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自費篩查存灰色利益鏈:收費近千,回扣不少

我國規定新生兒要進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兩項足跟血篩查,屬於免費項目。“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遼寧等地部分公立醫院,一項收費近千元的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自費足跟血篩查,“搭車”國家免費項目,經“捆綁”推銷或“先斬後奏”,幾乎成為新生兒家長的“必選”,其背後隱藏著一條運作多年的灰色利益鏈。

高價篩查“搭車”免費項目 駐院代表“床頭宣教”迷惑家長

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許超(化名)今年3月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迎來了自己的新生兒。孩子出生第二天,一個穿著白大褂的人拿著一個藍本找到許超核查信息,提出新生兒需要做新生兒足跟血篩查,並告知“這項檢測總共50個檢測項目,2項免費,其余48項自費,一共880元。”

“白大褂說必須查,否則以後孩子出了問題醫院不管,而且這些篩查對孩子有好處。”當得知同病房其他5個新生兒都做了篩查後,許超也同意做,但仍感到疑惑。“這筆錢不能從住院押金里扣除,只能當面交現金,對方給了我一張收據,采血過程也不能家長陪同。”許超說。

據了解,許超的孩子被要求做的篩查,是包含40余項遺傳病篩查的項目,在許多醫院內部被稱為“第二代篩查”。記者在北京一家二甲醫院門診樓西側的咨詢臺處看到,10分鐘內就有4名家長來繳費做這項篩查。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北京、遼寧等地多家公立醫院產科都通過不同方式力推此類篩查。

--“打包”檢測“先斬後奏”。在遼寧沈陽一家三甲醫院,記者在產科病房隨機詢問的幾名新生兒家長均表示,已經做了自費的足跟血篩查。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推薦項目的就是平時護理的護士。但護士並未告訴她有相關的免費項目,只是說有足跟血檢測,為了篩查孩子的智力是否有問題,同時還能檢測出多達40多種病癥。

在沈陽多家醫院,多名做了自費篩查的受訪家長表示,篩查往往與種植疫苗等項目一起被告知,家長並不太了解詳情,都當成是必須要做的項目接受了。

--駐院代表“床頭宣教”迷惑家長。一位曾從事足跟血篩查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在醫院宣傳、誘導家長做足跟血篩查的“白大褂”其實並不是醫生或護士,而是項目代理公司的駐院代表。

在一家規模較大的育兒網站上,全國多地家長關於足跟血篩查的討論帖有近萬條。不少來自北京、遼寧、黑龍江、河北、四川等地的家長均表示給孩子做了自費篩查,價格從400元至1000多元不等,大部分家長對自費項目的必要性存疑,在論壇中征求其他家長的意見。

高價項目是否涉嫌過度檢測?

記者了解到,新生兒篩查疾病種類依種族、國家、地區而有差別,篩查項目制定需考慮疾病的發病率、篩查技術可行性、推廣性及所篩查疾病能否治療等關鍵因素。

知情人表示,自費足跟血篩查的幾十個項目中多為極其罕見疾病,檢測幾乎都沒有陽性反應,“就算真的檢測出有問題,也是難跟蹤、難治療。”

八一兒童醫院遺傳專家何璽玉告訴記者,按照順位排序,我國有10種遺傳代謝疾病發病率高,其余的都相對罕見。在歐美、日韓等國家,新生兒遺傳病多項篩查早已納入醫保範圍,但在我國則多由第三方檢測機構來操作,定價也比較隨意。

“在決定篩查項目數量時,應參考先證者——即在一個家庭中首先發現患某種遺傳病的患者的情況。”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賀林說,事實上,即使項目再多的檢測目前也無法徹底完全地檢測,且越多越貴。此外,在缺乏規範的情況下,自費足跟血采樣篩查通過商業運作,還存在樣本信息的竊取和倒賣隱患。

對於產科病房開展的自費篩查項目,遼寧沈陽奉天醫院產科主任劉偉稱,該院確實與一家公司有合作,並簽訂了協議,但“公司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對於駐院代表為何能穿著醫院工作人員服裝,劉偉表示:“因為駐院代表要進入病房,與新生兒接觸不能有細菌,所以有時候駐院代表也穿著‘白大褂’。”

劉偉認為,自費足跟血篩查必要性體現在有助於防範醫患糾紛。她說:“有些患有先天疾病的嬰兒在早夭以後,家長認為是醫院的責任。全面的足跟血檢驗報告能夠提供證據,撇清醫院對患有先天性疾病早夭嬰兒的相關責任。”

有公司每例檢測給醫院回扣200元左右

記者從部分家長提供的收據看到,其擡頭註明為“蘇州珀金埃爾默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記者查詢其官網顯示,這家第三方檢測機構與全國400余家各級產前、新生兒篩查中心及商業夥伴長期合作。其余的一些檢測機構還有北京洛奇臨床檢驗所有限公司、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中心等。

信息顯示,北京廣大和悅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為蘇州珀金埃爾默醫學檢驗所北京運營中心。在一些招聘網站上,該公司發布了在遼寧、北京招聘駐院代表和醫療銷售代表的信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公司與北京、遼寧大量醫院進行合作,在遼寧超過30家,在北京至少有15家。

“檢測成本每例只有80元至120元,公司有足夠的利潤空間給院方回扣。”知情人士透露,以2015年為例,北京廣大和悅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二代篩查”檢測每單支付給院方相關人員回扣200元左右,合作醫院每月開展篩查5000至6000例。

“代理公司與院方達成合作意向後,公司便派講課人員給科室人員介紹項目內容,並派專人與主任、護士長等洽談回扣金額,談判過程嚴格保密,回扣款項涉及人員之間互不知情。”知情人稱。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表示,公立醫院跟市場公司合作,在產房捆綁銷售高價檢測項目,明顯是違反公立醫院宗旨的。“科室對外合作必須向院方、主管部門報告或備案,如果背後有回扣交易,則可能涉嫌違法,不僅需要醫院加強監管,更需要司法部門依法處理。”

北京市衛計委表示,目前正在了解核實相關情況,發現違規行為將嚴格查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84

多地公立醫院力推新生兒高價篩查 醫生暗地收受回扣

我國規定新生兒要進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兩項足跟血篩查,屬於免費項目。“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遼寧等地部分公立醫 院,一項收費近千元的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自費足跟血篩查,“搭車”國家免費項目,經“捆綁”推銷或“先斬後奏”,幾乎成為新生兒家長的“必選”,其背後隱藏 著一條運作多年的灰色利益鏈。

高價篩查“搭車”免費項目 駐院代表“床頭宣教”迷惑家長

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許超(化名)今年3月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迎來了自己的新生兒。孩子出生第二天,一個穿著白大褂的人拿著一個藍本找到許超核查信息,提出新生兒需要做新生兒足跟血篩查,並告知“這項檢測總共50個檢測項目,2項免費,其余48項自費,一共880元。”

“白大褂說必須查,否則以後孩子出了問題醫院不管,而且這些篩查對孩子有好處。”當得知同病房其他5個新生兒都做了篩查後,許超也同意做,但仍感到疑惑。“這筆錢不能從住院押金里扣除,只能當面交現金,對方給了我一張收據,采血過程也不能家長陪同。”許超說。

據了解,許超的孩子被要求做的篩查,是包含40余項遺傳病篩查的項目,在許多醫院內部被稱為“第二代篩查”。記者在北京一家二甲醫院門診樓西側的咨詢臺處看到,10分鐘內就有4名家長來繳費做這項篩查。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北京、遼寧等地多家公立醫院產科都通過不同方式力推此類篩查。

--“打包”檢測“先斬後奏”。在遼寧沈陽一家三甲醫院,記者在產科病房隨機詢問的幾名新生兒家長均表示,已經做了自費的足跟血篩查。一位家長 告訴記者,推薦項目的就是平時護理的護士。但護士並未告訴她有相關的免費項目,只是說有足跟血檢測,為了篩查孩子的智力是否有問題,同時還能檢測出多達 40多種病癥。

在沈陽多家醫院,多名做了自費篩查的受訪家長表示,篩查往往與種植疫苗等項目一起被告知,家長並不太了解詳情,都當成是必須要做的項目接受了。

--駐院代表“床頭宣教”迷惑家長。一位曾從事足跟血篩查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在醫院宣傳、誘導家長做足跟血篩查的“白大褂”其實並不是醫生或護士,而是項目代理公司的駐院代表。

在一家規模較大的育兒網站上,全國多地家長關於足跟血篩查的討論帖有近萬條。不少來自北京、遼寧、黑龍江、河北、四川等地的家長均表示給孩子做了自費篩查,價格從400元至1000多元不等,大部分家長對自費項目的必要性存疑,在論壇中征求其他家長的意見。

高價項目是否涉嫌過度檢測?

記者了解到,新生兒篩查疾病種類依種族、國家、地區而有差別,篩查項目制定需考慮疾病的發病率、篩查技術可行性、推廣性及所篩查疾病能否治療等關鍵因素。

知情人表示,自費足跟血篩查的幾十個項目中多為極其罕見疾病,檢測幾乎都沒有陽性反應,“就算真的檢測出有問題,也是難跟蹤、難治療。”

八一兒童醫院遺傳專家何璽玉告訴記者,按照順位排序,我國有10種遺傳代謝疾病發病率高,其余的都相對罕見。在歐美、日韓等國家,新生兒遺傳病多項篩查早已納入醫保範圍,但在我國則多由第三方檢測機構來操作,定價也比較隨意。

“在決定篩查項目數量時,應參考先證者——即在一個家庭中首先發現患某種遺傳病的患者的情況。”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賀林說,事實上, 即使項目再多的檢測目前也無法徹底完全地檢測,且越多越貴。此外,在缺乏規範的情況下,自費足跟血采樣篩查通過商業運作,還存在樣本信息的竊取和倒賣隱 患。

對於產科病房開展的自費篩查項目,遼寧沈陽奉天醫院產科主任劉偉稱,該院確實與一家公司有合作,並簽訂了協議,但“公司名字已經記不清了”;對 於駐院代表為何能穿著醫院工作人員服裝,劉偉表示:“因為駐院代表要進入病房,與新生兒接觸不能有細菌,所以有時候駐院代表也穿著‘白大褂’。”

劉偉認為,自費足跟血篩查必要性體現在有助於防範醫患糾紛。她說:“有些患有先天疾病的嬰兒在早夭以後,家長認為是醫院的責任。全面的足跟血檢驗報告能夠提供證據,撇清醫院對患有先天性疾病早夭嬰兒的相關責任。”

有公司每例檢測給醫院回扣200元左右

記者從部分家長提供的收據看到,其擡頭註明為“蘇州珀金埃爾默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記者查詢其官網顯示,這家第三方檢測機構與全國400余家 各級產前、新生兒篩查中心及商業夥伴長期合作。其余的一些檢測機構還有北京洛奇臨床檢驗所有限公司、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中心等。

信息顯示,北京廣大和悅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為蘇州珀金埃爾默醫學檢驗所北京運營中心。在一些招聘網站上,該公司發布了在遼寧、北京招聘駐院代表和醫療銷售代表的信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公司與北京、遼寧大量醫院進行合作,在遼寧超過30家,在北京至少有15家。

“檢測成本每例只有80元至120元,公司有足夠的利潤空間給院方回扣。”知情人士透露,以2015年為例,北京廣大和悅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二代篩查”檢測每單支付給院方相關人員回扣200元左右,合作醫院每月開展篩查5000至6000例。

“代理公司與院方達成合作意向後,公司便派講課人員給科室人員介紹項目內容,並派專人與主任、護士長等洽談回扣金額,談判過程嚴格保密,回扣款項涉及人員之間互不知情。”知情人稱。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表示,公立醫院跟市場公司合作,在產房捆綁銷售高價檢測項目,明顯是違反公立醫院宗旨的。“科室對 外合作必須向院方、主管部門報告或備案,如果背後有回扣交易,則可能涉嫌違法,不僅需要醫院加強監管,更需要司法部門依法處理。”

北京市衛計委表示,目前正在了解核實相關情況,發現違規行為將嚴格查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43

不做胃鏡也能查出胃癌了!今後驗尿液篩查胃癌有望成真

9月7日消息,上海瑞金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誌物,這預示著今後通過尿液就可以篩查胃癌。中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早期胃癌癥狀並不明顯,而國人對胃鏡檢查心懷恐懼,往往被查出胃癌時已是中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

據中新網報道,瑞金醫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綱、於穎彥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關註到腫瘤研究領域長期被忽視的生物樣本——尿液,並在研究中發現尿液中確實存在胃癌標誌物。瑞金醫院外科研究團隊研究團隊表示,這些新發現的尿液小分子化合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誌物對比,顯示出更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研究團隊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癌癥研究權威刊物《癌癥靶標(Oncotarget)》上。該成果對於實現胃癌的“無創化”診斷、提高胃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

由於尿液中的代謝物是小分子物質,原有的檢測設備無法分析測試小分子化合物。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課題組從頭摸索並建立分析方法。研究人員收集取樣,利用分析化學領域的精密儀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暨GC-MS),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初篩和第二步的定量分析驗證,最終發現氨基酸類和有機酸類共14種小分子化合物有生物學意義,這些新發現的胃癌尿液小分子化合物作為腫瘤標誌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誌物對比分析,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中有3種小分子在尿中的升高與胃癌不良預後有相關性。

課題組早前已有胃癌血液標誌物研究成果入選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批轉化專利,由張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買斷並進行試劑盒的制備與報批。醫院方面表示,此次圍繞胃癌患者尿液小分子標誌物的創新性發現亦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據透露,課題組目前正著手進行尿液新型小分子標誌物的臨床實用檢測方法學探索,希望盡快使這項集醫工、醫理多學科交叉性研究成果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造福患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83

谷歌推出人工智能工具助新聞媒體篩查惡意言論

2月24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谷歌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識別網上的辱罵評論,幫助出版商回應要求它們遏止仇恨言論的日益增大的壓力。

這款免費谷歌軟件名為Perspective,正得到一系列新聞機構的測試,包括《紐約時報》、《衛報》、《經濟學人》,作為幫助簡化人工審核其文章下面的評論的一種方式。

“新聞機構希望鼓勵與其內容相關的參與和討論,但發現要篩查數以百萬計的評論,甄別其中的惡意挑釁或辱罵言論需要耗費大量財力、人力以及時間。”研發這款工具的谷歌科技孵化器Jigsaw總裁賈里德·科恩表示。“其結果是,很多網站徹底關閉了評論功能。但他們告訴我們這不是他們想要的解決辦法。”

目前,該軟件供谷歌“數字新聞行動”涵蓋的一系列出版商使用,包括英國廣播公司、英國《金融時報》、《回聲報》和《新聞報》,同時在理論上可供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等第三方社交媒體平臺使用。

“從小開發者到互聯網上的最大平臺,我們對與各方合作持開放態度。我們都有共享利益,並受益於健康的網上討論。”Jigsaw的產品經理CJ·亞當斯表示。

Perspective幫助更快地甄別辱罵評論,以便人工審核。該算法經過了數十萬條在維基百科(Wikipedia)和《紐約時報》等網站上被人工審核者貼上“有毒”標簽的用戶評論的訓練。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於在線評論與被貼上“有毒”標簽的評論的相似度,或這些評論使別人離開對話的可能性,對其進行打分。

“我們都很熟悉網上評論與日俱增的毒性,”科恩表示,“人們因為這一點而離開對話,我們希望賦予出版商力量,能夠重新贏回這些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67

子宮頸癌篩查體外診斷檢測技術獲WHO認證 可全球推廣

8月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在新聞發布會上稱,care HPV檢測完成臨床驗證,並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格認證。這是當前全球唯一經過WHO認證、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可在全球推廣使用的子宮頸癌篩查體外診斷檢測技術,具有簡單、快速、價廉、準確的特點。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全球女性惡性腫瘤第二位, 僅次於乳腺癌。每年約有50萬子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80%的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每隔兩分鐘就有一位女性因子宮頸癌而喪生。中國每年約有十萬新增病例,她們中的70%為農村婦女。

子宮頸癌病因學研究的結果現已證實,“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必要因素。

許多地方早診早治的篩查技術不規範,成為中國在子宮頸癌預防工作中的最大難題。

喬友林提到,正確的篩查是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佳手段。在尋找最佳防控方案時,價格因素也是必須考慮。廣大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匱乏,農民收入低,無法承受高昂的檢查和治療費用。因此,尋找到一種經濟、準確、安全、快速而有效的宮頸癌篩查方法,也就成為了學術界和國際社會關註的焦點。

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下,2007年初,由喬友林帶領的宮頸癌防治研究團隊,聯合凱傑生物、PATH、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等共同研發出一項名為care HPV的快速篩查技術。當年底,中國的HPV快速篩查臨床試驗宣告成功。今年7月13日,通過WHO資格認證,由深圳生產試劑盒,供應全世界發展中國家。

2018年5月19日,世界衛生大會總幹事發出總動員令:全球消除宮頸癌危害。子宮頸癌也將可能成為人類通過註射疫苗、篩查和早診早治來全面預防以致消除的第一個惡性腫瘤。

業界專家均表示,將積極采納國際發布的最新指南,繼續協同各方推進中國子宮頸癌的綜合防治步伐,引入和推進一級預防,合理改進和推廣二級預防,使得中國女性能遠離子宮頸癌的危害。

值得關註的是,care HPV還將服務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家。care HPV的開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子宮頸癌的篩查和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有著重要意義。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