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花十年工夫培養接班團隊 長興化工設小內閣與少主齊成長

2010-7-19 今周刊
 
 
 

長興化工老董事長高英士花了整整 十年時間,培養自己放洋的長子意願、也有足夠的能力接手經營,輔以專業理論,我們看到一個成功傳承的案例。

撰文‧梁瑋鈞

在企業傳承研究中,長興化工是一個很好的個案。身為企業家第二代的高國倫,二○○○年接任總經理職位後,可說是正式從父親高英士身上接手長興這塊老字號化 學工廠的招牌。

長興化工歷經了十年的接班歷程,在不斷開發、創新中帶領著企業屢創佳績,與其說這是一次家族企業的成功接班,更是一場處處可見智慧與訣竅的傳承之旅!

不論企業規模或所屬產業的不同,在接班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與矛盾,似乎都會圍繞在幾個基本問題上,其中是否能順利地完成接班,又以「交班人」與「接班 人」這兩位關鍵人物的心理認知與互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能力 未必就能安全交棒首先從接班人談起。過去企業在挑選接班人的條件中,是否具備各項「能力」是很重要的:包括專業能力的養成、領導能力的培育,甚至連社交能 力都不能缺少。

然而,也不難看見,現今許多家族企業的第二代,從小就被迫成為該企業的儲備幹部;例如到國外名校取得MBA學歷,回國後參與自家企業的各項培訓,以增加完 整的經歷,跟著父親、長輩到處建立人脈網絡更是不會少的。

能力的養成,在接班過程中固然相當重要,但在培育接班人完成各項能力後,是否就能順利產生一位成功的接班人?答案如果是肯定的,為何還有這麼多失敗的例 子?

根據多年的觀察,其中很可能還存在著接班人的接班「意願」問題!過去,尤其在華人的家族企業中,很少將﹁意願﹂問題浮出台面,一位在食品醬料產業中具有市 場領導地位的接班人,回憶起她接班的過程,「我從來沒想過什麼接班不接班的問題,因為是家中老大,從小就得在父親身邊幫忙賣麵養家;後來事業做大了,就幫 忙顧著公司裡大大小小的事,現在父親走了,我就得扛起這個家。」這也是許多台灣早期家族企業的寫照。

接班人接手意願往往影響成敗但隨著時代與產業結構快速變遷,許多第二代接班人並非一開始就有意願待在原有的家業中,長興的高國倫就是如此。

一九八五年,高國倫頂著南加大管理碩士的光環回國,當時他認為自己回到長興工作只是一時的,一心只想學學東西就到外頭創業。所以一開始,他並沒有全力投入 在這份工作上,更別說是當什麼接班人了。

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機會與挑戰,才讓他有了繼續奮鬥的念頭,最後更是因為成功主導進軍中國市場一役,才決心留下來。他是這麼說的:「後來是看到長興的 成長,我才真的捨不得走了!」這也許恰巧與他愛冒險、喜歡飛行的個性有關,也正因不斷接受新的嘗試與機會,滿足了他喜歡挑戰與衝撞的本能。

所以,當接班人的條件不再只是能力的養成可以解釋時,更深層的心理意願,則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

然而,在華人家族中,除了可將傳承與接班潛移默化成一種家族精神,進而產生接班意願外;給予接班人適時、適當的舞台發揮,甚至是背水一戰的經歷,都是可以 提升或是激勵接班人接棒意願的好方式。

另外,家族企業傳承過程中,少不了的另一位關鍵人物則是「交班人」!

對交班人而言,將企業帥印順利移交到最適接班人手中,可說是掌舵歷程中最後的一項任務,尤其對家族企業的創業家而言,如何在最後一刻「放手」,更是相當困 難的一課。因為,在此之前,他得確定花了半輩子打下的江山,是否能安全地交到另一人的手中之外,更放心不下的是,其中的夢想與精神是否得以延續。

許多交班人有著共同的問題,就是在「放權」的同時,卻忘了要「放心」!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景象是,許多家族企業的老董事長雖說是退休了,但還是天天要進辦公 室;早上來看看報紙、下午到總經理兒子的辦公室嘮叨個兩句,下班前再順道去花圃澆個水,非要如此心裡才覺得踏實點。

事實上,交班人如此缺乏安全感的心態,反而會造成接班人在一開始接班過程中有許多的障礙與困難;但難道要就此將老董事長拒於公司大門之外?

其實不然,一個成功的交班過程,交班人從頭到尾有很多事可以做。

所謂從頭,指的是為接班人從頭開闢一條通往成功接班的路;以長興的例子來看,老董事長高英士的作法非常有智慧,在兒子高國倫回國進入企業後,即設立了一個 名叫企管室的幕僚單位,並網羅了數位管理碩士一同參與其中。

交班人可以做些什麼?

高國倫事後回顧,「當時一群年輕人沒有經驗,決策大多效率不彰,但至少明白所學理論跟實務之間是有很大的落差。」交班人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但實際發揮的 作用則是讓初生之犢的接班人,在一個安全的防線內得到了第一次的模擬戰役,並從中學到寶貴的一課。更重要的是,這群被高國倫稱為「同梯」的戰友,如今都已 成了長興最重要的高階經理人。

交班人最後還能做什麼呢?事實上除了權力移轉、傳遞企業精神外,擔任接班人與老臣間的橋樑亦是很重要的一項任務。

由於接班人往往沒有經歷過創業的階段,較不能體會老臣們一路打拚奮鬥的艱辛,加上新的外在環境與管理理念的不同,往往會被老一輩的員工貼上較霸權或不貼心 的標籤。此時交班人若能有效成為雙方的緩衝劑,或是給予更多的經驗傳承,將能產生不錯的效果。

最後是交班人與接班人雙方都會面臨的一個考驗,即是角色的轉換與衝突。因為這兩位關係緊密的關鍵人物,往往在家族內有一個對偶的角色關係,例如父與子,但 在企業中則需要轉換成老闆與部屬的角色。

這樣的雙元角色常常有著高度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光看這兩個人在家族場域的父子關係是如何互動,就很容易預測出他們在企業場域的主管部屬關係是如何。所 以,很難看到一對在家族中關係緊繃的父子,到了辦公室可以彼此暢所欲言。

然而,這樣的雙元角色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關鍵點則在於彼此在這兩個角色間是否能順利地轉換,而不產生矛盾與衝突。高氏父子的經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 準則,高國倫說:「我們父子回到家只談家裡的事,在餐桌上絕不談公事。」家族企業的接班如同放風箏,一開始在交班人的手掌中放任接班人自由飛翔,遇到亂流 可以選擇收線,待時機成熟後再放手讓它翱翔。家族企業的接班也像是一趟旅程,而共同的家族夢想與精神則是在旅程中必備的行囊;家族企業的接班,更應該是一 場讓交班人與接班人雙贏的賭注。

(作者為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長時間與長興化工高階經營團隊深入訪談)高國倫 Profile

生日:1955年

現職:長興化工董事長

學歷:南加州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帝興樹脂公司董事

國際創投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9

多與少,難與易,取與舍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svf.html

兩位朋友的討論很有意義。畫地為牢還是四面出擊,關注範圍的寬與窄,選擇投資標的的難與易,機會的取與舍,預期的高與低,對自己能力的判斷,投資永遠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對量和度、概率的不斷判斷,如何保持理性客觀而非盲目樂觀的評判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都是戰略性的問題,對長期投資收益率影響重大,遠非一兩次買入,一兩次獲利虧損所能比擬的。

 

鄧淳遠

laoba兄,價值投資的真諦是以合適或者便宜的價格買入一家優秀的公司,而不是週期非週期,你雖然口上說沒有貶低週期公司,但是其實你的心態已經不開放了,網易什麼公司,微軟是什麼公司,蘋果又是什麼公司,從這點上來說,你對投資的理解比段永平先生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漢尼拔

段總的投資標的大多與自己多年來從事電子娛樂相關行業相關。而軍儒兄也始終把自己的篩子定在「消費類」領域中不斷跟蹤與瞭解,而且很多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已經追蹤了多年。
段總最大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實業經驗,對於企業經營的理解力度比其它人要深得多。而軍儒兄通過對競爭戰略理解與運用,則提供了另一條分析企業的渠道。
投資,最終投的是人。

 

鄧淳遠

能力圈是指自己瞭解的公司,而不是固定在某個行業,段永平先生也買過萬科,通用電氣,都不是電子行業。我也經常關注laoba兄的博客,但是說句心裡話, 我覺得梁兄的思路已經被框死了,如果這樣,很難再上一個檔次,就拿中恆來說,我不覺得它是一家優秀的公司,而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梁兄曾經說過段永平買網 易根本就不是價值投資。巴菲特其實也在不斷的學習,比如谷歌,他其實研究了很久,因此保持開放的心態非常重要。

雖然我也持有貴州茅台,但是我絕對不會把所有的資金都放在消費品,還有醫藥股裡面,我覺得現在醫藥股動輒四五十倍的市盈率,不論白藥,阿膠,恆瑞醫藥,目 前都不是很好的投資機會,牛市來的時候,這些股票會大幅落後於其他所謂的週期性股票,相比六倍市盈率的民生銀行,我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如果你面對 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你首先已經對自己說了,它是週期性公司,不在我的能力圈範圍內,我不研究它,那不是很搞笑嗎,當然如果你研究了很久,你還是搞不懂, 那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如果一家優秀的公司,你認為你搞不懂不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如果你因為它不是消費品醫藥行業你很難搞得懂那你肯定是有一定問題 的。

 

漢尼拔

如果你面對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你首先已經對自己說了,它是週期性公司,不在我的能力圈範圍內,我不研究它,那不是很搞笑嗎。
我覺得一點也不搞笑,每個都要明白自己的能力邊界,特別是對於一個行業或公司,要搞明白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對於投資而言,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搞明白的行業或公司上,這就足夠了。
思路框定是明智的,涉足的行業越多,犯錯的概率也越大,經常是在兜兜轉轉中,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代價也很大。

投資首先要懂得「取捨」
投資不是跳水,不是說非得贏在難度上
簡單的事重複做,看似枯燥,但卻是平穩向前的大道

 

鄧淳遠

如果你認為思路框定是明智的,那我認為已經沒有爭論的必要了,思路框定那就是犯了教條主義,如果真的是你認為的那樣,那巴菲特就無法超越格雷厄姆,其實好 公司並不像你相像得那麼複雜,相反,好公司基本上十分鐘就大概有點感覺,就如同看一個美女。當然,如果你寧願要你能力圈中平庸的(因為你圈中的美女很多時 候會都高估)也不願要圈外便宜的美女那我也無話可說。投資就如打仗,任何的教條主義我認為都是會誤導別人的。

另外,你說的投資要懂得取捨,我同意,但是取捨是捨棄自己搞不懂的大部分公司,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某個行業裡面,這點是我們分歧的重點。如果你認為一個人 只能搞懂消費品,醫藥行業,那我也無話可說. 另外我認為挑每個行業的最頂尖的公司比你在你設定的兩三個行業裡面賣力尋找難度要小得太多。就拿醫藥來說,你很難找到比云南白藥好的公司,那我研究云白藥 就夠了,其他醫藥股我基本可以忽略,酒的挑茅台就夠了,如果你說一個人的能力圈就只是在這兩個行業,那你也說得太玄乎了。

 

漢尼拔

我說的是比較樸實,一點也不玄乎。
「好公司基本上十分鐘就大概有點感覺」是典型的想當然,在我看來,十分鐘濾掉一個壞公司還差不多。
難的是「不熟不做,耐心等待」,軍儒兄本身不是股評人士,他比較的只是週期類或是非周性的差別而已,而不是說現價就一定要買消費類的,談論的是公司,而非股價,更何況時間尺度各不相同,確定性也不同。
調研白藥、茅台目的為了形成好公司的標準,好公司也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一個過程。本身酒類或是醫藥行業內各公司的發展週期也各不相同,未必一定要買茅台或是白藥,選擇餘地比你想得要大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