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关于巴菲特最近10年持有的可口可乐不涨的一个看法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t7n.html

最近看了央视对巴菲特的一个访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Nc4R97UxWk/

 

其中,但斌提到“1998年到2008年可乐从当年最高的70美元到今天的约49美元11年下跌了30%,对于可乐这样的股票在它价格高估时,是否还要坚持长期投资?”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

可巴菲特回答似乎不着边际,他说“我喜欢股票下跌”。

 

如何理解,我个人感觉,巴菲特的回答有深意。

为什么喜欢下跌?合乎逻辑的推论就是“下跌到合理价位后可以再加仓”,而巴菲特有加仓的备用金。我想,这就是巴菲特对最优质公司的态度,他可能不抛出,但 跌多了会加仓(也许涨高了也可能减一些,但是底仓基本不变,这是我的推测)。这样即使股票总体看10年不涨,但他仍然可以在波动中获利。(只有优质公司才 能这样操作,如果公司彻底变坏,这样做会死得很惨。)

 

这个案例引发我的思考:

必须有备用金能够在出现历史性大跌机遇时投入。巴菲特有保险公司以及控股企业为他随时提供备用金。如果没有备用金,股票下跌绝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事情。而大多数基金缺乏随时可以获取的备用金,散户更加不必说了(他们往往在需要投入时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5

投資或成為通漲的犧牲品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qsk6.html

上週,我到澳大利亞度假。按照老習慣,我買來兩份報紙:金融評論(AFR), 和澳大利亞人。一看價格,我大吃一驚:分別3澳元和2.60澳元(澳元比美元略貴)。1991-1994年,我在堪培拉大學當金融學講師時在那裡"爬過格 子"。這兩份報紙我太熟悉了。它們當時都是70到80分錢的報紙。我當時的年薪大約4.2萬澳元,現在同樣職位的人賺8.4萬澳元。但今天的講師可比二十 年前的講師窮多了。

 

國人對通脹相當熟悉,每個人都會講幾個有趣的故事。通脹也是一個全球的現象。當然,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通脹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可笑的是,我們一直到八十年代底甚至九十年代初還在堅守"社會主義國家不會出現通脹"的舊棺材。

 

我們的通脹究竟會有何等結局呢?在我斗膽做幾個長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猜測之前,我想回顧過去三十多年中國通脹。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通脹是沒有利或弊的:把一元的鈔票變成一元七角或者五元三角,就好像上市公司最愛玩的遊戲一樣,把股票拆細,一拆五,甚至一拆十。這都不影響任何人的利益(正面負面影響都沒有)。當然,送紅股也是完全一樣,把公司的資本儲備轉變為股本之類的小把戲也屬此類。以後,股數太多了,大家的算術不夠好,還可以再把股數縮小,比如每七股合成一股,等等。

 

對於政府來說,通脹就是把紙幣拆細。等到通脹太嚴重時,大家買一斤大蔥要支付幾百萬元時,對大家的算術水平要求太高了,我們還可以刪掉後面幾個零,美其名 曰"貨幣改革"。舊中國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幹過這類事。不過,遺憾的是,通脹和"貨幣改革"不像股票數量的增減那樣中性,可能會導致利益轉送,巨痛,恐 懼,社會不公平,乃至動亂。為什麼?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通脹是信貸高速擴張的直接結果。銀行業作為一個系統(特別是包括中央銀行)在沒有錢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貸款的,當然也可以在錢少的時候 貸很多的款。在背後的支撐是公眾對政府和銀行的信任。還是讓我們看看結果。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每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20%。貨幣供應量是 什麼?它就是所有中國企業和家庭的存款總和加上流通中現金。這也就是購買力。這些錢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中央銀行可以無錢放款(印鈔票)。貸款會直接轉成受貸人的存款,他如果使用這筆款項,另外的人就有了存款,銀行又可以以此存款為基礎發放下一筆貸款(當然要先扣除一點存款準備金)。然後,某些人又有了存款,銀行又可以再放更多的貸款。如此循環。

 

這麼多年,政府在扶持經濟發展的名義下,把銀行利率人為地壓低,低於通脹水平,所以真實利率為負數,也就創造了對受款人的一種補貼。同時人為地刺激了對貸 款的需求。三種人獲得的補貼最多:企業主,負債投資者,負債投機者。誰吃虧了呢?存款人,老老實實拿固定工資的人們,沒有資格或者沒有關係獲取貸款的人 們。當然,社會的公平公正成了犧牲品。

 

很多人憑直覺認為,通脹期間企業的名義利潤被誇大,所以股票市場應該走好。我認為這種一個錯誤。錯誤的根源在於它有一個隱含的假定:市盈率會保持不變。但 是市盈率可以再跌一半或者更多。為什麼?在通脹期間,即使中央銀行不做貨幣緊縮,資金也會更加短缺:工廠和商店為了完成同樣多的經濟活動,需要更多的鋪底 資金,地產商需要更多資金做土地儲備。居民腰包裡也需要更多的周轉金。在資金緊張時,資本市場首當其衝。當然,不管中央銀行是否緊縮,名義利率也會上升。 而股市的市盈率不過是利率的倒數而已。1968年到1982年,美國的通脹很高,道瓊斯指數幾乎跌了一半,如果考慮到通脹因素,它實際下跌了80%。雖然 公司整體上名義的利潤還算可以,但是市盈率從18倍跌倒了6倍。這15年讓美國股民痛苦萬分,雖然1982年以後股市又經歷了17年的大牛市。

 

在看中國。2000到2004年,股市不聽政府的話,連跌了五年。雖然官方的通漲數據不很高,但是你想想吧,煤炭,礦石,銅,鋁,鋼鐵,糧食和土地價格在 那五年漲得空前劇烈。雖然貨幣供應量每年增長20%以上,但是資金還是很緊張,股市奄奄一息。即使每一個股民都是傻瓜,他們合起來一定是不傻的。

 

大家再想想中國從1992年以來市盈率的下降的趨勢吧。中間雖然有幾次短暫的牛市,但估值水平的下降趨勢是很明顯的。你也許會說,這種下移主要是因為股票 供應量的增加,但我敢預言未來十年市盈率下移的推動力會是過去十年建立起來的貨幣供應量的高台階,通漲,以及中央銀行未來的信貸控制。

 

如果未來通脹確實難免,那麼我們如何自保呢?很多人似乎直到最近兩年才發現過去三十年來的嚴重通脹,所以,急不可耐亂抓機會,以規避通脹。這是不理智的。 我認為,股市很可能成為通脹的犧牲品。債券市場更是如此。債券價格與名義利率成反比。房地產市場也許好一些,但是未來幾年內情勢不妙,投資者必須有長遠的 眼光才行。

 

通脹是國難,也是人禍。控制通脹會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緊縮信貸,提高利率,放慢經濟增長,犧牲大量的就業機會。政府會猶豫和徘徊,政策會隨著失業壓力和銀行壞帳的增加而反覆。

如果說過去的通脹年代裡,中國人寅吃卯糧,那麼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的緊縮可能需要把虛假的"財富"還給未來。金融市場的減肥會很痛苦,更多的投資機會可能在金融市場之外,即在實體經濟。

我給我弟弟的投資建議如下:

(1)買一塊農地,種蔬菜和瓜果;

(2)參股隔壁阿三大叔的汽車修理站,並且晚上和週末多去幫忙;

(3)支持他失業多年的老婆辦一個幼童上學和放學的接送服務社。再請幾個幫手。工商局肯定會刁難,但是,多忍耐吧。我也沒辦法。

(4)投資他老同學的棉花採購站。

(5)如果有餘錢,買點銀行的股票,準備持有十年以上。

通漲是國難。國難當頭,大家只圖保值和日子過得去,不要妄想有很大的利潤。  (本文不代表作者的僱主的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4

電價緩漲的謬誤

2012-10-08  TWM




電價在政治壓力下又被宣布緩漲了,主因是政府認為電價緩漲會抑制物價上漲,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一般人觀念是「成本決定價格」,也就是生產者雇用勞力、設備、原料,總共花多少錢,然後把這個成本加上一個金額變成產品售價。若生產成本提高,例如勞工工資上漲,就代表成本上升,那麼產品售價也會跟著上揚。

若這種想法是對的,那生產者何必降低成本?不管成本多高,產品價格也會相應提高,生產者不就永不虧損?世上從沒有如此美妙的生意。

經濟學告訴我們,正確邏輯是「價格決定成本」:產品價格越高,意味著消費者願為產品付的錢越多,生產者才有動機花大錢,雇用那些可生產出這種產品的勞力、設備或原料。

因此,不是因為台北市土地價格高,才導致台北市房價高──不少專家都犯了這個錯,而是因為消費者願付高價買台北市房子,生產者才有動機花大錢,買下台北市 土地蓋房子賣給消費者。不是因為養松阪牛成本很高,所以松阪牛排才很貴;而是因為消費者願花大錢吃松阪牛排,生產者才願意花大錢養松阪牛滿足消費者。

因此,所謂「電價緩漲可抑制物價上漲」也是錯誤的,因為這正是「成本決定價格」的錯誤邏輯。

若一個產品對消費者價值沒有改變,例如一支手機對消費者來說,就是只值五千元,那麼生產者生產手機時所用的電,電價突然上漲了,難道這支手機就從此改頭換面、消費者就願出八千元來買這支手機了?

真相是消費者根本不在乎生產者成本高低,他們只在乎這個產品對他們是否有價值,所以名牌包儘管生產成本很低,消費者照樣一擲千金;用名貴紙張印出一本經濟 學教科書,儘管成本很高,消費者照樣一毛不拔。同樣的,即使生產過程中的電價提高,若該產品對消費者價值毫無改變,他們也不會多花錢買,產品價格也不會上 漲,這才是「價格決定成本」的正確邏輯。

而且,電價緩漲不但不會使物價漲幅縮小,反而會使物價漲更多。若電價不受干預的上漲,電力業者就有動機提供更多電,那些生產過程需要用到電的業者,可以生產出更多產品,這就讓產品價格下降。

但若電價不上漲,電力業者沒有誘因提供更多電,生產者能用的電就會減少,生產的產品數量也下降,產品價格反而上漲。因此,電價緩漲的結果,不是使物價漲幅變小,反而是讓物價漲更大。

若壓抑電價可讓物價不漲,那乾脆把電免費提供給所有人,物價不就下跌了嗎?若不拋棄這種「成本決定價格」的錯誤觀念,那最後衍生出這種荒謬政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39

中國才是油價遲遲不漲的最終原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51

不論是與俄羅斯接壤的烏克蘭還是中東的伊拉克,近來石油與天然氣產地的地緣政治沖突頻發,按說油價應該高漲,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比較平靜。

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的以下石油市場報告圖表顯示,布倫特和WTI的價差都在收窄,表明資本市場預計長期油價還會走低,並沒有體現近來地緣政治風險的負面影響。

頁巖氣, 地緣政治, 石油, WTI,布倫特

能源咨詢公司JBC Energy的分析師認為,油價預期不跌反漲的主要原因可能來自中國。

簡單來說,明天的預期和投資成本決定了今天的價格。華爾街見聞將這種觀點總結為:

中國開始實施新的能源戰略,要以清潔能源帶動經濟發展,未來天然氣使用量會增加。

雖然以中國目前的能力,還無法像美國那樣依托頁巖革命實現產量突破,但未來在開發頁巖氣的推動下,中國會更側重於天然氣生產,受這種預期的影響,油價會走低

JBC Energy的分析師指出,中國政府在逐步引導國內天然氣價格走高,鼓勵國內開采和生產天然氣,最終目的是縮小國內氣價和進口氣價的差距。

下圖深藍色柱形代表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規模,淺藍色柱形代表進口天然氣規模,深綠色線條代表液化天然氣月均價格,淺綠色線條代表天然氣月均價格。

頁巖氣, 地緣政治, 石油, 天然氣,中國

去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每千立方米上調了260元,中國發改委本周又第二次調價,宣布從9月1日起每千立方米價格上漲400元。

上述最新價格適用於消耗的前1120億立方米天然氣,超出部分的價格不變,仍是去年的水平。去年中國共消耗約170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中國政府預計,上述新的天然氣價機制將積極推動供應。但中國頁巖氣開發的大計卻因為現實的挑戰放慢了步伐。

本月初,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講話中提到,到2020年,頁巖氣的產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這一數據與2012年能源局制定的“十二五”目標600-1000億立方米相去甚遠。

按可采頁巖資源規模排名,中國是全球第一,但由於國內地質條件複雜、專業技術與基礎設施不足,加之生產頁巖氣成本高,中國很難複制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

對能源局此次下調2020年頁巖氣產量,有市場人士猜測,可能釋放出一種消極的油氣改革信號,中國政府將削減對頁巖氣產業的扶持力度,減少頁巖氣項目的總量。但也有人認為,減產正說明中國在頁巖氣問題上日趨理性,“十三五”最後產量預計與“300億方”不會有太大出入。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彭博報道的觀點,即頁巖氣開發改變了市場的供求格局,供應在增加,需求在減少。

文章稱,除了頁巖氣的繁榮,現在和以前相比沒有變化。頁巖氣革命使美國的開采量達到27年之最。

而本月公布的6月美國貿易逆差意外大幅收窄,主要就是源於石油進口規模創三年半新低。

花旗集團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此前表示,北美曾推動了難以置信的原油進口量,其實世界並不需要那麽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90

券商股大漲的底氣在哪里?滬港通只是小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20

20090731020458699

國泰君安證券發布2015年非銀金融投資策略報告表示,看好券商前景,給予“增持”評級。 

美國和韓國的經驗表明,經濟轉型期間,資本市場創新活躍,全能型投行將會興起,券商的收入結極也會有明顯的改善。 

該券商指出,經濟轉型中直接融資比例將持續提升,券商的投行、新三板、直投等業務隨之增收。同時,互聯網金融、國企改革和監管放松成為券商業績的三大催化劑。

此外,券商醞釀的經紀及信用交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財富管理和兼並收購這四大創新也令行業想象空間廣闊。 

首先是直接融資比例持續提升帶來的好處:

直接融資比例持續提升,券商股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QQ圖片20141121174107

驅勱力:經濟轉型中直接融資比例將持續提升。2009年以來中國直接融資比重呈現下降態勢。2013年直接融資比重不足45%(證監會數據),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比重在65-75%區間內,而美國的超過80%。經濟轉型需要資本市場創新。

分子:券商的投行/新三板/直投等業務將增收。假設2015年直接融資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預計股票和債券融資比例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

分母:投資者對券商股的風險偏好增強。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投資者對改革信心增強。作為最受益的投資標的,產業資本青睞券商股。

然而,互聯網金融創新,改變券商盈利模式:

券商革命:互聯網金融發革盈利模式 

QQ圖片20141121171657

年輕一代的普惠金融:在日本,互聯網券商已基本壟斷零售業務近70%的份額,主要客戶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美國,近年來通過移勱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發展,Trade Station(程序化投資)、Motif investing(社交券商)等新業務模式的互聯網券商興起。特點是目標客戶在長尾市場,利用互聯網邊際成本低等優勢,為年輕人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O2O戰略是流量變現的關鍵:以海外網絡資管巨頭嘉信理財為例,公司約50%為資產管理費業務收入,其次為利息收入,而傭金收入占比較低。線上理財產品銷售和線下小額信貸、財富管理業務將成為互聯網券商發現的主要杢源。 

互聯網平臺戰略需要內部架構再造:如錦龍股份旗下的中山證券,通過不騰訊/百度/金融界合作,拓展了財經資訊、搜索引擎等多個入口,未來將打造集證券交易、兩融質押、財富管理三位一體的互聯網平臺。

與此同時,由於多數上市券商擁有國企背景,國企改革轉換激勵機制成為券商的潛在利好;不少券商是地方國資委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存在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的預期:

QQ圖片20141121171904

轉換國資激勵方式:國資股東重視旗下上市公司市值考核,鼓勵實施EVA、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激勵方式。券商是人力資本密集型行業,證券法修改後有望引入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效率提升彈性大。

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營資本及戓略投資者,將大幅改善國有券商的公司治理。

打造地方金控平臺:不少券商是地方國資委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存在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的預期。

此外,包括T+0”以及股指期權在內的一些列監管“松綁”也對券商構成利好,打開創新的藍海:

 2014年新“國九條”要求完善資本市場中介職能,行業創新大會確定了券商向“現代投資銀行轉型”方向,2015年將迎來證券法大修等,監管放松打開創新藍海:

QQ圖片20141121172100

證通公司成立:證通公司將恢複券商托管、支付等基礎功能,客戶保證金增加,客戶黏性提升。

註冊制改革及新三板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增加券商投行/場外市場收入,改發市場融資結極。

新型交易工具推出: “T+0”以及股指期權有望推出。

新型融資工具擴充:收益憑證試點將推廣,增加資產管理及證券化等表外融資斱式。

杠桿上限提升:凈資本/凈資產底限將從目前40%下降到20%,杠桿上限有望由目前6倍提至11倍以上。

對於市場關於券商競爭激烈導致傭金下滑的擔憂,國君認為交易量無憂,傭金率下滑趨勢放緩:

經紀:交易量無憂,傭金率下滑趨勢放緩

“滬港通”已於2014年11月17日開啟,深交所也在積枀申請深港通;同期財政部公布“滬港通”稅收優惠協議。

交易量將持續活躍:“滬港通”首批最高將引入3000億元海外資金,資金偏好高分紅低估值的藍籌股,這將提升藍籌估值水平,促進交易活躍。

QQ圖片20141121172240

傭金率下滑趨勢放緩:目前香港傭金率在0.1%-0.2%左史,高於大陸水平;不少國內券商的普通賬戶傭金率已經觸底。

QQ圖片20141121172243

 “T+0”交易施行:預計交易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30%以上。

而且還有信用交易帶來的增收:

信用交易:規模有望翻番,利差不降反升

QQ圖片20141121172659

若2015年信用交易業務平均規模1.5萬億元,50%來自於債務融資,預計新增凈利息收入約1000億元,新增凈利潤約550億元,相當於2014年行業收入和凈利潤的50%和65%。

QQ圖片20141121172923

如果大盤繼續上行,2015年底券商的融資融券規模可能突破1.5萬億元:美國兩融規模穩定在市值水平的2%,但國內是以散戶為主的結極,新入市的產業資本習慣使用杠桿。臺灣經驗表明牛市時期兩融業務可以達到市場規模的3%-5.5%。

兩融業務的利差不降反升:草根調研發現兩融業務仍是賣方市場,且中小券商融資成本更高,更傾向於通過降傭而不是降息進行競爭,現有8%的利息水平應可以維持,而券商融資成本將逐步下降。

多元融資方式滿足資金供給:除現有公司債/短融等工具外,預計收益憑證/短期債(表內融資)、資產證券化/資管計劃(表外融資)將成為券商新的融資工具,券商杠桿上限有望由現有6倍提至11倍。

產業資本對券商股權質押式回購/約定式購回業務需求大:我們預計券商整體在股權質押的市場份額有望突破40%,2015年業務規模或將增至5000億元。 

接著是新三板和並購重組等投行業務的爆發: 

新三板將繼續快速擴容,2015年轉板制度有望確立

QQ圖片20141121173215

截至2014年11月初新三板已掛牌公司近1200家,排隊家數已經超過8000家,掛牌費用一路上漲,券商將新增投行/交易/轉板/直投等多元收入。

預計2015年新三板交易制度將嘗試協議轉讓/做市/競價多種制度,交易將進一步活躍。

掛牌一年企業有望優先到創業板上市,掛牌新三板將成為PE/VC項目退出的重要路徑。

區域股權市場建設將提速,券商櫃臺市場逐漸完善。

國企改革為幵購重組等業務創新提供肥沃土壤:政府鼓勵轉移過剩產能和化解系統性風險,預計並購重組/資產證券化/優先股/中小企業私募債市場在2015年將爆發,業務規模將超過萬億元以上,估計未來三年複合增速將在40%以上。

QQ圖片20141121173132

以下是國泰君安對2015年證券行業收入利潤的預測:

經紀業務:日均股基交易額3000億元(同比提升20%),傭金率維持在0.065%以上(下滑5BP以內)。

信用交易:年均市場信用交易規模(包括融資融券/股權質押/約定購回等)1.5萬億元;

投行業務:IPO融資規模約1000億元,包括股權再融資/債券承銷規模2.7萬億元;

資管規模:約10萬億元,其中主動管理類產品約1萬億元;

自營業務:自營投資收益657億元,同比增長約25%;

利潤率:行業凈利潤率約30%。

預計2015年行業收入/凈利潤約3100/1000億元,較2014年預測值同比增長約40%。行業收入結構將持續改善。預計利息收入占比將升至29%,經濟業務收入占比將在30%左右。

QQ圖片2014112117345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91

油價大漲的簡單原因:全行業絕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37

昨日布倫特原油價格漲至每桶58美元,雖然去年6月以來跌幅仍高達50%,但近幾周反彈了24%,漲幅達到了牛市的標準。彭博報道認為,近期大反彈可以用一個簡單原因解釋:整個石油業陷入絕望。絕望的產油企業開始減產並削減支出,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有望改觀,這成為推升油價的利好。

報道指出,數據可以體現這種絕望:石油服務業巨頭Baker Hughes上周公布的美國閑置石油與天然氣鉆井平臺多達94個,這是1987年以來最高水平,過去八周閑置的鉆臺合計352個;石油業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稱將削減開支,將今年預算支出由此前預計的260億美元下調至200億美元。

美國石油企業和BP的以上舉動不難理解。上述報道援引去年12月高盛預測稱,當油價低於每桶70美元時,將近1萬億美元的未來石油開采項目都無利可圖。以下據Baker Hughes數據整理的彭博圖表展示,美國的開工鉆井平臺數量已降至三年來最低水平。

頁巖油,油價,石油,美國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美國最大的企業重組咨詢公司Conway Mackenzie預計,因油價暴跌,鉆探和管理油田的美國企業將首批被擊垮,第二季度油服企業會被“摧毀”。該司高級董事總經理John T. Young這樣表示:“WTI價格到了每桶65美元時,我覺得我們要忙著幹公司重組了。當它跌到每桶40美元時,我知道,會看到企業直接清算了。”

事實上,上月已傳出美國石油公司破產的消息。上月第二周,德克薩斯州一家私營石油公司WBH Energy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該司面臨1000-5000萬美元債務。華爾街見聞當時的文章援引能源業分析師預測稱,美國能源公司違約潮可能到來,因為能源企業沒有對油價下行做足夠準備,太多公司資產負債表過於糟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584

【解讀】彩電股大漲的邏輯:“智能”擡升彩電企業身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442.html

【解讀】彩電股大漲的邏輯:“智能”擡升彩電企業身價?

一財網 王珍 2015-02-15 22:54:00

2月5日,海信與騰訊遊戲進行戰略合作,引起大家重新關註,機構分析師紛紛去調研,發現海信、TCL和創維也在發生變化,所以資本市場開始用互聯網思維去看這些企業。

海信、騰訊聯手打造電視遊戲平臺攪動資本市場

被“看衰”了一年的彩電企業,最近被資本市場重新“寵幸”。春節前,海信、TCL、創維等國內彩電龍頭企業迎來了一波行情,股價大漲。

2015年,智能電視概念大熱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在用戶數量積累了兩年之後,龍頭彩電廠的日均活躍用戶數很有可能在今年沖破500萬的“臨界點”。

從賣硬件,轉向賣“硬件+服務”,智能電視的新商業模式或許在今年實現突破。

還是先來看市場基本面。去年,國內彩電市場出現2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皆因節能惠民政策之後市場需求已被透支。而今年年初,彩電市場已經有所複蘇。如,今年1月創維彩電銷售同比增長29%至158.3萬臺,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量增長39%至128.4萬臺。

中怡康預計,今年國內彩電市場有所回暖,預計銷量同比增長2.9%,液晶電視的銷量將達到4710萬臺,等離子(PDP)加上OLED電視的銷量將達到30萬臺,合起來今年國內彩電銷量將達4730萬臺。

其次,彩電龍頭企業的價值一直被低估。一位私募基金的分析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之前電視機企業的市盈率都在11-12倍,給的是制造業的估值,很低。2月5日,海信與騰訊遊戲進行戰略合作,引起大家重新關註,機構分析師紛紛去調研,發現海信、TCL和創維也在發生變化,所以資本市場開始用互聯網思維去看這些企業。此前,海信、TCL、創維等彩電企業的市值合起來才約700億元左右,與一個樂視的市值大致相當,因此這位分析師認為未來龍頭彩電企業的估值仍有上升空間。

說到底,這輪彩電企業的回暖行情是基於商業模式轉變的樂觀預期。所以,我們接下來重點看看智能電視的新商業模式到底能否破繭而出、化蛹成蝶。

從用戶基數的層面看,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曾表示,日均活躍用戶達到500萬就開始有廣告等商業價值。而海信、TCL、創維等的用戶數量增長明顯。2014年海信智能電視累計激活量已達800萬臺,預計到2017年累計激活量會突破2800萬臺,其中遊戲用戶預計將突破1300萬。TCL的智能電視平臺可運營用戶超過1100萬戶,日均活躍用戶接近400萬戶,並在視頻、遊戲、生活等領域搭建了推動用戶增值的業務平臺。

從智能電視應用的層面看,去年是“視頻年”,今年將是“遊戲年”。海信最近與騰訊遊戲進行戰略合作,智能電視遊戲的運營平臺呼之欲出。而去年,TCL、創維、康佳也都在電視遊戲領域積極布局。上述私募基金的分析師認為,去年廣電總局嚴管智能電視上的互聯網視頻APP,碰到政策壁壘後,大家把眼光轉向電視遊戲。

中怡康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也認為,電視遊戲空間很大。中國遊戲主機原來被禁,現在政策解禁,XBox、PS4等銷量爆發,彩電廠想為什麽不直接把遊戲做到電視機里面?因此,智能電視遊戲前景被看好。不過,這一是需要培育周期,不是3-4個月就能見到效果;二是還缺少拿得出手、體驗很好的電視遊戲。

互聯網巨頭的介入,也使智能電視應用市場升溫。據彭顯東介紹,今年阿里電視計劃突破300萬臺,其中打阿里LOGO的電視200萬臺、不露出阿里LOGO的電視100萬臺。海爾、長虹等都在與阿里商談合作推出阿里操作系統智能電視的事宜。電視廠可以從阿里拿到每臺少則20-30元、多則60-70元的分成,因為阿里每增加一個用戶要110-120元的成本,通過與彩電廠合作來發展用戶更劃算。而騰訊遊戲也在智能電視領域跑馬圈地。去年,騰訊遊戲已經開始與康佳、TCL合作,今年又與海信合作。

從跨界競爭的層面看,樂視、小米2014年的電視銷量約200萬臺,預計2015年將達到400-500萬臺,它們的商業模式和行業影響將從量變到質變。比如,去年汪峰演唱會,現場門票600元,通過樂視超級電視看現場直播20元,單是這場直播就賺了幾千萬元。此外,還會有其它長尾的收費。300萬用戶,假設一個用戶一年願意付錢10元,那麽一年也有幾千萬元的收入。最近,長城寬帶的運營商也推出大麥電視,免費送電視機、收流量費的模式看來並不會太遙遠。

這些都刺激傳統彩電廠加快變革的步伐。以TCL愛奇藝電視為例,據說愛奇藝視頻打開前的“開機廣告”收入有15%會分給TCL。彩電廠在電視遊戲收入中的分成比例會更高,像TCL、海信與騰訊遊戲合作,會拿到20%-40%不等的收入分成。“現在賣一臺電視,它每年可以收錢。彩電業從增量收錢,變成存量也可以收錢”。上述私募基金的分析師說。

從2013、2014年投入期,到2015年開始產生收益,外界對智能電視業“另眼相看”。

不過,奧維雲網(AVC)副總裁劉闖提醒說,彩電業轉型的方向沒錯,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轉型不僅在於彩電企業自己,還要聯合視頻、遊戲運營商一起,把消費者的關註度重新拉回到電視機面前;彩電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各種新的運營方式會出現,但總體市場不會有太大增長。

彭顯東也直言,“今天,智能電視已經看到曙光。而彩電廠與強勢的互聯網內容、遊戲企業合作,效果會更快體現。但是,與強勢互聯網企業合作,彩電企業的掌控力會變弱,如何平衡是一個考驗。”

編輯:吳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07

未來高通漲的策略 [YC兄系列]

分享YC兄的文章,正式來到最後一篇了,如有興趣的blog友可以一口氣回顧,只要按文章下方的標籤,所有有關YC兄的文章就會跳出來的。



YC兄轉載文章【香港金融管理局 觀點專欄】2009年3月26日: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助應付當前的挑戰,但需要審慎處理可能衍生的後果。

最近大家可能經常聽到「量化寬鬆」這個術語來形容美國等先進國家現時採取的貨幣政策。不少人索性稱之為「開機印鈔票」,意思明顯不過。其實,「量化寬鬆」並不一定要加印實物鈔票,可以是為貨幣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即是為本土的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促使互相拆借,令借貸成本(即同業拆息)維持在極低水平,最終希望能夠惠及所有借款人,支持整體經濟運作。

實際上,「量化寬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取決於銀行的反應,特別是否能夠將充裕的流動資金及低廉的資金成本惠及借款人。當然,銀行可能要考慮借款人的信貸風險及本身的資本充足程度等因素,來決定是否支持增加貸款,但一般來說「量化寬鬆」確實能夠支持整體經濟,並有助紓緩或遏抑經濟逆轉的影響。

技術上,央行在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會向市場拆出資金或買入資產,並在銀行結算戶口上記入相關結算金額,從而達到創造貨幣的效果。這有別於央行在正常情況下進行的「沖銷」安排,即中央銀行從市場買入資產時,以某種形式的借貸方式來獲取資金,支付有關的收購,避免影響貨幣供應。香港方面,「總結餘」是指所有持牌銀行按規定在金管局所設結算戶口的結餘總額。假設香港要實行「量化寬鬆」,金管局會從持牌銀行買入資產(例如美元),然後在其結算戶口注入相應港元金額,就可增加總結餘,令銀行同業市場有更多資金可供借貸及降低同業拆息。

央行可選擇是否向銀行結算戶口支付利息,視乎不同地區的做法而定。以香港而言,金管局不會就總結餘向銀行支付任何利息。至於其他地區,特別是那些規定銀行要在央行維持某些存款準備金,作為控制貨幣其中一項措施的地區,例如中國內地,則會向銀行支付利息。但不論付息與否,銀行從這方面所能賺到的利息始終有限,它們通常只會在結算戶口,存放最少金額以應付結算需求或法定存款準備金等規定。在妥善管理好信貸風險的前提下,銀行都寧願將剩餘資金貸出以增加收入,結果令市場上借貸更容易,利率更低。

短期而言,「量化寬鬆」及其他刺激經濟的公共政策都有助經濟復甦。然而,當大量資金爭逐有限的貨品供應時,將可能會引發通脹的潛在風險,儘管通脹現時並非需要關注的事項。金融及經濟危機當前,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對資產價格帶來的後果雖然不是迫切的問題,但仍須小心注視。正如我早前所說,有關當局要及早籌謀,因應付金融危機所採取的特殊措施的長遠安排。隨著越來越多地區進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必要制定有效的長遠策略,否則全球金融體系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風險。

過去18個月(尤其對上6個月)全球金融形勢可謂觸目驚心,歐美銀行體系幾乎崩潰。相比之下,香港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維持穩健,但我們仍須提高警惕,尤其防範全球各地紛紛推出史無前例的措施可能對貨幣及經濟所產生的後果。

任志剛
2009年3月26日


YC兄評論(2009年3月26日):

對於美國「量化寬鬆」印銀紙挽救經濟方案我和溫總一樣確實有少少擔心!最近美國經濟數據似乎有好轉跡象,有望擺脫大蕭條之陰影,但伴隨而來因濫發貨幣而引至的高通漲將不容忽視。由於美元已不再是健全貨幣,而港元與美元掛勾,如果美元驟然大幅貶值,港元資產相對其它外幣包括人民幣也將大幅縮水,因此我未來的投資策略也會調整如下:

1. 我會盡量延長樓按的年期減少每月供款,並購入黄金對沖資產貶值。金係資金避難所,現時除左美國之外,英國和日本亦開始印銀紙救市,混亂的貨幣系統一旦失衡會使黄金需求呈爆炸式增長,令金價上升。現時的救市措施,正好比時間我去build up自己既戰略性黄金儲備。至於樓按就由得佢幾年後慢慢用平錢還。

2. 現時銀行樓按息率已跌至2厘幾,實在太平,唔借對唔住自己!我會繼續透過re-mortgage方法整大個餅,但唔會再係香港整餅。下一個目標會是深圳樓,雖然租金回報只得3至4厘,但計返港幣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在內,回報率可能比香港樓還要好。重要的是我可以maintain一個steady人民幣收入,唔駛每次換錢都咁肉痛。最近深圳樓市回暖,成交大幅增加,樓價亦已回升少少,似乎是入市機會。

這一次金融海嘯,美國底牌已比人睇清楚,想再做經濟一哥已不可能,而中國將會是最早復甦的一個國家,並將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李嘉誠今天剛在記者會說有餘錢現時可以入市買股票和買樓,但要量力而為,各位ready未呀!


後記(止凡):

「量化寬鬆」這幾個字,當時由任總解釋其背後意思及影響,今天回看,這好像沒什麼特別,亦對曾發生的事件歷歷在目。今天美國很想「收水」,又想加息,不過在其他大國都在「量化寬鬆」,而美國自己的「體質」又不太好的時候,要「收水」的確不容易。

那些年,大家做了什麼呢?YC兄做了一些動作,就是拉長樓按還款期、借便宜錢、買黃金、買內地物業。是否合理?見人見智,每個人對借貸的控制能力都不一樣,對不同的投資工具也有不同認識。

幾年過後,今天的借貸環境其實沒有多少改變,低息、銀紙貶值。而美元跟人民幣走勢的預期則跟當年有點不同,當年預期美元一直走弱、貶值,人民幣就一步步升值起來。反而,近年美元嘗試強了一陣子,反而人民幣則累不少人損手。

不過依我觀察,以當年YC兄的資產與部署,應該令資產值增加不少,而且這樣的資產配置其實相當穩健,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一向都不贊成「賭單邊」,投資不是猜市升跌,猜中就贏,猜錯就輸。而是穩健的計劃,有如做生意控制版圖,有攻有守,這才不容易在逆市中被沒頂。

有時一些大時代過去,世紀大事件都出現了,看看自己這些年的「資產」,是多了還是少了?不單指投資的資產,還有個人知識、工作、家庭、朋友、修養,若能增加累積,這個模式持續下去,將會有好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99

本輪房價領漲的不是北上深,竟然是這座城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3/1152001.html

十一長假之前,二三線城市又出了一波調控政策。

房價能不能跌?我們還不知道。但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全國房地產板塊輪動現象研究報告》顯示,本輪房地產周期中樓市熱度由一線城市傳至二線城市,然後近期又傳至三線城市,使得中國樓市首次出現了類似股市中的板塊輪動現象。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本輪樓市周期中房價累計增幅排名首位的並不是一線城市,而是安徽省府合肥,累計漲幅為52%。北京和廣州分別以51%和47%的漲幅位列二、三位。

合肥房價累計漲幅最大

報告顯示,由於在本輪房價上漲周期中大部分城市的啟動時間為2015年5月份左右,因此以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指數的2015年的基期值為準,截至今年8月,房價累計增幅排名首位的是合肥,漲幅為52%,北京和廣州分別以51%和47%的漲幅位列二、三位。值得註意的是,前七名被四大一線城市和屬於“樓市四小龍”的合肥、廈門和南京所占據。前二十名中的城市大多為熱點一二線城市。

其中,70城中只有2個城市房價是負增長的,分別為丹東和錦州,它們的房價累計增幅分別為-1%和-6%,由於丹東和錦州均地處東北,經濟增長較為乏力,人口流出現象也較為嚴重都成為了當地樓市萎靡不振的原因。

如果從全國七大板塊來看,華東、華南和華北的房價累計增幅排在前3名,分別為20%、19%和15%,而華中和西南分列四、五位,房價累計增幅分別為14%和7%,東北和西北的房價累計增幅則墊底,均不足5%。

東北和西北由於經濟基礎較弱等原因使房價缺少支撐,而華東、華南和華北板塊則由於經濟和人口等基本面較好,因此房價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一二三線城市輪動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指數可以觀察到本輪房價領漲城市的變化。本輪房價上漲周期中深圳率先啟動,然後帶動一線城市領漲全國,隨著2016年325政策的發布,一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態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以廈門和合肥為代表的樓市四小龍接過了房價領漲的大旗,隨後在2016年3季度,無錫和鄭州又取而代之,成為了全國領漲的城市,之後全國城市多點開花,武漢、長沙等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快速上漲,在2017年2季度,更多的三線城市如北海、無錫和蚌埠等加入了樓市火爆的行列。

從以上房價領漲城市的變化可以看出,樓市熱度由一線城市傳至二線城市,然後近期又傳至三線城市,這也使得中國樓市首次出現了類似股市中的板塊輪動現象。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表示,2015年以來,全國樓市出現了罕見的板塊輪動現象,不同區域的市場表現嚴重分化,樓市熱度在板塊之間輪動。目前大多數仍在輪動的區域為市場較弱且啟動時間較晚的板塊,因此,本輪周期中板塊輪動的上半場已過,進入到了下半場。

根據板塊輪動理論,板塊輪動中漲得多和漲得早的板塊會更早下行,據此對未來輪跌板塊進行預測,一二三線城市會依次下跌;華北先跌,華南、華東、華中和西南隨後,東北和西北最後;東部和中部先跌,西部和東北隨後;京津冀先跌,長三角隨後,珠三角最後。

一線城市有望率先回調

報告顯示,對不同城市,以最近幾個月房價開始下跌的時間為起點,截止到統計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的70城房價數據來看,北京處於領跌的位置,累計跌幅達到了3.6%,考慮到這是由房價指數計算得到的,而房價指數相對來說更加平緩,實際跌幅可能會更大。與北京毗鄰且同處京津冀的天津累計跌幅排在第二位,跌幅為2.7%,而同為樓市四小龍的廈門和合肥的累計跌幅排在三、四位,分別為2.1%和1.7%。

值得註意的是,不光是熱點一二線城市出現了降溫,三線城市中的宜昌和韶關也出現了房價下跌。總的來說,本輪樓市周期中房價上漲較快和上漲較早的城市更早出現回調,這也是板塊輪動的一大特征。

從區域的角度來看,目前三類城市中只有一線城市出現了下跌,累計跌幅為0.7%。七大板塊中華北率先出現了下跌,目前累計跌幅為0.5%,主要是受到北京和天津樓市降溫的影響。

對於接下來樓市價格的趨勢,賴勤認為,總體來看,樓市率先啟動的區域房價已經略顯頹勢,市場熱度已經在所有板塊中進行了傳導,目前大多數仍在輪動的區域為市場較弱且啟動時間較晚的板塊。因此,本輪周期中板塊輪動的上半場已過,進入到了下半場,當所有板塊都輪動完且均出現回調,本輪房地產的牛市也就宣告結束。

根據板塊輪動理論,板塊輪動中漲得多和漲得早的板塊會更早下行,據此對未來輪跌板塊進行預測,一二三線城市會依次下跌;華北先跌,華南、華東、華中和西南隨後,東北和西北最後;東部和中部先跌,西部和東北隨後;京津冀先跌,長三角隨後,珠三角最後。

來源:券商中國(微信號:quanshangcn) 記者:裴晨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