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晶圓教父重回前線四百天的謀畫 張忠謀築三座高牆 領先全球十年

2010-9-6 TWm




在幕後休息四年後,去年六月十二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忍痛拉下自己一手培養的接班人蔡力行,自己親上前線拚命。

他左手抵抗金融風暴、右手阻擋凶猛的追兵,上半年繳出台積電史上最佳的成績單。

臨危重掌兵符,張忠謀四百天來為台積電安排下一個什麼樣的跨世紀競爭布局?

撰文‧楊方儒

踏入台積電新竹科學園區總部,優雅寬闊的辦公室裡,坐著一位和藹長者。

滿頭白髮、廣闊天庭、一絲細縫中的精明眼神、脣上菸斗燃起縷縷輕煙,他是在去年六月重回第一線領軍作戰的台積電董事長兼總執行長張忠謀。

解決良率、產能 緊盯技術四百天後,現在的台積電,走過全球經濟衰退的寒冬,正步上了歷史新高峰,此刻產能仍然供不應求,客戶排隊等待晶片出貨,就是最好的明證。

無論是在回任總執行長時,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張忠謀都語氣堅定地強調,「我當CEO(執行長),不是暫時的。」張忠謀重新上馬,台積電軍心、士氣,立刻衝上了高點。

他回任後,第一個盯的是良率,這是最迫切的危機。他回任總執行長時最大的挑戰,就是四○奈米製程良率低,造成客戶抱怨連連。

在張忠謀嚴格要求下,台積電營運資深副總經理劉德音,天天都穿上無塵衣,待在晶圓廠中督軍。果然,四○奈米原本良率低至三○%,在短短二個月內,攀上六○%正常水位,IC設計客戶都很高興。

為了重拾客戶與投資人信心,張忠謀在復出後的第一場法人說明會上,還特地讓劉德音在晶圓廠中,透過視訊會議方式,現場即時回答了十幾個問題。老帥的這個新鮮創意,果然很有效,台積電股價立刻反彈向上。

第二個盯的是產能。張忠謀要完全拉大台積電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張忠謀已經將今年的資本支出,從四十八億美元上調至五十九億美元,不僅是歷史新高,更超過第二大晶圓代工業者聯電十二億至十五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畫的四倍。

僅有兩家可與台積電相比的,是整個半導體行業中盤踞前兩名的英特爾與三星,他們今年的資本支出分別是五十三億和六十億美元。

台積電現有的兩座超大型十二吋廠(GIGA FAB),以及台中的第三座十二吋廠,除了可以滿足研發需求外,在先進製程上的產能,更是遠勝過競爭對手。

這一方面看得出張忠謀對未來景氣與訂單的樂觀,一方面也充分顯示台積電已在世界一流的半導體贏者圈內。

第三個盯的是技術。這是張忠謀永不止息堅持的。

而最關鍵的一步棋,是把已經退休的研發資深副總經理蔣尚義,拉著一起回任。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在「蔣爸」帶領下,仍在王者之巔,在奈米製程開發上,晶圓代工競爭對手個個難望其項背。

尤其在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整合元件製造商)業者,紛紛放棄自行開發高階製程的前提下,未來來自德州儀器(TI)、瑞薩等大型IDM業者的晶片代工訂單,將是台積電未來營收獲利更上一層樓的保證。

三招盡出,台積電果然又回到了營運高峰。這一年來,台積電營收、獲利重回高點,也證明張忠謀寶刀未老。

獲利總額大幅超過鴻海

如果單論營業額,台積電在今年第一季首度擠進全球前五大半導體廠,僅次於英特爾、三星、東芝、德儀,不僅是前十名中唯一入榜的華人公司,更把日本瑞薩、美國美光、韓國海力士、歐洲的意法半導體全都甩在後頭。

今年第二季,台積電合併營收達一○四九.六億元,稅後純益為四○二.八億元,是台灣將近一千三百家上市櫃公司中,獲利總額最高的。

在台灣大大小小上千家掛牌公司中,台積電的營收規模雖不是最大,但卻是最賺錢的;平均每天開門營運,就可賺進四.五億元,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要屈居下風。鴻海年營收是台積電的五倍,但上半年卻只賺三三五.七五億元,只有台積電同期的四五%。

台積電上半年就賺了七三九.四億元,預計第三季就可輕鬆突破千億元大關,全年更上看一千五百億元高標。在張忠謀口中,台積電今年獲利將創下歷史新高,這不僅是景氣反彈帶來的好景象,更關鍵的是,他回任一年來的努力成果。

金融風暴以來,像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個個都和張忠謀一樣,選擇回到前線親自坐鎮。如果單從業績上來看,他們的表現都很好,甚至創下公司營運的歷史新高紀錄,這表示老將還是很有價值。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一句名言是,領導人的主要職責,應是成為搭舞台的人。

確實要重新把舞台搭好!他們要把團隊中,一個個主角、配角重新就定位。雖然過程中,有人事上的陣痛,也有外界的諸多臆測,但這些老將都堅持走過來了。

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行業變化,更清楚景氣的波動,更知道自身公司所面對的問題。

台 積電前三大客戶、博通(Broadcom)總裁暨執行長麥格瑞格(Scott McGregor)最近剛與張忠謀見面。多次近距離觀察張忠謀,麥格瑞格說,「他年紀雖然大,但仍不斷茁壯(going strong),就像股神巴菲特。」但台積電下一步會如何交棒,還是個大問題,畢竟張忠謀明年就要滿八十歲了。

「企業找接班人,永遠是頭痛 問題。」台積電前財務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張孝威觀察說,「管理大師說的理論很多,但這問題從來就不容易處理。」關於台積電的接班人安排,張忠謀表示,他 回任CEO不是一項暫時性的安排,同時台積電是一家有制度的公司,接班有其機制,也就是將交由董事會決定。

主要對手 三星與GF

台積電眼下有兩個關鍵對手是:韓國三星與GF(GLOBALFOUNDRIES)。

AMD找了一個大金主一起成立了GF,這個大金主是中東阿布達比政府,他們用石油賺來的大把鈔票,投入半導體產業。大家都知道,經營企業是為了要賺錢,但這個新玩家,準備用低價來搶市占率,擺明前五年不賺錢沒關係。

「我們是很有耐心的投資者。」年僅三十五歲的先進科技投資公司(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ATIC)執行長阿傑米(Ibrahim Ajami),是投資GF的主要操盤人,他在六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沉穩地說。

ATIC從阿布達比政府拿了一百億美元預算。目前GF正擴充在美國紐約州、德國德勒斯登十二吋廠產能,預計三年後產能可達台積電的三分之一。

面對如此荷包深厚的競爭對手,張忠謀臉上毫無懼色。

「在生產與客戶信任兩個競爭條件上,GF還差台積電滿多的。」張忠謀分析說,GF在技術上滿強的,因為GF的主要發起成員AMD過去主力在CPU研發;但是晶圓代工技術跟CPU不同,所以技術上的競爭條件,也還要觀察。

三星則不只會做手機,也會做液晶電視,在半導體產業更是DRAM與Flash(快閃記憶體)的世界霸主。五、六年前開始投入晶圓代工至今,市占率已經達到第四名。

「三星是每個人的競爭對手。」張忠謀語重心長地說。

三星的晶圓廠,本來只生產自己所需的晶片,但看到台積電的高毛利、高利潤,所以也慢慢投入晶圓代工領域。

面對三星挑戰 唯有「必勝」二○○六年,三星在晶圓代工的營收約七五○○萬美元,○九年則達三.二五億美元,比台積電旗下世界先進的三.八二億美元還要少。雖然腳步不算快,但因為三星是IDM巨頭,在技術上也不弱,威脅性十足。

蔣尚義指出,如果三星大規模進來做晶圓代工,真的會是很強的競爭對手。

「我們只做一個行業,對我們來說,晶圓代工的競爭是生存問題,但對三星來說並非如此。」這是張忠謀首次對外說到他對三星的看法。

張忠謀語氣加重了幾分說,「我們要必勝才行,三星不是非勝不可。」一個關鍵數字是,台積電目前在晶圓代工產業市占率達到五二%,但是單單這一家公司的利潤,卻囊括整個產業的九○%以上;也就是說,聯電、中芯等競爭對手,只能吃到台積電嘴邊掉下來的芝麻。

台積電比下主要對手的關鍵優勢,就在先進製程的研發。

「走前半步」 取得技術領先「台積電RD的投入,是好幾倍,幾何級數上去的。」台積電設計建構行銷處平台資深處長莊少特如此形容。

在過去,IDM的製程,通常領先晶圓代工一到兩個世代。舉例來說,五年前當英特爾在做四五奈米時,台積電可能還停留在九○奈米,中間還隔著一個六五奈米製程。

但台積電從四五奈米開始,就「走前半步」,英特爾則是走正規的路線。所謂走前半步的策略,是指英特爾做四五奈米時,台積電就做四○奈米,接下來英特爾做三二奈米,台積電則做二八奈米。

蔣 尚義說,同樣一個製程,假定台積電可以做,別人也可以做,那就無法創造差異性優勢。「但現在台積電走前半步,幫自己塑造了領先的空間。事實上,台積電在先 進製程上,已經贏得眾多客戶的肯定,以二八奈米來說,全球前二十大的IDM與IC設計客戶,都與台積電有合作關係,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成功的策略。」目前台 積電營收是第二名聯電的三倍,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則是聯電的兩倍多。因為一代一代製程技術確實愈來愈難做,蔣尚義當年宣布退休時,台積電研發部門只有八 百人,隔了三年達到一千七百人,現在則是二千五百人。

今年第二季,總計台積電在○.一三微米、九○、六五、四○奈米等先進製程所占的營收比重,達到七二%,顯見台積電是以尖端研發實力服人。

「我們不只把台積電當作商業上的夥伴,更重要的是,技術上的夥伴。」英偉達創辦人馬拉裘斯基(Chris A. Malachowsky)說,一直以來,雙方的互信與互助,是一段極為美好的關係。

的確,在充滿競爭的晶圓代工行業中,已經是一場「台積電」與「非台積電」的戰爭!在張忠謀的深邃眼神裡,未來局勢的演變,他已經清楚看見、一手掌控。

張忠謀回任後台積電月營收走勢

2009.6.11

張忠謀重回總執行長大位

8月營收319億元

2008年8月台積電營收攀上巔峰

2010.3.28

砸下55億元,正式宣布第一座LED廠動土

2009.7.30

視訊證明40奈米良率已改善

2009.9.28

蔣尚義回任資深研發副總,

重掌研發重任

2009.11.10

與纏訟多年的中芯和解

2009.12.9

新事業群啟動,第一步就是入股茂迪

7月營收372億元

張忠謀回任400天後,台積電營運再寫歷史新高

2010.9.16

太陽能再開第二炮,中科興建CIGS廠

史上最大資本支出

砸59億美元衝擴產

2011 年12吋廠產能將增加75%2014年先進製程產能將增加1.5倍,成熟製程產能將再增加30%竹科12廠P5:今年第3季裝機,每月產能為4萬到5萬片 竹科12廠P6:整地已完成南科14廠P4:明年第1季裝機,月產能約為4萬到5萬片中科15廠P1:明年第2季裝機,半年後啟動P2 松江10廠擴產:今年增加2萬片產能,後續要再擴產4萬片竹科LED廠P1:年底裝機中科太陽能廠:9月16日動土

重振台積電「技術」領先

蔣尚義回鍋 因為一碗麵為了維繫台積電在技術上的優勢,張忠謀重回第一線之後,也把已經退休的蔣尚義拉了回來。

2006年夏天,蔣尚義年滿60歲決定退休,過去他對於台積電能成為全世界技術能力最強的晶圓代工業者,可說居功甚偉。

受人敬重的「蔣爸」蔣尚義說,自己不是很有欲望的人,但很重情義的張忠謀,還是請他當兩家台積電轉投資公司精材與采鈺的董事長。

蔣 尚義笑著說,張忠謀當時也沒有兼任總執行長,只當董事長,「我每次到台灣來,就去看看他,兩個人見面都很輕鬆,沒有往昔開會的神經緊繃。」張忠謀回任總執 行長後,去年九月蔣尚義回到台灣來看他。蔣尚義回憶說,當時張忠謀的祕書安排兩人在早上11點到12點會面,談話結束後,張就說一起吃個中飯。

「我還記得只是吃了一碗麵,結果就是我返回台積電繼續努力貢獻。」蔣尚義大笑著說。

(楊方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0

三星VS蘋果:專利戰背後的謀與伐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8/233355.html

一個半月前,歷時一年半的「蘋果在美訴三星侵權案」終於有了結果———美國聯邦地方法院陪審團最終裁定,三星侵犯蘋果公司數項專利,並需向蘋果支付 超過10.5億美元賠款,約合人民幣66.2億。這是個看上去令人咋舌的數字,但這就是蘋果想要的結果嗎?網上流傳的一張照片似乎能看出些端倪———當日 庭審結束後,蘋果的辯護律師JasonBartlett在法庭外遭媒體圍堵採訪。照片中,Bartlett的臉上並未洋溢勝訴後的開心和瀟灑。相反,那擠 出的微笑和斜視的眼角裡,反而透著絲絲尷尬。

官司是勝了,但按照蘋果原本的計劃,索賠金額是25億美元,附帶的要求還有在美國全面禁售三星的侵權產品。但至南都記者發稿為止,專利賠償金額未達 預期,禁售令尚未通過。事實上即便通過也沒什麼意義,從蘋果起訴三星至今已經歷了十六個月,許多涉及訴訟的產品早已在三星的機海戰術中退市。此外,經歷了 這場曠日持久的專利惡鬥,「蘋果三星」、「三星蘋果」,在普通消費者的眼中,只有「功力相當」才能這樣交手。如此一來如果你不想買iPhone,那邊還有 旗鼓相當的三星GalaxyS可以選擇。這樣看,敗訴的三星似乎還討了便宜。

一場專利糾紛的戲碼,贏家輸家雖然看上去分明,但離曲終人散卻還有段距離。

輸家?贏家?

國慶節前的廣州各大商場熙熙攘攘,在一家大型銀行從事市場工作的黃綵鳳想為自己選購一台新手機,以備國慶出遊時用。她的首選是iPhone5,但此 時港版才剛剛上市,廣州的水貨售價最低約7200元,她覺得太貴且沒必要。當逛到了中華廣場4樓的三星專賣店時,她的目光停在了白色版的GalaxySⅢ 上。「你知道三星因為外觀侵權被蘋果起訴,最後在美國敗訴了嗎?」面對南都記者的提問,她的回答是「知道,但關我什麼事?這個機子很好看」。

隨著黃綵鳳們的「加入」,這款三星旗艦手機的銷量數字一次次被刷新。就在蘋果發佈iPhone5之前,三星官方剛剛宣佈GalaxySⅢ的累計銷量達到了2000萬部。

「不管三星官方在此次專利案中如何辯駁,在行業內看來,三星就是一直在模仿,但事實證明很成功。」手機諮詢公司戰國策分析師楊群稱,三星進入每一項業務都比其主要競爭者遲——家電業務比松下遲了51年,半導體業務比英特爾遲了10年,手機業務更是比諾基亞遲了足足122年。和當年很多國內家電企業靠模仿起家一樣,早年韓國三星技術落後於歐美和日本,不靠模仿怎麼可能有出路。

「你不覺得像三星這樣規模的公司,模仿反而是需要勇氣的嗎?」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則如此反問南都記者。而在很多被訪對象的口中,三星的模仿能力甚至被視作是其在短短十數年間迅速躥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關於此次蘋果與三星的專利案,面對南都記者的採訪時,兩家公司的中國機構均表示無可奉告。「畢竟是發生在美國的訴訟,也著實沒有什麼能說的。」一位三星手機代理商告訴南都記者,三星內部的人也如是回應。

「像三星這麼大的公司,如果要做一件事情,肯定會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後果作出預判,『抄襲』蘋果的決議也是如此。」上述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如是說。IC 元器件電商科通芯城執行副總裁朱繼志同意這種說法,但也坦言除非三星自己坦白,否則外界根本沒辦法去證明。不過在他看來,三星有這樣做的動機和理由,「假 設三星向蘋果申請相關授權,並同意支付授權費。整個過程少則幾個月,多則三年兩載。而如今,輸了官司賠款充其量也就是補交專利費而已。」

順著這種思路簡單算筆賬,2011年三星電子手機總銷量為3.27億台,把10.5億美元攤分到其中約7500萬台智能機中,每台14美元,約合人民幣不過88元。

小米科技(微博)董事長雷軍(微博)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一台手機裡有45萬項專利,接下來就看什麼時候能達到450萬項。」他認為現在的專利申請就像是一場「挖坑運動」,言下之意,申請專利的目的更像是等著競爭對手掉下去。

如果說蘋果公司向來熱衷於「挖坑」(根據市場研究公司UBMTechInsights今年2月發佈的報告顯示,蘋果共擁有約15500項專利,其中約8500項是美國專利),那麼從此次訴訟結果看,三星則像是找到了一種脫出之法。

驅動力,危機感

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對於企業經營有著「高度的危機感」。而對於這個韓國家族企業而言,有強烈的危機感才能對未知的一切挑戰或機遇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從而超越對手,而模仿又是趕超對手最快速有效的途徑。

比如索尼,初始研發投入約佔整體研發的60%多,而三星的初始研發金額約只佔整體研發的30%,從而將更多的資源用來購買技術,及對所購買技術的改造和學習。依靠這樣的做法,三星先後在半導體、液晶顯示器等領域實現了對索尼等日系企業的反超。

為在手機領域獲得優勢地位,三星把拷貝對象瞄準了蘋果。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新品的發布節點,對蘋果亦步亦趨。

三星電子副總裁副董事長崔志成曾到訪三星美國部門,當地的管理者擔心缺乏能夠打動他的項目。「整體計劃都不錯,但我們缺乏能夠令崔志成驚呼的創意。總體來說,他對我們能否擊敗蘋果缺乏信心。」

「最高決策者沉迷於蘋果的設計,根本不滿意三星設計師的創意。」有三星設計師透露,危機感和緊迫感促使三星設計師和工程師採用了最符合iPhone 外觀和感覺的理念。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營銷系主任拉RussellWiner直言,GalaxyTab10.1等三星產品令用戶產生混淆,用戶很難 說出蘋果和三星產品外觀上的不同。

在手機的操作系統上,三星自2010年開始便放棄對塞班(Symbian)操作系統智能手機的開發,轉而將全部精力放在安卓(Android)系統 上。問題正在於此,安卓系統源於谷歌,而谷歌在設計安卓之初,就將其定位為基於大屏幕、觸控操作的系統,始終還是走不出蘋果系統設計的條條框框。

不過在三星首席產品官看來,蘋果一味糾纏於「矩形」問題是不理智的。「這竟然會成為一場涉及整個行業的爭論,而且可能扼殺競爭。這一點令我們大惑不解。消費者渴望矩形產品,我們能否提供矩形產品便成為了鬥爭焦點。」

在競爭的緊迫感面前,侵權的概念被模糊甚至淡化,三星需要的是快速跟進並在硬件上加以提升,從而贏得市場。對於蘋果而言,一部手機的研發需要花費大 量的時間與精力,產品更新週期也被迫隨之延長,三星也因此有機可乘。除了操作系統和外形上的相似,在發佈時間上,三星也精挑細選。

蘋果發佈主打秋季檔期,三星則錯開時間,選擇了春季,且跟隨腳步越來越緊湊。iPhone4於2010年6月發佈,三星於次年4月推出 GalaxyS2,相隔近一年的時間。待到2011年11月4S發佈之後,三星加快了步伐,於2012年5月推出GalaxySⅢ,大大縮短了和蘋果新機 發佈相距的時間,同時又選在了iPhone5發佈之前上市,搶佔市場空當期。比蘋果更具優勢的是,三星又以高硬件配置、更靚麗的液晶屏幕以及相對低廉的價 格吸引消費者。

模仿完,再宰掉對手

「優秀的藝術家靠借,偉大的藝術家靠偷」,這是畢加索的名言。

美國判決結果出來的第二天,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發佈的數據,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中,三星和蘋果一共佔據了49.5%的全球份額,其中三星32.6%,遠超蘋果的16.9%。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分別是17%和18.8%,三星還略低於蘋果。

這個時候的三星,官司失利,商場上卻是值得得意的。

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MattEvans稱:「很明顯,GalaxySⅢ正在成為iPhone的真正競爭對手,與iPhone旗鼓相當,而並非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

飛象網CEO項立剛(微博)說,鮮有能像蘋果這樣革命性的創新,說模仿,絕大多數的廠商都是在模仿之中摸索前行。而三星,是這眾多模仿者中的佼佼者。

而且,三星並不侷限於模仿,它還有蘋果所沒有的優勢——從元器件到終端的硬件垂直一體化。三星擁有智能手機的眾多關鍵零組件,從液晶面板,到CPU 芯片,再到存儲芯片,三星都擁有極強的生產能力。智能手機賺錢,零部件的出售也幫助三星賺得盆滿缽滿。「三星產品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一直走在前列,並且三 星在全產業鏈上比較完善。」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這樣評價三星。雖然蘋果開創了智能手機全新的產業鏈,但在硬件領域,三星對整個產業鏈的滲透度遠超 蘋果。

三星跟蘋果是敵人,也是朋友。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產品的主要配件(包括CPU、存儲芯片和顯示器等)都採購自三星,僅2010年的採購總額就接近57億美元。除此之外,三星還是蘋果iPhone和iPad處理器的唯一生產廠商,雙方關係微妙。

免費的安卓系統對於三星來說也是極佳的利器,在節省了數以百萬元計的研發成本和許可費用的同時,隨著谷歌對安卓系統的不斷更新,三星智能手機也可以 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與此同時,三星將所有的精力放在硬件的更新升級上,幾乎每一次旗艦產品的發布,都會在硬件上領先於iPhone。

軟件有免費的安卓系統,硬件有自身可趕超蘋果的優勢,在銷售產品線上,三星也不同於蘋果。除了GalaxySⅢ等高端旗艦產品外,三星還出售一些迎合低端消費者的廉價手機,將目標瞄向各層消費者。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有句名言,「三星擅長模仿別人,再把對方宰掉。」

新品推出與訴訟搶跑

公開資料顯示,蘋果上季度利潤高達88億美元,三星則預計今年三季度利潤約達68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數字都遠高於此次訴訟案的10.5億美元賠款。所以官司現在的結果對於這兩大巨頭來說,幾乎掀不起半點波瀾。於是,可見的下一個,乃至下下個回合,必然接踵而至。

就在法院宣佈蘋果勝訴後,該公司又提起了新的訴訟,此次則將三星熱賣中的GalaxySⅢ和GalaxyNote列為了侵權機型,索賠約7億美元。 不過三星也沒有閒著,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推陳出新。最典型的例子是上市不到一年的GalaxyNote即將開賣第二代產品,週期比GalaxyS系列縮短了 不少。據楊群估計,即便蘋果追加的訴訟依然能獲勝,三星說不定又推出了其他旗艦新品。賠款是次要的,蘋果更重要的目的是讓三星停售相關機型,這對三星才是 致命的打擊。但法院不可能為配合蘋果的想法而提高速度,三星恰恰抓住了這點。

除了不斷提起訴訟,業內傳聞蘋果正減少和三星在零部件上的合作,誓與其劃清界限。例如今年第三季度,三星在蘋果核心部件的供應中已經從高峰的40% 下降到20%以內,而在閃存等領域蘋果開始將更多的新品訂單轉給東芝、爾必達等三星的競爭對手。在液晶面板採購中,三星基本上已經全面退出了蘋果的採購體 系。

不過在深諳IC元器件行業的朱繼志看來,三星也有應對的招式。「在元器件領域,日本企業有著絕對的技術優勢。但很多過於超前的技術在民用領域根本用 不上,三星則只做消費類市場,價格比日系便宜,反應速度也快,經過多年的沉澱,品牌和質量也很不錯。」朱繼志稱,正因為如此,三星目前在消費電子元器件領 域的地位已不是蘋果單方面減少合作就能動搖的。近年來日本元器件企業式微,三星的發展速度和客戶範圍更是大大提升。

「而且,部分合作也不是說結束就能結束的。」朱繼志補充道,雖然蘋果官方並未透露,但iPhone5所用的A6處理器應該仍出於三星之手。「處理器 芯片不像其他元器件,需要時間積累,特別對於蘋果這樣高要求、嚴追蹤的公司,隨便換一家其他供應商根本做不來。」所以三星和蘋果之間,仍有無法根除的深深 羈絆。

楊群則認為,日系企業在消費電子領域日落西山,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手機商又「自身難保」,剩下真正能威脅到三星的只有蘋果。但另一方面,在目前三星垂直一體化模式尚未出現明顯漏洞之前,其優勢仍然獨步江湖,不是蘋果能輕易扳倒的。

訴訟案所涉及專利

除了三款產品之外,三星的所有設備證實侵犯了蘋果的'915「縮小放大」專利。該專利指雙指捏合縮小、放大圖片。這個是蘋果在使用多點觸控技術以後在iPhone一代上創造的,隨著電容屏幕取代電阻屏,基本大家都在使用這樣的手勢邏輯,但是這個確實是蘋果的專利。

三星多款設備證實侵犯了蘋果的'381「迅速返回」專利,即屏幕下方的home物理按鍵,無論你在什麼界面一按home鍵,就返回到主屏幕了,三星為了避免專利糾紛。後期產品把home鍵設計為長方的或橢圓的,但這並沒有繞開「迅速返回」這一功能。

三星多款設備證實侵犯了蘋果的'163「雙擊縮放」專利,即在圖片瀏覽、電子書閱讀、網頁縮略時雙擊能夠切換縮小放大,這個也是蘋果為了彌補捏合手勢,製造的邏輯冗餘設計,作為第1項的補充和完善。

三星的多款設備證實侵犯了iPhone前部的'677商業外觀設計專利,後部的D'087商業外觀設計專利,顯示主屏的'305外觀專利。主要針對三星多款產品與iPhone3GS外形相似的糾紛,包括四周金屬包邊、圓滑後背、玻璃一體前面板的設計。

蘋果三星專利訴訟

案情回放

2011年4月15日:

蘋果在美國針對三星提起訴訟,稱三星侵犯了蘋果的專利權。

2011年4月21日:

三星在韓國、日本和德國起訴蘋果,稱蘋其侵犯了三星的專利權。

2011年6月:

蘋果在韓國起訴三星,三星也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蘋果。

2011年8月4日:

蘋果向德國杜塞爾多夫地區法院申請初步禁令,希望禁止三星某些產品的銷售。

2011年9月26日:

蘋果在澳大利亞對三星提起多項專利權訴訟。

2012年5月:

蘋果CEO庫克和三星CEO崔志成在舊金山會面,尋求和解。但最終失敗。

2012年7月30日:

蘋果三星專利訴訟案在美國加州聖何塞聯邦地區法院開審。

2012年8月24日:

聖何塞法院宣判,三星敗訴,需支付蘋果10.5億美元賠償金,隨後三星上訴。

統籌:劉斌汪小星

採寫:方南汪小星實習生李如冰

IC、CFP供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