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幫蘋果、LV做造型 賈伯斯超愛他

2010-6-21  商業周刊





設計之於企業,如同人需要氧氣一 樣,只有不停的呼吸才能保持活力,」說這話的是青蛙設計創辦人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設計,就是要找回本質 永遠、永遠都不害怕改變

他是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一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麥金塔電腦經典款蘋果二號(Apple II)的設計者。

六月四日,台北國際電腦展倒數第二天,艾斯林格的演講擠滿了仁寶、緯創等台灣科技大廠的設計部門人員,想從他身上找到如何 才能像蘋果(Apple)一樣創新的動力。

「永遠、永遠,不要懼怕改變,」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艾斯林格強調:「設計的目的沒有別 的,就是要找回生活的本質……,找回本質,利潤就會隨之而生!」

剛過六十五歲生日的艾斯林格,是全球工業設計領域中教父級的人物。雪白圓滑 的蘋果產品外觀、紅黃藍綠四色飄揚的微軟視窗、讓貴婦們愛不釋手的LV星形及西洋棋花紋──這些早已深入你我生活的企業符號,通通出自他的手筆。

艾 斯林格的設計對一個品牌的價值影響有多大?在他幫蘋果定調出「靈巧、雪白、乾淨」的形象之前,電腦的主流色系是沉重的橄欖色,既單調又灰暗,「就像監獄一 樣,」艾斯林格吐了吐舌頭笑著說。

但在他打造出蘋果二號後,不到一個禮拜全美銷量就超過五萬台。四年內,蘋果的年營收從七億美元飆升到四十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八十億元)。

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讓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稱他為「一九三○年以來影響美國工業最深的設計師」、「高科技設計超級巨星」。他所打造的蘋果二號以及索尼維佳音響,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慕 尼克新藝術中心視為當代藝術品,永久蒐藏。

賈伯斯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採訪時表示,艾斯林格是少數跟他一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要求產品達到「極致酷炫」(insanely great)的狂熱分子。

熱 情,因一輛汽車點燃 拒絕當一個挨餓的藝術家

出生在二次大戰後、德國黑森林一個偏遠小村莊的艾斯林格,對於設計的敏感與熱愛,來自兒時的經 歷。高中時看到生平第一輛汽車,被這個流線型的物體深深迷住,他體內的藝術細胞像是被喚醒一般,開始在課本、筆記本上畫滿了汽車、摩托車、船等設計草圖。

他 的天分並未得到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反而被視為是墮落與敗壞的根源,保守的母親甚至當著他的面把所有筆記本燒掉,斥責他說:「所有的藝術家最後都會淪落到陰 溝裡!」

這個經歷,沒有澆熄他的熱情,「她燒一本,我就換一本新的再繼續畫,」艾斯林格笑著說,反倒為他日後的工業底子打下基礎。從軍退伍 後,他進入德國一家世界排名前十大的設計學院,施瓦本格蒙德(Schwabisch Gmund)就讀。

正準備一展長才,打擊卻接連而來。 當時艾斯林格與同學合作參加一個鐘表設計競賽,大家卯足全力,不眠不休的做出了一支幾乎可達最先進標準的電波手表,滿懷期望能拿下第一名。沒想到,評審們 惡毒的批評所有學生的作品「不切實際」,其中一個評審甚至還把學生作品輕蔑的拿在手中搖晃,再用力的摔到地上。

創業,從自家車庫開始 和企業合作像進教堂結婚

「從那天開始,我發誓不要再讓別人說我的作品沒用,」艾斯林格在其最新出版的書《一線之間》中回憶:「我拒絕接受飢 餓藝術家的角色……,我要實現經濟上的成功!」

他回到家裡的車庫,從拆解一個收音機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三年後,他幫德國一家本土小公司 維佳(Wega)設計出來一套結合視覺藝術與電視機零件的立體音響,在柏林消費電子展上一鳴驚人。維佳不只一躍而成德國大品牌,最後還被索尼購併,艾斯林 格也因此聲名大譟,從此跨出歐洲,在日本、美國、中國等地擔任索尼、蘋果、迪士尼等知名大企業的設計顧問。

「與他們合作,就像進教堂結婚一 樣,」艾斯林格幽默比喻,須先互相喜歡對方,了解對方的本質,再共同把孩子(產品)給生下來。

一般設計師都是從科技、功能的角度去包裝,艾 斯林格卻不理那一套,而是觀察人的本質與整體氛圍。

以蘋果為例,一九八二年當他首次與賈伯斯碰面時,他感受到的是一股叛逆不羈、追求完美的 吸引力。從這個體會出發,再把焦距拉大,跳脫出電腦本身,轉而注意蘋果發源地──加州矽谷的特性,融入好萊塢潮流與搖滾樂元素,最後才形塑出蘋果獨樹一幟 的白色時尚雅痞風格。

另一個相反的案例是Google。今年初,這個號稱全球最創新的公司聲勢浩大的推出了第一支品牌手機Nexus One,一度被視為「iPhone殺手」,但艾斯林格卻從一開始就大搖其頭:「一間滿腦子就只是想賣廣告賺錢的公司,你怎麼能期待他做出好手機?」果不其 然,iPhone開賣七十四天就賣出一百萬支,而同樣的時間,這個「殺手」卻只賣不到十四萬支。

靠著對本質的理解與追求,青蛙設計從一間車 庫,變成一家橫跨三大洲、客戶遍及世界五百大企業的設計顧問公司。這位改寫蘋果與當代工業設計史的教父則卸下執行長身分,改從教職,像傳教士一樣,繼續宣 揚他的設計理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8

無現金時代來臨 小心老大哥A了你的錢 超愛電子支付系統的 還有政府!

2016-03-28  TWM

方便、降低犯罪率、減少逃稅……,無現金社會的好處多多,但隱憂是:政府擁有龐大的權力;也就是說,你的錢隨時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

撰文·連育德

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 計畫打造無現金社會,要在二0二0年前實現;瑞典人更是大多已用電子支付交易。看到這股趨勢正夯,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無現金社會的好處多多,先講對犯罪率的影響。現在的壞人不管是搶劫或偷手提袋,能搜刮的錢已經大幅減少,原因很簡單,隨身攜帶現金的人愈來愈少,我自己幾乎都不帶現金出門。要不是手機愈來愈值錢,在街頭搶劫或偷東西實在沒什麼橫財可賺。如果手機安全性進一步改善,失竊後無法被破解濫用,甚至能達到零犯罪動機。

實體商店沒錢可搶

非法交易困難度也提高

如果更明目張膽,跑到商店搶劫呢?這類犯罪事件在無現金社會裡也會減少。試想,壞人闖進酒類專賣店,持槍要脅店員交出錢,卻只有當天的信用卡收據,這樣何必以身試法呢!

就算是實體商店無錢可

搶,不肖分子轉而上網盜竊,其實對社會何嘗不是一大進步,因為少了暴力犯罪的威脅,民眾不再隨時心驚膽跳。

再往上一級,探討無現金社會對犯罪集團的影響。現金是犯罪集團存在的關鍵,無現金社會讓犯罪組織進行大量金錢交易時,更難躲過政府的法眼.取消現金這個工具,它們的交易勢必無所遁形,提高從事非法勾當的困難度。

即使我深受走私販和流動

攤販的故事吸引,但整體而言,早日斷絕大型犯罪組織的活路,對社會絕對是好事。

此外,在電子支付系統之下,所有的消費都會留下紀錄,使逃稅行為無處可藏。

不必帶鼓鼓的皮夾

也不用擔心忘記錢藏哪

除了有打擊犯罪的效果,無現金社會還有額外的好處。

假設電子支付系統有適當的應變措施,那麼就算家裡失火,錢也不會燒光光;對於忘東忘西的人,也不會有忘了把錢放在哪裡的煩惱。

拿我爺爺來說,他年輕時經過經濟大蕭條的洗禮,晚年習慣把錢藏在家中各個角落,深怕錢不翼而飛。結果我奶奶參加教會二手拍賣會時,差點把一萬美元拱手送人,還好臨時想到要把古董茶壺洗一洗,才發現爺爺在裡頭藏了錢。

再說,平常過日子如果用不到紙鈔和銅板,就再也不必攜帶鼓鼓的皮夾和零錢包,這樣的生活其實頗愜意。現在大多數人已經愈來愈少用現金付錢,原因並不是因為有助於減少犯罪事件,而是現金這個東西啊……,實在很麻煩。

無現金社會的好處這麼

多,似乎沒什麼好害怕的。唯獨只有一個隱憂,而且是很嚴重的隱憂:政府對於公民握有更大的權力。

之前傳出賭徒到非法營業

的海外線上賭博網站賭博,遭到政府凍結銀行帳戶,結果錢討不回來。這些人被政府查緝是罪有應得,我無意幫他們喊冤,這件事卻點出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在電子支付系統盛行之下,政府擁有龐大的權力;換句話說,你的錢隨時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場報稅烏龍

竟遭政府逕自冷凍帳戶

再試想,要是政府出了錯,對民眾會有何衝擊?還記得有一次無故被紐約州政府凍結了一個銀行帳戶,經過我調查後,才發現是一場烏龍。

事情是這樣的,我有一年住過伊利諾州和紐約州,報稅表卻被州政府弄丟了,然後發現聯邦報稅表的收入沒有出現在州報稅表,寄了幾封詢問信到我以前住的地方,找不到人,後來逕自沒收我帳戶的錢。我花了好幾個月才把錢討回來。

我那段期間沒有餓死,只是氣得半死。在以現金為主的世界裡,如果遇到這樣的鳥事,親朋好友還能出錢接濟。

但如果是無現金社會,就算有人想要透過支付系統借錢給我,恐怕會被政府從中攔截。

像現金這樣難以監控的資

源,確實創造了歹徒犯罪的空間。但現金同時也是小百姓與大政府之間的緩衝,沒有了這層緩衝,奉公守法的民眾在無孔不入的公權力之下,等於失去保障,生活每個環節可能會遭到政府控制。

我們每次選擇刷卡付錢,可能不會在意這是否助長政府的權力,但怕就怕等我們最後注意到問題了,已經為時已晚。無現金社會看來已是大勢所趨,在朝這個方向前進的同時,我們也該思考如何限制政府使用電子支付系統的權力,避免政府控制你我的生活。

無現金社會是大趨勢,你該注意的是:限制政府使用電子支付系統的權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66

鏡頭底下》只做喜歡的事,一紅30年 超愛工作、永不滿足的偏執狂

2016-04-04  TCW




他是地產大亨,卻從伏特加賣到冰淇淋;他是摔角的愛好者,當過選美主席、節目主持人、開過賭場。億萬富翁很多,但涉獵如此之廣,舉世只有川普一人。

驅動他做如此多事的動力並非什麼高深哲理,只是簡單的理由──做喜歡的事。「單純的偏執」正是他能走紅數十年的關鍵。

川普是蘇格蘭移民後代,父親靠著為低收入戶蓋廉價公寓起家。從川普會走路起,父親就帶他去工地,回家路上,他還順便撿空瓶做資源回收。日後川普列出經商成功三要件,其中一條就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工作,我就是這樣的。」鏡頭前川普語出驚人,他認為只是實話實說。小學二年級,他就給音樂老師下馬威,「音樂老師根本不懂什麼叫音樂,」為此他差點被學校開除。

「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他畢生習慣。有次,好友老婆打電話來訴苦,抱怨自己婚姻一塌糊塗,「妳幹麼和我說這個?我什麼忙也幫不上。」某次他的飯店請滾石樂團來表演,「我覺得這根本是一群愚昧透頂的傢伙。」他十三歲被父親送去軍校,培養出紀律。雖已身為億萬富翁,他仍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花一小時讀報,九點到辦公室,打五十至一百通電話,回家後又再打數十通電話。他無不良嗜好,「休長假、喝酒、吸毒,所有這些都有損紀律。」他的子女也和他一樣嚴以律己。

軍校畢業後,川普本想去南加大讀電影,「既然要上大學,乾脆上最好的,」於是他申請華頓商學院。他在華頓最大收穫是「我發現我的同學根本沒那麼了不起。」他稱華頓文憑在他眼裡沒什麼,但很多和他做生意的人,卻把它看得很重要,「這大學我念得很值得。」蓋低收入公寓的父親對成本錙銖必較,川普也是如此。若哪個廠商對他要價過高,哪怕只是五千或一萬美元,他也會向對方提出。有人曾勸川普不必計較這些小錢,「若哪天我不拿起電話,花二十五美分電話費留下一萬美元,我就等著破產了。」

熱中做秀

《紐時》負面報導當免費廣告

父親教他效率,母親教他引入矚目。

川普母親是蘇格蘭人,小時候某天她在電視看到英國女王加冕典禮,為此看了一整天。「她被那盛大華麗的場面吸引住了,」川普父親在旁不耐煩的踱來踱去,「天啊瑪麗(川普母親),把它關掉吧,他們不過是在做秀而已。」川普母親毫不理會,「我母親認為豪華氣派有時也是很重要的。」

他從母親處得到啟發,「多數人都喜歡那些最重要、最大、最氣派的東西。」所以他語出驚人,目的是「引起別人好奇心」。一九八五年他買下紐約西區地塊,當時沒人知道它。後來川普宣布要在此地蓋世界第二局樓,《紐約時報》將該消息放在頭版,許多人開始議論紛紛,讓該項目成功獲得關注。

川普不怕批評,因為被罵等於免費幫他做廣告。「在商言商,能經常上報總是利大於弊。」在他看來,與其花數萬美元在《紐約時報》版面登廣告,公眾也未必會看;但若《紐約時報》用負面語言報導他,「不但不用花我一毛錢,還能為我帶來超過數萬美元的效果。」

但川普不是只會做媒體宣傳,他能走紅三十年,源自他做生意的熱情。「我不是為了錢才做這些事,我做這些是因為我喜歡。」他喜歡做生意,「做生意就是我的藝術表現形式。」他視生意為作戰,「好的交易不是雙贏,而是你贏。」他喜歡在交易中打倒對手獲利,「這比做愛還爽。」

絕不吃虧

上六個法庭告政府,獲判勝訴

他一點虧也不吃。某次政府唯獨取消他的賦稅優惠,但其他開發商仍有,「我在六個不同的法庭控告他們。」雖然花一大筆錢,很多人也認為必輸無疑,「我卻覺得這官司打得很值得,」最後他贏了官司。

做生意讓他富可敵國,但他並非享樂派。在買下棕櫚灘有一百多個房間的豪宅後,「我沒去過幾次。」他的豪華遊艇「川普公主號」,「從來沒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當他擁有這台遊艇後,對華爾街投資大戶格林伯格(Alan Greenberg)說:「我想把它賣了,然後用這筆錢來建一艘比它大一倍遊艇。」他享受爭取過程,「這些激勵我為之奮鬥的資產,一旦擁有它,我就厭倦了。」

打高爾夫球是他極少數休閒活動,不過主要還是為了生意,「和生意夥伴打高爾夫很少是在浪費時間。」他憎恨宴會,稱穿著禮服參加晚宴是「最矯揉造作的事」,他的夜生活平淡無奇,「很多夜晚我寧可坐在床上看電視,轉到電影或體育頻道,而電話觸手可及。」

比起享樂,他更愛工作,「我實在太熱愛工作了,每天早上都迫不及待想去上班。」某次要從紐約去巴西觀察投資環境,他週五出發,以便週日趕回,「這樣週一還能回辦公室上班。」他離開辦公室時,「每天我都要打十通電話回去」「那些離開辦公室卻不每天打電話回去的經營者,必將遭遇不幸。」

即使樂在工作,他行程仍會刻意留下空檔,讓他有時間整理自己想法,「確保由我來掌握每一天,而不是被每一天主宰。」他引用英國作家塞繆爾.巴特勒(Samuel Buter)所說:「要成就偉大事業,一個人必須既勤奮又優閒。」

他不容許別人控制。有次要搭私人專機去棕櫚灘,一個陌生人在專機前迎接,川普問:「你是誰?」「我是您的駕駛,您的管理公司雇用了我。」這讓川普威到不快,「因為我不是一個好飛行員,所以掌握我命運的飛行員,一定要由我自己挑選。」他取消那次飛行,還控告那家管理公司安排一個他不熟悉的飛行員,後來贏得四十萬美元賠償。

川普也有失敗時,一九九〇年代初期房地產市場崩盤,他欠下幾十億美元債務,銀行整天跟在他屁股後面。

「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好。」他的秘訣是把壓力栘轉,「問題出在銀行而不是我身上,我有什麼好在乎的?」他不客氣的對一家銀行說:「我告訴過你不要把這筆錢貸給我,我告訴過你這筆交易不好,你們向我收的利息太高了。」他承認這樣說並不好,「但總比抱頭痛哭好。」銀行最後甚至怕川普反過來告他們,「問題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他比別人更能撐。一九七四年他在紐約上西區買下濱河道川普廣場土地,〇八年工程才快完工。「為了它,我堅持了三十年。」有人問他為何永遠不滿足?「如果感到滿足,我就不是川普了。」

嚴管子女

不當富爸爸,兒女要享受就得工作

川普有五個子女,但他(她)們都沒有富二代浪蕩習性。川普見過許多富家子女,「他們都是被寵壞的䊵袴子弟,談起父母毫無敬意,認為自己財富理所當然。」他告誡孩子:「你享受的每一樣奢侈品,都是我努力工作的結果,若想分享回報,就須分擔工作。」他的子女都在集團工作,也在談生意。他不對孩子過度讚美,因為這會讓孩子以為天下無難事,當碰到不如意時就退縮不前,「退縮是一種習慣,很難改變。」他和家人親密,父親在世時,每天早上九點會從他辦公室打電話給川普,「我們每星期會這樣大約聊上十二次。」川普只有對家人才會展現出少見的情慼。他哥哥佛雷迪被要求繼承家業,但佛雷迪不是那塊料,做得非常痛苦,他曾一度去做最喜歡的事:開飛機,但小他八歲的川普有天對他說,「佛雷迪,你根本在浪費生命。」

背負家人壓力的佛雷迪開始酗酒,四十三歲就離開人世,「現在,我還是非常後悔。」川普說,「我那時還小,沒意識到我們全誤解他了。」佛雷迪教訓告訴他: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真希望我能早點認清這一點。」

自信過人

自認最好的參選顧問是「直覺」

川普家人在其他領域也頗有成就,他叔叔在川普父親金援下讀完物理博士,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當了四十年教授,還曾獲美國總統雷根頒發「國家科學獎章」。川普的姊姊瑪麗安讀法律,曾先後被總統雷根、柯林頓任命為聯邦法院法官。因此川普喜歡自誇家族基因優越。參選總統至今,他幾乎沒有顧問團,「我最好的顧問就是我的直覺。」

不過身為經商天才的他,做生意或許不須外人數。日後他若身為美國總統,仍只靠直覺嗎?若如此予智自雄,真正人才願意為他服務嗎?若手下不敢提逆耳忠言,只仰賴自己智慧與直覺,當總統後做出的決策品質會是如何?這恐怕將是川普上台最讓人關心的問題。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87

Instagram進擊日本 照片分享網戰開打 歐巴馬、教宗超愛拍 全球四億人瘋追

2016-05-23  TWM

二0一0年成立的Instagram,以輕鬆修片、上傳功能暴紅,吸引四億用戶,現在正瞄準日本市場,希望和臉書一樣,掀起熱潮。

「我會上傳旅行或和朋友聚會的照片。朋友也很常用,我一天都上去看好多次。」在東京都內某網路公司工作的二十多歲女性說道。她正熱中於「Instagram」這款社群網路服務(SNS),興趣是樂器演奏,和同好們聚會時,也會上傳很多自拍照。

她會上癮的最大原因是,手機拍的照片很容易美編,程式本身就有簡單的剪裁與濾鏡功能,效果看起來也很專業。

該程式在日本的用戶群,正以二十多歲女性為中心急速擴大,用戶數在一五年十月時約為八百萬人,一六年四月已成長至約一千兩百萬人,半年增為一.五倍,目前等於有一成日本人是用戶。

初衷》巴西小男孩的夢

讓每個人都能當攝影師

Instagram是出於「每個人都能當攝影師」的概念而誕生的,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克雷格(Mike Krieger)在巴西出生,小時候搬到葡萄牙去。「那時,有人送我塑膠相機和攝影書當禮物,讓我對照片產生熱情,成了開發Instagram的原點。」克雷格說。

另一共同創辦人暨

執行長希斯洛姆(Kevin Systrom),則是原本就學攝影,「我們兩人的夢想

是——任何人都能成為攝

影師。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難,其實照片的加工很簡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任何人都能編輯;再加上濾鏡,就能創造各種變化。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來使用這款App。」Instagram雖然在日本今後才正要成長而已,但自一0年在全球開始提供服務後,就確立了SNS強者的地位。其全球用戶數在一四年底追過推特(Twitter),來到四億多人,每天上傳的照片總計達八千萬張。除藝人外,美國總統歐巴馬等政治人物或運動明星,紛紛開設官方帳號;一六年三月,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開設帳號時,也成為熱門話題。

對於Instagram在全球暴紅,克雷格認為,原因在於「可以說故事,又很容易使用,而且只用照片就能告訴大家,『我現在很享受』。照片加工與編輯很簡單,也會激起大家的創作欲望。」

它不光是

易看易用而

已,一二年四月,來自臉書的收購之舉,

也推了它一把

。當時臉書是

以有史以來的天

價約十億美元收

購Instagram,雖

然分析師都說「買

太貴」,但臉書執行

長馬克.祖克柏不

以為意,「我們的

目標是讓更多人認

識Instagram。」他也表示會讓Instagram維持營運的獨立性。

破天荒的收購行動,終於奏效。由於不必再擔心資金問題,Instagram得以專注於開發用戶,「和獨立企業時期比起來,成長速度目標提早兩年達成。」克雷格滿意地說道。

加持》祖克柏天價購併

藉臉書用戶快速拓版圖

談到當時為何會答應臉

書的收購,克雷格說,「臉書花了約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SNS營運技術,以及開發服務的知識,很值得學習。

具體來說,那是一套研究如何逐步排除掉垃圾文章(造成不特定多數用戶困擾的文章)、二把用戶拉進來的手法。另外,在廣告及發掘人才方面,雙方也合作得很順利。」希斯洛姆也提到,收購當時,Instagram的員工只有十三人而已,全球用戶也不過幾千萬人。「但現在全球有四億多用戶,每天平均花二十一分鐘使用我們的服務。」他說,祖克柏對開發新服務很有熱情,正是個適於創業的人物。「我們每月與他共進一次晚餐,除了是因為和他很熟,也是為了要共享資訊。他每周召開的會議,我們也會積極參加。」但他強調,Instagram仍是以獨立於臉書之外的形式經營。」祖克柏很信任他和克雷格。

面對已增至四億人的用

戶,該公司正努力拚獲利。目前是和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連結,用戶在Instagram看了什麼廣告,臉書那邊就會把同一商品的其他廣告傳給同一用戶。

雖然業績不對外公開,但臉書相關人士表示,「收益面的綜效很不錯。」

祖克柏之所以堅持要買下

Instagram,也是因為把成長寄託在它之上。臉書用戶在全球有十六億人,在身為主要廣告市場的先進國家已經到頂,未來難再有成長,但Instagram在日本等先進國家卻還有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和美國人相比,日本人有把臉書帳號用在公事上的傾向,因此確實很有開發餘地。

「只讓同事知道臉書帳號,Instagram就留做私人用。」一位三十多歲的粉領族說.由於使用目的與場景不同,臉書用戶全是它的潛在用戶。

不過,推特在日本仍是它的強敵,每月用戶約有三千五百萬人,不但贏過Instagram,甚至勝過臉書的兩千五百萬人,現在也仍在成長中。「日本人喜歡發文互動,所以推特人氣高。Instagram

光靠照片和影片

可能難以超越推

特。」一位SNS 業者的幹部指出。

外界認為,

「SNS上的溝通

,會慢慢從文字走向照片,再走向影片。」但希斯

洛姆認為沒有這

麼單純。「用戶會視情境的不同,交替混合使用文字、照片與影片。」

激戰》對手年齡層更輕

美式廣告不見得適用日本

談到要如何在日本衝高用

戶數,希斯洛姆說,「其實不是只限於日本而已,照片或影片有著任何人都能看懂的普遍性,可以跨越人種、語言與文化,把人與人之間串連起來。

我們希望Instagram能成為對任何人來說,都很容易親近的App,並透過這樣的價值擴大版圖。」而在美國,一一年起展開服務的SNS「Snapchat」也是強敵,Snapchat的執行長伊凡.史匹格(Evan Spiegel)很年輕,才二十五歲。Snapchat 同樣可傳相片和影片,但由於寄出的圖片、影片有看過後自動消失的功能,上傳可以更無壓力。

Snapchat的美國用戶以十幾歲到二十五歲為主,並急速擴大中,每天用戶已破一億、影片觀看次數達八十億次。一月時,連白宮也開了帳號。

但Instagram也不是坐以待斃,三月時把可上傳影片的長度,從既有的十五秒延為六十秒,還推出三種連動App,要努力拉開和新興勢力間的差距,像是能夠把連拍照片加工為影片的「Hyperlapse」,以及可以重覆播放影片與倒帶影片的「Boomerang」等。

對於影片上傳長度的改

變,希斯洛姆表示,Instagram 原本是以上傳照片服務起家,後來增加影片上傳功能,是出於用戶的希望。這次的改變,同樣是因為「用戶希望能上傳更長的影片。」未來在影片方面的功能會再做什麼調整,「將以讓用戶開心為前提。」「我們正在研究,使用Instagram的人,一開始上傳照片與影片時,要接觸到什麼樣的體驗,才會繼續用下去,」克雷格說,「具體的用戶數目標不便告知,但希望能活用研究結果、逐步提升用戶數。」此外,並不是只有增加用戶就好,為提升獲利能力,還得提高身為廣告媒介的存在價值。只是,Instagram的廣告必須把文宇說明減到最少,只訴諸一張照片。「這種廣告手法在美國很常用,但日本企業不習慣。」網路廣告大廠Septeni 執行幹部神埜雄一說。

Instagram正瞄準仍有很大成長空間的日本市場,它能在激烈的SNS市場引發如臉書般的風潮嗎?正式決戰就要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7

百年藥房堅持傳統兼賣汽水客人超愛

1 : GS(14)@2017-06-16 01:47:45

一走入店裏,撲鼻而來的是濃厚朱古力以及汽水的甜香;閃耀的霓虹燈下,帶有歷史痕跡的鮮紅色吧台和角落的點唱機,讓人彷彿回到50年前。這些場景若是出現在餐廳內倒也不稀奇,但它們卻都是在南帕薩迪納(South Pasadena)的一家百年藥房──Fair Oaks Pharmacy裏發生!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歷史已經超過百年的「Fair Oaks Pharmacy」,是於1915年時開幕。當時還叫做雷蒙藥房的它,正位於著名的66號公路(Route66)的交通要道上。這條公路由芝加哥一路連貫到洛杉磯,又有個「美國大街」(Main Street of America)的響亮稱號,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交通繁忙,藥房業主很快就從送往迎來的旅客身上發現商機。由於當時並沒有所謂的連鎖快餐店,他便在藥房內加上了汽水站、雪糕機及奶昔機等,一解旅客的疲勞。創新的主意馬上大受歡迎,甚至超越了原本的藥房業務。之後即使幾經轉手,歷任業主們也總會保留這一個最精萃的汽水站,而不做任何改變。「顧客們真的很愛我們的用餐空間,許多人大老遠的來我們店裡都為了要在這裏用餐、享受店裏的氛圍」,一說到店內的汽水吧台,店主沙尼雅尼(Brandon Shahniani)顯得十分自豪。他侃侃而談的說,他們店裏的汽水口味多達30種,而且都是手工製作,現在已經非常少見。其中也不乏特殊口味,「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仙人掌果,味道十分特別。」沙尼雅尼的家族是在11年前買下藥房,爾後便經營至今。「我母親是個藥劑師,而我的父親是個玩具銷售商,他們希望能把兩者結合、一起工作,所以當聽說Fair Oaks Pharmacy要出售時,就立刻做出了決定。」沙尼雅尼笑說,從前同學們總認為他有個「最酷的家族事業」,因為他不但可以任意享用冰涼的汽水和雪糕,還有各種復古玩具可以玩。「我自己也這麼覺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負責在櫃台後面調製汽水、飲料等等,還有比這個更棒的工作嗎?」由於父親的業務關係,Fair Oaks Pharmacy內也販售許多精選的復古玩具。許多玩具都能立刻將人帶回到5、60年代的美好時光。沙尼雅尼表示,這些玩具雖然復古,但都隱藏了許多老一輩的巧思,「像這個乒乓球玩具,只要上緊發條,兩個玩偶就會不停做出不同的行動,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樣的設計了。」他認為,這些玩具不僅能夠帶給孩子歡樂,也能讓小朋友更了解他們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那一輩到底都玩些甚麼,也是非常好的一種親子教育。店裏的客人丘伊(Chui),便是帶他的小女兒來這裏看玩具、吃雪糕。他表示自己常來Fair Oaks Pharmacy用餐,「這裏有一種復古的風味,感覺時光都回到當年的時光??而且我也非常喜歡這些老玩具,今天帶着女兒來,也可以讓他了解爸爸當年都玩甚麼」。丘伊說,店裏的氣氛讓他覺得很舒服,尤其是店員都非常友善,也是他喜歡來這裏的主因。聽到客人的反應,在吧台工作5年的迪亞斯(Ariene Diaz)感到很開心。迪亞斯說,店內友善的氣氛正是他們努力營造的。「在這裏工作最棒的事情就是與客人互動,他們總會與我們分享許多自己的故事」,而這樣良好的氛圍不只存在於客人之間,店內所有同事也都像是大家庭一般。沙尼雅尼說,正是這樣的歡樂氣氛,讓本地居民愛上這裏。「我們的復古精神並不只存在於這些老機械、皮椅、或是汽水站,它就在這家店的骨子裏」。他表示,Fair Oaks Pharmacy會繼續服務鄉親,讓大家都能體驗那上世紀50年代的美好精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7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