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5/2 兩個畫展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g0j.html
四十歲的故事--開放的肖像

1.眼神很重要。早期的三人照中明顯陳丹青的眼神最高傲

2.思維的延續性,40年的歷史讓我可以看到他們早年的作品。陳是灰暗的,韓是玩顏色的西方的。林是早期作品算我最喜歡的。到後期,陳依然是灰暗的到09 年才畫的有些明亮但是明顯差勁。韓中期去巴黎學習印象派和最後畫地鐵始終在玩顏色。林的早期是大色塊鋪墊。後期吧肌肉畫成那樣是黔驢技窮。so看過這畫展 一個最大的感觸是三歲見老。人的超越自身是非常難的。另外人還真不需要超越自己,因循自己的腳步或許是最優選。

3.越年輕或許越有創造力。
反正我喜歡有創造力的東西。開放的影像,第一個是羅中立。我看都看不懂。
接下來是所謂那些名人的,從方力鈞一萬年就是腦袋。上次在上海美術館搞過一次了名人的腦袋。這次是畫家的臉譜。有點變形類魚眼鏡的感覺。張曉剛很遠就能辨識。不好玩。
王魯炎的他者的自我好玩。
李鬆鬆的油漆狀的繪畫,我記得04年全國美展就有人玩過。用水泥刀在油畫布上做半圓。
不過他的東西還真有點質感。
那個馬克的群像好玩。可以看到各自的創造力。
so我看畫展就是看創造力看好玩。不好玩的玩技巧的意思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3

音樂160825莫索斯基的《畫展》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8/25/%e9%9f%b3%e6%a8%82160825%e8%8e%ab%e7%b4%a2%e6%96%af%e5%9f%ba%e7%9a%84%e3%80%8a%e7%95%ab%e5%b1%95%e3%80%8b/

音樂160825
莫索斯基的《畫展》
蕭律師執筆

1870年在當時具影響力的藝評家 史塔索夫Vladimir Stasov的安排下,莫索斯基和年青俄羅斯畫家兼建築師 赫德曼Viktor Hartmann會面。 兩人都致力推廣俄羅斯本土藝術,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於是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
兩人相識僅三年,赫德曼患動脈腫瘤於三十九歲英年早逝。赫德曼的死對莫索斯基及俄羅斯藝術界引起極大的震蕩。在史塔索夫奔走安排下,1874年二月及三月為赫德曼舉行了一個畫展,在 聖彼得堡藝術學院展出四百多幅遺作。莫索斯基親自參觀了這個畫展,感觸甚深,在同年六月花了約一個月時間寫成了傳頌後世的有名鋼琴組曲—–《畫展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這首鋼琴組曲描寫莫索斯基參觀畫展的感受,音樂意念完全來自展出中的十幅畫。樂曲隨著作者自身在展覽館中觀畫步行前進方式描繪。莫索斯基所寫的每一樂段都給予一個標題,所以聽者較易觸摸作曲意念。
整首樂曲中最突顯的是一個“漫步主題 Promenade Theme”,貫串觀賞十幅畫之間,在不同階段,隨著觀畫的情緒反應而產生音色、節奏和調性的變化:時而悠閒信步、時而輕快、時而被一幅畫所吸引,突然止步,駐足細觀;時而情緒激動,時而低迴往復,懷念故友。

這首鋼琴組曲面世後引起歐洲樂壇震蕩,多位音樂家嘗試以管弦樂手法處理之。最早的是俄羅斯作曲家兼指揮家Mikhail Tushmalov在1891年所編的管弦樂版本,但他只選了樂曲中的七幅畫,而「漫步主題」只在樂曲最後才出現。

第二次編曲的是英國指揮家Henry Wood。他所編的版本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由Nicholas Braithwaite指揮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由英國Columbia以78轉膠碟錄製,以Lyrita品牌發行。但這版本卻只有開始一段的 「漫步主題」。

第一位能將莫索斯基的鋼琴譜整首配器的是 斯洛文尼亞出生的指揮家兼小提琴家Leo Funtek,在1922年完成。

1922年,指揮家Serge Koussevitzky委托法國作曲家 拉威爾Maurice Ravel為《畫展》鋼琴編寫管弦樂譜。拉威爾的管弦樂譜是現今最流行的版本。他是一位技藝超群、音色豐滿的配器大師。現今在音樂廳上演和在錄音室灌錄的唱片都多用他的版本。拉威爾取消了第六幅畫和第七幅畫之間的「漫步」。他的配器手法高超,開始「漫步」時,以一支小號trumpet帶領、幽幽管樂用於東正教的吟唱、短笛piccolo和高弦樂以表達‘小雞仍在蛋殼中’,很受到世人讚賞。

Koussevitzky曾和管弦樂譜出版商協議,獲得這版本的獨有指揮權多年。 他在1930年指揮 波士頓交響樂作了拉威爾版本的首次錄音。由於Koussevitzky對拉烕爾版本的獨攬指揮權,剌激起音樂界其他編曲者發行其他版本。有出版商找到拉威爾的弟子鋼琴家Leonidas Leonardi (1901-1961) 編寫出另一個管弦樂管版本,這樂曲對樂團的編制比他老師的還要龎大。他將這編曲題獻給 Igor Stravinsky,並指揮巴黎的Lamoureux Orchestra作首演。但這版本最終還是敵不過他老師的版本,到現在根本已無指揮家採用。

另一個編曲者是指揮家Eugene Ormandy。他從Leopold Stokowski手中接過費城交響樂團,很想有自己的《畫展》管弦樂版本。他委托樂團的編曲者及管樂手Lucien Cailliet進行譜寫。完成後由Ormandy在1937年指揮費城交響樂團作了錄音。

Stokowski離開費城交響樂團後,也曾為《畫展》編寫管弦樂譜。但他實在太放任、太自由,離開原創版本太遠,變成差不多是他自己的作品。他多次修改,並在1931、1941和1965作了錄音。

鋼琴家兼指揮家Vladimir Ashkenazy不大滿意拉威爾的編曲,認為拉威爾編寫時過分自由,再加以該版本在發行時有多處錯漏,遂再行編寫。另一位指揮Leonard Slatkin更編寫了一個「合併」版本,將各《畫展》不同的編曲各抽一段揍拼而成。

經得起時間考驗,拉威爾的編曲至今為止仍是最受歡迎的版本,差不多每一位負盛名的指揮家,如Lorin Maazel、Leonard Bernstein、Herbert von Karajan、Otto Klemperer、Igor Markevitch、Ernest Ansermet、Sir Malcolm Sargent、Fritz Reiner、Georg Solti、Carlo Mario Giulini、Claudio Abbado、Antal Dorati等二十世紀當紅大師都採用它,也是大師們各演神通的樣版曲目,亦是樂團「演嘢」的熱門曲目。至於原創鋼琴版本,各一流鋼琴家及新秀,如Vladimir Ashkenazy、Svjatoslav Richter、Vladimir Horowitz、Benno Moiseiwitsch、Alfred Brendel、Barry Douglas、Michel Beroff等,經常都在音樂廳上演及灌錄唱片。

現今許多 赫德曼的作品已然散佚。在《畫展》中的十幅,能確認 莫索斯基在此曲中採用過的只有六幅,就是第五、第六(莫索斯基將本來是兩幅畫Samuel Goldenberg和Schmuyle合併)、第八、九和第十。莫索斯基在每一段樂曲都加一些簡短作青蜓點水式的註解。也多虧 史塔索夫這位有心人,為樂曲中所描繪的畫做了一些註釋。

漫步主題
地下精靈 — 史塔索夫的備註畫作,是一個玩具胡桃夾子以一雙不齊整的腳走向一棵聖誕樹。此畫現已失傳。

漫步主題
古堡 — 史塔索夫描寫:在一個古堡前,一個遊吟詩人在唱著歌。在拉威爾的管弦樂版本中用一支低音色士風alto saxophone獨奏去象徵。赫德曼喜歡在有建築建的畫中加點人物,以和建築物的高度大小作比例。

漫步主題(簡短的漫步主題引入下一樂段)
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Garden — 位於巴黎 羅浮宮與至 協和廣場間的一個庭園,於1564年為 凱瑟琳王後而建,法國革命後開放成為公園,自十九世紀成為巴黎人休閒、散步的場所。畫中的兒童在玩耍後爭執。

牛 —史塔索夫的註解是 “由牛拉著一輛有巨輪的波蘭運貨車” 。鋼琴原版本的開始是極強音fortissimo (ff),表示緩慢而沈重牛車正在聽者的前面。高潮過後突然地變成弱音piano,隨著再變成漸弱音diminuendo (ppp),表示牛車已遠去。但拉威爾的管弦樂版本稍有不同,先是極弱音,然後續漸加強crescendo至極強音,然後又趨轉弱,表示牛車漸漸接近、經過,然後遠去。

漫步主題
未完全孵化仍在蛋殼中的小雞。

兩個猶太人 — 一富,一窮,Samuel Goldenberg and Schmuyle。這本是兩幅畫,一張叫Samuel Goldenberg,另一張叫Schmuyle。莫索斯基將之合併描寫。

漫步主題(豐滿而沈重的漫步主題帶進下一樂段)
在里摩市場 — 里摩Limoges是法國中部的一個城市。史塔索夫的註解是一群法國女人在市場吱吱喳喳,激烈爭吵。這是一個諧謔曲,尾段在極端高音下看完了這幅畫,聲調突然下降,沒有間斷就進入下一樂段。

地下陵寢 — 赫德爾曼由一個燈籠引領進入一個巴黎地下陵寢。 對此樂曲的下半部,莫索斯基進一步表達:赫德爾曼的陰魂引領他走向一堆頭顱骨而將之一一加上標記 ── 那些頭顱骨隱約發光。一個令人敬畏和鼓舞的和弦引領作者的思潮進入下一樂段。

在雞腳上的 巴巴亞加茅屋 ── 巴巴亞加Baba-Yaga是俄羅俄民間故事有名的女巫,她的茅屋像一個鐘,建築在雞腳上。莫縈斯基加入了巴巴亞加坐在一隻熾熱得發紅的碗上飛行。她的飛行直接帶入下一樂段。

《偉大的基輔城門》── 史塔索夫的附註:赫德爾曼的素描是一個古俄羅斯格局的基輔城門,城門有一個圓頂,就像一頂斯拉夫的頭盔。赫德爾曼設計了這度城門,是為紀念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在1866年四月四日遭暗殺而大難不死。這基輔城門的畫面設計獲得國家大獎,赫德爾曼很滿意,認為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工作。但這設計的城市最終沒有建造,計劃取消。這樂章凸顯一個宏大的主題,提升了樂曲一開始的漫步。第二主題是莊嚴的,素材取自一首俄羅斯東正教受洗的詩篇。

唱片推介:
(以下是拉威爾管弦樂版本,除非另作聲明)
DGG 139010 tulips (Karajan/Berlin Philharmonic)
PHILIPS 6500880 (Edo de Waart/Rotterdam Philharmonic)
DECCA SXDL-7520 (Sir Georg Solti/ Chicago Symphony Orch, digital recording)
RCA LSC-2201 (Fritz Reiner/Chicago Symphony Orch)
DECCA SXL-6328 (Zubin Metha/Los Angeles PO, piano and orchestral versions, V. Ashkenazy piano solo)
DECCA 410121 (V. Ashkenazy/Philharmonia Orch, orchestrated by conductor, digital recording)
ETERNA 826449 (Igor Markevitch/Gewwandhaus Orch, Leipzig)
COLUMBIA SAX-2484 (Lorin Maazel/Philharmonic Orch)
TELARC 10042 (Lorin Maazel/Cleveland Orch, digital recording)
MERCURY SR90217 (Antal Dorati/Minneapolis Orch)
DECCA SXL-2195 (or LONDON CS-6177) (Ernest Ansermet/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ende)
PHILIPS 835527 (Leonard Bernstein/NYPO)
PHILIPS 6780562 (piano version, Sviatoslav Richter)

(本文原刊於2016年8月份《發燒音響》。本文刪去原文所有圖片,以符合《掌門天地》格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08

膠登仔畫展

1 : GS(14)@2012-09-25 00:12:49

你去唔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4/18023739

「火腩飯」潮文,Andy看後大有共鳴。陳奕釗攝
講就兇狠 做就齋諗
25歲的Andy叫梁家俊,三年多前在理工大學廣告設計系畢業,現於一間廣告公司當平面設計師,外表如其名一樣平實,「你睇我個款就知係毒男啦,UNIQLO Tee呀,高登毒男係咁著㗎」。
Andy三年前開始上高登,看到「巴打」(男會員專稱)貼出火腩飯潮文,頓時有莫大共鳴,「中曬我啲心聲,我為咗呢篇文仲專登飛去青島旅行,去參觀酒廠同飲新鮮青島啤,好正!今日接受訪問,為咗隆重其事,朝早仲專登食完火腩米先嚟」。但他說,高登友未必全是毒男,「嗰度有好多猛人,例如有人講波斯尼亞內戰時,啲人點樣喺冇水冇電下生活一年,學到好多嘢㗎」。
學到嘢,包括潮語及毒男的生活態度,即是在鍵盤上講就兇狠,做就齋諗,「之前見到高登將個『了』字改做『鳥』,例如『叔叔不行鳥』,我諗不如畫『鳥』系列畫,但未夠快又太輕口味,有個巴打快手整啲重口味嘅神獸卡,人哋就爆紅,證實我啲輕口味構思唔work,又太慢,揼心!」
Andy畫風粗中帶幼,男主角跟日本漫畫《行運超人》未變身前的「黑仔」相似,那是史上最倒霉的學生,「佢同我係有幾分似,一樣冇運行」。每個高登毒男心中都有一個女神,感情一直空白的Andy說:「都試過追女仔,但未得囉,女神係有……詳情唔講得㗎,總之我愛闊面嘅女仔,唔鍾意啲V煞面。」
「膊頭濕曬就最man」
情感的禁區觸碰不得,等愛的Andy只好憑畫寄意,他的參展作品是在陽光普照下,男主角為闊面少女撐傘,卻夾硬加樽水製造下雨效果,男的膊頭盡濕,「90年代嘅電視劇,見到男人為女人擔遮,膊頭濕曬就最man。其實好多時男人會做啲好麻甩嘅事,冇乜目的,只係希望個女仔靜靜?睇住男人發展就夠啦」。
毒男貌似享受,其實個個都想脫離毒海,「我都好想㗎,例如多啲參加社交活動,但我又鍾意畫畫、踩單車同幫歌曲填詞,全部係一個人都做得到,所以始終仲係毒。參加今次呢個畫展係想話畀人知男人諗緊乜,試?脫毒」。
畫展有10個男人參加,Andy強調並非毒男畫展,「乜嘢類型男人都有,有啲結咗婚,有啲有女朋友,大家講?男人心聲,英文名叫Women Just Don't Get It,女人睇咗個畫展,多少會明白男人諗緊乜」。
拆解港女不愛火腩飯之謎
高登的「火腩飯」潮文指難以忍受港女把「生勾勾」的魚生放入口,卻不瞭解豆腐火腩飯的深度。記者為此訪問了10多位妙齡港女,除了一位表示偶然會吃,其餘女子都斬釘截鐵說:「我從來都唔食豆腐火腩飯!」感嘆號背後沒有商量餘地,大概就是港女與毒男的鴻溝。
追問下去,有港女拆解了抗拒火腩飯之謎:「唓,火腩咪即係隔夜燒肉囉,靚嗰啲部份趁新鮮賣曬啦,剩低嗰啲梗係肥多瘦少,想咬都咬唔開,皮又韌又唔脆,衰過隔夜油炸鬼。諗起凍咗燒肉啲肥豬油,食落肚會變肥膏,翻煮都係好肥,加埋啲唔新鮮嘅豆腐,撈埋傑撻撻嘅茨汁,真係唔明點解男人鍾意食囉。」
2 : mr_dlm(19486)@2012-09-25 09:43:26

"「嗰度有好多猛人,例如有人講波斯尼亞內戰時,啲人點樣喺冇水冇電下生活一年,學到好多嘢㗎」。"

果篇好似唔係高登仔作的, 係轉貼的, 不過真係值得一睇, 睇下戰爭的恐怖, 戰爭時人人好似變晒喪屍咁

[怎樣活下去]波斯尼亞內戰一年生存報告
http://forum1.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3961583
3 : SYSTEM(-101)@2012-09-25 16:24:58

ilovemyphone(zid:33278)所發的貼子已被greatsoup(管理組:8) 刪除了。(原因:廣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86

【文具畫展】4字頭畫家無懼捱餓 童心未泯創作飛船膠紙座

1 : GS(14)@2017-01-08 19:03:16

S字形的膠紙座令Noel聯想到飛船救援隊。



如果十八廿二賺到大錢就係人生勝利組,步入四字頭的畫家莫俊浩(Noel)應該寧願做一般人眼中的傑出廢青。外表好young嘅佢同「中佬」兩個字,一打大纜都扯唔埋,佢啲畫都有一點點孩子氣。
Noel曾經做過電話sales,出糧見到銀行戶口好多$,但佢笑唔出。「係咁sell自己不想sell嘅嘢,做咗十幾年覺得很麻木。」佢決心轉行,經家人介紹,投身咗老人服務行業,仲重拾番畫畫興趣。佢特別喜歡為老人家畫速寫,過程中仲會同佢哋傾偈。「記得幫一個老人家畫完送幅畫畀佢,佢係咁流眼淚。」一幅人像寫生,可以連結兩個世代,畫作力量不能小覷。「喺老人院做係咪好灰呢?我又唔覺得,同老人家溝通好開心,亦提醒自己要珍惜當下嘅時間。」佢認為人生係減法,所有嘢都流逝緊,有目標一定要快啲去達成。「過去我做sales,其實錯失咗好多,浪費時間做自己唔鍾意嘅事。」



Noel認為世上萬物都有棲身之所,佢就將皮革筆盒化成吸血鬼瞓覺的棺材。

投身老人服務行業的Noel感觸良多,他說會把每一個機會當作最後一個去把握。

「我依家四字頭,可能好多人眼中,我係個不切實際嘅人,寧願走去做份人工少一截嘅工。好多人認為畫畫搵唔到食,會餓死,但如果只係為咗賺錢而生活,咁我寧願揀肚餓。」呢個社會人人催你成熟啲,come on,但係做James又係咪一定唔好?佢keep住初心,唔想太世故。佢啲畫有個小朋友角色,叫皮蛋。「皮蛋代表心內有童真嘅我。鍾意畫畫嗰團火未熄,所以先有皮蛋呢個角色。」最近佢喺西營盤文具店blank開畫展,六幅同店內文具有關嘅畫作,充滿創作力量同幻想。「將筆盒變成畀吸血鬼瞓嘅棺材;膠紙座變成飛船;鉛筆刨變成機械人。」靜態文具加兩分創意,可以趣怪得意。畫作走懷舊日本漫畫路線,因為佢細細個就鍾意日本動漫,而且對舊嘢有情意結。
Noel早前曾自資出版圖文集《街簿》,記錄佢對生活有感覺嘅事,其中三年前畫的《一個車位‧一個床位》,依家竟然成真了。「變咗真實啦,啲劏房劏到咁細。有啲人可以有錢到買個位畀架車住,但有啲人連車位咁大嘅地方都無。」土地問題,真係講三世都講唔完,為咗層樓,勞力是無止境,sosad。離咗題,場內除咗六幅文具畫作,還會展出《街簿》其他作品,得閒可以去欣賞下。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8/19889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14

【原創者搞肉酸畫展】「唔准Google繪畫大賽」等你現場挑戰

1 : GS(14)@2017-02-05 10:49:15

本地插畫組合溫嘉寶(Wankapo),以肉酸又奇怪的畫風自居,不時於市集擺檔賣自創角色小物,又以插畫記下生活中的大小事,最近更第一次辦畫展。



「我哋係肉酸插畫女子組合溫嘉寶。」兩個女生阿溫和嘉寶,組成本地插畫組合溫嘉寶(Wankapo),前者俏皮活潑,後者常常瞇眼甜笑。兩人以肉酸又奇怪的畫風自居,不時於市集擺檔賣自創角色小物,又以插畫記下生活中的大小事,最近更第一次辦畫展「崩壞後花園」。「個個都畫靚嘢cutie嘢,我哋鬥靚冇用嘅,畫肉酸嘢人哋先會記得。」



的確如此,這些中了輻射、中過「面目全非腳」、面容扭曲的卡通人物,相信你一定有印象。一個月前,「唔准Google卡通人物繪畫大賽」曾在網上瘋傳,引爆大家笑點,其實是她們畫的!「呢個game係我哋約朋友玩,然後放上網,原來好多人覺得有趣。」這些卡通人物大家都見過,亦是記者讀書經常玩的小遊戲,即使大家等車時沒事做也可以玩。遊戲重點是不准Google找參考圖,畫功差的人必定製造不少笑點!阿溫覺得畫出來好醜又好笑,「所以我哋想搞個真人版,等人挑戰我哋!」想不到才首次辦畫展,就大膽向公眾下戰書。溫嘉寶形容自己畫風「肉酸得嚟,似本人咁可愛」,而事實上,阿溫告訴記者,她們的畫曾經嚇壞小朋友。「我滿心歡喜畀啲畫表妹睇,點知佢竟然話『嘩!乜咁核突』,係一個兒童嘅真實反應。」她更笑說,表妹在背後還指畫作恐怖,似乎多少留下了陰影。記者問怕不怕沒有市場,嘉寶直說不怕,還反問記者:「其他類似嘅插畫家都有fans,咁佢哋都有我哋點會冇先?」她們畫過很多肉酸的角色,而且每一個都有名字,紓發過自己的情緒,也出賣過朋友的故事。有玩交友網中伏,因而長出腳掌要逃跑的清朝美人魚阿威;有搭地鐵經常被背包撞倒,因而雙手擋在臉前的阿明;還有一臉愁容,卻不知自己到底嬲甚麼的阿標。這個八爪魚阿美,更是有一段「友愛的故事」。「佢係我哋朋友,真係叫阿美,佢好慘因為俾仔飛。」溫嘉寶畫了八爪魚阿美,寫着「阿美已想好,結婚戒指要戴哪隻手指,但阿美現在沒有男友。」她們其實想用畫替阿美招親,「有冇嘢介紹畀阿美?有冇人將就吓?」想認識阿美,或者你跟阿美一樣,現在是機會了!除了「唔准Google繪畫大賽」真人版,畫展更有個遊戲區。有用木板手製的遊戲攤位,有點荔園的懷舊味,讓大家邊玩邊認識朋友。阿溫雀躍向記者介紹,「呢個叫『進入合適的窿窿』,另一個係去冒險樂園玩嘅射小丑牙,就用玩具槍去射。」嘉寶說,「玩完每個遊戲,我哋會給印章或貼紙,或者寫分數。」未等嘉寶說完,阿溫突然搶話:「最高分嘅可以娶咗佢!」啊,訪問期間一直瞇眼甜笑的嘉寶,原來單身?還有不夠兩星期,就是情人節和元宵,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今年不再孤獨地過吧!不過來之前,溫嘉寶有事提你:「嚟之前唔准Google定!就算Google咗,你都不知我哋出乜題!」「崩壞後花園」展覽日期:2月4日(星期六)地點:a nice place to(觀塘工業中心四期5F室)入場費:港幣20元記者:黃凱婷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這些中了輻射、中過面目全非腳、面容扭曲的卡通人物,「唔准Google卡通人物繪畫大賽」其實是他們畫的!

溫嘉寶大膽向公眾下戰書:「我哋想搞個真人版,等人挑戰我哋,實好好笑!」

她們畫過很多肉酸的角色,而且每一個都有名字,抒發自己的情緒,也出賣過朋友的故事。


溫嘉寶畫了八爪魚阿美,寫着「阿美已想好,結婚戒指要戴哪隻手指,但阿美現在沒有男友。」其實想用畫替好友阿美招親。

想認識阿美,或者你跟阿美一樣仍是單身,現在是機會了!畫展更有個遊戲區,有點荔園的懷舊味,讓大家邊玩邊認識朋友。

神秘大獎:「最高分嘅可以娶咗嘉寶!」


還有不夠兩星期,就是情人節和元宵,給自己一個機會,今年不再孤獨過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4/199172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65

【文化籽】罕見明清肖像畫展——五百年文史的人面洞天

1 : GS(14)@2017-10-30 00:53:45

【文化籽:藝文沙龍】何鴻毅家族基金由世界各地博物館收集明清兩代人物肖像畫,在柏林國立博物館展覽。「人物畫」和「肖像畫」是不同的品種。中國的「肖像畫」(Portrait),若與西方美術史的標準相比不夠發達,因為歐洲經歷過一場文藝復興。



十六世紀之前,歐洲西洋畫也沒有凡人的肖像畫,一切以聖經故事為題材。聖母、耶穌、天使,為教廷的宗教宣傳服務。因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藝術成就,當時西洋畫也將耶穌馬槽降生等聖經故事畫成「人物畫」,其中骨骼肌理分明,因為醫學發現了人體解剖。到達文西的「蒙羅麗莎」出現,肖像由神話宗教發展到人間。蒙羅麗莎之不朽,不止細膩的筆觸,而且是第一次將人物化為特寫的肖像,而且由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透視光線等運用,流露出人的內心世界。其後荷蘭的林布蘭更收取酬金,為當時阿姆斯特丹做出入口生意的商人製作肖像。林布蘭為金錢服務,身為畫家追求舒適的日子和酬金,天公地道,而且因為天才,成為西洋美術史的瑰寶。相對之下,中國畫的肖像限於孔子儒家廟堂宗族的倫理敬拜。一名家長位尊隆,「升上神檯」,地位足以成為肖像的人物供中國人家庭的祖宗靈位擺放。因此中國的肖像,長期被指為稍遜生氣,像中人物正視前方,笑容不足,道貌岸然,因為要體現一家之主的倫理正統。但是何鴻毅先生名下的藝術基金,這次收集到中國人物和肖像畫,卻令人發現中國藝術裏的「人」其實別有洞天。


孝莊文皇后像 表情隨和悠閒

例如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在香港的歷史博物館正展覽一幅正襟危坐的帝后全身畫像。柏林館的兩張,孝莊文皇后卻以半身特寫、便服、隨和悠閒的表情,讓畫家畫像。此一太后走下「神耛」(Down To Earth)姿態,證明中國曾有一支由人性出發的肖像畫,幾與達文西和林布蘭異曲同工。當然中國畫的筆墨不及西洋油畫的追究現實寫真,令中國肖像畫無法普及而成為一個系列,中國社會六百年也沒有人性的解放,這是中國肖像和人物被忽略的原因。柏林這次中國人物肖像展有許多文學史上出現過的名字,包括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是浪漫情詩的聖手,可謂中國詩詞中的濟慈(John Keats)。今日留下一幅由畫家禹之鼎留下的納蘭性德像,坐在客廳的長椅之上,前有一個茶几,撫頷正看觀眾。圖中的納蘭性德,眉目幼細,留有小鬍子,讀過其飲水詞,得以觀其人,亦可謂世紀遙隔的異數。納蘭曾在朝中任大官,肖像四圍留下歷代高官包括恭親王的題字。中國的人物肖像畫附帶的花紅是其他文人的觀後感和評論,往往化為一首七絕題在畫側,協助觀眾了解。正如紅樓夢的脂硯齋評本,讀完文需看footnotes會另有一番時空的心得。另有一幅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畫像,我也很喜歡。李流芳曾留下許多遊記,包括遊虎丘:「虎丘,中秋遊者尤盛,士女傾城而往。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這是筆觸精幼的小品:「填山沸林」一詞講遊客人山人海有如今日的黃金周,真是生動的語言。想不到遠在柏林,有緣見識了這位心儀的明代散文家,異地相逢別有故土的感觸。


詩人陶琯像 手持桃子神態獨特

鄭板橋的畫像倒不少見,還有詩人陶琯,其像竟然側寫,手持一隻桃子,坐在一把綠椅子之上,也神態獨特,角度超然,顯見中國的人物畫和肖像,其實也各有性格。十八世紀西洋華風傳來,終於有幾張滿州武士的肖像,有油畫風格,弓挽滿月,充滿動作感。然而展品中的主角以半身或全身肖像正視觀眾者少,即使見五官容貌,也置於山水、行館、書房之中,尤是之故,清末的人物的青年畫家任熊竟然作了一張半裸的全身肖像畫,下筆大膽,風格激烈,可謂中國肖像畫中的梵高。柏林國立博物館對人物肖像的安排,以任熊的一幅作結,也別有匠心:中國的文人,要到清末,才發現內心的激情和憤慨,或許因為朝政黑暗,或許因為列強侵略,總之這位文士在這個時候,竟然露出肌肉的裸臂,戟眉森目,看着觀眾,其中別有一番戲劇心事。此一中國人物肖像畫,由另一個角度顯示了中國的美術文化原來「人」(Man)曾經在中國的文史中一度破土而出,雖然細於涓滴,但有一股壓抑的衝動,曾經想匯聚成一條大河。只是時不我與,或國運之異,中國的人物肖像即使幾乎有了自己的梵高,卻尚無蒙羅麗莎。然而卻在柏林千百張面孔之間,我發現了另一個細水長流壓抑的中國。



士中 李流芳像

士中 李流芳像

任熊 自畫 像


佚名孝莊文皇后半身便裝像

佚名 傳王致誠 璊綽爾像

傳神雅聚:中國明清肖像畫展(1368-1912)

撰文:陶傑(部份圖片由柏林國立博物館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8/201965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