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克萊斯勒明星執行長給社會新鮮人的叮嚀 勇敢離開舒適圈 才能振翅高飛


2011-5-23  TWM




將美國汽車巨人克萊斯勒從破產邊緣救回來的執行長馬奇翁,五月八日在美國托萊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ledo)的畢業典禮上致詞。除了呼籲畢業生們找到核心價值觀,他更要求年輕人絕不放棄尋找新的事物、新的挑戰。

口述‧塞吉奧‧馬奇翁 整理‧楊卓翰謝謝各位,來到這裡真是榮幸。我聽說你們上個月的女子籃球隊得到全國女子季賽冠軍。我的大學四年唯一學會的運動就是喝啤酒,而且我還很差勁 (觀眾大笑)。我很榮幸來這裡致詞,因為今天對你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努力到達這一天的,我也不知道你們對未來有什麼樣的夢 想,所以我不能給你們什麼建議。

不過,我的身分及職位,好像讓我變成了你們好奇的對象。前幾天,有一位八年級的學生(國中二年級)寫信給我。他問我,我大學畢業之後是怎麼當上執行長的,還有他該念什麼科系才會變得和我一樣。這個孩子就像你們現在一樣,想要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來幫助自己做決定。

談核心觀念

要當命運開創者 別當犧牲者但是我沒有一張畫好的藍圖給你,也不打算告訴你怎麼做。我所能做的,就是分享我對於人生的看法。在未來的幾年內,你們會進到一個開放且迅速改變 的環境裡接受挑戰。在這充滿變動的世界裡,你必須做出很多妥協;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否則就會在變化中迷失了初衷。你的心中,一定要有一個 不能討價還價的「選項」。

找到這個核心價值觀,比你所有的學術成就都還要重要。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需要時間的累積,還要下很多工夫,而你的回報將是你的崇高人格。美國原住民把良知 比喻成心中一顆尖銳的三角石,每當你侵犯了自己的原則,這顆石頭將會狠狠地刮傷你、提醒你;但同時它也會被磨去一些銳角。

如果你不斷地磨它,這顆石頭就會變圓,你的良知就再也無法分辨是非。如此一來,在這個沒有界線的世界裡,你將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正義感、人格、誠信或他人對你的尊重,這些東西都會離你而去。

切記,每當你做出選擇及承諾時,都是一個關鍵時刻。實現承諾是一個至高的榮耀及特權,也是克萊斯勒(Chrysler)的核心價值觀。兩年前金融風暴時, 我的公司聲請破產保護。克萊斯勒被大部分的金融分析師、媒體、民眾判了死刑。有了政府的金錢援助,我們才能捲起袖子,從最基層開始改革。

如今克萊斯勒已經復活,今年第一季,我們終於轉虧為盈。兩年後,我們就可以連本帶利,把我們向社會借來的錢全部還清。

我不是想吹牛,這不是我們的風格。我說這些是想告訴你們,如果堅持方向,有著強烈的動機和熱情,你最後一定會成功。我們的財務報表不只代表了兩年來的首次 盈餘,也代表了上萬名員工的韌性和努力不懈。他們見證了一家從地獄走回來的企業,如何恢復以往的光彩。他們不是大時代轉變下的犧牲者,而是自己命運的創造 者。

談個人價值

取決於付出 而不在拿取所以今天,看到你們即將領取畢業證書,我認為此刻更加重要。和這家公司一樣,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急切需要你們的才智及熱情,以及你們的 誠懇之心,來幫助它們走出困境。你們的學歷不只是為你個人及你的家庭帶來好處,同時也為更廣大的社會帶來福祉。

你們很幸運,能在這麼好的大學裡享有優秀的師資和課程。更重要的,這個大學的核心價值觀並不是小我,而是大我。愛因斯坦在七十多年前曾說過一句話,而我認 為至今仍然正確:「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能付出多少,而不是他拿取多少。」人不應該只為了自身的成就而努力,而應該跨出局限自己的牆,為了外面的世界而奮 鬥。

我們身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時代,市場力量之強大已經無庸置疑,沒有人能阻止自由經濟的發展。這個開放的競技場,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一展身手,去爭取更好的生活。但我告訴你,這絕不是生命唯一的路。有更多、更大的問題,是自由市場在我有生之年都沒辦法解決的。

這個世界的發展已經危險得不平衡。很多地區不但貧窮、缺乏經濟實力,而且僵固的貧富階層也無法改變。有些國家正在為了生存而努力著,為了自由而奮鬥著,他們希望能有尊嚴的活下去,而有些人,只希望能活下去。這些問題,都提醒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有嚴重的道德後果。

談社會責任

未來領袖不能逃避的問題

在一九九九年的達沃斯經濟高峰會,南非當時的總統曼德拉,針對全球化的衝擊發表了一場演說,而我很榮幸能在現場。我想在這裡引述他的一段話,因為這段話是 講給全人類聽的:「全球化的利益,只有那些有錢有勢的國家、投資人、投機者拿得到。同時,更多弱勢的婦女和孩童正被貧窮給凌虐著。因此在座的每一位都應該 理解自己正享受著特權;二十一世紀的曙光到來時,攤在你們面前的,是許多未解的難題。」每一個以平等社會為目標的國家和領導人,都應該對這些字句有所體 認。

至今,我認為曼德拉所指的「未解的難題」仍然存在。因為我們日子過得太好,而對這個世界的問題漠不關心。我很懷疑,我們是否能夠開始正視這些問題。我也很 懷疑,我們是否能看到美國自己的困境之外,其他地區貧窮等更大的問題。我更懷疑,我們是否有辦法在貧富差距威脅全球經濟的永續性之前,解決這個問題。

面對這些困境,我沒有解答。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們寧可閉上眼睛,把責任推給其他人,那我們也是問題的根源之一。每一個人都對這個人類社會有責任,我們都必須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知識、技能,來追求更崇高的目標。

我告訴你們這些,因為你們還年輕,世界的未來在你們手中。你們都是未來的領袖,所以身為世界公民的一分子,你們都有責任為更好的人類社會盡一份心力。唯有理解這些責任,你才能夠被稱作一位領導人。

對於各位未來的選擇,我有最後一個想法。在你們人生的道路上,完成教育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你們可能會以為,自己終於離開一個充滿規則的校園生活,以後就 可以自由了。你覺得自己終於能夠選擇想要的東西,過想要的生活。但我要告訴你,「覺得」你自由了和真正的自由是不一樣的。

我所說的真正的自由,存在你心中。真正的自由,是你心胸的開放、接受不同事物,也是你對每件意外所蘊藏無限可能性的認同。我給你們的建議是,別讓你過去的 決定影響你未來的發展。不管你讀了什麼科系,或是你之後第一份、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是什麼,都不應該是你向新機會說不的理由。在那扇被你拒絕的門後, 往往有更多的發展性。

我在加拿大受了九年的大學教育。而我在大學選修哲學,因為在當時我認為那對我來說最重要。然後我去讀了完全不同的東西,我想當一名律師,所以讀了法律。接下來我又在不同的行業轉來轉去,從金融到生物科技,現在我生產汽車與卡車。

談開放心胸

用各種角度去探索這世界

我不知道哲學的背景是不是讓我變成一名更好的律師,或是一名更好的執行長。但我知道,那的確讓我對其他事物打開了心胸。

你未來會遇到很多扇門,而每一扇門都可能改變你和你的一生。但是除非你擁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你才能打開那扇門。我們總是過濾掉許多身邊的事情,只關心自 己知道的事。所以,盡情探索吧!用各種不同的看法滋潤你的心靈,用不尋常的事情來充實你的每一天。因為生命太短了,把時間花在我們已經熟悉的事物上不是太 可惜了?

那些無法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聽從其他意見的人,等於放棄了充實生命的機會。最可惜的是,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就這樣,我一開始說不打算給你們的建議都講完了。這些建議是否有用,端看你明天會怎麼想,你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你是否對自己更有信心?是否會把自己更 向外推一步?別忘了,沒有人會強迫你勇敢地跳出去,離開舒適的小圈圈,你能靠的只有自己了。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翅牓,然後起飛。

我想引用我年輕時讀過的一本書作結,作者是希臘作家卡贊扎基斯(Nikos Kazantzakis)。他寫道:「我們就像是樹葉上的小蟲。有些無懼的人爬到了葉的邊緣,發現我們腳底下竟是一片深淵。我們聽著遠方其他葉子傳來的噪 音,了解到這世界原來是難以想像的龐大。有些人躲在原處害怕地發抖和哭泣;有些人則在葉子邊緣俯瞰懸崖,冷靜且勇敢地說,我喜歡!」我願你們每個人都可以 盡情接受這世界所賜予你的東西。我願你們每一天起床,都能看看這世界,然後說,「我喜歡!」祝你們一路順風!

典型工作狂

用6支手機遙控6家公司

克萊斯勒集團執行長馬奇翁於1952年在義大利出生,跟隨家族移民到加拿大。他在多倫多大學取得哲學學士學位後,又分別取得了MBA和法律學位。83年畢 業後,他展開多彩多姿的職業生涯,先後進入會計、貿易、科技及生技等公司,擔任的職位從專員、財務長一路升任為副總裁。

97年,他接下瑞士生技公司Lonza Group,接下來是飛雅特集團的執行長。在2009年,飛雅特買下克萊斯勒20%的股權,馬奇翁同時成為兩家公司的執行長。

馬奇翁是典型的工作狂,他的背包裡曾經有6支黑莓機,每一支代表一家他管理的公司。2004年他擔任飛雅特執行長時,公司正連續四年虧損,他以令人懾服的領導風格,帶領飛雅特在05年轉虧為盈。瀕臨破產邊緣的克萊斯勒,在他手上經過兩年的重整,於今年首次出現盈餘。

塞吉奧‧馬奇翁(Sergio Marchionne)

出生:1952 年

現職:克萊斯勒集團執行長、飛雅特集團執行長學歷:多倫多大學哲學學士、溫莎大學MBA、約克大學法律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3

職場快富》歐宏杰遠離舒適圈 快速累積知名度 從自卑走向自信 關鍵在「態度」

2012-1-9  TWM

歐宏杰將寫作與金融專業知識結合,迅速在職場上躥起,並利用工作空檔,替財經媒體寫專欄,打開知名度;三十 四歲就當上寶來證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他過人的毅力與恆心,成功地將最初的自卑感,化為超越的力量,打造屬於自己的快富人生。

撰文•歐陽善玲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存在著自卑感;有人隱藏著自卑過日子,但也有人利用自卑,鞭策自己。歐宏杰,大學念的是新聞,非財經相關科系,卻在三十四歲當上寶來證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駕馭自卑,是他踏上「快富人生」道路最初的動力。

「大學時代,我就待過電視台、廣播電台。在這些地方工作,我並不開心,也沒有熱情。仔細評估過後,我發現 自己對閱讀、寫作有興趣,對賺錢有熱情,兩者合而為一,最好的工作選擇,就是證券研究員。」截長補短    找到 利基舞台歐宏杰說,雖然後來順利進入券商,但部門同事個個頭頂著高學歷光環,不是財金相關碩、博士,就是留 洋回來的。「相形之下,我對自己的學歷有些自卑,等於起步就矮人一截。在強大的危機感下,我知道要在這一行 立足,就必須盡快建立專業,以長補短。」首先,在建立專業部分,歐宏杰採取「雙管齊下」方式。一方面犧牲假 日、埋首苦讀,考取多項金融證照;另一方面,他重回校園進修、念EMBA,彌補學歷不足。

再來,歐宏杰充分發揮自己的寫作專長,利用新聞科班訓練,結合金融專業知識,為自己創造利基。 歐宏杰表示,「我喜歡打排球。球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可發揮不同功能。像有的人發球很厲害,但接
球就不一定行。其實,職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何才能取得上場資格,讓老闆注意,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某部分變得很強,難以取代。」歐宏杰比喻,如果殺球很厲害的人,就應該專心做好殺球的角色,不斷磨練更高超的技巧。職場也是如此,要把自己變成重要的螺絲,得培養「非我不可」的能力。

因為是自己是新聞科班畢業,歐宏杰認為,相較其他金融專業較強的同事,從文筆中展現自己的特長,是建立不 可替代的好方法。「當研究員的時候,主管規定我們一周交一篇報告,我就交三篇;報告內容,我會強迫自己一定 要有別於一般觀點,從不同角度切入;簡單地說,就是把報告做到盡善盡美,而且要比規定的時間早一步交到主管 手裡。」歐宏杰為自己創造出來的附加價值,很快地被主管看見。老闆交付給他的工作,也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多
,愈來愈重要。

他在券商的前三年,創辦了︽國際投資月刊︾,定期向市場發表研究成果,為公司專業形象加分不少;後來,老 闆希望透過出書方式,建立品牌知名度,同時達到教育市場目的,他挾其寫作優勢,也成為老闆心中執行這項任務 的不二人選。
找到自己的利基,趁勢發揮,歐宏杰在短短四年內,就爬到產品研究經理的位置。 隨著職位變化,老闆交辦的任務重要性逐漸顯現。歐宏杰表示,「二○○三年六月,寶來投信發行的台灣五○指數基金掛牌,這是國內第一檔ETF,台灣投資人很陌生。為了能在預定時間順利上市,掛牌前整整一年的時間,我只休了一天假,就連除夕都在公司加班!」金融商品有別於一般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交易買賣時,需要以條理清晰、化繁為簡的方式,將商品「料理一番」,讓無形的東西變得具體。就某種層面來看,財經媒體工作,即是擔任金融機構與投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而歐宏杰則因為受過新聞專業訓練,能快速掌握媒體需求,自然而然就
成了公司與媒體之間對話的窗口。

向老闆申請外派    建立國際觀○四年,歐宏杰擔任國際金融部對外市場策略發言人,多了很多時間與媒體接觸。 他抓緊機會,與主要平面媒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積極替公司增加曝光度。也因為合作經驗愉快,不少媒體開始找 他寫專欄,個人知名度也伴隨著公司成長,能見度大增。到○五年,他已從當年那位自信不足的研究員,變成可獨 當一面的產品總監。

但,歐宏杰並不滿足於現狀,腦中不時浮現一些想法,「金融業是國際事業,趁著年輕,應該要多學、多看」。 抱著「現在不學,以後就沒力氣學」的心態,歐宏杰鼓起勇氣,把心一橫,向老闆提出外派申請,決定去海外見世面、培養國際觀,強迫自己遠離「舒適圈」。

○五年,歐宏杰調派至寶來證券香港期貨部,新的環境、新的業務、新的合作團隊,讓他再次上緊發條。 為了快速融入香港市場,歐宏杰回到最初犧牲假日、埋首苦讀的日子,一鼓作氣,將香港證券相關證照全部考完
。他的工作內容,也從產品開發、市場策略到自營操作,幾乎是朝全方位金融人才方向發展。

善用「記時本」    搶先一步掌握未來「別看我來香港不到四年時間,就當上董事總經理,這當中的過程,我真的很努力!」三十七歲的歐宏杰,臉上紋路不多,但卻有著一頭花白的頭髮。他以緩慢、溫和的語氣說:「如果要問 我,為什麼能升遷得這麼快,我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就是『態度』。」他解釋,這聽起來好像很籠統,但好的態度,包括即使老闆要求不合理,也不會輕易說「不」;對公司、主管不要只會抱怨,而不提供具體建議。「我和同儕 相比,最大不同地方,是我比較會站在老闆立場想事情,從勞資雙方中取得一個平衡點。另外,我也常從未來角度,思考工作方向,這樣老闆就會覺得,你比其他人更具有前瞻性。」舉例來說,一二年有哪些地方要進行國會、總 統選舉;歐洲主權債到期的國家有哪些?分別在幾月到期?另外,例行性事務包括,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開會日 期,中國兩會時間,也都要清楚掌握。「既然一定會發生這些事,那就要事先做好準備,以快速反應市場變化,掌 握未來方向。」歐宏杰說,自己有一本「記時本」。「我會把所有要做的事,都記錄在行事曆上。但我不叫它是『 記事本』,而是『記時本』的原因,是我會在每件該做的事情旁邊,壓上預計完成時間,然後每天檢視、註明達成 率;每周或者每月,再針對沒有如期完成的部分,進行一番檢討。」歐宏杰舉例,假設在月底之前,要找到五名業 務,那麼月初先找到了兩名,達成率就是四○%。

另外,歐宏杰也透過日常生活訓練,為職場加分。「邏輯思考是職場成功重要關鍵。像平常與家人、朋友玩牌時,就可趁機訓練自己的記憶力或算牌能力,強化邏輯。」歐宏杰將寫作與金融專業結合,迅速在職場上躥起,他過人的毅力與恆心,成功地將最初的自卑感,化為超越的力量,成為金融界的最佳典範之一。


歐宏杰 出生:1974年 現職:康和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經歷: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學歷:政大EMBA、文化大學新聞系著作:《香港期貨期權投資解碼》、《交易所買賣基金投資解碼》等十餘本

歐宏杰的快富人生5心法

1. 強化自身優勢,創造難以被取代的地方。

2. 提升溝通力、執行力,讓團隊合作更順暢。

3. 即使老闆的要求不合理,也不會輕易說「不」。

4. 善用「記時本」,做好時間控管。

5. 利用閒暇玩牌時間,訓練自己的記憶力與邏輯力。 職場滾雪球黃金6年
研究員變身董事總經理

2003年 2003年

1. 念EMBA在職進修,提高競爭力、拓展人脈。

2. 取得多項金融證照。

2004年 產品研究經理固定在多家財經媒體寫專欄,大量出版相關書籍,快速累積知名度。

2005年 產品總監 積極爭取海外職缺,建立國際觀。
2006年 副總經理 發展新業務,擴大學界、業界交流。
2009年 董事總經理

開發代客操作業務,規模達1.8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9

跨界:拒絕舒適創業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015117

    B座12樓公開舉辦「無界沙龍「已經是第12期了,本週將是第13期,算算日子,從5月30日起,已經是3個月了。

  當初之所以取名為「無界」,就是希望沙龍打破行業的界限。如果把每個行業比喻為一股洋流,而我們都是在某股洋流中生活的魚類,那麼最有營養的地方在哪裡?就在洋流交匯之處。水層攪動之下,更多的養分被推向海面,而這些養分,很多是我們從未吸取的。

  這種跨界的思維,是我們所極力推崇的,不論是對於創業者、產品經理、小職員乃至學生,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都應該走出去,多聊一聊,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尤其是對於創業者而言,顯得更為重要。

  只是道理誰都懂,真的跨起界來,很多人感到無比的痛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舒適區,程序員的舒適區是待在電腦前面寫代碼,餐廳小老闆的舒適區是在他的小店裡敲打著收銀機收錢,作家的舒適區是躲在顯示器後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然而對於創業者,卻要逼著自己成為一個看起來全能的存在。要懂得為公司制定發展戰略,要看得懂財務報表,要學會人員激勵,要與各種各樣的人談判,甚至還要硬著頭皮狠下心腸遣退不合適的員工……各種決策,幾乎都是在與舒適區做鬥爭。

  有一個多年的創業老兵對我侃侃而談,他說他之前一直做技術,典型的不善言辭,最怕的就是一天到晚與人打交道。創業之後,就感覺很痛苦,要不停地與人溝通,有時是員工,有時是客戶,甚至有時是物業。但為了事業一直與自己死磕,十年後的今天,與人打交道早已成為習慣,隨時可以滔滔不絕。

  逼著自己打破舒適區,是事業上升之路的必然經歷。

  今天之所以說起這個話題,是因為主持「無界沙龍」以來,經常看到一些參加沙龍的創業者,有時候像個大姑娘一般,不敢與周圍的人交換名片,不敢與他人交談,看得出他們內心也在天人交戰,然後就這麼窘迫地直到沙龍結束。有時我刻意地在幫他們互相介紹,這樣才看得到他們放下了什麼心事一般地彼此暢談起來。

  在一個陌生的場合結交陌生的人,是創業者打破自身舒適區、開始跨界的第一步,這裡的跨界,如果廣義地說,即使是與同行業的人交流,也應該是跨界的一部分,你跨了自己的界。

  很多創業者都會碰到這樣的一個現實,心裡邊拚命督促自己擴大社交圈子,各種活動都參加,然後每次活動都僅僅變成一個聽眾,乾貨收穫得並不多,人則幾乎沒認識多少,這是對精力的很大浪費。

  怎麼辦?沒別的辦法,就是跟自己死磕到底,逼著自己跟其他人打交道。

  肌肉需要不斷地鍛鍊才能強壯,人需要不斷地打破舒適區才能成長,此至理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62

用戶最想要的十大創新:真正讓生活變得更舒適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8/57471.html

i黑馬觀察到,所謂的突破性創新應用和技術比比皆是,但是在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考慮到這些創新技術是否能夠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舒適呢?從這個角度出發,不考慮成本的問題,戰略品牌推廣公司Siegel+Gale在美國進行了一項關於用戶所關心的創新調查並收回了2000份回執。結果可能有些令人意外,以下就是美國用戶評選出的的10大創新:1.便攜式手機充電器便攜式手機充電器只有一張信用卡那麽大,裝在口袋里也非常方便。得益於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們不用再隨身攜帶手機充電器和充電線了,也不用到處去尋找插座了。象ChargeCard那樣的新產品可以隨時為你的手機補充電力,而且還不會增加重量,讓你能夠輕裝出行。2.雜貨店使用的價格掃描儀大多數雜貨店都配備了價格掃描儀,這樣顧客不用去收銀臺排隊就能知道商品的價格,而且還能知道相關商品是否有折扣優惠,從而知道最終他們需要付多少錢。3.行李中的跟蹤器如果你的行李在運輸過程中丟失了,你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找回它們。旅遊現在越來越流行,但是旅遊途中也充滿了各種風險和煩心事。車輛晚點、隱藏收費和行李丟失會完全毀掉你的心情和旅行體驗。然而,有了TrakDot、ViewTag或Airbus Bag2Go這樣的產品,你就再也不用擔心行李會丟失了。只要查看一下智能手機,你就能夠知道你的行李在哪里。4. 購物車里的結算系統當你將商品放入購物車的時候,購物車里安裝的結算系統就已經對它們進行掃描了。現在自助結算系統在很多商店都已經很常見了。象ScanIT Mobile那樣的產品可以讓你在購物的過程中就對商品進行掃描和包裝,購物完成之後就不用象以前那樣去排隊結賬了。5. 防水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是很脆弱的,但是人們在生活中又離不開它,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不小心把手機掉到水里怎麽辦呢?很多廠商都已經註意到這個問題並且開發出了一系列防水甚至三防(防水、防塵、防摔)的智能手機,比如三星GS4 Active、索尼Xperia ZR和京瓷Torque等等。6.將所有的密碼都保存在一個地方在這個數字時代,由於擔心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消費者們通常會為不同的網站和帳號設定不同的密碼,一般消費者需要記住的密碼通常都會達到10多個。象Last Pass和oneSafe那樣的產品可以幫助消費者將所有的密碼都保存在一個地方,從而簡化登陸操作和減少使用“忘記密碼”功能的次數。7.智能手機比價應用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購物就是花最少的錢買到最稱心如意的商品的過程。在以前,這個過程可能會很費時間,但是現在,有了Quick Scan、Buy Via和Price Grabber那樣的產品,購物比價就變得容易多了。用手機掃描一下商品,那些應用就可以列出它在不同的商店里的標價。這種既能節約時間又能節約開支的產品當然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8.可以用腳打開的汽車行李箱當你手上拿滿了日用品、體育器材、食物或是其他東西時,想打開汽車行李箱就非常困難了。但是現在有一種汽車的行李箱是可以用腳打開的,比如福特汽車推出的Ford Escape,這樣你就不必為了打開行李箱而把手上的東西放在地上了。9.智能手機中的登機牌各大航空公司都提供了電子登機牌,這樣旅客們就不用排隊去打印紙質登機牌了,也不用擔心登機牌會丟失的問題了。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他們認為這項創新很有價值。10.能夠將雜貨店的贈券集合在一起的智能手機應用使用贈券當然可以省錢,但是時間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搜集贈券,保存好贈券並且時刻提醒自己去及時使用它們也是很耗費時間的。象Cell Fire、Key Ring或Card Star那樣的產品可以將所有的雜貨店贈券都保存在一個地方,從而為消費者省下大量的時間。哪些創新沒有被選入10大創新名單呢?被谷歌炒得火熱的谷歌眼鏡被排在了創新名單的末尾,這說明消費者評價創新價值的角度與企業是不同的。消費者更看重那些能夠改善日常生活的創新技術。無人汽車本身可能確實很有想象力,但是與能夠防水的智能手機相比,它似乎離消費者的生活太遠了一點。顯然,消費者並不總是盯著那些看起來很酷的新產品。研究表明,消費者們更加看重能夠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輕松愜意的技術,能夠給他們一絲寧靜的技術,能夠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技術。創新者不僅僅是創新的人,他們還應該是簡化生活的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林靖東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77

王石:想要變得更強,就要讓不適變舒適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8/144799.html

職業生涯很長,對企業而言,它需要你成為一個專才,但從職業發展來看,你需要成為一個全才,方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阻礙你成為全才的不良習慣有很多,有時候我們喜歡趨利避害,拖延症更是讓自己定下來的目標難以實現。從現在起,你要努力去尋找各種讓自己變得不舒服的環境、習慣,別害怕痛苦,伴隨著痛苦的出現,才會有成長的空間。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強者,一種人是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想要變得更強,就必須要學會強者的必備技能,那就是讓不適變得舒適。

如果你學會了這種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健身,學習新語言,探索未知領域,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傾向於迴避這種不舒適,畢竟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讓自己遍體鱗傷。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們應該讓自己舒適一些,但是後來我明白有一些不適有時並不是件壞事。事實上,你可以學會享受這種不適,例如,我每天都會做一些力量訓練,雖然這點不適不會嚴重到令我討厭的地步,但是人就是這樣的,能逃避的困難,我們總能找到藉口。我制訂計劃表格,讓這點不適參與我的生活,形成一種習慣。每當我完成15個引體向上,就會在引體向上那一欄寫上15,每個月我都會換新的紙張,並總結上個月的情況。不經意間,幾個月時間我已經做了1000個引體向上了。

我發現任何只要是有一點不適的事情都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將一件不適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然後你會離不開它,覺得這點小痛苦其實是平淡無奇生活中的一種調味料。這件事由不適變得舒適,良好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具體的方法如下:

找到一件你想做的事情,這件事情會讓你有點小不適,但是做成了以後你會收穫很多。例如:健身。

你可以把這件事情分解成1000個獨立的事件,要確保每個事件都在你能容忍的不適程度內。你可以先測試一下你盡全力最大的容忍程度,然後減去20%,從這個值開始。例如,我想要做10000個引體向上,那麼分成1000份,就是每次10個。

開始去做,並且不要強迫自己,把它當做一種樂趣去挑戰。隨著你的能力增強,逐漸增加份量,例如一個月後,你可以做到15個,3個月後,你可以做到25個。所以,10000個看似需要1000天才能完成,事實上,你可能9個月就搞定了。

這個方法的精髓在於把一個很大的痛苦分解成1000份小不適,然後將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培養成習慣,將不適轉變成舒適。

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這種方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改變一些壞習慣,培養一些好習慣。

1.拖延的習慣。我們為什麼要拖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要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不適。所以,我們的頭腦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藉口和誘惑,來促使我們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定義為「不舒適」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不想去做它,想方設法拖延到明天。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痛苦分解成1000份,變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麼事情就變得容易了。我們可以制訂一個表格,叫做「戰勝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1,當完成1000+的時候,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

2.健身的習慣。我們不去健身是因為感到不舒適,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識地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一旦養成一種習慣,我們會依賴於這種不適帶給自身的有利刺激,讓自己感到更有活力。

3.閱讀的習慣。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把讀書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表格,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在上面寫上+1。逐漸養成習慣以後,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1,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5本書。然後閱讀會變得不再痛苦,而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當你能夠跟別人談起你閱讀的著作以及你的看法,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4.早起的習慣。要培養早起的習慣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早起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會讓你很期待第二天的早晨快點到來。如果你是一個吃貨,不妨睡前準備好一頓豐盛的早餐食材,等早上起床給自己做一頓很好吃的早餐。

我給自己設定的早起目的是玩半個小時遊戲(很神奇吧),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於是,如果我想要6點半起床,那麼我會把鬧鈴定在6點,然後快速起床,開機時間我會搞定刷牙洗臉,然後熱一杯牛奶,一邊打遊戲,一邊聽著英語廣播。通過這個方法,我將不適轉換為舒適,讓本來很難的事情變得容易而且備受期待。

5.寫作的習慣。讀書再多如果不寫出來,就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如果不能向別人說出來,就不能得到修正與反饋,也無法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很好的工具,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加以思考,總結成自己的話語。這樣,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當然,寫作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你需要整理自己的思緒,並且組織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而且,當你對著電腦的時候,還要排除各種雜事的干擾,這對專注力也是一種鍛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59

安倍顧問:日元處於“舒適”水平 目前不必擴大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15

彭博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本田悅朗(Etsuro Honda)表示,由於經濟正在複蘇,日元走弱已降至“舒適”水平,而且日本央行目前可以暫緩擴大經濟刺激。

本田悅郎在上周五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自去年10月31日擴大的刺激措施要6到8個月才能完全在經濟中釋放效果:

因此,日本央行可以等到最早6月再來評估這些措施的效果。美元兌日元處於117至120的舒適水平,日元走弱最終能幫助刺激消費,增長的企業利潤能帶來薪酬上升。

本田悅郎還稱,目前沒有足夠的理由擴大經濟刺激,但如果有必要,日本央行不應該讓日元走弱阻止其考慮進一步擴大寬松。

自去年10月經濟刺激擴大以來,日元已經下跌8.3%。如果與2013年4月日本開始執行寬松計劃以來,日元跌幅已經達到22%。

彭博社報道稱,部分日本官員認為日元已經跌得足夠多,需要平衡弱勢日元對出口的刺激和拉高小企業成本的不利影響。一些執政黨議員表達擔憂稱,如果日元進一步下跌,有可能會傷害日本經濟,影響到今年4月的地方選舉。

日本央行上周三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80萬億日元的計劃不變。其重申,將觀察風險,適時調整政策,在通脹率穩定在2%之前,將繼續QQE政策。

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日本央行今天上午公布1月20-21日會議紀要稱,盡管油價在持續降低,CPI增長放緩,但維持中長期通脹目標是合適的。

會議紀要還稱,油價震蕩對日本實現通脹目標造成困難,若油價上漲,在2015/2016財年實現2%的通脹目標的可能性很大。僅有一位委員表示,由於扣除食品和能源後通脹率為零,實現通脹目標的難度很大。

路透社,多名分析人士預計,日本最早在今年4月份將購債規模從80萬億日元擴大至90萬億日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07

信報 - 留在舒適圈 遲早被追過 阿梅

https://www.facebook.com/hunghukforum/'


信報 - 留在舒適圈 遲早被追過

上星期天朋友在上海舉行婚禮,由於與幾個朋友跟新娘相熟,故雖然上去做「男姊妹」,即是做兵仔供女家各位娘娘差遣,但迎年鮮有跟朋友純旅遊,多半是出差工作時才在外地踫面,整個旅程短而快樂,與各位多年為朋,是在下的幸運。

由於兩位新人都是海歸派,認識的新朋友也曾在海外留學,有位女生在名牌大學連讀幾年學士至碩士,估計學費連生活費要幾百萬,畢業後立即被McKinsey派回中國做研究、搞項目,自己斷估其家世應在中產以上,父母有良好關係網,加上樣子甜美,可算模範「白富美」。

這樣的生活條件,如果以香港的價值觀,應該疊埋心水下份高薪風流工,趁出差香港、上海、北京時體驗生活,順便賺錢買花戴,然後老爸閒時過幾百萬做零用,有 兵仔追就應酬,用上述方法打發時間。但這位北京女生沒有選擇留在舒適圈(Comfort zone),反而在McKinsey辭職,打算在上海搞「健身房」,自力更生。

或許今天香港仍可憑法制、環保、完善的基建,在十年之內找到生存的空間,但在同樣生活、家庭條件下,內地中產遠比香港中產有鬥心,願意拿金錢和青春去搏, 可以遇見出去搞生意,九成會在五年內賠光,但餘下一成會有機會變強,促進個人財富,並為社會帶來建設,如果長期保守地留在舒適圈,雖然很安全,但最終會被 追過,差在時間問題。

明白到香港人普遍的保守心態,第一個原因是見慣股災,如果勇猛地去衝,而不懂得收油,一定在97、03或08被清袋出場,留得下來必定是懂收手的人;第二 是對收入預期增不高,普遍來說加薪幅度平均在5%以下,內地最低工資過往增速以10%以上計,有能力和年資的加幅更高,由於形成了預期,消費和投資就更勇 猛,正如97前的香港;第三是樓市神話太強,高地價令上車難,創業更難,起碼自己聽過不少「如果幾年前用一百萬去買樓,而不是讀MBA,已經發達啦!」, 大部份人將注意力,放在搵好工-> 借錢 -> 買樓 -> 供樓,為蝸居已耗盡精力,沒有餘暇想發展。

千萬不要誤會,保守沒有錯,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適合的生活方式,理性的決定會帶來理性的後果,不搏就無回報,此乃因果,有一個例子是電子支付,今次回上 海跟商店和的士取機,問得最多是:「可以微信支付嗎?」,當香港搞TNG Wallet惹起大企業發聲明指並無授權,立即出現信任危機,一個預計幾千萬的推廣計劃就此失敗。

有時不禁反思,過份追求一蚊都不能失,最終變成不做不錯,白白浪費市場機會,微信支付在上海,已為不少小商戶接納,美國蘋果公司(AAPL)的Apple Pay也和銀聯有協議,準備進軍中國,幾年之後騰訊(700)、蘋果(AAPL)、Visa(V)、Master Card (MA)可能就盡佔市場,贏家全取,香港跟隨「現金之死」的大潮流是勢之所趨,到了被十面埋伏才慌忙投降轉用,必定會蝕章地讓出市場,須知道十年前八達通 還是領先全球的支付平台呢。

本人客戶持有Visa


鴻鵠財誌的相片。


Cpu Lawrence 、 Yeeman Leung 、 Wong Kwan 以及其他 15 人都說讚。
留言
wongricky


wongricky

零售股真正死因

香港零售股已步入熊市多時,有些老闆歸咎於佔中和反水貨,令生意變差、盈利大跌,看前景這些零售股目前還沒有投資價值,雖然有劈租情況出現,但遠未足以扭轉劣勢,看來舖租還需要跌深、長時間一點才可以轉勢。

由於生意太差,最近公佈業績的金舖、化妝品公司,都會派高息利誘投資者,同時老闆持股量多數很高,派高息老闆可收回大部份,然後做私人投資,所以這些公司 業績後多數會升一段,然後在高位維持至派息,除息後股價應該會跌回原位,甚至有機會破位再跌,因為大家覺得,連老闆也不看好收息走人,外人還怎麼相信?

一直覺得香港零售股的弱點,仍過份看重分銷、渠道的利潤,以化妝品為例,基本上是代理和水貨海外品牌,大手拿巨量平貨後,在香港設店或網上分銷,從中賺取毛利;金舖則利用「香港不賣假金」的金漆招牌,吸引全中國的客戶,只要不停地買金加工便搞掂。

這種經營模式,可地道稱為「駁腳」,如果官腔點就叫「超級聯繫人」,工作只把買家和賣家接駁起來,其中的增值主要在人脈和分銷,並不會經營自己的品牌,或經營不到盈利,索性只當作點綴。

一個成功的品牌,可以為產品「作個故仔」,令消費者為同一堆原材料,付出倍數以上的價錢,例如同是銀鏈,你在街邊買的幾百元款,在同等重量下,在Tiffany 和Pandora會變成賣幾千元,買完後還要不覺得傻仔,女孩子戴出去又威又有面,這才算品牌。

沒有品牌,只有駁腳的公司,注定受宏觀因素影響,好景時遊客激增,不用長線投資在品牌,業績自然爆得快,大家感覺良好;到了逆境,自然要把好景賺的錢嘔出來,這是常理。

如果管理層只懂怪罪外在因素,不去思考怎樣脫離駁腳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那麼這間公司只是「巨型水貨佬」,隨著水貨市場的周期波動,沒法長期提升價值。

大家看看LVMH、KERING、Hermes的圖表,就知道即使市道差,運用品牌在世界其他地方接回生意,是可以把傷害大幅減輕,有些更在52周高位附近,香港方面,如果I.T不是有難以估算的外匯風險,其實它在中國和日本是有錢賺,以香港零售股來說是非常厲害。

鴻鵠財誌的相片。
Lo Kwun Ming 、 Alex LI 、 Collin Cheung 以及其他 8 人都說讚。
留言

Yahoo - 趁加息買公用股

電能(0006)與長建(1038)的交易告吹,令兩者的股價都下跌,及後股價跌幅收窄,相信令不少人意外,相信最主要原因是市場對公用股太有興趣,加上 即使交易失敗,亦不過遵循以往的發展路徑繼續走,除非管理層將新項目全都只給長建做,令電能平白坐擁巨額現金,而毫無用武之地,否則股價一段時間後,應有 望再創新高。

自己的看法是聯儲局12月,加息機會率有七八成,這己經是一般市場看法,相關公用股也因而跌至支持位,由於美國現時是短息升,長息升一陣後就開始跌,似乎 大家也認為即使逼耶倫加息,也是一次性,下次加息時間,仍然遙遙無期,所以倒不如用相反理論,買入與長息較相關的公用股,搏加息後股價不跌反升。

⋯⋯ 更多
鴻鵠財誌的相片。
Mark Chan 、 Cpu Lawrence 、 Alex LI 以及其他 14 人都說讚。
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65

海外征戰》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 勇於對舒適圈說不 叛逆小子翻身直銷天王

2015-11-16  TWM

從街頭浪子到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總是「敢說、敢做、趕追求」,懂得用「拒絕」捍衛職場主導權的他,即使一度挫敗,卻從不氣餒,他鼓勵年輕世代趁早去海外放膽闖蕩,勇於對職涯的隱形框架說「不」,才能闖出不一樣的人生。

「我每天都在想:今日的我,要如何打倒昨日的我……。」說起普通話來中氣十足、帶著濃濃廣東腔的范家輝(Andrew),出身香港,是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

他認為,勇於說「不」,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做好目標與時間管理,所以他每天睡前都會問自己四個問題:「我今天做了什麼?我今天應該做什麼而沒有做?我今天做 了什麼不該做的?我明天應該要做什麼?」也正因凡事追求持續超越自己的風格,讓他早在三十三歲時,就登上NU SKIN亞洲業務拓展總監兼任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的大位。

其實,這位同仁眼中最「生猛」的亞洲區大主管,從小叛逆,中學曾被退過學,年少「古惑仔」的行徑,更是大家眼中的頭痛人物,直到有一天,親眼目睹校友被砍死在街頭,才痛定思痛「學好」。

不設限工作的發展舞台

從小叛逆,降薪挑戰新領域他熱中課外讀物,勤於剪報,喜歡與人分享,還四處打工,把旺盛的精力投入辯論社,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入國際大企業鄧白氏擔任市場研究主任。

一九九八年,范家輝剛進公司幾個月,就幫鄧白氏在香港拿下大案子,原本發展前景看好,他卻選擇在專案完成之後提出辭呈,向安逸的工作環境說「不」。

後來,他加入小型皮革工廠,到中國深圳學起皮料的買賣;又轉戰另一家公司外派印尼的職缺,當時那裡的薪資是香港一般小公司同職級的三倍,但他卻因無法適應印尼緩慢的工作步調而離職,以三分之一薪資選擇投入NU SKIN香港分公司,看好的就是公司未來的發展舞台。

不再硬碰硬

嗆主管遭打壓,才學會圓融處事剛到NU SKIN前兩年,范家輝在工作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一開始並不順遂,主因在於他的「大炮」作風。

正逢「年輕氣盛」的他,說話不懂得拐彎抹角,也不懂嘴甜,只要認為公司決策不妥,經常直接在會議上開炮,或是有人不遵守規定,不論對方職位高低,照樣開火,這時的他,「說不」的勇氣十足,但缺乏婉轉圓融的技巧,得罪了不少人,吃了不少悶虧。

有一次,一位國際部門大主管到香港視察,他並沒有申請許可,就擅自進入倉庫拿東西,當時二十七歲的范家輝是儲運部經理,於是馬上制止:「不能拿走這裡的東 西!」一旁陪同的香港總經理打圓場:「這是老闆,沒關係!」范家輝竟嗆聲:「不論是誰,都要遵守規定。」一下就得罪兩位上司,幾次交鋒下來,引來主管心生 不滿,還在外面找了儲運部夜班經理,計畫要取代他。

「還記得當時我曾經著手一份提升部門營運效率的企畫書,過程我曾與夜班經理提過,沒想到隔天,我赫然發現,主管手上由夜班經理撰寫的企畫書內容,剽竊了我 所有的構思,當下我很不高興,但我沒有發作,我心裡明白,他們早就視我為眼中釘了!現在跟他們吵這個,有什麼用?」范家輝在深切自我反省後,開始學習改變 自己的表達方式,「從小我就不相信威權,中學辯論社的訓練,更相信真理越辯越明,在職場的歷練讓我體會到,死守一己立場的辯論,只會帶來無日無休的爭辯, 打開心扉的理性討論,才能帶來共同的結論。」雖然范家輝並未因此改變自己的原則,卻修正說話的態度,用更柔軟的身段說服對方接受他的想法,處事更圓融。

解決了溝通上的問題後,范家輝後來因表現良好,升任業務拓展部經理,公司又派他到日本、澳門支援。

九四年,剛過三十歲的范家輝,期許自己的職場舞台不只限於香港,應該放眼全世界,開拓多元視野,因此他向公司提出辭呈。

面對公司慰留,「我說我不要升職、加薪,只要一個離開香港到海外工作的機會。」范家輝回憶。

後來,國際發展部主管給了他一個去開拓馬來西亞市場的機會,因此他在九五年動身前往馬來西亞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沒想到,因遲遲等不到馬來西亞政府發的直銷牌照,短短八個月就鎩羽而歸。原先的職位沒了,只能掛「亞太區總裁助理」的閒缺。

在那段閒暇的時光,范家輝還不小心看到高層寫給他主管的信,示意要他離職,讓他一度震驚。

不向挫敗低頭

宣示目標戰場,重回舞台發光他說,「人生就像一場牌局,老天爺不可能總是發一手好牌給你,所以失敗和計畫趕不上變化,而計畫和失敗都不會是成功之母,只有 反省才是成功之母,這段期間,我一直在思考自己開拓市場失敗的原因,除了執照沒下來,還有哪些不足的?未來要怎麼做才會更好?」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 的人,九六年,亞洲分公司拓點計畫大幅展開,范家輝被任命為亞洲地區業務拓展總監;九六年二月公司正式開拓韓國市場時,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出缺,公司希望他接任,但他霸氣地回答:「Yes and No.」范家輝的理由是:「全職總經理從來就不是我的目標,亞洲區業務拓展才是我真正的戰場。」因此,他只願意「暫代」香港分公司總經理。

那一年,他三十三歲,卻已經是亞洲業務拓展總監兼任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直接管理六十名員工、當年營業額約四千萬美元的公司,誰會想到,一個先前被視為冗員的人,六個月後有這麼大的改變。

「所以,我常鼓勵年輕世代,要勇敢跨出舒適圈,到世界闖蕩一番,年輕時應該建立自己的價值,而非只追求價格,要不斷學習追求進步,提高自我的價值,與其計較薪資,還不如花在如何增加自己的實力上,才不會貶值。」范家輝語重心長地說。

他也對時下年輕人只在乎小確幸感到憂心,「年輕時,如果只願意追求小確幸,可能確定了眼前的小幸福,卻也確定了日後的大辛苦。」他認為,惟有勇於向職場舒適圈說「不」,才能追求卓越!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5

從800元月薪到千億夢想,他說創業要不斷走出舒適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5/155388.shtml

導讀 : 是什麽,讓已功成名就開始享受人生的他重新“興奮”起來?

他曾是一位屌絲創業者,長期拿幾百元的工資,“還身兼數職,盡可能地少用員工,這樣能保證能夠活下來。”

他是戶外達人,登山、徒步、穿越、滑翔……

他所創辦的探路者是中國最大的戶外用品公司,是創業板第一批掛牌公司之一。

現在,他說,“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創業者”,“我覺得每天都有一些能激發我興趣或讓團隊興奮的事情。”

是什麽,讓已功成名就開始享受人生的他重新“興奮”起來?日前,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向《創業家》講述了在戶外社群生態戰略的思考以及千億市值的大夢想。

口述 | 盛發強(探路者創始人)

整理 | 創業家

2009年,探路者上市。之後,彭昕擔任CEO。我去發展個人愛好,登山、學開飛機,還在美國拿了私人飛行駕照,享受了一段時間。但2012年時,我隱約感覺到這個時代的一些競爭要素發生了變化。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企業都是一個挑戰,尤其對傳統企業。創業家應該具備一種敏感度,提前去發現其中的一些商業機會,否則很可能被淘汰。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沒有最好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創業就是不斷折騰

當時的環境下,探路者還在高速發展。在戶外用品這個領域,不論是對比中國其他品牌還是國際品牌,我們都穩居第一,而且以每年30%、40%的速度在成長。但我們看到用戶在變化,他們跟企業、品牌之間的連接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過店面來認知和連接了,以前1000家到8000家的渠道增長模式基礎不存在了。

當時社群已經有一些苗頭,但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每一個人都離不開。之前我也在念EMBA,並請了相關老師擔任企業顧問,開啟了一些探索。我是一個嗅覺很敏銳的動物,但從思考到真正戰略落地,還有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折磨人的過程。你知道環境變了,用戶的行為方式變了,但你找不到路。可能你剛建了一個模型,就被推翻了。你剛考慮了一個維度,就發現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維度。所以你要不斷地去探索、嘗試、推翻再來。這個過程里,我們至少有三年的摸索期,不斷試錯。

而回看探路者的成長史,就是一段不斷折騰的歷史。大學畢業後我開始下海,做印刷、做帳篷,後來創立探路者。那些年我們都拿很低的工資。在1999年的時候,最高工資才拿到800塊。很多人就是500塊錢,每個人還身兼數職,盡可能地少用員工,這樣能保證能夠活下來。

整個過程中,內部剛剛覺得順利,我就去改變。從創業到現在,每隔兩三年就會發生一些改變。我真的覺得企業需要這種內部的、自發地去改變的願望和魄力,才有可能在新的競爭環境里保持一個敏感度。

只是在改變的時候,企業資源往往是有限的,那你怎麽做?常人的思維是我擁有什麽資源,就做什麽事兒,這是永遠無法前進的。因為大量的市場是未知的,未知的空間永遠比已知的空間大很多。那你怎麽在未知的領域邁出那一步?從我創業的經歷來看,只要你勇敢邁出,實際上沒有想象的那麽難。

比如,我們並購了一個業務,後來發現跟我們的關聯度並不大,沒有想象中那麽完美,那麽這時對這個方向可能就會打問號了。其實,在探索過程中,會有大量的這種錯誤。決策人可能在不斷地試錯。你不要犯致命的錯誤,小步的試錯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兩個、三個,也許試到第五個時候,就有感覺了。

一個企業的發展現狀,往往是10年前、5年前規劃的結果。當然互聯網時代可能更快,如果你現在沒有動,5年後才動一定很被動。所以你看到了這個勢,就要提前做準備。你到底需要什麽樣的資源,什麽樣的業務邏輯、一旦業務邏輯確立了,商業版圖就確定了。機會跟你的前期準備是有關系的,往往是天助自助者。你在努力的時候,可能剛好趕上了一些機遇。

我們現在做的很多動作(投入),真正產生效益可能要三年以後,甚至是更長時間。但我們覺得如果方向是對的,布局符合未來趨勢,就可以去幹。也許你現在分析得不那麽透徹,但是沒關系,你往前拱就可以了。

並購綠野,從經營產品轉向了經營用戶

2013年時,我就在想從戶外用品上溯到戶外活動,這是一個很自然、非常容易理解的邏輯。這其中,戶外活動又包括兩方面,一個是戶外運動,這個是大的體育產業;另一個是戶外旅行,這又是大的旅遊產業。

當時,我們認為做一個戶外活動社區就夠了,所以就做了綠野網的並購。通過綠野網的價值挖掘,我們發現了社群生態的建設之路。雖然它(綠野)目前沒有表現出多麽有財務上的價值,但是讓探路者的整個體系,各項業務都從經營渠道、經營產品轉向了經營用戶,變成一個圍繞用戶展開的互聯網化公司,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轉折。

但社群有很多特點不同於社區,後來我們對社群的理解又上升了一步,建立社群生態。但光有這些社群也是遠遠不夠的,它只是一個流量入口,環節之一。緊接著我們就做分享平臺,去年我們有32%的收入來自於在線收入。

第三個環節就是我們說的產品經理,他不是傳統意義上做一個產品的人,而是說怎麽去連接需求。我們每一個社群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專業化的屬性。這些人群又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的、鮮明的活動主題。那在這個主題框架範圍內,我們怎麽去提煉他們真正有效的需求,來導入產品。這個產品既包括服務也包括有形的戶外裝備。

在不同的維度、不同方式下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產品經理發揮的作用是什麽作用?我們叫做樞紐工程,他能夠鎖定用戶需求然後分發給供應鏈。我們的供應鏈實際上是一個廣泛含義的,包括我們的線路、領隊服務、導遊服務及戶外用品等,我們統稱為供應鏈資源。那麽這些資源在那里,每天也在運行中,誰能把供應鏈上的這些能力轉換成能夠滿足分銷平臺上的這些用戶的需求?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我認為就是產品經理。

我們不光是創新中心有產品經理,可能各個事業部,各個業務單元里都要設定產品經理。這個產品經理的特點就是有非常強的能力,或者是在這個領域里是某一個類目的專家、玩家。比如是滑雪高手、騎行的高手、釣魚高手。他們一方面是面向用戶端,一方面面向供應鏈端,集成整個資源,而且面向社群去傳播,這樣就非常有意義,效率就非常高了。通過內容傳播的方式來獲得流量成本也是最低的,我們對社群的運營效率也是最高的。

我們在資本方面,在大數據研究方面都做好底層的大量的服務工作。越是高層,我們越要沈澱在系統的服務平臺上。大致通過這樣5層的分級,就明白了探路者的業務邏輯。2015年年底,我們在年會上第一次對全員發布了我們的戰略,建立基於社群生態的這樣一個體系。

社群一不小心就會玩死

相較社區,社群跟企業之間的關聯度更加緊密、更加有效。越是細分,越是代表獨特的一群人的價值。比如天使旅行是用戶基於特定的興趣或愛好,參與某項主題活動,這個過程里,用戶深度參與互動環節,讓大家感覺整個旅行不是被安排的,而是處於自發的願望和他的體驗感。這個里面就跟用戶的距離更緊密了。

基於興趣愛好的社群的黏性雖然增強了,但它並不具備特別的穩定性。你的社群運營的好,我(用戶)就跟你玩。運營不好,立馬跳轉到另外一個。現在是買方時代,用戶是真正的上帝。只要這個社群沒有內容,沒有思想,沒有價值觀,沒有達人來發聲,或者沒有一些創新的東西,它死得很快,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快。大家跳轉成本很低,甚至說沒有成本。

我們認為社群的經營最核心的是創意,這種創意結合用戶需求來講,就是社會資源怎麽用,系統資源怎麽用。在優選10個沙漠項目或10個海上項目是,你要有專家的意見,要有大量的領隊經驗,要讓這些愛好者能夠被打動。,覺得在你這兒特別有意思。像綠野的創始人,就是一個周邊遊的達人,他的團隊也是。像極限美的創始人,就是南北極遊的一個達人……

做社群有很多內容可以去挖掘。我們就圍繞生態協同,它的價值一旦發揮出來,就會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有效率,無縫銜接。就是從內容到形式到整個組織,非常一致性。探路者整個戰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要建立的是一個社群矩陣,這個矩陣是基於運動類目和興趣愛好和不同主題來劃分的。可能是幾十個,甚至未來可能是上百個這樣一個不同社群的介入。有我們孵化的、內部創業的,也有並購的,外接的,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建立這種互惠的接口非常重要。你跟外部的關聯是共享共贏的。實際上我們也願意跟外部建立若幹的互惠接口,使得不同的社群矩陣內容不斷豐富變化,而且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進行創意設計,創意連接,使得內容不斷地推陳出新,讓用戶覺得在這個體系里,有豐富多樣的選擇。

在探路者整個系統里,社群矩陣里是完整的、豐富的、多樣化的,但是就每一個出口,每一個2C端的結點上來講,可能又是精準的,指向明確的,社群的獨特屬性非常凸顯。通過這種矩陣方式,讓真正社群生態里的內容相互之間產生一個連接、化學反應和互相支援的這麽一個效果,那這樣的話,創新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所以我覺得只有創新,只有創意才能讓社群具有生命力和活性。

這是一個分享的時代,我們要讓用戶在各種社群里能夠真的跟我們建立連接,能夠真得變現他們聰明才幹。甚至,讓這個社群成為他們創業的基地,這個就有意思了。所以我們在社群創新中心的孵化里,更多引入這些愛好者。這些玩家在創業過程中,一開始可能缺乏自信、缺乏用戶基礎量,我們就吸引他們進來。只要你的想法是靠譜的,而且你可能也幹了一段時間,有一些感覺,那我們就可以給你立項。

所以,我們特別歡迎這些在戶外活動、旅行服務,甚至體育範疇的創業者,能夠更多地接入到探路者的系統里。我們現在已經有500萬以上的用戶量了,我們規劃到2017年有兩千萬用戶的量,可以迅速地給你導入用戶,而且我們有完整的SARM的關系體系和雲平的計算能力,對社群的支持力量還是非常顯著的。在社群里創業,我們是優先進行探索和孵化的平臺。

千億市值之後再去開飛機

從系統建設到社群引入、社群真正產生用戶黏性、增量,我覺得需要時間,至少要通過三年的建設,才能逐步地顯現出來。但這個路是對的,我們就要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地往下走。

去年探路者37.6億的收入,其中旅行服務和戶外活動服務的收入已經超過戶外用品了。我想經過幾年的摸索,隨著社群戰略的推進,它的效果會更加顯著。

我們整個公司的使命願景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轉折和升級,之前我們說做國際一流的戶外品牌,確實我們在中國也做到了第一,比第二名要高出三分之一的體量。接下來我們要把使命升級到健康生活方式推動者的新高度,讓每一個人擁有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未來,當人們想到戶外活動,想到戶外體驗旅行服務、體育服務時,想到探路者了,或者探路者社群矩陣里的某個社群,那就是我們很大的成功。那麽在這一願景下,我們階段性的任務是在戶外活動和天使旅行方面為用戶提供極致的服務。落腳是一個社群生態組織。

隨著這種社群生態的推進,第一步公司的銷售額會上到百億以上。我們也會全力地推動整個社群矩陣,甚至生態的戰略落地,它的商業價值會逐步地釋放和體現出來。我認為千億市值也不是遙不可及的。

如果千億市值這個夢想實現了,對探路者是一個很大的跨越,會有更多的年輕人走向前臺,把他們的能量充足地發揮出來。也許那個時候,我可以再去玩玩滑翔機,可以到處去旅行旅行。

在眾多的愛好里,我最喜歡的還是滑翔機。(它)沒有動力,在天空中遨遊,捕捉熱氣流,你要判斷這個氣流能把你帶到什麽高度,這個熱氣流結束以後,你要判斷下一個熱氣流在哪,你要尋找。 在這個過程中,你能體驗到自由的感覺,跟天空融為一體,俯瞰大地,這是任何其他的運動都難以企及的。創業也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07

揭開VC的4個“舒適”陷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701/157110.shtml

揭開VC的4個“舒適”陷阱
IT小喇叭 IT小喇叭

揭開VC的4個“舒適”陷阱

投資人很容易待在一個“舒適區”、錯失一個很有潛力的創業者。

寫在前面:本文作者為美國著名風投公司USVP的合夥人Rick Lewis ,文章詳細講了他在風投事業里的一些經驗,值得所有創業者一看。

當我的公司為定制高檔男裝的 O2O 網站Trunk Club投完A輪投資後,一位倍受尊敬的投資人故意問我:“我為什麽要花 250 美金買一件襯衫?”。

在這三年里,CEO Brian Spaly 和他的團隊已經把 Trunk Club 做成了定義“協助式商務(assisted commerce)”這個領域的品牌,專門為購買男裝提供幫助。最近,美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商之一的 Nordstrom 已經收購了 Trunk Club 來加強自身的核心業務,利用 Trunk Club 定制服飾的個性化服務,從而聯合線上和線下的業務。

當我作為投資人和董事會成員,參與到 Trunk Club 的運營里去時,我經常會想起“250 美金的襯衫”那個談話。風險投資是從對某個創業者的了解開始的,這個創業者要在自己的領域內是專家,而且比起其他人更清楚行業里的機會。作為一個 VC, 你會做足自己的功課,並試著放下自己所有的先入之見。如果對創業者的盡職調查讓你相信,這個產品或服務很創新、市場很大、這個團隊很有執行力,你就有了一個好的投資備選對象。從理論上來說,投資沒有那麽複雜。

但是,投資人先入為主的觀念經常會阻礙他的投資。投資人很容易待在一個“舒適區”、錯失一個很有潛力的創業者。下面是我總會去避免的四個“舒適的”陷阱:

一.“我是不會去買它的。”

如果假設某個人的偏好可以代替整體肯定有點誇張,事實通常是,對於一件時髦的襯衫、加上無與倫比的服務,人與人之間的支付意願有很大的差別。在 Trunk Club 時,我很快就發現,講究行頭、又有閑錢的男士里,有很多人在尋找便利的方式,讓自己擁有自己的設計師,為下一段事業或戀愛做準備。作為投資人,我們可以很踏實地信賴自己的觀點,但要賺取真金白銀,你就要去預測會有多少千百萬潛在客戶願意買單,要做出這樣的預測並不輕松。這千百萬客戶並不需要聽取一個投資人的意見!

二.“我只是不確定這是哪種商業模式。”

我稱這種錯誤為“歸類陷阱”。如果一個新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被定義好了,你就會感覺踏實,因為有很多成功的公司使用了這種模式。但不幸地是,這不一定意味著一次良機,有時這意味著機會增加了,但有時意味著有很多人都搶著在投資這種商業模式了。

當Uber還在起步階段時,誰定義了“通過手機客戶端按需租車”這種模式?沒有誰!但我敢打賭 Uber 早期的投資人們一定很開心,他們沒有讓當時的現狀阻礙他們去投資。在 Trunk Club,投資人經常會問:“這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還是實體店?”事實上,二者都不是! Trunk Club 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協助式商務(assisted commerce)”把高效的內部銷售模式與地理位置聯合起來,這不僅為了提高銷售,也為了改善產品的展示和管理,從而給客戶帶來獨特的品牌體驗。

這個獨特的“Trunk Club 模式”讓一些投資人覺得“不踏實”,但對於 Trunk Club 的客戶有著獨特的吸引力,還讓競爭對手難以模仿,最終促使這家公司變得有價值。當知道一個企業與另一家成功的公司有很多相似點,這會讓你覺得踏實,但如果你把你對某個模式的熟悉程度當成一個投資的必要條件,你將會錯失一些良機。

三.“沒有技術門檻。”

投資人尋找的初創企業,通常希望它的技術不會被輕易複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的經歷卻讓我相信,有很多優秀的初創公司的例子表明,即使擁有堅實的技術基礎,也沒有不可被複制的技術專利。

GoPro現在是一家擁有 50 億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可穿戴、可拆裝的高清攝影機市場,盡管比起那些電子消費品巨頭,它並沒有什麽重要技術上的優勢。GoPro 的成功是憑借其他的理由。它的創始人 Nick Woodman 發現,市場不在於攝影機,而在於拍攝和分享體驗。用 GoPro 拍的視頻所產生的網絡效應,出色的市場營銷,以及堅定的執行力,共同造就了一次猛烈的產品創新。

在 Trunk Club,從執行訂單的後端、產品展示平臺,到給設計師和顧客使用的手機應用,他們在後臺默默地打造可靠的技術來服務顧客。所以當我們去投資它時,盡管它沒有技術門檻,也沒關系。

四.“那不是市場的走向。”

我稱這為“傲慢陷阱”。毫無疑問,對市場機會有一個深入的理解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你不保持開放的思維,你就會錯過良好的投資機會。最近,我的一位 VC 界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說到在 2004 年時,他試圖說服他所在的投資公司去投資 Facebook,他的同事的反應很有意思,比如,他的一位合夥人告訴他,“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了,社交網絡已經沒有前途了。看看 Friendster!”

我也有類似的經歷,當我在 2004 年開始來 USVP工作時,另一家風投公司的一位朋友對我說,“我為你感到難過, 你竟然要做 VC 界的軟件男,軟件已經沒有前途了。”當然,沒多久又有很多風投投資軟件公司,比如 Castlight Health, Marketo, Veeva, Workday, Yammer, Zendesk 等等,這些投資的總額達到了十億美元。同樣地,當初也有人反對投 Trunk Club,他們認為當時整個商業世界都只會在線上運作,而不是 Trunk Club 做的那樣把線上與線下結合。所以,關於市場走向的共識通常會被證明是不準確的,或者說是不完整的。

我想,投資人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這些陷阱。同時,創業者也應該去尋找那些思維開放的投資人,而不要被迫去順從投資人對他們事業的看法。最好的創業者總能讓投資人從舒適區域里走出來。我很喜歡富有活力的創業者把我從舒適區域里拉出來,比如 Trunk Club 的創始人 Brian Spaly。因為,如果一個投資機會能順利走出這些“舒適區域”,那麽這個機會一定很特別——而你就會是少有的幾個看清楚這個機會的人之一。

VC 陷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