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精選常用操盤術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0cdr.html

一、投資得素質定理在實戰中投資者應具備的關鍵素質有五項:第一是具有冒險精神(在遇到對自己有利的進機時敢於重倉出擊);第二是思維理性(不受市場 氣氛影響,有根據實際*作能力);第三是邏輯推理性強(能夠根據一些表像分析到股價波動的實質目的);第四是本能性反應快(見多識廣、數學速算能力強); 第五是有樂觀的工作生活狀態(對理性投資有足夠的耐心與信心)。 二、行情性質判斷定理大盤行情的時間跨度判斷定理;短線行情炒消息,中線行情炒題材,長線行情炒業績。

個股行情時間跨度的判斷定理:短線套利炒量能,中線套利炒送配,長線套利炒成長,大盤大量炒龍頭,大盤常量炒莊股,大盤微量炒次新。

三、收益機會判斷原理

滬深股市中的五項常見機會為: 第一為順勢量能的中線機會;

第二為超跌的短線機會;

第三為自由波動技術機會;

第四為次新股的股本擴張機會;

第五為莊股跟風機會。

在掌握機會時要注意明顯機會優先,低風險機會優先,多從機會優先,隱性機會優先,低成本機會優先,短線機會優先的六優先順序原則。

四、技術分析判斷定理 在滬深股市裏技術分析不是某一項指標和原理的分析,而是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在股價處於高低位時要有逆反思維,技術分析雖然是股市投資的最高境界,但要達到這種最高境界需要對對手進行心理分析、對政策分析與基本面分析有足夠的認識。

我們應該清楚,短線市場波動幾乎無法預測,中線市場波動容易預測,要儘量取長避短。

五、資訊的時效判斷原理

在滬深股市中除了需要注意資訊的即時效果,還要注意資訊的聯動性、滯後性與隱性實質性,在主力倉位較輕時,見利好滯漲,見利空必跌,在股價處於主力成本之下時,跟風買盤將導致股價上漲;在股價處於主力成本之上時,跟風盤將導致股價下跌。

六、正常股市實戰*作原則

在滬深股市中走向貧窮的捷徑就是沒有根據地隨市場情緒化頻繁短線*作,但是這種*作可以說是特別多的人無法擺脫的方式。

市場上另外一種錯誤方法是永遠滿倉,在滬深股市中不會空倉,很難獲得滿意的收益。

在滬深股市中,正確的*作方式是順勢波段重倉並行於3-6只(根據資金量),潛力股盤整時經倉分批縱向於1-2只潛力股,弱勢時空倉于沒有把握時的品種與對機會模棱兩可的品種。

七、買賣持倉通常*作原則

買賣的主要步驟是:

1、收集所有的有用事實;

2、比較與選用幅度高效率的事實;

3、把資訊投入實戰;

4、決不能心存幻想;

5、在獲得30%以上的利潤後比較機會;

6、更換品種與空倉等待;

7、一個*作週期應該在一到兩個月,一年能夠做成功5只重倉股票就是非常成功;

8、應該運用部分籌碼低買高賣攤低成本;

9、買股要慢,賣股要快,持股要穩;

10、先定策略,後定戰術,如果投資者的*作策略錯了,戰術對了也沒用;

11、每次*作後總結經驗教訓。

八、避免常見錯誤原則

1、不要在大漲後追高買進,不要在大跌後低位殺跌,在猶豫不決時遵循50%原則;

2、不要在利好公佈後買進,不要在利空公佈後賣出,不要買進有明顯缺陷的股票;

3、選擇品種重要,選擇時機更加重要,買進靠信心、持股靠耐心、賣股靠決心;

4、小資金的大眾行為永遠是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

跟著彼得.林區、巴菲特、葛拉漢選股邏輯 精選二十五檔好股 投資大師:選好股才是獲利關鍵

2010-7-19 今周





彼得.林區、巴菲特和葛拉漢三人,是最受尊崇的價值投資派大師。

他們的共同特色是精研企業本身的價值,是否與股價水準相吻合,並用最多精力分析營運情況。

︽今周刊︾根據三位大師的選股邏輯,找出二十五檔符合長線投資條件的個股。

彼得.林區:

請用一○○%精力研究企業!

「過去七十年,股市跌幅超過三三%以上,但這些無損股票報酬率的龍頭地位;因為股票投資年報酬率平均為一一%,國庫券、債券及定存單均不及其半。」聚焦企 業營運狀況,從生活找標的被稱為「史上最傳奇基金經理人」的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暢銷著作︽征服股海︾中這麼說。他寫道:「就算發生多少大小災難,投資股票報酬還是債券的兩倍。」這段簡短心得,充分反映彼得.林區精選 個股的操盤特色。

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年,彼得林區操盤富達(Fidelity)麥哲倫基金;在這段期間,麥哲倫基金資產規模每年成長七五%,原本○.一八億美元的規模 增加到一四○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股票型基金。

可見彼得林區精闢的選股手法,是值得投資人反覆體會的心法。

彼得.林區從分析紡織、化工和金屬類股的研究員做起,一路升上研究部主管,儘管已有不少經驗,但剛接掌基金時,他的操作手法還是不甚高明。

因為他和多數散戶一樣,犯了頻繁買賣的毛病;他回憶,自己反覆進出特定產業的股票,「像月亮盈虧一樣時進時出」,績效自然不好。

由於多次賣飆股、買弱勢股,讓彼得.林區深自檢討投資策略。他發現,自己對於公司了解不夠,是看走眼的主因。於是,彼得.林區堅定地抱持信心,聚焦企業營 運情況,不讓非基本面因素左右投資決策。

對彼得.林區而言,公司經營條件是影響股價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高度重視企業的營收、現金流量和股息水準。

他認為,營收與股息均持續成長、現金流量也維持穩定的小型股,是最理想的選擇;若這家公司還是生活周遭用品的製造商,那就再美妙不過了。

運用這種「從生活找標的」哲學,彼得.林區發掘了女兒鍾愛的保養品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後來更因為投資該公司大賺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區也會運用「每股現金」指標來選股。每股現金較同業高的公司,代表流動性較好,一旦遇到擴張產能或購併的機會,將能有更多成長的空 間,也較不易受緊縮銀根困擾。

如果運用每股現金、營收成長及營業現金等指標,在台股當中篩選,將能發現中橡、美律及永記等公司,符合彼得.林區的選股條件。其中,生產金屬罐的大華,觀 光旅館業的第一店,和生產建築塗料的永記,都是可從生活周遭直接察覺的標的,這些老牌企業值得投資人多加關注。

如今,外資、投信法人雖已成為台股的主要玩家,但早在十多年前,彼得.林區就勉勵一般投資人,應該利用靈活優勢,發掘被法人忽視的小型股,創造長線的驚人 獲利。

用盈餘評估股價,適時賣出他強調,投資股票最大的機會在於等待,他舉例:「即使錯過沃爾瑪業績爆發的第一個五年,但接下來的第二、第三個五年,它還是很好 的公司」。

想做成功的投資人,彼得.林區認為,一定要用企業的盈餘比較股價是否偏高。假設沒有更多刺激盈餘成長的因素,那麼投資人就該果斷地將股票賣出,換取現金等 待下一次機會來臨。

股票上漲時要懂得適時賣出;相對地,下跌時也要懂得撿便宜。雖然多數投資人都不喜歡股價下跌,但在彼得.林區眼中,這就好像「冬天氣溫比較冷」一樣,沒什 麼好大驚小怪。

他認為,投資人如果想從股市致富,除了選擇業績出色、股價相對低估的好公司,定期檢驗企業的經營變化也很重要,最適合的期間,應該是每半年檢視一次。

代號 公司 每股現金

(元) 股價

倍數 股價較每股

現金高出(元) Q1營業淨現金(億元) 前六月營收

年增率(%) 收盤價

(07/09,元)

2104 中 橡 25.57 1.2 5.43 5.5 61.5 31.00 2439 美 律 25.38 1.9 22.52 3.4 48.6 47.90 1726 永 記 24.43 1.8 18.47 0.8 13.3 42.90 2473 思 源 16.52 1.8 13.83 0.3 8.5 30.35 2706 第一店 15.62 1.7 10.17 0.6 1.5 26.35 9905 大 華 14.87 1.6 9.63 0.5 2 24.50 2355 敬 鵬 13.97 1.7 10.33 0.8 51.9 24.30 2504 國 產 10.71 1.3 3.49 2.9 13.2 14.20 跟隨彼得.林區選股邏輯——找出價值型股票篩選條件:每股現金值為正(越高越好)、07/09收盤價低於每股現金值2倍、連續四季營業現金流量為正、股息 政策以現金為主、今年營收為正成長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巴菲特:

想獲利?你得耐心等待﹁好﹂公司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算是受全球最多投資人青睞的長線投資大師。他和投資夥伴孟格(Charlie Munger),一起透過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進行投資,近四十年來,他們讓波克夏的年複合報酬率超過二○%,空前的績效讓波克夏每股股價高達十一萬美 元。

好公司也得價格合理才買進巴菲特為了貫徹低價買進、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即使已擁有數量驚人的資金作為後盾,他仍不願違逆原則、用較高的價格買股;反而是 持續觀察,直到股價修正的時機來臨。

但光是耐心等待股價跌深,並不足以在漫長的投資路上勝出,巴菲特獨到的選股眼光,也是打造股神財富的重要關鍵。例如他在○三年投資中石油,賣出後暴賺五 倍;○六年布局韓國浦項鋼鐵,也整整賺了一倍,可見他選股眼光相當精準。

此外,讓巴菲特身價大幅成長的持股,則要歸功於他一路相中的好公司。巴菲特的核心持股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寶鹼到︽華盛頓郵報︾,全都是長期維持良好 ROE(股東報酬率)、產品經久不變的大型績優公司。

如果用連續五年ROE高於一五%、握有獨特利基產品、穩定配發股息等條件篩選,可以在台股找到中碳、精華、台積電、大統益等十三檔個股,這些企業的共通特 色就是獲利穩健,在營收持續成長下,股東權益報酬率自然能維持出色表現。

但應該牢記,巴菲特即使相中好公司,也會耐心等待合理價格才會買進。

如果在股價高點投資好公司,不見得就能夠獲利,股神這一記等待絕活,投資人還是得牢記在心。

跟隨巴菲特選股邏輯——找出價值型股票

代號 公司 5年

平均

ROE(%) 董監持股

(%) 09年稅後

EPS

(元) 09年股票

股利

(元) 09年現金股利

(元) 07/09收盤價

(元)

1723 中 碳 29.2 35.93 5.64 0 5.60 98.00 1565 精 華 28.8 12.15 12.38 0 10.50 265.50 9940 信 義 28.5 30.35 4.88 2 2.60 62.90 1733 五 鼎 24.3 11.63 3.42 0 3.10 62.20 6121 新 普 24.2 12.37 10.67 1 5.00 182.50 2912 統一超 22.6 46.24 3.9 0 3.60 97.50 2103 台 橡 22.0 13.87 3.59 0 3.20 46.50 9930 中聯資 21.7 70.36 3.31 0 2.80 38.85 2330 台積電 21.5 7.11 3.45 0 3.00 60.40 9921 巨 大 21.5 16.9 6.71 0 4.50 105.00 6505 台塑化 19.9 82.75 4.11 0 3.80 76.40 4103 百 略 18.4 45.61 4.4 0 3.00 49.50 1232 大統益 17.9 78.17 3.68 0 3.00 38.15 篩選條件:產品經久不變,握有獨特利基產品或市場競爭能力,產業具高進入門檻、連續五年(2005~2009)年股東報酬率(ROE)平均高於15%、發 放現金股息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葛拉漢:分散,再分散!

身為一位老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最大的成就,應該是教出巴菲特這位「投資界的超級巨星」。然而進一步了解葛拉漢的投資理念,就會發現他和巴菲特之間的差異實在不少。

葛拉漢主張等待低價時機買進,用五毛投資價值至少一元的優質股票,這些價值投資觀點都被弟子巴菲特發揚光大;但是曾經歷過一九二九年美股「大崩壞」的葛拉 漢,也主張分散投資、平均風險,而持股買進價不應高於本益比的十倍、漲幅若達五○%就賣出。

這些小心的手法,巴菲特不僅無一採用,更反其道而行,以集中持有看好公司股票來擴大獲利。原因是巴菲特多次發現,自己遵照老師的教導,但那些停利賣出的股 票,紛紛因為經營得法而繼續上漲,痛失大好的獲利機會。

像是葛拉漢要求巴菲特為其買進Geico(蓋可保險公司)股票時,巴菲特就趁機出清手上的許多持股,用這些現金加碼自己也看好的蓋可。若是葛拉漢本人操刀 這次買賣,他就肯定不會做出巴菲特的決策,因葛拉漢始終認為,分散標的對投資股票的重要性,遠超過選擇個股是否精準。

分散標的重於精選個股

除了要求標的多元化,葛拉漢選擇股票的條件也相當嚴苛。在著作︽智慧型投資人︾一書中,葛拉漢主張防禦型投資者的良好標的,應該有強勁的財務狀況,盈餘及 配息均穩定而且企業營運規模不能太小,股價也不應高於淨值的一.五倍、本益比應低於十五倍。若排除台灣企業規模較小的條件,將其他條件列入篩選,則可以找 到聯華食、滿心、光明和大華金屬等四家公司。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色之一,是過去十五年來年年獲利,就算亞洲金融風暴、網路股泡沫和金融海嘯打擊,它們也都沒有虧損。此外,這四家公司毫不吝嗇配息,每年 都發放現金股利;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目前股價還不到淨值的一.五倍,如果遇到回檔,這四家企業或許是信奉價值投資者不錯的選擇。

學習三位大師的心法與選股邏輯,你也有機會成為長線投資贏家。

跟隨葛拉漢選股邏輯——找出價值型股票代號 公司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比(%) 股價淨值比(07/09) 長期負債/2倍股東權益比(%) 09年現金

股利

(元) 09年稅後

EPS

(元) 07/09收盤價

(元)

1231 聯華食 112 1.31 39 0.70 1.03 20.55 2916 滿 心 120 1.43 23 0.80 0.95 24.20 4420 光 明 539 1.04 5 1.10 1.03 18.50 9905 大 華 341 1.33 7 1.00 1.77 24.50 篩選條件: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2倍以上、長債低於流動資產、負債不可超過股東權益的2倍、過去10年不可虧損、穩定配息、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資料來 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

專業投資人手握數十億元房產 精選一線建商、挑地段的不敗心法

2011-2-28  TWM




原本從事家具買賣、代書工作的寶哥,從投資台中法拍屋、北屯區大坪數房子起家,目前專注台中七期豪宅,是手上擁有價值數十億元房產的專業投資人,他的購屋觀念與想法,值得探究。

撰文‧林心怡

一 身西裝筆挺、坐在台中七期豪宅一樓會客大廳裡,眼前的寶哥(化名),今年四十七歲,看起來頗有台中中小企業老闆的氣勢,細數他手握台中七期一線品牌、一線 路段豪宅的指標案,包括﹁聯聚怡和﹂、﹁寶輝花園廣場﹂等,都是總價上億元的當地指標性豪宅,每戶潛在獲利至少逾二至三成,手上長期持有的豪宅戶數,至少 超過十間。

﹁寶哥算是台中豪宅市場可以放個二、三年以上的長線投資人,因此投資報酬率也相對較為豐厚。﹂曾幫寶哥處理不少案子、有巢氏房屋 七期新光店店長蔡智豪如此形容。例如寶哥在二○○九年買下七期一戶二百多坪的﹁寶輝一品﹂,每坪僅四十幾萬元成交,目前開價五十八至六十萬元計算,帳面獲 利超過買入總價三成,若以付四成的貸款計算,獲利至少八○%。

不過隨著政府打房、台中豪宅市場漲幅趨緩,以及礙於當地豪宅新案僅能貸款六成五的限制,目前寶哥房市投資眼光放得更遠了,不但會找友人一同合資﹁團購﹂豪宅,且貸款成數僅三成左右,投資房市口袋深度可見一斑。

合 資﹁團購﹂抗打房 看好七期實力問起寶哥對台中未來房市的期待?只見他豪邁地說:﹁一旦台中七期的歌劇院完工,周邊豪宅可望有每坪百萬元的實力!﹂而從台中七期歌劇院周邊的 ﹁寶輝花園廣場﹂等每坪建案開價六十萬元來看,換句話說,若一三年台中七期具有國際級的地標歌劇院完工後,他相當看好周邊房價有四成的漲幅。

在 地段的選擇,寶哥自有一套﹁裁縫師理論﹂,﹁一件衣服要賣到好價錢,除了裁縫師的技術要好,好的布料也很重要,而好地段就是房子賣相好的最佳『布料』!﹂ 綜觀台中七期內豪宅區,寶哥最看好歌劇院特區周邊的建案,例如他所買的﹁獨秀﹂、﹁寶輝花園廣場﹂、﹁寶輝一品﹂等,都是歌劇院周邊標的。

﹁我們這邊不像台北市近二年房價漲翻天,能夠賺到總價二成的漲幅就要偷笑了,台中豪宅市場其實已經悶了好久了!﹂相對台北的高房價,寶哥認為未來七期仍有補漲空間。

其實在成為專業房市投資客之前,寶哥在高職畢業後,曾經當過家具銷售員,與友人合夥做代書工作。從小家中務農的他,家庭環境欠佳,因此想要致富的企圖心強烈,也正因代書的工作,常常接觸到房地產買賣訊息,也建立不少人脈以及生意上可以合作的﹁金主﹂。

﹁ 還記得我的第一間房子是在一九八九年、大約是二十五歲時買的,還是間位在台中北屯區,總價二五○萬元的便宜法拍屋!﹂寶哥笑著說,﹁當時買法拍屋不像現在 有銀行代墊機制,標到房子後,必須在一周內付清,所以從事代書工作建立的金主人脈,就派上用場了!﹂﹁但是金主借錢給你買房子,你還是得拿房子跟銀行貸款 還錢呀!﹂寶哥笑著說,跟大多數年輕人首購房子一樣,一開始那筆七十五萬元的頭期款,也是他努力工作、兼差,省吃儉用存下來的辛苦錢。

二年後,這戶房子以總價三一○萬元賣掉,加上工作所得,讓寶哥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二十八歲那年,寶哥累積了房地產的專業與人脈後,成為專業的房產投資人,而這戶三十八坪的﹁購屋初體驗﹂,卻是他截至目前為止購買坪數最小的房子。

專 買大坪數高總價 錢滾錢才有利潤沒投資台中七期豪宅前,寶哥就專門投資大坪數的房子,再做裝潢加工、隔間與重新包裝轉售,大概抓個每坪一.五萬元的裝潢成本,轉手賺個總價 三成左右,行情好時,賺四、五成的也不在少數。尤其在九二一大地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撿了不少﹁物美價廉﹂房市好貨的寶哥,獲利更 是豐厚。

﹁例如我在SARS期間就曾以每坪五.六萬元,買下一戶一二○坪的房子,裝潢費只需花個一八○萬元,九個月後就以每坪十一萬元賣 出,獲利整整一倍!﹂寶哥笑著說,當時他專買大坪數的法拍屋、中古屋,除了熟悉市場行情,可以取得較低的購屋成本外,他還培養了一票做水電、木工的﹁固定 班底﹂, 而自己就扮演﹁設計師﹂的角色,省下聘請設計師的費用,﹁很幸運的是,我的審美觀還不錯,每次包裝後的房子再出手,總能賣到不錯的價錢。﹂就這樣,靠著中 古屋錢滾錢的投資,讓寶哥累積不少財富與置產的敏感度,也讓他提早嗅出了台中七期豪宅的商機。

○五年,寶哥開始投資高總價的七期豪宅市場,﹁就如同我先前說的觀念,要買高總價的房子,才有市場區隔,轉手才會有利潤嘛!﹂寶哥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台中豪宅投資經。

﹁ 但投資台中豪宅跟北部不大一樣,除了地段要好,建商品牌很重要,而且台中房地產不像近兩年北市精華地段,一下子就漲這麼快,要以一、二年以上的投資眼光跟 心態,中長期持有,才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搭上○五、○六年台中七期豪宅的上漲波,讓寶哥手上獲利七、八成的豪宅不在少數。

建商品牌加上 好地段 增值﹁差很大﹂﹁只是,對照近兩年台北市、新北市的豪宅飆漲,台中七期豪宅部分漲幅不過二成而已,不少台北下來,不懂得購買一線品牌建案的投資客,慘遭套 牢,甚至賠錢出場的大有人在。﹂與寶哥配合多年的蔡智豪如此形容,﹁也正因寶哥的眼光放得遠,懂得挑地段、買台中一線豪宅建商的產品,加上口袋夠深,總是 可以賺到二成獲利,從來沒看他賠過錢。﹂至於哪些才是台中當地認同的七期豪宅建商品牌?寶哥分析道,一線指標性建商有聯聚、寶輝、龍寶、精銳等,又或者總 太、惠宇、由鉅等,他舉例,○六年同樣是位在七期豪宅的﹁聯聚信義﹂與某上市公司推出的建案,每坪價位約在三十五萬元至三十八萬元左右,總價上億元的豪 宅。如今,聯聚建設一坪開價八十萬元,後者只有四十五萬元,品牌不同,價位就﹁差很大﹂,跟一般人認知的要買就要選擇上市櫃建商品牌有所不同。

展 望未來,寶哥認為,隨著台中土地價格上來,悶了好久的台中豪宅房價也會跟著動起來。﹁例如力麒建設之前在七期標每坪三百萬元土地,現在已經有人喊到三三○ 萬元了,這代表周邊尚未反映土地漲勢的房價,未來也有補漲空間。﹂寶哥指出,隨著第一季新豪宅案房價墊高,例如﹁國泰府會觀道﹂一坪開價四十七萬元至七十 萬元來看,將可望帶動周邊豪宅的比價效應,預計下半年是台中七期豪宅相對較好的進場點。

寶哥

出生:1964年

現職:專業房市投資人

投資資歷:20年

投資規模:數億元

擅長交易物件:法拍屋、大坪數住宅、豪宅

給薪水族的

幸福買屋建議

自住看房

房市想短線投資大賺機率不高,以自住的角度,幫下一位屋主考慮,慎選建商品牌、外觀、格局方正、採光良好、景觀、風水都要特別留意

仔細檢視

有些過度裝潢的房子,不是賣高過於市價,就是掩飾其缺點,尤其是中古屋,必須檢查是否有壁癌、漏水、海砂屋情形,以及通風與排水的問題

設定預算

先評估自己的購屋預算,先抓2成的自備款後,再精算每個月可以負擔的房貸金額,一般來說,最好不要超過總收入的一半

買屋三要

地段要好、交通要便利、生活機能要舒適,即使目前房價較高,遇到短線修正後,長線仍有走強的空間

打敗高房價的

達人不敗心法

購屋須慎選建商,長線獲利價差大選擇戶數少,約85戶以內,管理品質較佳購屋不要過度裝潢,毛胚屋做基本裝修,每坪控制在6萬元,做裝潢屋每坪控制在15萬元左右,轉手較有利潤只買好地段、周邊有題材的房子

未來房市看法

看多台中7期未來2年多頭走勢,2013年歌劇院特區周邊一旦完工,周邊豪宅價格每坪有百萬元的實力,有4成的補漲空間,惟投資台中7期豪宅,必須有長線投資的耐心與眼光,否則不容易賺錢。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9

微语精选之五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1n.html

市場差的時候泥沙俱下,好股票也照樣跌,市場好的時候,差股票有時長得更快,看起來優質企業似乎優勢不明顯。但如果從更長的週期考察,會發現差股票常常是進一退二,而優質股票則是進二退一。

7月27日 14:57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5) | 收藏 | 評論(20)

很多賣方分析師都是線性思維,企業一兩年業績優秀,就以為會延續下去。安信證券評價海普瑞「高技術壁壘帶來高成長」,宏源證券、海通證券也從未考慮過產品價格下降的可能性,一味樂觀預期。實際上只要視野開闊一些,就應該知道海普瑞所處的是原料藥行業,價格大幅波動是肯定會發生的。

7月25日 10:58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22) | 收藏 | 評論(18)

過去十年依賴投資的強週期性行業經歷了一個快速成長期,未來將恢復常態而顯現出更正常的週期性特性。而中國的經濟轉型及消費升級使消費型週期性行業如金融、地產、保險、汽車、家電未來仍將保持較高的成長性,與其週期性相疊加。

7月20日 09:29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26) | 收藏 | 評論(20)

買入股價同為30元的兩個股票,一個從30跌至20再上漲至33,另一個直接漲到37元,投資者往往覺得前者比後者更好,因為他們只感覺和記住了20漲到 35的刺激。茅台、白藥給人的感覺就像老牛拉破車慢吞吞的,很多人看不上它們,而實際上它們較長一段時期的漲幅遠高於大部分上串下跳的股票。

7月19日 09:19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329) | 收藏 | 評論(90)

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信息也許只佔1%,其餘99%都是輔助性或者無用的東西,絕大多數人卻把99%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後者,而僅把極少量的資源放在前者,甚至完全不關注這些決定成敗的要素。

7月18日 08:00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3) | 收藏 | 評論(9)

巴菲特對投資幾乎無所不知,但他卻能做得很專。博學與大道至簡完全不矛盾,投資就是一個簡-繁-簡的過程,只有知道得多才能懂得如何至簡,關鍵是這個過程中自己不迷失。

7月15日 15:38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7) | 收藏 | 評論(14)

除了消費品牌能產生比較簡單明顯的壁壘外,還有結構性的壁壘。結構性壁壘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絕對優勢,而是在多個方面都具競爭對手比較難達到的優勢。競爭對手經過努力可能會達到其中某一方面,但要同時擁有多個優勢則比較困難。

7月11日 10:33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16) | 收藏 | 評論(9)

基本面的短期性因素對投資者的影響力遠遠高於長期性因素,投資者總是對前者極其敏感而忽略後者,但後者卻是決定長期投資回報的關鍵。

7月7日 08:07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56) | 收藏 | 評論(18)

無論讀過多少投資書籍,許多道理都要經過血的教訓才能真正明白和悟透,更悲哀的是很多人撞在牆上頭破血流,還要不斷地撞,直至......

7月4日 10:52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4) | 收藏 | 評論(19)

市場總在不經意間漲起來,也會不知不覺地跌下去,在人們都認為絕望的時候光明來臨,會在大多數人興奮的時候走入黑暗。這次能否漲上去,我不知道,也沒有人知道。但99%的人最喜歡玩這種沒有答案的猜謎遊戲,並以此作為投資的依據。

7月1日 08:06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1) | 收藏 | 評論(12)

強週期性行業已經有了龐大的基數,加上中國的經濟轉型,整體需求難現以前量級性的高速增長,只能是週期性地緩步向前。保障性住房建設僅僅是階段性的杯水車薪,未來只能按照在一個相對較窄的區間週期性起落,動輒十倍的漲幅難以再現。

6月30日 08:43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9) | 收藏 | 評論(13)

牛市產生大量的長期價值投資者,熊市則相反。幾年來親眼目睹了身邊很多朋友和網友,從最初的滿腔熱血、雄心壯志,漸漸被市場折磨得垂頭喪氣,有的重新回到 技術分析,有的做起波段操作,有的則乾脆離開了市場,不由感嘆長期投資學習比較簡單,實踐真的不容易,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真的永遠只是一小撮。

6月27日 16:15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02) | 收藏 | 評論(71)

經濟轉型肯定要經歷波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國不到五成的城鎮化率,3000美元的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的三四萬美元差了十倍,極高的儲蓄 率。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年輕一代轉化成消費主力,高儲蓄率大逆轉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這些使中國消費行業的前景只能用「無限」來形容。

6月22日 09:21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1) | 收藏 | 評論(16)

網友:最近有些分析師說現在類似01—04年,大盤是長期下跌的,應選擇空倉。 回覆:不關心宏觀與大盤,是巴菲特一再強調的原則,即使是01-04年,優質企業仍能獲得很好的回報,況且沒人知道是不是01-04年,香港股神曹仁超這兩年一再說是牛市,大盤卻一直在下跌,沒有人能預測市場,能預測的只有企業。

6月20日 09:11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5) | 收藏 | 評論(19)

如果以是否遵守原則而不是以中短期的股價漲跌為評判投資決策是否正確的標準,你根本就不會因為股價波動而情緒大起大落,你會感覺很坦然,並最終會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

6月17日 08:32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19) | 收藏 | 評論(9)

股價彈性大的股票往往更受歡迎,但彈性具有兩面性,很多人只看到向上的彈性,而忽略下跌的風險。彈性大的股票基本面常常不穩定,有時大幅下跌後可能從此就起不來,高風險未必高收益。

6月16日 08:17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15) | 收藏 | 評論(6)

很多投資者對一大堆術語和數據堆砌起來的長篇大論很感興趣,而且偏好這類投資標的。實際上真正好的企業常常是那些只需簡單的定性分析和對幾個關鍵指標簡要的定量分析就能確定的標的,而需要絞盡腦汁計算大量數據才能判斷的往往是風險更高和變數更大的。

6月15日 08:07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43) | 收藏 | 評論(12)

隨著去王石化逐步深入,萬科的管理團隊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公司戰略也發生了逆轉。未來產業環境也將出現重大變化,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不斷被削弱, 房產稅的徵收、大量存量空置房、巨量保障性住房的推出,可能讓地產行業的美好時光不再,多種因素疊加,萬科能否繼續保持優秀成為一個巨大的問號。

6月13日 08:38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17) | 收藏 | 評論(6)

投資永遠充滿了分歧,即使茅台、白藥上市以來也一直不斷被爭論,如果看見不同意見就開始舉棋不定,永遠也不會選到好的投資標的。你需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更需要有判斷的底氣,那就是經驗、知識和信念。

6月7日 09:16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151) | 收藏 | 評論(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4

微語精選之六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uy.html

投資領域稍不留神就會偏離正確,每一次操作其實都隱含著犯錯的可能,儘量不動的好處之一就是不讓自己有那麼多出錯的機會。

8月30日 08:51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2) | 收藏 | 評論(14)

業績和估值是股票上漲的兩大推動因素,估值推動比較隱性,往往被忽略。實際估值對股價的推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業績增長緩慢或者週期性公司來說,估值在一個牛熊週期中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業績與估值的側重應有所不同。

8月22日 08:31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20) | 收藏 | 評論(23)

錯覺:持有現金就是一種損失。在估值仍高時空倉也是一種投資,股價下跌等於獲得了收益,相反為了買入而買入,卻可能帶來真正的虧損。

8月15日 08:46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9) | 收藏 | 評論(24)

有時候賣出優質股票後股價的確下跌了,但我看到最多的仍然是買不回來,要麼在股價低位時貪婪地等待更低的位置,或者對下跌恐懼而不敢買入,要麼在等待途中忍不住買入了其他股票。

8月12日 08:53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61) | 收藏 | 評論(28)

投資過程中總是不斷出現各種各樣令人恐懼的事件和令人絕望的預測,如果不能對這些負面因素和危言聳聽的悲觀言論泰然處之,很難堅持。

8月9日 11:05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33) | 收藏 | 評論(12)

無論標普是否調低美國評級,美國與國際經濟的客觀事實其實早就擺在面前,因為一個符號的改變而暴跌再次呈現市場的非理性與羊群效應。

8月8日 08:48 來自新浪微博

刪除| 轉發(21) | 收藏 | 評論(12)

儘管閱讀量超過數千萬字,但對我而言決定絕大部分投資收益的文字也許不會超過一千個。

8月3日 09:58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轉發(22) | 收藏 | 評論(19)

現在市場處於慢熊階段,估值合理的優質股票股價經過熊市初期的調整後將進入緩慢的進二退一階段,業績的持續增長使估值在上漲過程中越來越低,不斷累積下一輪爆發的能量。

8月2日 13:46 來自博客掛件

刪除| 發(21) | 收藏 | 論(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3

微語精選之九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upz.html

2008年的次貸危機被絕大部分經濟學家渲染成史無前例、無藥可救,未來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四年後的今天,道瓊斯指數已經逼近歷史新高,與危機最低點比有差不多一倍的漲幅。任何經濟危機都是紙老虎,投資大部分時候比的是耐心,幾年時間回首,一切都會變得很淡然。

刪除| 轉發(49)| 收藏| 評論(19)2月14日09:10 來自新浪微博

 

經過大幅下跌,中小企業估值逐步回歸,雖然依然不低,但如果今年股價維持不變,很多股票2013年將出現「2」字頭的市盈率,一些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始值得關注。

刪除| 轉發(13)| 收藏| 評論(7)2月13日09:27 來自新浪微博

 

做一個真正的清官十分困難,利益、金錢無時無刻誘惑著,一輩子做清官更難。投資過程同樣道理,始終如一地堅守一畝三分地也極為困難,需要超強的忍耐力,需要具有穿透力的遠見。

刪除| 轉發(26)| 收藏| 評論(8)2月8日10:02 來自博客掛件

 

芒格把投資分為可投資、不能投資和難以理解三大類,後兩類佔據了大部分,其中難以理解的又佔絕大部分。理解一個企業可能很難,但判斷一個企業是否難以理解很容易,如果企業不屬於第一類,就沒必要浪費時間。

刪除| 轉發(45)| 收藏| 評論(13)2月6日08:44 來自新浪微博

 

由簡入繁容易,由繁變簡困難。如果找到適合的投資策略,就要盡力不斷淨化思維,使之發揮至極致,好東西貴精不貴多,只有達到遊刃有餘、爐火純青的地步再考慮在實踐中拓展能力圈。

刪除| 轉發(21)| 收藏| 評論(4)2月2日09:49 來自博客掛件

 

如果看不到遠方的目標,在血雨腥風的日子裡信心可能會崩潰。未來幾年市場重新繁榮時很多優質企業有數倍的空間。如彼得林奇所言:股市下跌沒什麼好驚訝的, 這種事情總是一次又一次發生,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來臨一樣。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 

 

刪除| 轉發(43)| 收藏| 評論(34)1月19日09:19 來自新浪微博

 

投資是一門「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生意,一些原來十分清楚的細節也常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忽略, 「學而時習之」是一輩子的事情。

刪除| 轉發(13)| 收藏| 評論(4)1月16日10:07 來自新浪微博

 

以估值修復為主要獲利手段的策略每次獲利空間有限,而「成長」投資則大很多,長期而言前者需要不斷做出決策,後者則少得多,判斷越多出錯的概率就越高,這也算是一個先天不足。

刪除| 轉發(31)| 收藏| 評論(20)1月12日10:29 來自博客掛件

 

投資不是那裡有利潤就撲向那裡,而是持之以恆地執行自己的既定戰略,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收益,否則可能被市場牽著鼻子到處亂轉,最後一無所獲。

刪除| 轉發(43)| 收藏| 評論(13)1月10日09:10 來自新浪微博

 

市場好的時候優質企業估值高,暴跌後大部分人會選擇絕對估值更低的其他股票,所以最後很多人概嘆總是買不到優質企業。

刪除| 轉發(78)| 收藏| 評論(29)1月6日09:20 來自新浪微博

 

好企業有些階段會讓人感到平淡無奇,但如果你長期堅守,它又總會在不經意間給你意外的驚喜。

刪除| 轉發(14)| 收藏| 評論(7)2011-12-28 09:14 來自博客掛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0

微語精選之十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78.html

對於願意學習的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投資理論並不難,關鍵在於執行力。一生99%的時間能堅守原則的成為大師,80%以上的就是成功者,一半以下會失敗,沒有原則會慘敗。

刪除| 轉發(48)| 收藏| 評論(21)3月13日10:59 來自新浪微博

錯覺:一個股票的歷史估值低點為A,高點為B,如果A出現在熊市,很多人會覺得仍然還是貴,牛市時則認為B仍然不算太高,而實際A遠低於B。

刪除| 轉發(15)| 收藏| 評論(11)3月8日09:27 來自新浪微博

執行右側交易策略,不知現在是左側還是右側?往往事後才會知道。

刪除| 轉發(8)| 收藏| 評論(12)3月6日08:35 來自博客掛件

投資是一個概率遊戲,沒有百分百的保證。當遇到幾個相反的個案時,很容易對自己的策略和大概率的有效性產生懷疑,從更高的位置審視每次投資的得失,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刪除| 轉發(22)| 收藏| 評論(6)3月5日07:36 來自新浪微博

06、07年大牛市造了大量「巴菲特」,這兩年跌怕了,又湧現大量「格林厄姆」,沒必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好企業和好價格兩者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刪除| 轉發(32)| 收藏| 評論(23)2月27日08:20 來自新浪微博

小心信息輸入過量而「down」機。新股民也許需要多瞭解各種投資策略,一旦選定經過歷史經驗證明並適合自己性格的好策略,就把它做專做精。不要聽聽這個有道理,那個也不錯,眉毛鬍子一把抓,否則會把自己搞昏。

刪除| 轉發(18)| 收藏| 評論(9)2月23日09:28 來自新浪微博

很多人每動一次就虧損一次,事後後悔,但盲動仍然不斷重複。無事可做就什麼也不做,然而沒事找事似乎是人的天性,貪婪與恐懼更是人性的弱點,管住自己的手是大部分人的難題。

刪除| 轉發(59)| 收藏| 評論(25)2月22日08:52 來自新浪微博

最近調查顯示很多海外機構對中國經濟恢覆信心,然而就在不久前正是這幫人強烈看空中國。包括大型機構在內的大部分投資者是根據短期數據、市場氛圍,而非以戰略眼光依據事實對未來作出客觀判斷。

刪除| 轉發(15)| 收藏| 評論(10)2月20日09:16 來自新浪微博

逆向是投資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但不能為逆向而逆向,這種思維模式僅僅提供一種可能性,還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人人恐懼並非就要買入,要看估值是否已經 真的很低,股價看起來便宜,可能它真的就值那麼多。企業基本面變壞,大部分人不看好並不代表就是好時機,也許會變得更壞,甚至倒閉破產。

2月16日08:14 來自新浪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4

1961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們取得了45.9%的年收益 投資博客精選: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85056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61


我們在 1961 年的表現


我 不斷地告知各位合夥人,我們的預期,或者僅僅是願望(通常我們很難將這兩者進行準確的區分),是我們將在下降或持平的市場中有著較好的表現,而不是在上漲 的市場。而在強勁上升的市場情況下,我預計屆時我們將很難超越市場的平均水平。雖然 1961 年毫無疑問地是一個市場表現很好的年份,而我們的絕對和相 對收益也都有著很好的表現,但是我上述的預期仍然保持不變。


1961 年,包括分紅,道瓊斯指數上升了 22.2%,而我們的收益率是 45.9%。我們近五年的收益情況如下: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對於優秀合夥人的選擇和我與他們的良好關係將有助於確保我們使用同樣的價值/業績衡量標準。如果我的表現糟糕,我希望合夥人退出,而我也將尋找一個更適合的地方投放我自己的錢。如果表現良好,則我會努力表現得更好。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確定所有的合夥人對於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都具有相同的理念。我相信如果在行動之前就先確定評判的標準,將有助於所有的事業最終取得一個較好的結局。


我一直以來都使用道瓊斯指數作為我們業績的評判標準。我個人認為 3 年是最最起碼的可以對於業績的做出評判的時間段。而最好的業績評判週期應該要經歷一個完整的市場週期,比如從業績評判當時的道瓊斯指數水平開始,直到該指數最終回到幾乎同樣的水平為止。


戰勝市場的平均水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實際上,光是長期跟上市場的平均水平就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我認為即便是目前最好的幾家投資諮詢公司也只取得了與市場水平相近的回報。


Wiesenberger 收 集了 70 只共同基金自 1946 年以來的表現。其中有 32 只平衡型的基金,由於它們沒有將全部資金投入股市,並且它們的表現也不如股票市場的平 均水平,因此我將他們剔除。在剩餘的 38 只基金中,只有 6 只長期而言超越了市場的平均水平。而且它們中沒有任何一隻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能夠哪怕是超 過道瓊斯指數幾個百分點。


下面是近五年來四家有代表性的大型投資基金和道瓊斯指數以及我們的投資業績的比較:

查看原圖

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 has net assets of about $1. 8 billion; Investors Stock Fund about $1billion; Tri-Continental Corporation about $. 5 billion; and Lehman Corporation about $350million; or a total of over $3.5 billion.


我展示上述結果的目的並不是要控訴這些投資基金。由於資金總量較為龐大,而且受到各種條款的限制,即便由我個人來管理這些基金也不見得會取得更好的結果(如果不是更壞的話)。我只是想要說明:道瓊斯指數做為投資業績的衡量標準,是很多共同基金很難超越甚至哪怕是接近的。


我們的業績表現則跟道瓊斯指數和其他共同基金的表現有很大的區別,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投資方法也同樣跟大多數共同基金有著很大的區別。


我們的投資運作方法


我的投資組合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每一部分的投資方式都各有不同,因而我們資金在這三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將會對我們的投資業績有很大的影響。對於資金在各部分中的分配比例,我們有著一個大概的計劃,但同時也由於時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第 一部分主要由價值被低估的證券組成。對於這一部分證券我們既不能影響公司的政策也無法推進公司做出某種決策的時間表。這是我們投資組合中最大的一部分。通 常我們對於持有量最大的5-6只證券會分別投入佔我們總資產5-10%的資金。而對於其他持有量較小的10-15只證券則會投入佔我們總資產更小的比例的 資金。


有時價值的修正將會非常快,但大多數時候需要一年甚至數年的時間來實現。我們在買入時往往很難確切的知道為何 某隻股票將會在現有價格水平上增值。但也正是因為市場上缺乏對於該問題的解答而導致我們有機會買入價格大大低於其價值的股票。無論如何,基於證券固有價值 並且以低於該價值的價格進行買入的行為是具有令人感到舒適的安全邊際的。在具有相當的安全邊際的前提下買入的股票將具有較大的升值潛力。長期以來,我們對 於買入時機的選擇都要優於我們對於賣出時機的選擇。我們並不指望能夠賺到可能賺到的每一分錢,我們將十分滿足於以很低的價格買入,然後在該證券的價格能夠 大概正確地反映其價值時(意味著這對於一個私人持有人將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將他賣出。


我們持有的這些股票雖然便宜,但是一件東西的價格便宜並不意味著它的價格就不會繼續下降。當市場下跌時,我們的這一部分也同樣將下跌。1961 年的市場表現很好,因而我們的這一部分投資是在三個組成中表現最好的。但是如果市場下跌,那麼這一部分投資也將很可能會是表現最差的。


我 們投資組成的第二部分是 WORK OUT. (套利性投資)他們是那些漲跌結果取決與公司的特定行為而非市場對於該證券的供求關係的股票。這些證券具有 我們可以預期的時間表(當然也可能會有意外出現)。諸如合併、清算、重組、分拆等公司事件將會構成 WORK OUT。


最 近幾年石油生產商將自己出售給主要的一體化石油企業是 WORK OUT 的一項重要來源。這一部分將會構成年復一年的較為穩定的利潤,且很大程度上與道 瓊斯指數的表現無關。如果我們將大部分資產投入這個部分,而剛好當年的市場情況不佳時,顯然我們將會有非常好的表現,反之亦然。在任一時期,我們都可能會 有 10 到 15 項這樣的投資,有的所對應的事項才剛開始,有的則是已經進入了快要結束的階段。由於這一部分的投資相對而言較為安全,我相信可以利用 借來的資金作為這一部分投資的一種補充。這一部分的投資收益率(不包括因借貸而產生的槓桿作用)一般在 10%到 20%之間。我個人設定的借款上限是不 可以超過我們淨資產的 25%。多數時候我們沒有借款,如果我們有,則只是將其作為 WORK OUT 投資的一種補充資金來使用。


第 三種情況則是獲得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或者通過持有其較大比例的股權對該公司的政策產生影響。這種行為肯定將需要一年以上或數年時間才會見到成效。在某一年 中,這種投資可能對我們的利潤沒有任何的貢獻。而這種投資也跟道瓊斯指數的表現沒有什麼關聯。有些時候,當我們買入一隻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時,我們可能從長 期而言計劃對其擁有控制權。當然當它的價格上漲時我們可能將其拋售,否則我們可能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不斷增持其股票,直到擁有該公司的控制權。


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對於 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的控制。我們第一次買入這家公司是在五年前,作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買入的。之後我在 4 年前得以成為該公司的董事。


在 1961 年八月,我們取得了主要控制權。這可以說明我們的大多數投資並不是「一夜情」式的投資。


目前我們擁有其 70%的股份。其 10%的股份被一些合夥人持有,另外的股票持有人則只有大約 150 人,因此該股票在市場上的交易額幾乎是零了。因此我們在市場上的行為將會大大影響該股票的開價。


因 此,我將很有必要估計一下我們所擁有的該股票的價值。因為新的合夥人將以此價格買入該股,而原有的持有人將以此價格賣出手中的部分股票。所估算出的價格不 應該是我們所期望的價格,或者是在一個熱切的買入者看來值得的價格,而是如果我們在一個合理的較短的時間段賣出我們持有的股份所能獲得的價格。我們所努力 達成的正是去儘量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較高的價格,而我們對能實現此目的的前景表示樂觀。


Dempster 是一 個農業器具和灌溉系統的生產商。其在 1961 年的銷售收入為 9 百萬美元。該公司的運作只產生了名義上的利潤(跟其每年的新增資本投入相比)。這反 映了公司所處行業的困境和公司本身的管理不良。目前公司的資產淨值約為 4.5 百萬美元,約 75 美元一股。


全 部的流動資本約為 50 美元一股。在年末我們將每股的價格評估為 35 美元一股。我感覺這是一個對於新舊持有人而言同樣公平的價值。當然如果溫和的利 潤能夠被取得,則公司的價值應該有所提高。我們持股的成本約在 28 美元左右,如果按照 35 元的價格計算,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約在我們淨資產的 的 21%左右。


當然,我們這一部分資產絕不會僅僅因為 General Motors 或者 是 U.S.Steel 之類的公司在以一個相對更高的價格賣出而增值。在牛市中,通過擁有控制權而實現公司的價值來賺錢要比直接買入市場的指數基金賺錢 來得困難。但我同時也充分認識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風險比機遇要大。而上述控制公司的行為則可以在這種環境中減少我們面臨的市場風險。


關於保守的問題


從 上述的評論你們應該可以看出我們的投資組合是多麼的保守。很多人認為購買中長期國債或者類似的產品才算保守,但是這種投資最終可能導致投資組合的實際購買 力下降。也有許多人認為購買所謂的藍籌股是一種保守的投資,好像只要買的是藍籌股,就可以不用仔細考慮其市盈率或者分紅的情況。我認為這種行為充滿了危 險。


僅僅因為很多人在一段時間內與你的看法相同,或者因為某些重要人物贊同你的觀點,並不意味著你的觀點就是正確的。


如果你的假設是正確的,你掌握的事實是正確的,你的推論是正確的,那麼經過許多次的交易後,你將最終是正確的。


因此,通過對比我們的投資組合和市場的所謂保守的投資組合並不能夠判斷出我們的投資組合是否保守。判斷一個投資組合是否保守只能通過對其投資方法和結果的檢驗來進行。


關於規模的問題


除了被問到我死了以後我們的合夥企業怎麼辦,我最多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資金規模的快速增長對我們的業績表現會有怎樣的影響。


對於一些我們投資的證券而言,買入一萬股比買入一百股要困難得多,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增加的資金規模絕對不利於我們的投資結果。這種情況包括我們的 WORKOUT 和一般性的投資。


然而對於以取得控制權為目的的投資而言,資金增加的影響將會是正面的。我認為隨著資金的增加,我們能夠把握的這類投資機會也會增多。因為一般被投資公司的規模增大,那麼關注於控制它的競爭者將會大大減少。


那麼總體而言到底資金的增加是好是壞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在特定時間段內的投資模式。而我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在 1960 年和 1961 年我們只有相等於 1957 年那樣的資金規模,我們的投資業績也不會變的更好。


一個預測


一般的讀者將會認為我這種做預測行為肯定是很有問題的。因為我一直避免去預測。

我的確對於未來一兩年間市場的情況一無所知。


我認為我們可以確定將來十年間市場會有在一年中上升 20%或者 25%的時候,也會有下降同樣幅度的時候。當然更多的時候市場的波動會小於這個幅度。而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上述的情況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對於任何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而言,我認為道瓊斯指數應該會取得一個總體在 5%到 7%的年複合增長率(包括上市公司的分紅)。對任何一個報有超出該幅度的希望的人而言,他都會面臨失望。(美國 70 年的股票長期平均收益率有西格爾統計為 6.7%)

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取得超過道瓊斯年均複合增長率的回報,而不關心我們是否在某一年中超越了或者低於道瓊斯的表現。許多合夥人對此表現出了成度不同的贊同。


然而我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明白這一點,你們對此所表現出的贊同和理解應當不僅僅是表現在我們的表現超越市場的時候,更要在我們的表現低於市場的時候。


如果我們的表現能在長期而言戰勝道瓊斯指數十個百分點,我將會感到滿意。


如 果未來市場在一年中下跌 35%或者 40%(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是很可能在未來的十年中的某一年出現的,當然我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年),我希望我們的投資 只下跌 15%或者 20%.如果市場保持不變,我希望我們的投資能賺 10%左右.如果市場上升 20%以上,我們將掙紮著達到市場的平均水平.在預期 道瓊斯的長期年均複合增長率在 5%-7%之間的話,我希望我們的增長率將會在 15%-17%之間。


上述的預期可能有些草率,而且在將來也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我認為合夥人有權利知道我的想法的預期。1961 年的情況就顯然跟我預期有著很大的出入。幸好這種差異偏向於好的一面。然而,這種差異不會總是向好的一面傾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5

1960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為什麼投桑伯恩地圖公司 投資博客精選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81081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60


1960 年股票市場總體情況


一 年前,我曾根據 1959 年從 583 點上升到 679 點,即上升了 16.4%的道瓊斯工業平均價格指數對有些不完善的市場形勢做出了評論。儘管 實際上所有的投資公司當年都有贏利,但其中不足 10%的公司能夠跟上或高於道瓊斯工業平均價格指數。道瓊斯公共事業平均指數甚至還有輕微下跌,下跌很大 的是鐵路行業平均價格指數。


1960 年,經濟形勢倒轉過來了。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從 679 點下跌 倒 616 點,下降了 9.3%。算上擁有道瓊斯工業股票所帶來的股息,總損失為 6.3%。另一方面,公共事業平均價格指數顯示良好的獲利紀錄。儘管 現在不能得到所有的結果,我估計大約 90%投資公司的業績要好於道瓊斯工業平均價格指數。大多數投資公司大致看起來都在上升 5%和下跌 5%之間。在 紐約股票交易所,653 只股票虧損,只有 404 只股票盈利。


1960 年的經營結果


我在管理合夥基金方面目標是:長期來看,收益率高於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我相信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總是和最好的投資公司的收益率不相上下,如果我們不能達到高於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的話,我們的合夥公司沒有任何理由存在。


但 是我還是要指出:我們可能達到的任何一個優秀紀錄,其相對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的超額收益都不太可能總是穩定的。如果這種紀錄可能被實現,那麼我們儘可能這樣 做:在股票市場穩定或是下跌的情況下,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投資業績;而在股票市場上漲的情況下,獲得與平均水平持平或者略低的投資業績。


如果有一年我們下降了 15%,而市場平均下降了 30%,這與我們和市場都上升了 20%相比,就算是業績非常突出的一年。日 子久了,我們總會碰到好時候和壞時候,投資並不因為好時候非常熱情或者壞時候非常沮喪而有所得。就像打高爾夫球一樣,重要的是以低於標準桿數的成績去打贏 某個球道。在一個標準桿數為 3 桿的球道上,如果你的成績是 4 桿的話,那麼,你的成績就不如在標準桿數為 5 桿的球道上你用 5 桿擊球入洞的成 績。假設我們把標準桿數是 3 和標準桿數是 5 的兩個成績平均起來是不現實的。


以上是我的投資哲學,我把它再次告訴大家,是因為今年我們有許多新的股東成員,我想確保他們能明白我的奮鬥目標、我的衡量標準以及我的認知極限。


瞭 解這一點,就不難預料在 1960 年我們應當獲得高於平均值的業績。和工業平均價格指數5.3%的總損失率比起來,1960 年我們七家整年運作的合夥 公司平均盈利達到了 22.8%。我們合夥公司整整四年的投資業績如下:(該業績扣除了營業費用,但未扣除應當支付給有限責任股東的紅利,亦未扣除應當支 付給一般合夥人的報酬)


合夥公司的運行狀況


年份 整年運營公司數 合夥公司利潤率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跌幅

1957 年 3 10.4% -8.4%

1958 年 5 40.9% 38.5%

1959 年 7 25.9% 19.9%

1960 年 9 22.8% -6.3%


在此再次強調,這是合夥公司的最終結果。有限合夥人的最終結果將依據合夥公司的相關協議而定。


總 的贏利或損失是以市場價格為根據計算出來的。考慮到增加投資或撤回投資的金額後,盈利結果略有不同。後一個結果是基於年末相對年初對合夥公司資產的清算來 實現的。當然,這不同於納稅結果的計算,因為納稅結果可以從成本上對證券進行估價,只有當證券真正售出後才能知道是贏利還是虧損。


混合起來,累計結果如下:


年份 合夥公司利潤率 道瓊斯工業指數漲跌幅

1957 年 10.4% -8.4%

1958 年 55.6% 26.9%

1959 年 95.9% 52.5%

1960 年 140.6% 42.6%


雖 然四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不足以讓我們得出某種推論,但是,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在股票行情有所下跌或是靜態的市場狀況下,我們的經營結果會相對好得 多。在這個意義上,事實確實如此,這表明我們的投資組合相對於我們擁有「藍籌股」的情況下可能要保守的多,儘管確實是不太符合常規。在藍籌股急劇上漲的市 場行情下,在趕上他們的業績方面我們可能確實存在困難。


合夥公司的多樣性


上 面的圖表顯示我們的合夥公司在不斷地壯大,和我們合夥公司群的平均值相比,還沒有任何一家合夥公司的業績一直高於或低於我們,雖然我們努力讓所有的合夥公 司在同一種股票上投資相同的數額,但是,每年的經營結果都存在著一些差異。當然,這種差異可以通過把現有的合夥公司併入到一家大的合夥公司的方式來消除。 這樣的措施同時還會消除太多細節性的東西以及相當一部分費用。


坦白地說,在未來的幾年,我有意沿這個方向發展。問題是各位合夥人對合夥公司的運行方式各有所偏愛。沒有合夥人的一致同意,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預付款


好幾位合夥人都曾問過是否能增加投資,雖然有此先例,但在經營過程中要想修正合夥公司的經營協議也是很難的一件事,尤其是當有限合夥人中不止一個家庭時更是如此。所以,在混合型的合夥公司中附加利息通常要等到年底才能拿到。


我們確實在每年的經營過程中接受預付款,和合夥公司的利息,利息率是 6%。當時,按照合夥人對經營協議的修正,預付款加上利息被添加到合夥公司的資本金上,此後,預付款放入公司的損益表中。


桑伯恩地圖公司


去年,有人提到佔到我們淨資產 35%的一筆數額很大且不同尋常的一項投資,同時,人們還議論說,我希望這項投資包括在 1960 年度投資中。這種希望被物化了。可能你對這麼大數目的投資歷史感興趣。


桑 伯恩地圖有限公司從事出版以及美國所有城市詳細地圖的不斷修正工作。比如說,僅奧馬哈的地圖冊就可能重達 50 磅,對每一處的建築都做出了仔細而準確的 說明。通過用糨糊粘住需要修改的地方對原地圖進行修正,在塗過糨糊的地方標明新的建築物的名稱,業主的變換、新的消防設施的配置,建築材料的變換,等等。 這種變動幾乎每年都要在地圖上標出,當地圖不能進一步通過用糨糊粘住需要修改的地方時,新的地圖就要重新出版一次,地圖每隔 20 年~ 30 年就要更 新一次。對於奧馬哈的消費者來說,每年花在修正地圖上的費用大約有 100 美元。


詳細的信息表明街道下面總水管的 直徑,消防栓所在位置,屋頂的構成等,所有這些對火險公司至關重要。位於中央辦公室的保險業的各個部門,可以通過遍及全國的代理人對企業進行價值的評定。 其理論是「一幅照片頂得上一千句話」,這種價值的評定方法將決定風險是否得到正確的估價,這個地區大火災發生的頻率,合理的再保險程序等。儘管地圖也出售 給保險業以外的顧客,比如說像一些公用事業、抵押公司和評稅權威人士,桑伯恩公司大部分的業務對象是大約 30 家保險公司。


75 年來,桑伯恩公司一直以一種多少有些壟斷的方式進行經營,每年實現的利潤幾乎全然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不需任何銷售方面的努力就能達到。在公司的早期經營階段,保險業擔心桑伯恩公司如此高的利潤,會使得許多保險公司的重要人物進入到桑伯恩公司的董事會,擔當公司的監察人員。


20 世 紀 50 年代早期,保險業一種被稱為「梳理」的競爭性方法對桑伯恩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使得地圖業從 20 世紀 30 年代的後期年平均 50 多 萬美元的稅後利潤,下降到 1958年和 1959 年的不足 10 萬美元。考慮到這個階段經濟向上偏壓的特點,這種競爭性方法使得這家規模大,且具有 穩定賺錢能力的大商業幾乎全軍覆沒。


然而,在 20 世紀 30 年代早期,桑伯恩公司開始積累證券清單。這對商業 來講沒有資金要求,所以,任何未分配的利潤都可以被用於這個計劃。一段時間之後大約投資了 2 500 萬美元,一半投資於債券,另一半投資於股票。這樣 特別是在最近 10 年,在地圖業經營不景氣的時候,證券清單卻贏利豐厚。


下面讓我解釋一下這兩個因素間極端的分 歧。1938 年,當道瓊斯工業指數在 100~120 之間的時候,桑伯恩公司的股票以每股 110 美元的價格售出。1958 年,當道瓊斯工業指數 在 550左右時,桑伯恩公司的股票的價格只有 45 美元。但是與此同時,桑伯恩公司的證券清單從每股 20 美元上升到每股 65 美元。實際上,這 就意味著,1938 年購買桑伯恩公司股票的人在商業和股票市場蕭條低迷的狀況下,為報紙業 90 美元一股的股票上添加了積極價值,在1958 年強有 力的經濟氣候下,對同一家出版業股票的估價則是股價不足 20 美元股票,購者不願意多付 70 美分,因為投資出版業的證券清單參加合夥經營卻沒有任何 收益。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不論是 1938 年還是 1958 年,桑伯恩公司擁有很多對於保險業來講有實際存 在價值的信息。再現這麼多年來他們收集的詳盡信息,將花費他們上千萬美元。儘管保險公司實行了「梳理」政策,5 億多美元的火災保險費由「製圖」公司承 擔。但是,出售、包裝桑伯恩公司的產品、信息的手段多年來一直未變,最後這種慣性從收益中體現出來。


證券清單經營得 如此成功這件事情,在大多數董事的眼中對出版業東山再起的必要性減少到最低限度。桑伯恩公司每年的銷售額大約在 250 萬美元,同時還擁有價 值 700 萬美元的可銷售債券。來自證券清單的收益是豐富的,公司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後顧之憂,保險公司對地圖的價格感到非常滿意,股東們依然在分紅。但 是,這些股息在 8 年的時間裡削減了 5 次,儘管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找到任何適合削減員工工資和董事們以及委員會費用的建議紀錄。


在 我進入到董事會以前,14 位董事中有 9 位是保險業中身居要職的人,在 10.5 萬股已公開發行的股票中他們只擁有 46 股。儘管他們在一些大公 司裡都擔任重要職位,公司還是建議用金融手段使他們至少購買一定數量的股票,在這個群體中擁有股票最多的是 10 股。在幾種情況下,與他們所擁有的投資 組合相比,保險公司所擁有很少的股票數量僅僅是象徵性的一點投資。在過去的 10 年中,在任何和桑伯恩股票相關的交易中,保險公司都是惟一的賣主。


第 10 位董事是公司的律師,他持有 10 股股票;第 11 位董事是一個銀行家,他也擁有 10 股股票,他清楚地意識到公司所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地把問題指出來,後來他又購買了一些股票。


接下來的兩位董事是桑伯恩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們擁有大約 300 股股票,這兩個高級職員有很強的工作能力,他們意識到了公司中存在的問題,但是,董事會只安排他們擔任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最後一名董事是桑伯恩公司故去的總裁的兒子,總裁的遺孀擁有15000 股股票。


1958 年 後期,故去的那位總裁的兒子對公司的趨勢感到不滿意,要求擔任公司的第一把手,在他的要求遭到拒絕後,他向公司遞交了辭職書,公司准予了他的辭職。隨後我 們出價購買他母親所擁有的股票,我們做成了這筆交易。當時另外還有兩筆數量很大的股票,一筆大約有 1 萬股,另一筆大約有 8000 股。這些人對當時 的情況很不滿意,非常希望撤出他們在報紙業的投資,我們也是如此。


最後,通過市場公開購買的方式,我們擁有的股票數 量達到 24000 股,以三家為代表的總量上升到了 46000 股。我們希望能把這兩種商業分開,實現有價證券的公平價值,努力工作以重新恢復出版業 的賺錢能力。看起來這是一個真正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利用桑伯恩公司豐富的原材料資源,再加上利用電子技術把這個數據轉換成顧客利用率最高的形式來增加地 圖的利潤。


董事會中對於任何形式的變動,都會有很多人表示反對,尤其是當這種變動是由一個「局外人」發起的時候,情 況更是如此,儘管公司的管理完全符合我們的計劃,管理專家布斯、艾倫和漢密爾頓為我們推薦了一個類似的計劃。為了避免代理人之間發生爭論,以及由於桑伯恩 公司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了藍籌股而造成時間上的拖延,按照當時的價格,我們對藍籌股並不看好,我們制定出這樣一個計劃,即所有想撤出的股東都按照公平的價 格結清。證券交易委員會對這一計劃的公正性表示贊同。桑伯恩公司大約 70%的股票,其中涉及 1600 名股東的半數,都按照公平價格轉換成了有價證券 組合。最後,出版業只剩下 125 萬美元的政府及市政公債作為準備金。公司潛在的 100 多萬美元的資金收益稅被免除。留給未走的股東們的資產名義價 值也有所上升,每股股票的贏利額有大幅度提升,股息率也得到了提高。


有必要說一下,上面這個小小的情節劇對這項投資 經營做出了非常簡短的描述。但是,考慮到我們的有價證券運行情況以及在短時間內,比如說一年的時間,檢驗我們的運行結果的無效性,它卻強調了保守秘密的必 要性。這種「可操縱性局面」是非常罕見的。我們基本的生意是買入估值偏低的債券,然後在估值偏低的行情被調整過來,再加上在「特殊情況」方面的投資,即利 潤的獲得是依靠大家的努力而不是市場行為的情況下再把股票拋出去。在這個意義上,合夥公司的資金繼續上升,在「可操縱性局面」中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


大約在一週之內,審計師將把你的財務決算以及稅款信息寄出去。如果你對他們的報告或是我的信有任何問題的話,一定要告訴我。


沃倫 巴菲特

1961-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6

195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寧願接受過度保守招致的懲罰 投資博客精選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80386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59


1959 年股票市場的總體情況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無疑是被最廣泛使用的指數,我們用它來描述 1959 年某種程度錯誤的情景。該指數從 583 漲至 679,年回報率為 16.46%。如果加上已經發放給股東的紅利,總回報率將達到 19.97%。


儘管這顯示了強勁的市場,然而紐約交易所中下跌的股票要多於上漲的股票數量,分別是710 比 682。無論是道瓊斯鐵路平均價格指數還是公用事業平均價格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大 多數投資信託同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相比,表現要差得多。Tri-Continental 公司,全國最大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公司,總資產達到 4 億美元,僅 僅獲得了 5.77 %的收益率。其董事長弗萊德-布朗(Fred Brown)在最近一次分析師協會中的演講中透露了該數據,並以此來描述整個市場特 徵。


「不過,即使我們喜歡我們的組合中的股票,但 Tri-Continental 公司 1959 年的市場表現 仍然令人失望。投資者的信心和熱情對 1959 年市場表現發揮了大部分的作用,對於訓練於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的投資經理來講很難琢磨。也許我們沒有 將我們的步伐調整合適,但是,我們認為這樣我們可以將風險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而這個風險是 Tri-Continenta 公司投資者的錢所可以承受 的。有一個限度的風險比投資的一個機構例如三大陸應採取與其股東的錢而且我們認為該組合是對未來年份的反應。」


馬薩諸塞投資者信託(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是全國最大的共同基金,總資產十五億美元,在當年取得了約 9%的平均回報率。


你 們大都知道,我已經對股票總體水平表示擔憂好幾年了。迄今為止,這種謹慎看來還是不必要的。按以前的標準,新聞界普遍宣稱的藍籌股,其價格包含了大量的投 機成分,存在造成相應的損失風險。也許還有其他估值標準正在進化,將永久地取代舊的標準。但是我不這麼認為。也許我是錯的,但是我寧願接受因為過度保守而 招致的懲罰,而不願因為相信樹木將長至天空外這樣的「新時代」哲學觀點而造成的錯誤結果。後者的錯誤將可能給資本帶來的永久性損失。


1959 年的經營結果


在以前的信中我一直強調過,我建議使用新的考核業績標準來檢驗相對業績(相對於一般市場指數和流行投資信託基金),在下跌或盤整的股市中是否有好的相對經營結果,而在迅速上漲的股市中可能擁有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在 1959 年 我們很幸運地取得相當好的成果,六個合夥企業已取得了總體約在 22.3 %至 30.0%之間的收益率,平均是 25.97 %。這些合夥企業的投資組 合現在有 80%的可比較性,但仍然存在一些差異是因為獲取證券或現金的時間、支付給合夥人的資金不同。在過去的幾年中,沒有哪一個合夥企業持續地站在業 績的最前或最後。而當投資組合變得可比較時,合夥人之間的收益差異正在縮小。


總淨利潤基於經過收、付合夥人款項調整後的年初年終的市值差額。它不是基於實際已實現利潤,而是用於測量一年清算價值的變化。總淨利潤計入了付給合夥人的利息、分給總合夥人的利潤,沒計入營運費用。


主要經營費用扣除準則基於的是 Nebraska 無形資產稅法(Nebraska Intangibles Tax ),該稅額所有證券市場市值的 0.47%。去年,也就是成立的第一年,這種稅已經有效地執行。這樣也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資產的 0.47%。


投資組合現狀


去 年我曾提到涉及各個合夥企業大約 25 %的資產一項投資,現在該投資已經上升到約 35%。這是一個非常大且非正常的比例,但我有強有力的理由。實際 上,這家公司是一個擁有約三十或四十其他高質量證券的投資信託基金。我們以保守的方法來評估該企業的價值,在資產價值的基礎上大打折扣的市場價格上買入。 目前我們是該公司的最大的股東,而其他兩個大股東也贊成我們對該公司的看法,我們預計有利於我們的情況很快就會出現(指該公司的合併),很可能就是今年。 我們的其他資產則被投資在被低估的或同時具有 WORK-OUT(合併、清算等預期)性質的證券上。


(上述資料來自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