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買方看賣方,賣方看買方-會德豐地產(49)、英皇國際(163)(補充)


(註: 因不慎刪除掉,故此需要在中國的股吧拿回紀錄,並補上新東西,真謝謝reciva的幫忙及am730的提醒。)


今日我寫一下看公告的技巧。

如果隨便看其中一張公告,你會看到一頭霧水,以下是一個例子。

第一張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4/LTN20091014011_C.pdf


第二張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4/LTN20091014527_C.pdf


如果看第一張公告,是會德豐地產(49)出售物業賣方是Pizzicato Limited,買方是Point Ocean Investment Limited,如果不看注釋,你根本不知道賣給誰。

但賣的標的和價錢都十分清楚,就是北角健威花園的商場,價錢是9.35億。

該物業資料如下:

該物業於一九七九年落成,目前由本集團持有作投資用途。該物業於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帳面淨值為港幣八億七千萬元。

截至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九個月期間,該物業的應占除稅前及除稅後淨盈利分別為港幣二千零四十萬元及港幣一千六百八十萬元,而截至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則分別為港幣二千八百一十萬元及港幣二千二百九十萬元。


到最後一句,你突然看到一句:

英皇國際及其附屬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地產發展及投資和酒店營運。

再看附註:

「買方」 指 Point Ocean Investment Limited,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為英皇國際的全資附屬公司

在第二張公告,買方的公司變了瀜海投資有限公司,賣方一樣是Pizzicato Limited,標的和價錢是北角健威花園的商場,價錢是9.35億。

然後你還不知道是誰賣的,然後在字句間稱:

按會德豐地產有限公司就該協議而於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三日刊載之公告,該物業之帳面淨值為
870,000,000港元。根據該物業租約之現行安排,該物業于完成時之總年度租金將約為44,000,000港元。

找找附註:

「賣方」 指 Pizzicato Limited,于香港註冊成立之公司,及為會德豐地產有限公司(股份代號:49,其股份於聯交所上市)之全資附屬公司


真相已經大白。


其實是英皇國際附屬Point Ocean Investment (瀜海投資有限公司),購入會德豐地產附屬Pizzicato Limited的健威花園商場物業,作價9.35億元,就是這樣簡單。

如果不細心看其中一張公告,你只是得知買方或賣方是誰,而不知對手方是誰呢。根據上市規則的第14章須予披露交易公告規定:


14.60 除《上市規則》第14.58條訂明的資料外,須予披露的交易、主要交易、非常重大的出售事
項、非常重大的收購事項或反收購行動的公告,至少須載有下列的簡要資料:


(1) 交易的一般性質,如交易涉及證券,則包括日後出售該等證券的任何限制之詳情;
(2) 將予收購或出售的資產的簡要資料,包括任何有關公司、業務、實際資產或物業的名稱;如資產包括證券,也包括該等證券所屬公司的名稱及業務概況;


(3) 如屬出售事項:
(a) 上市發行人就有關交易預期錄得的盈虧詳情,以及計算此盈虧的基準。如上市發行人預期其收益表所載列的盈虧,與所披露的盈虧不同,則須對有關差異作出解釋。在計算盈虧時,將參照帳目內資產的帳面價值;及
(b) 出售所得款項擬作的用途;

當中是並無披露對手方的最終公司的義務,如果只披露對手方的名稱,其實是已經足夠。且對對手方的中英文名稱並無一致的標準。

如果不是它是上市公司,根本就不知道對手方是誰,這就造成一些不公平資訊的機會,況且報紙其實對出售健威花園的新聞早已披露,且聲稱作價更高達11億,以現時角度來看,這誠屬一些耳聞,並不屬實,這對公司的股價變動是有影響的。

2009-10-07  經濟日報:
健威坊明截標 意向價11億    

市區供發售的整個商場物業不多,據悉,會德豐地產(00049)暗標放售的北角健威坊(fitfort)商場,將於明日截標,業主意向價約11億元。

負責獨家標售的第一太平大衛斯,其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李偉文稱,北角健威坊即將截標,現時反應尚算不俗。他指,物業現每月租金近400萬元,以業主意向價約11億元計,新買家租金回報可達4厘以上,物業呎價亦僅8,000餘元。

重組租戶 回報料可達6厘

另外,新買家購入後,可重組租戶,拉高租金,料可達6厘以上回報。他分析,現時市區可供發售的整個商場物業少,加上呎價合理,相信物業可獲多個投資者競投。

商場位於北角英皇道560號,地庫至3樓商場,總面積約12.5萬平方呎,以及353個車位,物業上蓋為健威花園住宅。會德豐地產於06年,斥資約4,000萬,為健威坊商場翻新增值。

所以,我建議以下兩點:

(1)如果報紙披露上市公司出售物業的新聞,而公司仍未停牌的話,聯交所需要該上市公司發一張公告披露該物業的情況,以供市民知悉。

(2)需要統一公告本方和對手方的離岸公司中英文名稱,並列對手方的最終持有人,就是人頭也好,也優於不披露,為小股東提供一個平等的環境去買賣呢。


P.S 後來德興在13日出公告,披露該可換股債的認股者身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3/LTN20091013317_C.pdf


鑑於近期對認購人之最終實益擁有人身份之關注,董事會及認購人謹此知會股東及公眾投資者,認購人Giant Project Investments Limited乃李如樑先生全資實益擁有。


此外,董事會謹此重申,認購人及李如樑先生均為獨立且與本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董事、行政總裁及主要股東或彼等任何各自之聯繫人士概無關連,且並非與任何股東一致行動(定義見收購守則)之人士。


延伸閱讀:

BVI 公司 隱藏老細身份: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48


David Webb 原文:Tack Shin Secret Subscriber

http://webb-site.com/articles/tackhsin.as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8

出口买方信贷潮起 船企银行抱团“出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1/3MMDAwMDE3MDk3MA.html


航运业仍在低潮期,但中资银行的船舶信贷业务却高调“出海”。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上,中国进出口银行 行长助理孙平表示,“今年我行将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等多种手段,帮助船厂争揽订单。”

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总裁陈强3月29日 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熔盛重工正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利用出口买方信贷的优势,洽谈数笔来自欧洲的造船订单。

2010年以 来,中资银行公开披露的船舶出口买方信贷金额,已经接近10亿美元,他们在开拓海外船舶融资市场的同时,也为国内造船业吸引了大批订单。

贷 款“出口”

出口买方信贷,是我国政府为了扩大机电设备、船舶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由中资银行为国外进口商(即买方) 提供的贷款服务。

直属于国务院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是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的主力。据孙平介绍,截至2009年末,进出口银行累计发 放船舶贷款1168亿元人民币和85亿美元,共支持了3722艘、总计1.2亿载重吨的船舶出口。

中国进出口银行最近的一笔船舶出口买方信 贷业务,是为丹麦托姆(TORM)航运公司的6艘新造油轮提供1.7亿美元的融资。

TORM是世界第二大成品油轮船东。今年1月,TORM 刚刚和中国银行达成了一笔1.67亿美元的融资协议,用于另外6艘成品油轮的建造。这批油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600685,SH)制造。

上述两笔融资共计3.37亿美元,负责造船的广船国际因此而得益。

得益于出口买方信贷的,不仅 仅是国有船厂。民营造船厂江苏熔盛重工在2008年获得了巴西淡水河谷的巨额订单,将为后者建造12艘40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这批船将于2011年开始 陆续交付,陈强对本报记者表示,“淡水河谷也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但陈没有透露具体贷款金额。

以中国进出 口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主力的中资银行,正在把船舶融资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一位船舶融资方面的海外律师声称,有关中资银行的交易从过去的每年6—7件,上升 到了现在的每月6—7件。

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大约有25家船舶融资银行,大部分位于欧美国家。“他们中的许多目前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已 无力为新船订单提供资金。”丹麦丹斯克银行航运部门主管尼尔斯·汉森(Niels Bang-Hansen)对《远东航运评论》表示。

“欧 洲银行的船舶贷款正在收紧。尤其是一些小船东,正面临欧洲银行取消贷款的危机。”陈强分析说,这为中资银行拓展海外船舶融资业务提供了契机。

今 年3月以来,中国银行出手迅猛。先为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提供5.19亿美元融资建造14艘集装箱船,再为德国Bertling公司贷款4000万美元打造 两艘干散货船。

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等,近期都有拓展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计划。

船企接单优势

一 年前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 船舶订单”。

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银行普遍压缩船舶融资业务,导致欧洲船东每况愈下,进而威胁到这些船东在中国的船舶订单。

“接 单难、交船难、融资难——将是未来几年航运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孙平表示。

新造船市场苦难重重。今年1月份,全球新增订单量仅34艘,环 比下降了90%。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65%的船舶企业没有接到订单,有订单的企业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了55%。

在 此背景下,“新造船订单能否拿到,关键在于买方信贷”,来自江苏的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亦文表示,2009年该公司曾有几个订单谈得比较成熟, “但差就差在融资上,因为欧洲银行的融资大门暂时还没打开,国外船东融资困难,就影响了我们出口船舶的接单”。

不少欧洲船东希望国内船厂帮 忙,获得中资银行的出口信贷支持。

中国造船第一大省——江苏省的造船总量中约90%是出口船舶,且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国外船东融 资难,直接带来对出口买方信贷的需求。”陈强告诉本报记者,在和韩国造船业竞争的过程中,出口买方信贷成为中国造船企业的重要砝码。

自去年 底以来,韩国造船企业采取低价接单策略,同时凭借技术优势,新船接单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中国。

熔盛重工针对韩国船企的低价接单进行调研,发 现韩国船企的负债率很高,且韩国当地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低预付款,采用低价的策略接单。”陈强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的造船企业 在获得中资银行支持以后,出口买方信贷对国外船东的吸引力非常大。

孙平对本报表示,“进出口银行将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付款保函等多种手 段,帮助中国船厂争揽订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

買方眼中的賣方研究變遷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212/t20121218_388284.htm

2003年,只有57%的基金經理認為,分析師報告對其投資有較大幫助,2012年的《新財富》調查中,高達90%的機構投資者表示決策時會參考賣方研究成果。不過,伴隨熊市來臨,牛市下買賣雙方的一片和諧被打破,買方期待賣方分析師提升觀點的獨立性和研究水平,其最關注的也是分析師的研究能力,路演、電話會議等服務的頻繁度則最不受重視。買方的這些意見可以為賣方分析師的成長提供方向。

 

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的成長,與公募基金這一買方重要成員息息相關。因為服務這一群體,賣方機構獲得佣金收入,賣方分析師的研究能力受到機構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十年來,買方對賣方的看法有了哪些變化,他們如何評價賣方當前的研究服務水平?

 

從不盡信任到決策依據

 

賣方分析師職業自在中國出現以來,共經歷了三重變化。1996年以前,國內證券研究主力是被稱為股評家的群體,其分析方法主要是看圖說話、技術分析。由於忽悠客戶的事件層出不窮,其整體口碑不好,甚至有部分股評家牽涉進內幕交易等醜聞。1996-2000年間任職的分析師大多數是科班出身,且工科背景較多,他們具備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整體素質和專業程度大幅提高,但財務和會計知識相對薄弱。

 

2000年,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率先完成了從對內服務到對外服務的轉型,券商研究機構開始轉向通過研究服務分享佣金收入的賣方研究模式。此後入行的分析師,普遍是MBA、商科出身,接受過完善的系統培訓,其研究方法也逐漸轉變為基於宏觀和行業前景的基本面分析,以及公司估值評估為主的內在價值研究。其工作性質更符合華爾街對賣方分析師的定義,即受僱於證券公司,報告通過銷售員、經紀人或投資銀行項目人員提供給投資者用於投資決策,以幫助證券公司獲取經紀佣金或者推銷發行股票。

 

伴隨分析師群體來源、背景和研究方法的轉變,投資機構對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根據《新財富》2003年的調查,當時57%的基金經理認為,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對其投資決策有較大的幫助。在基金公司的內部報告和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兩者之間,56%的基金經理認為,內部研究報告對其投資決策作用更大,只有24%的基金經理認同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報告。

 

為什麼此時買方對賣方分析師報告「不夠信任」?如同部分基金經理所言,「賣方報告可能有個立場問題,他們很可能會去推薦其公司庫存的股票」;其次,「賣方分析師不需要對基金的價值負責,而基金內部研究員的薪酬直接與基金的表現掛鉤,他們更加認真,因此公司原則上不直接採用賣方的研究報告」。

 

經過10年發展,賣方分析師研究報告的質量與可讀性有了極大的提高。在2012年《新財富》對機構投資者的調查中,高達90%的受訪者表示,在做投資決策時會參考賣方研究成果。在影響買方投資判斷的各項因素中,賣方研究報告所佔權重達16%。

 

儘管目前市場上對賣方分析師有諸多指責,但無疑他們已經具備了較高的話語權。一個例證是,2012年的第十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首次推出了「投票人網絡徵集系統」,不到1個月時間,就徵集到來自437家海內外投資機構的1000餘人的自薦信息。機構投資者網上申請投票權的火爆情景,生動地說明了分析師的研究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伴隨機構投資者的範圍由公募基金擴張到保險公司、QFII、銀行、私募基金、券商資產管理部、自營部、信託公司、財務公司、QDII、海外投資機構等多個類別,分析師的影響力也更為彰顯。

 

期許分析師提高獨立性與研究水平

 

過去10年,賣方研究機構實力迅速提升,特別是在2005年到2007年底期間,借助牛市的威猛,一些資深賣方分析師撰寫的看多報告一出台,立即能得到買方機構的追捧,被看好的上市公司可能連續幾天漲停,而賣方分析師的個人待遇在彼時也水漲船高,進入「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榜單的分析師,不少人年薪過百萬。然而,這種風光隨著熊市的到來開始反轉,賣方分析師的光環一步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質疑之聲,其中甚至不乏來自買方機構的質疑。

 

其實,買方機構的日子同樣難熬。據Wind統計,截至2012年11月27日,2012年前成立的公募基金中,有625只產品的投資收益皆為負數。牛市下買賣雙方一片和諧的景象,在牛熊轉變之後被打破。2012年初,有基金經理對券商研究報告中的專業術語進行另類解讀:研究報告中的「股價回歸理性」、「價值優勢凸顯」,意味著「跌得只剩一條褲衩」、「連褲衩也跌沒了」。這種娛樂化的調侃,從另一個角度凸顯了買方對賣方分析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有更高要求。根據《新財富》今年的調查,買方認為,未來賣方研究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是觀點的獨立性、研究水平的提高與方法創新(圖1)。

 

 

事實上,賣方分析師的獨立性缺失,與買方也不無關係。有分析師坦言,在給上市公司評級時,如果它是某家合作基金的重倉股,就不得不考慮該機構的態度。負面評價不能輕易說出口,直白的獻媚謊言則有損招牌,糾結之下,一些分析師只能從兩者中尋求平衡,在研究報告中添加模棱兩可的表述。不過未來,伴隨A股做空機制的繼續完善和機構更多的做空嘗試,分析師不願給出「賣出」評級的情形可望得到改善。

 

頻繁拜訪不如踏實研究

 

2003年,各券商研究所還側重於內部服務,賣方分析師也偏向於埋頭苦幹做研究,許多買方機構苦於無法得到券商研究所的及時服務。如今時過境遷,中信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10月,賣方機構發佈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數量已達到4.7萬份。作為買方代表人物的基金經理,面臨著每天被大量同質化報告疲勞轟炸的煩惱,如何在海量報告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不啻是一種考驗。

 

以研究能力為根本的賣方分析師,不僅需要外出調研、查閱大量資料,撰寫出優秀的研究報告,還需要把觀點無誤地傳遞到買方手中。在各種壓力下,一些賣方分析師每天在對外營銷上花費大量時間。特別是提供佣金、左右賣方分析師業績考核結果的公募基金,更是得到賣方分析師慇勤的服務,因此,也有一些過度營銷的賣方分析師,被買方指責為銷售員。在《新財富》的調查中,買方表示,最關注分析師的研究能力與水平(圖2),路演、電話會議等服務頻繁度則排名最後。

 

 

歸根結底,分析師要在市場上揚名立萬,還在於做好研究。而好的研究報告要不被埋沒,則需要優秀的賣方服務人員提供主動及時的服務,把其中的精華第一時間呈現給買方。通過多年的探索,大中型券商研究機構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服務流程:其一般會通過多種渠道發送研究報告,在基金公司的分類平台呈現;通過路演或主題報告會,力求研究員與機構投資者面對面深談;通過不定期的聯合調研,幫助機構深入瞭解感興趣的行業、企業。伴隨銷售的進一步專業化,分析師當把更多精力聚焦於研究,寫出觀點獨到、邏輯清晰的精彩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66

一個買方研究員的思考 修訂版 來復士

http://xueqiu.com/9468474097/24952432
之前寫了一篇有感而發的隨筆,一個買方研究員的思考,沒想到引起這麼多朋友的討論。不論是讚揚也好,批評也好,能夠得到大家的關注,還是非常的開心。
有很多朋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現根據這些建議做一些精簡和充實後重新編髮一篇,供大家參考。
此次增加了關於水電的看法,之前沒有寫水電主要是覺得水電比較清楚,後來發現還是值得寫一寫。之前看過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入水電相關部分。
水電部分已用======雙劃線做出了標誌。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完全是投資者的一種交流。
----------------------------------------------------------------------------------------------------------------------------------------

一個買方研究員的思考 修訂版

最近,不少成長股到了50倍甚至更高的PE。不少人說,把估值搞到50倍就能脫離估值的紅海,歡快地暢遊。還有人說,如果看基本面,你就輸在起跑線上,如果看估值,你就2了。

至於理由,只要股價還在漲,那是信手拈來的,轉型、大趨勢、買未來嘛。總之,那架勢就是「要用一生去等待」。老實說,「一生去等待」讓我想起「死了都不賣」那07年很火的歌詞。不過,資本市場不是愛情。他那些禁得起時間檢驗的法則總是一遍遍生效。樹不會長到天上,地球引力永存。

WHY?

假設一公司未來5年利潤長10倍,之後每年利潤增長10%。這個其實是個只有極少公司能做到的極強假設。但即使這樣,50倍的PE5年以後也只能下降為5倍。當它變成一隻非成長股之後,應該給與10倍的估值,所以其股價空間是5年1倍,大概不到15%的年復合收益率。

如果一個標的現在是10倍PE,每年10%左右的利潤增長,有穩定的分紅,5年以後估值還是10倍,那麼他的市值增長,加上每年6%左右的分紅及其再投入,投資復合收益率是14.2%左右。

顯然,兩個投資結果其實差別不大——這就是地心引力。

「不論多麼好的標的,多麼快的增長,只要價格足夠昂貴,他就不構成優質的投資機會,高成長的優勢會被高價格消耗殆盡。」

我沒有統計過50倍以上PE股票(拋去微利的)最後的走勢都是什麼樣,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你做過這個統計,一定對這些玩意心存畏懼。高估值不是隨便能給的,在成熟市場,只要沒發瘋,就只有極少數公司,比如QQ能有這種殊榮。

PE的概念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他最直觀的反映了收回投資大概所需要的時間。遺憾的是,很多人其實沒有年度時間的概念,他們願意把這個時間拉長,給出40、50、80甚至100的估值。

從1929年到現在還不到100年的時間裡,道瓊斯指數的成分已面目全非好幾次,只有可口可樂、IBM等極少數公司還在。公司壽命基本上比人短很多。百年間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等無數事情。大家想想,新中國建立是64年,香港一國兩制的保證是50年,改革開放滿打滿算才進行了35年。而在這些年發生了多少事情,多少事情啊!

所以,50倍,是多麼慷慨、多麼樂觀的估值啊?

我真的無法想像,在50倍PE的時候,要怎樣的去期待戴維斯雙擊,50倍雙擊到100倍?所以,即使利潤真的增長,隨後翻來覆去兩三年熬估值是個大概率事件。

投資者喜歡利潤增速,而利潤增速本身是收入的二次導數,他的穩定性其實是很差的。

歷史上所有的大牛股,有誰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任何風險、回落的情況?有誰擁有完全抵抗競爭的「金剛不壞之身」。最常見的反而是高增長兩三年,然後階段性的休息。而一旦遇到階段性的利潤增長放緩、停止、甚至萎縮——這在商業競爭的世界是很常見的,市場立刻就會戴維斯雙殺。

商業是殘酷,充滿競爭的,而許多投資者不願意接受著一點。

我也最喜歡穩定高增長,但這不是現實。金剛不壞之身、充滿鱷魚池的壁壘,一定可以達到的頂峰,都是不存在的,特別是把時間拉長,更是不現實的。《華爾街的華爾茲》統計了百年以來的美國股市,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以為有什麼能夠抵抗資本主義強大的競爭和套利,那你就錯了。

所以面對未來、面對不確定性,面對風險,我們不得不精明一些,保守一些——這就是安全邊際。

高增長、很性感、越看越喜歡。但其實神華上市80倍,中石油上市開盤價48元,中人壽發行價88倍。更有人曾們打破腦袋思考中船舶到底該不該值300塊,諸如此類。所以,性感不是誰的專屬,他只是市場那一階段的怦然心動,情人眼裡出西施而已。90%的行情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驅動因素就是荷爾蒙。否則我們怎麼解釋為何一家公司的價值會在半年內變化幾倍,要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習慣於對短期的信息作出反應,但對於長期的商業價值,往往缺少實質的判斷。簡單說就是不知道什麼東西到底該值多少錢。

前些日子我曾與一個朋友這樣對話。我問**高成長公司現在十幾個億的利潤,你認為他這輩子能做到100億利潤麼?他說,極限狀態下可能會實現。我說如果實現要多久呢,他說可能要8-10年。我說那麼他這輩子能實現200億利潤麼?他說絕對不可能。我說,那為什麼他和我今年就有100多億利潤,明年可能有200億利潤的公司總市值差不多?他說,可能是有點過分了。如果這算是過分的話,那麼那些更高估值,更加離譜,更加沒有利潤的公司怎麼看?

我們熱愛成長,要給成長股以溢價,但這一切都應該基於長期價值合理的前提假設,而不是買泡沫。轉型靠的是實幹而不是扯淡、不是集體狂熱和YY。

我們仔細翻翻歷史,看看多少公司利潤只能維持一、二年甚至半年高增長的?有多少是利潤壓根就沒有僅僅是一個概念的,有多少是火一把然後不知所蹤根本不能給PE的?

PE估值方法,是給那些未來能夠看得清楚的公司的,不是給熾熱的流星的。你跟我說一個公司搞了個遊戲好火爆,然後給幾十倍PE,這是多麼、多麼的讓人震驚啊。

每一次泡沫,保守投資者都會被嘲笑,無非是「out」了而已。但被嘲笑不會死,未來總有錢就在牆角走過去就可以撿到的機會,何必急於一時。那個07年跟我說4,000點是階段性低點的兄弟已經很久沒有聯繫我了。其實,只要稍微有點耐心,每年都一兩個好的買點時期,不是麼?

現在成長股氣勢如虹,創業板火燒火燎,大家對傳統行業棄之如敝履。少有人在股價飆升、飆升、再飆的時候,靜下來想想轉型所必須面臨的風險、所必須付出的時間、代價?我期待這個國家轉型成功,但我也相信,一定是充滿了艱辛磨難的,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第二個,轉型可以在真空中完成麼?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如果發生系統性的暴跌,這些轉型的平台在哪裡?第三個,傳統產業難道就一個行業都沒有值得看的了麼?即使所有的行業都不值得看,難道一個行業都沒有哪怕是階段性復甦的機會麼?

比如,電力行業利潤正在暴增的事實,現在卻無法打動投資者。電力不是銀行——他沒有壞賬,電力不是地產——沒有房價下跌風險。電力更不是水泥、鋼鐵——天天產能過剩苦苦PK。

電力是公用事業,是最穩健的投資品種之一,是老巴的最愛。當投資者對自己最喜愛的利潤都視若無睹的時候,這是什麼情緒?這是最悲觀的情緒!

是的,電力行業最近「利空」不斷,電價下調、環境治理、機組利用小時下滑等等。

===================================================================

市場喜歡炒作清潔能源,炒光伏,炒風電,炒天然氣。最瘋狂的時候,一條十幾公里的管子,就能給幾十億的市值,這破管子真是比城市地鐵還值錢!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光電的到來需要時間,風電最終佔比有限,天然氣不但價格昂貴而且根本沒有足夠的量。但這些先天缺陷都沒有妨礙市場瞎炒、熱炒。

實際情況是,我國只有水電、核電才是未來能源結構轉型中才能夠起作用的巨擘。只有水電核電有量且用得起。我敢斷言,未來3-5年時間內,指望其他新能源大規模上來都是扯淡。

而真正這些具有價值並值得長期持有的能源資產,在二季度,卻被市場瘋狂地拋售。比如水電資產中最為優質的國投電力。我敢說,國投就是巴菲特最喜歡的資產。老巴看了,肯定流口水。

國投作為雅礱江開發的主體,擁有控股51%的地位。整個流域的開發權,是一種特許經營的壟斷。2012年它資產規模1,400億,一半左右是在建的水電項目(無法貢獻利潤),另外一半資產中,則分別為優質水電和火電資產。

在2012年10個億左右的淨利潤中,該公司80%以上都來自水電,火電基本處於微利狀態。所以,國投2012年的利潤基本上就是由其1/4的資產貢獻的。未來幾年,隨著在建水電機組的陸續投產——在建工程陸續變成水電資產,其水電發電能力將翻翻增長。結合流域自身調水能力的增加,2015年左右,毛估估僅水電業務就可望實現30億以上的利潤。而他的市值是多少呢?也就是200多億而已。

請注意這是在完全沒有考慮到該公司火電資產貢獻利潤的情況下的,僅僅水電貢獻的利潤。我們比較一下與國投電力相似的姊妹公司川投能源,這個公司擁有雅礱江49%的股權,實際上是是一個財務出資人,而他的市值也是200多億,而我們知道,控股方和參股方的價值是決然不同的,絕沒有控股方的價值低於參股方的價值的道理。我們即使考慮到其他瑣碎資產的評估,兩個公司相似的市值評估下來,也大致可以得出於國投電力白送了700百萬火電資產的結論。

那麼國投電力為什麼被低估呢?裡面讓投資者糾結的因素看起來不少,比如川投是個純水電公司,看起來更清純;比如國投有可轉債,很多人怕籌碼砸下來;比如國投的籌碼更分散,比如國投有火電,大家怕火電業績不行。

於是乎,就給了火電資產為零的定價。這就是市場的邏輯,這就是市場的理由。

真是好笑,市場給遊戲公司幾十倍PE,卻不知道明年下一個遊戲在哪裡。而國投這樣的水電站,50年以後肯定健在的公司,卻只有個位數的估值。

還都不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比如水電上網電價上調,機組利用小時提高,火電資產恢復正常盈利能力等潛在利好因素。翻過來調過去,怎麼算,怎麼便宜。巴菲特說,一個大象,你不用稱也知道他是一個大象,我想,國投就是這種明顯的情況,看一眼,你就知道他是被低估的,他是有價值的。他至少應該值400-500億市值,而不是200多億市值。

====================================================================

通過研究水電,我順手也看了下火電,目前火電的分歧很大。主要分歧包括電價下調、環保壓力、機組利用小時下滑擔憂等等。我不敢說自己的判斷一定準確,但且按照合理的邏輯來說道說道。

這裡面下調電價、煤電聯動是最壓制火電估值的最核心因素。而煤電聯動從來就沒有認真執行過。過去煤價漲了好幾倍,電價漲幅嚴重滯後,電力長期虧損。如今,電力好容易熬到煤價回落,吃口飽飯,就去壓它的利潤,於情於理都很難說得過去。

有人說,華能的ROE已經正常,公用事業應該限制盈利能力。話沒錯,但華能資產負債率極高,他的總資產2600億左右,淨資產只有500多億。ROA只有5%,低ROA加高槓桿,時間長了,風險大家自己評估。

華能每度電大概賺4分錢,ROS 8%。如果按傳聞,下調1.5分,他40%的利潤沒有了,這種可能性有多大?而煤炭的盈利水平,40-50%毛利是不罕見的。12年神華利潤500億,一年的利潤已接近華能全部淨資產。一個是煤炭第一,一個電力第一,大家自己比,到底誰過得滋潤?

再看下華電悲催的ROS,今年只有5%不到,12年是2%,他一度電賺2分錢,請問你要他們如何去承受這1.5分的下調?

再放到全行業,西部電廠、地方電廠的情況要糟糕得多,他們都在盈虧線上掙扎。整個電力行業在十年政策性虧損之後,普遍資產負債率奇高,有多少電價下調的空間?

這種完全違背市場化原則的,完全行政化的對某個行業利益赤裸裸的剝奪還要再進行十年?全世界,有麼?

有的人喜歡打著百姓的旗號,要求降低電價,其實都是鬼扯。電力的75%都被工業消耗掉了,真正的耗能大戶是鋼鐵、水泥、化工、氧化鋁諸如此類。他們幾乎清一色是高污染行業。

今天索性把道理說穿了,電價下調本質就是用公用事業來補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回頭不知道有多少小廠死灰復燃。更搞笑的是,這些行業的核心問題是產能過剩,成本降低用不了幾天就會被價格戰拼光,所以這種補貼意義何在?

都是亂彈琴,彈到最後受苦的肯定是老百姓。真的想要百姓得實惠,根本不用那麼麻煩,只要進行階梯電價改革,或加一點工業電價補貼老百姓就行了。

往深一層思考,電價問題其實是所有公用事業的大問題。

如果可以長期犧牲電力,那憑什麼市場可以相信政府未來不會下調污水處理費,垃圾焚燒費,光伏上網費?為什麼環保,幾十倍PE敢投,幾倍PE的電力不敢投?這是嚴重的分裂呀。

所以,只要電價問題國家不亂彈琴。煤價的趨勢就會起決定作用。要知道火電全部成本的65-70%是燃料,銷售的60%要用於購買燃料,所以其他所有成本加一起的影響也不如煤價的一半。環保、機組利用小時等等都是扯淡皮毛,只有煤價是大趨勢決定力量。而煤價上漲週期長,反過來下跌週期也會很長,足以衝破所有的其他因素還綽綽有餘。我很難想像一個政府的力量可以對抗如此強勁的週期的力量。

----------------------------------------------------------------------------------------------------------------------------------------------------

最後總結:說說並非推卸責任的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人所述不構成投資建議,總之虧了別找我云云……

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有時候你就是要相信安全邊際,相信否極泰來,相信這個國家不會那麼的無理。

投資要面對未來,按照對的方式去出牌,用理性、知識去代替本能的恐懼與貪婪,是投資者必須翻越的火焰山,苦則苦耶,但過去後境界會大不同。

面對狂熱的成長股、概念股,克制自己不伸手是一種理性。面對悲觀的恍惚的傳聞和快速改善的基本面、極低的估值,能夠勇敢地伸手,也是理性。

我們有可能面臨狂風巨浪,有可能犯錯,但在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智慧,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後,就需要拿出勇氣與耐心去下注。否則一切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用理性去認知,用耐心去守候,用勇氣去把握。

這就是我想說的,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46

騰訊“殺入”公募領域 買方面臨全面沖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33

繼阿里里巴巴控股天弘基金之後,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巨頭騰訊也將進軍公募基金領域。據中國基金報報道,由騰訊和高瓴資本聯合發起的公募基金公司最快可能於年內成立,註冊地在深圳前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報道稱,該基金註冊資本金可能為5億元,這是迄今為止公募基金中最高的註冊資本金。其董事長為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總經理為原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公司給予管理層的股權激勵比例在業內屬較高水平。

目前這家擬成立的新公司正在公募業挖人,而且挖的都是基金圈內各個業務條線最資深的人士。

這家新基金公司目前正在走監管程序,最快可能於年內成立。不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騰訊和高瓴資本的確認。

還有傳聞稱,騰訊和高瓴資本將各出資40%和60%。

其實騰訊將“殺入”公募行業流傳已久,去年,阿里巴巴強勢控股天弘基金,便引發了業內對騰訊打入公募基金行業的猜測。

在業內人士看來,騰訊做公募是遲早的事情。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已經涉足銀行、證券等行業。

7月25日,銀監會披露,已正式批準3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其中就包括騰訊、百業源、立業為主發起人,在深圳市設立的前海微眾銀行(Webank)。騰訊對該銀行持有30%股份。

6月,騰訊還與中山證券、華龍證券、西藏同信證券、華林證券以及廣州證券合作,推出以企業QQ為平臺的證券理財服務。

中國基金報引述業內人士指出,騰訊擁有包括微信、QQ在內的中國最大的網絡社交平臺,百度擁有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阿里巴巴在電商和支付領域又一家獨大,微信是騰訊向支付領域進軍的一大利器,未來騰訊在微信平臺和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之間的業務交叉和融合最值得業內期待,而互聯網巨頭們在金融領域或許又將展開新一輪競爭。

中證報則提到,騰訊進入公募基金行業並沒有“抗衡阿里”那樣簡單,騰訊目前擁有的資源已經具備了足以顛覆基金行業生態的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82

【專欄】居家必備的買方分析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90

本文作者為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陶沙,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文章亦刊登於微信公眾號:點金面對面(公共賬號mfd-11)

p85690855-3

昨天寫了交易員的工作生活後,收到一位買方分析師傲嬌的留言:“我們每天是街上最累的,動腦最多的,take risk最多的,知識豐富又不裝逼,是居家旅行必備,求報導。”

賣方(投行)分析師主要靠體力,買方(基金)分析師主要靠腦力,所謂記得住數據,評得了宏觀,推的了股票,背的起黑鍋。買方分析師的核心工作是向基金經理推好股票,給出了投資建議如果未被基金經理采納,但股票又漲了,基金經理可能會怪你推的不夠堅定,分析員也為此背了黑鍋。

為了推好股票,分析師們平時的工作上需要又快又準地收集好數據,綜合信息做出判斷,再得出自己的判斷,如果能做到六成的hit rate就算是不錯的表現了。

這得首先早起上班,每個買方風格不同,不過基本大家都會在開盤前坐下,一般七點半到八點多就都到了;然後開始瀏覽當天的新聞和研究報告,這些多為賣方分析員整理好,非業績期早上可能二三十封,全天大概得上百封,以了解自己跟蹤的板塊中,有哪些股票可以交易;接著消化下,迅速開內部晨會,然後等待市場開盤,觀察股價表現,有異動的,打電話問問賣方分析師,如果有感興趣的會議,再去聽聽,這樣一直到收市。

間中需要對市場、行業、公司正在發生的事做判斷,做做model,算算估值,看看業績,推測下各種信息已經有多少price in到股價中。比如說跟蹤的公司開始做手遊了,那麽就要看看前景好不好,能不能賺錢,雖然可以找賣方分析師要點數字,但他們的估計不一定準,最後的判斷還是得自己來。

市場收市後,不代表工作結束,一些白天沒空看的研究報告開始看,行業雜誌、金融雜誌、宏觀雜誌都要關註。如果是generalist(什麽都看的分析師),那麽什麽都要了解:大宗商品、利率、外匯,伊波拉病毒、政府大選,自然災害、宏觀經濟、日本政治、歐洲太陽能反傾銷官司、上要能研究女人喜歡什麽化妝品鞋子,下要知道哪款芯片利潤最高。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會影響你的倉位。

這是待在辦公室所需要做的事情,買方分析師也需要經常出差,和國內的同行周周出差相比,香港的買方分析師出差的頻率已經算是比較低了。之所以要出差調研,因為有些功課光在辦公室自己琢磨報表,和賣方分析師打電話,是不夠的:比如市場競爭情況怎樣,公司管理層文化是什麽樣的,每只股票個關鍵點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調研。

這里specialist(跟蹤固定的版塊)出差差距也是蠻大的。金融股分析師就是跟人行、發改委、金融機構各種高大上的開開會(當然政府部門是完全不需要出來見投資者的,很多都是賣方分析師的安排);房地產分析師就是全國各地看房子,一天換一個城市的緊密行程也是有的;消費股分析師參觀商場、店鋪、代工工廠等;食品飲料那就得去去牧場、生產工廠;再接地氣一點的多在工業類別,什麽看看礦,探探油田,參觀下各種生產線等等。

然後出差回來根據情況寫個note,到底這公司你是喜歡還是討厭,基金經理是買還是賣呢?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風格,大基金一堆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分析師在公司內部的角色有些像賣方分析師;也有緊密聯系式,幾個分析師support一個基金經理,實時討論。關鍵是給出賺錢的策略和股票。

開篇說過分析員還需要背得起黑鍋,對分析員來說,最怕的基金經理類型:比你笨的,比你人品差的,自己沒思想的,以及不賺錢的。因為很多分析員的薪水和基金經理賺錢能力密切相關,能賺錢說明基金經理的市場觀點是正確的,就算是個臭脾氣,也能從基金經理身上學到東西。

因為對買方分析師來說,能夠學到東西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也是他們為什麽說自己不裝逼的原因之一,保持謙虛的態度,才能和別人多學點。其二,投行裝裝逼可能還有助於拉來生意,但買方分析師要是不踏踏實實幹活,市場很快就會回報你不好的成績。

但是知識豐富又不裝逼也是買方分析師的雙刃劍。很多行業中只要你努力,就會有結果的,比如努力賣煎餅果子的黃太吉,努力創業的馬雲,但是投資這個行業,即使你再努力,也可能落在40%的錯誤中。所以買方分析師也好,基金經理也罷,必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臉皮得厚點,千萬不能有太強的自尊心、不允許自己出錯,不然會在一個倉位上把自己給坑死的。

和交易員不能夠完全離開市場一樣,買方分析師也是同樣,一些職業病包括,什麽是都會拿股票投資做比方,看問題總是具有懷疑精神,喜歡挑毛病。代入生活中,和妹子的感情喜歡看看自己的upside能不能offset downside risk。出去吃飯看到大街小巷都在喝北冰洋,“哎,這渠道鋪的不錯啊,哪家公司,上市沒?”逛個街,“你去看看今年prada的包好看麽,價格怎樣,我得算算毛利率。”“這個感應器,就是某某上市公司做的,他們今年的業績真的是很好啊,我得再加點倉。”“那個護膚品你們女生覺得怎樣,我調研了一圈,覺得很不錯啊,你們竟然還不知道,太out了。”

還有個明顯的職業病是:完全不能停止的對市場的熱情。如果對方也是買方,那可就能不管時間地點愉快的討論股票投資了,晨跑,打遊戲,朋友聚會,brunch,甚至遊樂園,討論的熱烈程度絕對不輸東北二人轉。還有的對著自己約會對象吃飯的時候,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個多小時的股票後,才突然想起來,“我一直說股票,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最後聽下買方分析師的獨白(筆者為開篇那位傲嬌買方分析師的軟廣):我們整天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是把身心都交給了市場,所以請好好珍惜一個陪你吃飯、聊天、邊聽電話會議、壓馬路的分析師吧;周末我們可以一邊陪你一邊看報告。如果你是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姑娘,那找個分析師當男票肯定沒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998

一个买方研究员的思考:你的安全边际在哪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450

作者:来复士

最近,不少成长股到了50倍甚至更高的PE。不少人说,把估值搞到50倍就能脱离估值的红海,欢快地畅游。还有人说,如果看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如果看估值,你就2了。

至 于理由,只要股价还在涨,那是信手拈来的,转型、大趋势、买未来嘛。总之,那架势就是“要用一生去等待”。老实说,“一生去等待”让我想起“死了都不卖” 那07年很火的歌词。不过,资本市场不是爱情。他那些禁得起时间检验的法则总是一遍遍生效。树不会长到天上,地球引力永存。

WHY?

假设一公司未来5年利润长10倍,之后每年利润增长10%。这个其实是个只有极少公司能做到的极强假设。但即使这样,50倍的PE5年以后也只能下降为5倍。当它变成一只非成长股之后,应该给与10倍的估值,所以其股价空间是5年1倍,大概不到15%的年复合收益率。

如果一个标的现在是10倍PE,每年10%左右的利润增长,有稳定的分红,5年以后估值还是10倍,那么他的市值增长,加上每年6%左右的分红及其再投入,投资复合收益率是14.2%左右。

显然,两个投资结果其实差别不大——这就是地心引力。

“不论多么好的标的,多么快的增长,只要价格足够昂贵,他就不构成优质的投资机会,高成长的优势会被高价格消耗殆尽。”

我没有统计过50倍以上PE股票(抛去微利的)最后的走势都是什么样,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你做过这个统计,一定对这些玩意心存畏惧。高估值不是随便能给的,在成熟市场,只要没发疯,就只有极少数公司,比如QQ能有这种殊荣。

PE的概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他最直观的反映了收回投资大概所需要的时间。遗憾的是,很多人其实没有年度时间的概念,他们愿意把这个时间拉长,给出40、50、80甚至100的估值。

从 1929年到现在还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道琼斯指数的成分已面目全非好几次,只有可口可乐、IBM等极少数公司还在。公司寿命基本上比人短很多。百年间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等无数事情。大家想想,新中国建立是64年,香港一国两制的保证是50年,改革开放满打满算才进行了35年。而在这些年发生了多少事 情,多少事情啊!

所以,50倍,是多么慷慨、多么乐观的估值啊?

我真的无法想象,在50倍PE的时候,要怎样的去期待戴维斯双击,50倍双击到100倍?所以,即使利润真的增长,随后翻来覆去两三年熬估值是个大概率事件。

投资者喜欢利润增速,而利润增速本身是收入的二次导数,他的稳定性其实是很差的。

历史上所有的大牛股,有谁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风险、回落的情况?有谁拥有完全抵抗竞争的“金刚不坏之身”。最常见的反而是高增长两三年,然后阶段性的休息。而一旦遇到阶段性的利润增长放缓、停止、甚至萎缩——这在商业竞争的世界是很常见的,市场立刻就会戴维斯双杀

商业是残酷,充满竞争的,而许多投资者不愿意接受着一点。

我 也最喜欢稳定高增长,但这不是现实。金刚不坏之身、充满鳄鱼池的壁垒,一定可以达到的顶峰,都是不存在的,特别是把时间拉长,更是不现实的。《华尔街的华 尔兹》统计了百年以来的美国股市,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以为有什么能够抵抗资本主义强大的竞争和套利,那你就错了。

所以面对未来、面对不确定性,面对风险,我们不得不精明一些,保守一些——这就是安全边际。

高增长、很性感、越看越喜欢。但其实神华上市80倍,中石油上市开盘价48元,中人寿发行价88倍。更有人曾们打破脑袋思考中船舶到底该不该值300块,诸如此类。

所以,性感不是谁的专属,他只是市场那一阶段的怦然心动,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已。90%的行情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驱动因素就是荷尔蒙。否则我们怎么解释为何一家公司的价值会在半年内变化几倍,要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习惯于对短期的信息作出反应,但对于长期的商业价值,往往缺少实质的判断。简单说就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到底该值多少钱

前 些日子我曾与一个朋友这样对话。我问**高成长公司现在十几个亿的利润,你认为他这辈子能做到100亿利润么?他说,极限状态下可能会实现。我说如果实现 要多久呢,他说可能要8-10年。我说那么他这辈子能实现200亿利润么?他说绝对不可能。我说,那为什么他和我今年就有100多亿利润,明年可能有 200亿利润的公司总市值差不多?他说,可能是有点过分了。如果这算是过分的话,那么那些更高估值,更加离谱,更加没有利润的公司怎么看?

我们热爱成长,要给成长股以溢价,但这一切都应该基于长期价值合理的前提假设,而不是买泡沫。转型靠的是实干而不是扯淡、不是集体狂热和YY。

我们仔细翻翻历史,看看多少公司利润只能维持一、二年甚至半年高增长的?有多少是利润压根就没有仅仅是一个概念的,有多少是火一把然后不知所踪根本不能给PE的?

PE估值方法,是给那些未来能够看得清楚的公司的,不是给炽热的流星的。你跟我说一个公司搞了个游戏好火爆,然后给几十倍PE,这是多么、多么的让人震惊啊。

每一次泡沫,保守投资者都会被嘲笑,无非是“out”了而已。但被嘲笑不会死,未来总有钱就在墙角走过去就可以捡到的机会,何必急于一时。那个07年跟我说4,000点是阶段性低点的兄弟已经很久没有联系我了。其实,只要稍微有点耐心,每年都一两个好的买点时期,不是么?

现 在成长股气势如虹,创业板火烧火燎,大家对传统行业弃之如敝履。少有人在股价飙升、飙升、再飙的时候,静下来想想转型所必须面临的风险、所必须付出的时 间、代价?我期待这个国家转型成功,但我也相信,一定是充满了艰辛磨难的,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第二个,转型可以在真空中完成么?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如果发生系统性的暴跌,这些转型的平台在哪里?第三个,传统产业难道就一个行业都没有值得看的了么?即使所有的行业都不值得看,难道一个行业都没有哪怕是 阶段性复苏的机会么?

比如,电力行业利润正在暴增的事实,现在却无法打动投资者。电力不是银行——他没有坏账,电力不是地产——没有房价下跌风险。电力更不是水泥、钢铁——天天产能过剩苦苦PK。

电力是公用事业,是最稳健的投资品种之一,是老巴的最爱。当投资者对自己最喜爱的利润都视若无睹的时候,这是什么情绪?这是最悲观的情绪!

是的,电力行业最近“利空”不断,电价下调、环境治理、机组利用小时下滑等等。

=========================================================

市场喜欢炒作清洁能源,炒光伏,炒风电,炒天然气。最疯狂的时候,一条十几公里的管子,就能给几十亿的市值,这破管子真是比城市地铁还值钱!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光电的到来需要时间,风电最终占比有限,天然气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根本没有足够的量。但这些先天缺陷都没有妨碍市场瞎炒、热炒。

实际情况是,我国只有水电、核电才是未来能源结构转型中才能够起作用的巨擘。只有水电核电有量且用得起。我敢断言,未来3-5年时间内,指望其他新能源大规模上来都是扯淡。

而真正这些具有价值并值得长期持有的能源资产,在二季度,却被市场疯狂地抛售。比如水电资产中最为优质的国投电力。我敢说,国投就是巴菲特最喜欢的资产。老巴看了,肯定流口水。

国投作为雅砻江开发的主体,拥有控股51%的地位。整个流域的开发权,是一种特许经营的垄断。2012年它资产规模1,400亿,一半左右是在建的水电项目(无法贡献利润),另外一半资产中,则分别为优质水电和火电资产。

在 2012年10个亿左右的净利润中,该公司80%以上都来自水电,火电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所以,国投2012年的利润基本上就是由其1/4的资产贡献的。 未来几年,随着在建水电机组的陆续投产——在建工程陆续变成水电资产,其水电发电能力将翻翻增长。结合流域自身调水能力的增加,2015年左右,毛估估仅 水电业务就可望实现30亿以上的利润。而他的市值是多少呢?也就是200多亿而已。

请注意 这是在完全没有考虑到该公司火电资产贡献利润的情况下的,仅仅水电贡献的利润。我们比较一下与国投电力相似的姊妹公司川投能源,这个公司拥有雅砻江49% 的股权,实际上是是一个财务出资人,而他的市值也是200多亿,而我们知道,控股方和参股方的价值是决然不同的,绝没有控股方的价值低于参股方的价值的道 理。我们即使考虑到其他琐碎资产的评估,两个公司相似的市值评估下来,也大致可以得出于国投电力白送了700百万火电资产的结论。

那么国投电力为什么被低估呢?里面让投资者纠结的因素看起来不少,比如川投是个纯水电公司,看起来更清纯;比如国投有可转债,很多人怕筹码砸下来;比如国投的筹码更分散,比如国投有火电,大家怕火电业绩不行。

于是乎,就给了火电资产为零的定价。这就是市场的逻辑,这就是市场的理由。

真是好笑,市场给游戏公司几十倍PE,却不知道明年下一个游戏在哪里。而国投这样的水电站,50年以后肯定健在的公司,却只有个位数的估值。

还 都不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比如水电上网电价上调,机组利用小时提高,火电资产恢复正常盈利能力等潜在利好因素。翻过来调过去,怎么算,怎么便宜。巴菲特说, 一个大象,你不用称也知道他是一个大象,我想,国投就是这种明显的情况,看一眼,你就知道他是被低估的,他是有价值的。他至少应该值400-500亿市 值,而不是200多亿市值。

=========================================================

通过研究水电,我顺手也看了下火电,目前火电的分歧很大。主要分歧包括电价下调、环保压力、机组利用小时下滑担忧等等。我不敢说自己的判断一定准确,但且按照合理的逻辑来说道说道。

这里面下调电价、煤电联动是最压制火电估值的最核心因素。而煤电联动从来就没有认真执行过。过去煤价涨了好几倍,电价涨幅严重滞后,电力长期亏损。如今,电力好容易熬到煤价回落,吃口饱饭,就去压它的利润,于情于理都很难说得过去。

有人说,华能的ROE已经正常,公用事业应该限制盈利能力。话没错,但华能资产负债率极高,他的总资产2600亿左右,净资产只有500多亿。ROA只有5%,低ROA加高杠杆,时间长了,风险大家自己评估。

华 能每度电大概赚4分钱,ROS 8%。如果按传闻,下调1.5分,他40%的利润没有了,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而煤炭的盈利水平,40-50%毛利是不罕见的。12年神华利润500亿,一 年的利润已接近华能全部净资产。一个是煤炭第一,一个电力第一,大家自己比,到底谁过得滋润?

再看下华电悲催的ROS,今年只有5%不到,12年是2%,他一度电赚2分钱,请问你要他们如何去承受这1.5分的下调?

再放到全行业,西部电厂、地方电厂的情况要糟糕得多,他们都在盈亏线上挣扎。整个电力行业在十年政策性亏损之后,普遍资产负债率奇高,有多少电价下调的空间?

这种完全违背市场化原则的,完全行政化的对某个行业利益赤裸裸的剥夺还要再进行十年?全世界,有么?

有的人喜欢打着百姓的旗号,要求降低电价,其实都是鬼扯。电力的75%都被工业消耗掉了,真正的耗能大户是钢铁、水泥、化工、氧化铝诸如此类。他们几乎清一色是高污染行业。

今天索性把道理说穿了,电价下调本质就是用公用事业来补贴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回头不知道有多少小厂死灰复燃。更搞笑的是,这些行业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成本降低用不了几天就会被价格战拼光,所以这种补贴意义何在?

都是乱弹琴,弹到最后受苦的肯定是老百姓。真的想要百姓得实惠,根本不用那么麻烦,只要进行阶梯电价改革,或加一点工业电价补贴老百姓就行了。

往深一层思考,电价问题其实是所有公用事业的大问题。

如果可以长期牺牲电力,那凭什么市场可以相信政府未来不会下调污水处理费,垃圾焚烧费,光伏上网费?为什么环保,几十倍PE敢投,几倍PE的电力不敢投?这是严重的分裂呀。

所 以,只要电价问题国家不乱弹琴。煤价的趋势就会起决定作用。要知道火电全部成本的65-70%是燃料,销售的60%要用于购买燃料,所以其他所有成本加一 起的影响也不如煤价的一半。环保、机组利用小时等等都是扯淡皮毛,只有煤价是大趋势决定力量。而煤价上涨周期长,反过来下跌周期也会很长,足以冲破所有的 其他因素还绰绰有余。我很难想象一个政府的力量可以对抗如此强劲的周期的力量。

=========================================================

最后总结:说说并非推卸责任的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人所述不构成投资建议,总之亏了别找我云云……

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有时候你就是要相信安全边际,相信否极泰来,相信这个国家不会那么的无理。

投资要面对未来,按照对的方式去出牌,用理性、知识去代替本能的恐惧与贪婪,是投资者必须翻越的火焰山,苦则苦耶,但过去后境界会大不同。

面对狂热的成长股、概念股,克制自己不伸手是一种理性。面对悲观的恍惚的传闻和快速改善的基本面、极低的估值,能够勇敢地伸手,也是理性。

我们有可能面临狂风巨浪,有可能犯错,但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智慧,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就需要拿出勇气与耐心去下注。否则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用理性去认知,用耐心去守候,用勇气去把握。

这就是我想说的,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来源:阿尔法工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92

原油期貨前置配套政策陸續落地 分析稱低油價下若推出將強化買方力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5646.html

原油期貨前置配套政策陸續落地 分析稱低油價下若推出將強化買方力量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08-05 18:36:00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證監會等配套政策發布,中國原油期貨年內推出再次激起了想象。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國際油價低迷,消費不振,如果中國推出原油期貨可以吸引關註,以及更多公司到中國尋找市場機會。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證監會等配套政策發布,中國原油期貨年內推出再次激起了想象。

7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做好境內原油期貨交易跨境結算管理工作的公告》,隨後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發布政策,明確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商品期貨交易外匯管理政策。這意味著籌建的原油期貨正在進入推出前的倒計時。

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國際油價低迷,消費不振,在這樣的買方市場下,如果中國推出原油期貨可以吸引全球目標光,讓更多公司到中國尋找市場機會。

政策頻出讓市場預估原油期貨推出臨近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多地包括上海、廣州、北京等曾先後成立交易所,推出不同品種的原油期貨交易。但當時當時我國的石油流通體制沒有實現真正的市場化,原油期貨交易還缺乏發展基礎。1994年,國內原油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原油期貨交易所關停。但幾十年的發展後,中國成為全球排名前茅的原油進口國,多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導致對原油的需求逐日上升,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也隨之提高,推出原油期貨的需求也隨即增加。

2012年下半年起,就有消息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原油期貨籌備工作方案已經制定。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郭焦峰研究員更曾直接建議,“在全國形成十個左右區域性石油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氣期貨交易市場,形成現代的市場體系和市場監管格局。”

直到近期,多部委密集出臺同相關政策大幅其高了市場對於原油期貨推出時間即將臨近的預期。

7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於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支持境內商品期貨市場開放和交易便利。

證監會也發布《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允許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確定原油期貨為我國首個境內特定品種。

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還於7月24日發布公告,提出自8月1日起,境內原油期貨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境外交易者、境外經紀機構可直接使用外匯作為保證金,外匯保證金結匯後可用於境內原油期貨資金結算。

市場分析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可能掃清了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原油期貨交易的制度障礙。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有助於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範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反過來會支持中國原油期貨穩健發展。

一位參與過石油天然氣期貨籌備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我國原油消費市場龐大,有建立期貨市場的需要。雖然原油期貨掛靠油品比較容易,但涉及到外資參與交易和交割的部分,會牽扯到原油進口權、外國公司如何參與等問題,非常複雜。他還認為,國內原油期貨可能推出估計不會那麽快,年內推出的概率較低,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推出期貨將更好利用買方力量

2014年,中國進口原油3.1億噸,同比增長9.5%。今年部分月份,中國還超過美國成為月度最大原油進口國。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早前就曾提出,中國可以利用買方市場增加定價權。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地位雲頂,在40-45美元/桶波動,國內成品油價四次連續下跌。李莉分析說,原油供需失衡,總體是買方市場,中國如果推出原油期貨能吸引全球目光,一定程度強化買方的議價權。

承擔原油期貨責任的上期所曾確立“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原油期貨市場基本方案,綜合其它市場參與主體為境內、境外投資者;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采用凈價交易模式,即報價價格為實際油價,不含關稅、增值稅;交割方式為保稅交割。

也有分析指出,原油和天然氣期貨的籌備進展,也與正在進行中的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有一定關聯。目前我國享有原油進口權的單位主要由5家大型企業掌握,如何放開進口可能史期貨市場的一個障礙。但從去年以來,原油進口權已經有放開的跡象,先是廣匯石油獲得進口原油資質及相應配額,隨後今年至今已有7家民營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為放開進口原油逐步鋪路。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59

全台房價下修,11年來首次回到買方市場 越幸福、越值錢 特蒐32個不貴又保值的生活圈

2015-11-30  TCW

要搬到城裡去了!」大半輩子住在山上的季陽山(化名)在退休前竟一反潮流,開始往人擠人的都市移居。

他說,退休離開辦公室之後,人際接觸少了,獨自活在山上,像是被放逐,人必須跟人在一起,才能感受溫度及存在感。於是,他處理掉山上的大房,住進城裡三十坪不到的大樓。

十年來,都市生活多采多姿,他沒後悔過。早上到社區中心當義工,接近中午時,晃溜到市場尋寶收市前的便宜貨;中飯後,邀幾個好友來個午茶,之後再接小孫子 下課;病痛時十分鐘就可到醫院掛號。偶爾他也會想念山居歲月,但「現在要回去住,可能沒辦法習慣了!」都市生活確實擁擠,但生活體系完整、人際接觸多元, 難怪,根據內政部七月公布的調查,台灣人口持續往六都集中,近六成九人口集中在六個直轄市。其實,近年來在社區意識提升及政府建設加強下,都會區的居住品 質已逐步提升,只要用點心,不難在大都會中,找到溫馨的幸福居住角落。

五年前,《商業周刊》在「好房子,不在房價增值,而在生活『增質』」主張下根據「房價合理性、生活機能、樂活指數、交通便捷、文教設施」這五個面向,篩選出都會區(當時只有五都)三十個幸福角落。

房市急凍、投資客退場

房價主導權,從賣方回到買方手上五年來,台灣都會區房價南北齊漲。依據美國顧問業者Demographia的全球房價所得比排名,去年台北市的購屋痛苦指數(房價所得比)已經擠下香港,成了全世界買房最痛苦的城市。

還好,否極總會泰來。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台北市房價從去年七月高點反轉後,到今年九月已修正了近七%,跌回兩年多前的水準。新北、桃園也從去年高點回跌超過六%。

而且,房價下跌趨勢將持續。成交量急速萎縮,包括信義、永慶等各大房仲業者都預估,房市交易量指標——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預計將以二十七萬棟創下二〇 〇一年以來最低。「這代表買方不進場,短期內房市不可能好轉,」Apple House房屋自售平台總經理葉國華說,這時候一些財務承受力偏弱的賣方,必須要主動降價了。

換句話說,在投資客退場、建商保守心態下,決定幸福角落的主動權,在房價隨SARS疫情結束、大漲十一年後,首次回到買方手上。但如何找、用什麼心態找,不能因循過去的做法,必須進行改變。

這回,《商業周刊》決定推出「幸福角落」Part2封面故事,希望透過更進步的研究方法,在六大都會區中,挑選出適合居住的角落。

在「Foundi房地資訊站」與信義房屋的協助下,從全台四萬三千個路段,分四階段篩出位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六都中,房價相對合理、保值件佳、生活機能也不錯的三十二個幸福角落(見一百頁表)。

新捷運、快速道路通車

郊區半小時能進城,居住選擇變多對比五年前後的幸福角落,有五〇%的路段蟬聯,新出爐的幸福角落,反映了過去五年的六大都會區樣貌的轉移及不動產市場的演變,這些正持續左右未來房市。

最大的變化來自交通基礎建設。這五年,台北捷運的三重、蘆洲線通車了,板南線更往東通往土城、頂埔。搭一班車、不到半小時就能進城,跟以前公車晃一小時成了天壤之別,這些區域,馬上從郊區躋身至都會生活圈。

台中七十四號快速道路通車了。台中南區開車到北屯,由一小時縮短為半小時,」信義房屋台中嶺東忠勇店店長張嵩佶分析,原本位居邊陲的太平、大里,透過交流道連結成為大台中的一分子。

台北南港三鐵共構加上Ubike微笑單車普及,讓原本略嫌偏遠、荒涼的南港重陽重劃區,在這五年成了熱門交易區。

搭配新地標如桃園展演中心,台中歌劇院與秋紅谷廣場,加上精密機械科學園區帶來工作機會,使得桃園南平路、台中福科路等路段,出現造鎮般的蓬勃發展。台南 巴克禮公園二期擴建於今年啟用,帶動文化中心區域機能更完整,「對帶幼兒的媽媽來說,真的很方便。」遷居到附近的國小老師李佩姍,總習慣在晚飯後跟孩子到 巴克禮公園散步。

加上二〇一〇年以來,新北、桃園、台中、台南縣市整併升格為直轄市,打破門牌號碼二巾」比「縣」值錢迷思,更多人願意賣台北市老房,買新北市新建大坪數房屋。過去被忽視的角落如高雄鳳山,既有捷運又有完整生活機能,成了建商推案、居民入住的熱門幸福角落。

五年前,許多的好區段只有老舊房屋可選;五年後的現在,得利之前房市暢旺,建商推出更多新建案,部分原本杳無人煙的重劃區、新市鎮,有了人氣。四年前搬到 新北市林口文化二路的行動餐車小老闆張俊仁就說,家樂福、全聯等賣場一家家開幕、生活機能越來越強,「讓我對林口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這些改變都讓幸福 的角落變多了。」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基礎建設讓宜居地段變多,這也是為什麼五年前的「幸福角落」榜單中,有許多條件依然不差的 區段,被這些新崛起的路段擠出榜外,成了遺珠。

想撿便宜,得靠議價力非你丟我撿,買方要跟賣方比氣長此外,過去兩年來,政府陸續釋出開放資料(0pen Data),公布了治安地圖、降雨淹水模擬圖,以及影響房市最大的實價登錄資訊,台北市未來還將公布土壤液化區域圖。「Open Data提供購屋者更全面的思考,不再只是區位、區位的喊,」聯合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本壯說,這都是過去沒有的新資訊。

雖然如此,但決定入住幸福角落前,還要有耐心。千萬「不要去玩你丟我檢的遊戲,」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鶉強調,市場才剛反轉,可以跟建商、投資客「比氣 長」,「房市正在退潮,到底哪些人在『裸泳』,就要浮現出來了。」葉國華也提醒,房價剛反轉,雖有機會撿便宜貨,但此時議價能力非常重要,而這正是一般自 住戶、首購族最弱的一環。現在資料透明度越來越高,若要請仲介談,要請仲介提供確切數據,證明賣方到底折價多少幅度;若要自己談,除了蒐集實價登錄資訊, 也要找齊至少五家房仲的網路物件,做為殺價基礎。

若無法馬上決定進場,「租」可以嗎?

這點張金鶉舉雙手同意,他分析,在喜歡的路段先租一陣子,確認滿意再出手也不遲。而且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鉛水管等資訊公布,萬一「開獎」後發現該路段有狀況,租屋族賠點押金就可遷居,保留了更大的彈性與行動力。

幸福住居的「硬實力」得靠市場、靠政府、靠大環境,但隱性的「軟實力」,就得街坊鄰居自己打造。

觀察國際買屋新主流:

附近有幸福場所?因越幸福越保值國際知名的「幸福地理學」大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研究發現,隨著不同區段的基礎建設差異越來越小,這時候,比的不只由主導Google Maps工程師打造資料庫為了找到最完整的實價登錄資料,這次封面故事,找來了商周財富網長期夥伴「Foundi房地資訊站」。Foundi在數位圖資 界,小有名氣,創辦人之一鄭依桓,就是一手把台灣Google Maps 建立起來的推手。他在兩年半前離開Google,和聯發科的前工程師吳泰輝,共同創辦了「知微科技」,也就是房地資訊站。

直覺上,要建立房價資料庫,只要把公開資料抓進電腦就成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 回事,因為台灣的地址都是「中文字」,「用人眼看很簡單,用,『程式』去看就很困難。」鄭依桓說。

例如,「西村里市府路」電腦可能判讀為「西村里市」的一條路叫「府路」。一發現問題,就要再寫一個程式解決,「光是『爬』地址的程式就寫了三、四個,最 後......,整個又重寫一遍。」他表示,將台灣九五%的地址,拆解成不同的單位(縣市、路、段、里......)並不困難,但偏偏有「那五%很複 雜」。而這次三十二個幸福角落的母體資料,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建立出的!

是生活機能,而是有沒有良好的鄰里關係、文化活動與氛圍,來建立幸福生活。「也就是說,越幸福、越保值的趨勢將成為市場主流。」王本壯分析,這在都會區擴張、人口卻即將負成長的台灣,尤其適用。

「過去台灣只強調房屋交易,卻對物業管理維護不太重視,該改變了!」張金鶉說,看看管委會是不是很熱心,住戶同質性是否夠高,就能八九不離十判斷出好社區,而住戶也該收起自掃門前雪心態,多參與社區活動。

想增進人際互動與文化氛圍,「要觀察住家社區有沒有Good Places(幸福場所)。」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說。

幸福場所的概念,是由國際知名的非營利機構PPS公共空間規畫(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所提出。該組織已經在全球各大城市中選出六百五十多個幸福場所,篩選條件有四:第一,容易步行抵達,輪椅、嬰兒車都推得到:第二,要有實際 功能如聊天、遙狗、辦活動等;第三,要具社會性,能吸引各年齡層互動;第四,舒適有美感、有歷史性更佳。連莊入選本刊幸福角落的台中東海藝術街,就名列國 際PPS榜上。

新入選幸福角落的桃園市南崁吉林路,成功集結居民力量,遷移五億元運動中心建設計畫,保留南崁育幼院宿舍老屋,「大家說,以後要變小松菸(文創園區)了。」發起活動的南崁文化協會理事長孫毓晴說,這個鄰近交流道、只有商業活動的路段,因此注入新動力。

家,就是「夜裡有間房,裡頭有盞燈,一個令人覺得安全的處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V.S.Naipaul)這麼定義。曾幾何時,這樣微小的願望, 在台灣都會區都不容易達成,如今,建設變好、交通更方便、房價變低了,連鄰里關係都變濃厚起來!多用點心,屬於自己的幸福角落,就在不遠處等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17

今年的港股,買方生不如死,賣方還不如死

今年的港股啊,說多了都是淚。最近每天給大家上演發盒飯行情,作為公號狗的第一反應就是,明年bonus的大作,標題就要回到一年前——真正的民工敢於直面慘淡的bonus?畢竟盒飯行情再這麽下去,大家有沒有盒飯都是個問題了。

 

市場表現如何,我們用去年表現第一的,景林做顧問的Vitruvius Greater China Equity試下水溫。

 

首先解釋下我拉的這張圖,我也不知道為啥基金從今年4月份開始,突然將每個月公布的前十大持倉,減少為前五大持倉(我的心情請見表格配字),所以,你們也只能跟著我湊合著看了。

 

整體來說,基金的風格跟去年差不多,重倉股的倉位依然比較集中,1-5月,前五大持倉占比輕微低於40%。重倉個股也是比較專一,茅臺,騰訊,吉利,新東方。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年的基金持倉中,好未來一直是基金的主要倉位,直到12月還持倉9.2%,今年一月份開始就再沒出現在重倉股中了。逃過了這一劫,還是很厲害的。

 

不過逃得過個股的坑,卻也很難逃得過大市的坑(基金肯定還是要保持一定倉位的啊)。1-5月中,基金在1月份和5月份取得了高個位數的正回報,剩下的月份,都是出現負回報。現在還沒有公布6月份的回報,但市場都這樣,他們拿的又是大票,大概也能猜出來。

 

當然,這肯定不是唯一被市場發了盒飯的基金。

 

首先,春節後隨著港股行情的嗝屁,第一個開始逃跑的不是外資大哥,是親愛的南下金主爸爸們。4月份單月南下資金首次出現了全月的凈流出。

 

這就對大盤藍籌股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買方看著重倉股天天跌,連最大的LO香港外匯基金都不能幸免。

 

而且市場用腳投票的非常明顯。就在4月份南下資金開始撤離的時候,反向ETF開始錄得明顯的凈流入,我們看南方東英恒指一倍反向的 ETF 7300,凈流入從今年3、4月份開始明顯。

 

賣方的日子也不好過啊,之前推啥漲啥的票,比如,舜宇、瑞聲、騰訊,今年基本就是團滅。你們看看今年券商給的騰訊的目標價和評級級別,除了慘還能說啥。

圖片來源:香港信報

 

這種生不如死的市場行情,在六月份依然延續。當月,恒指一倍反向7300凈流入1.08億港幣,恒指2倍杠桿7200凈流入1.2億港幣,國指一倍反向7388凈流入3億港幣,國指兩倍杠桿7288凈流入0.44億港幣。


說明,大家在這生不如死的市場環境下,依然是在看跌。

 

這時候,迷信點把CLSA的流年拿出來看一看,真是不得不服啊,建議給寫報告的風水師傅加雞腿!

 

非要認真解釋的話,以前天下太平時候,決定股市的主要是估值和盈利兩條主線,其中又以估值占主導地位;但過去幾年幺蛾子太多,利率、盈利輪著過來指導估值;今年好了,新來指導估值的領導多了一位風險溢價。

 

但問題是,今年風險溢價頭上的領導也很多,分別是:人民幣貶值、因去杠桿導致的信用風險釋放、貿易戰。

 

樂觀一點來說,這三座領導是:人民幣沒事,去杠桿是真有事,貿易戰是不知道有沒有事。但悲觀一點說呢,這三位領導的領導,不是一個個來,是一下子一起來啊,簡直是一根又一根壓垮市場的稻草啊,他們發酵到什麽程度,股市就會跌到什麽程度。

 

好,那麽你們一定要問,他們會發酵到啥程度。

 

講真啊,信用風險釋放屬於我國內部矛盾,怎麽解決、如何解決,還是要先看看二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如果很差,說不定親媽們就不得不來關愛市場了;另外宏觀小能手也提示各位大佬,還要關註七月底的政治局會議,說不定市場什麽實在太差,決策層也會關愛經濟、調整政策。除了世界杯,七月份更要好好看新聞聯播哦。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貿易戰。按計劃美國將於7月6日實施對華340億美元商品的征稅,反正中國商務部說了,美國不動手,我們不會動手。

 

但是,美國會不會動手,中國的二級狗們怎麽會知道,反正我是沒見過一個可以安心擁抱不確定性的二級狗,所以,當然先跌為敬啊!

 

神仙打完架,我們再回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3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