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才出狼穴又入虎口?馬航將經由烏克蘭航線改至經敘利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37

馬航修改了吉隆坡飛往倫敦的MH4航班的飛行路線,不再經由烏克蘭,但他們這次選擇了另一個武裝沖突高發地——敘利亞!!!7月初新華網報道敘利亞反對派開始擁有自己的航空力量,而近幾日敘利亞內戰還在升級。 對於修改MH4飛行路線,馬航解釋道,MH4飛行計劃采用的是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批準的路線,根據敘利亞民航局發放的通知,敘利亞領空沒有受到限制。一直以來,MH4所行路線都是ICAO批準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自始至終堅持將乘客和機組人員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此前,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今年6月底,“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發言人Abu Mohammed al-Adnani發表聲明,正式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建一個伊斯蘭“哈里發”,即伊斯蘭帝國。ISIL組織領袖Abu Bakr al-Baghdadi自稱為哈里發領袖,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應該歸順於他。 7月初,據新華網報道,世界上最年輕的空軍——伊斯蘭陣線空軍初見端倪。敘利亞反對派開始擁有自己的航空力量,他們在Kshesh空軍基地內操作多架繳獲的L-39ZA輕型攻擊教練機。反對派在戰機機腹下掛載了GSH-23L雙23機炮,給飛機塗上綠色黃色相間的雙色迷彩,並在垂直尾翼上塗裝了極端組織標識。 近幾日敘利亞內戰升級,敘利亞活動人士表示,政府軍發動進攻,以奪回被伊斯蘭激進分子占領的一個油氣田,三天戰鬥已造成310多人死亡。 前幾日,據《今日美國》報道,馬航自7月25日起停用墜毀的MH17的航班號,改為MH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0

才出狼穴又入虎口?馬航將經由烏克蘭航線改至經敘利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37

馬航修改了吉隆坡飛往倫敦的MH4航班的飛行路線,不再經由烏克蘭,但他們這次選擇了另一個武裝沖突高發地——敘利亞!!!7月初新華網報道敘利亞反對派開始擁有自己的航空力量,而近幾日敘利亞內戰還在升級。

馬航, 烏克蘭, 敘利亞

對於修改MH4飛行路線,馬航解釋道,MH4飛行計劃采用的是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批準的路線,根據敘利亞民航局發放的通知,敘利亞領空沒有受到限制。一直以來,MH4所行路線都是ICAO批準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自始至終堅持將乘客和機組人員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此前,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今年6月底,“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發言人Abu Mohammed al-Adnani發表聲明,正式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建一個伊斯蘭“哈里發”,即伊斯蘭帝國。ISIL組織領袖Abu Bakr al-Baghdadi自稱為哈里發領袖,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應該歸順於他。

7月初,據新華網報道,世界上最年輕的空軍——伊斯蘭陣線空軍初見端倪。敘利亞反對派開始擁有自己的航空力量,他們在Kshesh空軍基地內操作多架繳獲的L-39ZA輕型攻擊教練機。反對派在戰機機腹下掛載了GSH-23L雙23機炮,給飛機塗上綠色黃色相間的雙色迷彩,並在垂直尾翼上塗裝了極端組織標識。

馬航, 烏克蘭, 敘利亞

近幾日敘利亞內戰升級,敘利亞活動人士表示,政府軍發動進攻,以奪回被伊斯蘭激進分子占領的一個油氣田,三天戰鬥已造成310多人死亡。

前幾日,據《今日美國》報道,馬航自7月25日起停用墜毀的MH17的航班號,改為MH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95

經由購併來發展新事業

2016-08-01  TWM

傳統媒體若想轉型為數位媒體,購併新創公司比成立新事業部,更容易成功。 因為,要發展本質不同的新事業,「時效」比總成本的合理性更重要。

多年以前,國外學術研究即發現,平面媒體若想轉型為數位媒體或增設「網路事業部」時,從外部購併略有成績的新創公司,比從原有平面媒體事業中「長出」一個新的事業部,成功機率高得多。

理由之一是,這兩種媒體的工作流程及形態完全不同,新創的網路事業部若從內部發展,原有作法與習慣都可能妨礙新事業的創新與突破。理由之二是,使用數位媒體的年輕族群,其閱讀習慣與傳統讀者不一樣,必須有不同呈現方式。

簡言之,這兩種媒體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思惟模式與商業模式,原來長於經營管理平面媒體的長官如果參與太多,不利新事業的發展。

再者,創新事業有高度的嘗試錯誤及冒險性質在內,事先很難預測其經營模式的成功機率,因此,與其高薪禮聘一群高手來主持新創事業,不如等這些「高手」們在自行創業中,證明其商業模式的價值以後,再「帶槍投靠」——帶著技術、客群以及團隊,一起來加入資源豐富、但本身轉型不易的傳統媒體事業。

這種作法,「時效」比總成本的合理性更重要。因為如果從內部來發展新事業,萬一不順利,可能會失去寶貴的先機;反之,若以旁觀者或潛在投資者角度,仔細觀察並尋找一家最有潛力的新創公司來進行購併,由於潛在對象多,能找到合適對象的機會當然比較多。

在此一思惟下,可以得到幾項推論。第一,當新事業在本質上頗不相同時,不應期待所謂的「綜效」,因為一心想著綜效,反而會妨礙新事業在各方面的創新。

其次,當新舊事業呈現生命週期交替的情況時,不應將新事業視為現有資深員工的第二春出路。

如果員工擁有在新事業領域中的發展潛力,則應鼓勵他們在外自行創業,獲得初步成功後再購併回來。在這種情形下,由公司或老闆個人提供部分創業資金當然更好。

這是創新動力與雄厚資源之間,互補共生而不相妨礙的有效模式。在生物科技、實體通路進入電子商務等方面,道理也十分類似。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撰文 / 司徒達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