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剩女還是剩男?——城市的陰和陽之二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95058535/



年初在上海,公交車上和地鐵站張貼的一則廣告頗為醒目:徐靜蕾笑容可掬地說,「我非剩女,亦非財女」。老徐錢夠不夠多?只有她自己清楚,但她會擔心自己變成「剩女」嗎?有些矯情了吧。這與上海需要的人才結構不符,起碼同我們目前的人口性別結構不符。

陰陽之間的合理平衡

10月31日誕生的一個嬰兒,標誌著人類世界邁過了又一個里程碑:人口突破了70億。人類這第70億個幸運兒是今年出生的7800萬個小孩中的一個,目前地球平均每小時誕生一萬人,每分鐘150個。在地球是否還能承載如此龐大人群的擔憂裡,這可是個好的訊息:人口的增速正在放慢。

準確地說,這個幸運兒在人類的排序其實是第1080億號,是我們共同生存的大池子裡最年幼的成員,大約有1010億的人類同胞在我們之前已經流出了這個池子。25萬年前,現代人類產生之初,人口才數千;7萬年前現代人走出非洲之際,人口不過1.5萬;1萬年前人類文明初顯曙光時,也才數十萬人而已;到了19世紀初,世界人口才攀升到了10億(中國人約佔其三分之一);20世紀初全球人口增加到15億,1950年則為25億(中國人佔了約四分之一),其後的50年裡卻大增了35億(中國佔了其中的19%)。想一想,能夠同時活在這個星球上,在同一個生命池子裡的這70億人佔了25萬年以來全部人類的7%,你我多有緣分!

21世紀又會怎樣呢?過去40年裡人口的年增長率從2.1%減為1.1%(中國過去10年的年均增長率僅為0.57%),所以聯合國估算,到了2100年全世界的人口可能在100億左右。可搞得不好的話,會高達160億。

一個看來費解的變化是,經濟越發展,糧食和其他生活資料越豐富,人口增速反而放慢了。這個與馬爾薩斯人口理論逆向而動的變化,在19世紀的歐美國家就已開始,近年來在亞洲各國也凸顯出來。其中關鍵的因素,首推婦女的教育和收入,程度越高,她們生育的傾向就越低,而且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都適用。

應對人口的過速增長,除了提高生產力外,城市化無疑是個重要的措施,城市可以容納的人口密度比鄉村要高出許多。美國的城鎮居民從19世紀初的10%發展到20世紀初的90%。這100年左右的時間裡,世界最大的城市從十個有七個在亞洲,變化到有八個集中到了歐洲和北美。在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裡,上海的居住人口至少增加了150%,在目前全球的十個超級城市中排第九,而亞洲重新佔了七個。除日本東京(3200.5萬)超大,上海(1600.7萬)和第二位韓國首爾(2000.6萬)及第十位菲律賓的馬尼拉(1600.3萬)其實都不相伯仲。

本文的興趣,當然是集中在城市化過程中,陰陽之間的合理平衡。這個考慮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是越來越緊迫了。第一,城市化的速度在放慢。30年來的高速城市化,使得我國人口居住在城鎮的從20%多提高到了目前的46%。進一步的城市化將更強調品質而非速度,主要是「陰」的內涵;第二,女性工作者的供應明顯慢於男性,而性別結構的失衡會越來越制約高品質的城市服務。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解析美國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時指出,城市化所需要的各類服務將越來越倚重「陰性」就業,不管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是如此。中國和許多發展中地區一樣,傳統上偏愛男孩,因此新生嬰兒的性別結構達到了100:120,嚴重偏離了天然的100:106的陰陽比例,有些地區一度甚至偏誤到100:129。長期扭曲的後果很嚴重,目前已經多出的2500萬男童,將來在就業和婚戀上都很有困難。更令人不安的是,「光棍」過於集中的地方,陰陽得不到平衡的結果之一,男性荷爾蒙會聚集到危險的高水平,從而對社會安定和正常秩序構成威脅。歷史上各國社會治安的經驗無不驗證這個規律。

從韓國的經驗來看,它目前的國民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2左右,甚至比法國還低。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取決於女性,她們的基數規模和個人的生育意願。從個人的意願來看,韓國的婦女的教育程度和就業收入隨著國家發展和經濟的崛起,有了極大的提升。

結果之一,是她們的生育和成婚的意願大打折扣,選擇晚婚甚至獨身的婦女越來越多,即使結了婚她們也不願多生孩子。從女性的基數規模來看,由於韓國有偏愛男孩的傳統,新生兒的性別曾嚴重失衡。這種傾向近年來雖說已得到糾正,但慣性仍在延續:韓國家庭的第一胎的男女性別比是104:100,但第二胎的男女性別比就變成了113:100,第三胎的這個比例上升到185:100,而第四胎的比例就更達209:100。人為選擇非常明顯。將來形成勞動力和婚齡人群的性別結構,自然也是嚴重扭曲的。對於韓國改變人口萎縮趨勢的努力,上述的兩個因素構成了艱巨挑戰。

剩男的困擾遠超剩女

因此,剩男引起的困擾要遠比剩女來得嚴重。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戰爭的浩劫之中,男性的喪失要大得多,但人口並不難迅速得到恢復。因為人類的生殖能力結構的性別差異極大,比例過小的男性能輕易使大比例的女子懷孕生育。反之卻不可能,性別結構嚴重失調的情況下,過剩的男性卻無法使人口恢復正常。他們甚至無法正常娶妻生子,其負面的影響將是多方位和深遠的。

例如,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長期走下坡路時,最大的因素其實是日本人口規模的減縮、更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人口撫養比劇減。日本的另一個問題是女性勞動潛力的巨大浪費。

這個話題也相當有趣,這裡有一個簡單數據對比,就可以顯示日本這種失調的嚴重性:日本得到大學學位的有一半以上是女性,但畢業後女性就業的不足三分之二,自願放棄工作機會的高達73%,而後自願恢復工作的女子,能夠找到工作的只有43%,其中還有許多不是全職的工作。相對照的是,美國完成大學教育的女性不謀求全職崗位的不到30%,而後自願恢復工作而能找到職位的有73%。

假如我們能從上面的觀察得到些教益的話,我相信,從上海來看,女性的職業生涯將得到更多的重視;從全國範圍來看,女性發展的機會將比男性更有利。(這點上沒看明白為毛這樣結論)

從個人層面看,女性將有更寬廣的挑選餘地。老徐選擇晚婚或者不婚,是她獨立自主和能力的表現,而非被迫「剩下」的結果。當然她的基因如此之佳,不給中華民族添個寶寶,未免是個大浪費。被迫「剩下」的,其實是男孩子們,目前孩子性別結構失衡,遲早會嚴重損害男子的利益。

從家庭層面看,人們發覺給兒子娶媳婦將變得困難起來,也許你必須築巢才能迎鳳。有時你買了房子幫兒子娶親,還不能如願以償。

從政策層面看,筆者以為,首先,上海要避免像廣東那樣,在替「一胎制」鬆綁時,規定要第一胎是女孩的情況下才能允許生第二胎,最好能直接允許生兩個。其次,作為城市長期發展的規劃,要研究、收集、公佈上海所需要的「陰和陽」的技能結構,並據以預測需要多少「陰性」人才和多少「陽性」人才,以便在培訓上有所導向,在順應市場需求上未雨綢繆。

這方面有可供借鑑的做法,例如,美國的城市不但公佈就業的平均薪資,而且按職崗的「陰陽性質」分類,分別列出體力型、人際溝通型、分析型(physical、social and analytic)工作的平均報酬和市場對它們的需求強弱。

這類信息非常有用,能幫助城市化進程裡的各方有效地進行決策。

(作者係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7

論剩男剩女--弟弟徵婚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4s1.html

每次父母和我通電話,都要為做剩男的弟弟拉扯半天。老人家們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是快31歲的人了,至今都還沒帶過女朋友回家。

 

剛才我逛了下他的Q空間,發現他上個月曾寫了篇《論當今社會剩男剩女造成的原因》,似乎很真誠。

 

找老婆的事肯定得靠自己,做哥哥的只能幫忙轉載宣傳一下,我也希望能早日有個弟媳婦,解決我們家的「心頭之患」。

 

=========================以下內容為轉載=============================

 

     2012年即將過去,我的個人問題引來了領導、同事、家人、親朋好友的關心、昨晚領導和同事給我上了長達四個多小時關於2013年告別「愛無能」理論課:什麼悲觀、消極、心理、生理等問題……

 

本人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結合大量的小說、電影、電視劇,及身邊各式各樣的朋友、網友的親身真實經歷,綜合運用統計學、概率學、高等數學、犯罪心理學、中國傳統禮儀學、人際交往學、情商管理學、道德經、易經、皇帝內經、金瓶梅等各個學科的知識分析、判斷,大概找到了當今我們這些80後剩男剩女造成的原因,現將原因大致歸結為以下六點:

 

一:宅男宅女

 

這群人一下班回家就不再出門了,通常宅男喜歡打遊戲,宅女喜歡和宅女之間聊天,的吧酒吧幾乎這些人都沒去過,喜安靜厭煩熱鬧。

 

長此以往,宅男宅女們幾乎都搞過柏拉圖似的網戀,網戀就像電閘一樣,哪天跳閘了,就斷電了,傷人傷心。即使網戀的對象一下子暴露到陽光裡,成功的不多失望的多,大家都有外貌協會傾向,愛美是人之常情,網戀最容易混淆視聽,照片難以辨別真偽。

 

所以見面比網戀好,你對一網絡戀人好奇僅僅是心動和感覺,見面才會感受到這種迷幻的真偽。

 

二:經濟基礎

 

剩男剩下跟自身條件有關係,現在女孩子都很實在,經濟基礎,發展潛力,責任承擔都得看,而且看男人都很直觀。是否努力不代表車房,但是有車房代表很多東西。一句話,男人可憐,太有錢,聰明的女人不敢要;敢要自己的,男人心虛。

 

剩女剩下跟剩男剩下的原因也差不多,一個女孩子沒有穩定的好工作,經濟條件不好,在這個講究門當戶對的物質社會,與其當灰姑娘,不如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公主,因為渴望做灰姑娘的女孩已經在物慾的世界中醒悟了,她們懂得一切靠自己的重要性。

 

其實我很心疼30多歲靠自己的本事構築房子車子的女孩子,她們渴望愛情,但又有多少男人敢愛她們,在他們偽裝堅強的背後,伊人淚有誰知?好男人自尊心強,不如她們的男人也不會屈尊在她們身邊的,反而是壞男人多。

 

所以往往好女人和好男人因為驕傲湊不到一起,反而是好男人被壞女人毀掉,好女人遇到壞男人。 

 

三:學業事業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還跟自己的事業理想與學業有關,國外有很多剩男剩女30好幾也沒男女朋友,但東西方觀念不太一樣。

 

國內的很多女孩子讀書讀到很大,醫學系的女生讀個本科就要5、6年,出來就24、5,再接著往上讀一讀就27、8,突然就發現已經是青春尾巴的人物了,但忙於奔波找工作,哪有時間?而電子科大那群30多還沒談過戀愛的剩男,讀博士7-8年才畢業,工作也不好找,沒有經濟基礎談何上層建築?

 

四:痴情矯情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跟曾經的愛情有關,因為沒有得到那份愛,所以把愛珍藏很多年,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回憶往事總是心酸,回憶越多,越不想相望江湖,默默等候,默默的看著曾經愛的人幸福,情傷是最經不起歲月與波折的。

 

五:結婚離婚 

 

剩男剩女剩下是因為他們對愛情還有幻想和希望,是因為現在離婚率太高,剩到這個年紀,他們不是想一結婚就離婚的吧?

 

曾經因為尷尬自己剩男剩女的身份閃婚現在已經又離婚,見多了。所以就越來越慎重,這可以怪他們嗎?大家都想找靠譜有責任感的人,靠譜有責任感的人往往沒幾年就出圍城了。現在男的30、40多歲離婚率高,離了都想找小的,想找80後剩女,拿一筆錢給髮妻孩子,然後就開始第二春,聰明的剩女會要他們麼?

 

現在婚姻把人心都搞怕了,幸福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以要幸福就得謹慎。

 

六:愛不容易 

 

剩男剩女的愛情是需要條件的,這種條件在於彼此對彼此的尊重、欣賞、寬容和忍讓,如果彼此都大牌,那就只有剩,就像很多人說剩男剩女挑剔花心一樣。

 

自我檢討

 

首先上學時候傻傻的就知道玩,沒有去碰愛情這個玩意,弄的我畢業只有畢業證書,而沒有女友。

 

其次上班時候頭兩年心裡想的全是工作,沒有想這個事情,那段時間是空白的,現在想找又因為自己的交友圈小,不會認識那麼多女孩。

 

家裡著急給介紹過兩個,但是都因為我身高問題沒有看上我。加上平時又不注意外表,上班時穿個白大褂還像個醫師,下班時地痞一樣,髮型衣服老頭似的。

 

個人簡介

 

我166CM按說還行吧?可是現在的女孩真不知道想什麼,對於男生的身高要求都是最少170,為什麼呢?安全感?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是什麼感啊,站在大樹旁就安全,站在小草旁就不安全?打雷時候呢?

 

與性功能有關?靠!都這個年代了科學應該都普及了啊?沒事看看書行嗎?基本常識懂點行嗎?

 

其他條件嘛,本人月薪雖不多,但也有幾千,有房當然是老家的,車現在還買不起。學歷混了個大專畢業,不高但也好歹也受了高等教育。聰明與否和學歷無關吧?

 

分析了半天,其實簡單的說,我的單身原因就是沒錢不帥還個矮罷了。還有就是現在的剩女眼光都太高,說好聽點是要求高,不好聽就是不知道自己賣多少錢一斤,挑來挑去好的都過去了,不好的不能嫁,最後再看自己都快30了。

 

女人30就不值錢了,草草嫁了吧。

 

總結與占卜

 

大吉婚配:虎(寅)、兔(卯)、馬(午);忌婚配:牛(丑)、龍(辰)、羊(未)、雞(酉) 

憤怒之下寫了此文,以上觀點只代表個人意見,可能片面。不管怎麼樣,寫出來自己舒服些,呵呵!最後祝福那些和我一樣的剩男剩女們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結束單身生活!

 

2013年1月10號筋骨八筆於長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82

剩女危國安?對岸還真這樣想

2015-06-29  TCW


在中國,「剩女」這個帶貶意的用詞,被廣泛應用於形容城市裡年近三十歲、仍然單身的職業女性。許多中國的城市女性,對於若是年近三十歲還沒有結婚便要成為「剩女」,都表達出焦慮。

高學歷女性26歲就急著嫁

陳舒畢業於某頂尖大學的經濟系,是北京一家行銷公司的主管。她收入穩定,剛畢業的那幾年,陳舒頗滿意自己的成就,可是自從她年滿二十六歲,結婚壓力就一直折磨著她。

陳舒與男友相處得並不愉快,「跟他聊天平淡無趣,」陳舒說,「在他面前我也不能暢所欲言。」他們經常爭吵,但他還是向陳舒求婚,陳舒也打算答應。為什麼會這樣?「我快要變成『剩女』了,」她說,「我沒有勇氣分手,我也不覺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男人。」

陳舒或許不會承認,但她已然內化了自二○○七年展開至今、中國大眾媒體運動針對「剩女」的意識形態。深植在陳舒心中的想法,來自二○○八年官方媒體新華網 的一篇專欄文章,同年該文被轉貼到婦聯(中國官方婦權組織「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網站上,隨後好幾年,文章在各官方媒體網站上廣泛流傳,直到現在。文 章規勸女人降低標準,別再騎驢找馬,否則只會孤獨終老。

為了等待真愛的出現,女人把她們珍貴的青春都揮霍掉了。追求真愛成了最重要的指標……。問題是,許多這樣的女人頭腦都太清楚了,她們無法容忍伴侶缺點,她 們對工作與伴侶的要求都太高了,當她們想結婚時,才發現與她們學歷、年紀相稱的男人幾乎全都已婚。找不到伴的白領女子經常感到孤單。當未婚女性年紀漸老, 孤獨感也會隨之增加。

很明顯的,關於「剩女」的官方媒體新聞報導、專欄、電視節目,都在試圖阻止城市高學歷女性把婚期一拖再拖。許多訊息都是以不同方式來表達同一主題,針對單身、受過教育的城市女性:快別那麼努力工作、該降低標準了、野心可別太大、對結婚對象別太挑剔。

二○一○年,婦聯的附屬團體--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與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和交友網站百合網協力進行了全國性的調查,三萬多名受訪者散布於全國三分之一省分。調查內容是中國人對愛情和婚姻的態度,調查的官方評論副標是「你是哪一種『剩女』?」流傳甚廣。

該評論把二十五歲至二十七歲的單身女性定義為第一類,稱為「剩鬥士」,取自日本經典漫畫《聖鬥士星矢》諧音。評論稱,這些女性「仍有勇氣爭取伴侶」。第二 類是二十八歲至三十歲的女性,叫「必剩(勝)客」,諧音取自中國各地廣受歡迎的連鎖餐廳Pizza Hut 的中文譯名。評論稱這些女性談戀愛的機會有限,因為事業使得她們「無暇狩獵」。第三類是三十一歲至三十五歲的女性,「鬥戰剩(勝)佛」,取自中國古代傳奇 故事人物孫悟空成佛後的封號。評論稱這些「優質」的「剩女」在殘酷的職場中為生存而戰,卻仍然單身。最後一類是三十五歲以上的「齊天大剩(聖)」,取自孫 悟空的另一個名字。評論稱這類別女性「擁有奢華的公寓、私人汽車和一家公司」,但依然難逃淪為「剩女」的命運。

官方機關,竟變剩女打手

為什麼婦聯會參與污名化高學歷單身女性的行動呢?婦聯原是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成立的國家女權部門,負責促進男女平等和捍衛婦女權益。然而,撇除婦聯的女權 宗旨,從許多方面看來,婦聯並無異於共產黨任何一個機關。事實上,婦聯協助鞏固男權至上主義的詭異現象,就好比官方的中國全國總工會多半是在控制工人,而 不是為工人爭取更大的權利。

自二○○七年起,婦聯官網都非常盡責轉貼新華網上許多關於「剩女」的文章,包括「『剩女』真的值得同情嗎?」這篇文章指控高學歷單身女性濫交和道德墮落:

許多高學歷「剩女」思想過於進步,享受到夜店尋找一夜情,或是當高幹和富豪的情婦。直到青春不再,被男人拋棄,她們才下定決心要尋找終身伴侶。因此,大部分的「剩女」都不值得我們同情。

儘管媒體大肆報導看似注定孤獨終身的「剩女」,實際上,中國正面對著適婚年齡女性人口不足的問題。性別比例的失衡造成了人口危機,數以百萬計的「剩男」找不到新娘。

二○一二年,為中國共產黨喉舌的《人民日報》社論警告未來將出現可預見的人口危機:

性別比例失衡將影響到人口未來發展……長遠來說,「多餘」的男人無法結婚生子,他們未來要如何照顧自己和父母成疑……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卻未婚的男性,會增 加社會不穩定和不安全風險。據調查,過去三年農村裡年長的未婚男子都有參與破壞社會秩序活動,包括賭博、動亂、偷竊和群架。

中國女人,淪為維穩工具

焦躁的單身男性被視為對社會基礎的威脅。單身女性也因她們的自由身,及並未履行生兒育女和馴服焦躁男性的「天職」,而被指危及道德結構。從政府角度看來,已婚伴侶較不會惹麻煩。

二○一○年,北京清華大學的一份報告,詳盡論述中國政府執意維穩的各種手段,如何導致不穩和衝突的惡性循環。其中一位作者孫立平教授估計,二○一○年中國 有十八萬起抗議或「群體性事件」。隨後連續三年,中國國安預算超越了國防預算,顯示政府對國內威脅的恐懼並未減退。二○一三年,中國政府對外公開的國防預 算為人民幣七千四百零九億元,國安預算則是七千六百九十一億元。這筆預算涵蓋:警察、公安、武裝民兵。維穩固然會使用「硬」手段,如逮捕、脅迫,但操弄意 識形態以維護社會秩序的「軟」手段同樣重要。「軟」手段所針對的是一般民眾,如:教育、宣導婚姻的媒體運動,及政府贊助的相親活動。

中國針對「剩女」的官方媒體運動,藉由宣導婚姻來維持社會穩定就是其中一環。「剩女」媒體運動的其中一個成因,是政府企圖藉由推廣婚姻來維持社會穩定。另 一個成因,則是中國政府的人口計畫目標。二○○七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以應對「前所未有的人口壓 力」,性別比例失衡被國務院點名為其中一項人口壓力,因為它「對社會穩定造成威脅」。國務院明定「提升人口素質」為其中一項關鍵目標,並且任命婦聯及其他 機關,共同為國家人口計畫政策的主要執行者。

其他國家也有以培養民眾素質做為發展目標者,但不及在中國那般具爭議性。中國的人口政策不只是要控制人口數量,同時也要控制人口素質。正如文化研究專家教 授艾華寫道,中國在一九九五年頒布早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生保健法(草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健康法》,按照該法案:「基於優生學的考量,除非 是患有『精神病或接觸性傳染病』的特殊案例,否則女性晚婚和不生育都是不合法的。」

要提升人口素質,還有什麼比說服高學歷的「優質」女性,為了國家的利益結婚生子更好的方法呢?中國政府最期望見其成婚的人口,就是高學歷城市女性,因為她們能生出具有「高等」基因組合的孩子,同時也有能力提供給這些孩子最良好的成長環境。(本文摘自第一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63

光棍與剩女:真問題、假問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256

(CFP/圖)

許多人原始的婚戀觀是:女性需要趁年輕把自己嫁出去,這樣才能嫁得好,而男性在年輕時只要專心賺錢就可以了,有錢才能娶得好,所謂“郎財女貌”。這個解釋也說明了女性為什麽會存在被“剩”的問題,而與之對應的男性問題則更多的是光棍問題。

然而,光棍危機並沒有像剩女一樣獲得足夠關註,原因無非在於光棍大多在經濟處於劣勢,也沒有話語權,處於社會邊緣,難以吸引輿論關註。大齡青年還可以唱《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但有誰會為光棍去唱光棍之歌呢?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何剩女是個偽命題。

王小姐三十一歲了/朋友們見到了她/都要問一個問題:/你什麽時候打算嫁呢?

可是嫁人這一個問題/又不是她一個人可以決定的/她問她爸爸/她問她媽媽/他們都說你趕緊的

這首歌題目就叫《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簡單直白,直道大齡女青年面對婚姻問題的尷尬,大概是因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因而在網上爆紅。大齡女青年已經是一個不常用的詞,如今更常見的說法是“剩女”。

“剩女”,顧名思義就是在婚姻選擇中被剩下的女性。按網絡詞條的解釋,25歲還未嫁就可以稱為剩女,隨著年齡的增長,剩女的級別越來越高,其中的邏輯是女性年齡越大越難找對象。

在剩女婚姻問題上,總有些人比當事人還要著急,比如父母家人,而這在很多時候才是壓力的主要來源。此前某婚戀網站發布的“因為愛不等待”的催婚廣告就更是扭曲到以結婚為對長輩的道德義務,從而綁架未婚青年,特別是未婚女青年。它所傳達的核心觀念是不管在學業還是工作上取得怎樣的成就,只要不結婚就會成為父母長輩的心病,而結婚則是一項驕傲的成就,特別是女性,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單就傳遞的觀念而言,這條廣告敏銳捕捉到了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對婚姻的急迫心理,但問題在於這種急迫心理的存在就意味著它是合理的嗎?

教育程度高、經濟獨立,成為剩女一般是自我選擇的結果。而光棍則大多在經濟處於劣勢。 (CFP/圖)

 

有人曾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了男女在擇偶決策中的博弈:女性的容貌是一項隨時間貶值的資本(如果可以稱為資本的話),而男性的財富則大多是隨著時間增值的;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容貌衰老因此在婚姻市場中越來越處於劣勢,男性則是因為缺乏財產而在婚姻市場中處於劣勢。所以,女性需要趁年輕把自己嫁出去,這樣才能嫁得好,男性在年輕時只要專心賺錢就可以了,有錢才能娶得好,所謂“郎財女貌”——這是許多人原始的婚戀觀。這個解釋也說明了女性為什麽會存在被“剩”的問題,而與之對應的男性問題則更多的是光棍問題。

據人口學家預測,由於長期以來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中國未來的光棍人數可能高達3000萬,然而吊詭的是剩女數量也居高不下,據估算,僅北京一地的剩女人數就高達80萬。這種看似矛盾現象的背後是不同的擇偶博弈的結果,娶不到老婆才稱為光棍,他們才是擇偶博弈的真正淘汰者,所以光棍多出現在農村貧困地區,甚至形成所謂光棍村;而剩女則大多是城市中教育程度高、經濟獨立的女性,成為剩女一般是自我選擇的結果。

“剩”這個字眼是多余的意思,因為多余所以存在問題,“剩女”也是一種問題標簽。按說既接受過較高教育又能實現經濟獨立,剩女就算對社會沒有太大貢獻也很難稱得上有危害,不過是大齡未婚而已,為何會成為一種問題呢?其原因不過是有人拿傳統社會的標準:女性應該早些嫁人,以家庭為中心,來衡量當今女性罷了。

如果聯系到世界範圍內的第二次人口轉變,這種情形就更加清楚了。與從“高死亡率、高出生率、低增長率”向“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增長率”的第一次人口轉變不同,第二次人口轉變在人口再生產方面表現為超低生育率,婚姻模式則表現為結婚越來越少、越來越遲,離婚越來越多,這種現象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現在歐洲,其後歐美發達國家都經歷了這種人口轉變,如今,這種趨勢在中國城市也越來越明顯。

這種轉變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核心在於價值觀的變遷,婚育和成家都不再神聖,也不再是對於家族和國家的義務。據李銀河統計,在北歐國家,只有半數人走進婚姻殿堂,在日本,單身人群也占到了人口的40%;在美國和法國,單身人群也占30%;最極端的是匈牙利,結婚的人只有一成多。而即便結婚,初婚年齡也大為提升,例如日本平均初婚年齡從1970年的27.5歲(男性)和24.7歲(女性)提升至2010年的31.2歲(男性)和29.7歲(女性);美國也從1970年的23.5歲(男性)和21.5歲(女性)提升至2009年的28.8歲(男性)和26.9歲(女性)。

在這種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剩女是個偽命題了。然而,與僅僅是問題標簽的剩女相比,光棍危機更加嚴重。人口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直接導致了適婚青年中男性遠多於女性,未來3000萬光棍的估算也即由此而來,男女人口的絕對失衡根本無法在傳統的框架下解決。近年來媒體報道的偏遠貧困地區出現光棍村只是光棍危機初現端倪。然而,光棍危機並沒有像剩女一樣獲得足夠關註,原因無非在於光棍大多在經濟處於劣勢,也沒有話語權,處於社會邊緣,難以吸引輿論關註。大齡青年還可以唱《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但有誰會為光棍去唱光棍之歌呢?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16

一個人的韓國霸氣春節,不只大齡剩女在“躲避過年”

這個春節的年味兒有點兒淡——說的是韓國人的春節。

同在儒家文化圈的韓國,農歷正月初一的春節,和八月十五中秋節一道,都是民眾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韓國春節的法定假期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權先生就職於韓國首爾的一家金融企業。與往年一樣,今年春節他和夫人一起,回到其位於韓國釜山的老家過年。

他是家族里春節團聚“最不能缺席”的人了。“因為我是家中的長孫,根據韓國的傳統,起著家中頂梁柱的作用。雖然每年回家有點麻煩,但畢竟從小接受的是這種教育。”權先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韓國人過春節,也有很多中國的傳統元素。

而權先生的“大齡剩女”同事金女士今年則幹脆放棄回家,選擇和朋友出國旅行。

事實上,像金女士這樣選擇“躲避過年”的韓國民眾數量,在青年一代中有飆升的趨勢——最新的調查顯示,有四成的公司員工和五成的青年失業人員選擇不回家過年。

春節少了點傳統味道,與韓國“一人戶”的比重驟增不無關系。據統計,2015年韓國的一人戶共計520.3萬戶,超過二人戶(499.4萬),已成為最普遍的家庭結構。

“嘮叨”聲之下,韓國青年選擇放棄回家

“雖然曾經每年都會回家過年,但是一想到又要聽到親戚們不斷地嘮叨、催婚以及炫耀,今年索性不準備回家過年。”金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了她的理由。

像金女士一樣,春節期間出國的韓國旅遊者為數不少。春節3天假期中,通過首爾仁川機場出境的人數再創新高,每天平均有8.2萬人次通過仁川機場前往國外,相較去年同期上升10%。

事實上,選擇“躲避過年”在韓國年輕人中“蔚然成風”。

原本是韓國春節習俗之一的“拜年”,在如今韓國經濟不振、失業率飆升的情況下卻成為了累贅。

韓國就業網站JOB KOREA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九成的青年人認為“長輩不斷地嘮叨,使自己受到巨大的壓力”;有四成的公司員工和五成的青年失業人員選擇“不回家過年”。

此外,目前在韓國青年失業率逼近10%,對於許多青年人,“回家過年”更是成為了一大奢望。

春節期間,第一財經記者在位於首爾城北區某大學附近的咖啡廳發現,盡管是假期,但現場仍然人滿為患,幾乎找不到空位。

“平時學習的圖書館春節期間停業,所以只能來到咖啡廳學習了。”在抓緊時間看書的大四女生小鄭說,一想到回家期間會荒廢學業,再看到周邊的同學們有的已找到工作,說心里不著急肯定也是假的。“現如今,即便是名牌大學也不能保證就業,只有考取更多的資格證、更好的英語成績,才能夠距離就業更近一步。”

坐在小鄭邊上的是去年大學畢業的小申。她則在備戰公務員考試。她表示:“去年曾經回過老家,當時就聽著周邊親戚的不斷嘮叨和教訓,所以今年索性就以備考為借口,不準備回家過年了。”

當喝到了第三杯摩卡咖啡時,小申淡淡地來了一句:“喝點甜的咖啡,總算感覺少了點兒壓力。”

該咖啡廳的店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他們在春節三天假期里幾乎是停業的,不過今年有許多人希望他們能夠開門營業。

韓國“一人戶”增速迅猛,帶動了“獨一人”消費的同時,也影響著傳統家庭觀念。

值得註意的是,韓國傳統家庭結構和觀念正在悄然改變。韓國國土信息公社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前瞻報告顯示,隨著傳統家庭結構解體,至2050年每10戶家庭中就有4戶為“一人戶”。

韓國統計廳2016年9月7日發布的“2015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結果顯示,一人戶比重占27.2%,25年來增加兩倍,已經趕超二人戶(26.1%)、三人戶(21.5%)、四人戶(18.8%),成為韓國最普遍的家庭結構。

IT技術解決“春運”難題

對沒什麽合理借口不回老家的權先生來講,眼前面臨的一件煩心事,就是韓國每年一度的“民族大移動”。

在春節假期前,眾多居住在城市的韓國民眾,返回各個地方的家鄉過年,節後則回到大城(首爾、釜山等),韓國民眾將其稱為“民族大移動”。氣勢與規模雖不能同中國的春運相媲美,卻也是全民參與。

據韓國國土交通部的預測,2017年春節期間,韓國境內將有3115萬人次參與到“民族大移動”,相比於去年的2981萬人次增加4.5%。

與此同時,韓國近50%的民眾居住在首都及其周邊地區的人口格局,以及韓國境內超過2180萬輛的汽車擁有量,都為這場“大移動”增添了擁堵的因素。

而在權先生的回憶中,從首爾回到450公里之外的釜山,動輒8~10個小時並不稀奇。

“記得幾年前,每次打開電視,其中主持人穿著傳統服裝,到高速公路首爾收費站進行直播,是每年春節都會迎來的一大看點。”

不過,今年權先生從首爾收費站到達釜山,只用了6個小時15分鐘,這在幾年前是萬萬想不到的。

1月27日下午,韓國的京釜(首爾-釜山)高速公路,返鄉方向車流擁堵。圖片來源:韓聯社

而改變了韓國“民族大移動”場景的,正是IT技術。

在前幾年的韓國,為了提前購買車票,在客運站或火車站徹夜大排長龍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每次韓國媒體都將其當作較大的新聞來進行報道。

不過,隨著IT技術的發展,汽車票和火車票的預訂,越來越多的人在家中就能遠程搞定。

據韓國媒體報道,在2017年春節期間,由韓國智能卡公司(Korea Smart Card)推出的“移動高速客運”APP日均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4.5億韓元(約合270萬元人民幣)。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春節乘坐高速客運的民眾中,近50%選擇使用軟件進行購票。正是這一軟件從查詢余票、購票到結賬,全部可在手機上進行的便利性,以及購票高峰也不會導致系統崩潰的穩定性,成為吸引民眾使用的關鍵。”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系統的逐漸普及,大多數人都在互聯網及手機APP上買火車票,僅有不到10%的民眾選擇前往火車站排隊購票。2017年春節火車票預售日當天,僅有不到20人在首爾火車站排隊,相比於往年動輒上百人熬夜排隊的盛況,大有縮減。

與此同時,大數據的運用,也成為解決擁堵的一大“利器”。

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公司旗下的KAKAO NAVI導航APP,運用從2014年來3年間的春節擁堵數據,並結合韓國民眾春節期間的各種傳統活動,制作出了“擁堵預測系統”,預測最擁堵的高速路段與時間段,建議民眾錯峰、錯路出行。

受此影響,在一項有關“春節期間最有幫助的手機軟件”的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韓國民眾認為是“交通類軟件”。

崔順實改變春節面貌

與此同時,去年底席卷韓國的“閨蜜幹政門”的余波,仍然一直在發酵,並影響了韓國民眾的春節生活。

韓國民調機構Real Meter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7.8%的民眾表示“在春節期間,將和周邊人談論下一屆大選”,而其中56.8%的民眾稱“若與自己政見不同,將會努力勸說對方”。

另一方面,韓國的政治圈在春節期間,並沒有閑下來。

韓國大選的重磅候選人、首爾市長樸元淳和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接連宣布放棄參加韓國總統競選;而文在寅、李在明、安哲洙、柳承敏等其他候選人在春節期間或訪問民生現場,或訪問政治元老,試圖聆聽更多的意見,為自己的大選鋪路加分。

經過一周的休整以後,2月4日韓國再次舉行燭光集會,主辦方預計在全韓範圍內共有42.5萬人次參加,要求憲法法院在2月內判決彈劾樸槿惠,還預告稱“將在樸槿惠執政4周年的本月25日,舉行大規模民眾遊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11

資深剩女劉若英


在燈紅酒綠的娛樂圈,奶茶從來都不惹眼,甚至有點顯得過於平凡。她是出了名的文藝女青年。文青長相即係「唔靚」。不是標準美女。

她不搞緋聞,也不愛炒作,一直低調。五月天阿信說:「奶茶在我眼裡一直很漂亮,可是跟她相處這麼久以來,我自己的感覺是,你會忽略她的漂亮,因為在她的靈魂和為人處世裡,有一個很強烈、很巨大的部分,你會非常認可,而且崇拜那個部分。那叫認真嗎?好像又不止。」

那麼,這個「很強烈、很巨大的部分」到底是什麼呢?答案是兩個字:得體

她的低調背後是「得體」二字,是從良好的家教以及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裡來的。

劉若英出身名門,受到極為嚴苛的家庭教育。她的父母在她兩歲的時候就離婚了,祖父和祖母帶大的。祖父同胡宗南、杜聿明、左權、徐向前同為黃埔一期同學,同聶榮臻、葉挺元師為黃埔三期教員,國民黨陸軍上將。祖母是當年名盛一時的名媛閨秀:八十多歲高齡,不穿絲襪依然絕不出門。她走路時會把腰杆挺得筆直筆直的。在重要場合,她絕對要穿旗袍以及有踭的鞋。


既然是名門,規矩自然比一般的家庭要多:家裡的客廳是沒有電視的,因為祖父母認為,客廳是和客人聊天的地方,不是用來看電視的。

祖父母在外人面前永遠不會吵架,會給足對方面子。家裡人不准穿睡衣出房門。關了房門以後,幾乎不會敲其他家人的房門,有事會塞紙到門縫裡,祖父的小紙條,都是用毛筆寫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兩個字:「得體」。這是劉若英從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七歲那年,祖母帶著她去學鋼琴,年幼的劉若英問:為什麼要學鋼琴呢?祖母答: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自己、養小孩。

當時的劉若英覺得很奇怪,自己竟然在連男人長什麼樣子都不太知道的年紀,就要開始學習「他有可能會離開自己」這一點。高中畢業後,她照著祖母給她規劃的道路,遠赴美國學習音樂和鋼琴演奏。在幼時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她,到了美國只有一盞檯燈的apartment裡,劉若英從煮飯、洗衣的基本生活技能開始學起,幾度因為各種困難哭到想要放棄。她打電話給祖父,說想放棄美國的學業回臺灣,以前總是對劉若英有求必應的祖父,卻第一次說:「如果妳大學沒有畢業,你死都要死在美國!」

美國回來後,進入了娛樂圈。

她用心唱歌,沒有華麗的歌唱技巧,全情地投入到音樂裡,《後來》《很愛很愛你》《為愛癡狂》,她總有一首歌能把你唱哭,因為她的真誠一定會打動你。

她投入演戲,打磨每一個角色,用她認為最好的方式呈現出來,拍了很多作品,一直堅持著自己三點不露的底線。之後,錯愛了陳昇這僕街。

女子也要有才,祖父母從來不會因為劉若英是個女孩子就放鬆對她的教育。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劉若英從小就非常愛讀書,並且家裡也有足夠多的藏書讓她去讀。

劉若英的父親也是個極愛看書的人。家裡堆積如山的書放不下後,直接每天去書店看,現在愛上Ipad,每天拿著放大鏡對著看,2015年父親87歲大壽的時候,劉若英送給父親的禮物是一套書桌椅,因為那是父親最常用的東西。儘管劉若英從小跟著祖父母生活,但父親愛讀書的習慣也間接地影響了她。劉若英是為數不多的愛讀書的藝人。成名以後,賺來的錢,劉若英總是會先買書,然後才會去買衣服。逛書店也是她特別愛幹的一件事,往往不知覺就進去了,然後逛著逛著就買了一堆書出來。

2001年以來,劉若英先後出版《一個人的KTV》《下樓談戀愛》《我想跟你走》《我的不完美》《我敢在你懷裡孤獨》等多部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讀者的好評。以文字來演繹一個生活中真實的自己。這個感情溫婉、細膩的女人,卻從來沒有放棄過用文字來抒寫內心的真實。

劉若英曾在書中寫道:「我們要堅強,我們不能讓生命能量流失,因為我們是這樣地固執而真心。我寫,因為我想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閱讀和寫作,是劉若英一直在堅持做的兩件事。「只要我活著,就永遠不會停止對寫作的追求。」無論是哪種方式,隨筆、小說、郵件,甚至短信……我會一直,一直寫下去,決不放棄。

在和鍾小江結為伴侶之前,劉若英一直被視為娛樂圈資深剩女。一個人,40幾,是她身上的標籤。一個人通常意味著孤獨,們都不太喜歡孤獨。但劉若英恰恰相反,她很享受孤獨,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十六歲的時候,劉若英就一個人去旅行了。去美國念大學,隻身一人。一個人去浮潛,一個人去酒吧,從此迷上了一個人旅行。那麼多年的單身生活,但對於劉若英來說,一個人並沒有什麼,反而獨處的時光是非常寶貴的。她唱歌、拍戲、寫書,活得有聲有色。

直到後來,她遇上了鍾小江雖然是商人,但是個文藝愛好者,組織了一個「嘿攝匯」的攝影微群,經常逛一個叫「筋牌道場」(萬科週刊論壇)的論壇,與萬科老闆王石也是朋友。他還參加了導演滕華弢組織的「零點與您聊燉肉」活動。劉若英和鍾小江就是通過滕華弢介紹認識的。

很多時候,只有當你能把一個人的生活過好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去經營好兩個人的生活。這一點在劉若英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她說:能把單身生活過好的女人,才能和男朋友相處好,你黏著他時,他就想辦法要逃;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心靈都打理好,不依賴他、不試圖套牢他,他就會對你產生好奇,就想和你待在一起,就想和你結婚。

她的《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裡有一句話:「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就是在適應別人的空間。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相處則是盡可能地縮小,去適應別人空出來的位置。」

這兩年,劉若英已經很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不知不覺間她的兒子都已經兩歲了。但是劉若英依然還是那個喜歡獨處的劉若英:一個人去書店,一個人去咖啡館坐著發呆,在深夜的時候安靜地看書或者寫書。

好似,八月小巨蛋有一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68

人口推算報告 香港剩女飆升 三個女人一個獨身

1 : GS(14)@2010-07-30 23:04:05

【本報訊】香港地,越來越多女人剩。政府統計處公佈往後 30年人口推算結果,發現本港女多於男的差距將會擴大,未來每三名港女便有一個獨身。剩女飆升,估計現有剩女人口為數五萬。統計處長馮興宏相信,港女擇偶條件會有所調整。記者:蔡元貴、張嘉雯

政府統計處發表《香港人口推算 2010-2039》。報告顯示,香港每千名女性對男性的數目,將由 2009年的 889,顯著下跌至 2039年的 744。撇除女性外籍家庭傭工的因素, 2009年每千名女性有 955男性,至 2039年則為一千對 804。
港男北上娶妻造成
放大圖片

12345678910

女多男少反映了港男北上娶妻的潮流,報告指出,本港男性出生率其實比女性為多,但持單程通行證到港定居的港人內地妻子眾多,推高了女性數量。 2009年,本港錄得 51,175宗婚姻,當中 18,145宗是港男娶北女的中港婚姻,還有 4,194宗港女嫁北男的個案。
內地女子源源不絕輸入香港,嚴重威脅了港女的嫁出機會。統計處資料顯示,近年未婚女性的比例在所有年齡組別都明顯增加。根據人口普查結果, 40至 44歲年齡組別的女性人口中,未婚女性所佔百分比,由 1986年的 4%上升至 2006年的 16%。
剩女氾濫的趨勢預計將會持續,現時大約每八名女性就有一名在其育齡期( 15至 49歲)完結時仍維持未婚。根據統計處推算,到了 2039年,大約每三名女性會有一名獨身。
剩女現象由來已久,統計處長馮興宏說,早在 80年代開始,港男北上娶妻成風,近年內地政府放寬自由行,也方便了內地女子來港結婚。北女供港衍生了港女嫁唔出的深層次社會矛盾,馮興宏說, 2006年,適婚而未婚的港女比港男多了兩、三萬人;至去年,差距已擴大至五萬。
換言之,全港已有大約五萬名剩女。馮興宏則說此現象「好正常」,並說香港女性也越來越多向外發展,尋求內地或海外的配偶。在昨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記者問他港女搵老公是否越來越難,馮興宏這樣回應:「睇大家需求,既然大家都察覺到,就會有所調整囉。」
生育率全球第二低

結婚這種從前是理所當然的行為,似乎距離港女越來越遠了。已婚女性的比例在過去 20年明顯下跌,根據人口普查, 1986年 25至 29歲女性人口中,已婚女性佔 62%,至 2006年,比例暴跌至 31%。 1974年,本港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 23.1歲,至 2009年推遲至 28.5歲。
港女獨身趨勢影響了香港的生育率,以 1969年出生的女性為例,有 34%仍未有子女。 1989年出生的女性,更有 46%未生育。統計處指出,現代女性一般接受較好的教育及就業機會,她們大多認同遲婚和小家庭觀念,甚至以沒有小孩的家庭為時尚。
香港去年的生育率為每千名女性誕下 1,042名嬰兒,是全球第二低,僅高於一千對 950的澳門,但預計本港生育率至 2039年會跌至一千對 936。雖然如此,香港人口仍會持續增長,因為生育率未有計算父母均非港人但在港出世的嬰兒,這類內地父母的嬰兒今年估計有 40,500人, 2012年升至 49,500人,他們將會是香港人口上升的主要動力。
人口推算報告重點

事項:居港人口
推算結果: 2009年 700萬人居港, 2039年升至 889萬。

事項:生育率
推算結果: 2009年每千名女性生育 1,042個嬰兒, 2039年下降至 936個。

事項:壽命
推算結果: 2009年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 79.8年,女性 86.1年﹔ 2039年男性壽命上升至 83.7年,女性 90.1年。

事項:人口老化
推算結果: 2009年 65歲及以上人口佔 13%, 2039年升至 28%。

事項:性別比率
推算結果: 2009年每千名女性對 889名男性, 2039年下跌至每千對 744。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2 : 自動波人(1313)@2010-07-30 23:07:50

港女有難了.........
3 : teawater(1794)@2010-07-30 23:26:47

性別比率此項沒有年齡界別

可以是889人中只有500名壯丁或少女只佔一千人的三分之一smiley
4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8-03 23:02:28

統計最可惡的地方就是,官方統計會寫得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坊間/機構會寫得嘩眾取寵誇大事物,兩者都利用客觀數據、避重就輕來主觀地表述事實的某一面相

我們不能說那是說謊,因為他們說的是片面真相

用來參考的統計變得毫無參考價值,成了資訊流的砂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76

女人仔看 Tec:剩女引發科網潮

1 : GS(14)@2010-08-16 21:27: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344138

前陣子,本報 A1頭條大大條題「香港剩女飆升三個女人一個獨身」,高絲看見登時內心一沉,覺得簡直深深觸痛港女們的心,令已婚的怕老公有更多選擇,有男朋友的又怕被撬牆腳,單身的更是一刀插入心。
不過,另一方面看,這消息卻引伸出一條不錯的財路,甚至引發另一輪科網熱潮呢!
大家還記得 Yahoo的「友緣人」嗎?它 02年推出時,高絲仍是少不更事的學生妹,不時嘲笑那些男男女女上載的肉照。不過人大了,出來社會做事,才知友緣人的商業價值何在。其實香港剩女情況有多嚴重,根本不需要甚麼研究數據顯示,看友緣人開業至今,會員上升 30倍至 32萬名,便知事態嚴重,你可能會安慰自己說:「會員應該男多女少喎!」可是, Yahoo香港指,同類交友網,美國的男女比例是 9比 1,香港卻是 2比 1,可能是全球最高,問你怕未?
搞網站要多元化

不要慌,是時候開發這條財路了,香港 700多萬人,有 370多萬女性,搞個專為她們而設的配對網站,不愁沒客人。
網站或者不必局限於照片與成功個案,更可以不靠收費支撐,反而可以根據網上配對的結果,找贊助商贊助,為他們安排約會,又可以提供愛情教學,教她們釣男秘技,為她們解答約會問題,實行一個網上女版情場絕橋王,說不定這盤生意反而能為自己找到個不錯的「投資者」呢!
高絲

宋漢生、莫乃光及高絲專欄將每周輪流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21

工時長寧獨處 OL「剩女」增

1 : GS(14)@2010-10-18 22:09:0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9-833845?category=m


俗稱「30部隊」的30至39歲適婚女性,未婚率顯著上升,至去年已每4人有一人未結婚。有工會及學者歸咎工時長是「禍因」之一,令OL「剩女」急增。剩女一詞源自內地,是形容有經濟能力,但年齡較大的單身女性。

有調查顯示,逾一成OL日做12小時,不少人累至寧願獨處也不外出社交,以致錯失良緣,倡訂標準工時。

在投資銀行任職會計管理層的Amy(化名)是一名剩女,她今年38歲,沒有男朋友,她一直等候「白馬王子」出現,惜過去10年一直未有遇上。

Amy條件不俗,目前月入20多萬元,家住半山,市值2,800萬元,平日以Benz跑車代步。她工作忙碌,工時亦長,每日朝9晚9,趕數時更要一直工作至凌晨,有時朋友聚會也因工作而臨時「甩底」。

她認同工時長無疑扼殺女性結識異性機會,但在她眼中,最大問題是︰「要找一位有學識、見地,收入和家庭背景和我差不多的男仔,真的很難。如果條件不好,我寧願自己一個,和朋友去歐遊、打golf歎世界!」

職場壓力大 休息拒社交

事實上,與Amy差不多遭遇的女性愈來愈多。據統計處數字,去年有15.5萬名年齡介乎30至39歲的未婚女性,佔該年齡組別的女性人口約24%,未婚人數比01年的13.58萬人,增加14%,反觀,未婚男性的人數保持平穩。在40至49歲未婚女性組別中,人數在8年間上升了70%(見表)。

工聯會轄下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婦女事務委員會,今年8至9月訪問了562名女性僱員,逾一半人屬於高級管理層、行政人員及專業人士,調查旨在了解職場女性的工作壓力。

結果發現,有11%受訪女性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以銀行業最嚴重,每日工時長達11至12。有97%被訪者認同,工作壓力和嚴重超時工作,會影響家庭生活質素。

老來乏支援 添社福壓力

該會副召集人朱天樂認為,本港工時長及工作壓力大,令職場女性休息時,寧願選擇獨處,降低參與社交活動意願,難以結識異性。該會的調查就顯示,多達48% 的被訪OL希望每日有獨處時間,多於想參加社交及體育活動。該會召集人葉粲粲建議,政府應盡快訂立標準工時為每日8小時,同時應釐清加班定義,令僱員可獲補水或補假。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劍華認為,本港女多男少,加上職場競爭大、工時長,無可避免影響女性僱員的社交生活,影響其戀愛或婚姻生活。

他認為,單身女性比率增加,年老時可能缺乏家庭支援,最終照顧她們的壓力會轉移至社會,建議當局規管工時,並考慮仿效新加坡、日本政府等,提供配對支援。

撰文:洪小晶、陳韻文
2 : GS(14)@2010-10-18 22:09:27




3 : 鱷不群(1248)@2010-10-18 22:12:03

月入20多萬元smiley
4 : 龍生(798)@2010-10-18 23:59:06

仲要住半山, 佢搵到男仔, 我真係乜都得....
5 : GS(14)@2010-10-19 22:37:47

4樓提及
仲要住半山, 佢搵到男仔, 我真係乜都得....


我真係乜都得...有深度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04

三高黃金剩女增 難覓鑽石男

1 : GS(14)@2010-12-06 22:10:1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a-021952?category=m
三高黃金剩女增 難覓鑽石男






「男婚女嫁」在近代來說似乎已不合時宜,婚姻觀念愈來愈薄弱,不婚、離婚數字與日俱增,令社會結構出現不少變化。本報將一連數日,探討在新婚姻時代中社會出現的問題、衍生的困難及出路。
港男港女因「公主病」和「電車男」令雙方各走各路,初婚年齡愈推愈遲的同時,據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本港「剩女」大軍突破30萬,她們不是不想嫁,而是未遇上那個「他」,其中三高「黃金剩女」(即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特別難找「鑽石剩男」;有剩女積極參加「極速派對」、報讀MBA,甚至送花追男仔,只為擺脫「剩」行列。
﹏﹏﹏﹏﹏﹏﹏﹏﹏﹏﹏﹏﹏﹏﹏﹏﹏﹏
有條件男人 一早結了婚
「剩女」意指30歲以上單身女性,隨着本港女性教育程度及收入增加,港「剩女」人數不斷壯大。統計處去年數字,35至44歲從未結婚的女性有12.5萬人,較96年的6.71萬人,大升86%,45至54歲的升幅更驚人,去年有6.99萬人,較96年1.4萬人飈升近3倍。
35至44歲未婚女 14年升86%
在某上市公司任高級副總裁的會計師公會理事趙麗娟(Susanna)年逾40,絕對是單身貴族,她一語道破「黃金剩女」多的原因:「有條件的男人一早結了婚,現在職業女性經濟獨立,除非拍拖比目前狀況更好,否則對方是一個負累和包袱,勉強走在一起很辛苦!」
要有才華 不介意職位收入低
Susanna性格爽朗,在會計界很有名氣,偏偏沒甚追求者,她坦言,不介意男友職位及收入低過自己,但起碼對方須有才華,例如是音樂家或畫家,話雖如此,亦有「底綫」,就是男方不能視她為「搖錢樹」。
她表示︰「請不要以為我可以養他,完全不可接受!其實女人希望有個誠實可靠的膊頭依靠,但這個膊頭很難找!」
Susanna曾經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最終未能開花結果。當她還是高級經理時,曾與一名普通小職員拍拖,職級及收入相差一大截,當時「戀愛大過天」,懶理人家閒言,最難聽是指男方「掘金礦」,惟日子久了,問題浮現。
與小職員拍拖 對方被指掘金礦
「男方有很大壓力,對感情完全沒信心,我支持他,但有時感覺很累,加上對方要到內地工作,有那麼多北方佳麗,最後還是分手了!」
逾5年沒拍拖,Susanna坦言「唔憂嫁」﹕「我之前有數段有質素的愛情,其實結婚只是一種形式,有夫婦結了婚,卻未曾戀愛過!」
有時Susanna會相約三五知己「剩女」歎美食、做運動、學跳舞、寫文章、到咖啡室看書,生活多姿多采。
被問到香港「剩女」多的原因,Susanna指最大問題是供求失衡,笑言:「內地有無限量供應,總之男人愈大愈多choice,女人愈大愈少choice!」
﹏﹏﹏﹏﹏﹏﹏﹏﹏﹏﹏﹏﹏﹏﹏﹏﹏﹏
港女首約會 「你幾多人工」
「你有幾多人工?」、「你有無車、有無樓?」、「可唔可以買個Prada手袋俾我?」港女的現實程度,嚇怕一眾「鑽石剩男」,首次約會已斷定「死亡」,不存任何發展機會。任職金融界的徐燦傑(Jeslie)有4個碩士銜頭,是港大電子金融服務榮譽助理教授,年約40歲,單身,理由是:「工作忙,沒時間,男人始終不會像女孩子般焦急。」甘願繼續當「鑽石剩男」。
男榮譽助教 指部分港女現實
Jeslie曾與女孩子約會,但未有進一步發展。他坦言,專業人士工作忙碌,下班後已沒半點心情「蒲」,且男人40正處於事業博殺期,他早前拼命進修讀書,考試檔期朋友聚會亦要被迫「甩底」。
他表示,部分女性較實際,首次約會便會試探男方「家底」有幾厚,甚至向他暗示希望獲贈一個名牌手袋,Jeslie笑言:「無下次!」
任首席設計師的Kevin今年38歲,月入4萬元,曾拍拖3次,但大多因工作經常出外公幹,難投入時間維繫感情而分手。身為「鑽石剩男」的Kevin坦言,正尋找終身伴侶,可惜身邊朋友努力介紹,仍無結果。
「這些女孩子大多是20多歲,第一次見面就問:『你有幾多錢人工呀?』『有無樓㗎?』」他心裏一沉,認為這些女生只重物質,麵包比愛情重要。
但骨子裏,Kevin對真愛有憧憬,希望尋找年紀和人生閱歷相近的單身女性,因彼此話題及思想較接近,但汲取失敗經驗,Kevin認為首先要轉工,才可以投入更多時間開花結果。
35歲男擁豪宅 享受單身生活
同為高學歷,高收入及高職位的「鑽石剩男」,35歲的Ken(化名),擁有一層市值3,500萬的君臨天下豪宅單位,月入逾10萬,但他偏偏沒拍拖,是眾女孩子心目中的「筍盤」。Ken相信緣份天注定,一直對感情沒強求,未有刻意安排相睇聚會,即使到40、50歲仍未拍拖或結婚,他亦沒所謂,皆因他十分享受單身生活:「倒不如想下如何炒樓賺錢,賺夠錢退休還實際!」
剩女求偶難,有女性積極報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以助覓得「鑽石剩男」。前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現職Cornell University亞洲院長陳維康坦言,報讀港大兼職MBA課程的男女比例,10年前是7比3,至今比例已變為4比6。
他亦發現,MBA學員結婚愈來愈遲,平均年齡約35歲,逾半仍未婚,相信是投入較多時間為事業博殺,及樓價高企,亦令他們對婚姻卻步。
﹏﹏﹏﹏﹏﹏﹏﹏﹏﹏﹏﹏﹏﹏﹏﹏﹏﹏
剩女尋婚三個案
聚會擦出愛火花 閃電結婚
Ada(化名)兩年前是某大學的行政部高級主任,年逾30歲仍未婚,現已成為家庭主婦,育有1個月大的兒子,全職「湊仔」。
她坦言,自己一直「恨嫁」,可惜業內女性居多,苦無合適對象,故多年來積極參與朋友的聚會,擴闊圈子。她曾參加一對一的婚姻介紹活動,與任職飛機師、律師、會計師的「優質剩男」會面,約見10人花費約6,000元,可惜最終未能擦出愛火花。在某次朋友聚會上,她遇上任職金融界的現任丈夫,並閃電結婚。她認為,現時女性遇上合適的對象,應主動傾談︰「第一次見面,已知道是不是傾得埋、有沒有火花,這個最重要!」
----------------------------------
有份工沒用 好老公最重要
「有份工沒有用,有好老公最重要!」這是Kit(化名)的座右銘,年屆27歲的她,其實未稱得上剩女,但大學畢業後已急不及待要找對象,甚至為識男仔而轉行。
畢業於城市大學的Kit,原在某大型金融機構任職客戶服務部,起薪點約1.1萬至1.2萬元,晉升前景不俗,但她歎言,公司前綫多為女性,男同事又太過功利和野心大,與她心目中的穩重、貼心相距甚遠。
最後她毅然辭工,轉往統計處資訊科技部門工作,薪金相若︰「公司有100個男人,但只得1個女性,女的當然吃香!」不久她成功找到現任男朋友,隨即在Facebook更新狀況「in a relationship」,公告天下。
----------------------------------
每日贈自製蛋糕 終被打動
在某公共機構人力資源部門工作的Sofia(化名),面貌及身材娟好,但不放過任何機會,入職不久,便心儀某位男同事,她立刻採取強勁攻擊,包括每日送自製的小蛋糕、小飾物,或是買來的巧克力或公仔,務求令男方每日有不同驚喜,堅持了1個月,終成功追到現任男友。
撰文:陳韻文、洪小晶、梁愚瀚
2 : 龍生(798)@2010-12-07 00:41:44

最後個位好慘....慘過追女仔....
送第一日無反應, 其實己經唔應該再送...
3 : GS(14)@2010-12-07 21:10:12

有志者,事竟成
4 : 亞力士(1473)@2010-12-08 00:04:18

2樓提及
最後個位好慘....慘過追女仔....
送第一日無反應, 其實己經唔應該再送...


可能男同事有相頭又有銀頭。
5 : 龍生(798)@2010-12-08 01:02:32

唔怪得我從無這種艷遇!!  smileysmiley
6 : GS(14)@2010-12-08 21:20:36

5樓提及
唔怪得我從無這種艷遇!! smileysmiley


你大把,點會無呢
7 : fineram(806)@2010-12-08 22:20:16

湯兄, 星期一睇經濟佢話連續三日探討, 有無第二三日既報導?
8 : GS(14)@2010-12-08 22:52:30

7樓提及
湯兄, 星期一睇經濟佢話連續三日探討, 有無第二三日既報導?


今日講離婚,好正

2010-12-08
最愛是誰? 女性婚外情增 經濟獨立+開放+衝動 易做錯決定                                             
                                                       
                    
                                                                                                                                                                                                                                                                                                                                                                                                                                                                                                   
                                       一段婚姻兩種心情、又有外遇「入侵」,皆有可能令夫妻未能永結同心。隨着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提升,婚外情問題已非男性專利,女性婚外情有上升趨勢,而丈夫因妻子有外遇的求助亦增加。有職業女性有外遇後決斷地離婚,丈夫傷痛欲絕;亦有夫婦同有外遇,關係僵持。
  專家指出,本港女性工作能力上升、經濟獨立,思想較為開放,增加墮入婚外情的機會,相較於男性,女性面對婚外情較為衝動,易做錯決定,呼籲有困擾人士,應尋求專業輔導。
  現年35歲的Joyce,是一名資深地產經紀,今年初由已婚變回單身、結束8年婚姻,前夫經營貿易生意,中港兩地頻撲,對於婚姻失敗,她坦言是夫妻關係轉淡,自己與公司同事發生婚外情有關。
似老夫老妻 實了無生趣
  「前夫經常不在港,我們無小朋友,有時候工作壓力,找他傾訴,他好像覺得很瑣碎!」Joyce形容,婚後5年與前夫已話不投機,外人看似老夫老妻,實際是了無生趣,反與公司同級的單身男同事投契,慢慢演變為婚外情。
  婚外戀情發展了近2年後,Joyce直言:「無法抽身,第三者對我很細心,有戀愛的感覺!」最後在結婚紀念日當天,Joyce失蹤,前夫忽然從內地返港後憤怒質問,她遂和盤托出。
  她形容前夫當時十分冷靜,只要求她不要再與對方見面及接受婚姻輔導,她反而在他面前羞愧痛哭︰「我真心地對不起他,當時已想離婚,因為我知道我不愛他了。」
  半年後雙方協議離婚,前夫仍接受心理輔導,Joyce卻感解脫︰「很辛苦,我有時覺自己很賤格,無法再面對他!」
「自覺賤格」 難面對前夫
  溝通不足,令Joyce的婚姻破裂;另一對中產夫妻,卻先後發生婚外情問題,任職社工的妻子7年前婚外情,先後與4名男同事發展了婚外情,丈夫千方百計,令妻子回心轉意,最後成功令妻子回頭,然而,7年後的數個月前,丈夫出現外遇,妻子卻難過得服藥自殺。
  社會上一直認為主要是男性才會有婚外情,但婚姻輔導機構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指出,女性婚外情求助持續上升,相信與時下女性工作能力提升、經濟獨立、思想開放有關。
  她表示,女性情感需求較男性多,一旦與丈夫婚姻關係惡劣,遇上體貼、細心的對象,便容易動心︰「如果無小朋友,婚姻生活不開心,她們要的是幸福,會覺得,何必忍丈夫幾十年?覺得這樣做更對不起自己!」
籲專業輔導 男性求助增
  向晴軒婚外情問題支援服務社工譚愛珠指,婚外情求助熱綫個案中,近14%涉女性婚外情,輔導發現,夫因妻有婚外情而求助面談的個案增:「丈夫面對妻子有婚外情,情感十分複雜,可能會覺自己無用,又不敢對朋友說!」
  她指婚外情倘出現,已表示「信任透支」,與配偶重建關係,至少2年才慢慢復元,視乎雙方態度及處理方法,而女性處理婚外情較為衝動,以情感為先,有時候會錯誤選擇,故建議面對婚外情時,應在思想冷靜下才作抉擇。
相關文章:
婚姻不美滿 子女易步後塵                                             
                                                       
                    
                                                                                                                                                                                                                                                                                                                                                                                                                                                                                                   
                                       婚姻問題其實會「傳宗接代」,婚姻輔導專家稱,父母是子女的榜樣,學習怎維持親密關係,父母婚姻觸礁,子女傾向婚外情或離婚機會較高。有父母離異的社工,與未婚妻參與婚前輔導,直言不希望重蹈覆徹。
  現職社工的張先生,明年中將與拍拖5年的女友步入教堂,張在初中時,父親發生婚外情,母親無法忍受決定離異。他希望在30歲前建立家庭,一直認為自己處理感情成熟,於上月與未婚妻上了首課婚前輔導:「坦白說,我與父親關係疏離,不希望自己成為他,即使沒有問題,也希望婚前輔導,不想重蹈覆轍!」
社工婚前輔導 免重蹈覆轍
  父母關係惡劣,生長於破碎家庭,弱小心靈埋下陰影。亞洲專業輔導協會(香港)創辦人謝佩芝解釋,小朋友在成長階段需要安全的家庭關係,一旦父母關係緊張,小朋友感受得到,為了令父母關注自己,會做出問題行為,冀減低父母的衝突。
  謝續稱,據其經驗,不少婚姻有問題的夫妻,他們的上一代也沒有美滿的婚姻︰「得不到榜樣,長大便不懂得如何處理!」另,破碎家庭中長大的子女,由於在家得不到情感需要,長大後較早戀愛,或易有沉溺行為,出現婚外情或離婚風險亦較高。
  若無法從父母身上學習解決感情問題、或維持良好婚姻關係,謝建議,他們計劃結婚前與伴侶參與婚前輔導,根據二人的性格、家庭背景,了解婚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早學習如何忍耐及解決。
9 : GS(14)@2010-12-08 22:52:57

2010-12-07
夫妻「不願捱」 離婚創新高 中產男有外遇 接受輔導力挽感情   

本港離婚率居高不下,「白頭偕老」可能已成為現代婚姻的傳奇。去年本港離婚申請總計逾1.9萬宗,創歷年新高,婦女事務委員會早前調查發現,夫妻若不能和諧生活,女性比男性更支持以離婚解決。

有婚姻輔導專家形容,新婚姻時代的夫妻「不願捱」,缺溝通、欠培養;事實上,若發現夫妻感情出現問題,離婚並非唯一抉擇,有徘徊離婚邊緣的中產男士,接受輔導,毅然懸崖勒馬,與第三者斷絕關係,努力挽回婚姻關係。

40多歲的Ivan從事醫護界,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婚後15年,出現婚姻問題,妻子知悉他有外遇後患上抑鬱症,更曾一度自殺。

「我仍愛妻子,對她很緊張,看到她如此難過,我曾經想是否自己消失了,令大家都毋須痛苦!」正努力重新建立婚姻關係的Ivan歎道。

與妻乏溝通 關係輾轉變淡

Ivan工作時間長,與妻乏溝通,關係輾轉變淡:「覺得太太不太關心我,即使我身體不適,也不太在意!可能她將專注力放在子女身上!」

他曾向妻子道出問題,惟她不以為然,直至前年,與工作上同有婚姻問題的女同事一拍即合,互生情愫,發展了婚外情,1年後妻子懷疑他的行徑,最終因一個短訊揭發,掀起了婚姻關係中驚濤駭浪。

短訊揭夫不忠 妻抑鬱尋死

「我夜歸,有時全日失蹤,之後她看到手機短訊,就揭發了!」Ivan形容,妻子發現後情緒激動,他並沒有刻意隱瞞或解釋︰「我都覺得好辛苦,想有個解決!」

但東窗事發不久,妻子更患上抑鬱症,痛錫子女的Ivan,看到妻子傷痛欲絕,決定返回妻子身邊,即使曾考慮離婚,最終懸崖勒馬,不希望子女在破碎家庭長大,斬釘截鐵與外遇分開。

然而,妻子卻無法重拾對他的信任,患上情緒病後更曾自殺,留下遺言便離家,令Ivan心急如焚︰「我立即衝出去找她,真的很幸運,在街上找回太太!」

說起妻子,Ivan正給予她信心,盼重建親密關係,壓力不比以前減少,曾因妻的病情心跳加速,情緒低落,影響工作。面對今天的自己,他甘心承受︰「做了不忠的事,我承受惡果,這可能是因果報應!」

去年1.9萬離婚申請

Ivan願承擔責任,但時下不少婚姻觸礁者卻選擇離婚。本港去年有逾1.9萬離婚申請,創歷來新高,「粗離婚率」為每千人口的2.43宗,高於日、星等亞洲城市。

時下婚姻何以「合久必分」?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認為,時下不少夫妻「不願捱」,所謂的「捱」指互相忍讓、溝通、支持及忠誠,關係才得以延續;不少問題夫妻接受輔導時常說︰「我從來都不知道你這樣看我!」便發現他們缺乏溝通,內心說話不曾說出。

私人執業的資深心理輔導員及家庭治療師文盧麗萍表示,要求婚姻輔導的個案中,不乏中產或具學識人士,惟他們往往求助太遲,若然及早求助,進行輔導,定有助挽回感情。

作為過來人,Ivan呼籲面對婚姻問題的人士,盡早尋求專業輔導︰「早些求助,對雙方都有幫助,不要立即想離婚,這是逃避行為!」

婚姻如栽種 要淋花施肥除雜草   

「你還愛我嗎?」維持美好婚姻,不只是確定對方心意,輔導專家形容,對待婚姻,好比悉心栽種植物,需要適時地「淋花、施肥、除雜草」,夫妻保持溝通,一旦發現「相敬如冰」,已反映關係出現問題,須及時求助解決。

倘「相敬如冰」 須及時求助

常說老夫老妻,究竟如何才可白頭偕老?資深心理輔導員及家庭治療師文盧麗萍指出,不少中產夫妻也有婚姻問題:「有學識、有經濟能力,不代表處理感情特別優勝!」

文太形容,綜合其多年輔導經驗,夫妻相處之道好比栽種植物:「需要適當地淋花、施肥、除雜草。」她解釋,「淋花」在婚姻關係中,表示夫妻保持溝通接觸,即使工作忙碌也要傾電話、傳短訊,了解對方的生活,同時也要給予對方正面能量,互相欣賞。

至於婚姻中的「營養」肥料,便是「二人世界」,夫妻需要有些刻意的活動,包括單獨相處,向對方表示愛意、安排約會、燭光晚餐或互送小禮物,文太笑言︰「禮物毋須太昂貴,只是表達心意,已可維繫感情!」

營養充足外,也要共同對抗「外敵」︰「除去雜草即是拒絕拈花惹草,與異性保持距離!」

她強調,不少夫妻,一旦遇上第三者入侵、又或者對任何人萌生愛慕之情,均傾向拒絕向另一半透露,結果與第三者「萌芽生根」,不能自拔;事實上,若及時與另一半說出事情,反而可共同面對解決。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也表示,當夫妻關係乏善足陳,沒有話題、缺乏溝通,顯示關係異常,便應尋求輔導解決。

相關文章:
10 : GS(14)@2010-12-14 22:00:31

2010-12-9 HT
Y世代奉子早婚 無錢更易「分」 夫只顧打機不湊B 少女失望離婚   

  恒地(00012)主席「四叔」李兆基曾說,致富之道首要肯捱,其次就是忌早婚。

  正當事業女性愈來愈遲婚,甚至不婚;未婚懷孕及逃避家庭促成一班Y世代「早婚族」。過來人深明有錢才能快樂早婚的道理;無錢「早婚族」面對生計和成長差異,不少離婚收場,埋下伏綫推高未來離婚率,破碎家庭亦恐加劇下一代兒童青少年問題。

  23歲已結婚的陳太,三年抱兩,育有一子一女,丈夫比她大2年,是少有非未婚懷孕、經計劃早婚的個案。

  陳太說,雙方家長當初都認為,若男女雙方夾,可早點結婚,了結家中長者心事。但她坦言,「早不早婚,首要是有沒有經濟能力。」陳生家境不俗,有自己事業,兩口子已擁有自置物業,但為照顧小孩與父母同住,暫時出租物業。

15至19歲已婚婦 生育率高

  陳太舉例說,照顧小孩辛苦,夫妻容易起爭執,但因有能力聘外傭,輕鬆一點自然少爭拗,「無經濟能力唔得!」

  財政問題成為「早婚族」一大障礙,拍拖2年便結婚的丁小姐,因意外懷孕,24歲便結婚,現時大女已4歲半,小兒子則3歲多。

  她承認若非有孕,不會這麼早結婚,現在全職做家庭主婦,只靠丈夫搵錢,一家四口租樓住,收支是剛剛好,間中為金錢問題與丈夫起爭執。

  丁舉例,年輕時慣了大花筒,婚後沒節制,丈夫會怪她亂花錢,但現已學懂節儉,少亂買東西。

  未婚懷孕促使早婚,統計處資料顯示,2009年有300名15至19歲少女已婚;過去30年間,早婚族生育率節節上升(見表),現時每千名15至19歲已婚女性中,逾6成都已為人母,是生育率最高年齡組別,顯示她們大多是奉子成婚的早婚族。

  青協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說,未婚懷孕一直都有不少早婚族,只有中五畢業,17、18歲意外懷孕,他們認為喜歡對方,雙方家長又不反對,便可結婚。

不懂管教 下一代易生問題

  吳形容,時下年輕人出奇地負責任,但也可能低估結婚要面對的問題,當期望落空便鬧離婚。「她可能認為丈夫回家要幫手湊B,但丈夫懶懶行只顧打機。」她見過早婚族最快一至兩年便已離婚。

  她提醒拍拖是一回事,結婚是另一回事,同一屋簷下,唧牙膏也可以「拗餐飽」。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直言,早婚並不值得恭喜,因外國研究已發現,早婚的離婚率特別高,而早婚族本身心智未成熟,不懂管教下一代,子女容易有行為問題,屬高危一族。
婆媳關係差 夫妻fb開戰宣洩   

  「他今晚又夜返,得我一個湊女」、「又話幫我撲奶粉,撲幾日都唔知撲咗去邊」、「佢話我點做人阿媽,我都想問佢點做人阿爸!」24歲已婚的蔡太,不時在facebook留言公開家事,比她大1歲的丈夫,同樣在facebook反擊。

  新婚姻時代,早婚Y世代會肆無忌憚在網上揭家事。

不叫人不煮飯 奶奶難有好感

  蔡太說,因沒有空間可宣洩,既不想向母親訴苦,更不能對奶奶說,但又想讓丈夫知道她的心事,亦想跟朋友訴苦,故在網上大公開。

  除在虛擬世界處理夫妻關係,早婚族亦常見婆媳問題。青協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解釋,這是由於他們多未有經濟能力,很多時需與家翁家姑同住,但年輕人不成熟,往往無能力處理婆媳關係。她舉例說:「老爺奶奶覺得出街回家應叫人,但新抱從不叫人;老爺奶奶期望媳婦會煮飯,但新抱像細路女,根本不會煮。」吳見過最嚴重個案,夫婦沒鬧離婚,反而父母鼓勵他們離婚。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亦指,早婚族多是奉子成婚,對外父外母而言,「滾大女兒的肚」,很難有好感,若還要同住,更覺黐飲黐食,關係很難好。

  但對於常在facebook揭家事的林小姐而言,早婚族最大好處是照顧小孩有心有力,因眼見身邊同事或朋友,較大年紀才生育很辛苦,父母本身已沒有童真,「我們可能還後生,照顧BB有精力,又肯花心思,家庭樂一定有。」

「七年之癢」有科學根據   

  當不少婚姻都難敵「七年之癢」的魔咒,早婚族的婚姻關係七年後亮紅燈的機會似乎更大。

賀爾蒙減退 激情不再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指出,「七年之癢」其實是有科學根據,因熱戀會激發人體釋放賀爾蒙,令人格外激情,但隨着賀爾蒙分泌減退,激情不再,亦令關係變得更脆弱,易亮紅燈。

  石丹理在大學校園也見過女生未畢業已結婚,多數是因女生家庭有問題,當找到合適對象,便寧願早些結婚,早些離開家庭。

  但石認為,當女方大學畢業,男方學歷較低,女方之後搵錢比丈夫更多,男方自尊心作祟下,夫婦關係可以很差。

  他認為,22至24歲早婚族面對問題相對不大,他們一般都已畢業,但最棘手的是22歲以下,「一個人20至30歲期間有很大變化,試回想自己10年前喜好和理想已經很不同,若一個東,一個西,很難天長地久。」

相關文章:
11 : 鱷不群(1248)@2010-12-14 22:53:48

10樓提及
2010-12-9 HT
Y世代奉子早婚 無錢更易「分」 夫只顧打機不湊B 少女失望離婚   

做老竇怎可以只顧打機,我做舅父也要義務湊B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