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者該如何選?天使與風投大對比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6569/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5月3日消息,讀寫網網站今日刊登裡娃•萊森斯基(Rieva Lesonsky)的文章,對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家的異同做了比較。對於創業者該去找天使還是風投,文章也給出了建議。

全文概要如下:

為你的初創公司尋找融資不大容易,但如果選擇了錯誤的投資者,融資之路就難上加難了。你可能會想:「怎麼還會有錯誤的投資者呢?我不就是找個肯給錢的人就好了嗎?」

沒有那麼簡單。選擇錯誤的投資者就好像邀請已婚之人出來約會。他們不僅會拒絕你,還會認為你是個傻瓜。

許多首次創業的企業家都錯誤地將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家混為一談。雖然這兩種投資者的共同點很多,但他們也有很重要的不同點。以下就是簡要闡述到底是天使投資還是風險投資適合你的公司。

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是個人(或個體組成的團體),他們投下的都是自己的錢。

天使投資人投的錢一般要比風險資本家少。如果你要找100萬美元或以下(也有人說是300萬美元或以下)的投資,找天使投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天使投資人往往自己就是創業者,或是在啟動、運營和發展企業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退休」創業者。他們大多是「鄰家的百萬富翁」,而不喜歡炫耀財富。天使投資人也可能是專業人士,比如說醫生或律師。我瞭解到幾年前一位創業者是從他的牙醫那裡獲得投資。

天使投資人參與公司事務的程度各不相同。一些人認為他們應該積極參與,另外一些人則喜歡當甩手掌櫃。不管是什麼情況,你都能從他們的建議和經驗中獲益。

當然,天使投資者希望他們的投資能獲得高額回報。然而,除了緊盯數字,相比較風險資本家,他們更容易被說服,會為了一個簡單的願望來助你一臂之力。

風險資本家

風險資本家是機構投資者。他們管理別人的錢,並拿這些錢去投資企業。風險資本家對他們所管理金錢的客戶負責。

因為他們經手許多投資者的錢,一般來說風險資本家的投資額要大於天使投資人。如果你想尋找3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從風險資本家那裡獲得要比從天使投資人那裡簡單得多。

隨著公司的繼續發展,風險資本家會通過多輪投資,獲得更好的位置。如果你知道自己需要多輪投資,那與風險資本家建立關係是有價值的。

風險資本家幾乎總是希望把自己的管理團隊放進公司,相比較天使投資人,你可能會失去很大一部分控制權。

一般情況下,風險投資家的眼光比天使投資人更大。如果你的企業具有做大的潛力,你又可以證明這一點,那首先應該去找風險資本家。

激情、期望……?這些東西都是偉大的(而且可能可以說服天使投資人),但風險資本家需要的只有事實。如果你之前具有類似業務的經驗,如果你有了一個經受考驗的管理團隊,如果公司的各項數字都在增長,那麼你就能說服風險資本家。

每年都有風險資本家或其他投資者控制創業者的公司的新聞。因此尋找風投和天使要謹慎,並要儘可能保護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7

創業者與風投,最容易埋下仇恨的時刻是投資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6/147523.html

i黑馬:從開始接觸到最終退出,創業者與風投一起走過的日子不過三、五年。但無處不在的變數和深度的利益糾葛,讓這段緣分遠不似看起來那樣光鮮。“夫妻反目”很惹人關註,殊不知許多情況下“仇恨的種子”在“婚前”就已經種下。

 

不論投還是不投,創業者與風投最容易埋下仇恨的時刻是投資前,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爆發出來。

 

簽下Term Sheet之後

 

投了幾十份BP卻似石沈大海,但創業者不會怨恨具體哪一家,因為他自己都記不清投了多少家。而有些名氣的VC每年收到的數以千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能確定投資基本條款、簽下Term Sheet的遠遠不到一成。

 

對於這些相對比較優秀的創業團隊,投資者多半會采取“口蜜腹劍”的策略。“口蜜”是為了把人粘住,你能看上別的VC多半也會看上,這時不拿出沒好臉色、不多給些希望,創業者會一溜煙兒跑掉。“腹劍”就是用Term Sheet穩住創業者,利用“排他權”將其它VC拒之門外(排他期至少是90天並可以延長)。然後通過盡職調查來考查創業者的描述是否真實全面,確保其中沒有水分、沒有漏洞、沒有瑕疵、沒有定時炸彈。於是,傳說中“簽了Term Sheet八成能拿到錢”,實則成功概率只有一半甚至更低。

 

而創業者對盡職調查的複雜性往往估計不足。經過了多次的商業計劃講解、產品演示、接待現場考查及溝通交流,創業者認為錢馬上就要到手了,盡職調查不過是個“過場”。

 

如果在盡職調查之後,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拿到錢,創業者難免心生怨恨:

 

其一,“CT”、“核磁”、“X-ray”都做了,甚至拍了“裸照”,你還說“沒看清楚”;

 

其二,耽誤了寶貴的時間;

 

其三,圈內人都知道我與某VC“試婚”,結果沒有了結果!

 

不過,這時候種下的仇恨不會立即爆發。而且,做為屌絲爆發了也沒人理。天幸從其它投資者拿到A、B、C輪投資,再回來打某人的臉不遲。

 

“給錢”之前

 

“投資前我是你大爺、投資後你是我大爺”,風投這樣想不過分,錢進了創業者兜里,主動權也隨之而去。“血的教訓”太多了,越是經驗豐富的風投越會在“給錢”之前,最大限度地約束創業者、規避自身風險。

 

最“臭名昭著”的無疑“對賭”,學名應當是“估值修正”。假如一個攤販賣西瓜,十塊錢一個、保甜。顧客嘗了一口----不甜,提出不給錢或只給五塊錢,這就叫估值修正。一個贏利1000萬元的企業,告訴投資人明年自己可以贏利2000萬元,並要求投資人按來年利潤的六倍作為估值(即六倍的市盈率)。照此計算,投資人註入3000萬元可取得20%股權(投資後的估值為1.5億)。這是在“透支”未來的利潤。

 

創業者有兩種還款方式:用業績還或者用股票。就是在第二年真的把凈利潤做到2000萬元,或者再拿出一部分股權作為補償。未來利潤數據不是投資人強加的,而是企業自行編造以自高身價的。如果時間證明企業是在忽悠,當然要將不應得到的“吐出來”。

 

反攤薄條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歸定先來的投資人有權參加後續的每一輪融資,未必“先來者”同意,“後到者”不能獲得更加優惠的價格。

 

還有回購或者“出售選擇權”。即規定如果公司不能完成業績目標或者不能在一定時間內“有效上市”,投資人有權要求創業者回購全部或部分股權(有時還要求回購的價格滿足投資人內部收益率要求)。

 

另外,投資方還會要求這樣那樣的“特權”,比如重大事項的否決權,重要職位(特別是財務總監)的提名權等。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投、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投資前資方對企業所知有限,投資後企業的運營仍由創業者把控。水平相差懸殊的圍棋手對弈時要“讓子”,投資者主張的條款也是這個道理。

 

但許多矽谷創業者認為很正常的東西,擺出來卻很傷中國人的感情。眼巴巴“等米下鍋”的創業者或許會就範,但是會在心中埋下仇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67

中籌網金推房產眾籌 收益背後註意要與風控並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1/151926.shtml

雖然與銀行貸款(6%-7%)和信托(9%-12%)的成本相比,眾籌項目8%-19%的成本不不占優勢。但靈活的形態、對資金結構的優化和傳播附加值讓房地產企業趨之若鶩。而對於眾籌人,特別是8090一代年輕投資人,低起投標準讓他們用閑散的低資金投入即可分享開發紅利。

房地產眾籌網站最早出現在美國,據海外媒體報道,去年美國房地產眾籌募集的資金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估計這一數據在2015年底達到25億美元,增長率將超過100%。可以預見,未來五年,房地產眾籌在國內也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國內現有的房地產眾籌形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 以營銷推廣為主要目的的團購型項目,主要面向的對象並非有投資意願而是有購房意願的客戶。

2、 以噱頭為主要賣點的抽獎型、彩票型項目。眾籌後抽大獎得房子,說到底是一種投機行為,而不是投資。

3、 以投資收益為導向的理財型項目。眾籌人通過平臺為房地產項目註入部分資金,項目所得收益成為投資回報。

目前,房產眾籌入局者中即有巨頭也有創業公司。萬科、遠洋、保利、平安好房等巨頭或選擇牽手平臺或自行推出眾籌項目。在各細分垂直領域,不少創業公司也展現出了深度挖掘和靈活切入的優勢。比如中籌網金,剛剛推出的“中景系列-金地集團”項目,1000萬的總標的在上線不到1小時內被認購完成。之前推出的“世界第三高樓綠地606大廈”,眾籌總額近1億元,是迄今為止最大單個眾籌項目。

在中籌網金創始人兼董事長唐人看來,前兩種房地產眾籌模式並沒有通過打通“互聯網、房地產、金融”三者的關系產生新的價值,還更多只是利用互聯網模式對項目進行了包裝,是“偽眾籌”。因此中籌網金平臺上的產品均為“以為眾籌人獲取投資回報為目標”的理財型項目。他表示,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設計要重點關註風險控制、信息透明和項目管理。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不少房地產眾籌項目,但品質參差不齊,難以評估風險。誰能在穩定收益的同時完善專業風控與信用體系,誰能打通並平衡快速收入和長期發展間的關系,將是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48

側面看經濟與風控生活化

上週初恆指大幅反彈,週三稍為回落,之後繼續保持升勢。週一匯控公佈業績,盈利不附預期,但保持派息增長,當日恆指未受影響,錄得約180點升幅,昨天則窄幅上落。從媒體資訊可見很多人開始對後市樂觀。本欄於農曆新年前建議可逐步入市,上週亦分析香港相對美國、英國和日本股市屬大落後,認為是次升勢值得關注。既然股市回升人人唱好,也不需要筆者參一腳讚好選股,畢竟大部分股份錄得升幅。

匯豐(0005)和恆生(0011)公佈業績,「兩母子」的經營狀況和盈利大異。匯豐的稅前利潤僅增加1%,恒生則增加4%(不計及出售興業銀行的非經常性利潤)。而星展香港去年的全年純利(撇除一次性項目),增加12%。匯豐相對恒生和星展的規模大很多,不適合直接對比。但從匯豐來自世界各地的稅前利潤看,北美洲、中東和北非所貢獻的稅前利潤有明顯的跌幅,影響滙豐業績致落後預期。中東和加拿大都是石油生產國,去年油價大瀉兼且供過於求,當地銀行業務受影響屬正常。匯豐的稅前利潤主要來自亞洲(83.5%),恆生和星展專注本地業務,銀行作為百業之母,它們的亮麗業績側面反映了香港經濟不太差。內地經濟放緩是事實,但香港和亞洲國家的經濟都受中國影響,早前索羅斯及媒體大力唱衰中國經濟,未必與事實相符。

昨日的《信析》專欄題為《火中取栗要做好風險管理》,指出「是次港股谷底回升,很大程度是由極度超賣引起」,又指「過去幾個月的客觀環球境況暫未有明顯改善和轉變,環球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筆者認同該文的分析,而上週本欄貼出的圖表顯示,港股過去一年的高低位差距達40%,超過其它市場。既然環球境況未有大轉變,這次的谷底回升確實需要做好風險管理。

世事大多知易行難,筆者嘗試從生活例子演繹風險管理,希望讀者會感到容易實踐。農曆新年天氣乍暖還寒,上週初筆者開始乾咳。氣質才女Nandy 建議服維他命吞喉糖飲薑蔥水,若病徵一天內減輕最好,否則即刻去看醫生,食藥3天就會好。筆者自恃有運動習慣又體質不俗,加上幾聲咳嗽毫不礙事,心想只要休息戒口就會痊癒。結果是 5-6天後越咳越厲害,還是得光顧診所。這和風險管理有甚麼關係?先設定自身感到舒服的buffer (1天),如果趨勢沒好轉便立即行動(看醫生)。人天生有惰性,事態未嚴重大多置之不理(幾聲乾咳不礙事),待情況嚴重才會有所動作。其實,風險管理的精髓在於:狀況對整體影響輕微時採取離場行動,令投資組合處於健康狀態,以便快速回復兼持續增值。從上述的生活例子可見,Nandy少受疾病之苦,3-4天即病癒。筆者卻因輕看初期病徵,前後需要8-9日才康復,時間足足是才女的2-3倍!  這顯示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吧~ 實際也不難執行,只要願意就能做到。

《網上加料版》

農曆新年找來日本作家幸田真音的財經小說《避險 - 3天賺進1600億圓的交易大戰》。幸田真音是近10多年來日本經濟小說的代表性作家,她曾在美商銀行和美商證券公司擔任外匯交易員、外國債券業務員,熟悉國際金融市場。2004年起擔任大學風險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



《避險》於1999年出版,中文翻譯本於2008年發行。雖然是舊書,但內容異常地切合現在的市場,尤其關於大型國際避險基金操作的描述,就似早前媒體報道索羅斯出口術兼早有部署沽空人民幣和亞洲股市,讓讀者對國際基金的運作多了認識。書中又提及憑一人之力研發操作的全自動化程式交易。當年的電腦速度慢,互聯網未有現時普及,大部份落盤買賣都透過電話處理,很少程式分析和程式交易。由此可見,作者的觀念和對金融市場的認知,都走在前頭。她有另一本著作《欲望上海》,圍繞中國這巨大市場,也許亦是令讀者有啟發兼值得一看的財經小說。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85

區域股權市場迅猛擴容 發展定位與風控能力迎考

政策的持續加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驅動,讓區域股權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期。年內,各地的區域股權市場不斷擴容,掛牌企業數量激增。但臨近年底的“僑興債”違約事件持續發酵,區域股權市場中小企業私募債潛在風險引發各方高度關註,此類市場的風險控制與合規管理也備受質疑。

除了外部的機遇與挑戰之外,區域股權市場發展還受更深層的內生問題困擾。轉板一直是刺激區域股權市場的利好預期,但當前的轉板機制和渠道並不明晰,且轉板預期也影響著此類市場的投資邏輯和市場交易。此外,在完善市場建設的路徑上,競價機制、投資者門檻等制度也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實際效果仍待進一步觀察。

區域股權市場到底要走怎麽樣的路?在科技創新板推出一周年之際,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下稱“上股交”)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雲峰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區域股權市場需要打破“培育掛牌企業在其他市場退出”的定位誤區,不讓轉板套利成為區域股權市場的根本邏輯;市場需要加強自身獨立的流動性和交易制度建設,讓投資者從企業成長性中獲得投資收益。

區域股權市場大擴容

12月29日,科創板第四批企業共23家在上股交集體掛牌,科創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02家。至此,上股交市場內涉及二級市場交易的兩個市場,科創板和E板掛牌企業總數突破700家;加之Q板企業在內,上股交掛牌企業總數超過9500家。

上股交的發展,是國內區域股權市場近年來迅猛崛起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包括上股交、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在內,全國共有40家區域股權市場。據wind數據顯示,上股交和前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數量均超過9000家,浙江和廣州兩地的股交中心掛牌企業超過3000家,北京、武漢、甘肅三地股交中心掛牌企業超過2000家。

政策的持續加加碼,是驅動區域股權市場發展的一大動力。就在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幹政策措施》。在談及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時,文件就指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融資、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和再融資,“積極穩妥發展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多市、多城區就企業在相應區域股權市場掛牌,對參與各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財政扶持。

實體企業發展的需求,是刺激區域股權市場發展的另一主線。以科創板為例,上股交相關負責人就向本報介紹,科創板開盤一年來掛牌的102家企業中,初創期企業有76家、占比74.51%,成長期企業26家、占比25.49%;掛牌企業的平均股本規模不足2000萬。企業融資情況方面,上股交給出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科創板掛牌企業目前已實現股權融資額5.75億元;通過銀行信用貸、股權質押貸及科技履約貸等模式,實現債權融資5.70億元;另外還有正在進行中的股權融資約1.58億元。

“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掛牌科創板的意願最強烈。因為這些企業多數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或具有業內領先的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並借助科創板增加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也需要借助社會資本來加快發展。”上述負責人稱。

信用風險考驗四板風控監管

2016年末,由“僑興債”違約而引爆的信用風險危機,讓區域股權市場再次站上輿論風口。

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間,僑興電信、僑興電訊兩家企業在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下稱“粵股交”)備案發行了各5億元的2014年私募債券,債券期限2年、年化債券利率7.3%。今年12月15日,上述企業表示資金周轉困難,合計3.12億元的兩期私募債無法按時還款,由此“僑興債”風波全面爆發。為兩筆私募債券提供了履約保證保險的浙商財險、出具了銀行保函的廣發惠州分行、發售債券拆分理財產品的招財寶平臺均陷入兌付危機,並陷入權責分配的較量中。

目前,“僑興債”事件以浙商財險預付賠款而暫時平息。但事件中的粵交所對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風控和合規管理備受質疑,並引發市場對區域股權市場此類業務風險的整體擔憂。

張雲峰介紹稱,中小企業私募債在國外又被叫做“垃圾債”;由於企業在市場內難以融資,多地股交中心都有發行此類債券,幫助企業完成債權融資。而這類債券的風控核心是需要培育專業的投資者。如果股交中心的風險控制意識不足、投資者專業度和風險識別意識欠缺,這中間藏有很大的潛在風險。

“出現僑興債這類問題完全在我意料中,2017年可能還會繼續爆發。”張雲峰強調,區域股權市場市場需要極其謹慎對待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監管層當前出手整治市場內垃圾債風險非常有必要。

無獨有偶,本月初還有市場消息稱,證監會近期在摸底區域股權市場,計劃出臺“四板”監管試行辦法規則。有業內人士透露,對於“四板”市場規則的征求意見推進已久,但當前市場各方意見或並不一致。分歧在於,有觀點認為國際慣例並沒有區域股權市場這個先例、存在意義待考;但另有觀點認為,以區域性劃分更利於了解和審核企業基本面。

區域股交市場需打破定位誤區

除了外部的機遇與挑戰之外,區域股權市場發展還受更深層的內生問題困擾。這其中,轉板這把雙刃劍,就成為區域股交市場迫在眉睫的挑戰。

張雲峰介紹,部分區域股權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就是通過培育到其他市場退出的企業、以此來吸引部分投資。“如果區域股權市場如此定位,還不如在滬深交易所搞兩個培訓班算了;若只需要完成這種功能,建立一個網站就可以,不用費那麽多經歷去建設一個交易市場。”

其進一步分析稱,在上述定位誤區的背後,是區域股權市場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即沒有成熟、穩定的二級市場交易。只有當股權實現了交易和流動,才能保證市場功能的實現、才能讓資本真正流向企業。

而建立區域股權市場獨立的市場化形態,光靠制度建設在當前階段明顯不夠。張雲峰就舉例稱,競價交易制度已有地方區域股權市場推進了先行;但如果市場本身就沒有流動性,競價交易將無法顯示效果。降低投資者門檻的制度設計也是如此;在一個流動性差、交投萎縮的市場上,降低門檻並不會喚起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良好的流動性和財富效應,是制度建設的一個前提。”張雲峰強調。

其表示,股權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在初期需要靠“人為”推動,即人為撮合市場各方完成融資交易、人為幫助企業發展。張雲峰還測算,以上股交E板和科創板現有企業數量測算,有效用戶發展到10萬戶時,該市場就可以實現自行運轉了。而在良好流動性的保障下,投資者就能從企業的良好發展和成長壯大中獲取投資收益、而不僅僅是通過轉板實現的估值價差中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