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稅基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www.philipleung168.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衝力射球, 上得急, 落得更快. 尐三四線, 剛剛炒得不亦樂乎, 咁就由賺一個開, 跌剩番個零頭, 都唔好話唔揼心, 但要食幾倍, 咁就係要付出既代價嘞.  坊間話回補裂口, 而家補咗第一口嘞, 如未跌破 21800, 向上之勢其實還未受到最大考驗.

有尐股真係一路係弱, 要等佢爆, 真係要等到天荒地老. 倉內無乜邊隻唔係抵, 咁不如就趁呢次調整, 咁就去轉弱去比較强, 估值都唔好話沒陷阱, 數目少尐, 睇路都無咁哂神, 當自己做馬戲團雜耍嗎. 跟住每月有機會會慢慢做, 希望縮番做十個左右, 仲避免番尐種類重叠.

今年四月尐有老人家開始攞到廿千鬆尐, 呢樣我唔會反對, 雖則無印花稅回贈. 但全民退休, 我不嬲都反對, 而家呢一代緊係拍枱贊成, 但咁用下一代爆煲呢支撐, 咁係咪負責任既做法呢. 需求當然無窮無盡, 但自立自足是做人第一要義, 唔通好似要求共產咁做到生養死葬嗎, 係咩后果往績已有眼睇嘞. 香港問題根本就係資源人才錯配, 將安居樂業既房變做炒賣工具, 生死以夢之, 做成最昂貴既囚籠, 做樓價既奴隸同共孽. 當然我唔會激進到話要平均地權, 盡皆王土咁又係死路一條, 但古語都有訓, 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廟, 唔稅多尐地主個荷包, 唔通仲稅尐畀壓迫中既小民. 尐租金緊係去到盡咖嘞, 同你有親嗎, 咁攞咗佢都無乜空間再追加尐租戶囉. 尐人實話會減少供應, 但咁既回報率, 都怕且全球第一, 尐資本會流出去嗎, 再咁講, 西德咁管制下, 咪個個要瞓街. 將尐稅種均勻尐穏定尐, 等尐少民少商戶可以喘番啖氣, 咁係咪合理尐呢, 雖則個尐地產路既打手會畀你過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67

資本利得稅越改越糟 改革只為了幫財政部「籌錢」 降低稅率、擴大稅基 讓所得稅不再只靠薪水扛

2015-05-18  TWM

台灣的財富分配結構,是高財產、低所得。然而,台灣的稅制與稅改,卻是高所得稅、低財產稅。

沒有「財富腦」的官員,放著大筆財產不課,在過去幾年間反而不斷回頭來課所得稅,換來了什麼結果?錯誤的稅改,應該停下來;正確的稅改,應該大步走。

撰文•楊卓翰

台灣稅制的問題是『一高二低缺綠』。」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分析,台灣現行稅制體系,分為所得稅、財產稅及消費稅三大體系。所謂「一高二低缺綠」是指對所得高課稅,對財產及消費低課稅,而且缺乏環境綠色稅制政策作為國家施政的配套政策。最重要的是,所得稅率偏高,勞動所得者負擔相當高額的稅負。

當我們說稅制不公平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勞動者薪資繳稅太多。但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卻在今年推出財政健全方案,以「富人稅」等一連串加稅,全都衝著所得稅而來。

「與其說是財政健全方案,不如說是火燒屁股的找錢方案!」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說:「這個方案沒有讓台灣的財政更健全,反而透露財政部的急迫和困境。」「富人稅」加重薪資所得稅負主張1:降低所得稅稅率 從資本利得等稅基下手陳國樑口中的急迫,就是台灣逼近上限的債務。「所以,財政部就順著社會上仇富的情緒,一鼓作氣設計出『富人稅』,再增加一般受薪階級的薪資扣除額。」財政健全方案,有三個重點:兩稅合一扣抵、提高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級距、銀行業營業稅,預計能增加四五二億元的稅收。但除了股利扣抵減半的五百億元增稅,其他「看起來,像是為了公平正義而改革,實際上,還是為了幫財政部籌錢而已。」陳國樑說。

以台灣的綜合所得稅報稅資料為準,薪資所得約占全部報稅所得七三%,而非薪資所得約占所得的二七%。但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報稅之薪資所得與非薪資所得的相對比重各占一半。相較起來,台灣個人所得稅的薪資負擔實在很重。

陳國樑拿出財政部的規畫,提高富人稅率,增加一般納稅人扣除額,聽起來符合公平正義。但是,受薪階級總共也只省下一百億元的稅額,在每年三千億元的個人綜所稅底下,真正幫到中產階級的,只有三%的比率,幫助微乎其微。陳國樑認為:「四處補洞的情況下,台灣財政真正的問題,還是沒解決,反而失去了完整稅改的好機會。」事實上,不少OECD國家,已開始將薪資所得與非薪資所得分開課稅,將薪資收入以較低稅率的薪資稅︵Payroll Tax︶課徵;同時擴大稅基,對非薪資所得課重稅。

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指出:「台灣最大問題就是稅基流失嚴重,而不是稅率……。現在把所得稅稅率調高,是建立在不正當的基礎下,完全沒有意義。」他認為,政府應該要做的是降低稅率、擴大稅基。而台灣稅基裡最不健全的,就屬資本利得稅。

資本利得稅追小放大

主張2 :暫停課徵證所稅

改革從房地合一稅開始

資本利得,就是買賣資產所賺的錢,主要來源是交易股票、房地產的所得。但是台灣這兩種稅制都不健全,而且,越改越糟。

證所稅既課不到稅 也不公平證所稅上路三年,去年稅收只有二十三.九八億元。且由於證所稅衝擊股市交易量,造成證交稅從證所稅開徵前一一年的一○四六億元,減少到去年的八八七億元,過去兩年短收證交稅,主計總處估計就逼近八百億元。為什麼台灣的證所稅課不到稅?

這就要考慮證所稅「歷史因素」。一九八八年,財政部前部長郭婉容第一次課徵證所稅前,證交稅稅率是千分之一.五,之後因為證所稅課徵困難,停徵證所稅後,改以調高證交稅稅率到千分之六取代。但因台股應聲大跌,遂再將證交稅稅率調整至千分之三。熟悉當年時空背景的專家表示:「當時就應該把千分之三的稅率再做『正名』,其中千分之一.五是原本的證交稅,另外千分之一.五則是『擬證所稅』。」回顧歷史可知,目前的證交稅的千分之三稅率,其實是涵蓋證交稅與證所稅概念下的綜合考量,在此之下,未調降證交稅率之前,復徵證所稅,等於再對股市投資人剝一層皮;換言之,證所稅復徵的前提,就是先調降證交稅。事實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四月中旬也已承認「台灣千分之三的證交稅是相對較高的」,並已委託中研院進行相關研究;學者建議,在通盤檢討股市投資人整體成本前,證所稅的復徵應該暫停。

面對證所稅亂象,財政部前部長何志欽則從「中產階級財富分配」的角度說明:「股票在台灣是屬於比較中產階級的經濟活動,如果從財富分配的角度,政府要課資本利得稅,應從房地產交易所得下手才對。」房地合一稅 不能只做一半房地合一稅的改革方案,在張盛和的努力下,好不容易送進行政院,台灣的稅改走到歷史性的里程碑。

對於外界認為房地合一稅的力道不足,林全卻認為:「第一階段就是要分離課稅,所以比例稅︵單一稅率︶是一個好的方法,成功機會很大。」林全雖然認為一七%的單一稅率偏低,但是「稅制不應該以打房為主軸。我認為這個制度長久下去,稅收一定會慢慢增加。」林全說。

然而,林全也指出,房地合一稅事實上只做了一半。現在的規畫中,以政府公告的地價為稅基的土地增值稅,可在繳稅時抵扣,徒具形式。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土地與房屋的價格﹃一刀切﹄。台灣一定要與國際接軌,拋棄土地、房屋分離的概念。這個古怪的房地產稅制結構不改,台灣的房地產稅制就沒有辦法真的改革。」林全說。

而且,房地合一稅與奢侈稅的配套,也顯得粗糙。訂於一六年上路的房地合一稅,在實施後取得房子才要被課稅,但是今年買房、明年賣房,就算持有不滿兩年,也不用繳一五%的奢侈稅,造成「炒房空窗期」的配套,顯然不合理。而且,自有住宅已有優惠,四千萬元的起徵門檻顯得多餘。

要完成這些改革,台灣無法一步登天。但是我們的稅改,不能再只做簡單的事,從上班族口袋中掏血汗錢,而放著資本利得不管。如此,台灣稅制只會越來越不公平,台灣應該停下來,找到新的稅改思惟。

所得稅改革規畫應該這樣做

房地產交易所得稅

◎ 初步課稅範圍雖小,但立意正確,然而稅率、起徵門檻接軌奢侈稅,規畫欠佳。

◎ 房、地價格仍分離計算,長期修憲,應廢除土地增值稅,真正房地合一。

個人綜合所得稅

◎ 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45%, 但所得中薪資卻占73%,薪資負擔過重。

◎ 應恢復40%,甚至調降,與企業所得稅看齊。

證券交易所得稅

◎ 復徵證所稅,卻未降證交稅,造成投資成本過高。

◎ 交易成本應與證交稅稅率整體考量。

配套規畫

◎ 個人綜合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差距大,造成避稅誘因。

◎ 房價高漲衝擊居住權,應先建立起房地產資本利得稅,暫停證所稅,整體規畫。

資本利得稅捉小放大,賠了夫人又折兵—— 證所稅大事紀

2012年

4/3 財政部向行政院提出證所稅方案:對所有證券交易所得課稅,但交易所得300萬元以下不課稅,稅率15%~20%。

5/8 行政院證所稅方案遭立法院藍營立委凍結。

5/28 藍營推出國民黨版證所稅:僅針對興櫃、IPO、未上市公司課稅,核實稅率15%。

5/29 財政部部長劉憶如因理念不合請辭獲准。

7/25 立法院通過國民黨版本證所稅法,復徵證所稅。

2013年

5/20 立法院財委會通過證所稅修正案,通過售股金額達10億元以上課徵0.1%的「大戶條款」。

2014年

12/17 「大戶條款」暫緩三年上路。

2015年

1/1 台股連五年量縮,拖累證交稅,實施以來短收800多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93

周顯:擴闊稅基只為「坑」窮人

1 : GS(14)@2018-02-12 07:12:33

【明報專訊】話說今年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估計有1,700億元,有會計師認為政府應盡早檢視稅制,解決稅基狹窄問題。

稅基狹窄向來是會計師批評政府的老調,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也沒有什麼新意了。我的看法是,這反映會計師的視野狹窄,政府稅基狹窄其實不是什麼問題。

從會計的角度看,一家公司的收入來源愈多愈好,因為這代表了公司的財政比較穩定,一方面不足,還可以從另一方面加進。但是,這只是從公司的角度去看,公共財政是完全兩回事。

從公司看,你多一單收入,就是多一筆錢,但從公共財政來看,你的收入全部是來自同一班人,就是730萬香港市民,他們逃也逃不了,問題只是在於從哪些人的口袋裏去收,以及收到的數目是多少而已。

增公共財政收入 不應打窮人主意

稅基再闊,這些人的口袋裏沒錢,政府的收入始終保障不了,稅基再狹窄,只要市民的口袋有錢,政府照舊盤滿砵滿,就像現時的特區政府。

這些會計師們,最喜歡就是提倡銷售稅呀,出售公屋呀之類的,總是想擴大稅網,從窮人的身上打主意,根本就是害人精,也從來不懂得公共財政之道。說穿了,從窮人的身上收到一百幾十元,就叫做擴闊稅基嗎?這叫做「坑人」。

所謂的「擴闊稅基」,目的其實是要從有錢人的身上去抽稅,又或者是用者自付,以減少浪費,但是會計師提出的方案,十居其九卻是向窮人埋手,所以說,會計師就像律師一樣,都是有錢人的門口狗。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78&issue=20180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