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芯国际多名高管出走 王宁国新政临考


芯国际(00981.HK)的人事调整仍未结束,多位高管正持续离开。

这与前不久中芯国际总裁兼CEO王宁国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的局面有明显反差。当时,随着新的经营团队到位,以及借助一项精兵简政计划,中芯 国际士气得以提升。

中芯国际内部人士透露,新的高管到位、新政推出后,公司局势确实一度稳定下来。不过,近来高管却频频出走。“季明华、谢宁都要走了”。季明华是中芯 国际资深副总裁,一直主管研发,2007年一度担任首席技术官(CTO)职务;谢宁则长期担任中芯市场行销及业务中心负责人。

记者进一步获悉,部分中芯人士已经加盟对手公司。比如谢宁,就在电话中对本报坦陈,他将担任华力微电子“顾问”。记者询问得知,他的职位有望是董事 长助理及营销方面的职务。华力微电子即华虹集团与宏力半导体的合资企业,也是中国目前完全国有性质的12英寸工厂。

几天前,记者已经获悉,中芯国际副总裁、北京12英寸厂总经理刘越女士即将离开公司,加盟手机电视芯片巨头泰景科技。

不止高管层动荡。中芯基层员工对公司的抱怨也在增多。中芯为何再度出现这一局面?

应该说,中芯已走出败诉后的危局。王宁国上任后烧起的团队重建、稳定客户关系等几把火,确实为公司整体运营带来了信心。而之后公布的一项名为“机构 精简计划”的措施,意在推动公司组织结构变革,也让许多员工看到了希望。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王宁国曾表示,这一措施,主要采取“自上而下”方式,调整上层管理队伍与基层队伍,融合技术、生产、市场等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此前,他刚来中芯时,曾经有55个人直接向他汇报,让他感到公司沟通效率存在问题。

这一措施在公司运营层面已经得到初步落实。但中芯整体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大改观。

一位常年跟踪中芯的业内人士表示,王宁国性格温和,但作为职业经理人需要更“果断”一些。

中芯恢复信心的措施确实有点慢。比如,员工抱怨的薪水问题,至今仍在发酵。2008年它曾减薪,2009年局面好转后,薪水恢复速度却不够积极。记 者获悉,由于一季度支付离职高管资遣费,加上新的中高层入职带来的成本,中芯将暂时取消年中结构性调薪,具体情况将视本年度下半年盈利表现而定。

而对手台积电等公司却接连出台多项待遇提升措施。这可能与目前中芯资金短缺有关。前不久,董事长江上舟曾说,大股东大唐控股或将增持,且正与新战略 投资方接触,似乎想化解这一难题。但截至目前未见明朗。

“贫富差距”正继续拉大。台积电、Globalfoundries等已大大提升2010年开支。台积电公关人士前天发给本报的邮件显示,它已核准新 增16亿美元以上扩充多座工厂。中芯2009年年报却显示,今年它将继续严控资本开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9

三個上市建商CEO出走創業!

2010-7-5  商業周刊





六月二日,嘉磐建設董事長魏嘉銘 在台中文心路商圈宣布旗下第一個建案正式開賣,這是他二○○八年夏天,卸下鄉林建設總經理頭銜後,首次以新公司董座身分亮相。

CEO創 業,在房地產業成為一個新風潮。蓋了一輩子房子,想要打造更接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房子;換了跑道,不換軌道,讓他們的專業找到第二個可以寄託的園地。

鄉 林前總座魏嘉銘拋開推案壓力,做到最好

魏嘉銘並非營建業唯一在高峰期轉舵的CEO,展悅建設董事長許東隆、華相建設董事長王忠正,也是這 幾年選擇放棄每年分紅配股,自行創業的總經理。近期也都交出了新的成績單。

「不想再過追逐EPS(每股盈餘)的生活!」魏嘉銘自行創業後 首度談他的心情。過去因為在上市公司,為了不讓獲利下降,每年一開張就得準備兩百億元的推案量,連續五年拚命找地、買地。魏嘉銘說,現在做事可以更海闊天 空。

雖然很多朋友勸魏嘉銘不必那麼辛苦,自己開公司投資報酬率怎麼算都不比從前;但自認擁有十八般武藝的他什麼都不怕,只怕蓋不出有靈魂 的房子。

例如,嘉磐建設年底即將在木柵推案,單戶坪數最小九十坪,一般建設公司可能規畫為四十、五十坪的產品就開賣了,但他堅持走大坪數 豪宅路線;因為基地正對景美溪,擁有絕佳的視野景觀,如果為了多賣幾戶,設計成中坪數產品,價值也跟著打折。

「我可以蹲兩年不推案,只為 了把一個案子慢慢做到最好,」這是魏嘉銘自立門戶後最大的感想。

他說,嘉磐剛成立時,就買下台北市士林雨農路一塊一百五十坪土地,過去, 為了業績壓力,可能早就直接推案;但現在他可以為了讓基地面積更完整,繼續整合隔壁兩百坪的土地,雖然投入時間已近兩年,卻讓基地擴大成四百多坪,這件事 讓魏嘉銘覺得找回最初做建築的熱情與活力。

宏盛前總座許東隆回鄉蓋房,要對得起土地

同樣為了建築理想而創業的是展悅建設 董事長許東隆。

二○○七年,許東隆在股東會閃電請辭董事,外界議論紛紛,因為除了名片上宏盛建設董事長董座職位外,他另一個身分是三重幫 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的女婿。

尤其在那個時候,許東隆一手催生的台灣第一豪宅「宏盛帝寶」才完工不久,他剛爬上人生與事業的最高峰,卻選 擇回到故鄉林口創業。「給自己人生一個新的機會,」是許東隆對自己生涯規畫所下的註解。

許東隆專科畢業後就到宏泰集團上班,娶妻、生子、 人生大事全都在宏泰集團內完成,但他說,「工作了二十五年,年過五十歲後,想要出來創業的念頭一直浮現,所以在宏盛帝寶完工後、淡海新市鎮的建照也拿到, 離開,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離開宏盛的前一年,許東隆的弟弟許德慧也剛離開國內最大代銷公司新聯陽,成立建設公司;於是在許東隆返鄉 後,他們乾脆轉戰林口房市,並以父母的名字為公司命名為展悅建設,定位為林口精緻豪宅品牌。

很少到林口接案的設計師杜文正,因為許東隆的 關係,二話不說就替展悅建設畫設計圖。展悅建設總經理許德慧說,他們自詡是建築人,不是建商,創意、品味、新人文的經營理念,感動很多建築師。

許 德慧說,展悅推案比較保守,沒有推案時間;地點不好,沒有特色的土地絕對不碰。他們曾經有買過幾塊土地,因為設計圖畫出來後發現格局不漂亮,寧可把土地賣 掉,秉持小而美的經營模式。

「蓋每一棟房子都要對得起土地!」許東隆說,今年八月展悅即將在林口推出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二個建案「美術 館」,只有二十二戶,比第一個建案「中央公園」的戶數還少,但每戶坪數放大至一百六十坪,每坪開價要挑戰三十八萬元,算是林口新高價;每坪營造成本預估將 達十五至十六萬元,是區域建商營造費用的一倍。

順天前副董座王忠正退休創業,挑戰兩岸市場

順天建設前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 忠正,也是搭上這波CEO創業風的人物之一。

去年下半年,王忠正自台中順天建設退休,與好友楊玄吉共同創辦了華相建設,在台中房地產圈引 起話題。

一九八七年,王忠正與順天建設董事長柯興樹等七位原始股東共同創立了順天建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成立二十餘年來,公司從未虧過 錢。今年六十歲的王忠正,再創業讓他更抱持只准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與總經理楊玄吉分工合作,王忠正負責土地開發與財務運籌,楊玄吉則主管行銷業務。

王 忠正將華相建設定位為一家百分之百能發揮建築人理想、不隨波逐流的公司,初期將立足中台灣,並以培養菁英團隊與建立優質營運模式做為發展目標;中期則準備 要揮軍北上,爭逐大台北與新竹房地產市場版圖;長程目標則要進軍對岸大陸市場,搶得一席之地。

雖然,王忠正承認退休後重新展開事業的第二 春,心境上雖有些許壓力,但內心世界則洋溢著喜樂,因為未來人生有了方向、有了目標,知道為何而戰;這個信念,也成為這幾位CEO最重要的創業「本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4

富翁出走 左丁山

2010-8-17 AD




 

我地香港人知咗 好耐,現在連外國記者都留意到,中國富翁雖然使錢豪氣,豪爽,視一百萬元現金如浮雲,但佢地內心充滿不安全嘅感覺。前星期《IHT》就有一篇北京報道,講 中國富翁總係用盡方法,將部份財富轉移往外國,買個保險。中國古有明訓,狡兔有三窟,中國大部份富翁係在文革前後時期出生嘅(平均年齡39歲),文革時得 幾歲或未出世,未知父母受鬥爭之苦,成年後,發財後,點都會睇吓書,聽吓父母講故事,既有前車可鑑,將自己子女及部份現金送出境,實在係人之常情,最多領 完外國護照,再回國大吃大喝,繼續發財。

《金融時報財富》專刊(FT Wealth)嘅二○一○年夏季號有一段報道,引述二○一○年胡潤財富調查報告,指中國現有875,000名百萬富翁,去年人數增加6%,以此增長速度, 到咗二○一二年,中國就會有一百萬名百萬富翁,呢班富翁以北京佔最多,共十五萬一千人,其次就係深圳,上海百萬富翁數目排第三。北京以官多、官大著名,估 唔到連富翁數目都多過商業城市深圳、上海,北京人真係有辦法。

中國富翁轉移財富,最容易嘅方法就係先來香港一轉,之後再往美加澳洲,啲錢嚟 香港,首選會係買樓,再加上倫敦趕客,有金融界重量級人馬想來香港做基地,齊齊催谷咗豪宅價格,好令雙曾頭痛。倫敦金融才俊為咗避開50%稅率(按:年薪 十五萬鎊以上就要交50%稅),有乜好方法?上述《FT Wealth》講,今年夏天有唔少高薪人士選擇「離休」(sabbatical)一段時間,情願賺少啲錢,譬如賺到十四萬九千九百鎊就算嘞,但係要走得快 噃,因為如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英國大公司會驚住冇人返工,可能取消「離休」呢項福利;除咗可以避稅之外,成日掛住返工搵銀,冷落老婆或老公嘅才俊,攞 咗離休,與另一半渡假幾個月,仲可以挽救婚姻呢!但係如果早已搵銀二十萬鎊、五十萬鎊嘅才俊,放假都冇用,想唔交50%稅,搬到星加坡或香港,先至可以逃 離高稅網。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上台後,首相金馬倫為咗平衡財政赤字,實行加稅兼大幅度削減公共支出,實行「新革命」,打造《經濟學人》所謂 Radical Britain,在英國做高薪人士,唔怪得要搵路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57

燁輝出走中東 林義守一石二鳥之計

2010-10-18  TWM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日前語出驚人表示,要把集團旗下生產鍍面鋼品的燁輝,部分生產線移往中東。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中鋼與鋼鐵業緊張,是什麼原因讓台灣最大的鍍面鋼廠決定「出走」?

燁輝是國內最大鍍面鋼捲生產廠、年產量一三○萬噸,其中的一百萬噸原料購自中鋼與中鋼子公司中鴻,是中鋼最大的客戶。長期以來,林義守與中鋼維持「儘管有抱怨,但還是往來」的態度,為何說變就變?一位不願具名的鋼鐵業者說,「這是一石二鳥的好計」。

怎麼說?目前國內鍍面鋼捲業者除燁輝外,還有盛餘、尚興,這三家公司的產量,國內胃納量只有兩成。加上甫加入營運的裕鐵、鴻立,以及明年中鋼新設的鍍面鋼捲生產線,屆時將讓擁擠不堪的內需市場更競爭。

「與其如此,倒不如把生產線移到有市場的地方」,林義守說。據了解,燁輝在年中時就接到林義守的指令,研究在海外設廠的可行性,外銷量最大的中東土耳其,成了評估方案中,最有可能出線的地點。

燁輝「出走」是必然趨勢,只是選擇宣布的時機,不無給中鋼壓力的意味。希望中鋼能給予大客戶燁輝價格上長期的特殊優惠。若爭取成功,燁輝不一定要出走;爭取不成,就真的順勢到中東擴大生產基地,也是「國際化」的一種。

(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9

上海新东方:大量教师出走传闻不实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2/2086739.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夏冰 发自上海
教育培训行业热钱涌动,从今年8月份至今已有多家公司在美国股市挂牌上市。但在火爆的上市热潮之后,不能掩盖的是目前教育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隐患。
昨日(12月1日),一则上海新东方VIP学习中心旗舰店大量教师出走的信息在网上流传。不过,《每日经济新闻》随后向上海新东方VIP学习中心求证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新东方否认大量教师出走
昨日,有网友自称从可靠的内部渠道获得消息,“上海新东方学校VIP学习中心众多主力老师出走,另辟天地发展,直接导致上海新东方学校VIP旗舰店唱起空城计。”该网友同时还透露,新东方集团方面已紧急调派北京等地人员前往上海协助培训新教师。
据了解,目前新东方集团在上海的VIP学习中心有两个旗舰店,一家位于徐汇区漕溪北路,另一家位于杨浦区的国权路附近。当记者求证上述消息时,位于漕溪 路北路旗舰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中心有大量老师出走的情况,对消息中所称调集大量老师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 “前段时间可能是我们这边的学生比较多,老师排不过来课程,所以从各地紧急调集老师过来上课。”该工作人员强调,这并不是因为学习中心老师的离职所致。
记者随后又致电国权路的VIP学习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同样也否认有大量老师离职的消息,同时表示目前上课的情况还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缺少师资的情况。
虽然上海新东方VIP学习中心否认了本次“出走事件”,但早在今年8月,兰州新东方VIP中心却爆发过大量教师出走之事。当时,教师们对该中心主管赵莹团队的领导能力提出质疑,同时赵的管理方式也引起较大的争议,有教师随后把对赵的不满以公开信的形式予以公布。
9名教职工在写给新东方高管的公开信中提出,“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初进新东方时的自豪感与激情。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丧失独立人格的唯利是图的造钱机器……相信各位领导能体会到我们坚定的离去信念,希望不要、也不必采取任何手段对我们进行挽留。”
教师已成“核心竞争力”
“教师独立出来自己成立公司的事情,在培训行业里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培训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士俞志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对这一传闻表示了自己的观点,“不过如果教师大量出走,对于公司和老板都会产生影响。”
俞志坚同时表示,出走之后想要另立山头的培训者们到最后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原先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能够拥有一些资源,也有利于做出一定的成绩;而在自己创业之后,失去了背后的平台,原有的资源很难再被利用,也就很少会成功。
在传出消息的股吧中,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自己的质疑:“如果真是出走新东方,教师就能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就能自己创业成功?只怕未必!如果说新东方待遇不好,那么能给得起新东方那样待遇的其他公司就更少了。”
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总裁侯正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特别提出,教师已成为教育培训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培训行业受新东方上市的鼓舞, 后面紧随上市的公司也做了相应准备。这些公司出于市场的需求和学员对新东方的认可度,觉得新东方的员工应该是他们重点搜寻的员工,而且可以借此学习新东方 的内部管理体系。另外,新东方部分优秀的员工在掌握了公司的商业模式之后,也存在想另立门户进行创业的可能。”
激励政策有助于留住人才
德勤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组数据称,中国内地约有50%教育机构谋求上市。2009年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2年这一数值将达到9600亿元。
自今年8月至今,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赴美上市的速度明显提高了许多:先是安博教育集团在纽交所登陆,接着是环球雅思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后不久学而思也开始 挂牌交易,紧跟着学大教育集团在本月初摇身变为上市公司。一时间,赴美上市的“教育军团”迅速扩容,截至目前已上市的中国教育类企业已达11家。
而2006年9月7日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目前却遭遇被降低评级的尴尬境地。据近期发布的公司2011财年第一财季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新东方第一财季总 净营收为1.923亿美元,净利润为6240万美元,均未达到市场预期。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相继有15名分析师在对该股发表的评述中均给予“消极”、“中 性”甚至是“下调”的股票评级。
不仅仅是营收上不尽如人意,在包括华尔街英语、英孚教育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壮大成长之后,新东方的市场份额也正在被这些后来者慢慢蚕食。
“新东方上市后,迫于股东对公司的要求,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做了一些快速扩张。”对于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侯正宇认为,“企业员工来源多分为两 种:内部培养及外部‘挖’人。可是,在自身内部培养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为了迅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公司加快了自己的战略布点,显然这也超出了 公司内部的培养能力。”
在谈到培训机构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时,侯正宇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像新东方应该对高层员工给予一定的股权和期权的激 励,上市后更应该考虑这方面问题;而对中层员工应该考虑如何制定一些经营计划,让员工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可以获得非股权和期权外的一些经济上的鼓励; 而对一些基层员工应该制定一些员工发展计划,让员工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6

中國4.5倍薪挖角 奇美電 華映爆出走潮

2011-3-3  TNM




農曆年後,台灣面板廠吹出一陣大 陸出走風。本刊調查發現,自去年第四季起,TCL、熊貓、龍飛光電等大陸廠,紛紛加強來台獵人力道,甚至開出「薪水平移」,新台幣換成人民幣,相當4.5 倍在台薪資的優渥條件搶人,其中奇美電、華映等廠影響最大。兩岸面板廠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去年底,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友達七.五代廠登陸案,正式吹起台廠在大陸競爭的號角。但這場戰役未開打,大陸的面板業者已經搶先一步,悄悄展開挖角行動。

本刊調查發現,去年第四季起,大陸面板廠祭出高薪策略,大動作來台獵才,不少奇美電、華映的中階幹部,春節後紛紛傳出異動,甚至華映副總陳光郎、廠長吳英明都已經到對岸面板廠效命。

幫挖團隊 賺紅包

一名面板廠工程師Eric二十七日告訴本刊:「過完新年後,我就接到多通同業或是獵人頭公司的來電,問我『有沒有空?想不想了解一下北京胡同,還是想參加南京熊貓團、廣州飲茶團?』如果有意願,可以過去實地了解一番啊!」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是春節後,大陸旅遊團大降價的招攬電話;但台灣面板廠的工程師都知道這話裡術語的意義,北京胡同指的是京東方,南京熊貓團則是中電熊貓,廣州飲茶團則代表TCL華星。

Eric回說,他還沒有領到員工分紅股票,現在走損失很大,決定先留下來。但對方不放棄,「如果你願意提供建議名單、聯絡方式、促成到職等,會有不同的獎勵喔!要是幫忙挖走一組團隊的話,獎金更是驚人。」Eric提供了幾位可能的同事電話,小賺紅包錢。

這波挖角風,來得又快又急。大陸現正加速建造高世代面板廠,包括中國最大的消費性電子集團之一TCL所投資的華星光電八.五代生產線、京東方的北京八.五代線,以及由昆山市政府為控股方的龍飛光電八.五代線,預計今年起陸續完工投產,初估起碼要上萬名技術員。

薪水平移 太誘人

由於大陸缺乏光電產業,人才只能向外挖角,台灣面板廠當然是首選。其中,又以今年八月投產的TCL華星光電,挖角動作最大,開出的條件也最好。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就曾說:「光有錢,你也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因為(大陸)過去沒有這樣的(面板)產業,因此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才。」

為了補足技術人才缺口,TCL內部透露:「華星光電訂定三階段人才募集計畫,第一階段是核心技術團隊,目前已招募二百多人,主要來自台灣、日、韓等地,約一百七十人。」

消息人士指出:「不少奇美電中高階主管領完年終,春節過後就跳到TCL上班。」TCL特別鎖定年資五到十年以上的中階幹部為對象,條件從加薪五成起跳。尤 其是友達或奇美電人,若參與建廠至少三座、年資五年以上者條件更優,甚至開出「薪水平移」,也就是薪水數字一樣,但幣別由新台幣直接換成人民幣,等於四. 五倍高薪挖角。

前奇美電北廠員工路易(化名)說:「過年前就有獵人頭公司打電話詢問我的意願,本來還在猶豫,但等年終確定、尾牙也沒領到獎項後,我覺得從群創到新奇美已經七年了,再待下去發展有限,而TCL開出的條件相當好,就答應了。」

路易透露:「以年資、資歷計算,轉職後薪水直接加了五成多,快六成,還有股票跟分紅,且職位也升了二級,在奇美電即使再待上五年,也未必可以擁有。雖然只跟TCL簽約三年,離鄉背景且不保證續約,但想一想拚個三年,好好存一筆錢,未來再做打算吧。」

奇美人才 大失血

事實上,鴻海集團旗下群創和奇美電合併後,南北廠競爭嚴重,北廠雖然拿到採購權,但在薪資、福利上,卻不如南廠,很多人看到年終獎金後大失所望,加上對岸面板廠強力拉攏,所以年後出現出走潮。

根據本刊調查,奇美電北廠中,與建廠相關的技術人員流失率約達二成,有些單位離職率甚至超過四成,相當驚人。由於事態嚴重,奇美電主管也不得不信心喊話,表示第一季獎金值得期待。

而與路易有同樣想法的奇美人也不少。路易說:「最近去辦理離職手續時,看到人資部門桌上放著不少的離職程序單。偷偷瞄了一下,每天至少都有三到五人以 上。」而且除了建廠相關的生管、品管等部門外,「有些專案小組聽說幾乎整組離開,剩下一到二人,根本沒法接續作業,被迫跟其他組一起運作。」

針對大陸廠重金挖角,奇美電內部幹部說:「這(年後人員流動)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可能聽到有人挖角,就獨厚某些部門。」況且也無法求證對方是否真的開出如此高的價碼,頂多在一定調薪範圍內談,最後也只能尊重同仁的決定。

華映警惕 頻喊話

除了奇美電以外,二線面板廠商中,華映也是對岸挖角的重點。本刊調查發現,華映研發部副總兼發言人陳光郎去年九月閃電離職,據傳就是被TCL挖角;而去年底,華映六代廠主管吳英明,與多位研發部處長、經理,也被中電熊貓相中,請辭到對岸效命。

「聽說中電熊貓跟吳廠長(吳英明)開出一年四千萬元高薪挖角,等於是原本薪水,不過卻是人民幣計價的行情,最主要是要過去協助中電熊貓蓋南京六代廠。」業界人士透露。

大陸面板廠大動作,祭出高薪政策挖角,讓華映心生警惕。「公司已對中高階主管信心喊話,做出慰留動作。」華映員工透露:「對岸雖然高薪挖角,但不受台灣勞基法保障,而且也不知約滿是否續約,風險很大。」

南京的中電熊貓隸屬熊貓集團,熊貓被稱為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子企業,以生產和銷售「熊貓PANDA」彩電產品為主。○九年,熊貓往上游整合,收購夏普六代和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這才踏入面板產業。

「熊貓與華映都是從電視起家,背景相同,所以才鎖定華映挖角。」華映員工說。

出走成潮 傷台灣

事實上,大陸面板廠鎖定奇美電、友達等台灣大廠挖角,早自二○○九年底就開始。當時傳出,TCL集團為了建造八.五代廠,挖角了原奇美電液晶電視面板事業 總處總處長陳立宜、液晶電視事業處技術總監陳政嶸等人,甚至一度傳出挖角人數逾百人。去年年初,奇美電與群創正式合併後,也傳出一波出走潮。

除了TCL、熊貓外,去年十月,前友達執行副總與鴻海電視事業處總經理盧博彥,接手出任龍騰執行長暨總經理。由於盧在擔任友達執行副總期間,培養出不少人 才,且待過鴻海集團,有助龍騰八.五代廠徵才找人。這一波又一波的大陸面板廠向台灣人才招手,是否會引發更大規模的人才出走潮,進而撼動台灣面板國際競爭 力,值得觀察。

中國高世代面板廠接連運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0

服裝業「出走」孟加拉 業內呼籲退稅結構性調整

http://www.eeo.com.cn/2011/0715/206434.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斌 在中國的傳統勞動密集行業——服裝業,孟加拉已經異軍突起逐漸成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南京的服裝加工廠商王先生(化名)說中國的優勢還有3-5年,做成衣出口的李先生則呼籲國家在紡織服裝業行業內進行結構性退稅改革,即上調服裝的退稅,下調布料的退稅。

「這個時刻,進行這樣的調整,就是支持我們自己。」李先生說。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工荒、國際貿易壁壘等壓力下,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競爭優勢還能保持多久?

考察-東南亞的崛起

南京的王先生從東南亞考察歸來,孟加拉、越南和柬埔寨一圈走下來,他認為孟加拉是「走出去」的一個方向。

王先生是一家服裝加工廠的老闆,全部做出口,每年的銷售金額在3000萬-4000萬美金。

去年下半年開始,「成本大增、利潤下降」的壓力越來越大,王先生一直處於焦灼狀態。他說:「金融危機之後,大家都意識到目前的這種模式持續不了太長時間,我們一直在嘗試各種改變。做內銷試了一年,現在基本放棄了;一時間轉到其他行業也不太現實,所以就出來看看。」

王先生認為,就服裝行業來講,中國保持優勢的時間也就還有3-5年。從孟加拉回來,這種緊迫感愈加強烈。

「我們目前的優勢只在產業配套和交貨時間這兩項上了。」他說,「其他方面,孟加拉的競爭力都很強。」

王先生談了自己孟加拉一行的感受。

首先是勞動力,眾所周知,對於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講,正在經歷著「用工荒」和「劉易斯拐點」雙重壓力。

孟加拉擁有1.6億人口,勞動力豐富,而且這個國家只有紡織服裝這一個主導產業。由於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該國英語較普及。

其勞動力價格也非常低廉,孟加拉政府規定紡織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為1662塔卡,約合人民幣180元。

「這也是我周圍很多人轉移到這個國家去的原因。」王先生說。

其次,孟加拉為了吸引投資,也正在實行中國對外開放初期的稅收優惠政策。一般而言,孟加拉國的所得稅稅率為37.5%。但對於外國投資者,此稅可免最少5年。若選擇在孟加拉國出口加工區投資製衣企業,可免收入稅10年,區外投資因地區不同分別為5年或7年。

王先生說:「現在歐美國家,包括日本,也在有意的扶植東南亞國家。」「中國紡織品出口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市場,約需支付18%-23%左右的 進出口關稅,而孟加拉紡織品出口以上國家享受零關稅待遇。」他說,「單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中國成衣企業若想在價格上與孟加拉國類似企業或在孟投資的外國 紡織企業競爭,其劣勢顯而易見。」

據統計,孟加拉的機織成衣與針織成衣主要出口歐盟、美國及日本。而中國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盟、美國及日本,佔紡織品出口總額的40%以上。顯 而易見,孟加拉國紡織品的出口市場與中國類似。「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轉移到孟加拉去,就可以暫時避開國內的盲目競爭、勞工不足的困擾、配額的缺口以及名 目繁多的貿易壁壘,提升利潤空間。」王先生說。

呼籲退稅結構性調整

「孟加拉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成衣製造業的最主要對手。」南京的李先生說,他是一家進出口公司的董事長,涉及的主要行業是服裝。

自2011年1月1日開始,歐盟放寬了進口規則,允許孟加拉國服裝(以進口面料為原料)免關稅進入歐盟市場。

「這一變化將會加速服裝加工業向孟加拉轉移。」李先生說,「這個國家雖然成衣製造發展迅速,但是紡紗原料卻嚴重依賴進口。」據孟加拉成衣製造及出口商協會統計,孟加拉有超過20億平米的染整缺口需要填補。

「這給我國染布企業留下較大的行動空間。」李先生說,「國家總是在提結構性退稅調整,目前在紡織服裝行業最應該進行的是結構性退稅調整。」

他分析,目前服裝和布料的退稅都是16%,如果能把服裝的出口退稅提高,布料的退稅降低,這樣就會促使國內的布料在國際市場上加價,尤其可以抑制孟加拉這種與中國成衣製造已經形成競爭、但是布料仍大量依靠進口的國家在這個行業的發展。

「不然幾年之後形成的局面就是,污染比較大的布料行業都會留在我們國內,服裝的成衣製造大量轉移到孟加拉去了。」李先生說,「即使下調了布料的退稅,國外的買家知道這一消息,國內的布料廠家提價並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失。」

目前,孟加拉國紡織業正在呼籲政府修改服裝稅,幫助出口商與海外競爭對手競爭。

李先生說:「服裝紡織行業內的退稅結構性調整,我和一些成衣廠商已經向部裡提了兩年的建議了,但是目前來看沒有任何反應。」

商務部的一位官員說:「2010年出口退稅調整的一個特點是涉及商品多是高耗能產業。在目前國際再生產再平衡時期,同時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 下,中國產業調整和產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上次取消退稅的產品基本上屬於需要淘汰和精簡的範圍,或是基礎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的產品種類。對全行業來講,這本 身已經是退稅結構性調整的體現。」

「目前還沒有考慮一個行業內的結構性退稅調整。」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1

千金出走創業 讓婆媽多掏百元買米

2011-11-21  TCW




一包米,摘下了德國iF、紅點 (Reddot)國際設計獎。

不讓手機、筆電專美於前,鴨咪(取自英文Yummy,指好吃)系列有機米去年成為台灣農產品極少數獲得國際大獎的代表。提把式、紅白牛皮紙材質、搭配代表 不同米種的紫綠紅顏色,結合一體成形抽真空包裝等創新設計,讓農產品增添時尚、高雅的因子。

禾掌屋社長李逸萍雖然來自台灣三大糧倉「山水米」家族,在國外念國際商業的她,卻不認為米一定要直挺挺的用厚重塑膠包裝「躺」在賣場裡,米的種類也不應該 只有傳統不變的選擇。

禾掌屋領先業界獨家推出的有機越光糙米,一.五公斤要價三百二十五元,至少比其他台灣米貴五○%,卻有不少主婦甘願多掏出一張百元鈔票來買。「市面上太多 有機米,品種、通路差異化,我們(禾掌屋)是第一個。」三十一歲的李逸萍,把米當禮品賣,成功打造台灣最高檔有機米品牌。

創業第三年,禾掌屋有能耐接下十六萬五千份客製小包裝禮贈米大單,包括中信金、新光鋼鐵、力晶科技等上市公司都是客戶,並已進駐全台知名有機連鎖通路聖德 科斯;近期有機連鎖通路家數第二多的無毒的家,也會開賣它的有機米產品。

她嗅到高檔商機斥資千萬開發有機米品種

兩代傳承,剛回國擔任山水米行銷經理的李逸萍,透過接觸行銷、量販店採購等業務不斷觀察市場。她發現,儘管百貨超市從日本進口的越光米並非有機,兩公斤小 包裝竟能賣五百到七百元,嗅出高檔米商機。

「如果我要做最高檔的,人家會說:不對呀,你們之前都賣一、兩百元之間,怎麼突然跳到三百元?」和山水米定位互相牴觸,她只好另行創業。

第一步,她先從有機米品種創新。除了市面主流台九號,李逸萍懂得從家族契作越光米、益全香米等特色米中,開發新品種有機米。亦即和其他只賣故事行銷者不 同,山水米在台灣西部最早栽種有機米、面積最大、品質穩定等生產端資源,成了她一大優勢。

當時能領先業界,李逸萍解釋,主要是其他碾米廠較無有機行銷通路,還在觀望有機米分眾市場,未必願意在現有設備外再斥資上千萬元投資另一條有機米生產線, 更何況是投入市場還沒有的特殊品種。

她說服農民栽種提高一倍收購價催生契作

但一開始就困難重重。「這要賣給誰?能有多少量?」就連曾被媒體喻為「台灣米神」的父親、泉順食品(山水米)董事長李東朝,聽到她要生產有機越光糙米,都 不免質疑。

越光米品種特性稻稈細,稻穗遇風雨易倒伏而日照不足,增加未成熟粒,有如嬰兒般嬌貴,有機越光米每公頃產量最多約四千五百公斤,只有一般有機米的三分之 二,種植不易。李逸萍提出高一倍保證收購價且六公頃小規模生產,才說服農民配合契作。

越光米是高級米種,價格較市場主流台九號至少多一成,有機越光米產量更少,禾掌屋選用碎粒、損害率、異質率、夾雜物等最低的「一等米」,製作蛋白質、纖維 與維生素B群含量都比白米高的糙米,因此比市面貴至少五成。

她看重包裝賣相設計印刷費比別人多五倍

克服生產端難題,她接著在包裝創新下功夫,「我內容物好、包裝不好,也會降低價值,必須兩個兼具。」

相較一般米套用公版設計包裝只要一個月,沒有參考值的禾掌屋只能重新開始。為呈現禮品感和環保訴求,她和設計師討論出提把、牛皮紙材質、五面封袋(編按: 相較一般採無兩側的三面封包裝,五面封入米速度較慢,但能讓包裝更立體、保存更久)再抽真空一次成形、真空膜外牛皮紙開洞露出內裝有機米等賣點。

「精算到誤差值○.五公分以內,」設計鴨咪有機米系列商品的建國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助理教授馮文君透露,外層牛皮紙黏合內層真空膜,結構上包括提袋的長 度、寬度、厚度、開洞組合等耐重度要求與抽真空後美觀,都是學問。

最終,加總平面設計稿、印刷廠、鐵磨具廠等來來往往環節,共歷時六個月、約淘汰二十次,五款有機米商品包括設計、印刷、新開模具等費用,幾乎花去禾掌屋兩 百萬資本額的一半才告成。不論投入時間或花費,都至少比一般米多五倍。

得獎後打響知名度,以家族山水米產銷能量做後盾,李逸萍再接下企業客製化訂單,墊高競爭門檻。以今年中信金股東會贈品米來說,她先通過設計、包裝、數量、 交期、價格等關卡取得標案,經過和客戶溝通等前置作業,一個月內,除新申請CAS(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並完成十六萬五千份的小包裝六百公克贈品米的五 面封袋、外盒設計。

「小時候喜歡踩在割完稻子的土地,跟農田比較有感情,」懂得把米加值,現階段損益平衡後,李逸萍還要繼續研發新品,除克服禮贈品季起落,隨營收擴充降低成 本,也要讓自家米的價值被更多人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5

出走基金明星追蹤:昔日大佬今何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1/2MMzE5XzQzMTg2Mw.html

王亞偉淡出公募圈了,未來的去向尚不可知,王亞偉無疑是基金業最耀眼的明星,但是絕對不是唯一。這些年裡,曾經在公募的天空裡閃耀過的明星很多。他 們手握重金、呼風喚雨,人前光鮮,一呼百應;上市公司對其熱情款待,投資者對其膜拜有加。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些大佬們揮手辭別公募基金界之後, 如今很多都已光環盡失。

轉會私募:幾家歡樂幾家愁

公募基金的體制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私募的自由生長成為公募基金經理神往之地。因此,擺脫公募基金的種種禁錮後,不少原明星基金經理選擇加盟私募或自主創建私募。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

當 項志群出現在深圳某社區做產品推介之際,與會人員大多不知道他曾經是眾人熱捧的公募界明星基金經理。2006年,項志群就以輝煌的戰績榮獲當年度封閉式基 金金牛獎;2009年9月,項志群加入已經解決完股權問題的大摩華鑫基金公司。當年他的業績一路領漲,2010年一季度,其帶隊的大摩領先優勢領跑各類開 基,同期表現甚至超越王亞偉,其管理的基金規模也一路增長,大摩領先優勢從2009年9月22日首募時的7.04億份,發展到2010年二季度末的 39.55億份,佔到了全公司合計份額的半壁江山。

不過,在他業績最為輝煌之際,選擇了離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離開大摩華鑫後,項志群加盟了淡水泉。然而,記者從公開資料未瞭解到項志群已經開始管理產品,不過淡水泉官網信息顯示,項志群擔任淡水泉副總經理。

淡水泉的總經理則為趙軍,趙軍曾經一度也是公募界的風雲人物,曾經任職嘉實基金,為基金豐和基金經理、研究總監、機構投資總監、總裁助理。如今,淡水泉已經成為私募基金公司中,規模居前者。

從公募轉會至私募後,順風順水還有呂俊和江暉。

呂 俊曾經一度是公募基金界的翹楚。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呂俊掌舵的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基金累計收益550%,遠遠超過同期同類基金321%的復合 收益率。2007年8月呂俊創立了上海從容投資。在呂俊的個人影響力下,從容投資規模在40億元左右,儼然已經在私募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階梯。然而,呂俊 親自管理的基金產品業績並無亮點,和其帶隊公募基金產品時的輝煌相差甚遠。

江暉同樣是國內第一批公募基金經理,歷任華夏基金總經理助理、 湘財荷銀基金投資總監、工銀瑞信基金投資總監。2007年,江暉告別公募,一手打造了星石投資。2008年市場遭遇大熊市,江暉管理的星石產品因空倉股票 而獲得成功,當年大熊市毫髮無傷,並取得正收益。如今,星石投資管理規模也已位居陽光私募前十。

明星基金經理轉型私募後,成功的是少數,而水土不服的則大有人在。

在創辦隆聖投資之前,王貴文擔任嘉實基金總經理助理,掌舵嘉實主題精選。王貴文的「成名作」是投資中國國航,中國國航上市時無人問津,但王貴文所管理的基金卻重倉介入,結果牛市初期國航報復性上漲,王貴文因此一戰成名。

根據好買基金網的數據,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王貴文掌舵的嘉實主題精選期間基金淨值增長175.9%,在同期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七。

2007 年年底,王貴文告別公募基金,為最早一批從公募轉戰私募的試水者,其發行的私募產品為「隆聖系列」。王貴文業績曾經一度可圈可點,然後,2008的熊市 中,王貴文判斷失誤遭遇重挫,業績不佳讓王貴文煎熬了多年,2011年12月29日,王貴文終於解脫,當天中投信託在網站上發佈隆聖系列產品的清盤信息。

公 開信息顯示,4只清盤產品中,隆聖1號和隆聖2號均成立於2007年11月7日時行情高點,成立時的規模分別為0.63億元和1.28億元。隆聖3號和隆 聖4號則於2007年11月20日同時成立,成立時的規模分別為1.63億元和0.82億元。截至2011年12月9日的淨值數據,隆聖1號、隆聖2號、 隆聖3號和隆聖4號的單位淨值分別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

一位瞭解王貴文投資風格的人告訴記者,王貴文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不太適合絕對收益投資,相反公募基金的相對收益或許更加符合王貴文的投資方法。

曾經的基金界的老人、大成基金首任總經理龍小波也遭受業績重壓。2004年5月,龍小波成立了深圳市柏恩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7月,在香港成立了柏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此後,龍小波和他的柏恩投資並不為投資者過多關注。

然 而,當世人再度將目光投向龍小波時,因其親自掌舵產品「龍馬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自2007年11月16日成立以來,虧損幅度一度超過60%。記者 瞭解到,這只產品4月25日公佈的最新淨值為39.3500元(面值100元),成立4年多以來,虧損超過60%,在全部同類產品排名中仍舊墊底。

最為顛沛流離的莫過於李旭利。李旭利在南方基金成立之初就加盟南方基金,並一步一步走到投資總監的位置,2005年,李旭利加盟當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並將這家新基金公司帶進了行業十強,創造了基金業新公司成長的奇蹟。

2009年5月,李旭利從交銀施羅德掛靴而去,迎接他的是在私募界潛行數年、戰績斐然的裘國根。李旭利加盟裘國根一手創辦的上海重陽投資後,推出的首隻產品頗受投資者追捧,一舉吸金11.5億,繼續他的奇蹟人生,刷新了陽光私募產品首發的最大募集金額。

然而時隔一年後,李旭利的投資生涯走到了盡頭。2010年9月,證監會對李旭利立案調查,隨後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如今,身陷囹圄的他,尚在等待著一再推遲的法庭審理。

雖然,私募之路並不平坦,但是仍舊有公募基金的大佬前赴後繼加盟。記者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已經從中郵基金離職的原投資總監彭旭也已加盟私募。

「猛人」彭旭,回歸私募後又會有什麼樣的傳奇?

離開二級市場

能夠修煉成為基金行業大佬的,無不在這個圈子摸爬滾打多年,對於投資具有獨到的見解,一般不會離開這個行業。但是仍有人選擇了離開二級市場的投資,跨界到相關的金融行業。

2011年11月底,基金界頗具影響力的老人肖風現身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萬向集團大樓。

三個月前,天命之年的肖風做了一個決定,辭去博時基金總經理一職。

他與博時基金的交集,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博時基金籌備之際肖風已經成為頂樑柱,博時基金成立之後,他擔任博時基金總經理,並帶領博時基金公司穩居行業龍頭位置。

辭職之時,肖風告訴記者:「今年正好也是我五十歲,我想作一個選擇,從一線退到二線,最後董事會也同意了。我覺得整個基金業,或者是整個

企業界也好,一個人做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做了13年,這也是不多的。到60歲退休還有十年工作時間,我想開啟一個不一樣的、新的十年,從而進一步豐富我的人生經歷。」

隨 後不久,肖風到萬向控股金融事業部擔任總經理。萬向控股定位是產業投資人,主要從事股權投資與行業管理。現萬向控股旗下已包括民生保險、浙商銀行、通聯支 付、萬向租賃、通聯期貨、工商信託、浙商基金及萬向香港等多個子公司。除了券商領域,萬向控股已在金融業其他領域全方位覆蓋。

日前記者瞭解到,肖風同時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負責總體發展戰略。

無獨有偶的是,肖風原部下李全,和肖風一樣選擇了跨界。李全同樣是基金界的老人,在博時基金第一線奮戰了12年之久,離開時為博時基金副總經理,擔任過博時基金公司除總經理職位以外的所有部門的領導。

他的跨界比肖風來得早了一些。2010年5月,李全加盟新華資產,他的履歷在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重新開始。

李全入職之後,接受記者採訪認為,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馳騁的範圍更大一些,所以願意做一些嘗試。除可以按常規投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外,還可以參與私募,可以投資債權計劃和股權計劃,可以投資不動產,允許成立金融控股集團。

雖然這些基金業人士此前所在的的基金行業主要是進行二級市場的投資,但離開基金行業後,仍舊從事相關金融行業,這個跨界還不算太遠。而不少曾經的明星們刻意低調,已經徹底淡出人們的視野。

那些逐漸被忘卻的名字

基金大佬們在職之際,舉手投足引起市場關注,離開之際更是掀起軒然大波。但是隨著大佬們日漸淡出這個圈子,業內已經再無他們的消息。

易 方達基金教父江作良的離開成為了焦點。2008年,易方達原副總裁江作良因「個人股權投資,迴避利益衝突」等原因向公司提交辭呈。江作良在易方達基金公司 尚未成立的2000年,即以個人身份投資立立電子,為了迴避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並消除公眾的疑慮,江作良決定辭去易方達基金公司副總裁和投資總監的職務。

江作良是資本市場上不折不扣的老江湖,上世紀90年代初就試水資本市場。當年他的離職讓投資者扼腕嘆息。

記者瞭解到,離開易方達基金以後,江作良曾經賦閒在家很長一段時間,大有隱退江湖之意。

然而,2011年年底,江作良意外現身於廣發證券的策略會上,他表示「現在沒有啥機會,我和大家一樣都在虧錢」。這是他從易方達掛靴而去之後,首次公開亮相。

記 者從公開信息瞭解到,江作良現在身份是廣東惠正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惠正投資的註冊地址為「廣州市海珠區琶洲大道東1號2707房」,註冊資本5000萬 元,經營範圍為「以自有資金進行對外投資(法律法規投資的項目除外),項目投資管理、諮詢(涉及審批的項目除外),財務諮詢」,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江作良仍舊低調行事,並無重出江湖之意。暫時並沒有發行陽光私募產品,但是為身邊親友理財。同時江作良很善於另闢蹊徑,也參與一些一級市場投資。

基金界另外一位頗具影響力人物李學文目前仍未正式出山。2006年,身為投資總監的李學文帶領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基金業績一路上躥,以182%淨值增長冠絕基金行業,這一業績甚至榮獲了當年全球公募基金冠軍,他據此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傳奇人物。

一年後,李學文也是掛冠而去,當年傳言眾多,一度有說法指原因是時任總經理控制慾強,不喜歡公司內有明星,更不滿已經刻意低調的李學文風頭過勁,此外,也有傳言指時任總經理要求李學文簽訂了避免同業競爭合同。

傳 言是否屬實已經無從考究,但揮別公募之後,李學文並沒有改投私募,市場上也再無其消息。專注私募研究的知情人士曾經一度告訴記者,私募公司中並未聽說有李 學文其人。曾經一度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李學文可能環遊世界去了,也有人說他每天在家裡修身養性,練太極,看書,沒有工作。

不過,記者最新瞭解到,李學文目前在一傢俬募公司任職。然而,他並未正式帶隊陽光私募產品,仍舊沉寂,市場再無他的公開消息。

在2006年,王亞偉只是那個飽受挫折之後遠遁海外學習,剛剛歸國的基金經理,而當年銀華價值優選的基金經理蔣伯龍則幾乎和李學文一樣名氣大噪。其管理的基金在成立十個月後淨值增長幅度高達100%。不過,時隔一年多後,蔣伯龍離開了他的老東家,自此市場上再無他的傳說。

此外,諾安基金原投資總監易軍等,淡出公募基金也是已有時日,至今沒有任何消息。這些昔日眾星追捧的明星基金經理,至今也是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1

政府管太多 商品選擇少 投資人出走 台灣金融界的最痛!


2012-7-9   TWM




人民幣商品一直都是國際投資市場的亮點,然而台灣對中國市場仍有諸多限制,讓許多投資人的資金開始大批轉往海外,尋求更高收益、更有願景的商品,同時也凸顯了台灣開放的腳步跟不上國內投資人的需求。

撰文‧何珮郁

近年來,人民幣商品在國際間的熱度不減,台灣雖已逐步放寬限制,但許多等不及的高資產客戶、白領階級,早已大舉到香港開戶,投資中國市場。國內旅行社甚至 還規畫了「開戶團」行程,在旅遊途中只花兩小時,就能輕鬆完成開戶手續,國內多家銀行也積極搶灘香港成立分行,從這些現象都不難感受到這股境外理財的熱 潮。

人民幣商品選擇仍少

財經節目主持人李宣萱就是在○八年的金融海嘯發生後,開始逐步將投資重心轉往香港當地銀行往來。即使與香港的理專往來並不若台灣的理專密切、方便,但她投資金融商品的資金,高達七成都已轉到香港的銀行進行。

「原因很簡單,台灣可以選擇的商品種類真的太少了!」李宣萱說。

在金融海嘯前,市場仍是大多頭行情,李宣萱在台灣投資的基金全都是原物料、新興市場等積極型標的;但是金融海嘯後,投資報酬率不僅大幅縮水,就連長期定期定額的基金也一度出現負六○%報酬率。過去「隨便買、隨便賺」的美好光景不再,她才意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當時市場持續震盪,投資心態轉趨保守的她,開始想尋找更安全、保本的債券商品。但是諮詢了台灣各家銀行的理專後發現,除了債券型基金,國內投資人若想直接 投資到期保本、固定配息的公司債,可選擇的標的相當少。再加上當時人民幣題材正熱,在友人的推薦下,她決定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

李宣萱說,在香港可以買到各種短、中、長期國際企業發行的投資等級債券,也有近年來最受投資人矚目的點心債(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我選擇的都 是電信類或中國國營企業所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低、到期保本,每年的配息率平均也都有七%至八%。」李宣萱強調,現在她只想幫資金找個「不必傷腦筋」的避 風港,如果投資債券型基金,淨值仍會有波動、配息率沒有保證,風險還是相對高。

收益率不高 很難吸引客戶雖然自去年中開始,台灣已開放OBU帳戶(境外金融分行)可承作人民幣交易,但李宣萱仍無奈地表示,「去年剛開放時,只有兩檔人民幣債券可以 選擇,今年雖然逐漸增加到六檔,收益率卻都只有二%至三%,真的很難吸引人。」當台灣投資人紛紛帶著鈔票出走,用腳對台灣金融理財環境投下不信任票,不僅 凸顯台灣可投資的商品種類不夠多元、跟不上國際趨勢,更不難發現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在同類型的商品或風險等級下,國內商品的投資報酬率落後了一大 截。」然而,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在商品選擇受限的情況下,不單國內投資人是最直接的苦主,其實也連帶影響理專為客戶進行資產規畫的靈活度,造成理專只有少 數幾檔高報酬商品可以選擇,「放諸所有客戶皆準」,不管是積極或保守型的客戶,幾乎都擁有相同的商品組合。

客戶百百種 商品組合卻相同與台灣、香港銀行同時往來多年的吳沛恩(化名),為了能夠選擇更多中國基金,也到香港開戶,在與兩地的理專往來一段時間之後,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台灣的理專很少針對客戶需求,量身打造資產配置,反而一直主打同一檔商品,不斷地push(鼓勵)你去買,如果我拒絕了,他的服務態度就會瞬間冷掉。」 吳沛恩觀察指出,理專為了業績壓力,帶著客戶短進短出炒基金,早已不是新聞。最近她和朋友聊天時也發現,行情不好的時候,理專推薦的商品,通常不是高收益 債基金,就是投資型保單。

相較之下,吳沛恩覺得,香港的理專,比較能根據她的需求和產業趨勢變化來提供商品,「同時也會提供很多客觀的市場資訊,詳細地解說風險,給你時間考慮與決 定。」「感覺上,他們很希望消費者能清楚了解自己到底買了什麼,而不是一味填鴨式地推薦。」在現今投資市場動盪的時刻,其實更能明顯看到投資人開始向外尋 求更多元、更安穩的投資選項。

李宣萱和吳沛恩以消費者的立場,同樣都期待政府開放的腳步能加快,也異口同聲地表示,若台灣投資商品的多元化程度也能向國際看齊,他們非常樂於將資金轉回台灣投資,畢竟到境外理財,還是不如在台灣管理來得方便即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