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龚如心千亿遗产案落槌“风水师”将上诉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3/20100203043617148.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香港

        昨日(2月2日)上午10时,历时近三年的前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遗产争夺战在香港高等法院宣判:以龚如心胞弟龚仁心为首的华懋慈善基金胜 诉,而以龚如心“地下恋人”自居的陈振聪所持“遗嘱”被判系伪造。陈振聪透过公关公司声明已决定上诉,并于昨日下午现身中环律师楼,坚称遗嘱真确。

华懋慈善基金:很开心

        已逝“亚洲第一富婆”龚如心身家一直成谜。

        她与丈夫王德辉共同打造的香港地产业航母华懋集团在香港拥有200多幢物业,除了非上市的华懋,龚如心私人还拥有多处香港上市公司股权及海内外物业,外界估计她的遗产接近1000亿港元。

        “整件事(指本次遗产争夺案)是多出来的。”坐在如心广场的华懋总部会议厅里,龚如心胞弟龚仁心面对满屋媒体无奈地回忆说。他原本是个低 调的富豪医生,于荃湾青龙头豪景花园经营一间私人诊所,但2007年4月3日胞姐辞世后便投身商海,担当华懋集团代主席及华懋慈善基金会董事。

        龚如心曾在2002年立下遗嘱,将遗产全数拨归华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并将基金交托由联合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组成的管理机构监管。

        2007年4月20日,龚如心生前的律师之一麦至理突然召开记者会,公布曾为风水师的陈振聪才是龚如心遗产的合法继承人,而证据则是一份据说由龚在2006年10月16日签署的“遗嘱”。随后,华懋慈善基金与陈振聪展开长达近三年的“遗产之争”。

        获知宣判结果,龚仁心用广东话、英语、普通话三种语言向记者们表示:“很开心,我相信大多数人与我的感受是一样的。”他特意选择在挂有“天地有正气”匾额的会议厅召开记者会,以显示对司法的信任和各界的支持。

陈振聪:被判伪造“遗嘱”

判决书正文长达300页,判词概要则简明地列出陈振聪所持2006年遗嘱系伪造的种种证据。

        法庭指出,龚如心在2002年遗嘱中并没有写入陈振聪的名字,可见在她的心里,慈善事业比陈振聪更重要。

        法庭结合电子鉴定结果以及见证人证词认为,龚如心在2006年10月16日仅签署了一份涉及较少数额的  “特殊遗赠遗嘱” (SpecificBequestWill),而并非将所有遗产赠与陈振聪的“遗嘱”。法庭判定,陈振聪持有“遗嘱”上的龚如心及一名见证人王永祥签名为 “高技巧的仿真”(highlyskilledsimulation),而无法判定“遗嘱”上王永祥手写文字部分的真伪。

        陈振聪所持“遗嘱”有两页,根据见证人王永祥和吴崇武的回忆,龚如心在2006年10月16日签署的“特殊遗赠遗嘱”仅有一页,受益人姓 “陈”。法庭公布的电子鉴定结果显示,“遗嘱”没有留下龚如心以及见证人签字时纸张间滑动的痕迹,而法庭认为“遗嘱”在龚如心与见证人之间来回的过程中应 有多次滑动机会。

        经专家鉴定,“遗嘱”上龚如心的签名是在一道纸张折痕上书写。但见证人王永祥与吴崇武声称没有见过折痕,被法庭采信。

        法庭还进一步指出,鉴于龚如心在2006年10月的身体状况,她不能自己准备10月16日的遗嘱,而龚家、华懋及见证人没有参与,因此只有陈振聪本人有可能准备这些文件。陈振聪否认参与准备遗嘱,但法庭认为他撒谎并隐瞒信息。

        法庭还认为,如果陈振聪确系龚如心全部遗产继承人,他在龚如心死前(2007年4月)有充分时机采取其他方式证明这一点,例如他可以要求龚如心令龚家及华懋高层认可,或者他可以要求龚如心请律师准备遗嘱。

        法官在判词概要中阐述道,既然陈振聪所持“遗嘱”被认定系伪造,其他问题都没有必要考虑了。

法律专家:上诉或将延期

        陈振聪被香港传媒形容为“拥有极高的EQ”,他从风水师生意起家,如今已是两家上市公司宏霸数码(00802,HK)和环球工程 (08192,HK)的大股东,身家数十亿。在龚如心遗产争夺案之间,媒体对他的关注少之又少,在2007年4月遗产案爆发及之后他豪掷15亿港元购入法 国空中巴士A350,他的财力随之浮出水面。

        香港税务界人士为此盯上陈振聪。在6年可追溯期内,陈振聪所获得20.64亿港元若为  “看风水”的报酬,则其需补缴16%的营业税。不过陈坚称这是龚如心给予的“爱的馈赠”,不需要交税。

        另外,龚如心与公公王廷歆争夺亡夫遗产时败诉,在翻案之前,她曾被指控伪造证据。因此,香港法律界人士指出,陈振聪可能会步龚如心的后 尘。不过香港律师梁永铿指出,由于刑事案件举证难度较高,或需化验遗嘱纸张和墨水、套取纤维,对遗嘱造成损害,因此刑事案要等民事案完全完结才能开始。

        据香港一般民事案的有关规定,陈振聪必须在3月1日前提出上诉。有法律专家表示,如果本案最终闹上终审法院,审理过程需时至少两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6

十四億人怎麽用藥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迎來最後落槌時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920

藥品目錄調整,安全性好,但療效差的“神仙藥”或會被開刀。OTC、輔助用藥、中藥註射劑都是討論焦點。(東方IC/圖)

安全性好,但療效差的“神仙藥”或會被開刀。輔助用藥和中藥註射劑是爭議重點。

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基金、發揮醫保的機制性作用是真正的難題。

專家評審制是本輪調整的亮點,也是決定品種進出的主要力量。

“我們的醫保部門就像提款機,沒有起到主動管理的職責。”

“我們拼命往體系里投錢,但扔進去的錢都打了水漂。”

一份目錄正攪動著整個醫療行業。

2016年國慶節前一天,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下發了一份重磅文件,《2016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調整方案”),明確提出2016年底前將完成本輪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

7月開始的“小道消息”,這一刻終於得到了證實。時隔最久卻又歷時最短的這次調整意味著,國家要在三個月內對七年未動的醫保目錄進行一次“大挪移”。

患者、醫生、藥企和行業協會已經聞風而動。

從十一假期開始,有關醫保目錄調整的研討會、分析會、內部會便頻頻出現。人社部的調整方案,被不同的“權威”逐字逐句、細細解讀。

各大協會已紛紛發出建議書,希望推薦的藥品能納入醫保;各種“預測榜單”和“內定品種”滿天飛;還有醫藥咨詢公司甚至開發出了計算模型,通過單個藥品打分,計算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可能性。

“支持某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請投上神聖的一票”——一些企業甚至制作了動畫頁面,在社交媒體上給自己的明星藥拉票。

患者們是最為期盼的群體。乙肝公益機構億友公益的發起人雷闖在第一時間寄出了一封印有301個簽名的聯名建議信,希望將乙肝藥物替諾福韋酯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主要簽名人都是正在用藥的乙肝患者。

“形勢每周都在變化,上周新一輪討論結束,範圍又縮小了。”離年底最後的期限,還有一個半月,這樣若隱若現的進展不停地在企業和學者間流傳。

合力正在形成。這份維系著十四億中國人用藥需求的目錄,即將迎來最後落槌的時刻。

“可能是最後一次大調整”

一場溝通會將各方的急切展現得一覽無遺。

2016年10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京主動召集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等八大行業協會和部分企業代表座談,聽取各方意見。原定只有十幾家企業參與的座談會,最後來了三百多人。

“消息稍微靈通一點的企業都來了,誰也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受邀的一位企業代表向南方周末記者說,一些企業代表被擠得只能在走廊上聽。但討論異常熱烈,“大家對調整醫保目錄都是歡迎的,希望能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

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十幾家企業代表輪流發言,每人十分鐘,大家都急切想把自己的訴求在最短時間內告訴政府官員。

“我們所有人長假都沒休息好,一看到意見稿就開始準備了。”上述受邀企業代表感嘆,他們為這一天已經等了好幾年。

醫保目錄長期不調整被業界詬病已久。

7年前的2009年11月30日,中國“新醫改”元年,人社部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09年版)》。這是自2000年第一版目錄誕生和2004年第一次修訂以來的第二次調整。

按照1999年發布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範圍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原則上每兩年調整一次。遺憾的是,這一規定自誕生起便被束之高閣,從未發揮作用。

2009版的醫保目錄涵蓋2151個藥物品種,其中甲類349個,乙類791個。對於乙類目錄中的藥品,各地有15%的調整權,這使得地方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再做增補。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教授胡明說,雖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但一段時間內基本能維持現狀。這也是2009版目錄能夠“堅挺”許久的原因之一。

由於前兩版目錄都是約五年一調整,自2014年起,就有各種傳聞認為目錄在當年會進行新一輪的調整,但大家並沒有等到。

資深醫藥咨詢專家黃東臨分析,原因可能在於,藥價改革等重大政策變化讓醫保部門應接不暇。2012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頒布之後,基藥與醫保甲類用藥之間關系也都沒有理順。此外,還有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工作影響到目錄調整一拖再拖。

“時隔七年才調整目錄,已是很不正常的行為。這是補歷史的欠賬,再不調整欠賬會更多!”黃東臨說,七年內上市的很多新產品,不能納入醫保,病人需要自費,而對企業來說,這亦是致命性的打擊。

面對各界不滿,人社部官員座談時保證,絕不會再出現7年才調整的情況,今後,將逐步建立規範的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1年或2年或專項調整,目錄調整將與新藥審批聯動,減輕新藥準入壓力,滿足臨床需求。

“這才是國際通行的做法。”黃東臨感嘆,這或許是醫保目錄最後一次大調整了。

誰進誰出

時間緊,任務重,“誰進誰出”是各方關註的焦點問題。

“藥物品種應該有進有出,有些已經不再起作用的就應該淘汰掉,目錄不能無限擴大。”北大國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弋認為,目錄變動應與時俱進。

中國醫院的用藥結構,和其他世界各國都不同。有專家研究發現:中國醫院銷售前幾名的藥品有以下特征:適應癥寬泛,毒副作用小,價格彈性大,輔助性作用強。而其他國家,則是療效確切、技術含量高的藥排名靠前。

對此,人社部官員在公開場合回答,“這里有以藥養醫機制的影響,也因為醫療環境惡劣逼迫醫生做出選擇,還有醫院用藥管理方面可能有所缺陷。”

據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透露,他們這次或會拿安全性好但療效差的“神仙藥”開刀,“這些藥價格彈性空間大,多用來補貼醫生收入”。

這也是專家爭議的焦點之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藥物和中藥註射劑,命運何去何從。

國家限制輔助用藥和中藥註射劑的趨勢十分明顯,最近多省推出了輔助用藥目錄,明確其屬於臨床重點監控品種。業內人士紛紛猜測,這兩類品種被調出全國醫保目錄的可能性比較高,或者很難進入目錄。

討論時,西醫專家都認為,中藥是輔助治療用的,較少具有明確完整的循證醫學基礎,應該減少,但在中醫看來,這正是中醫藥學特色。

調出目錄對一些中藥企業來說,無疑“是毀滅性打擊”。有中藥企業憂心忡忡,這兩個月來都在不停托人打聽調整進展或專家名錄。

由於擔心形勢不利,人社部的座談會兩天後,參會的中國中藥協會就給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專遞了一份關於中藥目錄調整的補充意見建議書,建議目錄調整切實貫徹落實國家“發揮中醫藥在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中西藥並重”等政策要求,不僅實現2016年版目錄中西藥數量增幅基本一致,而且要實現數量基本一致。

“雖然堅持中西藥兼顧,但本次調整過程中中醫藥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仍較多。”黃東臨並不樂觀。

除了中醫藥,OTC類藥物也是討論的重點。2015年時就有OTC類藥物或將退出醫保目錄的傳聞,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對此辟謠。這次,圍繞OTC類藥物的爭論依然存在。

“有些藥品雖然屬於OTC,但是患者非常需要,治病需要幾個藥品配合使用。如果非要調出去,相當於破壞了整個治療過程。”山東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教授左根永反對“一刀切”。

也有藥物學家和臨床醫生建議,罕見病藥物也應是醫保目錄需要關照的地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是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領域的專家。在他的專業領域里,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就是一種嚴重的罕見疾病。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靶向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價很高,降價以後還要將近4000元/盒,“不用藥不行,用藥又太昂貴。這些病人特別需要社會施以援手,醫保應當有所考慮。”

呼吸系統大都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一些最基礎的藥卻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以外,他舉例說,像布地奈德這種吸入型激素,需要各地自行選擇是否進地方醫保。但世界衛生組織參照非洲標準制定的基本藥物目錄中,都已納入了這種藥。“我們實在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

他建議,醫保在用藥時間上應該照顧呼吸病慢性特點,給予和高血壓糖尿病同樣的處方待遇。

胡明看法相似,她認為,目前大家關註的重點都是高價的新藥或癌癥疫苗等生物制品。醫保目錄除了覆蓋這些重特大疾病外,臨床需求大的慢性疾病藥物也應考慮。

不過,南方周末記者獲悉,和以往不同,本次目錄調整會降低目錄準入門檻,擴大臨床競爭,讓臨床上有更多選擇,所以“目錄將會做加法”。

“既要考慮臨床用藥需要,又得兼顧基金承受能力。”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無疑是個複雜的工程。(東方IC/圖)

新規則是引入談判機制

建議聲此起彼伏,不過意見稿中重點考慮的品種方向已十分明確。

方案指出,調入藥品重點考慮臨床價值高的新藥、地方乙類調整增加較多的藥品以及重大疾病治療用藥、兒童用藥、急搶救用藥、職業病特殊用藥等,並優先選擇有充分證據證明其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品種。和以往比較,過去醫保目錄主要以中西藥進行藥品分類,新藥沒有被重點提及,這次完全確立了新藥的地位。

這符合大勢所趨。過去5年內,中國本土藥企開發了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達本胺、康柏西普等多個臨床急需的全新藥物上市,研發重點也在向“改良型新藥”和“創新藥”轉移。但行業普遍認為,受制於價格過高,且沒有進入醫保目錄,創新藥一直沒有釋放出真正的潛力。

根據目前的調整方案,藥品進入醫保目錄有兩種渠道,一種是正常的遴選進入,另外就是專利、獨家藥品的談判進入。

南方周末記者獨家獲悉,人社部醫保司司長陳金甫在2016年11月14日晚的一次閉門會議上指出,目錄評審都將延續既有規則,本輪調整的新規則就是引入談判機制。創新藥將部分引入醫保談判機制,但引入多少取決於醫保基金承受能力。

他肯定地說,今後動態調整會以談判準入為常態,人社部將制定嚴密的談判規則和專家團隊,談判準入與醫保支付和醫藥分開相結合,與直接利益方談判。但他補充道,“進入談判的藥品不會很多,各方可以在規則制定之初就介入進來。”

這讓人想到此前國家衛計委主導的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藥品——這也是各方預測進入目錄的“紅人”。

2016年5月20日,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向社會公布,包括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與之前公立醫院的采購價格比較,3種談判藥品價格降幅均在50%以上。

“國家談判藥品進入目錄的可能性很大,否則政府需要解釋不能進的原因。”其中一家企業代表滿懷自信。

對此,陳金甫在閉門會議上回答,“會妥善處理衛計委的談判成果。”

不過,幾位創新藥公司的高管一致認為,這一“貌似公平的談判機制”,對國內創新藥來說卻是極大的打擊。

一位比較熟悉國際醫藥市場的副總給南方周末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中國的創新藥基本是這5年才發展起來的,有些上市才兩三年,如果一上市就把價格降低50%,根本就是“大出血”。而外資企業專利到期時,他們已在國際上賣了十多年,累計總銷售額動輒二三百億美金,早已收回成本。“這就好像讓一個三五歲的孩子和一個成年人比賽,你怎麽比得過?”

不過也有學者有不同聲音,“企業不能既想得到進入醫保的可能又不想放棄既得利益(不願意降價)。”

更關鍵的是,創新藥價格普遍較高,如果都納入醫保,醫保基金將面臨不可承受的危險。此前有媒體報道說,北京、天津、湖北、重慶、貴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六個地區統籌基金累計結余不足6個月支出。2015年,全國醫保基金總收入14480億元,支出超過12306億元,只有少量結余。

這還是在2015年,職工、居民和新農合三種醫療保險的實際報銷比例只有53.8%、44.9%、38.0%,遠低於能有效分擔風險的水平(70%~80%)的情況下。而當年,中國的衛生總費用超過了4萬億。

“我們理解國家醫保基金的壓力,也支持談判機制的建立,但不要落到降價的招標式老套路;我們完全可以用限制使用該創新藥品的醫院級別、限制適應證,甚至限制該病種的年度醫保支持總額度等方式,來保證創新藥的合理使用。”前述創新藥企業副總建議。

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基金,發揮醫保的機制性作用才是真正的難題。

黃東臨用四個詞總結了這次的遴選標準:補缺、選優、經濟、競爭。“既要考慮臨床用藥需要,又得兼顧基金承受能力。”

誰該參與其中

專家評審制是本輪調整的亮點,也是決定品種進出的主要力量。

人社部使用了一支龐大的專家隊伍,其中咨詢專家約400名,遴選專家約20000名,分別負責藥品咨詢、遴選等具體評審工作。

南方周末記者對比了2009年的調整工作方案和2016年的征求意見稿後發現,盡管上一輪目錄調整,便已采用咨詢專家和遴選專家相結合的方式。但此次,則對專家領域做了具體說明:以臨床醫學、藥學專家為主,包括一定數量的醫療保險專家、藥物經濟學專家。

據知情人士透露,整個評選會持續5-6輪。先是由藥學專家、藥物經濟學家等組成的團隊對備選藥品名單進行投票遴選,隨後,再放到各省由臨床專家進一步遴選。最後,由咨詢專家根據備選名單的投票結果,負責確定調入調出名單。

“我很支持專家評審。”胡明對此贊賞有加,但她擔心,無論是專家評審還是專家遴選,都需要大量的高質量循證醫學和藥物經濟學數據庫作為證據支撐,而這方面我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根據現行方案,調整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註冊數據為基礎,不接受企業申報或推薦,“食藥監局提供的註冊數據只是藥品註冊上市的一些基本情況,但是調整不可能只調入新藥,其他數據要從哪里獲得?”胡明疑惑。

而左根永則擔心,如果只靠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企業可能對此會有異議。“企業是提供藥品的一方,如果它都沒有參與權的話,怎麽確保協調各方利益?”他建議,政府提供一部分數據,企業也提供一部分數據,專家可以將雙方對比,再做判斷。

“廠商和醫療決策者之間的持續溝通是整個決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4月,美國管理式醫療藥學學會(AMCP),發布用於指導藥企向醫保管理機構提交產品資料的內容和格式模板時,就曾如此強調。

出乎意料的是,國內企業對於參與權的追求並不迫切。不止一家企業和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由於存在利益沖突,不參與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位匿名專家表示不屑,據他了解,評審前,一些企業早就想方設法找到專家名單。因為不少專家是高校科研人員,制藥企業會對科研人員進行課題資助、會議資助等,這就相當於上市公司里面的關聯交易。

“醫保目錄調整過去整個就是利益集團大血拼,很少為病人說話,這次不知道又如何演繹。”他推測,制藥企業重點公關對象是400位咨詢專家。“企業最關心的是規則制定,咨詢專家關系到規則制定,評審標準出來以後結果基本上就出來了。”目前的方案,對專家的約束機制不夠。

胡明覺得,企業的影響不可避免,但無需過於擔心。一是專家們都會簽署約束協議,二是專家是從庫中隨機抽取的,企業可能會廣撒網地試探或接觸到一些專家,但不可能影響所有的專家。

“個人背後也許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偏差,但20000個專家的話應該在統計學上得到比較公平的結果。”胡明說。

在前述閉門會議上,陳金甫提醒在座企業不要試圖進行“政府公關”,所有通過政府公關的,在他那都會被列入黑名單。

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數位可能參與的專家,都因簽署了保密協議而閉口不談。

不過,更令業內人士擔心的,仍是此次醫保目錄調整能否撬動醫保體制變革。目前的醫保體系是建立在2000年時的社會環境下,和當下已有了很大差別。

“我們的醫保部門就像提款機,沒有起到主動管理的職責。”黃東臨說,各國的醫保基金都有監督和管理的機構,嚴格審核醫保用藥的情況,有必要可以拒付,在定價上,醫保也應該有專門的支付價格。

此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也認為,醫療費用增長過快、浪費過多是醫保基金赤字的關鍵,“我們拼命往體系里投錢,但扔進去的錢都打了水漂。”

這和缺乏一個獨立的醫保管理體系有關。黃東臨認為,由於中國醫療、藥品和醫保分屬三個不同部委管理,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關系也頗為微妙,很難把一系列問題有機整合起來。

這點政府官員也很明白。2016年10月15日,人社部陳金甫司長在世界藥學大會演講時坦承,中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醫保對醫院用藥管理的政策,過去觸角始終停留在保障患者權益和基金平衡,沒有嵌入到醫療運行過程中,不能發揮醫療保險的機制性作用。

但他也解釋,醫療保險不可能去指定醫院的用藥政策,不可能取代藥監部門做藥品技術性規範,它只能發揮激勵和制約作用,希望各部門把各自的事做好後,在公共平臺上銜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94

場外配資案落槌:恒生電子被罰沒4.4億 四券商亦遭從重處罰

去年股市危機之中,有渾水摸魚者,亦有趁火打劫者。歷時一年多的調查取證結束,證監會25日通報了對恒生網絡、同花順、銘創公司的觸發決定,同時宣布對廣發、海通、華泰、方正四家證券公司進行從重處罰。

非法經營證券

監管層對去年的股市危機正在進行“清算”。恒生HOMS、銘創FPRC等第三方接入系統在去年上半年股市快速上漲期間,成為場外配資最主要的入市途徑。在這條利益鏈條之上,除了提供技術服務的網絡公司外,提供開立賬戶服務的券商、提供交易服務的資管公司,也都受到證監會嚴厲處罰。

2015年7月,為了解決虛擬證券賬戶下帶來的不可控問題,緊急發布《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2015]19號)(即“19號文”),對開立虛擬證券賬戶,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出借本人證券賬戶,代理客戶買賣證券等行為進行清理。與此同時,證監會組織稽查執法力量赴恒生網絡核查線索,監督相關方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隨後,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生電子)和浙江核新同花順網絡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花順)在8月18日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同時,對上海銘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銘創公司)也展開調查。

去年下半年A股連續出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奇觀,給監管層的行動帶來較大壓力,場外配資的清理工作也以雷霆萬鈞之勢快速進行。

2015年9月,證監會在對市場穩定性進行階段性通報時表示,配資數額最多恒生電子、銘創、同花順三個系統因違法違規已被關閉停業,同時證券公司場內融資余額大幅下降,已由前期高峰2.27萬億元,下降到約1萬億元,信托公司杠桿融資規模也大幅下降。

“三家網絡公司明知一些不具有經營證券業務資質的機構或個人的證券經營模式,仍向其銷售具有證券業務屬性的軟件,”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周五表示,杭州恒生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恒生網絡)、同花順、銘創公司的涉案軟件具有開立證券交易賬戶、接受證券交易委托、查詢證券交易信息、進行證券和資金的交易結算等功能,上述三公司提供相關服務並獲取收益的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122條規定,構成非法經營證券業務。

證監會決定恒生網絡違法所得約10,986萬元,並處以約32,960萬元罰款;對責任人員劉曙峰、官曉嵐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沒收同花順公司違法所得約217萬元,並處以約653萬元罰款;對責任人員朱誌峰、郭紅波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5萬元罰款;沒收銘創公司違法所得約949萬元,並處以約2,848萬元罰款;對責任人員劉照波、謝承剛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20萬元罰款。

中介失責

同時被處罰的還有因對客戶信息管理失責的四家券商。據鄧舸介紹,廣發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四家券商,未按照《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等規定對客戶的身份信息進行審查和了解,違反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28條第1款規定。

證監會決定,對廣發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約680萬元,並處以約2,041萬元罰款;對海通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約2,865萬元,並處以約8,595萬元罰款;對華泰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約1,823萬元,並處以約5,470萬元罰款;對方正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約786萬元,並處以約1,572萬元罰款。

對上述四家券商的處罰已經拖延一年。2015年9月時,證監會就表示,該四家券商對恒生、同花順等第三方接入軟件未進行有效管理和進入許可,未確保客戶交易終端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可讀性。證監會將對該四家券商進行行政處罰,並已進入告知聽證程序。

另外,利用信托計劃募集資金、通過第三方交易終端軟件為客戶提供證券服務的多家資產管理公司也被證監會從重處罰。

鄧舸周五通報稱,湖北福誠瀾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致臻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浙江豐範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臣乾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及黃辰爽利用信托計劃募集資金,通過恒生網絡HOMS系統、銘創公司FPRC系統、同花順公司資產管理系統等第三方交易終端軟件為客戶提供賬戶開立、證券委托交易、清算、查詢等證券服務,且按照證券交易量的一定比例收取費用。

另外,杭州米雲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運營米牛網,使用恒生網絡HOMS系統招攬客戶,為客戶提供賬戶開立、證券委托交易、清算、查詢等證券服務,且按照證券交易量的一定比例收取費用。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122條規定,構成非法經營證券業務。

證監會決定,沒收福誠瀾海違法所得約164萬元,並處以約492萬元罰款;沒收杭州米雲違法所得約1,549萬元,並處以約4,648萬元罰款;對南京致臻達處以60萬元罰款;沒收浙江豐範違法所得約1,212萬元,並處以約3,637萬元罰款;沒收臣乾金融違法所得約296萬元,並處以約889萬元罰款。另外,沒收黃辰爽違法所得約26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86

蘇州今年最後一場土拍落槌 攬金近170億最高溢價56%

今天(12月20日),蘇州迎來這輪樓市限購之後的首場土拍,共有8宗地塊公開拍賣。這也是2016年蘇州的最後一場大型土拍。本次集中出讓了8宗地塊,成功拍出的7宗地塊共拍得169.7億元,最高溢價率達55.57%。對比此前的“地王”頻出,本次房企們的拿地意願依舊火熱。

今年上半年,二線城市樓市持續火爆,蘇州作為“房價四小龍”之一,領漲全國。8月11日,蘇州市政府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蘇州市區房地產市場管理的實施意見》,要求非蘇州戶籍居民在購買第二套住房時將面臨一定限制。使得蘇州成為了國內首個重啟限購的二線城市。

10月3日晚,蘇州市再度推出加強版新政,限制非蘇州戶籍居民購買第一套住房。作為加強版新政出臺後的首場土拍,同時也是今年蘇州土地市場的“收官一槌”,本次土拍備受各界關註,共有近120家房企參與到網拍中。

今日土拍有8宗地塊掛牌出售,其中新區、園區各三塊,相城區和吳中區各一塊。其中7幅住宅、商住用地設定了“市場指導價”,除去因系統故障中止出讓的一幅地塊,其余地塊均溢價拍出。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園土掛(2016)04以27757.46元拍出了本次最高的樓面價,比兩個月前的31005元最高樓面價低出3000余元。

面對限購新政的壓力,房企們拿地的熱情似乎仍在。蘇地2016-WG-71號還未開拍,報價就已超過最高限價,開拍隨即進入一次報價區間。該地塊最終以溢價55.57%成為溢價率最高的地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天競拍的唯一一塊商服地塊在一次報價後以底價成交。

展望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蘇州市區商品房(包括吳江區)普通住宅、別墅、商業共計約168個項目預計約83200套(包括純新盤和老盤推新項目)房源入市,加上目前市場存量138685套(其中住宅房源存量96164套,商業房源存量42521套),2017年共計約221885套房源入市,而其中住宅約114721套,占比超過5成,商業項目房源107164套,其中大部分為存量房源,新上市房源占比較少。此外2017年純新盤入市41個,占上市樓盤量的24%。同比2016年,推新房源的樓盤數減少22盤,新房源上市量增加22050套房源;純新盤數量增加2個,房源數量增加9100套,整體呈上升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62

西南證券再“觸礁”:年內兩度被立案調查 監管落槌很關鍵

時隔不到一年,西南證券(600369.SH)再次收到一紙立案調查書。去年6月份西南證券被立案調查,市場認為大概率跟大有能源(600403.SH)違規有關,而這次則是撞上了九好集團與鞍重股份(002667.SZ)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一案的槍口,作為財務顧問的西南證券難避其嫌。

證監會剛重拳出擊有毒資產,並稱將對涉及的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行為深挖嚴查,一周後西南證券便宣告,因在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活動中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多方業內人士均認為兩者互為因果關聯,雖然西南證券方面對此以“不確定”回應。

西南證券投行業務首當其沖再度受到影響,可謂舊傷未好又添新傷。投行新增項目被按下暫停鍵、在會項目將被複核重審增加時間成本,作為曾經“業績奶牛”的投行業務不可避免又將成為該公司業績的一大拖累。

然而擺在西南證券面前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證監會將對其如何處置?一名券商投行高管認為,若證監會一刀砍下去,嚴重的話可能會吊銷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牌照,但其中存在多方博弈,還待看。

年內兩度被立案調查

繼去年6月份被立案調查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今年3月17日西南證券就公告收到證監會的第二份立案調查書。與上次相同的是,這次公告中依舊沒有明說具體的涉案事件,但不同的是,此次公告中點出是因在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活動中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而被立案調查。

“跟上次立案調查不是同一件事情,上次是督導的問題,這次是並購重組的事情。”西南證券一內部人士表示,這次立案調查到底因為什麽事情,公司尚未明確,有些市場人士猜測跟九好集團與鞍重股份重組有關,“但我們是不確定的”。

近期,證監會亮劍重組亂象,查辦了一起涉嫌以虛增收入、虛構銀行資產為手段,企圖將有毒資產裝進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案,涉案事件為九好集團與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

據證監會調查,九好集團通過各種手段虛增2013-2015年服務費收入2.6億余元,虛增2015年貿易收入57萬余元,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為掩飾資金缺口,借款購買理財產品或定期存單,並立即為借款方關聯公司質押擔保。九好集團通過上述種種惡劣手段,將自己包裝成價值37.1億元的“優良”資產,與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以期達到借殼上市之目的。九好集團及鞍重股份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

然而,在這一重大資產重組中擔任獨立財務顧問的西南證券並未從中發現可疑跡象。根據西南證券去年4月份出具的《重組預案獨立財務顧問核查意見表》,其對九好集團從事的主要業務、行業經驗、經營成果及在行業中的地位進行了核查,對業務發展狀況、財務狀況也進行了核查,其中也包括資產負債情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

雖然在這一“忽悠式”重組案中,已對違法主體處以頂格處罰,但這場風暴似乎並未結束,相關中介機構出具專業意見為造假行為背書等行為也難逃監管法眼。3月10日,證監會方面強調,將對涉及其中的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的行為深挖嚴查,發現違法堅決予以查處。

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證監會徹查中介機構的說法以及西南證券實際的參與情況,證監會在調查九好集團的時候,也在了解西南證券的情況,此外,按照一般稽查立案的程序,正式立案之前也會先進行前期調查了解。

去年6月份,西南證券也因被立案調查一事推至風口浪尖,彼時業內猜測其大概率因大有能源被立案調查而“連坐”。不到一年的時間兩次被立案調查,西南證券的“看門人”角色是否出現問題?

上述內部人士透露,合規和風控是西南證券這一年來的重點,抓的很嚴。但一位券商投行高管認為,這其實跟合規和風控關系不是特別大,關鍵是前臺人員膽子太大。

在上述投行高管看來,券商作為證券市場“看門人”頻頻出現失職以及被“連坐”現象,主要是目前各中介機構各司其職存在問題,券商和會計師、律師的職責邊界模糊不清,以及券商存激勵不到位的問題,此外,監管層的導向問題也是一方面因素。

“業績奶牛”投行業務再度受挫

對於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而言,目前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頂。投行新增項目被按下暫停鍵、在會項目將被複核重審,作為“業績奶牛”的投行業務不可避免將對該公司整體業績帶來影響。然而擺在西南證券面前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證監會將對其如何處置?

3月17日,西南證券公告表示,根據相關規定,處於立案調查期間,中國證監會暫不受理公司作為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暫不受理公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出具的文件,預計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在立案調查期間將受到影響,並可能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上述內部人士表示,證監會已暫停受理該公司新報的材料,新增業務受到影響,但目前在會再審的項目(包括首發、再融資、並購重組)一共20余個,按照新規,已經被證監會受理的保薦業務在履行了全面複核等必要程序後可以正常推進。

根據中國證監會2016年12月9日發布的《發行監管問答——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的情形(2016年12月9日修訂)》,發行人的保薦機構因保薦相關業務(首發、再融資、並購重組)涉嫌違法違規被行政機關調查,尚未結案的,保薦機構應當對其推薦的所有在審發行申請項目進行全面複核,重新履行保薦機構內核程序和合規程序,最終出具複核報告;經複核,擬繼續推薦的,可同時申請恢複審查;對於已過發審會的項目經複核,擬繼續推薦的,可繼續依法履行後續核準發行程序。

即便如此,在上述投行高管看來,西南證券的在會項目也會受到立案調查的影響,因為複核需要時間,複核之後還需要排隊再審,時間成本較長。

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在去年6月份被立案調查之後,西南證券的投行業務就受到重挫,即使去年12月份新規之後,部分項目可以複核,但時間成本也成為一大問題,如今又遭遇第二次被立案調查,原本作為“業績奶牛”的投行業務再度受挫,該公司整體業績也不可避免將受到影響。

西南證券2016年半年報顯示,其四大主營業務中,投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最高,為9.42億元,遠高於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的6.67億元、2.83億元、0.7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投行業務營業利潤占比大幅提升,該比例達到 82.49%,而其他三個主營業務的營業利潤占比分別為29.91%、26.65%、5.61%。

目前西南證券的年報尚未出爐,但根據已發布的2016年業績預減公告,狀態已不如前。該公司預計2016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75%,而上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55億元,每股收益0.63元。

此外,有市場人士擔憂,西南證券年內兩度被立案調查,其評級將受到較大的影響,可能因兩個事件一起被降級。上述投行高管則表示,券商被立案調查不算入評級,真正落定了處罰結論才算入評級。

且不論暫時的業績以及未來的評級情況,在上述投行高管看來,關鍵在於證監會將對西南證券如何處置,“不到1年的時間,兩次被立案調查,有可能會被吊銷投行業務牌照,意味著以後投行業務就沒了”,這對於西南證券而言則影響甚大,但最終結果還待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79

ST慧球、*ST匹凸處罰落槌 因信披違規遭“七罪並罰”

此前迷霧重重、鬧劇不斷的ST慧球(600556.SH)以及*ST匹凸(600696.SH)近日迎來終極宣判,因虛假信息披露遭“七罪並罰”。今年2月23日之時,ST慧球收到四紙《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如今經過聽證會後,證監會的處罰決定正式落槌。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日前,證監會召開了聽證會聽取ST慧球鬧劇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並對7宗ST慧球、*ST匹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包括ST慧球發布“1001項議案”)做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共對ST慧球處以240萬元罰款,對*ST匹凸處以180萬元罰款;對鮮言、顧國平等15名當事人進行處罰,其中對鮮言共計處以420萬元罰款,對顧國平共計處以180萬元罰款,且顧國平等6名當事人被采取市場禁入措施,其中4人為終身市場禁入,而鮮言此前因操縱*ST匹凸股價案已被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在鮮言當家ST慧球期間,亂象頻頻,最為荒誕且震驚資本市場的則為提前泄露的千項奇葩議案,也引發證監會高度重視。經證監會調查,2017年1月,在鮮言的指使下,ST慧球在信息披露申請未獲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的情況下,將包含“1001項議案”的臨時公告通過域名為“www.600556.com.cn”的網站、東方財富股吧對社會公開。

對此,證監會認定,ST慧球董事會提出並審議“1001項議案”的行為違反了公司守法義務及董事會職權的相關法律規定,ST慧球的披露渠道違反法律規定,所披露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

此外,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ST慧球也存在多次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情況。經證監會調查,首先是,在不晚於2014年12月29日,顧國平就已經成為ST慧球的實際控制人,但該公司2014年年報、2015年半年報及多份臨時公告均披露ST慧球不存在實際控制人,這與事實並不相符,為虛假記載。

而讓ST慧球的亂象開始浮出水面的是,原*ST匹凸董事長鮮言的介入,當時其並未亮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以證代的角色潛伏在ST慧球。但一份協議將真相暴露,2016年4月26日,顧國平與鮮言實際控制的上海躬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經營權和股份轉讓協議書》等系列協議。對於上述信息,ST慧球未按照相關規定予以披露。

事實上,經證監會調查,鮮言在2016年7月18日至2017年1月10日為ST慧球實際控制人。但2016年7月21日至8月30日期間,ST慧球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顧國平。對此,證監會方面表示,ST慧球的上述披露與事實不符,為虛假記載。

證監會方面表示,該會早在2015年下半年便關註到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變更過程涉嫌諸多違法行為,並啟動了立案調查程序。後續,證監會則將就ST慧球實際控制人變更過程中存在的超比例持股未披露、限制期買賣股票等違法行為,本著深挖嚴究、一查到底、絕不放過的原則繼續抓緊查辦。

除了ST慧球,“資本玩家”鮮言將*ST匹凸也是玩弄於股掌。證監會方面表示,在鮮言實際控制期間,*ST匹凸信息披露多次違反法律規定。一是2014年12月,因相關《股權轉讓協議》失效使*ST匹凸實際控制人變更事項出現較大變化,*ST匹凸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披露;二是2015年4月,*ST匹凸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鮮言在未經上市公司董事會討論決策的情況下啟動上市公司名稱、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程序,後上市公司未立即召開董事會進行討論、決策,也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披露;三是2015年5月,*ST匹凸發布的更名公告、變更公司經營範圍、獲得互聯網域名授權等公告就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未來發展前景作出了誤導性陳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