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维他奶欲进军大豆种植业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2/HTML_5G238XNE7T1F.html


在进口大豆的不断冲击之下,本土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上游种植业。“我们一直在东北寻找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的机会,希望这个进程可以加快。”8月11日,维他奶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袁杰对记者说。

作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即饮豆奶企业之一,维他奶每年约投入4000万元在东北地区采购非转基因大豆,袁杰表示,维他奶在东北地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的投资额将超过这个数字,并且会根据业绩增长逐步增加投资。

维他奶专门聘请的农业种植专家苏军则表示对黑龙江的嫩江平原充满兴趣。他已经在黑龙江地区考察了近12个月的时间。据悉,维他奶有望联合黑龙江嫩江地区大豆协会筹建大豆种植基地。

而在具体操作中,维他奶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将采取与农户签订以合同形式进行种植,对豆农的价格进行一定的保护,保证豆农的利益和提升豆农对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意愿。

“今后将把分散的收购集中起来,通过规模效应稳定采购价格。自建基地还可更好地保障原料品质与食品安全。”袁杰认为此举是为了更好的确保原料供应。

据了解,豆奶、豆浆、豆腐等产品,占整个国产大豆消费量一半以上份额。中国大陆市场即饮包装大豆饮料的市场容量约为800百万升。即饮豆奶行业拓展空间巨大,目前正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这个过程中,维他奶业绩也随之大增。在过去四年,维他奶中国区的销售额约翻了两番,营业利润增长了近20倍。

“以前,维他奶中国区的营业额只占集团营业总额的5%,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20%。”维他奶集团高级总监罗志聪说。

不仅如此,维他奶还在不断扩张。袁杰表示,金融危机下业务的整合和扩张依然会专注豆类业务领域。据悉,维他奶将投资1.7亿港元用于设备产能的扩张。而维他奶所投入的资本开支将会使其产能上升20%至30%。

伴随业务扩张的是对上游原料需求的增加。然而,在国外转基因大豆大举入侵之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遭到严重冲击,直接影响到豆农种植积极性。

有统计显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2009年4月初一度低至每吨3000元,即1.5元/斤。在此冲击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也从原来的3.05元/斤,下跌到1.6元/斤。

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以来,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大概有7%—8%,再加上受病虫害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国产大豆可能将减产200万吨左右。

而有意在黑龙江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直接渗透产业链上游的大豆企业并不仅仅只有维他奶。

今年4月,就传出中粮有意进入大豆产业基地领域的消息,而中粮投资40亿元在天津建立的粮油综合基地将加强其在国产大豆加工领域的能力,预计该基地每年可收购、加工国产大豆150万吨。据悉,维维豆奶、九三粮油、飞鹤大豆食品科技等大豆加工企业也有类似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5

关于江苏农产品种植业成本效益分析(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kuy2.html

 

最近两年的萝卜和大白菜每亩现金收益都约为1400多元, 每亩圆白菜现金收益约为1600多元


关于江苏农产品种植业成本效益分析(二)


食品产业网 (2006-12-1 15:40:26)
关于江苏农产品种植业成本效益分析(二)
   中国食品产业网: 
亩均耗费工时分析

 
   粮食和经济作物亩均耗费工时呈逐年减少趋势。
由于主要粮食作物在耕作、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上大多可以做到机械操作,劳力得到解放的程度很高。随着少免耕等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种植 业生产越来越省时。近20年来,小麦、水稻等适合机械作业(机耕、机播、机收)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减少幅度多在三分之二左右,如2005年 籼稻的每亩耗费工时为7.3个,比1987年减少15.4个;小麦每亩耗费工时4.8个,同比减少8.4个;粳稻每亩耗费工时8.7个,同比减少12.4 个,减幅分别高达67.8%、64%和58.7%。目前尚不适宜机械收割的大宗作物,工作量也减少了3到5成,如2005年玉米每亩耗费工时7.7个,比 1987年减少12个,减少了60.9%;油菜籽每亩耗费工时9.6个,同比减少13个,减幅为55.8%;大豆每亩耗费工时5.3个,同比减少5.5 个,减幅为50.6%;棉花每亩耗费工时29.2个,同比减少16个,减幅为35.7%。

 
    蔬菜种植工作量总体趋势递减,其过程经历了先增加再减少的波折。
蔬 菜生产工作量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时,蔬菜种植相对较为粗放,经营管理措施比现在相对落后,和粮食作物耗费工时相比,差距不大,如1988年时,露地西 红柿每亩耗费工时73个,是当年水稻工作量的3.3倍。其后,由于蔬菜行情逐年看好,菜农对蔬菜的更为重视,蔬菜种植逐渐向精细耕作发展。如大棚西红柿在 1988年时每亩耗费工时78个,1990年时即上升到121个,1992更增加到146个,短短4年时间,每亩工作量增加了近1倍;大棚黄瓜也是如 此,1988年时大棚黄瓜每亩耗费工时116个,1992年达到了162个,增加了46个工时,4年时间增长了40%。露地蔬菜的情形也大体如此,露地西 红柿在1988年时每亩耗费工时73个,到1993年时上升到91个,增加18个工时,增长了25%;露地茄子同期则由60个工时增加到78.6个工时, 增加18.6个,增长了31%;露地芹菜则由57.9个增加到73.4个,增长了27%。精细耕作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亩均效益增长很快。如1992年大 棚西红柿每亩现金收益为2454元,是1988年的2.9倍;同期露地西红柿的亩均收益也由813元上升到1493元,增长了80%;露地黄瓜的亩均收益 也由532元上升到1036元,增长了95%。但其后简易耕作技术进一步发展,蔬菜种植也越来越省时,每亩耗费劳动工时数逐渐减少。如2005年种植大棚 黄瓜每亩约需80个工时,比最多时减少了一半的工作量;大棚西红柿约需88个工时,比最多时减少了42%的工作量;露地西红柿约需54个工时,比最多时减 少了41%的工作量。

 
   蔬菜生产的工作量最大。蔬菜生产工作量依然最大,其中又以大棚蔬菜最费时。如近20年的平均数据看,大棚黄 瓜每亩耗费工时高达105个,大棚西红柿稍低些,也达到了每亩近104个工时,都约是小麦耗费工时的12倍;大棚蔬菜外,露地蔬菜每亩耗费工时数和经济作 物中最耗工时的蚕桑茶叶相当,约在六、七十个左右,如露地西红柿每亩耗费75个工时,露地黄瓜每亩耗费工时71个,芹菜每亩耗费工时63个,茄子每亩耗费 工时60个,都远多于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

 
   蔬菜工作量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工作量差距越拉越大。正由于粮食作物工作量逐年 减少,而蔬菜生产工作量则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波动,经过多年发展后,蔬菜工作量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工作量差距越拉越大。1988年时种植一亩露地西红 柿花费的工时是一亩水稻的3.5倍,目前两者的比值发展到了6.4倍;同期一亩大棚黄瓜耗费的工时对一亩小麦比值则由8.9倍进一步发展到16倍。

 
   露 地蔬菜的耗费工时则由原来和经济作物相当发展到高于经济作物,如2005年种植露地西红柿每亩耗费工时54.5个,比同期养殖蚕桑多7.1个工时,比种植 茶叶多20个工时,比种植棉花多25.2个工时;种植露地茄子每亩需耗费工时46.6个,和同期养殖蚕桑基本相当,比种植茶叶多近12个工时,比种植棉花 多17.4个工时。

 
   亩均投入工作量与亩均收益基本呈正比。
蔬菜种植工作量最大,亩均效益也最高;粮食作物种植工作量最 小,亩均效益也最低;经济作物种植工作量和亩均收入都居中等水平。在作物内部也基本如此,比如耗费工时较少的大白菜、萝卜、和圆白菜等品种,2005年亩 均耗费工时分别为26个、25个和30个工时,在被考察的8种蔬菜中最省时,只分别相当于同期种植大棚西红柿耗费工时的29%、28%和34%;分别是种 植露地茄子耗费工时的56%、54%和65%。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三种蔬菜种植效益也相对较差:最近两年的萝卜和大白菜每亩现金收益都约为1400多元, 每亩圆白菜现金收益约为1600多元,分别是同期大棚西红柿收益的30%和37%,分别是露地茄子收益的60%和70%,作物种植耗费工作量和收益基本成 正比。

 
   综上所述,蔬菜作物的高效益是以繁重的工作量为代价的。蔬菜生产的工作量大大多于粮食作物,也多于经济作物;粮食生产的效 益虽低,但需要付出劳力也最少;经济作物则居中,工作量在蔬菜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工作量之间,但经济作物工作量和粮食作物工作量差距较大,和蔬菜作物工作量 差距不明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