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田溯寧:最積極的云投資領跑者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0MNDEzXzUwMDQ0Mw.html

寬帶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毫無疑問是國內「云產業」最積極的引領者。

從2008年開始,田溯寧就大力聯合各種力量,推動云計算產業在中國的落地。在2009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田溯寧就稱,寬帶資本下一步的主要投資將會以「云」為核心來構建投資價值鏈,從基礎設施、操作系統、軟件到應用、內容。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田溯寧頻頻飛往硅谷,在那裡,他看了不少硅谷的早期的云計算公司,業務領域涉及芯片、交換機等等。寬帶資本也投資了幾家云計算產業鏈上的早期創業公司。

田溯寧甚至把云計算產業的高度,提到中國經濟轉型的國家創新實力層面。他認為,「云計算帶來的將是一場破壞性的創新變革,於中國機會巨大。」 他希望在云計算時代,華人要改變『做苦力』的產業地位,引領創新。

在成立了北工大軟件云基地之後,8月16日成立的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其背後也和田溯寧的大力推動分不開。這一次,他充分運用了他的政界資源,他包括工信部、北京經信委、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人民政府都紛紛出面表示支持。

中關村云計算產業基地的目標,是做一個中國云計算的「創新孵化器」,「在云基地內有效對接硅谷云計算最新成果,匯聚最優秀的云計算企業,以及資本、創投的力量。」

目前,該基地已吸納了包括硅谷企業Evernote在內的21家企業入駐,此前,云計算已經成為各高新區競相引進的「香餑餑」。

在田溯寧看來,中國是數據最大的國家,而伴隨著寬帶應用普及化,移動互聯網加速,「big data」(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云產業也將開始有實質性的發展。

但是,從這幾年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來看,真正有規模、有競爭力的云計算公司並未出現,整個行業處於相對早期,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也頗為觀望,擔心投資週期太過於漫長,且對於技術的考證、行業的判斷、發展中的輔助支持,也要求很高。

針對這種情況,「抱團」投資開始出現。這一次,寬帶資本聯合了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紅杉資本、合毓資本共同發起「云天使基金」。

云產業:自上而下的推動

在田溯寧過往談及云計算產業時,他曾反覆強調,政府應該是云產業強大的推動力量。

在 2009年的那次採訪中,他曾經為政府推動云計算提了三個方向:一是市場推動,比如政府的信息公開,建立政務云。二是政策規劃,下一步云計算要發展,要訂 立很多規章制度,包括數據擁有權問題、隱私問題,應該前瞻性地提出中國的數據法。三是政府要比較擅長產業的規劃,比如園區的規劃,與企業密切配合,促進中 國的產業升級。

聯繫到今天的北工大云基地和中關村云計算基地,提出的第三個努力方向,似乎已經走在了前面。

「我們中國的云和美國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根據田溯寧近年來的觀察,在美國由於有亞馬遜這樣的資源提供者,云計算的應用發展迅速,生態系統容易建立,但國內情況不盡相同,需要有其它力量進行推動。

「云 計算」的概念在美國已誕生數年。200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彈性計算云服務,隨後,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概念。簡單地說,「云端」的分佈式計算代替了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的運作形態,讓數據中心以互聯網 的方式實現運行。而「云」包括了存儲、物聯、安全等不同板塊。

在國內,「云計算」的提法已經從一開始的神秘莫測,到今天的風生水起。兩年 前,鄭州高新區「數據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個云存儲中心投入使用;去年,云海創想云存儲產業基地在無錫高新區奠基。云計算平台方面,出現了阿里云、盛大云等 以亞馬遜為師的平台方,以及百度這樣的存儲平台。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公司尚無一家可與亞馬遜媲美。

「從我這個角度推動云產業和投資,比如建立云基地,在過去兩年內做基礎設施部分的建設工作」,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田溯寧並未掩飾自己的野心。

實際上,相比互聯網行業的其它領域,云計算更加依賴於資本,對用戶數據積累和技術積累的要求,遠非小型創業公司短期之內可以達成。而政府在其中亦扮演著微妙角色。像Evernote CEO菲爾·利賓這樣的硅谷企業主,對中國的互聯網管制更是充滿困惑。

寬帶資本的優勢恰好可以幫助企業彌補這些短板。截至目前,寬帶資本一共投資了9家云計算公司,從服務器到虛擬軟件和管理軟件。

另據記者瞭解,4月20日宣佈成立的「云天使」美元基金,初始規模1000萬美元,主要用於投資云計算技術和服務相關的早期創業企業,每個項目不超過80萬美金,約400萬人民幣。

它的官方名字叫作China Cloud-Tech Angel Fund Partnership,中文名只是一個尚未被核准的通俗稱謂,如基金負責人秦捷所說,這間接反映了「云概念」的火熱——相關名稱多已被註冊,「基本上很難弄到你真正想要的名字」。

分羹云計算:一場長跑運動

儘管概念火熱,云計算產業鏈上的公司,形成規模、盈利模式突出的卻並不多,大多云計算公司,尚停留在初期階段。

云計算領域的投資,目前集中在兩大板塊:第一是云計算技術,囊括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平台的引擎、集群管理、平行計算等。另外一個方向則是云計算服務。秦捷向記者表示,雖然沒有明確的預期比例,但後者將是云天使基金的投資重點。

「云天使看好移動互聯和SaaS(軟件即服務)」,秦捷進一步解釋,「移動互聯網範圍廣泛,各種各樣的應用可以在上面實現,只要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形式。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越發強大,隨時隨地的服務都可以推到智能終端上,市場潛力很大。」

在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 Group, NYSE: IT and ITB)的市場預測中,目前超過一半的企業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SaaS,這意味著該技術已經越過炒作高峰期,逐漸成為主流應用技術。但在複雜應用程序市場上,SaaS仍顯稚嫩。

這項針對企業用戶市場的在線服務在美國尚不成熟,在國內則更加滯後。不過,這也同時意味著可供填補的市場空白。一位專注於該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他還未從國內發現一家如社會化商業軟件提供商Jive那樣,為企業做ERP的好公司,但未來一定會有類似企業出現。

對中小創業者來說,云計算領域內機會豐富,但不是每個部分都適合小公司單打獨鬥。秦捷認為,云計算服務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云存儲和計算資源,更適合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來做。

其它一些試圖為國內個人用戶打造Dropbox的創業者也嘗到了挫折。上述投資人表示,「雖然快盤一類的云存儲模式對個人用戶非常有幫助,但在國內還是有資源儲備的巨頭來做這些事比較好,比如迅雷的會員服務。」

在 該投資人看來,個人云存儲業務還是「離錢太遠了」。中國用戶還沒有培養起使用付費服務的習慣,這是Dropbox和Evernote模式在國內推廣的一大 障礙。而免費的個人存儲可以由業內巨頭直接搶灘完成,其大數據分析能力強於中小企業,它們的進入對創業者們來說可能是致命打擊。

而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必追捧「云」的概念,拓寬對大數據的理解,在細分領域中同樣可以找到合適的創業機會。互聯網廣告營銷即是未來大數據可以發揮效用的典型領域。

在 硅谷業已流行的RTB(實時競價)系統中,單個公司每日為廣告主完成的在線廣告監測以T來計算。國內公司如傳漾科技和MediaV,力推這種依賴大數據分 析的RTB模式——廣告客戶更容易精準定位,通過exchange平台即可完成廣告的自動投放。傳漾科技董事長王建崗曾說,「(RTB的實現)在中國只是 時間問題」。

一些擁有建設產業鏈夢想的投資人則試圖建立特定領域內的創業孵化器,整合多方資源,從頂部提供更為強大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資源,讓進入其中的每一家創業企業可以分享大數據帶來的「福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49

養空氣寵物、聽鴿子空哨、溜聰明的云…… 「喬粉」跨界玩空氣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125

創客們試圖用設計來改變北京糟糕的空氣,瓶頸在於,這些天馬行空的創意如何尋找商業模式。

打個響指,就能召來一台小型直升機,給頭頂的空氣質量播放一段應景的哨聲;

踩健身自行車,產生的電力馬上能淨化房間裡的空氣;

養一隻吃空氣的電子寵物,空氣好就吃得飽,空氣差還得靠別人救濟;

……

這些聽起來很酷的設計創意來自一群「創客」——外企市場營銷員、程序員、美院大學生、設計師等。他們喜歡用蘋果電腦,崇拜喬布斯,儘管不太懂PM2.5,但他們的信條是設計改變生活,包括糟糕的北京空氣。

2013年9月28-29日,這群原本應該屬於設計圈的人聚集在「交互北京」創意大賽上,跨界玩轉北京空氣。

「沒有人會問為什麼,因為人人都知道北京的空氣問題。」「交互北京」工作人員高宏偉說。

除了憋氣,還能做什麼?

51秒16毫秒。神情凝重的保安長吁一口氣。

這是一場憋氣的行為藝術。費俊邀請觀眾來憋氣,這名會場保安成了最能憋氣的人。

這是9月28日「交互北京」創意大賽的開場視頻。如果不能屏住呼吸,面對北京的霧霾,我們還能做什麼?

這正是費俊想回答的問題。從2013年7月開始,這名「交互北京」發起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便邀請跨界人士合作,主題是「我們的空氣,我們的責任」。

「交互北京」在7月、9月舉辦了兩次「創客馬拉松」——48小時的頭腦風暴,創客們互相碰撞火花。誕生的方案有7個進入決賽。儘管大賽還發佈了徵集令,但應徵的只是一個號召垂直綠化的丹麥團隊。9月28日是創意展示,29日評選冠軍。

28日,一場充滿設計感的小眾秀。長頭髮、花衣服的丹麥男士邀請了一位酒吧吉他手來助興。大大的草綠色海報上,空氣「air」被改成「a!r」,感嘆號表示警醒。舞台上堆滿了象徵PM2.5的黑色氣球,最大的一隻寫著「河北保定,PM2.5 587,AQI 784」。

如何讓冷冰冰的空氣質量數據變得親民?這個政府部門沒有解決的問題,在這裡開始有了答案。

最終奪冠的「空氣寵物」,將PM2.5濃度轉化為寵物的食物,空氣質量越好,這只橙黃色的「氣萌芯」就吃得越飽,玩家們可以相互救濟。這款遊戲的初期對象是媽媽。「因為孩子是易感人群,媽媽更關注空氣。」組長Brenda說。她是一家外企的市場營銷員。

和「空氣寵物」一樣把PM2.5形象化的,還有「空氣表情」、「CL‐air」(聰明的云)。「空氣表情」是一款讓用戶猜測PM2.5值的手機應用,和實測數據對比後,玩家可以獲得「擊敗了××%」的評價。「CL‐air」會隨著PM2.5濃度增大,從綠變紅,綠色出行的人會被「贊」,贏取上街溜「云」的權力。

另外3個項目更富浪漫主義色彩。「空哨」源自老北京胡同的鴿哨;「惡之花」是受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啟發,一個可穿戴的花朵在PM2.5過高時盛開,也可淨化空氣;「Let's MASK」則是給任何人或物戴上口罩,如蒙娜麗莎、自由女神、大黃鴨。

以上設計基本上都在48小時頭腦風暴中誕生,而「空氣銀行」則有環保組織創綠中心的研究項目作為基礎,希望用戶通過調節存款來抵制貸款給煤炭工業的銀行。

把大象搬走

創客們並不是為了簡單的好玩。

「屋子有一頭大象,明明很大的問題,卻只能假裝看不到它。」空氣寵物小組的朱軼凡深有感觸。這個冠軍小組從一開始就著力解決這個困境:空氣污染和我是什麼關係,我能怎麼做?

「發現-教育-整治」,這是空氣寵物小組的解決步驟:媽媽像養孩子一樣養寵物,瞭解空氣污染知識,出售養大的寵物,得到公益基金來治理空氣。

類似的「啟示-啟發-啟動」,也是「交互北京」的理念。

2013年是「交互北京」舉辦的第三年,第一年是純學術討論,第二年是沒有明確主題的比賽。2013年,空氣、水和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被列出來,空氣最終當選。

組織者費俊和高宏偉也被「卷」了進來。「不參與對不起自己。」費俊說。在第一次「創客馬拉松」中,盤旋在他腦中兩年的「鴿哨」想法突然蹦了出來。

1988年,費俊還是中央美院的學生,他常常趴在宿舍窗邊,看灰色的胡同、灰色的天空和灰色的鴿子。鴿哨拴在鴿子尾巴上,像笙一樣,氣流穿過時,發出「城市的聲音」。

「城市的聲音」可以轉化為「空氣的哀鳴」。「空氣污染嚴重時,鴿子在空中遭受痛苦,空哨的聲音就從唯美變為淒美,像哨兵一樣起著警示作用。」費俊將鴿哨轉化為空哨,並賦予藝術外的涵義,「動物對地震有反應,對污染的空氣也有反應」。

想法誕生後,項目組的同學跑遍北京城,卻難找到鴿子。最後只好用遙控的直升機代替鴿子,聲音通過藍牙發送到飛機上。雖然還想出了太陽能發電的主意,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霧霾時太陽能還能發電嗎?

儘管諸多似乎不著調的奇思妙想,但創客們都旨在提醒空氣這頭「大象」的存在。

會場上,「CL‐air」還是一朵飄不起來的塑料云。在設計者李小磊的設想中,理想中的「云」將會漂浮在北京三里屯、中關村等街區,成為時尚地標,甚至兼具監測儀的功能。

「空氣表情」設計者薛岩也認為,用戶猜測並非「瞎猜」,在充滿歡樂和情感的競賽環境下,這種「輿論預測」將無限逼近真實值。

跨界的碰撞

儘管賽前有專家講座,但參賽者對於專業知識依舊不足。有參賽者認為環保局和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不同,是因為前者的監測點設在郊區——這讓在場的一位環境科學專業觀眾大跌眼鏡,輕輕說了句「不靠譜」。更意外的是,有的美院學生以為PM2.5是下午兩點五十分。

葛文彬是創綠中心的可持續金融分析師,他發現創客們的思維完全不同,「看問題更具批判性」,寫得少畫得多,比起數據,他們更關注手機界面的圖片是連續滑動還是一張張呈現。

中央美院學生賀鳳利是空氣銀行小組的組長,對於她而言,最困難的則是理解金融知識:人、空氣、銀行,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怎麼放在一塊。

不過,這種跨界碰撞,卻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

48小時的頭腦風暴後,葛文彬的學術研究被壓縮成了手機上的一張圖片,以解釋「你在為多少PM2.5埋單」。小組最後還討論出一個計算器:存入銀行一筆錢,就能計算這筆錢在各家銀行裡的PM2.5貢獻值,這樣有助於用戶進行綠色選擇。

葛文彬感覺課題從象牙塔裡搬了出來,他從未想過研究課題能夠製作成手機應用。

碰撞還來自場外。

Intel物聯技術研究院的姜小凡博士正在開展監測身邊PM2.5濃度的項目。相對造價動輒上萬、布點不多的官方監測站,他的研究能獲得「空氣質量估計值」,成本低廉,但可以覆蓋大街小巷。

由於給「創客馬拉松」提供場地,姜的研究室意外地參加了「交互北京」。後者也給姜的項目打開了應用前景,「空氣表情」、「空氣寵物」等項目使用的正是這些數據。大賽之後,他們將會開展長遠的合作。

「一個人不應該侷限在自己的領域。」Brenda說自己雖然不懂設計,但適合當產品經理,「跳出自己的領域沒有那麼難。」

「15分鐘約會」

「如果我買你的項目,該怎麼賺錢?」

面對這個問題,代表「空氣銀行」接受培訓的王宏沛「懵了」。這是2013年9月29日,8個導師對8個項目輪流輔導。在這「15分鐘約會」裡,各個小組要面臨商業模式的拷問。

商業模式是所有項目的最大問題。一位新媒體營銷從業者在觀看了28日展示後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幾乎沒有看到商業模式。

「八分鐘約會」後,「空氣銀行」想出了三個商業模式:

A:用戶承諾今天不開車,獲得的積分存入虛擬儲蓄盒,銀行認購虛擬儲蓄,將錢投入到農村太陽能、沼氣發電項目上;

B:存款傾向於貸款給環保企業,後者盈利抽成用於維護項目;

C:建立一套權威的綠色績效評級標準,類似於標準普爾指數。

不過,「空氣銀行」的小組成員大都是中央美院學生,商業模式對於他們而言,顯得「很長遠」。「交互北京」也無法提供更多的資源,只有冠軍得到了8888元的孵化基金。

不過,創客們已開始邁出第一步。Brenda現在滿腦子都是時間表,在手機應用之外,寵物胸章、小鏡子和毛絨玩具等周邊產品已經完成。薛岩的「空氣表情」是大賽中第一個上線的項目,目前已有數千的下載量。跳出PM2.5的思路,他想將之打造為民調平台,還可以將企業的商標改成不同的表情。高宏偉則已花139元買下了「Let's mask」的網絡域名,他期待有100萬人上傳自己戴口罩的照片。

「我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職業。」說起項目今後的發展,費俊非常有信心。「交互北京」的設計方案包括三類:改變空氣質量的DIY想法、產品和小配件以及工業級解決方案。

而在會場展示的「氧泡」項目已經收到不少反饋。有的公司也想把寫字樓裡的健身房改成「氧泡」:騎車發電-供給空氣淨化器-改善空氣,甚至可以建在屋頂,種植一些蔬菜。

費俊還想舉辦一個「解決火電廠煤堆問題」的國際設計大賽。因為一名官員曾對他說,解決空氣污染可快速見效,只要給火電廠的煤堆加上蓋子就行。「但那樣工人就生活在毒氣裡了。」費俊說,「我們可以召集全世界的設計師來設計帶有過濾器的智慧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84

股票操盤手回憶錄第二章:你該開始學習做什麼才能賺錢 白白的雲

來源: http://xueqiu.com/2093877750/32521150

如果說這個世界什麽人讓你羨慕和尊敬,我想白手起家的人是其中之一吧。當年輕的時候看著《創世紀》電視劇,那時候記住了一個概念就是這個世界真正賺錢的一個是房地產,一個就是股票投資。



     我的老板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地產和股票投資都做得很出色,雖然我至今都沒能明白他剛開始是如何成功的。

    不管怎樣,當我回憶起那段在他身邊學習操盤的日子,其學習到的本領足以讓我在晚年動動鼠標,按下回車鍵就能安度晚年。

     我的第一次操盤是從10萬元現金開始的,這個資金是用於練手的,就是說這個資金即使你輸得連一毛錢都不剩下,也是沒關系的。關鍵是當你輸掉這些錢後你能總結出輸錢的原因。

     是的,你沒有看錯,實際上我們開始是學習如何虧錢的。記得一次我們看到一只股票開始拉升了,其圖形大概如下:



    是的,我就是在最高點追進去的。當然,你知道後來我就發現我不多不少買在了最高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它就一直往下走,後來我就不得不止損。當然你會覺得我很傻,不過當你沒有經歷過追漲殺跌,總結過技術分析,你怎麽會懂得當白線離黃線太遠時,說明量能跟不上,大概率會下來。而那時候我們操盤還是楞頭青,心理一沖動就動手了。

    世上沒有什麽比失去你擁有的一切更能教會你什麽是不該做的了,如果學會了不做某些事避免虧錢,那麽你已學會怎樣賺錢,明白了嗎?你開始學了!

    是的,在我們輸掉很多次後,我們開始認真學習了。如果要我回憶當時是怎麽學的,那我也沒有一個先後順序可以告訴你,反正每天都在進步。那時候,我們一有時間就蹲在新華書店看書,看得比較雜,當然有基本熟悉的就是《會計》、《經濟法》、《估值建模》、《量價分析》、《股票作手回憶錄》、《百戰成精》、《波浪理論》、《巴菲特》、《水晶球》等等,反正股票類書籍看了很多。那個時候還沒有雪球這麽好的手機APP,當然那時候手機都還是諾基亞的老大。但當回憶起那時的生活,絕對比現在對著雪球看新聞感覺充實,當然我也不知道原因。或許時代進步了,而幸福感降低了。

   當我學習了大量知識後,我很有信心的跟老板說我不會輸了。





     後來,我就知道自己錯了,不但沒能成功,反而輸得摸不著頭腦。後來我又記起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市場是不斷變化的,知識再多,只有結合實踐總結出來的東西才是真知。如是,我們不斷的總結經驗,當我翻開以前的筆記本的時候,看到了如下的記錄:

提醒自己10個時機下單就剁手:

一、大勢不好不下單。拋開指數做個股的說法一度很流行,但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夢想市場不好的時候自己手中的股票仍在上漲,就像夢想瓢潑大雨中自己腦袋上面的那一塊是晴天。當然,有人會說巴菲特就是長期持股,但巴菲特也長期不看盤,如果咱們也能做到長期不看盤,也無所謂什麽時候下單。如果忍不住要看盤的話,那麽,做個股先得看大勢。

二、對沒有未來的企業不下單。一家企業有沒有未來很重要,對於有未來的企業而言,它的發展軌跡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即使市場暴跌,對其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三、未經研究不下單。深入研究過的股票,自己心中有數,心中有數,手中就有準兒。如果僅僅靠聽來的消息,再怎麽言之鑿鑿、信誓旦旦,只要股價一跌,馬上就慌神兒;再一跌,就開始懷疑消息的真實性;繼續跌的話,就自我否認消息,最後割肉出局,賣了個地板價。只有經過深入的調研,把“消息”變成“信息”,變成自己研究之後確信的東西,才能成為值得信賴的投資參考。

四、對有硬傷或有疑問的企業不下單。應該盡量回避有硬傷的或有疑問的企業,比如業績爛得一塌糊塗,公司會否重組、大筆應收賬款怎麽處理、涉及巨大金額的訴訟還沒有明確結果……這樣的企業還是遠離為好,股市里“股樹”參天,巨木成林,何必非要吊死在這棵歪脖樹上。

五、短期內暴漲過的股票不下單。連續暴漲過的股票多半已經不便宜,買入之後多半會下跌或盤整,沒有必要在里邊跟它硬耗。

六、股價處於下跌趨勢中不下單。這一條不是絕對的,如果您是在效仿巴菲特,完全可以在下跌中持續買入,但這要有三個前提:一是企業要有很好的未來;二是股價已經低於企業內在的價值,已經是便宜的柴禾,就不妨撿一點;三是買了要拿得住,別等到地板價的時候,心里一慌,全都割了。如果我們做不成巴菲特,那還是等趨勢改變,與其逆勢而上,還不如順勢而為。

七、情緒沖動不下單。情緒不好的時候盡量不要做交易,心緒一亂,頭腦一熱,心里一慌,手頭一癢,結果往往是一敗塗地。下單之前先要問自己,操作的決定是來自理性的判斷還是來自情緒的波動,如果是情緒不穩,就先離開市場,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一會兒。

八、未設止損位不下單。未思進,先思退;先保本,再賺錢;先圖生存,後謀發展。所以,在決定自己想要賺多少錢之前,先得確定自己能夠賠多少錢。畢竟,前者是咱管不了的,後者是咱自己能控制的。

九、向上空間小於30%不下單。經常有人去搏幾毛錢或者10%的反彈而“火中取栗”,仔細想想,這樣做實在不值。若火中有金子,不妨冒冒險,那叫“真金不怕火煉”;若火里有顆栗子,即使是“糖炒的”,也不值得伸手。再說深一些,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搏反彈,他這輩子能得到的最多就是反彈,成不了氣候。

十、沒有勝算不下單。把前面九種情況想明白了,勝算也就出來了,該不該動手指頭,心里也就有數了。

      是的,上面你看到的不要懷疑,這個是我們當時從報紙上摘抄到筆記本上的。雖然是摘抄,但是當我們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時候,後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竟然和上面所說的並無較大差別。所以我又想起了股票市場沒有新鮮事那就話,今天所發生的,以前發生過,以後還將發生。

      如果說當我們掌握了上述經驗就能去運作上億資金操盤那就大錯特錯了。而真正的入門還沒開始了。

      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上班的經歷,反正我是記憶很深的。一家公司要能好好運作,沒有一個好的規章制度和盈利模式,我想是走不長遠的。所以,當你走進一家公司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需要了解該公司的一些制度體系的。而真正的股票投資也應該是這樣的,它應該是有一個投資體系和盈利模式的。所以當我們真正建立了穩定的股票操作盈利體系後,才算是入門了。

      我已經不太記得當時用的系統的具體內容了,我想以後的章節我會慢慢回憶起來的。但大概是如下幾個模塊吧。

      選股系統

      估值系統

      大盤系統

      買入系統

      賣出系統

      指標系統

      盯盤系統

      風控系統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我只知道那些虧錢的人,你去問他有沒有,他肯定會告訴你,聞所未聞。我想是時候你該去做些什麽才能賺錢了。我今天只是講一個大概的框架,因為系統實在是複雜的,不是分分鐘鐘能講明白的事,不過沒關系,當你持續關註我的時候,我想慢慢能回憶起來的。

     建立完系統後,是不是就能盈利了。我想賺錢沒有那麽簡單的事。我想告訴你市場反應是很快的,一個信息出現,會很快反應到股價上。所以對股票的了解就很重要了。

     我有一個同事,他是我的前輩,研究股票20年了。每當我和他討論一只股票的時候,他根本不用打開軟件,就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我就問他如何這麽清楚,他淺淺一笑說,研究多了就自然記住了。我想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個答案更加質樸的了,是的,只要研究多了,慢慢自然就熟悉了。然而,有時候我經常看到有人去打聽小道消息買股,卻不懂得去發點時間研究公司的基本情況。

     記得有一次一位投資者問我0038怎麽樣,然後我就問他該公司往年業績增長如何,他一下變得啞口無言,後來我才發現他連公司的年報都沒有認真看過,也不知道可以登陸交易所或者巨潮資訊網查看公司發布的公告。

     想到這里,我想有太多的投資者該開始學習做什麽才能賺錢了。最近,我發現很多人在關註我的每天複盤,我想這是很好的事情。因為平時工作很忙,沒時間看盤,這個能快速途徑了解這個市場一天的情況。而至於如何複盤,我以後會有章節去做解讀。

     最後,我想講講一些好的習慣。一個好的投資人,一定要保持好的市場嗅覺。這種嗅覺來至哪里了,來至對世界變化的認知。而認知就需要大量閱讀各種信息,所以第一個好的習慣就是閱讀。回憶起以往的時光,那時候不像現在互聯網這麽發達,大部分是看報紙。楊百萬就是靠看報紙發家的,我想這個是值得學習的。歷史是一次次重複的,我想有人會因為看雪球發家,這個就等待時間認證了。

      第二個好的習慣我想是體育鍛煉了。為什麽我要特別提這一點了,因為股票投資,心態比能力更加重要,沒有好的身體,怎麽會有好的精神,所以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對於投資是大有裨益的。

      本章就到這里了,之所以采用回憶錄的形式闡述,是因為希望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有所收獲。如果大家覺得不錯,呵呵,就請大家做一次四有新人吧,有關註、有評論、有轉發、有雪幣。如果您還覺得意猶未盡,請您關註操盤手回憶錄第三章。

備註:關註本雪球賬戶:白白的雲,本人微信公眾號:baibaideyun8888,每天為您分享複盤心得和操作計劃。因文章時常有好心的朋友贈送雪球幣,在此深表感謝!文章僅供參考,對個股的分析不夠深入,只能當做課外閱讀,不足買入建議,大家切記。如果大家覺得有所幫助,請加關註,並幫忙轉發,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31

股票操盤手回憶錄第一章 : 盯盤沒有新鮮事 白白的雲

來源: http://xueqiu.com/2093877750/32467706

我從小就對數學極為敏感,或許這是對我這樣一個生長在貧苦農村孩子最大的財富了。初中第一次參加全國奧數競賽,就獲得縣里的第一名,於是我覺得可以走出這個貧瘠的地方,未來之路可能是成為一名數學老師。

     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紅紅綠綠的股票是進入大學以後,那時候還買不起電腦,只能在網吧看盤。所以我們股票投機的第一戰場實際是網吧,那時候的經驗就是,股票沒有新鮮事,股票漲漲跌跌間,沒有什麽是新奇的,這是因為投機事業如同泰山一樣古老,今天所發生的事,以前也發生過,以後還將發生。

      對於我們學金融的來說,能夠通過所學,預測金融危機,預測大盤的總體態勢,這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我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直接去機構進行股票投資,而是去了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因為那時我已經預測到金融危機的來臨,與其在沒有行情的孤獨等待,還不如去證券部好好磨練。

       回憶起自己後來之所以成為了一名操盤手,是因為第一代操盤手花榮老師是我崇拜的人,還有當我看著徐翔老師成為掌握百億資金的私募大佬的時候,我覺得沒有較高的學歷並不可怕,勤奮的人終將成功。

      我第一次進入操盤室的時候,就愛上了這個地方。因為這里有我想要的設備、數據和書籍。如果說現在是拼什麽的時代,我想拼網速也是其中之一。專業操盤室是與證券營業部直接相連的,為了保證最快的交易速度。如果你總是抱怨為什麽追漲的時候下單老成交不了,我想可能網速是原因之一。這或許也是網宿科技漲得這麽好的原因吧。

      進入操盤室是要進行專業學習的,我的第一堂課是老板親自教學。我這里所說的老板是一位成功人士,如同你在《創世紀》里面看到的葉榮添一樣,是一位在地產和證券投資都十分出色的人。

      第一堂課是學習如何盯盤,這個比山嶽還古老的事情。或許大家認為盯盤沒有什麽新奇的地方,我當時其實也有這樣想的,但是這里面又是有學問的,當你每天看著股票感覺很輕松的時候,我想你應該還沒有真正進入這個世界,因為真的盯盤是每分每秒都在思考的。

     專業盯盤一般是要有5臺電腦的,熟悉了也可以簡化到3臺,理由是熟練的操盤手心中有盤。

     首先中間的電腦是放盯盤第一指標,盯盤的第一指標一般是股指期貨,當然這是股指期貨上市後才發生的事,在2010年以前,第一盯盤指標是上證指數。之所以第一指標是股指期貨,是因為它是先行指標,這個早就得到過論證,具體的可以看看一些計量經濟學的實證文章,向量自回歸模型脈沖響應函數可以很明顯的表現出來,當然你需要記住的就是盯股指期貨就是,數學實證這些東西不是分分鐘鐘能搞懂的事。

      一般情況下,至少有兩臺電腦登陸好股票賬號,一臺做主要交易,另一臺備用。這個股票賬戶登陸是在開盤前都要做好的準備。當然開盤前,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財經新聞我必須看一遍,深交所公司公告我需要看一遍,所關註的個股信息我也需要看一遍,外圍股市我要有個整體了解。所以實際上在開盤前是有大量工作要做的,根據這些新聞情況,我需要作出一個初步的判斷,這些工作不是分分鐘鐘的事情,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所以專業的操盤手是每天很早就起床了,我有時5點半就在看外圍股市新聞。

      一臺電腦是盯各種指數的,包括上證、深證指數、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

       一臺電腦是盯自選股的。一臺電腦是盯漲跌幅榜的。這些可以自己安排好。

       盯盤的過程是從股指期貨開盤就開始的,也就是9點15就開始了,這個時候對於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而言可能不會在意,實際上專業盯盤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了。在集合競價的時候,這是個很重要的時間關口,我你需要觀察股指期貨的動向,是高開還是低開。我需要觀察漲幅榜情況,對於有直接封漲停板的個股,我需要查看整個板塊的情況,要分析是個股公告利好,還是整個板塊都表現搶眼。我也需要觀察跌幅榜情況,同樣我要分析是個股利空,還是板塊整體不行。

      還有我需要觀察集合競價情況。下面詳細講講集合競價。我們就以2014年10月24日漲停的聯明股份(603006)做個舉例。我們先看當天整體走勢。



很多人可能盯盤都不看競價部分,也就9點半前15分鐘部分,如下圖:



     實際上這部分是需要觀察的,你可以發現該股競價部分的量能是逐漸增加的。然後我們看9點25分成交的第一單情況,如下圖:


     你可以看到9點25分第一單成交2839手。這對於一個價格在40元的股票來說,成交的量是比較大的,而且是高開。一般情況下,第一單的量能不能太小,太小要小心高開低走的可能。然後我們要看每一分鐘成交了多少次,比如上面的9:30成交了11次,31分成交了12次。這些次數一般要達到10次以上才說明交易活躍。

    上面的盯盤觀察,或許是很多投資者都忽視的部分,對於做漲停板操作來說,這些都是必備的功課,今天只是舉一個例子說明盯盤雖然不是新鮮事,但是有很多細節是要去把握的。

    下面講一下一般投資者盯盤不會註意的地方。實際上我們盯盤還需要關註商品期貨走勢的。




      實際上商品期貨和股票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有色板塊。當你時常關註鋅期貨的走勢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今年羅平鋅電為什麽漲得那麽妖。對的,我們用妖這個字形容一只股的暴漲。當然還有華澤鈷鎳這種更加妖的股票。

     當然上面所講,都是在我進入操盤室才學會的。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精神,在這個分分鐘鐘變化的時代,會連盯盤這種最簡單不過的事都做不好。後來我們又總結出還要盯債券,盯恒生指數,盯重要基金,盯龍頭個股,盯匯率、利率等等,發現要盯的東西太多了,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當你盯盤感覺不累就還沒進入這個世界的原因。奇怪的事,現在連李大霄的微博也要盯了,可能是這個指標準確率太高吧。

     毛主席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盯盤這些事,是在實踐中自己去總結歸納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盯盤指標,所以當我回憶盯盤的時候,只能說個大概,真正的實踐往往比這複雜的多。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能否說不想做大散的小散不是好散戶。

     當我還在回想往事盯盤的時候,一個電話鈴聲響起。對,我們又要戰鬥了,兵貴神速,講究一個”快、準、狠“。當你看到銀行櫃臺的打字員敏捷的打字速度的時候,實際上我們比他們要快的多,小鍵盤的敲擊聲劈里啪啦。

     今天的回憶就只能到這里,我希望我的回憶能帶給你收獲,盯盤沒有新鮮事,今天你看到的,以前也發生過,以後還將發生。

     我不知道我的第二次回憶將在什麽時候,那將是股票操盤手回憶錄第二章:你該開始學習做什麽才能賺錢。我想大家來到這個市場就是想多賺點吧。

      最後,我想說下為什麽我叫白白的雲,是因為霧霾太嚴重了,我希望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如果你也是一位環保愛好者,你可以關註我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

     抄送: @不明真相的群眾@小小辛巴@雲蒙@耐力投資@唐朝@黃建平@柯中@唐史主任史馬遷@唯一幸存者@跟我走吧14



    備註:關註本雪球賬戶:白白的雲,每天為您分享複盤心得和操作計劃。因文章時常有好心的朋友贈送雪球幣,在此深表感謝!文章僅供參考,對個股的分析不夠深入,只能當做課外閱讀,不足買入建議,大家切記。如果大家覺得有所幫助,請加關註,並幫忙轉發,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32

23日上市的雲服務商Box招股說明書 美股招股說明書

來源: http://xueqiu.com/5703081132/35654584

一、綜述$Box.com(BOX)$   
      我們提供基於雲的企業文件協作和分享平臺enterprise file synchronize  and sharing ,讓不同體量的組織更加便捷安全地管理內容和內外協作。我們的平臺強大的功能可以滿足用戶對安全,可拓展性和符合監管的要求,可以滿足用戶對於不同形式文件、應用環境、操作系統、設備或者區域等多種要求。我們的付費企業用戶涵括48%的全球500強企業和22%的全球2000強企業。我們有3200萬個人註冊用戶。
      個人和企業的IT框架都有一種新的趨勢,大家希望能夠用更加便利有趣的方式和設備獲得與工作相關的文件,就像使用Facebook,Linkedin和Twitter一樣。但是很多企業的IT部門尚未能提供如此機動的框架滿足員工的要求。
      我們以雲和移動化為基礎搭建的企業文件協作與分享平臺EFSS能夠滿足當今員工的信息需求。強大的企業內容協作與分享雲平臺能夠讓用戶隨時隨地獲得和協作完成集中存儲的內容,允許企業及時獲得新功能和新應用。我們圍繞BOX建立了完整的生態系統,我們的平臺融入了一些技術合作夥伴的應用,如 salesforce.com,NetSuite。另外,第三方開發者的貢獻大大拓展了我們的服務功能,並且在某些行業和垂直領域獲得了獨特的優勢。我們的Box OneCloud生態系統已經涵蓋了1300款iOS和Android第三方應用。
      我們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市場進入策略,我們提供給個人用戶免費的版本,讓他們可以體驗我們的產品,也可以付費獲得更強的功能。我們對於企業的營銷采取病毒式營銷,企業可以邀請與其有協作需求的企業應用我們的服務方案。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都可以通過我們的自助平臺訂購和支付相關的服務,這方便我們的貨幣化進程。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組織先購買Box部分服務,然後再部署至更大的範圍和所有員工。我們市場策略還包括一些對於協作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例如業務需要與潛在用戶協作,或者需要考慮一些監管政策,例如醫療服務行業,金融服務行業,政府部門業務等。
      我們的解決方案具有良好的拓展性,支持用戶將使用規模從一人升級到很多人。截至2014年10月31日,我們有3200萬個人用戶和27.5萬企業用戶,所有用戶和他們的內容交互次數超過40億次/季度。我們一共擁有4.1萬家付費企業用戶,最大一個付費企業的使用人數高達9.7萬。我們的服務有20種不同語言。付費企業用戶中不乏行業龍頭,例如Ameriprise Financial阿默萊普斯金融服務公司,Eli Llily美國禮來制藥,Schneider Electric法國施耐德電氣。
      從2005年開始我們公司的業務有了快速的增長,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營收分別是2110萬美元,5880萬美元,12420萬美元,年度增長分別達到179%和111%。2013年前三季度和2014年前三季度,我們的收入分別為8540萬美元和15380萬美元,同比增長80%。為了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和把握良好的機遇,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投資。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我們的凈虧損達到5030萬美元,11260萬美元和16860萬美元。2013年前三季度和2014年前三季度凈虧損分別是12520萬美元和12150萬美元。
@億利達 @堅硬的果實@kina@艾瑞王亞謙@柳胖胖@Subscriber @逸宣@大元寶@美股控@今日話題

二、行業趨勢
      雲、移動化和大數據正在改變人們工作的方式——以software-as-a-service為特征的雲計算變得越來越普及,傳統的IT解決方案需要購置大量的軟硬件和付出維護成本,如今關鍵的應用程序都可以通過雲來實現,反而更加可靠,安全和低廉。Gartner預測雲支出將從2013年的1300億美元升至2017年的2430億美元。
      智能移動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數量也來越來越大。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預測全球移動設備將從2013年的13億臺上升至2017年的22億臺。 Forrester Research, Inc. (Forrester)預測2012年全球有29%的勞動力使用三部以上智能移動設備進行工作。
      內容和數據的大幅膨脹。用戶和組織產生的內容和數據流量增長迅速。根據IDC的數據,2005年至2020年間,數據信息流量將增長300倍,將催生大量的廉價可拓展儲存需求。
      企業IT部門受到病毒攻擊和數據泄露事件越來越頻繁,對於安全的需求也直接促使決策者考慮更加安全的雲服務。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行業對於高效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與員工、客戶、供貨商和合同管理也越來越註重協作與分享。為了在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利用這些高科技進行日常管理,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勢在必行
@TAKUN@貓呆@肥牛投資@onedot@GT周@我不是李元昊@sheboigen@im魏延@美股新手

三、BOX的解決方案和平臺優勢
      Box 為用戶提供web應用、mobile應用、平臺和行業解決方案,可以方便快捷的管理、分享和協作內容。我們的服務主要有一下幾個特點:
儲存——每月只需17美元就可以享受無限制存儲空間。加密儲存滿足IT部門對數據的私密控制要求;
協作——企業用戶可以再Box上上傳、下載、分配工作任務,並且獲得實時工作進度跟新,用戶還可以與團隊協作者實時互動;
閱覽——box preview可以將儲存於雲空間的PDF、PowerPoint等100多種的文檔格式轉化為HTML5格式,以方便用戶預覽;
編輯——Box的文檔編輯和分享工具Box Notes支持多元媒體格式,用戶可通過手機進行在線或離線編輯,無需本地下載,編輯完之後直接存儲在雲端。
同步——Box Sync可把用戶在電腦上創建的文件同步到Box賬戶, 離線時進行的修改或添加的文件在再次在線時也會自動同步
App管理平臺——Box與包括Salesforce, Netsuite等高端Saas(software-as-a-service)以及1000多種App進行整合,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第三方App的內容管理平臺。

四、風險提示
      我們經營的業務面臨著不少風險,敬請每位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之前認真閱讀並理解所述風險:
1、我們企業一直在虧損,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不能實現盈虧平衡;
2、我們的經營歷史短暫,難以預計我們未來的經營成果;
3、企業內容協作雲平臺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有可能輸於市場競爭者;
4、快速增長帶來對管理能力,執行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挑戰同時也是一種風險;
5、現存客戶的續簽和拓展付費服務對於我們的業績有重大影響,若是我們沒說服足夠多的客戶續簽和拓展服務,對我們的業績有負面影響;
6、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有競爭力的新功能和改善現存的不足將會對我們的業務拓展造成負面影響;
7、系統漏洞和數據泄露的發生會對我們的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8、我們的股權結構是雙層股權結構,包括管理層、員工以及子公司控制了公司98.8%的投票權,這可能會影響到部分投資者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78

千億級市場背後的雲力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6/155649.shtml

千億級市場背後的雲力量

千億級市場背後的雲力量

雲計算已成為IT公認的未來發展方向。

引言

雲計算作為打破傳統IT技術格局的新產業機會,雲計算是個千億級的市場,然後其中增速最快的,也是最令人矚目的是公有雲,年增速近35%。與此同時,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全球信息化的速度不斷加快,未來全世界對於計算資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在發展的早期,雲啟創投就已將雲計算及大數據作為重點關註領域,深耕雲計算領域並進行布局,同時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們將分四期推送雲啟創投投資團隊產出的雲計算行業研究報告,以下是第一期內容:

雲計算行業市場分析

雲計算市場版圖

1.webp

全球雲計算市場-市場規模大且快速增長

2010-2017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1

82944128784440211

2012-2017年全球IT市場技術架構類別占比2

506878914314689433

雲啟觀點

雲計算是個千億級的市場,然後其中增速最快的,也是最令人矚目的是公有雲,年增速近35%

•傳統的IT架構將逐漸被雲計算的架構替代,其中私有雲未來市場體量相對有限,而公有雲將會在未來快速增長。

•面向中小企業用戶的公有雲所具有的彈性拓展、按需付費等優勢,是未來全球雲計算市場主要機會點。

中美對比

中國雲計算市場大幅滯後於美國市場

2012-2016年中國與美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對比(公有雲+私有雲)3

58971645998976320

2012-2017年中國雲計算與其他IT支出規模對比4

129603929631968800

雲啟觀點

•中國整體雲計算市場僅有美國市場的1/10,但考慮到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以及信息化程度和互聯網化的快速發展,中國雲計算市場未來有巨大的潛力。

•雲計算在中國整體IT投入規模中的占比正在不斷增大,雲計算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及。

•作為雲計算的先行者,美國雲計算市場和公司的發展將會是中國雲計算市場很好的參照對象。

中國雲計算玩家版圖

79430811305478793

中美雲計算項目投資概況

大規模的投資與布局

美國雲計算行業風險投資機構累計投資項目數量

480903476427835739

中國雲計算行業項目融資數量5

216272523370406390

雲啟觀點

•中美資本市場對於雲計算行業投資熱度高。美國知名風投機構都已經在雲計算行業投資大量項目進行布局,而中國近兩年來的雲計算融資項目也快速增長。

註:投資項目數量是按照單個項目進行統計,而非輪次。

傳統巨頭在雲計算的布局

2016年1季度財報 Quick Review

277455311680314360

827548879910833218

雲啟觀點

•互聯網和傳統IT巨頭的雲計算業務持續增長,而且雲計算業務的增長大量的彌補了傳統業務的下滑。

•雲計算已成為IT公認的未來發展方向,三家公司都設定了以雲計算為目標的公司戰略,並且都持續在資本和人力上持續投入。

•每家雲計算發展方向和業務特點差異化大,原因是各家自身業務特點不同和雲計算業務的目標群體不同。

以上就是本期雲計算行業研究報告(一)雲計算市場分析全部內容,下期我們將推送IaaS市場投資機會分析。

因為信息化不足的歷史背景,中國雲計算市場目前遠小於美國。但是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基數和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業,中國未來對於計算資源的需求將越來越接近美國。雲計算是雲啟創投重點關註領域之一,如果你正在雲計算領域創業,歡迎您發送BP給我們,我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本報告由雲啟創投投資團隊獨家制作,歡迎在完全保留且署名的情況下進行轉發。

資料來源

1.資料來源:Gartner,2015/IDC 2014 State of the Market - IT Spending Outlook;

2.資料來源:IDC WorldwideQuarterly Cloud IT Infrastructure Tracker Q2 2015

3.資料來源:Gartner&中信證券,雲計算行業深度報告—掘金雲服務;

4.資料來源中信證券,雲計算行業深度報告—掘金雲服務

5.資料來源:以太,企業服務報告

384464556679737891_副本

雲計算 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23

雲計算是另一片藍海?迅達雲:為企業打造可擴展、定制化的雲服務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9/158444.shtml

雲計算是另一片藍海?迅達雲:為企業打造可擴展、定制化的雲服務 |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雲計算是另一片藍海?迅達雲:為企業打造可擴展、定制化的雲服務 | 每日黑馬

迅達雲的著眼點是幫助客戶解決平臺的擴展性問題,為客戶提供高並發、海量業務支持。

不久前,Gartner表示,如果到了2020年,公司還沒有選擇上雲,就好比我們今天沒有互聯網一樣。中國的IaaS市場占有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雖然微軟Azure、亞馬遜AWS等雲計算平臺先後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形式落地中國,BAT等國內巨頭也在加快市場布局,但雲計算服務市場仍然是一片藍海。

相比於亞馬遜AWS、阿里雲等巨頭,近幾年湧現出不少中小型雲服務公司,它們憑借靈活的產品、定制化的服務,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雲服務提供商迅達雲成成立於2012年底,旗下迅達雲SpeedyCloud主要有雲服務、IDC、雲桌面和CDN等幾大板塊,公有雲產品覆蓋計算、網絡、存儲三大IT基礎設施領域。迅達雲的著眼點是幫助客戶解決平臺的擴展性問題,為客戶提供高並發、海量業務支持。

迅達雲成創始人 & CEO於浩透露,目前,迅達雲在國內已建立9個雲服務節點和超過120個雲分發節點,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城市和地區;同時在洛杉磯、紐約、邁阿密、法蘭克福等地建立了10大海外雲服務節點,為國內出海客戶提供雙語環境的雲服務。

於浩向i黑馬描述了迅達雲的應用場景,拿電商企業來說,碰到“雙十一”等業務暴增的時期,服務器的壓力會比平時增加幾倍到數十倍,服務器的橫向拓展能力在此顯得尤為重要。

那麽,在擴展的時候,通過迅達雲服務可配置幾倍到數十倍的計算資源,等大促結束後這些資源可以被取消,這種伸縮的功能就免去了購買整體資源成本與麻煩。

wxid_3tqb6rqelc9721_1472447294616_28

迅達雲成雲計算平臺示意圖

與擴展性問題緊密相關的是雲服務的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就不可能做橫向的大量拓展。而在具體的情境中,不同的公司都有自身個性的需求,遇到的瓶頸也不同,這時就需要做定制化的方案。

為此,迅達雲的做法是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組合式的定制化服務,就如同樂高積木,底層的資源是可控、標準化的模塊。

“用戶提出的定制化的需求,我們會將之分解成多個底層模塊,對客戶來講是一體化的服務。通過定制化,我們可以幫助客戶解決涉及到的專業性、複雜性的瓶頸問題。同時,我們保持底層模塊標準化,這是實現規模化的前提”,於浩對i黑馬說。

定制化的雲服務正是迅達雲和阿里雲這類巨頭雲服務商的區隔點。在於浩看來,對客戶來講,阿里雲的品牌會增加更多的可信度。公有雲的采購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如果客戶不是重度使用者,無法體會出阿里雲和迅達雲有多大差別。

但當客戶體量比較大時,很多原本簡單的問題會出現瓶頸,這時他們傾向於選擇專業度更高、能夠提供定制化服務的平臺,迅達雲此時就會顯示出與巨頭雲服務商的差異。

“迅達雲面向全品類客戶提供服務,大型客戶主要集中在遊戲、電商、視頻等行業,通過組合定制化的服務解決客戶大流量、高並發的問題”,於浩告訴i黑馬,“迅達雲服務的企業級客戶目前已經超過5000家。”

據悉,迅達雲的核心團隊大部分都是技術出身,來自藍汛、網宿等CDN 服務公司。於浩本人曾經在藍汛雲事業部擔任高級總監,全面負責雲事業部的運營工作。目前,迅達雲正在啟動B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資源池擴展、新產品的研發以及國際化業務布局。

黑馬檔案

公  司:北京迅達雲成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於浩

所在地區:北京

所屬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B輪融資啟動中

迅達雲 雲計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44

通往智能之路,阿里雲的雲棲大會發布了什麽信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9/162248.shtml

通往智能之路,阿里雲的雲棲大會發布了什麽信息?
黑智 黑智

通往智能之路,阿里雲的雲棲大會發布了什麽信息?

人工智能要想真正成為普惠科技,需要一款更加通用的生產工具。

人工智能60年後,它開始正式走入商業與生活,並且得到了科技巨頭們的極大重視。3月29日,黑智在深圳雲棲大會現場,再次感受了這種火熱。今天,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現場演講以“全面通往智能之路”為主題,宣布阿里雲開始了新的征途。在會議現場,阿里雲發布了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同期發布的還有用可視化的拖拽方式讓開發者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學習平臺PAI2.0。

胡曉明:機器是人類助手而非競爭者

“我今天非常開心。”胡曉明說。他在開場時,總結了阿里雲在去年一年中取得的成績,這也是他感覺得“開心的事情”。

在胡曉明的總結中,飛天作為超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跟隨阿里雲在全球的數據中心布局走向全球,在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形成基礎設施覆蓋。

去年,阿里雲在日本、歐洲、迪拜、澳大利亞開設了新的數據中心。越來越多的海外的企業開始使用阿里雲的服務。“在阿里雲平臺上,來自於純海外的客戶量大大超過我們的預期,來自海外的業務呈現比中國本土業務更快的增長速度。”胡曉明說。在去年,阿里雲成為了奧運會指定雲服務商。

並且,胡曉明表示,雲計算在中國的市場上已經被全面激發。除了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胡曉明特別提到,雲計算在創業級市場上,也正在被解凍激活。

盡管是在深圳主場,胡曉明還是主動提起了騰訊,“懟”了一下馬化騰。“大家可能也都聽說,馬化騰的團隊不久前投了一分錢的標。(註:在本月中旬,騰訊雲以1分錢的價格中標廈門政務雲。當時參與投標的有五家公司,除了騰訊雲,還有中移動福建公司、中電信廈門公司、聯通雲數據、廈門縱橫等,結果騰訊雲的競標價只有0.01 元,其它家的招標價少則170萬,最高是309萬。)我要對馬化騰說:隨著雲計算已經越來越多成為大企業選擇的時候,我們要想如何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技術和服務。在所有人都希望用企業的發展成就一個行業的時候,馬化騰和他的團隊用1分錢的投標對行業進行了破壞。”

在一年前,阿里雲提出了阿里人工智能ET,要讓機器成為人類的助手。

“我曾經說過,人跟機器下棋除了證明人的智力比機器差以外,沒有其他可證明的東西。就像我們很多年前用蒸汽機跟人力相比誰更有力氣,沒有必要。所以我們更希望讓機器成為人類更好的幫手,解決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胡曉明說。

ET已經在各種場景進行了落地應用試點。胡曉明提到,在城市治理方面。ET參與了杭州城市大腦項目。“我們的試點階段,通過視覺技術的分析,通過對移動數據的分析,通過對於公交信息數據的分析,我們去指揮紅綠燈的配置方案,使得杭州的部分路段交通暢通率提升了11%。”

在廣州,阿里雲的ET幫助廣州市交警,將路口的擁堵指數下降了19%。阿里雲和華大基因在去年發布了一個計劃,希望到2020年把人體基因的測序成本降到1000人民幣。

在互聯網汽車上,去年7月,上汽和阿里共同發布了首輛搭載YunOS Auto操作系統的互聯網汽車。胡曉明表示,在今年還將有70萬輛基於YunOS Auto操作系統的互聯網汽車投向市場。

一個月前,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NASA計劃。胡曉明表示,阿里將專門組建一個研發部門,對這些針對未來20年的技術不斷進行研究。

而阿里的人工智能,和其他平臺相比,在胡曉明看來,“數據”是最基礎和核心的競爭力。“當所有的數據在線,當所有的服務被連接的時候,如何讓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我們提出了智能引擎,我們希望由於數據的存在,可以讓我們的商業決策更智能,我們可以讓我們對於未來的預測更加精準。很多人問,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只選其一的話,你選什麽?我說這兩個東西必須是相輔相成,如果沒有大數據談不了人工智能,如果沒有人工智能的技術,這些數據就是一堆垃圾。”

ET的下一個目標:擔任“實習醫生”

在大會上,阿里雲發布了ET醫療大腦,宣布正式進入醫療AI領域。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訓練,人工智能ET已具備多項醫療能力,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

ET醫療大腦的研發大量采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海量的數據作為示例來訓練機器完成特定任務,即由計算機通過學習病例數據來提升醫術。由於可以24小時不睡覺,同時處理成千上萬項任務,ET的學習進步速度大大超過人類。

阿里雲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說:“在多個病癥的測試中我們意識機器不僅能夠完成任務,而且在某些方面做的和人類醫生一樣好。ET完全有資格成為醫生的助理。”

除了能大幅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外,ET醫療大腦還嘗試從根本上戰勝癌癥。通過和華大基因合作,ET對大量肺腺癌病例的DNA序列進行分析,尋找致病的關鍵基因突變。

“我們將ET醫療大腦設置為一個開放的人工智能系統。除了阿里雲的人工智能科學家投入到研發當中,我們更希望能吸收外部精良的算法與醫學經驗,這樣ET才能更快地成長為一名高級醫師。”閔萬里說。

浙江德尚韻興的科學家是超聲甲狀腺結節智能診斷算法的研發者,他們利用深度學習處理超聲影像,同時加入旋轉不變性等現代數學的概念,讓系統變得更“聰明”。算法現在被集成到ET醫療大腦當中,並在多家醫院進行試點。

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這套算法可以對甲狀腺B超快速掃描分析,圈出結節區域,並給出良性與惡性的判斷,大大節省了醫生的診斷時間。一般來說,人類醫生的準確率為60%-70%,而當下算法的準確率已經達到85%。

阿里醫療大腦,自然使人不得不聯想到去年發布的百度醫療大腦,借助百度的海量相關搜索信息和百度大腦平臺,百度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醫療行業結合,並表示將向谷歌和IBM的同類產品看齊。而現在,阿里雲借助其在醫藥健康平臺和電商數據上的積累,也同樣向這一領域進軍。

ET工業大腦: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

阿里雲正式發布ET工業大腦,讓工業生產線上龐大的鋼鐵軀體擁有智能大腦。胡曉明表示,阿里雲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中國制造業如果提升1%的良品率,意味著一年可以增加上萬億的利潤。”

在制造業發達的蘇州,ET工業大腦已經開始初步顯現“1%的威力”。2016年8月,ET開始入駐國內大型能源巨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

光伏切片生產有著十分精密的工藝流程:一根僅0.1mm粗細的鋼線不斷摩擦矽錠,最終切出一片片僅0.2mm厚的矽片。車間的濕度、溫度、砂漿上下部溫度、導輪上下部溫度等上千個參數在實時影響著生產。如此複雜的生產環境下,人工經驗很難100%地保障產品質量。

ET工作的第一步,是將標準化車間所有端口的數據傳入工業大腦,隨後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對所有關聯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精準分析出與良品率最相關的60個關鍵參數,並搭建參數曲線,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和控制變量。目前,通過ET工業大腦的幫助,協鑫光伏的生產良品率已經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上億元的生產成本。

阿里雲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表示,與其他領域相比,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工業生產的複雜度更高。單從數據而言,一臺民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轉速就能達30,000轉/分鐘,不同型號渦輪發動機轉動次數也不同,這相當於1分鐘內就可以產生海量不同標準的數據。閔萬里透露,目前ET工業大腦已經在流程制造的數據化控制、生產線的升級換代、工藝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方面開展工作。

技術後盾:阿里“NASA”計劃

“人工智能要想真正成為普惠科技,需要一款更加通用的生產工具。”阿里雲首席科學家周靖人在現場表示,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阿里雲協助用戶在醫療、工業領域落地了多項重大的人工智能應用,但如果要把人工智能技術走入每個人的生活,需要更加平臺化的人工智能產品。

大會上,阿里雲正式發布機器學習平臺PAI2.0,以更豐富的算法庫、更大規模的數據訓練和全面兼容開源的平臺化產品,讓人工智能這門綜合多門學科的技術,變成開發者只需要托拉拽就能可視化完成開發的普惠性技術。

PAI 2.0編程接口完全兼容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Caffe以及MXNet,用戶只需要將自己本地編寫的代碼文件上傳至雲端就可以執行。

對於底層計算資源,PAI 2.0提供了強大的雲端異構計算資源,包含CPU、GPU、FPGA。在GPU方面,PAI 2.0可以靈活實現多卡調度。

PAI 2.0提供100余種算法組件,涵蓋了分類、回歸、聚類等常用場景,還針對主流的算法應用場景,提供了偏向業務的算法,包含文本分析、關系分析、推薦三種類別。

不久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內部啟動代號為“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機器學習、IoT、生物識別等領域智能化領域被放在突出位置。而據了解,阿里“NASA”計劃的研發成果都將通過阿里雲對外輸出,這無疑將是其強大的技術後盾。

之前,馬雲曾經提出“五新”理論,包括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那麽,阿里將如何在這些領域切入?現在,答案看來就是阿里雲。承載了大數據、GPU通用計算、物聯網、區塊鏈、VR、AI等新技術,以數據智能作為核心優勢,阿里雲,將在這條“智能”之路上,展開更大的對未來的聯想。

微信圖片_20170329160739

智能 阿里雲 雲棲大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03

阿里雲AI首席科學家閔萬里 我們是第一個把技術沈澱到車間中去的雲計算廠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000

阿里雲人工智能ET亮相(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陳誠/圖)

2017年11月22日,在2017雲棲大會·廣東分會上,阿里雲宣布將在廣東建設其工業互聯網雲平臺,將全國工業雲總部定於廣州,未來要以“ET工業大腦”持續與廣東制造業融合,推動廣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一個多月前,阿里雲“ET工業大腦”承接了國家工業智能公共服務雲平臺的雲平臺體系建設任務,目標是服務全國10萬家制造企業。

目前,珠江啤酒、珠江鋼琴等廣東制造業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阿里雲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

阿里雲AI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認為,“ET工業大腦”是阿里雲與國內其他工業雲平臺最大的區別,也是最大的優勢。

“大腦是我們最核心的區別”

出現在中國的工廠和車間里的互聯網人,可能最先是阿里雲的人。阿里雲跟其他公司的打法不一樣,我們是從制造最核心的地方做起,深入到車間里去,看到工業生產最本質的制造環節,對那些機器的生產線加上神經網絡,改裝生產線的控制,就好比嫁接一個可以思考的“大腦”,讓它可以基於原材料的不同,動態調整加工參數。

工業制造和物聯網連接給我們提供了強健的神經網絡和健康的骨骼,讓我們能實時感知這些數據。

但是“感”了之後還要“動”,怎麽“動”?就需要一個大腦來思考。阿里雲首先就要把缺的“大腦”補上,兼容開放現有的做工業互聯網的傳感器、控制協議等,他們的廠商都會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采集數據,我們實現數據的對接,跟“大腦”對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鏈接之後形成數據流,能夠形成智慧管控流。

當整個鏈路打通的時候,每一個傳感器的數據都能實時被中央控制系統感知,而且可以指揮接下來的操作流程。

所有的“大腦”有一個共性——消費的是數據。從這個層面講,我們用普惠的基礎降低了工業制造的準入門檻,不管是珠三角地區1990年代的生產線,還是上海張江地區2000年之後先進的生產線,只要數據能被采集,就有機會插上智慧制造的翅膀。所以“大腦”是我們最核心的區別。

監測是手段,控制才是目的

數據監測不是目的。搞很多傳感器把機床的振動、旋轉、切割、壓力這些數據全都整上去,放在大屏幕上看,又能怎麽樣?如果不能及時形成反饋,反應應該怎麽調、是否立刻終止,就沒有意義。監控作為手段,我們最後的目的一定是控制,反向控制。

今天,對流程制造來說,我們已經做到了各個環節的流動,形成了一個實時決策。比如“工業大腦”計算的算法是自動判斷基於第三個環節、第五個環節、第六個環節和第七個環節的關聯性,在第七個環節可能出現一種偏差,“大腦”會算,算了之後立即反饋到第七個環節的操作系統中,告訴你如果第七個環節要動,動多少?怎樣糾正?應該調整多少?它在生產過程中實現了數據的傳遞,而不是做事後統計報表的分析。

這一點現在有人理解了,以前他們都覺得不可能。數據采集之後看得多了,見多識廣,就能找出其中的竅門,固化到“大腦”中去,“大腦”能識別的模式越來越多,學的招數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聰明,將來可以反向控制系統,甚至可以告訴生產線原來的廠商,其實你這個參數設定有問題。

所以今天我堅信,只要你的數據能嫁接,通過“ET大腦”就可以把全鏈條的參數控制住,因為我們有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商品數據、物流數據,一打通就是全鏈條打通。

怎樣采到數據

珠三角地區的工業生產線起步較早,比長三角地區更早,因此也帶來一個問題——傳感器方面不夠多。我們走車間的時候先去了長三角地區比較新的德國生產線廠商,看看當阿里的數據采集完備後的最佳狀態是什麽。答案是可以,只要數據接上“工業大腦”之後,業務會有提升。現在對80、90年代的生產線來說,怎麽讓數據被采到,是最大的問題。

買傳感器有很大風險,太老的生產線壓根沒有預留空間,非侵入式的外掛型的感知網絡方可行,這一點恰恰成為物聯網器件市場的巨大商機。但是這些廠家下決心采集數據絕對不是為“感”買單,而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問題是什麽?就是提高生產良品率、降低產品的方差、降本增效。

要解決珠三角地區年代久遠的生產線智能制造的問題,一定要兩個角色組隊,一個角色是物聯網夥伴,另一個是我們的角色——“大腦”,兩者在一起能給出一個業務解決方案,而不是把數據接上來放在大屏幕上供領導視察時看看。有了“大腦”,效率就提升了,良品率提升後價格就上升了,有效益,廠商就會上。

工業企業用戶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有所開放

在去年6月份之前,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非常低。我們在蘇州地區接觸了幾十家工廠,都被拒絕,工廠覺得互聯網公司跑到我這兒能幹啥。當時我跟我的團隊說,這證明我們在做一件創新的事情,我們要堅持。

今天的情況比一年前好太多,因為有現實案例說話。我們在江蘇協助協鑫光伏、在浙江協助中策橡膠,做出了成果。協鑫光伏是個典型案例,它沒有任何的硬件投資,就是把現有的數據,比如車間濕度、溫度、砂漿上下部溫度,嫁接上雲計算的“大腦”,“大腦”對生產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分析出與良品率最相關的60個關鍵參數,並搭建參數曲線,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和控制變量,立刻就降本增效。

保利協鑫切片事業部副總裁劉建平在4月的江蘇省制造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說,隨著與阿里雲推進智能制造,保利協鑫切片事業部人均月產出已提升506%,生產周期縮短50%,直接人力成本下降45%。

今天,大家更多的在想怎麽接上這個“工業大腦”,而不是“工業大腦”能不能帶來效益。以前是對我們懷疑,現在是對他自己能不能加入有疑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312

孵化器市場大浪淘沙,不只靠租金賺錢的雲部落平穩擴張

在創新產業園(孵化器)領域異軍突起的雲部落又下一城。

近日,在江蘇常州舉辦的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動發展論壇上,雲部落正式揭牌常州創新平臺,一口氣與英國火花創投基金、明照資本等多家公司簽署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這意味著雲部落與常州市鐘樓區政府合作的合作落地,雲部落將導入線上孵化服務體系,建設本地孵化器服務常州科技企業。

2014年,曾在張江高科深耕產業孵化行業多年的唐溯在上海創辦雲部落,第一個產業園區項目誕生於上海閔行。此後,雲部落擴張,在上海奉賢、張江,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落地項目。預計到今年底,雲部落將管理近15個園區(孵化器),管理面積超35萬平方米,服務企業千余家。

2014年,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呈爆發式生長,經歷2016年的行業洗牌後,幸存者正重新思考企業定位和盈利模式。

雲部落逆流而上,創始人兼CEO唐溯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市場上空間產品市場分三類。一種是二房東模式的聯合辦公空間;一種是眾創空間,它介於聯合辦公空間和孵化器之間,也有出租工位的空能;最高級別的就是孵化器,目標是孵化企業為主,地產空間是必須的載體,是實現的手段但不是目標。”

雲部落自我定位為“為中小企業集中賦能的創新複合型孵化平臺”,意圖建立一個連通政府、企業和創新資源的創新生態體系。路還長,雲部落決意探索到底。

不能只靠租金賺錢

空間產品市場正經歷一場大浪淘沙。2014年,國家發出“雙創”號召,眾創空間、孵化服務機構,呈爆發式生長。

據科技部火炬中心2017年12月公布的數據,2014年開始,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每年上一個臺階,2014年孵化器數量為1748個,2015年是2533個,至2016年底已達3255家。而在2014年前三年,全國孵化器數量不過年增長200個左右。

至2016年底,全國範圍內,納入火炬計劃的眾創空間近4300家,企業加速器也超400家。

然而,行業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唐溯認為,“有一部分眾創空間規模較小,缺乏資源貫通能力,沒有形成產業生態,較難給創業企業賦能。國家已經提出了大中小融通發展,正是’雙創’的升級版,雲部落正在探索這種孵化模式。”

創業團隊初期,往往面臨基礎設施服務、法律、融資等問題,需要支援,而創業孵化器能降低初創企業的經營風險、成本,提高其存活率。

從雲部落整體的運營體系而言,園區企業孵化前期的咨詢、初期孵化小團隊組建、成立公司,再到推向市場,進入融資再到IPO的過程,雲部落會全程參與。

事實上,空間產品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飽受盈利質疑。再加之資本寒冬已到,從業者很難不感覺蕭瑟。行業中,已有一波眾創空間倒閉。“孔雀機構”、“地庫”等是典型例子。

2016年,位於深圳的孔雀機構因拖欠租金和物業管理費遭遇強拆,60多個創業團隊被臨時要求撤場。

深究孔雀機構等案例,其失敗的本質是盈利模式的脆弱,對租金收入的過度依賴使其難以擺脫基礎、粗糙的“二房東”的角色,在行業洗牌之際,被淘汰或難以避免。

市場上有能力留存下來的玩家正思考更清晰的盈利模式。

唐溯告訴第一財經,公司的盈利模式結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傳統眾創空間,靠賺取租金差價盈利;推出雲部落創新產品服務包,企業通過購買產品服務包獲取服務;給中小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投資收益。

目前而言,雲部落的租金和創新產品服務包兩種模式占利潤大頭,其中來自租金的利潤占比接近50%。

正如不願雲部落被定位於共享辦公或眾創空間,唐溯亦不願來自出租工位獲得的租金占據利潤總盤子的比例過高。

2017年開始,雲部落開始尋找有前景的投資標的。據唐溯透露,三年後,投資標的將產生可觀的收益,它們將構成盈利結構中的“投資收益”。

唐溯希望,通過3年的努力,把租金占利潤比例降至20%。這意味著,創新產品服務包、增值服務、投資收益三種模式的產出必須拉升。

年底進入A+輪

而比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存活下來。

唐溯見證過產業園內一些公司的榮衰,它們融資後為迅速做大規模,瘋狂擴張,但幾個月後,公司因資金問題瀕死。

唐溯表示,雲部落目前資金情況良好,仍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據雲部落消息,2017年,公司拿到了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

唐溯透露,年底雲部落會進入A+輪融資,融資凈額將主要投向生態建設、團隊建設和系統叠代上。

安全至上,唐溯有意控制雲部落增長速度,但不等同放棄規模增長。

雲部落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初,雲部落已經在上海、北京、常州、南京等城市啟動和運營了十余個園區(孵化器),雲部落還將落地到深圳、武漢等城市,預計到今年底,雲部落將管理近15個園區(孵化器),管理和服務的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服務企業千余家。

不論規模如何擴張,雲部落的願景始終是建立一個聯通政府優質資源,對接大型企業集團創新需求,引入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全面開放孵化生態,打破中小企業、政府部門、大企業以及海外科技創新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

在此層面,雲部落有較大優勢。唐溯在創辦雲部落之前,在張江高科深耕產業孵化行業十余年,在她的帶領下,雲部落能精準把握政府發展戰略規劃及政策導向,幫助創業企業獲得政策扶持,專項資金補貼、特殊資源和特色服務。

唐溯認為,當服務的企業足夠多,產業的深度、廣度足以支撐生態圈的培育,打通產業和產業之間的通道,最終將形成生態森林,實現跨界發展,實現多方共生共建共贏。

雲部落還走在打通產業通道的路上。 關於創新生態體系,唐溯心中已有大致的輪廓,但尚不算十分清晰,“孵化器在國內發展近30年,但此前26年均是國有孵化器,近四年才有民營孵化器出現。雲部落模式中幾乎無前行者,我們摸著石頭過河。”

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市場已經幾輪洗牌,但有決心的玩家能錯位競爭,在探索的路上一走到底,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和歸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