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攞完政府注資請經理度假中環在線:英HBOS學AIG亂花錢 李華華


2008-12-15  AppleDaily


 

身陷財困,要勞動政府注資拯救嘅全英最大按揭機構HBOS又爆醜聞,繼上個月豪花400萬港銀大搞派對,慷納稅人之慨惹嚟猛烈批評後,仍然未識死。噚日彭博報道,HBOS犒賞100名表現最佳嘅分行經理,帶埋配偶飛去紐約四日三夜旅行嘆世界。

獎勵計劃舊年已批

上 個禮拜五,HBOS舉行股東大會,主席史蒂文森先至話,公司仍然經營困難,今年壞賬撥備增加至50億英鎊(約580億港銀),至於萊斯銀行嘅收購方案,亦 獲股東投票通過。公司財困,高層好應該開源節流,為公司慳荷包,點知事隔一日,HBOS又傳出花大筆錢請員工同家屬去紐約旅行,兼包埋旅程使費。HBOS 發言人接受訪問時仲話,呢個獎勵員工計劃有咗差唔多十年,至於要使幾錢,佢就冇講。今次HBOS獎勵員工旅行,可以話係AIG翻版。兩個多月前,同樣獲花 旗政府注資打救嘅AIG,俾傳媒踢爆,花費三百幾萬去加州度假酒店搞超豪會議,結果俾白宮同國會議員強烈抨擊。不過HBOS冇吸取教訓,雖然話呢個員工獎 勵計劃早喺舊年已經獲批,但既然公司財政唔掂,就算取消獎勵,員工都會體恤啩,唔通大家攬住一齊死咩?

唔識吸取失敗教訓

金融海嘯衝擊下,HBOS陷入財困,搞到要問政府注資115億英鎊(約1333億港銀)拯救,仲俾萊斯銀行收購埋,股價由年初至今暴挫超過九成,公司高層仍然唔識諗,亂咁花費,買咗佢哋股票嘅小股東就認真悲哀。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15

台積電史上最花錢一役開打!

2010-8-9 TCM




七月二十九日台積電法說會上,董 事長張忠謀提出了一個讓在場的人都嚇一跳的數字。上半年的資本支出三十一億美元,光這個數字,就遠遠超出二○○六年至今每一年的全年總和;更何況,張忠謀 宣布「二○一○年,我們的資本支出是五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七十億元)!」這個數字,是台積電去年淨利的二‧一倍。

讓在場的人心中最大的狐疑是,景氣有這麼好嗎?

「除 了中國,現在歐美總體經濟的數字,消費者信心指數、失業率、政府支出,都是往下,」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觀察,今年第二季的大豐收,可能會變成未 來的庫存壓力,「現在,海運缺櫃缺得很兇,所有存貨剛從晶圓廠生產出來,都在海上漂,」他預估,當這一大批存貨運到市場,到今年第三季,半導體市場庫存將 大幅揚升。

如果景氣有疑慮,張忠謀打出的這張牌要如何解讀?

第二季,台積電交出了一張破紀錄的成績單:單季淨利四百億元,產能利用率接近百分之百,毛利率更創下過去一年以來的單季新高,三個紀錄讓張忠謀吃了定心丸。

在最賺錢的時刻,張忠謀在資本支出上做的決策卻讓外資分析師傻眼。因為,這個數字,除了占台積電去年營收的六三%,更是台積電有史以來,從沒有過這麼高的資本支出。擔心台積電獲利受影響,部分外資還調降台積電評等。

張忠謀指出,這筆預算,七九%將用來投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產能,一三%將用來投資成熟製程,生產新產品,八%用來生產軟體和研發。

台積電在高峰轉舵,短期看來對自己不利,卻是在棋盤上落下高明的一子,穩住台積電的長期競爭力。

盤算一:拉長戰線 成熟製程和軟體也加碼

「張忠謀對半導體景氣太熟了,」一位IC設計公司高階主管分析。他這一著,看到的是兩年後半導體市場的變化。

他分析,即使今年投資一千八百億元,要變成實際的產能,還要八個月到兩年,換句話說,這筆投資,要解決的不是今年的景氣問題,而是二○一二到二○一三年的挑戰。

今 年五、六月,台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Samsung)和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分別宣布調高資本支出,「全球晶圓和台積電以後打的是 價格戰,三星跟台積電則是技術競爭,」他觀察,這次法說會裡,台積電已經改變策略;過去只著重先進製程,這次不只大幅加碼先進製程,也投資成熟製程。

「他要拉長戰線,擴大規模,降低未來自己的傷亡,」他分析,對手想要的,是最賺錢的先進製程市場,台積電卻是連成熟製程和軟體工具都加碼投資,把競爭主軸,從一個變三個;不但收入來源變得更多元,也能把客戶抓得更緊。

今年上半年,台積電產能滿載,其他晶圓代工廠也都跟著賺錢,聯電、中芯,業績都跟著創新高。

盤算二:搶先固樁 擴大產能,逼二線廠靠邊

「這是因為過去幾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都太保守,」一位外資法人觀察。

「現 在他宣布大幅擴產,就是告訴二線晶圓廠靠邊站,同時也跟客戶宣示,我要把產能放到最大,」一位IC設計公司主管分析,今年上半年,IC設計公司被產能不足 所苦,加上三星頻頻跟台積電客戶招手,已經有人開始動心,想移到三星平台生產,「只是因為三星在晶圓代工的價值鏈還不完整,擔心三星產能不足時,會不理他 們,所以還沒有動,」張忠謀現在宣布超高資本支出,等於是在市場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時,承諾「我們的產能沒有問題」,搶先固樁,下次景氣再反彈時,對 手想搭順風車賺錢,也困難得多。

盤算三:擠出訂單 打退堅持自製晶片的散兵

擴產另一個好處是,研發先進製程越來越貴,現在全球有資本投資二十八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只剩台積電、全球晶圓、三星等大廠,一些過去堅持自行製造晶片的公司,不得不釋出更多訂單。

就在法說會同一天,日本最大的半導體整合製造(IDM)公司瑞薩(Renesas Electronics)電子公布一份文件,宣布將裁員五千人,同時停止開發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瑞薩在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將交給台積電生產。

瑞 薩電子是二○○三年,由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onic)半導體事業部和日立製作所(Hitachi)所合資成立的半導體公司;成立時,瑞薩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原本瑞薩堅持自行生產 晶片,但是投資先進製程的成本越來越高,自己製造的成本已遠遠不及交給專業晶圓代工。今年第二季,瑞薩虧損就逾三億美元,終於放棄自己養晶圓廠,釋出訂 單。

這一步棋,既布下了未來兩年的防線,還悄悄修正過程產能規畫太過保守的問題,進一步擴大市占率;因此,雖然法人質疑,張忠謀還是信心滿滿的說,「我們不是先建產能再來找客戶,」並不擔心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

經過這一季,台積電和全球晶圓、三星的競爭,才正要登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4

【專題·解密海航】海圈錢,海花錢,海航戲法

http://www.infzm.com/content/65967

二十年來,海航如何從1000萬起步變成1000億,從一個航空公司變成一個有五百多家企業的金融平台?

回顧海航集團的擴張史,幾乎每次大規模的併購,都是以金額龐大的飛機採購為先導。

飛機的故事正被覆制到橋樑、道路上,這一次,海航拉上了地方政府,它夢想著以此支撐其五年資產超萬億的超級X計劃。

在連續多年暴風驟雨式激進收購之後,上個月,海航集團接連遭遇了兩次失敗。

這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的擔心與疑慮。此前多年,海航就像一個謎。它收購的資產如此琳瑯滿目,以致市場人士們將其投資風格形容為「八爪魚」。

作為海南航空(股票代碼:600221)的控股股東,海航集團扮演的角色是「大胃王」。2009到2011三年間,海航集團在國內市場至少斥資近百億元大舉收購,包括上市公司金海重工、九龍山及借殼上市的渤海租賃,還有超市、地產、保險等。

而在國際市場上,海航集團越來越像個「大型國際投資者」,除了購買38架波音高端客貨飛機外,其收購目標更是包括匈牙利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GE SeaCo、法蘭克福建築公司機場資產及高端連鎖酒店集團安縵居及NH酒店公司,涉及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事實上,海航集團的家底並不寬裕。據2011年12月1日渤海租賃收購海航香港的報告顯示,海航集團截至2010年底淨資產為99億元,資產總額1111.18億,但負債總額卻高達868.6億之巨,資產負債率高達78%。

隨著越來越多併購消息的傳出,外界的疑問也越來越大——海航集團出手如此闊綽,這麼龐大的收購資金從何而來?

海航集團就像一個越滾越大的謎團。正如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在多個場合所言,「中國沒有人看得懂海航」。南方週末記者向海航集團發出了採訪提綱,但至截稿時止,海航集團仍未接受採訪。

「石頭裡蹦出來的黑孩子」

海航一開始就缺錢,只能在創業初期靠「講故事」獲得融資,以維繫生存。到了國有三大航大舉兼併重組地方航空之時,海航為保持獨立,又不得不借助金融槓桿四處收購,壯大規模。

在海航集團成立十週年的紀錄片中,集團董事陳文理用一句話形容了這家航空企業的誕生歷程,「海航就是一個石頭子兒裡蹦出來的黑孩子」。

從無到有的海南航空,幾乎從一誕生就被注入了金融的基因。

1989年,陳峰從民航總局南下創辦海南航空,當時只從海南省政府那裡獲得了10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只夠買個飛機零件」。直到1993年在STAQ系統上市後,才通過法人股募資獲得2.5億元融資(其中有1億元為國資)和6億元銀行貸款,購買了一架飛機。

據一位海航內部人士介紹,當時的銀行甚至不知道抵押貸款怎麼做,「按說貸款買了飛機,產權就得抵押給銀行,結果銀行稀里糊塗還把產權算成海航的,海航就拿這架飛機又去抵押,一變二……」

在創業初期,海航主要的融資手段就是靠創始人陳峰等人四處「講故事」:跟銀行講、跟索羅斯講,講海南島的發展前景,講航空公司的市場需求。結果銀行 貸款了,索羅斯的資金也跟隨著進來了。 在這一過程中,陳峰的另一位搭檔起到了關鍵作用,那就是今天海航集團的「二把手」——副董事長王健。這位在海航集團內部號稱與董事長陳峰「一體兩面」的副 董事長,至今仍是決定集團戰略發展的核心人物。在陳峰四處應付外界事務時,幾乎從未在公眾面前出現的王健則深處集團內部,管控著集團的全部事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王健與陳峰曾同在民航總局任職。在進入海航之前,他曾任中國興南(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這家公司正是海南省在國內外融資的重要平台之一,早在1980年代公司資產規模就達30億元。

興南集團曾是海航最早的法人股東之一,也是海航在創立早期的重要融資平台,但對於王健何時離開興南,並最終成為海航的「二老闆」,即使公司內部人士也所知不詳。

可以知道的是,在海航的發展初期,深通金融之道的王健與陳峰多方籌謀,令海航在1990年代中後期得以陸續發行B股、A股和H股,並不斷擴大融資渠道與規模。1999年,海南航空在A股上市融資9億多元。

「大」的哲學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全國性行業重組之後,海航集團的管理層開始深刻地意識到,在中國航空市場中「如果不做大,就會被吃掉」。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海航展開了自創辦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收購。

從2000年8月到2001年7月期間,海航先後收購重組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及山西航空,合計出資約20億元。2000年8月,海航出資7.8億控股海口美蘭機場;2002年6月,受海南省政府委託運營管理海南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及三亞鳳凰國際機場。

在完成了這一系列收購後,原本作為上市公司母公司而存在的海航集團有限公司,也於2001年正式升格為企業集團。

而海航在2000年之後連續展開收購重組的背景是,當時三大國有航空公司正在推動一場航空業重組大潮。海航若不能迅速通過收購兼併壯大規模,將難免被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兼併。

在這種情況下,海航幾乎是不計代價地推動著一系列併購的進程。據一位海航內部人士回憶,當時神華集團託管的新華航空準備轉讓,「東航也想要,海航也 想要。人家都快簽約了,海航一下派進幾十個人的工作組,認識誰就請誰吃飯。」結果把新華航空從中層到高層「一夜之間搞定」,最終獲得了新華航空的控股權。

這場「不計代價」的收購戰很快顯示出了它的成果:在2002年民航總局推動下,以三大航空公司為主體的行業重組中,幾乎所有的地方航空公司都被兼併 殆盡,而創建不久的海航卻奇蹟般地成為了碩果僅存的少數幾家獨立航空公司之一。可以說,沒有2000年之後的大舉收購,今天「中國四大航空企業」之一的海 航集團很可能已不復存在。

正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全國性行業重組之後,海航集團的管理層開始深刻地意識到,在中國航空市場中「如果不做大,就會被吃掉」。海航只有通過不斷擴張,才能贏得自身生存的空間與時間。

但正是在這一系列大規模收購之後,海航集團於2003年前後陷入了空前的資本危機之中。

就在海航集團資金鏈面臨「彈盡糧絕」之際,旗下上市公司海南航空適時「救主」,而2003年意外爆發的SARS疫情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在 2003年年報裡,上市公司海南航空宣佈由於SARS疫情影響等原因,公司2003年巨虧14.74億元——虧損比例足足超出其他三大航空公司的5倍以 上,幾乎將公司組建以來所有盈利吞噬殆盡。

這一虧損之謎直到2005年中國證監會調查時才揭開謎底,原來「因財務處理不當」,海南航空不僅在2003年增加了4000多萬元虧損,而且還隱藏了與集團公司的4.4億元關聯交易,並存在多處財務錯誤。

而經由上市公司的相助,此時的海航集團已經擺脫了財務危機——在2003年旗下上市公司財務巨虧時,海航集團2004年過上了空前的「好日子」,用一位內部員工的話說,當時發獎金「數錢都數到手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4

香港酒店 把陸客綁在一棟樓花錢


2012-7-30  TCW




台灣旅館業的春天會有多「迷人」,看看香港這十年接待陸客的豐厚收入,就會一清二楚。

中國旅客到香港觀光、開會,對香港的經濟像深水炸彈,海平面看不到太大波瀾,海底卻陣陣強波;去年,中國入境旅客就為香港帶進將近港幣一千一百一十八億元 (約合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收入,約占GDP的七‧七%,而二○○三年,中國入境旅客總消費港幣三百九十億元,只占GDP的三%,金額增加一‧九倍。

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比重,也從二○○二年自由行開放前的四成一,增至去年的六成七,成為香港客源成長的主力。

走一趟香港,中國旅客最愛買的是奢侈品,也買日用品,尤其是奶粉,但不管買什麼,白花花的銀子就是落在香港。

隨著自由行開放的內地城市數,從起初的四個,增長到二○一一年的四十九個。以去年為例,大陸過夜旅客人均消費高達港幣八千二百二十元(約合新台幣三萬二千元),居訪港過夜旅客消費力之冠。

房間供不應求三星酒店旺季房價直逼五星級

同時,香港酒店、房間數不斷增加,仍供不應求,房價持續攀高。從二○○三年至今年五月,包括各級中高價香港酒店已從九十六家倍增為一百九十九家,房間數也 從三萬八千間增至六萬四千多間。香港酒店平均房價從二○○三年一天港幣六百七十四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六百元),成長至去年港幣一千三百五十六元(約合新台 幣五千二百元),翻了一倍;住房率從○三年平均七成,攀高至去年達八九%。

陸客的威力有多大?他們雄厚的消費力,可以讓香港酒店的公定牌價變成市場喊價,每天有不同的價格;甚至像我們去餐廳吃飯,海鮮價格都標著「時價」般,待價而沽。

尤其到了旅遊旺季,有錢都不見得有房住。中國《羊城晚報》報導,「海鮮價」(編按:隨時調整、每天都不同)在香港酒店行之有年,因為香港每到黃金週或週 末,總能吸引全球旅遊愛好者,而房間數量每天就是六萬多間,訂一間就少一間,房價浮動大。根據《廣州日報》報導,去年連續四天耶誕假期就像突如其來的「黃 金週」,大陸客擠滿香港,三星級酒店房價暴漲,逼近五星級酒店平日的價位,飆升至每晚人民幣四千元,一房難求。

《人民日報》更指出,香港有「會展經濟」之說,若辦展場館收入為一,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相關收入將是它的九倍。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去年統計,訪港過夜旅客有六成為度假目的,一成六為商務、會議目的,與來台旅客分布相似。

香港腹地小、高樓林立,形成「零售商場、酒店、觀景台」齊聚一棟樓的普遍現象。知名例子是在九龍的麗斯卡爾頓酒店,身處香港最高大樓環球貿易廣場第一○二 至一一八樓,去年三月開幕,是世界最高樓層的六星級酒店。尖沙嘴知名的K11購物藝術館,同棟三至二十四樓為凱悅酒店,由K11開發商新世界發展委託管 理,旅客購物、餐飲、住宿,都不用離開大樓一步。

旅客逐漸年輕化酒店吹起設計、品味風潮

這些,台灣都可以借鏡,如何讓陸客進了海關,把錢花得一乾二淨,都還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教授謝靜憶表示,越來越多國際酒店成立精品酒店副線,如喜達屋的副品牌W Hotel和Aloft、凱悅酒店集團的安達仕(Andaz)。全球旅館預訂網站Hotels.com日前發布的《中國遊客國際旅遊調查報告》也指出,中 國出境旅客有年輕化趨勢,精品酒店重視品味和設計,深受年輕人歡迎,台灣旅館業不能忽視這股潮流。

不過,香港已開放四十九個大陸城市自由行,陸客大力埋單;反觀台灣,目前僅開放九個大陸城市,受到人數上限、申請手續不便等影響,至六月底開放一週年,自 由行陸客還不到九萬人,也不到今年上半年大陸團客來台人次的一成。晶華國際酒店集團人資副總經理李靖文認為:「現在還不到談陸客自由行效益的時候。」

接待外國旅客來台的資深旅行業者則表示,台灣要複製香港榮景,旅館的硬體設備還須跟上國際水準;目前,有些五星級飯店與國際五星級飯店仍有落差,造成陸客 有「同等星級旅館,台灣不如大陸豪華」觀感。業者也指出,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是陸客來台旺季,已有一房難求現象;若未來自由行開放城市數量更多、腳步更 快,恐怕「量就不夠了」。

只要兩岸關係穩定加溫、政策持續開放,陸客對台灣興致不減,香港經驗,將是台灣旅館業最佳的一本教科書。

【延伸閱讀】香港開放自由行,陸客擠爆酒店

過夜旅客人次多1倍2002年1,068萬人2011年2,231萬人

酒店房間多6成2002年38,949間2011年62,830間

註:香港於2003年起逐步開放陸客自由行資料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28

如果台灣發生韓國一樣的駭客攻擊事件......花錢就能拿證書 台灣資安玩假的?

2013-04-01  TWM
 
 

 

如果台灣發生如韓國一樣的駭客攻擊事件,是否有抵擋能力?多位網路資安專家表示,台灣的網路根本毫無資訊安全可言,問題在於政府放任不管、業者只會買證書卻未落實稽核的心態,一旦發生駭客攻擊,台灣上自國家機密、下至市井小民隱私,將毫無安全可言。

撰文‧許樶文

三月二十日,韓國遭網路駭客惡意攻擊,導致多家媒體及銀行電腦主機癱瘓,震驚全球;大家不免擔心,一樣的狀況發生在台灣,能擋得住嗎?多位負責網路資訊安全的專家對此回應:「很難、幾乎不可能,因為台灣的資安稽核根本沒落實。」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執行長胡貽圓表示,韓國從九○年代初期就開始發展「電子化政府」,還曾在二○一○、一二年兩度獲得聯合國電子化政府評比第一名,「別的不說,當台灣把『網咖』當成特種行業強力掃蕩時,韓國卻是大力扶植網咖,這個國家對網路資訊安全投注的心力,與台灣相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格局。」「如果韓國擋不住駭客,那麼,台灣更不可能。相同的網路攻擊事件發生在台灣,確實讓人懷疑台灣資安的招架能力。」胡貽圓擔心地說。

漏洞一:政府缺乏明確罰則在韓國事件發生後,台灣的金融業、電信業、政府單位等,都急著對外宣稱自己已經通過ISO 27001國際資訊安全標準認證,但實際上,不論是金融業、電信業,甚至於政府部門,都曾因為網路被駭而損失慘重。

例如○三年時,某官股行庫因一位實習生騙取了主管的網路金鑰,將兩筆共三.二億元新台幣的資金存入虛擬帳戶中,然後再轉入自己帳戶;○九年一月,內政部移民署大當機,花了三天才修復,而這中間卻有被列管的五人因為電腦當機而順利出境。

資安漏洞不止於此!○八年至○九年跨年夜時,某電信業者系統當機,經調查,發現竟是電信業者合作廠商的離職工程師,利用公司不知道的帳號與密碼入侵電信業者的主機,約有超過百萬名用戶受影響。

查證後,該電信公司對工程師提出告訴,但這家電信公司卻沒因為未盡善良管理人責任而被政府罰款。「如果相同的事件發生在美國,該電信業者會因資訊安全管理不當而被罰兩千萬美元以上。」一位在某國立大學負責教授網路資安的老師強調。

漏洞二:認證機構良莠不齊「台灣的資安問題,不是我們『技不如人』,而是根本沒有嚴謹的要求與管理。」這位老師表示,除了政府沒有明定資安管理不當的罰責、造成業者怠惰之外,從資安的驗證到後續追蹤稽核,都有嚴重漏洞。

事實上,在經濟部標準局檢驗局底下、負責管理驗證公司的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只核可七家驗證公司能發放ISO 27001的證書,而這七家公司目前僅發出三百多張,令人憂心的是:「企業稱自己通過ISO 27001認證、手上還有證書的,遠遠超過這數目。」一家在台灣僅輔導企業通過ISO認證、不發證書的顧問公司表示。

且這三百多張中,僅有不到十張是企業的每個部門都通過此標準認證,「剩下的多是企業的資訊部門通過驗證,所以駭客能從其他部門入侵。」這位老師指出,「在實務上,只要公司付三十萬元新台幣,找家驗證公司輔導,備齊文件,往往就能通過ISO 27001的認證。」但企業內部每一項資安細節是否真有符合ISO 27001的標準,恐怕未受到嚴謹檢核。

對於國內資安驗證的鬆散亂象,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召集人張善政也曾提及。去年,他在出席台北資安展開幕典禮時就提到,「台灣取得ISO 27001資安管理驗證的市場需求大增,但供應端卻是良莠不齊。」漏洞三:未依產業量身驗證在歐美先進國家,發放資安驗證的單位多為非營利事業機構,以在台灣也有分公司的挪威商DNV為例,DNV在挪威並不是「公司」,而是一個獨立的「基金會」,雖然驗證、稽核也會向企業收費,但因為非屬營利機構,不以賺錢獲利為目的,因此在檢驗與稽核上的公正性也較能受到信任。

而在台灣,負責資安的認證、稽核單位多半是營利事業。「在營利事業單位前提下,驗證、發證及後續的稽核皆為同一家公司,這樣的證書能有多少公正性?」一位教資安的老師提出質疑。

荒謬的資安漏洞不止於此,各行業該符合的網路資安條件都因產業特性而有所不同,即使企業能讓坊間的驗證公司每年稽核,也該按照產業類別,訓練專門人才稽核。

據了解,歐美先進國家甚至是中國大陸,負責稽核人員幾乎要求按照產業類別加以區分。但在台灣,目前驗證公司負責稽核的人員幾乎都是橫跨多種產業的「通才」。全國認證基金會就坦言:「目前驗證公司的稽核人員,確實沒有按產業別分類。」據了解,全國認證基金會曾在○二年八月出過一份報告,附錄建議依照歐聯執委會規則,將產業總共分為三十九類,依照專才分類稽核,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相較於台灣,大陸對於網路資安的要求,卻是比台灣嚴格、明確許多。大陸師法美國,從一九九五年開始,逐步建立網路資安技術要求的標準,並在準備工作告一段落後,在○七年六月頒布「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大陸並沒有遵照ISO的相關辦法,而是自己制定一套資安規則,由專門的公安部落實發證書制度,並定期派員稽核。

此外,大陸將資安分為五等級。反觀台灣,推動資安已經超過十二年,到○九年才訂出「資訊與資訊系統分類分級」工作項目,可是到現在,分類分級的標準都還沒有明確訂定。

ISO制定的國際認證標準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台灣政府的心態與執行力,「橘逾淮為枳」,一個國際認可的制度到了台灣後,卻漏洞百出,值得相關單位深思。

什麼是ISO 27001?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中文名稱為「國際化標準組織」,成立於1947年,是製作全世界工商業國際標準的機構,並不會頒發任何證書給企業,只能制定規範讓各國遵守。台灣原本是ISO創始國之一,但目前已經不是,不過仍參考ISO標準。

ISO 27001是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國際標準,主要從1995年開始廣泛運用,它能確保其組織本身的資訊安全防護措施是有效的,但這僅是最基本的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6

中國影視王 大賺3.7倍的花錢學

2013-10-14  TCW
 
 

 

中國「十一」長假,風景區被遊客擠爆,戲院也熱鬧非凡。同期間上映的電影十三部,3D就占了四部,而素有「鬼才導演」之譽的徐克執導、陳國富監製,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擔任總製片的《狄仁傑神都龍王》(以下簡稱《狄仁傑》)卻一枝獨秀,上映八日進帳人民幣四億元,僅次於《西游降魔篇》和《人再囧途之泰囧》六天破人民幣四億元紀錄,囊括全中國國慶檔期總票房七成比率。

股價近年飆四.五倍新片才上映,更連漲兩天

電影熱賣,連帶製作方華誼兄弟,股價水漲船高。九月三十日,上映第三天,股價連漲兩天,而中國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研究報告也指出,《狄仁傑》總票房可望突破人民幣七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四億元),將其評等調升為「買進等級」。

不到一年時間,從去年底出品《一九四二》時,華誼兄弟股價從約人民幣十四元,攀升至九月三十日《狄仁傑》上映第三天的七十七‧八八元,十個月股價漲幅超過四‧五倍,躍升中國創業板市值王,約人民幣四百八十億元,僅次於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亞洲電影傳媒集團。

有趣的是,電影投資本有「壓賭盤」特性,在敏感的資本市場中,《狄仁傑》既不是華人3D第一部,也不是目前中國流行的小資本、小清新電影,卻將華誼兄弟的股價推升到歷史高點。

不免令人好奇原因何在?

「所有失敗電影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只會花錢,不知道如何花錢。」王中磊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對觀眾來說,買票進場重要的是,有無提供感動或者娛樂。」他也間接點出在「大輸大贏」的高風險電影投資裡,成為贏家的兩大關鍵:如何花錢花在刀口上,如何感動觀眾讓他們願意買票進場。

《狄仁傑》製作成本達人民幣一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七億二千萬元),是華誼兄弟十九年來投資最高製作。「我一直不將好萊塢當作是我們的一個標準。」他強調:「我拍這部電影是要克服一種恐懼感。亞洲電影並不積極去碰3D技術電影,或水戰場面,因怕受批評。但克服這樣恐懼,才有經驗開啟的可能性。」敢為人先,替票房打下一個話題基礎。

懂取捨!該刪除絕不留戀每秒拍攝成本都精密計算

懂花錢第一步,就是打造3D視覺震撼。「內容不吸引人,做行銷都沒有力度。」王中磊說得坦白。於是,寫好劇本的鬼才導演,找上中國影視龍頭,一個想挑戰首部水中3D電影,一個想創造票房新紀錄,一拍即合。

只是,3D電影耗資頗鉅,如《阿凡達》製作成本達二億三千七百萬美元,如何花得其所,又能表達出海中水怪大戰唐朝軍隊的視覺震撼?風險是什麼?

徐克舉例,本來劇情設定是打算打到扶餘國,讓狄仁傑上戰船到敵國進行一場海戰。後來刪掉,一是成本太高,二是篇幅太長,講不了這麼多事。「我不會留戀在刪除地方,反而放在要處理的故事章節上。」他說。

王中磊補充說明:「要先想故事完整度,先由導演計算出一個規模。製作籌備時,才開始取捨,到底刪除哪些部分,才會討論。」取捨間,原本三小時的長度變成兩小時,而劇情也聚焦在狄仁傑打敗水怪之處,而非兩國交戰場面。

每一分、秒,都有精密計算。徐克表示,拍攝多在水中進行,人的閉氣受限時間,正式演戲了,情緒帶動心跳加快,需要氧氣就更多,閉氣時間就短,時間短了,鏡頭拍攝難度就增加了。如,救一個人,銀幕上可能短短幾秒鐘,但拍攝要花半天。人一旦吃水更容易恐慌,一秒鐘可能都受不了。

為解決心理恐懼,一開始,會將演員從高空放到水中放得很深,以熟悉水性,事前溝通許多信號,用手勢取代下命令,一有不舒服,比信號馬上拉上來,而不是跟過去一樣,一個人跑過去問。「太慢!也可以集中一個指令。太多聲音,指揮會失焦。」他強調,「好的電影應該要具備效率和組織性。」因為每一分秒,都是白花花的鈔票聲。

執行力在王中磊眼中,正是一個導演懂得掌握將錢花在刀口上的格局。

「這種電影類型,在過去我們都沒挑戰過,但從想像、執行到吻合度的完成度很高,」這是徐克給王中磊最大的感受,信任感的建立,讓彼此磨合期降到最低,也才有比前一部合作成本還墊高人民幣六千萬元製作成本的可能性。

不從眾!小菜吃久也會膩小成本投資風險不見得低

懂花錢第二步:是來自市場因素的挑戰。今年在中國有種說法,「大片時代」結束了!

面對疑問,王中磊直言:「電影市場應該是很多種類型所組成,每天都是氣勢恢弘,都是滷肉也受不了,而吃了一個月的清粥小菜,偶爾也想吃吃盛宴,我認為電影市場是這樣的。」

「在我看來電影沒有大小片之分,重要的是,跟電影要表現的格局有關係。我跟徐克導演或許過兩年合作一部小製作成本電影,或許不是走視覺的,而是走情感的,我也覺得那叫大片。」王中磊很清楚,成本、觀眾、票房要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不是砸錢就一定能做出市場所定義的大片,「或許很多人對大片定義是資本、卡司,但我們不會為了花錢而花錢,而是根據電影表現內容。」

他同時提出另一種見解:「市場中,大片可能僅出現二十部,兩部賺錢、十部持平,八部虧掉,相對來說,有十二部是安全的。但,小成本一年可能拍了四百部,但僅有十部成功。相對來說,大片投資勝算比例也就大,小投資的片子反而風險大。」

重效益!廣告非亂槍打鳥聚焦最紅節目引爆話題性

創新式行銷,則是王中磊懂花錢第三步。他表示,《狄仁傑》屬視覺大片,為讓觀眾感受視覺震撼,決定以電視廣告為主打行銷牌,但中國電視台頻道上百個,亂槍打鳥,投注經費可能得花掉人民幣上億元。

「要聚焦,」他透露,上映前一個月,選定收視最高、討論度最強的《中國好聲音》以及《快樂男聲》總決賽兩個節目,每節廣告播放十五秒,試圖先行強化觀眾印象。

很多電影製片花了廣告費,就等著電影上檔,但他不是,他還要從廣告效益中擠出第二層的話題討論度,以製造電影宣傳的延續性。

華誼兄弟在中國電影的發展路上,一向是商業或行銷模式「第一次」領頭羊,例如是中國第一個用版權融資的公司。這次也不例外,花上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費用,正是為爭取第一個上電視宣傳電影的「話題權」。果然,電影還沒上映,娛樂雜誌討論紛紛,連帶財經雜誌也開始關注。

一直挑戰自己創作極限的徐克表示,拍這部電影,「對我個人來說,希望每拍一部就可以解決一些困難。我盡量把電影拍好,站在觀看利基上,隨著時代變而變,不要重複,也不能離太遠,必須很誠意的跟觀眾分享一個故事,如果很忠於自己,至少自己那一關過了,而不是自己不喜歡,還拚命討好市場,那是給自己找理由。這是電影人要有的態度。」

從上映以來開出的票房來看,王中磊和徐克這次的合作,都克服了彼此心中的那座山。

一九九四年成立以來,華誼兄弟從一家小電影製作公司,逐一垂直整合劇本內容、藝人經紀、製作到戲院建置的上下游產業鏈,同時橫向設立音樂、廣告公司,還跨足電視,紅遍中國的《蝸居》即該公司出品。

「這兩年做比較多是購併,網路遊戲和動漫公司。今年也併了一家手機公司,公告正等待批准。」王中磊表示,相關電影主題公園也正在建造中。努力擺脫對個別大明星的依賴,全產業擴張是華誼近年來主要策略。

二○一二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近人民幣一百七十一億元,其中華誼兄弟占了一二%,在上百家電影公司獨占鼇頭;今年截至九月底,已經超過人民幣十七億元,全年上看人民幣三十億元並非難事。花錢,人人都會,但是懂得如何花錢,則是華誼兄弟成為最後贏家的真本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41

做一個商務社交社區,如何不花錢短期內把用戶做到10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021.html

雖然linkedin 很火,知道為何國內的經緯,優士,若鄰,天際,A等等都弱爆了嗎?以下是作者膚淺的思考:

1 linkedin是偏高端的職業社交網站,受眾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所謂「白領」群體。國內的這部分人有個癖好,喜歡裝「高端」,裝「文藝」,在生活,工作中,包括在網上喜歡英語環境,經常能見到這些從沒出過國的人冒英文。這兩年有個「文藝普通2逼體」:「文藝青年上twitter,普通青年上微博,2逼青年上QQ。」這些高端的英文愛好者,很多操著蹩腳的英文,混跡在g+,facebook,twitter上,在社區,電子名片上經常見其Twitter 地址;

2 儘管這群高端用戶喜歡英文,喜歡裝高端,但是上G+,facebook,twitter還是需要一點點技術含量的,linkedin就不同了,它沒有被Block,具體,你懂的;

3 喜歡裝文藝裝高端的白領可能有外企從業經歷,或者很多希望到外企,而外企的老闆(包括老闆的老闆,老闆的老闆的老闆……)都在linkedin玩,人往高處走,趨利避害,低端土鱉的我們只能上上國產SNS:QQ空間,人人和開心了;

4 且不說高端精英社交,職業社交網的發展需要時間(Linkedin有8年歷史)積累,中國的創業者膽小傷不起,等不起更燒不起,何況中國的這些高端用戶本身就看不起國產軟件,cn域名下產品/常見到這些人說」國產軟件,cn網站社區二逼青年的首選「,所以起初最有可能做成linkedin的網站開心網,也迫於盈利壓力轉型遊戲社區了;

5 職業社交在中國不太靠譜,不能說完全沒市場,只是說需求過低,大多數人的強關係集中在親戚同學老鄉(前幾年的人還有些戰友)。生意上只有利益很少有朋友,中國公司的土老闆更喜歡拉個海龜,洋人當高管,好包裝嘛,留美博士,可口可樂前高管,倍有面子兒;稍微高端點的老闆如12306的鐵關係,高端人脈是私下的,在網站上見不得光的;

6 一個網站的強社交關係基於最初期的親密人脈,俗稱種子用戶,種子用戶的選擇對創業公司來說舉步維艱,「牛牛的人」都是拽拽的。有人要說微博了,(新浪)微博能做成嗎(高端精英社交)?看起來上邊的名人在互動,在得瑟,雞立鶴群,譁眾取寵罷了,微博充其量是個明星粉絲網,一個個明星誰也不服誰,一個個粉絲在那每天意Yin。敢問,哪個明星搭理過諸位?

7 小網站起初定位挺好,做高端,做職業社交,慢慢地盈利壓力來了,一個個都轉投遊戲去了,使勁燒錢行不行?行!別忘了還有那幾座神仙般開放的大山在虎視眈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47

鐵路建設四季度「井噴」在即 鐵總突擊花錢 笑傲神雕

http://xueqiu.com/9028667066/25774900
曾因「人事地震」和「資金黑洞」跌 入谷底的中國鐵路近半年來高調復甦。改 組後的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鐵總」)不 僅頻獲政策支持,內部人士更透露投資資 金到位情況「沒問題」。另一方面,隨著 城際鐵路下放地方,各地積極搶灘政策紅 利,紛紛上馬新項目。

近兩日來,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方 大員頻頻調研當地鐵路一線,對城際鐵路 項目提出新要求。資深鐵路觀察人士昨日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稱,從目 前地方披露的信息來看,城際鐵路將在四 季度有一波大的開工潮和竣工潮。

相比城際鐵路的建設熱潮,全國鐵路 投資數據截至目前仍然呈現溫和的增長態 勢,目前僅完成6900億元計劃額度的六 成。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近日在接受本 報採訪時稱,受困於資金到位情況和結算 制度等原因,鐵路投資建設每年都會不同 程度地出現「四季度井噴」。因此接下來 的幾個月,全國鐵路投資將會有較為明顯 的增長。

上述觀察人士也稱,鐵總四季度 的「突擊花錢」加上各地方在城際鐵路方 面注射的「強心劑」,令剩下幾個月全國 鐵路建設可能呈現白熱化狀態。不過兩者 不同的是,鐵總面臨的是「突擊花錢」, 而地方則將繼續在背負沉重債務的情況下 探索新的融資模式。

地方大員調研鐵路一線

既能拉動GDP,又能改善地方投資 環境,城際鐵路下放地方後成為地方政府 最為青睞的規劃項目。一名地方官員此前 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地方築路過去一直 被中央「縛妝手腳,閘口一旦打開,井噴 態勢可以想像。

最近幾日,各地方大員紛紛調研鐵路 一線,為地方鐵路打好今年「最後一 仗」鼓勁。

10月21日,湖南省召開全省鐵路建 設推進工作會。會議上透露,湖南今年的 鐵路營運里程將超過4000公里。記者查 閱《湖南省鐵路發展規劃 (2008~2030)》,該省今年規劃建設32 個項目,到2020年鐵路里程將達到5805 公里,到2030年將達到6142公里。

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在當天的會議上 稱,湖南鐵路建設已進入加快推進的黃金 時期,全省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搶抓機遇, 突出重點,全力以赴抓項目、抓投入、抓 進度、保工期、保質量,迅速掀起鐵路建 設新高潮。

當天,徐守盛還就建設中遇到的具體 問題現場辦公,逐一交辦給省直部門和沿 線地方黨委政府負責人,要求一一落實到 位。

而就在前一日,江西省發改委表示, 江西將在年內開工建設九景衢鐵路,明年 建成杭南長客專,2015年建成合福客專 和三清山機場;同時,加快推進皖贛鐵路 擴能、鷹梅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 提升贛東北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 通連接沿海地區的通道。

同日,與江西、湖南接壤的湖北省武 漢至黃岡城際鐵路開始鋪軌。當地媒體報 道稱,武漢城市圈武咸、武黃、武岡3條 城際鐵路年內即將建成通車,項目建設已 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 在調研時稱,建設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 對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交通一體化、助力 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湖北建成促進中 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具有重大現實意 義,同時提出希望各方敢於、善於搶抓湖 北黃金十年發展機遇。

事實上,開工和趕建熱潮在全國遍地 開花,廣東、浙江都提出了宏偉的城鐵規 劃。此外,福建省近日出台文件,提出今 年至2015年將陸續建成11條鐵路幹線或 支線,3年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085公里、 出省通道4個,力爭完成投資570億元。 廣西發改委則預計今年將開通7條高鐵計 1081公里,包括衡柳鐵路(永柳段)、柳南 鐵路、黎南鐵路、南廣鐵路、南欽鐵路、 欽防鐵路和欽北鐵路。

開篇所述觀察人士稱,在政績觀念的 影響下,這一狀況預計將在四季度延續, 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在這一過程 中,不排除地方官員為拉高全年數據強行 提前上馬一些工程。

前述受訪官員也稱,城鐵的火熱一方 面來源於地方長久的「飢渴症」,另一方 面是密集政策的導向性讓很多官員有投機 心態。他並不否認,如此遍地開花的工程 將有可能帶來地方資源透支和資金隱憂等 問題。

地方探索投融資模式

儘管修築城鐵熱情十足,但資金來源 仍舊是地方背負的沉重枷鎖。交通落後的 中西部地區面臨融資困難,其餘地方也不 樂觀,即使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也 是冒著可能影響今後數年、數十年的財政 風險在搞投資。

「目前不光債務混亂,城鐵定義也十 分混亂,各地包括高鐵、輕軌、地鐵等項 目,只要中央不管的就放地方管。」此前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表示,如果不加以約 束,城鐵的財務問題很可能在未來5年左 右集中爆發。

據媒體報導,今年1月~9月,地方鐵 路完成投資14.0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 加10.44億元,增長幅度達到289.2%。 這一數據的背後是各方都在試圖探尋新的 融資方式。

這名業內人士稱,目前城際鐵路融資 渠道較為單一,基本是地方政府在主導投 資。部分地區嘗試過發行債券和以地養路 的模式,但並未大規模推廣和實行。

今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鐵 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 見》。意見提出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放 開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 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鼓勵 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研究設立鐵路發 展基金。

上述業內人士稱,在引入民資和設立 發展基金都較難在短期有效實施的情況 下,如何盤活鐵路所擁有的大量用地成為 最為可行的方式之一。

事實上,湖北、山東等地近期在盤活 用地上都做了嘗試。隨著城鐵熱度的不斷 升溫,各地對這一模式的探索也越來越 多。

鐵總年底「突擊花錢」

鐵路改革後,根據中國鐵路的分類建 設合作機制,地方政府將承擔城際鐵路建 設融資的重任。在這種融資體制下,城際 鐵路和國家級幹線的財務渠道完全不同。 在城鐵瘋狂上馬的同時,不僅對完成全國 鐵路指標起不了大作用,也難以分到鐵總 突擊花錢的「羹」。

根據日前鐵總公佈的《2013年1~9月 全國鐵路主要指標完成情況》,今年前三 季度,鐵路固定資產投資3697億元,而 鐵路基礎建設投資則為3287億元,分別 比去年同期增加7.4%和12.5%。

儘管仍然呈現增長趨勢,但總體完成 數據相比全年任務仍有巨大差距。根據此 前安排,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將 達69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300億 元,這也就意味著四季度要完成今年鐵路 建設投資計劃的四成。

此外,「十二五」規劃後3年還要完 成鐵路建設投資13300億元,投產新線兩 萬多公里,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年鐵路投 資應該保持在6000億元左右。

一名鐵路系統人士稱,此前「突擊花 錢」的問題,一方面是受困於資金到位問 題,另一個就是因為年底結算。去年8月 也存在大量任務無法完成的情況,但最後 還是完成了任務。

不過,即使是「突擊花錢」,鐵總也 不存在「花不出去」的狀況。一方面是高 額的債務和利息已經使得平日運行疲憊不 堪,再者是許多「賒欠」工程都是年底結 賬。

「花錢不是問題,來錢也有所保障。 」上述鐵路人士稱。據記者梳理,鐵總今 年還有超過千億元的債券尚未發行。與此 同時,在第五期債券發行前,尚未到期的 鐵路建設債券已超過7000億元,每年需 要支付的利息達33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54

韓國政府欲立法威脅三星:要麽花錢,要麽交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55

三星電子坐擁600億美元現金,比蘋果持有的現金還要多58%。現在,韓國稅收政策在向韓國大公司傳遞一個消息:要麽花錢,要麽交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韓國政府本月發表初步計劃,將針對過度的儲備資金征收10%的稅。這些錢應該被花在加薪、投資上,或者應被返還股東。這項稅收政策將會對三星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

韓國財政部稅務部負責人Moon Chang Yong表示,

我們試圖發出一個信號。是時候刺激國內需求了。我們不希望從這項稅收中獲得收入。其目的是創造一個良性循環,讓企業利潤重新循環至家庭。

這項稅收受到了渴望股息的股市投資者的支持。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新稅收將對債券市場產生消極影響,因為它可能減少債市的流動性,且刺激資本支出可能削弱現金流。

三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團隊主管Kim Hong Joong表示,

雖然新稅收計劃可能對股市產生積極影響,但從債市角度來看,這絕對是負面消息。因為它可能鼓勵現金流出。然而,這是不太可能影響公司債券的基本面,因為稅收金額並不大。

彭博新聞社的統計,韓國KOSPI股指中的763家公司共持有8080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這一金額甚至高於荷蘭的GDP。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上周韓國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為15個月來首次。這表明韓國全方位刺激的時代正式到來:從財政、樓市、股市、匯市,蔓延到貨幣政策方面。

根據新的稅收提議,政府將對政府認為超過合理部分的利潤征收10%的稅收。所謂合理的利潤,將由政府在考慮了資本投資、員工加薪和股息後決定。

據穆迪,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現代摩比斯和起亞汽車公司可能會受到新稅收政策的影響。截止2013年年底,這四家公司共計持有88萬億韓元的現金。

這項措施是財政部長Choi Kyung Hwan迫使該國財閥集團采取行動,增加家庭收入計劃的一部分。韓國家庭收入在2000年到2012年間翻了一倍,而同期企業利潤增長了三倍。財閥之間交叉持股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公眾批評。這種結構使得財閥家族成員獲得了過大的控制權,損害了少數股東和社會的利益。

Choi已經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如果措施獲得議會通過,將於2015年1月實施。

標普韓國公司評級主管Sangyun Ha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公司不太可能大幅增加投資、股息或工資。因為這項稅收政策只是暫時的,並非永久執行。

NH Investment & Securities Co.債券分析師Kim Eun Gie表示,

目前還不確定這項法案將帶來多大的新增投資,而工資一旦上漲就很難下降。公司可能寧願上交額外的稅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86

為了更爽地用手機花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402

二維碼已經成為虛擬和現實世界的重要連接點,掃一掃現實,就能接入線上。 (CFP/圖)

二維碼、閃付……為了讓消費者輕松地用手機花錢,許多公司正在絞盡腦汁想辦法,因為這是互聯網與現實經濟最關鍵的連結點。

在不久的將來,去麥當勞買漢堡,拿著iPhone6,湊近收銀機就可以付款。不需要打開特定的APP,甚至不用點亮屏幕。

這是2014年9月10日,蘋果公司描繪的最新藍圖。新出爐的iPhone6,推出了名為Apple Pay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4天後,在國內,擁有4億用戶的微信則悄悄在其“錢包”模塊中嵌入了“刷卡”功能——掃碼支付。在指定商家,只需點開這項功能,手機上便會出現一個二維碼,商家掃碼之後,消費者可以直接用手機完成付款。

過去十年里,不少公司都想用手機代替錢包和信用卡,喬布斯也曾預言:“支付,將是一個非常大的生意。”如今,這樁生意的“錢”景越來越清晰,戰況也越來越激烈,二維碼、Apple Pay……手機上花錢的方式正在多起來。

二維碼,紅線下的暗戰

在以往,微信的新功能往往要等到發布新版本時才高調上線。“刷卡”的默默登場,則顯得如此急切而謹慎。

這一支付方式最早是由支付寶在2011年提出的,是為數以百萬計的微型商戶提供無需額外設備的收款服務。如今,演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兩家移動支付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連接商戶與用戶的入口。

首批與微信合作推出條碼支付的,包含百貨、超市、便利店、藥店等行業的九家商戶。

愛嬰室,一家專門賣母嬰用品的連鎖店正是其中之一。早在兩年前,他們就統一換成了可以掃描二維碼的收款設備。

2013年9月,支付寶最先找到了他們,但由於擔心支付寶會對商家逐步提高費率,最終合作沒能談成。直到三個月前,微信團隊找上門來,他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現在,華東地區愛嬰室的八十家門店,已經支持這一時髦的支付方式。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即便被列入合作商戶,DQ、天虹百貨等的這一功能依舊在內部測試當中,並未公開運營。

對於商家來說,使用微信支付的手續費是0.3%,這要比刷銀聯卡0.38%的費率略低,微信還會根據交易額補貼商戶,不過自稱拿到了補貼的一家商戶並不願意透露具體的補貼金額。

銀聯是中國唯一一家負責銀行卡之間互聯互通的公司。在銀聯的支付體系中,發卡銀行-收單機構-銀聯要按照7∶2∶1的比例分成。但支付寶和微信出現後,直接與銀行對接,不再需要收單機構和銀聯,其中的那個“3(即2+1)”都無需支付。

這為降低費率提供了空間,但因為擔心觸怒銀聯,支付寶和微信收取的手續費都不約而同地“小於等於”中國銀聯的刷卡費率。

一旦由兩大互聯網巨頭主導的掃碼支付快速推廣,原本銀聯占統治地位的格局將被改變。

但風雲突變,二維碼支付突然被叫停,原因是有支付安全問題。2014年3月13日,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一份特急函件,要求包括支付寶在內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平臺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業務模式。支付寶、財付通要將有關產品詳細介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況上報。

“現在是只能做不能叫。”支付寶一位內部人士說。他們一直跟央行保持溝通,與機構的合作情況都要報備。但3月份之後,沒有做過任何支付寶線下支付的營銷和推廣。“商戶可以宣傳,但是我們不行”。

不過,他們也沒有坐以待斃,線下推廣的團隊,每個月二十天以上都是在全國各地跑市場。僅在藥店一個行業,支付寶就與二十多家藥店連鎖品牌達成合作,支持支付寶錢包付款的藥房門店超過1萬個,基本覆蓋全國。

“在世紀聯華華東片區和全家這樣的連鎖超市,使用條碼支付的比例達到7%以上。”支付寶O2O事業部副總經理沈嚴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騰訊也未曾停下腳步。

2014年5月,騰訊宣布成立微信事業群後,被任命為總裁的張小龍在發送的內部郵件中寫到,如果說微信第一階段搭建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內容生產者以及用戶與商戶之間全新的關系生態是騰訊社交帝國在移動端的自我革命,那麽第二階段打造移動互聯時代生活和商業服務形態則是在挑戰阿里系電商生意的後續創新。

中投證券也認為,阿里、騰訊作為第三方支付龍頭,急需尋找線下支付渠道。二維碼天生具有線上線下同一性。

微信的辦法是,讓支付看上去更安全。例如,每天只能刷卡十次,額度在300元以內,限定在小額範圍;任何刷卡服務均視為本人行為。

此次低調推出“刷卡”,將支付功能隱藏在第三級菜單,也被外界視為央行紅線之下的謹小慎微。

合縱連橫術

條碼支付的世界只有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個主要玩家,但另一個天地里卻已經有一大堆公司混戰了十年之久,那就是NFC。

NFC指的是消費者利用手機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進行支付,Apple Pay采用的正是這種技術。中國銀聯則給它起了個更為親民的名字——“閃付”。

這也是監管層鼓勵的方向。今年3月,央行在叫停條碼支付的同時,鼓勵各家銀行拓展NFC手機支付應用。

不過,這個領域里利益錯綜複雜。一位移動支付界人士評價說,“臺上講合作,臺下都要獨占。混戰中,有絕對統治力的公司始終沒能出現。”

在眾多的參與者中,中國銀聯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具有NFC功能的POS終端的改造主要由其完成。

來自銀聯的數據顯示,全國近360萬臺“閃付”終端可支持NFC手機支付受理。每臺POS機的改造成本為300到500元,銀聯已經補貼了上億元。

“銀聯的利益訴求是成為支付鏈上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它賣力地改造POS機,為運營商、手機廠商提供解決方案,在它的方案中,運營商、發卡行、收單行、銀聯都能得到手續費分成。”上述移動支付界人士稱。

支付寶、微信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推行繞開銀聯的支付方式,銀聯如何面對這種威脅,如何跟擁有廣大用戶的互聯網公司競爭,一直是外界關註的焦點所在。

銀聯產品部副總經理蔣海儉認為,銀聯卡、銀聯品牌和銀聯網絡是核心權益所在。銀聯意在制定支付領域的技術標準,風險規則,為產業鏈各方提供基礎平臺和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至於支付功能本身,銀聯目前給外界的態度是並不會推出。

銀聯曾推出一款銀聯錢包APP,外界猜測會含有支付功能,類似於支付寶錢包。但到現在,這一功能並未出現。

“增加支付功能對銀聯來說,並不是難事。但這就跟互聯網公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絲毫體現不出銀聯的優勢。”銀聯的一位內部人士說。因此,銀聯錢包的邏輯是通過給用戶發優惠券,鼓勵他們用銀行卡。

盡管銀聯如此表態,但對互聯網公司來說,要跟一個有強大政策影響力、制定著標準、而且“隨時能增加支付功能”的龐大機構合作,並不能讓人放心。

多線作戰

對於移動支付領域的各個玩家來說,戰局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每家公司都在同時多線作戰。

今年年初,馬雲曾赴日本會晤軟銀CEO孫正義,回國後就把二維碼在移動端的布局提到了戰略的高度,同時被引入的還有日本成熟的NFC支付技術,以及虛擬信用卡。

6月,支付寶錢包發布“未來公交”計劃,通過與支持NFC功能的手機廠商合作,把手機變成一張交通卡,在全國35個城市都能刷,年底還將擴展到60個城市。

“一個草根的用戶,可以沒有那些N多飯館能打折的信用卡,可是,他可以沒有交通卡麽?”支付寶“未來公交”項目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相比於吃喝玩樂,交通是個更剛需和高頻的需求。

顯然,交通領域的支付需要比掃二維碼更為便捷的支付方式,NFC無疑是最適合的。早在三年前,支付寶就已經建立了NFC技術團隊,但苦於找不到進入NFC產業的角色安排,雪藏至今。

“很多公交公司做過支持NFC的APP,但是根本沒人下載。”上述“未來公交”人士稱,移動運營商、銀行也都推過,但困擾他們的問題是如何普及用戶。

而這正是支付寶的優勢所在,一個帶有億級用戶數的支付入口。

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方案,實施起來並不容易。支付寶要去跟主流的手機廠商談合作,還要說服手機芯片廠商。

但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據“未來公交”項目一位人士透露,三星總部看到“未來公交”的新聞後,便打電話給三星中國,要他們跟支付寶合作。

一條捷徑也突然出現。住建部曾經推過一個“互聯互通”工程,加入的城市采用同一個標準,卡也是互通的。支付寶跟住建部的合作,讓事情順利了許多。

但搞定各地的一卡通公司同樣是個麻煩事。支付寶NFC負責人曹寅說,原有一卡通體系是封閉的,設計當初沒有考慮過刷手機的情況,兼容難度可想而知。

對NFC來說,蘋果的到來,真正讓整個行業突然被推上快車道。

“ApplePay對於支付業務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進。”9月18日,上海張江一家咖啡館里,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智能卡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楚說。他已經在數據安全和智能卡行業工作了13年,在他看來,蘋果並沒有顛覆傳統支付,而是利用自己空前強大的整合能力,與產業鏈上下遊充分合作。

更重要的是,蘋果帶來了數量龐大的忠實粉絲,而且一點也不愁捧場的小夥伴:iPhone6發布會現場,摩根大通、VISA和其他銀行和支付公司的高管悉數到場。而蘋果Apple Pay 早期合作夥伴名單包括了11家美國最大信用卡發行公司,他們掌控了美國信用卡83%的市場份額。麥當勞和沃爾格林合計有22萬個美國門店也準備接受iPhone支付系統。

銀行甚至願意掏錢,每筆交易需要向蘋果支付0.15%費率。

在中國,早在幾個月前,銀聯的一位高管就曾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銀聯已經在跟蘋果談合作了。而支付寶也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這樣的談判,同樣發生在蘋果與支付寶之間。蘋果的加入能否改變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二維碼技術與銀聯力主的NFC技術之間的戰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