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禁忌的行業 闖出千萬年薪天后

2014-08-18  TCW
 
 

 

時間回到去年年底,台北市某個基督教會的一場告別式中。

台前掛的照片裡,老人慈祥的望著前排神情哀戚的家人,空氣中迴盪著福音詩歌的聖靈歌聲,氣氛平和而療癒。場中身著黑衣套裝的林倩如,一面在現場指揮著禮儀服務人員,一面陪著非基督徒的家屬解說流程,讓他們不會因為沒進過教會而感到手足無措。

「過去家裡的五、六次告別式,分錢、吵鬧、打架都有,總算祖母的告別式過程非常平和,」是家屬、也是節目主持人的吳淡如說,「倩如,對我有恩。」

而吳淡如口中的「恩人」,就是龍巖集團長如營業處的業務總監林倩如。

被亞洲《富比世》雜誌選為上市中小企業兩百強、台灣最大殯葬業者的龍巖集團,去年營收為四十一億五千萬元,其中四分之一是由林倩如所帶領泛長如團隊的四個營業處拿下;她個人直屬的長如營業處,去年總業績超過三億元,還創下集團四連霸紀錄。她個人的業績就高達到八千萬元。

「我太渴望賺錢」一句薪水無上限,捨外商職

而林倩如從入行開始,四個月內從零經驗升到處長,第五個月就成立服務處,創下龍巖新紀錄,成為這一行的天后級人物。

「我太渴望賺錢,」林倩如用力的說,「當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切都會快起來。」

在去龍巖之前,碩士學歷的她在歐洲商會上班,年收入二百五十萬元,過得光鮮又輕鬆;但林倩如有危機感,她知道目前的薪水已經到頂,加上來台灣的歐洲企業越來越少,如果要再衝高薪,一定得換行、換產業。

有一次,當時商會的執行長問她:「你四十歲想要做什麼?」林倩如說:「我想過著像你一樣舒服又富有的生活。」

「要富有,你要去當業務,」執行長說,「只有業務的薪水無上限,也只有業務無法被機器人取代。」一句「薪水無上限」,為林倩如打開業務之門,於是當龍巖向她招手,她嘗試三個月後,毅然投入零底薪、社會地位低的殯葬業務。

林倩如敢在三十五歲時轉換跑道,是因為在那之前,她遇過三次錢關。

「為什麼我不行!」留學夭折、房貸苦推她前進

林倩如的父親是普通上班族,拚命付出,才能維持一家溫飽,結果四十多歲就得糖尿病、高血壓;她在十多歲的年紀就體會到,上班族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如果我有能力,不要像他那麼辛苦。」她說。

第二次則發生在大學畢業。當時林倩如以托福六百三十多分申請到美國東部名校賓州州立大學,正打算出國留學。沒想到,媽媽告訴她,因為家裡的錢調不過來,得先讓弟妹唸書,不能讓她出國,「我邊哭邊說,考得爛的同學都有地方去,為什麼我不行?」林倩如回憶,「我學到,原來錢等於前途。」

大學畢業後,林倩如到外商公司上班,買個預售屋存錢,結果貸款繳到一半,她遭遇轉職空窗期,繳不出貸款,被迫跟祖母開口借錢。當時她就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要開口借錢。

這三道錢關,讓她告訴自己:十年內、四十五歲以前一定要財務自由。

當時有人知道她愛買房地產,找她銷售「另類不動產」||龍巖生前契約,她發揮以前在雷曼兄弟做產業分析的研究精神,先到日本參觀殯葬博覽會,瞭解殯葬產業的先進程度;又到香港黃大仙廟附近參觀陰宅,一個單位竟要價港幣十幾萬元,她看到了業務藍海,於是加入龍巖。

前三個月,她一邊在歐洲商務協會繼續上班,一邊當兼職業務員。有時在龍巖上課到晚上九點,還留下來電訪客戶,把上課的內容重新演練一遍,琢磨哪些可用、哪些須調整。結果兼職第一個月,薪水便突破七萬元,「兼職就超過七萬,專職還得了?」她在第四個月成為全職業務,從此月薪沒有低過六位數。

不過,東方人對死亡忌諱,銷售這類商品比銷售其他商品更要耐住性子,性急的林倩如一開始吃足苦頭。

父親是她第一個銷售對象。

「爸,有個東西你一定要買,」林倩如對父親說,「生前契約。」「嘿是衝啥?(台語:那是做什麼的?)保險嗎?」父親問。「保險是保你呼吸時候的,不呼吸的保險叫作生前契約,」林倩如說。「死人要用的?」父親氣得問:「妳想錢想瘋了?全台灣東西那麼多,賣這個?」

「你被騙了!」父親說,「不要去和親朋好友講,誰都不能講!」

「再熟識的客戶如家人,都不可以直接問,」林倩如說,一定要鋪陳、要寒暄,接著判斷客戶屬於感性或理性。

「去過泰姬瑪哈陵嗎?」她靠理性感性兩話術通吃

面對感性的客戶,她會發揮同理心,說:「大家通常都買保險,但保的事情不一定會發生。面對一定會發生的風險(指死亡),我們為何不先規畫和準備?你於心何忍,把人生最大難題留給最愛我們的家人?」

面對理性思考的客戶,改從理財切入:「一份生前契約從民國八十六年九萬元,漲到現在二十五萬,平均一年漲幅超過兩位數……。」

銷售生前契約還算初階,難度高的是塔位和墓園;她會用幽默感戳破客戶的心理障礙:「去過羅馬萬神殿、泰姬瑪哈陵,或者埃及金字塔嗎?你有沒有帶茉草?還是帶七粒米加鹽?」客戶通常會被逗笑,答應上山「勘查」。

龍巖營業四部副總經理陳國強分析林倩如的成功關鍵:「在於,她能自在看待『死亡』,客戶就自在。」

有了業務天分、目標導向和藍海市場,短短四年,三大利基造就林倩如「殯葬天后」的身份。然而此時,老天卻給她出了道人生難題。

二○○六年,林倩如帶的營業處要分出去,原本營業處三分之二的人力都被帶走,業績迅速下滑一半。

當時林倩如已有五、六個月的身孕,個性好強的她為了補強業績,仍挺著肚子,天天往山上帶看。未料,她衝得太急太猛,身體無法負荷,懷孕七個月時,女兒早產;結果,僅有一千一百公克的孩子被判定腦性麻痺,無法好好走路、說話也不清楚。

林倩如經常自責的大哭,她嘗試離職、當個全職媽媽,卻無法面對女兒,因為看見她,彷彿看見自己的罪惡感。

「女兒是我最大遺憾,如果當時多休息一些,她今天不會這樣,」林倩如說,「如果能夠犧牲一點成就換取女兒的健康,我一定會犧牲,」可是再多的金錢也枉然。

經過一個月掙扎,她發現不如理性面對現實,繼續用自己擅長的業務能力為女兒賺取未來生活所需和復健費用。每天下班,林倩如即使很累,也會花三十分鐘的時間和女兒互動;每週三下午和老公一起陪著女兒騎馬做復健。慢慢的,她開始學習用更均衡的眼光看待人生。

她現在和部屬強調家庭、事業和財富的平衡,雖然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不可能完全均分,但是要有心去做時間分配和管理;「心在哪裡,成就在哪裡,」她說。

三十五歲前,金錢給了林倩如三堂課,造就她天后般的身價,且免於匱乏的恐懼;三十五歲後,女兒讓她學到第四堂課——金錢的萬能與無能。

年薪千萬的超級業務員,體悟了人生,得到比業績更寶貴的一堂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0

柳井正: 人口減少的國家不可能繁榮 企業紛紛外逃 日本首富挑戰移民政策禁忌

2016-01-11  TWM

旗下擁有優衣庫品牌的迅銷公司,海外店面數已經超過日本。董事長柳井正認為,一個人口趨向減少的國家,經濟不可能繁榮,他的建議是:多吸引商務人士到日本,並開始討論是否應該接受移民。

日本平價服飾品牌優衣庫(UNIQLU)的海外店面數,已超過日本國內。《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擁有該品牌的迅銷公司會長(董事長)兼社長柳井正,請他談談今後展望,以及對於日本經濟的看法。

東洋經濟週刊》問(以下簡稱問):日本國內既有店面的客車價提高,但截至一五年十一月為止,顧客數卻連續六個月低於前一年同期?

柳井正答(以下簡稱答):顧客數減少是警訊,我們得拉抬它。(連續兩年)調漲售價,確實有影響。漲價固然有它(為了因應日圓貶值或成本增加)無可奈何的地 方,但今後只要沒有明確的理由,我們不能再隨便漲價。就算商品的品質或設計變得更好,只要(顧客)不明白漲價的理由,商品就賣不好。

國內景氣不佳也是一大因素。東京的奢侈品與外國觀光客消費狀況很好,名古屋、大阪與福岡等地也不錯,但其他地方就不太好了。

另一個問題是,當一美元兌八十日圓的匯率貶到二一0日圓,營收若以美元計算,會減少三二%至三四%,這在全球競爭上,是很大的問題。

移民議題日本卻視為禁忌

問:由於在中國的事業擴大,十一月底時,海外店面數已經比日本國內多了。未來可能把總公司遷到中國嗎?

答:不會。我沒辦法住中國,由於有日本的D N A,總公司會在日本。但如果(政府)不多為企業著想,企業就會不斷移往海外;也就是逐步從高稅金的國家,移往低稅金的國家。

此外,政府也應該多吸引海外企業或做生意的人來日本,否則,日本只有觀光客來,會變成像希臘一樣.沒有一個國家是人口減少還能繁榮的,日本應該開始討論是否需要接受外國移民,但現在卻連討論都變成禁忌。

問:優衣庫已發表了會逐步雇用難民的方針?

答:這也是在凸顯問題,其實「難民」這樣的稱呼不好。我們已雇用來自緬甸的十三位難民,但絕大多數是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政治難民。他們非常優秀,已經有兩個人熟悉他們原本完全不懂的日本文化與日文,成為正職員工。他們說,未來的夢想,是在緬甸打造優衣庫店面。

問:你對現今日本企業的

經營有何看法?

答:日本的傳統式經營是不行的,會分不清責任在誰身上。就算企業爆出負面消息,到頭來,都變成公司或部門的責任,不了了之。工作應該是由個人完成的,和外國企業往來時,不是公司對公司,而是個人對個人才能完成。日本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完全不夠。

賺全球財網購比開店盛行

問:你們訂出二0二0年營收要實現五兆日圓(約一兆四千億元新台幣)的目標,這會需要購併嗎?

答:購併很難。我們必須買下大公司,再把它的文化全部改變,整合進來才行。光是這樣做,就要花很大旳工夫。所以「有機式」、亦即利用既有經營資源的成長,會比較好。我們(自創業以來首度)發行的二五00億日圓公司債不是為了購併,而是為了數位投資與在海外發展。

今後的服飾業界無關國界,直接銷售會比開店盛行。在中國,購物網站每年十一月十一日會舉辦盛大的特賣活動,一五年優衣庫一天就賣了二三一億日圓,潛力就是這 大。在營收當中,網購的比率至少要達到三成,競爭對手也會走這路線,只要能走數位化及全球化,就能致勝。

問:關於接班人有何打算?雖然柳井先生繼續做下去也是一條路。

答:我沒這樣的想法,我會開始衰老。說真的,我集中心力完成工作後,回家都累癱了。這麼累人的工作,如果我一直做下去,一定會死。我希望盡可能專心做好會長的工作,負責治理方面的事。

我們有接班人制度,不是由一個人帶領全公司,而是透過團隊合作引領公司前行,為此,近幾年已逐步增加人才的培育。我希望社長不是來自外部,而是由內部員工升任。

大家或許誤解了,我的兩個兒子(長子、次子均擔任執行幹部)都不可能接社長職位。我離開公司的話,期盼他們成為會長、副會長,監督公司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55

“一言不合”就轉型!創業轉型有什麽禁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1/157591.shtml

“一言不合”就轉型!創業轉型有什麽禁忌?
青山資本 青山資本

“一言不合”就轉型!創業轉型有什麽禁忌?

轉型不是解決問題的解藥。

在創投領域,有一個概括性的數據是,天使輪之後,有一半的創業公司會出現轉型。

如一位創業者說,早期創業時,想第一次就命中市場點是小概率事件。沒有命中才是普遍情況,所以轉型才是早期團隊的常態。

所以,為了創業公司更好向前,在創業公司早期階段,轉型並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也不意味著必然失敗。

相對而言,正確的轉型恰恰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說,自然是鼓勵創業公司在不斷試錯或者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平常也有創業者也向青山資本咨詢要不要轉型,以及如何轉型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轉型的問題分兩步來解決,第一步,評估自己要不要轉型,第二步,確實需要轉型之後如何轉型。

先問自己,你為什麽要轉型?

創業轉型有主動轉型和被動轉型之分,如此簡單區分其實沒有太多意義,因為對於創業者而言,所有的轉型都會有主動和被動的成分,只是從不同角度去看罷了。比較來看,在要不要轉型的問題上,青山資本提倡需要先認清需要轉型的原因。

第一種是,因為這個方向確實無法進行下去,需要轉型。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比如在準備創業的時候,市場還在,但創業進行了一段時間,該領域已經被其他大公司的業務所代替;用戶增長不及預期;經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用戶需求或者市場沒那麽強烈,沒那麽大;過高估計了市場的成熟度,現在做不夠成熟等等。

更好的情況是,在創業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更好的方向或者模式,用同樣的時間和資金做去另一個方向更好。這時候,創業者認為需要轉型。

第二種是,這個方向因為創業者沒有做好,所以認為需要轉型。

相對於第一種,創業者更需要特別慎重地評估這一種情況。有時候創業者也會分不清到底是自己沒有做好導致做不下去,還是這個方向確實沒有做不下去而必須另尋他途。

如果是因為沒有做好,相對於盲目轉型,更需要考慮下如何調整團隊、增進執行力,動用更多的智慧和資源把這個方向再試試。因為如果是自己團隊、執行力等原因沒有做好一件事情,換個方向,這些內部原因依然會存在,不會因轉型而消失。

所以,轉型不是解決問題的解藥。

如果創業者確定是第一種情況,且認定必須要轉型之後,具體如何轉型?青山資本提出幾個建議,希望能幫到創業者:

1、轉型需要殺伐果斷。

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如果下定決心轉,就要盡快轉,不要在考慮要不要轉的問題上,浪費太多時間;二是,具體轉哪個方向,決定系於一人。

一位創業者,實現網創始人王龍行創業中經歷了三次轉型,他的一個心得是,每一次轉型方向的決策只能由創始人來做,不要提出幾種想法,讓大家頭腦風暴,充分自由討論,更不要讓大家來投票表決走哪條路。這個過程會消磨團隊士氣,也並不能深入地分析問題,還會導致時間上的浪費。

更好的做法是,創始人首先自己一個人進行轉型方向的深入分析和調研,形成定論之後,召集會議向大家宣布轉型並解釋為什麽這麽做,然後做快速執行。在轉型時期,凝聚團隊士氣比業務增長時期要難得多,如果有成員不是很贊同轉型方向,可以再一對一的解釋和溝通。

2、不要傷害用戶。

不談任何轉型戰略、技巧等層面,轉型應該特別考慮對用戶的影響。

戰略、策略、增長、轉型、融資等問題只停留在創投從業者的層面,用戶不會去感受一個服務背後的運營者是怎麽運用和調整策略實現增長的,它的評價只有服務的好壞。用戶能感知的只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他也不應該也不會去承擔創業者轉型的成本和代價。

特別是,用戶只可能給一個應用或服務一次機會的情況下,一次用的不好,很可能永不買單。創業公司在轉型中要永遠記得考慮這一點。不要方向轉了,用戶沒了。成功的轉型應該是在用戶側、資源側有累積效應的,前一段的積累會為下一段的發展提供幫助。

3、處理好和投資方的關系。

必須承認,創業者和投資方之間是有“張力”存在的。

投資方自然樂見創業者實現規模化的增長和擴張,在創業公司發展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好的財務回報。創業者從實地經營的角度,多半會在擴張速度、客戶質量、用戶規模,甚至是員工培養方面做適度平衡。

這中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張力結構”,過去我們見過太多創業者和投資方鬧得不愉快的事件,多半是張力進行了負面作用的結果。

所以,創業者在轉型的同時,也需要處理好和投資方的關系,讓投資方來成就和支持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投資方的想法硬去做轉型或者堅守。

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轉型也是如此。無論是投資方還是周圍朋友,在創業者的轉型期可以給一些建議,甚至給一些鼓勵打氣,但最後做決策和執行的還是創業者,所以轉型需要“聽多數人意見和建議,自己做決定”。

轉型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83

百無禁忌想,踏踏實實幹 美國“積木式創新”的奧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159

美國矽谷,成立於2013年的創業團隊Knightscope打造的自動機器人K5。K5能偵測異常行為,例如夜間穿過建築物的人,然後向遠程安全中心報告,適用於對企業、商場、校園進行安全監控。(矽谷/圖)

一群中國的學者和企業家前往美國考察,他們發現,百無禁忌的想象力,專註於“長板”的積木式創新,創新型大學與產業界的無縫連接,以及對創新的制度保障、資金投入,是美國創新能力領先世界的原因所在。

一群來自中國的學者和企業家被震撼了。

兩個月前,他們驅車從美國洛杉磯往北一百多公里,一片荒涼的半沙漠地帶,眼前一塊豎牌上面寫著“通往太空的門戶”幾個大字,這里是莫哈韋航天航空港(Mojave Air and Space Port),XCOR公司就在這里的一棟小平房里。這家創業公司正在研制新型太空飛船的發動機。

XCOR公司的創業者們想,傳統的航天飛機耗資巨大,為什麽不能生產小型的、垂直起降、可重複使用的兩人座航天飛機?為此,四十多位科學家和創業者在這片荒涼地帶工作了十多年,目前XCOR研發出的發動機已經通過了一千多次重複使用的實驗。

8月21日,這群由三十多位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組成的“美國積木式創新遊學考察團”成員,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分享了他們在美國的見聞。遊學考察團由國發院教授周其仁、薛兆豐和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帶隊,花兩周時間訪問了美國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等地的高校和高科技公司,去探尋美國創新能力的源泉。

百無禁忌地想,腳踏實地地幹

“想造能飛的火車,這件事的成功幾率非常小,但問題是幹的人為什麽還冒得出來那麽離譜的想法?也不覺得上太空、超高鐵這類事只有‘國家’去想才合適。”

被遊學團成員提及最多的,是創新者的想象力。

在洛杉磯市中心一個滿墻塗鴉的街區,遊學團找到了一家研發超級高速列車的創業公司Hyper Loop One。該公司在做的事情是,讓磁懸浮列車在真空管道中運行,時速可達700—800公里,相當於飛機的速度。目前這種列車已研發出雛形,在拉斯維加斯沙漠里試運行,也有找上門來的客戶下了訂單。

令薛兆豐感到驚訝的是,這家企業總共融資不過一億多美元,只有幾十位工程師,卻為了這個“近乎瘋狂的想法”工作多年。其中,很多人不領工資(因為公司沒盈利),而是把工時折成公司股票。

“想造能飛的火車,這件事的成功幾率非常小,但問題是幹的人為什麽冒得出來那麽離譜的想法?也不覺得上太空、超高鐵這類事只有‘國家’去想才合適。”周其仁說,與這些“瘋狂的”創業者座談時,其中一位給出的理由是:“萬一成了呢?”

遊學團了解到,莫哈韋小鎮上聚集著一幫太空迷,基本共識是地球遲早不堪人類消耗資源的重負,所以現在要為太空移民做未雨綢繆的準備,先向火星移民。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可往返使用的太空飛船,於是,在莫哈韋小鎮就逐漸形成了太空飛船的產業鏈條。

“他們對未來的想象力給我很大的沖擊力,”薛兆豐說,“在一件事里,能不能做成還不知道,但不做,成功的機會是零,他們就去做了。”

周其仁認為,這就是美國式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百無禁忌地想,還能動員一群人踏踏實實地幹,7年、10年時間就“撂”在那件事情里。這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是,人大腦里的想法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甚至比其他可量化、可見的生產要素更為重要,“每個時代的可用資源皆由想法決定”。

“積木式創新”

一件創新產品,它的不同生產要素可以被模塊化,由不同的企業進行研發與生產,再從中挑選世界最頂級的不同模塊,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產業鏈條。

令薛兆豐印象深刻的,還有創新者們的眼神。

與XCOR的創始人們交談時,薛發現他們的眼神非常單純執著,“我慢慢理解了,因為他們只專註於如何研發出一部發動機,而這是他們擅長和熱愛的事情。”薛兆豐說,這種單純也得益於一種創新模式——XCOR只生產太空飛船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在它周圍有上百家公司支持太空飛船的其他部分,比如飛船外殼、機翼、起落架等。

XCOR公司的制造模式正體現了美國創新模式的一個特點——即插即用的“積木式拼接”。一件創新產品,它的各個生產要素可以被模塊化,由不同的企業進行研發與生產,再從中挑選世界最頂級的不同模塊,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產業鏈條。這種創新模式,可以發揮不同企業的優勢,每家創業企業都可以專註於自己的“長板”。

在王煜全與薛兆豐看來,“積木式創新”是美國創新的最新模式。它發生的背景是社會生產模式的改變,王煜全引用《科學美國人》的觀點來解釋這種變化:今天的科技是複雜的協作系統,要有多個單位緊密協作,像愛迪生那樣單打獨鬥的創新時代已經結束了。

“近年來,美國小型創新企業爆炸性成長,因為公司像拼積木一樣做事情。”王煜全說。

在中國創新者非常關註的企業領導者方面,王煜全觀察到一個美國創新的特點:在美國,企業領導者也是“積木式”,“在美國創新公司里,CEO的更換是件正常的事情,一任CEO完成公司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換成能完成下一個階段任務的CEO。比如,當企業處於研發階段時,研發型CEO負責把技術做成產品,當產品進入市場,就由市場型CEO接棒。”王煜全介紹,海銀資本在美國投資的十幾家高科技創新企業,“其中有三分之一在2014年換了CEO”。

與之相比,投資人對中國企業進行投資時,卻非常忌諱企業領導人的頻繁更換。

美國XCOR宇航公司研制出一款帶有火箭動力的太空飛機“Lynx”,面向太空軌道商業運輸。搭乘這種小型太空飛機需95000美元,每次飛行僅能承載1位乘客和1位飛行員,每天可飛行4次。(視覺中國/圖)

大學,創新的源泉

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到紙上變成論文,再變成實體,最後變成成熟的產品,每個環節的專家——科學家、教育家、發明家、工匠、企業家、投資家……一個不能少。

在報告會上,遊學團成員展示了一張看似平淡無奇的照片,上面是一部手機放在桌上正在用無線技術充電,這就是遊學團此行所考察的產品之一——美國無線電力公司(WiTricity)所研發的無線供電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無線供電,最遠距離達到了2.4米,可以同時為多個設備遠距離充電,還可以穿透墻體、木頭等障礙物。

WiTricity被矽谷視為五年之內的下一個谷歌或蘋果公司。據WiTricity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已進入量產階段,並已經應用在了豐田電動汽車和筆記本電腦上。這家公司的願景是,未來幾年內,人們的房間將會無線化,所有的電器都可以通過一個中央充電基座,獲得源源不斷的電力。

WiTricity的起點來自一個想法,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Marin Soljacic博士在十幾年前的一個清晨,被手機低電量報警聲吵醒,睡意朦朧中靈光一現:能不能發明一個設備,讓手機不插線就可以充電?

2006年,這個想法成為一篇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2009年,發明者展示了第一件據此發明的產品:兩個大大的線圈點亮兩公尺外的燈泡,之後參與該技術的人員就從MIT獨立出來成立了公司,直到目前在此項技術方向上掌握了一百多項關鍵專利、產品量產。

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到紙上變成論文,再變成實體,先是一個巨大的線圈,然後變成一個小小的電路板,最後再變成薄軟的紙片大小的成熟的產品。在多個環節的創新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專家:教授、投資家、企業家都是其中重要的模塊,“科學家、教育家、發明家、工匠、企業家、投資家……一個不能少”,周其仁評點說。

在美國,無數高校的紙面專利正是這樣變成了創新產品,大學成為美國名副其實的創新源頭。

周其仁由此觀察到美國和中國的大學在創新方面的不同,兩國的大學都有老師、學生從事研發工作,也都有研發成果,但是接下來就不同了。“研究出來以後怎麽弄,這是美國大學和我們的大學今天差距最大的地方,”周其仁說,“美國的專利成果不僅有‘拜杜法案’保護,後面還有一系列流程保障。”

《拜杜法案》由美國國會參議員Birch Bayh和Robert Dole提出,1980年由國會通過。在《拜杜法案》頒布之前,由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產生的專利權,一直由政府擁有。而該法案則使得大學和非營利研究機構對於聯邦政府資助的發明創造,享有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由此大大了推動產業創新。

知識的“厚度”

教授們常對學生講,“學校給我這麽多錢就是給你們服務的,你們有什麽問題就來找我。”

美國大學擁有專利的數目龐大,僅麻省理工學院就有三千多項發明專利,正因為如此,美國的創新企業數量才如此巨大。周其仁認為,不是所有專利都能賺錢,要有人從市場、產業的角度評估哪些專利更有機會變成產品,“顯然,教授們腦袋里思考的通常不是這方面的問題,MIT設有專利辦公室從事這項工作,專利授權後其授權收入的三分之一歸大學。而中國高校沒有這樣的部門”。

專利授權之後,會有承擔巨大風險的風險投資人介入,畢竟成功的創業企業是極少數。最後,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將專利生產轉化為產品。

考察過程中,美國大學學生的研發創新經費之充裕讓遊學團感到驚訝。MIT每年會有上千億美元的研發基金投入到教學中,MIT教授黃亞生對遊學團介紹,在他為期十周的創新課上,每位學生有五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MIT地球物理系的一位研究生告訴周其仁,他所在系只有10名研究生,經常是教授帶著博士生,研究生帶著本科生全世界走,“哪個地質有意思,只要報上名字就去了”。教授們常對學生講,“學校給我這麽多錢就是給你們服務的,你們有什麽問題就來找我。”

長於田野調查的周其仁覺得,實地考察和課本上學習知識是完全不同的,美國大學的充裕投資所培養出的學生的知識“厚度”,正是中國大學與美國大學差距之所在。

薛兆豐在美國時發現,他此行接觸的許多大學教授、學生的名字不好念,因為不是英文名,這些人來自全世界,但是在一個創新的環境都各有建樹。

周其仁認為,最優的創新組織是不大不小的“群”,“活躍分子湊到一起高頻互動,容易達成共識,互相欣賞、互相切磋、互相鼓舞,組織成本不高就形成一致行動。群與群交互作用,能夠無中生有,直到長出一個新結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12

20億的情欲戰爭:新三板啪啪啪公司,禁忌中野蠻生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1/160454.shtml

20億的情欲戰爭:新三板啪啪啪公司,禁忌中野蠻生長
讀懂新三板 讀懂新三板

20億的情欲戰爭:新三板啪啪啪公司,禁忌中野蠻生長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個行業的巨大價值,幾乎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

本文由讀懂新三板(微信ID:ddxinsanban)授權i黑馬發布

愛,禁忌,商業。

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這個行業在國內發展23年,至今尚未產生一家上市公司;不過,目前在新三板上,已經有4家掛牌公司。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個行業的巨大價值,幾乎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

這個行業是情趣行業,目前新三板掛牌的4家公司,分別是海豹信息(以下稱“他趣”,837472.OC)、桃花塢(838664.OC)、春水堂(839466.OC)和愛侶健康(835587.OC),4家公司估值總計19.49億元。

以情趣之名,行業野蠻生長

早晨10點,“粒小糖Small”在他趣上直播,系統顯示超過600人圍觀,不時有圍觀群眾“扔過來一個大香蕉”,這是對“粒小糖Small”的打賞。

基於直播以及社交,他趣在移動端聚集了一批流量,目前dau(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30萬。

基於移動端的流量銷售性玩具、避孕套、情趣內衣等產品,2012年4月成立的他趣建立了自己的移動電商玩法,2015年銷售額接近6000萬。

2009年成立的桃花塢,打法和他趣類似,也是“電商+社區”模式,目前dau達到15萬。銷售的產品以性玩具為主,2015年銷售額接近2000萬。

另外兩家公司春水堂和愛侶健康則是老牌公司,春水堂成立於2003年,公司主營情趣電商,也做自有品牌產品,2015年銷售額4000萬左右;愛侶健康則是生產性玩具起家,是亞洲最大的性玩具生產商之一,目前轉型研發和品牌,2015年銷售額1個億左右。

1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4家公司,打法不一。除愛侶健康外,另外3家公司主打電商,這也是當前整個情趣行業最大的機會所在,一個佐證是淘寶情趣用品店鋪高達4萬多家,行業仍在野蠻生長期,卻無人一統江湖。

電商的機會,在於情趣行業結構的深刻變化。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在電商出現之前,用戶購買情趣用品的體驗非常糟糕:大白天進店,可能承受路人甲的異樣目光;因為消費非常低頻,線下店必須提高客單價,所以價格通常高的離譜;此外,產品粗制濫造,用戶體驗極糟。

所以,情趣行業一直是賣方市場;但現在,電商興起,行業正逐漸轉向買方市場。這正是渠道公司和產品公司的機會所在。

基於此,資本正在進場。2012年至今,機構累計向4家新三板公司投入4.68億元資金。其中,愛侶健康融資3.09億元,掛牌前(掛牌中)融資2.59億元,掛牌後融資0.5億元;春水堂融資0.81億元,全部來自掛牌前(掛牌中);他趣融資0.65億元,掛牌前(掛牌中)融資0.29億元,掛牌後融資0.37億元;桃花塢融資0.13億元,全部來自掛牌前(掛牌中)。

2

註:表格中數據來自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公司股本形成及變化情況”中的增資條目,以及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

根據最後一輪融資計算,4家公司估值總計19.49億元。其中,愛侶健康估值8.5億元,春水堂估值3.64億元,他趣估值6.5億元,桃花塢估值0.85億元。

情趣是個好生意,性玩具毛利率高達50%

這是一個極度分散化的市場,顧客心中仍無強勢品牌,在這個階段,渠道商分走最大塊的蛋糕。

可以看下4家公司各個品類的毛利數據。對3家渠道來說,性玩具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情趣內衣都在40%以上,這在普通消費品行業難以想象。

在避孕套產品上,他趣毛利率27%,桃花塢28%,春水堂19%,可見自帶流量的公司獲利能力更強。

實際上,當下毛利確實很好,愛侶健康作為生產商毛利都在45%以上。

3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當然,3家渠道用戶群體略有差異。桃花塢、春水堂主打中高端的用戶,平均客單價在150元以上,他趣用戶更年輕,付費能力也相對較弱,客單價120元。

但情趣這個生意,一個基本規律是誰得年輕人誰得天下,這個行業,品牌一旦老化,問題會非常嚴重。要知道,1990出生的年輕人已經26歲了,如何滿足年輕人需求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雖然渠道商分走最大塊的蛋糕,但不要因為渠道強勢就否認品牌商的江湖地位。盡管大陸品牌廠商稀缺,但是很多國外和香港品牌已經在天貓、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比如曾經獲得AVN最佳國際情趣用品冠軍的LELO,比如Fun Factory、杜蕾斯、斯沃康凱瑞(Svakom);此外,香港雷霆、香港諾蘭等知名情趣用品廠商也對大陸市場虎視眈眈。

未來假如國內出現強勢品牌商,渠道商顯然再難以獲得50%毛利率。這也是春水堂、愛侶健康在產品端下力的重要原因。

都很小,但“社交+電商”已有看點

看上去很美,但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完全跑出來。

2016上半年,除愛侶健康營收倒退至4001萬,春水堂預計營收將持平外,他趣與桃花塢都有較大增幅,他趣營收3874萬,桃花塢營收2422萬。但即使這樣,行業內也沒有一家公司的營收過億。要知道愛侶健康和春水堂都已經是超過10年的公司,可見這個行業很難做。

4

註:表中單位為億元,春水堂因掛牌時間較晚無16年中報數據,因此采用2015年報數據,其他三家公司均采用2016年中報數據。

經營狀況上,全行業虧損幅度同比上年度在縮小,桃花塢基本上保持盈虧平衡。另外,他趣在接受讀懂君調研時也明確表示,隨著體系成型,市場推廣、倉儲費用、研發費用以及一次性支出減少,公司已經在10-11月實現盈虧平衡。

春叔(春水堂創始人藺德剛)也曾經對外表示:“預計走過研發初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收支平衡,今年實現盈利”。

愛侶健康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控制得法,再加上2015年度存貨減值計提完畢,虧損大幅縮窄。

當然,對於渠道商來說,觀察營收指標可能更為合適,因為移動端市場的崛起,他趣和桃花塢過去兩年成長不錯,具體見下表。

5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讀懂君尤其提醒投資者關註社區的價值。

社區在流量的質量上優於第三方平臺,體現在流量的精準性和粘性,目前他趣註冊用戶達到2000多萬,dau30萬。桃花塢註冊用戶達到900多萬,dau15萬。

在傳播力上,情趣社區的價值也是可以證明的。3個月內百度搜索指數的整體趨勢(包括PC端和移動端),排名先後分別是:他趣、桃花塢、春水堂、醉清風和愛侶健康。前兩名就是他趣和桃花塢這兩家擁有情趣社區板塊的公司。

6

情趣社區這一塊,他趣走在了前面,接下來就看社區與電商銷售怎麽形成良性互動。據他趣創始人黃天財透露,情趣社區這一塊能夠單獨盈利,2017年情趣社區的廣告、直播凈收入能達到2000萬元。

但是,有兩點必須要提醒投資者:社交是社交、電商是電商,他趣的社交版塊實現收入甚至實現盈利都有可能,但電商業務有其自身邏輯,他趣的電商業務仍有相當長路要走;另外,情趣社交這件事,有政策風險,這個事情投資者也必須關註。

另一條路:進軍智能硬件

每家公司的競爭策略在走向差異化。

上文已經明確說明低端產品對市場的影響,業界將智能硬件作為突破口,比如春水堂。

讀懂君為大家整理了2014年之後出現的一批情趣用品智能硬件公司,如下圖所示。

6

春水堂由電商渠道切入自主研發智能健康產品,推出了火槍手振動棒、ihole、iball等產品;愛侶健康更是通過收購國外品牌,利用海外品牌及其研發能力進入智能產品領域,可惜,首戰失利。

實際上,桃花塢也很看重這塊市場。桃花塢今後發展的戰略是將新三板掛牌公司打造為資金平臺,成立產業基金孵化智能硬件產品。投資智能健康產品,以產品為爆點打造自己的品牌,對桃花塢來說,資本運作以及投資眼光將尤為重要。

智能硬件產品和電商、社交、代工生產都不是一回事,所以對上面3家公司來說,挑戰不小;當然,一旦成功,也是巨大的機會。

情趣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73

賭錢三大禁忌

1 : GS(14)@2011-06-27 21:48:19

iInvestor

http://www.inv.com.hk/columns/x-holicman-diary/issue31_46/
1. 悶聲發大財
賭錢賭得多,特別是喜歡賭百家樂的話,都會認為有些時候是會有「路」的。所謂「路」,其實就是莊閒按特定的規律出現,而根據計算方法,除了「大路」(即直接按莊閒分布排列)之外,還有小路、曱甴路等等。事實上這些所謂「路」跟股票的圖表派無分別,都是事後孔明,是沒有預測性的 ─ 要知道百家樂本身發牌不受情緒不受任何因素影響,但是大部份賭仔都會相信是有「路」的,當運氣好的時候,就會遇到重複又重複的莊閒分布,自己「入到路」就能贏大錢。
一般我去賭錢遇到好「路」,我一定會很低調。很多時候一條好「路」大概出現了,就會有其他在四週游走的賭仔發現,大呼大嚷這邊的「路」好。然後就跟住之前的「路」下注。結果往往很邪門,「路」往往即時改變,就是所謂爆「路」。所以就算我在這張賭枱賭得得心應手,只要有盲毛走過來大叫好「路」,又或是公關不識時務拍馬屁話好「路」,我都會即時減少注碼,又或是索性這把不賭。
另一相關禁忌是千萬不能說自己贏很多,也許冥冥之中有不知道甚麼力量控制着,在賭場內說自己贏錢,一說就中,即輸!

2. 留心同桌賭客荷官
基本上好「路」的時候,總會有人突然加入,而這時候往往會爆路。像我這種縱橫賭場多時的人,一見有人加入就會特別敏感。說我迷信也好,大自然萬事萬物都既然有互相制衡的力量,人與人之間亦當有互相影響,套用八字的說法,有些人就是相生,有些人就是相剋。賭局是一個由賭客荷官組成的Equilibrium,而目前是有利於我的,就是說Equilibrium傾向於我這邊。這時候有新的人加入,又或是換了荷官或監場,整個Equilibrium會怎麼樣就是未知數。新來的人有可能剋我也有可能旺我,哪我當然應該先觀察嘗試。再推盡一點的話,如果你有找人算過八字大概知道自己喜忌,譬如說你忌土,看到一個身穿黃衣的人走來,那就當然要寧可信其有,避一避啦!
還有些時候你可以觀察到某些人不管怎麼下注,把把輸的,亦可參考,就是所謂的「燈」。只要買「燈」對面,也是一種贏錢的方法。

3. 輸清手上籌碼就算 千萬別追加
賭仔都一定經歷過買莊開閒買閒開莊鋪鋪輸的時候,除了運氣我真的解釋不了。其實一般我去賭錢,頭三把最重要。基本上一次賭行的輸贏,很多時都跟一開始手風如何有關。所以我為自己定下一條規矩,一次賭行準備好的注碼輸掉就收手,永不取錢加注或甚至找人借錢。其實運氣好的話,按我之前提及過的過三關方法,基本上賭幾鋪就有錢贏。如果當天Testing Water效果不好,就一於當放鬆下算了。要記住,賭錢不是付出多少回報多少,並不是你加注碼就可以贏錢的。明明知道運氣不濟仍然再追,逆勢而行結果上天會告訴你後果的。
2 : 龍生(798)@2011-06-28 01:06:54

導人迷信....
3 : 草帽(1253)@2011-06-28 08:40:26

賭錢三大禁忌 :思緒太亂, 落注太快, 注碼太平均.
4 : Wilbur(1931)@2011-06-28 08:44:45

賭錢3大禁忌:

1. 以為自己有技術
2. 以為自己有運氣
3. 以為張檯有「路」
5 : GS(14)@2011-06-28 21:02:39

賭錢3大禁忌:
1. 唔好有味
2. 唔好有人
3. 唔好有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64

約會5大禁忌 慳錢至乞女憎

1 : GS(14)@2013-10-29 01:16: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8/18483167
南韓有求職網站進行調查,發現女性最討厭約會時,伴侶表現不夠慷慨大方,行程以慳錢為目標。

南韓求職網站訪問了1,200名上班男女,分別調查女性上班族最討厭的約會行程,以及男性上班族最喜歡的約會場所。調查發現,女性最不能忍受男生太吝嗇,約會要省錢;第二位則是約會活動毫無變化,每次均是吃飯、看電影,最後喝咖啡,十分無聊;在家約會則排第三。

至於男性最喜歡的約會地方前五位,依次序是網吧、水上樂園、家中、戲院以及售賣炸雞、啤酒的餐廳。

女性上班族最討厭的約會行程前五位:
1.行程以最慳錢為目標
2.行程每次都一樣
3.在家約會
4.活動量大的行程
5.到人太多的地方約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34

英國國企私有化百無禁忌

1 : GS(14)@2013-11-30 15:43:39

http://finance.sina.com.cn/zl/in ... /09351739099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86

【打工正能量】交際應酬要講心 五大禁忌你要知

1 : GS(14)@2015-10-14 02:55:40

有齣經典電影金句說「冇料的人才應酬啫」,但事實上,無論你有料、冇料都會交際應酬,而且真入化境的人,是不以應酬為應酬,而是抱着去結識新朋友的心態。很少人做得好,因為太有所圖太着迹,不懂得付出、不懂真誠的道理。至於應酬第一奧義,就是付出。做人不要太自私,企管專家Jeff Haden指出,若以自私精自戀狂的姿態去結識新朋友,並犯上以下五大禁忌,可謂必敗無疑,切記切記。



1.只索求不付出

應酬交際都有目的很正常,有的要生意,有的拉關係,有的想要某某的contact甚至想對方介紹某某給你認識,全都無可厚非。然而先別把焦點放在你自己的身上,你反而要問問自己,究竟你有甚麼可以幫到人家,你不先付出,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是沒從建立的。所謂有來有往才是上等人,記着,焦點是他們,不是你,你不是主角。



2.假設人家會關心你的需要

這是天生自戀狂無法明白的事實,如果你只是關心自己的需要,也以為大家都會關心你自己的需要,那永遠不會明白「佢嚟唔係幫你meet target」這個現實。他們沒有義務去幫你達成你偉大的目標。你或許已經十年未開單,但一天你不改變這個只顧自己的心態,一天都沒有人會理會你。學會關心別人的需要,學會聆聽,人家才會關心你。



3.漁翁撒網慳水慳力

卡片派得多不代表你會結識到更多的人,不要以為人家就會因此記得你。正如你年中都收到人家不知多少名片,但你不妨翻翻你的名片盒,你真的認得,甚至聯絡過名片上的人嗎?有很多自僱人士甚至花很多心思設計自己的名片,以為人家一定會因為名片特別會記起你。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如果要靠一張名片才能記起你,那你似乎沒有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可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又不是儲閃卡,要緊記應酬不是收卡片也不是派卡片,而是結識合得來和投契的朋友,把範圍縮窄,質比量重要得多。



4.社交網幫到我

不少人認為facebook裏朋友越多越好,因為update吓個status就當公告天下。別儍了,你一千個facebook朋友當中,真真正正在讀你訊息的人應該屈指可數。不要太懶,社交平台只是一個工具,最終還是要你去每個朋友都要比心機耕耘,不單單打聲招呼,還要誠心去慰問人家,了解對方,才會建立到真正的關係。



5.巴結位高權重的人

所謂出外靠朋友,仕途更加要靠朋友,邊個唔知如果李嘉誠能夠成為我的好朋友,再入股我的小生意,我就一定發達了你想。你認為巴結到權貴就有出路,但你認為你的小生意有甚麼大的前景,可以吸引到李嘉誠垂青?沒有?不如去結交一些你能夠幫到的人,先看看自己有甚麼可以貢獻給人家,可能是你的識見,可能是你的技能,再建立關係。我沒有暗示你唔叻,但我相信李嘉誠身邊已經有很多叻人,暫時不缺你來跟他結交。資料來源: twitter.com記者:陳以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13/193305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51

100毛禁忌過肥年

1 : GS(14)@2016-02-09 12:14:28

【喜氣洋洋】■毛記電視十位人氣主播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舞麒麟舞獅賀歲,齊歡唱《喜氣洋洋》。攝影:郭賢興



火猴興旺,百「毛」禁忌!今日大年初二,毛記電視十位人氣主播晒冷舞麒麟舞獅賀歲,盤菜瑩子大力打鼓助興,舞獅的利君牙興奮撞開羅若off;拿着桃花的專家Dickson難得被女圍,希望打破「毒」咒禁忌開齋拍拖,東方昇就想趁農曆年闖關返內地,黃慘盈奢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