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潮州幫搞電視搵錢至上 李華華


2010-05-14  AD





 

潮州幫響香港有 幾架勢?淨係一個首富李嘉誠已經夠照。不過,最令人佩服嘅係佢哋潮州幫嗰種團結,同埋以「架ge冷」為傲嘅精神,真係其他幫派所不及o架!

好 似近排佢哋又有新搞作嘞,整咗個「潮聲衞視」,專為全球嘅潮州人服務。據聞呢個「潮視」,係一班潮州老闆夾咗幾千萬搞嘅,請咗成百人,分佈響北京、上海、 廣東、香港,以至海外嘅泰國等,估唔到規模都算幾大喎!

個台已經喺5月開始試運行,電視台會有普通話同潮州話節目,而香港嘅分站會以報道財 經新聞為主,原來係因為內地唔少潮州鄉里鍾意買港股咁話……香港潮州幫,果然搵錢至上!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1

段永平投資創維的案例 不輸至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cc7d0102e0ud.html

    段永平說:我們買創維時創維的市值只有十多個億港幣,他們那棟大樓都快有那個價了

 

    段永平說:創維在電視機行業裡算是最健康的企業了,不太會亂來,長期而言,如果他們都無法生存,那這個行業就將不復存在了

 

    段永平說:創維和我們算是同行了,他們這個公司到底怎麼樣我們多少還是瞭解的。由於體制的因素,我個人一直認為創維是中國彩電行業裡最健康的企業了。雖然當時出了些事,但公司最基本的東西並沒有因此改變。

 

    段永平說:我們買創維時創維的市值好像還不到20億,我不太記得了,也有說20出頭的,我怎麼想都覺得便宜,就買了。我們是買到差一萬股到5%的時候停 的,因為再買就要公告了,所以很想在公告前和黃宏生溝通一下,怕人家以為我要去搶人家那一畝三分地,呵呵。結果當時由於不太方便,最後我們就沒有再買。一 直到前兩個禮拜才和黃老闆通了個電話,道個謝,問個好啥的。對創維而言,我並沒有一個很清楚的到底值多少錢的概念,對他們現在的業務情況瞭解的也不細,所 以漲上來以後就一直在陸陸續續減持,現在可能還剩不到最高持有量的20%了。我覺得現在買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創維的價值,後面的錢應該是他們才能賺到的

 

    段永平說:呵呵,每個人的看法可能很不一樣。我覺得200億以上就不便宜了,到300億就有點貴。

 

    段永平說:應該時間不長吧,我知道掉到5-6毛,沒注意3毛的時候。由於創維當時已經買夠了,所以沒太注意。

 

--------------------------------------------------------------------------------------------------

 

博友問:我這幾天看了下您當年買的創維。有很多感慨:

您當時是1塊錢左右買的創維,之後3年之內一直不漲,最低時只有0.29元,就是說您最大的浮虧有三分之二。但09年到現在漲到10塊錢。這比您其它幾個股票漲得多多了。想問您幾個問題:

1.您當時面對這麼大的虧損是怎麼想的,一般人肯定很急的?

2.有沒有想過在08年低位時再買入?

3.從這個案例您有什麼心得和大家分享?

 

 段永平:

1.我根本就不知道股票掉到過那個價 。

2.由於我們已經買了近5%(差一萬股),當時不想讓別人以為我們想去收購,就決定不再加了。如果我們能晚點動手,這個價我肯定會更高興多買些(如果沒到5%的話)。

3.我覺得我能說的都說了,希望有人能有點「享」法。

4.只能說我運氣好,我當時真沒想過創維會到10塊。我覺得怎麼著兩塊多總是會到的。

5.買了以後就沒管,覺得怎麼著也得等他出來後再說了。掉到一塊以下是知道的,但不太關心。

6.不要比較啊。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到2011年中?,我們的創維基本已經都賣了。賣價5-10塊左右吧。)

 

問:段總,請問你一下創維到底值多少錢?

段永平:呵呵,每個人的看法可能很不一樣。我覺得200億以上就不便宜了,到300億就有點貴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9

幫派至上 小米機緊掐粉絲換鈔票

2013-04-22  TCW
 
 

 

今年四月,台灣手機界最熱門話題,就是「小米手機要來了!」

或許你要問,同樣來自中國的華為手機去年底早已登陸台灣,小米機,又怎樣?

套句小米公司創辦人雷軍自己的話,「這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是產品公司。」

營造「類宗教」氣氛粉絲朝聖得付費,蘋果也沒這本事

意思就是,當三星(Samsung)、蘋果(Apple)、宏達電在賣「智慧型手機」這個產品時,小米公司(簡稱小米)主力經營的,卻是一個社群網站,網站的組成分子,就是廣大的小米手機粉絲,簡稱「米粉」。從二○一一年八月開賣至今年三月,小米手機累積銷售一千一百萬支,米粉數也衝高到六百六十萬人。

小米最新款手機MI2S更在二分二十 六秒內就賣二十萬台;對比iPhone 5開放預購後二十四小時賣兩百萬支,平均二十萬支須耗時一百四十四分鐘。這形成全球手機品牌中,獨一無二的「粉絲經濟學」。

你也許是個「果粉」(指蘋果產品愛用者),舉凡手機、筆電、MP3、桌上型電腦等,清一色都印著缺了一角的蘋果商標,但,你一定沒參加過蘋果公司官方舉辦的粉絲組織。因為,放眼全球知名手機品牌,由公司主動組織粉絲,進而徹底顛覆現有手機銷售定律的,就只有小米一家。

今年二月,《財星》(Fortune)雜誌選出了全球「顛覆商業規則」的十一位新銳創業家,他們橫跨流行設計、財務投資、資訊產業,正改變人類工作、購物、娛樂的模式,雷軍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財星》所持的理由是,雷軍就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沉溺於取悅消費者」(obsessed with delighting consumers)。

然而,在客戶關係上,雷軍做得比賈伯斯更極致。雷軍曾說,他要營造「類宗教」的氣氛,這讓「小米教」的名號不脛而走。

米粉有多虔誠?新產品秒殺已成為必然現象,每月在小米官網刊登的「爆米花」電子雜誌,閱讀者多達一千三百二十三萬人次,是一般財經紙本雜誌的十餘倍;每一個新成立的「小米之家」(售後服務與展示據點,無販售),都有米粉主動送花、送禮,開幕滿月,米粉發起慶祝活動;如果是小米公司專為粉絲舉辦的年度活動「米粉節」,那就更瘋狂了。

四月九日,北京,春陽肆意灑落,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外,從中午就開始聚集人群,會場大門邊,來自六小時車程外的「小米太原同城會(同好社團)」一行人正在拍照,大會提供的拍照背板上寫著:「我是米粉,我在米粉節!」

這場活動聚集了約兩千人,其中每張門票人民幣一百九十九元(約合新台幣九百六十元)、共一千張付費門票,才開賣幾分鐘就銷售一空。粉絲「朝聖」還得付費,就連蘋果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邀請制,只發給軟體應用程式開發夥伴)也沒這本事。

然而,當米粉節以一部微電影《一百個夢想的贊助商》開場時,答案也揭曉了。

故事描述一位懷抱賽車夢的年輕人,如何募得一個個微薄的個人贊助,終至讓一輛小車順利上場比賽的勵志故事;電影末了,當配樂高唱著「你是我最想要的朋友」時,米粉們內心激動,眼角泛起淚光。

因為,電影中讓夢想實現的這一百個贊助商,就是小米成立初期,參與產品測試的那一百人,而他們在小米論壇上用的暱稱,不僅全被漆在電影裡那輛夢想成真的賽車上,當天更在米粉節會場展示。

看到自己的名字入戲,霎時把小米的成與敗與使用者高度結合;由此也可見到米粉節的獨特:它是全球手機業中,唯一向粉絲致敬的固定年會。

「顧客至上」的道理,連開餐廳的小老闆都知道,卻是知易行難。雷軍為了經營粉絲,一口氣顛覆了四大常規。

別人砸大錢行銷它不花一毛錢廣告,卻能引爆話題

第一批米粉的聚集,全是衝著雷軍個人魅力而來。對很多中國網民來說,雷軍本來就是個傳奇,完成大學學業只用了兩年,執掌過防毒軟體大廠金山軟件,是凡客誠品、多玩(在美國掛牌)等網路公司的天使投資人,還被稱為「中國賈伯斯」;米粉節上,他一人獨撐大局,讓台下粉絲不時尖叫、歡呼、感動。

小米機上市前夕,雷軍打出「最佳性能價格比」引爆討論話題,以小米前一代產品MI 2為例,同樣的硬體規格,小米機只有宏達電、三星、蘋果售價的四○%到四三%。 這個爆點迅速在網路散布開來,雷軍不花一分錢打傳統廣告,光靠話題炒作就達到傳播效果。這情節猶如鴻海宣布六十吋大電視降價,郭台銘只消露個臉,連話都不必說,媒體就鋪天蓋地大肆報導。 「小米就是一家社群網站公司,想像它是臉書(Facebook),你沒看過臉書打廣告吧?」一位米粉說。

相較之下,宏達電儘管今年第一季瀕臨損益平衡的邊緣,卻仍計畫倍增行銷費用,全年估計至少要花新台幣五百億元打廣告;而三星打廣告向來不手軟,一場大型新品發表會一千萬美元起跳,全年集團行銷費用至少新台幣三千億元。

小米機開賣一年八個月以來,也有不少負面字眼圍繞著它,但雷軍堅定的說,「我不在乎有人罵,只要有口碑。」而它靠創造話題大打網路行銷時,也同時替「米粉」的募集集氣。

別人鋪貨到通路它只在官網販售,反讓米粉「黏著」

如何讓米粉「黏著」,雷軍首先決定只做網路販售。去年與電信運營商合作之前,所有的小米機只透過公司網站購買,電子商務省去供應鏈的層層剝削,再一次把折價反映在售價上;相對於此,蘋果、三星等都致力於實體通路的經營。

因為銷售通路單一化,雷軍得以營造「飢餓行銷」。每次只在網路上小量釋出,有效的激起消費者的需求意識,又能引來免費宣傳,雷軍說,「在這個行業裡,如果你受到消費者追捧,就意味著你成功了。」

電子商務對小米副總裁黎萬強而言,具有更深層的意義:蒐集客戶群資料,「其他廠商賣出一百台手機,可能只知道五%的用戶是誰;但小米卻高達百分之六十、七十。」

別人由上而下發布產品它讓用戶參與設計,每週改版一次

雷軍創立小米之前,在軟體產業工作二十多年,一直是手機發燒友,累積了不少想法。有一次他遇到諾基亞(Nokia)的副總裁,興奮不已,一口氣就提出一千多項建議,後來他失望的發現,所有的建議都石沉大海,諾基亞也每下愈況;他因而決心打造一家不同的手機公司,讓用戶一起來參與設計產品。

小米官網上有一個論壇,米粉有任何建議、指責,都在此發表,活躍的用戶數目前約有六十萬。

米UI(使用介面)是小米與用戶雙向互動的極致表現。米UI考量了許多使用實務的便利性,例如通訊錄的拼音搜尋、特殊聲控指令立即拍照、或是按鍵開啟手電筒等功能,因此在中國大行其道。很多人買了華為、中興等他牌手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網下載米UI,累積用戶多達一千六百萬戶,比小米機還高出五百萬。

許多米粉都是米UI的「共同開發者」。小米公司開放三分之一的功能讓粉絲協助改進,只要粉絲數達內部標準,就會反映在每週的改版中,目前銷售主力的32G機型,據說就是米粉意見。米粉因為被尊重,也加深了對小米的黏著度。

為了徹底貫徹雙向溝通、快速回應,小米公關總監劉飛說,公司員工數二千三百人中,多達九百人從事電話、網路等各種形式的客服。

別人不介入粉絲討論它年辦六十場聚會,抓牢向心力

以虛擬的網路米粉社群為主體,小米也組織了實體的「同城會」。在中國,北起黑龍江、南到海南,已有二百一十二個「小米同城會」(該地之粉絲社團),人數近千萬,直逼台灣人口數的一半。

劉飛表示,大城市的同城會多由小米公司發動組織,但偏鄉則全靠米粉的自主行動。幾乎每週都有同城會舉辦聚會,一年下來大大小小有六十場;小米內部刊物《爆米花》也不定期採訪各個同城會,刊出活動照片,向心力也跟著升格。

情感的牽絆讓米粉更自主的協助小米,以下從兩個數字來看米粉威力。

一、米UI官方版本原本只支援繁簡體中文、英文三種,米粉的協助下,目前實際支援版本數已達到二十五種。

二、米UI官方版支援的手機原本只有三十六款,米粉讓這個數字擴增到一百四十三款。意即,購買小米機以外的一百多款他牌如三星手機,也能使用米UI,並成為小米機未來的潛在客戶。

上述這些特殊的「小米模式」,在在呼應雷軍所描繪的「互聯網」模式。他說,「在我理解中,任何業務都要用『互聯網』思考,『專注、極致、口碑快』是關鍵,你做的事情要盡可能的簡單,盡量只突出一件事情。」對雷軍來說,這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粉絲經濟,「做生意最終是要做一個人群的生意。」

然而,隨著小米產品線從智慧型手機延伸到機上盒「小米盒子」,這個粉絲經濟也面臨了新挑戰。從客戶群來看,米粉要比果粉年輕,網路黏著度更高、較少看電視,經濟收入也略差,他們會不會如雷軍所願,把小米的影響力從手機帶到電視領域,甚至是小米計畫推出的電視整機,目前仍存在著問號。

【延伸閱讀】小米靠粉絲撐腰,比宏達電會賺——小米機與宏達電手機營運比較

小米營收新台幣610億元稅後淨利新台幣55.2億元淨利率9.5%手機出貨量719萬(支)目前市值新台幣1,200億元

宏達電營收新台幣2,890億元稅後淨利新台幣175.9億元淨利率6.1%手機出貨量3,260萬(支)目前市值新台幣2,206億元

註1:2012年稅後淨利為估算值註2:小米因未上市,市值為去年募資估值;宏達電市值以4/15計算資料來源:IDC、公開資訊觀測站、小米公司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46

專利訴訟蔓延至上遊 國產手機出海需適應遊戲規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4761.html

專利訴訟蔓延至上遊 國產手機出海需適應遊戲規則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8-20 20:42:00

隨著中國內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可以肯定未來內地知識產權保護的遊戲規則會向歐美靠攏,從這方面看,越早適應海外遊戲規則,未來就越容易應對市場的變局。

近日,日本專利管理公司IP Bridge稱TCL的智能手機侵犯專利,向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TCL停止銷售並進行損害賠償,起訴書指TCL侵犯了包括LTE的無線通信及音聲壓縮技術等3項專利。

起訴涉及的專利都是使用該通信標準的智能手機不可或缺的標準專利,但TCL未取得授權,且並未回應IP Bridge要求談判的聯絡。

而隨著越來越多大陸手機品牌走向海外,涉及專利侵權的訴訟也越來越多,並且有向上遊元器件廠商蔓延的趨勢。

“我們已經向美國專利商標局遞交多個專利無效的行政訴訟程序,反擊美國加州的Synaptics新思。”手機上遊觸控廠商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20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進入美國市場是必經環節,對於專利訴訟是有準備的,需要用理性的心態來看待。

今年4月,美國觸控芯片龍頭企業新思稱,深圳市匯頂侵犯其數項創新性觸控感應技術專利,並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美國地方法院提出起訴,並且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調查裁決。

據了解,美國新思業務此前主要集中於顯示和觸控領域,其產品包括面向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觸控和指紋識別裝置等。新思首席執行官Rick Bergman去年訪問中國時表示,新思2/3業務資源分布於亞洲,目前已在中國觸控控制器市場獲得30%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被起訴的匯頂科技主要業務也集中在觸控與指紋識別領域,被定義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客戶包括華為、聯想、中興、魅族等多家終端企業。根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份對外公布的《中國電容式觸摸屏控制芯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按2014年出貨量計算,匯頂以28.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兩者在市場上競爭激烈。

據本報記者了解,新思公司起訴匯頂科技主要是認為對方侵犯了其多項觸控感應技術專利,同時遭起訴的還有美國手機品牌商BLU Products,後者采用了匯頂科技觸屏控制器。目前,新思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禁止進口令,阻止兩家公司設備在美國市場銷售。

“新思的訴訟是毫無基礎和根據的,匯頂科技將繼續采取一切攻守措施進行維權。”張帆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匯頂在國內的觸控高端業務中占比超過50%,整體市場則達到25%以上,其中部分客戶與新思客戶重疊,對方主要是希望通過訴訟影響客戶的選擇,這不是市場行為。

張帆表示,新思公司聲稱的所有被侵犯的專利早已成為業界的公知常識,在新思公司專利申請的多年之前,這些方案已被其他的公司開發並公開。

“而匯頂具有長期獨立自主的電容檢測技術開發積累,在觸控及指紋識別領域已申請或已獲得260多項國內外專利。”在張帆看來,電容觸控芯片及指紋識別芯片均為公司的自主開發,並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識產權。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不管是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還是上遊元器件廠商,出海時更關鍵的是要熟悉海外市場的遊戲規則,針對不同專利訴訟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

“以前量小的時候也許對方不會註意,但現在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廠商應該提前做好準備。”王艷輝表示,國內知識產權訴訟比較少,往好處講是消費者受益,其實是以傷害企業創新為代價,隨著中國內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可以肯定未來內地知識產權保護的遊戲規則會向歐美靠攏,從這方面看,越早適應海外遊戲規則,未來就越容易應對市場的變局。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13

第九届中国资本圈最推崇的奢侈品牌:奢侈进阶 体验至上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602/t20160226_767312.htm

  虽然不能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已经由盛转衰,但路易·威登一口气关闭三家门店是不争的事实,连续两年下滑的 增速也已经说明了一定问题。可是,中国市场永远不缺前仆后继的奋进者。只是,这一次,它们卖的不是手袋和腕表,而是服务、是体验。万豪、洲际和它们的酒店 业小伙伴们正在复制着若干年前路易·威登和卡地亚们的扩张路线,站稳一线城市,挺进二三线。

  已经伴随行业经历了一轮完整跌宕周期的中国第一代奢侈品消费者,以及在网络世界长大、在与西方的充分交流中崛起的千禧一代,共同担当了“买手” 的角色。他们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好奇心驱使下,迈出脚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找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并且,有钱有闲的中国人已经不甘心 于扮演单纯的游客角色,遵循着同样的逻辑,中国钱四处出击,在努力践行从房客到房东理想的同时,也搅弄了全球高端酒店并购市场的风云。

  与理论上可以永恒占有的身外物相比,体验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渗透至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并最终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真 正实现为我所用。从单纯的物质占有进化至全方位的身心体验,消费者在日益成长成熟,奢侈品的定义在不断进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因此而大步迈入新常态。

  奢侈或许只与金钱相关,优雅却与经历和学识有关。周莹/文 

  本文刊载于《新财富》2016年2月刊

  新财富曾在2014年初的奢侈品年度研究报告中提及:“中国奢侈品市场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尽管从消费情绪、各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来 判断,中国奢侈品市场肯定还会增长,但迟早会有放缓和趋于稳定的那一天。到那时,也许奢侈品集团会发现其他的增长点,但更为成熟理性的消费者一定会让中国 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仅仅两年过去,中国消费者似乎已经在无限接近这个目标了。

  虽然并不是没有先例,但路易·威登于2015年在中国内地连关位于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三家门店的行为,着实在业内引起了热议,同时也释放 着一定的信号。有消息称,2016年,路易·威登或将关闭其在中国内地20%的门店。尽管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读为渠道的结构性调整,但联想蔻驰与 泰格豪雅均在羊年里关掉了各自的香港旗舰店,而Gucci也在2016年伊始关闭了其在西南的首家形象店,这不得不让人担心,未来一两年内,还将有更多的 奢侈品牌步它们的后尘。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依据。贝恩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中国股市不振且政府力主反腐败反铺张浪费,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奢侈品销量出现了高达25% 的下滑,这让整个亚洲地区经历了最为惨淡的一年,而受其拖累,全球奢侈品市场也很不幸地遭遇了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时光:奢侈手袋及高档服装 等零售商品的销售收入在2015年仅小幅上升了1个百分点,至2530亿欧元。

  尽管如此,奢侈品行业依然迎来了5%左右的整体增幅,这其中酒店业异军突起,全年增长达到了7%,在贝恩公司划分的十大奢侈品子行业中遥遥领先,仅有豪车一项能与之抗衡。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观察就是,与路易·威登和泰格豪雅的关店举动截然相反,奢华酒店在北京、上海乃至成都、丽江排着队开业。这份长长的 名单中包括了丽思卡尔顿(Ritz-Carlton)、瑞吉(St.Regis)、四季酒店(Four Seasons)、悦榕庄(Banyan Tree)、梅里亚(Meliá)、费尔蒙(Fairmont)、安缦(Aman)、华尔道夫(Waldorf  Astoria)……它们不仅加速了在中国扩张的步伐,且伴随着游客人数的激增,纷纷把触角伸向了二、三线城市。

  以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IHG.NYSE)为例,截至2015年9月末,其在大中华区的在建和筹建酒店为20家,占到了全球计划量的近40%;于2012年推出、为中国消费者量 身订制的专属品牌华邑(Hualuxe)目前的在建酒店为22家,最终的目标是在20年内将数量增加到100家。刚刚被万豪国际酒店集团 (Marriott International,MAR.NSDQ)收归麾下的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HOT.NYSE),规划中的奢华和超高档酒店客房多达4.4万间。

  根据瑞士奢侈品研究咨询机构 Digital Luxury Group的调研,2015年,中国消费者在网络上搜索奢华酒店的次数比上年增加了39%;紧随其后的中东,该数字为16%;而在整体酒店业最为成熟的美 国,增幅则为7%。全球领先的酒店数据公司STR Global对2015年11月亚洲市场的监测显示,虽然高端酒店的入住率下滑了1.6%,但86.4%的数值依然领先于其他档次的酒店—以酒店客房数量 来计算,中国几乎扛起了整个亚太区的半壁江山。

  要知道,北京市财政局在2014年中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318会议定点单位中,无一家五星级酒店,为求生存,身在北京的酒店中甚至出现了不惜通 过降星或降价来提高入住率者;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大环境与前两年也已非同日而语。究竟是何原因让洲际、万豪、希尔顿(Hilton Worldwide,HLT.NYSE)、香格里拉(Shangri-La. 00069.HK)们齐齐开启了在中国攻城略地的模式,仿佛三五年前路易威登、卡地亚和爱马仕们的行为翻版?

  奢侈品消费新常态

  种种迹象表明,洲际和它的小伙伴们是把赌注押在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进阶之上。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随着各项社会经济因素趋于稳定,包括经济增长“慢牛”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日益成型,奢侈品消费将从显性走向隐性:一 方面,从彰显身份地位的炫耀性消费进阶至更为理性的讲求舒适实用;另一方面,则是从单纯地对物权的渴望与占有过渡到对身心体验的看重。

  显然,不管是远渡重洋而来者如洲际、万豪,亦或占据同源优势的香格里拉和文华东方(Mandarin Oriental,MDO.LSE),都已经认定中国富人阶层对生活水准的定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完成或者接近完成这一进化。

  2004年,《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拥有了自主扩张“通行证”的奢侈品牌开始正大光明地开拓中国市场。2008年,尽管全球经 济一片风雨飘摇,但中国仍以86亿美元的消费额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时值今日,中国的第一代奢侈品消费者已经伴随行业经历了一轮完整的跌宕周期,更 在买买买的过程中培养起了自己的喜好、建立起自己的品味。消费规模上超欧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也在向欧美看齐的进程中。

  从更广义的层面来看,整个消费市场都在经历从“物权”到“体验”的转型。中国成为第二大旅游输出国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且银联的调查显示,中国 游客正从过去的团队游向自由行转变,更重要的是,与以往以购物为重的行程安排相比,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寻度假休闲与购物并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体验当 地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氛围上,也更愿意在酒店消磨一个下午、享受更多的酒店设施和服务。2015年国庆黄金周,中国零售交易额总体比上年增长了30%,餐厅 和酒店的消费额更是增长了52%。

  与单纯的物质占有相比,体验式消费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正是这种更私人、更稀有的特性让其在更早时期就受到了欧美富人阶级的追捧。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常态,早已是消费行为更为成熟的欧美市场的常态。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消费者在奢华服务方面的开支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奢侈品,“20%的奢侈品消费者表示他们增加了奢华体验方面的开支,而在奢侈 品上花费更多的消费者比例只有13%”。作为奢华体验一个重要分支的酒店,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市场调研公司Transparency的研究显 示,2014年全球高端酒店市场的整体规模约为1480亿美元,至2021年将增长至接近2000亿美元的水平,7年时间中将保持4%的年复合增长率。 2015年,奢华酒店的收入增速达到了9%,是实物消费的4倍。

  除了愈发成熟的消费者,包括酒店在内的体验式消费不断走强的另一大推手,是与电脑同时诞生、在互联网陪伴下长大的千禧一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 在欧美,他们都在成为奢侈品消费最不容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与父辈们相比,他们通常接受过海内外的高等教育、消费习惯更为复杂,同时也具备了更为出色的鉴 赏力,且对精神世界要求更高。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中国新一代消费者》一文中指出:“这些人(90后们)出生以来没有见到过物资匾匮的时代,也就没有 意识防备rainy days,他们的父母就是他们的社会保障。他们更自信,更注重个性体验,更追求生活质量??随着新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中国经济也在进入 一个新的时代。个性化消费、体验式消费,相信会成为中国个人消费的趋势。看看长假期被挤得水泄不通的景点,就知道中国的旅游业在市场细分化、高附加值化上 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

  这对酒店业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而且海内外同理。在万豪担任主席长达40多年的比尔·万豪(Bill Marriott)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就曾指出,希望旗下未来200家新开的奢华酒店和生活方式酒店配备新款的平板电视、木地板和热闹的酒吧,取 代那些散发着霉味的床罩和毛茸茸的地毯,“我们必须变得很酷,未来4年,我们60%的业务目标都是千禧一代”。

  在千禧一代眼中,享乐主义早已不是贬义词,而成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更乐意花钱享受生活,当然也就更爱旅游。欧美的调查显示,他们已 经占到了酒店预订量的一半。不仅如此,与45岁的人群相比,千禧一代商务旅行的次数是后者的两倍,且更舍得花钱享受房间服务,利用出差之便尽情享受酒店设 施。大通信用卡服务(Chase Card Services)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半数的千禧一代把住酒店视为“享受奢华的服务”,相较之下,50-67岁的一代人中,高达3/4的人会把预算看得更 为重要。

  当愈发成熟的奢侈品消费者集合受过良好教育的“理性消费”一代,体验式消费的需求转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实上,不少奢侈品牌制造商对这一大趋势已有所察觉,并着手调整策略。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奢侈品牌跨界酒店房地产(表1)。

 

  早在1997年,意大利皮具品牌商菲拉格慕便在佛罗伦萨开设了第一家 Lungarno Hotel,成为第一个进军酒店业的奢侈品牌。至今,品牌旗下已拥有9家酒店。此后,不断有奢侈品牌跨界跟进,阿玛尼、宝格丽、范思哲、兰博基尼等都已经 拥有了以自身品牌作为招牌的酒店。最新加入此列的是法国水晶制造商巴卡拉,其在2015年春天于纽约曼哈顿开出了首家同名酒店。这间拥有114间客房的酒 店重新定义了奢华:酒店内装饰有狼皮扶椅、丝绸衬里的墙壁、17件定制吊灯以及1.5万件巴卡拉水晶器皿,每晚起价为899美元。

  而在开拓中国市场上,反到是超跑品牌兰博基尼开足马力,一马当先,于2012年就在苏州开出了首家兰博基尼书苑酒店(Tonino Lamborghini Boutique Hotel),2015年又新开5家,加上2016年即将在杭州揭幕的新酒店,其旗下共有7家品牌酒店,且全部位于中国。

  继它之后,阿玛尼、范思哲和宝格丽也前后脚来中国开拓高端酒店市场,而宝格丽更是将于2016和2017年在上海与北京连开两家。再加上早一步排兵布阵的各大国际连锁品牌酒店,未来这一高端市场势必是相当热闹。

  从房东到房客,搅弄并购风云

  为了迎合满世界跑的中国游客,即便是那些不在中国本土营业的高端酒店,也从细处着手,除了较为常见的接受银联付款、聘请会说中文的员工之外,它 们还会根据中国游客的习惯,在早餐中提供中式点心、在客房中配备热水壶,甚至连中文报纸也都有供应。而那些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连锁品牌,中文版的手 机App早已成了标配。

  但是,有闲有钱的中国人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游客和房客身份了。2015年初,意大利投资大亨安德烈·博诺米(Andrea Bonomi)放弃对法国假日酒店集团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CMIP.PA)收购权的争夺,法国金融市管理局(AMF)宣布,复星国际(00656.HK)牵头的财团对后者的要约收购成功,复星自2013 年5月开始的漫长收购终于尘埃落定。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被放宽,最高限额从之前的1亿美元提升至10亿美元,且无需经过政府批准,中资企业开始全面出击,酒店成为了最抢手的目标之一(表2)。

  接连出手的锦江国际虽然旗下主要为经济型酒店,但在并购了法国的卢浮酒店集团(Groupe du Louvre)和国内的维也纳酒店集团、铂涛集团(原7天集团)后,以客房数量来衡量,其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五大酒店集团。

  而与身为业内人士的锦江国际截然不同的是,险资出海瞄准的则无一例外全是高大上的标的。阳光保险集团于2014年末拿下的澳大利亚喜来登酒店, 长年高居全澳五星级酒店榜第一,2015年1月入住率高达98.4%,高出同业10个百分点;收购纽约曼哈顿的巴卡拉酒店,更是十分罕见的在酒店开张前就 被转手的创举,而200万美元的单位客房收购价也创下了新的纪录。此外,安邦保险从希尔顿手中接过纽约曼哈顿著名地标之一、旗舰酒店华尔道夫,也让中国险 资一时成为了酒店业最热门的“房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几起收购中,作为门外汉的险资收购的都是酒店的地产物业,而实际的运营和管理仍然交给了酒店品牌的所有方。这不仅恰好符合了 酒店业盛行多年的轻资产潮流,同时也满足了险资对冲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实现自身投资资产多样化以及稳定的长期现金流等多项诉求。

  数据显示,2015全年中国资本共对全球酒店业豪掷了约50亿美元,这让中国继美国和中东之后成为酒店业最大的买家集中地。而仅仅在若干年前, 中国甚至都未入前十。不需要将日历往前翻太久,当市场上有高端酒店放售的消息传出时,包括中东主权基金、美国私募基金和房地产信托基金在内的一众买家就会 异常活跃,现在中国险资也成了其中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正因为如此,当喜达屋因业绩逊于同行而放风有意整体出售时,一度有三家中国企业表达了收购意向。当然,最后的结果如今已经十分明了,万豪集团以 122亿美元的代价“鲸吞”喜达屋,造就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这是自2007年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黑石(Blackstone)以260亿美 元的天价将希尔顿集团私有化以来,酒店行业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紧随万豪与喜达屋的联姻,欧洲酒店业的霸主法国酒店集团雅高(Accor)也宣布以逾28亿美元收购拥有费尔蒙、莱佛士(Raffles)和瑞 士酒店(Swissotel)等酒店品牌的母公司FRHI酒店集团(FRHI Hotels & Resorts),并凭借此举在房间数量上超越精选国际酒店集团(Choice Hotels International),成为全球第六大酒店集团。

  虽然从交易规模上,雅高收购FRHI与万豪收购喜达屋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的目的却惊人地一致,一为增强在美国市场的势力,二为打造更加高大上 的形象,三则为做大规模,获得协同效应。举个简单的例子,FRHI旗下的费尔蒙和莱佛士品牌均属奢华酒店级别,且历史都可追溯到百年前,顶级阵营中同样具 有百年历史的只剩下丽思卡尔顿一家;剩下的瑞士酒店也属超高端品牌,而雅高旗下原本只有两个顶级品牌—索菲特(Sofitel)和铂尔曼 (Pullman),将FRHI收归麾下让雅高以总计500多家顶级酒店,一跃成为全球奢侈品酒店市场的种子选手。

  至于规模效应,在酒店力主的轻资产模式下,向规模要增长、要效益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规模越大,意味着有更多的酒店品牌供开发商和酒店业主选择,有更大的机会收取更多的管理费,拥有更多的忠实客户,最终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

  出于这样的逻辑,根据仲量联行酒店集团(JLL's Hotels & Hospitality Group)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球酒店业并购交易额已达42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单单只是加上下半年万豪和雅高的两单,全年交易额 也已经达到了570亿美元(附图)。更别提,2013年将希尔顿重新挂牌上市而获得巨额收益的黑石于2015年9月再度出手,以60亿美元拿下了在美国本 土拥有17家酒店以及德国1家奢华酒店的房地产信托Strategic Hotel& Resorts(BEE.NYSE)。

  在业内人士看来,频繁的并购交易,说明整个酒店业,尤其是高端酒店的竞争愈发激烈,而未来两三年这一现象还将持续。

  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酒店属于高度分散的行业,仅在奢华这一档次,非连锁品牌的单体酒店就占据着高达56%的份额,市场上并购机会充足。即便是 已经形成连锁之势的品牌,诸如四季酒店(Four Seasons),因为不隶属于任何大集团,过去几年中已数次传出成为交购标的的消息。在2016年的新财富第九届中国资本圈最推崇的奢侈品牌排名中,四 季酒店将连续三年夺得酒店类第一的丽思卡尔顿挑落马下,且上榜的酒店半数均为独立品牌,不归属于任何综合大集团(表3)。

  在万豪与喜达屋的豪门联姻后,这家世界第一大酒店集团手握8个奢华品牌、8个超高端品牌,共计拥有483家奢华酒店,外加1839家超高端酒店。这一数据,离实现全球1953家奢华酒店中有一半掌握在三、四家大集团手中的预测,似乎并不遥远了(表4)。

  科技vs服务,孰执牛耳

  酒店业并购升温的另一个推手,来自在线旅游代理商(OTA)和以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创业企业。与传统酒店业相比,这二者都是典型的技 术派。而除了经济周期的波动之外,技术的升级更新已成为酒店业最大的“干扰”和推动者。飞速发展如Expedia和Airbnb们,搅动了被戏谑为“仍处 在石器时代”的传统酒店业的一池春水。甚至,酒店业大佬们已经形成了共识,以Expedia和Airbnb为代表的技术派,已经成为了它们共同的最大竞争 对手。

  在美国,OTA大约占据着10%的市场份额,而在欧洲,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20%;主打民宿、家庭旅馆的旅行房屋租赁社区Airbnb提供的客 房数量,超过了万豪与喜达屋之和;Priceline等比价网站的存在让客房价格愈发透明。种种事实都透露着一个信息,这些技术派在蚕食着传统酒店市场份 额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抢夺了它们的定价权。因此,感受到巨大压力的传统酒店只有通过并购来做大规模,从而降低居高不下的获取新客户成本,并且规模越大 也就代表着它们在与OTA谈判时的筹码越大—OTA的佣金比例通常在15%-20%,甚至更高。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消费者只能根据酒店的品牌和星级来判断它的服务以及品质,而猫途鹰(TripAdvisor)等一众社交 媒体的出现,则让非连锁甚至单体酒店有了一个公开、平等及透明的展示舞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品牌酒店的优势,进而减少开发商的顾虑,让它们更多地将单 体酒店列入规划,从而间接地促使酒店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更加剧传统酒店业大佬危机感的,是这些技术派的发展速度。它们不仅以惊人的效率成长为硅谷新贵,还将触角伸及相关的各个领域。全球最大的住宿在 线销售平台Expedia在一年中先后收购了竞争对手Orbitz、Travelocity以及Airbnb的同门师兄Homeaway—被收购 前,Homeaway已经开辟了专门针对高端客户的业务板块,在40个国家中拥有约800多个高端房源;从事在线旅游服务的Priceline不仅拿下了 餐饮点评网站OpenTable,还先后将同属旅游相关产业的初创公司Kayak和Buuteeq收编;猫途鹰如今不仅再是单纯的旅游点评网站,还有了自 己的预订体系,并接连收购了四家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则打起了公司客户的主意。在纽约,感受到来自Airbnb巨大威胁的酒店从业者于2015 年底在市政厅前集会,抗议部分Airbnb平台上的民宿业主非法将房屋改造成家庭旅馆,影响了传统酒店的生意。

  在硅谷新贵们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传统酒店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反击。温和如万豪,采取的是最中庸的方式,其将与猫途鹰建立合作关系,借力后者的 平台来获取更多的住客信息,以期提高自有渠道平台的效率。激进如雅高,决定将自己的预订平台向其他独立酒店开放,试图把自身变成一个OTA。巧妙如凯悦, 干脆财务投资了Airbnb的竞争对手Onefinestay。巧合的是,希尔顿、凯悦、喜达屋和洲际先后与共享经济另一个典型代表优步(Uber)建立 了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在传统酒店众多的应对之策中,有一条是共通的:大手笔增加技术基建预算,恨不得用科技元素将酒店武装到牙齿。此举同时也能讨得伴随互 联网长大的千禧一代的芳心。万豪的手机App可以让住客直接办理入住和退房,并在客房中准备了无线充电设备;希尔顿集团新推出的奢华酒店品牌康莱德 (Conrad)把自己发布在Instagram上的图片变成了预订链接;现以归属于万豪的雅乐轩(Aloft)品牌2015年在纽约和旧金山的两家酒店 中试行了手机房卡,并计划于2016年全面推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销售传统服务以外的商品,希尔顿、万豪和凯悦都开设了网店,销售从泡泡浴具到床具等各类家居用品,通过自有品牌销 售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又是雅乐轩,与美国家居内饰零售商Design Within Reach签订合同,在美国20个酒店展示和销售它们的家具—包括扶手椅、吊灯等,价目表就放在房间内客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展望2016年,酒店业的这股科技之风势必将愈刮愈猛。毕竟,在酒店业的成长与发展中,科技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当年,工业革命带来的诸 多技术创新让长途旅行成为可能,由此形成了欧美大陆之间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游客与移民潮,酒店业因而获得了第一次大繁荣—那时,住酒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的行 为,因为当“酒店”一词最早于18世纪在美国出现时,指的即是“为上层阶级顾客服务的客栈或小酒馆”。

  科技在进步,奢华酒店的定义也在不断演进。上世纪70、80年代,其标配是富丽的大堂以及四面镶嵌着玻璃的电梯。到了80年代,标准变成了满屋 的水晶灯、大理石和艺术品。也是托了技术升级进步的福,住客在办理入住时可以接受的等待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的4分钟缩短为如今的区区20秒。预计10年 内,用智能手机办理入住和打开房门将成为半数酒店新的标配。

  然而,消费者永远无法简单地将一座充斥着高科技元素的酒店定义为奢华酒店。从物质的标准来看,华丽而有品味的装修、高配比的员工住客比例、人性 化的设施、多样而高品质的餐饮、舒适而高档的寝具??这些都是奢华酒店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但是,它的最高标准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向住客随时随地提供细 致的差异化服务—按他们的方式行事。比起更容易满足的物质上的奢华,如今的消费者无疑越来越重注重个人体验和入住期间的每个细节。

  因此,科技元素存在的意义是让酒店与时俱进,跟上大部分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节奏,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在消费者意识到 自己的需求前,它已经得到了满足。而科技,永远只是为了提升服务而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正是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酒店乃至整个奢侈品行业的服务升 级。■  

  所谓奢华: 标间最低房价每晚995美元

  1829年,一家名为Tremont的酒店在波士顿开张,因为配备室内洗手间和门锁,且提供自选菜式餐牌,被视为全美第一家现代化的高端酒店。 2004年,传说中超越迪拜帆船酒店的8星级阿联酋皇宫酒店(Emirates Palace)开业,高端酒店的标准被再度刷新,建筑设计、装潢格调、管理服务、员工素质都成了缺一不可的条件。而这些条件最终都转化为一个可量化的标 准:平均每晚房价(ADR)。

  根据平均每晚房价的高低,STR Global将酒店大致分为六个等级:奢华、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和经济型。前两者被视为广义上的豪华酒店,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五星级酒店,占到了 整个酒店行业的18%(附图)。其中,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奢华酒店,房价自然最高,同时数量也最少,目前全球一共不到2000家。它们中既有丽思卡尔顿、索 菲特和华尔道夫这样隶属于大型连锁集团的品牌,也有如文华东方、半岛、安缦、四季等专注高端且相对独立的酒店品牌。这是一个高度分散的领域,目前最大的五 个酒店集团仅掌握着20%的市场份额。

  根据《奢侈品日报》(Luxury Daily)的最新调查,全美最贵的十家酒店有7家都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最昂贵的酒店是与中央公园一街之隔的丽思卡尔顿和文华东方,双人间最低都是 995美元/晚,而另外5家酒店的双人房最便宜也要785美元/晚。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602/t20160226_76731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40

“十年中國投資銀行家”摩根大通中國船長李一:戰略至上

如果將摩根大通中國比作一艘正在前行的船,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兼CEO李一便是這艘大船的船長。

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兼CEO李一

“一艘大船要乘風破浪順利前行,最重要的是確保正確的戰略方向;其二是要有充滿戰鬥力的團隊去執行這些戰略;其三是這艘船上的所有船員都能夠向著這個方向齊心協力,這就需要有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李一如此描述他管理這艘大船的理念。

在加入摩根大通之前,李一掌舵瑞銀近10年。這段時間中,在李一的帶領下,瑞銀中國從一個6、7個人的代表處發展成為一個幾百人的平臺,擁有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等業務。

“我在瑞銀最主要做的事情還是調戰略、建平臺、強隊伍,並確保發展方向及節奏的合理及正確。”李一對過往的事情傾向於輕描淡寫,因為在他看來,“眼前和未來才更重要”。

李一自2014年加入摩根大通以來,便努力從戰略、團隊和文化這三個角度著手,通過發揮平臺的能量發展摩根大通在華業務。經過兩年的時間,“我很高興地看到,這艘大船前行的各項主要因素已經具備,借著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東風,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把準航向,走得更穩、更遠。”

戰略至上——利用摩根大通全平臺服務中國發展

任何一個出色的管理者都必須具備強烈的戰略意識和卓越的戰略眼光。在摩根大通,李一提出了非常清晰的戰略方向。

首先,做符合和服務中國發展需求的事情。

“當前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中國市場對摩根大通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李一強調,“戰略要有長期性,不能拍腦門。所以我們要挖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需求和痛點,並充分找到與摩根大通優勢的結合點,實現摩根大通中國與中國經濟在這個新的時期共同成長。”

“要讓摩根大通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成為一個貢獻者。”李一補充道。

為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制定了供給側著力方向、“一帶一路”以及“走出去”等一系列戰略,希望提高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但如何用好這個戰略機遇期,需要明確摩根大通自身的特殊優勢和市場地位,要自知。”李一表示。

李一兼具證券和銀行高級管理經驗,“我希望通過投資銀行、企業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形成合力,這也是摩根大通自身應該充分發揮的優勢。”。

李一現在用三個C來概括摩根大通在中國的著力點,即“Cross-border(跨境), Cross-business(跨部門), Creative(創新型)”。他進一步解釋稱,摩根大通應該將業務重點定位在為走出去的最優質的中國客戶和在華運營的最優質的跨國公司客戶提供領先的跨境、全平臺產品服務以及創新的解決方案。

“市場上對摩根大通投行業務在全球以及中國市場的傑出表現有目共睹;但其實我們的企業銀行業務,如財資管理等,也一直居於全球領先地位。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對全球性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會更加多樣化,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充分利用摩根大通在投資銀行、企業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各個平臺上的產品服務,更好地為中國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李一對摩根大通全平臺上的產品如數家珍。

據了解,李一所提出的戰略已經被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投資銀行、企業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平臺之間的聯動效應已經非常顯著。

在2015年的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的交易中,摩根大通不僅是中國化工的獨家財務顧問,還為中國化工提供68億歐元的獨家融資。在海爾收購GE北美電器業務後的財務整合當中,摩根大通則提供了非常創新的現金管理方案,幫助海爾實現了GE北美與海爾總部財務系統之間的整合。

戰鬥力團隊——戰略成功實施的關鍵

“整體而言,金融機構基本上可以歸類為人才密集型行業;一個高素質、有戰鬥力的團隊對於戰略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

令李一非常自豪的是,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們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

2015年-2016年期間,李一請來了幾個在市場上非常有影響力的銀行家進入到摩根大通中國的核心管理層。 此外,公司還加強了對中層幹部的培訓,並且不斷增加對未來人才儲備的投入。

李一曾經是一名專業足球運動員,後成功轉戰金融行業,這已在市場上傳為佳話。

“足球運動員的經歷至今讓我受益,我的一些管理思維某種程度而言也來自於運動場上的感悟和理解。比如,好的運動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技能和體能,而且(踢球)要走心,此外還要有執著的精神、要有責任心。”李一特別喜歡拿足球來闡釋他的一些理念。

“比如,運動員需要讀懂場上的局面,需要理解教練的戰略戰術安排;而對教練而言則需要善於調動和組織團隊,要將整個團隊調到一個最好的水平和最佳的狀態,需要實現整個團隊場上場下的有機配合。 ”李一用足球來闡述他的管理理念。

“管理企業也一樣,我希望將這個平臺做大做好,讓團隊的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其用武之地,能夠最大程度施展其才華,並在這個過程中,讓事業本身對其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如此,不管是平臺本身、還是平臺上的個人都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優秀的企業文化——團隊的粘合劑

雖然投行家這個詞聽起來跟“金錢”這個硬和冷的詞聯系特別緊密,但李一特別喜歡一些“軟”和“暖”的東西,他一直倡導在公司營造“家”的氛圍。

摩根大通非常看重“Accountability(責任)、Integrity(正直)、 Fairness(公平)和collaborative(合作)”,這是其全球企業文化的核心因素。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充分發揮團隊最大潛力和戰略成功實施的保障。現在摩根大通已經形成了‘前、中、後臺協同,跨部門合作’的良性氛圍,很多員工願意從其原有的舒適區中走出來接受新任務的挑戰,這是我非常願意看到的。因為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不管對公司的長遠發展還是對個人的成長而言都非常具有建設性意義。”李一補充道。

在李一看來,他的成功在於能夠把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大勢與他所服務機構的各項能力相結合。他認為,道與術是辯證關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既要把握大勢,又要註重細節。術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堅持道,才能讓整個公司這艘大船始終沿著同一個戰略方向前進,也才能把所有船員的戰鬥力整合起來,把他們的精神凝聚起來,揚帆遠航。

在我們結束采訪的時候,我們請李一用一句話來概括他過往的努力和感悟。李一說,在他職業生涯中所服務過的所有機構中,從運動隊到機關、從上市國企到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從中資、歐資到美資機構,他始終用心用力,致力於打造和培育良好的“生態環境”。健康包容、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一旦建立起來,就能使所有人主動負責、相互激勵,令企業這艘大船獲得強勁的動力,為長久的業績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98

從年薪20萬升至上百萬 券商分析師跳槽季來臨

“離職的原因只有兩個,要麽錢給的不夠;要麽心受委屈了。”又是春節招聘季,券商分析師暗潮湧動。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近十位券商分析師。從從業1年到從業近20年,從券商分析師助理到券商分析師,從高級分析師到首席分析師再到券商研究所所長。在他們眼中,券商分析師流動性堪比互聯網公司。

受訪人士表示,多數剛入行的分析師薪酬待遇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而少數“幸運兒”鯉魚躍龍門,身價上漲至百萬元。從業年限、所在研究所平臺的大小和市場行情決定了大多數券商分析師的薪酬水平。

談及流動性的原因,被訪人士表示,券商之間此起彼伏的並購重組導致人心不穩、派系鬥爭,中小券商研究所崛起挖角明星分析師,民營券商多以銷售為導向的機制逼走券商分析師,出於對更高待遇的追求投奔賣方機構、向基金經理邁進……多種原因促使券商分析師的流動性堪比BAT。

年薪從不足10萬到80萬

38歲的網紅分析師張林(化名)入行已有9個年頭了。9年的時間里,他曾在4家券商履職,薪資待遇也一路上漲。“2008年我剛到一家中型券商起薪為6000元,1年半後轉戰至一家小型券商薪資待遇上漲至12000元到15000元,此後所呆的兩家券商所開出的薪水分別在2萬元和3萬元,我正準備離職的券商當時給出薪資待遇為4.5萬元,加上年終分紅年薪可達80萬元左右。”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解到,剛剛入行的券商分析師年薪約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大型券商的薪資待遇更高,某大型券商開出的年薪資待遇在30萬元左右。

在外人眼中作為收入頗高的職業,券商分析師的薪資待遇構成如何?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般而言券商分析師的薪資待遇由基本工資和獎金構成。當前券商研究分為對內服務和對外服務,對內可為券商的投行、資管等業務提供研究支持;對外主要為基金公司等機構的投資提供研究分析。若以對外服務為重,券商分析師的收入多取決於機構的分倉傭金和給予的派點數量。知名分析師其年終獎應該能超過七八十萬元。一般分析師的獎金相當於固定工資的80%到120%。

但受制於股市行情,券商分析師的收入波動較大。譬如,在市場情況良好的2007年、2008年,大型券商研究所的金牌分析師年薪可達三五百萬元。不過金融危機來襲,市場進入漫長熊市,券商研究行業自身也陷入了發展瓶頸,彼時這個群體的薪酬已經降至100多萬元。2013年某中型券商新提拔的首席分析師年薪也就30萬-50萬元。

分析師跳槽各有因

“我已經打好辭職報告了。”張林在這家民營券商任職1年,儼然已是這里的“老人”了 。“我們這剛入職3個月到半年就離職的分析師很多。”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某小型券商的離職率在20%到30%。大型國有券商則相對較為穩定,盡管如此某國有大型券商在過去2年中每年的離職率均超過了10%,“我每個月都能見到同事離職。”一位在上海大型券商任職的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多有明星分析師或券商研究所所長帶著整個團隊人員整體離職。“這樣‘一窩端式’的離職方式在券商研究所並不少見。”一位業內人士說,“券商分析師離職率高企的原因,一是因為當前券商並購重組較為頻繁,還會牽扯一定的派系鬥爭,這引發券商分析師重新站隊。”

張林就頻頻遭遇此類事件。彼時他剛入職,由於表現出色被董事長看中,入行三年就要被提拔為研究所副所長,這引起研究所管理層的震動,又恰逢該券商與另一家大型券商整合,集團內部派系林立,張林說:“那時還年輕,不願卷入政治鬥爭,就離職了。”

近年來券商之間的並購重組頻繁發生。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證券業前景廣闊,未來證券公司的並購重組還將繼續上演,受此影響券商分析師的高頻流動性將持續。

另一重要原因則是當前中小券商研究所崛起,多需要挖掘明星分析師。譬如此前天風證券先後從安信、廣發、華泰、國信、國金等券商網羅了10位知名分析師。根據第一財經此前的統計,截至1月13日已有18家新設券商等待證監會的批複。市場人士稱,可以預計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券商研究所的崛起,明星分析師的流動性將越加頻繁。

值得註意的是,券商內部機制的不甚合理加劇了分析師的流動,這在民營券商中更為顯著。

“一般而言國資券商旗下的研究所多註重研究員的研究,民營券商研究所更加註重經濟效益、更為看重分倉派點,給券商分析師考核機制更以業績為導向。”某國有券商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在張林身上得到了驗證。

其離職前在一家民營券商工作。張林稱:“一般而言,券商研究部門和銷售部門地位相對均衡。但我所在這家券商以銷售為導向。由於銷售部對券商的派點貢獻很大,因此其地位很是牢靠,銷售主管尤為強勢。更為嚴重的是,這家銷售部對研究員的派點打分占據了60%的權重,這使得內部呈現出研究員討好銷售、銷售討好賣方基金經理的畸形鏈條。”

“由於我多依靠媒體傳遞觀點,這些觀點雖被市場認可但卻不受內部銷售部分的認可,因此在派點打分中總是排名末位,薪資待遇在去年也被下調了1萬元級別也被下調,雖然這家民營券商也開始意識到其中的不足,但依舊沒有任何改變。”張林說。

此外,券商分析師離職也多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相關。

更多的分析師則是想敲開買方團隊的大門。前述國有大型券商首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券商分析師在業內積澱到一定程度多跳槽至買方機構,走出一條券商分析師——公募基金研究員——公募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的職業路徑。

“由賣方機構到買方機構,後者的薪資待遇、激勵機制更好。譬如若升至基金經理就到了真正的戰場,在真金白銀中博弈,善戰則收益更多。多數券商分析師年薪一般也就幾十萬,公募基金經理若業績突出年薪能達到上百萬,到了私募機構收入更是直接與業績掛鉤,其收入更能上升數倍。”前述國有大型券商首席研究員說。

研報工作“是與非”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的證券研究基本上建立了從宏觀到行業再到公司的基本面研究框架。證券公司研究報告即賣方研究報告,包括晨會報告、行業研究報告、投資策略報告、上市公司研究報告、季度和年度投資報告等。

“然而券商研報90%都無須看,沒有特別的價值和深度。對於專業的投資者而言他們精力有限,關註的研報多出自主流大型券商或是知名分析師。”一研究量化分析的券商分析師如此說道。

寫研報只為交差、研報觀點趨同、研報“無用論”等認知一度在業內盛行。與此同時研報的中立性也備受考驗。

渤海證券副總裁李祥林指出,賣方研究報告在通過買方兌現價值時往往容易被扭曲,這其中摻雜了投行利益、傭金利益等。比如研究報告看空的行業股票,如果剛好是客戶的重倉股,那麽該報告就難以“原汁原味”發布。只寫推薦維持與買入,而不談賣出已成常態。

考驗券商分析師的不僅如此,還有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

目前,券商研究的價值完全依賴傭金體現。但近兩年,券商經紀業務競爭加劇,散戶的傭金費率呈現逐年大幅下降趨勢,公募基金公司與券商約定俗成的“萬八定律”的前提條件開始動搖。基金傭金費率的下降趨勢,令部分研究機構負責人齊呼:“券商研究最壞的時代可能正在到來。”

但也有不少券商研究所負責人甚為樂觀。王劍輝表示,這一行業有波動很是正常。包括券業在內的金融業正在上升空間,這其中的各個環節也均將向上發展。傭金下降將催生新的盈利模式,譬如未來證券研究所會更加註重投資建議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加強對新產品的開發等。

另一券商研究所所長表示,從研究的本身特性而言不一定和傭金掛鉤。當前監管層加大了對價值投資的引導,如果券商研報的質量能夠持續,券商分析師遲早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截至1月末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券商行業分析師有2188名。根據2016年10月新財富調查顯示,85後已經成為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的領軍力量。此外,90後研究員的隊伍也開始壯大。

某資深券商分析師此前曾發文稱,國內目前還有不少的分析師連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都沒有掌握。當前,券商分析師最應做的是註重日常積澱,形成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完整的研究邏輯,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85

債務違約潮湧至上市公司,破剛兌需防範疊加效應

年初至今,已有4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債務違約。先是凱迪生態為代表的多家上市公司爆發信用違約,又是以東方園林為代表的發債爆冷。在過去四年當中,直接涉及債務違約的上市公司每年僅有一到兩家,甚至沒有。違約事件的擴散以及企業融資趨難,都令投資者開始擔憂,風險是否最終會爆發在更多企業的基本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違約事件的暴露還會繼續,但是整體風險仍將處於可控範圍。“風險會繼續暴露,預計還會出現涉及違約的上市公司。雖然大概率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但也要防著不要出現連帶效應。”一家券商首席宏觀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劣質公司恐怕將越來越被公開融資所拋棄,投資者需要小心規避具有三類特征的企業——過度資本運作、期限錯配、杠桿率太高。

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經濟向好、打破剛兌、有序去杠桿的背景之下,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隨著貨幣收緊、強監管推進,過去的隱性風險會逐步顯性化,但越早打破剛性兌付,越可以避免風險的堆積。

新“災區”

民營上市公司占比增多是本輪信用違約的一個顯著特征。從神霧環保、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到億陽集團、上海華信,今年爆出信用違約的公司接連不斷。其中,前四家都是上市公司。

據中金公司統計,年初至今共有16 只債券首次出現實質性違約,涉及債券面額144 億元。雖然目前債務違約的數量和金額不及2016 年4 月的“違約潮”,但較去年同期明顯加快。

這些新特征,意味著本輪債市違約潮與2011年的城投危機和2016年的債市危機有根本不同。“2011年城投危機的背景,是發行快速井噴之後部分平臺資產負債率超出合理範圍,在銀行系統流動性緊張、信貸投放遭遇強緊縮政策壓制,以及地方土地轉讓收入受到抑制的背景下,出現了滇公路、上海申虹、雲投等部分信用事件,”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分析稱,當時的城投債紛紛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城投信仰被動搖。

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上半年的信用違約集中爆發,則是在經濟下行、部分企業盈利惡化背景下,最終出現了超日債等違約事件。

而本輪信用違約的背景,其實是經濟增速平穩中,由去杠桿導致外部融資整體收緊,公司融資渠道收緊形成的流動性危機。荀玉根稱,債市融資收緊背景下,低資質民企信用風險暴露,避險情緒使得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進而推升信用風險。

民營企業債務風險上升的原因,則已經埋在了“兩極化”明顯的盈利數據中。過去兩年的供給側改革使得國企占比較高的上遊周期性行業市場出清,盈利改善,而中下遊的民營企業則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潤受到擠壓。

據荀玉根團隊統計,全部A股中國企、民企累計凈利潤同比增速16年/17年/18Q1,分別為0.6%/26.4%/17.0%、33.6%/13.4%/23.9%,ROE(TTM)分別為1.85%/2.22%/2.26%、2.07%/1.96%/1.99%。可以看到,國企凈利潤增速提升,而民企下降;國企投資回報率上升,而民企下降。

小心“防雷”

東方園林雖然沒有違約,但發債爆冷還是引發了投資者對公司基本面的擔憂。5月21日,“PPP明星股”東方園林公告了發債結果,公司計劃發行10億元公司債,最終卻只募集到0.5億。隨後公司股價一路暴跌,從19.02元/股迅速跌至15.03元/股,目前已停牌。

自2016年中經濟複蘇以來,大部分企業的盈利、現金水平、債務償還能力等均有明顯提升,機構方面多認為,當前信用違約對於股市實質影響有限,影響主要在情緒層面。但是,發債爆冷傳遞出的悲觀情緒已經波及股市,更不用說直接出現債務違約的上市公司。

本輪債市違約潮,對股市影響到底有多大?荀玉根認為,信用違約事件影響股市情緒,周期類公司受影響更大。信用違約對股市的沖擊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對市場情緒的壓制,第二層面是信用違約推升無風險利率,由此造成股市風險溢價上升。

前述首席宏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打破剛兌是趨勢,違約風險會繼續擴大,民營企業以及民營上市公司,可能會繼續暴露風險。

在他看來,金融監管從嚴,不只是針對債市,而是解決整體金融風險的措施,同樣,違約風險的影響也不會局限在債市。預計監管層還會堅持推動強監管,未來劣質公司可能會越來越被公開融資所拋棄,投資者需要對過度資本運作,期限錯配和杠桿率太高的企業,小心規避。

李慧勇則認為,本輪違約潮要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方面,預計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另一方面,違約風險會繼續暴露。

“在經濟向好、打破剛兌、有序去杠桿的背景之下,整體風險可控,”他認為這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供給側改革、企業去杠桿之下,企業基本面向好;二是這一次與此前金融危機等事件爆發帶來的風險不同,是主動、有序推進的去杠桿,而不是毫無準備、被動采取的措施;三是強監管堅持“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思維,在這一基礎上,整體風險可控。

他補充稱,打破剛性兌付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越早打破,越可以避免風險堆積。但是,這也會使得違約的隱性風險顯性化。“這並不是說當前的違約風險比以前更多,而是之前存在隱性剛兌。現在推動主動減壓,違約事件的暴露還會更多,暴露的時期也會更長。”他說。

據中金公司統計,有信用違約風險的企業,一般具備五大特點。一是投資、業務擴張較為激進,短期市場發生變化時抗風險能力弱;二是財務杠桿較高,債務結構差,短期償債壓力較重;三是自身盈利能力不佳,經營不善;四是現金流匱乏,在手現金有限;五是公司治理能力較差,存在較多關聯交易隱患。

“雖然根據以往經驗,單從已知的財務條件的角度,較難篩選出未來違約風險較高的企業。”中金公司預計,在信用風險上升的背景下,投資者短期可能會階段性回避受財政和金融監管影響較大、杠桿率較高或償債壓力較大領域,相應增加對資金相對充裕、杠桿率較低、償付能力較強的行業配置。

防範疊加效應

打破剛兌是當前比較確定的監管趨勢。這不僅有利於市場出清,促進市場定價功能的發揮,也是債市甚至整個資管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但緊貨幣、緊財政,疊加強監管,不能排除會出現流動性過快過急收緊,而產生負反饋效應。

自去年底融資環境收緊以來,特別是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非標資產快速回表,地方政府與民企的資金鏈壓力增加。中金公司建議,要遏制風險蔓延,短期內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及較穩定的政策預期,中長期需要完善金融去杠桿相關的各項財稅、市場及制度的建設。

具體建議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建議保持社會融資在合理水平增長,中金認為可以考慮將調整後的社融環比的折年增速,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可以對企業現金流形成必要的支撐;二是建議盡快頒布資管新規的執行細則及過渡期的安排,促進“非標”資產有序退出,降低“踩踏”風險;三是建議將金融機構及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央行可以考慮通過降準來維持市場流動性大體平穩、並為金融機構減負;四是,建議“去杠桿”與財稅體制改革,以及低質量信用資產平穩退出“機制”等方面的配合。

“債務違約風險要具體分析,企業要分兩類來看。”李慧勇認為,市場當中有兩類企業,他們的基本面不同,成長及擴張方式不同,帶來的影響也不同,在去杠桿、打破剛兌的過程中,最好可以進行一定的區分。

一類是長期經營穩健的企業,在貨幣收緊、監管趨嚴的政策之下,短期出現了不能償債的風險,資金鏈出現危機。對於這類企業,他建議應該采取措施進行救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不是任期惡化。

另一類則是不專註經營,利用高杠桿、高套利擴張起來的企業,隨著嚴監管、打破剛兌的推進,這類企業也會出現風險,但此時“輸血”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以“快刀斬亂麻”的態度迅速推進市場出清,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22

兩會表決前 突刪戰略新興板 分析:未具推行條件 維穩至上

1 : GS(14)@2016-03-16 13:33:05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今日閉幕,並為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拍板。惟官媒《北京晚報》昨日報道,草案中關於「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的內容在修改版本中被刪除,意味其可能半路夭折,引起市場嘩然。業內人士認為,除未具備推出條件外,新監管層上任,取態更為謹慎,寧殺錯不放過,叫停戰略新興板,或是慎防重蹈「熔斷」覆轍。



明報記者 武君

官媒報道稱,根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意見,修改完善綱要草案,共擬修改57處。其中第9條寫明,「根據證監會意見,刪除第27頁『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原文僅留下深化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

原文留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

此舉引起市場諸多猜疑,紛紛揣測刪除的用意,有意見認為,沒有寫進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意味至少5年內不會推進戰略新興板。《財新》援引消息人士稱,戰略新興板要與註冊制的實施結合,目前註冊制尚不具備實施條件,意味戰略新興產業板不會再推出。

上交所2014年提出戰略新興產業板概念,擬吸引未能符合主板上市資格的創新產業企業,傳螞蟻金服、愛奇藝和大眾點評等是首批戰略新興板上市企業(見表)。另外,戰略新興板也是被上交所定位為「承接國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歸的平台」。根據券商預測,有回歸意願且可以在戰略新興板上市的中概股(現時全在美國掛牌)便有30家。

不少中概股已從美退市 準備回歸

不少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為了能回歸A股,早早將戰略新興板作為目標,進行私有化退市,再拆除VIE結構(境外上市實體通過協議控制境內業務實體),以便符合內地上市要求,如安全軟件公司奇虎360已經完成私有化協議。戰略新興板被叫停,除影響內地企業,中概股亦無所適從,或不得不藉助借殼上市的方式。截至昨晚11時,早前宣布擬私有化的中概股陌陌跌9%,而聚美優品也跌逾2%。

由提出至今,戰略新興板似乎一直在順利推進的過程中,今次事件令市場措手不及。財經評論家葉檀表示,A股弱不禁風,證監會對戰略新興板的態度變得謹慎,顧慮內地環境能否適應這種和國外的對接,會否出現類似熔斷機制的後果等。另外,由於中概股估值較高,A股又有「炒新」風氣,很容易造成動盪,故恐防市場或無法承受。

另有不願具名人士認為,戰略新興板和深圳創業板定位相似,早已變成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博弈,是次取消戰略新興板,反映上交所在和新任監管層的磨合中輸給了深交所。至於和戰略新興板為「同期生」的深港通,繼新任中證監主席劉士余稱今年肯定開通後,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昨日表示,深港通在下半年推出是可行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6/news/ea_ea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96

【日本野餐】實用至上 達人教路黏膠紙霸位

1 : GS(14)@2016-10-10 04:28:52

Charlotte表示日本人比較著重野餐的實用性,相反露營的話,反而會攜帶更多有趣的裝飾品。



假若你到過日本公園的話,不難看見當地人安靜地坐在草地上野餐。日本四季風景如畫,春天可賞櫻,秋天可賞紅葉,亦是如斯美景,吸引了不少港人特意坐一程飛機,亦要前往賞花野餐,曾出版日本旅遊書籍的何佩欣(Charlotte)便是其中一人。
Charlotte每次到日本工幹,都需要留在當地長達一個月,讓本身就喜愛野餐的她,更加了解日本與香港野餐文化的相異之處,「當我與朋友在香港野餐時,有時會看見大家都帶着很多東西,佈置得十分認真,即使不露營亦會有營幕,在樹上掛滿旗子。」她回想道,「但是在日本,當地人多數只帶食物、野餐墊及膠紙,甚至帶上報紙當座墊亦沒有甚麼關係。」她表示當地日本人會以牛皮膠紙黏住野餐墊四角,並寫上名字作霸位之用。



樂富水庫公園較為隱匿,離樂富港鐵站大概三十分鐘車程。

公園除了有廣闊草原外,抬頭更能望見獅子山。

曾任旅遊記者的Charlotte一年到日本四至五次,Fuji Rock Festival是她每年不能錯過的野餐節目。

魚形頭套售價大概為港幣百多元,造型可愛有趣

這次她帶我到位於聯合道中間的樂富水庫公園野餐。這兒沒有車能夠駛上去,只能憑兩腳向上走大概十五分鐘,步入公園,便能看到綠油油的草原,坐在草地上除了能看到廣闊的藍天,更能眺望維港景色,亦有不少遙控飛機發燒友在這兒放飛機。眼見她帶上的東西不算多,最重亦不過是一張折疊式的椅子。「這張椅子來自戶外品牌Chums,我從日本購買回來的,價錢不算貴,只是三百多元。」她舒舒服服地坐上椅子上說,「在椅子左右手亦有袋子讓你放上飲品,當時我去Fuji Rock Festival(富士搖滾音樂祭)時看到,毋須安裝,一拿出來便能坐,故我決定買一張回港。」Fuji Rock Festival為日本最大型的戶外音樂活動,吸引數以萬計世界各地的旅客前往。「香港偶然亦會舉辦戶外音樂會,但是由於地方有限,大家都係逼得要命地聽音樂。但是在日本這兒,雖然人同樣很多,但還能保持自己有一定空間。」她遞給我當時在日本野餐的相片。由於能經常往來日本的關係,她不時都會購買不少有趣的小物回港,「這個頭套是不是十分傻氣?」她哈哈大笑,將魚型的頭套塞進頭裏,要求我幫她拍張相片,「我覺得野餐文化之一,絕對是拍照。這兩個頭套同樣在日本買回來,每次野餐時都會拿出來讓朋友能互相拍照用。」當叫她推薦日本野餐地點時,她二話不說提議上野公園跟隅田公園,「兩個都是賞櫻熱點,亦是舉辦煙花大會的熱點;除了野餐外,大家都可以在上野公園租借鴨仔船遊湖。」不過她認為無論在哪兒野餐,最重要還是與朋友共聚一堂。



記者:李泳烔攝影:林麖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09/19795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