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天然氣暴跌 聽主席說他的藍天白雲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1823686


昨日說:「作為股票如果無夢想,股價跟死魚有什麽分別。」$中國天然氣(00931)$ 股價8月起一飛沖天,昨日早市破頂後,下午突然間洗倉式下滑,30分鐘內股價急挫65%,收市跌幅又大幅變窄一半。

股東昨天跟著股價「來回地獄又折敲人間」,主席兼持股逾73%的簡誌堅昨現身向外道出夢想,「目標要引入策略性股東,幾年內要打入恒指」。

好吧,要不要一起做個有夢想的股東或「花生友」(看客)下去,還是先看清昨日來龍去脈。

昨日事發經過
中國天然氣昨日輕微高開2.81%後,即市曾升近6%,破頂高見3.02港元,市值漲至逾340億港元。

其後股價漸偏軟,及至下午約2時多,中國天然氣價量突然大幅波動,股價洗倉式下跌,由2.6港元水平,半小時內跌至0.86港元,最多挫69.8%。暴跌期間,股份交易量逾5億股,以股數計,占全日成交逾35%。

不過,股價隨後再度抽上,全日跌幅縮窄至36.84%,收報1.8元,低位反彈逾倍。與今年8月起跑時的0.75元比較,中國天然氣仍不失倍升格局。昨成交量驚人,成交額28.7億元,僅次$盈富基金(02800)$


股東之反擊

股價急插後,中國天然氣收市後發通告,平實直白稱:「合理查詢後,董事會謹此聲明,並不知悉導致價格下跌及成交量增加的任何原因,」。

不過,主席簡誌堅似是意猶未盡,特意約來《Now新聞臺》、《蘋果日報》等數家本地傳媒,矢口否認沽貨,並再解畫回應股份大幅波動。看看傳媒怎寫他的說法-


1. 8名員工 vs 340億市值

《蘋果日報》-年報披露公司員工人數只得8個人,何以有能力發展能源業務?簡回應,「年報同今時今日慨變化好大,我哋家有三十幾人」。(年報和今天的變化好大,現在我們有三十幾人。)

記者反問他會否將更新日後年報資料,他卻說:「唔一定要咁做,幫我地做嘢慨顧問身家多到嚇死你,唔系計人數」(不一定會這樣做,幫我們做事情的顧問身家多到嚇死你,不只是算人數)。

他認為近日公司成交量驚人,因受世界各地投資者追捧,「成交量仲高過QQ(騰訊,700),香港散戶邊有咁多錢」(成交量高過騰訊,香港散戶哪有那麽多錢)。他深信公司的發展受認同,「升咁多都繼續追,就是信你」(升這麽多繼續追,就是信你)。

中環現場備註:中國天然氣最新市值約200億港元,每名員工帶來25億港元市值。未有改變的事實:$華潤燃氣(01193)$$新奧能源(02688)$ 多個城市持特許經營權,燃氣管道、收入穩定,員工兩、三萬人,市值約500億港元。一家剛起跑的公司價值應如何理解呢?

2. 報導:基金憂「接火棒」vs 簡誌堅:或制造機會予沽空機構圖利

《香港經濟日報》周四報導:「有基金經理指,現時能源股較當炒,尤其是中下遊行業,不難推高股價。他提醒一般投資者跟這些消息炒,走勢會非常短線,小心「接火棒」。 」

《蘋果日報》-(昨日)簡誌堅聞言相當激動:「接什麽火棒?我幾年冇賣過只股票,從中冇得益」(接什麽火棒?我幾年沒有買過股票,從中沒得益)。

他認為,周四報道制造機會予沽空機構圖利,「我唔敢講個報道系咪專登制造恐慌,冇貨慨就可以沽空賺錢」(我不敢說這個報道是故意制造恐慌,沒有貨就可以沽空賺錢。)

中環現場備註:9月以來,中國天然氣平均沽空占成交量不足1%,最高亦只有1.9%(9月5日)。昨日沽空成交金額51萬,相比全日股份成交28.7億元,占比0.018%。無補充。



3. 沒有簡誌堅,沒有今日$中國燃氣(00384)$

《蘋果日報》-簡誌堅10年前低價獲批中國燃氣(00384)購股權,賺錢贏名氣⋯他斷言「如果當年我唔幫唔借錢畀佢,冇簡誌堅,就唔會有384今日」(如果當年我不幫不借錢給他們,沒有簡誌堅,就不會有384今天) ⋯

中燃高管回應《蘋果日報》表示:「冇咁慨事(無此事)」,又指「中燃管理層從冇這個人,中燃發展與他冇關」(中燃管理層從沒有這個人,中燃發展與他無關)

簡誌堅:「我想幫中國打造藍天白雲,如果我乜都冇,政府點會同我簽協議。公司在3月宣布與中海油(00883)雲南公司合作建加氣站,共投資2億元人民幣。其後又陸續公布與當地大型國企在江蘇、內蒙等地開展天然氣業務,覆蓋7個城市」。不過(已公布的)協議內容就未有提及投資金額和時間表。

中環現場備註:一日之間,中國天然氣在交易所披露的進展沒有動地驚天的改變,想判斷不妨看看《中環現場》昨文-《一絲氣都沒的燃氣股如何一飛沖天》,再參考簡誌堅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29

六間房劉巖說他要挑戰微信,這有戲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7/157972.shtml

六間房劉巖說他要挑戰微信,這有戲嗎?
i黑馬 i黑馬

六間房劉巖說他要挑戰微信,這有戲嗎?

微信現在是一個多產品雜交、臃腫老態的胖子,而自己要打造一款主打安全、便捷、關系簡潔、輕快流暢的即時通訊應用。

i黑馬訊 8月7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與達晨創投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黑馬創交會今日繼續在京舉行。六間房創始人劉巖發表了《生命不息,挑戰不止,這次是微信》的演講,並現場發布了產品“超信”。 他認為,微信現在是一個多產品雜交、臃腫老態的胖子,而自己要打造一款主打安全、便捷、關系簡潔、輕快流暢的即時通訊應用。

以下是現場實錄節選:

大家知道六間房率先進入了秀場這個領域,我們研發了秀場產品。今天這個產品掙錢了,公司也賺錢了,我們個人財富也自由了,同時六間房也成為了這個市場上市值最大的直播類企業。

為什麽要做超信?

但我站在這個舞臺上卻不是那麽自信,不是別的原因,主要是我覺得秀場產品還是一個小眾的產品。作為一個以產品經理自居的創業者來講,如果秀場是我一生標誌性的產品,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站在這個舞臺上。

今年我44歲了,在退休前,恐怕我沒有太多時間從頭到尾做一款能夠傳承下去的產品,但是我一定要有一個產品能讓我自信地在站在這個舞臺上。為了這個目標,我們一直在創新。這次我站在這個舞臺上不是講什麽創業理念,也不是給大家分享行業信息,而是帶來一款叫做“超信”的產品,一款和微信對標的產品。

對於我來講,今天再去做一個細分行業,沒有太大意義。有幸的是我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有很多分支,最後我們融合下來,這個團隊有超過15年的做即使通訊的經驗。我們積蓄了很多年之後推出了超信。你們可以把我看作超信的創始團隊,以及幕後推手。

超信是什麽?超信是一款基於手機通訊錄的即使通訊產品,它主打簡潔、快速、幹凈。超信不是一個需要特別複雜介紹的產品,它就是一款非常簡單地即時通訊產品。

下面請超信CEO Daniel 來推銷一下這個產品。

(Daniel:我們團隊大概有十多年的即時通訊應用的研發經驗。超信是即時通訊軟件,專註於聊天,提供點對點的安全通訊,當一個手機往另外一個手機發私聊的時候,這個消息是不會經過服務器的中轉的,並且消息是經過強加密的。在手機端有存儲怎麽辦?我們會提供一個“閱後即焚”的模式。

我們曾經請國內頂尖的安全團隊給我們做過測試,得到的結論是非常安全的。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會有一個懸賞活動,如果有人能破解我們兩個手機之間發送的一條超信消息,我們會獎勵他100萬元。

還有一個功能是振動通知,在私聊的時候可以召喚對方上線,群聊的時候群主也可以召喚所有群友全部上線,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

另外一個特色是我們的群語音廣播,超信支持2000個人同時在線,5個人同時上麥,在全語音的時候還可以發文字消息和文件,這個應該適合大部分的電話會議模式。

在平臺方面,超信不僅支持安卓和IOS,還支持PC端、Web端同時登錄。多達四個設備可以同時登錄一個超信帳號,發過來的消息四個設備也可以同時收到剛才說的點對點消息除外。

超信的機會

我從來都認為,一款產品如果能成功的話,外部原因一定大於內部自身的原因。所以說,我們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微信留給我們的空間。

超信我們做了三年,經歷了很多即時通訊的風口,大家可以回想當年,易信、來往等都沖擊過微信,但那都不是最佳時機。好的時機不一定是早,像拳擊一樣,當一個巨人把拳頭伸出來的時候,他的腋下或者腰部一定會留有空間,這就是我要去打的地方。

當今天所有人都不去挑戰微信的時候,恰恰是我們的最好時機。為什麽選擇這個時候? 一、微信老了;二、微信變複雜了。

你們想想五年前,那時的微信很簡單,沒有朋友圈和紅包,但是今天我們微信上的聯系人數量已遠遠大於通訊錄聯系人的數量。所以,我會認為這是一款有悖社區產品倫理的產品。

今天微信用戶魚龍混雜,各個階層都被打破,混居在這個地方,這其實是微信巨大缺陷,不是微信產品自身的缺陷,也不是微信團隊的缺陷,而是事實造成的一個結果。

比如說姥姥、媽媽、女兒都在用微信,女兒可能16歲,晚上去酒吧拍一張照片回來,媽媽看了會很不舒服,這樣的社區實際上是互斥的。就跟我們今天買房子的道理一樣,假設一個社區同時居住著成功人士和剛畢業的學生、農民工兄弟,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因為理念、消費習慣、生活方式等都不一樣。

而且現在在這個領域,微信是壟斷的。之前出現了一些產品,一夜之間被“封殺”。這個時候就引發了我的革命情節。

我向大家承諾,假設有一天超信成為了一個平臺型產品,我們一定在開放性上做出表率,一定不會讓別人來指責我們。如果給我們機會,我們會用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回饋這個市場。

我們不停地被質疑:微信已經做那麽大了,阿里挑戰過了,百度挑戰過了,為什麽你們在這個時候,在微信市場地位堅如磐石的時候去挑戰它?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覺得我們有我們的使命。

還有人說劉巖你挑戰微信,瘋了!對,我們就是瘋了,我們想瘋一把。別的不多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還會回來,今天說我們瘋的人,明年我們讓大家看一下,瘋子如何存活一年。

超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80

曾在騰訊工作十年,一朝創業,不到兩年三輪融資,他說他很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4/165838.shtml

曾在騰訊工作十年,一朝創業,不到兩年三輪融資,他說他很焦慮
中國企業家雜誌 中國企業家雜誌

曾在騰訊工作十年,一朝創業,不到兩年三輪融資,他說他很焦慮

又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拿到投資。

2017年11月2日,主攻自然語言語義理解的追一科技宣布獲得由創新工場領投,GGV紀源資本、晨興資本、高榕資本跟投的2060萬美元B輪融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加入追一董事會擔任董事。

《中國企業家》第一時間采訪了李開複。他說,此前創新工場投資了40多個人工智能項目,唯獨沒有投到自然語言方面的公司,感到有些遺憾。所以當他接觸這家公司後,從評估到確認融資只花了幾周時間。

他還分析道,追一做的不是一個通用的自然語言理解,而是非常務實的把深度學習和搜索技術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針對真實用戶解決問題。他很看好這個賽道。

相比李開複的興奮,追一科技創始人吳悅在鏡頭前有些拘束,他不是很習慣面對聚光燈。

一年多以前,他還是騰訊歷史上最年輕的T4級技術專家,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TEG)搜索部門的負責人,帶領著幾百人的團隊為騰訊的微信、QQ、騰訊視頻、新聞客戶端等產品提供搜索功能和推薦算法支持。而現在,他是追一科技的創始人兼CEO。

這家AI對話機器人公司,主攻自然語言語義理解,從智能客服場景入手,通過為用戶提供咨詢解答的方式,逐步延展至整個企業服務場景。與行業內此前運用的關鍵詞匹配+搜索,並根據文本相關性進行排序的對話機器人相比,追一科技的產品將語義理解與深度學習算法結合,使識別的準確率等指標都大幅提升。成立一年多,他們相繼拿下了滴滴、招商銀行信用卡、攜程、ofo等許多重量級客戶。

這也讓它獲得了資本的青睞。除了剛剛確認的2060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初和9月追一還分別獲得晨興資本、高榕資本等兩輪融資。吳悅向《中國企業家》透露,2017年6月決定啟動B輪融資時,幾乎差不多叫得上名的基金都聯系過他們。

作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專家,以及人工智能的“布道者”,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曾看過很多自然語言處理的項目,但他發現,不少項目只是貼著人工智能的標簽,用的卻是二十年前的技術,他此前也就未在這一領域布局。

2016年底,當采用“深度學習+搜索技術”的追一科技進入他的視野後,李開複很快就表達了投資意向。2017年9月,追一科技被他拿來作為“AI+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的成功案例,“我們投資的追一用AI取代客服,重大客戶調查顯示,追一的產品Yibot準確率96%,而人工客服準確率是85%,每個客戶用上這種技術就能取代1000個客服。”

在李開複看來,追一科技擁有對中美印等國2000多萬客服人員進行替代的潛力,甚至有可能成為市值超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

但這一切並沒有讓吳悅感到輕松,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不僅有巨頭在滲透,還有創業公司來勢洶洶。而吳悅內心也很清楚,“將AI產品落地是一件挺苦的差事,沒有什麽捷徑”。

苦差事

就在吳悅開始創業時,滴滴正尋找新的智能客服供應商,替代此前效果不太好的供應商的產品。

得知消息後,吳悅迅速與滴滴取得聯系。為了獲得一個測試的機會,這位此前從來沒有做過銷售的工程師,跟同事半夜12點從北至南幾乎穿過整個北京城,當面溝通客戶需求。滴滴答應,“你們可以來試一試”。

但此時追一還沒有成型的產品方案,他們所擁有的只有團隊十多年的技術積累,要想替代掉此前的供應商,追一必須展現出明顯的優勢,但他們的第一個版本,一切完全要從0開始。

為了摸清楚客戶的需求,CTO劉雲峰索性直接坐在了滴滴客服中心辦公區里面,“就像他們員工一樣,給我分個工位,和他們一起辦公甚至一起開會。”

劉雲峰到一線客服旁邊,學習他們怎麽樣操作,怎麽樣回答,一待就是一個星期,他直觀感受到了滴滴客服中的痛點所在,也從中總結出不少規律。

對客戶需求明確後的團隊在深圳的辦公室里開始加班加點。按照約定,端午節後第二天就要向滴滴提交方案,但有個小問題還無法解決。結果撞上了辦公樓搞消防演習,空調全都被關掉。6月的深圳,氣溫已經攀升到了30多度。十幾個人就在又吵又熱的辦公室,大汗淋漓地討論方案。不久,追一正式推出對話機器人Yibot。

在滴滴,與競品第一次PK,Yibot的準確率達到85%,比此前的版本提升了10個百分點。7月,追一開始小流量的測試,不斷優化調整,引入深度學習算法,準確率逐漸達到客戶要求的90%,跑了4個多月後產品最終落地,被滴滴正式接受。

也是在滴滴的項目中,追一將互聯網基因充分發揮,方案提供給客戶後,一直不停的叠代更新算法,同時與滴滴的團隊定期進行技術交流。高榕資本合夥人嶽斌的感受是,他們幾乎每隔兩三個星期就能做出新東西來,而且少有他們這樣的技術公司在A輪階段就前瞻性地考慮商業化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追一在提供給滴滴的系統中,加入了輿情分析、情感分析、新知識庫運營等一系列模塊,將客戶服務中心從接納用戶的吐槽、詢問等成本中心,變成了直接面向客戶的用戶研究中心。

智能客服產品的落地,也讓吳悅決定放棄另一個業務——企業智能廣告助手,它可以依托先進的算法,提升企業廣告在各大廣告投放平臺中的投放效果。這其實是吳悅一直想嘗試的方向,在他看來,這樣可以使公司相對容易獲得現金流,也是他最有把握的事。但早期跟投資人聊時,投資人覺得廣告這件事太小,不甘心的吳悅提出一定要做廣告,同時做對話機器人。

雙線並進。追一在滴滴進行小容量測試的七八月份,廣告業務也賺到了一些錢,但此時吳悅也看到廣告業務的天花板。在晨興資本合夥人程宇看來,“廣告業務的確成長空間有限,而且會分散創業團隊註意力,要堅決地去掉廣告業務,把全部精力押註在一個未來的更大的事情上。”9月,吳悅決定關掉廣告業務,在企業智能服務上全力以赴。

隨後的一年里,追一與ofo、攜程、小米、美團、餓了麽、招商銀行、國美電器等達成合作。然而每一個客戶的獲得,都意味著前期多次的溝通、艱難獲得的測試機會、耗費很大精力的測試以及實施。

對於吳悅而言,商務拓展是個不小的挑戰。2016年底,追一跟進一個金融項目,今年7、8月份進行招投標,這時吳悅才發現之前的銷售不給力,對客戶的需求沒有足夠的理解,客戶也沒有對追一的產品優勢有足夠的認識。

吳悅馬上跟客戶高層領導去溝通,但此時主要的流程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後續的彌補基本沒有什麽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下子認識到銷售的過程應該怎麽去管理,對銷售有了一些感覺,幾個很關鍵的節點,前期跟客戶的溝通非常重要,整個測試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之後測試結果的落地,再到後面更深度的溝通,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吳悅反思。

他也在盡其可能的開拓著外部的資源,在創新工場的投資流程還沒有走完前,吳悅就向李開複發去了幾個請求,第一件事希望李開複幫忙說服一個候選人加入,另一個就是希望他給追一介紹大客戶。

抉擇

從追一所在的寫字樓向西南遠眺,能清楚地看見直線距離1.5公里的騰訊大廈,即便步行過去也只需要20多分鐘。但這條路,吳悅走了幾個月。

離開騰訊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吳悅2006年碩士畢業後就加入了騰訊,到2016年初決定離職創業,他在騰訊差不多待了十年。

剛剛進入騰訊時,他恰好趕上QQ空間進入快速叠代時期,這個產品當時在騰訊內部備受重視。除此前的純文本內容外,騰訊開始鼓勵用戶上傳照片等多媒體內容,這直接導致了數據量的幾何級的增加,加上此前對於底層設計面臨的壓力估計不足,速度開始變得非常慢。騰訊決定搭建一套適合互聯網業務發展的存儲技術架構,吳悅成為了這一項目最早的三四個創始員工之一。

這一件事,吳悅做了五年,他們搭建起來世界級的存儲架構,最後管理的數據規模接近1EB(約合10.7億G),幾乎達到全球領先的水準。團隊也擴張到三百多人。

正是因為這個項目,吳悅在2011年成為騰訊T4級技術專家。這幾乎是一個工程師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級別,它不僅需要在某些技術領域有著開創性的貢獻,也需要主導過公司級的重點項目,可以說是百里挑一。而吳悅“跳級”升至T4時,只有28歲,這一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2011年底,騰訊負責搜索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吳軍萌生去意,按照公司的安排,吳悅帶著三十號人轉做搜索。

但在2013年9月,騰訊將搜索業務賣給了搜狗。吳悅選擇留在騰訊,他將騰訊內部的搜索業務以及搜索周邊技術產品進行了整編,接過來了騰訊微信、音樂、視頻等產品的搜索業務,成為了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的部門負責人,升到部門經理。

QQ空間、微信、搜索、網絡硬盤、遊戲、新聞客戶端、天天快報等等產品他都帶著團隊服務過,看著他們一鳴驚人,抑或是淪為棄子,他偶爾也在心里想,“我們的技術在外面到底有沒有價值?服務了這麽多很牛的產品,有沒有可能服務騰訊之外的那麽多企業,能不能用技術服務好它?”

2015年,吳悅開始將關註的焦點放在智能計算,跟同事一起發起成立了騰訊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這在當時被認為是騰訊在AI領域最早的布局之一。

他清晰感覺到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逼近。AlphaGo在歐洲以5:0的絕對優勢擊敗了歐洲圍棋冠軍樊麾。在他看來,就像2011年的雲計算、2013年的大數據創業機會一樣,“AI將是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機會之一”。

就在這時,經人介紹吳悅認識了晨興資本合夥人程宇。2015年底,吳悅帶著BP去了晨興資本接受項目過會。晨興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問他,“你為什麽不先辭職再去創業?”

吳悅還沒有徹底想清楚。離開騰訊,放棄的不僅僅是300名工程師組成的AI部門負責人的職位、數百萬的年薪和期權,還有穩定的環境和大平臺。拋卻所有這些投向一片未知,是否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但此時創業的熱情已經無法被澆滅,“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這個時候不出來,再也沒有機會出來了。不出來可能會一輩子後悔。”

2016年3月,吳悅正式提出辭職。騰訊高級副總裁、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看到他去意已決,支持了他的決定,“你是心魔,心魔要度才行。”

4月,入職騰訊滿十年後的第二個星期,時任騰訊技術職發會技術研究通道負責人、T4級技術專家的劉雲峰也正式從騰訊離職加入追一科技,擔任聯合創始人、CTO。“我們服務了很多項目,但很多東西想要做大,還是要自己站出來,才能夠把握方向。”

此外,原騰訊搜索部門產品技術總監汶林丁擔任追一的產品負責人。從事人工智能科研工作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楊振宇也被邀請加入,成為首席科學家。

2016年4月1號愚人節,吳悅來到自己的新辦公室,其他同事還沒有就位,只有自己和兩個實習生。

吳悅卻沒有絲毫的落差感,反而有些“盲目樂觀”。“在騰訊里見了很多業務,一年上百億、幾十億,至少是十幾億的收入,你會覺得賺錢是挺容易的一個事情。所以我們真的很樂觀,覺得就是出來賺錢的。”

吳悅盤算著,“光是做廣告應該很快就有幾千萬的收入,我們那時估算2016年底至少要做3000萬~4000萬的收入。非常的盲目樂觀。”

而真當公司業務開始運轉起來,他才發現,並不是那麽簡單。

吳悅坦陳創業後比在騰訊時焦慮很多,“我一直焦慮的事情是公司到底能不能持續快速增長。要怎麽拓展客戶,技術能不能在市場上領先,團隊規模擴大的時候,企業文化會不會崩盤,人員會不會流失,以前在公司里面根本不用考慮這些事情。”

與巨頭共舞

智能客服行業部分產品與公司

智能客服行業部分產品與公司

過去一年,追一跑出了不錯的成績。如果說他們有什麽核心優勢,那就是“最早把深度學習用在Bot(虛擬機器人)客服場景的一個公司。”

據吳悅介紹,2013年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開始引入深度學習算法時,他們就嘗試將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相結合。一年前,追一的Yibot采用深度學習算法,與此前這一領域的公司相比,識別的準確率獲得提升。

在技術算法上形成的“代差”讓劉雲峰有了很大的信心,“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那些歷史廠商,和我們相比是有代差的,已經不會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正在來的路上,或正在轉型的路上。”

盡管掌握了一定的時間差,追一也沒有放慢技術叠代的速度。“我們現在用的深度學習模型和一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我們線上更新了七八個模型,線下實驗的數量,估計要乘以10。”劉雲峰說。

這樣的技術優勢也讓投資人很興奮,嶽斌去年夏天見到吳悅時,一聽就明白了其中蘊含的意義,倆人中午見面聊過一次,當天晚上這位以風格穩健聞名的投資人就開始與吳悅談具體的投資條款。

“技術先進、工程化能力強、商業化能力優秀”是嶽斌界定一個好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的標準,他尤為看中前兩者的能力。

而工程化能力本身就是追一的優勢之一。在騰訊的十年,吳悅和劉雲峰帶領的工程師團隊完成了許多項目,2015年底騰訊組建AI團隊時,吳悅就是300多人工程師團隊的負責人。

有次,嶽斌與BAT其中一家做智能客服的朋友一起吃飯,他被告知,有一家創業公司叫追一做的很好,在貝貝網項目的訂單上,他們輸給了這家創業公司。“追一就是我們投的公司。”嶽斌滿是自豪。

他聯系吳悅,“在這個案例上,我們把巨頭給幹掉了,相當不錯。”吳悅回複他,“還有另外一個BAT級別的巨頭。”

盡管從智能客服切入,但吳悅想要做的不僅如此。吳悅把企業的服務劃分成四個層面:客戶服務、產品服務、整個企業的服務以及通過客戶服務實現營銷等更多價值。

以追一未來重點布局的金融行業為例,第一個產品就是傳統的客戶服務中心,通過AI提升整個中心的效率和服務水平;第二個產品,追一將會推出銀行業解決方案、證券基金解決方案等等。

在銀行業解決方案中,吳悅舉例說道:“銀行可能有一百多種功能,通過手機APP是沒有辦法觸達,根本不知道從哪里找,我們的方案可以通過對話的方式觸達,把銀行這麽多功能、產品服務通過智能交互的方式,或者是智能服務的方式給用戶展現出來。”

也就是說,它將不僅僅解答問題,也可以協助客戶解決諸如查詢余額、轉賬等問題。“這些事情都可以通過助手的方式去做的,也就不再需要APP和手機銀行。”吳悅分析,“如果我們想的更遠一點,以後每個企業應該都有一款專業的智能助手,它將可以處理所有的企業服務的事情。”

在李開複看來,追一科技處在一個不錯的賽道之中,在中國、美國、印度這三個國家中,就有2000萬客服人員,未來5-10年幾乎全部可以用機器人取代,如果一個人的成本按照2萬美元計算,將是一個近4000億美元的市場。“未來追一可以從文字客服走向語音客服,從線上客服走向新零售的線下客服,可以從中國走向世界,可以從客服走向市場、品牌、銷售等等,賽道非常長。”李開複說,“他們有潛力做到超級獨角獸。”

盡管比想象中要難,但從5個人到90多人,從方向不明到戰略清晰,又接連落地標桿客戶,吳悅覺得追一正在沿著預期發展,“至少未來一年的路能看的很清楚。等到明年這個的目標完成之後,再看看後年的目標是什麽,一步一步走。”

追一科技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