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吃皇糧之後 波蘭野牛草伏特加的翻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37a.html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野牛草伏特加出奇地大賣。 
(南方週末記者 季星/圖)

「請問有沒有帶野牛草的伏特加?」

婁燁的電影《蘇州河》裡,男主角趕到一家便利店,指名道姓要這種從東歐偷運過來的伏特加。在這部文藝氣息濃重的影片裡,野牛草伏特加顯然是一種暗號和調調,婁燁將它變成了推動情節發展的要素:靠著這種走私來的特殊的伏特加,男主角終於找到了女主角。

野牛草伏特加在伏特加家族是「平民」品牌,東歐劇變之後,波蘭政府拍賣了「野牛草伏特加」的品牌和生產銷售權,目前惟一有權銷售這種酒的只有一家公司:CEDC(Central European Distribution Cooperation)。脫離「國有」色彩的野牛草伏特加慢慢被進行「市場化營銷」,包裝成了「神秘而高貴的國際化烈酒」。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野牛草伏特加出奇地大賣,2007年和2008年,它的銷售量保持在900萬升,到了2010年,銷量達到1600萬升。

「人們不可能不喝伏特加,尤其在這樣灰暗毫無希望的時刻。」野牛草伏特加的經銷商CEDC公關部經理安妮·薩魯斯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像野牛草伏特加這樣具有強烈特色的傳統酒類,經濟危機反而增加了它的消費群數量。」



野牛草伏特調配的雞尾酒。 (CEDC 供圖)

包裝換了,身價漲了

波蘭人喜歡問外來者:你覺得伏特加是波蘭的還是俄羅斯的?

如果聽到的答案是前者,就會心滿意足,如果是後者,就會嚴肅認真地跟你糾正。

波蘭生產的伏特加品牌超過20種,大致可以分成兩類:純伏特加、調味伏特加。野牛草伏特加是波蘭調味伏特加中的經典。

野牛草伏特加的特別之處在於瓶中的野牛草,這種草只在波蘭東部的比亞維斯托克森林生長。 一直以來,全波蘭僅有十五戶到二十戶人家從事野牛草採摘工作,這項手藝至今仍以非常原始的家族方式父承子繼,代代相傳。

「野牛草採摘不是一般的活兒,這需要經驗。它根本不會成堆生長,可能你在這裡發現五六根,要跑很遠才能發現。而且它在日光不充沛

的時候能豎立起來,但大白天幾乎看不到它。」薩魯斯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野牛草的價格是一英斗3200茲羅提(6400元人民幣)。

社會主義時代的波蘭,野牛草伏特加所有的生產權和銷售權掌握在國企波蘭烈酒公賣局(Poloms)手中。東歐劇變之後,波蘭的領導人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民營化運動,各種產業紛紛轉型,1990年代初,波蘭烈酒公賣局用競拍的模式把各個酒類與品牌下放給民營公司。柏默思·比亞維斯托克公司得到了野牛草伏特加。後來,柏默思·比亞維斯托克被CEDC收購,野牛草伏特加的「主人」自然變成了CEDC。

不再吃皇糧的野牛草伏特加開始謀求自力更生,它們打算進軍傳統伏特加國家(即俄羅斯、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等)以外的國家和市場。

1999年,《蘇州河》公映前一年,波蘭人與法國酒業巨頭保樂力加公司簽訂協議,在法國銷售野牛草伏特加。

在此之前,野牛草伏特加貼著老派的紅白標籤,95%的銷售量都在超市和門市店,僅有5%在酒吧和餐館。保樂力加展開了許多市場營銷活動,將其包裝為更討歐洲人喜歡的「國際化」的酒。

首先是更換包裝,將傳統的紅白標籤換成綠色燙金標籤,用花體字英文取代波蘭文寫著「波蘭產品」,讓野牛草伏特加具有「國際范兒」。

接著是與雞尾酒搭檔,作為雞尾酒的基酒。比如兌上二分之一盎司的百香果果汁,二分之一盎司的椰漿,二分之一檸檬汁,配以五片羅勒葉,法國人稱它「野牛草天堂」。

很快,野牛草伏特加在法國大受歡迎。

不是所有的海外市場都如此一帆風順。在德國,人工合成,味道類似的山寨野牛草伏特加總是屢禁不止。



野牛草伏特調配的雞尾酒。 (CEDC 供圖)

不是毒品,這叫野性

美國食物與藥物監管局(FDA)早在1954年就鑑定波蘭原裝的野牛草伏特加有違禁成分:香豆素(coumarin)。美國人認為香豆素會稀釋血液,並且危害腎臟與肝臟,甚至可以用作殺鼠劑。而這種物質正是野牛草特殊香味的來源。

「香豆素是天然的,在草莓和櫻桃中也有。日本人就非常喜歡野牛草伏特加。」薩魯斯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波蘭人並不願放棄美國市場這塊肥肉,一直在想辦法去除野牛草中的香豆素,但同時保持野牛草的特殊香氣。2005年,他們終於研發成功。

商標問題接踵而至。美國專利商標局把野牛草伏特加定義為一種酒的類型名稱,而並非一個商標,這意味著,至少在美國,其他企業也可以生產與銷售野牛草伏特加。

「我們甩了大把錢給律師,讓他們跟美國人說,這是一個商標,這是一個商標……但沒用。」CEDC副主席裡德·羅伯茨說。怎樣營銷自己的品牌,怎樣告訴美國人自己「野牛草伏特加」是獨一無二的,成為令波蘭人頭疼的問題。

首先是更名。在波蘭語中,「野牛草伏特加」名為Zubrówka,「美國人根本記不住它。甚至都發不出這幾個音。」薩魯斯卡說。

那就簡化名字,「讓美國人唸起來舒服」。羅伯茨找來品牌律師反覆權衡,最後Zu勝出,它唸起來像「動物園」(zoo),羅伯茨認為這容易讓美國人想起野牛。

「野牛草伏特加」在美國的合作夥伴人頭馬君度集團為其進入美國市場做了大量推廣工作,他們甚至組織了一支考察小分隊專門去比亞維斯托克森林考察「野牛草」。

沒有了香豆素的野牛草伏特加最終在美國取得了一定的市場,美國版野牛草伏特加把大大的Zu放在標籤上那匹野牛的後面,野牛下面寫著「原味,波蘭生產」。

對中國而言,野牛草伏特加暫時還是「足夠文藝」的酒類,CEDC目前並沒有把野牛草進口到中國的打算。他們將各個國家的喝酒習慣進行評估,分為紅酒國家、烈酒國家、啤酒國家。他們認為中國是紅酒國家,紅酒更有市場。更重要的是,波蘭人無法找到合適的針對中國市場的代理商。

波蘭人似乎很重視代理商對野牛草伏特加「文化底蘊」的認知與瞭解,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強調:代理商「不僅要有強大的伏特加銷售背景」,更需要「知道野牛草伏特加的文化與歷史」。

「中國這樣大的一個市場,我們進入的成本太高。每走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薩魯斯卡最後這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