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救無望世代》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 台灣IBM新總座 靠自我盤點攀高峰

2012-9-10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台灣IBM新總座靠自我盤點攀高峰今年七月才被IBM延攬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黃慧珠,早在三十七歲時,就被拔擢為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憑著不斷盤點自己職涯上欠缺的專業,讓她在四十歲前締造事業亮點。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身為資深上班族,工作幾年後,你會為了興趣和理想,勇於跳脫原本的行業,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寧願遺憾,留在雖然穩定但平淡無味、缺乏熱忱的老本行?好不容 易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曾攤開履歷,看看還欠缺什麼能力,願意到別的單位歷練?抑或不願放下老鳥的身段,把自己當菜鳥從頭學起?而就算再怎麼經驗 老到,你會習慣回頭檢視上一份工作或專案時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忽略自己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一連串的問題是許多年近四十歲的人,在職場闖蕩十多年後,所面臨共通的選擇與課題;然而,這也是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能從一般上班族中,出類拔萃的關鍵分水嶺。

頂著一頭學生短髮、踏著平底鞋,乍見黃慧珠,其爽朗的笑聲、充滿能量的氣息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外表嬌柔甜美的她,是今年七月台灣IBM剛剛誕生的新科總經 理。然而,一談起這位統領三百多位員工的職場女豪傑,最令一般上班族折服的,不僅這是IBM來台近一甲子以來第二位女性CEO,更因為她早在一九九九年、 三十七歲時就已經被公司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的總經理。當時她進入IBM不過短短的十年,論升遷快速至今仍是外商圈最為津津樂道的美事。

一位自台灣基層爬升的年輕女子,如何在人才濟濟,甚至以外國人掛帥、男人為尊的跨國集團裡脫穎而出?雖然黃慧珠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比一般上班族更常問 自己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以及該補什麼!」但也由於這項最必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小動作,黃慧珠多年來從不間斷的「自我盤點」,道出了在職場成功的簡單 哲學。

盤點職涯目標

認清志趣,問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在成為IBM員工之前,黃慧珠原本是國中老師,但執了幾年教鞭,具有雄心壯志的她,卻不甘埋首於千篇一律的工作中,反而對於每天得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面臨各種狀況的業務工作興趣十足。

雖然在當時世俗的觀感,女人在學校教書是再好不過的職業,既高尚又穩定;但黃慧珠告訴自己,惟有忠於自己的志趣,早點調整自己的職涯,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二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轉職到民間企業,從IBM基層業務員做起。

從發號施令的老師變成鞠躬哈腰的業務,原本個性靦腆的黃慧珠,面對人生的大轉彎也下足了工夫。她勤讀資料,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外人眼中硬邦邦的科技術語;放 下身段,用最快的速度讓所有的客戶認識她,甚至還克服障礙學習業務須隱忍的挫折。因此,短短幾年,選對路線並堅持所選的黃慧珠,很快地成為IBM的超級業 務員,然而越做越起勁的她也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上IBM的總經理!」不過黃慧珠的成功,並不僅於完美的轉職,而是來自於其完整的職場閱歷,和無可取 代的專業職能。曾經與黃慧珠在同一部門共事過的台灣IBM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薛淑菁表示:「Jennifer︵黃慧珠的英文名字︶這名字就等於IBM各部 門的代名詞!」自從立志要當上總經理,為了這項遠程目標,三十出頭的她,就給自己定下一門功課,就是學習當稱職的CEO。

盤點工作歷練

補職涯拼圖,問自己缺什麼?

和一般資深老鳥想的不一樣,黃慧珠深知,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千萬不能墨守單一技能,畢竟職能只要多累積幾年,人人都可以成專家,但真正能讓專業加值的 則是能跨界整合的能力。因此在進入IBM後,她從不拒絕職務以外的新任務,甚至還主動爭取到別的部門歷練。例如,黃慧珠剛進IBM的那幾年,公司的大型客 戶幾乎十之八九都在金融業,是同事眼中業務穩定、較容易創造績效的好方向;但黃慧珠偏偏自告奮勇去挑戰當時還是處女市場的工商界客戶。憑著「為自己增加歷 練」的決心,她也拚出成績,因此後來被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事業群最高主管後的黃慧珠,並未停止職涯的拼圖。相對於許多企業裡戰功彪炳的戰將,總認為憑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足以橫行天下;但黃慧珠 的思惟不同,反而認為經驗越老、瓶頸越大,惟有跳出原有框框才能成長。二○○五年,黃慧珠居然再度放棄自己最得心應手也立下不少戰績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願意轉任亞太區行銷總監,負責執行IBM亞太地區行銷事務。

儘管在一般人眼中,從總經理變成總監,對職涯並無加分,但她認為,亞太區總監不但可以跨界學習行銷專業,並能從市場和全亞太的高度重新觀察IBM的運作。 也正因為這些歷練,四十出頭的黃慧珠,成了IBM裡少數既懂業務又懂行銷,同時又在海外歷練過的人才,而成了集團內部積極栽培的總經理人選。

但即使閱歷已經夠豐富了,黃慧珠卻不躁進。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十足,但還缺「統領和管理」整個企業大軍的火候。為了補足這塊拼圖,她發 現,若要快速地了解企業用人、選才、帶人的藝術,就得要待在人資部門,於是○七年,黃慧珠竟然又勇敢地轉任台灣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九年甚至還甘 心拋下在IBM累積多年的資源和光環,跑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為的就是要藉由待在人力更為密集,人才需求更為多元的房仲業,把人事管理的職能摸得更透 徹。

雖然許多人不明瞭,向來專精於業務行銷的黃慧珠,為何還花好幾年時間,去歷練與自己專業領域相去十萬八千里的人資領域。但後來事實證明,她這項職涯投資果 然是對的!黃慧珠在人資部門的歷練,除了學習到在人事上領導統御的技能外,她進而體認到,原來從一家公司徵才和員工教育訓練的角度,可以洞悉整個企業的策 略方向,「這是在第一線所看不到的高度!」黃慧珠得意地說。

盤點思惟模式

調整角度,問自己該想什麼?

更重要的是,隨著接觸到更多層級和單位,黃慧珠深深地感受到,身為管理者須拋開本位主義以及專業上的執拗,要懂得跨部門溝通協調。因此後來黃慧珠每每在執 行一件任務,或做一項決策,都會養成試著用不同的頭腦和面向看待事情,甚至在結束一件專案就會提醒自己停下腳步,回頭檢視過程中,別人的批評和自己的缺 失。

對於黃慧珠「自我檢視」的功夫,黃慧珠的特助、IBM電子商業資訊服務中心經理莊士逸就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別於一般外商CEO的高姿態與避諱媒體,黃慧 珠一上任就主動要求親自拜訪各大媒體,她的理由是:「從媒體的角度,企業才能發覺外界的看法,也才能知道該怎麼調整。」誠如知名企管顧問公司︱︱標竿學院 營運長陳威伸所言,一位好的CEO,須兼具專業技能、領導統御和決策高度三大職能。而在各大領域都走過一回的黃慧珠,功力如虎添翼,也難怪,IBM總部在 今年七月會決定延攬她回任,並賦予台灣區總經理之大任。只能說,在四十歲前後不斷歷練修正的黃慧珠,早已用自己的「盤點哲學」,詮釋了職場勝出的箇中奧 妙。

︵本專題分兩次刊出︶

黃慧珠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IBM總經理

經歷:信義房屋人資長、 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學歷:交大資訊工程所碩士、師範大學數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9成上班族有職涯危機感,多集中在35至45歲8成6上班族對目前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對於你職涯發展,或工作的穩定性,你的感受是?

49% ˙雖然不致有危機感,但仍有不確定感。

37%˙具有深切危機感,隨時有失業或被取代的恐懼。

10%˙沒太多的想法

4%˙感覺前途光明,並且非常有自信。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目前有高達8成6的上班族對於自己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而其中《今周刊》走訪多位企業人資長,皆認為35至45歲的人是最具危機感的年齡。

對此,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分析,40歲左右的職場人之所以沒安全感,主要是這個年紀所面臨的各項挑戰最大:在公司,往往 同時兼任部屬和上司的角色,除了向上經營還得向下管理;而在家庭,又普遍是孩子出世,要栽培小孩,開銷最大的時期,無法像年輕時能率性地離職。

而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40歲上班族多為資深員工,對公司而言薪資成本最高,因此只要能力不夠,很容易被同事或新人取代;因此這個年紀的上班族對工作最會患得患失。

另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認為自己現階段最急需補齊的能力,以專業技能、跨界整合能力和人脈為首要。一般而言,40歲左右的上班族,在基本職能和領 導統御能力,本就該比20、30歲的人強,假使到了40歲職場上該有的能力還不能水到渠成,恐將面臨淘汰;因此,對於還沒到40歲的人來說,及時培養足夠 的經驗和能力,才能免於在人生下半場埋下失敗的伏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0

我理解的上市前的公司董秘的職能 影武者

http://xueqiu.com/1481565998/23137805
最近拜讀了@西來問道 說董秘是最倒霉的行當的文章聯播,深有感觸,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也說一說對董秘的理解,文筆不好,歡迎拍磚。

我是金融專業畢業後一直在風險投資公司工作,閒暇之餘買一些國內上市公司的股票,原因有二,之前公司對買美股是有要求的,第二是老婆做港股的IPO,也不能買,雖然我們在簽署相關文件的時候覺得都挺扯淡的,但是A股也有非常好的上市公司,所以我也很淡定。所以,最早接觸國內公司董秘,是從參加股東大會和參加一些有機構組織的調研開始的。

大多公司的董秘是財務總監在上市的過程中兼任的,這一類的董秘看起來都是非常嚴謹的,厚厚的眼鏡告訴我,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財務數字的解釋,而這一類的董秘往往只是公司的執行層;當然,也有很多跳出這個層次的。還有就是業務線上的一位副總兼任董秘,這樣的,往往,對業務,對市場,對競爭對手都有非常清楚的瞭解,而且因為是董秘,對資本市場,對金融業有非常清楚的理解,溝通起來會學到很多行業的知識,和對公司的價值有更多的認識。

機遇,讓我也有幸加入了董秘這個『行當』,是從幫助這家公司融資開始的,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VIE結構的解除和建立新的人民幣投資構架,創始團隊的股權安排,並且完成融資,應該說算是非常快的了。也因為絕對的經歷被這次融資佔用,我也從之前的PE離職,全職做這件事情,並且開始思考董秘在未上市公司的職能定位。

定義上來說,董秘是公司和投資人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樑。事實上,董秘是需要具備非常復合的知識的,包括財務、法律、資本市場等,而核心的還是在對金融的理解和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在公司的金融(corporate finance)方面發揮作用,而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窗口,或者是公司高管會議的聆聽者。美國上市公司的CFO的職能包括了法人治理、法務、財務流程控制、會計、審計、公司金融(併購)、投資人關係(包括銀行)等,從我的角度上來看,董秘至少要在公司的法人治理、投資人關係和公司業務流程方面發揮作用,從對公司負責的角度上講,保證公司資產完整性也應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這個方面,很多時候是要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進行PK。

可以把CFO說成是一個行當,因為在國內,確實存在這個圈子,他們的工作的目的就是幫助國內的企業在美國上市,他們懂得和國外的投行溝通,也懂得怎樣對國外的投資人投其所好,他們大部分是香港人、台灣人,他們工作確實比大陸人要嚴謹許多,他們也是拿著期權,在公司上市後套現退出,然後加入另外一個擬上市的公司,這就是他們的商業模式。國內的每家美元投資商都有這些資源。和國內上市公司的董秘非常類似,只是,CFO聽起來更專業一點。

實際上,我是從CFO的職能定位加入這家公司的,在這一點上,我是非常認同@O_Livia 的,董秘,一定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視角把握公司。幸好,公司有一位不錯的財務總監,在財務的具體管理上,能夠分擔很多事情。故事精彩的地方往往是融資、併購、上市這些環節,而在這些精彩的背後,是公司規章制度、流程指定的枯燥和需要的嚴謹,就好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86

國企改革兩大方案將出爐 國資委職能將生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731.html

國企改革兩大方案將出爐 國資委職能將生變

經濟觀察報 馮慶艷 劉暢 2015-05-09 09:52:00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卓元透露,目前有關成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的國企改革方案,已幾乎征得了各方意見,應該很快就會出臺了,央企分類方案也快出臺了。

央企拆拆合合20年,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仍顯牽強,不論此輪央企整合規模是大是小,不斷總結國內外的拆合之道,總結經驗教訓,仍大有必要。

一條船可以在內河里開,而要開到海里恐怕就需要更大的船舶乃至巨艦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至12日訪俄將簽訂若幹大單的當口,來自高鐵的中國南北車合並實施過程宣告終結,另一個來自核電的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也已進入收官階段。

前幾天,與兩大央企合並案例同步進行的,還有7家央企完成了集體換帥,其中在5月4日一天之間,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桶油”均換了新掌門人,而且在那期間,傅成玉被曝曾在中石化內部傳達國家在考慮中石油與中石化合並消息後,再次被當事人否認澄清。與此同時,股市在央企合並的真真假假的消息中一路狂歡。

“新面孔”

央企合並的邏輯正漸漸隨著一個個“巨無霸”誕生而浮出水面。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鐵塔公司)、中國中車集團(下稱中國中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國電投)、新“中糧集團”……去年至今,現有112家的“國家隊”企業中出現了不少超級巨無霸級別的“新面孔”。

不出意外,“中國中車”將於今年6月份誕生,此前的5月6日,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在A股市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此前兩公司頻頻傳出海外惡性競爭消息。

無獨有偶,由中電投無償收購國家核電66%股份形式實現兩者整合的新公司,也將最快於5月20日左右掛牌成立,該公司的名稱便是國電投,總資產超過6600億元,體量是中國中車的2倍多。顯然這一核電巨艦誕生是為“出海”準備的。

去年底將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下稱華孚集團)收入囊中的新“中糧集團”資產規模也增至3000億元左右。

曾因鐵塔和基站重複建設等問題遭詬病,通信領域也出現了“新面孔”。去年7月18日,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共同出資100億元註冊設立的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隨後的9月11日,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鐵塔和基站的建設維護。相關部門不僅明確要求“用一年時間完成三家電信企業存量鐵塔資產的註入工作”,同時也意味著上述三家運營商原則上不再建設鐵塔,初步實現了電信業的“網業分離”。

與前幾年央企整合不動不同的是,這些“新面孔”從醞釀到實施再到落地,動作非常迅速,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以南北車合並為例,去年9月份傳出合並消息,三個月後的12月30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兩上市公司確認兩者將合並,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兩上市公司聯合發布合並報告書草案,今年3月份便公告稱獲得國資委批準,而6月份中國中車終將誕生。

無獨有偶,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從傳聞到即將落地前後也不到一年時間,鐵塔公司的成立更是“兵貴神速”,去年3月相關部門召開了一次協調會,而四個月後的7月份,鐵塔公司就已經成立。華孚集團並入中糧集團則是去年8月消息傳出,而11月份就成功並入了。“五年前國資委對央企合並由快變慢,而如今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顯然是由國家更高層面推動所造成的局面。”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

更讓人關註的是,這些“新面孔”均體量超級龐大。合並後的中國中車總資產達到3038.43億元,中糧集團總資產規模也在3000億元左右,國電投則超6600億元,而存量資產仍正在清查中的鐵塔公司,預計資產規模超千億元。

另外,這些“巨無霸”在行業里擁有強大話語權。中國中車是由行業兩個最大高鐵設備商合並而來。中糧集團本就是米業等農產品領域老大,並入華孚集團後在食糖業務規模上有望超越光明集團成為新老大,成為國內農產品領域的巨無霸。中電投和國家核電雖然在各自領域里較為弱小,但卻是目前看來合並帶給它們資金與技術的優勢互補的“如意婚姻”,且規模陡增讓其在核電領域成為“三國演義”爭霸的一極。鐵塔公司的成立顯然更是將三大運營商所有鐵塔資產收入囊中,成為該領域的唯一霸主。

除了上述幾個“新面孔”外,還有誰會成為下一個“國家公司”?

合並猜想

5月4日到7日,短短四天內,共有7家央企集體換帥,除了“三桶油”外,還包括五礦、一汽集團、東方汽車、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而一汽集團與東風汽車的董事長均來自對方的管理班子,這已經不是孤例了,而在整個國企改革大背景下這背後有著怎樣非同尋常的用意?

近日,一則關於“央企將在分類基礎上大規模兼並重組,未來將由112家有望縮減至40家”的媒體報道甚囂塵上,而國資委快速給予了澄清,但是關於特定領域、有針對性地央企整合重組似乎正在逐漸被各種細節佐證。

從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在其訪歐、國際論壇等多個外交公開場合,多次向國外推銷起了我國高鐵和核電,去年至今我國高鐵和核電企業連連斬獲海外大單,即使是在最近的5月7日至12日,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也將簽署一系列涉及高鐵、基建、航空等重大合作文件。

巧合的是,接近尾聲的兩宗大型央企合並案例均發生在高鐵和核電領域,即包括南北車合並、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這無疑透露了國家在整合央企過程中的一個思路,那就是鎖定在出海競爭、強強聯合的這類央企身上,除了上述兩個案例外,同屬鐵路基建領域的中鐵和中鐵建、南北船、電氣設備領域的東方電氣與哈爾濱電氣等接下來被整合的可能性較大。

其實早在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就對外透露,國家層面已經開始研究中鐵和中鐵建的合並。但是很快便被兩大基建巨頭發公告否認。而素有南船和北船之稱的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也於3月25日均發布董事長更替公告,有意思的是,兩大公司新董事長均來自對方領導班子。與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類似,兩公司頗為巧合的領導對調,讓外界猜測為兩者合並的前兆。另外,東方電氣與哈爾濱電氣均為發電設備領域,該行業也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領域,也有強強聯合的可能性。

在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前,去年上半年前後,有一種業內聲音不斷倡導核電“大一統”,即中核、中廣核和國家核電合三為一的方案,不過最終因敲定前兩者的合並而胎死腹中。在“大一統”、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的兩大方案之間,國家高層最終選擇了後者,這意味著,中央著重考慮的第二類央企整合,應該是業務互補性強、附加值高、整合難度較小的企業,比如中電投和國家核電、中鐵和中鐵建、南北船等。

與此前基建、船舶等央企紛紛辟謠相比,鋼鐵業央企整合的可能性,似乎可從官方文件中窺出一二。今年3月20日,工信部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 (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政策明確提出到2025年形成3到5家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集團。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戚聿東對經濟觀察報稱,武鋼、寶鋼合並的可能性要大於武鋼、寶鋼和鞍鋼三者合並的幾率,因為前兩者與鞍鋼距離太遠,地域文化各不相同。而第三類整合可能性較大的便是,產能過剩和企業同質化強的央企,比如鋼鐵、建材、航運、煤炭等,而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合並的可能性也較大。第四類,則是關系國家安全領域,不涉及老百姓生活的央企,比如核電、軍工、航天領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整合重組的可能性較大。

讓多位油氣領域人士吃驚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並、中海油和中化合並的消息不斷傳出,而隨著5月4日,“三桶油”掌舵者輪流坐莊、有的互相對調的集體換帥,油氣領域央企合並的猜測再起。

上層邏輯

自2003年成立至今,擁有12年歷史、掌管112家、去年達到近40萬億元的龐大央企資產的國資委,在不久的將來,將從央企資產“管家婆”轉身為國家資本的“管理者”和“監督者”。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稱,“以前國資委的職責細化到管廠房、設備這些實物,那麽龐大的國企資產規模,管也管不過來,以後不管了,把國有資產證券化、資本化,然後加以管理”。

方法便是此前國企改革中提及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等兩類公司,它們分別管理已經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的共112家央企,而它們則由國資委直接管理。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趙曉告訴經濟觀察報,未來國資委僅是政府的一個資本管理平臺而已。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卓元對經濟觀察報透露,目前有關成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的國企改革方案,已幾乎征得了各方意見,應該很快就會出臺了,央企分類方案也快出臺了。“如果兩類公司誕生,意味著不僅僅是在國資委與央企間多了一層管理機構,而是在央企整合重組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等方面將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動作。預計到2020年,自總經理向下的央企的經營班子都將由市場上選聘。”張卓元說。

國資委的職能正在發生變化,接下來,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實行“授權一批,下放一批,收縮一批,移交一批”。這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看來,說明國資委將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優勝劣汰,從而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央企,其中,同類項企業和低效無效、長期虧損企業將成為有限重組的對象。隨著“中國制造”由低附加值的貿易品逐漸向高鐵、基建、核電等高端領域升級,相關領域的國字頭行業巨頭陸續籌謀資產整合,央企也將從速度規模型轉化為效益質量型。

李克強總理對本輪央企整合的定位是“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顯然在具體操作的路徑上也會變得不同,比如李榮融時代多是行業龍頭整合名次靠後的企業,而目前僅有的幾個案例中,便出現行業兩大龍頭間合並的情況,比如南北車。

而未來隨著若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成立,以往央企的“婆婆”國資委也將以資本管理者的新形象面世,企業將獲得更大自主權。

在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看來,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時代的央企合並,出現了“消化不良”和“整而不合”的尷尬。不僅央企平均負債率大幅攀升至65%左右,由多個企業整合而成的中鋼集團,自2009年以來資產負債率連續5年超過90%,巨大的債務負擔導致其連年虧損。而且還有不少整而不合的情況發生,比如中外運和長航兩大集團整合成的中外運長航集團,終因雙方行政色彩濃厚、管理文化難以融合等諸多原因而失敗。

或許正因如此,在2011至2013年間被稱之為“後李榮融時代”,王勇任國資委主任期間,央企合並阻力加大,開始執行“不求數量求質量”,“成熟一家,整合一家”的方針,央企合並速度銳減,從2010年的123家縮減為113家,每年大概3家左右企業被整合掉。

雖然如今整合大背景已變,但央企合並後,如何迅速地在管理和文化等各方面融二為一,決定著合並的最終效果是1+1>2還是1+1<2。以南北車合並而來的中國中車為例,合並的初衷是讓其強強聯合、避免海外惡性競爭,打造能夠和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以及加拿大龐巴迪(Bombardier Inc.)相抗衡的公司。而且在整合過程中遇到阻力較小。但戚聿東說,靠行政力量將兩者捏合成為一個超級強大企業的方式,在國際上成功的案例寥寥。

多位專家頗為擔憂的是,如接下來,包括石油和通訊領域的合並會成真的話,將是一種“歷史倒退”。以2008年將中航一集團中航二集團合並為中航集團為例,合並後整個中國就一家企業生產飛機,資源的壟斷並非1+1>2,很難促進技術進步和行業推陳出新,現在便留下了“只見中航集團不見中國商飛”的戲謔。

不過,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則對經濟觀察報稱,此輪央企合並傳聞已經遭到國資委辟謠,而已經或正在進行的這幾例央企合並,僅是原來李榮融時期的央企合並政策的延續。

央企拆拆合合20年,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仍顯牽強,不論此輪央企整合規模是大是小,不斷總結國內外的拆合之道,總結經驗教訓,仍大有必要。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99

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怎麽玩營銷?程序化廣告行業職能細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3/152097.shtml

9月22日,品友互動在京發布了其跨屏數據管理平臺“多米諾”,針對的用戶群是中小企業。品友互動產品副總裁杜斌表示,中小企業從現在的分析工具或自己的系統很難回答一些關鍵的生意問題,“我的用戶到底是誰,他們為什麽來,誰是我們的重度用戶,我到底在哪里能找到他”等等。

那麽,這款“多米諾”DMP,能推倒中小企業面臨的數據困境“骨牌”嗎?

對於很多的中小企業來說,今天還只能用一些流量分析工具、簡單的CRM,來幫助自己做營銷決策,這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的競爭。另一方面,像大企業那樣建立耗費巨大的數據部門,也不太現實。

“多米諾”能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是數據管理能力和第三方的數據。據杜斌介紹,DMP+DSP模式是多米諾的運用良方,與其自助DSP平臺大算盤結合,利用Cookie數據和移動人群數據,能提供核心人群覆蓋、訪客追蹤找回等服務。

品友互動產品副總裁杜斌現場發布多米諾

品友互動產品副總裁杜斌

這些服務或將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營銷活動效率,合理掌控成本,獲取理想的營銷效果。據i黑馬記者了解到,亞信大數據、中國移動、銀聯智惠等公司都是品友互動的數據提供商。

“大數據”概念近年被傳媒熱炒到人盡皆知,但落實到資本與行業,外行看起來一團混沌的概念,在程序化廣告行業已經衍生出成熟業態。在過去的五年里,易傳媒、秒針系統、安客誠、締元信、Admaster等很多家公司陸續推出了各自的DMP。

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即數據管理平臺,通常是技術公司搭建,整合所有涉及廣告庫存購買和出售的數據,使得廣告投放直接到達選定的人群,使媒體采購和廣告創意可以得到適時的優化。

擁有一個堅實數據基礎支撐的DMP,對於一個程序化廣告行業的玩家來說,是建立其廣告需求方平臺DSP(Demand Site Platform)的核心。

2015年以來,程序化廣告行業逐漸從發展早期向更成熟期過渡。移動應用廣告平臺經過長期競爭,綜合實力較弱的平臺逐漸被淘汰,現有的平臺職能更加細分,業務領域和產品形態也變得更加豐富。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業態,加強大數據挖掘、完善平臺技術能力以及構建穩定的大數據儲存和運營體系,是行業玩家們提高大數據的價值和變現過程中,必須要走的路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光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38

國企“辦社會”職能剝離 費用分擔難題待解

國企“辦社會”曾被專家比喻成遊離於市場經濟體制之外的“怪胎”,國資委正在推進改革,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

國資委日前公布的上半年國企改革進展情況通報顯示,今年要在全國推開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並分類處理企業辦醫療、教育、市政、消防、社區管理等機構,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今年分離移交“三供一業”的改革進度顯著加快,但也面臨著分離移交費用分擔、人員安置等方面的難題和阻力。

央企職工有喜有憂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印發的《關於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國企職工家屬區的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及物業管理的分離移交將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2019年起,國企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一位央企職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很多國企家屬小區的物業公司雖然叫“公司”,從歸屬上看仍舊處於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轄範圍,並非按照現代產權制度要求所建立起來的。物業費從工資中扣除,也有一部分住房補貼。“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後,不少職工擔心這項隱性福利從此消失,可能會繳納更多的物業費。

 “還有一種擔憂是人員的問題。”他說,物業公司很多員工是原央企職工轉崗、內退或退休返聘的,與原單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冗員問題比較突出。物業完全市場化後,這些人往哪里去、如何安置和移交,是個大問題。

不過,也有央企員工對此表示歡迎。部分央企家屬小區的物業公司是自建自管,也不是專業化的物業人員來管理和服務,引發業主諸多不滿,卻又投訴無門。分離移交之後,物業公司從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上與市場接軌,物業服務也有望從之前的以行政指令為尊轉向以客戶、業主為尊。

移交費用從哪來

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認為,國企“辦社會”職能在計劃經濟時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甚至推動了一座城市的發展,但現在已不符合現代公司治理體系。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本報記者表示,國企承擔了大量本不應由企業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每年要支出數額巨大費用來補貼,還造成了部分國企員工的依賴心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認為,此前一些國企將“辦社會”職能作為職工福利和隱性補貼,在國企效益好的時候或許可以承擔,隨著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變化、經營收入壓力的增大,這已經成為沈重的包袱和負擔。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央企擁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機構8000多個,需年度費用約800億元,大約占到總體利潤的50%。以黑龍江龍煤集團2014年數據為例,龍煤集團“三供一業”職工近8000人,年現金負擔7000多萬元。

根據《意見》,中央企業的分離移交費用由中央財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補助50%,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及移交企業的主管企業承擔比例不低於30%,其余部分由移交企業自身承擔。

項安波表示,“三供一業”問題的核心在於分離移交所需的費用巨大,費用從哪來、如何分擔是個大問題。此前相關部委進行過摸底,這筆費用彈性空間很大,難以精確測算,而分離移交費用的承擔主體也比較難以確定。國企、政府、移交企業的出資比例難以達成一致。

應一企一策分類處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對一些地方國企做過估算,四川省屬國企“三供一業”改造移交費用需14億元,黑龍江龍煤集團移交費用高達43億元,是每年現金補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在分離移交成本上,根據權責一致的原則,中央財政對央企承擔更多責任,地方財政則對地方國企負擔相應的成本。但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資金,而大多數地方政府也不願意把本來就緊缺的資金花費在這里。

項安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宜一企一策、分類處置。“辦社會”職能對某些國企來說是包袱,但對一些專業性企業來說或許是優質資產。“這些社會職能,有政府事務類的,有社會公益類的,也有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應該堅持市場化方向,根據地區發展、企業條件、本地的標準來確定如何分離。”

項安波表示看,對於那些有產業化前景的國企“辦社會”職能,可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起來,鼓勵社會投資者來參與,采用外包、出售、合營等多種方式。對那些沒有條件進行移交的,比如偏遠的礦區等,可以與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政策結合起來,財政資金統籌安排、分步推進。

2012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先後在黑龍江、河南、湖南、重慶、遼寧、吉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等10省(市)開展了中央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為全面開展分離移交工作積累了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1

周小川:2017年要維護國際收支的基本職能 做好外儲管理工作

央行12月31日晚間消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周小川來到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看望和慰問堅守在年終決算第一線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並通過他們向全體工作人員和家人送去節日的問候。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主任殷勇陪同。

周小川代表人民銀行黨委充分肯定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取得的成績,指出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也是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同心協力、迎難而上,前瞻靈活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穩步推進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實現了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保障經濟金融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周小川強調,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推進的一年,改革任務會更重,外部環境也會更加複雜。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人員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外匯儲備維護國際收支的基本職能,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嚴謹務實的精神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91

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 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據新華社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明確要求調整優化國資監管職能,改進監管方式手段,著力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

《方案》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國資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出資人代表職責定位,探索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但與此同時,國有資產監督機制尚不健全,國有資產監管中越位、缺位、錯位問題依然存在,亟需加快調整優化監管職能和方式,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方案》提出,要按照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依法履行職責,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明確監管重點,精簡監管事項,優化部門職能,改進監管方式,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快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推進職能轉變要堅持準確定位、堅持依法監管、堅持搞活企業、堅持提高效能和堅持黨的領導。

《方案》要求,將強化出資人監管與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相結合、精簡監管事項與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具體包括五方面措施:一是強化管資本職能,落實保值增值責任。完善規劃投資監管,突出國有資本運營,強化激勵約束。二是加強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堅持出資人管理和監督的有機統一,強化外派監事會監督,嚴格落實責任。三是精簡監管事項,增強企業活力。取消、下放、授權工作事項43項,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各治理主體行權履職邊界,層層落實責任。四是整合國有企業改革職能、經濟運行監測職能,整合推動科技創新職能,提高監管效能。五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強化管黨治黨責任。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加大紀檢監察工作力度。

《方案》明確,按照事前制度規範、事中跟蹤監控、事後監督問責的要求,強化依法監管,實施分類監管,推進陽光監管,優化監管流程,更多采用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監管方式,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實效性。

《方案》強調,堅持試點先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分類放權、分步實施,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要積極適應職能轉變要求,及時清理完善涉及的國有資產監管法規和政策文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33

深交所:拓展交易所職能範圍 明確"懲罰性違約金"處分

據深交所公眾號,深交所2018年度會員大會以非現場形式召開,其中審議《深圳證券交易所章程(2018年修訂草案)》是本次會員大會的重要議程之一。

《章程》修訂草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了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國證監會黨委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了修訂後的《管理辦法》新要求,修訂內容主要包括:

一是完善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黨委發揮政治領導核心作用,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重大事項,保證監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明確堅持黨對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對於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以及大額資金運作等事項,在提交理事會審議前須經黨委會審議通過。

二是強化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進一步拓展交易所職能範圍,增加交易所決定證券暫停、恢複和重新上市,提供非公開發行證券轉讓服務,對證券服務機構進行監管,開展投資者保護等職能,並將債券發行人等主體納入監管範圍;進一步豐富交易所一線監管手段,明確“懲罰性違約金”作為紀律處分,新增“出具監管建議函”的監管手段;完善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職責;強化交易所風險防控職責。

三是優化交易所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理事會、總經理和監事會的職權;修改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監事長提名相關規定;明確理事會、監事會決議向中國證監會報告的制度。

四是完善相關程序規定。新增相關市場主體可以申請聽證和複核的規定,充分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完善會員大會表決方式,為建立會員大會常態化召開機制創造條件。

下一步,深交所將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市、依法治所的要求,在完成本次《章程》修訂草案及證券上市協議修訂的基礎上,繼續紮實推進《管理辦法》相關內容的落地。修訂《股票上市規則》《公司債券上市規則》《會員管理規則》等業務規則,完善《業務規則制定辦法》《會議工作規則》等內部規定,多舉並進,內外兼修,切實完善交易所組織運行和一線監管的規則制度基礎,為健全資本市場法治添磚加瓦,為新時代建設世界一流的證券交易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保駕護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17

深交所也開現場新聞發布會了!首場宣布五大方向強化一線監管職能

4月24日下午4時,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現場新聞發布會暨2018年會員大會專題新聞發布會隆重舉行,深交所新聞辦主任陸序生、會員管理部總監唐瑞、法律部總監付彥、招商證券總裁王巖出席,並就修訂深交所《章程》、強化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等市場關註話題回答記者提問。

兼任本次新聞發言人的陸序生表示,“百聞不如一見”,今天深交所首次現場新聞發布會以面對面的方式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交流,今後將以此為起點,常態化地舉辦現場新聞發布會,及時對外發布重要新聞,落實重要政策,解讀重要規則。

強化深交所一線監管職能

深交所2018年會員大會於4月16至20日召開,大會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審議《深圳證券交易所章程(2018年修訂草案)》,《章程》修訂草案獲得116名會員代表全票通過。強化一線監管職能是此次深交所基礎性、綱領性文件修訂的重要內容之一。付彥向記者詳細介紹了《章程》在這方面的新規定:

一是強化交易所的風險防控職責。《章程》第十七條新增交易所建立風險管理和監測機制,維護市場安全穩定運行的規定。

二是進一步拓展交易所職能範圍。《章程》第七條明確了交易所決定證券暫停、恢複、終止和重新上市,提供非公開發行證券轉讓服務,對證券服務機構進行監管等職能。

三是進一步豐富交易所一線監管手段。《章程》第十四條明確“懲罰性違約金”作為紀律處分,新增“向相關主管部門出具監管建議函”的監管手段。

四是完善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職責。《章程》第二十一條增加要求會員在與客戶的協議中“約定對委托交易指令的核查和對異常交易指令的拒絕等內容”,要求會員“完善客戶交易行為監控系統”“對可能嚴重影響正常交易秩序的異常交易行為應當拒絕接受其委托”,進一步落實“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

五是將債券發行人等主體納入監管範圍,為交易所組織和監督債券交易等活動提供了依據。

以深交所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和會員代表雙重身份參加此次會員大會的招商證券總裁王巖表示:“本次《章程》在強化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方面做出了重要修訂,進一步拓展了交易所的職能範圍,豐富了交易所的一線監管手段。”

深化“以監管會員為中心”交易行為監管模式

“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是2017年深交所會員大會以來所強調的監管方向。今天晚間剛剛發布的深交所理事會、總經理2017年工作報告中都指出,深交所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之一是持續推進“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制定異常交易行為監管細則,推進“看穿式”監管,加強跨境監管協作。

王巖稱,《章程》提出了交易所要建立風險管理和監測機制的明確要求,特別是在落實‘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方面,進一步完善了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職責,對會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唐瑞表示,深交所未來將從三個方面落實“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監管模式:一是制度建設,將出臺進一步實施細則,修訂會員管理規則,出臺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實施細則,建立重點監控賬戶等管理制度,研究發布典型的異常交易案例、監控要點以及監控系統如何建設的指南。

二是加強業務督導,對深交所116家會員一方面要加大培訓力度,將培訓延伸到營業部層面;另一方面將選擇部分經濟業務突出的證券公司進行試點,以點帶面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建立反饋機制,完善客戶管理的評價體系,強化監督檢查,成立合規檢查部,按問題導向、風險導向及時開展現場檢查,完善會員客戶評價標準,同時也會推出激勵機制,對表現突出的會員以適當的方式予以激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34

董事培訓短片 - 董事職務及董事委員會的角色與職能 (2017年3月)

1 : GS(14)@2017-04-12 14:15:00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training_2017_c.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