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融股份公司成立 國壽集團參股

http://finance.caixin.com/2012-09-25/100442117.html

 【財新網】(記者 張宇哲 付濤)中國財政部官方網站消息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融股份)創立大會9月25日在北京召開,公司註冊資本258億元人民幣,由財政部控股,持股比例為98.06%;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參股,持股比例為1.94%。

  華融股份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融資產)改制而成。早在今年初,財新記者即獲悉,國務院正式批覆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啟動股份改制,將參照信達模式,即與財政部共設「共管賬戶」的方式完成財務重組,將其歷史上形成的2000多億元巨額掛賬損失剝離至此賬戶。

  華融資產總裁賴小民曾表示,完成轉型改制後,華融將引進戰略投資者,爭取在 2014或2015年實現上市。

  今年8月,財新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銀監會內部已宣佈原非銀部主任柯卡生將調任華融,出任改制後的華融股份總裁。華融資產總裁賴小民將出任華融股份董事長。

  財政部官網稱,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華融股份目前已經形成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構成的現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構。公司設立後,將在繼續做好不良資產業務的同時,重點發展銀行、信託、租賃與銀行業相關的業務。

  自1999年成立以來,華融資產以專業化手段有效處置不良資產,積極參與金融風險處置,為支持國有銀行改革發展、國有企業減債脫困、防範化解金 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華融資產在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領域進行有益探索,業務涉及銀行、信託、租賃、證券等領域。

  截至2011年9月末,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業務所有者權益253億元,與13年前國家投入100億元資本金相比,增長了1.53倍。

  目前,華融旗下已擁有十家平台公司,包括華融金融租賃、融德資產管理、華融證券、華融信託、華融置業、華融致遠投資、華融湘江銀行、華融渝富基 金、華融期貨、華融匯通資產管理公司,形成以資產經營管理為主業,證券、租賃、信託、投資、基金、期貨、銀行等業務為依託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54

華融欲引入戰略投資者 高盛領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12

FT援引知情人士稱,高盛、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已和華融資產管理進行洽談,討論在華融明年香港IPO之前購買其股份。

此舉表明,中國政府將更多依靠市場來解決因信貸繁榮而產生的不良貸款問題。

預計華融將在信達IPO之前完成籌資。

華爾街見聞本週稍早援引《南華早報》稱,信達預計下個月會提交香港上市申請,最早可能在今年四季度進行IPO。

上世紀末,為處理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中國政府成立了華融、信達、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這四家國有債務清理機構。其中,華融接管了中國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

FT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稱,高盛在潛在投資者中領跑,有望買下華融所售15億美元股份中的一大部分。但另有一知情銀行家稱,迄今只召開了幾次會議,預計要到12月才能達成協議。

高盛、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和華融均未置評。

高盛、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均與華融成立過合資公司,購買其壞賬,其中德意志銀行與華融仍有一家合資公司在運營中。高盛也是工行上市前的一大投資者,直到今年才出清最後一筆工行股份。

信達去年3月引入了戰略投資者。當時,其向包括瑞銀和渣打在內的四家機構出售了16億美元股份。

知情人士稱,信達希望通過IPO募集25-30億美元資金。華融也在計劃香港IPO,一旦其戰略投資者到位,IPO最早將在明年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20

報道:貝萊德等國外投資者商談收購中國“壞賬銀行”華融資產股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06

路透由知情者處獲悉,美國最大上市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黑石(Blackstone)、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等國外投資機構正與中國四大資管公司之一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華融資產)商談,有意收購華融資產股權。華融資產希望借此募集逾20億美元。

知情者透露,截至今年2月月中,將有20位左右的投資者準備遞交首輪報價,這些有意向的買家之中還有亞洲和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

路透此前報導,華融資產計劃在IPO以前向戰略投資者出售公司15-20%的股權。

2013年,華融資產撥備前利潤破百億大關,同比增長59%,達到創紀錄的191.53億元,總資產4008.60億元,暫居國內四大AMC之首。

去年全年,華融資產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突破百億,收購規模餘額突破千億,同比增長雙雙超過60%。不良資產包收購規模大幅增長,全年新增收購資產包項目為前三年總和的4倍,同業佔比大幅度提高至近40%。

華融資產董事長賴小民多次表示,華融資產2014年所有工作都要緊緊圍繞引戰上市展開,在完成引戰後盡快啟動整體上市。

在國內四大AMC——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信達)、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華融資產之中,信達已率先上市。

去年12月,信達在香港成功上市,募資約25億美元,成為港交所全年最大規模IPO。公開發售期間,信達超額認購高達160倍,創下去年港股凍結資金記錄。

繼信達後,華融資產在四大AMC之中第二家實現股份公司掛牌,於2012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股份公司。

在改製為股份公司時,財政部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為華融的公司發起人。其中,財政部出資253.36億元,持股比例98.06%,中國人壽出資5億元,持股比例為1.94%。

大華資本(Daiwa Capital)市場分析師Grace Wu指出,中國的不良貸款率很低,還不足1%,但這種形勢不會持續,這類貸款的絕對值會增加。

不過,Wu認為:

中國有充裕的資本緩衝,足以抵擋不良貸款3-4倍的增長。

對於上述路透的收購華融資產股權消息,貝萊德、黑石、KKR與貝恩資本均未予置評。

一位華融資產的管理者稱,該公司的確在與投資者協商,但還未選定任何一家。

华融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 Blackstone, BlackRock, IPO,中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62

中國四大資管之一華融首發美元債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63

中國前“壞賬銀行”之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已聘請投資銀行,安排下周一起在香港、新加坡和倫敦進行一連串路演,籌備透過海外子公司發行美元計價債券。 華融是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末,主要業務包括收購並經營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等。中國國有四大行都將自己的不良債務交於資產管理公司處理,華融負責的是中國最大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華融資產已聘請瑞信、渣打銀行、永隆銀行和工銀亞洲擔任今次發債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道瓊斯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農銀國際、建銀國際、花旗、星展銀行、Jefferies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擔任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負責籌備路演及發債事宜。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華融資產今次發債將透過全資附屬子公司華融(香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Huarong (HK)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簡稱∶華融香港)的子公司Huarong Finance Co., Ltd. 擔任發債體,由華融香港提供擔保,而中國華融資產將提供保持良好契約、股權收購承諾、投資及流動資金支持承諾契據以增強債券的信用質量。 此前,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信達資產管理和東方資產管理也曾透過海外子公司發行美元計價債券。 中國華融資產本身獲信用評級機構穆迪"A3"評級、標準普爾"A-"評級及惠譽"A"評級。其今次計劃發行的債券則獲穆迪初步"Baa1"、標準普爾初步"BBB+"及惠譽初步"A"評級,債券將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消息人士還透露,中國華融資產計劃把發債集資所得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時,華融計劃於2015年赴港進行IPO,此前信達已經在2013年底於香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54

高盛等七家機構入股華融 中國最大“壞賬銀行”上市提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41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華融資產管理將獲高盛、華平等7家投資者接近達成收購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至多20%股權的交易,金額約為20億美元。 消息人士還稱,除高盛及華平外,其他投資者包括馬來西亞國有投資機構Khazanah Nasional Bhd、中信集團、中金公司、複星集團和中糧集團。 此前消息稱,高盛及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與華融的已長開較深入洽購過程。華融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目前完成了前期盡職調查、審計、評估以及與潛在投資者溝通等基礎性工作,堅持引資本、引制度、引智力及引資源,“四引原則”遴選戰略投資者,並力爭盡快實現海內外公開上市。力爭盡快實現海內外公開上市力爭盡快實現海內外公開上市。 2013年為華融改制後第一年,經營利潤持續大幅增長,2013年公司實現撥備前利潤191.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公司實現凈利潤 100.68億元人民幣,公司集團總資產4,008.60億元人民幣,暫居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也稱四大壞賬銀行)之首,繼續保持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地位。 去年年底,同為四大壞賬銀行之一的信達在香港IPO,受到資本市場熱捧,獲得超額認購161倍,收盤時漲2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27

華融二度引戰

2014-07-28  NCW  
 

 

華平領投不足7%,投資者誰?此次引資定價是高是低?不良資產處置的黃金期前夜是否也是上市的最佳窗口?

◎ 財新記者 劉冉 文liuran.blog.caixin.com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融)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上市前的最後一輪引入戰略投資者(下稱引戰)的工作。財新記者與華融相關人士確認,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下稱華平基金) 、高盛、馬來西亞國有投資機構 Khazan ah Nasional Bhd、中信集團、中金公司、複星集團、中糧集團、中國人壽等八家投資機構初步達成收購華融約20% 股權的交易,總投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預計將於下月簽署協議。

這是華融商業化轉型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標誌其正在推進股權多元化的改革進程。按照「改製 - 引戰 - 上市」的三步走路線,華融已經於2012年10月12 日完成股份制改造,在引入這一輪戰略投資者之後,華融將擇機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公開發行股票(IPO) 。股份公司的成立,標誌著華融由政策性資產處置機構正式轉變為市場化經營的股份制金融企業。

華融是2012年10月12日由財政部、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下稱中國人壽)共同發起設立的國有大型非銀行金融企業。當時財政部持股98.06%,中國人壽持股1.94%。公司前身為成立於1999年10月19日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至2013年底,總資產已突破4000億元,以規模而言,目前是中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中最大的機構。

1999年,中國仿照美國解決儲貸 危機的 RTC 的模式,成立四大 AMC,收購了銀行業1.4萬億元不良資產。成立之初,每家 AMC 資本金100億元,財政部為惟一股東。美國 RTC 在完成歷史任務後即告解散。

不過在中國,隨著2006年國有商業銀行陸續上市,AMC 已完成其原有使命。但經過七年的發展,從機構到人員均已頗為龐大,最終說服決策當局,進行商業化轉型, 「改製 - 引入戰略投資者 - 上市」成為共同路徑。由於此前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01359.HK,下稱信達)於2013年10月成功赴港上市,因此此次華融引資上市的前景也頗被市場看好。

華平領投不足7%

據財新記者瞭解,此次華融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由華平基金領投,華平的出資額 不足本次總投資額的一半,所佔股份不到7%,其餘七家合計佔股約13%。目前有關金額與比例仍是大概數據,接近交易的有關人士稱, 「金額尚未最終敲定。 」華平基金自1966年成立以來,已募集了13期私募股權基金,目前管理超過370億美元的資產,現持有120多家企業的股份,在中國投資的知名企業包括國美電器、哈藥集團、七天連鎖酒店、銀泰百貨等。

按照有關方面報給監管部門的口徑, 「以華平為首的投資團」成為了華融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知情人士表示,「因為華融不想要亂七八糟的投資者,希望引入的投資者能為 IPO加分。 」市場據信有一家大型地產集團也成為了華平基金有關項目的 LP,但相關集團的新聞發言人對此否認。華融方面則表示, 「我們只認華平。 」 「華平作為私募股權基金,資金來源多渠道,且並無義務披露這個項目的投資人(LP) 。

對華融感興趣的投資者不少。此前,由深圳市融通資本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融通資本)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也欲通過華平基金投資華融的股權項 目。融通資本的控股股東為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該產品名為「融通資本-世紀3號特定多個客戶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項目推介材料名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投資項目》 。

推介材料稱, 「7月10日開始接受20% 定金預約,8月初正式打款。 」整體募集規模為6億元,資金用途為認購「融通資本 - 融海9號(QDII)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 ,用於投資華融股權,項目期限36個月,通過華平基金獲得份額。

該資管推介方表示,華融預計2015 年下半年在香港完成上市掛牌,因此華平基金可以於2017年初減持退出。預計 年化收益為25%,到期後一次性兌付本金及收益。起投金額為100萬元起,按10萬元的整數倍增加。資金託管人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2013年3月,信達引進戰略投資者,三家戰略投資者投資其在香港上市的 Pre-IPO 股權,價值16.6億美元。

2014年5月(信達於2013年12月上市)三家戰略投資者所佔股權退出收益達到13.31億美元,內部回報率達到24.8%。

項目書上表示,作為資產管理人的融通資本,2013年也曾參與信達上市計劃。

市場人士對這一安排有所不解。據財新記者向相關各方證實所獲消息,融通資本的相關項目已經叫停,相關第三方投資人最終認購了其他資產。原因是華融方面需要力保IPO 成功,對投資者背景比較挑剔。最終,融通資本的相關資管計劃此次未投資華融股權項目。

多元化引資

知情人士介紹,本次引資結構參考了信達上市前的最後一輪引資,但比信達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構成更加多元,更加體現當局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取向」 。

2012年3月,信達引入戰略投資共計103.7億元,由社保基金領投的四家戰投持股比例佔增資後股本的16.54%。

其中,社保基金投資50億元,佔股8%;其他三家外資戰略投資者分別為瑞銀集團、中信資本、渣打銀行,合計佔股8.54%。

「我們希望引進一些有互補性的優秀投資者。 」華融董事長賴小民在2013年6月告訴財新記者,華融引入戰略投資者的目的有四個 :一個是引「資」 ,就是引入資金;第二個是引「智」 ,引進先進的價值理念和優秀的文化 ;第三個是引「制」 ,引入制度; 第四個是引「資」 ,就是資源,增加互補性。

2014年1月,華融啟動上市前引戰流程,計劃引入包括外資金融機構、國際化私募基金和中國投資者在內的七家戰略投資者,總交易規模17億 -24億美元對應15%-20% 股權,在7月底前簽署購股協議。

據財新記者瞭解,華融至今已經與近90家投資機構接觸。最終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有外資、國資、民營資本,有產業集團,也有中外知名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的結構更加多元。

據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最終社保基金、瑞士信貸並不在引戰的名單之中。中國人壽作為持有華融1.94% 的原股東,這次將考慮繼續增持。

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華融曾與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Apax Partners (安佰深私募股權投資集團 ,下稱安佰深)接觸過,但最終後者沒有進入八家戰略投資者的名單。

安佰深旗下美國和歐洲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分別達到15億美元和44億歐元(約合55億美元) 。2008年底正式進軍中國市場。該公司2009年私有化了美國銀率網,2010年投資搜房網,2011年投資金錢豹等。

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資本曾投資信達,中信資本此番不在華融的戰略投資者名單中。知情人士介紹,本次中信集團是用旗下其他平台投資華融,以免造成同業競爭。

估值高低

有關推介材料稱,華融具有優良的債轉 股資產 :從1999年至2006年,華融政策性收購商業銀行(大部分為工商銀行)的4130億元不良貸款,利用由財政部擔保的工商銀行政策性低息貸款作為資金支持。華融將部分政策性不良資產轉換 為被收購公司股權,目前該部分債轉股資產增值未在賬面體現,未來將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增值潛力。

此外,目前中國銀行業開始進入壞賬爆發期,AMC 也被認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信達、華融一直被認為 是 AMC中的佼佼者。

知情人士透露,本次華融引資的估值參照了信達2013年 IPO時的價格 (1.3 倍市淨率,PB) 。信達於2012年完成引資,2013年12月在香港上市。當時受到市場追捧,超額認購超過160倍,募集資金25億美元。據此,本次華融引資的估值約為 PB1.3倍,這是個相當理想的引資價格。

華融是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 AMC 之一,擁有銀行、信託、證券、租賃等金融牌照,為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2013年 總 資 產4086.61億 元, 是2008年底的12倍多 ;淨資產525.34億元,是2008年底的3倍多,增長頗為驚人。2011年至2013年,華融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78億元、256億元和29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8.6億元、58.9億元和86.95億元,連續兩年淨利潤增長率平均在50%左右。

華融近年來的增長速度超過同時期的信達,是因其控股了一家商業銀行,創下了AMC版金融集團的新紀錄。

2010年10月12日,華融在原株洲市商業銀行、湘潭市商業銀行、岳陽市商業銀行、衡陽市商業銀行和邵陽市城市信用社(下稱「四行一社」 )的基礎上,以新設合併的方式設立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華融湘江銀行。該行總部位於長沙,註冊資本40.8億元,華融佔比50.98%, 「四行一社」原有股東股權佔比41.67%,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濟南均土源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一致行動人佔股7.35%。

華融湘江銀行2013年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該行總資產1473.2億元,同比增長12.7%;淨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34.5%。這意味著華融湘江銀行在2013年為華融貢獻37% 的資產規模和8% 的利潤。控股商業銀行,對華融的資產規模和利潤的有較大貢獻,對華融引資的估值有一定貢獻。但作為惟一一家控股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公司,這必然成為華融IPO時的一大亮點。

從信達到華融引資上市,定價方面比四大行改製上市時的狀況有明顯改進。從2004年到2009年,四大行先後完成了改製上市。雖然上市時的估值都增加了不少,但四大行引資時的價格相差不大,事後引發了一些爭議。此次華融引資以信達的IPO 價格作為參考,也為進入的投資者在上市後預留一定的上漲空間,顯示出相關機構對引戰從定位到定價,都掌握得相對嫻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34

中國華融引入八家境內外戰投 2015年底前或赴港IPO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3335.html

按照國務院批準方案,中國華融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將擇機公開發行股票上市。

國華融28日與八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本次中國人壽增持及七家投資者新增戰略投資共計145.43億元人民幣,占中國華融增資後股份總額的20.98%。按照國務院批準方案,中國華融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將擇機公開發行股票上市。

新增的七家戰略投資者分別為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中金公司、中糧集團、複星國際和美國高盛集團。中國華融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引入戰投成功之後,“改制、引戰、上市”三部曲還差最後一步,華融計劃2015年底之前完成在香港IPO上市。

賴小民表示,此次引戰獲得了全球境內外80多家投資者的關註和青睞。據他介紹,此次中國華融是按照“引資(本)、引智(力)、引制(度)、引資(源)”的“四引”原則引入八家戰略投資者。“未來,中國華融將與戰略投資者在資產管理、投融資、投資銀行、金融租賃、產融結合等業務領域以及風險管理、內控制度建設、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賴小民說。

據記者了解,在這八家戰略投資者中,美國華平集團所占投資份額最高。談及投資中國華融,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總裁黎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高層團隊以外,華融的風控體系和業務拓展能力都挺強的。此外,華融還擁有覆蓋全國的業務網絡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平臺,這些都是其優勢。他表示,除了華融已有的業務之外,未來,在一些新興的領域,如消費信貸等華平比較擅長的方面,雙方也存在著合作的可能。另外,華平的投資也將進一步促進華融的國際化轉型。

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華融旗下擁有銀行、證券、信托、租賃、基金、期貨、投資、置業等11家平臺公司,金融控股集團已初具規模。

若按照此次引資規模以及凈資產粗略計算的話,中國華融的市凈率大約在1 .31倍左右,略低於此前另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在引入戰投時1 .67倍左右市凈率的估值水平。不過,對此,黎輝表示,對公司的估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市場環境等都有變化。另外,四大管理公司從業務層面來說,雖然都脫胎於原來最早的處置金融不良資產,但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轉型遵循“一司一策”,即每個公司的轉型路線要體現差異化。與中國信達相比,華融目前沒有保險牌照,但擁有銀行牌照。若按照截至2013年末的數據計算,旗下華融湘江銀行的資產規模大約占華融整體規模的36%。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牌照對於一家金控集團而言非常重要,未來對於整個集團的作用不容小視。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73

“壞賬銀行”魅力大增 高盛、華平投資入股華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46

201209260055

全球私募股權巨頭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將以近7億美元入股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這是外國投資者對中國金融業最大的投資規模之一。(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華融是中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也即所謂的“壞賬銀行”。這是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首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

8月28日,華融資產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方案已獲國務院和監管機構批準,各方已就增資擴股事宜簽署相關投資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八家投資者新增戰略投資共計145.43億元人民幣,占華融增資後股份總額的20.98%。

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美國華平集團將持有中國華融此次增資擴股份額的21%。華平集團董事長為前美國財政部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該集團管理資產規模為112億美元。

除美國華平集團以外,其他投資方還包括: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中金公司、中糧集團、複星國際、美國高盛集團。

在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金融業不良貸款有攀升勢頭,這使得華融等“壞賬銀行”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加。

Jefferies LLC駐香港分析師Ming Tan評論稱:

華融具有投資吸引力,因為它是中國四大AMC之一。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尤其是在IPO之前的階段。當前的企業估值更具吸引力,並且還有清晰的退出時間表。

中國華融公司董事長賴小民表示,在引入戰投成功之後,“改制、引戰、上市”三部曲還差最後一步,華融計劃2015年底之前完成在香港IPO上市。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援引銀監會公開數據,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6944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023億元,已超2013年全年不良貸款增加規模的992億元;不良貸款率1.08%,較2013年末增長0.08%;撥備覆蓋率262.88%。

通常,“壞賬銀行”折價買入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進行處置後出售,繼而從中賺取利潤。

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10月19日,是中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註冊資本258.36億元人民幣,財政部持有98.06%的股份,中國人壽持有1.94%的股份。截至2013年末,集團總資產4086.61億元;2013年集團實現撥備前利潤199.85億元,稅後凈利潤100.93億元。此次增資後,財政部的持股比例將降至7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1

中國華融上半年凈利潤128.5億元 同比增長逾三成

中國華融8月30日晚間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00.1億元,同比增長5.8%;凈利潤人民幣128.5億元,同比增長30.2%。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款項類不良債權資產收入116.89億元,同比增長6.1%,主要由於本公司順應市場新常態,調整優化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積極拓展收購重組類業務,應收款項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增長;不良債權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4.32億元,同比增長194.7%,主要由於本公司把握不良資產供給增加的市場機遇,加大資產收購和處置力度,加快資產處置進度,通過多元化資產管理和經營手段,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利息收入71.91億元,同比增長2.3%,主要來自客戶貸款及墊款和存放金融機構款項利息收入的增長,其中部分被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和應收融資租賃款利息收入的減少所抵銷。

公司的投資收益95.81億元,同比下降2.5%,主要由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收入減少,其中部分被劃分為應收款項類的其他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的增加所抵銷。

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19.69億元,同比下降68.0%,主要由於本集團計提撥備,同時,被劃分為應收款項類投資的 不良債權資產和劃分為應收款項類投資的其他金融資產項目結束所轉回的撥備所抵銷。

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總額204.31億元,同比下降2.1%,稅前利潤96.85億元,同比增長46.4%,主要由於:公司2016年上半年大力開展收購處置類業務和收購重組類業務,應收款項類不良債權資產收入和不良債權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均有所增長;公司2015年上半年抓住資本市場機遇,積極推動債轉股資產處置工作,實現了較高的投資收益,報告期內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債轉股業務經營策略;公司項目結束相應轉回資產減值損失增加。

上半年,中國華融收購處置類業務凈收益達1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3.3%。集團的不良資產經營分部未扣除分部間抵銷的收入為204.3億元;該分部未扣除分部間抵銷的稅前利潤增長46.4%至2016年上半年96.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74

華融資產董事長賴小民:本輪債轉股規模萬億以上 資產管理公司大有可為

2016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暨北京國際金融投資理財博覽會於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在27日出席“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時,結合上一輪債轉股經驗與本輪債轉股特點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表示,本輪債轉股規模大概要一萬億以上,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解決問題,在本輪市場化債轉股進程中,資產管理公司大有可為。

上一輪債轉股政府買單

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積極穩妥地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及《關於市場化債轉股股權的指導意見》,做出了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下實施新一輪債轉股的戰略決策,這是供給側改革形勢下的一項最重要的戰略決策。

中國華融、信達、東方、長城四大金融管理公司成立以來,在實施債轉股,企業轉型、脫困、化解風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賴小民表示,過去的債轉股是中國的一大創造,特別是在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情況下,其是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過高,企業財務壓力大所實施的一項重要政策。

回顧上一輪債轉股的背景,賴小民表示,17年前,亞太地區發生了一場重大的金融危機,以泰國泰銖貶值引發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危機重創了亞太金融秩序,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四小龍在危機中銷聲匿跡,後來蔓延到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五大金磚國家。這場危機引發中國政府的思考,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危機,組建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作為見證並參與上一輪債轉股的“過來人”,賴小民回憶,當時國有企業在銀行的不良貸款居高不下,不良貸款率平均為23.5%,全部是虧損,而且國有企業不要說本金,連利息都還不了,借了大量的銀行借款。國家在剝離不良資產的同時,創造了新的還貸方式,即債轉股。銀行從企業的債權人變成了股東。她稱,當時債轉股是政策性的,政府買單,政府主導,銀行作為股東,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債轉股最大的市場實施主體。

賴小民表示,當初的債轉股政策完成了三大目的:第一,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過高,回收更多的盤活資產;第二降低企業過高的負債,幫助企業解決緩解財務困難;第三,幫助企業建立先進的現代企業制度。

他並介紹,以中國華融、信達、東方、長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發力,共同運作,在支持國有銀行的改革發展、支持國有企業的脫困,特別是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安全網和穩定劑的作用,也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提供了有利的嘗試。

基金化方式解決債轉股

時過17年,中央再次實施債轉股政策。

在賴小民看來,這一輪債轉股與上一輪債轉股最大的區別在於:上一輪是政策性,純粹國家買單,國家”點菜“資產管理公司去運作;這一輪債轉股則突出強調市場化、法治化。

“這一輪債轉股的現實意義在於,去杠桿是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中心任務之一,面對這一次新一輪的企業杠桿率過高、負債規模增長過快、負債負擔不斷增加的現狀,去杠桿成為今年五大任務之一。” 賴小民說。

在賴小民看來,這一輪債轉股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實施債轉股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引領經濟適應新常態、尋找新動力、實現新發展的重大舉措;二是推進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經濟提高綜合競爭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有積極的作用。實施市場化的債轉股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負債和財務成本,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優化融資結構,對推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升級轉型,重回良性發展道路具有積極的作用;三是實施市場化債轉股,是支持金融發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韌性的重要舉措。

此外,賴小民表示,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相關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更加完善,市場化程度更加高,盈利水平有了實質性變化,完全有能力通過市場化的債轉股來支持銀行的發債和支持國有企業,特別是支持大中型的國有企業降低財務風險,改善流動性的危機,有效防範系統性的風險。

賴小民認為,加大市場化的債轉股的力度恰逢其時,並需要在債轉股實踐中嚴格選擇對象。由於本輪債轉股規模大概要一萬億以上,只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對象才能解決一定的問題。

他還表示,在市場方面要采取產業重組並購基金,通過基金化的方式來解決債轉股,實現管理的市場化、做法的多元化、業務的基金化、人才的專業化、運作的規範化,加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主渠道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