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動畫搭上翠華鄧東明

2010-01-28  TNM





3D立體版《阿凡達》上映至今兩個月,仍然一票難求,加上3D電視將於今年內推出,令全城興起3D熱潮,甚至毫不相干的翠華茶餐廳,亦沾手搞3D動畫《Little Gobie》。

茶餐廳老闆當然不懂製作動畫,真正落手落腳的人,其實是著名動畫公司意馬的始創者鄧東明。

他五年前離開意馬,放棄月入十萬元的筍工,不惜向外父借錢,又抵押父母的居所來搞原創動畫。

雖然被同行狂嘲畫工差劣,卻得到行外人翠華老闆青睞,投資七千萬元,才令此片不至難產。鄧東明檔案

39歲已婚

88-92年

入行做廣告公司學徒

92-98年

開設廣告公司

98年

成立意馬,製作3D廣告動畫

00年

寶途以一千萬元收購意馬,轉任營運總監

05年

離開意馬

07年

成立電影公司T-Films

10年

首套3D動畫《Little Gobie》將於年底上映

上月翠華茶餐廳突然踩過界,宣布投資七千萬元搞3D原創動畫,頭炮作品《Little Gobie》將於今年底上映。翠華茶餐廳主席李遠康雖然不諳動畫,但卻信心十足,「導演鄧東明有多年經驗,而且套片會全球發行,之前無本地原創動畫試過。」

雖然李遠康信心爆棚,但電影業界卻並不睇好,有同行看過試片後更嘲笑畫工差劣。身兼導演及原創者的鄧東明雖不認同,但亦坦言難覓投資者,「同四五間公司傾過,包括基金同圈內人,都話無興趣。直至兩年前經朋友介紹,認識到行外人李遠康,佢考慮咗一個月先肯投資。」

意馬創辦人

鄧東明並非無名小卒,他是本港著名動畫公司意馬的創辦人,從事動畫達二十年,自小愛看《中華英雄》和日本動畫。「馬榮成係我偶像,佢喺山月畫室學畫,我又跟去學咗幾年。」惟他中五畢業後,卻跑到廣告公司學電腦3D繪圖,「既然無人超越到馬榮成,不如試下玩3D,可能殺出血路。」

他八八年入行,月薪僅二千多元,要清晨派報紙幫補家計,為了慳錢,更從紅磡的家中踩單車到九龍塘上班,「人工仲低過麥當勞,頭兩年俾唔起家用,但我無電腦底,貪公司多嘢學,就算要做通宵都唔介意。」數年後鄧東明自覺滿師,遂開了山寨式規模的廣告公司,「學軟件唔難,電腦幫你計晒數,但好多人無3D概念,要靠畫多啲素描,摸索物體比例。」輾轉至九八年,他再成立意馬,專門製作3D動畫廣告,「多數接公關公司生意,有時生意額有幾十萬,有時乜job都無,收入好唔穩定。」

雖然公司未上軌道,但他仍分心搞動畫,他見鹹蛋超人從未推出動畫,於是自把自為,製作了長一分鐘的3D超人試片,向版權商自薦合作出動畫,「佢哋滿意條片嘅質素,但唔滿意我公司規模。」最終不了了之。

他認為版權商諸多掣肘,如其求人,不如自創3D動畫,花上半年時間製成長達二十多分鐘的短片《時空冒險記》,四處找投資者揼水,可惜無人問津。直至○○年,他因工作關係,認識了上市公司聖誕樹生產商寶途的太子爺高偉豪才大逆轉,「高生搵我幫寶途做公司網站,後來發現我識造動畫,好感興趣,仲坐低睇晒我套卡通片。」

聖誕樹太子爺收購

含着金鎖匙出身的高偉豪,看畢《時空冒險記》後,認為大有錢途,於是真的冒險以上市公司名義,用一千萬元收購了整間意馬;一年後,更賣掉本業聖誕樹業務,將公司易名意馬國際,正式變身做動畫股。高氏此舉受盡各界批評,指大股東動用資金冒險,罔顧小股東利益。

鄧東明作為這宗交易的既得利益者,顯得不願多說此事,「高生係大細路,間房有好多玩具,漫畫同模型都有。」但無論如何,他已套現賺到一大筆,並過檔新公司擔任首席營運總監,月薪達十萬元。

他坦言重做打工仔,仕途的確順風順水,得以有資金將《時空冒險記》發展成二十六集動畫,並在香港及日本等地播放,還贏得多個獎項,而他更讓新婚的太太辭去文員工作,打本給她與朋友合資在銅鑼灣開樓上Cafe。

《時空冒險記》反應不俗,收回數千萬元的製作成本,令只有廿來歲的高偉豪心雄起來,目標要做全港最大動畫公司,數年間招攬了數百名動畫師。鄧東明憶述:「淨係軟件技術支援已經請幾十人,佢哋好高人工,支出梗係大。」

由於人多開支大,意馬開始改變策略,傾向做授權動畫,包括和Bandai合作《數碼暴龍》電影版,以及與夢工場製作電視動畫。他曾多次向公司反映想做原創動畫,但都不得要領,「公司唔想冒險,認為授權動畫有票房保證。」○五年高偉豪決定投資三千萬美元製作《忍者龜》,令鄧東明把心一橫辭職,「公司發展到幾百人,有無我都唔重要。」

問外父借錢

突然放棄高薪厚職,太太頓感錯愕,「佢起初好嬲,成日話唔明我,有份好工都唔做。」他留在家中兩年搞動畫,閒時靠接廣告賺萬多元外快,不經不覺便燒了大半積蓄。

太 太最後心軟,賣掉樓上Cafe,並向自己父親借了一百萬元,讓丈夫有資金與幾名投資者合股製作熊仔動畫,中途將半製成品參賽,竟奪得數碼娛樂傑出大獎。原 以為自此便一帆風順,但最後因投資者不咬弦,不再注資,令此片胎死腹中,「套戲做好四成,但版權唔屬於我,無可能重見天日。」

事業又再跌一跤,但他卻未肯認輸,「套片質素無問題,只係唔夠資金,我唔想咁快放棄。」他厚着臉皮要求父母抵押了黃埔花園住所,套現二百萬元,成立電影公司創作《Little Gobie》,「佢哋死慳死抵先買到層樓,今次真係盡地一煲。」

為了慳錢,公司只 有五名員工,花了八個月時間,才完成十多分鐘的試片。「《阿童木》用咗六億,因為有好多資金用嚟開發軟件技術,但我用現有軟件就算,一樣上到大場面。」幾 經辛苦,終於找到翠華老闆入股,得以完成整套電影,令他如釋重負。記者請他估計票房,他笑說難以預測,也懶理行家的批評,表示很有信心回本,「我哋套片都 有3D立體效果,賣飛可以貴四成,但成本只係多一成半,而且毋須額外多花時間製作。」他更指翠華已揼本再投資七千萬元,拍攝另一套以消防員做題材的3D動 畫。現時他每月支薪四萬元,雖然人工少一大截,惟有靠滿足感彌補,「外父筆錢已經還晒,我有信心好快贖番父母層樓。」

3D動畫里程碑

1995年 Pixar推出全球首部,全電腦模擬3D效果的動畫《反斗奇兵》,全球票房三億六千萬美元

2001年 夢工場推出《史力加》,主打成人市場

2003年 Pixar的《海底奇兵》為全球最高票房動畫,收逾八億美元

2004年 華納兄弟製作《北極快車》,是首部以Imax 3D技術製作的動畫

2007年 香港播放首部3D立體電影《羅拔神奇家族》,須佩戴立體眼鏡收看

2008年 經典動畫《怪誕城之夜》以3D立體版本再度上映

2009年 《怪誕隨意門》是首部3D立體定格動畫,主角以布公仔做成,每拍攝一格畫面,動畫師需拿起公仔,轉換動作再繼續拍攝,製作時間長達三年

2010年 《反斗奇兵3》將會以3D立體版本上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3

外賣仔飛擒大咬 翠華癲價上市

2012-11-15  NM

茶餐廳是香港地道特色之一,但隨著鋪租飛昇,港元貶值以至食材價格變成海鮮價,年輕人又怕辛苦不願入行,扯高人工。「三高」內外夾擊下,標榜「平靚正」的茶餐廳,進退失據。因此,本週三正式公開招股、集資約七億六千萬港元的翠華(1314),可謂逆市「奇葩」,亦是香港首間上市的茶餐廳。公司去年賺一億元,但按招股價上限計,市值達三十億,市盈率二十九倍,貴絕全港餐飲股。翠華挾著名氣,成為人氣股。外賣仔出身的主席李遠康,更是飲食界無人不識的傳奇人物。但翻開招股書,發現李遠康近年為谷上市,狂開分店做靚盤數,更急急腳往上海插旗。急功近利,已將翠華推至懸崖邊,翠華上市隨時變成「癲」峰之作。

本週一,翠華主席李遠康現身金鐘萬豪酒店,出席投資者推介會。過往一頭波浪鬈髮的李遠康,形象明顯「執過」,換上清爽短髮,頓時少了幾分茶餐廳老闆的市井味。本週二,李遠康於上市記者會上表示,上市編號1314是取其諧音「一生一世」,希望餐廳可以一直做落去。翠華招股價介乎$1.89至$2.27,每手入場費$4,585。賣點除了名氣,還有近七成的高毛利、每張單七十四元的高單價,以及每天二十五次的高翻桌率,冠絕香港茶餐廳同行。這盤「靚數」,正是李遠康的力作。本刊走訪多位餐飲行家,並踩上其上海分店,全面解讀年報背後埋藏的三大炸彈。股民認購前,務必要擦亮雙眼。

翠華貴絕全行

炸彈一無鋪在手大股東「自肥」

為鋪路上市,翠華近年以「神速」開舖,香港分店由○五年的十間,急增至現時廿一間,單是過去兩年,便開了十二間,大部分是市區旺鋪,包括旺角砵蘭街舖位,正在朗豪坊對面。連同內地四間店,翠華共有二十六間分店。香港商舖租金不斷破頂,但翠華卻計劃未來三年於香港再開十三家分店及七家速遞中心,且同步在內地擴張,一五年的分店將增至六十家,足足是現時的一倍有多,十分嚇人。鋪愈多,租金壓力愈大。單是今年,翠華的物業租金開支高達九千六百萬多元。翠華表示會尋求與業主簽十年長約以鎖定租金,但翻查資料,翠華於一○年及今年簽下的多間鋪租租約,都是三至四年的短約,將於明年及一五年到期,其中旺角砵蘭街舖位租約,現時月租三十八萬,明年二月便到期。翠華招股書亦承認,大部分租約將於明年至一六年屆滿。即使成功續約,鋪租隨時三級跳。翠華租用的物業中,有三個舖位,包括中環德輔道中、香港仔、牛頭角,以及中央廚房、總部大樓,業權均由大股東李遠康、何庭枝等人持有。該物業市值數以億元,不但未有放入上市公司,大股東更乘著上市前賺到盡,以「檢討租金」之名,大幅加租。三鋪中以德輔道中店最值錢亦加得最離譜,年租由前年的二百八十萬飆升至去年的九百六十萬,一五年更將加至一千一百六十萬。另外,中央廚房的年租亦由去年的廿四萬提升至今年的六十五萬八千元。大股東賺租金,卻將加租風險轉介入上市公司及小股東。

炸彈二粉飾櫥窗盈利急增六成

翠華無懼貴租狂開分店,成功令業績水漲船高。在一○至一二年間,營業額由四億四千萬,升至七億六千萬,升幅高達七成三。一一至一二年度的盈利,更爆升六成二,由六千八百萬增至一億一千萬,十分驚人,明顯是為上市鋪路。有中資飲食股分析員警告:「佢翻座率咁高,即系已用盡間鋪嘅空間,單店增長有限,以後要增長,唯有不斷開舖,但佢鋪頭選址都系旺區靚鋪,面對嘅租金壓力會較高。好似銅鑼灣已經有兩間,你再開多間,系咪可以吸到足夠嘅客呢?」在食材、租金高企下,為谷盈利,李遠康不惜向員工開刀。去年五月,香港推行最低工資,李遠康曾經指政策將令翠華薪酬成本大增達兩成。但去年三月底,翠華竟然「走法律罅」,要員工簽新合約,將休息日由有薪變無薪,變相令員工不能受惠於最低工資而加人工。當時,有翠華員工向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投訴,該會即拉隊到翠華分店抗議。「節流」有功,翠華的員工成本不升反跌,由一○年兩成七,跌至一二年的兩成六。粉飾櫥窗另一板斧是增加名氣。一○年,翠華先後於山頂及機場開設分店,針對遊客市場,更推出自家T恤,月初在西九龍舉行的美酒佳餚嘉年華內,亦有售賣。急於提升名氣,其實是為轉攻內地做準備。

名人點評不會認購

「成日幫襯翠華,貪佢通宵營業夠方便,食物選擇多,地方乾淨企理。上市如果以上限定價,估值都幾貴,加上公司無注入任何物業,加租壓力大。至於發展內地市場,風險較大,品牌、食物易俾人複製,仲要睇其他城市人嘅接受程度。」

考慮中

「我成日食翠華,之前有次去銅鑼灣分店食,覺得水準差咗,喺專欄提過嚇,之後的確有改進,系一間好有誠意、管理得很好嘅公司。但佢近年似乎為谷上市,開得太多分店,佢本身走高級路線,開得太多就唔矜貴,香港市場開始塘水滾塘魚。翠華要用集資得來嘅錢開條副線擴充,先唔會損害現有店舖嘅邊際利潤。我未睇佢盤賬,未決定抽唔抽。」

會認購

「你哋以為我哋系競爭者,但其實我同李生好老友。翠華可以上市,系業界嘅驕傲,我會認購支持嚇。至於太興上市仲未有時間表,我哋近年開咗幾個新品牌的餐廳,想做好啲先諗上市。」

炸彈三內地市場風高浪急

翠華○九年正式進攻內地,在上海及武漢分別設立三間及一間分店。四間巨店總面積達六萬多方尺,與香港分店加起來的面積相若。是次上市集資,主要為發展內地市場,誇口三年在內地開設廿二家分店,並於一四年及一五年,分別在上海及廣東設立中央廚房。打著香港名牌的旗號,翠華在上海頗受歡迎。本刊記者上週走訪了翠華上海三間分店,發現午市及黃昏繁忙時間,須輪候逾半小時才能入座,不少客人都是慕名而來。

開舖難 白交租

雖然翠華勢頭不錯,但要在短時間內拓展內地業務卻絕非易事。上海第四間分店位於徐匯區永新坊,正在趕裝修,預備本月底開幕。負責項目裝修、來自香港的新昌管理集團項目經理剛巧在場監工,他大呻內地工人「點極唔明」,並勞氣道:「大老闆(李遠康)要求好高,佢想翠華定位比普通茶餐廳好少少,但又比西餐廳低少少喎,仲要每間分店設計都要唔同。仲有,喺香港開間分店,請二、三十人就夠,呢度就要請成五、六十人先搞得掂!」他表示,內地做事「根本無特定法規」,令店舖牌照的審批時間難以掌握,「呢間成一千平方米(約一萬尺)嘅舖位,租咗成七個月,每個月廿幾萬租,今個月底先開得成!之前武漢嗰間無我哋新昌幫手做顧問,翠華自己一手一腳做,搞得仲耐!」他沒好氣地說。○九年由香港到上海開舖,同樣以茶餐廳做招徠的「查餐廳」老闆侯傑輝亦深有同感:「當時用咗成九個月先開到鋪,淨係為啲裝修都同佢哋(內地人)角力得好辛苦。」侯傑輝指明明訂造圓柱形枱腳的餐桌,結果卻變了一批方柱的餐桌,送貨的人更施施然坐著抽著煙問:「有什麼問題?方柱好一點吧。」

心急等同送死

除此之外,競爭大亦是一大隱憂。除了有兩間分店的查餐廳,上海最出名的港式茶餐廳是同由香港人開設的新旺,有十三間分店。另外,由港人葉錫銘開設的點心小菜館「避風塘」,在上海有四十三間分店。由於港式餐廳收費在內地來講並不算便宜,裝修亦較豪華,客人不會如香港茶餐廳般「搭枱」,記者發現有年輕人到茶餐廳慶祝生日,一坐便是數小時。因此內地翠華的翻桌率每天只有八次,遠低於香港分店。避風塘老闆葉錫銘直指,翠華的步伐過於急進,「未有中央廚房就開咁多間,品質好難控制。」翠華已計劃在內地興建中央廚房,但葉指要搞好中央廚房,隨時需時數年。「淨系研究只蝦餃用咩嘅皮、運送時要幾多度、放幾耐,每一個細節都要重新度過,我用咗六年時間先令中央廚房嘅水準穩定落嚟!」葉錫銘感慨地說。另外,同業競爭大加上分店增加,亦會拖低營業額,「以前一間分店九個月就回本,依家開新鋪要差唔多兩年先回本。」葉錫銘舉例道。至於○四年已進軍內地開分店的太興燒味,現於內地有二十多間分店,老闆陳永安承認在內地開店要十分小心,「需要時間去建立團隊,以及瞭解國情、國法,我喺深圳開第一間分店後,浸咗五年先敢去其他城市開舖。」

上市前派一億股息

翠華秀麗業績及「藍圖」的背後,卻藏有暗湧。大股東不但擁鋪「自肥」,更於上市前派高息吸水。翠華一直由五位股東同時管理,包括李遠康、何庭枝、張汝桃、張偉強及張汝彪。上市後,五人亦自動成為執董,合共持有逾七成翠華股份。根據招股書,翠華於一一年及一二年,派息分別只有約一千多萬元,但在臨近上市之前,卻突然於今年三月至六月期間派發一億一千七百多萬元股息。至於上市後的派息率最低只有三成,遠低於大快活、大家樂及稻香的95.7%、74%及51%,大股東「先下手為強」,果然數口精。

外賣仔變大佬

翠華「五虎」中,以李遠康股份最多,亦是眾人口中的「大佬」,上市後自然當上主席。今年五十七歲的李遠康,在飲食界無人不識。他十多歲便輟學,到上環港澳碼頭對開的「海安冰室」打工,貪其有飯吃,有宿舍住,不會「餓死」。先是「外賣仔」,後亦做過水吧、餅房及廚房。李遠康後來做過大廚,但事業的轉捩點則要到八九年。記者找到翠華的真正創辦人,亦是李遠康的師傅蔡創波(波叔)。原來,翠華餐廳的前身是波叔於一九六七年在旺角甘霖街開設的翠華冰廳,再於新蒲崗開設翠華分店,後旺角店結業。當時李遠康及何庭枝等五人,全在新蒲崗翠華打工。八九年,波叔決定移民,便把新蒲崗翠華頂讓予李等五人,「當年想送仔女去澳洲讀書,於是全家一齊移民。賣翠華時無諗住賺錢,難得班伙記咁有心,咪廿幾萬頂手俾佢哋。」波叔回憶道。○四年,波叔回流香港,於旺角開設康年茶餐廳,現有三間分店。由於裝修及食物與翠華十分相似,有客人甚至以為康年是翠華分店。對此,波叔笑道:「無所謂啦,咁咪可以發揚翠華精神囉,李遠康好有諗頭,人品好好,十分念舊,到依家都成日搵我,仲叫我做師傅o架!」

堅持走高檔路線

新蒲崗翠華當年只是一間「地踎」茶餐廳,李遠康等接手後,重新裝修,又要求員工穿著制服,不准穿拖鞋。另埋頭研發新菜式,打造招牌菜,包括魚蛋片頭河、馬來西亞咖喱牛腩等,並以「魚蛋稱霸 咖喱稱皇」為口號,打造品牌。與李遠康認識數十年、父親是「海安冰室」老闆的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李遠康好堅持自己的信念,以前嘅茶餐廳都好污糟,但佢一直都認為茶餐廳可以走高格調嘅路線,先有錢賺。佢份人要求好高,好勤力,成日凌晨三點幾四點鐘走落鋪頭巡鋪試菜!」曾和李遠康合資搞寶發茶餐廳的適香園茶餐廳老闆葛偉強亦大讚李遠康為人︰「李遠康做人好均真,佢話個人利益唔可以凌駕公司之上,自己出去應酬,無話向公司報數,大家都好服佢,當佢系大佬。」

中環鋪「響朵」

翠華成名,關鍵在於九八年。李遠康大膽以月租二十一萬元租下威靈頓街地鋪,由新蒲崗殺入中環金融區,由於地點鄰近「蒲點」蘭桂坊,加上二十四小時經營,成為不少名人明星的早餐或消夜「飯堂」,奠定高級茶餐廳的形象。中環鋪令翠華豬籠入水,○二年,翠華進軍鋪市,以四千多萬買入謝斐道新城大廈舖位,再於○四年以九千萬放售。因此,行內人有說翠華是炒鋪發達的。中環的成功,加上炒鋪所得,令翠華累積了一定「彈藥」。○三年沙士後,鋪租低迷,李遠康睇准機會,加快開店,至○五年已有十間分店。其間,翠華股東亦以不同公司名義買鋪,現牛頭角總部便於○四年以二千八百萬買入。至○九年,李遠康開始為上市鋪路,一邊加速於上海開設翠華分店,又請來老友兼卡拉OK連鎖店加州紅創辦人駱國安,擔任公司行政總裁,負責建立翠華品牌。翠華成功由「地踎」茶餐廳變身市值三十億元的上市公司,主席李遠康亦由屯門山景邨,搬上半山羅便臣道豪宅,名下舖位及其他物業,市值近五億元。翠華上市,可說是李遠康在茶餐廳事業的高峰。

投資動畫燒錢$7,800萬

靠創新成功打造翠華品牌的李遠康,過去亦有失敗作。○二年,翠華於中環開設首間網吧茶餐廳「腦友記」,但結業收場。○九年,自言熱愛看動畫的李遠康豪擲七千八百萬元,與導演、前動畫公司意馬國際的始創者郝東明合作,製作港產3D動畫片《反斗高比玩轉聖誕節3D》,惟票房失利。之前,意馬國際曾斥資近五億元製作動畫片《阿童木》,票房慘敗。動畫狂「燒錢」,卻無損李遠康的熱情,他後來投資周秀娜主演的《熱浪球愛戰》,該片於去年中上映,票房亦告「觸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95

完美時機 - 翠華控股 (1314.HK) PARTIPRAL 派得好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2/11/1314hk.html
放風足足半年有多, 翠華 (1314.HK) 終於正式踏上上市之路. 當恆指成份股有過半數為內地企業, 港股市場逐漸大陸化之際, 有一間真正屬於香港人故事既公司上市集資, 比多十間內房掛牌感覺更良好. 加上翠華賣既係一個由地道茶餐廳做起既神話, 本地文化更為濃烈.

成立23年既翠華現時於香港, 內地, 澳門分別擁有21間, 4間及1間分店. 餐廳總數只不過26間, 但2012年總收益竟然達到7.6億. 港澳分店平均收入3千1百萬; 內地分店亦達2千萬以上. 換化成日常生活可以接觸到既概念, 即係平均每日做到超過8萬蚊生意, 以茶餐廳而言, 效率高得令人咋舌. 能夠做到如此高效, 除左餐牌要賣得夠貴之外, 同一張檯換客亦要夠快, 達到車水馬龍, 絡繹不絕之象. 根據招股書第4頁透露, 翠華截至今年六月底三個月整體每張賬單平均消費額高達81港元; 而保薦人德銀報告亦指出香港分店每日每張檯換客次數高達25次, 即代表平均每人坐唔夠一個鐘就要俾81蚊!

基金經理林少陽指出此現象屬人類極限, 我同意, 翠華現時之經營效率, 其實已達到完美境界. 餐飲業面對三大敵人食材, 租金以及人工, 要走高檔茶記路線, 事實證明集團單單靠"翠華"兩個字, 純粹品牌效應已經可以將單價以及翻檯次數推至完美, 食材成本可以成功完全轉嫁至食客身上, 我並無半點懷疑.

翠華現時全數餐廳皆非自置物業, 而且根據招股書第157頁餐廳網絡資料顯示, 除左位處山頂, 將軍澳以及機場既共4間分店之外, 其餘門店選址均以街舖為主. 街舖相對商場店最大分別在於租金議價空間, 將店舖多元化乃商場業主選擇租客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業主租客之間處互惠互利狀態, 坐埋檯傾租約, 大家都會較容易傾到計. 相對而言街舖業主考慮租客則"單純"得多, 能夠同舊客續約, 減少煩惱當然好, 但講到底最緊要都係俾得起錢. 黃金位置面對有其他潛在租客加入競爭, 業主對舊客唔會有太多感情分可言. 翠華2012年租金佔收入比例只有約12.6% (2010年: 10.6%; 2011年: 12.5%), 屬相當健康水平, 但值得留意既係集團旗下絕大部份租約皆會於未來4年內陸續約滿, 而單單今年亦已經為其中5個分店續租, 但管理層拒絕交代新約租金加幅水平. 仲未計及未來擴大店舖網絡既情況, 我擔心12.6%既租金收入比好可能只係起步點, 未來幾年很難繼續保持.

集團目前僱用近2,200個員工, 近數年員工成本佔收入比一直維持27%左右水平, 如果跟已上市餐飲公司如大家樂, 大快活, 稻香等比較, 屬正常水平. 不過有去過翠華食野都可能會感覺到, 店舖員工係比一般茶餐廳多. 當開一間新店要請多近80人, 當中涉及培訓, 管理等環節並非簡單. 翠華經過23年既努力先慢慢達到26間既分店網絡,  管理層擴張大計如此克制, 員工團隊過份龐大相信乃其中一個原因. 僱員開支比重現時仍處健康水平, 乃因為上市前既翠華正處完美狀態; 當上市後要向股東交代, 追求增長, 加大分店擴張力度後又是否仍然可以保持水準? 管理層透露3年內要分店網絡增至60間, 用23年經驗管理26間分店係一回事; 而用26年經驗去管理60間分店則又係另一回事.

再順便講講翠華既增長大計, 目前於港澳共有22間分店, 招股書158頁既分店地圖清晰顯示目前翠華餐廳其實只佔據整個香港好細既範圍. 香港島主力灣仔及中西區; 九龍則主力油尖旺; 不計機場, 新界分店竟然只得5家而當中荃灣已佔其3. 分店選址如此集中, 乃由於翠華走高檔茶記路線, 要打進元朗, 葵青, 北區, 沙田, 大埔等普遍消費較相宜既區域, 難度相當高; 就算完全捨棄新界, 亦唔見得九龍城, 觀塘, 深水埗等等會容得下太多間翠華; 回歸主力據點香港島, 東區地道美食太多, 人均年齡亦較高, 性價比翠華完全無優勢可言; 反而南區值得多加開發, 目前只得一間分店實在係太少. 就算係本地市場, 表面證供已經如此困難, 我開始明白為何翠華23年內只能於本港建立得21間分店.



或者未來重點發展應該係中國市場, 翠華目前於內地只有4間分店, 人均消費高達RMB 190, 每日每張檯換客轉數高達8次 (數字取自德銀報告), 營運數據一絕咁靚. 我不否認港企品牌於大陸有一定吸引力, 但最奇怪在於此等吸引力原來有機會因為品牌擴張而逐漸減少. 大家樂, 大快活, 稻香等北上開始遇阻, 引伸至其他零售品牌如I.T, 包浩斯, 莎莎等"港仔"亦有出現類似情況. 翠華三年前內地只得一間分店, 管理層做大陸生意方面明顯經驗尚淺. 未來三年內將26間變60間, 當中38間新店應該有起碼有三份一來自中國, 即代表管理層要比目前打理多3倍分店, 我有多少擔心翠華呢個中國夢是否吹得太大. 更何況強如上述早已站穩陣腳既港產品牌, 都不能避免做大後反而出現退步既問題, 十三億人口既中國市場實在太難計數.

翠華中港兩地業務擴張上皆面對一定不明朗因素, 幸好目前翠華經營上狀態大勇, 選擇今日上市, 大賣增長故事, 時機掌握可算係完美. 上市前大派過億股息, 以招股價上限$2.27計算, 可以集資超過7.5億港元, 而上市後市值大約30億. 根據保薦人德銀預測, 翠華2013年純利將增至1.57億, 按此推算, 估值方面P/E 19倍, 息率1.5%, 偏貴.

翠華國際配售反應相當熱烈, 早已超購; 同公眾冷淡反應形成相當大對比. 單就未來一兩年, 翠華要向繼續投資者證明既東西實在太多, 以偏貴價錢加入IPO搶購的確並不理智; 不過如果純粹講短線供求因素, 太少散戶參與, 翠華上市後股價表現可能會比想像中好. 今次翠華招股我做個簡單總結: 捧場可以, 長揸則免.

我會記得我寫過呢篇文, 一年後對答案, 我希望我睇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04

柴迷: 翠華(1314)分析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2479147
靠,花了4個小時囫圇吞棗看完了。因為我不買,你沒興趣買了,我就不想看了,但你都看完了,我還沒看好像就沒禮貌了。就當是練習吧。
我也不知道怎麼開始,就想到哪寫到哪吧。
看一盤生意,看共性和個性。共性在財務語言上有時候是沒區別的。
一。共性。 借用一下大專家、排雷工兵 @歲寒知松柏   的文章:http://blog.eastmoney.com/a357369051/blog_110902045.html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權益乘數(總資產/權益)
可以看到,ROE 最後是跟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次數,和權益乘數有關的。翠華的淨利潤率我按2012財年算綜合前後時間調整是13%, 總資產周轉次數7.6/5=1.52,權益乘數是5/2.8=1.78 。因為上市後公司資產有調整,所以財務分析有些數字不好用。
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淨利潤率不錯,總資產周轉次數不錯(上市融資6.9億,按今年預估營業額看,這個降為1了)。
           總資產周轉率    淨利潤率
大家樂    1.5                     8%
唐宮        1.63                   6.7%
小南國     1                       10%
就是說在沒上市時,淨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翠華都是很出色的。槓桿這問題其實難說。這個行業長期經營的話,不做有息負債為好,香港很多這類傳統行業都很保守穩健的,沒有國內的那些亂搞。
但我是贊成將零售輕資產企業的租金做資本化來分析,那其實也是一種經營槓桿。但下面三個數字出乎我意料外
1.成本佔收入比大概30%
2.員工工資佔比        28%
3.租金                      13%
租金佔比比我想像的低多了(所以可以想像如果將租金做資本化考察,這個影響就不是很重要),而工資部分比例比我想像高。香港工資高啊,翠華員工素質還不錯,相對做茶餐廳的人均消費不高,坪效估計沒有吃魚翅的高(沒算過,瞎說的),所以這工資比例就高。
那這帶出一個問題----如果這種生意你還做低價,你的經營安全邊際很低的。一般都難以有香港那個市場的人流量(上海廣州有些地方可以)。
歲寒的文章裡面大家應該看看,青島對燕京那個例子我們看到績效的差距實際上是1.定價。2,現金管理(通過應收應付預收庫存等)---這其實就是品牌,強勢品牌和強大管理的企業通過無償佔用上下游資金得到槓桿的放大。例子就是茅台五糧液宇通格力。
所以翠華我覺得在定價上它很成功,不足就是不夠人擠人,所以在上海的定位更像普通餐廳,但這類餐廳翻檯率一定高的(所以現在火鍋經營理念先進的都規定時間了,如北京的火宴山,58隨便吃,兩小時,晚上有宵夜的。經營時間好像有18小時)。
餐廳收現金,所以這個現金管理部分可做的不多了。
二。個性。
1.平均每個店12萬一天,一年就4380萬收入,淨利潤大概570萬。目前香港21個店,加上港外是26個,有幾個是開的時間不長,所以2012財年(那時候平均沒有26個店)1.1億淨利潤,相當於一個店淨賺500萬一年。怪不得股東們這些年一直買街鋪,現金流強勁啊。開一個店的資本開支大概是900萬港幣。招股書說到新開的有6個店是2個月就break even ,一年回本,那個是比較樂觀的情況了。如果算7年折舊完畢,一年大概就是130萬,也就是說你看一個店,順利情況下,投入900萬,一年就做4000萬生意,回籠淨現金630萬,夠牛的生意吧?所以這公司肯定是要加快開店是最快提升股東回報的方式。
2.碎片哥說的同店增長扣除通脹後幾乎沒有。這裡面2012年1季度末截止那個財年價格好像沒怎麼加的,今年就猛,估計超過15%漲幅。但同店是個位數很正常的。都擠成那樣了,不可能提同店了,應該做法是增加開店密度,推廣外賣。
3.香港客單價(每張訂單)74,大陸193 ,消費模式不同,所以它說的每桌開單數不一樣,也正常的。這個香港是24,大陸是8,。大陸就基本沒有拼桌了,所以你可以認為大陸每張桌子一天產出是1500元,淨利潤也按13%算的話,一天淨賺200塊,國內的都是60個以上桌子。一天就12000以上淨利潤。
4.品質。在香港的好名聲也被大陸遊客所接受,所以這個狀況維持幾年沒有問題,且一定要利用這個名氣和人氣加快開店。就靠外延擴張就好。其實翠華除了品質外,關鍵的是稍微有點時尚,不是那些傳統家庭茶餐廳的擁擠,又比大家樂的品質更好一些,環境稍微時尚一些。這是它的主要賣點,以後國內開店也是要借助香港的名氣,定位高端。
5.老闆都是草根出身,行政總裁是請的原來加州紅的老闆駱(他把加州紅賣了),總經理是原來加州紅的HR 經理(她比加州紅老闆先加入的)。
駱應該對潮流的東西有感覺,是個搞手,能搞氣氛。現在是體驗經濟時代,要賺錢不能說我這碟隆江豬手飯12塊,很實惠(聽說是深圳最實惠的快餐,很多民工吃的,我都想吃一次),所以我覺得以後推廣中我覺得會保持高端形象,進入市場的時候有壓強。國內開店,特別是上海,12塊豬手飯誰吃你的啊。但如果包裝好,60元一份的海南雞飯,肯定會吃。比如http://www.iqiyi.com/ad/20121029/d727145a524f8966.html  這樣,請桂綸鎂之類的做個廣告,翠華目前的廣告等費用連0.5%都不到。
6.未來開店計劃似乎還是合理的,2013年主要在香港開,2014年後加快大陸開店。大概每年新增店數是20%。 那麼可以加速外延加同店,年利潤增長大概是20%。
這生意看出問題了吧? 新投資回報很好,但你投不下去,因為要找到合適的鋪面和籌備,人員訓練等。不是可以無限地快速地放大的。
公司新募集6.9億,看未來3年的資本開支計劃,似乎這錢基本用不了這麼多。最多2億就夠了,靠內部現金產生和適當借貸就可以了。所以現在34億
市值,扣掉不用現金5億,大概算價格是29億,去年利潤1.1億,今年估計1.2-1.3,增速也沒辦法快起來,國內開展也有可能有反覆。所以目前這個價格是高了。20-23億含現金價值就不錯,跌30-40%就可以了。
有名氣的企業上市時候老闆是最高興的。

這公司估計上市很匆忙(今年上半年還有很多資產的騰挪以完善法律結構),對於過去的歷史還是說的認真的,對於未來的計劃有點亂寫。估計投行用了2個晚上寫的,香港華南華東三地的中央廚房投資都是6000萬,面積都不一樣。國內香港開店都是900萬(雖然面積不一樣)。不過我覺得這沒什麼,主要是2013主要在香港,2014大陸這點我覺得比較靠譜,就看後面的執行了。執行好了股價估計也就上去了。
好企業和好投資是兩回事。一個賭局都是人家佔了好,沒啥漏洞,這賭局不能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92

翠華真的吸引?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4/1219-1.html
翠華真的吸引?

今早收到一間券商推介翠華的報告,認為現價四元等於未來12個月市盈率19倍,與行業平均一致,但由於翠華處於高增長期,現時風險回報已變得吸引。

無可否認,翠華比其餘上市的飲食公司增長較快,但我一直沒有買入翠華,選擇坐在一旁,何解?因為有兩個問題令我未能放心:

1. 市場的超高預期
券商們預期2013-2016年每年的營業額及利潤都增長三成至六成。在我心目中,一間企業能連續三年能達致營業額及利潤都同時有差不多30%的增長已經非常利害。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2. 市盈率過高
要算是一個企業能每年有三成的增長,我恐怕也不會在25倍以上買入。何解?因為我不清楚一間高增長的公司在何年會因某某原因而使增長突然慢下來,更何況這是customer loyalty 極低的飲食業呢! 若然,那de-rating的魔力已可令你損失30%!因此,除科技股外,我較少買入20倍以上的公司。

現在翠華不是19倍嗎?那若然券商在來近的業績後(翠華是三月年結)調低預測利潤的10-20%,市盈率又變成多少呢?四元以下,我只能說fair, 但還未談得上吸引呢!

可以看看附表,三間券商最新的預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73

先建科技/翠华控股,美好的事情值得等待 深港通头等舱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9663341

文章来源于首募钱厚—深港通头等舱,关注本雪球账号,了解更多港股投研信息
 
导读: 这两支会员分享的个股并不适合当前买入,但它们值得投资者等待:先健科技心是血管领域唯一一家有两项产品获批创新医疗器械的企业,同时也是首家进入西方主 流国家医疗器械市场的中国企业,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战略入股以及公司重磅产品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又为公司的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但是公司短期 估值过高,业绩释放还需时日,并不适合当前买入;而翠华控股为香港最大的连锁茶餐厅运营商之一,近几年受行业整体下行影响,同时公司扩张过程中出现管理失 控等问题,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且近期看不到改善的迹象,但是在内地餐饮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建议持续关注,以待公司拐点出现。


1.先健科技:来自创新之城的医疗器械黑马
1.1核心逻辑: 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于2012年收购先健科技19%股份,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美敦力希望借道收购打入中国市场加速本土化,先健这边希望引入美敦力 国际化的管理、技术及销售渠道。合作后,先健科技在产销研等多个环节均开始向国际一流看齐。2014年双方再次扩大合作协议,美敦力发挥全球化的渠道优势 将先健产品带入国际市场,同时输出技术帮助先健开发核心新产品服务于中国市场。随着先健各类重磅产品的相继推出,与美敦力的深度合作势必会帮助先健加快业 绩释放的速度。但公司短期估值已然过高,需谨慎关注。

1.2 头等舱观察:携手巨头组战略同盟,产品+渠道双轮驱动,估值高低各有观点
(1)深耕心血管领域,垂直领域优势明显
国 家心血管病中心所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发病人数持续增加。预计今后十年,心血管病患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据统计心血管病死亡已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分别占比 38.7%和41.1%。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图1:中国农村居民疾病死因构成         图2:中国城市居民疾病死因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作为对于心脏及大脑这两个人类最为重要器官的头号杀手,其发病致死率也居于各类疾病首位,甚至大大超过了肿瘤。
 
图1: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


图2: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

而 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数据显示,在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约在800 万左右,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在约1.139 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疾病的发病人数更高达2,000 多万。这些慢性疾病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更不易察觉,也更为危险,同时也推升了我国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人数。可见与心血管病相关的医疗产业在我国的发 展前景和发展的必要性。
 
而先健科技的三大主要产品线均布局于心血管领域,表现了公司对于自身定位的明确,自1999年诞生之初,公司便 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公司在该领域厚积薄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产品。公司是业内唯一一家有两项产品获批创新医疗器械的企业,同时也是首家进入 西方主流国家医疗器械市场的中国企业。对先健有过跟踪的会员表示“先健的产品还是在心血管这方面,应用范围不广,但是细分小板块里的市占率很高。”
 
(2)美敦力战略入股,国内外市场双向对接。
全 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最初于2012年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将美敦力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和先健科技的本土市场专长、品牌和增长潜力相结合,通过合作 为更多的患者及临床医生群体提供服务,根据最初的协议,美敦力购买了先健科技19.0%的股份,并获得了先健科技当前及未来产品分销的优先谈判权,以及购 买更多公司股权的机会。
 
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以来, 先健科技秉承了“汲取双方优势资源服务中国及新兴市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战略,在产品研发、质量体系、生产工艺、产能释放、供应链优化、临床研究等多个方 面与美敦力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在运营和质量体系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从标准化流程,到员工技能认证、质量意识、工艺流程科学管控、改进和预防措施、及持续 质量提升等各环节都接近了世界一级企业的要求。实现了技能和体系的成功对接发挥了战略同盟的协同优势,并使得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发展获得了长足发展。
 
2014 年7月,美敦力宣布与公司扩大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在中国为中国市场联合生产先健科技品牌的心脏起搏器,美敦力是世界最大的心脏起搏器供应商。根据扩大了的 合作协议,先健科技将开发一系列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极产品,并逐步建立本土化的心脏起搏器生产能力。美敦力将在先健进入中国心脏起搏器市场的时候,提供特 定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中美两国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大致相同,但中国的人口总量远远高于美国。然而,在美国每百万人中有1000人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在中国 每百万人中仅有31人植入起搏器,市场渗透率严重不足,相信此次合作一旦成功,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之一。
对此头等舱会员认为“两年前美敦力战略投资先健,后来美敦力的支架产品在中国冠了先健的名字,巨头在中国用合作伙伴的品牌,这还是首例。”这么看来先健还是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能力的,后期的心脏起搏器也有可能走这种模式。
 
(3)重磅产品或填补行业空白
据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人口第一死因为脑卒中,其发病死亡率达到了60%。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分为缺血 性和失血性两种,分别占比80%和20%。而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血栓,各种血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神 经细胞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血栓子60%-75%来源于心脏,其产生基地便是“左心耳”。而左心耳血栓的形成的主因便是房颤(心电信号异常)导致了心室 失去有效的收缩规律。
先健科技的重磅产品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系统正是针对这一病症而研发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 心主任张澍表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相较于普通人高出5倍,临床上有80%的中风属于血栓栓塞型,而90%的血栓又起源于左心耳。因此,左心耳的封堵显得 尤为重要。头等舱会员表示“左心耳东西不错,但给多少估值还需要看市场反应。”当然,也有会员认为“左心耳相对传统的治疗方式优势并不非常明显,想要说服 医生尝试有一定难度。”

根 据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14年的出口批件通知中,先健科技的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系统”赫然在列,这表明,这项技术从研发试验向市场化落地的过程中 又迈进了一步。据了解,目前只有波士顿科学的Watchman,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欧盟CE、美国FDA、中国CFDA注册的左心耳封堵器, 先健科技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这项技术,并在三大监管机构注册的企业。相信依靠美敦力在全球的销售网络,先健科技将会在这一细分市场有不错的表现。

(4)短期估值过高,业绩释放还需时日
公 司于2012年与美敦力进行战略合作后,营收稳步上升。但由于各方面还仍然处于投入阶段,目前业绩释放的可能性依然不大。头等舱会员认为“先健成立十多 年,主营利润几千万,给足30倍PE,这部分25亿加上左心耳给35-55个亿,加起来也没到100。”会员个人观点觉得现在100个亿市值基础,往下 20%都是超买。

虽然业务前景广阔,潜在的成长空间巨大,产品技术的积淀也足够扎实,但以目前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支撑百亿左右的市值确实有些单薄,短期过高的估值是否值得买入,见仁见智,但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该公司值得关注及跟踪。
 
2.翠华控股(HK.1314):行业拐点已到,公司拐点仍未到
2.1核心逻辑: 餐饮行业标准化扩张与口味和服务难以复制似乎是行业无解的的困恼。翠华餐厅近年来在内地和香港迅速扩张,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却不断下降,这除了与行业整体 景气程度息息相关,公司扩张过程中的管理失控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头等舱会员认为,翠华控股基本面一贯稳健,但是在近几年在行业整体走软以及扩张失控的影 响下,公司营收增幅一直下降。因此。对这支个股的总结,用会员的话即是“基本面没有复苏,观察”。
“公司其实还好,就是中两年扩张过快遇到点问题”
“香港现在叫翠X的餐厅很多 定位重复 竞争激烈”
“翠华那个价格和出品在内地基本就是杀猪价”
“另外,内地人口味比较复杂,港式菜品其实离开珠三角,恐怕都做不大吧~”
“ 口味不是大问题,还是价高味差”
“话说餐饮行业其实很难赚大钱”
“味千 小南国 翠华 都好惨”
“标准化扩张 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不是正反馈”
2.2头等舱观察:翠华控股营收未超预期,期待公司业绩拐点出现
(1)行业视角:内地餐饮行业回暖,寻找行业优质标的
1)内地行业景气回暖,香港餐饮前景仍不容乐观
内地:限制“三公消费”影响消退,财富效应显现端倪
受 到中央限制“三公消费”及经济增速下滑的双重影响,我国餐饮行业增速自2012年起明显放缓,而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总额在2013年更是出现了倒退。但 进入2014年之后,餐饮行业出现一定回暖迹象,全国餐饮收入增速重回10%以上。因此,在行业回暖背景下,寻找优质餐饮个股等待业绩拐点出现时不错的投 资选择。

香港:处于下行通道,暂时没有改观迹象,“反陆客”雪上加霜
年 租金、人工及食材等三大主要开支导致近年来香港餐饮业成本提升,而香港市民加薪幅度有限,实质工资增长不多;加之受内地提倡节约风气影响,企业应酬开支收 缩;以及近年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内地旅客餐饮模式起了变化。因此,总体来看,香港餐饮业收益增幅由10年前的10%左右下降到近年来年均3%左右。同时, 近期“反陆 客”运动更是让香港餐饮业雪上加霜。

2)行业竞争激烈
根 据渠道网络研究院对外发布2015年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外市场对比,不难发现中国餐饮市场虽然不乏巨头,但仅占总体市场5%的份额左右,95%的都 是中小餐饮。该市场还处于完全竞争阶段,不存在寡头与垄断。该条件下商业机会均等,中小餐饮都有很大的成长可能。由此,造成一大批致力于餐饮行业的商业精 英来加入和投资。所以完全竞争将继续,连锁餐饮之战将越战越火!

3)餐饮标准化扩张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的博弈
会员认为,“标准化扩张 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不是正反馈”。
所谓标准化,首先就是要确立标准。有了标准,就有了可复制的具象。而餐饮业标准化的范围也包括很多方面,可以细碎到门店的设计细节等,其重点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餐品的制作和服务;二是采购、配送、物流等供应链上的标准化;三是财务和信息化的统一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中餐扩张是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选择,虽然建立中央厨房最少能降低10%的成本,而且品质可控,“但酒楼还是应该有个性、文化,全部标 准化,个性就会弱化。”
 
4)餐饮O2O大热改变消费模式,强者愈强与草根逆袭现象并同存在
随着餐饮O2O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餐饮消费调查,点评类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对消费者做出餐饮消费选择的影响明显加强。
 
(2)个股视角:基本面复苏迹象不明显,建议持续关注
1)正面:扩张策略有效实施,等待公司拐点出现
扩张策略稳步进行
截止2015年3月,公司香港地区门店31家,内地门店19家,澳门1家,总门店数达到51家。虽然内地门店扩张低于预期,但是公司重申2017年底门店规模不少于80个的目标,相信每年会保持10家的速度扩张。

多元化初见成效,内地收入占比达到20%
内地餐饮行业景气度回暖趋势明显,公司内地布局将享受行业向上的红利

新店投资回报期较短,期待公司盈利拐点到来
相比竞争对手,公司新店达到收支平衡点所需时间断于竞争对手,平均投资回本点更是显著快于竞争对手。

2)负面:基本面未见改善,内地扩张失控
定位高中端,但性价比不高
根据大众点评的公开数据,公司内地门店人均消费金额处于同类餐厅的中上游,但是消费者评价却处于中下游,凸显出公司门店扩张中的服务质量问题。

扩张暴露管理问题
体验过翠华餐厅的会员称,“翠华那个价格和出品在内地基本就是杀猪价”。通过对比公司香港和内地的客单价和顾客评价,香港门店显著优于内地门店。

基本面复苏迹象不明显,收入与毛利增幅双降
公司收入虽仍然保持22%的增幅,但与前期高速增长相比,回落幅度较大,且趋势未改。

公司毛利率至2012年始一路下降,近几年更是由于新设餐厅而产生的初始成本、物业租金上升与新增固定资产导致这就成本上涨,毛利率下降至8.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45

翠華業績倒退原因

翠華毛利率升1.7個百分點。(資料圖片)

要論當今流行做生意手法,不得不數「開分店,上市,賣盤」三部曲。上市不足4年的翠華(1314)看似走這條路。上周突停牌,復牌前公布控股股東獲第三方洽購股份。翠華最終會否賣盤仍是未知之數,截至今年3月底業績倒退卻是事實。收入雖增3.7%至18.68億元,但年內純利大減54%至7,247.1萬元,是自2012年上市以來首次倒退。零售市道轉差、訪港旅客人數減少,收入仍增長已算不錯。政府統計處資料,由去年4月至今年3月,「食肆總收益」1,048.62億元,按年增3.5%,包括港式茶餐廳在內的「中式餐館」同期增長僅1.3%。反觀翠華,香港業務期內收入增3.3%至13.09億元,增長率雖略低於全港食肆平均數,但高於中式餐館平均。至於內地業務按國家統計局資料,同期「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按年增9.2%,但翠華收入只增4.1%至5.44億元,反映表現低於市場平均。

此外,收入之所以增加,主要是年內加開分店,每間餐廳平均收入反跌。首先是香港業務,來自餐廳收入總額(港區收入減去合營企業銷售)是13.05億元,與自營餐廳數目34間相除,每間餐廳平均收入是3,838.29萬元,按年跌8.7%。至於內地業務,來自餐廳收入總額是5.43億元,與自營餐廳數目24間相除,每間餐廳平均收入2,264.55萬元,按年跌幅達17.6%。值得留意,新店貢獻的收入不足1年,因此必定拉低平均數。可是,翠華未有公布同店銷售表現,上述分析只能反映概況。

毛利率方面,期內有71.3%,升1.7個百分點。管理層解釋採取集中採購以獲價格優惠、推措施減低食材浪費及設中央廚房降食物加工成本。競爭對手大快活(052)和大家樂(341)毛利率又如何?若銷售成本只計食物成本則分別是75.3%和68.5%。翠華雖不及大快活,但較本地一哥大家樂為佳。毛利率雖改善,但經營開支增13.9%,多賺的毛利不足以抵銷開支升幅,當中包括員工成本、餐廳租金及折舊費用。論對盈利衝擊之深,餐廳租金的影響最大,對收入的比率增1.2個百分點至16.7%。因分店數目(不包括合營企業)增18.4%至58間。若簡單地將租金開支除以餐廳數目,每間分店平均租金減5.5%至537.14萬元。接著是折舊費用,對收入的比率增0.9個百分點至6.3%。因餐廳數目增加導致折舊成本上漲。此外,年內多間餐廳錄虧損,故若干固定資產須減值2,777.7萬元,並計入其他開支內。

最後是員工成本,對收入比率增0.6個百分點至27.5%。年內加開新店,員工人數增7.4%至4,175人。將員工成本除以員工人數得出的平均年薪為12.28萬元,較去年減1.2%。值得一提,若將員工人數除以自營餐廳數目,每間餐廳平均需配備72人,較去年度的79人降9.2%。但如前所述,每間餐廳平均收入下跌,不知會否與人手配置數目下降有關?站在顧客角度,最關心是否物有所值。以目前一個早餐B盛惠33元為例,當中9.5元是食材成本、9.1元是人工、5.5元是租金、2.1元是折舊、5.6元是其他,餘下1.3元是股東和少數股東應佔純利。說到股東,相信今年最開心,除派中期股息2仙外,管理層建議派末期股息1.5仙和特別股息1.6仙,共5.1仙,比去年每股盈利5.07仙還高。翠華股價由年初1.81元跌18%至目前1.49元是後話。業績倒退,加大派特別股息,把全年盈利派盡,大股東是否如股票編號般與翠華「一生一世」,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於:am730 2016-07-29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84

翠華5兄弟反枱內幕

2016-09-08  NM

四年前,馳名奶油豬及冰鎮奶茶的翠華集團(1314)上市。主席兼執行董事李遠康話:「做茶餐廳,是『一生一世』的承諾。」當日另外四位創辦人,亦穿上「I love翠華」T恤,以示搞起翠華的決心!

最高峰時的翠華,市值一度高達81億。可惜發展下來,又是一個「共富貴、不能共患難」的故事。隨着業績大走樣,翠華突發通告指可能賣盤。而且於上月底股東會上,股東之間不和隨即浮面。據知情人士透露,昔日一起打天下的五兄弟,近年已因權鬥決裂;直至近月有人出價高近一倍洽購股份,利誘當前,將綁在一起的五個人徹底瓦解。唯一堅拒賣盤的李遠康,將要以一敵四。

翠華這五兄弟,於八九年夾份頂手翠華冰廳來做時,只不過是大廚或餐廳經理,現時個個都因翠華成為億萬富翁。弄至今日局面,身為眾人大佬的李遠康最為心痛。他身邊人擰頭指:「有人今次真係做得太過分!」有翠華投資者透露,日前出席路演時,與李遠康交談之間感受到,李是有心繼續經營下去。而來年翠華五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李遠康亦已有全盤的宣傳計劃。

其實翠華創辦人之間,在公司決策上屢有不和,但不至於引發今次如此重大危機。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月有人放聲氣指翠華有意賣盤,引「狼」入室。「五個股東喺上市前簽咗協議,所有公司決定都要經一致同意才能執行。但其中有人自己對外放聲氣,話翠華想賣盤。」據知有一飲食集團因此出價洽購;現時翠華股價約一元五角,而該集團出價高達二元五角以上。「利誘」當前,其他創辦人紛紛「投降」;唯獨一手一腳湊大翠華的李遠康堅拒。至今,已有起碼三家飲食集團向翠華「招手」,令形勢更複雜。

齊心做起股價

意欲賣盤的創辦人,以曾任餐廳主管的何庭枝為首。李遠康一直想與他們「埋枱」傾和解,並指一起同心做起翠華,同樣可令股價攀升,齊齊受惠。不過此建議未能令對方心動,上月底的股東會更將不和浮面。當日股東會突然由葵涌翠華總部,移師港麗酒店舉行。其間李遠康、何庭枝,以及與其同一陣線的另一創辦人張汝桃,因誰人獲授權代表翠發(共同持有翠華股份的母公司)而起爭執。會上李遠康指,翠發董事會已通過由他、而非何庭枝代表投票。張汝桃隨即高叫:「係我投贊成票俾何庭枝,好清楚,佢係得到翠發授權嘅!」但他的宣示未能成功。會後記者多番追問,他都指「無嘢講」。而李遠康亦在股東會後匆匆離開,未有回應記者問題。股東會的投票結果,是何庭枝及另一創辦人張汝彪連任董事失敗,意味董事局內創辦人只剩李遠康及張汝桃。據知李、何兩陣營都各自聘請財務顧問,準備背水一戰。

改革廚房佬

現時五位創辦人共持翠華六成二股份,由於上市前他們簽了「一致行動確認書」,所以合併顯示持股。其中翠發公司持五成五股權,而李遠康又擁有翠發四成八權益,按此他個人持翠華兩成六股份。雖已是五人中最多,但單人匹馬的話並沒有絕對控制權。而要他買起其他四個創辦人共三成五股份,以現時翠華市值二十二億元計算,涉資起碼七億以上,霎時間亦非易事。翠華員工普遍支持李遠康,事實上他甚有大佬風範,十分服眾;在翠華,人人皆叫他「康哥」。翠華前身是翠華冰廳,八九年,李遠康等五人都在新蒲崗翠華打工,因老闆移民而以二十多萬元頂手。李接手後最大的改變,是提升茶餐廳形象,以至廚房佬的地位。「有次有個廚房佬,口花花撩洗碗婆個女,俾個洗碗婆鬧他:『嫁豬嫁狗都唔嫁廚房佬!』呢句說話俾李遠康聽到,感到很難堪,希望將來可提升廚房佬地位。」李遠康推行的廚房改革相當成功。九八年,翠華在中環威靈頓街、近蘭桂坊處開設八千多呎的旗艦店,並且二十四小時營業,成為旗艦店。於○九年更打入內地市場,並於一二年上市。李遠康想與翠華「一生一世」,其二仔、曾在英國讀視覺設計的李祉鍵,亦加入翠華,負責企業傳訊及市場營銷。後來轉到項目統籌部,負責度身訂造更新中港兩地餐廳,其中山頂翠華是由他設計。

二十萬頂手套七億

翠華股價一三年曾上到去五元七角,市值高達八十一億。與此同時,幾位創辦人亦開始高位賣股套現,其中持股最少的張汝彪及張偉強沽得最狠,各自套現一億。加上董事酬金、關連交易收入,及上市以來收取的股息,共達七億元,位位都是「億萬廚房佬」傳奇。套現時機的確漂亮,其後翠華業績亦開始現疲態。隨着自由行旅客減少,加上食材、租金及人工等開支上漲,翠華的高增長不再。同時,五兄弟的關係亦起變化。一四年八月,創辦人之一張偉強由執董調任為非執董,再於去年十二月辭任非執董。而何庭枝本於去年五月一日出任行政總裁,一個月後,董事局批准將任期延長三年至二○一八年十一月。但他於今年六月就辭任行政總裁一職,再由執董變為非執董。股東會後更與張汝彪齊齊「高票」被踢出局。

奶油豬唔脆

今年六月,翠華公布全年業績,純利大幅倒退五成至七千一百多萬元,股價亦曾跌至一元一角三。按六十一間分店計,每間分店平均每月只賺九萬多!記者上星期走訪幾間分店,在旺角朗豪坊對面分店,早上十一時已有不少自由行旅客光顧,更不時出現人龍。生意不俗,但客人評價就麻麻。其中姚小姐指未必再幫襯:「價錢都可以接受,但係員工禮貌就唔得,張單催咗幾次都未有。佢哋就好似司空見慣咁,都唔知有無幫手!」而李小姐就覺得價錢偏貴:「食咗個冬陰功米粉,都成四十九蚊!」記者在店內試過魚蛋片頭河,雖然湯底較淡,但就有兩片片頭及四粒魚蛋,以下午茶四十四元來說分量不少,難怪在場不少人等午餐時段過後來點選。至於七十元的咖喱牛腩,質素與一般茶餐廳差不多,咖喱汁似用水開粉,「得個辣字」。其中最失望是招牌菜「奶油脆豬」,一撕開沒有碎屑掉在碟上,咬下去口感更是「軟腍腍」,外皮一點脆口感覺都沒有,不合格!

解除協議一拍兩散

股東間不和,對公司運作及維持質素不無影響。翠華首席財務官及公司秘書已相繼辭職。綁着五個人的「一致行動契約」,是雙刃刀,雖可以加快決策,方便公司營運。但股東不和時,同樣是他們的金剛罩。由於該協議是私人契據,並非沒有終止的可能性。終止的話,五股東股權分散,有可能惹來基金狙擊。不過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認為,機會仍然很微︰「五位都係創辦人,身家都上晒岸,未必真係會貪嗰嚿錢而賣走股權。」他表示,無疑「翠華」這個品牌值錢,可能吸引中資機構投資,以擴展中港茶餐廳業務,但飲食業重視食品安全,流程須要非常嚴謹。而目前五人負責不同範疇,缺一不可︰「有些負責中央採購,有些負責廚房,無咗佢唔得o架喎。佢賣咗股權俾你,佢話要退休,你點可以搵到其他人去取代佢位置?」似乎這「同生共死」的局面,仍有待拆破。

5個廚房佬傳奇

*物業租金收入,即是與翠華的關連交易收入註:另外,5 人上市以來共收取股息高達$2億2,307萬。#2013年至2016年數據

股東不和中原最經典

大股東不和的「案例」,最經典莫過於中原兩個創辦人施永青和王文彥。起初,施王二人各自擁有公司50%股權。後來施永青提議,二人各自出售5%股權,給現任中原地產亞太區總裁黃偉雄,令中原現時由施永青、王文彥分別持有45%股權,黃偉雄則佔10%。近年中原面對內地市場激烈競爭,施永青打算重啟上市計劃,但遭到拍檔王文彥「刁難」。施永青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指,他為了公司發展才上市,但王文彥卻想趁上市為自己謀取條件。王提出成立一間控股公司,擁有上市公司65%股份,只有兩個股東即施和王。做主席的人擁有兩票,能夠作決定,然後二人輪流做主席。施永青認為,這已很難談下去,故上市計劃又再告吹。面對相識幾十年的「兄弟」,施永青亦感無奈。一向固執的王不肯賣股,又二十多年無參與中原管理,施永青指仍每年分錢給他,已經是「仁至義盡」。

撰文:黃嘉慧攝影/攝錄:關永浩、鄭樹清協力:梁延宇資料:黃嘉慧插圖:詹震寰[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1

翠華怪職員橫行將軍澳

2016-11-03  NM

有誰會想到,一個任職餐廳送外賣的員工,表面上正常無異,背後竟然是一個專向停泊在路邊電單車下手的偷竊慣匪。最恐怖的是,他幾乎每日工作期間,都會出動犯案,令人防不勝防。人口達四十萬的將軍澳區,供電單車停泊的車位嚴重不足,於是不少人都會隨處停泊。其中新都城巴士總站更是重災區,站內隨處可見違例亂泊的電單車,至少有二十多輛。近月來,這裡的電單車接連被人偷走車上物品,車主都大嘆無可奈何。經過連日暗中追蹤,本刊終揭開這名電單車竊匪的身份,他竟然是附近翠華餐廳工作的全職送外賣員工。他幾乎每隔兩小時,便會來搜掠這裡的電單車,無論是碎銀箱的硬幣,還是車頭的小燈飾等零件,他都會照偷。本刊就曾目睹他多次搜掠,更曾偷走車主的太陽眼鏡。而這名電單車竊匪,更疑有「特殊癖好」,經常拿着自製的古怪吸食工具,在公眾地方大啖大啖的吞雲吐霧,行為舉止十分不尋常,街坊亦不勝其煩。本刊其後向這名翠華送外賣員工質問,他極力否認偷竊和吸毒。由於事態嚴重,翠華集團已就事件報警。

近月來,將軍澳新都城巴士總站經常出現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不斷在站內來回踱步,又對停泊在這裡的電單車細心打量,好像企圖打什麼壞主意似的。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名男子竟然是翠華餐廳員工,因他穿上餐廳制服,應該是負責送外賣的。巧合地,最近停泊在這裡的電單車,接連發生盜竊事件,「我架車俾人偷咗十幾蚊碎銀,聽其他車主講,都試過中招。不過由於損失唔多,所以大家都冇報警。」不願上鏡的車主阿明向本刊稱,懷疑該名鬼祟的外賣男是慣匪,專向該處的電單車落手。上週初中午時分,記者去到新都城的巴士總站視察。只見巴士站內,泊了大約二十輛電單車。雖然是違例停泊,但由於沒有阻礙途人和巴士出入,所以一向甚少被警察抄牌。其後,一名男子駕着電單車到來,他就是阿明所說的外賣男。因他穿上翠華餐廳制服,電單車亦印有該餐廳字樣,看來是剛送完外賣。

身形瘦削似道友

該名外賣男年約五十歲,身形瘦削膚色黝黑,樣貌有點似道友。只見他泊好電單車後,就不停來回踱步,視線一直望着其他電單車,好像在尋找獵物似的。其後,他又神情閃縮地左望右望,確定附近沒有途人後,竟然伸手打開別人電單車的碎銀箱搜索,應該是看看車主有沒有留下硬幣。他亦十分狼胎,搜完一輛沒有收穫後,竟然肆無忌憚地再搜另一輛,其手法十分熟練,看來是做慣做熟。他一共打開了五輛電單車的碎銀箱,沒有收穫後便駕車離去,之後返回工作地點,即新都城二期商場地下的翠華餐廳。記者發現,當不用送外賣時,外賣男都會在餐廳內幫手執頭執尾,有時又和同事說笑聊天,沒有異樣。但有誰想到,這名表面上勤奮的送外賣職員,背後竟然是一名涉嫌偷竊的小偷。

有人望住照偷

沒有外賣送時,外賣男可能又心癮起,徒步走去巴士總站「巡更」。他再次逐輛電單車搜索一番,看看有什麼東西可偷。當時,附近的小巴站正有數名乘客排隊等車,他們都有留意外賣男的舉動。雖然有人望着,外賣男依然毫無顧忌,繼續大肆搜掠,可謂膽大包天。這時,外賣男突然面露笑容,原來他在其中一輛電單車發現一副太陽眼鏡,他拿起來看一看後,立即快手將它放入褲袋,然後急步離開。記者跟隨其後,看到他行回餐廳的路上,不時將「戰利品」拿出來慢慢欣賞,好像很滿意這次「收穫」似的。記者一連多日在餐廳外暗中視察外賣男的舉動,發現他真是一個「慣匪」,因他大約每隔兩小時,便會賊性大發,走去電單車位置搜索一番。由於餐廳很難直接望到停泊電單車的位置,所以即使他頻頻出動,餐廳職員仍然毫不知情。有時,外賣男連停泊在行人路的單車也不放過,翻看單車的籃子和椅底,看看有什麼東西可偷取。

古怪吸食工具

除了偷竊,這名貌似道友的男子,亦疑有另類「特殊癖好」。記者跟蹤期間,不時看到他從送外賣電單車的尾箱內,拿出一個古怪吸食工具。該自製工具是一個五百毫升塑膠飲料膠樽,樽身還接駁了一截吸管,有點像吸食毒品冰的工具。雖然不知道他用來吸食什麼,但噴出的煙味道奇臭,應該不是吸食普通煙絲。可能由於吸食工具太「異樣」,外賣男每次「開餐」時,都會走到商場外的暗角位置。只見他將一些東西放進吸管,再用火機燃燒吸管頂部。

之後,他便會含着膠樽口大力吸啜,再吐出陣陣煙霧。連番吞雲吐霧後,外賣男神情一臉呆滯,情況如癮君子「上電」後似的。「有次行過聞到噴出嚟嘅煙,陣味好怪,同一般煙味好唔同,都唔知係唔係毒品。」附近街坊表示。而街坊除了懷疑有人吸毒外,又不滿有人將這個吸食工具,與外賣食物一同放在電單車尾箱,「有次叫外賣,發覺食物味道好怪,我懷疑係吸收咗個工具嘅味道,好噁心。」記者曾走近查看,發現這個工具的吸管滿布類似煙絲的東西,而膠樽又盛載了黑色液體,十分不尋常。最恐怖的是,外賣男有時「開餐」後,便會立即駕電單車送外賣到附近屋苑,「都唔知有無藥駕,諗起都牙煙。」

碎銀不翼而飛

為了解區內電單車被偷竊是否嚴重,記者訪問多個電單車司機,他們均不約而同表示曾經「中招」。電單車司機Dicky表示,一個月前泊車後前往晚飯,半小時後折返,已發現碎銀箱內所有硬幣不翼而飛,連同手把上電話座的膠粒也遭一併偷走,他氣憤地說:「百幾蚊嘅電話座根本就唔值錢,我估佢強行用暴力扯走,但裡面有電線就唔成功,最後發脾氣索性連膠粒都偷。無咗啲膠粒,即係要重新買過。」Dicky又稱事後曾向附近的小巴司機了解,看看有否目擊事發經過,「有司機話確實見到一個男人靠近電單車,佢哋以為係電單車車主。」而另一位車主何先生,則推測賊人很等錢用,「我估個賊好等錢用,佢唔會攞你好多嘢,夠食飯就算數。」何先生對此大感無奈,因為電單車隨街泊,很多事無法避免,「惟有放啲碎銀當交租,如果無錢仲大鑊,佢向你架車踢多兩腳仲傷,我都試過架車俾人燒,懷疑無嘢偷,賊人一時火遮眼啩。」而車主黃先生就稱,上月其電單車手把上的電話座被偷走,他起初以為自己沒有用車冚,讓賊人有機可乘,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做足安全措施結果可能也會一樣,「我之後有用車冚,一樣俾人偷嘢,好慘。」黃認為由於車主損失不大兼怕麻煩,大多數人都沒有報案,令賊人更加大膽。看來整個將軍澳區,電單車內物品被盜情況相當嚴重。有街坊估計,外賣男偷走電單車的各樣零件後,會賣給附近的汽車零件鋪頭,賺取一百幾十的「上電費」。

否認偷竊吸毒

記者上週去到該翠華餐廳,打算質問這名外賣男為何要多次盜竊時,又撞正他正揭開別人的電單車車冚搜索,並企圖偷走一支電動燈飾。記者立即上前踢爆其惡行,但他竟然聲大夾惡地說:「睇吓之嘛,係咪掂吓都唔得先。」當時,他的右手拿着一支小燈飾,但他否認偷回來,堅稱在鴨寮街以十元購買,並說:「買咗好耐啦,我鍾意幾時安裝都得。」雖然電單車是公司的,但他堅稱貪靚,所以買回來裝飾公司車一番。至於有街坊懷疑他吸毒,他對此極力否認,「我無不良嗜好。」而本刊曾向翠華餐廳集團了解事件,翠華回覆指對事件高度關注,又聲稱員工若干犯偷竊罪行,集團將交由警方處理,並會配合警方調查。據悉,翠華已就事件報警,並將記者的聯絡電話轉交警方,方便警方調查。將軍澳區議員林少忠指出,將軍澳區人口達四十萬,但警力卻嚴重不足,要求警方加強巡邏一些人流稀少的地方,「市民如遇到行為有異常嘅人,須倍加留意。」他建議電單車司機可加設防盜警報器,以阻嚇貪婪的鼠輩狗偷。

撰文:艾馬攝影:王晴、雄大、金文[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306

翠華回歸

最近經常在電台聽到翠華餐廳的廣告,感覺有點奇怪。不是嗎?其目標客戶群是自由行,為何在本地電台大賣廣告,而且選在青少年受歡迎的頻道,很明顯,他們想回歸本地市場,而且也想擴闊客戶年齡層吧?

本地餐廳回歸本地市場,說來也夠諷刺。純粹在商言商,翠華回歸是早晚的事,單靠自由行而沒有堅實的本地市場作基礎,生意增長無以為繼,其母公司翠華控股(1314)近年業績證明這點。如截至2013年3月底年度收入增幅達42.2%,之後一直放緩,如2014和2015年度增幅分別減至35.9%和22.2%,2016年度急跌至3.7%。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度更倒退2.2%,原因之一就是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下跌所致。

盈利能力也一樣,2012年度上市時純利率高達14.5%,2013和2014年度分別降至12.1%和10.6%,2015和2016年度分別跌至8.8%和3.9%。截至去年9月底上半年雖稍升至4.6%,但按年減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續降,主因員工成本和物業租金增加。如2012年度上半年,兩者對收入佔比是27.1%和13%,合計只佔收入40%。截至2016年9月底上半年度分別增至28.7%和17%,合計佔收入升至45.7%,較4年前高出5.7個百分點,完全抵消毛利率的1.5個百分點升幅。翠華要回歸本地市場,單賣廣告不成,有幾個問題待解決。首先是如何維持高溢價。受惠集中採購和中央廚房,毛利率由2013年度的69.4%續升至71.2%。不少人批評其毛利率不及大快活(052)(2015和2016年度分別為74.1%和75.3%),誰不知不能如此比較,因翠華的食物選擇較多,不像快餐店般只賣當日定好菜式,成本和耗材自然較大快活多。但相對於茶餐廳,翠華菜式價格並不便宜,很難再在價錢上打主意。如一個牛肉炒河加一杯凍飲差不多盛惠90元,但食物質素不算特別高,服務又非特別好,憑甚麼叫客人多付鈔票?或許你會說,自由行客願意付呀!對,在他們眼中,未食過翠華等於未到過香港,「幫襯翠華」就是願付溢價原因。但港人沒有這個炫耀必要,要他們乖乖付錢就要拿出特別的東西來,否則只有降價吸引客人。

第二是增本地口味菜式如豆腐火腩飯、叉燒煎蛋飯、五香肉丁公仔麵及炸雞髀等港人喜歡的菜式現在一律欠奉。一些現有菜式也有待改善,如菠蘿油包身太硬、傳統粉麵分量太少,要客人支付溢價就要改善。當然,增加菜式勢必加重採購、中央廚房和倉庫等工作,毛利率將受影響,翠華須小心取捨。第三是員工待客態度。個人經驗來說,除個別分店的態度有待改善外,整體來說是可以接受。不過,儘管多謝之聲不絕於耳,但前線侍應「黑臉」居多,甚少看到歡顏,或許與工作壓力太大有關,管理層須留意。

最後一提,於1月底,翠華宣布將以2.55億元代價向李遠康等多位執行董事收購觀塘翠華集團中心。目前翠華租用該物業作餐廳和食品處理設施,若獨立股東通過該交易,意味翠華不需付相關租金。雖不清楚每年節省多少,但按公告披露,該物業於2015和2016年度稅後純利分別為272.4萬元和131.7萬元。簡單地將純利除以物業代價,得出收益率分別僅1.1%和0.5%,投資不算吸引。當然,若看好該區物業前景及能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就另作別論。

雖然訪港旅客在1月上半月錄增長,更有評論認為零售業可望在今年谷底反彈,翠華能否成功回歸,擴闊本地客源,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刊於:am730 2017-02-03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