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盲人算命佬變蘑菇大王 李華華

2008-10-13  AppleDaily

呢 排太多令人垂頭喪氣嘅新聞,今日華華想講一個勵志故事。好多打工仔都想創業發達,浙江就有一個盲人算命師轉行種蘑菇,喺短短兩年間種出一盤生意,成為當地 有名嘅「蘑菇大王」。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浙江紹興上虞市有個盲人算命師叫何幼定,因為聽到阿仔篇題為《我的父親》嘅作文,形容佢嘅謀生手段,可能唔 多光彩,所以算命師決定發奮創一番事業。三年前佢諗到種蘑菇,種落先知蘑菇唔易種,成本又高,搞完一大輪,第一批種出嚟嘅蘑菇竟然衰咗,蝕咗13萬人仔。 佢痛定思痛,搵省農科院嘅專家求教,先至成功種出白蘑菇。

荒廢農田大搞農業

盲人推銷亦唔易,算命師話,除咗受同行敵視,仲得 唔到客戶信任,不過因為佢唔服輸,終於成功將蘑菇推銷到紹興、寧波同杭州。之後盲人算命師見唔少農田荒廢,就包咗87畝田嚟種蘑菇,又種埋西瓜同菜,仲成 功攞埋食品公司包銷合同,贏得「蘑菇大王」嘅稱號,o依家佢同搞餐飲管理嘅朋友開咗間農家樂餐廳。所以話啫,創業唔只要有腦,決心都唔少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

「盲人」馬云:騎著盲虎販賣夢想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05627.html

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呎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 2000年7月17日,馬云成為第一個登上《福布斯》封面的大陸企業家。從創辦中國黃頁到掌舵阿里巴巴,馬云用夢想、承諾與堅持串起了自己的創業史。馬云自喻為「一個騎在盲虎身上的盲人」,抱著根本不明白將來會怎麼樣的心態,他已挺過一個個創業的艱難時刻。

2000年7月,馬云「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一財網配圖)

「騙子」馬云與中國黃頁

許多成功者的第一個創業項目都與後來真正做大的主業並不一致,馬云也是如此。1991年,馬云成立海博(英文「hope」的音譯)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軍心動搖之際,馬云獨自背起大麻袋去了義烏,擺地攤賣起小禮品、鮮花、衣服、手電筒……兩年後,他不僅養活了翻譯社,還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馬云後來回憶,「我當時認為翻譯社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1995年,馬云因英語能力很強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債務,意外在西雅圖接觸互聯網。相信「時不我待,捨我其誰」的馬云認定互聯網是一座金礦,回國後,他湊了2萬元啟動資金創建海博網絡,啟動了中國黃頁項目。

盲人騎盲虎,馬云說,自己是稀里糊塗走上了創業之路。「發現互聯網以後,我卻對技術幾乎是一竅不通,到目前為止,我對電腦的認識還是停留在收發郵件和瀏覽頁面上,我還搞不清楚該怎樣在電腦上用U盤。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夢想是什麼。很多人晚上想千條路,早上起來卻走原路,不採取行動,你永遠沒有機會成功。」

有了理想以後,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承諾。1995年很多人還不知互聯網為何物,推銷中國黃頁的馬云被很多人當成「騙子」。據傳馬云第一次上央視就有編導跟記者說,「這個人不像好人!」逆境中馬云天天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

1997年底,中國黃頁已找到盈利模式,並創造了年營業額700萬的奇蹟。將中國黃頁打造成中國的雅虎一度成為馬云的目標。然而,與杭州電信合資的失敗宣告了這一夢想的破滅。最終結局是,馬云不得不被迫辭職北上,不得不被迫放棄所有股份。

「每次打擊,只要你扛過來了,就會變得更加堅強。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倒霉,那麼明天真的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擊我,還能怎麼樣?來吧,我都能扛得住。」馬云事後如是說。

「影子」馬云與阿里巴巴

馬云曾說,創業者一定要想清楚兩個問題:「第一,你想幹什麼?不是別人讓你幹什麼,也不是因為別人在幹什麼,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幹什麼。第二,你需要幹什麼?該幹什麼?而不是你能幹什麼。」馬云堅信,「這個世界上比你能幹、比你有條件干的人很多,但比你更想幹好這件事情的,全世界只有你一人。」因而創業者不僅要給自己一個夢想,一個承諾,還要給自己一份堅持。阿里巴巴13年創業路印證了這一點。

離開中國黃頁後,馬云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在此過程中,馬云的B2B思路逐漸成熟,1999年2月,馬云回杭州創立了阿里巴巴。當時的中國其實並不具備做電子商務的條件:無誠信體系,無銀行支付系統。但馬云和他的「十八羅漢」認定裡邊有無窮寶藏。至於阿里巴巴為什麼選擇服務中小企業而非大企業,馬云打了個比方:「聽說過捕龍蝦富的,沒聽說過捕鯨富的。」

馬云喜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他和普通人一樣有愛和怕。馬云的創業之怕正是他創業邏輯的原點。

創業之初,馬云怕的是夭折。馬云有個著名的自我提醒:「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你一般活不到後天!」他的解決方案是:販賣夢想,在內部販賣,在外部滿世界跑著販賣。用馬云的話說,「這是1999年以前我們生存的一大原因,今天我們活得好的原因是,我們永遠相信自己。」

阿里巴巴最初的「據點」是馬云位於杭州湖畔花園的100多平方米的公寓。曾訪問過阿里巴巴的《華爾街日報》記者這樣寫道:「沒日沒夜的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福布斯》 雜誌記者描述:「20個客戶服務人員擠在客廳裡辦公,馬云和財務及市場人員在其中一間臥室,25個網站維護及其他人員在另一間臥室。」

用馬云的話說,當時的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個「三無」企業,無資金、無技術、無計劃。「我在那些黑暗日子裡學到的一課就是你必須保持團隊的價值、創新和視野。只要你不放棄,就仍然擁有一線機會。當你的力量還很渺小的時候,你必須非常專注,靠你的大腦生存,而不是你的力氣。」

8年後,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一舉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其實有的時候,運氣也很重要,但這些運氣之所以會降臨,是因為你的信念,是因為你給自己的承諾。」馬云說。

阿里巴巴的成功讓馬云漸漸被供上神壇,雖然馬云也怕被神化。他曾在內部說:「有時候人們把你給神化了,但是神一定會從檯子上被扒下來的。」

2011年,從淘寶假貨風波到「殺」衛哲,從支付寶事件到「淘寶傷城」事件,馬云遭遇連環劫。這一次,馬云被扒得有點慘。作為阿里巴巴的精神領袖,馬云承擔了最多的爭議與非難。他甚至寫了一條馬云版狂人日記:「黑黢黢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面對個人創業史上迄今為止最生死攸關的一次考驗,馬云用「不裝,做自己」化解了凶險的「本命年」危機。

此後,馬云顯現出了從台前後撤的心態,他開始將權力轉移,更多地隱於幕後。在外界看來,馬云更像是一個「影控」國王,在幕後牢牢掌握著阿里巴巴的一切,只在最危機的關頭露面,如救火先鋒。

經歷2011年之劫,阿里巴巴的價值觀訴求和馬云的理想主義雄心階段性地接近了某些邊界瓶頸。如今的馬云最怕價值觀出問題,他做起了守門員,把公司的使命感、價值觀作為自己第一堅守的東西。馬云說過,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因為他看懂了人性,通過使命感、價值觀把優秀的年輕人善良的一面放大。

13年風雨兼程,馬云說,「一路走來最讓我感到驕傲的事情不是取得了什麼成績,不是存活下來,而是化解每一次危機,戰勝每一個挫折。」阿里巴巴的故事還在繼續,馬云的創事記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11

盤點這幾年的投資失誤 - 也許我們都是盲人摸象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3494271
早醒了,睡不著,起來寫文章。想不到雪球上5點鐘就有人敲開市鐘了。

10年開始投資股票,真的是無知無畏,什麼都不懂。我經過一番自我摸索,看中了港股復旦張江。可惜資料很少,我在網上用各種關鍵詞,拚命挖掘資料,拼湊了一些文章,即使到現在,在網上搜索復旦張江的投資文章,好像基本上只能搜到我寫的,其他人的依然不多。

投資復旦張江不能算賠,我滿倉持有半年多還是一年,可能是略虧,我就出來了。

A股這個時候我主要研究並發文看好的只有兩個股票,昆明製藥,福瑞股份。昆明製藥還算看得準,但是福瑞股份就走眼了。這個股票我沒有買,但是公開發文看好的也算投資失誤。

我之前已經反覆總結過復旦張江和福瑞股份的投資失誤。說白了,就是新技術,都有各種侷限性,不要過於盲目樂觀。但問題是,我現在看多了商業歷史,才知道,破壞性的創新技術最開始也都是缺陷纍纍的,例如火車最開車都不如馬車跑得快,而很多技術看起來完美無缺,到頭來卻失敗了,例如摩托羅拉的銥星,例如通信業界傾力打造的ATM標準最終敗在IP這種簡單為美的草根協議之下。經驗教訓就是不要盲目對新技術新路線過於自信,測不準的概率很高。

再後來,就是讓我悔恨的投資失誤了。我幾乎在2011年中集安瑞科的歷史性底部前後一兩天,半倉抄底了這個去年的超級大牛股。只可惜,後來我在諸多名博的文章誘惑之下,慢慢將倉位轉向中國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等股票。錯失了中集安瑞科的收益,反而造成了一些虧損。當然,由於我09年在期貨上的投資教訓,我已經學會了止損。很多價值投資者很自信,不止損,我想這也許是很多名博主後來銷聲匿跡的原因吧,滿倉一個股票,結果後來深套不休,例如曾經有一個賣房滿倉押寶中泰化學的博主。

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這幾個股票對我在投資上的啟迪其實遠大於它們帶來的經濟損失。熔盛重工,當年我是看朱文兄的博客買入的,朱文兄至今依然把它作為港股第一倉位,但是他持倉眾多,很分散,風險不大。

這幾個股票,最大的啟迪之一是不要盲目逆向投資。這方面林奇的文章很好,不要為逆向而逆向,我也反覆引用。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被某個事物曾經的泡沫和盈利高峰所吸引,夢想著重現輝煌,殊不知,這種時刻往往是數十年一遇的,例如07年的航運暴利,09,10年的棉花暴利,甚至11年的水泥暴利可能都算。熔盛重工的輪船業,匹克體育的體育服裝,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都不知道何時能夠脫離行業的低谷。大家都夢想著很快回到過去的高峰盈利,只可惜,消化不良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他們的轉型方向海工,更加差異化的體育服裝,胰島素等,都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現在,對於這種股票,我會更傾向於右側交易,就是看到了行業的週期明確有了改善信號,或者公司的轉型開始展示成效才考慮買入。如果是左側抄底,那麼一定要重視資產負債表,如果像熔盛重工這種資產負債率過高,多元化的業務相互之間無法對衝風險的,我基本上不會考慮。

前一段時間我也初步研究了大成生化科技等股票。這個股票之前以研究羅欣藥業出名的愛麗舍大哥好像已經買入建倉。但我的結論還是等等。與熔盛重工一樣,資產負債率很高,而且週期性嚴重,原有的氨基酸很難重現過去的輝煌,新轉型的植物醇還遠遠沒有技術成熟,誰知道何時能夠規模盈利。

現在這兩個股票都已經創新低或者即將創新低。

聯邦製藥我曾經發文表示,相比科倫藥業,更看好聯邦製藥。現在看來,這完全就是錯誤。我當初的主要論點就是:聯邦製藥新轉型的胰島素前景好,科倫藥業從大輸液往抗生素轉型,不靠譜。啟示有幾個:首先,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要深刻認識,它究竟會如何發展?現在看起來,科倫的大輸液比起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還是要好。其次,轉型一定能夠成嗎?胰島素這種高難度的細分市場,是中國企業這麼容易突破的嗎?特別是聯邦製藥這種沒有深刻思路的公司?

我看了sosome老大的港股逆向分散投資的實盤倉位,聯邦製藥的倉位最重,恐怕他潛意識裡也還是有看好醫藥股的主觀偏見,所以才對聯邦製藥分配了最多倉位。其實,聯邦製藥的主營業務不穩健,新業務不確定性大,資產負債表也不算特別好,這個公司的運營能力總體上是一般的,股價也不算便宜,沒有低於淨資產。

A股這兩年我主要的失誤就是永輝超市,嘉麟傑。說實話,這兩個股票我買入後也都很快清倉,沒怎麼虧損。永輝超市我是因為門店裝修攤銷期限過長有虛增收入風險賣出,但現在看來,永輝超市主要的問題還是估值太高,同時它的生鮮模式不一定有我們想像的牛,可以跨地域不斷革其他現有超市的命,同時忽略了房租和人力成本對超市行業的系統性影響。

嘉麟傑當初我拿來跟探路者和魯泰對比,說白了主要是基於它的小市值,它現有業務戶外服裝高級面料的壁壘,以及進入戶外服裝高端品牌的前景。教訓有幾個,第一個,跟聯邦製藥等一樣,主營業務的壁壘估計錯誤,它的戶外面料壁壘還不如魯泰的色織布壁壘高,業績下滑更厲害,第二個,新轉型的業務成效很慢,不確定性很大,高端品牌哪有那麼容易塑造?探路者走大眾入門級產品路線,正好趕上這幾年的景氣,所以估值雖高,業績還是增長的。魯泰的襯衫轉型慢,但是它的現有面料業務很堅挺,業績比較穩定。嘉麟傑這種小市值公司反而是業績下滑最厲害的。

最後一個就是中國食品了。去年我主要投資的是醫藥股,A股片仔癀,東阿阿膠,港股廣州藥業,中國生物製藥,李氏大藥廠等。中國食品當初主要還是衝著它的業績在逐年轉好,甚至在張裕等同行下滑的情況下,它半年報逆勢增長,給了我危險的心理暗示。另外,它的食用油我覺得應該是大眾消費品,有提升潛力。後來考慮到紅酒行業的危險,我還是清倉了,沒有虧損,幸運。年報出來,讓人大失所望,不僅紅酒理所當然下滑,食用油竟然破天荒虧損了。

昨天又思考了一下紅酒行業。我感覺,也許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盲人摸象,自以為看懂了一個行業和公司,其實南轅北轍。之前,有多少人在中葡股份,張裕等紅酒股上摺戟?也許,大家跟我一樣,都是衝著紅酒在中國的人均消費量低於世界水平,紅酒的健康優勢,紅酒替代白酒趨勢這些美好潛力去的。但是,紅酒行業真的那麼容易複製白酒的輝煌嗎?

白酒的成功,其實有很多因素,例如中國投資驅動的社交需求,中國的文化傳統白酒佔統治地位,紅酒是舶來品,面臨國外紅酒的激烈競爭,白酒比起紅酒更加共性化但同時還保持個性化,例如白酒都是勾兌的,容易規模生產,而紅酒都是年份酒,不同年份的天氣導致紅酒質量不一樣,價格也顯著有差異。

國外紅酒品牌太多了,似乎都是小眾品牌,家族企業,例如我在南非Woolworth看到過差不多有數十個品牌數百種當地紅酒,價格也都不貴,很多折合人民幣才幾十元。我也看過南非的紅酒雜誌Wine,去過開普敦的著名酒莊參觀。

也許紅酒就TMD是一個小眾的長尾路線的個性化行業,不適合規模化生產,適合慢慢經營而非學快速消費品鋪天蓋地鋪貨,把自己和渠道撐死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不管是張裕,還是中國食品,中葡股份,也許都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估值都太貴,小眾產品想指望業績暴增,不現實,所以必須要求安全邊際。

不管是長城的酒莊酒路線還是中葡的葡萄園限產路線,我相信是正確的選擇,回歸小眾經濟長尾路線,提高質量,限制產量,但是,在面臨國外紅酒競爭,以及如何適應紅酒的個性化營銷方面,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也許,葡萄酒行業,最好的投資標的還是王朝酒業呢,價格低,即使自己的品牌無法復興,它的紅酒庫存和葡萄園也可以轉手賣個好價。誰知道。

總結自己的幾年投資歷程,最大的感受還是不要過於自信,我們也許都是盲人摸象,真的能夠洞察一個行業和公司的本質,而不是僅僅靠運氣賺錢?終極的制勝之道還是要兩手準備,一方面儘量追求安全邊際,多多研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的管理層是否誠實還是貪婪,另外一方面深刻瞭解行業和公司的本質,明白它們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一方面固然要儘量多蒐集和研究數據,另外一方面也要努力用常識和邏輯思考,數據會有矛盾衝突,只有常識和邏輯能夠指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4

從盲人摸象到博采眾長---論投資的鐘擺理論 利弗莫爾一平

http://xueqiu.com/8510627167/29693113
各位雪友,大家好,我是一平,今天我為大家主講的題目是,從盲人摸象到博采眾長。希望通過這次演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複合型交易系統,以及我對交易的一些認識。

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的代表作,企業的性質,為我們揭示了企業存在的意義,即當企業的內部營運成本小於實體經濟市場的交易成本時,企業就有存在的價值。這一認知讓後來創辦企業的人有了明確的思路:公司要尋找交易成本高的領域,在這一領域儘可能降低交易成本,創造價值。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當今的互聯網經濟,如BAT三巨頭。

那麼是否有關於金融市場性質的討論呢?對於這一問題的探究,市場從未停止,格雷厄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派流派,卡尼曼索羅斯的行為金融學流派,以及近些年大行其道的高頻交易流派,每個流派,都在其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與他們交易理念相關的著作也為我們清晰地闡述著他們對交易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在雪球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不同流派的人群在為捍衛自己流派的理念而爭論不休。這讓我不禁想到小時候成語裡那個的盲人摸象的故事。A流派摸到大象鼻子的說大像是管子,B流派摸到大象耳朵的說大像是蒲扇,C流派摸到大象腿的說大像是柱子,D流派摸到大象尾巴的說大像是草繩。言下之意,大家或許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局。

我不敢說自己看到了事物的全局,但是因為在價值投資,行為金融(趨勢投資),高頻交易三個領域,我都實戰過,並且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也研究過相關理論,因此在今天,在總結前人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實戰體會基礎之上,我想試著為大家來描述我這個或許是摸得多一些的盲人眼中的金融市場。

在描述這個市場的全貌之前,我要引入一個概念,無效價格和有效價格。有人可能會想,這個我知道,就是價格終將回歸價值。但是,在我的邏輯框架裡,價格的有效和無效並不是這樣定義的。我不認為有什麼固定不變的價值,是可以等待價格去到達的,因為事物的發展是動態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價值也不例外。因此我的定義是,在特定時間內一定會出現的價格,就是有效價格。除此之外,都是無效的價格,偏離有效價格越遠,無效性越大。

有了這個定義以後,我將把高頻交易、趨勢投資、價值投資,這三種看似並無關聯的投資流派整合起來,給大家一個清晰的輪廓。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瞭解這三個交易流派。

首先是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超短線交易,成功的高頻交易者通常呈現日內買賣,交易頻率高,盈利穩定等特點。高頻交易的種類方式眾多,這裡我說一個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高頻交易套利模式,就是當股指期貨迅速拉升時,現貨時常會有幾秒的滯後性,高頻交易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這幾秒之內迅速買入現貨,然後在現貨上升達到股指期貨的拉升幅度時把買入的現貨出掉,從而實現套利。這是一個最為經典的價格從無效到有效的過程。它的特點是時間短,盈利空間小,但是確定性極高。

然後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者根據對行業和具體公司的深入研究,得到一個未來這個公司的潛在目標價格,在當前交易價格距離公司潛在目標價格有一定空間的時候,價值投資者會以現價買入,等待市場在後期到達其目標價格。這一過程短暫數月,長則數年。特點是時間較長,盈利空間大,確定性根據價值投資者的洞察能力而定,但是相對於高頻交易,要低。

最後是趨勢投資,趨勢投資者依據行為金融學對群體性情緒的認知,認為趨勢是有延續性的,交易應該順勢而為,並在趨勢改變時終止。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裡提到過,他喜歡的交易部位就是在價格低位企穩加速上漲時做多,在高位橫盤破位後做空。主要依據是投資的反身性即投資者情緒自我加強理論。主要關注的是趨勢運動的方向以及趨勢是否加速了。

有了價值投資、趨勢投資、高頻交易這大象身上重要的三個部位,現在我要試著描繪出大象的輪廓了。(投資的鐘擺理論)

有意思的是,它非常類似於物理學上的鐘擺模型。我們把鐘擺的擺動軌跡看作是價格運動的軌跡,它的表現形式是鐘擺的一段圓弧。從微觀的角度說,我們把圓弧用微積分的方式來拆解,圓弧是由無數的連續的小切線構成的,這些無數的極為細小的切線,對應的正是時間短、幅度小、確定性高的高頻交易。從宏觀角度說,價值投資者在尋找一個目標價(目標價即鐘擺模型的最低點),我們假設在目標價的左側價格是低估的,在右側價格是高估的,價值投資者喜歡在左側買入,然後等待價格到達其目標價之後賣出。而趨勢投資者則在這個圓弧上尋找趨勢運行的方向,以及捕捉趨勢加速的進入時機(鐘擺的最低點,即有效價格區間鐘擺的瞬時速度最快),然後順勢持有,直到趨勢徹底扭轉。

查看原图

看似不相關的三種交易策略,其實都能在這個鐘擺模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高頻交易是價格無效到有效的微觀表現,它貫穿價格波動的始終。價值投資是價格無效到有效的宏觀表現。而趨勢投資很好的體現了市場低估時和高估時人的悲觀與樂觀情緒。也就是說,鐘擺模型體現出了市場是一個理性(表現為價格有效性)於情緒(表現為趨勢)共存的複合體。

有了這副全景圖以後,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如何才能把交易做得更好。

一、估值永遠是地心引力,一切的低估值或者高估值都會向價值區間進行回歸,價值區間為我們指明了一個大致的方向,而有效價格與無效價格的距離,則為我們提供了潛在的交易獲利空間。

二、市場的波動要比價值區間的波動大的多,我們在利用有效價格定位市場的同時,別忘了趨勢也能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利潤。

三、要把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的優勢結合起來,以有價值的趨勢為起點,以無價值的趨勢扭轉為終點,以此獲得時間利用的高效性以及收益幅度的最大化。

四、利用鐘擺模型尋找現階段市場所處的位置,以此制定交易策略,深刻的明白自己此時對應市場情況的策略應該是什麼。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投資的理解以及交易體系的大體構建,謝謝大家。

註:因今日雪球嘉賓發言時間安排緊促,現場演講時間受到了較為明顯的擠壓,有一些思想無法完整呈現,在此將原稿發出。再次衷心感謝各位球友的支持。

鐘擺理論的意義:鐘擺理論推崇的是一個複合型的模型,目的是避免單一理論的應用導致的先天缺陷。鐘擺理論的實操應用,首先是要去找到當前市場在鐘擺模型裡的位置,然後根據當前位置去選取最有利於此位置的複合型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405

P2P風控要謹防陷入“盲人摸象”怪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31/154997.shtml

導讀 : 風控是互聯網金融的根基,信用體系是風控的本質。所以歸根到底,互聯網金融要想持久發展,有賴於信用對市場經濟的驅動。

鳴金網微博最近出了個針對P2P行業的段子——“我以為我們平臺只是收益率比別人低,但是沒想到壞賬率還比別人高!”“我說我們平臺經營平穩,從未出事,但其實我們壓根沒有成交量!”“看到行業亂象,我希望監管出臺好好遏制;監管出臺後,我發現我們才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一個!”好笑之余,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小P2P平臺的無奈。

在上一階段的流量競爭角逐中,中小平臺大多燒錢獲客,吸引了一堆羊毛黨,效果不得而知。進入資產為王的時代,各家平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奪,恨不得把優質資產端全都占為己有,更拿出了各式各樣的營銷秘笈:賣學歷,包裝自家大boss;賣顏值,把員工捧成網紅;賣情懷,大寫特寫創業團隊的心路歷程;賣廚藝,不會運營的CEO不是好廚師;賣技術,大數據風控常掛嘴邊。

現象

盲人摸象式的風控:僅看表象的算命術

說到風控,行內人都知道沒那麽簡單。搭建一個大數據信貸風控系統,不僅涉及大數據的采集,還涉及專業的數學建模分析。大數據的采集與數學建模分析對比,前者比較沒難度,本質就是搜集用戶的cookies,在垃圾堆中掘金。而且大數據收集更註重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如互聯網行業巨頭阿里的電商大數據,通過采集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等用戶的大量電商交易以及支付數據作為最基本的數據原料,輔以電商賣家提供的銷售數據、銀行流水、水電繳納等信息,從而建立一個封閉系統的信用評級和風控模型。

但是對於P2P行業而言,這個封閉的征信系統並不存在。平臺目前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好好表現,爭取擠進央行的企業征信機構名單,與央行共享一套較完備的征信系統。否則就只能選擇第二條路,貢獻自家數據給一個中間征信機構,與行業內其他平臺抱團共享信息,以突破單一地域和數據源的局限。事實是,這兩條路都不好走,第二條路甚至還沒成形。

沒有完整的征信系統,P2P平臺采取的多是盲人摸象式的風控,僅能看表面,再根據經驗揣測風險,有點像江湖郎中把脈,或者自稱半仙的算命先生。而參考的數據,主要有信貸記錄、違約記錄、社交人際網絡關系數據、生活圈的支付和交易信息、信用卡借記數據和消費數據等。國內只有幾家有背景的平臺擁有較好的數據源,如螞蟻金服背靠阿里,挖掘淘寶商戶數據;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利用銀行自有信用評價記錄;宜人貸背靠宜信,共享線下信貸信用記錄;新聯在線背靠參股的新加坡上市集團,結合機構落地風控和新聯在線二次風控,在多維度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建模進行評級授信管理。其余做純線上的P2P,在線上數據審核這一塊到底是營銷噱頭,還是實力支撐,都要打個問號。

對策

風控考察要線上線下兩手抓

風控的流程可以概括為三步:貸前、貸中、貸後。貸前涉及的即上面提到的線上數據審核,貸中涉及的就是信貸審批,很多平臺引進了迪蒙的反欺詐系統過濾問題客戶,但其實這個階段還需要大量的人工幹預,以及行業知識和規則經驗的積累,來執行嚴謹的反欺詐判斷。

而一般的投資人平時最多只能在平臺官網看風控報告,但問題是風控報告不是每家平臺都會公布,即使有像紅嶺創投這樣坦率曬出壞賬率的平臺,也不是每個投資人都能理解其風控報告中的描述。筆者觀察發現,還有一部分平臺通過線下采集數據轉移到線上的方式來完善信用數據,不能否認,這種線下的實地考察看得見、摸得著,風控效果和說服力都讓不少平臺屢試不爽。更有新聯在線等平臺在此基礎上創新,推出“風控考察團”等活動,讓投資人參與到風控環節中。

貸後環節就不贅述了,但不代表它不重要。一旦平臺的信貸業務出現逾期或外賬,就需要催收,以保證總體的風控水平。重點是要隨時監控,提前預警。催收也形成了自己的行業,像人人貸、拍拍貸這些大平臺都把催收業務直接打包給了專業的催收公司。

總的來說,風控的每個環節都是緊緊相扣、不容忽視的,無論是線上的數據審核,還是線下的實地考察,都應該給予足夠重視。特別是“風控考察團”這種活動的舉辦,也絕非虛設,它區別於業內平臺自發成立的P2P投資人監督委員會,因為P2P投資人監督委員會的作用僅限於對P2P平臺自身合規性和透明度的監督,而“風控考察團”一方面可以在項目真實性的披露方面起到極高的監督指導作用,倒逼平臺遠離風險不可控的不良資產,增加平臺投資人信心,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投資者通過實地考察借款項目來確定項目真實性及具體資金流向,從而更直觀地了解平臺的運作模式,同時風控負責人面對面的專業講解,也能有效提高投資人的項目甄別能力和投資水平。

展望

信用驅動市場經濟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路在何方?

風控是互聯網金融的根基,信用體系是風控的本質。所以歸根到底,互聯網金融要想持久發展,有賴於信用對市場經濟的驅動。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還在加快構建中,大方向非常明確:黨的十八大報告將“誠信”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對誠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下一步要探討的,是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未來會走歐式,美式還是中國特色的道路?

現存比較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信用中介機構為主導的模式,第二種是以歐洲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銀行為主導的模式。前者完全依靠市場經濟的法則和信用管理行業的自我管理來運作,政府僅提供立法支持和監管信用監管體系的運轉。信用中介機構在這種模式中享有絕對權力和影響力,運作的核心是經濟利益。後者則依賴政府建立公共的征信機構,強制性地要求企業和個人向這些機構提供信用數據,並通過立法保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

筆者的個人觀點,中國正在嘗試向歐式道路靠攏。因為市場經濟在我國自實施伊始就與宏觀調控形影不離。特別是內地的金融行業,監管層一直都在嚴抓,不像香港主張自由市場,政府的態度是“積極不幹預”,在經濟方面幹預很少。盡管中國的內地市場近年來已經在逐步開放,但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還會持續作用。因此,我們只能期待政府和央行早日牽頭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加快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我國金融業信用體系建設,同時規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163

Facebook 使用人工智能幫助盲人「看到」圖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7/155065.shtml

導讀 : 不過從我自身作為一個盲人用戶來說,能夠知道照片的場景已經讓我的滿意度從零提升到了 50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視力障礙用戶也有使用社交網絡的需求,他們雖然能夠通過讀屏軟件獲得文字信息,但是卻看不到朋友們貼的圖片,Facebook 的自動替代文本功能將幫助他們感受圖片之美。

Facebook 如今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為信息流中的圖片自動生成標題,以幫助那些視力障礙人士「看到」圖片內容。

這個功能被稱作自動替代文本,當它與文本-語音引擎相互配合的時候就可以為使用 Facebook 的盲人們帶去不一樣的體驗。該功能基於深層神經網絡技術,系統可以識別出照片里的特定對象,從車到船,從冰淇淋到比薩餅都可以一一分辨。除了辨別照片中的物品之外,它還能找出照片中人的面部特征,比如說微笑上翹的嘴角、大胡子以及戴眼鏡。在這些微觀識別的基礎上,該功能還能夠判斷出圖片中一般意義上的大背景,確定照片中是否包含了陽光、海浪或者雪景。當一張圖片被完全識別出來之後,文本語言引擎就會大聲地為盲人用戶讀出圖片上的內容。

Facebook 一位名為 Matt King 的員工在去年秋天就向我介紹這一產品原型。 King 今年 49 歲,自己就是一位盲人,雖然他也坦承這一服務遠非完美,但是卻已經能夠明顯改善視力障礙人士的使用體驗。這話著實不錯, King 向這個系統展示了一張他的朋友騎行歐洲的照片, Facebook 的人工智能描述出了這張照片顯示的是戶外場景,包括了草地、綠樹與雲朵,附近還有一片水域。如果在以前這張照片出現在 King 的信息流中,他能夠知道的僅僅是朋友剛剛發布了一張新照片。

「我夢想著這個人工智能系統除了描述照片所處場景之外,還能告訴我照片里包括了 Christoph 和他的自行車,」 King 希望能夠不斷改進這一系統,「不過從我自身作為一個盲人用戶來說,能夠知道照片的場景已經讓我的滿意度從零提升到了 50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就像 King 所說的那樣,該系統並不總是能夠描述得準確無誤,並且它現在還不能根據照片內容生成一個完整有邏輯的句子。但是路要一步步走,這些功能在將來都會得到完善,已經有其他公司使用了深層神經網絡為視力殘障人士服務,且走得更遠。這一功能雖然並不完善,但是推出它已經是意義重大。而 Facebook 也表示,在該語音讀圖功能上線後,已經有超過5萬人通過文本語言引擎使用了該服務。

文章來源:Wired,TECH2IPO / 創見 陳錚 編譯,首發於創見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57

盲人創業故事兩則:孤島突圍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8/160915.shtml

盲人創業故事兩則:孤島突圍者
博望誌 博望誌

盲人創業故事兩則:孤島突圍者

多數人的軌跡被限定在了一座黑暗的孤島之上,讀盲校、上中專、成為盲人按摩師、調音師,或是學習一手神秘技藝,坐到街邊。

本文由博望誌(微信ID: szszbf)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瓊宇,王笑笑

一個語速極快的電子女聲,從按摩店各個角落不時傳來,成為采訪的背景音。事實上,這個女聲也是無數盲人365天24小時生活的背景音。它是蘋果手機的輔助功能voiceover,在安卓系統里叫talkback,能讀出屏幕上的文字,方便無障礙使用。

城市里的盲人按摩師們,靠觸屏手機搭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快車,卻並沒有駛離所謂「盲人主流職業」的軌道。在出生前或出生後的某一刻起,他們命運里許多扇門和窗悄然關閉。

多數人的軌跡被限定在了一座黑暗的孤島之上,讀盲校、上中專、成為盲人按摩師、調音師,或是學習一手神秘技藝,坐到街邊。這個冬天,博望誌的記者在北京遇到了幾位盲人創業者,眼神空茫,卻生命力洋溢,他們是自島中來的突圍者。

a76481a3701b452f74aa6b0338797354_副本

*尚立虎在自己的按摩店內

尚老板的理想

每年夏天,尚立虎都要帶兩家按摩店員工出外遊玩一回。

全盲按摩師和半盲按摩師兩兩結對,挽著、扶著,家屬老少40多人浩浩蕩蕩從大巴車上下來,走到東戴河的海邊、北戴河的沙灘、野三坡的山路、十渡的漂流筏,朝著開闊的方向,呼吸、拍照、想象那些風景。

自掏腰包做團建,是因為身為全盲人的尚老板,明白員工們的需要。

尚生於河北邢臺市寧晉縣農村,生下來是半盲,左眼從未睜開,右眼視力約0.1。他在村里的普通小學讀書,坐第一排,看不清黑板就讓同桌幫著念念,考試能得十幾名。五年級時,班主任卻突然找他談話,勸他去殘疾人學校,「學個本事吃飯」。

一次玩鬧時,他碰壞了右眼,導致視網膜脫落,等開口告訴父母時,視力已經很差,只得退學。他在陽光底下貼著課本使勁讀,直到有一天,連自己的手也看不見了。

16歲時,尚立虎在家人的堅持下入讀一所盲校,學習中醫推拿,由此走入「主流軌道」。大陸盲人的職業發展,一般不外乎3條路:按摩、音樂和玄學,而無論是醫療按摩還是保健按摩,較音樂和玄學都有更明朗的通道。尚立虎讀了3年,上午學中醫理論、下午練按摩手法,成績拔尖,並與班里唯一的女生結為情侶。

畢業後,低視力的女友和全盲的尚立虎攜手北漂。那年頭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觸屏手機,北京地鐵只有1號線和2號線,去盲人按摩店面試動輒要坐兩三小時公交,暈車的二人常常一下車便吐得昏天黑地。

在盲人按摩圈,專業能力強的女技師是稀缺資源,身材壯實的男技師易被客人信任,而低視力則較全盲更受老板的歡迎。因此,尚立虎女友的工作很快穩定,而他自己身板瘦小,又是全盲,處處不招待見。

「一接電話特別想哭……當時其實沒覺得不容易,現在想想真是難。」尚立虎停了幾秒,眼睛縫兒扇了扇,喉結動了動。2005年,他本已和女友「自立門戶」,花3000元接了順義的一個小按摩店,無奈偏僻店面難掙錢,只好關掉,重新出去打工。

尚立虎換了六次工作,終於在豐臺一家按摩店獲得認可。領到首月工資2300元後,他自個兒躲到廁所數了半天,給媳婦打電話:終於比你掙得多了!

2009年,前老板轉讓店鋪,尚花4萬元接了過來。當年3月1日,他變身豐臺貴康盲人按摩店的老板;8月9日,女兒出生,長得濃眉大眼;10月,在房價暴漲前夕按揭買上了附近的房子。一年間邁上小巔峰,有人說他運氣好,但沒人不說他膽子大。

辦了儲值卡的老顧客,消費可是沒有現金流的,4萬接的盤,相當於同時接了幾十萬元的負債。

「沒想過半年一年就可能活不下去?」

「不可能,不會讓它活不下去,到我手里絕對不允許這樣。有顧客,這就是資源。」

攢錢時摳得很,當了老板卻變大方。尚立虎第一步就是給大家改善夥食,不限制做飯阿姨的買菜預算,每月請吃飯、生日買蛋糕。他比誰都清楚盲人技師們最需要的東西:歸屬感。

剛從盲校畢業時,尚立虎一個鐘提成12塊,每月掙千把塊錢,還要和同事輪流做飯。某次,一位低視力的同事做飯時恨恨道,老板買來的豬肉都帶著淋巴!尚用盡想象力還原淋巴的樣子,惡心至今。

推拿師工作自身也存在悖論,這是註定熬夜的職業,而吃這碗飯的眾多半盲推拿師,正在被熬夜更快地吞噬掉僅剩的視力。零點打烊後,按摩床便是技師們的睡床,成了家的技師不得不與妻子兒女分居。65公分的寬度,遇到身材魁梧的技師,得兩張並到一起睡。張友元總結說,「工作就等於每天都複制生活。」

從打工做起的經營者,通常都非常重視員工關系維護。近些年,他每年都會進修企業管理課程,信奉課上講的「以人為本」。在他看來,經營盲人按摩店第一重要的是留住員工,其次是提高專業水平,有了這兩條,才能留客、拓客。他也玩過互聯網營銷的新玩意兒,但按摩終歸更依賴的是附近社區客人的口碑傳播。

254c94b72d1fa2091e2682c4cdc760bf

*博望誌第二次采訪時,趕上店里喝起臘八粥

一年後,店里的生意量從每月六七百鐘,達到每月一千八九百鐘,大家的工資漲起來了。尚立虎還立新規,鼓勵大家出外學習新技法,學習費用可由店里補貼,新的服務項目掙來的利潤,技師也可分成。

前不久,尚核算了一下,技師們2016年的平均月工資達6600多元。尚立虎還綜合業績,民主評選店內資深技師,他們每月一般能賺到七八千。年底,每人都能拿到分紅。

去年底,尚開會宣布了股權激勵制度,讓店里骨幹技師成為股東,一起「把蛋糕做大」。他的兩家店都已經3年沒換過技師,這在人才流動頻繁的盲人按摩圈並不多見。年輕技師張友元前幾年回了老家,兩年後又返回店里。他說,尚立虎比別的老板「更像哥們兒」。

2010年,經過認真考察選址,尚立虎在朝陽百子灣開了第二家店。2012年,他買了車,有了司機,可以更自由地往來於兩家店,住上幾天、帶帶學徒。今年春節後,他的第三家店將在十八里店開業。

尚立虎的理想,也不僅僅是開更多的按摩店。他希望,等跟隨自己多年的按摩師們都有了一定的積蓄後,可以以按摩院為支撐,慢慢向醫療行業轉化,最終目標是擁有專屬於盲人按摩的醫院,讓按摩師都真正成為按摩大夫。此外,還要嘗試大健康領域的其他健康產業。

「大家都懂中醫知識,咱們並不外行啊,對不對?對我們來說,朝九晚五是一種夢想,我讓大家實現這個夢想。」

記不清零幾年開始,尚立虎發現,自己夢里面的視力也在逐漸失去。他總夢見數學考場,自己用小學時仍有視力的右眼努力瞅那些分子分母,越瞅越模糊,偏偏數學老師站跟前,拿根棍兒指著他。那位老師多年前有個慣用句式,「尚立虎都能做到的事情,你們都……」

「我就不愛聽這話。為什麽他們就得比我強呢?」

0fd2fa9a35bddc729cc406a933b14935

*錄制新廣播節目時的楊青風

媒體人楊青風

「1+1工作室」坐落在北京南城一處不起眼的居民樓里,租下緊挨著的兩套房,房門夾成一個直角,面朝走廊敞開,此時正到午時,屋內飄出縷縷飯香。阿姨掀開電飯鍋鍋蓋,大米的香味混在白汽里噴薄而出,沒一會兒便彌漫整個房間。

工作者們坐在各自工位上敲打著鍵盤,角落里的姑娘幾乎將眼睛貼在屏幕上努力辨識,剛從門外走進的女孩兒面部布滿疤痕,五官被扯在一塊兒——這里有視障、聽障、腦癱、肢殘,還有自閉癥人士,也有身體健全的誌願者。楊青風穿行在各個房間,步履流暢,方向準確,伸出手一一為我們介紹,絲毫看不出這是個視力全失的盲人。

這家殘疾人自助公益組織旗下擁有多個雜誌、電臺節目、微信公眾號,以及和政府合作的殘障人培訓計劃,楊青風是其中「聲波視障夥伴中心」的負責人,專門面向視力障礙群體。

這天中午要錄制本周的廣播節目。他叫視力正常的誌願者助理小於打開錄音棚房門,邁過門檻,猶如從海面突然沈入水中,柔軟的吸音墻面隔擋掉外界的嘈雜,這是《聲波FM》電臺生產內容的地方。每次錄好後,要趕在周四前送審,以便在每周末早上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你好各位聽友,歡迎收聽我們的視障熱線,我是青風。」

日常一口漂亮的北京話瞬間切換到標準的普通話,楊青風坐著高腳椅,面前桌子上一片空白——他在腦中記下了所有的臺詞和提綱,眼不能視,全憑記憶,這在盲人的生活中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他頭扣專業耳機,聲音高亢脆亮,宛如銅豆落玉盤,抑揚頓挫,錯落有致。

「我上完中專其實就可以就業了,如果我那時候去開(按摩)店,賺的錢要比我現在多很多。但年輕人嘛,我總覺得我們可以走出比前輩盲人更優秀、更新的路。」

在國內,能有機會讀大學的盲人不多,這些幸運者大多在某幾個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大學學習針灸推拿,楊青風便是其中之一。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不多,廣播是其中一種。他打小雙目失明,在家里抱著收音機,愛上了廣播這個職業。於是讀大學時,他便到北京電臺做客座主持,2006年大學畢業,順理成章地入行。

2007年特奧會,領導萌生到現場去采訪的想法。楊青風覺著自己又不了解特奧會,也看不見現場,帶著抵觸心理去了上海。第二天是一場智障保齡球比賽,他聽著賽場里的鼓掌聲不太一樣,問了身邊人才知道,現場觀眾人手一個鼓掌器。場地不大,為何要鼓掌器呢?有機會問到組委會,發覺果然大有學問——智障運動員需要鼓勵,如果現場鼓掌聲音太小,他們可能會「罷賽」,組委會遂配備鼓掌器以烘托氣氛。

閉幕式時又發生類似的事情,楊依靠敏銳的聽覺辨識出觀眾席的哨聲是多音部和聲的,向組委會也得到了求證。捕捉到這兩個細微之處後,楊青風以獨特的角度出了兩篇稿子。

第二年殘奧會他就自信了很多。2008年,經殘聯牽線,楊註冊成唯一一個視障記者,一個本應去采訪別人的身份,卻成為國內眾多媒體關註的焦點。「盲人記者」這一略帶些獵奇味兒的頭銜登上各大媒體頁面。

「當時很多記者問我,楊青風你為什麽當記者?我就自己想,是啊,我怎麽就當記者了,但突然一瞬間發現自己太傻了。再有人問我,我就反問,你得告訴我為什麽我不能當記者。咱倆做一個選題,你的稿子能用我的就不能用嗎?我覺得並不是這樣。」

盲人能當記者嗎?

他曾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他覺得這樣還不夠,便不再作答,反而爬到問題上邊,掄起大錘要把它砸碎。「正是這樣的思維定式限制了這個群體的發展,不僅長期地影響著社會的觀念,也影響著我們殘障人自己。」

早些年,楊青風剛開始做廣播時,制作了一檔叫《點點評天下》的節目,以搞怪俏皮的方式評論一周新聞時事。和後來的節目不同,在這檔節目里,他完全隱去了自己殘障的特質。「別人不知道我是盲人,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受到承認,我才是真正牛逼的。」

一次聊天時,一位媒體界的前輩說,「老師說,我做了這麽多年廣播,我現在覺得我這個節目被聽眾需要才是真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當時的楊青風,團隊在思考後決定回歸到殘疾人節目上,展現殘障人生活與內心真實想法,而在此前,他們認為做殘疾人節目是一個很low的事。

據他說,在「1+1」的《聲波FM》之前,殘疾人節目只分兩類。「要不然就是神,我怎麽自強不息,後來鳳凰涅槃,要不然就特別慘,千手觀音。兩個極端,沒有正常人。」楊青風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廣播,把這個特殊群體拉回平視的視角。

對於外界的稱呼,楊希望被叫成「殘障人」,而非「殘疾人」。「‘疾’是病的意思,你把它看成病,就永遠都背著。而‘殘障人’不一樣,因為障礙是可以跨越的,跨越了它,我們就和你們一樣。」

被改變的普通人有不少,這里曾有個工作了十年的阿姨,剛來時不知該如何相處,走廊相遇,讓路不是,不讓也不是,站在路中間手足無措。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才習慣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一起乘電梯時,常有好心人想幫忙按樓層,阿姨便會搶著說,「不用,他們自己會按!」

那年殘奧會,「1+1」負責為盲人提供現場解說報道。一次直播盲人門球比賽,某隊員受傷退場,許多聽眾打進電話問怎麽樣。「當時我的被需要感就激發了,那一瞬間我就覺得這個群體的生活難道就只能是圍著按摩床一圈圈地轉嗎?肯定不是。」

從此他的工作重心就發生了轉移,越發地在意整個群體的生活質量。因為殘奧會這件事,楊青風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他和他的工作室一度入圍當年的《感動中國》評選。工作室聚集了一幫自認可以做更多事的殘障人,「1+1」的服務群體從單一的視障人群逐漸轉為大殘障群體。

2010年10月15日,盲人節,「1+1」全國視障熱線開通,最多時每天能湧入上百個電話,不過內容大同小異。「好多人問你知不知道盲人怎麽用手機,怎麽用電腦,哪里能上學,哪能學按摩,要不就是別人都不理我,家里對我不好。我們這個熱線的目的都是讓殘障人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同時也是一個洗腦的過程。」

「1+1」工作室有個特殊的規定——每個員工必須能獨立上下班。獨立,不僅僅意味著生活中的自由,更代表著作為一個個體的基本尊嚴。楊青風小學在盲校,除家長接送外不能獨立外出。他思家心切,便在某個周五順著家長接送大軍遛出學校,歷經一番驚心動魄的崎嶇歷險後終於從海澱回到通州,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出行。「自信都是試出來的,好多事不去試就盲目地說我不行,這個是沒道理的。」

如今他和他的低視力妻子有個雙眸明亮的兒子,今年三歲。某天兒子說要出去玩,當爸爸的也要去。兒子說,「你又看不見,你去幹嘛?」

「我看不到就不能去了嗎?」

春節將至,「1+1」啟動了「春運幫幫盲」接送站服務,聯合各地的公益組織為盲人出行提供方便。在他們旗下公眾號最近一次的推送中,文章末尾寫著——

「不必被盲牽制,盡管自由生活。」

7578c1b8951fdef8eb280397dcdaa0da

*楊青風借助讀屏軟件,在電腦上熟練地搜索文件

以下,我們還問了一些關於盲人日常生活的問題。

Q:為什麽路上很少見到盲人?

尚立虎:不說別的,就說盲道。我親過電線桿,還走到電話亭里去過,棍在底下探著,空的,腦袋就上去了,當時確實火大。停汽車倒無所謂,撞一下頂多彈回來,最怵的就是自行車,一撞上去自行車倒了,你也倒了,硌得難受。

我一個同學上天津,從火車站一出來,一個大四方鐵柱子在那兒,撞在角上,臉上血一下就出來了。他砰砰地砸柱子,警察一看,要幹嗎?把他撂倒了。他就是特別憤怒,無處發泄。人撞到一個東西,會回來踹一腳,你們都有這種發泄的感覺,更別提我們了。他現在左眉毛還是斷開的。

Q:平時用手機做什麽,電視劇電影聽得多嗎?

尚立虎:電影我提不起興趣。最近聽的一部電視劇還是《大丈夫》,我聽前臺小姑娘總看,那天晚上我自己喝酒,就搜來聽,一聽還聽上癮了。平時聽書、聽廣播都有,我們對軟件的音效和音質比較敏感。社會新聞、財經新聞、汽車,我都感興趣,也看經濟管理類的訂閱號。以前玩過一段時間的唱吧,還送花呢。

Q:聽說盲人也能打牌?

呂純慶(尚立虎好友、按摩店老板):經常炸金花呢。牌上有盲文啊,不過盲人專用牌太脆,容易壞,我們就用盲板自己做。

Q:盲人做夢是什麽樣的?

尚大姐(前臺阿姨):6號師傅是17歲出的車禍,所以他什麽都知道,他一做夢就夢見以前上學的事兒,以前看見的事兒。夢里邊還是有顏色,有東西的,和以前一樣。

尚立虎:夢境會有新東西,不光是以前的。我還夢見我自己開車!不過我都不知道從什麽時候,看不清了。剛失明那會兒,做夢都能看見,但現在都是模糊的。

Q:盲人的社交狀況?

楊青風:多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交往。普通人要不然就是看你可憐,給你捐點錢,沒有說咱們一塊喝點酒吧,唱個K吧。除非談女朋友的時候,能真正從平視的角度去看。

Q:有沒有好心人的幫助給你造成困擾的時候?

楊青風:我每回上街就有好多好心人,把我這桿(盲杖)拉起來就走,但是我覺得你不讓我這桿在地下杵著,我這手里邊懸空我覺得沒底。

Q:你覺著小孩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成長起來有什麽影響?

楊青風:他上學後肯定會有同學因為這件事嘲笑他,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不過我還是會去參加家長會,不能回避這個問題,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看法,我要幫助他接受這個事實。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成長起相比他人會是一種更為豐富的人生經歷吧,會更具有包容心態。

Q:盲人夫妻之間感情會更加牢固嗎?

楊青風:不一定,但視障人在一起會更加理解更多,另一方面盲人和盲人在一起也是無奈之舉。對於這個現象不能說是提倡與否,還是看感情,任何情侶之間都是這樣。

尚立虎:倆人如果都是盲人,感情好的多一些。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得考慮考慮今後生活會不會有太多不便,如果感情真好,能走到一起,那肯定要越過這個屏障,以後就一切都坦然了。

我認識通縣那邊一對老夫妻,今年估計得六十多歲了。倆人一點都看不見,生活能力都特別強,煮面條、燉魚、燉肉。孩子七八歲從石家莊領著她媽來北京,找房子、創業,確實挺厲害的。兩口子說孩子數學不是特別好,經常在一塊給孩子出題,孩子也給他們出題。

我跟我媳婦兒當年,都在店里打工住宿舍,大概一個月才能見一兩面,天天電話煲粥。從晚上11點半達到第二天早上7點,包月小靈通,插著電打。家里大事兒都是我做決定,她只管出主意,你要打算幹,我就給你出幹的主意,你要不打算幹,我就給你說不幹的理由,反正都是順著我說,所以我們從來都沒擡過杠。

Q:盲人學玄學有什麽優勢?

尚立虎:記憶力好。2004年的時候我在潘家園那邊打工,有一個小夥子就是,這一個月他做了多少鐘、哪一天幹的、先做的誰後做的誰,多少錢流水,連小數點都能記得一清二楚,老板給人少算了,他就給他捋這一天的帳,老板啞口無言,太佩服了你這家夥。好多盲人學算卦的,記憶力都特別棒,包括流年這些東西都能背下來,特別需要功夫的。

盲人按摩 創業 移動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06

盲人“看”世界 “信息無障礙化”應成App標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927

2016年5月27日,山東省青島市。智能手機上的讀屏軟件可以幫助一名視障者接打電話。(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要建立一個“無障礙是互聯網產品的默認選項”的價值觀,像我們為人行道修建盲道一樣,不是一個特殊的公益項目,而是一個標準配備。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也將信息無障礙納入法律條款當中,明確其為殘障人群實現權利平等和融入社會的保障,但因缺少細分的規則與標準,難以提供一個更加平等,使殘疾人生活更有尊嚴的環境。

一個為盲人服務的公益組織被盲人(又稱視障者)追著罵了三四年。

這一怪象,在2017年3月20日再次爆發,國內多個盲人論壇出現一份名為“視障者抵制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聯名信”的簽名帖,該帖未見發起者署名。該簽名帖稱,自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以下簡稱“無障礙研究會”)介入手機QQ、微信、滴滴、支付寶等軟件後,其無障礙體驗都會變得越來越差。

截至發稿時,該簽名帖共收到2063人簽名。圍繞這份聯e名信,在愛盲論壇、盲人微博、天涯盲人貼吧、視障者QQ群等各個盲人社區仍熱度未減。

盲人的恐懼

視障者按摩師林全全是在3月21日見到聯名信的,當時他毫不猶豫地簽下了名字,還留下自己的QQ號,稱樓主可隨時聯系他。

作為智能手機的信息無障礙化使用者,林全全隔著屏幕,可以輕松從輔助功能一項打開蘋果手機自帶的讀屏軟件Voiceover,即開啟視障者的使用模式,每個控件的信息都會通過手機自帶的語音程序朗讀出來。

林全全是先天失明,11歲起上盲校,18歲時中專畢業。畢業前實習,他接觸到一款被破解的讀屏軟件,當時由視障者王永德自主研發的“永德讀屏”,一下打開了他的網絡新世界。他借助它聽歌、看書、逛論壇聊天,好幾次通宵在網吧里追小說。

之後幾年,他輾轉在東莞、深圳多地打工,與信息無障礙研究會最近的一次,林全全打工的按摩店就開在研究會所在的深圳福田區。“只要他們研究會介入了,就不知道為什麽把軟件無障礙搞成這樣。”林全全說,有一段時間他覺得手機QQ無障礙不好用,因為老是報出“您與某某某有0條未讀信息”這樣的冗余信息,他認為這拖沓、浪費時間,甚至是看低視障者智商。

“中彩”“升級恐懼癥”是現在視障者圈里使用智能手機時說得最多的兩個詞。在林全全手機中為數不多的幾款App里,“京東商城”屬於“中彩”的那一款,因為他發現這款App個別版本的無障礙化做得好用,感覺跟中彩了一樣,所以一直舍不得更新或換別的應用。

據有過長期使用App的視障者用戶稱,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手機App尚處在無意識做無障礙優化的階段。他們不知道什麽是無障礙,只是遵循了系統的開發規範,恰巧能與讀屏軟件兼容而已。一旦版本升級,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

真正有意識地支持無障礙的互聯網公司鳳毛麟角,而信息無障礙狀態也不太穩定,有時一更新版本就少了某個好用的功能,於是不少視障者就有了“升級恐懼癥”。林全全說他身邊有不少這樣視障者朋友,他們一直用著自己覺得好用的App版本,但較最新版卻落後好幾代,像是活在過去。

為爭取國內手機能夠配置讀屏軟件,再到第三方軟件能與讀屏軟件兼容,近十多年來不斷有民間的無障礙推進者與手機生產商、互聯網公司溝通,不乏使用聯名信等方式。

2014年,向互聯網公司反饋視障者測評意見的多了一個專業機構,名為無障礙研究會。他們共招募6位視障者IT工程師,全量測試每款軟件,並形成專業的缺陷問題清單,提交給互聯網公司。截至目前,他們共合作15款軟件,包括林全全他們使用的支付寶、手機QQ、滴滴出行等App。

不滿手機QQ

聯名信發出後第3天,支持者發出一條新帖,名為《這麽多年老盲為何都在抵制信息無障礙研究會》。

手機QQ是無障礙研究會與騰訊合作的首款產品。2013年,無障礙研究會從專註8年的視障者電腦培訓業務中轉向,與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微軟(中國)共同發起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IBM大中華區作為咨詢單位,開展信息無障礙沙龍等活動。一年後,在深圳市福田區民政局註冊為社會團體。

此後,無障礙研究會招募3名視障員工,為互聯網公司提供全量測試以及相關培訓服務,也獲得了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的資助。

依據無障礙研究會微博顯示,自2014年3月至8月,陸續有鳳凰衛視中文臺、深圳晶報、新快報、騰訊公益等多家媒體及機構采訪,介紹其主推的視障IT項目。騰訊招聘網站則在2014年的5月19日轉載了《給馬化騰的一封信》這一內部郵件,內容為研究會三位視障者工程師向騰訊表達感謝。與此對應的是,手機QQ的無障礙功能尚在完善之中,沒有明顯的優化體驗。

2014年8月5日,《羊城晚報》以“盲俠”為題再次報道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團隊,竟直接引燃了部分視障者的不滿。視障者網友在研究會轉載的這條微博下留言,不乏譏諷質疑的語氣,以表達對手機QQ現狀的不滿。

“其實當時向手機QQ提交了很多缺陷問題,手機QQ團隊是依緊急程度,分批修複。但因第一個版本發布時,按批次修複的缺陷還是不夠多,導致一些視障者們對此感到失望。需要強調的是,後來手機QQ開通團隊又陸續修複了很多問題。”無障礙研究會項目總監楊驊如此向南方周末解釋。

曾參與此事的盲人則表示,2015年8月因為手機QQ的無障礙功能遭遇視障者批評,手機QQ開發團隊再次邀請民間積極反饋者提供意見。自此,手機QQ一直保持無障礙信息反饋的交流群,群成員包括多位民間推動者與無障礙研究會成員。

手機QQ團隊相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自2012年起,他們就開始信息無障礙工作,且將持續這項工作,但不便對聯名信事件作出回應。

“手機QQ事件”平息後,無障礙研究會仍被所服務的視障者追著罵了三年。

挑戰大公司

2015年12月,滴滴出行4.1.5版本以後,順風車的很多標簽沒有具體命名,評價界面無法操作。也是在那種背景下,滴滴希望無障礙研究會幫忙做信息無障礙化整體測試。

2016年5月,支付寶的密碼鍵盤無法讀屏。同期,無障礙研究會與支付寶簽訂合作協議。

2017年3月,餓了麽7.5.1版本無法對需要選擇規格的商品進行點餐。

有相關視障者稱,由於幾款手機App出現無障礙重大缺陷的日期與研究會建立合作日期相近,數份帖子指出這是無障礙研究會“合作一款軟件,一款軟件就不好用”的例證。但事實上,App出現不好用的問題在前,與無障礙研究會合作在後。

聯名信發布第6天,無障礙研究會發表聲明承認缺少在公共場合溝通的意識,將會開放官方溝通QQ群,同時啟動開放日,邀請視障者到深圳機構參觀。

本次聯名信發起者“無奈”認為這是研究會的托辭,事實上還有更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確實只能提交測試報告,至於最後改不改的決定權在互聯網公司手里。”楊驊向南方周末展示了他們提交的某軟件缺陷清單,共上報849個缺陷問題,其中一份上報時間是2016年5月,但狀態顯示“掛起”,意即尚待解決。

互聯網公司有一定流程管理,修改障礙存在優先級別,高頻使用的問題將被優先解決。限於排期,也不可能所有缺陷都能測試出來,進而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解決。螞蟻金服公關部黃金龍如是說。

最早,互聯網公司尚未把無障礙優化放進工作流程當中,軟件開發工程師進行無障礙改造有點“偷偷摸摸”。在2014年的手機QQ爭議中,時任騰訊誌願者協會無障礙分會會長的黃希彤曾聲援無障礙研究會,“從其他渠道的推動,如果工程師私自接受了是一種‘接私單’的行為,如果影響了正常的產品開發是要承擔責任的”。

如何能更專業且持續地進行無障礙工作?對接無障礙研究會進行專業測試是不少互聯網公司的一種選擇,即通過無障礙研究會測試發現問題,然後批量式地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支付寶、滴滴出行的相關人士也回應目前他們已建立無障礙小組與產品團隊,專註產品的信息無障礙化。

不過,視障者更在乎的是他們話語權的丟失。他們在愛盲等論壇控訴在無障礙研究會介入以後,他們與互聯網公司在微博的溝通中斷,所有留言幾乎石沈大海。

黃金龍說,“我們沒有切斷個體用戶的反饋渠道,民間反饋與專業機構的反饋我們都需要。”他還向南方周末展示了支付寶與民間用戶的溝通群,而同樣性質的溝通群在手機QQ上也有一個。對此,一位積極與互聯網公司溝通的視障者說:“不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有這樣的溝通群。”

“如果你覺得信息無障礙研究會代言得不好,那可以選擇自己為自己代言。”視障者孫濤建議,他曾在2016年撰寫聯名信向支付寶反映密碼鍵盤問題,並最終得到支付寶團隊的回複,並修複密碼鍵盤問題。“他們基本上都能給予回應,但也有360、迅雷卻一直拒絕改善。”

2016年12月初,因質疑開機難,近千名視障人士一起聯名呼籲華為改善其手機無障礙功能漏洞。但華為方面未對聯名信進行公開回應。

2017年1月,無障礙研究會與華為手機建立合作關系。2017年3月24日,華為官方微博展示其正在進行的手機信息無障礙項目。

理想場景

激起眾多視障者不滿的,還有無障礙研究會負責人梁振宇在媒體上發表的一次公開言論。

2014年7月8日,梁振宇在一家紙媒上發表評論文章《勿以公益侵犯他人權利》,文章通過對權利邊界的論證,提出“視障者因互聯網公司的產品未進行信息無障礙優化而對互聯網公司做出強制舉動(如輿論逼迫),是侵犯其權利”。這一說法激怒了不少視障者,“向互聯網公司反映問題,要求無障礙優化怎麽就侵犯了他們的權利了,這是正常維權”。他們反對將互聯網公司進行無障礙適配視為公益行為。

梁振宇認為這是一種誤讀,為此特意發帖做出解釋,認為視障用戶也是互聯網公司的用戶,同樣應滿足他們的需求,只是要註意不能侵犯他人權利而已。

部分互聯網公司也不認同推進信息無障礙是在做公益。早在2015年,騰訊誌願者協會無障礙分會會長黃希彤提出,要建立一個“無障礙是互聯網產品的默認選項”的價值觀,像我們為人行道修建盲道一樣,不是一個特殊的公益項目,而是一個標準配備。

無障礙研究會首席專家張昆,非常贊同“無障礙是互聯網產品的默認選項”這一說法,只是在他接觸的許多互聯網公司中大部分仍然是以公益心來推動,並不納入公司的KPI評比機制當中,很難推動某個積極的小組長期有效地開展信息無障礙工作。

“做信息無障礙十幾年以後,我發現最主要問題是缺少一個強制性的規範標準。”張昆說道。這一說法的力證是2015年103名殘障人士聯名簽署《視障人士致中國鐵路總公司公開信》,建議改進圖形驗證問題,未獲中國鐵路總公司回應。2016年1月,視障者因12306沒有語音驗證碼起訴中國鐵路總公司,結果一審被駁回。

張昆在加入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前,曾先後在IBM信息無障礙中心擔任科研人員,以Web無障礙技術專家身份在W3C(萬維網聯盟)中參與開發無障礙相關的技術文檔及標準。這些工作經驗使他大量接觸國外的信息科技公司,包括谷歌、微軟、Firefox等。他了解到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采取行政幹預的方式,要求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壟斷性服務率先進行無障礙適配,也有較為明確的行業標準、法律法規,軟件公司一旦沒有做好信息無障礙的適配工作,將會受到限制。

而我國殘疾人保障法也將信息無障礙納入法律條款當中,明確其為殘障人群實現權利平等和融入社會的保障,但因缺少細分的規則與標準,難以提供一個更加平等,使殘疾人生活更有尊嚴的環境。

“每個人都有遇到障礙的時候,可能是你把眼鏡摘下來的時候,可能是你摔倒後行動不便的時候。所謂殘障並非源自個體自身,而是社會、環境加上去的。”張昆介紹,無障礙(Accessibility)的概念並非僅針對殘障群體、老年人等弱勢人群,它是面向所有人,要求每個人都能平等使用的概念。單純從公益去實踐無障礙,缺少理論根基,也很難有技術沈澱。

張昆與孫濤認為信息無障礙都應得到各方重視。實現信息無障礙,殘障人士才能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走出家門,不需要國家福利、家庭勞動力去負擔。理想中的場景應當是視障者或者老年人用起這些無障礙App,早上聽著高德地圖坐公交、地鐵,或是打著滴滴去上班,如果不方便做飯可以用軟件叫個外賣,用支付寶交水費電費。

而這些,或許是我國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的理想場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82

亞洲首例 台成功為盲人植電子眼

1 : GS(14)@2017-04-14 11:12:45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上月成功為盲人植入人工電子眼,該項手術更成為亞洲首例。病人未來透過復康治療,料可恢復部份視力,執行日常活動,如走向10米外開門等。



「看到影像如馬賽克」

41歲的高先生(圖)任職建築地盤主任,5年前視力開始衰退,常看不到地上雜物跌傷,最近兩年更惡化至喪失視力,僅剩光感,確診患上嚴重夜盲症,無法工作。主診的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指,夜盲症是基因變異疾病,令視網膜感光細胞逐漸死亡,現未有藥物或手術治療,嚴重者可致完全失明。近年出現的人工電子眼為失明人士帶來希望。該手術先把訊號接收器植入眼球,並將電極片貼於黃斑部表面,接觸視網膜傳遞神經纖維,再讓病人戴上特殊眼鏡,利用鏡框上的攝影機取得影像,然後將影像訊號傳至眼內,經未萎縮的視神經傳至大腦視覺區,讓病人看到影像。但人工電子眼的成本及手術費高達900萬元新台幣(約231萬港元),黃醫生指醫院得到慈善基金捐助,成立研究團隊,終在上月為高先生完成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黃醫生指,高先生手術後休養一個月,待傷口癒合,便可開電流,屆時可看到黑白但模糊影像,「像是打了很重的馬賽克」,但仍能有助日常生活。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4/199898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24

手機App化身盲人視覺

1 : GS(14)@2017-10-22 16:00:08

【明報專訊】智能手機的鏡頭和性能愈來愈強,亦愈來愈多盲人擁有智能手機。3名理工大學4年級生和應屆畢業生,抱着將智能手機當作盲人的「眼睛」,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不便的信念,利用微軟的人工智能開發工具,設計出手機應用程式Sense+,從本地8間大學的35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微軟創夢盃2017」香港區冠軍及最佳創意獎。

其中一名成員馬明宇表示,Sense+除了辨識鈔票之外,亦可以協助盲人辨別朋友和顏色,以及搜尋個人物品,例如原子筆、八達通卡、銀包等。它還可以接收談話式的指令,毋須用戶經常點選屏幕。不過,從示範所見,它辨識鈔票和原子筆(圖)的準確率較高,辨識八達通卡和銀包的成功率則很低。這個App將會在10月21日至29日於科學園舉行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中展出。

[行銷新意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57&issue=2017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