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資訊混亂 投資人遭殃 王雅媛

2009-11-28  THT





上星期四港股出現罕見的資訊混亂風波,令原本應該只值5元多新上市的亞洲果業(0073),一開市便以50多元成交,導致大批投資者以近十倍價錢接貨。我身邊亦有不少同事牽涉其中,幸運的是他們都是懂得控制風險的人,損失並不算大。

亞洲果業本身已經在倫敦AIM以及PLUS市場掛牌的。公司本月2日曾進行拆細,以一拆十的比例拆股。不過,亞洲果業招股書的財務資料大部分只反映拆股前的狀況。只在一些附錄裡提及到公司已經拆細,而拆細後股數是多少。

因此,即使投資者有看招股書,都未必知道原來公司曾經拆細。另一方面,亞洲果業上市當天,聯交所大利市機亦巧合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底的未拆股數據,令到電腦上顯示它的每股。當天早上我亦有留意此股,資產淨值為30多元,以50多元開市,我跟同事們都不以為然。

不過當時亦有同事提出疑問,為何它以這樣貴的價錢上市,這個價錢並不合乎散戶的口味。不過那時候正值開市之際,我們都沒有詳細追尋下去,只是想到可能是公司不想投資者過份炒作它的股票,因此沒有考慮拆細。

一 開市,亞洲果業股價便一直跌,從開市價50多元跌到最低近19元,即較開市價挫逾六成,成交金額高達2.91億元。有的同事30多元便已經進場,有的比較 有耐性,成功買了一個低位,接近19元。不要以為後者比較幸運,因為股價低了,反而股數有機會買多了,損失較大。於接近上午11時,亞洲果業最終被港交所 (0388)叫停交易。公司以介紹形式上市(即沒有公開發售新股),股份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因此上星期四的交易中,基本上只有原本有貨在手的人贏錢,而 其他投資者都是全部輸錢的。

究竟這次錯誤是這麼多事情巧合地同時發生而造成的,或事前已經安排好的一個大陰謀?真的好難說。

蒙受損失的投資者究竟可以追究誰,是港交所還是上市保薦人呢?似乎是審死官吧。

(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4

做一個智慧型投資人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031


巴黎:

前天看到Cup君有關止蝕和Lock Profit的機會率的計數,我原本想出文談此機會算式是錯誤,不過想深一層,我又為何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呢?

我對投機的反對很多Blog 友已知,不過Blog友不知道的是,我抗拒的是到現時我仍找不到一套機會率較大、而又能適合心理可以承受的投機方法。(如果有的話,我為何抗拒呢?),以 往曾花不小時間學習和玩Game Theory內的對抗、合作遊戲,我個人非常喜愛玩這類要計算機會率的遊戲,此習慣使我會先了解正確機會率的根本,才能評審某方法是否有漏洞,例如那 Canslim法,
這裡有教閣下計數波動與機會的關系的算式,投機人必須學懂,唔好問我點樣學,投機是閣下的選擇,當然由閣下負責。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nomial_options_pricing_model

很 多未看過Security Analysis一書的朋友,總以為,這書不過是另一本會計分析書罷,因此他們有一個直覺是,隨著時代改變,行業、地區榮辱更替、會計法的革新,它還是會 過時罷。


但是貫徹全本Security Analysis一書,Graham提出了兩個非常重點:
一是:企業營運、收益 要安全;
二是:證券的價值與它的價格兩者是要有偏離。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價值投資,那它就沒有所謂CKM001君說的此法只適合地 球的那一邊而不適合大陸股票了。

高P/E、P/B是相對,而非絕對地和上述的兩點背離,因為,只要你盡了應該做的、對企業的營運安全、收 益有一套嚴謹的標淮,確切的了解,能受考驗,又它的價值和它應該有的價格有所偏離,就沒有必要一定局限在只有Graham的Security Analysis內舉的方法和例子了。

巴黎在站內曾經以Dupont Ratio發掘企業營運的穩定的關系是一例子,當然你可以用自已任何有說服力的方法,正如Graham說,重要是,你清楚自已在做什麼?


--------------------------------
附 上一次自已對沖的實驗,美林被美銀收購的對換率是,一股美林可換0.8595股美銀,公佈消息後,兩者的價格相對換股比例,一日內從7成偏差一直下跌,直 至收市時的3成半。巴黎左計右計下終於下定決心做了一次對沖賺錢,無本生了160股美銀(860-700股)。

又股神買入高盛的附認股証 Preference Share大賺都是出自Graham的教導,有興趣朋友,不妨參考Securitiy Analyisis的Chapter 25. Page 282,巴黎節錄部份如下.........

 


對沖的一種中間形式—對沖的一種中間形式的操作程式是,買進可轉換證券,同時賣 出對應於這些證券的普通股的一部分,比方說通過轉換可獲得的普通股的一半。在這個基礎上,無論普通股的價格大起或是大落,操作者都將獲得利潤。這也許是最 為科學的對沖形式,因為它無需顧及未來價格的走勢。要想這種形式的對沖操作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

這些賺錢的機會,每天都會在地球任何地方出現,可以是在 大陸、香港、美國、歐洲,問題是,你有沒有價值投資的概念,全身的觸覺有沒有準備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6

本業低檔求生 業外虧損起伏大 錸德轉投資透明度低 投資人卻步

2010-04-12 今周刊





因轉投資事業虧損包袱沉重,拖累 錸德年年虧損,但隨著旗下錸寶、安可光電、鈺德陸續獲利,錸德獲利可望大幅成長,只是錸德仍有許多轉投資公司營運狀況不明,加上本業光碟片仍無顯著起色, 公司營運不透明,不禁讓許多投資人卻步。

撰文‧羅弘旭

攤開錸德二○○四年到○九年第三季財報,只有○八年因為 金融海嘯的關係,毛利率呈現負數,當年的毛利率負六%,全年每股稅後盈餘負二.六八元。本業不賺錢,可歸咎於大環境不好或產品研發跟不上市場需求,但其餘 幾年,錸德的毛利率仍有二%到一四%不等的水準,很顯然,光碟片這項產品仍有獲利。然而產品銷售獲利,全年結算下來,公司仍是虧損,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過多 的業外轉投資拖累公司。

搭上iPad熱

安可光電可望持續獲利

從○四年到○九年, 錸德除了○七年每股稅後盈餘○.○一元之外,其餘幾年都是虧損,尤其以○六年最為嚴重,每股稅後盈餘負五.七六元。而這兩年,也是錸德轉投資損失落差極大 的兩年,○六年錸德投資損失七十三億元;○七年,錸德未提列任何投資損失,兩相對照,轉投資公司的虧損多寡,就決定了錸德當年的獲利。

在錸 德諸多轉投資中,比較具有技術前瞻性的分別是生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錸寶科技、生產導電玻璃的安可光電、生產CIGS薄膜太陽能子公司太陽海科 技和生產各種預錄光碟片的鈺德。

這四家公司中,以去年四月上櫃掛牌的安可光電業績最為穩定,由於安可光電的導電玻璃主要用在觸控面板上,已 經打入勝華科技的供應鏈,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增溫,手機使用觸控面板的比例大幅提高,還有iPad帶動的平板電腦風潮,安可光電可望持續獲利。

除 了安可光電之外,從○二年量產以來就持續虧損的錸寶科技,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轉虧為盈。

OLED這項技術具有輕薄和不用背光源等優點,被看好 可應用於手機螢幕,根據市調統計,去年全球OLED面板產值達到八.二六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到三五%,錸寶以一.○六億美元的產值名列全球第二大,僅次於 三星。

雖然錸寶受惠市場因素而業績好轉,但與○八年同期相比,年產值成長率則衰退一八%,面對三星的競爭,錸寶仍有發展隱憂。

轉 投資眾多

另尋市場也代表高度風險

專攻預錄光碟片市場的鈺德,受惠3D電影﹁阿凡達﹂帶動的藍光風潮,加上 SONY等廠商降價,藍光播放機價格跌破萬元關卡,讓需求快速成長。鈺德之前已取得藍光光碟片聯盟BDA認證,今年以來陸續接獲八大影業的藍光壓片訂單, 法人預估今年第一季有可能轉虧為盈。

市場預估,今年藍光影片、遊戲以及資料各項產品的需求,將達十億片規模,比起二○○九年五.四億片的規 程將成長八五%。鈺德目前是國內唯一的大型藍光壓片生產商,將可望成為主要受惠業者。

綜觀錸德旗下的各類轉投資公司,都是為了打破傳統光碟 片市場萎縮的困境,希望透過投資藍光、太陽能、面板等產業,另外尋找市場新機會,但是,全新的技術也代表著高度的風險。

例如太陽海科技所開 發的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如果量產成功,高達一七%的轉換效率,比多晶太陽能電池多出五%,成本也更低,但法人私底下表示:「這種技術要靠四種化學藥 劑去合成,技術難度很高,做得出來就是大勝,做不出來就什麼都沒有。」認為錸德今年有可能轉虧為盈的某證券分析師也私底下表示:「錸德除了已經浮上台面的 四家公司之外,還透過投資公司投資許多小公司。」這些錸德轉投資的孫公司,既不清楚經營現況,也不知道公司何時會獲利,只有到了錸德每年公布財報時候,才 知道虧損金額,這種處處充滿復活節彩蛋的公司,即使公司本業再好,只怕也很難說服投資人進場。

廣開投資觸角,效益有待觀察

—— 錸德轉投資公司一覽

轉投資公司 投資成本 持股比率 會計原則 備註中富投資 24.9億元 100.00% 權益法中原國際創業投資 31.8億元 100.00% 權益法太陽海科技 1.2億元 47.83% 權益法 2009年7月獲得國

發基金投資5億元

博 錸科技 31.2億元 85.87% 權益法錸寶科技 58.7億元 70.60% 權益法 2009年下半年開始

轉虧為盈

安 可光電 3.2億元 60.19% 權益法 打入勝華供應鏈,

公司已經獲利

互力精密化學 N/A 19.88% 成本衡量國碩科技工業 N/A 10.91% 備供出售鈺德科技 4億元 15.38% 權益法 預估第一季轉虧為盈資料來源:錸德公開說明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02

人人都應該是價值投資人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04


巴黎:

我很不明白,為何投資人以為買入一支質優的股票就能以後無憂,無論從現實考慮,或從過去的經驗,我們都知道可能性很低,當然,掛 上"質優"二字,就好像有一個免死今牌,你總是很容易相信"優"、"好"、"高增長"、"高盈利"、"高帳值"....一系列的優美用詞,況且,有時,它 們確實是有數據支持。

我不妨舉一個非常實在的例子,早一段時間,我看到一篇為Security Analysis第五版寫的序言,行家一出手,就知有與無,那位仁兄的說股力,和對價值投資的認識,不下於股神,巴黎立刻上網尋找此君的著作。

原 來此君正是Margin of Safety一書的作者,這書已經絕版,可能是作者認為,不應教精蠢人吧!但是好書就是好書,在Ebay, Amazon內,此書售價是美元1000。

我沒有寫多個零,是美元1000!

到最後我在另類地方找到電子版 Download,我看後的觀感是,這書是一本"優質"的書,我也認為它能夠令讀者產生高的投資回報,但我卻不會以這個高價買它!因為市場有其它 類似的書,而價錢是他的二十分之一以下,例如Graham那幾本。

沒有價值投資智慧的人以為,若"Margin of Safey"一書下跌至300美元就很便宜,值得買入,老實說,我不認為,因為價值二字總有點客觀的量度,尤其是在公開的競爭市場,任何產品都有替代品,而替代品就是最好的一把量度間呎!

反 之又如何呢?  不妨看看一些付費投資資訊,只是HK$數元,閣下就可以看個飽,那不是便宜、化算,應該大量買進嗎?

付出去的
價格,得到的價 值,閱讀此類不通的文章,不要說能否像Graham的Security Analysis跨時代、向一個世紀進發,甚至乎上午看那些可憐文章,下午未過已實明只是一篇笑話,又如何談得上有任何價值呢?閱讀它們,不單沒有價值, 反而會亂人心智,應該是作者貼錢給閣下才對!

所以,在Blog友整裝待發,向投資市場進軍前,首先應該尋找一本好的工具書或讀物,同時懂 得用實惠的價錢買入,因為這是對你的投資智慧第一步的測試!!

看這個巴黎Blog站,得到最正值無偏的價值投資概念,不用付分毫,不是非 常神奇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6

反坑殺戰術 財務長走人、私募定價過低 投資人小心闖蕩股海 務必九大警訊

2010-06-14  今周刊





投資股票,小股東往往因爲沒有與 大股東相對等的資訊,損失應有權益,事實上,小股東並非毫無抵禦能力,散戶們還是可以藉由一些公開資訊透露的危險訊號,來保護自身財產的平安。

撰 文‧劉俞青、周岐原、徐介凡在這個大股東占盡主場優勢的資本市場裏,小股東要如何確保自己的股東權益?看到哪些警訊,話不多說,先閃爲妙,才能在浩瀚股海 裏,進而求投資獲利,退而求安然退場?

以下是︽今周刊︾綜合市場常見的操作手法,並請教專家意見後,爲小股民整理出的﹁紅色訊號守則﹂。

訊 號1

公司做出財務重大決策前,財務長閃電走人以這次大同爲例,前財務長許嘉成在大同宣布減資前夕,閃電 走人,離職原因外界眾說紛紜。雖然大 同以﹁個人生涯規畫﹂爲由作爲解釋,但根據他的身邊人士透露,許嘉成是對這次減資加私募有 不同看法,才掛冠求去。

這種專業經理人與經營階層對於重大決策看法有嚴重歧異,很可能藏有外界難以窺視的目的性,在未能進 一步了解實情之 前,小股東最好小心爲妙。

訊號2

注意私募案 的定價過低

私募價格的訂定多少才合理?八成、 五成還是三成?

怡 和創投總經理楊邦彥對此表示,私募定價過低有幾種指標,一是高於八成,二是低於八成但高 於每股淨值,三是低於八成也低於淨值。前二項可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最後一項,投資人應該就要特別小心了。

﹁如果定低價是爲了圖利特定人, 代表老闆操守有問題,如果低價是因爲定過高會募不到錢,則代表公司績效一定不好,無論是哪種答案,對投資人都不是好事。﹂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因此建議 投資人,只要看到不合理的私募價格,二話不說,先賣股票爲妙。

訊 號3

虧損減資,似難稱爲好公司﹁虧損嚴重到必須減資來彌補虧損,傳遞出兩個訊 息:一是公司很爛,二是這麽糟的公司,就算不是沒錢,可能也在 技術等其他關鍵因素出了問題。這樣的公司,即使增資進來,問題一樣不會解決。﹂鄭宗祺說。

以這次華映宣布大幅減資六成爲例,過去華映已經有 多次大型聯貸等市場籌資紀錄,資金不斷進來,但依然無法解決本業上長期的問題,就是證明。

訊號4

市場傳言入股 對象與最後結果,有極大落差從常理判斷,一家公司可能的入股對象,除了該公司的經營階層之外,消息不容易從別的管道流出。

因此當該公司最後 宣布的入股對象,與原本市場期待有極大落差時,例如原本市場盛傳是某國際大廠即將入股,對公司股價可能有利多效應,但最後結果揭曉,卻是由老闆有股份的投 資公司吃下。這樣的公司一來可能有哄擡股價之嫌,二來由老闆有股份的公司認股,難免瓜田李下。投資人面對這樣的公司與老闆時,小心謹慎爲上。

訊 號5

注意釋股或私募認 購對象的特殊身分投資人如果學會觀察﹁公開資訊觀測 站﹂上的﹁私募專區﹂,就能從此處 得知私 募認購對象的身分;而如果是上市前的釋股,投資人則可以從上市前的公開說明書獲 知釋股對象。

搞清楚認購或釋股 對象的身分,用 意是在了解公司私募的主要目的,對公司營運是否加分。假如引進領導大廠 的加持,可能讓股 價一飛沖天。例如台積電入股茂迪。又假如引進的對象是市場派色彩較重的資金,投資人則可以視是否認同這位新金主的理念,決定是否出售股票。

訊 號6

掛牌前的釋股,最容易檢視老闆操守按照《證交法》的規範,公司一旦掛牌上市 之後,就必須受到較爲嚴格的法令規範,所有的釋股、減增資等 動作都必須透過重大訊息公告、或在財報中做充分揭露,媒體也會予以較大關注,以確保投資人權益。

但在掛牌前夕,也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沒有 受到太多法律約束的這段時間,卻成爲最容易﹁動手腳﹂的黃金時間。很多老闆在掛牌前,藉口必須達到﹁股權分散﹂的規範,將籌碼分布給對自己有利的特定人身 上,以達到個人某種目的。

此 時,投資人應該詳閱《股票上市公開說明書》,針對釋股一事,檢視老闆是否以具公平合理的方式釋股,作爲是否認同 該老闆經營的投資準則。

訊號7

公司高層邊私 募邊 賣股

公司提出私募申請,背後目的不外乎引進策略投資夥 伴,或充實營運資金等。

只不過,當公司高層如果用七折八扣的低價,大方地認購私募股 權,另外卻又一點一滴地在陸續轉讓持股,這種「左手低價認股,右手釋出籌碼」的態度,就很引人質疑了。

訊號8

大 股東連續申報持股轉讓

通常,大股東在控制經營權的考量下,甚少會出現連續性出脫手中持股;因爲他們的目標是擺在長期而穩定 的經營權,而非短 期獲利。

因 此,當大股東數度、或連續申報持股轉讓時,通常代表公司經營可能已達高點,大股東逢高獲利了結出脫,或是準備先把股價壓低,而後 再用低價私募的方式補足持股。

訊號9

將 獲利子公司出售

當企業獲利不佳,賺錢的轉投資,是業外收益的重要來源,應該特別珍惜才對。但如果企業選擇賣出轉投 資,投資人就要當心了!

從 經營前提來看,賣出明明仍在獲利的子公司,是相當不合理的狀況。尤其要當心內部人士,讓明明可以認列的投資收益,隱藏在層層轉投資之外,成爲無法監督經營 的單位。當投資人無法確認大股東是否以個人身分持有子公司股票之時,最好對這樣的公司股票敬而遠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7

價值投資人的共同特點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48


巴黎:

Graham在Intellegent Investor一書內提到自已一個慘痛的經歷。
他向老板提議買入的一隻股票被否 決,而他一直再從末買過這隻相識於微時的最後股王--------IBM。

Warren Buffett說,他當學徒時Graham常常否決他的建議,他也在Intellgent Investor書後說他的眾多基金經理,每個人選股都非常不同,一些持有幾年,一些較被動、一些主動,...每個人也很難影響另一個人。

是 的,在價值投資族內,每個族員的投資標都非常不同,有時,如果不是他們自已透露投資原則,外人是很難單以他們的組合,得知他們是在運用價值投資法。

這 反映,價值投資人都只相信投資的王道而非任何人的建 議

Blog友很多時都來文問我對某股的看法,我一般都只回答應該從那方面入手的原則,當然有時我有個人的 偏向,例如我一直不愛地產股、電訊股、科技股。所以我亦很自然否定了他們。興幸,在自已領域上,我仍有很多賺錢的機會,而放棄那些股的機會最差的結果是不 需要罰錢。

我的重點想說什麼呢?

我是想說,如果閣下已經對一支股票作了很深入的研究,你應該像一個合格的價值投資人,有 能力為自已的投資負責任,你也應有辦別那些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衣或個人偏好的說法。  

錯誤和回報,在投資場上都只是相對而已。例如有一 百個錯也可以有十倍的利潤,只要你有一千個Margin of Safety,反之有一百個對也會蝕錢,只要你是沒有任何Margin of Safety。由此可知,不應因為別人的說好或說差的正確性,影響你的決定,每一支股票也可以有應該買入和不應該買入的理由,而如何決定就在於守候者的耐 心與對那支股的Margin of Safety認識程度!


後記:
出了文後,看到CKM001君的另一編關於如何避免因 股評人意見而損失,這篇文也近似如何判斷別人的意見。但是我和他的處理方法卻非常不同。

他說要問三個問題,我的意見是那些問題都是投機的 問題,因為我們沒有可能不問一個更嚴肅的問題------那企業到底價值是多少?

可能CKM001君是想以那三個問題引出股評家的不稱 職,不過我的想法是,即使那個股評家是股神,他全副身家買入某支股票,這二個條件都不會影響那支股票的根本的價值,即我們是判斷股票的價值,而非判斷股評 家的價值,同時亦絕對不應因某股評人的言行而愛或廢那一支股,這亦是我出本文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0

金融危机送给价值投资人的红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l1na.html


刚读到梁军儒兄的小文《你真正赚到了多少》,很有感慨。在证券投资的前十年,总摆脱不了“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亏多赢少”的尴尬境况(和现在很多投资者 面对的问题一样)。现在想起来非常正常,无非是专业水准不够加上定力修为欠缺的必然结果。到如今经过将近20年的学习磨练,价值投资理念已深入骨髓,对公 司投资价值的理解更深刻、长远,盈利变得理所当然而缺乏悬念。悬念是有的,那就是所需时间多长、盈利最终多大、什么时候是最佳卖出时机等仍然难以准确预 测。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并不会导致价值投资人亏损。

    08年的金融危机,对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天上掉下的大红包。那时我几乎能听见巴菲特先生内心的欢笑。后来我们果然看到他一笔笔巨资的收购行动。毫无疑问,再过数年,这些抄底收购的收益将是惊人的。我很清楚,巴老的神话将继续上演,和他的健康一样长。

    我今天也晒晒这次金融危机送来的小红包之一。感谢金融危机,让我们能以铜的价格买到金子。作为一个范例,希望能启发和鼓励大家走上正确的财务自由之路 -- 只有真正的价值投资,才是股市里唯一可长期保持盈利的法宝。

    这是我帮朋友打理的帐户之一。下面是券商发的2009年5月29日和2010年7月28日的帐单,其中的敏感信息我划掉了,大部分股票名也划掉了,以免误导大家;因为其中大多股票我只买一点点,是为了方便一起参加公司的股东会。

 

    该帐号的基本情况:

        2009年5月29日总值159xxxx(基本上等于初始投入)

        2010年7月28日总值466xxxx

        收益率193.55%

 

    这个收益率当然是不可持续的,前面已经说过这是金融危机送来的红包。从现在看来,拿红包的日子暂时还没过去,今后1-2年我们还有红包可拿。从长远来说, 随着管理资金的增长,投资难度越来越大,平均年收益20-30%应该是很高的目标了。在当年彼得林奇的资金级别上,林奇的收益率可以跟巴老不相上下;那也 是林奇拼了小命才达到的(他一年要拜访400家公司,平均每天超过一家)。到了巴老的资金量级别,就算林奇累死也跟不上他老人家的步伐(这是由两人不同的 投资模式决定的)。而巴老居然还能取得20%以上的年均收益率,只有惊为天人了。

 

    这是前述两份扫描档:




金融危机送给价值投资人的红包金融危机送给价值投资人的红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1

主管機關漠視投資人權益 股價掛牌大跌 安恩、安瑞股票上櫃三大怪現象

2010-7-26 TWM





電視劇「新兵日記」紅火,股市新近掛牌的兩位僑生||安恩與安瑞也因為股價大跌,成了股市焦點。上述公司因採用第一上市方式掛牌,享受不少優惠,但衍生出來的風險竟要投資人自行負擔,不禁要問「主管機關為何不替投資人把關?」

撰文‧賴筱凡

被證交所與櫃買中心視為「政績」的第一上市,隨著陸續在五、六月掛牌的IML(簡稱安恩)與安瑞,因股價雙雙跌破承銷價而「破功」。安恩股價從最高價下跌迄今,跌幅更達四四%,遠甚於大盤,不禁令人要問,這兩家公司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嘗試在安恩跟安瑞的公開說明書裡尋找蛛絲馬跡,希望能夠解答投資人的疑惑,才發現從安恩跟安瑞身上,能看到的怪象還真不少!

怪象一:各國會計制度不同累虧也能上市?

首先,攤開安瑞財報洋洋灑灑六百多頁,光是第一步解釋安瑞架構重組,又是控股公司、換股,就讓投資人看得頭昏眼花。櫃買中心副總朱竹元解釋,像安瑞這樣架 構重組後掛牌,在國外其實很普遍。但問題就出在,這種架構重組後公司,如何編製財報,台灣完全沒有明確規定。安瑞是開曼公司,又有美國、大陸子公司,每一 個地區的會計制度大不同,要如何統一,做出讓投資人看得懂的財報。

為符合台灣上市規定,安瑞特地在去年五月設立,再用安瑞與安瑞開曼(Array Cayman)進行換股。弔詭的是,安瑞沒有前三年的財報,因此櫃買中心容許安瑞採用所謂的擬制財報申報,又受制於各國會計制度相異,其實安瑞到去年九月 帳上累積虧損還有三.六九億元。

然而,按照櫃買中心的掛牌審核機制,去年申請上櫃的公司,至少○八年與○七年的稅前損益率要達三%,就算只看單一年度,稅前損益率也要有四%,而且是在不 能有累虧的狀況下,才能掛牌上櫃。把相同的標準放諸安瑞身上,卻完全不可行,光是兩地會計制度不同,就讓櫃買中心在審核安瑞的過程中處理很久。最後業界人 士也只能說,「既然台灣會計師敢簽,就代表他們負責。」讓安瑞這種累虧也能掛牌的怪象,稱之為一絕!

怪象二:營收集中單一客戶解釋得通就行?

同樣也是外國公司來台掛牌的安恩,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銷貨過度集中。高達七二%營收來自大客戶兼股東的三星,在客戶與股東關係加乘下,讓安恩坐擁比同業還高的毛利率。

其實,最懂營收過度集中單一客戶之痛的,莫過於蟬聯兩年興櫃獲利王的面板驅動IC廠瑞鼎。明明每年都有賺進一個股本的實力,卻始終只能在興櫃蹲,關鍵就是營收過度集中於單一客戶。同樣的客戶過度集中,在不同公司身上,出現截然不同的命運。

早期,主管機關有銷貨比重超過七成「不宜上市條款」,如今在時空環境改變下,變得更有彈性,只要解釋得通,不再是股票掛牌的阻礙,瑞鼎的問題也得以解套。 只是這些公司都能按照計畫降低單一客戶銷貨比重?「只要銷貨集中的比率沒有逐年上升,也有提出改善的計畫,我們的看法就會比較持平。」證交所副總朱士挺 說。

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科技廠財務長就解釋,現行的IPO法規裡,不論是哪個國家,都沒有規定營收過度集中單一客戶,就不能上市掛牌,「你只能說它的投資風 險高,只要他們在審議會上解釋得通,審議委員就不能用這點不讓它掛牌。」怪象三:員工認股權發一堆費用壓力大增!

還有一大麻煩,就是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問題。為了留住人才,發行員工認股權是很正常的作法,不論是安恩、安瑞在掛牌前,都有發行員工認股權,只是來到台灣後,一旦員工要執行認股權,公司就得認列這筆費用。

安恩解釋,其實安恩在○七年前發行員工認股權時,就已經提列費用,有問題的是○八、○九年所發行的部分。由於美國提列員工認股權費用的會計制度與台灣不同,光是認列費用時,該用什麼計價方式,就有很大的差異,也讓近期市場對於安恩的員工認設權費用議論紛紛。

其實,在公開說明書裡,清楚寫著安恩兩次發行的員工認股權占總發行股數達二三.二一%,對照台灣公司的員工認股權比率不得超過一五%,安恩的員工認股權比 率似乎偏高。不過,安恩也表示,早在掛牌前,就已經盡量將能轉換的員工認股權轉成普通股,迄今尚未執行的只剩下一三.八九%,力求符合台灣的法規。

朱士挺承認,安恩員工認股權的問題,也是證交所要求必須加強揭露的部分,但安恩發行員工認股權是在掛牌前,「我們只能要求來台掛牌後不能再增加。」這樣的作法顯然消極許多。

儘管如此,一家正待審查的開曼公司主管還是替安恩、安瑞喊冤,「主管機關已經全盤要求外國公司要來台灣掛牌,不管面額、財報、制度,就得照台灣的遊戲規則 走。」但從安恩、安瑞的公開說明書中,還是找到不少與台廠掛牌相異的怪象,就連投資外國公司都得先簽「風險預告書」,確定求償無門,主管機關無疑將投資風 險讓投資人自負。

兩家外國公司掛牌後衍生的怪象,主管機關若不重新檢視審議過程、要求外國公司增加資訊透明度,屆時等著掛牌的十二家興櫃外國公司,可能都會讓投資人卻步,想投資也怕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83

“金山隐形人”雷军:天使投资人最高境界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02/141444.html


 雷军,金山。

  一时间,这两个词成为IT界的焦点,更成为天使投资界逃不掉的话题。

  就在雷军7月上旬以一件淡 粉色休闲上衣出现在清华创业者训练营中,说着“薛蛮子”(本名薛必群,著名天使投资人)的教诲,“低调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之后,一家媒体关于“雷军与求 伯君暗斗三年、两次逼宫”的报道,便惹得金山公司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而这个事件的主角雷军,却没有出现,只是以电话连线的方式告诉大家,“工作是在金山 董事会层和股东层,没有回到日常管理岗位”。

  16年和3载,金山总裁和天使投资人。

  雷军的职业经理人角色和天使投资人俨然已经有了很深的交集,表面上看,雷军离开金山的3年时间,不断投资新的项目,投资那些还没有成为公司的公司,而实际上,这些公司正是金山的短板。

  这三年中,雷军像“玩失踪”一般,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他似乎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在干什么,又或许在投资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运筹帷幄。

  现在,雷军借求伯君一席话又将金山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在风口浪尖之上,也是最容易出现颠覆性的变局。这场变局的导演,不是金山,不是求伯君,也许正是三年来一直充当“金山隐形人”的雷军。

  运气很重要

  对于成功投资多家企业的雷军来说,他也毫不避讳“运气”这个词,甚至在很多时候,他强调甚至重视运气的成分。

  对于一个相信能力的人来说,运气也许只占据20%的比重,但是对于一个相信运气的人来说,运气却占据了80%的比重。

   雷军讲到看《异类》那本书中关于冰球的例子,一个加拿大青少年冰球队中的明星少年大部分出生于4月份之前,也就是说4月份之后出生的人在加拿大玩冰球基 本不可能成为明星。究其原因,实际上和冰球联盟的报名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拿大冰球队的少年的入选标准是,在当年1月1日满9岁的青少年能入选少年队, 如果出生稍晚,就得再等上一年,这样来说,接近10岁的孩子在体能上肯定比9岁的强,因此,明星球员多出生于1、2、3月。

  “这便是运 气的成分,如果能碰上那个时间点,而且又在做对的事情,创业成功的概率便会大很多,”在经营金山16年,又干了几年天使投资的雷军已经将运气的比重提高到 了80%,他感叹道,“就像那些加拿大冰球队的明星球员一样,出生的时间成为了偶然中的必然,纵然体力再好也没有用,这就是运气。”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1955年出生,苹果创始人史帝芬?乔布斯1955年出生,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1955年出生……在美国的IT界,如果1954年出生,太老;而1956年出生,又小了一点。

   对于中国一些企业家,雷军更是熟稔于心,“联想杨元庆1964年出生,金山求伯君1964年出生,阿里巴巴马云1964年出生……”雷军继续解释,“道 理其实很简单,1964年出生意味着他们大学毕业一至两年之后,中国的电脑工业开始发展,而互联网中的这波人,几乎都是1972年或者1973年出生,对 于他们来讲,正好在大学毕业一至两年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开始发展。”

  发现这些人和那些看似巧合的时间之后,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运气不错的雷军,突然醒悟,“自己1969年出生,干嘛不早几年1964年出生,或者晚几年1972年出生,而偏偏夹在两者之间。”

  尽管网络上将雷军视为IT界的劳模,他自己也知道是因为勤学苦干而出的名,毕竟从1988年加入金山开始,十几年时间,一直在金山耕耘,甚至差点在1996年关门……这些挫折,雷军和他的团队都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其间,从金山账上十几万元到5亿元,没有依靠任何一家风险投资的帮助,更在1999年上市,而这上市之路一走就是8年,8年5次IPO,不但没有影响到金山,反而让它越挫越勇。

 雷军常常纳闷,“怎么别人一下就能上市,金山怎么就这么难?”对于第一次上市就脱掉一层皮的金山来说,如果上市五次,脱掉了五层皮还能活下来的公司,大概也就是金山了。

  雷军的顽强,带给了金山的顽强,虽然做企业需要一点这样的顽强谨慎,但运气,更像是锦上添花。

  所以对于在大多数人心中那个“古董级”的金山,雷军颇有遗憾,“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转折性的机遇,包括中国电脑工业的开始,中国互联网的发迹……但是金山却让我不知如何形容,总觉得存在一些不足。”

  一如他在新浪微博上的反思一般,“过去金山的事,鲜有我没有掺和的,22岁的金山没有大成,有我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纵然有很多外部因素,纵然有很多我不能左右的因素,我只反思我自身的问题,3年下来,结果还是让我受益良多。虽然晚了,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今,回到金山,雷军是否琢磨着将这几年反思和所得弥补金山的不足,对此,记者未收到雷军的任何回复。只是金山的一纸声明似乎在诠释些什么,“2007 年12月20日,雷军卸任金山软件总裁兼CEO后,留任金山软件董事会副主席,同时担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席一职,专注于公司的长期战略管理。此后,雷军 也一直在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是公司的重要决策人之一。”

  如果真如声明中所说,那么雷军在这几年时间里,一面是金山的“隐形人”,一面则是投资人的“天使”。

  天使投资最高境界:甩手掌柜

  时至今日,雷军依然是金山的大股东,只是面对已经蒸发60%的股价,他的心里应该会很痛。而也就在金山市值缩水的同时,雷军在其所投资的多家企业中所占股份和市值理应不亚于金山。

   充当金山“隐形人”的几年时间里,雷军投资的手笔不在少数,UCweb(手机浏览器)、语音IM、拉卡啦、支付终端、杀毒客户端、网页游戏、网络游戏、 3G社区、凡客诚品……而在离开金山的半年时间里,雷军思考更多的是未来的投资方向,正如他所说,“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

   可以说,雷军早在2007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五年之后,中国的投资机遇,然后他发现,答案就是“移动互联网”。因为那个时候,他发现已经有 不少学生、农民工、保安用手机上网,尽管那时的手机上网就好像二十几年前用电脑上互联网那般不好使,但他相信,随着手机用户的大规模增长,移动互联网一定 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于是,便将“橄榄枝”抛向了UCweb,它来源于You Can Web的缩写,意思是:“你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之后的2008年,在UCweb产品逐渐成熟之际,雷军成为了那里的董事长,并提出硬性指标,“未 来一年,日浏览PV(页面刷新次数)超过10亿页,日活跃用户超越1000万。”

  如今,UCweb一个月差不多有60万左右的活跃用 户,这意味着,在100个中国人中,就有5个人在使用。雷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数字会突破一个亿。而从商业模式上看,如果在浏览器中加入手机支付模 块,按照每天1000万人使用来计算,每人在网上支付一次哪怕只收取1分钱的费用,每天的收入就是10万元。

  而在对UCweb进行投资 之前,雷军实际上是通过对乐讯社区(移动互联社区)的投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移动互联网,甚至为了弄清楚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环节,雷军有十多部手机:诺基亚 E71;iPhone 3GS;Nexus One;HTC G2;Meizu M8……在他看来,干移动互联网这一行,最少需要了解三种操作系统,Andriod(谷歌开发的操作系统);iPhone OS (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和 塞班系统。

  他相信,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是互联网的10倍以上。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在6个月的时间内,雷军帮助UCweb从一个融不到钱的公司,转变为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的公司。

但是,雷军没有放弃能成为一个甩手掌柜的梦想,在他眼里,天使投资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当一个甩手掌柜,也就是说,把钱投到一家公司,不闻不问,几年后几十倍的利润拿回来。”

  而从他所“钦点”的公司来看,无论是孙陶然的拉卡啦,还是陈年的凡客诚品,再或是李学凌的多玩游戏……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为他们融得的资金大概都在上千万美元以上,从行业细分领域上眺望,这些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亨”。

  一转眼,16年金山,3年天使,雷军从一个职业经理人甩手成了金山的二股东,干起了天使投资,按理来说,这些公司都极可能比金山更成功,而此时的雷军却决定回到金山,趟这股浑水。

  其中原委难以拿捏,据腾讯网科技总监程苓峰的斗胆猜想,也许金山只是一个融资平台和壳,用来支持或并购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兴公司。而从雷军这几年投资20来家鲨鱼潜质的公司来看,其中的整合的可能性更大。

   手机浏览器、语音IM、B2C、支付终端、杀毒客户端、网页游戏、网络游戏、3G社区等等项目均在雷军麾下,而此时回到金山,对于业务平台的整合与并购 又怎能不是明智之举?再加上雷军离开的几年中,金山每况愈下,不仅是网游落到行业第十,杀毒更是受到360蚕食,所以现在的金山要将杀毒和网游两大核心业 务直接向雷军汇报。

  昔日的天使投资人,如今又将再次回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只是此时的雷军又多了一双“天使的翅膀”。也许,当初雷军的 离开,就是为了今天的回来,也许当初一笔又一笔的投资就是为了金山的明天,也许金山的股价会在未来几次大的整合与并购中重振,也许那个曾经的程序员,正走 在梦想的道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6

耐心的投資人是最好的投資人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2.html

說起股神,大家都會想起70年代到80年代的Warren Buffet或Peter Lynch。然而,正所謂“江山倍有人才出,一代新人勝舊人”。從90年代到21世紀,多位元華爾街著名交易員和基金經理的投資歷史回報紀錄也足以使他們 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神”,有些股神的回報紀錄連大名鼎鼎的Warren Buffet都只能望其脊背。

對沖基金Reindeer Capital的創始人、基金經理Stuart Walton在從1992年到1999年的8年裡的投資年平均回報率為令人咋舌的115%(8年裡翻了456倍),其中最低的年回報為63%,最高的為 274%!這位仁兄在1999年因為和妻子鬧離婚,覺得不能集中100%的精力做投資,就把他的基金管理的1億5千萬美元都退還給了投資人,飄然離開了股 市。

Mr. Walton有兩件事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是他創立的基金只有兩個人:他和一個工作半天的秘書。二是,他的投資算是無師自通。他有MBA的學位,但他卻 只做過債劵交易員和股票經紀人。在他做股票經紀人的時間裡,他需要把公司的股票研究報告給客戶,和客戶討論市場,以促使他的客戶會通過他的公司交易。在他 工作前8個月,他的業績是讓人尷尬的0。他迫不得已,只好另尋出路,開始給他的客戶推薦他自己認為值得投資的股票。從那以後,他的業績才實現了“零的突 破”。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元客戶給了他一筆錢管理,他離開了那家經紀公司,成為一名基金經理。

Walton把他交易策略的決定因素等分為4份:1)股票基本面,2)股票技術面,3)大盤走向預測,和4)股價對各種資訊(宏觀經濟和公司消息等)的歷 史反應。其中4)我覺得也很有價值。雖然Mr. Walton並未詳細說明,我想他的第四個因素應該指的是股價對消息的不對稱反應,比如壞消息來時股價不跌,或者跌了很快就反彈。好消息來時,股價就狂奔 而上,很難回檔。這種股就屬於好股了。

Walton的電腦上寫著這些交易規則:

1)耐心等待機會
2)按你自己的風格和想法交易
3)不要做衝動的交易
4)不要在一個公司或著一個事件上押寶太多
5)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市場大動的時侯
6)學會預期和等待,而非消息出來了才反應
7)尊重市場
8)買股之前認真思考各種可能性,包括賣價。
9)如果你對一隻已買的股票感覺不好或不確定,就賣了它
10)強迫自己做逆著大眾想法的交易
11)使用圖像識別進行交易
12)不要只看明天,要看6個月和一年的前景
13)股價先行於公司的基本面
14)如果市場對消息有不按常理的反應,這是個強列的信號
15)學會認錯
16)我們會常常犯錯,要快速識別winner和loser
17)每一天要從昨天的收盤價起算,而非你的買點
18)跌了買更多很容易做,但常常是錯的
19)強迫自己在勢頭極弱時買,勢頭極強時賣
20)要避免一切分心的事
21)保持信心 --- 機會總會來的。

Mr. Walton的交易規則雖然多了些,它們應該都是他用“血的教訓”換來的。我想任何一個認真對待投資的人看了以後都有會有所體會。關於第一條交易規則“耐 心等待機會”,華爾街著名交易員江平談他的投資經驗時,也講過“武林高手十年磨一劍”。“耐心”在投資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Walton講到“Sometimes the opportunities are so obvious that almost can’t lose when they come around; the only problem is that they don’t come around that often. The key is not to lose money in the times in between”。意思是講“有時好機會來時可以幾乎保證你的交易不丟錢。問題是它們並不常來,重要的是,在這些好時機來之前,你不要丟錢”。

有幾個例子能說明耐心可以等到好機會。在2000年美國科技技股泡沫的時侯,微軟的市值是6千億美元,為營業額的20倍。注意是營業額,不是贏利。這樣的 市值幾乎肯定說明微軟被高估了。當然,賣空股票時,時機和設置止損點很重要。當《華爾街日報》在2000年3月左右發表了一篇文章說“網路公司季度報表的 會計規則不合乎標準”後,科技股價便一瀉千里了。

另一個例子2004年下半年時中國股市的估值。中國公司的利潤在2004年的下半年開始大幅上升,上證指數的利潤回報率達到10.4%,比2004年上半 年的4.7%高了一倍都不止。中國證府在2004年的下半年開始加息,5年定期存款利率從2.8%上升到3.6%。雖然2004年不能稱之為中國經濟的復 蘇期,但對於新興市場而言,股市回報率為10%(對應於市贏率為10)是不可思議的便宜,是買股的絕佳時機。從那以後,上證指數就從2004年底的 1266上升到現在的5230。

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上證指數從2004年底的1266繼續下跌倒了2005年6月的1081。不過大家都知道新興市場的股票價格震盪幅度大。我們也要看 到上證股指從2005年中期到現在一漲就是4.8倍。這在成熟市場決對不可能。所謂風險與預期回報率共存。不要太貪心,控制好你的風險和調整你持股數目的 大小吧。我們既然做長期投資,就把持股數目放在一個我們的心臟不會整天砰砰跳的地方。

投資的訣竅之一:耐心的投資人是最好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