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升息,葉倫是進是退?

2016-03-07  TWM

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工資持續上漲、資本市場極度動盪,葉倫面臨上任以來最大挑戰;而聯準會在九月之前應會保持觀望,美元仍將維持相對強勢,但其升值速度將會放緩。

市場在美國聯準會升息前景的判斷上,經歷了一次過山車似的變化。美國的消費、投資、需求疲弱,耐用品訂單和ISM採購經理人指數等領先指標大幅下挫,市場擔心美國經濟步入衰退,質疑聯準會的升息意願和能力。聯準會主席葉倫在二月的國會聽證中,暗示三月升息可能性不大,不過並未鬆口今年不升。

公開市場委員會仍預期今年將升息四次,但會議紀要則顯示決策者對增長的風險和外圍因素均感擔憂,近期一些中間派成員開始放風聲要關注經濟的下行風險。葉倫似乎也比去年少了一份自信,私下言談中顯得較猶豫,這已被反映在債券價格上。

葉倫正面臨上任以來最大的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透明度減弱、工資仍在上漲中、其他國家出現通縮風險、資本市場極度動盪。她對經濟及市場有點把握不住的感覺,所以進退頗費思量。

經歷六年復甦後,美國經濟今年放緩的機會頗大。若能源企業在年中出現違約潮,信貸收縮機會也濃。不過經濟是否會像歐、日深陷衰退,就難肯定。然而,就業仍在改善,尤其工資處在「補漲階段」,低端服務業工資在加速上升中。美國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成分中,有七成受工資影響,聯準會對此不敢掉以輕心。

判斷葉倫在心態上轉向求穩,聯準會在九月之前將持觀望態度,利率政策應不會再作調整。但是工資上升仍是通膨的隱患,下一個政策動作可能是升息而非降息。明年,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工資上揚的動力也逐漸消失,美國利率再次進入靜默期。如下行週期對經濟、銀行構成重大壓力,不排除聯準會降息應對,但以不變應萬變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那麼,美元走勢將如何?相信美元升值趨勢仍會持續。當聯準會停止升息的信號明顯時,美元會有幾陣短期的弱勢,但當今世上實在找不出強勢貨幣。歐、日均希望以貶值來幫助經濟,中國貨幣政策也需要匯率工具,新興市場仍面臨基本面因素的挑戰。在「比差」的遊戲中,美元還是相對的強者,只是升值速度放緩。

若美國升息進入暫停,對飽受資金流出壓迫的新興市場不啻為好消息,人民幣匯率也可得以喘息。

(本專欄隔周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99

特朗普崛起竟全因“中國沖擊”? 魏尚進是這麽說的

去年以來,全球“民粹主義”迅速升溫,美國、英國以及整個歐盟都是如此,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的崛起也與此有關。然而,在美國竟然流行著這樣一種邏輯——“中國沖擊”(China Shock)造成了特朗普的崛起。這究竟有何根據?

(圖為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

“中國沖擊論”不實

近日,在2016複旦大學管理學院高峰論壇上,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開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表示,所謂“中國沖擊”,在美國受到眾多左派右派的精英都討論。其邏輯如下,第一步引用了一批經濟學家的研究,即中國在加入WTO之後,出口增長迅猛,中國GDP是每十年翻一番,而出口則是三年半就翻一番,於是中國很快從全世界20-30位的出口國變成了第一位出口國。

此外,中國從美國的進口國家結構里面,從較低的位置升到了靠前的位置。魏尚進表示,上述學者把美國分成兩三百個小的經濟體,就發現哪些地區經濟結構碰巧和中國進口的結構高度吻合,這些地方就會出現失業,而且這種失業率可以持續很久,往往5-6年不變,“這是經濟學院研究發現的中國經濟崛起和美國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失業率,以及失業率持久程度有關。”

同時,政治學家們又加了一步,“他們通過跟蹤調查發現,受中國貿易沖擊比較大的地方,往往選民容易對當前政客表示失望,從而使他們更加渴望在現有政治經營之外,另找人選,這時便出現了特朗普這樣一個另類的候選人。”

針對這種邏輯,魏尚進強調:“我並不同意這樣的講法。我覺得美國之所以會出現大量失業,與其本國勞動力改革不徹底有關。”他指出,中國在加入WTO之前也有很多擔心,例如擔憂加入WTO對中國經濟會造成很多沖擊,“但是國內沒有出現失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堅持做了各種產品市場,包括很多要素市場的改革。”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很多海外人士認為,中國經濟轉型和經濟減速對其他國家是有負面影響的,但魏尚進認為,實際上有很多國家從中受益,例如越南和孟加拉,由於中國轉型而退出一些行業,反而給他們提供了機會;此外,現在亞洲增長最快國家,包括馬爾代夫,其高增長歸因於兩大原因,且都和中國有關。第一,中國近年來旅遊者數量猛增;第二,這些島國往往是燃料、食品的進口大國,本國無法自行生產,近幾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間接和中國有關,所以很多國家高速發展實際上是和中國的轉型密切相關的。

值得註意的是,基礎設施一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各國過去增長里面,中國的發展給其他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帶來了很大好處,從而促進其他國家增速提高。”魏尚進從三個角度來證明了這一說法。

第一,以前在建公路鐵路時,必須要有盾構機,這種機器以前全球只有德國、瑞士、美國、日本有,盾構機非常昂貴,造價上千萬美元。因此國內早期就只進口一兩臺,北京、上海一臺,其他地方還需要借,因此建路速度很慢、成本也高。

後來,中國開始嘗試自己制造盾構機,成本大大下降,這也使得中國在2003年後中國公路、鐵路增長速度大幅提升。此後,中國更是從盾構機進口國變成了盾構機出口國,而且增速迅猛。直到今天,如果以出口總價(美元)來看,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盾構機出口國,第一大是德國;如果以噸位數來看,中國是第一大出口國。

第二,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進口國,大概在若幹年前變成了世界第一大鋼鐵出口國,鋼鐵的價格也隨之不斷下降,對大部分公司工廠來說,鋼鐵是原材料,價格下降帶動了其他行業生產力、利潤提高,也方便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中國公司海外工程的承包也有益全球。在基礎設施上面,亞開行一共在亞洲地區做了1200多個項目。早期承包海外工程最多的國家是韓國和日本。中國在加入亞行之後5年,就自己在海外嘗試承包工程,競爭力也逐步提升。直到今天,亞行所有的海外工程項目中(公平競標),中國成功中標率領先。由於中國的工程成本低、質量可靠,所以也大大促進各國基礎設施的發展。

中國面臨轉型創新挑戰

當然,中國當前也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由於勞動力成本優勢不複存在,因此經濟轉型,即由勞動密集型向創新型經濟體過渡的重要性由此體現。

“中國進入WTO時,勞動成本低於全球200多個國家,此後很快超過了越南和印度,現在高於菲律賓,中國排名應該是在全球前60位左右。”魏尚進指出,在上述四個方向中,轉型的主要動能無非就是創新。

其實,就企業轉型而言,無疑有四大方向——Down,Up,Out,In。

魏尚進稱,Down就是關門,夕陽行業早晚需要退出;Up就是創新、提升,往更上遊、相對複雜的技術方向,不是跟孟加拉國競爭,而是跟法國工廠競爭;Out則涵蓋海外投資,全球重新布局,近幾年中國民企在這方面發力較猛;In就是內遷,沿海地區成本高的,中國全國發展水平仍非常不均,因此工廠內遷可以延長生計,但也不會是長久之計。

關鍵在於,中國是否具備了創新的實力?

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局的信息來看,中國專利申請增長非常快,2000-2014年增長翻了57倍,遠遠超過GDP增長率,2011年開始,在國內每年申請專利的總量超過了美國。

當然,也不乏聲音質疑,中國人口基數大,這是否造成了中國專利申請數虛高?

魏尚進也用另一個例子否定了這一假設。他表示,一般專利申請時會提到,這個發明主要是借鑒了其他什麽發明創造,或是否有其他專利給予了啟發?美國專利局都會作出相關紀錄。“例如東風汽車廠2001年申請專利,專利局還會記錄之後每一年,這個專利被多少別的專利引用。”

從被各國企業專利引用的數據來看,中國的發明創造也是非常可喜。魏尚進發現,有越來越多別的國家,在美國申請專利時,會引用中國專利的信息,表明他們認可這種專利里面發明創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