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進步觀念1.全球民主國家只剩台灣20歲才能投票 追上主流 18歲就該有投票權

2014-12-01  TCW
 

人權 國際接軌

《憲法》規定,不妨害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的基本人權,均受保障;然而台灣依舊存在許多不符合國際趨勢、甚至侵害人權的法令與制度,亟需改進。

撰文‧郭淑媛

九合一地方選舉即將投票,各候選人競相開出政策支票,但有一群人的權益卻被漠視,他們是青╱少年,承擔國家的未來,卻無法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十八歲就享有投票權,表達自己的心聲。

在台灣,年滿十六歲就可合法工作並繳稅;年滿十八歲就須負完全的刑事責任、服兵役,甚至可以考公務員與司法官考試,卻未被視為「公民」,要到二十歲才有投票權,這是嚴重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尤其是包括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核四存廢等重大政策的變動,都直接影響青少年的未來,他們卻因沒有投票權,而無權置喙。而在高齡化社會,政黨為討好選民,往往競相提出包括年金、津貼等買票式的政策,導致債留子孫,這是世代不正義。

台灣,真的落伍了!

日本眾議院於二○一四年五月九日通過《國民投票法》修正案,投票年齡將於四年後,從年滿二十歲下調至「年滿十八歲」。這項決議,讓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只剩台灣,仍卡在二十歲投票權門檻。

就國際潮流而言,全世界高達九成多的國家,都是十八歲就有投票權。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統計,全世界二三五個國家或地區中,有二一六個投票年齡低於二十歲,其中奧地利等六國十六歲,印尼、北韓等四國十七歲,歐洲、美國以及泰國、菲律賓等開發中國家,共約二○五國都是十八歲,韓國為十九歲。

目前只剩台灣、日本、巴林、喀麥隆、諾魯都是二十歲才能投票;四年後,日本也將退出這個落後行列。

就世代正義而言,台灣人口老化情況嚴重,三十年前,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僅四.八五%,未滿二十歲人口占比高達四○.三%;如今未滿二十歲人口占比減半,僅有二○.五五%,老年人口占比卻增加近三倍,已達一一.九%,政策傾斜問題,不容漠視。

自○五年開始推動十八歲有投票權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祕書長葉大華表示,世界上多數國家從一九六○年代起,陸續將投票年齡下修至十八歲;甚至在人口老化之後,相繼推動降低投票年齡至十六歲,以維持不同世代發聲的平衡。台灣一旦下修投票年齡至十八歲,馬上多出六十四萬張選票,政治人物就須正視青少年權益。

由於《憲法》一三○條明文規定「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過去修憲曾有下修投票年齡到十八歲的提案,但皆不了了之。不分黨派立委也先後在立法院提案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相關法案,中選會與內政部皆堅持必須修憲。

不過,我國修憲門檻非常高,修憲案須經四分之一立委提議,經四分之三立委出席、且出席立委四分之三投票通過後,再經公民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須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行。若占國會多數的執政黨沒有支持決心,過關不易。

由台少盟、人本等七十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十八歲公民權推動聯盟」,一四年五月宣布展開「挑戰憲法一三○」行動,要求立法院啟動修憲,並修改《公民投票法》,下修不涉國家主權議題的公投門檻。還在選前發起「全國青少年投票日」,進行大規模青少年模擬投票,以讓青少年表達心聲。

太陽花學運展現青年學子的思辨與行動能力,還給青少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維持世代正義,已刻不容緩。總統馬英九在任職六周年記者會既然宣示「傾聽青年心聲,實現世代正義」,就從下修投票權門檻做起,以建立符合世代正義的民主社會。

人口比例失衡 左右政策走向──台灣30年前後人口比率

1984年 2014年

未滿20歲人口比率(%) 40.3 20.55 20~65歲人口比率(%) 54.85 67.55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4.85 11.9

資料來源:內政部

行動方案

一、將《憲法》一三○條「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修為「年滿十八歲者」,立法院通過後再交付公民投票複決。二、 修改《公民投票法》下修不涉國家主權議題的公投門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87

4G時代全面到來,聯通和電信如何追上移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8/149240.html

文/問卷網

2月27日,工信部正式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放FDD制式的4G牌照,連同一年前已經發給中國移動的TD制式4G牌照,中國三大運營商全面進入4G運營時代。而截至2014年底,中國4G用戶近1億,達到9728萬戶,其中超過90%是中國移動的TD-LTE用戶。
 

\從技術上講,FDD制式和TD制式的LTE還是有很大差異,前者是頻分雙工模式,後者是時分雙工模式。普通用戶搞不懂這種差異,穩定性、接通率及機型選擇等指標,兩個制式網絡差異極小;對用戶而言,兩者最大差異體現在網速上,FDD制式4G理論下行速度為150Mbps,中國移動的TD-LTE理論下行速度為100Mbps,會慢50Mbps,看上去是個明顯的差距。這一體驗差異,會不會成為聯通和電信追趕移動的法寶?讓我們看看問卷網發起的關於“三家4G來了,你會用哪家”快速調查。問卷網的調查隨機覆蓋了1550名網民,主要覆蓋國內一、二、三線城市。
 

\首先詢問的是,網民當前最常使用的手機網絡及運營商。
 

\從表中可以看出,28%的網民已經選擇了中國移動的4G網絡。這是中國移動先行獲得4G牌照一年的先發優勢。表中還可以看出,在3G網絡劃分中,中國移動也領先於中聯通和電信。
 

\在還沒有使用4G的用戶中,調查顯示,近70%的用戶有意願在未來3個月升級到4G,可以說,全面發放4G牌照,將大大促進4G的普及。
 

\而對於3個月內不願意升級到4G網絡的用戶,他們不升級原因中,4G網絡快,流量高導致費用多是一個主要原因,占比近40%,而當前網絡夠用以及暫不願意購買新的4G手機也是兩個重要原因。
 

\如上圖,問卷網的調查顯示,未來意願升級4G網絡的用戶在運營商選擇上,中國移動也是遙遙領先,達到58%,比例超過了聯通和電信的總和。不知道聯通和電信的老總們看了作何感想。如果要提升自己用戶比例,不采取非常措施,只怕在3G時代好不容易追上移動縮小的差距,4G時代又要被中國移動拉開了。

分析目前中國移動4G深入人心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本來移動的龐大用戶群,形成了品牌優勢和使用習慣;二是4G先發一年的優勢,不但讓本來的部分移動用戶搶先體驗網速快感,也搶了不少聯通和電信的那些願意嘗鮮的用戶。
 

\從技術上以及普通用戶可以感知的體驗上而言,數據通信時代網絡速度是最關鍵要素,而問卷網的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如圖,選擇升級4G網絡運營商或更換運營商的因素中,網絡快慢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比例達到69%;其次是資費因素、號碼使用習慣因素。

中國移動自移動通信時代到來後就迅速建立了市場優勢,即使在使用體驗極差的TDS-CDMA的3G時代,也只是被中國聯通和電信縮小差距而從未被超越。現在憑借先發一年的契機,中國移動已經積累近1億的4G用戶並且形成了先發品牌優勢。聯通和電信苦苦期盼的FDD制式4G牌照也終於發放,如何再次對中國移動發起進攻,如果不能真正體現網絡速度快人一籌,而且資費便宜合理的優勢,只怕追趕就是一場夢。4G時代全面來臨,讓我們在享受競爭紅利的同時,拭目以待,看到底誰能勝出。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苦熬5年股價追上鴻海 童子賢做對什麼?

2015-04-09  TCW  
 

 

二○一五年,蘋果供應鏈訂單重新洗牌,和碩聯合科技無疑是最大贏家!

二月二十四日,羊年開紅盤的第一個交易日,和碩股價創下八十八元新高,有史以來第一次超越鴻海,成為代工股王。雖然這個股王寶座只坐了一天就下來,但已足以證明鴻海獨霸的時代將不再。和碩正是台灣蘋果供應鏈訂單洗牌的最佳案例。

據巴克萊證券報告指出,二○一五年蘋果訂單對和碩的營收占比將達四五%,比鴻海的三八%更高,每股稅後純益(EPS)預估可達八.六二元,也比鴻海的七.七三元高。

對設計有Sense懂美學、懂材料,讓蘋果訂單越下越大

就連號稱全台灣最懂鴻海的外資分析師楊應超,也在去年五月琵琶別抱,一路喊進和碩。他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和碩在蘋果iPhone產品組裝地位提高,獲利能見度更佳,目標價上看一百元;相對的,鴻海雖擁經濟規模優勢,但今年看不到明顯營運催化劑,目標價降至八十五元,投資評等為「中立」。

向來溫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與鴻海的競爭是「體育與操行不同(科目)」,呼籲外界不要一直比較。但對和碩來說,這一天,是苦蹲五年馬步才換來的成果。

這家規模比鴻海小四倍的公司,憑什麼短時間內就挑戰全球代工霸主?

關鍵,就在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身上。

在電子代工五哥中,童子賢可以說是最獨特的一個。二十九歲創辦華碩,四十歲催生華碩工業設計部門,童子賢在打造華碩筆記型電腦品牌事業時,就曾以蘋果為標竿,渾身上下散發文藝青年氣息,與黑手出身的鐵血硬漢郭台銘截然不同。

因為懂設計,對產品美學的掌握比其他代工廠更精準。他曾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指著記者的手機說:「我的眼睛像X光,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裡面有多少晶體,裡面哪個重?哪個輕?哪個薄?會造成你手感不好。」

這讓和碩在搶進蘋果供應鏈時,有著跟其他代工廠完全不同的思考。

一位跟著童子賢多年的和碩主管說,童子賢雖然是學電子出身,但這幾年對材料、金屬特別學有專精。「他很敏銳,不像傳統的工程師,對美觀、外觀很有興趣,對基本的東西、材料看得很細。」

這扎實的基本功,讓和碩的學習曲線硬是比別人短。旗下轉投資的金屬機殼廠鎧勝就是一個例子。

四年前,這是一家只有三百台CNC機器的小公司,金屬也非主流材質,但童子賢卻獨具慧眼投資,增加產能至一萬台,先是在去年的第四季,拿下iPad與MacBook的機殼訂單,今年極有可能切入iPhone供應鏈,直接挑戰擁有二十幾年基礎的鴻準、可成。

為了掌握對產品的代工能力,童子賢甚至去日騰學金屬加工,「可以說是為了要吃豬肉,去看豬走路。」該位和碩主管說。

早期受限於體質,規模衝不大,當邏輯摸熟,做順手了之後,不只能因應蘋果的嚴苛要求,甚至還能舉一反三提出見解,讓蘋果折服。以一體成型的金屬機殼為例,蘋果的要求是將整個鋁殼挖空後從背後鑲嵌,在經過拋光、覆面、噴砂、鍍鉻等繁複工序,過程只要有刮到一絲傷痕,整塊製程的板子就要丟棄。

一開始,和碩的良率只能做到五○%,耗了一年,丟掉了十幾億元的材料。雖然大部分都由蘋果吸收,但和碩內部一票做設計出身的高手,卻在反覆研發的過程中,找到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又更便宜的新製程,才能讓蘋果下的訂單越來越多。

一位台灣電子代工老闆級的人物指出,在國際大客戶中,蘋果是家說話算話的公司,如果代工廠有什麼材料製造損失,蘋果會願意埋單,但其他廠商,如戴爾(Dell)就不是這樣了。

因此,童子賢的這個設計背景,對應上要求工業設計極強的蘋果,正好成了和碩的競爭優勢,如果和碩今天面對的是強調「成本導向」的戴爾,恐怕就打不過具備產能與低價優勢的鴻海。

對擴廠有警惕連虧兩季教訓,學會用談判力守底線

尤其與蘋果談判訂單,最難的是面對擴廠增產的要求。

蘋果的供應鏈策略,是希望做到最大的產能準備,但並不保證採購數量。鴻海能夠取得蘋果最大的訂單比重,就是因為郭台銘在中國的工廠布局,規模夠大,人數夠多,光是一個河南鄭州的iPhone組裝廠,一口氣就畫出六十萬人力的規模,台灣其他對手根本無人能及,蘋果自然也沒有其他選擇。

但蘋果也不希望被鴻海一家獨大,因此每次訂單重新洗牌談判時,都會要求代工廠擴大產能規模。

一位與蘋果交手多次的代工廠高層表示,蘋果來談的時候口氣都很大,拿著幾千萬的forecast(預測出貨量),一下子就要求要擴廠十幾萬人,稍有猶豫,就搬出競爭對手來刺激,「你要是被誘惑,真的投下去,產能分配失調,馬上就趴在那邊。」

和碩要拿蘋果訂單,也得面對這個考驗。

二○一○年十月,分家後的和碩首次接到蘋果訂單,CDMA版的iPhone 4。原本預估出貨量一千萬支,為此,和碩卯足全力,大舉擴張廠房、人力與機器設備,沒想到最後竟連四百萬支都不到,這讓和碩在隔年連兩季出現虧損,產能利用率跌到五成以下,毛利率創下新低,被外資嘲笑說是吃到「毒蘋果」。

當年和碩就是欠缺這個經驗,重重跌了一跤。然而童子賢調整得很快,之後接iPhone 4S、iPad mini等單時,就不再急功躁進,貿然投入,而是一面發揮設計端的談判能力,一面鎖緊擴廠底線。

隨著和碩的生產線良率上軌道,蘋果新一代iPhone6需求大爆發,練功多年的童子賢,終於獲得肯定,成為蘋果供應鏈的最佳男配角,在二○一四年從蘋果手上拿下二○%的四.七吋iPhone 6訂單,今年訂單比率可望成長到三○%。

巴克萊證券認為,和碩具股本小、基期低優勢,只要蘋果訂單穩健成長,後市相當看好。相較下,身軀龐大的鴻海,短期內似乎難找到刺激股價上揚的動力,郭台銘要如何再出招保持霸主地位,這將是未來台灣科技代工業最值得關注的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30

產業政策《紅色獵殺將在十年內追上台灣半導體業? 中國製造火力全開 台灣不能再觀望

2015-06-08  TWM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政策綱領,喊出要在十年內達到與工業強國德、日並駕齊驅的口號。

「紅色供應鏈」在中國政府背後暗助下,已經成為足以威脅台灣電子產業的一股勢力,台灣應拿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工業政策,刻不容緩。

撰文•林宏文、周品均

五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正式頒布一項計畫,這項名為「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計畫明確宣示,中國要在二○二五年邁入製造強國之列,與德、日並駕齊驅。這意味著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將不再只針對高科技產業,而是將全面來襲。

也不過短短的三年時光,打入蘋果供應鏈的中國廠商就從六家,成長到超過二十家。「你說三到五年後,蘋果供應鏈會不會全部變成紅色的?這個可能性已經大大提升!」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嘆了一口長氣。

時光倒回至五年前,中國在面板、電池、天線、邏輯IC等方面的技術都還不成熟,五年的時間,中國不但追上台灣廠商的技術,還一步步搶進技術門檻最高的蘋果 供應鏈當中。儘管,台灣企業中的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的技術領先優勢短時間難以被超越,「但只要中國想做,翻盤不是不可能。」杜紫宸直言。

提升半導體 明確納入計畫杜紫宸會這麼憂慮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他六年前就見證過中國扭轉面板產業命運的歷史。○九年,中國還沒有六代以上的面板技術,同樣在那個時期, 友達已經進展到八.五代線,當時剛推行完家電下鄉的中國政府,將腦筋動到了面板產業上,因此也歡迎台灣、韓國與日本面板廠赴中設八代以上面板廠。

「經濟部那個時候就找來了友達和奇美(現在的群創),得到的答案都是中國做不起來,台廠不應該過去設廠,把技術提供給中國。」杜紫宸回憶起那一場他也參與 的經濟部會議。爾後,中國面板廠一家一家地蓋,今年,中國的八.五代線就會從兩條大幅擴增至八條,反觀,台廠只能繼續守成。「只不過五年,豬羊變色」。

更不用說中國製造業在這五年當中所累積的競爭力,已經不能與○九年同日而語。「競爭力要從質與量兩者相乘來評斷。」杜紫宸分析,台灣雖然有技術優勢,但這項優勢已慢慢被中國廠商追上。然而,中國廠商的產量卻是台灣的十倍之多,相乘之下,台灣廠商競爭力難與中國相比。

儘管單看半導體產業,台灣還領先中國五至十年,但中國自去年頒布半導體發展綱要,還成立了半導體基金,不斷以收購方式補強IC設計的技術能量,就在最新公布的「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中,再度將半導體從IC設計到製造技術的提升納入計畫。

杜紫宸憂心忡忡地反問:「中國能以五年的時間追上台灣面板產業,那麼他們就不能以十年的時間追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嗎?」「台灣主管產業政策的官員不是沒有 意識到危機的急迫性,不過,總統的任期僅剩下一年多,官員普遍彌漫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台灣工業政策的推進顯得更無力。」中國切入 擠壓無力升級台商相對之下,中國的製造業政策則在第二號政治人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面整合推進下而有長足的進展。在中國政府公布「中國製造二○二五」十 年大計,並列出十大重點產業後,麥肯錫亞洲區董事長歐高敦(Gordon Orr)就說,這十大產業將會推升中國國內需求、嘉惠當地製造業,並推進出口大幅增加,對其他國家來說都將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已在中國待了二十三年的台達電中國區副總裁曾紀堅,全程見證中國產業的發展過程,感受頗為強烈。

曾紀堅就透露,他在東莞台商協會中擔任產業升級小組召集人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金融海嘯後,許多台商企業面臨競爭力落敗的情況下,負責協助診斷與輔導企業。

曾紀堅說,他負責診斷的企業高達八二七家公司,但最後經過一番篩選,找出有競爭力、且值得輔導的三七九家公司,進行各種轉型升級的顧問諮詢服務,四年多來,當地政府已經提撥超過一億元人民幣,作為輔導這些企業進行轉型與升級的經費,等於平均一家分到二十多萬元人民幣。

這件事顯示,在中央政府高舉產業升級大旗下,地方政府也開始動了起來,而且輔導對象不限當地企業,連外資企業也雨露均霑。

事實上,面對勞工成本大幅提高,東南亞的製造基地也在崛起,許多台商確實面臨退出或被淘汰的慘況,因此也形成了一股失業人潮到處流竄的「台流」,但是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中國本地「紅色供應鏈」大舉切入市場,擠壓了技術層次較低或無力升級的台商企業。

三大處方 迎戰中國大軍來襲此外,「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政策形成速度之快,也值得台灣取經學習。事實上,中國在政策規畫上並不是很早,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一三 年,中國一批政府官員與學者參訪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看到德國「工業四.○」的戰略,回國後馬上邀集一百五十餘名工程院(編按:中國層級最高的工程科學戰略 性研究與諮詢機構,與中國科學院並稱兩院)院士,歷經一年多的論證、編寫與規畫,完成了「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初稿,並於今年五月正式公布。

而反觀台灣的情況,直到今年初,行政院才提出「生產力四.○」計畫,但負責起草的是經濟部工業局,層級已經低了好幾層,政府缺乏要全力推動的決心與意志,加上過去政府部會習於本位主義思考的慣性來看,成效恐怕不容樂觀。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台灣該如何因應,以持續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保有一席之地。杜紫宸開出了三個處方:第一,與中企「合資」。他指出,相較於韓國廠商及日 本廠商與中國合資設立企業的高積極度相比,台灣廠商相對很少。以韓國企業為例,現代汽車就與北京市政府合作,在北京合資設立大型汽車廠生產現代汽車。現代 汽車將產線遷至中國,換得北京市政府大量採購現代的汽車,雙方各取所需。

他直言,六到七年前,自己就曾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台積電去中國設廠,因為在中國設廠,包括中國客戶,甚至是人才都會前去,磁吸效應才大。未來幾年後等中國半導體發展起來,恐怕到時候台積電也沒辦法引起這麼大的磁吸效應了。

杜紫宸提出的第二個藥方則是「仿效瑞士,求精不求大」。以土地面積來說,瑞士是歐洲小國,但瑞士無論是在化學製藥上,或是精密機械上,都名列全球前幾名, 像是製造機器人的ABB集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求量,只做高端的。杜紫宸認為,選擇利基型市場,是台灣廠商面對紅色供應鏈蠶食鯨吞,可以考慮的另一個 方向。

「我們不要再相信,台灣守著技術鎖國,中國就不會競爭這種事。」杜紫宸話說的很直接。面對中國將全力發展製造業,產業升級必須成為製造強國的國策,有些台灣廠商到現在還袖手旁觀,毫無警覺心,這是很恐怖的。

「向荷蘭取經」則是杜紫宸開出的第三種藥方。他舉荷蘭公司飛利浦為例,飛利浦在美國上市,一家荷蘭公司但資金從美國來,工廠設在全球各地,而市場也遍及全球,運用了全球的資源,這種靈活度與彈性,也是台灣企業的發展範本。

中國﹁紅色供應鏈﹂工業大軍步步進逼,在這場產業升級的戰爭中,台灣輸不起,否則輸的不只是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而是整體國家的競爭力。

台灣優勢漸被中國追上

——兩岸產業政策比較

產業政策 台灣生產力4.0 中國製造2025

期 程 10年 10年

起草單位 經濟部工業局 國務院旗下20個部門加150餘名各工程院院士聯合起草總指揮官 行政院院長毛治國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涵蓋產業 七大領域:工具機、金屬加工、3C、食品、醫療、物流、農業。 十大領域: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 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策 略 加強運用智慧機器人、物聯網與大數據。 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

目 標 一人可領兩份薪水、完成三份工作,擺脫現在三人領兩份薪水,完成一份工作的窘境。 從製造大國晉升至製造強國,2025年與德國、日本並駕齊驅。

資料來源:行政院科技會報、中國工信部 整理:謝富旭、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0

老化速度比希臘快2倍,年金負擔10年追上希臘 再無視年金改革 台灣就比希臘還慘!

2015-07-06  TWM

撰文•楊卓翰

水深火熱的希臘,為年金付出了慘痛代價。然而,台灣並沒有隔岸觀火的資格。因為希臘早年產生的年金病症,早已在台灣發生。是時候把場景拉回台灣了。

按照銓敘部的統計,軍、公、教三類人員退撫基金,去年首度發生不敷支出的情形,虧損金額達三十三億元。其中,軍職人員最早於民國一○○年赤字;教育人員則於去年開始赤字。預計在今年,公務人員收支也面臨一樣的命運:入不敷出。

雖然銓敘部一再安撫民眾,指出基金仍有餘額,短期內沒有破產危機。但是,這一切絕不只是短期現象,基金收益只會越來越少。根據銓敘部的精算報告,最快在民國一○七年,軍人退撫基金就會破產;民國一一五年,輪到教師退撫基金破產;最後是民國一一八年,公務人員基金破產。

有多慘?33億虧損黑洞,26年後滾成兩兆元別小看這個虧損金額,希臘在一九八四年,基金首次出現虧損時,就是因為輕忽年金的財政風險,一直拖到一九九○年代,才開始改革計畫,累積成無法翻身的龐大債務。「台灣的老化速度是不可逆的,退休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如果年金不改革,單冀望提升基金投資效益,那是自己騙自己。」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說。

根據精算報告統計,這個三十三億赤字的小裂縫,在二十六年後就會變成上兆元的財政黑洞。在民國一二○年,退撫基金累計虧損就會比現在惡化一百倍,達到三三二六億元;再過十年,累計虧損更將超過兩兆元,接近台灣去年一年的財政支出。而且,不只是軍公教退撫,對勞工退休金最重要的勞保基金,也會在民國一一六年破產。很快地,台灣的退休金,不論公、私部門,都將會變成政府財政最沉重的負擔,全體納稅人所繳的稅,最大的用處也會是支付退休金。

面對這樣的情況,「年金改革」自然成為過去幾年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但不幸的是,台灣的年金改革,結果多半像希臘一樣無疾而終,不斷空轉。不但如此,在政府退休金不斷加碼的情況下,早已造就了一群龐大的「超高福利族群」。

以一個大學畢業、高考三級、薦任六級的公務員為例,如果他在年資三十年退休,退休前以薦任最高薪資計算,在民國八十四年以前退休與今年退休時,國家保障他能在退休領到的錢,可以說是天差地遠。

誰得利?八十四年以前退休公僕,領最多根據計算,在民國八十四年以前退休時,這名公務人員的優惠存款和月退休金,可以讓他每個月最多領到五萬三七九一元,比照退休前的本俸及專業加給,退休後的實質所得替代率是八三.八八%。

然而,在民國八十四年、退撫新制上路後,退休所得有了快速的成長,這名公務員的退休金,因為同時享有新制的月退金,又有舊制的優惠存款,退休金越來越多,一直到民國九十四年的「一八%」改革之前,達到最高峰八萬○三八七元。

他的實質退休所得替代率(非銓敘部以本俸二倍作為分母的公式)高達一○一.六一%,也就是說,退休後領到的錢,比工作時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民國一○○年改革後,公式中的退休所得替代率設了七五%至九五%的上限,但這其實是以本俸二倍作為分母的計算。然而,一般公務員的專業加給和主管加給,很難超過本俸,造成替代率計算失真。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名公務員本俸五萬元、加給三.五萬元時,退休後每月若領到八.五萬元退休金。在銓敘部的眼中,他的退休所得替代率是八五%(八.五萬元退休金╱本俸二倍的十萬元),剛好沒有超過現職同職等人員全薪;但若以實質薪資來計算,他的替代率則高達一○○%(八.五萬元退休金╱八.五萬元的實質所得)。

反觀在民國八十四年後進入公職的公務員,早已沒有優惠定存。依銓敘部退休金試算系統,在他於民國一一四年退休時,其實只領得到現值約五萬六千元,其實質退休替代率剩下六七.二三%。也就是說,整個年金的問題,實際上是出現在民國八十四年前進入公職體系,已經退休、或是快要退休,而享有最大福利的「超高福利族群」。

政府在民國一○二年推動的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計畫,就是為了消除這群即將退休的高福利族群。然而,《今周刊》早已獨家揭露,政府的年金改革消失於無形之中,行政院的年金改革小組,也早已解散。徒勞無功的年金改革,只讓年金亂象繼續延伸,到現在還在發生。

今年一月,台北市警察局信義分局長李德威退休,他的退休年齡是五十四歲。五十四歲就能退休,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大嘆:「他為什麼有退休資格?!」原來,依照公務人員退休現制,只要年資達三十年,就可以申請退休。任職三十一年的李德威,自然可以合法退休,並且領取全額年金。這並不稀奇,因為根據銓敘部統計,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五.二歲,比希臘平均五十七歲還要早。

更誇張的是,李德威與同為公務員的妻子轉任私人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個月領到的十八萬元退撫金完全不受影響,原本的退休俸照領不誤。如果以台灣國人餘命八十二歲來計算,政府支付李德威夫妻的退休金,就高達五千多萬元。

推不動?姚嘉文改革一八%,竟遭凍結預算民國八十四年設計退撫新制時,國人平均餘命僅七十一歲,如今,平均餘命已延長近十年,也就是國家也要多負擔李德威十年的退休金。而李氏夫妻只是台灣去年九千四百名退休公務員的其中兩名。

誰來阻止這樣荒謬的亂象?沒有人。當年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在做「一八%」改革時,就遭到立法院的凍結預算。而他的公務員同事甚至在他的辦公室外設了靈堂,詛咒他早死。就連總統馬英九都在最近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說出執政八年最遺憾的,就是沒有完成年金改革。

然而,年金改革將是台灣一條必走的路,不只是公務員,一般勞工也必須面對。除了公務人員的退休基金,勞工的勞保基金也將在民國一一六年破產。時間,絕對不站在我們這邊。

除了提高退休金的提撥率、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設定明確的所得替代率上限,以減少給付等不可避免的強硬手段外,政府實際上有許多配套措施能夠先施行,以減少衝擊,避免像希臘短時間內急砍退休金所造成的社會動盪。

舉例而言,同樣面對少子化的德國,從二○一二年,法定退休年齡已經延長至六十七歲。但德國政府也同時實行「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讓退休人士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齡前合法退休,但直到法定退休年齡,才開始支領全額的退休金。

也就是說,若政府規定公務人員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歲,原本五十四歲的李德威,仍然可以在年資滿三十年時自願退休,但是直到六年之後,他才能開始領全額的月退金。依照德國的制度,雖然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前,每早一個月申請退休,領到的月退會減少○.三%(一年減少三.六%),但在延後支領期間,若被保險人不幸早故,遺孀仍有領取年金資格。合情合理,讓德國人民心甘情願地延後退休。

怎麼改?澳洲公僕退休若受雇,不能領退休金澳洲政府的作法也值得學習:在一九九○年及二○○五年,澳洲陸續進行兩次退休金制度改革,九○年代,公務員退休金採用對國家財政負擔較重的「確定給付制」,○五年後則改為不會造成財政負擔的「確定提撥制」。而對於適用確定給付制的退休公務員,政府特別規定,若退休後重新受雇於企業或政府,則退休金將暫停給付。換言之,若在澳洲,李德威夫婦將暫無退休俸可領。

看到希臘的慘痛教訓,我們不能再無動於衷。事實上,根據《今周刊》的獨家民調(見《調查篇》),台灣人民雖然擔憂台灣「希臘化」,但是對於年金改革的態度,我們展現了更成熟的態度,包括軍公教人員在內的受訪民眾,都願意晚退、少領。民氣可用之下,下一任的新政府是否有決心扭轉台灣的命運?

從退休金美夢中驚醒

當政府給你的是實現不了的美夢,你選擇現在醒來,還是在國家破產前夕醒來?

軍公教破產危機迫在眉睫 —— 近5年軍公教收支結餘軍人 首見赤字,

估107年破產

教師(公立學校)

首見赤字,

估115年破產

公務人員

估118年破產

資料來源:

基金管理會102年基金會報

台灣公務員年金歷史

第一階段 ∼84年

退撫舊制

靠18%撐起退休金

第二階段 85∼94年

退撫新制

所得替代率一路飆高

第三階段 95∼100年

18%改革後

替代率降低

第四階段 101年∼75改85制

替代率平穩

但仍偏高

民國94年

實質退休所得

替代率101%,

退休領的比

工作時還多

民國104年

實質退休所得

替代率88%,

仍高於國際

說明: 1. 公務員案例:一般公務員,大學畢業,高考三級,薦任六級,年資30年時退休,退休時本俸為職等九級頂薪,優存最高總數為36個基數。

2. 實質退休所得替代率:分子為月退休金+優惠存款;分母不是銓敘部假設之本俸2倍,而是依各年政府公布之實領薪水上限(本俸+專業加給+主管加給)資料來源:銓敘部退休金試算系統 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38

追上大部隊 吉林經濟增速重回全國平均水平

在時隔兩年之後,吉林省經濟增速首次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

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吉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5604.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吉林省增速居全國第24位,比一季度前進4位。

吉林省政府常務會議認為,“上半年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積極變化。”

2003年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以來,吉林經歷了發展最快的10年,但之後連續兩年增速均為6.5%,落入全國後四行列。

統計信息表明,今年上半年,從產業上看,吉林省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7.69億元,同比增長4.0%,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11.00億元,同比增長6.0%,低於全國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96.16億元,同比增長8.3%,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

吉林省去產能取得突破,上半年原煤、鋼材分別下降42%和20%,工業企業虧損戶數和虧損額也大幅下降。

另據新華社的報道,吉林實施支柱產業振興、優勢產業發展等4大工程,補齊產業結構偏重化工型、資源型和傳統型的短板。全力支持一汽做優做強,一汽上半年產值增長7.2%,創近3年最好成績。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圍繞主業改革創新,今年第一季度結束了連續5年的虧損局面,上半年實現利潤12億元。與此同時,先進裝備制造業、醫藥健康產業產值增長均在10%以上,旅遊總收入增長24.6%。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升,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37.47億元,同比增長10.3%,比當期全國平均增速高1.3個百分點。

上半年,吉林省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472個,較去年同期增加69個,完成投資1550.91億元,同比增長10.4%,較去年同期提高15.1個百分點;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9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90個,完成投資526.38億元,同比增長65.0%,較去年同期提高80.0個百分點。

在居民收入方面,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47元,同比增長6.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013元,增長5.3%。吉林省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事關共享發展理念的落實,事關民生保障和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14

臺海巡艦追上護島漁民後第一句話:避開菲領海

因不滿臺灣當局在處理所謂“南海仲裁結果”時的表現,臺灣漁民自發前往太平島宣誓“主權”。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漁民船隊航行第5天,臺灣“海巡署”桃園艦終於現身。不過現身後,桃園艦第一句話竟是提醒漁民船隊,一定要避開菲律賓領海。這讓網友不禁感慨,桃園艦未必是“護送”船隊,更可能是監視和阻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而且,這趟為了“保祖產、護漁權”的航程遠比漁民們想象的要艱辛。先是出發前,有消息稱發起人鄭春忠被漁會請去“喝茶”,提醒他的運搬船不能航行大陸及香港以外的航線。沒有載魚出港,行駛其他航線,會被吊銷執照。但鄭春忠表示,就算被吊銷執照,他也要出港。但不是每位船長都像鄭春忠一樣。活動發言人羅強飛就表示,原本報名的有10艘船,但起航這天臨時變只剩5艘,他們懷疑是被有關方面“勸退”。

活動發起人鄭春忠(圖片來源:新華社)

再是在途中時,這支“守護太平島船隊”出發4天後,不但未看到臺灣海巡艦艇,反而遇到一艘菲律賓海釣船攔船要物資。滿吉勝8號船長陳富盛說,“不對是政府,不是人民啦!討海人都很辛苦,有困難就要互相幫助”,雖然菲律賓跟臺灣對太平島定義不同是“敵對方”,陳富盛仍然很大方拿2箱泡面及礦泉水給他們。收到物資後,菲律賓漁民也禮尚往來想把釣到的魚給臺灣漁民,被漁民婉拒。

而到了24日,當船隊馬上快要登島時,臺灣“海巡署”桃園艦終於現身。24日下午,桃園艦駛近船隊領頭的滿吉勝號,先用廣播請船長陳富盛將船上的無線電調到同一頻道。不過第一句話就是提醒船隊避開菲律賓領海。

有網友表示,“桃園艦現身,未必是‘護送’船隊,更可能是監視和阻止。”也有網友諷刺,“桃園艦錦上添花,民進黨專割稻尾”;“提醒船隊避開‘菲國領海’,菲國領海很大哦,要小心!”

此前,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因船隊事前未向臺當局“國防部”申請,登島停泊和補給可能出現變量。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表示,漁民出錢出力登太平島,若船長無法順利登島,全民一定會跟新當局追究,後果是承擔不起的。

(綜合中國臺灣網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81

誰能追上消費熱點?互聯網數據互通或將成為關鍵賽點

現在在城市里出行,似乎沒有人會擔心迷路了。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確定了起點和終點,除了具體路線之外,你還可以實現一鍵叫車服務——完全不用退出再開啟一個叫車App,因為它們的後臺已經打通了。

這個功能的出現源自對消費者的一次預判: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搜索包含當前位置和另一個位置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一段時間之後,搜索的人都要出發。基於對消費者即將發生出行行為的判斷,地圖服務才會嵌入叫車服務。

毋庸置疑,通過消費預判來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服務已經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所謂的消費預判,就是基於數據連接,用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數據,全景研究消費者行為和消費偏好,判斷下一個消費熱點,下一個消費場景會在哪里。

作為數據分析的第三方公司,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報告,數據互聯互通帶來的變化,並且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更好地去發掘其中的商機。”

 

商業前景可期

幾十年前,沃爾瑪將啤酒與尿布擺放在同一區域擴大銷售成為消費預測的一個經典案例。消費預判對企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未來整個商業模式離不開數據,數據將成為技術,不僅能夠對未來產品設計產生影響,也能夠挖掘需求,引領行業趨勢。對消費行為的分析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因素。”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方面,商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將更加敏感。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一部韓劇就可以帶“火”多款美妝產品。此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美妝線上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中顯示,《太陽的後裔》“喬妹”在片中所使用的蘭芝雙色口紅在一個月之內銷售額增長了近550%,一、二線城市銷售金額占比超過四分之三(近77%),其中,29~35歲年齡段輕熟女受熱播劇帶動明顯,對流行趨勢最為敏感。

同理,這也是為什麽在國產劇中,越來越多的消費品牌也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產品植入到劇中——目前,23~28歲的泛90後消費者步入職場生活,隨著身份的轉變和購買力的提高,美妝方面的消費金額占比不斷上升,逐漸成為行業的引領者。CBNData《報告》顯示,雖然人均購買頻次出現了下滑,但是客單價(人均消費)呈上升趨勢。

商家不僅僅可以對廣告投放作出判斷,還可以分析出同類產品的競爭情況。以美妝產品為例,國產系、日系、韓系及歐美系作為美妝產品最為重要的幾大派系,各類產品的趨勢也不盡相同。CBNData《報告》顯示,消費者們越來越偏愛基於符合亞洲人偏好設計的日韓產品,因此導致歐美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日韓產品擠占,主要原因可能是日韓系產品更為註重目前國內消費者最為關註的保濕、美白兩大功能。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美容意識進一步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最基本的護膚化妝,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色彩。

這些消費者偏好的洞察正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得來。 “借助數據分析,一個企業能夠看到全行業的整體。一個時間段內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歸納行業發展的邏輯,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有機會占到全局的高度上,去尋找商機,並避免在數據統計上呈現出發展隱患,找到數據共性上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直覺和經驗是必備的,但如果加上數據賦能,企業的運營效率能翻倍地提升,這就是CBNData持續發布商業運營數據的出發點。”黃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預判帶來的是便利,而且一切似乎都是“潤物細無聲”。以今年的雙十一為例,很多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商品似乎比預想中提前顯示“在路上”,物流似乎變快了。雖然很多人會把一個大箱子里面只有一件商品看作是過度包裝,但是事實上,這是因為商家預判某幾款產品可能是爆款,並提前與倉儲物流合作放到單獨區域方便發貨。

不僅如此,倉庫還可以根據對客戶發貨數據的分析,得出滯銷和熱銷產品權重,給客戶安排生產和補貨提供及時的建議。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還可以清晰地了解客戶產品在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並以此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商品銷售趨勢。

這些無一不在證明消費預判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顯然,只有商家越來越“懂”消費者,才能打動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付費。

 

大數據掘金:在未知間建立關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註重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大數據掘金聽起來那麽近,實現卻又那麽遠。有一些公司發現伴隨著接觸用戶的渠道多元化,海量的數據反而成為了“甜蜜的負擔”。

“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郭濤說。

為什麽企業不能自主擁有消費者的一手數據並加以運營呢?

當前,許多大公司不斷增加了IT系統的投入,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營銷和社會化營銷,開始了朝互聯網+的業務轉型。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新問題:如何整合分散在各個平臺的數據和信息積累,轉變成真正的數據資產,並最終最大化地體現品牌價值傳播和經濟效益的回報。

黃磊指出,傳統的數據積累是一個封閉組織的內在沈澱,但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是全樣本,就是所有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所留存的行為軌跡,這是一個開放的結構化的數據倉庫。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分析,是對海量數據源進行全樣本的統計歸納,龐大的清洗挖掘一定基於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平臺。

賽捷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李瑋告訴記者,基礎數據好比是種子,首先要保證的是基礎數據不會流失,多維度的數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如果是一般泛泛的統計數據是無效的;系統建設則是相應的土壤,成為打通數據的工具;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則是對種子澆灌和培養的過程,也是消費預判中最難的一步。“精準到每一個人的營銷很難,但是商家至少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差異化營銷。”

配合過萬科、漢堡王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管理分析工作系統支持後,李瑋發現:“我們缺乏創造性分析的人才,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IT系統的問題。”他表示在進行系統搭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看到行業和行業之間已經有的關聯,而去著意打通,公司更註重的是如何在未知上建立這種關聯。

然而,目前互聯網巨頭缺乏數據交流意願;數據交易市場規範缺失;缺乏有足夠影響力的數據整合公司,這些都造成了第三方獨立數據管理平臺在短期內缺失,中國市場仍將主要依靠獨立數據管理平臺(DMP)公司自建DMP和互聯網巨頭DMP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份能夠證明行業關聯性的報告,並用系統輔助實施達到目標的完成,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人。

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將於北京舉行。此次盛典將以“數據連接共贏”為理念,集結互聯網九大消費領域頂尖公司,並發布首份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打通不同行業,發現新的商機所在。

黃磊表示:“傳統的數據應用是數據源的擁有者和數據研究者在特定的場景中相對獨立的有限的開發,但是互聯網的共通共融的特征,促使不同的數據源可以組合進行交叉分析,數據需求、數據研究能力、數據源能夠充分互動,可以更大地釋放數據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69

CBNData:誰能追上消費熱點?互聯網數據互通或將成為關鍵賽點

現在在城市里出行,似乎沒有人會擔心迷路了。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確定了起點和終點,除了具體路線之外,你還可以實現一鍵叫車服務——完全不用退出再開啟一個叫車App,因為它們的後臺已經打通了。

這個功能的出現源自對消費者的一次預判: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搜索包含當前位置和另一個位置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一段時間之後,搜索的人都要出發。基於對消費者即將發生出行行為的判斷,地圖服務才會嵌入叫車服務。

毋庸置疑,通過消費預判來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服務已經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所謂的消費預判,就是基於數據連接,用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數據,全景研究消費者行為和消費偏好,判斷下一個消費熱點,下一個消費場景會在哪里。

作為數據分析的第三方公司,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報告,數據互聯互通帶來的變化,並且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更好地去發掘其中的商機。”

 

商業前景可期

幾十年前,沃爾瑪將啤酒與尿布擺放在同一區域擴大銷售成為消費預測的一個經典案例。消費預判對企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未來整個商業模式離不開數據,數據將成為技術,不僅能夠對未來產品設計產生影響,也能夠挖掘需求,引領行業趨勢。對消費行為的分析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因素。”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方面,商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將更加敏感。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一部韓劇就可以帶“火”多款美妝產品。此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美妝線上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中顯示,《太陽的後裔》“喬妹”在片中所使用的蘭芝雙色口紅在一個月之內銷售額增長了近550%,一、二線城市銷售金額占比超過四分之三(近77%),其中,29~35歲年齡段輕熟女受熱播劇帶動明顯,對流行趨勢最為敏感。

同理,這也是為什麽在國產劇中,越來越多的消費品牌也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產品植入到劇中——目前,23~28歲的泛90後消費者步入職場生活,隨著身份的轉變和購買力的提高,美妝方面的消費金額占比不斷上升,逐漸成為行業的引領者。CBNData《報告》顯示,雖然人均購買頻次出現了下滑,但是客單價(人均消費)呈上升趨勢。

商家不僅僅可以對廣告投放作出判斷,還可以分析出同類產品的競爭情況。以美妝產品為例,國產系、日系、韓系及歐美系作為美妝產品最為重要的幾大派系,各類產品的趨勢也不盡相同。CBNData《報告》顯示,消費者們越來越偏愛基於符合亞洲人偏好設計的日韓產品,因此導致歐美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日韓產品擠占,主要原因可能是日韓系產品更為註重目前國內消費者最為關註的保濕、美白兩大功能。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美容意識進一步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最基本的護膚化妝,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色彩。

這些消費者偏好的洞察正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得來。 “借助數據分析,一個企業能夠看到全行業的整體。一個時間段內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歸納行業發展的邏輯,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有機會占到全局的高度上,去尋找商機,並避免在數據統計上呈現出發展隱患,找到數據共性上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直覺和經驗是必備的,但如果加上數據賦能,企業的運營效率能翻倍地提升,這就是CBNData持續發布商業運營數據的出發點。”黃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預判帶來的是便利,而且一切似乎都是“潤物細無聲”。以今年的雙十一為例,很多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商品似乎比預想中提前顯示“在路上”,物流似乎變快了。雖然很多人會把一個大箱子里面只有一件商品看作是過度包裝,但是事實上,這是因為商家預判某幾款產品可能是爆款,並提前與倉儲物流合作放到單獨區域方便發貨。

不僅如此,倉庫還可以根據對客戶發貨數據的分析,得出滯銷和熱銷產品權重,給客戶安排生產和補貨提供及時的建議。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還可以清晰地了解客戶產品在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並以此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商品銷售趨勢。

這些無一不在證明消費預判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顯然,只有商家越來越“懂”消費者,才能打動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付費。

 

大數據掘金:在未知間建立關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註重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大數據掘金聽起來那麽近,實現卻又那麽遠。有一些公司發現伴隨著接觸用戶的渠道多元化,海量的數據反而成為了“甜蜜的負擔”。

“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郭濤說。

為什麽企業不能自主擁有消費者的一手數據並加以運營呢?

當前,許多大公司不斷增加了IT系統的投入,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營銷和社會化營銷,開始了朝互聯網+的業務轉型。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新問題:如何整合分散在各個平臺的數據和信息積累,轉變成真正的數據資產,並最終最大化地體現品牌價值傳播和經濟效益的回報。

黃磊指出,傳統的數據積累是一個封閉組織的內在沈澱,但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是全樣本,就是所有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所留存的行為軌跡,這是一個開放的結構化的數據倉庫。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分析,是對海量數據源進行全樣本的統計歸納,龐大的清洗挖掘一定基於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平臺。

賽捷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李瑋告訴記者,基礎數據好比是種子,首先要保證的是基礎數據不會流失,多維度的數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如果是一般泛泛的統計數據是無效的;系統建設則是相應的土壤,成為打通數據的工具;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則是對種子澆灌和培養的過程,也是消費預判中最難的一步。“精準到每一個人的營銷很難,但是商家至少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差異化營銷。”

配合過萬科、漢堡王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管理分析工作系統支持後,李瑋發現:“我們缺乏創造性分析的人才,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IT系統的問題。”他表示在進行系統搭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看到行業和行業之間已經有的關聯,而去著意打通,公司更註重的是如何在未知上建立這種關聯。

然而,目前互聯網巨頭缺乏數據交流意願;數據交易市場規範缺失;缺乏有足夠影響力的數據整合公司,這些都造成了第三方獨立數據管理平臺在短期內缺失,中國市場仍將主要依靠獨立數據管理平臺(DMP)公司自建DMP和互聯網巨頭DMP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份能夠證明行業關聯性的報告,並用系統輔助實施達到目標的完成,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人。

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將於北京舉行。此次盛典將以“數據連接共贏”為理念,集結互聯網九大消費領域頂尖公司,並發布首份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打通不同行業,發現新的商機所在。

黃磊表示:“傳統的數據應用是數據源的擁有者和數據研究者在特定的場景中相對獨立的有限的開發,但是互聯網的共通共融的特征,促使不同的數據源可以組合進行交叉分析,數據需求、數據研究能力、數據源能夠充分互動,可以更大地釋放數據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21

愛奇藝一季度虧損縮至3.96 億元,付費營收追上廣告

4月27日,於今年3月剛剛完成美股上市的愛奇藝(IQ.NASDAQ)發布了獨立上市後首份財報——2018年一季報。

作為愛奇藝上市後首張“成績單”,愛奇藝的營收規模達到了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7%,運營虧損為11億人民幣。雖然利潤繼續為負,不過運營虧損率呈現下滑趨勢,從去年的34%下降到了今年的22%。歸屬愛奇藝的凈虧損為3.96 億元人民幣(6310萬美金),低於去年同期的11億元人民幣。

值得註意的是,愛奇藝一季度會員數快速增長,並推動會員付費業務與廣告營收相當。

虧損率收窄

在傳統在線廣告服務收入方面,愛奇藝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財報顯示,愛奇藝一季度在線廣告同比增長52%,這部分增長主要因為自制內容增加所帶來的品牌廣告業務變現效率的提升,以及信息流廣告業務的快速增長。內容分發收入為2.67億元人民幣(4250萬美金),同比增長 44%,增長主要來自於愛奇藝在2018年第一季度內分銷給外部合作夥伴的幾部主要網劇。

從愛奇藝營收及利潤可以看出,視頻行業的營收正在高速增長,同時,受到內容成本壓力,虧損依舊困擾這在線視頻行業,但一些視頻網站的虧損增幅已經有所控制。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愛奇藝的主要花銷依舊來自於內容成本,也是視頻網站普遍高投入的地方。但第一季度收入方面,得益於其一季度推出的一系列自制綜藝,愛奇藝的會員服務和廣告服務均取得明顯增長,也是其虧損率收窄的主要原因。其中會員數目的增長帶動了會員付費收入的增長。參考美國超過50%付費電視的比例來看,未來會員付費收入還會有很高的提升空間,愛奇藝有望更迅速地扭虧為盈。”

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表示:“2018 年第一季度我們兩大主要支柱業務,即會員服務和廣告服務,均取得顯著增長,這主要是歸功於優質內容的擴充,特別是在本季度內推出的一系列自制綜藝節目。”

單季攬千萬會員

近兩年,在線視頻行業會員付費業務飛速增長,愛奇藝作為行業內頭部公司成為視頻付費風口的獲利者。

財報顯示,愛奇藝會員服務收入為21億元人民幣(3.34億美金),同比增長67%。愛奇藝方面稱,會員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2018年第一季度內推出的一系列優質內容節目,特別是綜藝節目,以及春節期間推出的一系列舉措。

在同日進行的愛奇藝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愛奇藝還披露了會員規模。截至2018年3月31日,愛奇藝會員規模已達6130萬,單季度新增會員數已達1050萬(季度新增會員突破千萬),該數據同比2017年3月底數據增長72%。為了進一步推動會員業務增長,在分析師會議上龔宇還透露:“愛奇藝與京東集團已經於4月27日正式達成在線娛樂與電商網站會員權益互通的獨家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會員服務領域實現大規模的權益互通。”

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群,擁有約7.65億互聯網用戶,其中包括7.52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預計截至2022年底,該數據將分別達到8.8億和8.7億。隨著平臺服務模式、服務能力的不斷發展,用戶意願的進一步提升,中國娛樂和電商領域的付費會員規模、貨幣化空間都有著進一步快速增長的空間。

朱悅指出:“目前中國網絡視頻用戶的基數已形成,隨著付費觀念的養成以及每家視頻網站原創內容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購買多個視頻平臺的會員。會員收入的提升,驅動了內容質量的上升,促進了視頻網站行業發展良性循環。 未來關於付費用戶和會員的競爭依舊主要在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領跑平臺之間,優質的獨家內容占比、合適的技術支持以及會員機制的設計將成為未來視頻網站之間競爭的關鍵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