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代世界三大「金融體系」模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976

ZeroHedge:正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所說,金融體系有三種模式:美國「大規模影子銀行體系」模式,德國「傳統銀行儲蓄基金貸款」模式,沙特阿拉伯「計劃經濟最大化」模式。這三種模式代表了三種極端,其他的金融模式都介乎其中。

以下是金融穩定委員會對這三種金融系統模式的論述。

基於銀行、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公共金融機構和央行所佔股份不同,目前有三種類型的金融系統。

  • 第一類主要是指那些銀行佔據主導地位、其他金融機構比例不超過20%的發達經濟體。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屬於這一範疇。
  • 第二類中其他金融機構比例超過20%,大於或等於銀行所佔比例。荷蘭、英國、美國屬於此範疇。
  • 第三類包括新型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公共金融機構或央行的角色至關重要(通常是由於高額外匯儲備或主權財富基金),其他金融機構的比例較低。該類包括阿根廷,中國,印尼,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

大銀行模式:

德國與包括加拿大在內較為穩定的金融系統在傳統上依賴貸款為銀行資產融資,如上圖所示,綠線(傳統銀行)比紅線(影子銀行)高很多。這一金融系統在儲蓄和貸款之間有著直接的線性關係。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為什麼德國如此害怕高通脹:如果人們出於對高通脹的恐懼而紛紛取出存款,那不僅會導致銀行擠兌,還會導致銀行資本金不足(德意志銀行的有形資本金在2%左右,這意味著德意志銀行只能承受2%的儲蓄流出,更多的話德意志銀行就只能出售資產了)。

諷刺的是,正是德國對傳統的遵循使得它陷入目前的困境,如果德國像美國一樣有龐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那麼德國可以考慮增加對通脹的容忍。畢竟影子銀行是不需要存款的,不用擔心存款流失帶來的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悲哀的是,這正是保留傳統銀行體系素需要付出的代價。

影子銀行模式:

美國、英國與荷蘭採取的影子銀行體系中,存款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金融體系在過去20年裡主要使用影子負債作為籌資渠道;這意味著央行有很高的自由度來干預及貨幣化體系中的資產,來保持系統性的槓桿比率。而正是由於德國以外的歐洲(願意增加影子負債)與德國(不太願意)之間的衝突決定了過去三年歐債危機的進展。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央行的干預政策很大程度取決於銀行業有多大規模,影子銀行資產是增(德國以外的歐洲)是減(美國),以及央行在金融系統中的相對地位。

央行把持模式:

在阿根廷,印尼,俄羅斯、瑞士和沙特阿拉伯,央行這一卡特爾是唯一的融資來源。將來央行將很快成為任何新增槓桿的唯一來源,而其他所有「優質信貸來源」都將被逐漸而確定地逐出金融系統。

第三種模式是最終崩潰的前奏,末日之前的情形將是央行vs個人以及央行自身。唯一前進的道路就是儘可能快的貶值,先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再相對於硬通貨(黃金石油大宗商品等)貶值。

所有發達國家都在往這條死路上走。腦殘的央行大佬和經濟學PhD們還把這條道路當做一個溫柔鄉,其實他們在把世界領向地獄。其他人只能靜靜地等待滅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57

理解當代貨幣體系——私營部門的“鑄幣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50

上篇提到當前運轉良好的貨幣體系應該是百“幣”爭鳴的情況,各種貨幣糾纏在一起而國家對大部分貨幣創造和流通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以最簡單的傳統銀行體系為例子,FTav專欄編輯Izabella Kaminska進一步解釋了貨幣是怎麽擺脫對國家鑄幣權依賴的: 美國經濟學家Tyler Cowen本周二寫道: 不久前,Milton Friedman寫道,貨幣對大部分經濟部門來說都是中性的,新的貨幣很快就和舊的貨幣混在一起。當時這個概念對我影響重大,但在多輪QE和縮減QE的言論中,我們明顯看到非中性的影響,這促使我放棄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觀點。 雖然表面看起來法定貨幣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貨幣都是中性的,而且央行在貨幣供應上有最終的控制權,但實際上當前的貨幣體系是一個相互糾纏的貨幣網絡。很多不同類型的貨幣相互競爭。然而,我們沒有註意到這種百“幣”爭鳴的原因是,在經濟穩定的時期,所有貨幣的價值都傾向於收斂於最具流動性和受到偏愛的貨幣單元——大部分時候通常是國家貨幣。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認為貨幣市場被形容為自由銀行體系是更好的,在這里國會與私營部門貨幣發行者相競爭,但國家更多地主導了定價影響力,因為人們對持有國家貨幣的自然親和力。 如果情況真的如此,那麽是什麽導致當前異構的貨幣市場仍具有如此多與過去相同的性質,將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命題。 比如說,我們知道銀行一直有創造貨幣的能力——無論在銀行牌照的框架內還是無銀行牌照的框架內。我們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銀行有能力首先放貸(也就是憑空制造存款)再尋求融資支持。 在融入資金到位前,“存款”已經打到了處於銀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的賬戶上。 ... 鑒於上述原因,只要銀行願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能阻止銀行向任何人超發這些貨幣單元的東西,不管是外力有多大,貸款風險有多高,或銀行要撥備多少資本。 然而,銀行不大可能這麽做的原因是因為,創造貨幣單元要比令金融系統中的其它成員接受它們要容易得多(特別是在持續穩定的利率下)。畢竟,有誰會嘗試發行自己的白條來償還債務呢?不大可能有人會願意接受這些白條,除非它們獲得普遍接受的保證,特別是能通過商品和服務贖回。實際上,如果你不確定能使用它們,接受這些白條,或付出代價借入這些白條都是沒意義的。 那麽,私營部門銀行是怎麽保證有潛在無限供應能力的其貨幣單元(白條)能被市場廣泛接受呢?當然,一個方法是保持所有持有這些貨幣單元的人都能獲得部分它們產生的收入。 這就是為什麽不良貸款可以帶來系統性的不穩定和損害銀行的信譽。 ... 如果一家銀行從所發行貨幣單元不斷地產生穩定回報中獲得信譽,那麽它的貨幣單元很可能變得更有市場。 上述一切意味著,理論上私營部門銀行可以不需要潛在資本就能運營,當然前提是更大範圍的銀行體系繼續認同它們發行的貨幣單元有價值。而唯一不能擔保的是,未來這些貨幣單元值多少錢,或是否將能維持與國家貨幣一致的價值。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如果一家銀行發行了超過經濟所能承受的貨幣單元——也就是超出商品、資源和服務可贖回的能力,那麽系統可能很容易失去對全部私營部門貨幣單元的信心。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經濟中的凈財富會以通脹的方式縮減(也就是太多的貨幣單元最終導致購買能力的下滑)。 如果連傳統的銀行體系都能夠擺脫對國家鑄幣權的依賴,那麽當這個貨幣創造和流通過程進一步對銀行體系脫媒,進而發展出來的影子銀行體系無疑將更“獨立”,這可能也是當前國家刺激變得更加“無力”的原因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00

德隆系舊部操盤當代系 半年騰挪三家上市公司 奔跑的k線

http://xueqiu.com/5354454077/29807033
德隆系舊部操盤當代系 半年騰挪三家上市公司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於無聲處聽驚雷。

  當代東方(000673.SZ)、廈華電子(600870.SH)、國旅聯合(600358.SH)這三家均曾被「*ST」的上市公司,雖然所在地和主業風牛馬不相及,但其身後有一個共同的身影—廈門當代控股集團。

  如今已經蔚然成形的當代系,不僅開始了以這三家上市公司為平台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質押、增發融資、收購兼併等資本運作,還層出不窮進行了或隱或現的影子佈局。

  「當代集團原本的資本運作能力並不強,這從其入主*ST大水(當代東方前身)3年來毫無建樹就可說明問題,目前其資本運作的操盤團隊來自德隆系舊部,收購廈華電子、國旅聯合使之形成當代系,就是德隆系人馬的傑作。」一位接近當代集團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據其透露,曾經叱咤資本市場的德隆系干將,於2013年下半年正式與當代集團合作,其大本營是當代集團旗下子公司北京同鑫匯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隱身」操盤當代系

  「當代系能夠成形,與德隆系人馬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打上德隆系烙印。」前述接近當代集團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與當代集團合作的德隆系領頭人是王世渝,但兩者之間是怎樣的利益合作關係,目前還是秘密。」

  公開資料顯示,1957年10月出生的王世渝,曾任德隆系旗下德恆證券副總裁及德隆集團友聯金融產品總經理,亦曾是九龍山(600555.SH)和博盈投資獨立董事,在九龍山任職期間,該公司一度上演「雙頭董事會」鬧劇。

  查詢發現,在德隆系分崩離析之後,以瑞思資本董事長、興邊富民資本總裁、安控投資執行董事等身份轉換出現的王世渝,2013年7月開始以北京同鑫匯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的身份參加各種活動。

  成立於2010年1月27日的北京同鑫匯,註冊資本3000萬元,經營項目為非證券業務的投資管理、諮詢,法定代表人王東紅則兼任當代集團執行董事、當代東方董事和國旅聯合董事長。

  國旅聯合1月14日公告表明,當代集團持有北京同鑫匯80%股權。據北京市工商登記資料,北京同鑫匯剩餘的20%股權為廈門百創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後者也是當代集團實際控制人王春芳的企業。

  根據公開資料,進入當代系的德隆系舊部還有王棟 ,其於2014年1月起任廈華電子監事會主席,兼任廈華電子一致行動人德昌行(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任上海德隆國際戰略投資公司高級投資經理、董事局秘書。德隆集團友聯金融產品總部當時也在上海辦公。

  「德隆系舊部與當代集團合作的是一個團隊,現在能從公開資料查到的人並不多,但可以肯定,這些人在德隆系時與王世渝的關係相當密切。」上述接近當代集團人士稱。

  據其透露,王世渝在德隆系時的得力幹將唐軍 ,目前已受重用,擔任北京同鑫匯旗下基金的董事總經理一職,其曾在王世渝負責的德隆集團友聯金融產品總部任業務董事,並與王世渝一道出任安控投資高級副總裁。

  之前,王世渝公開表示,「現在同鑫匯10多個人,握在我們手上的儲備項目就有300億美元的價格,如果設計得好,可以用到(國內)資本市場的資金,計劃一次性推出5個項目到A股市場上進行項目基金的募資工作,我們可以在併購、整合創造價值、退出等三個環節實現獲利。」

  儘管王世渝等德隆系舊部紮根北京同鑫匯並深度介入當代系資本運作,但在對外活動中,北京同鑫匯及王世渝等人卻鮮見與當代集團一起露面,當代集團的公開活動也罕見德隆系舊部的身影。北京同鑫匯現有工商資料中,王世渝、唐軍等人亦未亮相。

  「這種若隱若現的關係,合乎資本運作剪不斷理還亂的朦朧感,可以迎合資本市場的想像預期。」上述接近當代集團人士認為,「北京同鑫匯之於當代集團,不像母子公司關係,更像是戰略合作夥伴。」

  「潛伏」施展煉金術

  「近期當代系的資本運作手法確實存在德隆系的影子,主要表現為將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運用到極致,通過不斷融資和投資製造二級市場上的所謂利好消息,從中獲取暴利。」一位曾與當代集團有過合作的券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與此相關的事實是,2014年以來大盤跌跌不休,但當代系的當代東方、廈華電子、國旅聯合均逆勢上漲,至今股價皆有不菲斬獲。

  王世渝等德隆系舊部操盤當代系,除表面與北京同鑫匯不相干的王棟從德昌行「空降」廈華電子外,當代東方現任監事、行政人事部部長許偉曲,亦從北京同鑫匯行政經理崗位直接轉任。

  「當代系三家上市公司中,德隆系舊部通過北京同鑫匯已全部」滲透「,只是表面上很難看出來而已。」前述接近當代集團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與王棟同時進入廈華電子任董事的高婷,是北京同鑫匯的董事。」

  按照廈華電子公告,高婷現任高盈國金地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並無在北京同鑫匯的任職經歷。不過,國旅聯合5月22日披露的定增預案中,擬以5.21 元/股認購1500萬股的北京金匯豐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2014年4月18日才成立,其出資250萬元持股50%的有限合夥人也是高婷。

  「德隆系舊部與當代集團聯合下的是一盤大棋,2013年底至今僅半年,其對三家上市公司密集採取的資本運作、手段和規模都有當年德隆系做派。」上述接近當代集團人士指出。

  事實上,自2010年底通過拍賣獲得當代東方控制權以來,當代集團始終碌碌無為,當代東方也一直處在主業不明的盈虧困局邊緣,但從2013年11月開始,當代系不僅收購增加了兩家上市公司,同時對所屬三家上市公司進行了一系列資本運作。

  2013年11月,當代集團實際控制人王春芳的妹妹王玲玲及一致行動人,通過受讓華映科技(000536.SZ)所持73621068股廈華電子股權並受託對前者所持104761903股進行市值管理,成為廈華電子實際控制人。

  緊接著在2014年1月10日,當代集團通過旗下的當代資管以29128.22萬元受讓國旅集團持有的17.03%國旅聯合73556106股,成為國旅聯闔第一大股東。

  隨後,當代東方和國旅聯合相繼推出定增融資預案。其中,前者擬以10.8元/股非公開發行23148.15萬股,募資25億元收購盟將威100%股權及補充營運、流動資金等;後者計劃以5.21 元/股非公開發行13435.7萬股,募資7億元用於償還公司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系這些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中,除剛收入囊中的國旅聯合,其對廈華電子和當代東方的所持全部股權,均悉數進行質押融資。

  當代系的股權增值手段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例如,1月收購國旅聯合股權的對價為3.96元/股,但隨後的定增融資價格飆升至5.21元/股,當年進入當代東方的每股價格僅為1.04元,現在非公開融資卻高達10.8元/股。

  「在德隆系舊部的籌劃操盤下,現在當代系的煉金術已臻爐火純青。」上述接近當代集團人士說,「首開先河的廈華電子股權市值管理應是德隆系舊部的手筆。」

  根據2013年11月公告,華映科技三家子公司將剩餘的廈華電子20.02%限售股 104761903股,委託王玲玲控制的廈門鑫匯進行市值管理,雙方約定目標股份基準市值對應的股價為3.66 元/股,超出或低於的部分,由廈門鑫匯按40%收取相關費用或給予補償。而截至6月19日,一路上揚後的廈華電子股價為8元,僅此一項,廈門鑫匯的賬面浮盈高達18186.6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82

當代金融發展理論奠基人羅納德·麥金農去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59

McKpic

美國西岸時間2014年10月1日早上7時,羅納德·麥金農教授與世長辭。麥金農教授享年79歲,在斯坦福任教53年,是當代金融發展理論奠基人。

羅納德·麥金農是應用經濟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經濟學和經濟發展,主要關註轉型經濟體和財政政策。主要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包括金融體系和貨幣體系。研究範圍包括窮國的銀行和金融市場監管,以及國際和地區貨幣體系的歷史演變。發表大量相關專著與文章。

麥金農與斯坦福大學的 Edward S. Shaw教授開創了“金融抑制”對於經濟發展阻礙的分析研究。他的第一本專著《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1973)分析了60和70年代的主流經濟學派為什麽容許通脹和政府對信貸市場的幹預。在1993年的《經濟自由化的秩序:轉向市場經濟中的金融控制》一書中,他描述了為了得到開放市場,政府要施行正確的放開國內金融和外貿的政策。他將此分析應用於發展中國家和東歐及東亞的前共產主義國家,他特別對於中國為什麽能把放開的次序做“對”感興趣。

他還對國際貨幣與金融感興趣。在《國際匯率中的貨幣:可變貨幣體系》(1979)一書中,他分析了為什麽美元成為了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商品貿易結算支付手段。在《遊戲規則:國際貨幣和匯率》(1996)一書中,他分析了美元本位規則經過修改可以使戰後的世界經濟更穩定。

他的研究重點是密切分工合作與競爭的國家的區域匯率制度安排。雖然歐元為歐洲提供了一個共同貨幣,但是在其他貿易區,如東亞和拉美,還存在巨大的匯率和貿易不平衡。因為在這些地方施行類似“歐元”的政治條件不成熟,只有對美元本位制度進行修改,才能達到匯率穩定。

他與Kenichi Ohno合著了《美元與日元:解決美日間的經濟沖突》(1997),即出《東亞匯率困境與世界美元體制》 。

為了研究,麥金農先生與亞洲、拉美、北美、歐洲的各國央行[微博]和一些國際組織,如IMF[微博]、世界銀行[微博]和亞洲開發銀行等進行過廣泛的交流。

麥金農先生的作品都由他的妻子Margaret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20

讀書劄記150102全球城市史(三) 當代城市的演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0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102%e5%85%a8%e7%90%83%e5%9f%8e%e5%b8%82%e5%8f%b2%e4%b8%89-%e7%95%b6%e4%bb%a3%e5%9f%8e%e5%b8%82%e7%9a%84%e6%bc%94%e8%ae%8a/

讀書劄記150102

全球城市史(三) 當代城市的演變

掌門執筆

 

〈逃離市區〉當代城市的典範:洛杉磯L.A.

1908年L.A.制訂了美國首個綜合城市規劃法案, 其指導方針為分散、多中心和大規模郊區化.***** 這個法案的思想和執行敲定了美國, 甚至全球先進城市未來一百年的發展趨勢.

 

雖則L.A.的官員和發展商一力聲稱這法案是為了 “營造一個更加優質和健康的城市,意在垂典範於後世”, 作者卻指陳 “滿足貪欲和追逐權力才是推動城市發展的一般動機”.

事緣對上世紀後半期大量拉丁美洲和亞洲移民湧進, L.A.人口急劇膨脹. 移民以討生活為首務,自然群聚於市中心以適應就業和開創服務業,*** 這就造成了中心區過於擠擁與及生活素質下降. 白人中產階層追逐“優質家庭生活”與及“高人一等”的身份認同, 於是紛紛逃離市區,定居周邊郊外. 其時汽車開始在美國普及,  L.A.居民平均擁有汽車量是全國的四倍,是芝加哥的十倍, 為城市加速擴散提供了條件.***

 

人口湧進城市作為一種主流現象,自古如此,舉世皆然, 但十九世紀不同之處是工業革命已竟全功,城市吸納人口的力量大增. 高密度造成高壓力, 市中心被迫縱向發展, 大廈林立,自此時起.

市中心持續受壓, 發展出兩條背馳的因應路綫: 其一以巴黎為代表, 不斷擴充和重新規劃中心區域; 其二以倫敦為代表, 逐漸將人口向市郊分散釋放.*** 比較這兩條路綫, 前者其實更合乎歷史常態. 倫敦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因為她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人口是巴黎的三倍, 擴充重劃殊為不易. 再者,英國貴族文化具有悠久的鄉村生活傳統, 新興中產階層繼承了這種品味.

 

工業革命之初, 根本無人可以預見市郊才是城市的未來.*** 那時候, 只有窮人才住在市郊, 以長距離通勤換取低廉屋租. 時移勢易, 分散模式在先進國度漸居上風, 最初是富戶遷往郊區, 後來中產和小康的工人階級也踴躍跟進; 到了最後, 市中心的居住者反倒多為貧窮戶了.

這種趨勢也強化了族裔分裂的社區格局, 白人紛紛遷離之際, 黑人仍得滯留市區.  1970年,將近95%的郊區居民是白人; 而市區的白人人口僅為30%. 另一方面, 全國黑人人口中的一半居住於市區.

 

整個城市的總面積則因分散模式而倍數擴大, 呈現多中心, 按區份優劣而層級化的格局.***

城市趨向扁平化, 郊區樓房低矮,人口密度舒緩,生活素質提升. 因為擴散而地價平宜, 人民容易置業, 美國2/3家庭擁有私宅,是其他先進國的兩倍.

 

市中心經此滌蕩, 呈現兩極分化. 一端是環境惡劣和高犯罪率的破落區; 另一端則是人文薈萃、寸金尺土的繁華區. ***

繁華地帶〉

由商業、娛樂、文化中心和高級多層住宅所構成.

商業從來是城市的命脈, 在於當代,由於繁華區租金過於昂貴, 靠近供應端的商業活動,如分銷倉貯, 都得遷離; 核心區幾乎清一色是需求端的生意, 如消費購物中心、酒店和金融業.***

 

最為顯眼的現代城市文化是大眾娛樂, 如電影球賽等等. 這類娛樂事業多已產業化, 大規模經營和集體供應. 人們分散居住於郊區, 集體消費於市區, 而市區也就成為各種社交活動的場所***

另外,高端和群體文化活動也聚集於核心區舉辦, 如演藝會、大型競技會和時裝表演等. 文化中心、博物館和各種會館俱樂部多在核心區設立, 文娛活動聚焦使之成為引領時尚的源頭.***

 

多層豪宅的住客當然是菁英階層中的皎皎者,且多屬單身人士,*** 其中有或因需要,或因情趣而不斷流徙者稱為「漂泊族」, 更是城市的天之驕子.

既然家庭多己遷離, 核心區充斥著單身、享樂主義人士和貪婪的金融業者, 現代城市的危機就是集體價值觀念的喪失, 道德淪亡則社會凝聚力薄弱, 如同雅典和羅馬一樣. (編按:預測約紐終會為金融天火所焚燬, 如同所多瑪和俄摩拉一樣.)

 

當代 “大城市”還有另一種模式, 那就是人口超量的

〈病態城市〉. 後殖民城市的典型:墨西哥城

墨城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城市, 其前身為 阿玆特克人首都 “特諾奇蒂特蘭”,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佔領前夕的全盛期有人口6至30萬, 多過歐洲任何一個城市. 疫疾和政治蹂躪使墨城人口削減一半以上, 二百餘年無法復原.

1930年墨城人口達到1M, 1951年竭盡周邊湖泊的 勒瑪給水工程竣工,人口起飛. 數以百萬計人口從四面八方湧進, 城市規模以無序和痛苦的方式膨脹.

 

典型中的典型為「僭建區」(ie非法佔有居住點, 棚屋區, 貧民窟.). 墨城的僭建區名為 “休達. 湼紮華爾考伊泰爾”, 原是一個乾涸的湖泊, 其地土壤堿性過重, 即使灌木也難以存活, 惟是貧窮的人類卻能偷生. 此區在1960年有人口6.5萬, 十年間翻了十倍, 到2000年竟有2M人棲身於此地!環境之惡劣實在難以言諭.

當今在 “發展中國家” 中 至少有600M人口居住在這類貧民窟, 其居民將微薄收入的3/4用於購買食物, 當真是僅足糊口. 但人們仍從農村湧進, 因為這裡的生活雖然極其痛苦, 但留在農村則是死路一條.

 

墨城也以高犯罪率聞名於世, 高出第二大城市 瓜達拉哈拉2.5倍. 新來的移居者討活無門, 挺身走險, 名小說家這樣描述 “削尖你的刀, 不要相信任何人, 不要手軟, 不要討價還價, 甚至連看也不要看.”*** ( 編按:円素華盛頓有部電影以這個罪惡城為背境, 指稱平均每七天發生一宗學童綁票案, 富戶人家必需購買學童綁票保險, 而聘用保鑣則是接納投保的必要條件.)

 

1950年世上只有倫敦和紐約2座城市人口超過10M; 2000年共有19個, 其中16個在發展中國家. 據聯合國統計, 預測2015年(即今天) 將有23個巨型城市, 其中19個在發展中國家, 落後國與先進國城市人口比例會是3:1.

 

這類城市很多是殖民時代的首府, 如雅加達、加爾各答和開羅, 殖民者為城市打下了現代化基礎. 二戰後殖民地獨立,這些城市高速發展, 新的掌權階層即是舊日的菁英階層,*** 他們接管了企業, 住進豪宅區, 維持甚且擴大了社會不平等. 貧富懸殊是該等城市的顯著特徵.***

由於人口急速和過度膨脹, 缺乏資金進行基建, 三至五成垃圾無人收集, 用水短缺, 空氣汙染, 洵為常態; 政治腐敗, 貪汙盛行, 自不待言.

 

 

《全球城市史The City:A GlobalHisroty》 (2005) Joel Kotk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31

“當代女性的百科全書?我們當不起” 《歡樂頌》里講的那些不歡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888

《小時代》《歡樂頌》這兩個故事有幾分相似:同樣在上海,同樣是關於幾個女孩的友誼,她們同樣要不斷撕逼又不斷和好。但後者更“現實主義”。(劇組供圖/圖)

《歡樂頌》導演簡川訸和女白領們聊完人生後才知道,“女生的友誼是十分敏感的”。

女編劇袁子彈對此有更精準的描述:“女孩子之間,總是帶著些試探、比較,甚至是一種看不慣的欣賞。”

“《小時代》出了電視劇版。”有人這樣調侃2016年4月18日開始在東方衛視播出的電視劇《歡樂頌》。

這一回,被拿來和青春而浮誇的郭敬明團隊做對比的,是向來板著面孔做劇,並因為《北平無戰事》《瑯琊榜》等劇而被無上推崇的東陽正午陽光團隊——主創人員清一色“大叔”。

然而,《小時代》《歡樂頌》這兩個故事的確有幾分眼熟:同樣在上海,同樣是關於幾個女孩的友誼,她們同樣要不斷撕逼又不斷和好。

“《小時代》拍得那麽美,大家羨慕那種生活,但其實很少能碰到那些事。”演員楊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曾經是《家有兒女》里可愛的小雪,現在,她是《歡樂頌》里最讓人討厭的角色之一——一個嘰嘰喳喳、無腦,還篤信成功學的小鎮女青年邱瑩瑩。

“但是《歡樂頌》里講的事,都是身邊能碰到的,你能產生同感。”楊紫說。

除了邱瑩瑩這樣的人物形象,劇中的其他幾個人物也有強烈的現實對應:總是利用資源和金錢擺平一切的富二代、愛慕虛榮的漂亮姑娘、有心理問題的企業高管、沒有背景和高學歷就連實習生也沒得做的小年輕……制片人侯洪亮因此為這部劇冠上了“現實主義”這個詞。

盡管只有“現實”沒有批判,《歡樂頌》也足以挑起人們的談興了。

女性之間“別扭的友愛”

相較《小時代》,編劇袁子彈更願意拿《老友記》《欲望都市》,乃至《粉紅女郎》與《歡樂頌》對比。

袁子彈和導演團隊的謀劃是:“帶給大家一組有意思的人物,讓她們陪伴大家成長。”因此,一開始,這部電視劇就被設定為季播——季播劇也有更多實際性的好處:話題熱度可以更持久,商業表現可以更穩定,就連劇情設計,也可以及時調整。

財經女作家阿耐在《歡樂頌》原著小說中設計了這樣一組“有意思的角色”:為所欲為的富二代曲筱綃;孤兒、患有親密關系障礙的高智商女高管安迪;虛榮、洞察人情世故,卻飽受家庭經濟折磨的樊勝美;單純、愛咋呼,智商和情商都讓人著急的邱瑩瑩;小康之家的乖乖女關雎爾。

這是五個女人的戲,但電視劇開拍前,導演孔笙請來十幾位女白領,讓她們和制片人侯洪亮、導演簡川訸等一幫“大叔”主創聊人生。

“聊這一次非常管用,你看書、看婦女雜誌,都不如聊這一次。”導演簡川訸後來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歡樂頌》第一主題是友誼,簡川訸從那次懇談中知道“女生的友誼是十分敏感的”。

“女生的友誼不像男生,哥們就是哥們。女孩子之間,總是帶著些試探、比較,甚至是一種看不慣的欣賞。”女編劇袁子彈對此有更精準的描述。

曲筱綃和安迪從一開始就不對付,卻因為曲筱綃需要安迪的才華,形成了最穩固的關系。安迪起初十分欣賞樊勝美,但因為樊勝美過分虛榮而起嫌隙,在得知樊勝美性格缺陷的家庭成因後,又很快釋然。安迪不理解邱瑩瑩為什麽要相信不靠譜的成功學,邱瑩瑩不明白安迪為什麽瞧不起父親給自己買的書,盡管二人在劇中的和解有些莫名其妙,但終究,安迪意識到邱瑩瑩的簡單和快樂,邱瑩瑩也知錯就改,實現了自我成長。至於曲筱綃和樊勝美,很多時候互相較勁,卻在許多事情上意見一致,比如跳肚皮舞,以及應對男人的技巧。

“女生的關系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關系。”袁子彈總結,“女性友誼的轉變,往往不是因為驚濤駭浪,而是一些小事。”

袁子彈因此在劇本中對原著的友情線進行了微調:讓高情商的樊勝美,和高智商低情商的安迪,關系建立得更緊密,她們的優缺點對比也就更為明顯,誤會也會更波瀾起伏;曲筱綃和樊勝美之間則特別強調“別扭的友愛”,讓曲筱綃一面嘲笑樊勝美的“地攤貨”,一面在樊勝美入獄時,第一時間把她撈出來,在樊勝美家里遇難時,也毫不猶豫施以援手。

“當然,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得更多的,可能是女性友誼螺旋式的下降。”袁子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除了要展現現實,當然也要給現實一些期待和美好。”

嵌在這些女孩子友誼之中的,是她們的事業、愛情和親情。一些女性話題在這樣的構架中漸次展開:曲筱綃痛恨小三,卻在得知趙醫生有一位相處七年的女友後,仍要“競爭上崗”;邱瑩瑩因為不是處女而被第二任男友拋棄,曲筱綃卻能和趙醫生日夜貪歡(這一在原著中重要的情節組成,搬上熒屏只能成了“花式吻戲”);邱瑩瑩和每天加班的關雎爾反複討論,到底工作重要還是婚姻重要;樊勝美的問題則是:是不是必須嫁一個金龜婿?

從這部戲殺青開始,導演簡川訸就總是被問:“許多情節涉及女權主義的討論,你作為男性怎麽處理?”

“我們只是把問題充分呈現了,如何理解,主要看你站在哪個角度來考慮這些問題。”簡川訸回答。

看上去有些回避問題,然而這也是編劇袁子彈的本意。“女權並不是說,所有的女人都要追求同樣的生活。女權應該是,讓不同的女性滿足不同的需求,追求她們想追求的權利。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問題,我既不排斥那些畢了業就結婚的人,也不排斥那些努力的工作狂。”袁子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放回到劇里,“婚姻、小三、處女,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邱瑩瑩有邱瑩瑩的想法,曲筱綃有曲筱綃的想法,”袁子彈說,“五個女孩就是在許多問題上各持態度,才能引發討論。”

主創團隊曾經討論過一個話題:關雎爾是不是就是人生最好的狀態——沒那麽愚蠢,也沒那麽聰明,有個幸福的家庭和平穩的人生。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一切都還好”,袁子彈一度覺得,關雎爾也許是五個人物里最單薄、最容易失去存在感的一個。她後來給關雎爾找到了一個把手。“面對立場鮮明的姐姐們,她一直在找自己的路。事實上她一直在劇中發問,發現問題,然後討論問題。”袁子彈解釋。

有人評價《歡樂頌》是“當代女性的百科全書”。“這我們肯定當不起。”袁子彈說,“但的確是這個方向,我們希望引起女性們的探討。”

有錢人終得善果,“政治不正確” 還是“赤裸裸現實”

因為邱瑩瑩,演員楊紫自《歡樂頌》開播以來背了不少罵名。

劇情鋪展階段,邱瑩瑩的確是那個最容易招罵的角色:電梯出故障,五個女孩子被困,她哪壺不開提哪壺,嚼著零食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聽說過的電梯失事事件;對人沒有辨識能力,把渣男誤當真愛,沒完沒了地秀恩愛,朋友們好意提醒,她反倒毫不領情。

“邱瑩瑩太傻太蠢了,對我來說,演她可能真的不是件好事。”楊紫說。剛開始看到劇本,她更想演曲筱綃。“雖然曲筱綃跟我也沒那麽像,但我喜歡她身上那種北京女孩常有的很‘颯’的感覺,幹什麽事都很爽快。”

楊紫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邱瑩瑩的角色,為的是能和侯洪亮的團隊再合作一次。兩年前,東陽正午陽光出品的《戰長沙》在湖南衛視播出,口碑不錯戲卻沒紅,楊紫是女一號。那是楊紫在漫長的青春轉型期中,因為發胖、起痘而無戲可接之時,極少數的作品之一。

她說服自己來演邱瑩瑩的理由是:“邱瑩瑩的存在可以襯托其他姐妹。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邱瑩瑩身上的某種缺點,如果你不演,這個故事也就沒了立體性。”

邱瑩瑩究竟有多討厭?原著作者阿耐提到這部小說人物的創作時曾說:“我唯有寫邱瑩瑩時,總會滿心抓狂,恨不得撞墻。我也想制造事件刺激她腦袋靈光終於拎得清,可人物自有性格,我沒法強拗,只好在每次寫到她時自虐。”

也有人抗議:“我身邊從未見過邱瑩瑩這麽討厭的人。”“那是因為我們只能寫五個女孩,不能寫五萬個女孩。”編劇袁子彈回應。

為了讓邱瑩瑩不那麽討厭,主創團隊想了不少辦法:給楊紫加些“吃戲”,讓她體現出這個人物可愛的一面;讓邱瑩瑩和父親有更多溫情的互動,也給一心想讓女兒留在大城市的父親更多著墨,讓人物更能得到理解。

楊紫自己也為邱瑩瑩設計了不少討喜的小動作:著急時有點兒說不清話,眼睛就滋溜溜亂轉,小手和小腳動來動去。這些設計,在15集過後起到了一些效果,那時候邱瑩瑩已經“找回了智商”。

15集過後,觀眾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最招人討厭的也許並不是邱瑩瑩。演員蔣欣因為飾演樊勝美,一度被認為是整部戲的顏值與演技擔當。但當樊勝美令人討厭的一面開始顯現,就連在社交網絡上對蔣欣的贊美也跟著少了。

樊勝美虛榮,向追求自己的老同學謊稱自己一人租住了一套公寓,後來發現老同學開的寶馬3系是租來的,於是先刻意保持距離,再幹脆變成冷嘲熱諷。在小說的最後,樊勝美依然孑然一身。

富二代曲筱綃的結局要好得多。曲筱綃驕縱任性、拜高踩低,處處體現有錢人的優越感。

小說中,曲筱綃與關雎爾都喜歡上了趙醫生,趙醫生長得帥三觀又正,深知“筱綃做人有兩套標準”“千方百計對人”,卻還是願意與曲筱綃廝守。

有錢人終得善果,這被許多網友認為是小說《歡樂頌》最大的“政治不正確”,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最赤裸裸的現實”。而原作中冷不丁透露的精英階層冷眼旁觀式腔調,也讓許多讀者感到不適。作家阿耐本身也是一家民企的高管。許多人認為,安迪就是阿耐本人的影子。

“小說可能確實更接近精英視角。”編劇袁子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因此在劇本中一再加強邱瑩瑩和關雎爾的想法。至於原作中冷峻的人性分析,在劇中則變成了不溫不火的旁白。電視劇因此比小說溫婉得多,也弱化了現實的殘酷。

如今被讀者和觀眾大肆討伐的“階級性”,其實早在2013年小說剛剛完成時,阿耐就闡釋過自己的想法:“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比如父母遺傳的智商、體質、長相等;另一方面是軟件,成長就像海綿吸水,父母的見識、家庭所處的階層、家庭所處的地域、家庭的經濟狀況等,直接影響一個人所受的初期教育。而成熟,是對成長過程所受教育有意無意的反芻與揚棄。”

電視劇會如何處理結局,現在還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16

從張氏叔侄案到《無罪》:當代冤案如何走進電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943

 

在獄中,張雲平(原型張高平)服法但拒不認罪,始終沒有放棄申訴的任何一絲希望。(電影《無罪》劇照/圖)

“冤案到底是怎麽出來的?如果冤案只是一個誤會或者誰都沒有錯,拍這個片子有什麽意義?”

“找了好幾個演員,讓誰演,誰都不演。”沒辦法,導演董玲只能親自上陣扮演“女神探”。

一個四面封閉的小房間,米色的墻壁,米色的天花板。一個30歲左右的男人仰著臉、微閉著雙眼站在刺眼的大燈下,雙手反銬在背後的座椅上,白襯衫扣子全部解開。

這是一張電影劇照,燈光下的劇中角色叫“張軍”,他和叔叔“張雲平”遭遇了相同的命運。在一段將近十二分鐘的片花里,身穿紅色跨欄背心的張雲平拼命嘶吼,雖然鏡頭只是一閃而過,但他的左眼布滿鮮紅的血絲。

2016年9月22日,由浙江張氏叔侄案改編的電影《無罪》,在新疆五家渠市五家渠文化中心首映。六百多名來自公檢法司機關的觀眾坐滿全場,影片結束後,掌聲經久不息。

張雲平、張軍的原型是張高平、張輝叔侄。2003年5月,二人因涉嫌強奸並致人死亡,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刑事拘留。在缺乏客觀證據的情況下,杭州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張輝死刑、張高平無期徒刑;浙江省高級法院二審改判張輝死緩,張高平有期徒刑十五年。

2011年12月8日、2013年3月28日、2013年5月16日,《南方周末》三次報道張氏叔侄案,這是後兩次的部分版面。劇本創作前,導演和編劇曾與時任本報法治記者劉長聊了個把小時。(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張氏叔侄在新疆石河子市檢察院監所檢察科原檢察員張飈、北京律師朱明勇、《東方早報》原記者鮑誌恒等人的幫助下,經過十年申訴,終得平反。2013年3月26日,浙江高院撤銷原判,宣告張輝、張高平無罪。

冤案能不能拍成電影

《無罪》的劇本一稿出爐時,還叫《檢察官》。那是2014年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王安潤被張飈的事跡感動,驚訝於鐵案平反,在報告文學和廣播劇的基礎上,他擴展、潤色出三萬多字的電影劇本。

王安潤帶著劇本初稿找到天山電影制片廠的導演董玲。此前,董玲導演的主旋律影片《楊善洲》曾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看完劇本,董玲有些猶豫,敏感的冤案題材能不能做,能做到什麽程度?“說多了可能過不去,說少了又像隔靴搔癢。”但董玲也對這種頗具挑戰性的題材感興趣,考慮一下,接了。

2015年初春,主創團隊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安徽歙縣、上海、杭州等地分別走訪了檢察官張飈、申訴代理律師朱明勇、張氏叔侄等人物原型。董玲和律師朱明勇聊了足足兩天。王安潤說,“正義的天平上站著一群人”。

重新梳理後,電影的脈絡變了,線索從檢察官一條拓展為檢察官、律師、記者三條,片名也成了《無罪辯護》,最後定名《無罪》。主創團隊並不滿足於重現翻案過程,“我們想往深層次挖一挖”。

為了體現反思,電影試圖展現主人公們深深的無力感,現實中的諷刺與無奈一幕幕呈現出來。張雲平寄出滿滿一麻袋的申訴信,卻沒有收到任何回複;張雲發(劇中張雲平的哥哥,原型為張高發) 到浙江高院申訴七年,法院卻沒有留下任何電子記錄;張紅旗(原型張飈) 退休前最後一次找張雲平談話,張雲平在鐵窗內望著張紅旗遠去的背影,眼中滿是絕望……

“這個案子的(悲劇) 色彩,就在於大家這麽多年歷經挫折,但仍然在堅持。”鮑誌恒說。2011年11月21日,鮑誌恒關於本案的兩篇報道《一樁沒有物證和人證的奸殺案》和《跨省作證的神秘囚犯》同時在《東方早報》刊發,直接點出另一嫌疑人勾海峰作案的可能性。第二天,浙江省公安廳就將受害人指甲縫中殘留的皮屑與勾海峰進行了DNA比對,結果匹配。近一年半後,張氏叔侄案沈冤得雪。

劇本里,鮑恒(原型鮑誌恒) 的最後一場戲是與朱智勇在東江機場黯然分手。稿子發了,輿論的焦點有了,案子依然沒有變化。

鮑誌恒特別害怕看到那樣一部電影:好像檢察官、律師一跳出來,整個事件的走向就變了,案子就翻了。“這個案子里有二十多個巧合,少一個都翻不過來,至少不會這麽快翻過來。”把人的努力放進這些巧合里,他覺得特別悲哀。

董玲也意識到了這些巧合,意識到某種“人算不如天算”。她甚至一度想將片名改為《蒼天有眼》。

“冤案到底是怎麽出來的?如果冤案只是一個誤會或者誰都沒有錯,拍這個片子有什麽意義?冤案肯定是人為的,不是人為的我就不拍了。”董玲說。

“女神探”:讓誰演,誰都不演

“電影里的角色和真人挺像的,性格、形象都像。”朱明勇第一次看劇照,一眼就分辨出了張雲平、張軍、張雲發,不用說,足夠神似。

因為與張飈長得像,制片方欽點了上海戲劇學院的王洛勇演繹男一號張紅旗。張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段時間,王洛勇天天和他在一起,揣摩他的語言、神態,模仿他說話的速度、走路的姿勢。男二號朱智勇(原型朱明勇) 由著名演員尤勇扮演,雖然二人長得不像,但制片方看中的是尤勇的票房號召力。

選角時,有一個角色讓導演犯了難:李海蘭。李海蘭的原型是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預審大隊大隊長、“女神探”聶海芬。13年前,聶在沒有客觀證據的情況下,對驚魂未定的張輝、張高平進行“突審”,成功獲得嫌疑人的認罪口供。2006年,她成為電視“浙江神探”系列報道的主角之一,講述了“5·19強奸殺人案”——也就是張氏叔侄案的偵破過程。

“找了好幾個演員,讓誰演,誰都不演。”沒辦法,導演董玲只能親自上陣。李海蘭的戲不多,一場是對張雲平、張軍的審訊,要在三個月內限期破案;一場是捧著榮譽證書,接受采訪。後一場戲里,李海蘭的臺詞全是節目里的原詞,一字不差。就連“無懈可擊”“鐵案”的評價,也是從電視里照搬而來。

為了做到法律上的真實嚴謹,劇組向張氏叔侄案的一審、二審律師王亦文借走了全部卷宗,“一大手提袋滿滿的”,反複研讀。

審訊犯罪嫌疑人的場景更不能胡亂設計。董玲曾向熟識的內部人員取經,專門了解公安機關的審訊過程。椅子怎麽用、手銬怎麽銬、用什麽辦法收拾人,都有講究。拍攝時,劇組盡量按照實際情況還原,就連一位從公安機關調到檢察院的領導也認為這挺真實。“所以幾場戲下來,大家都感覺比較刺激。”

劇組還請來專業人士在片場實時監督。拍檢察院的戲,機器旁邊就站著檢察官;拍監獄的戲,導演身後就跟著獄警。或許因為每個人在專業上的嚴苛程度不同,全片拍完後,法律上大錯不多,小錯難免。

有一場戲,是再審後法官當庭宣布張雲平、張軍無罪。但有人指出,現實中的冤案平反不是在法庭里,而是法官帶著裁判文書到當事人家里宣讀。就這樣,這組鏡頭被刪了,董玲追求的莊嚴感、儀式感沒了。

“法庭上,律師不能站著說話。”“檢察官不能戴著檢徽進菜市場。”“檢察院的人出去吃飯、喝酒,怎麽能穿檢服呢?”內部審片時,來自公檢法司各部門的領導提出了諸多意見,只要在法律上稍有謬誤,一律剪掉。細到什麽程度?同一個場景里,不同的檢察官有人佩戴大檢徽、有人佩戴小檢徽,也要剪掉。

“可還是有專業錯誤啊。”朱明勇說,字幕里,“律師執業證”打成了“律師職業證”;影片結尾時出現的法條,從條目到內容全不對。

“這是審片時專業人士寫好給我的,我按照這個打上去的。”董玲不理解,其他情節審得那麽細,法條這麽重要的問題專業人士還能出錯?盡管電影已經套上廣電的“龍標”,她還是希望能把類似的硬傷改過來。

駐監檢察官張紅旗(右,原型張飈)發現案件存在偽證,他的主動介入,成為推動張氏叔侄案平反的關鍵。(電影《無罪》劇照/圖)

十年冤獄初心不改?

內部審片前,董玲把剪好的第一版成片私下拿給廣電的朋友“試水”,反應不錯,“能過”。她也對自己的尺度把握頗有信心,“那《烈日灼心》都拍成啥樣了,不是也過了嗎?”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不動,或者稍微加一點東西,肯定能在戛納之類的電影節上獲大獎。”雖然沒有看過那一版,但朱明勇斷言那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真實、完整地展現了一起冤案的制造、平反過程,且不論藝術手法如何,它(能拍成電影) 在法治進程中的意義已足夠重大。

董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一個場景中,警察把方便面調料包撒進水里,用礦泉水瓶餵著兩個嫌疑人喝。審片時,有人一看就讓把“灌辣椒水”的場面剪掉。“可這不是辣椒水啊,這是能量,不給他們喝他們就死了。”“那也不行。”

由於不能出現犯罪嫌疑人在監舍里被打的鏡頭,曾經威逼誘引張氏叔侄作出有罪供述的關鍵人物、同監犯袁連芳(片中化名袁芬芳) 根本沒有露面,只有一個名字、一張照片,在張軍等人的敘述中隱約浮現。

在張氏叔侄案的再審判決書中,浙江高院認定,本案不能排除公安機關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情形,張輝、張高平的有罪供述、指認現場筆錄等證據,依法應予排除。

記者鮑恒(原型鮑誌恒) 的線索也全砍了。按照劇本,鮑恒遠赴河南、浙江、新疆等地調查,寫出兩篇重磅新聞,發稿前,還與報社領導就風險問題進行過激烈討論。為了拍出輿論場里風口浪尖的效果,劇組特意找了一家印刷廠,兩個整版刊發了張氏叔侄案的報紙付印、下線,先後被送到張紅旗、張雲平、張雲發的手中。

演員尤勇沒去參加首映。他扮演的律師朱智勇的戲份大量減少。走投無路時,朱智勇要求異地重審案件,這個戲碼沒能在電影中出現。

在五家渠文化中心,人們看到了這樣的結尾:叔侄倆重新買來大貨車,又做上了長途運輸的營生。他們初心不改,照樣在漫長的路途中免費搭載乘車人。曾經有人提出,讓叔侄倆唱個歌吧,高興。董玲斷然拒絕:十年冤獄回來還有心思唱歌?

初版中的結尾本來有一首歌。那是一個持續數分鐘的長鏡頭,在一片黯淡的星空下,叔侄倆蹲坐在老房子門前靜靜抽煙,誰也沒有出聲。隔了半晌,張雲平才說出一句,“過兩天,咱去給你奶奶立個碑。”又是一陣沈默。而後,張雲平不自覺地唱起一首在監獄里學會的歌,他淡淡地哼著,哼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08

當代摩根!巴菲特現在已經控制了全球最大銀行中的兩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1/1123153.html

繼成為富國銀行最大股東後,巴菲特將美銀的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由此成為了美國銀行的大股東,並獲利達150億美元。

金融危機時巴菲特的救市之舉,最終讓他獲利頗豐。人們紛紛在討論他驚人獲利外,也不得不敬佩他當年在股市崩潰時入市的獨到眼光。 抄底這個策略大家都會,但巴菲特的抄底卻總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他的救市之舉更讓人回想其摩根,那個在1907年挽救了美國金融業危機的銀行家。作為全球最大兩家銀行的最大股東,巴菲特如今儼然扮演著危機時的最後貸款人角色,其地位也堪比當年的摩根。

巴菲特抄底vs摩根救市

在1907年,一場金融大恐慌不期而至:一場操縱銅業公司股價失敗的事件,引發了銀行擠兌危機。銀行的恐慌很快蔓延至股市中,當時股價創下了1900年的新低。一時間,華爾街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中。 

這時,金融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出手了。作為紐約最有門路的銀行家,他先是自己借出了大量資金給陷入危機的美國信貸公司,並成功說服其他銀行一道救市。 他還勸服這些銀行家向股市投入了2500億美元資金,瀕臨崩潰的股市才得以勉強平靜下來。 

成功挽救了金融危機的摩根可以說是擔任了現代央行所承擔的角色。也是經此恐慌,美國開始意識到應該建立現代央行機制,央行成為最後的央行,並在關鍵時刻給銀行伸出援手。 

而在金融危機,巴菲特所擔任的角色與摩根也有得一比。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來襲,幾乎所有的公司都遭遇了資金短缺的情況,大家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這與1907年的情況幾乎是一樣的。金融危機如此強大,就連高盛,通用電器等老牌大公司也紛紛陷入了困境中。 

總結而言,巴菲特擔當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私人部門的實際“最後貸款人”,在2008到2011年間他共斥資了250億美元,對資金周轉出現問題的公司等註資。

當年的抄底讓巴菲特掙得盤滿缽滿

如今,巴菲特因為當年的抄底,掙得盤滿缽滿:

在高盛的投資,當高盛贖回優先股時,巴菲特獲得的股利和贖回溢價約21.4億美元,而且巴菲特最終不花一分錢上,得到高盛當時價值14億美元的股票;

在美銀的投資上,巴菲特獲得的優先股股利和未實現資本利得接近150億美元;

在通用的投資上,巴菲特的總獲利也到了13億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將巴菲特的這幾筆交易放到一起,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高盛,美銀和通用電氣這四筆交易:

這時,巴菲特逆勢入市,分別給高盛,通用電器等多家公司等註入了資金: 

2008年9月下旬,巴菲特同意對高盛註資50億美元;作為回報,他獲得了高盛市值50億美元的優先股,股利為盈利的10%;同時獲得了普通股認股權證,允許他以115美元/股的價格收購高盛另外價值50億美元的普通股,當時該股股價為125美元/股。

2008年10月,巴菲特向通用電氣公司投資30億美元,並獲得其優先股和認股權證。正如高盛一樣,通用電氣為其優先股向伯克希爾支付10 %的股利,在隨後的5年中,伯克希爾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以22.25美元每股的價格購買價值30億美元的通用電氣股票。

2011年,當美銀美林深陷危機時,巴菲特又向美銀投下50億美元換得優先股,並以每股7.14美元的價格購得美銀7億份股票的認股權證。

從三筆交易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共同點:

1. 註資以獲得優先股和看漲期權;2.優先股利息相當高,達到盈利的10%;3. 看漲期權的行權價要比現價。

所以說,雖說抄底入市,但股神就是股神,在入場之前,巴菲特就會談好條件。所以也有人說,在如此豐厚的條件下,巴菲特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賠的。

聲望堪比摩根:出了事都來找巴菲特 

同時還坐擁美銀美林和富國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並擁有高盛的股份,堪稱銀行業的老大,如今在銀行業的超然地位和摩根有得一拼。他的聲望不僅讓企業陷入第一個想到要求助他,而這也幫他談到了幾乎最好的交易條件。

就在六月,當加拿大次貸之王HCG陷入危機搖搖欲墜之際,公司也找到了巴菲特救助。在本次救助中,巴菲特買股票實際僅出資3億美元,但通過與HCG的協議在24小時內就爆賺91%:2.7億美元,年化收益率33100%,這還沒算一年後將收入囊中的1.8億加元利息。

正如見智研究所在其分析中所言:

這一次出手“相救”HCG中間充滿了老巴的精心計算,而其做法與金融危機期間救高盛,在本質上都是相通的。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通過這種“無風險”操作,足足賺了100億美元。

然而即便是被巴菲特“算計了”,表面上看是HCG送走了“死神”,請來了“閻王”,但本質上這筆交易對雙方而言達成了雙贏(但納稅人卻又輸了)。同時,HCG這個加拿大的高利貸之王,最終也向吃瓜群眾展示了如何從高利貸“成功脫身”。

這一次救助與當年拯救高盛如出一轍,巴菲特猶如當年摩根在世,不僅賺得“名聲”,還讓“股神”招牌愈加耀眼.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歐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34

拍一整年電視劇的錢投資演唱會 當代東方這步棋走得驚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9/114910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持續收購影院,投資時尚節目、數據服務等產業衍生公司,建設愛情主題特色小鎮(《影視公司為何搞不賺錢的特色小鎮 當代東方:因為愛情》),再加上已有的影視劇制作,當代東方(000673)打造影視文化全產業鏈的野心可見。幾天前,當代東方又公告稱要投資明星演唱會,而且出手不凡,從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31日的合作期內,對演唱會的總投資高達6至9億元。若以下限6億元,這幾乎是當代東方2016年度投資制作好幾部大劇的成本。

▲當代東方《關於公司簽訂重大合同的補充公告》截圖

公司稱,演唱會授權方單場盈利分成比例為利潤的20%,這意味著當代東方每場能拿走80%的利潤。看上去這筆大買賣似乎不錯。但是每經影視(微信: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這份重大合同還有不清晰的細節,尚不能明確其盈利前景,而且熟悉演藝市場的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演唱會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好賺錢。少數大明星的演唱會一票難求,但成本也較高。在演出圈,很少有億萬富翁。”

1、演唱會明星指向王力宏

當代東方是與一家註冊於開曼群島的公司Hongsheng Culture Holdings Ltd簽訂了《<世界巡回演唱會>代理合同》。合同期限是從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31日止。當代東方預計本次演唱會總投資為6至9億元,其中演唱會制作費用3.5億元。

甲方Hongsheng Culture Holdings Ltd擁有演唱會代理授權,負責演出節目內容設計及制作,以及演唱會的整體制作方案、設備租賃調試,甲方單場盈利分成比例為單場演唱會利潤的20%。

當代東方負責演唱會票務事宜及收益、贊助事宜及收益,以及安保、落地執行等費用。按照合同約定,當代東方將拿走單場演唱會80%的利潤。

投資這麽大的世界巡演,主角是誰?公告發布後,引發不少猜測。演藝界人士、不少鐵桿粉絲認為,從甲方公司的名稱“Hongsheng”看,這位明星歌手是王力宏。王力宏的音樂事務主要由一家名為“宏聲音樂”的公司主導。


▲王力宏演唱會(視覺中國/圖)

今年7月,臺灣地區的媒體報道稱,王力宏的老婆王靚蕾插手把關演唱會,死磕細節嚇跑演唱會承辦商,傳聞雙方原定合作超過60場次,最後合作告吹讓王力宏損失上億元新臺幣唱酬。不過,宏聲音樂否認這一傳聞,表示“這是不實報道,新的巡演已經選定合作方,在如火如荼制作中!”

就在當代東方公告次日,王力宏首張迷你專輯《A.I.愛:第一集》正式發行,而他的世界巡回演唱會據悉將於2018年開啟。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就本次合作方的具體情況詢問公司相關人士,對方對王力宏不置可否,只是說:“以公告為準。”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同時撥打了王力宏經紀人鳳琴的電話,電話無人接聽。

當代東方此前還未開展過演唱會業務,公司對這次合作表達了美好的願景,“本次合同簽署是公司首次與一線藝人開展演唱會業務的合作,有助於公司整合國內外演出資源、票務資源,占有演出市場份額,從而更好地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2、主業是什麽?演唱會投入相當於2016年度電視劇總投資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盡管合作期限三年多,當代東方這筆投資也算相當豪氣。以投資下限6億元為例,這相當於公司2016年度投資制作電視劇的全部支出。2016年度,當代東方制作了《軍師聯盟》《北京遇上西雅圖》兩部大劇和同期網絡劇播放量第一的《熱血長安》等,總投入5.91億元,占營業成本比重達85.32%。


▲《軍師聯盟》豆瓣評分8.1分(豆瓣/圖)

電視劇是當代東方目前主要依賴的經營板塊,2016年度電視劇收入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81.22%。2017年上半年,電視劇收入1.09億元,毛利率61.40%。

當代東方去年引入商業演唱會團隊成立了“當代亞美”,並在今年5月與擁有孫楠、周曉鷗等音樂人資源的燦天文化共同投資設立百盈影業,顯出要朝音樂領域擴張的意圖。但到目前為止,當代東方還沒有操辦演唱會的實際經驗。如今,卻要把一筆相當大體量的資金用於投資演唱會,真是大膽的一步棋。

當代東方未來要發展的主營業務到底是什麽?隨著公司不斷並購投資,這點卻變得不那麽清晰。2016年度,公司投資了8家公司,涉及影院投資管理、創業投資咨詢、版權運營、新媒體運營、演唱會等。2017年上半年,公司進一步表示,在深耕內容、渠道等業務的同時,圍繞產業衍生布局新設多家業務子公司。


▲當代東方制作的《熱血長安》播出時,排在同期網劇播放量全網第一

當代東方跨界轉型以來,常提及致力於打造影視文化全產業鏈,所謂“泛娛樂”的概念在文化產業屢見不鮮,業內人士指出:“文化產業有這麽一些都提出想要打造全產業鏈的公司,但它們依賴的核心主業又是什麽?有沒有支撐穩定經營,可持續盈利的業務板塊?”

3、成本高企推高票價 演唱會沒那麽好賺錢

當代東方稱,本次合同涉及金額較大,將會對公司未來的經營和業績產生一定影響,公司已從合同條款上進行了嚴格約定,風險可控。看上去,這筆大買賣前景可期,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目前這份大合同還有一些並不清晰的地方,或許會影響它的盈利預期。

公告稱,巡演範圍是全球,具體演出國家、地區及城市依照附件一規定。附件一即《<世界巡回演唱會>代理合同》,然後並未隨公告一起公布。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還在列計劃,具體演出場次需要以公告為準。”

如果按照臺灣地區媒體此前曝光的超過60場次,若按6億元投資額,每場投資成本約1000萬元。熟悉演藝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單場演唱會成本千萬,已經是頂級明星的標準,是非常豪華的。”


▲演唱會現場(視覺中國/圖)

然而,花6~9億元重註演唱會,盈利成算又有多少?演藝圈的資深人士表示,演唱會並非那麽好賺錢,“這要看藝人在當今演藝市場的影響力,這是票房保障,其次還有贊助招商。目前,演唱會主要通過門票和贊助來覆蓋成本。”至於處於商業雛形的在線演唱會,涉及新媒體版權銷售,還未成為演唱會主流收入,資深人士表示:“新媒體版權只有大牌藝人才有。比如王菲,2016年底那場演唱會,騰訊拿下直播權花了幾千萬高價。”

演唱會收入結構並未有明顯變化,但目前的市場,明星演唱會成本高企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場地租金、舞臺搭建、安保費用等支出增加外之外,明星及團隊的高昂出場費在成本中占比較大。業內人士說:“千萬級的演唱會,明星出場費至少拿走300~400萬元。這里面還有一些一言難盡的‘竅門’,有的大牌經紀人還有別的要求,讓出場費更高。”

演唱會成本升高,再加上工作票、贈票等隱形成本,主辦方更依賴銷售高價票。據演藝市場相關統計,2016年明星在大型體育場館舉辦演唱會的最低平均票價為300元,最高平均票價約為1300元。一線具有號召力的明星票價更高,如陳奕迅巡演北京站票價為380-1980元,周傑倫巡演北京站票價為280~2280元,“歌神”張學友從2016年至今開啟巡演,多個城市一票難求,最低票價380元,最高1990元。


▲張學友演唱會票價(格瓦拉/圖)

“不管演出商虧還是賺,明星都要拿走約定的唱酬,穩賺不賠。”演藝圈的資深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壓力都在承辦的演出商身上,能否賺錢要看明星是誰,有時候即便是高票價也未必利潤豐厚。所以在演出圈,很少有億萬富翁。”

這樣的情況,從一家掛牌新三板的演出經紀公司天視文化曾披露的演唱會內情可見一斑。陳奕迅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一線演唱會明星,他的演唱會常常是開票就被“秒光”。2014年,陳奕迅分別在福州、廈門開了演唱會,門票收入均過千萬元,毛利率分別為3.14%和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08

當代藝術畫易升值

1 : GS(14)@2012-10-27 14:41: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27/18049879
【週末理財】
藝術品在拍賣會屢創天價,但毋須被此嚇怕,優雅投資並非僅屬超級富豪的玩意。作為股票和物業以外的第三類資產,藝術畫作現今吸引不少年輕投資者入場。要發掘具升值潛力的藝術畫,專家建議,可從價值四至六位數的實力派畫家作品入門。
記者:李芳芳
與買股票須看公司核心業務價值一樣,經營畫廊廿載的季豐軒創辦人季玉年表示,畫作投資最重要是作品本身具有藝術和學術價值,可從畫家在當時流派和藝術史上的影響力中判斷。投資該類作品,無論在經濟好與壞時期,都能獲得長久的金錢價值支持,相當穩陣。特別是已塵埃落定的大師作品,投資者能掌握到畫作張數和創作時期等數據,但往往這些名畫價錢較貴,動輒過千萬甚至上億元,非一般人可入場。
[潑彩潑墨畫《嘉耦圖》] 潑彩潑墨畫《嘉耦圖》
名家小品數萬元入場
對於藝術投資的初哥,她建議可先選擇名家小品,如一般價值數萬至十多萬元的小尺吋版畫和素描,同樣為名家作品,但非最出名時期創作,故近年獲得不少年輕觀眾支持,惟其升值能力難以媲美名家的一級作品。季玉年認為,年輕投資者入門,最好買同代人的作品,「生活在其中,對畫作容易產生共鳴,亦容易掌握到畫派領袖的資訊,而揀得啱……當然價格相宜,幾千至幾萬元都不定,尤其適合每年預算不多的投資者。過後發現買中,興奮度好大。」
雲峰畫苑創辦人兼國際收藏家交流協會會長郭浩滿亦表示,入門最好買中國當代藝術的精品,價錢偏低,一般未成名的實力派畫家作品,價格從數千至數萬元,容易出現升值幾倍的溢利,而且較易保障到所買作品是真跡。「永遠買精品才如9999的真金般有保障,最好尋找含金量的作品,而不會受到經濟週期影響。」
不過,季玉年承認,買新興畫家作品的風險,較創業板股票更大,最終能脫穎而出成為藍籌的可能性低於1%,而且需要耗費較長時間,至少等待十年八載。畢竟是創意工業,手畫的畫作會跟隨畫家的思想、生活而不斷演變;畫家亦有情緒和健康問題,創意能否源源不絕,均無法控制。當中牽涉的變化因素好大,不同於投資有科學化管理的上市公司,偏向保守的投資者最好從熟悉或欣賞的畫作入手,可增加買中的機會。
長線尋找趙無極二世
而經驗老到的季玉年是如此尋找價值大作,「最近正尋找一個橫切面,代表1960年代、融合東西方人文思潮最有影響力的華人大師趙無極,在同一時期不同亞洲國家藝術家,或者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西方藝術家中,尋找第二個趙無極。有同樣的藝術價值,但畫作的(金錢)價值未曾發掘。」
投資名畫入門
‧有數萬至十多萬元以上的多餘錢,從名家小品,或有實力的同代藝術家作品入手
‧有藝術家、畫廊老闆或藝評人等具經驗的老師指導
‧投入時間學習和培養鑑別能力
‧保存畫家的簽名證書,最好與畫家影相作實;或有收藏紀錄和來源的證書
‧做好長時間投資的心理準備
‧一般套現期,從放售至收款或需四至六個月
‧部份畫廊可回收或代為放售,或通過拍賣行拍賣,佣金一般需5%至10%
‧承造保險,佣金一般為保額的1.2%至1.5%
2 : 鉛筆小生(8153)@2012-10-27 18:44:35

湯兄唔會玩呢味
3 : GS(14)@2012-10-27 20:33:20

I don't know so I would not be interes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