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亞科「認洋爸爸」 讓股價大翻身

2013-12-09  TCW
 
 

 

如果從今年的台股,選出最讓投資人喜出望外的公司,相信華亞科絕對榜上有名。一年前,華亞科的股價還落在約兩元的低點,但十一月二十九日,收盤價卻來到二十一.一元,足足漲了約十倍,更在十一月十九日脫離全額交割股,是台灣第一間被打入全額交割後,還能恢復正常交易的DRAM公司。

為什麼華亞科能在今年脫離「慘業」命運,讓巴克萊、花旗、瑞銀等外資都給予買進評等?

從大環境看,DRAM產業已是「三強鼎立」,三星、海力士與美光組成寡占市場,供需較平衡,價格好轉,加上海力士無錫廠大火,造成產能下降。

出運,脫離「慘業」行列從負債千億,變成外資搶進

從華亞科本身來看,則是美光取得華亞科九五%產能,成為華亞科「養父」後的效益。今年初美光對華亞科持股一度高達四成,市場解讀為美光取得華亞科主導權。此舉使華亞科標準型DRAM以外的產品比率增加,同時計價方式也改以市場價格制,利潤更佳。

但這齣「換爸爸」的戲碼,背後主因既不是市場先前解讀的,南亞科與台塑不願再金援華亞科;也並非投資銀行或管理顧問公司的建議,一切其實是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兩年前開始醞釀的一紙提案。

二○一一年,DRAM產業景氣不斷下探,華亞科跟南亞科兩家公司的負債都在千億上下。

高啟全接受本刊專訪時承認,當時他明顯感受到危機,深知如果再不改變,「下一個下市的(DRAM公司)可能就是華亞科或南亞科,」於是開始有說服台塑方將華亞科產能讓給美光的構想。

關鍵,全在一紙提案力搏三贏,大膽轉移產能

高啟全解釋,南亞科市占率只有五%,很難跟三星、海力士及美光競爭,當時還要負擔華亞科一半的研發費用,成本高,賣價卻比人差;但如果由美光取得華亞科產能,未來南亞科只靠投資持股華亞科獲利,能省下龐大研發費,專注於利基型DRAM。

二○一二年二月,日本大廠爾必達宣布破產倒閉,更加速高啟全提出此計畫的決心。他預見,要是南亞科跟華亞科下市,美光將被連累,屆時DRAM市場可能只剩兩家韓國廠商獨大。

為拯救華亞科,也替DRAM產業留下非韓系大廠,高啟全在去年下半年提案,希望由美光取得華亞科產能,創造三贏的局面。

雖然結果證明,當時高啟全的決定正確,但提案時,卻花了一番工夫才說服台塑與美光。

畢竟對台塑而言,要「先蹲後跳」,面臨南亞科規模縮小的現實;對美光而言,雖然獲華亞科近全數產能,卻得擴大支出。

高啟全回憶,當時他將所有可能結果試算給台塑,分析利弊;另一方面,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開始寫e-mail跟美光集團溝通。經過半年協調,終於得到台塑與美光支持。

高啟全強調,美光先增加持股,拿下華亞科的產能,後續台塑加碼投資,雙方持股恢復平衡,這都是計畫內的事情。目前董事席次仍相當,台塑並未放棄主導權。

「現在所有美光儲存的功力,好的客戶或產品,都給了華亞科。雙方現在合作頻率很高,畢竟以前南亞科和美光兩間公司一起拿華亞科的貨,彼此間會防備;現在好的產品進來,美光可以放心安排,因此把很多好產品放進華亞科完全沒有保留。」高啟全解釋由美光取得華亞科產能後的差異。

工研院IEK半導體研究部經理楊瑞臨認為,由美光取得華亞科產能,的確對華亞科、南亞科和美光及投資人都好;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也認為,要避免華亞科與南亞科倒閉,這在當時的確是最好的一條路。

考驗,還有一波在眼前美光再整合,華亞科恐失寵

雖然華亞科與美光目前合作無間,但市場上也有聲音認為,美光買下爾必達和瑞晶,二○一五年下個世代製程整合後,「嫡子」受到的關愛,可能會勝過華亞科這個有三分之一股權在台塑手上的養子。對此,湯明哲認為,只要華亞科的產能都供應給美光,最後的好處都能回到美光身上,那麼股權結構比例,不會是影響華亞科是否受美光青睞的關鍵。

雖然換了「養父」後,華亞科獲利改善,股價飆高,但未來是否能持續得到關愛,關鍵還是得回歸技術面,在新製程衝出好表現,才能抓住美光與投資大眾的心。

【延伸閱讀】「洋爸爸」美光帶旺,華亞科股價一路漲——華亞科近1年股價走勢

2012/12/32.33元近1年股價最低點

2013/2/226元華亞科私募案通過,美光持股4成

2013/11/1920.35元脫離全額交割股

註:數據統計自2012/12/3至2013/12/2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64

主管這麼看》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視野高一點,站在上司的角度去想

2015-06-22  TWM

撰文•周品均

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DRAM產業教父級人物,早在三十年前就於半導體產業中嶄露頭角。

他三十初歲就在美國英特爾公司擔任研發經理;三十四歲當上台積電六吋廠廠長;三十六歲時,他與旺宏董事長吳敏求一同創辦旺宏電子,是台灣首家在美國那斯達 克店頭市場上市的公司;四十二歲進入南亞科技,五十九歲接下被外界視作「火坑」的華亞科董事長一職,擔下連年虧損壓力,帶領華亞科重生。

高啟全從一名工程師,一路爬上DRAM產業一號人物位置,和他勇於爭取責任更大的工作,以及總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的領袖性格有絕對關係。「我從以前就很願 意承擔更大的責任。」高啟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麼說。這也是為什麼當他成了幾千名員工的頂頭上司時,「能夠拋開主觀意識,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以及 「勇於承擔更大責任」,成了他評估下屬能力的要件。

他以自己過去的經驗為例:他在建中時就自告奮勇擔任班長,「當時的班長是當年的狀元,他根本不想當班長,但我是真的想為班上做事。」最後,他靠著協助同學訂定讀書進度與成績目標,幫助班級拿下當屆平均成績第一名。

踏入職場後,高啟全的領袖性格並沒有消磨殆盡。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歷後,高啟全順利得到美國半導體公司職位。三十四歲時,他放棄優厚的薪 資與穩定的生活,回台進入了薪水少了七到八成的台積電,只因為「能夠證明自己,才最重要」。也正是因為進了台積電,高啟全在三十四歲就開始累積管理晶圓廠 的經驗。

他敢挑戰上司,還找張忠謀告狀但他的直接,與主管建立互信關係一名華亞科主管分享他從高啟全「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學到的經驗。高啟全是福委會的資方代 表,但因公事忙,無法每次出席福委會會議,該名主管擔任董事長幕僚與福委會總幹事,「我必須站在董事長的立場,思考兼顧公司與員工利益的作法。」也就是既 不能干涉員工決定福委會運作,又能讓福委會舉辦的活動項目,符合高啟全希望達到提升員工向心力的目標。

然而,高啟全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其實也有過重大挫折。從不掩飾直率個性的高啟全,當年就因常當眾不給吳敏求面子,導致經營理念不合,終於以退出自己一手創立的旺宏公司收場。

高啟全經歷這次打擊後,開始重新檢視自己,改變過去態度驕傲的缺失,但並沒有改變直率本質,反而更看重與員工的溝通及靠誠實與正直培養出的互信基礎。

他分享自己在台積電時的小故事。當時他與直屬上司、一位德裔總經理在一件事情上意見分歧,高啟全與總經理理論未果,便直接告訴對方:「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要去跟董事長(張忠謀)講。」後來,高啟全果然找上了張忠謀反映這件事,但張忠謀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那麼,高啟全就從此與總經理交惡了嗎?「我後來和他成為很好的朋友。」高啟全公布答案。雖然他很敢挑戰上司,但「我很直接、我很誠實,我做什麼都會先跟你說。」高啟全不諱言,自己所作所為都以誠實與正直為基礎,慢慢地主管就會了解他的個性,並且建立起互信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高啟全這麼看重部屬的誠實和正直,因為唯有在這兩個前提下才能順利建立互信,「如果沒有互信,什麼都要用猜的,那就死了。」他話說得很直。

他公布營運狀況,就算淨值不到十元他以身作則,把誠實作為員工行事典範一位與高啟全共事六年多的華亞科員工透露的例子,可以看出他多重視「誠實正直」。她 說,有一陣子公司營運狀況很差,淨值甚至不到十元,有人反映是否要在營運報告中,省去部分表現不佳的財務指標資訊,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當時 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公司的狀況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坦誠面對,不該有所隱瞞。」絕對誠實、非常直接,這是高啟全面對職場的態度;而勇於承擔責任、站在主 管的立場上想事情,則是他一路從小工程師爬上DRAM產業一號人物的助力,值得參考。

高啟全

出生:1953年

現職: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總經理學歷: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所碩士經歷:南亞科技副總、旺宏創辦人、台積電1廠廠長、英特爾記憶體研發部經理成績:華亞科從連年虧損轉盈,2014年獲利超過500億元

理想部屬3條件

誠實正直,進而建立互信基礎。

願意承擔更大責任。

擁有比本身職務更高的視野,懂得站在上司立場想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88

解讀》華亞科董座高啟全跳槽對岸背後 董事長出走 反成台塑一顆活棋?


2015-10-19  TCW

科技人前進中國,從期待個人舞台,如今還試著為企業找出路,這次高啟全出走未必是危機,可能反是中台美合作契機。

「我已經確認過了,高董事長(指高啟全)會擔任我們的全球執行副總裁。」十月八日傍晚,中國十一長假結束後,《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取得紫光集團發言人葉銘證實,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將擔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與IC設計公司展訊執行長李力游、掌管惠普旗下網通伺服器公司「新華三」的于英濤並列此職位。

DRAM產業首見人才出走提高至董座層級

這是高啟全轉赴中國消息曝光約八十小時後,紫光集團首度對台灣媒體的回應,確立台灣高科技人才出走的層級,第一次提升到「董事長」,再次撩撥所有人對「紅色供應鏈」這五字咒語的緊繃神經。

高啟全,台灣DRAM產業第一人,在業界拚搏二十年,他毅然轉進大陸,留下許多問號。疑問,來自事件發生後,台塑集團與美光令人費解的安排,與曖昧的態度。

消息傳出後第一時間,南亞科先是發出聲明,證實高啟全將從總經理職位退休,期盼未來促成美中台三方合作,並給予祝福。其後也證實,高啟全將繼續擔任南亞科董事,與華亞科董事長二職。

一位與高啟全熟識二十多年的友人表示,高啟全與台塑集團從上一代的王永慶,到第二代的王文潮等人關係都相當好,雙方應該不會撕破臉。

但隔天,南亞科董事會前,董事長吳嘉昭卻對媒體說:「台塑集團不會是只靠一個人……,你們認為高總他有能力把所有專利還有製造的事解決嗎?」讓大家對台塑集團確實的心意都有些霧裡看花。

目前,高啟全面對外界一律僅回應,是接受紫光邀請而轉赴對岸,希望促成美中台三方合作,用美國的技術、中國的資金與市場,加上台灣的製造實力對抗韓國。

但南亞科表示,這只是願景,實際合作還未開始談。美光一位主管也直言,「這只是希望……,(如果)美、中合作,我不懂他加台灣的意思,那台灣要扮演什麼角色?」

種種跡象看來,高啟全的兩位東家美光與台塑,對他將赴任紫光,未鼓勵、但也未多做阻撓。因為撥一撥算盤,三方都有機會從中得到利益,高啟全搞不好反成為一顆「活棋」。

對台塑:替「錢坑」找出路

對台塑而言,這或許是拋開包袱的契機。

近兩年,DRAM產業生態整頓,僅剩三星、海力士與美光三巨頭,市況穩定,甚至時常供不應求,讓身處產業內的各廠商均能雨露均霑,也讓華亞科成為台積電以外,台灣第二間不靠財務操作,便能彌平累積虧損的公司

但是在這之前,DRAM業被譏諷為惡名昭彰的「慘業」,更是台塑集團的「錢坑」。

攤開歷史,南亞科與華亞科往往賺錢時小賺,賠錢時卻大賠,兩家公司的累積虧損歷史高點共計逾三千億元,成為台塑股東會時小股東要求檢討的重點。

以南亞科為例,狀況最差時,曾經帳上現金僅剩七百多萬元,負債千億,累積虧損逾兩千億元。

高啟全今年三月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坦言,當時自己就像立委候選人,要一個個拜會台塑四大公司的高層與獨立董事,遊說他們持續注資,「那個時候是很困難的,你要說服台塑,不只不要放棄,還要繼續支持,投些錢進來,使公司有生機。」

如今雖市況好轉,兩家公司均成為台塑集團的小金雞,但華亞科每隔約三年,便累計得花費近千億元的資本支出,供製程升級,對台塑集團仍是不小的負擔。

在台塑集團二代逐漸掌權,總管理處總經理王瑞瑜上任後,會不會展現如同肅貪一般的革新作風,拋開第一代的包袱,透過高啟全居中牽線,將僅持有股份、實際上已不介入日常營運的華亞科股權毅然賣出,仍有待觀察。

「台塑集團要賣東西給大陸,你能想像記者會怎麼下標嗎?新聞台會怎麼講嗎? ……(這已經)是政治新聞了。」一位券商主管表示。

但如果台塑真的有意出脫,有哪些方式可以避開兩岸的敏感神經呢?

「現在很多人用變相的做法,把廠移出去,不留在台灣……,或者是資產作價賣給陸資,人員用清算方式,通通清算掉,馬上陸資重新recruit(招募),換湯不換藥就過去了。」一位熟悉購併的金融業主管分析。

至於南亞科,因已在去年減資彌平累積虧損,且轉型進入「小賺小賠」的利基型市場,未來不再需要大筆資本支出,台塑並無急欲出售的理由。

對美光:助美中台談合作

對美光而言,高啟全的出走,則是一搏翻身的機會。

目前DRAM三巨頭中,美光是唯一的非韓國廠商,卻也是最弱勢的一方。因製程轉換進度落後,從去年市占率最高逾二八%,一路跌至約二三%。十月公布的最新一季財報,營收年減一四%,獲利更年減近六成。

同時,從去年底至今已腰斬約一半的股價,也讓美光成為中國提親對象。七月時,傳出紫光有意購併美光,雖然後來因價格、國安問題等因素,並未成局,但市場傳出雙方仍持續尋求其他合作可能。

因為對於弱勢的美光來說,擴大進軍全球最大的DRAM需求市場——中國,已經成為扭轉情勢的一味解方。

美光內部不願具名的主管強調,高啟全前往紫光任職,與美光和中國的合作,是兩回事,彼此沒有關聯。但看起來,未來如何促成「美中台」三方合作,是高啟全所賦予自己的使命。

目前,高啟全完整的想法仍無從得知,僅表示:「下次由紫光回台後再聊吧,那時也比較了解我未來工作方向。」

但對照前年十一月底,與今年三月,高啟全兩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語氣中所透露出的退休念頭,「你不覺得我這樣也夠了嗎?我的任務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以及自今年起,便不再親自主持法人說明會的舉動。如今不退反進,更叫人疑惑當中的玄機。

兩岸科技業新樣貌不只是敵人,也能是夥伴

各方背後盤算為何,尚有待時間證明,但一位董事長的出走,已經正式為兩岸科技業一個新的大時代,揭開序幕。

縱觀近二十年,兩岸高科技業人才的流動,高啟全其實已是第三部曲,而這三部曲,正好反映出兩岸科技實力競合的改變。

第一部曲的主角,當屬前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他所譜的,是一首行進曲,是早期專業經理人到中國科技業「墾荒」、打天下的年代。

「我要當大陸的張忠謀」,這是十五年前轟轟烈烈登陸興建晶圓代工廠的張汝京,一次受訪時發下的豪語。

當時,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已發展約四十年,但才剛開啟國際合作,走出中國,在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尚不具競爭力。張汝京的出走,是一個專業經理人離開,到中國尋求機會。

二○○五年他於上海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坦承,草創中芯的那幾年,是他人生中壓力最大,最低潮的時刻。「當遇到最大壓力的時候,常常會回頭問自己,早該退休了,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事情?」

當時,兩岸互動不若現在開放,不敢回台灣的張汝京,只能在夢中,回想起小時候,高雄鄉下的稻田景致。

奏起第二部曲的,是五年前,時任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的陳立宜。他帶著約兩百人的團隊,出任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到中國正嶄露頭角的面板業找舞台。

二○一○年,正是兩岸在面板業交鋒的時刻,台灣的「面板雙虎」在中國仍有約五成市占率,但底下的京東方、中電熊貓與華星光電早已蠢蠢欲動,並開始布建八.五代廠。

彼時剛離開奇美電的陳立宜,接受了TCL董事長李東生的邀請,在三天內寫出二十二頁、價值人民幣二百 四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五十四億元)的營運企畫書,開始在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咖啡廳面試,招兵買馬。不到一年半,以全球最快速之姿,建好了一座面板廠。

當時的跳槽,純粹是舞台與待遇的考量。面對自己成為外界所解讀的「叛將」,他接受專訪時僅說:「現在環境就是這樣,哪邊有市場,哪邊(就)有機會,少去想emotional(情緒化反應)。台灣的kimochi(情緒化反應)占得比較多一點。」

當時陳立宜甚至反問:台灣還有在規畫八.五代廠嗎?留在台灣的年輕人他們的舞台在哪裡?點出了人才在兩岸起落間不得不面對的取捨問題。

現在,在「紅色供應鏈」五個敏感大字做為布景,走上舞台奏起新章的,則是高啟全。

他所譜的第三部曲,旋律主軸已改變,從過去到對岸「墾荒」、「找舞台」,變成「打不過,不如加入它」。

自去年六月,中國宣布斥資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來,中國半導體業的各種動作便風風火火展開,近一年,便有超過三起中國公司購併國際半導體企業的案子,金額共計逾三十三億美元。

雖然半導體業普遍估計,台灣仍有三到五年的優勢,但是如果美光與中國合作,將來台灣DRAM業的角色勢必被邊緣化。

「台灣普遍落後人家一到兩代的技術,因為我比人家落後兩代,我能少走很多冤枉路,但也表示在主流市場裡,你沒能力去競爭,(最後)我們就得從大聯盟退出,在小聯盟裡面打我們的仗。」一位記憶體業的資深主管表示。

集邦研究協理吳雅婷認為,台灣記憶體產業走到今天,只剩華亞科是有價值的代工廠,不如去思考整個產業還有哪些剩餘價值,還能怎麼利用?

也許高啟全便是預見了這樣的未來,與其讓美國與中國決定自己的命運,不如主動出擊,為自己,或也為華亞科爭取多一點機會,讓華亞科在美光陣營內的龍頭代工地位,不會太快消逝。

一位與高啟全認識二十多年的半導體業友人也表示,他一路從外商、台積電到旺宏、南亞科、華亞科等公司任職,不缺錢,現在也不缺名,「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字)以他的為人,他是很愛台灣的,他過去(中國),一定會為台灣創造機會。」

今天出走中國的高啟全,只是奏下第三部曲的第一顆音符,無論你是否認同、是否加入,這樂章只會隨著兩岸的競合大勢持續演奏下去。

台塑昔日2個賠錢貨會因高啟全離開而有轉機?—華亞科、南亞科下一步預測

●華亞科》最高累積虧損逾700億元

.可能出路1:等合作成為美光與紫光合作代工廠

.可能出路2:找接班另尋經理人取代高啟全

.台塑持股:32%

.美光持股:33%(握有技術與總產能)

●南亞科

》最高累積虧損逾2,330億元未來轉入利基型市場-轉向車用、工業用DRAM,不再轉進新製程

.台塑持股:逾8成

.美光持股:未持股(技術授權)

註:華亞科與南亞科目前累積虧損已全數打消

整理:吳中傑

過去只為個人舞台,現還要替企業找存活籌碼—台灣經理人前進中國3時期變化

●張汝京

?出走時間:2000年

?在台最高職位:世大半導體總經理

?當時兩岸競爭關係:台積電與聯電領先中國2到3代以上製程

●陳立宜

?出走時間:2009年

?在台最高職位: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

?當時兩岸競爭關係:台面板廠於中國仍有5成市占

●高啟全

?出走時間:2015年

?在台最高職位:華亞科董事長

?當時兩岸競爭關係:中國封測排名全球第4,中芯市占率已超越力晶、世界先進

整理:吳中傑

小檔案_高啟全

出生:1953年

學歷: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碩士

經歷:台積電廠長、旺宏電子營運副總經理

現職: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71

台灣兩兆雙星,DRAM時代告終 美光併華亞科 埋下中國談判籌碼

2016-04-11  TCW

全球記憶體大廠美光,在韓、中夾殺下,面臨極大壓力,市占率衰退、首季見虧,歹時機收購華亞科,引發市場猜測。

全球第三大記憶體廠美光,購併全台第一大記憶體代工廠華亞科,這樁台灣半導體業近十年金額最高外資投資案,對美光、台灣記憶體產業,將有何影響?

三月二十九日,華亞科股東臨時會通過,由第一大股東美光提出,以每股三十元、總額逾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條件,收購台塑集團手上逾三成華亞科股票,及流通在外股權,華亞科預計今年中下市。

近一年多,在半導體產業整併潮下,記憶體產業也面臨多事之秋。

包括:中國清華紫光傳出有意入股美光、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遭紫光集團挖角、合肥政府找來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助拳。三月底,投資額達二百四十億美元的武漢記憶體基地也正式動土。

中國眾多新進者搶灘,記憶體卻供過於求,價格持續走跌,前景不樂觀。與韓國三星、海力士,並列為記憶體三巨頭的美光,更因製程轉進速度較慢,市占率持續衰退。

位居老三的美光,為什麼選在產業前景不明時收購華亞科?其實,這對美光而言,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布局。

進,美光可藉此增加營運效率,增加與他人合作的彈性;守,可藉此降低成本、增加財務操作籌碼。更長期來看,這是美光拉高競爭門檻,提防中國記憶體產業後來居上的策略。

意在爭取與中國合作?

CEO否認:不缺中國資金去年底,美光購併華亞科消息傳出時,市場猜測,此舉是為美光未來與中國合作鋪路,或美光為避免中國入股華亞科,先下手為強。

美光執行長德肯(Mark Dumn)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否認上述兩種猜測,他強調:「(購併)是為了讓我們的生產更有效率,保有更多彈性。」他進一步解釋:「我們沒有在尋求中國的資金,就算我們真有這想法,不需要靠華亞科,可直接讓別人來投資美光就好……,也許(指其他公司投資美光)未來某一天可能發生,但這不在我們的計畫中。」但一位記憶體業的副總經理認為,美光買下華亞科,也許暫時不打算讓中國入股,但未來跟中國談合作時,是一步奸棋,能避開美國政府的敏感神經,「不把華亞科拿下來,跟中國談完全沒彈性,美國政府不會同意。到時如果以華亞(科)為主體去談,是可攻可守的好棋。」過去,中國每新進一個科技產業,例如LED或太陽能,均傾國家之力,以過剩產能和低價搶市,進而取得市占率。

靠購併能逆轉劣勢?

分析師:對美光利大於弊

面對中國快則三年,慢則七至八年後將量產記憶體的威脅,今年第一季財報已呈現虧損的美光,將如何應對?

「我們的策略是聚焦技術,確保面對任何一個競爭者,都保有競爭力,無論對象是韓國、東芝或其他國家的新進者。」德肯表示,例如去年七月,和英特爾(Intel)共同發表的「3D Xpoint」技術,運算速度將是現行記憶體的一千倍,預計於明年開始試產。目前記憶體三巨頭中,僅有美光已對外宣布如此前衛的技術。

那這樁購併案,能幫助美光翻轉二叫有韓國,後有中國」的困境嗎?

雖然德肯認為,美

光今年接下來的每

一季會越來越好。但

集邦科技研究協理吳

雅婷則認為,目前看來,美光今年的營收獲利仍將持續低迷。

她分析,購併案能

讓美光在財務操作上

更有彈性。未來不論

跟台灣或他國政府談

合作,更有籌碼;甚至待市場好轉,也可

能將美光台中廠與華

亞科再度打包上市,從資本市場募資。

並且,過去台塑與許多股民仍握有華亞科股權時,美光得讓華亞科有獲利空間,如今成為子公司後,可省下此成本。

綜合來說,此購併案對美光利大於弊。

那麼,這宗購併案對台灣記憶體產業,利弊又如何?

單就購併案本身,對台灣產業影響不大。因為自二〇一二年後,華亞科幾乎百分之百的產能都賣給美光,這次購併只是移轉股權與控制權,對產業生態無決定性影響。

但這對台灣記憶體相關產業卻是好消息,例如美光目前將製程技術授權給南亞科與力晶,並將封裝測試業務委由力成和日月光,它們都將因此購併案而受惠。

因為,目前全球前三大記憶體公司,都無意與中資合作,美光又藉購併華亞科提高競爭力,在此之下,中國企業不易有破口,在近年追上前三大,因此台灣相關企業,也將持續受惠於美光的全球市占。只不過,這種彼此牽制的局面會延續幾年,仍有很大變數。

隨華亞科易主,政府當年力倡的「兩兆雙星」之一,DRAM代工正武告終,未來,就是全球前三大與中資的遊戲,台灣在此產業中,已無足輕重,或許台灣現在該思考的是,回到台塑集團與投資人手中的一千三百多億,下一次,能不能投資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43

美光購併華亞科喊卡 紫光搞的鬼? 紅色供應鏈亂入 衝擊台灣DRAM整合

2016-06-20  TWM

日前美光傳出合併華亞科暫緩的訊息,雖然雙方表示只是計畫展延並非破局,但已對國內脆弱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形成巨大衝擊。尤其是中國積極展開銀彈攻勢下,已讓美光藉此拉高談判姿態,未來雙方的合併條件,恐怕會朝不利於華亞科的方向走。

去年十二月,美光宣布以每股三十元收購華亞科,收購總金額達一千三百億元,原本預計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底前完成,不過,端午長假前,美光突然宣布暫緩合併案後,加上華亞科及母公司南亞科又未在第一時間出面說明,已引起市場產生購併案可能破局的疑慮,更讓華亞科在收假後連續兩天股價跌停鎖死。

據了解,購併卡關原因之一是,參與美光購併聯貸案的銀行團,要求美光承諾在聯貸期間不會與中國業者合資,但另一方面,中國紫光集團卻已對美光提出極具誘因的合作條件。今年初,紫光宣布投資三百億美元於DRAM及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產業,至今技術來源尚未宣布,據了解還是傾向鎖定美光,希望美光提供技術及營運管理經驗。

華亞科先進製程 應更誘人知情人士指出,紫光提供美光的條件中,強調完全不需美光注入資金,就可取得新公司股權及產能。對比收購華亞科需要一千三百億元來看,即使南亞科表示,將以不超過三一五億元回購美光私募股權,但紫光條件顯然更好。因此,業界人士指出,美光主動宣布收購案會延後,極可能是正認真思考是否接受紫光的條件。

不過,即使紫光「攔胡」,華亞科也不見得全無優勢。台塑集團在DRAM產業已累積超過二十年經驗,其間與包括沖電氣(Oki)、IBM、英飛凌、美光等四個技術母廠都有合作經驗,歷來累積的人才與工廠管理等經驗,正是南亞科、華亞科最大的資產。

此外,華亞科也是目前美光集團中製程技術較先進的廠房,已逐步取代原先美光納入版圖的日本爾必達廠,美光若能合併華亞科,對美光整體的生產製造有相當大的幫助。

也因此,對美光來說,最好的合作模式就是將華亞科與紫光都納入版圖,並且統整兩岸資源,如此才是對抗三星及SK海力士的最大利器。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03

美光買華亞科羅生門 過程還原 收購價傳言滿天亂飛,誰在搞烏龍?

2016-06-27  TWM

自六月八日傳出美光收購華亞科生變,華亞科股價先在端午節收假後連跌兩根停板,隨後於十五日爆量打開跌停,股價止跌回升,十七日更在一則「美光表示收購價維持每股三十元不變」的盤中新聞催動下,攻上漲停作收。

然而不過隔了一個周末,二十日就傳出美光對華亞科收購價恐從每股三十元砍至二十元,二十一日晚間,華亞科公告將以每股三十元支付收買價款予異議股東,又引發一陣聯想。短短幾個交易日,收購價傳言滿天飛,連帶讓股價跟著消息變化狂喜又黯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收購價羅生門」的源起,在於台北時間六月十六日晚間八點,美光科技財務長馬杜克(Ernie Maddock)出席「第三十四屆那斯達克投資人計畫會議」,並對華亞科收購案提出最新說明。

全程發言,未提收購價然而,馬杜克的談話並未出現在隔天(十七日)上午的國內日報媒體;消息首度出現,是當天上午中央社發出的即時新聞,標題是「美光打破沉默:華亞科照買,每股三十元」,文中強調,「美光財務長馬杜克公開表示,維持每股三十元收購華亞科。」消息一出,股價強攻漲停。

然而調閱當日馬杜克發言全文可發現,雖有強調「交易案的延遲與美光取得融資的能力無關。」「雙方還有些事要做,才能抵達終點線。」等說法,表達收購案仍在進行,但自頭至尾,馬杜克沒對收購價提出任何說法。意即,十七日盤中的「美光表示收購價維持三十元」消息,純屬烏龍。

短短幾個交易日,投資人心情大洗三溫暖,華亞科股價也在不確實的訊息中跌宕。華亞科和美光購併案後續如何?尚待雙方討論及完成,但這一連串的價格羅生門及傳言,恐已損及不少投資人的實質權益。

撰文 / 鍾張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