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OHO中国半年亏损过亿 潘石屹称尽量骑车上班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80922/0649532720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

投资要尽量避免“三高”型企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mk2j.html

 人到中年,常常体检,主要目的是早日发现和躲避危害健康的“三高”杀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其实,投资也要尽量避免“三高”型的企业: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它们往往制约着行业的高成长。当然,这里讲的是“天然三高”。专指行业本身固有的,与生俱来、终生伴随的特性,而非单个企业主观的个别的行为。    

    我把A股和港股近四千家上市公司按行业中类分别研究,发现有些行业二十年来一只大牛股也未产生过,有些行业牛股产生甚少,有些则牛股成群。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产品售价受管制,产业规模受限制等等。但其中重要一点,还是与行业是否命犯“三高”有关系。

    从长远来讲,但凡成长性不太强的行业,多多少少属于“一高”或“三高”。

    例如属于“高投入”的钢铁、汽车、发电、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采矿等行业,创建时一次性投入就是巨大的数字,以后还贷都是艰难的任务,何况 还要收回成本再转向盈利。它们同时又是重装备型,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如建新高炉、买新飞机,等等。为了维持再生产,它们的资本性开支又很大。长此以往, 成本如山一般压在背上,利润自然就很难跑快了。

    银行不属于“高投入”,也不属于“高能耗”。但它与地产业一样是天然“高负债”行业。虽然它在世界上有诸如“永远的朝阳行业”、“万业之母”等响亮的名 号,在中国又属于垄断型行业,但“高负债”的宿命是“高风险”,也意味着资本金总是不足,贷款规模一大,就要向股东圈钱。可别小看了配股集资,你的很多分 红很多回报又被它变相拿回去了。从成长性来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牛股是有一些,但并不是最好的投资品种。它和大多数地产公司一样,看起来很美,实际股东 赚的并不多。长期数据是有力地说明。   

   “高能耗”行业中的化工业,竟然大部分是成长性“劣马”。不仅在油价、煤价飑升时是如此,能源价格平稳时这个行业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它是那种“三高”俱全的行业。

    可能有朋友会说,“三高”型行业大多数是周期性行业,它们有些在短期内牛得不得了。这是事实,如果你有本事做好周期性股票,那就又当别论。然而即便如此,周期性投资也绝不轻松。

    最好的快乐的投资应是我在前文所说的“五消”型行业或企业,它们是“一高”也不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7

尽量别玩老千股和衍生品,一个过来人的小建议。 Terastar

http://xueqiu.com/2425820229/42472945
港股现在和A股几乎一模一样,业绩股不涨了,老千股题材股就出来狂飙。

这次老千股真是一次吃饱了。典型的鲨鱼闻到血腥味,一下子全冲出来了。09年我熟悉的那些老千股全部窜出来了。如果谁敢提前埋伏这些老千股的,这次还真是赚翻了。

从这些老千股最近的凶猛程度来看,肯定是有不少解放军参与进去了。我甚至已经可以提前预测很多人的下场。

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提两个小小的个人建议吧,仅供参考。
1、题材股壳股可以玩,老千股尽量别玩。我2009年玩过一段时间老千股。因为老千股刺激啊,涨2倍,3倍的,往往几天就搞定了。比其它股票刺激多了,真是赚快钱的好办法。但最终反正我是没在老千股身上赚到什么钱。不过也没亏。因为我很清楚老千股的凶狠,所以压根不敢持老千股过夜。当时一直自嘲的是"草的卖白粉的心,赚的卖白菜的钱”。当时我们一群有些高手也在玩,但我并没听说谁在老千股身上大赚过。只听说有大陆过去的被吃得骨头都不剩的。老千股涨起来很爽,跌起来时会更爽。让你根本没止损的时间。几分钟就打50%下去,你怎么止损。稍微犹豫一下,就彻底套牢,再心存侥幸一下,就发现尸骨无存了。再不信邪猛干一下,就破产了。

只要想想这些老千股是怎么赢利的就知道了,他们赚的每一分钱,就意味着有一个散户在亏钱。

我相信有些天赋异禀的人能够在老千股身上也能赚不少钱,但我更相信这种人的比例非常非常低。

2、尽量别玩衍生品。我2009年曾经在这上面大亏过,亏的惨不忍睹。当时因为一进港股就大赚,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是股神,以为自己能搞定衍生品,虽然我很清楚衍生品的风险,但我当时觉得自己很牛逼可以藐视这些风险。衍生品属于你看对了,也有很大概率做错的品种,容错性非常低。对于牛熊证,那些发行的大行,还时不时耍流氓。会使出各种办法故意打爆你。

所以2009年8月份以后,我就再也没碰过这两个品种了。虽然没有那种刺激了,但却持续赚钱了,人也轻松了。不要想着赚快钱,很多时候慢就是快。

这两个品种有个共同点,它们都不怕让你赚钱,它们最怕的是你不理它。让你赚10次钱没关系,只要抓住你1次就足够让你前面所有的钱全吐出来。但如果没人理它们,那它们就像没阳光的树,只能慢慢枯萎。

另外港股和A股不一样的是,港股的老千股都是庄家高度控盘的。这个我能理解他们的运作模式。但A股的题材股很多没有明确控盘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我还没怎么理解其中的运作逻辑。有高手愿意解惑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18

王嘯:VR處於非理性繁榮,創業者要盡量多拿錢,千萬不要大範圍鋪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9/155487.shtml

王嘯:VR處於非理性繁榮,創業者要盡量多拿錢,千萬不要大範圍鋪市場
VR圈 VR圈

王嘯:VR處於非理性繁榮,創業者要盡量多拿錢,千萬不要大範圍鋪市場

VR創業者現階段應該練內功,攬人才,攢資金,不要大範圍鋪市場,做用戶。

文/VR圈

“非理性繁榮”!

這五個字是九合創投創始人兼CEO王嘯對於VR現階段的論調。

早期做算法,寫程序,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現在專註投資的王嘯,對於VR的理解完全來自邏輯判斷。

將VR定義為下一代計算機平臺,他有兩個論據:屏幕和交互。

屏幕從固定,演化到隨身,再演化至沈浸;

交互從鍵盤,演化到觸摸,再到動作捕捉;以往是人追著機器,而以後,是機器追著人。

基於此,VR自有取代手機的邏輯。

以至於有一天,VR沒電了,比手機沒電了,難受一百倍。

但這僅是理想。

目前的現實是,VR的熱搜指數已逼近手機,但今年預計出貨量卻只有手機的1/50。

巧的是,2010年以前,手機出貨量較如今也只有1/50。如果說,2010年是個奇點,讓手機出貨指數級爆發。那麽VR的奇點會出現在2019年,屆時,VR普及率將達到10%。

時間戰線還拉得很長,王嘯苦心勸創業者“盡量多拿點錢多冬吧!”

“如今VR的熱,熱在投資,熱在宣傳,可真正的落地呢?現在說白了,都沒大規模出貨,硬件升級換代至少在一年以後了。”王嘯說到。

在這個所謂的“非理性繁榮”階段,創業到底該抓什麽?

練內功,攬人才,攢資金。在他看來,這三天,缺一不可。

那些現階段急不可耐地“大範圍鋪市場,做用戶的,真是得不償失”!

王嘯還指出一些細分領域,潛力巨大。

以下為王嘯在GMIC全球VR峰會上的分享,經VR圈精編,部分有刪減和調整。

VR——下一代計算平臺

早年,我在百度做算法、編程序,是百度最早的程序員,之後出來做早期投資。

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我歷經了PC互聯網時代。從2010年開始至今,又開始做移動互聯網投資。基於這些經歷,我可以確定的是,VR這個領域會成為下一代的計算平臺。

從歷史來看,第一代是PC,第二代是智能手機,第三代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頭戴式眼鏡。

為什麽它會成為下一代的計算平臺?這里有兩個方向的判斷。

第一,屏幕。不管是PC還是智能手機,都是圍繞屏幕進行,因為視覺是我們獲取信息量最大的器官。

當一個新興屏幕出現,它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心。

第二,交互。PC用手指敲鍵盤,智能手機則是用拇指來觸摸屏幕。而VR的交互方式就更近了,通過手勢、頭部動作,就可以進行交互。它的交互方式更自然了。

基於以上兩點,我判斷它會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

VR為什麽會火

不過今天,VR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非理性繁榮。VR確實火爆,太多人都在關註這個領域,我們先來看看,VR領域為什麽這麽火?

原因來自人性本身對於虛擬的期盼。

2005年,有一個公司創造了一款遊戲《第二人生》,遊戲構築了一個虛擬世界,所有人都可以在里面出售模型,買賣房產,可以掙錢,掙很多錢。人變成了虛擬世界當中的虛擬人物。

但由於計算能力、網絡帶寬等問題,《第二人生》燒了很多錢,最後倒掉了。

如今,隨著VR領域帶寬、計算能力地增加,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重新構建一個世界,人們在里面進行物品交換,房產買賣等,成為一個超越現實的令人期盼的景象。

人們期盼虛擬,期盼遊戲,這是源自人性本身對於現實的一種逃避。

當虛擬現實極大滿足這種期盼時,便能形成強大的動能。

而虛擬現實除了構築基本的世界,還能帶來全感官的體驗。

通過虛擬現實,人的感官和你的動作進一步地延伸到了虛擬世界。你沒有到那個地方,但你看到的東西跟你到那個地方幾乎一致的。海風、溫度、濕度,未來都可以通過穿戴智能設備完全做到。

如今,每個人手里都拿一部到兩部手機,手機沒電的時候很難受,對手機的依賴度是非常高。當有一天VR不頭暈了,當我們在VR的環境中沈浸的時間越來越長,一旦VR沒電了,你的難受程度比智能手機大一百倍。因為這種強烈的對於感官的重新刺激,是非常強烈的,無可取代。

非理性繁榮

VR這個詞在百度上搜了多少次?現在每天大概有三萬多次,而手機這個詞的搜素目前也就五萬多次。也就是說,VR在用戶關註度上,正在趕超手機。

但另一方面,VR設備的真正出貨量其實是非常小的,今年在中國也就能做到120萬部,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為10億部。這中間的差距非常大。

但我們看到VR這個領域的投資異常火爆的,特別是在中國,很多公司,不管是做視頻的還是做餐飲的,都在往這個領域做投資。

特別在VR作為一個概念被二級市場火爆炒作後,國內對它的關註度尤為強烈。

可用戶呢?其實還沒有起來。用戶的起步需要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甚至更長。

在座有200多人,真正買了VR設備的有幾個?我相信不超過在座的人數的10%,除非大部分都是創業者。

當然,國外科技型公司已經把它當作未來布局,包括Facebook,Google,Apple等。

而VC更多處於觀望態度。我們在這個領域目前已投資5-6家公司。我相信再過一年,真正的大機構入場,會把這個市場催熟。

看一個更加確定性的數據,今年預測中國的VR相關的設備能賣120萬部,全球大概是700多萬部。而手機的出貨量是3.5億部,相比2010年全球出貨量,是大概50倍的差距。

智能手機的整個市場的爆發時間是2010年,所以我想從750萬爬到3.5億,這50倍的量還需要幾年的爬坡,不會特別快,大概在2019、2020年會達到10%,而這個普及度就足夠養活這個市場。

2018、2019年才是這個市場真正起來的年份。現在都屬於布局。

在這種相對看上去很紅火,投資也很多,關註度也很高的市場當中,其實背後隱藏的還是非理性的繁榮。真正的用戶的發展還需要2-3年時間,如果是創業者的話,希望你們盡量稍微多拿點錢等著過冬吧,這個市場需要2-3年才能真正賺到錢。

此外,這個市場缺乏專業人才。如今市場剛剛興起,大部分人都是從遊戲行業進來的,或者來自3D仿真。

真正在VR領域從業時間較長,能夠把事做好的人,還在培育中,還需要兩年。

投資投什麽?

從投資的角度來觀察,創業公司有哪些機會呢?

第一個,有一定技術壁壘的公司。靠商業模式驅動的公司非常多,而真正靠技術壁壘形成競爭能力的公司非常少。因此在VR領域,如果想在細分中形成壁壘,技術能力的積累必不可少。

第二個,VR跟行業的結合。包括旅遊、教育、房地產等,我相信存在大量機會,創業者可以在里面找到掘金機會。

第三個,2B類,類似遊戲廳,做線下體驗,如樂客。

類似移動互聯網的,中國的創業公司從模式上趕超了美國。

在VR這個領域,盡管中國在底層的技術積累上,拼不過美國,但在應用場景、用戶市場上,完全可以如移動互聯網那樣,趕超美國,成為第一個成熟的市場。

大範圍鋪市場、做用戶會得不償失

在這個領域創業,目前看上去很美很繁榮,但如果沒有產出,這個事情會下落,到一定程度之後再進行反彈。

現在的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市場剛剛進入到非常熱,其實熱在投資、熱在宣傳,真正的落地,其實說白了都還沒出貨,大家有幾個人拿到高品質的VR頭盔,硬件的升級換代還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才能真正成熟可用。

所以如果來創業,這個時間段是打內功、積累人才和資金這樣一個過程。大範圍地去鋪市場、大範圍地去做用戶,我覺得其實會得不償失,這是第一個判斷。

第二個判斷是,我們應該向行業縱深去發展。正如智能手機,一定會跟各個行業結合。我們如果只在內容上、遊戲上拼,勝算不會大?

你看手遊,在中國至少10萬人在從事遊戲,但真正能跑出來的,就那麽十幾家,萬分之一的概率。VR也一樣,在垂直領域深挖是有可能的。

第三個,VR頭盔周邊配件領域是有機會的。

很多人打CS遊戲,用萬象跑步機完全可以模擬這樣一個運動,進行打槍,而做頭盔,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再如,做一個沈浸式音效的錄音設備還是有機會的,做一個能夠讓你的體溫和脈搏接入到VR中的介質也是有機會的,當你的心跳數變化的時候,VR當中展現的情況也發生變化。此外,輸入、輸出部分還存在大量的創業機會,內容領域也存在機會,這是一個新興的巨大市場。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只要堅持2-3年時間,一定能看到非常好的前景。

 

VR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88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證券基金行業發展與國際差距較大 投資者盡量不要快進快出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26日上午在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券基金行業發展與國際差距較大,部分機構存在片面追求規模,追求短期效應;合規風控基礎不牢,形同虛設。他還表示,基金的投資者盡量不要快進快出、短線操作,要借鑒社保基金的投資方式。

文字實錄:

問:剛才劉主席提到,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我們都知道,現在證券基金行業的發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證監會也提出,要打造可以代表中國資本市場的國家隊,我想問證監會對於提升證券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競爭力有何考慮?謝謝。

李超:

謝謝你的問題。我先就您提到的證券和基金行業的情況簡單報幾個數。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國共有129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規模5.8萬億,凈資產1.6萬億,並購資本1.47萬億,2016年全年凈利潤達到1234億。基金公司109家,總資產1700多億,凈資產1100億。證券和基金行業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43萬億,其中公募基金超過9萬億,私募資管產品30多萬億。總體看,證券和基金行業資本充足,防範風險以及資產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李超:

作為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中介機構和資產管理機構,應該說近年來證券、基金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有一些新的進展。2016年,證券公司為總計7.5萬億的股票、股權、債券等融資提供了專業化服務。

公募基金大家都比較熟悉,目前公募基金持有人近2億人,其中85%以上是持有資產5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從收益率看,2001年開放式公募基金推出以來,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達到16%以上,債券型基金達到8%以上,累計為基金持有者分紅1.5萬億。當然,有些投資者可能不太認同我報的數,會覺得過於樂觀,因為他們覺得投資基金沒掙這麽多錢,有的甚至還虧錢。這些數字實際上是一個平均數,提示我們在基金投資上盡量不要快進快出、短線操作,在這方面基金投資者可以更多借鑒社保基金在投資理念、資產配置方面的一些好的經驗。

另外,證券和基金機構為“一帶一路”服務,為沿線國家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了支持。同時,行業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已經有80多家證券機構與1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結對幫扶,發揮我們行業獨特的優勢,重在提高貧困地區的自身造血能力,盡力履行社會職責。

李超:

總體看,經過不斷努力,證券基金行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公司治理結構得到改善。大家都知道,掏空證券公司,甚至大規模挪用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在多年前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經過整治,這些年已經基本杜絕。(二)行業勤勉盡責意識逐步提高。過去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造假甚至配合造假情況比較普遍。2016年這些情況有所改善,剛才劉主席也專門介紹到,去年以來證券公司主動督促一些有瑕疵、有問題的企業撤回IPO的申請,大概有80、90家。(三)合規風控體系初步建立。(四)對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重視程度得到提高。

李超:

當然,也要看到,我國證券基金行業的發展水平、質量與經濟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協調,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明顯。一是行業的經營理念還存在偏差,部分機構存在片面追求規模、追求短期效益,但主業不強、不精。二是合規風控的基礎不牢,有的還沒有達到全覆蓋,或者說風控合規形同虛設。近幾年“飛單”、內幕交易、“老鼠倉”雖然大幅度減少,但仍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行業的形象和聲譽。三是勤勉盡責仍然不夠。對於基金公司來講,承擔的是為投資者管理資產、管理財富的責任;證券公司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為資本市場輸送質優的產品。這方面行業確實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守門人”和融資“鑒證人”的作用。四是專業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方面也有差距,特別是目前還沒有具備國際影響力、一流的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剛才您問到的國家隊,是不是說的是這種比較有影響力、有核心競爭力的機構。

李超:

同時,2015年發生的股市異常波動,對整個行業有非常強烈的警示作用。行業這些機構,2015年錢賺了不少,同比大幅增長,但是行業的聲譽沒有同步增長,甚至還有些不升反降的現象。這些都促使我們行業要認真反思,實際上不少行業機構也已經在反思。當然,股市的異常波動不僅對行業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實際上對監管部門來講,也是一個沈痛的教訓,促使我們反思監管體制機制存在的不足,甚至還包括我們監管理念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

李超:

2016年以來,我會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堅決回歸監管本位,著力健全機構監管的規則體系,同時梳理和規範證券基金機構的業務體系,主動遏制行業盲目擴張、監管套利的傾向和勢頭,促進行業回歸本原、聚焦主業。同時,全面強化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推動行業建立自我約束機制,以後不能僅靠監管部門來收拾、來處罰,自身要有這個動力來加強內控和合規。我們還要加大了監管執法的力度,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全年采取了200多項行政監管措施,還不包括行政處罰,涉及到了幾十家證券和基金監管機構,以及相關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

李超: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秉持正確的監管理念加強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7年我們在機構監管方面還要著力抓好這麽幾件事:一是全面落實合規風控的要求,練好內功、打好基礎。二是以規範投行類業務為抓手,全面落實承銷保薦責任,防止病從口入,提升中介機構自身質量和服務質量,切實服務好實體經濟。三是不斷豐富我們的金融產品,更好服務廣大居民財富管理。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將繼續支持和鼓勵那些經營比較規範、能力比較突出、內控比較有力的行業機構,支持和鼓勵他們打造功能齊備,具有核心競爭力,甚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44

避免做地獄黑仔王 應盡量分散投資 黃國英

1 : GS(14)@2015-06-24 15:04:22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3562
活中的各層面,往往難逃墨菲法則的影響:有可能出錯的事,就會出錯;甚至在最不適當的時候,以最壞的方式出錯。例子屢見不鮮:經典個案是搽完牛油的方包,由枱面跌落地,多數是有牛油一面着地。有帶遮那天多數不落雨,無帶的一日才下。排隊買嘢,多數是隔籬那條隊快些;就算你轉隊,都不能選中最快那條,衰起嚟還要是放棄了的原本那隊最快。投資投機也一樣:一隻股票日日升,升完又升,捨不得買;到狠下心腸去買,那一刻便見頂,隨之急墜。死忍不斬,直至忍無可忍,引刀成一快,之後不久就會無端端有好(或無咁差)的業績、消息,將股價推升,又無自己份。

貌似都市傳說、迷信的墨菲法則,難得有專家仔細研究,其結果甚至對投資也有啟發。英國物理學家Robert Matthews第一個攻堅的題目,就是上述的牛油方包着地問題。他找了一萬名學童,嘗試由枱面推方包跌落地,結果超過六成是有牛油一面着地,遠多於隨機應有的五成。有些人認為是因搽了牛油一面較重,但Matthews重複實驗,只用筆在方包朝天一面寫上B字,不搽牛油,結果還是相近。哪究竟科學上有甚麼解釋?Matthews玄妙的答案:「環境總體的設定,就是會整蠱我們。」因進化而來的人體高度,決定枱的平均高度(沒有人家裏會有兩米高的枱);枱的高度與方包的面積,決定了方包多數自轉不足一圈便到地。換言之,決定的因素在人和枱,與方包(及是否加牛油)沒有太大關係。

炒股的「地獄黑仔王」,遭遇也與運氣或所選對象沒甚麼關係。多數資產在愈長的時間中,愈有均值回歸的傾向。趨勢固然有時比想像中強,但長路有盡時,愈遲參與便愈接近終點,自己的「分析」,很可能只屬誤以為是主因的那片牛油。



在超級市場排隊付錢,經常抱怨自己條隊一定最慢,即使你決定「轉隊」,也不一定能夠減低排隊時間。

「轉隊」現象也不難解釋:無論有幾多條隊,最快的只有一條,選中的基本機率,永遠只有N分之一。當各隊長度相若,換隊不能提升機率:仍然很低。以為「做啲嘢」可以加快,只會徒勞無功,因為難逃預設機率。投資上也是一樣,很多投資者欠缺耐性,持有一項資產,見隔籬動了便又心動,覺得回報較好,快快「轉隊」,一出一入後原本的隊伍又動了,自己的新隊卻變成紋風不動。這時投資者的目光,又轉向其他新隊,務求找出行得最快的一隊。騰來騰去,分分鐘得個桔。

哪可如何改善?回到現實世界排隊的例子,若只有自己一人,也就沒有辦法,只好選一隊排到尾;當有兩個人、幾個朋友呢?不少人應該下意識已會分開排,一人排一隊,起碼多個機會有人在快隊當中。同理,一個人不能分身,一個投資組合倒是可以。分散資金,進行適當的資產配置,整體結果一定比一注到底、又或是跳來跳去要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52

亞視股東:出糧不重要中午叫員工捱多30日遭爆粗 總裁下午稱盡量明發薪

1 : GS(14)@2016-02-04 17:16:33

■亞視新投資者司榮彬(中)沒現身員工大會,並於下午3時許離開公司。曹家誠攝


【本報訊】亞視欠薪纍纍成無糧僱主,距離釘牌不足兩個月,員工仍未獲發1月薪金,部份人更被拖欠去年12月人工。逾200員工昨出席緊急員工大會,股東代表何子慧欲再拖糧多一個月,遭員工爆粗指罵。亞視營運總裁馬熙昨承諾盡力明天清還欠薪;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股東間均不願再出錢,相信明天出糧機會不大。記者:曹家誠 王家文



出糧無期,亞視昨早臨時召開員工大會,逾200人出席,但未有藝員列席。據有份出席的員工向本報透露,昨早會議氣氛甚差,只有股東代表何子慧出席。她在會上要求員工捱多30日,又指出糧並不重要,可持續發展才最重要。現場隨即起哄,部份人更以粗口指罵,員工多番要求見新股東司榮彬,但他全程留在辦公室未有現身。








傳員工罷播 兩台一度沒畫面

傳媒人李鴻彥也在facebook透露,會上約20名員工聞訊後離場抗議,更有傳員工醞釀罷播行動。亞視製作部副總裁趙汝強在會後宣佈離職,稱已情至義盡。由於早上對話破裂,昨午3時再續員工大會,司榮彬在會前乘座駕離開亞視,未有回應記者提問。亞視營運總裁馬熙在下午大會上稱,盡力明天發出12月和1月薪金的支票,屆時會安排車輛接送員工到銀行兌現。據悉他在會上自稱有承擔,「唔會講大話」;並指亞視即使停播,也只是轉型,不會消失。日前坦承亞視隨時有停播風險的亞視高級副總裁劉瀾昌,昨有傳與亞視公關及宣傳科高級經理黃守東一同辭職,黃透過短訊回覆本報稱:「我仍在亞視,感謝關心。我對亞視有深厚感情,未到最後,不輕言退。劉先生也仍在亞視。」另有傳亞視員工不忿沒糧出而罷播,令部份地區接收亞視本港台和國際台時,一度沒有畫面。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斥亞視離譜,令人憤怒,促政府協助;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也批評,勞工處對亞視拖糧愛理不理,沒有積極介入。



蘇錦樑籲其他機構吸納員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關注亞視員工的情況,勞工處會提供適切支援,呼籲其他免費電視服務提供者,考慮吸納亞視員工。他又指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昨收到亞視通知,表示會繼續提供服務直至牌照期滿。他指政府已通知亞視,終止其部份發射站的租約,香港電台將會在4月接手,提供模擬廣播服務。但莫乃光質疑,近日港台才開始就協助傳送網絡作招標,相信難做到無縫交接。勞工處表示關注事件,有少數亞視員工到勞工處提出申索。通訊辦則沒收到有關亞視中斷訊號的投訴或查詢。發言人指亞視需按守則,過去6個月服務提供率的平均值不低於99%,故短暫的訊號中斷沒違規定,但會跟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04/194787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18

民陣明遊行:盡量逼近會展

1 : GS(14)@2016-05-19 02:27:04

【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今展開3天訪港行程,有團體表明以遊行及集會「迎接」。民間人權陣線、支聯會等4個組織,將於明日早上8時展開遊行,目標是逾千警力守衞的會展,冀向當日出席一帶一路論壇的張表達撤換行政長官梁振英、停止干擾香港事務等訴求;社民連亦表示,3天都會有「預備好嘅一連串行動」,更指不排除發生衝突。



社民連預期爆衝突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昨表示,將按照早前公佈的安排,明早舉辦遊行,起點為灣仔修頓中心,終點直指戒備森嚴的會展。他承認難以抵達會展,但會盡量接近,並嘗試向張遞交請願信,不排除遊行期間發生任何形式衝突。他稱暫未估計到出席人數,但認為警方是次部署過於嚴密,張無法體察「真正嘅民情」。岑又稱,明晚民陣亦會在警方指定的公眾活動區、中環廣場旁的菲林明道花園集會。他指集會已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並已透過泛民議員邀請張出席,直言「機會微都要試」。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則表示,已準備多項行動在張來港期間展開,但人數、形式、道具等均拒絕透露。但他指,根據2012年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來港期間的警方佈防,社運人士身邊會遭相當數量的便衣警看管,並隨時執法,甚至激發衝突,自己已有心理準備。■記者于健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7/196152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