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奢侈品消費開始趨於理性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272.html

在歐美國家,只要有中國遊客出現的地方,那些城市中的奢侈品商店都會成為他們「掃貨」的目標。根據高盛2010年12月24日發佈的數據,2010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另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佈的2011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市場 消費總額已達107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四分之一。如此驚人的購買力,不僅讓老外目瞪口呆,也讓各大奢侈品品牌將目光聚焦到中國人身上。

 

近幾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富裕人群正在不斷崛起,中國的富裕階層突然間都迫不及待地顯示剛剛獲得的財富,國人的消費慾望開始「井噴」:中國消 費者風捲殘云般席捲了整個奢侈品消費市場,從手袋、名表、時裝、高端瓷器、銀器、魚子醬、松露到名車,形成了奢侈品市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新勢力。包括 LV、Prada等高端奢侈品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制定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

其實這股來自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狂潮折射出的消費異化、標誌崇拜等社會問題容易導致早熟消費。早熟消費是指一國經濟剛擺脫傳統經濟狀態忙於增加消費的狀態,早熟消費導致消費水平超越本國生產力。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的初始階段都先後出現過早熟型消費的現象。

然而,變化也在悄然發生。在一輪輪幾近瘋狂的奢侈品購買狂潮之後,中國的消費者也似乎開始逐步變得冷靜:從「只要是奢侈品我就買」慢慢向「選擇」奢侈品轉變。

一方面,隨著奢侈品品牌大舉入駐國內市場,以及奢侈品網絡購物行業的快速發展,根據艾瑞諮詢研究顯示,中國內地2010年奢侈品網絡購物交易規模 (C2C部分與B2C部分合計)為63.6億元,2011年交易規模預計將達107.3億元,實現68.8%的年增長,中國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些 奢侈品。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富階層的崛起,他們年輕、時尚,消費潛力巨大但要比上一代的富豪們更追求個性,往往有著更為成熟和理性的消 費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的消費更趨理性,未來或將出現三方面變化:一是消費者對於奢侈品品牌認知逐步提高,不再侷限於名氣大的奢侈品; 二是奢侈品消費心理逐步成熟,不再以炫耀性消費為主,而逐步轉變為對於產品整體體驗和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三是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將加大,會在不同高端聚 會場所使用不同品牌奢侈品。

其實歐美國家對奢侈品的消費觀念在三四十年前就逐漸成熟了,而中國正在逐漸形成的奢侈品消費階層還不成熟,消費觀念上仍需要培育和引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崛起比歐洲晚,這個消費階層的完全成熟尚需要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5

國內鋼市「悲觀氣氛」趨於濃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7/wNNDE3XzQyODUwNw.html

泡沫撇清,真實顯露。目前國內現貨鋼市,矛盾總根子還是在於供太強、需太弱。據國內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目前國內鋼市「悲觀氣氛」又趨於濃重,需求終端的採購熱情再度下滑。

據 監測,在「五一」假期和節後的有限工作日內,國內鋼市依然有點穩不住。節日期間,國內多家主導鋼廠紛紛下調出廠價格,並且出台一些優惠政策,這給現貨市場 帶來較大的衝擊。節後雖然只有3個工作日,但市場即刻進入了弱勢狀態。隨著預期轉弱,需求終端的採購熱情再度下滑,市場實際成交寥寥無幾。不少商家無奈之 下,只得再度下調報價以求出貨,悲觀氣氛趨於濃重。

據分析,中厚板和熱軋產品的價格跌幅較為明顯。南京市場的信息採集員說,當地中厚板市 場面臨的問題依舊是供需失衡,由於前期鋼廠產量放量,讓市場的庫存壓力驟然上升,鋼貿商為了出貨,價格下跌是必然的。隨著主導資源價格的回落,當地鋼廠的 定價也在跟跌,目前市場已經形成連鎖反應,心態開始惡化。在杭州市場,熱軋價格下跌之後,市場成交依舊沒有改善,後期成交估計還會繼續處於弱勢。

建 築鋼市場也在下行,其中貴陽市場的跌幅較為明顯。由於節日期間眾多鋼廠紛紛下調建築鋼的出廠價格,現貨市場節後開市即刻陷入一片觀望氣氛之中。從當地市場 的表現來看,終端需求已經變得更加小心翼翼,成交平平,遠遠低於正常的出貨水平。此外,鋼材期貨價格也出現了連續的大跌,這對現貨商家的信心產生了較大的 打擊,市場難以得到提振。

對國內多個城市的鋼廠和鋼貿商的調查顯示,對後期鋼市大家普遍看弱,認為螺紋鋼和熱卷的價格將再度下跌的比例都 接近或超過一半。目前,國內鋼鐵產能的釋放量龐大,始終壓不下來,「金三銀四」的傳統鋼鐵需求旺季,需求實況尚且不盡如人意,5月份的需求更是不容樂觀, 國內鋼市繼續走弱的可能性極大,市場的悲觀看法一時難以改變。(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3

2013年天然氣漲幅趨於三毛?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3786616
自2012年4月21日發表博文《必將火爆的天然氣城市分銷商》之後,內地天然氣城市分銷商股走出了大牛行情,文中提及的$中裕燃氣(08070)$$中油燃氣(00603)$$中國燃氣(00384)$ 等股價已經翻倍。近來,燃氣股自3月底發改委官員否定民用天然氣漲價傳聞後在高位展開盤整,不少網友交流是否應獲利了結。二元將相關的研習資料分享,以助判斷。(文中圖表資料主要來自海通和大摩相關研究報告。)

@張化橋 先生的著作《避開股市的地雷》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摘錄如下:「燃氣公司的業務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建築安裝(即鋪設和安裝管道),二是供氣(居家、企業和汽車)。後面這項業務看起來不起眼。居家買的燃氣量不大,價格還受到政府管制。但是,政府並不管制企業和汽車用氣的價格,或者管制得不嚴格。這是細水長流的好生意,還不用競爭。燃氣公司的第一項業務本來是很差的業務,不過由於壟斷性,它實在太誘人了。你想想,只有你能在這個城市鋪設和安裝管道,別人不可以。雖然在獲取一個城市的特許經營權之前,你需要參與競爭,但是一旦你獲得這個權力,你就成了壟斷者。」價值投資玩的是競爭優勢,而壟斷無疑是最高境界。

不知道張老師對於供氣公司的看法當下是否依然。在二元看來,分銷商的城市壟斷邊際貢獻才開始,最大化的過程剛剛萌芽。仔細翻看發改委官員闢謠否定民用天然氣漲價的媒體報導,發現其否認的要點一是針對居民消費;二是不大幅漲價,例如每立方1元的上漲。而對於佔比最大的工業及交通等其他用途或是居民消費小幅漲價並未否定。根據大摩相關研究報告,內地的天然氣消費格局如下:

查看原圖
根據海通相關研發報告稱「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加的同時,其結構在發生變化。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佔比常年維持在70%以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先後呈現原油替代煤炭、天然氣替代原油的趨勢。2003年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為2.39%,到2011年這一佔比提高到了4.50%,原油佔比則由2003年的21.27%下降到2011年的17.67%。」

「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快速增長自「十五」期間(2001~2005年)開始,第一次快速增長出現在2000年,同比增速達到14.0%,首次突破10%,此後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則不斷提高。從復合增速可以看出,2000年該增速(表示1995~2000年復合增速)為6.67%,2007年該增速(表示2002~2007年復合增速)則達到19.70%。近幾年該增速保持在18%附近。201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307億立方米,同比增速21.51%。我們預計「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量復合增速為17%,同時「十三五」期間復合增速略有下降至16%。在這一假設下,2015、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分別達到約2359、4954億立方米,較2010年分別增長119%、360%」

查看原圖綜上所述,天然氣消費量的快速增長是否帶來價格的上漲呢?根據大摩相關的統計,過去十年,工業等非居民消費部分的價格呈現加速上漲趨勢,而居民天然氣價格漲勢趨向穩定,這也印證了發改委官員的相關講話。於此,二元關於天然氣價格的未來趨勢總結為「關注民生,居民消費價格穩中有升,工業等商用價格隨行就市。」

查看原圖
中國內地天然氣供給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國產常規天然氣;二是國產非常規天然氣,包括煤層氣、頁岩氣等;三是進口天然氣,包括進口管道天然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根據海通預測「到2015、2020年,我國進口管道天然氣將分別達到487、1432億立方米左右。LNG的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119、5614萬噸,折合天然氣分別為437、786億立方米。」

查看原圖
據上統計,預計2015至2020年,進口天然氣將佔國內消費總額的4成以上。如工業消費價格趨於市場化,將是怎樣的趨勢。以LNG為例,隨著內地進口天然氣量的不斷提高,進口天然氣價格也不斷上漲。其進口價格已從2006年的0.96元/立方米上漲到2012年的2.53元/立方米;2010、2011兩年進口均價漲幅在40%左右,2012年漲幅在16%以上,此上漲趨勢仍將持續。如此,二元認為工業等天然氣消費將隨著進口價格的上漲而升,超過65%的工業需求回歸天然氣市場定價無疑是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根據現有部分城市工業天然氣漲價機制,大摩認為區分新舊客戶的漲價機制較為合理。根據2006至2011年平均復合17%的增長假設2013年的漲價在13%左右,舊客戶每立方漲價區間在0至0.4元,新客戶漲價區間在0.2至1.2元,平均漲幅可能在每立方0.29左右

關於居民消費部分,根據長春、邯鄲、天津、蘇州的平均漲價機制,每立方平均漲幅在0.36元。如果不含漲幅最高的長春市,幾個城市的平均漲幅為0.27元。而江蘇的南京、徐州、無錫和南通採用了用量階梯式漲價機制,其平均漲幅在0.28至0.36之間。根據以上兩種機制,大摩預測2013年城市居民天然氣漲價幅度應在每立方0.3元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04

一張圖說明全球股市新增IPO趨於萎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695

全球股市正面臨IPO逐漸減少的趨勢,這與美國十年前的情況頗為相似,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 (CFA Institute)的Jason Voss表示,新增IPO數量毫無疑問在減少,這應受到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數量的減少將有礙資產配置,使股票價格過高,並給期望上市的公司傳遞錯誤的信號。

(圖片來源於彭博)

歐洲市場在2007年上市的公司數量最多,但緊接著牛市終結,五年間上市公司數量下滑了23%。

亞太市場則在2010年達到頂峰,去年上市公司數量降低了4.7%。

而美國市場IPO數量在1997年被互聯網公司上市浪潮推高至峰值,此後一路下降。去年降幅甚至達到創紀錄的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93

農村通貨膨脹釋放空間縮小,二元勞動力結構趨於終結。 唐史主任司馬遷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6962670
@西峰 號召,春節節假期間本想多瞭解途經地的樓市情況,但無心種柳之下得出了文題的結論。由於本文將列舉一些可能會引起地域歧視爭議的現象,故隱去地名。
A市屬於地級市,有機場及高鐵。近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土地財政依賴灰常嚴重。用當地公務員的話:市財政第一優先保障對象是——推土機用油。
中小企業運營陷於困境,尤其是出口型的企業受匯率和勞動力價格上升雙重影響,非常困難。席間聽兩個企業主對話,甲今年是靠小舅子支持才把工人的薪水足量發放的,如果不足量發放,則開春返廠工人不足,又要用工荒;乙則推薦使用緬甸越南黑工,說是春節給300元也能正常開工。我問當地的公安和勞動監察部門是否干涉,乙說要抓我去坐牢就抓好了,做這買賣都不如坐牢舒服(舒服)[吐血]
從市民消費角度看,娛樂消費已經有超過食品消費的勢頭。在一條主要的商業街上,有十幾家桑拿洗浴、音樂會所、夜總會,電影院的排片也基本與北京一致。一位經營連鎖酒店經營者(定價168-268)說:過年有很多年輕人從外地回來,就在他那包房。我問是否是本地人,他說:這些年輕人就是不願意回家住。
從機動車保有量來看,也頗為驚人。A8這種車在當地也頗為常見。但更多是10-20萬的汽車,信貸消費佔比高。

從消費模式和CPI的角度看,A市的通脹釋放空間已經很小,且由此造成的勞動力價格水平提升速度也很驚人。我看到好多店舖都有招收人工的告示,普遍起薪在2500-3000。

B市屬於地級市,有小規模港口和鐵路。房地產開發已經趨於過剩。外來人口占比多。由於逗留時間短,不能深入觀察。但其通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奢靡於A市。我印象裡原來一頓人均30元的雜海,居然變成近200元。一行6人在一個很普通的KTV小聚,只喝啤酒(沒有任何陪侍行為),居然要1400元(帝都溫莎KTV價格水準?)。
該地賭博盛行,高利貸引起的刑事案件層出不窮,一般重傷以下刑事案件,警員一般就地調解處理(用當地人說法,就像交警調解剮蹭一般)

C鎮在B市附近,是此行的目的地。由於徵地問題,出現大面積土地撂荒。當地農民都希望能得到一筆徵地賠償。青壯年勞動力基本離鄉,只有適宜機械化耕種的部分土地(30%左右)被集中承包經營。同時有一些外來人口承包土地蓋大棚種蔬菜向附近城鎮供銷。

就這三個樣本來看,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大、城鄉差距的縮小、城市生活模式的下沉。農村可用於通脹釋放的空間越來越小。原本「城市勞動力價格市場化,農村勞動力價格基於生存成本」的二元勞動力結構趨於終結。
這種趨勢性變化隨著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改革等等措施的推進,將越來越明顯。
因此,於國土外尋找新的通脹釋放空間,尋找新的低廉勞動力是迫不及待的任務,從這個角度看,也便很容易理解本屆政府一方面力促本土產業升級和創新水平(京津冀、4.0)另一方面對外謀求生存空間(一路一帶)的用意了。

去吃飯,先碼這麼多,拋個磚頭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42

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 不會誘發大量資本外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230.html

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 不會誘發大量資本外流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09-17 14:59:00

對於資本是否外流,要看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情況,對於資本是否外流,要看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情況,

9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外匯管理政策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允貴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以及跨境資本流動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8月11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本周五(9月18日淩晨),美聯儲將會公布議息結果。這一決定將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會造成境內資本外流的壓力?

王允貴表示,美聯儲加息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市場上也有廣泛期待,作為匯率形成的一面,美元加息必然帶來美元升值,相應的就是人民幣的貶值,“這在市場化過程中, 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但是對於資本是否外流,要看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情況,我個人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已經趨於穩定,不存在誘發大量資金流出的市場基礎。”

王允貴進一步解釋了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和資本流向的三個重要因素。

第一,今年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貶值了4%左右,對歐元、日元、英鎊也有不同程度貶值。人民幣貶值,通過8月11日以來的持續釋放,貶值壓力已經釋放完畢。今年前7個月,人民幣對各國匯率的綜合匯率指數升值4.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6%。所以,經過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各國貨幣的貶值,預計8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名義有效匯率都會回調,匯率失衡的問題也會得到糾正。

第二,要看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基礎問題。各國在判斷匯率升貶的問題,最重要看國際收支的狀況,有兩個基本概念,叫做外貿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這兩個數據,中國前8個月,外貿順差大約是3335億美元,我們實際利用外資是超過800億美元。總體來看,每個月大概還有500億美元的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這個順差是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貶值基礎的重要保證。

第三,是看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中國目前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仍處於世界上高增長的國家之列,高增長代表著高投資回報率,高投資回報率是有利於流入境內資金,同時有利於吸引境外資金的流入。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96

銀行房貸四季度“惜貸”隱現:信貸額度整體不及往年吃緊 對“豪宅”趨於謹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3890.html

銀行房貸四季度“惜貸”隱現:信貸額度整體不及往年吃緊 對“豪宅”趨於謹慎

一財網 夏心愉 2015-10-07 21:52:00

不過,銀行們並未隨之火熱起來,貸款政策仍然“冷靜”。本報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獲悉,從首套房貸打折情況來看,該行此前提供的85、86折優惠已經悄然從嚴,一般情況下最低折扣升至9折。

以往到了10月份,有貸款購房需求的人往往會遇到兩個並行現象。一來,樓市進入“金九銀十”,房企推盤逐步進入高峰階段;二來,有些銀行進入第四季度,信貸額度就不夠寬裕了,對於利潤較薄的房貸的青睞程度隨之下降。正所謂“貸款放年頭,存款沖年尾”。今年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從房企推盤情況來看,中原地產監測的9月末22個城市重點項目的推售套數環比增加104%,達到年內的第三高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房企目前的推盤已為後市提供了充足貨源,同時各地市場認購情況也表現良好,22城市最近整體認購率達到61%。他預計,“銀十”市場表現有望超過9月。

不過,銀行們並未隨之火熱起來,貸款政策仍然“冷靜”。本報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獲悉,從首套房貸打折情況來看,該行此前提供的85、86折優惠已經悄然從嚴,一般情況下最低折扣升至9折。

對“豪宅”房貸趨於謹慎

“到了最後一個季度,會有部分銀行出於額度或利潤考慮,收縮房貸折扣力度,北京也有類似的情況。”張大偉在接受采訪時稱。在他看來,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近幾個月來連續走高,銀行出於風控考量,也會謹慎一些。

從搜房網統計的上海地區數據來看,首套房貸最低折扣仍以基準利率打9折為主流,工行、民生此前提供低於9折的折扣幅度已經縮小,目前也實行最低9折。

盡管有個別銀行調整了貸款定價,但整體來看,較之往年,今年年尾的信貸額度並不緊張。“2012年、2013年的時候,年尾我們支行基本上不放房貸了,有顧客申請,也會壓到下一年頭上再說,今年我們還是做的,額度都是有的。”

本報記者近期走訪上海多家銀行支行發現,大行中,諸如農行、建行仍表示,雖然一般情況下首套房貸利率給予9折,但如果貸款人個人征信紀錄良好、且純商業貸款額度達到兩百萬以上,支行仍然可以為客戶嘗試申請86折~88折的折扣。

從整體政策環境來看,2015年房地產市場政策在2014年逐步寬松的基礎上仍在進一步給予支持。9月30日,央行聯合銀監會發布通知稱,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對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25%,同日公積金異地使用政策也發布,同時要求部分城市提高公積金額度。

這一政策是本著“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制定的,主要激活改善的是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北、上、廣、深這些房價上升的城市仍在“限購”之中,首套房貸首付比例仍是雷打不動的3成。不過,對於貸款利率定價相對較高的二套房貸,銀行政策卻出現了一些同向變動跡象,據搜房網最新統計,有少數銀行已經調低了限購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有銀行從原來的7成調至了6成。

對銀行來說,對於房貸,除了有政策面、額度、定價等考慮因素外,還有風險控制。據張大偉觀察,一些銀行開始關註一線城市高端商品房的貸款風險,態度趨於謹慎。他表示,近幾個月,北京、上海出現新建商品房“豪宅化”(單套總價高於1000萬或單價高於10萬/平米)趨勢,且成交量創了歷史記錄。本報記者從前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也獲得相似觀點佐證。

“托底蓋帽”政策面

從政策面看,雙向調控、托底蓋帽的做法仍較明顯。一方面,是為最基本住房保障“托底”,並“蓋帽”抑制過度投機導致的房價過快上漲。此外,張大偉稱,也是避免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失控,避免三四線城市樓市跌入深淵。

近日25%的首套房首付新策,就撇開了一線限購城市。“托底蓋帽”意向明顯。

從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到8月份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整體市場的供需不均衡、價格漲跌不均衡仍在持續。以新建商品住宅數據為例,與去年8月份相比,70個城市中價格下降的有61個,丹東、湛江已下跌幅度已達8.7%;上漲的城市有9個,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武漢、寧波、廈門,其中深圳漲幅為31.8%。同期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與之相似。

盤點2014年以來的五輪牽動樓市的政策變動,依次為:第一輪,部分地區逐漸松綁限購;第二輪,2014年“930”央行的限購政策調整及降息;第三輪,各地發布的購房補貼及央行的再次降準;第四論,2015年“330”前後開始鼓勵自住及改善需求的政策(主要在公積金政策);第五輪,2015年8月前後,松綁限外令、再次降準降息、全國針對二套公積金政策松綁等。

政策陸續出臺推動市場銷售加快,市場主體心態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日前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在接受采訪時稱,在當前市場環境較好的情況下,開發商抓緊時間去庫存的心情比較迫切,改善型項目彈性更大,開發商擔心一旦風向轉變將面臨困境。

中原監測的40個城市數據顯示,9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積較8月同期微升2%,其中三四線城市表現最好,較8月同期上升8%。

然而,從銀行放房貸的思路來看,本報記者從多家銀行采訪獲悉,恰恰是出於風控考量,目前為止銀行仍然更為支持一線限購城市的貸款,對於三四線城市要求嚴格。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74

國內首只ETF退市“塵埃落定”公募清盤趨於常態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7166.html

國內首只ETF退市“塵埃落定”公募清盤趨於常態化

一財網 謝丹敏 2015-10-14 20:06:00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基金業人士看來,基金清盤正變得日益正常,未來一段時間倘若市場環境不發生變化,清盤案例還會增多

國內首只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ETF)清盤事件塵埃落定。

長盛基金10月13日公告稱,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510700,下稱“上證市值百強ETF”)份額持有人大會已於2015年10月12日審議通過了《關於上證市值百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終止上市並終止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由此,國內第一例ETF退市落定,自2015年10月14日起,上證市值百強ETF進入基金財產清算期,不再接受投資者提出的申購、贖回申請。

這並非今年第一起公募基金清盤事件。據《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自8月份以來,這只國內第五只清盤的公募基金。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基金業人士看來,基金清盤正變得日益正常,未來一段時間倘若市場環境不發生變化,清盤案例還會增多。

為何要清盤?

上證市值百強ETF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基金資產共計2041萬元,基金份額621.3677萬份,其中,第一大持倉機構中信證券持有299.4萬份,占比48.19%。

根據2004年頒布的《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當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公司可申請召開持有人大會審議是否清盤。

“從行業巨頭匯添富主動申請迷你清盤後,業內對公募基金清盤的看法偏向正面。在市場化運作的前提下,剝離壞資產、無需顧及產品線豐富的虛名,這本身並不是壞事。”一家公募基金華東區渠道銷售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對基金而言,這類迷你基金就是壞資產,繼續存續只會讓基金公司倒貼更多的錢進去,所以它們根本上不願意讓這塊業務持續虧損下去。

基金中報顯示,整個上半年,上證市值百強ETF帶給長盛基金的直接收入——管理費用僅為5.3552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0萬元下降明顯。半年5萬多的收入,與基金經理動輒百萬年薪相差甚遠,也遠遠低於支付給研究員以及相關員工的薪酬部分,甚至連指定媒體上的信息披露費用都不夠。

另一方面,業績考核也是ETF清盤的一大重要考量因素。眾多周知,ETF這類指數基金的考核並非是絕對凈值增長率,而更看重與業績比較基準的跟蹤度。

上證市值百強ETF中報顯示,以追求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超過0.2%,年跟蹤誤差不超過2%風險目標。而中報顯示,該基金上半年日均跟蹤偏離度絕對均值0.17%,符合目標要求,但年化跟蹤誤差達到2.3%明顯超標。對此,長盛基金稱,產生偏離的主要原因為成分股分紅,日常運作費用以及替代性策略產生的差異。

然而,對投資者而言迷你ETF因流動性限制,一定程度喪失了跟蹤指數的功能。10月14日,民營ETF在市場下跌中仍取得了2.3%的漲幅,遠遠超過深證民營ETF基準0.53%的波動;同日,金地ETF大跌2.9%,而它跟蹤的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地產ETF基準僅跌0.61%。

“對散戶而言,ETF是投資指數的最好工具,投資者看好指數買進ETF,希望分享指數上漲的收益。但迷你ETF因為交投清談,經常在二級市場與指數走勢發生較大偏離。”華南一家大型基金指數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該基金經理續稱,對專業投資者也一樣,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套利交易投資者,沒有成交量就是最大的風險,即便折溢價率再高,但沒有成交,也沒辦法獲得套利收益。

公募基金清盤趨於常態

自公募基金行業推行註冊制之後,發行產品進程大幅加快,這也讓迷你基金的殼資源變得廉價。

雖然是國內首只清盤的ETF,但上證市值百強ETF已經是今年8月以來第5只清盤的公募基金。此前,國投瑞銀瑞易貨幣市場基金、泰達宏利全球新格局(QDII)、華寶興業成熟市場動量優選(QDII)、中原英石貨幣市場基金等4只基金等陸續發布了擬終止合同議案,先後進入清算進程。

同樣作為股票型基金,上證市值百強ETF的退市與市場行情戚戚相關。在6月15日市場大調整以來,股票型基金跌幅居前,一批市場投資者離場,使得成交量銳減,這也造成了持有人的不斷流失。這也堅定了基金公司“斷臂”的決定。

股票型基金如此,貨幣基金業亦如此。同樣,伴隨著貨幣收益率的不斷降低,今年以來多只貨幣基金在走清盤流程中,也提到了市場環境的考量因素。

今年9月,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原英石”)擬對中原英石貨幣基金清盤,理由是根據市場環境變化,為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需求,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依據有關規定,提議終止《基金合同》。

中原英石貨幣中報中也提到了這一變化:“2015年下半年很大可能是經濟向下、通脹無憂,財政政策可能依然為穩增長托底,貨幣政策或將繼續降準降息。寬貨幣、寬信貸。利率債向下,信用債黑天鵝事件需要關註,回購利率也可能維持在相對低位。

華南一家大型貨幣基金的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如果從收益率角度來看的話,貨幣基金的牛市確實已經過去。而此前,摩根士丹利華鑫貨幣、國投瑞銀貨幣基金在擬清盤理由中均提到了市場環境的變化。

上海一家本土券商金融工程研究稱,基金清盤在市場情況和基金產品自身經營雙重不利的情況,正變得日益常態化。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84

300公司最新股東戶數曝光 56股籌碼趨於集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73.html

300公司最新股東戶數曝光 56股籌碼趨於集中

一財網 荊麗娟 2015-10-18 21:41:00

進入金秋十月,股市回暖跡象明顯,投資者持股熱情漸漲。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如何跟緊主力的腳步踏準市場節奏?在三季報密集發布階段,從股東籌碼角度切入對於把握主力動向具備一定的參考維度。

距離三季度末僅過去了7個交易日,雖然僅有40家公司發布了三季報數據,但通過兩市交易所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不少上市公司已提前公布了三季度末的股東戶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收盤,近300家上市公司更新了三季度末股東戶數。

最新數據顯示,與今年二季度末相比,信息發展(300469.SZ)、鳳形股份(002760.SZ)、真視通(002771.SZ)、勝宏科技(300476.SZ)、杭州高新(300478.SZ)等56家公司股東戶數在三季度末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在這些股東戶數高度集中的個股中,2014年以來上市的的次新股居多。信息發展、鳳形股份、真視通降幅超過50%,股東戶數環比降幅分別達74.66%、55.47%、54.76%。

在三季度大盤深度回調中,不少個股遭到大幅拋售,主力籌碼趨向分散,數據顯示,超八成個股股東戶數環比上漲。其中,佛慈制藥(002644.SZ)、兆日科技(300333.SZ)、萬達信息(300168.SZ)、春興精工(002547.SZ)、新亞制程(002388.SZ等15只個股股東戶數環比漲幅超過100%。佛慈制藥股東戶數由中報的8384戶,激增至三季度末的33961戶,漲幅高達305.07%。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存在限售股解禁、送轉個股實施等變動因素影響自由流通盤大小,需要同時考慮戶均持股有流通股比例變化,才能對籌碼集中程度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因此,股東戶數大幅下降,同時戶均持有流通股比例大幅增加的個股更具參與機會。

市場檢驗:年報籌碼集中10個股大幅跑贏大盤

第一財經《財商》(微信:caishang02)在今年3月23日發布了第29期《投資者內參》,在《A股籌碼的秘密:精選10股》報告中,內參研究團隊基於2014年年報,重點追蹤了股票籌碼集中程度。

根據股東戶均持股比例變化數據,運用數據跟蹤策略、逆向思維策略,財務篩選過濾、機構動向跟蹤等策略,獨家精選興民鋼圈(002355.SZ)、明家科技(300242.SZ)、麥趣爾(002719.SZ)、皇氏集團(002329.SZ)、老白幹酒(600559.SH)等十只標的個股。

通過對10只精選個股市場表現持續追蹤,《財商》驗證發現,戶均持流通股比例上升對股價上漲存在正相關效應,且在中長線周期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同時,在市場整體走強的環境中,股東籌碼集中的個股賺錢效應更為明顯。

上述10只個股在2015年一季度平均漲幅27.75%,同期大盤(000300.SH)漲幅15.87%;從3月23日推出至6月12日大跌之前,平均漲幅84.08%,是同期大盤漲幅兩倍以上。

10只個股推出至今漲幅仍跑贏同期大盤近20個百分點,但隨著股東籌碼變化,股價出現分化。麥趣爾、皇氏集團等股東戶數遞減的個股,雖然經歷三季度的股災,漲幅仍然喜人;明家科技、老白幹酒等個股籌碼變化趨於穩定,也穩穩跑贏同期大盤。而新綸科技(002341.SZ)、金達威(002626.SZ)最新股東戶數大幅增加,隨著籌碼趨於分散,由跑贏大盤轉向落後於大盤。

編輯:黃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65

【脫歐公投專題】旅遊業:短期或有“陣痛”、長期趨於穩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16.html

這幾年,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逐步升溫,而隨著英國脫歐公投即將舉行,不少遊客會擔心,如果“脫歐”,是否會影響英國旅遊產業?

第一財經記者6月22日多方采訪獲悉,如果英國“脫歐”,則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遊客赴英旅遊帶來“陣痛”——包括匯率波動和機票上漲等帶來的價格影響、與歐洲其他國家聯合路線受挫、遊學團減少等。但鑒於英國並不使用申根簽證,而是獨立使用英國簽證和英鎊,因此長期而言,英國旅遊市場會趨於穩定。

價格或上漲

目前中國赴英國的遊客每年都有明顯提升,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前往英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增長快速,達到27萬人次,相比2014年提升了46%;在英消費共計5.86億英鎊,同比增長18%。該組數據讓中國升至英國最具價值的入境遊市場前十之列。

記者采訪多家大型旅行社後了解到,如此良好的勢頭之下,加之英國的酒店數量不算太多,如果太多的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則酒店價格會有所上漲。因此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的價格每年都有約20%的漲幅,目前團費大約在人均2萬多元。

“如果英國脫歐,那麽匯率勢必會有變化,這就會導致各類酒店、機票等報價發生變化,或許會上漲。尤其是機票,原本英國方面的航空公司與歐洲其他航空公司之間的聯盟合作會受到影響,甚至終止,一些歐洲之間的航班,或者往返於中英之間涉及在歐洲其他國家轉機的航班會有變化。這些都會影響英國旅遊的價格。”長期經營英國旅遊的港中旅出境旅遊負責人陳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客源與路線變化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英國入境遊創下數個紀錄,其中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主要入境遊市場強勁增長,而中國和阿聯酋等新晉市場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美國是英國最具價值的旅遊業客源地市場,2015年訪英的美國遊客增長了10%,達到了330萬人次。美國遊客在英消費達到30億英鎊,不僅刷新了美國在英消費額的紀錄,也是單個遊客市場消費額首次突破30億英鎊大關。

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訪英遊客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達到736萬人次,遊客逗留期間共計消費36.4億英鎊。入境旅遊業在英國經濟中的價值已超過260億英鎊,再次刷新了英國入境遊的紀錄。

“值得註意的是,英國旅遊市場的大部分客源其實來自歐美,尤其是歐洲其他國家,如果英國脫歐,則很可能在短期內流失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客源。當然,如果價格波動過大的話,則也可能會在短期內減少中國遊客赴英旅遊的數量。”曾經在一家英國大型旅遊企業擔任管理層的Billy透露。

此外,有部分英國旅遊的線路都是和其他歐洲國家聯合打包的,比如英國與瑞士、西班牙等組成的多國遊聯合路線。

“一旦英國脫歐,則這些聯合其他歐洲國家的多國遊線路也可能發生變化。今後市場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應該是英國一國遊的產品。”Billy表示。

此外,英國是全球科研大國,但這地位很大程度受惠於其歐盟成員國身份。有消息指出,假如英國脫歐,將失去歐盟提供的巨額科研資助,英國的大學將失競爭優勢,科研大國地位或被德國取代。如果英國大學失去與歐盟的學術聯系後,人才將流向資源豐厚的美國學府,這將打擊英國的長遠學術發展,減少留學生數量。

“也就是說,若英國脫歐,則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到一部分遊學團,使這類旅遊團的遊客數量下降。因為很多遊學團都是沖著今後孩子留學來舉辦的,如果留學市場受到影響,那麽遊學團也會在短期內受挫。”陳茁認為。

長期看好

但無論是價格波動還是客源與路線變化,在業界看來,這些大多是英國旅遊的短期“陣痛”,從長遠來看,當地旅遊市場會趨於穩定。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使用通用的申根簽證,但英國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獨立的英國簽證。而且在貨幣方面,英國也一直獨立使用英鎊。因此即便英國脫歐,從長遠而言,在辦理簽證手續和貨幣使用方面是沒有變化的。最重要的是,英國方面一直非常看好中國遊客的消費實力。因此在未來,經過短期‘陣痛’後應該會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營銷。整體和長遠來看,英國旅遊還是看好的。”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

據悉,英國旅遊局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且已經做了大量推廣宣傳工作。不久前,英國旅遊局宣布知名演員胡歌擔任其“友好大使”,幫助其推廣英國旅遊。

英國旅遊局方面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市場,對英國旅遊業非常重要,胡歌在社交網絡微博上擁有超過4855萬的粉絲,其將在未來支持英國旅遊局在中國的推廣工作,分享他在英國的精彩瞬間,鼓勵中國遊客前往探訪“非凡英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