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炒家、大戶聯手 媒體敲邊鼓 上櫃就腰斬 股王盈正炒作黑幕

2010-10-18  TWM




這是一場繼益通之後,全新上演的太陽能搶錢戲碼,只是主角換成了太陽能轉換器廠盈正豫順。盈正豫順股價從六十元到五六五元,演活了太陽能暴漲暴跌的新一代傳奇,更讓炒手利用炒作三部曲,坑殺小散戶,賺飽荷包。

撰文.賴筱凡

有一家本身並沒有品牌,只做與太陽能相關的單一零組件,賺取代工及系統整合工程費用的公司,但是股價從五個月前在興櫃就開始大漲,到上櫃蜜月期第一周,就 創下五六五元天價,成為興櫃股王,漲幅高達八四二%!但是第六天起,這檔股票就開始下跌,十四個交易日總計下跌四六%,股價幾乎腰斬到三百元,市值蒸發超 過百億元,小散戶怨聲載道。

這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它出了什麼問題?

這家公司就是今年九月九日上櫃的新明星||盈正豫順,它做的產品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太陽能轉換器(PV Inverter),相對於興櫃時的風光,九月一上櫃,大漲一周後大跌,讓盈正豫順公司經營層承受巨大的壓力。

最近盈正豫順的財務部門,光是投資人的電話,就讓他們接到手軟,「有的投資人打來,甚至要求我們進場護盤。」盈正豫順代理發言人林志風無奈地說,因為盈正豫順只是一家股本四.五億元的公司,實在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以用來護盤。

其實盈正豫順股價暴起暴落,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炒作,從主力股市作手,到投信法人及媒體的連手哄抬,才製造出這場完美的「坑殺秀」。

首部曲:「造神」

條件超完美 炒手興櫃布局早在盈正豫順還在興櫃市場時,就被特定炒手給相中,理由很簡單,盈正豫順當時僅四.○七億元的股本(上櫃後新股增資至四.五億元),籌碼少, 三七%股權集中在大股東漢唐集成手上,有了富爸爸背書,加上它拿到了上櫃的門票,於是,在這三大要素鋪陳下,揭開這場炒作的第一部曲。

炒手鎖定盈正豫順後,利用興櫃乏人問津、且價位無限制的優點,先將股價一路衝高,為未來繼續墊高股價的基礎。六月十七日櫃買中心通過盈正豫順上櫃申請案 後,盈正豫順股價己來到一三五元,在確定拿到掛牌的門票後,開始放手炒作,盈正豫順的股價有如脫韁野馬,開始一路向上衝,瞬間翻了數倍,掛牌前最高來到五 三六元,成為興櫃飆漲的新傳奇。

二部曲:「造勢」

化利空為利多 請君入甕對於炒手來說,暴漲傳奇是有一套公式可循的,除了尋找完美炒作標的外,還得要有說故事的本領,而說書人要講的故事不外乎兩套:一套是題材性,再來 就是市場獨占性。而盈正豫順這個搶錢劇本裡,三大要素齊備,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就是投資人對於太陽能轉換器的「夢」。

全世界太陽能需求最大的,莫過於歐洲市場,尤以德國為指標。金融海嘯後,太陽能模組價格一路下跌,為了縮減成本,歐洲客戶轉向亞洲尋購零組件,而宣稱擁有所有歐洲國家認證的盈正豫順,成功在此刻抓到時機。

但是,德國不斷削減能源補助金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說書人抓到了題材,「市場開始傳出,在德國調降補助前,將會有一波搶裝潮。」工研院光電產業分析師 王孟傑說,德國減少能源補助一直都是趨勢,全球需求遞減,樂觀的人因此認為調降補助期限前,一定會有搶裝潮,選擇性忽略明年需求降低的事實,開始大肆鼓 吹。

德國太陽能裝置安裝量在六月衝上二一二六百萬瓦,盈正豫順七、八月營收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來到四.七三億元及五.六九億元,「這讓市場很high,因為氣氛對了。」業內人士心知肚明,炒手已經成功將整個市場的氛圍製造出來了。

於是,在媒體追捧、散戶目光聚焦下,在鎂光燈下的盈正豫順,成為太陽能市場新星,是櫃買市場股王,投信更在掛牌一周內,大買十二億元,將盈正豫順股價推上五六五元新高峰。

三部曲:「造孽」

獲利了結 市值蒸發逾百億成功將一檔上櫃股票推上股王舞台,對於炒手來說,掛牌後的盈正豫順,市場越high,他們越容易出場,「以前,他們可能還會有耐心等個一、 兩個月,但這次手法實在太拙劣,他們連一個月都等不到,掛牌一周後,開始殺股票。」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炒手在投信大舉敲進盈正豫順後,開始獲利了結,將 手中股票轉給投信,這就是為何盈正豫順掛牌後一周,投信持有盈正豫順股票高達二三八四張。

吸引投信認養、散戶接手後,炒手全身而退,激情過後,盈正豫順九月營收驟減一五%,完全與一個月前所編織「太陽能轉換器市況大好」的美夢不符,大家才赫然 驚醒,包括歐洲安全規格重新認證、客戶轉單、檢調搜查,所有利空消息全數出籠,盈正豫順股價瞬間從天堂跌下來,從盤中最高點五六五元,到十月六日最低點二 九一元,一個月內跌掉四八%,市值更急速蒸發一二二.八五億元。

對於太陽能後市,王孟傑說,歐洲市場需求持續減少,明年少有樂觀的理由,而更不要說,從來就不是台灣唯一一家太陽能轉換器廠的盈正豫順,在台達電、友達等 大廠增加產能後,價格及毛利均將陷入紅海的事實。熱潮過後,一切回歸基本面,盈正豫順無奈,卻也僅能回應,「我們只能用數字,讓市場重新檢視我們的投資價 值。」在盈正豫順努力證明自己有被投資的價值時,卻有許多小散戶正抱著套牢的股票哭泣,甚至已認賠殺出。這種從興櫃開始,有計畫地炒作特定股票的案例,盈 正豫順絕不是最後一個,投資人要睜大眼睛,不要陷入炒手的殺局。另外,明顯有一組特定人士一再從市場牟取暴利,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不要讓投資人成為被坑 殺的肥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8

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基金經理人「認養」 上櫃脫手賺暴利

2011-10-17  TCW




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 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

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撰文‧劉俞青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 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 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 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 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 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 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 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 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 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 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 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 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 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 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 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 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

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 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 揚。

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 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 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

「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 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 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 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 懲行動。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

「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在近期的全球股災中,投資人除了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還要承受經理人的道德風險,真叫人情何以堪!

盈正(3628)

成立:1998年

主要業務:不斷電系統設備

股本:4.5億元

董事長:許文(掛牌時為陳友安)

總經理:許文

股價:67.5元(10/7)2011年2Q 營收、獲利、EPS:13.21億元、1.48億元、3.31元2010年營收、獲利、EPS:37.55億元、6.36億元、15.13元投信基金經理 人大買大賣,

股價暴起暴跌

──盈正去年9~10月投信持股張數與股價9/9 盈正上櫃前,不開法人說明會,也不開記者會,平添神祕色彩9/9 轉上櫃第一天,掛牌價185元,開盤股價衝上505元高價;當天投信持有1300張,已超過此次承銷新股共3733張的1/3 9/15 股價創下562元天價,從此一路往下;總經理許文當時還說,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下半年會是上半年五倍10/4 9月營收比8月大減15%,股價只剩332.5元10/20 掛牌月餘,股價只剩278.5元,距高點腰斬,金管會約談基金經理人調查有無炒作11/17 櫃買中心重罰承銷商富邦證券,記點五點,是近年來懲罰次重投信持股高個股容易被操控,恐成下一個盈正股票代號 股票名稱 2011/10/07投信持股(張) 2011/10/07 投信持股比率(%) 2011/10/07投信持股市值(億元) 股本

(億元)

6269 台 郡 53450 30.91 36.881 17.11 6153 嘉聯益 69839 21.52 29.542 32.45 3211 順達科 24866 19.13 25.985 12.99 2601 益 航 49830 17.78 20.630 28.01 5388 中 磊 31068 17.03 8.963 18.24 6176 瑞 儀 68326 15.57 59.444 43.86 6271 同欣電 23326 14.42 17.168 16.18 6285 啟碁科技 40785 14.26 30.711 28.60 3189 景 碩 57877 12.98 54.115 44.60 9151 旺 旺 4416 12.62 1.144 84.95 3042 晶 技 36934 12.22 13.222 30.22 1476 儒 鴻 25139 11.90 9.754 21.12 3311 閎 暉 21366 11.68 16.131 18.29 1762 中化生 9045 11.66 5.119 7.75 6278 台表科 27411 11.41 17.296 24.02 8044 網 家 7865 11.40 15.219 6.89 3508 位 速 10518 11.33 9.256 9.28 910322 康師傅 19371 11.13 7.739 9.16 3008 大立光 14231 10.61 84.532 13.41 8021 尖 點 16159 10.59 3.426 15.25 1521 大 億 7887 10.35 4.401 7.62 4126 太 醫 6036 10.06 5.843 6.00

資料來源:CMoney

2010年9月底持有盈正的基金投信 基金 占該基金比重(%) 基金經理人凱基投信 凱基台灣電利 8.08 彭國星凱基開創 2.28 李梅蓮德盛安聯投信 德盛台灣大壩 2.52 鍾兆陽德盛科技大壩 3.25 陸宗賢德盛台灣智慧趨勢 3.56 鍾兆陽保誠投信 保誠中小型 2.32 魏永祥保誠掌櫃 2.30 魏永祥保誠高科技 1.26 莊弘旻日盛投信 日盛精選五虎 4.83 林界政安泰ING投信 安泰INGe科技 1.06 王培臻安泰ING高科技 1.04 王培臻安泰ING中小 0.58 蔡純芬保德信投信 保德信店頭 1.61 賴正鴻保德信台商全方位 1.57 譚志忠保德信第一 1.49 譚志忠華頓投信 華頓典範科技 1.00 張巧瑩富邦投信 富邦長紅 0.72 林意萍富邦價值 0.70 林意萍第一金投信 第一金店頭市場 0.69 鄭國華德信投信 德信大發 0.72 李文桐統一投信 統一全天候 0.08 朱文燕資料來源:CMoney、FundDJ

監控周轉率、淨值、持股

防基金經理人動歪腦筋

台灣投信業自第一家國際投信成立至今,已有將近30年歷史。但自有投信以來,類似這次盈正的「認養風」,就一直繪聲繪影地存在,到了2002年後,當時的 證期會確實曾經雷厲風行地辦過幾件大案,也讓幾名基金經理人因此下台,才使這股歪風平息好一陣子。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要如何確保經理人沒有打基金的歪主意?有幾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第一是基金周轉率有無過高?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人如果有「認養」某檔 股票,就會快速進出。以這次盈正為例,由於投信法人在去年9月快速進出,從持股攀上2000多張高峰,再迅速滑落到僅剩500多張,因此當月多檔持有盈正 的基金,持股配置可能都趨於積極,因此周轉率都超過50%,投資人如果留意自己手上基金,其實很容易發現異樣。

其次是投資人應該關注基金淨值的漲跌,如果遇到基金淨值突然大幅超過大盤的跌幅,都應該即刻去電基金公司要求解釋。基金如果持有暴起暴跌的個股,勢必反映 在淨值上。

最後則是每個月初定期登入「投信投顧公會」的官方網站,檢視上個月底的基金持股明細,儘管精明的經理人有可能會在月底前出清可疑持股,等到下個月初再行買 回,以規避外界檢視,但不啻為長期監視經理人的方法之一。

如果投資人嚴守以上三項原則,隨時監管手上基金,盈正事件就可以及早嗅出端倪,做出贖回或提出警示因應,以確保自己的投資權益。

盈正公司說法

盈正發言人林志峰經理表示,去年9月轉上櫃時,盈正一切依據上櫃公司作業及承銷商的指示處理。公司沒有舉辦上櫃前法人說明會,因此確實與法人有幾次面對面 溝通,其中有一對一、也有一對多的溝通,但溝通內容都以公開說明書上的資訊為主,一切依法行事。

而前董事長陳友安的辭職,是公司的世代交替安排,與此事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3

兩位前基金經理人的告白:「盈正案是一個共犯結構!」

2012-11-12  TWM
 
 

 

「盈正案是一個共犯結構,絕對不是單方面基金經理人的問題;甚至可說因為有這樣的環境,經理人才能這樣上下其手。」透過兩位已離職的基金經理人告白,我們發現投信業光怪陸離、貪婪的現象。

整理‧張弘昌、歐陽善玲

十餘年資歷投信基金經理人:﹁鎖單、丙種 經理人大玩金錢遊戲!﹂我在二、三家投信待過,資歷超過十年,對於盈正案的發生,我並不意外,意外的是,這話題竟然可以延燒兩年。

﹁炒作機會財,在轎上的人急著下車,間接導致盈正上櫃後猶如坐溜滑梯般下跌!﹂事實上,在投信圈,盈正股票的炒作故事絕對不是特例,但為何會鬧得沸沸揚揚,原因有二。一是ING安泰投信的前副總操盤人謝青良本人太過醒目,如果他不像外傳的去買豪宅,就不會引人側目;另一個是對盈正的停損動作太慢,倘若很快就認賠殺出,例如四百多元就賣而不是三百多元,損失金額不大,自然不容易被外界注意。我知道有一位王姓基金經理人,在幾年前默默賺了一票後,才四十一歲就退休到澳洲,圈外人知之甚少。

大家一定好奇,為何上市櫃公司可以輕易和基金經理人搭上線?我和謝青良沒有接觸,但大概可以根據所見所聞,推估整個過程。盈正是從上市公司漢唐分割出來的事業部門,它在興櫃時就開始有炒作的跡象,因此,經理人有可能原本就與漢唐高層熟識,例如之前買過漢唐的股票,或者多次拜訪公司後,有某種程度的默契,很快就一拍即合。

盈正是在二○一○年九月九日掛牌,在那之前,有不少經理人在MSN的標題寫道:「九月九,秦王登基」(編按:秦始皇本名嬴政,音同盈正),暗示股票將炒一波。其實早在同年八月股價就已經飆到四七四元,而金管會調查資料顯示,謝青良利用人頭戶以每股八十多元開始買進盈正,因此我們可以九月九日為分界點,在之前也許是由公司主導,包括讓謝便宜買股、在興櫃拉抬股價,而之後則交由謝利用政府基金買進,並順勢出脫彼此的股票,講好的劇本可能如此。

另外,雙方講好的時間,應該在一○年上半年,因為那時漢唐的股票已經開始不尋常波動,從不到二十元上漲到最高五十二.一元,而且明顯放量,等到盈正掛牌那天,漢唐賣壓開始湧現,股價立刻被打入跌停,故事進入收尾階段。

問題來了,既然策畫如此縝密,為何不在盈正掛牌後讓股價在高檔「撐」久一點,至少不會惹出一堆是非?沒錯,這是一般老手的作法,做到船過水無痕,但盈正的主力產品是太陽能轉換器︵PV Inverter︶,本來就是個機會財,那時炒作相同題材的科風,在九月八日見到高點一○二.五元後,就一路下滑,讓在轎上的人急著下車、落袋為安,間接導致盈正上櫃後猶如坐溜滑梯般下跌。

﹁盈正案爆發,讓外界開始用質疑的眼光來看待經理人的操守,讓人百感交集。﹂現在盈正案爆發,讓外界開始用質疑的眼光來看待經理人的操守,讓人百感交集。其實這些年來,經理人的地位早已一落千丈,最好的時候是在○二年至○五年,當時全球景氣正佳,經理人在公司裡走路都有風,很多投信為了讓基金績效更好,不但不追問經理人的行蹤,還鼓勵上班時去看電影放輕鬆。但隨著炒作案愈來愈多,投信不斷加強內稽內控,經理人的自由度也大幅降低,甚至要求盤中不准講手機、用筆電。

儘管如此,還有些小投信內控並沒有做得很好,尤其是發行基金在三檔以下;此外,在金錢誘惑下,還是有經理人為了賺錢,甘願做一些「冒險的事」。最普遍的是配合公司「鎖單」。所謂鎖單,就是幫公司在一段期間內鎖住籌碼,以方便主力拉抬股價,一般行情價是七%,也就是鎖一千萬元的股票,可以得到佣金七十萬元。

至於接觸方式,當然不是直接碰面,而是公司高層透過財務經理或發言體系,找配合的券商超業去聯繫基金經理人,有時再透過基金經理人再找基金經理人,形成一個共犯結構。也就是說至少經過「四手」,如此公司高層就可以隱身幕後。

鎖單是很傳統的方式,被逮到的機率不小,因此聰明的經理人現在都透過「丙種」,也就是和金主談妥,利用金主的人頭戶下單買賣,一般必須放二成保證金在金主那邊,換算槓桿倍數高達五倍,墊款年利率則為二○%。丙種的好處是,就算炒股出事了,檢調只能查到金主這一關,基金經理人絕不會被出賣。我一開始提到的王姓經理人,就是利用丙種的方式。

由於丙種盛行,因此大家可以留意一個現象,就是有些金主常進出的券商據點,在大量買進特定股票後,會發現投信法人接著持續買超,並用力拉抬股價,可想而知,經理人私下買的股票開始賺錢了!

然而,丙種的「優點」,卻被證所稅復徵壞了大局,因為金主可能怕支付龐大證所稅而縮手不幹,不過會不會有變種的形式誕生,例如金主搖身一變成為外資,或者和基金經理人講好證所稅費用分擔,我想這是一定的,因為很少人可以抵抗金錢遊戲。

︵張弘昌︶

某投信前副總:

﹁開名車、住豪宅 怎麼可能沒問題?﹂在資本市場上,我不敢說自己是股清流,但和很多人相比,我下班後的生活是相對單純。

聊這些之前,我要先強調,盈正案是一個共犯結構,絕對不是單方面基金經理人的問題;甚至可說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經理人才能這樣上下其手。現在退出市場後看這一切,會覺得人生其實沒必要凡事用金錢去衡量。

﹁從掛牌公司承銷階段,到可轉債、現金增資、興櫃階段,都可能被上下其手。﹂因為工作特性,基金經理人手握龐大資金。他們直接面對市場,面對上市櫃公司,要內線交易其實不難;又相較一般投資人,經理人資金進出部位大,容易成為上市櫃公司巴結的對象,人性的考驗,往往就在能不能禁得起金錢的誘惑。

共犯結構的源頭,要從上市櫃公司講起。這不得不說,有些老闆是誠實經營公司,但也有操守不好的人,透過公司上市階段,恨不得一次把一輩子的錢全撈個夠,讓子孫吃喝好幾代都不用愁。要怎樣才能在掛牌後讓股價漲?投信管那麼多錢,只要收買經理人,每個人下一點單,價格就上去了,老闆是這樣想的。

所以這叫「利益共同體」,二十年前、四大投信時代就出過這種事,連總經理也牽涉在內。

我在一九九七年進入投信界,當時經理人與公司派掛鉤情事,早已形成一股風氣。從掛牌公司承銷階段,到可轉債、現金增資,現在還包括興櫃階段,都可能被上下其手。

像可轉債可洽特定人士這部分,我就認為很蠢,這等於是給承銷商籌碼分配的機會,藉此去誘惑經理人。但最常見的手法還是「鎖單」,也就是將經理人已有的籌碼鎖住,像這次「盈正案」就是標準例子。

公司派在興櫃階段就先將籌碼分配給一幫子人,經理人以人頭戶方式先買進,等公司上櫃後,再透過手上的基金進場拉抬價格。

由於新上市櫃股第一周沒有漲跌幅限制,一般人不太會介入,加上知名度不夠,散戶也不了解,使公司願意付出代價找經理人合作,事先給他們好處。

我還在市場的時候,上市櫃公司老闆會先幫經理人找到金主或丙種,經理人只要負責把股價買上去,再依照約定與公司結算酬勞。當然,錢是匯到特定帳戶。這種情況在業界屢見不鮮,像我這種不太與人互動往來的也會遇到。

那時候,曾有一位還算熟識的民意代表約我到飯店,並告訴我:﹁有公司大股東要把籌碼倒出來,但怕市場接不走,想找幾家投信經理人幫忙。條件很簡單,只要買進持有半年,就可分到買進金額的五%。﹂顯然,那位民代並不知道我當時已經離開這個圈子,希望我透過職務之便,找幾個經理人來鎖單。我沒參與這件事,卻因此知道了這個「行情」。

﹁提高下單量,經理人也可拿到回扣,金額雖不大,但多交易幾次也是相當可觀。﹂除了鎖單、幫大股東出貨外,提高下單量,經理人也可拿到一些回扣;像這種券商私下將手續費佣金退給投信高層、甚至老闆的作法,每次交易金額看起來不大、約手續費五成以上,但多交易幾次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在我離開投信後,發現很多經理人都有上億元身價,有些人形象還很好;坦白說,基金經理人也是上班族,一般年薪約一百多萬至二百萬元,像我幹到投信副總級,年薪三百萬元,買了房子、扣掉日常花費,能存下來的錢頂多一、兩千萬元,這還是在很拚的情況下才辦得到。

所以要是有開百萬名車、住豪宅的,說自己沒問題、操盤有多神,那才怪咧!

話說回來,同樣的方式不只基金經理人在做,證券自營部操盤手也這樣做。差別在基金經理人A的是投資人、或老百姓的錢;而自營部A的是證券公司股東的錢。

盈正案不是特例,如果真的要規範、除弊,直接規定上市櫃未滿三年、規模太小的公司就不能買,讓經理人沒有炒作中小型股的空間,或許就能直接改善這個問題。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43

獨家追蹤》盈正案坑殺全民退休金另一基金操盤人 彭國星 住安和路億元豪宅、開名車

2012-11-19  TWM
 
 

 

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大賺一票住豪宅,行徑之惡劣引起公憤;但謝青良不是個案,如果檢調不徹查,盈正案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坑殺案。︽今周刊︾近日接獲許多檢舉,為了保護所有人民的資產,本刊持續追追追,繼續揭發這些住豪宅的「謝青良們」。

撰文‧劉俞青

自從︽今周刊︾第八二九期揭發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坐擁豪宅後,謝青良的作法引發各界撻伐;究竟還有哪些基金經理人和謝青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

謝青良其實不是個案,這些投信業界的「謝青良們」,以家人之名坐擁億元豪宅的所在多有,和其收入比例明顯不符。檢調如果再坐視不管,恐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亂源的幫凶。

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彭國星

坐享頂級生活

這次盈正案的起頭,金管會共懲罰三家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其中除了安泰投信的謝青良已經曝光之外,另外一位凱基投信股票投管部協理兼「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彭國星,也在這次金管會懲處名單中。

彭國星的住家,就買在台北市富人聚集的安和路上,是遠雄建設在三年前推出的「遠雄安禾」。如果以目前市價每坪約一四○萬元計算,彭國星家裡共七十坪,外加兩個車位,總價大約一億一千萬元。

這棟豪宅的市場知名度雖然不高,但以具備隱私、低調的特質,頗受有錢人喜愛,而且社區只有五十戶,住戶單純,地點在安和路靜謐的巷內,環境很清幽。推出之時,遠雄建設強調這是一座具備制震、制音等設備的新一代五感住宅,前一陣子因為宣明智外遇生子案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在此也有一戶;社區共有十三樓,彭國星的豪宅就買在中間樓層。

此外,投信圈也盛傳,彭國星很喜歡汽車,曾經看過他開著保時捷、BMW等名車,馳騁在台北街頭。

當時金管會清查彭國星的戶頭發現,他的手法和謝青良如出一轍,在盈正上櫃前用徐姓人頭戶買進,並在上櫃後股價五百多元的高點賣出,大賺一票;但他操盤的凱基投信基金卻在上櫃第一天大買,等到人頭戶下車後,他的基金才賣出。對於金管會的調查,彭國星在去年九月去函金管會,對自己的行為坦承不諱,並在去年底自凱基投信離職。

不過,該檔基金當年度仍然有正報酬,因此凱基投信表示,並未因為盈正股票導致該檔基金交易虧損,而對投資人做出任何賠償。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宣示要徹查公股行庫旗下的證券營業員,是否有開名車、住豪宅等異常不明財產所得的現象,但金管會對繼謝青良之後,類似彭國星這樣的「不明所得」,不知究竟看見了沒有?

第一金證券前操盤人陳伯俞

買進盈正時機很敏感

此外,近期市場盛傳有官股行庫旗下的自營商也介入盈正案,根據本刊抽絲剝繭調查,這位行庫操盤人,就是曾任職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的「陳伯俞」無誤。

陳伯俞比謝青良年輕,今年只有四十一歲,而且家境很好,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雙葉冰淇淋」食品公司,但據說陳伯俞在外面常自稱,自己從來不用靠家裡,他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陳伯俞在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前後任職約三年,卻在盈正案爆發前的敏感時刻突然離職,根據第一金證券表示,陳伯俞在二○一○年七月底正式離開第一金證券,第一金證券高層還表示,陳伯俞是因為前一年度操作「表現不好,有瑕疵」,才因此走人。

不過就在陳伯俞離職後一個多月,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就在市場上買進盈正股票,當時的操盤人是經理莊炎霖,目前還在職。但以第一金半官方的色彩,卻異常地買進「盈正」這種股價大起大落、爭議性又高的股票,背後的投資決策過程,恐怕必須對外界好好解釋清楚。

而第一金證券也向本刊證實,二○一○年九月,盈正掛牌上櫃後,確實有從市場買進三十、四十張的盈正,「持有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賣掉」。

市場傳言離職後的陳伯俞,在盈正這檔股票上大賺一票,雖然聰明地選擇在敏感時刻離職,切斷他個人與第一金證券之間的關聯,但他自己是否與公司派、其他經理人有所聯繫,而他自己、以及第一金證券前後都有買進盈正的紀錄,時間上的巧合,也引人遐想。

對此,本刊去電求證陳伯俞,他表示自己買進盈正股票,都是在離職之後,為數也不多,至於第一金證券買進盈正時,他已經離職,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位自稱「錢都是靠自己賺」的陳伯俞,如今就住在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上,著名的「元大花園廣場」豪宅內,他在三年前買下這戶權狀七十七坪、外加兩個車位的豪宅,目前市價每坪以一二○萬元計算,總價也上億元。買進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市場傳言許多基金經理人都來過他家。

而陳伯俞任職第一金證券期間,第一金董事長剛好就是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財長張盛和才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查出不法,「督導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要負責」,但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出事的公司,沒有一位負責人因此有所異動。

買豪宅不會輕易找人頭戶

成回溯金流重點

事實上,這波從盈正案延燒出的「經理人住豪宅風」,是因為這幾年豪宅興盛,許多從股市賺取暴利、不法所得的基金經理人,都會興起住豪宅的念頭,因此不約而同紛紛買進豪宅。

相對證券市場的人頭戶盛行,在金檢中不易被查出,但投資不動產,尤其是買進上億豪宅,一般人若無充分信任,不會輕易找毫無關聯的人頭戶頂替持有。因此這次本刊揭發從「豪宅」回溯查金流,成了這些基金經理人百口莫辯的鐵證。相對過去偵辦炒股案,這是最大不同,也是案情最有可能突破之處。

除了這條逆向的金流,熟悉台股的市場資深人士還表示,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會如此猖獗,背後隱約有一個無形組織長期在支持,而這個組織的主導者,就是市場上傳言的「金主」。

這些所謂的金主,事前找好人頭戶,墊款的年利率二成,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繳二成的保證金、然後在指定的帳戶下單買股票即可;這種「金主加基金經理人」的「營業模式」,最大好處是金流就此斷掉,和經理人幾乎是毫無關係,這也是過去金管會或檢調在調查類似盈正炒股案時,經常以「查無實據」結案的原因。

除此之外,包括公司董監事在內的公司派相關帳戶,也是檢調單位最不該放過的查緝方向。由於公司內部人士最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利用上市櫃時機上下其手,坑殺外部股東,也是常見的手法 。

以盈正案為例,二○一○年九月上櫃時的董事長陳友安,已經因為涉及內線交易案下台,由此可見這種被基金經理人或市場主力提前鎖定的標的,事後證明公司派都可能涉入其中。

從正面思考,如果檢調具備足夠的專業辦案能力,這次盈正案不啻為一次整頓台灣資本市場的絕佳機會。這場牽連甚大的炒股案,從金主、基金經理人、自營商操盤人,到公司經營者,幾乎都涉入其中,如果能夠整串粽子一舉擒獲,正能收殺雞儆猴之效,一清股市風氣。

檢調與金管會調查盈正案三管道管道一 這次盈正案最大不同之處豪宅 金流曝光 基金經理人管道二 過去的檢查方式,經常查無實據結案基金經理人 金流斷流,不易曝光 金主的人頭戶下單 市場金主

管道三 公司派

盈正上櫃時任董監事的金流,也是檢調清查方向

董事長 陳友安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王燕群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陳朝水

董事 許文

董事 蕭宗哲

獨立董事 丁予嘉

獨立董事 林詮盛

監察人 陳世浩

監察人 陳淑華

監察人 何俊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