士七問七答中並沒有提到“泡沫”。但是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和權威人士在去年的五問五答中,均提到高杠桿、泡沫化的現象還會延續。不提並不等於高層不承認有泡沫,而是他們擔心引發市場進一步的恐慌。既然股市、債市都存在泡沫,那麽房地產市場上也有泡沫。

有興趣的話可以研究,在中國,只要一個領域里有泡沫,所有領域都有泡沫,因為資金是流動的,又是逐利的,今年最需要擔心的可能就是房地產行業。

隨著數量增長型人口紅利結束,老齡化趨勢加快,房地產剛需已經達到高點,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只有1%,說明開發商對前景不樂觀,改變了過去15年該行業投資一路向上的格局;市場階段性頂部預計成交面積在13億平米,2013年已達到,成交金額在9萬億元左右。未來5年預計會進入平穩期,維持高位運行,到2020年前後成交量將開始緩步下行。

至於今年對實體經濟可能帶來哪些利好,則要看美元指數是否出現向下拐點以及石油價格能否回升。

>>>>>>16年的投資遐想:供給側結構性投資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2016年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出發來布局投資。註冊制、管制放松等可能會成為2016年打壓市場的利空因素。註冊制改革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各負其責的體系,保護投資,便利融資,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力度和市場可承受度的關系,統籌兼顧、循序漸進,確保市場穩定運行。

註冊制肯定要推出,但真正意義上的註冊制至少要等兩年以後。所謂真正意義上的註冊制,就是既不限制發行價格,也不限制發行家數,徹底放開。中國的監管部門不同於成熟市場的監管部門,前者兼有穩定市場的職責,註冊制推進的主體又是監管部門下屬機構(交易所)。即證監會肩負著穩定市場的職責,如果價格、數量放開對市場帶來沖擊,那麽如何完成穩定的任務?

註冊制的實行其實包含了體制的因素,這方面我們並沒有提到。現在推行的註冊制實際上只是一個過渡,這一輪股票下跌和註冊制沒有關系,而是與我們對經濟下行、人民幣貶值的擔憂,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有關。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

2016年的利好因素是,養老金入市在今年上半年或者第二季度末有望推出。目前A股自由流通市值20多萬億,居民儲蓄53萬億、銀行理財及私行規模26萬億,房地產市值200萬億,養老金及企業年金4.2萬億。因此,養老金入市也是穩定市場的舉措之一。目前,各大保險資管對權益產品的配比很低,是否也暗示股票估值過高?

綜上,註冊制並不會對市場構成實質性利空,養老入市則應是利好。

在投資建議方面,權威人士提出需要進行加減乘除。

·去庫存是做加法

需要地方財政資金啟動和銀行的信貸支持,因此今年債券發行規模可能會超預期。中國經濟增長過去欠賬太多,體現在社保、醫療衛生和公共服務等等方面。

如果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是欠賬式增長,那麽現在中國經濟就是負債式增長,政府的負債還會繼續增加。一些相關行業,比如鐵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

·去產能、降成本是做減法

我們的稅收是減少的。對於“僵屍企業”的破產,需要更多地采用並購方式,國企改革、並購重組還存在很多機會。但是對於銀行來說,並購重組也好,清算也好,都會導致其壞帳率繼續上升。

·去杠桿是做除法

杠桿降下來,對高杠桿行業的殺傷力較大。今年爆發的泛亞、e租寶等等事件,可能導致理財公司出現很大問題。

·“補短版”是做乘法

一些熱門、新興行業還是存在較大的機會。

2016年6月,如果A股納入MSCI,經濟增長又有所好轉,將出現階段性風格切換,並帶來新的機會,這主要和金融股相關。

>>>>>>防風險也能增長財富

總而言之,2016年股市難有趨勢性機會(水牛),期待結構性機會(改革牛)。

權威人士提出改革要做加減乘除,故機會主要集中在加減乘除四個方面,如化解庫存是加法,對諸如房地產庫存較高的地方或有投資機會;而今年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那些增量最大的行業,也屬於加法,如政府投資較大的交通設施、民間投資熱衷的IT、傳媒、醫藥養老等高成長行業。

減的方面,機會主要是去產能,權威人士倡導多用並購重組的方式來處置僵死企業,這就意味著國企改革、並購重組板塊的機會依然較大。

至於乘法,主要是看政府想撬動的投資方向,即投資在哪個領域,則這個領域成長發展的乘數效應就會出現。

如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很多目標,“十三五”提出的五個發展分別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會給很多行業都帶來相應的機會。投資主題也會非常豐富。

在註冊制背景之下,資本市場依然存在結構性機會。

當然,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風險還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釋放,如:

·銀行的壞賬率有可能會大幅上升

·民間的各類理財機構還是存在一定的兌付風險,如P2P等理財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這就是要做除法,去杠桿。

所以防風險也是2016年增長財富的主要手段。

(本文為作者在2016年1月16日的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微信號:SFI2011)閉門研討會第48期“註冊制推進與資本市場發展”上所做的主題演講,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整理。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CF40立場)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24

廣東省急需緊缺人才缺口還有45335人 最需計算機服務

截至2016年5月27日,廣東省急需緊缺人才的需求總數達45335人。從整個二季度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用工需求最旺,企業需求人數占在崗員工數12%以上。

廣東省人社廳7月20日發布2016年二季度廣東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企業用工監測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廣東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5.75萬人,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43%,市場用工需求274.63萬人次,進場求職257.46萬人次,求人倍率(需求數與求職數之比)1.07,處於常態水平。

從行業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用工需求較旺,企業需求人數占在崗員工數12%以上。從工種看,電氣工程技術人員、電子工程技術人員等工種較為緊缺;電子元件器件制造工、裁剪縫紉工等工種趨向飽和。

這與此前廣東省人才服務局發布的急需緊缺人才信息基本吻合。7月5日,廣東省急需緊缺人才供求分析報告發布,截至2016年5月27日,廣東省21個地級市共有3195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急需緊缺人才崗位10408個,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總數達45335人,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機械/設備/重工等行業。

從地市分布看,佛山需求最多,缺口達10095人,其次為廣州、惠州、東莞和中山,需求分別為4517人、4180人、3979人和3831人。

崗位學歷要求方面,本科以上學歷的有7916個,占總需求的17%;要求本科學歷的有16987個,占總需求的38%;要求大專學歷的有10619個,占總需求的23%。

另據全省20000家企業用工定點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末監測企業平均在崗人數391.40人,同比下降1.88%。企業在崗人員流失率(流失人數與在崗人數的比值)10.71%,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在崗普工和技工的月工資中位數分別達2965元和3713元,同比分別上升7.22%和4.97%。

此外,廣東省行政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及自主創業人數均有所提升。粵東西北1002個行政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監測顯示,勞動力人口183.45萬人,占總人口51.09%,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其中外出就業人數82.61萬人,占45.03%,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本地自主創業人數4.15萬人,占2.26%,同比提高0.56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05

與梁寧暢談3小時,我徹悟:生死期最需的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7/162452.shtml

與梁寧暢談3小時,我徹悟:生死期最需的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劉爽與veryls 劉爽與veryls

與梁寧暢談3小時,我徹悟:生死期最需的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建立系統,制定規則,培養尖兵和強化價值感。

本文由劉爽與veryls(微信ID:veryls1983)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爽。

昨天下午,和梁寧暢談了三個小時,受益良多,還做了不少有用的筆記。今天上午就看到她公眾號的新文章,於是決定把暢談時她給我的幾點啟發總結一篇。

關於領導力

梁寧給我講,她理解的領導力其實是三個東西:選擇喜歡的事,選擇喜歡的人,以及認知現實的能力。

1.選擇喜歡的事很簡單,如果你做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歡不認可的,那麽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很痛苦受盡煎熬,尤其是當處於逆境挫折面對外力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堅持不下去,打退堂鼓逃兵。

很多創業者去追風口,並不是選擇自己喜歡認可的方向,而是選擇看起來成功幾率高的方向。而這樣的人,首先很難沈下來真正理解一個領域,那自然是贏不了的;其次他沒有“信”,沒有辦法樹立價值感(什麽是價值感後面會講),沒有辦法承受行業的起伏波折,自然無法與時間做朋友。

2.選擇喜歡的人,是指要具備接納別人的能力,接納面越寬,接納的人越多,你的人生也就越寬,也就越容易獲得大家的幫助。我相信只要具備基本的智商和常識商的人,其實都知道如何去經營一段令對方感到舒適愉悅安全的關系,只是因為我們喜歡的人少,認為很多人不值得投資,而這種態度又是對方能夠感覺到的,所以自然經營不好關系。

為什麽要喜歡那麽多人?因為我們要喜歡老板,才能剩者為王;我們要喜歡同級,才能獲得支持;我們要喜歡下屬,才能凝聚人心。柳傳誌創業時曾跟下面的同事說: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我要和你交朋友交心。所以聯想能有奔騰如虎風煙舉的燕雲十八飛騎,所以聯想能有身先士卒的創業團隊,所以聯想能在那個時代殺出重圍脫穎而出,所以柳傳誌無愧為一代商業領袖。

3.認知現實的能力,就是根據客觀現實,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客觀現實是什麽?敲敲黑板,就是也許對你不利你難以接受,而現在的你又確實無力改變的事實。比如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之前家庭成長和職業訓練的路徑依賴,那麽到了新的環境面對新的對象,我們之前的習慣無助於解決新的問題,無益於自己的前進步伐,這就是客觀。那這個時候我們能怎麽辦?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敲碎自己,像變色龍一樣根據環境變化吸收重建自己。

我拿自己舉個栗子:我以前一直是一個特別註重邏輯在意規則厭惡折騰的人,堅持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只要做的比別人好,犯的錯比別人少,那就能贏。而對於瞎貓碰上死耗子歪打正著的事,我向來是不屑一顧不當回事的,這就是典型的治世精英邏輯。

但問題是現在這個時代是個商業亂世,充斥著重構規則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現象。經過幾番挫折後,我突然開悟了:要是沒有歪打,怎麽會有正著?歪打的過程和正著的結果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但它們兩者之間顯然是符合因果律的。在這件事上,本能地不斷行動比邏輯的死胡同重要。

昨晚越獄第五季第一集里,假死的男主角墓碑上有一句墓誌銘:欲變世界,先變自己。是啊,改造世界的前提是先改造自己,作為職場人要能夠與時俱進,作為創業者要能夠審時度勢。所以,現在我選擇主動碎掉自己然後重建,擴大延展自己的邊界。

關於組織行為學

梁寧說:好的組織是個具備自我調節能力的生態系統。這樣的組織的特征是具備三個能力:把人同化的能力;主動碎石的能力;分配養分的能力。

1.把人同化的能力,就是梁寧文中舉的那個阿里HR的例子。當帶著之前不同職業訓練和價值觀的新人們進入組織,首先組織要能甄別其與組織的MATCH程度;然後能篩選排斥掉那些自我保護過強過於自我,不願敲碎自己又對組織無益的新人;最後是鼓勵進來的新人自碎之前的職業訓練和價值觀,讓其在思想上”輕裝上陣“,帶著之前積累的能力和經驗融入系統。

2.主動碎石的能力,就是組織為了適應環境變化,不斷自我調整的能力。而其中與組織行為相關的,就是阿里倡導的擁抱變化,也就是輪崗文化。它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組織內部隨著時間發展逐漸形成崗位和職能固化,老人們的思路方法和風格也因之前的職業訓練形成新的路徑依賴,這就變成了組織體內的結石。所以組織需要不斷蠕動腸胃,主動把結石不斷碎掉,以防堵塞脈絡。

3.分配養分的能力,是指組織的價值觀是唯一的鐵律,但具備的業務能力要多元要升級。那麽就要面對,如何對待具備組織需要的獨到能力和經驗,而態度意願卻不MATCH亦不願改變的員工。在組織的眼里,這樣的人其實就是階段性工具的角色。對於這樣的人,組織選擇各取所需,在一個階段中付出足夠酬勞,把對方的能力和經驗這些營養成分,吸取入系統分配給骨幹,而之後就不再需要這些系統的肥料了。

梁寧給我分享的這一套組織行為學,我聽了實在感同深受。我的過往經歷告訴我: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可以請外面的和尚進來念經,然後選擇性聽取,但前提是有自己的主見和底氣。最害怕的是:組織並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底氣,把企業的命運完全交到外來和尚的手里的。而更可怕的是,組織不光沒有主見和底氣,還請了一堆外來和尚進來同時念不同的經。

而且我深知,帶著之前路徑依賴進來又不願自碎的人,對組織的傷害有多大。在我之前任職的創業公司,就曾發生過引入毫不顧及企業現狀和差異,近乎偏執的帶著原公司路徑依賴的O級高管,自說自話而無法真正融入組織,最後浪費了企業的寶貴時間和資源,給企業造成了事實損失弄的結果很不愉快的事情。

最後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前一陣有些離職員工吐槽華為的事件,其實我是不太認可的。首先如梁寧所說,沒有五年時間,誰也沒資格說自己理解組織;其次就算加入時間超過五年,也未必能理解組織行為學。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是動機和目的,哪怕行為看似光怪陸離。

很多時候為組織好不等於為個人好,確實存在對個體不利的情況。那在這種時候你作為利益受損者,就事論事去講私人恩怨倒沒啥大問題,但說的好像把你優化了組織就有滅頂之災似的,那就太搞笑了,尤其是在組織還在代表大部分人利益的情況下。

關於價值感

在昨天下午的暢談中,梁寧提到一個詞:價值感。這個詞她一說出來,我就拍案叫絕。我們都知道講價值觀,但價值觀的源頭是什麽?絕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思考的。我曾經思考了一半,所以在《科學的管理》系列中提出了價值觀是服務業務發展維護價值用的,引申出了有前後排序的四點價值觀:尊重市場,尊重事實,懲惡揚善和知行合一。要懲惡揚善和知行合一,前提是尊重市場和尊重事實,而尊重市場和尊重事實,前提是要先明確價值標準。

而梁寧講的這個“價值感”,就是價值標準。她拿她任職過的騰訊給我舉了個例子:馬化騰的價值感就是用戶體驗,而創始人的這個價值感清晰且不搖擺的傳遞到整個組織,就形成了上下無爭議的企業價值觀。所以在判斷一件事情(比如微信是否應該大規模商業化)的時候,團隊是不會爭執分裂的。

她舉的這個例子讓我自然而然的想到JD,我進JD的時候,外面所有人還在把電商當作模式討論,而劉強東親自給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電商=成本效率。成本效率就是老劉的價值感,就是JD生存發展的價值觀,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於成本效率的不斷優化,今天老劉提出的技術的JD,仍然是在以技術的手段來繼續優化成本效率。

而且這個價值感,是老劉和JD一直堅守的,哪怕在較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盈利,哪怕長期面對友商潑的臟水,媒體和自媒體的起哄甚至一二級市場的疑慮,JD成本效率的價值感從沒妥協過。這就是老劉的成功之處,JD的偉大之處。

而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過山車的手機行業。像OV那樣從一開始就走溢價路線的廠商其實是沒問題的,有問題的反而是那些今天性價比明天要溢價的廠商,因為它們的價值感是搖擺的。戒定慧,由戒生定,有定生慧,先明確做什麽不做什麽,再把做什麽堅持到底,在堅持的過程中找到做的智慧,而中間搖擺的人是找不到智慧和出路的。

關於管理能力

在閑聊中,梁寧跟我說了讓我如夢初醒的話: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之前我在做COO的時候,非常在意且一直鍛煉自己的其實是管理能力,滿足於在整個大系統下,我的小系統執行效率是不是最高,結果是不是最好,員工離職率是不是最低。因為這些全是結果數字,是客觀的不會騙人的,但是其實我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數字背後的方法,是否是可複用可適用不同環境的?

在這十年之間,我曾經有過兩次非常失望的職場經歷,都是之前培養出來的相對出色且有潛力的骨幹團隊,本來磨合的也很好,結果到了新的環境,面對重新開局和新的壓力徹底崩掉,能力發揮不出來,意願也很糟糕,而且直到最後他們也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怪罪於新環境和新團隊的不配合。

我有個聰明的前下屬曾對我有個評價:你訓練的是突擊隊(尖兵),而不是敢死隊(死士)。我對這個評價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我自己受的就是尖兵式的訓練,所以在培養人的過程中也潛意識地形成路徑依賴了。但是這也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在發展的順境期中尖兵無疑是能力最強最出色的,但到了生死的逆境期下尖兵就對扭轉危局無能為力了,反而不如不要命不怕犧牲的死士。

由於我見過企業生死且至今帶著揮之不去的幻痛,所以我之前的思維一直是盡量避免進入生死期,而我的《科學的管理》系列也是在講如何避免進入生死期。至於在生死期中如何突圍,我也沒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到了那個時候管理其實是失效的。但是,雖然沒有人想身處生死逆境,但真的到了面對生死逆境這個客觀現實的時候,就不是想不想而是如何突圍了。所以,如何認知生死逆境這個客觀現實,其實也一直是我的心障。

梁寧告訴我,這次她從湖畔大學講課回來,在研究失敗中領悟的領導力心得就是:在生死期,最需要領導者能夠找出關鍵任務,然後帶領團隊破釜沈舟地完成任務殺出重圍。於是我問了她一個問題:領導力和管理能力的區別到底是什麽?界限在哪里?她的回答是:生死期體現領導力,生死期過後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能力來建立系統,制定規則,培養尖兵和強化價值感。

聽君一言,了然清晰。其實想想歷史就是如此,三國後期蜀漢偏居四川,諸葛武侯就是看明白了這樣下去沒有出路,才堅持不斷北伐中原,最後出師未捷病故於北伐途中。而我黨當年創業時也是如此,就算當時把延安建設成上海也沒啥意義,真正能夠和國民黨爭奪天下的突破口是拿下東北,拿下東北才是那個關鍵任務。而順著說下去,長征時期的中央紅軍和三大戰役時的解放軍,那完全是兩種能力不同承擔不同作用的不同角色,前者是領導力下不怕犧牲的死士,後者是管理能力下戰鬥力強的尖兵。

梁寧今天的文章里說:我們身邊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導師,在一旁觀察你,在你疼痛破碎的時候,告訴你疼痛因為碰撞不同,破碎是在重建自己。對我而言,她就是這樣的導師,每次見到梁寧,她都能用幫我重建自己的方式,助我突破一個能力或心障瓶頸。我至今仍然記得,十年前我第一次見到這位中關村才女時,她在白板上給我講的東西,所以我一直說梁寧是我的智慧女神。

有這樣一位關註你成長,讓你受教受益的導師,讓你人過中年還能了解認知並重建自己,還能有重新成長的空間和機會。能有這樣一段亦師亦友的緣分,是多麽珍貴難得的運氣。

梁寧 領導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40

【搭車有扶持】高分司機參與 uberASSIST用家:最需要是溝通

1 : GS(14)@2017-05-07 15:31:35

uberASSIST為傷殘及視障或聽障人士服務,毋須額外加錢,但暫時只限折壜式輪椅。



根據政府統計處,原來香港有百分之八的人口是殘疾人士,加上人口急速老化,65歲以上的長者人數預料20年後會上升一倍,需要坐輪椅出入的人士對於復康車接載的需求自然更大。雖然近年開始有鑽的、星群的士等出現,有特殊需要人士出入可說方便了,但香港復康力量副會長林耀國就強調並不足夠,「是有一定幫助的,但好難預約,例如復康車服務需要幾日前預約,因為需求很大,其次鑽的的收費就好貴,我試過即使路程短也要約$300。以我自身而言,我是小兒痳痺症患者,跟我同樣的朋友後生時亦可自行走路,到現在這年紀也開始需要輪椅代步,殘疾人士對交通的需求確實越來越大。」



扶助弱勢社群,有時做多一點點、行多一步,對於有需要人士來說已是莫大的喜訊。uber推出的uberASSIST關懷優步服務經試驗後正式推出市場,其實這服務於英美澳及新加坡等國家已實行。只要用app輸入目的地後,選車款時向左一拉,就可揀選uberASSIST服務。車資收費跟最平的uberX一樣,即是毋須額外加錢為傷殘及視障或聽障人士服務。跟鑽的不同的地方是uberASSIST的車都是普通私家車,所以暫時只可接載使用折壜式輪椅的人士,不過司機都接受過一日的專業培訓課程。課程由香港醫護學會、龍耳和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的專業培訓提供,學習裝拆輪椅、照顧有需要人士點到點交通的技能、如何輔助有需要人士上落車、簡單手語等。uber司機要得到4.6評分以上才獲邀請接受培訓,現時約有一千個uberASSIST司機,Jeff是其中之一,「因為好少接觸輪椅這類客人,要重新學過如何服務這些輪椅客,起初一剎那是真的不知怎處理。還有上堂時,老師所提到的技巧及內容,過往好少接觸,真係要好用心聽才入明白。」



司機扶傷殘人士上車最重要是溝通,幫忙抬腳上車時問一聲最好,普通是握小腿較適合。

獲邀的uber司機需要上一日課堂才能加入uberASSIST的行列。

車廂椅背能加裝手把,對於老人家、小朋友上、傷殘人士上車都有好大幫助。

車資收費跟最平的uberX一樣,現時約有一千個司機。

林生贊同怎樣安置好輪椅於車廂、怎樣裝嵌輪椅及處理、如何扶傷殘人士上落車都是他們較關心及貼心的問題,不過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溝通,「其實只要司機大佬多問一兩句,『我應該要怎扶你?我現在準備做甚麼,有冇問題?我現在抬你的腳上車了,你坐好準備好未呢?』協助你上車的時候有這數句關心,令到你舒服、安全、舒適地上車,司機已足夠令乘客窩心滿意。而並非立刻走來捉實我的腋下,夾硬抱你起身抬你入車廂,這是不可能的。」最後在硬件方面,Jeff的車無特別改裝,只是在前座椅背加裝了手把,林生認為已對他們上落車十分有用,「車廂扶手是非常之重要的,因為每個朋友上落時很多時要拉着車頂的扶手。我發覺有時有些車的扶手是破爛的,有些司機反而叫你不要拉,會整爛,這實在有點可笑。」



記者:許維雅攝影:蕭志南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07/200130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