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讓蔡衍明痛失亞視 王征大有來頭

2010-03-22  台灣商業周刊





三月十一日,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 明踢到一塊大鐵板。

絆倒蔡衍明的人,名叫王征。過去一年,蔡衍明四處出擊,想要打造一個跨兩岸三地的媒體王國,二○○九年一月,他收購香港 亞洲電視四八%股權,正當他欲買下另外五二%股份之際,上海榮豐地產董事長王征半路殺出,一口氣花人民幣二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三億元)搶下這關鍵的五 二%,變亞視第一大股東。

優先收購條約不敵權貴?

蔡衍明氣得一狀告上香港高等法院,指控亞視前第一大股東、香港富豪查懋聲違 背協議,沒有將股權賣給擁有優先收購條約的他。

就在蔡衍明與查懋聲的官司即將於香港開庭之際,一百八十三公分高、西裝革履的王征,在北京意 氣風發的大聲宣布,亞視已與大陸五大國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要讓亞視變成亞洲CNN。

記者會上,書生模樣的王征,展現深厚的人脈,把大陸一 線A咖董事長全部請到位,包括中國最大保險公司中國人壽集團總裁楊超、中國最大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中國最大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董事長閻 冰竹、廣東省最大國資企業粵海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文岳、中國最大建築公司中建總經理孫文杰、中國主權投資基金中投副總經理汪建熙、中國最大投資銀行中金公司 董事長李劍閣。

為什麼國企老總都願意挺王征?原來,王征擁有顯赫的家世,他的生父是近代中國首富、滿清洋務運動重臣盛宣懷的孫子盛毓南,繼 父是原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舒同。舒同,以書法聞名,大陸的「舒體」已被輸入微軟office 字體系統中;毛澤東則讚揚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枝筆。」

王征的母親是中共老八路軍戰士王雲飛(編按:王征隨母姓),王征自己則是大陸全 國政協委員,中國的頭面人物。

一九八九年王征從上海到香港做貿易,累積到第一桶金。一九九二年他回到上海,預判上海市中心一旦開發,必會進 行大面積的舊區改造,需要房子來安置拆遷居民,於是用低價與農民合資到市郊蓋安置房,等著政府來收購。

果然,第二年,上海市政府要蓋一條貫 通南北的高架橋,需要足夠的拆遷安置房,又不願意出大量現金收購,王征就將手上的安置房, 向市府換取一塊位於上海市黃金地段南京東路上約八萬七千平方米(約合二萬六千坪)的土地,自行開發。一方面讓上海市政府以低資金完成市政建設,一方面自己 也獲利,當時地價每平方米才人民幣三千元,如今建成樓房,一平方米要價至少人民幣四萬元(約合每坪新台幣六十一萬元)。

此役之後,他轉戰北 京,買下北京首都鋼鐵公司的拆遷土地,打造第一個酒店式公寓,取名「非常男女」。大廳是住戶的公共客廳,小區內有速食店、洗衣房、超市,每間房只有六至十 五坪,專門針對月收入人民幣兩千元的社會新人,推出後大受歡迎,王征還因此規定超過三十五歲的人不能購買。

靠著強大的關係,加上出奇制勝, 才四十七歲就穩坐政商兩界,並贏得上海拆遷大王的封號。

現在,王征進一步用深厚的商界資源,踏足媒體界,不但將擴展他的影響力,也可能使大 陸的電子媒體經營,出現新的風貌。

延伸閱讀:亞視經營權變動情況

2007年4月

香港地產商人興業主席查懋聲以 港幣2.5億元入股亞視,與荷蘭銀行、中資背景的僑光集團及無線前董事總經理費道宜成為亞視4大股東。

2009年1月

旺旺集 團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名義入股亞視,被外界認為是挽救亞視的轉捩點。蔡與查成立合資公司,控有47.58%亞視股權,但只有23%的投票權,這也是蔡衍明 無法阻止王征入股的關鍵原因。

2009年11月

亞視股東會通過發行5,000萬元可換股債券,每股換股價港幣0.28元,由 各股東按照股權比例購入及行使,稀釋蔡衍明股權。

2009年12月

蔡衍明指當初查懋聲表明全力支持他發展亞視,他才入股,但 料不到合約條文滿是陷阱,強調不會放棄亞視。

2010年1月

查懋聲高調召開記者會透露,有意轉售亞視股權,並指有3名買家有 興趣。

2010年3月

蔡衍明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告。王征宣布收購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2

成於情色敗於竊聽 梅鐸痛失金雞

2011-7-25  TCW




美國《時代》(Time)雜誌形 容《世界新聞報》(The News of The World)引發的竊聽風暴,是「英國政治家與媒體間犯罪與貪腐的糾葛,一場比悲劇還可笑的鬧劇。」幕後大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連帶被迫放棄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一百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億元)的收購案,這堪稱是梅鐸最大挫敗。

這位身家約四十億美元的媒體大亨,掌控市值超過四百億美元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版圖遍布歐、美、亞洲。他旗下擁有澳洲六○%、英國四○%的報紙發行量;美國銷量第一的財經報紙《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收視戶最多的福斯電視網(Fox)也在新聞集團底下。

先攻下英國!推出情色小報,站穩市場

一九五三年,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梅鐸從父親手上接下澳洲《艾萊德新聞報》後,將觸角伸往英國。他先後收購了《世界新聞報》與當時慘澹經營的《太陽報》 (The Sun)。梅鐸為了站穩市場,在《太陽報》第三版每日推出全裸美女圖,因此一炮而紅,鞏固英國第一小報的地位,從此和情色八卦媒體之名畫上等號。

不過,梅鐸不滿只有中、下階層的讀者看他的報紙,轉而瞄準英國上流階層,在一九八一年又買下英國第一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樁收購案,實質上是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暗地支持梅鐸買下《泰晤士報》,以換取《泰晤士報》的力挺回報。

梅鐸擴張傳媒帝國版圖時,為了解決暴增的生產成本,祭出大量的裁員手段,旗下四家報紙,一夕之間五、六千員工遭解雇。

之後在五年內,更有兩萬多名印務工人失去工作,連英國強大記者工會都噤若寒蟬。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評論,這是英國社會近年來最大的勞資糾紛之一,梅鐸無疑是利益中的最大贏家。

再進軍美國!買華爾街日報,提升形象

梅鐸從英國報紙取得豐厚獲利之後,橫過大西洋,挑戰娛樂重鎮美國。

其間,最重要的收購案當屬買下道瓊集團(Dow Jones)與旗下的《華爾街日報》,這次的收購案,對新聞集團來說,無疑是奪下了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也大大提升了新聞集團內部財經報導的實力。

《華爾街日報》每日平均印刷超過兩百萬份,二○○七年,梅鐸宣布以高於市價的五十六億美元,向班克羅夫(Bancroft)家族買下《華爾街日報》,激勵 道瓊股價從三十六美元暴漲到六十美元,但內部記者工會卻在收購當天集體罷工半天以示抗議,質疑梅鐸會干預編務,影響《華爾街日報》長久以來的公信力。

然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聞計畫(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研究報告顯示,《華爾街日報》跟主要對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相比,政治選舉類新聞少了八%、國際新聞多出八%,內容比以前豐富,讓梅鐸的個人形象也因此漸漸有正面評價。

今收購破局!開源不成,快被報紙拖垮

正當梅鐸事業登上顛峰,去年在新聞集團年報中宣布,天空電視台收購案是下年度「最核心的事業」,外電BNET分析,因為它是英國最大的付費電視台,訂戶超 過一千萬人,一旦新聞集團購併天空電視,營運規模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兩倍,梅鐸將成為壟斷英國媒體市場的最大玩家,這並非英國政府所樂見的。

檢視天空電視今年第一季報,過去九個月的稅前獲利十一億美元,獲利率一四.三%,本業活動的淨現金流量二十五億美元,現金流量比率比新聞集團高出四○%、獲利率高出四%,因此,梅鐸強取豪奪也要拿下天空電視這條金礦脈。

新聞集團主力的報紙業務,在整體事業群的營收占比已經從兩年前的二六%,滑落到現在一六%,為了挽救被報紙拖垮的營收數字,梅鐸費盡心機找到天空電視台這個新的生財工具。

但是,處心積慮的收購案因為竊聽事件破局。風暴發生後,長期受梅鐸勢力壓制的英國報業團結起來大反攻,全力阻擋天空電視台收購案,終讓政府撤回梅鐸的收購權,讓他因此缺了最重要的拼圖,加上進軍中國失利,未來梅鐸呼風喚雨的能力,恐怕要打折扣了。

【延伸閱讀】梅鐸傳媒版圖,遍布全球—新聞集團成績單及成員

2010年集團成績單:營收328億美元淨利25億美元市值419億美元

美洲版圖: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福斯電視網、美國偶像、 二十世紀福斯、國家地理頻道歐洲版圖:英國《太陽報》、《泰晤士報》、《世界新聞報》;德國天空電視;義大利天空電視澳洲版圖:《澳洲人報》等146家報紙、福斯電視澳洲網亞洲版圖:印度星空衛視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新聞集團2010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8

廈門鎢業緣何痛失世界最大鎢礦?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8/4MMzA3XzQ0OTQ4Mw.html

6月7日,廈門鎢業(600549.SH)以一紙公告與潛在經濟價值超3000億元的世界最大鎢礦劃清了界限。

儘管如此,當天廈門鎢業還是以漲停開盤,至收盤漲幅為4.34%,盤中出現2011年4月12日以來的最高價,並創下高達18.84億元的巨額成交。

「要說與江西大湖塘鎢礦有關係,就是該鎢礦的產品會優先賣給廈門鎢業,成為上市公司鎢深加工的另一個原材料來源,但由於鎢是國家戰略性金屬,該鎢礦的開採審批尚需漫長等待。」廈門鎢業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對於廈門鎢業此前為何不介入江西大湖塘鎢礦的探礦,該人士解釋說,對方確實找過廈門鎢業商討合作,但當時已發現的鎢礦品位較低,前景不被看好,且上市公司參與需要儲量報告並作盈利預測,這些當時都無法提供,因此認為風險太大,放棄了。

不過,廈門鎢業捨棄的所謂「風險」,卻被其同屬一個實際控制人的關聯公司廈門三虹鎢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廈門三虹)撿了個大便宜,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整合預期或將落空

雖然廈門鎢業澄清了與探明106萬噸鎢金屬的江西大湖塘鎢礦的關係,但市場亦有將間接持有該礦權的廈門三虹注入上市公司的預期和猜測。

資料表明,江西大湖塘鎢礦的礦權為江西巨通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江西巨通)持有。2010年2月,廈門三虹出資收購北京巨典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西巨通3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大股東北京巨典持股53%。

據瞭解,2010年初廈門鎢業(根據澄清公告應為廈門三虹)負責人先後走訪了江西省內的多個地質隊,聽取專家對大湖塘地區找礦前景的看法並考察地質隊實力。同年3月,地質隊就進駐大湖塘勘探。而此時,廈門三虹剛完成對江西巨通的入股。

一篇出現在國土資源部官網的報導透露,大湖塘鎢礦找礦原計劃總投資1億元,但最後實際累計投入勘查資金達2億餘元。

廈門鎢業公告顯示,江西巨通目前主要對大湖塘鎢礦資源進行勘探並有部分鎢礦開採,年產鎢精礦600噸左右,主要銷售給廈門鎢業,2011年交易金額為1.03億元。廈門鎢業董事長劉同高及副總裁許火耀在該公司擔任董事。

江西巨通此番坐擁世界最大鎢礦,無疑為廈門鎢業帶來了資產注入等諸多想像空間。事實上,由於廈門三虹與廈門鎢業之間存在的上下游和關聯關係,此前市場對其一直存在整合預期。

按照公開資料,廈門三虹是於2000年4月從廈門鎢業以分立方式設立的國有控股企業,註冊資本47770多萬元,主要進行礦產資源風險投資。廈門鎢業控股股東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與其全資子公司合計持有廈門三虹34.51%股份,為實際控制人。

另據龍騰科技(600058.SH,現為五礦發展)2003年5月23日公告,該公司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3月26日簽訂合同,將持有的廈門三虹30.35%的2948.1875萬股,以6776萬元轉讓給對方。

廈門鎢業2011年3月25日的公告還表明,截至2010年12月31日,廈門三虹的總資產為32304萬元、淨資產25727萬元,其中貨幣資金為7292萬元。

「廈門三虹目前不會注入廈門鎢業,雙方的關聯交易不是禁止類的。」前述廈門鎢業人士認為。

廈門鎢業稱,廈門三虹與其實質上不存在同業競爭,但存在關聯交易情況,主要有廈門三虹為廈門鎢業提供資金、廈門三虹下屬盧旺達鷺翔礦業公司向廈門鎢業銷售鎢精礦等關聯交易。

廈門鎢業亦在澄清公告中稱,經徵詢公司控股股東及公司自查,在未來三個月內不存在包括但不限於非公開發行、資產注入等重大事項。

不參與世界最大鎢礦開採

世界最大鎢礦的橫空出世,引發聯想的還在於廈門鎢業可能參與開採。

重要的是,廈門鎢業6月7日的澄清公告也未提及是否參與開採環節。

一些市場人士據此認為,根據去年廈門鎢業等與當地政府簽訂的合作協議書,廈門鎢業從江西大湖塘鎢礦獲益值得期待。

相 關公告顯示,2011年4月30日,廈門鎢業、五礦有色、廈門三虹與江西當地政府簽訂《硬質合金項目合作協議書》,廈門鎢業和五礦有色擬投入20億元發展 鎢深加工產業。目前,雙方已合資設立九江金鷺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其中,廈門鎢業持股70%,五礦有色持股30%,啟動了鎢深加工項目一期投資建設。

同時,廈門鎢業和廈門三虹擬投入20億元以上進行鎢資源的勘探和礦山開發,但截至目前,廈門鎢業尚未在九江地區進行鎢資源的勘探和礦山開發。

「公司在九江地區主要投資發展鎢深加工產業,廈門三虹主要進行鎢資源的勘探和礦山開發,雙方將共同在九江市打造完整的鎢產業鏈,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廈門鎢業表示。

前述廈門鎢業人士則明確告訴本報記者,廈門鎢業不會參與江西大湖塘鎢礦開採。

「現在的成果(世界最大鎢礦)是廈門三虹和江西巨通努力得來的,人家花了那麼大的精力和代價,憑什麼要讓給你?」該人士說,「截至目前,廈門鎢業沒有在江西九江地區投入一分錢的勘探成本。」

按 照去年的公告,廈門三虹參股管理的江西巨通投資7億元,進行大湖塘鎢礦南北兩個礦區的開採,同時廈門三虹控股的江西都昌金鼎鎢鉬礦業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 進行礦山建設。而九江市政府則支持廈門鎢業和廈門三虹在九江市所轄區縣礦權與礦權之間的空白區,依法取得探礦權和探礦工作。

「目前正在尋找,發現好的勘探項目肯定會參與。」上述廈門鎢業有關人士說。

值得關注的是,據負責大湖塘鎢礦勘探的916地質隊隊長劉顯沐介紹,大湖塘礦區及外圍找礦前景美好,完全可能再找一個大湖塘鎢礦。

而按照與九江方面的協議推算,扣除廈門三虹的投資,廈門鎢業至少需投入9億元以上在該地區進行鎢資源的勘探和礦山開發。

廈門鎢業在世界最大鎢礦中也並非毫無利益,「至少可以保證鎢深加工所需的原料供應,上游問題得到瞭解決和保障」.上述廈門鎢業有關人士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1

痛失龍頭寶座:中信證券再遇減薪流言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49893.html
近幾天,中信證券有些員工心中難以「淡定」。

7月9日,上市券商6月份財務數據全部公佈,中信證券上半年丟掉了保持多年的冠軍寶座,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兩項主要指標上被海通證券趕超。

這一問題受到中信證券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在增收需要市場配合的情況下,降薪或是券商提高業績所能夠採取的最快捷方式,中信證券會不會採用?這一問題引發市場熱議,而這恰恰是公司普通員工非常關注的問題。

業界包括中信證券內部近來關於「採取減薪措施」的說法不斷。有傳言稱中信證券或將集體減薪20%,而更多的中信員工則更相信按照不同部門、不同級別進行薪酬結構性調整的說法。

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管理層的人士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該人士稱,中信證券業績下滑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管理層不會採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去應對,公司的一些戰略調整正在醞釀和討論之中,但目前尚未決定。

中信失寶座

6月份,中信證券母公司獲得了2.68億元的淨利潤,位居所有上市券商的首位,但這無法改變其在整個上半年的頹勢。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1~6月海通證券實現合併利潤24.24億元,而中信證券合併利潤僅為18.03億元。海通證券以較大的優勢趕超了中信證券。

這是中信證券自2010年超越國泰君安之後,首次丟失行業龍頭的位置。

中信被趕超的原因較為複雜,但在這些複雜的背後,由於兩者所處的轉型階段不同,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中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從「大型IPO時代」開始,中信證券在承銷保薦業務方面一直領跑,而在創業板開閘後的「小項目時代」,中信通過轉型,繼續與國信、平安等南方券商一起競爭投行業務的龍頭地位,並且發展了與之相關的直投、併購財務顧問等業務。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和2012年,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都是海通證券的2倍以上。2012年年報數據中,投行業務在中信證券總收入中的佔比也是海通證券的2倍以上。

但今年上半年,IPO一直處於暫停狀態,PE、直投等業務也陷入低回報期。投行及相關業務佔比較高的中信證券所受到的影響明顯大於海通,除了收入減少之外,中信投行業務的費用支出卻遠高於海通。

在中信證券飽受IPO暫停之困的同時,海通證券卻在自營業務中獲益頗豐。數據顯示,海通證券前6個月的財務數據與股市表現相關度極高,表明海通證券或重兵押注自營業務。

中信證券曾是重倉自營業務的大贏家,2010年中信證券自營業務獲得42.35億元的利潤,當年對其利潤的貢獻度高達41%。不過,2011年中信證券很快就為其激進的自營政策付出了代價,當年年底,中信全面收縮自營業務,這一謹慎態度一直延續至今。

此外,中信證券對外擴張的步伐,也導致其一些成本提前支出,但收益尚未兌現,這其中就包括上半年16億元重新買回華夏基金,以及此前對里昂證券的投資。

減薪應對?

中信證券營收和利潤下滑的事實讓管理層感到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以來,如果除去轉讓中信建投和華夏基金的一次性收益,中信證券近幾年來的營收和淨利潤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這其中固然有中信建投和華夏基金不再並表,以及A股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但中信證券母公司的各項業務收入難有起色卻是事實。

近幾年恰是中信證券不斷轉型的階段,從投行適應項目類型的轉變,到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業務的不斷崛起,中信證券的多項戰略和轉型舉措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信證券的轉型是較為成功的。

在不停調整各部門資源配置的同時,中信證券也毫不留情地割去一些負累。2012年,中信證券自上而下減薪裁員,當年整個公司裁員接近3000人,裁員比例高達26%。今年年初,中信證券再次進行了結構性的減薪。但一個較為成功的轉型,為何帶來收入不斷下降?

從收益率來看,中信證券不僅低於海通,甚至低於很多同行。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信證券淨資本收益率僅為6.81%,在全行業僅排名第25位,同期海通的淨資本收益率為7.60%。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中信證券的費用控制或是拖累其淨資本收益率的一個原因。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信證券的管理費率為51%,同期海通證券為32%。

而在中信證券的費用結構中,人員薪酬已並非最重要的一環,譬如,去年以來,中信證券已經通過發行短期債券的方式數次啟動融資計劃,融資規模已達數百億。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承擔了一定的財務費用。而海通證券的融資規模明顯小於中信。

經歷了兩次減薪之後,中信證券再啟動減薪所帶來的邊際效應已經較低。「我們測算過,就算減薪千萬級別,對應的每股收益也僅增加不到1分錢,很難改變大局。」一位中信證券人士表示。

「單純的減薪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中信需要更多的策略來應對。」北京一家券商人士評價。

不過,中信在下半年有較大的機會重回龍頭。隨著IPO業務開閘時間漸近,積累了更多項目的中信較海通更有優勢,而上半年投資的華夏基金下半年有望並表,里昂證券的收購在年內完成後,也有望在年報時並表計算。而下半年的行情,也未必能支撐海通證券的自營業務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79

軟銀的“複仇”?傳巴克萊痛失阿里巴巴IPO承銷資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048

阿里巴巴的巨額IPO或將給承銷商帶來4億美元的傭金,但是巴克萊可能與這場資本盛宴無緣了,有傳言稱巴克萊因站錯隊而遭到軟銀的“封殺”。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事情的起因是巴克萊曾為美國衛星電視服務商Dish網絡公司收購Sprint公司提供咨詢和融資服務,軟銀原本提出201億美元收購該公司,結果Dish半路殺出,軟銀不得不將收購價格上調7.5%至216億美元。雖然軟銀成功將Sprint公司收入囊中,但多支付了15億美元讓軟銀創始人孫正義非常惱火。 因此孫正義要求阿里巴巴停止與巴克萊合作。軟銀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擁有37%的股權。彭博新聞社引述匿名人士消息稱,孫正義是直接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這項要求的。 實際上,在去年春天,軟銀和Dish為Sprint公司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孫正義就曾要求馬雲將巴克萊從貸款人名單中剔除,當時阿里巴巴正在尋求80億美元的貸款。 意識到孫正義的怒火,巴克萊將橄欖枝拋向了另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在騰訊認購京東商城15%股份,以及京東商城赴美IPO的過程中,都可以見到巴克萊的身影。 為競爭對手提供服務確實會面臨這樣的風險。據知情人士透露,巴克萊可能是目前少數幾個不盯著阿里巴巴IPO這塊大肥肉的國際投行之一。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到,16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啟動赴美上市事宜。其規模或將高達200億美元以上,超越2011年Visa上市時創下的196.5億美元的記錄,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如果阿里巴巴的IPO規模真的能夠達到200億美元,那麽付給投行的承銷費將高達4億美元,此前有報道稱,阿里巴巴的上市投行團隊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和德意誌銀行,花旗銀行也將參與其中。 4億美元的上市費用在IPO歷史上排四位。 牽頭銀行將在下周與阿里巴巴召開會議協商上市的安排和費用等事宜,下次會議將在4月份的第一周舉行,之後阿里巴巴將向美國證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此次上市預計將在今年夏天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66

全球PC第二季度出貨量創2007年來最低記錄 聯想痛失冠軍寶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628.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周三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6110萬臺,同比下降4.3%。這是全球PC出貨量連續第11個季度出現下滑,也是2007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值得註意的是,Gartner數據還顯示,該季度惠普超過聯想居第一,坐上全球PC老大寶座。IT資深評論人士孫永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惠普、戴爾都在增長,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聯想PC增長放緩,反而不如競爭對手,只能說明聯想忽視了PC業務。

惠普重振

最近幾年,全球PC市場處於下滑趨勢。Gartner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出貨量排名前六的廠商分別是惠普、聯想、戴爾、蘋果、華碩和宏碁。

其中,在排名前六的廠商中,只有惠普和戴爾的全球PC出貨量實現了增長,這也是兩家公司連續第5個季度出貨量實現同比增長。華碩和宏碁的出貨量同比降幅達到兩位數,而惠普以增長3.3%的優勢取代聯想成為全球PC出貨冠軍。這打破了聯想從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連續14個季度保持的全球PC第一的紀錄。

其實早在今年一季度,另一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就顯示,惠普越超聯想成為世界第一大PC制造商。

惠普曾經創造過輝煌:在2002年收購康柏後(Compaq),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PC巨頭。此後,因為來自蘋果和聯想等PC大戶的圍剿,加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惠普的電腦業務開始走下坡路。

2014年10月,惠普宣布公司將分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一是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的“惠普企業”,二是主營PC和打印業務的“惠普公司”。而在決定拆分的前一年(2013年),惠普全球PC之王的位置才被聯想集團取代。當時有媒體稱,PC時代已經結束了。不過,宣布分拆當天,惠普股價上漲近5%。

孫永傑表示,惠普此舉是為了向投資人和資本市場釋放明確的信號,澄清惠普公司的定位問題。

惠普正在慢慢回歸,現在的問題在於它能否一直領先下去。

聯想困境

除了惠普表現優異外,戴爾也現實連續第五個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4%。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在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之後,聯想全球PC出貨量在2017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了8.4%,這使其錯失了全球PC寶座。

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gawa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結果可能反映出聯想的戰略轉變,其從謀求市場份額改為保持利潤率。對於全球PC制造商而言,市場份額和盈利水平如何實現平衡都是一大挑戰。

值得註意的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於本月初表示,集團會繼續發展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及大數據業務,亦計劃投入更多資源拓展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業務,藉此改善集團的供應鏈,從而更準確地預測市場需求。

孫永傑表示,從楊元慶近期的表態中可以看出,聯想做出的戰略選擇是再次將業務和戰略重心收回到PC業務中。

今年5月16日,聯想“老將”劉軍回歸,擔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臺及中國區PCSD(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集團)業務。而業界把劉軍的回歸,也解讀為是要拯救聯想的PC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04

遲到趕校巴 11歲童輪下亡 疑欲改尾站上車 痛失獨子家人悲傷

1 : GS(14)@2010-09-21 22:28:39

HT

http://www.hket.com/eti/search/a ... b-527611&category=m





一名就讀私立名校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11歲學生,昨晨疑錯過校巴,欲趕往同區尾站上車,情急下衝過青敬路馬路時,被一輛國際學校的保母車撞倒,捲入車底拖行25米後,頭部被壓車輪下不治。痛失獨子,家人傷心欲絕。

警方以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將女司機拘捕。

保母車女司機 涉危駕被捕

慘成輪下亡魂的男童黃賀鍶(11歲),被送入瑪嘉烈醫院時頭部重創,於上午7時41分證實死亡。家人及親友獲悉噩耗後,傷心欲絕。

新界南總區交通部特別調查隊第一隊主管陳鴻耀表示,男童被捲入車底後,保母車疑勾住其書包連人拖行25米,停下時頭部更被壓在前輪昏迷不醒。

陳鴻耀指,保母車煞車時,前面一段路面未見胎痕,懷疑31歲姓蘇女司機未有即時煞車,故將其扣查,事後獲准以5,000元保釋,11月中返警署報到。

青衣往深水埗 疑首次遲到

黃童在深水埗郝德傑道6號的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就讀第6班(該校學制的中一),上學時間在上午8時至下午3時20分;每天早上7時,黃童便會在其住所青衣藍澄灣乘校巴返學,從沒遲到。

昨晨疑是他首次遲到,為趕上校巴,即乘搭小巴至青敬路宏福花園以趕及在校巴的尾站登車,而未有在屋苑門口等候校巴折返;至上午7時15分左右,他抵達青敬路近青衣市政大廈對開由左往右橫過馬路,當其越過中間安全島後,一輛24座接載美國國際學校學生的保母車往青衣鄉事會路駛至。

男童被撞到後捲入車底被拖行,女司機將車停下,發現男童在車底立即報警,其後消防將男童救出送院,途中救護員不斷為他進行心外壓,惟抵醫院後最終不治。

現場留下男童的書包和一雙皮鞋,保母車的右車頭燈撞毀。

男生目擊 事發時行車綠燈

據肇事的國際學校保母車上一名男學生向警方表示,事發時行車為綠燈,司機得悉撞及路人已馬上煞車。警方呼籲目睹意外人士致電3661 1348提供資料。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校長劉筱玲表示,學童自第1班在該校就讀,至今為第6班,每日均準時上學。

而校巴昨晨7時,到達其所住屋苑卻未見他,曾等候一會再往接其他學生,但折返後仍不見黃童。

公共巴士同業聯會主席楊偉雄稱,校巴司機必會將聯絡電話交予家長,若學生遲到,家長可致電司機,情商略為等候,但他亦坦言,由於校巴要到多個地點接載學生,時間緊迫,沒可能長時間等候個別學生。
撰文:曾秋文
2 : 龍生(798)@2010-09-21 23:49:30

哎, 呢單真係聽到都好心酸,
你望下個路面設計, 真係陰人的, 我都有可能被撞!
應該一早要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38

美好回憶 已是上世紀 我們痛失廣東道

1 : GS(14)@2012-06-19 00:31: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702
【本報訊】今年初那場禁拍風波,令香港人醒覺,回歸15年,除了言論自由,這城也失去了一片土地。她叫廣東道,97前這裏華洋雜處,今天滿街內地遊客、名店霸權;廣東道變了源於03年50萬人上街,中央出招開放自由行。著名作家鄧小宇說,廣東道不再屬於港人,但我們要爭氣,再拼另一條街。香港地,主場從來都是爭回來。
記者:王家文 翁煜雄 陳新政
2 : GS(14)@2012-06-19 00:31: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703
自由行開放九年,累積7,850多萬人次到港,踏遍大街小巷,初時多為掃貨,近年連住宅區也攻陷;不只奶粉、成藥被搶購,日用品也不能倖免。市民慨嘆物品被搶貴,「以前話藥房買嘢平啲,家冇呢支歌仔唱。」
上水成內地人購物熱點

2011年訪港旅客錄得4,200萬人次,67%來自內地,當中65.3%共1,830萬為自由行,較2003年內地剛開放港澳自由行的68萬人,暴升廿多倍。政府當年為挽救沙士疫症的低民望,爭取內地開放自由行,但缺乏長遠規劃;部份自由行欠衞生、喧嘩及插隊等「文化差異」,困擾市民。
與深圳一河之隔的上水,成為內地人即日來回購物熱點,但受惠的似乎都是藥房雜貨店;記者到上水觀察,內地客除奶粉及成藥外,連食品亦不放過,除早前「盲搶鹽」及益力多事件,零食也是一箱一箱搶購。
新康街廣安堂食品超級市場職員梁小姐說,近兩年來,顧客近九成是內地人,不少業主乘機加租,鄰近的街坊式電器舖,便因業主加租至每月10萬元而結業;藥房本是街坊生意,但她說因內地客日多,「家連價都唔俾講。」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說,內地客比例日高,藥房於過去一年新開了逾百間,集中在內地客多的地區,令全港大小藥房突破500大關。《蘋果》記者
3 : GS(14)@2012-06-19 00:31: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704

語文是溝通工具,回歸15年來中港交往更頻繁,內地用語入侵,「開幕式」及「人流」等內地字眼湧港。有文化界批評「共產黨中文」生硬質劣,不及本地中文生動富意境,「好似內地繙譯只求讀音接近,但我哋個個港督譯名都音意雙譯。」
部份用語詞不達意

早年的 QQ、現今的微博,將粉絲、神馬(甚麼)、給力等透過互聯網輸入香港。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內地用語近年深入民心,特區政府高官「功不可沒」:「佢哋為擦中央鞋,講稿用晒內地字眼,好似班底變咗班子。」他說,優化、深化及打造等都是「共產黨中文」,部份更叫人啼笑皆非,如「人流」是人工流產;部份如開幕式則詞不達意,「好似奧運咁盛大嘅活動,係一個典禮,應該係開幕禮,開幕式只係儀式,冇咗莊重。」
彭志銘表示,香港中文某程度較共產黨中文更源遠流長,如本港用的「質素」,早於宋朝出現,但內地用的「素質」是清朝後才出現;港譯詞也較內地出色,如歷任港督名字均音意雙譯,包括末任的彭定康( Patten),70年代的戴麟趾( Trench),「麟係吉祥獸,趾係腳趾,即係佢帶住福氣來到香港。」相反,他說內地只求音譯,如 Bill Gates是蓋茨, Michelle是米歇爾,「我哋叫米雪,女性化好多。」
簡體字也日益普及,早前甚至有商戶如 agnè s b Cafe更在餐牌只顯示簡體字。2000年起已專賣簡體字書的尚書房負責人李漢明表示,當年內地書質素佳,售價又只是繁體版三分一,故深受歡迎;但隨着人民幣升值,兩者價錢相近,「生意難做咗好多。」但他說簡體字書仍有市場,因內地書籍較專門,且內地作家如韓寒近年也為港人認識:「佢哋都帶咗好多內地文化嚟香港㗎!」《蘋果》記者
4 : GS(14)@2012-06-19 00:31: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705
香港華洋共處,不少居港外地人,對本港回歸15年漸漸「內地化」感到無奈,有穿梭港日的日本人坦言,「公共場合嘈咗好多。」居港廿多年的挪威人也慨嘆:「我頂唔順香港越嚟越多簡體字,令人諗到共產黨、貪污。」
[佐保暢子認為,香港的公共場所越來越嘈吵。梁志永攝 ] 佐保暢子認為,香港的公共場所越來越嘈吵。梁志永攝
「諗到共產黨、貪污」

本港人口約6.4%是其他種族,除印度及菲律賓,白人比例最多、佔0.8%約5.5萬人。廿多年前來港定居的挪威人甘茜蓮,常教外國人講廣東話,記者要求她以電郵回覆對回歸15周年的感想,她以廣東話式中文寫成:「好×大問題,香港公司、銀行都有簡體字。我頂唔順簡體字,好肉酸,令人諗到共產黨、貪污。」
她因熱愛本港文化才長居於此,擔心內地遲早像對廣州般,打壓本港廣東話,「香港人應該開始保護廣東話,係你哋自己嘅語言,文化吖嘛,大佬!」
居港日本人近10年由1.4萬多人減至1.2萬多人,95年已來港居住的專欄作家佐保暢子說,本地日式用品仍到處有售,日人生活方便,但公共場所越來越嘈,如港鐵常有內地人高聲說話,「我喺北京讀書,知佢哋只係傾偈,但一般日本人會以為佢哋鬧交,好 cultural shock。」
「我剛嚟香港係講普通話,啲人當我係大陸人,態度好差;回歸後港人冇咁歧視內地人,但近一兩年對內地人又開始有少少反感。」但她與甘茜蓮及許多外國人,始終留戀香港,「因她每分鐘在變,很刺激。」
5 : GS(14)@2012-06-19 00:32: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708
新舊對照
昔日新華社 今日變酒店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707
價格今昔
97至今 愛馬仕漲價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99

蔡東豪:「我們痛失廣東道。」

1 : GS(14)@2012-07-05 22:35:0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705/108504
「我們痛失廣東道。」
《蘋果日報》
回歸15年,傳媒紛紛推出特輯,細看香港有甚麼變了。《蘋果日報》有一篇有意思的分析,指回歸後香港人失去一片土地,叫廣東道。年初發生的「D&G事件」,就是在廣東道,正好反映了失去這片土地後對香港人的影響。
從一面看,失去廣東道沒甚麼大不了,香港還有很多未被名店和內地人侵佔的街道。自由行對香港經濟幫助又大又直接,所有人身邊都有人受惠。
我生於接近鄧小宇年代,同意他在報上的說法,他說他不是戀棧殖民地,只是不願見到回歸後單一化,廣東道清一色是名牌和珠寶錶行。如鄧小宇,我懷念海運大廈的辰衝書店,那年代接觸外國文化主要是靠光顧英文書店。
我希望現在廣東道的景象,只代表內地人進步過程的一個段落。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75

手風不順 痛失抽水良機 周顯

1 : GS(14)@2014-07-16 17:10: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通常,我在周末會寫好了星期一和星期二的稿,好讓星期一休息一下,不用趕稿。在剛過去的周末,也不例外,而我分別在周一和周二刊出了名家國際(8108)和先達物流(6123)這兩隻股票,兩篇是一氣呵成寫就的,同時發出,究竟誰先誰後,那篇在星期一、那篇在星期二,純是by random。

先達已大升 文章來遲一步

誰知結果是,先達物流在前天大升,但那篇稿卻在昨天才刊登,縱是意欲仗此抽水,也已痛失良機。這又再次證明了,當一個人手風不順時,連送篇稿出去,也有機會錯失時機,相當不順意。

日前我翻到鞋櫃的深處,發現了一對全新的球鞋,是Testoni生產的第一雙球鞋,當時它在羅馬的店舖開記者酒會,7時開始,我碰巧在6時半往這店子逛,結果買到了全球的第一對Testoni球鞋,單據還有時間日期可資證明(6時50分買的),我也在它的網站cap了圖,證明它在當時開記招。

這一雙鞋子,原價5000元,我一直不捨得穿,現在公開發售,只售1萬港元,尺碼是40號,非誠勿擾。

記得當年我在 joyce看中了一件Alexander McQueen的大衣,原價7萬元,它減至7折,我堅決不買,到了12月底,5折時,我終於買了,結果不到兩星期,Alexander McQueen便死了,報道說他設計的衣服炒高了幾倍,至於這件「遺作」大衣,我從14萬減至7萬元,都沒人買,現在如果有人洽購,別說是3.5萬元,一半我也賣了。(按﹕此衣穿了不足10次,洗過一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