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教育篇》兒子在家自學 女兒異鄉讀書探索世界 與自然共處、親力親為學問自然來

2012-03-19  TWM




三十五歲才結婚的凱文.凱利(KK),三個孩子都在台灣與美式教育中長大。

身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趨勢大師,他從不刻意培養孩子成為另一位凱文.凱利,卻堅持孩子要有求知心、有創意,還要用雙腳旅遊去認識這個世界。

撰文‧賴筱凡

依偎在美國國家公園旁的小社區,在蜿蜒道路的盡頭,就是凱文.凱利的家。這棟荒野中的木屋距離最近的文明||加州舊金山市區,有著一小時的車程。但為了讓 孩子與自然共處,他與太太選擇落腳帕西菲卡(Pacifica)這個小鎮。

大學只讀了一年就輟學,凱文.凱利靠著自學及旺盛的好奇心,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趨勢大師。他的著作影響全球無數科技人,甚至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Steve Jobs)都成了他大膽預言的實踐者。

曾經拒絕正統教育,目前擁有三個孩子的大師會如何教育自己的寶貝?對天下的父母又有何啟示?

帶著他做比跟他說重要

走進凱文.凱利的家,擺設簡單又溫暖,連接著起居室的另一端,就是他的工作室。成堆的書籍與研究資料堆滿屋內牆壁,這裡宛如一個小型圖書館,但不同於住家 的簡單色調,工作室裡聳立著他與兒子一起動手設計的樂高城堡,還有一個利用購買電器產品剩下的保麗龍所堆起的龐大機器人,「這些都是我兒子和我一起做 的。」他微笑著說。

受到一九六○年代嬉皮文化影響的凱文.凱利,從年輕時代就崇尚動手體驗生活,二十歲時就靠著雙手在紐澤西蓋了第一棟房子。他像一般美國人,在後花園裡種 花、養蜂,「第一次蒐集到蜂蜜後,你就會好奇,蜂蜜是怎麼得來。」凱文.凱利的好奇,讓他從養蜂、了解蜜蜂,最後還得出了「蜂群理論」。

這就是凱文.凱利對三位小孩的教育哲學,與自然共處、凡事動手做,學問自然就跟著來。

很少人知道,大師不但來過台灣當背包客,而且還是台灣女婿,他的太太是任職於美國大藥廠基因科技(Genetech)的台灣女科學家。

︽今周刊︾採訪凱文.凱利這天,正巧在房內遇到他十五歲的小兒子傅岱文,他從小在雙語環境下長大,能說簡單的中文,「可是,他上了國中之後,越來越不開 心。」凱文.凱利不諱言,同時要受美式教育與台灣教育,繁重的功課壓力讓兒子根本吃不消。

如果這種情形發生在台灣,台灣的父母會怎麼做?應該大多都會強迫兒子去適應;凱文.凱利卻毅然選擇結束兒子在學校的正規教育,改為在家自學。「美國在家自 學的小孩很多,我們身邊的朋友就常分享在家自學的好處。」凱文.凱利認為,當孩子開始拒抗學校教育,與其強迫他接受,更應該尋找方法開啟小孩學習的各種可 能性。

當小兒子開始在家自學,凱文.凱利沒讓他閒著,每天都帶著他動手創造,隨意在凱文.凱利工作室繞一圈,他與兒子的創意無所不在,他隨手一指,一個看起來像 是恐龍骨架的模型,凱文.凱利得意地露出了大笑臉,「這可是我兒子用雞骨頭做出來的!」打開後門就是國家公園,身處蠻荒自然中,凱文.凱利一有空就帶著兒 子往山中探索,「你看,這就是我與兒子在山上發現的,應該是動物的頭骨。」他認為一位科技趨勢觀察家,對任何事物都須保有高度的好奇心。

「比起不斷地告訴他各種人生道理,帶著他做、讓他了解,影響更大。」凱文.凱利同意台灣父母掛在嘴邊的古老道理||「身教重於言教」,但他將這個道理進一 步延伸,他認為與其做給孩子看,不如帶著他一起做,更能體驗其中的真意。

用旅行一里一里去體驗人生若說帶著孩子動手做是凱文.凱利教育的一大主軸,旅行就是另一大主軸。曾經,凱文.凱利為了想知道世界是如何運轉,他存下打工掙 來的每一分錢,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開始了亞洲的八年旅行。如今,他更鼓勵孩子旅行,用雙腳去認識這個世界。

凱文.凱利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就在他與太太的鼓勵下離家探索世界,大女兒高中在西班牙求學,二女兒則在阿根廷念高中。「不只是念書,她們長時間在當地旅 行,才能學到當地文化。」凱文.凱利認為旅行能教會孩子的知識,遠遠超過書本,與其看著旅遊書、旅遊節目,更應該讓孩子用雙腳去認識世界。

「至今,我仍舊認為,在亞洲八年的旅行,讓我的人生觀有了重大改變。」凱文.凱利花八年的時間,用自己的雙腳走遍亞洲八個國家,也認識了台灣。

早在中橫公路尚未開通的年代,他就靠雙腳橫越中橫,有車經過時他就搭便車,坐在阿美族原住民的卡車後,搭到對方的目的地為止;沒車時,他就用雙腳走,就這 樣從台中一路到了花蓮。

「你在亞洲會感受到那種樂觀的氛圍,會覺得任何事情都可以正面以對,明天一定會更好。」凱文.凱利說,這是八年亞洲之旅送給他人生的最大禮物,讓他回到美 國後,依舊樂觀過生活。

所以,凱文.凱利鼓勵每位年輕人都應該出發去旅行,但絕不是走馬看花的遊歷,而是要用雙腳一里一里去體驗。

他從不刻意培養孩子成為另一個自己,但他希望三個孩子時時保有求知心,還要隨時發揮創意。

因此,在凱文.凱利的家中,有電視,卻未安裝有線電視節目,他經常在晚餐時間與孩子分享正在閱讀的書、討論正在思索的問題,希望把更多時間拿來與家人互 動。凱文.凱利很清楚,他從來就不是一板一眼的父親,所以,談話不只是教育孩子,有時,孩子教給他的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9

進步觀念2.每次選舉 都有逾百萬人被迫放棄權利 讓異鄉客也有不在籍投票權利

2014-12-01  TWM

撰文‧郭淑媛

因應九合一選舉,台大學生會首次與客運合作,在投票前夕開出「台大民主列車」,載學生返鄉投票,以解決返鄉交通不便問題,台大校長楊泮池還出面表示支持。

在部分民主國家,為減少每逢投票日,公民返鄉投票造成國內人口大規模移動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實施「不在籍投票」,讓選民可以事先向選務機關申請,以其他法定方式行使投票權。但在台灣,這個便民措施卻遲遲推不動。

民主國家保障公民的平等參政權機會責無旁貸,在投票日當天,有些公民因為工作或求學等因素,人不在戶籍所在地,而無法前往指定之投票所投票時,他的投票權是被剝奪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二十幾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制度,包括民主先進的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以及諸多歐洲國家,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甚至經濟發展較我國落後的非洲國家羅德西亞;投票方式也有很多,包括通訊投票、代理投票、特設投票所投票、移轉投票及網路投票等。

台灣早在一九九六年內政部與中選會即開始研究不在籍投票的可能性,不少立委也先後提出法案,一三年,行政院院會通過修法草案,擬將不在籍投票納入公投、總統大選中,最後不了了之。

內政部一三年粗估,若實施不在籍投票,包括選務人員、執勤軍警、外地工作求學者,共一三四萬人受惠,約占選舉人數七.三%。

朝野政黨之所以無法形成共識,主要是選務機關的中立性仍未獲得普遍信任,以及對這些票源的流動方向缺乏信心。此外,還有人擔心中國因素干擾,如海外台商可能移轉在金門、馬祖投票。不過,投票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人權,台灣應該比照其他民主國家,在國內實施不在籍投票。

儘管不少國家普遍採用通訊投票,但通訊投票目前在台灣仍有疑慮。為了降低政治爭議,確保不在籍投票初期實施的單純性,排除海外的台商和僑民,僅在國內實施「移轉投票」,即選民事先申請從戶籍地移轉到工作或就學所在地的投票所投票,最為可行,這也是花費成本較小的作法。台灣社會,還在等什麼呢?

行動方案

為了降低爭議,排除海外的台商和僑民,僅在國內實施「移轉投票」,讓選民事先申請從戶籍地移轉到工作或就學所在地的投票所投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79

共犯 現今社會的異鄉人 白戶則道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07/%E5%85%B1%E7%8A%AF-%E7%8F%BE%E4%BB%8A%E7%A4%BE%E6%9C%83%E7%9A%84%E7%95%B0%E9%84%89%E4%BA%BA/

從電影名字到宣傳片,《共犯》似是走日本年青人犯罪路線電影,觀眾看畢本片後,或會以懸疑推理片的口吻評戲。但若是如此,恐怕浪費了導演張榮吉的心思。

unnamed (2) (1)

本人看罷《共》的第一刻觀覺,就是本片保留了張導在《逆光飛翔》的精髓,那種追求唯美的拍攝手法。其餘的因素,像是集百家之大成。例如故事起初,談到遇害少女的生平軼事,其剪接手法近似中島哲也的《告白》;本片起用了多位新晉年輕男女當主角,他們的稚氣演繹,跟易智言在《代號行動:孫中山》選角安排相似。

1404500675-30643

青春唯美哲學片

唯談及本片的懸疑和推理度,明顯較同類型片子弱,有些情節更顯得牽強。例如故事中後段,某女孩的家人剛遭逢不幸,但不久便收拾了心情,並向生儀對象表白愛意等,這一點難以令人觀眾接受。

但《共》始終有其魔力,本片由始至終以一流的拍攝手法和配樂包裝。故大家無須被電影宣傳海報「見紅」嚇倒,因戲內縱使出現受害人的遇害情節,也是拍得非常漂亮。聽這番話,大家或會感到本人變態,但事實卻是如此! 這亦令本人在評本片前,樂得花大量時間去思索《共》的細節,後來卻意外發現了有趣的線索。

相信觀眾也不難察覺這道線索。在戲內中後段起,多次提及了法國哲學家卡繆 (Camus) ,他於1942年的成名的小說作品《異鄉人》(L’Étranger”)。雖然本人未看過這本書,但參考網上博客「任夢葉」對該書的讀後感,卻發現《異》實為《共》的主要創作靈感來源。

1410886346-1677416486_n

道出社會矛盾和荒謬

某程度上,《共》是《異》的革新版,前者引入了現代元素,例如社交網絡欺淩等。它們之間有多個共同點,包括故事情節充滿矛盾和荒謬。例如同學們在目擊不幸事件,被學校安排心理輔導,但作為心理輔導的老師,只向他們冷冷地說「你們知道人死後會怎樣嗎?不會怎樣,就死了而已。人死了,離開了,活著人就心情沮喪,就這樣。反只要活得有意義就好。」作為老師,一些關懷,富同情心的話也沒說過,表現得有點冷血。悲劇發生後,同學們更成為了好友。後來更有人提出潛入受害者的家,以了解她的過去。在《異》中,故事的發展也是如此荒謬及無常地發展。

本片有幾句對白,則跟《異》有強烈的連帶關係,例如「反正只要大家相信,那就會變成真的」。《共》和《異》帶出的信息是「在現實上,是非對錯並非建基於實情,而是大眾對人和事的主觀看法」。

回說卡繆有一嗜好,就是煙不離手。在《共》中當同學們發現受害人家中,存放型型式式的煙包,起初大家只能理解她是吸煙的人,看畢全片才明白這是暗示她是卡繆的追隨者,她或如卡繆一樣,看透了世間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關係。在她身處的現實社會中,某些人的存在價值,更只建基於社交網的人氣度及網友的評價,這種虛無價值之上。

嚴格來說,《共》並非走日本青春犯罪路線、推理或懸疑電影,而是以青少年人包裝的社會哲學片。環顧近年亞洲電影,以此為題材的電影屬罕見,而且拍攝得好看,給人留下好的觀感者,更是少至又少。對於愛美、喜歡另類題材的觀眾,值得抽空一看。

資料參考:
「任夢葉」 卡繆,荒謬的《異鄉人

 

白戶則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69

服務式住宅一哥 軟銷人情味 異鄉客住足10年

1 : GS(14)@2011-03-11 21:53:59

2011-3-5 iM

在本港幾個商業區探頭仰望,總會見到一幢幢「四四正正」的大廈,外牆印着藍底白字「shama」。或者是因為小楷字體化了些企業銳氣;又或者「shama」一字在港人的生活中出現得太久,即使我們從沒探過內裏乾坤,亦彷彿早已視它為「自己友」。

外貌面熟,原來就連內在也親切非常,事關shama在港發展10年,由最初只有其集團登陸香港,到現時市場上有八大服務式住宅品牌鼎立,能保着龍頭地位,一直持着的,不是甚麼西方高效企業管理。創辦人Elaine(楊依寧)坦言,最嚮往「做一盤有人情味的生意」,於是在租出地方之餘,還要包辦客人的交友和社區網絡,實行施展「軟功」,靠人情味留住異鄉客。

在中環、尖沙咀等心臟地帶,隨便找個「似樣」地方,租金連水電雜費加聘請鐘點,費用幾乎拍得住同區的服務式住宅,這正好解釋到本港的服務式住宅行業,近年為何突如雨後春筍,經營集團如細胞分裂般迅速增長,出租房間數目亦以倍數上升。

時光倒流到10年前,本港首個服務式住宅品牌shama正式登陸,當時集團唯一擁有的物業,就是荷里活道上一幢僅得11間房的公寓。基於香港獨特的營商環境,不少外資公司長期派員駐港,這項嶄新的「一條龍」服務正好切合異鄉客人的需求,遂在界別內引起極大回響。幾年間,shama先後在灣仔、尖沙咀、半山及銅鑼灣等地開設分店,多幢大廈的平均入住率,亦長期處於八成以上。

不少生意人覷準此行業有利可圖,遂加入戰團,當中有打着「服務式住宅」旗號的集團如V、butterfly及ovolo等,另有一些本身經營酒店及賓館的集團,直接將部分房間改為服務式住宅出租,甚至有發展商乾脆把剛建成的住宅改為Serivced Apartment出租。

學習中國人做生意方法

時至今日,shama已發展成坐擁7幢、合共超過500個單位的服務式住宅王國,而整個行業亦由一派獨大,變成由幾個較大集團及無數單幢公寓瓜分市場。雖然服務式住宅的用家人數有所增加,但另一邊廂卻有競爭者不斷加入戰團,不少經營者均意識到此消難敵彼長,預料市場競爭將愈來愈大。

作為龍頭大哥的shama亦坦言要變陣迎戰,而它們的撒手鐧叫做「人情味」。Elaine不諱言,很多人見她是外國人,就猜她做生意的模式一定很「西化」,即管理一定要講求最高效率;營運一定要最具經濟效益。「但我會說我做生意的最中心理念,是如何將一門生意做到更人性化,就像你們中國人做生意那樣,而shama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長大的Baby!」

shama由零開始,奮鬥10年終成全港最具規模的服務式住宅品牌,但令Elaine最懷緬和珍惜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開始時是一間小公司,然後慢慢發展和擴大,每個人的加入我都記得,整個Team一起成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所以這裏每個員工都很資深,因為流失率太低了!」

僱傭的親厚關係潛移默化,員工們都習慣將感情帶到工作和客人那裏。shama營業及市場推廣總監Marilyn(傅美珊)指,「讓客人有家的感覺」,說來容易做來難。總結她接近10年的服務經驗,人情味固之然要發自內心,但其實有時只需在管理上多花心思和部署,便可事半功倍。

設資料庫記低住客喜好

Marilyn表示,公司內部有個「瑣事資料庫」,將所有入住過的住客的瑣碎要求及喜好永久存檔,例如A君對羽絨有敏感;B君的房間一定要有山景等,待住客再次入住時,員工便可按照資料作準備,「每位客人都希望被記住、被尊重,所以客人未開口我們已說得出他的要求,會令他覺得特別窩心。」

為了讓員工在短時間內掌握到住客最細微的要求,大廈總管會盡量安排同一位管家負責照顧客人及打掃房間。「有次客人致電給總管,問負責他房間的管家是否休了假,總管覺得很奇怪,反問住客怎會知道,客人帶點怒氣說:『因為我的牙齒一向都是放在洗手盆的左邊,但今日竟然放亂了!』」

基於默契,公司管理層亦會給予前綫員工很大的鼓勵及自由度,讓他們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去協助客人。試過有客人出埠忘了帶護照,直接致電管家請他將護照送往機場,管家想也不想就「飛的」去了,令客人最終都得以順利啟程。「管家助人心切,回神時才擔心會否遭公司責難,我們當然沒怪責她,反給她嘉許和發還車費。整個Team也像打了枝強心針一樣,員工做事變得更主動積極。」後來又有一位客人半夜身體不適,管家就自動請纓陪客人看急症,管接管送,一等幾句鐘都毫無怨言,第二朝一早還為客人買料煲粥,贏盡客人的讚賞。

Hood-tour助客人融入社區

有別於酒店,Serviced Apartment所賣的不只是舒適住宅,所以繼落力搞好員工與住客的關係後,shama的另一個目標,就是開辦Hood-tour協助客人融入社區。Marilyn笑言,每逢周六,大廈總管都會變身導遊,如帶「鴨仔團」般領着新住客作地區半日遊。一路上,總管會按住客的需要和生活習慣,介紹各項社區設施,如最就近的銀行、街市及著名地道食肆等。「試過有客人要求總管提供幾條不同的上班路綫,又會詢問就近又符合他們能力的行山徑,所以總管做少啲功課都會被考起!」

shama另一個計劃「no boundaries」,就會聯合7幢公寓的客人,大搞周末派對和試酒會等活動,讓來自同一行業或者同一國家的異鄉人有機會碰頭交朋友,擴大生活圈子之餘,亦方便日後互相照應。

Elaine和Marilyn一口氣說了不下10種住客支援及服務項目,究竟成效如何?Elaine先從入住率說明:「shama多年來平均入住率都有八成以上,相信已是個很好的證明。」她謂shama起步得早,在不少外商心目中已建立了良好印象,有時公司替員工訂房,一訂就是十幾間,「所以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整個行業(包括酒店)的入住率大約只得五成,而我們跌了10%,也可維持在七成左右。」

Marilyn則由客人關係方面說起,她謂有一對英國客人,一住便是10年,去年才返家鄉,彼此就似老朋友一樣。另有一位客人,由獨身住到結婚,當時公司還向她送上一大束鮮花道賀,後來直到生了孩子才搬走。

「10年來,有很多住客即使搬走了,也會經常致電回來問候,聖誕節又會收到他們的聖誕卡,在我心中一早視他們為朋友多過客人。有時他們一個電話:『我下個月又回來了!』雖然這意味着又有新一輪工作,卻是打從心底高興起來。」

----------------------------------

住客解構

shama在港發展10年,恰巧香港這10年,經歷了不少風浪。先有2003年沙氏爆發,再有禽流感、亞洲金融風暴及全球金融海嘯等大事,而一向守住八成入座率的shama,亦曾於2003及2008年跌破低點,最少一段時間只錄得六成半入住率,幸好每次事件過後都能迅速回升,近年更升至九成半以上。

Elaine表示,以往最多入住的美國人,但金融海嘯後人數就明顯地減少了,幸有歐洲及英國人補上。此外,近年新加坡和內地客人亦有所增加,另一類則是本地年輕中產。

他們的住客以「出差公幹」人佔最多,行業則ibanker永遠穩佔第一位,其餘是從事藥業及汽車業的高層員工。而早年科技熱潮時,曾有過一大批IT精英進駐,可一迅即逝。另從事金融、會計及法律的亦佔多數。

﹏﹏﹏﹏﹏﹏﹏﹏﹏﹏﹏﹏﹏﹏﹏﹏﹏﹏

楊依寧(Elaine Young)

已婚,育有3子女

現職:

˙ONXY酒店集團行政副總裁暨北亞區董事總經理

˙2010年泰國酒店管理公司ONXY成功收購shama

˙2009年獲RBS Coutts及《金融時報》2009年亞洲女性大獎頒發「年度優秀企業家」獎項

˙2002起,先後於中環、銅鑼灣、尖沙咀、灣仔、半山及炮台山設分店,並於上海、大連及曼谷開辦服務式住宅

˙2001年正式成立shama品牌

˙1996年與拍檔購入蘇豪區一幢大廈,並以此為實驗場,研究「服務式住宅」營商模式

˙1990年成立禮品運送、採購及貿易公司

˙1986年來港,先後任職於測量行、高利潤住宅銷售及出租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17

一睡不起馬來西亞男客死異鄉

1 : GS(14)@2016-05-21 13:36:20

【本報訊】一名72歲的馬來西亞籍男子,昨早10時許,被妻子發現於尖沙嘴香格里拉酒店客房內昏迷,呼叫全無反應,連忙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經檢驗後證實事主當場死亡。警方初步調查事件無可疑,惟死因有待剖屍確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9/19618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42

【文化籽】野餐+看書+音樂 向詩遊異鄉的也斯致意

1 : GS(14)@2018-02-25 02:55:20

【文化籽:周末藝遊】「書送快樂」創辦人劉庭善(Cynthia),一邊喝茶,一邊談到數年前一部也斯的舊文結集《喝一口茶》。這位傾力推廣閱讀的廣告人,大家未必認得她,但談到90年代打入香港市場、當年走高級路線的Lipton茶包「茗閒情」,正是由她起名。而每年她也為她所鍾愛的文學巨匠也斯,搞一場結合野餐、品茗、音樂會和閱讀的致意活動。


愛書如命的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囤積書刊到慘不忍睹的地步。從事廣告二十多年的Cynthia,約10年前成立「書送快樂」,為堆積如山的書找好歸宿。她說:「從前做廣告文案,哪有在網上找資料這回事?靠的都是看書,於是買了好多書,多到無法再放在家。我是吃文字飯的,實在不忍送書去堆填區,於是開始想為書找第二個家,最後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成立『書送快樂』,把好書送給有需要的人,分享閱讀的快樂。」2013年初,文壇巨匠也斯去世,當年學界和文藝界舉辦許多悼念活動。作為也斯的忠實讀者,Cynthia也參與其中,而且紀念活動持續至今,成為「書送快樂」每年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書送快樂」每年舉辦的也斯紀念活動,也在戶外進行,吸引不少市民參加。

專賣本地農產品的雜貨店「港嘢」根據也斯的作品為活動提供小食。

也斯的短篇小說《煩惱娃娃》,收錄在自傳體遊記回憶錄《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六個迷你布公仔,正是也斯送給友人解除煩惱的手信。


吃一口本土文學的味道

紀念活動的主題包羅萬有,由第一年的「食物」,第二年的「城市」,至去年香港回歸20周年的「守望香港」,到今年由香港走去「異鄉」,環環緊扣也斯的寫作題材,而且閱讀分享從不在圖書館、咖啡店舉行,她偏要挑在藍天白雲下。「我們的想法是文學絕不離地,可與生活接軌。也斯喜歡美食和音樂,他寫了好多關於食物的詩,所以最好就是一邊野餐,一邊看書,還可欣賞露天音樂,讓參加者一嚐精采的本土文學味道。」「本土」如何精采?也斯曾以紅菜頭、苦瓜和豆腐入詩,Cynthia就找來專賣本地農產品的雜貨店「港嘢」,根據他的詩做了幾款小吃。又因緣際會,她認識了也斯的老友劉健威的太太,連「留家廚房」也為活動提供美食。「我並不認識也斯本人,更遑論他的朋友。但有一次,有位女士來我們的辦公室,說想買書給孫兒。她發現我桌上有也斯的作品,她就說作者是她的朋友,她的餐廳也張貼了也斯的詩句。香港應該只有留家廚房這樣做,於是我就主動問她是否劉健威太太,能否為活動提供食物,這會為活動更添意義。」


Cynthia說:「欣賞好作品也可以與生活接軌,一邊野餐一邊看書不是很有樂趣嗎?」

緊扣今年的主題「異鄉」,請了本地音樂人「黑鬼」用充滿異國風情的Handpan在現場演奏。


現場印刷精選詩句 「噙」字考起人

Cynthia搞文學活動,沒有一陣文青味,她不高談闊論要「解讀」或「梳理」甚麼「文本」,也不引用甚麼「主義」去「建構」或「拆解」一首詩的「脈絡」。她搞的也斯紀念活動,跟也斯的作品一樣,多元好玩、輕盈而有份量。「從前的文人好勁,自己作品自己印,所以我們也想讓參加者體驗活版印刷。幾年前新界有一間小型印刷廠結業,那部老爺印刷機輾轉落在『香港版畫工作室』,我們跟他們合作,在活動現場讓參加者印刷部份也斯的作品選段。」問題來了,小型印刷廠以印卡片為主,字粒有限,姓氏和街道名齊全,但詩句用的字可能很偏,今年Cynthia選了也斯1991年的詩作〈異鄉的早晨〉,作者「默默看雨後簷滴,破碎的話噙在嘴角」,那個「噙」字,就難倒所有人了。「以前遇上這種情況,要去台北『日星鑄字廠』找,通常都會有。但今次竟然連日星都沒有,需要重新鑄字。」也斯關心香港,也書寫海外,由留學美國,到世界各地遊歷,他在異鄉的所見所想,成了今年的主題活動。Cynthia從口袋裏拿出一個小布袋,解開袋口,倒出六個迷你布公仔,比拇指頭還要小,正是也斯1982年寫的短篇小說《煩惱娃娃》中,來自中美洲的手信。「也斯於1978年去美國柏克萊念書,他後來和太太去巴黎探三個朋友,送了三袋煩惱娃娃給他們。那是源自危地瑪拉的傳說,只你要晚上對着煩惱娃娃講出你的煩惱,睡醒就沒有煩惱了,所以每人每日最多只可以有六個煩惱。」異鄉的煩惱娃娃,未必可幫你解決煩惱,但起碼可為你分憂,這也許是在芸芸作家中,Cynthia對也斯的作品如此傾心的原因。


「書送快樂」與「香港版畫工作室」合作,用活版印刷機活現也斯的詩句。



從異鄉回歸看香港 見證時代變遷

「他的文學地位不用我去談,已很多文人談過。我很單純地覺得他的文字就像朋友跟你聊天一樣,很真摯,也充滿了對事物的反省。文字以外,他的其他方面也令香港人有共鳴。記得有一年看電影節,有一部我已忘了是誰拍的紀錄片,其中有鏡頭拍也斯在回歸前夕拿着攝錄機,坐在電車上層,一路由灣仔拍到銅鑼灣;也有一段是當時的民主派議員不能過渡,李柱銘、吳藹儀等在立法局大樓的露台說『我們一定會回來』。片段中的也斯,也見證這一幕,並講出他當時的感受。他經歷的、拍下的和寫下的,正是香港人多年來的所想所受。」搞了多年快樂閱讀活動,總有人會潑冷水,說「香港都沒有人看書,搞來做咩?」Cynthia不同意。「有一年有中學生專登從將軍澳過來作詩,結果翌年整級百幾學生都來了。其實香港人不讀書是刻板印象,我也遇過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找60年代某些詩人的詩集,也見過小孩因遲了來我們的活動,看着我們收檔就雙眼通紅,站着不動不願走,誰說香港人不肯『執書』?」

向也斯致意2018:詩遊異鄉

時間:3月1日中午12點至下午5點地點: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票價:免費查詢:http://www.read-cycling.org/?p=3323

一周好事

《漁港夢百年第三部曲─大夢初醒》天邊外劇場時間:2月21日至3月2日地點: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票價:$200查詢:http://www.theatrehorizon.com/fishing3.html「在午夜」香港藝術家Leah Clough個展時間:即日至3月10日地點:藝途畫廊(黃竹坑道43號偉晉中心2期17樓17A室)票價:免費查詢:http://www.artprojectsasia.com/歐洲電影節2018時間:3月1日至3月18日地點:AMC Pacific Place及百老匯電影中心票價:$85-$95查詢:http://bc.cinema.com.hk/festival/3558/


facebook: Read-Cycling書送快樂、港嘢Kong Yeah採訪:鄒頌華攝影:Mike、香港版畫工作室(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4/203131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7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