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譚木匠:木梳第一品牌 產品獨特業績穩增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69309.html

價格太高、反覆購買率卻不高——聽起來空間不太大的行業,卻讓小木製品行業龍頭譚木匠(00837.HK)做出了不錯的業績。

今年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額增加32.9%至1.1億元人民幣,純利上升37.4%至4015.2萬元。譚木匠方面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近年來專注於做好一線城市的同時,也兼顧二三線城市的發展。

「公司的主營太特別了,所以A股和H股上暫時沒有可比的上市公司。」一位對H股頗有研究的業內人士表示。

獨一無二的主營業務使得譚木匠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認為,近期港股走勢總體不佳,而該股在本輪恆指走跌以來表現出較好的抗跌性,屬於跑贏大盤走勢的個股,明顯是受到了資金的追捧。

10月28日,譚木匠股價報收4.0港元,當日漲幅7.53%。

高價背後是高毛利

10月25日,記者來到位於人民廣場附近的譚木匠專賣店,店面很小,只有10平方米左右,而在這家小店內有兩位導購員。

譚木匠梳子等產品的做工看起來確實相當精緻,有不少是以牛角或檀木為原材料,當然梳子價格卻也相當「不菲」——都在數百元以上,最便宜的要100多元,貴一點的甚至要上千元。

導購員表示:「我們的梳子價格確實比較高,而且常年也不打折,如果有任何損壞的話,可以有免費的售後維修。」

梳子價格如此「高昂」背後,是譚木匠享受到了相當高的毛利。今年中報顯示,譚木匠的毛利率上升3.7%至67.9%。

公司方面表示,毛利率增加主要是由於銷售組合調整,市場對毛利更高的產品需求增長所帶來的。此外,為加強長遠競爭優勢,公司亦投入於開發高附加值之創新產品,並加強品牌宣傳及營銷投入。

從財報上來看,毛利率的上升主要是因為高毛利的禮盒銷售上升,提升了產品組合。2011年上半年,公司禮盒銷售佔比達64%,高於去年同期的60%。

截至2011年6月底,譚木匠零售店舖總數已達1190家。譚木匠方面表示,近年來每年會新開200家左右店舖。

可問題是,幾塊錢就能買到的梳子,消費者是否真願意掏幾百塊錢去購買?

「這和譚木匠的目標消費群定位有關,應該說,它定位的是較為高端的人群,這一類人價格敏感度不高,願意為一件精美的工藝產品而掏錢。」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執行董事戴巧靈表示。

三甲金融港股研究員劉曉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消費者的承受水平整體而言還是較高的,從譚木匠公佈的業績增長即可看出,其銷量整體還不錯。

事實上,除了網下實體店銷售之外,公司還開設了網上商城,那麼該如何看待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之間的競爭關係?

「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未來有很大的空間,公司應對這種趨勢,在處理好與加盟商利益關係的同時,嘗試網上銷售,為未來更好地滿足網上購物消費群積累經驗。」譚木匠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網上銷售與實體店產品銷售的價格保持統一。

反覆購買率不高

除了產品價格較高之外,投資者還擔心譚木匠旗下產品的反覆購買率並不高從而影響業績成長空間。畢竟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一人一把梳子即可,而梳子又非易耗品,無需常常更換。

「譚木匠的產品除了自用之外,還可以作為禮品送人。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它的禮盒裝銷售佔比60%以上,當然後續還要看公司是否能夠開發出新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戴巧靈認為。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亦表示,類似木梳這類產品具有使用週期長的特點,這必然會存在價格高而反覆購買率低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能賺錢的每行每業幾乎都聚集了不少競爭者,那麼為何對譚木匠而言一直未能出現有力的對手?

「這一方面是由於原材料珍貴而有限,以譚木匠經營的梳類為例,其採用的原料有紫檀木、梨木、水黃楊等品種,由於樹木的生長週期長,而能夠做成木製品的選料講究多,這導致產品原料有限。」熊曉坤表示。

他認為,另一方面,要在木製品行業嶄露頭角不僅需要優良的材質,而且還需要對產品款式設計、工藝製作以及售後服務等多方面進行調整,這無疑增大了企業在該行業發展的難度。

「譚木匠所在的這個領域其實是一個很小的行業,有實力的大公司對這樣的小行業可能沒放在心上,而一些作坊式的工廠又沒有像譚木匠這樣做成品牌的。」戴巧靈認為,譚木匠所具有的品牌優勢其實也大大提高了其他企業進入的門檻。

資金追捧跑贏大市

元大證券認為,看好譚木匠,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新銳進軍一線城市,另一方面是受研發投資支撐,產品組合得以提升,管理層有能力保持較高的利潤率水平。

「譚木匠的優勢在於它是木梳領域的第一品牌,已經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並擁有一批黏性較強的消費者,加上譚木匠產品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因此成本優勢明顯;劣勢表現在企業主要經營禮品類木質工藝品,因此市場容易飽和。」熊曉坤說。

據瞭解,該股在本輪港市走跌以來,尤其是最近時間段內具有較好的抗跌性,屬於跑贏大盤走勢的個股。

「從不均勻的放量中可以明顯看到有資金在操作該股,就股價表現而言,該股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內,於3.4~3.5港元價位呈現了較好的支撐鞏固,目前投資者可密切關注該股能否有效突破3.9~4港元的前期橫盤壓力。」劉曉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時候說。

他認為,在該股尚沒有突破壓力區間的情形下,格局偏弱,但基於3.4~3.5港元支撐的穩定性,投資者可一定程度輕倉參與,畢竟良好的業績會吸引資金增持,且零星的放量可明顯看出有資金進出跡象。

但他同時也表示,儘管該股業務特別、業績也不錯,容易受到機構的長期關注,但是在香港市場整體偏弱的時候,主力不會貿然拉升。

風險提示:

港股的系統性風險;市場開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新品投入市場可能存在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3

雅居樂海南島概念獨特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79400/index

 

一如所料,在限購令和銀行收縮房地產貸款的前題下,近月國內房地產銷售大幅放緩,投資者非常擔心房地產開發商的財政狀況,引致近期內房股股價大跌,她們的長期債券息率普遍超過10%,個別更高達20%。貪婪的我,開始對一些被過度拋售的中型內房股產生興趣,雅居樂(3383.HK)是其中一家。

 

 

由於這次房地產行業的寒冬估計會比預期長,投資內房股,投資者首先要問:「公司可否生存?」我查看雅居樂20116月份的資產負債表,公司的凈負債率是71%,雖然偏高一點,但仍處於尚可接受的水平。另外,短債(需於一年內償還的銀行貸款)只有59億元人民幣,占總貸款的27%,需於兩年內償還的銀行貸款也只有91億元,占總貸款的42%。公司持有現金76億元,加上今年7-10月份的合約銷售105億元,即使未來銷售放緩一點,只要公司不再買地,及調整施工的進度,我有信心公司可以安然渡過今次難關。

 

 

估值方面,現價是每股賬面凈資產值(Rmb5.79)的0.7X,已經接近08年金融風暴時的0.6X,反映投資者對內房股的恐慌情緒。

 

 

我認為品牌是雅居樂最大的競爭優勢。眾所周知,雅居樂是九十年代初開始做郊區度假式住宅起家的,最出名當然是中山雅居樂。現時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佛山、中山等)占公司的總土地儲備(三千二百萬平米)約41%。多年來,公司在中國南部地區已建立了出色的品牌,跟另外一家商業模式差不多的上市公司碧桂園齊名。

 

 

便宜的土地成本是雅居樂的另外一個優勢。平均每平米一千三百元人民幣的土地成本,只占公司的平均售價(每平米一萬一千元)約12%。由於低成本,所以公司過去五年的平均毛利率超過40%,優於同業水平。假如公司未來需要減價10-20%速銷,我相信她的毛利率仍然會高於30%

 

雅居樂獨特的海南島概念也是吸引我的原因。公司在海南島三亞(海南清水灣項目)擁有近一千萬平米(建筑面積)的土地儲備,土地成本非常便宜,毛利率很高。公司曾於08年把30%股權賣給摩根士丹利,利潤超過四十億元人民幣,一時成為佳話。我認為該項目非常成功,09年合約銷售64億,10年合約銷售99億,111-10月合約銷售67億。雖然限購令今年三月推出,影響了銷情,因為超過80%的買家都是外來的投資者,但長遠來說,我看好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潛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擁有美麗的沙灘,是一個「度假天堂」,全國(尤其是北方人)很喜歡來海南度假兼買房子,對住屋需求很大。對雅居樂來說,我認為海南清水灣是一個寶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6

《投資怎麼算》年輕上班族不怕房價高 只看是否獨特 用「房地產加值式」35歲身價上億

2013-01-07   TWM
 
 

 

和自住不同,投資房地產最在乎的是能創造多少價差;由於房子越搶手,越能將價位拱高,因此投資時要算的是房子的熱度。

三十五歲就已買賣上百戶房子的黃坤鍵,依據「痛苦指數」與「缺貨指數」兩大指標,創造出上億元的身家。

撰文‧梁任瑋

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的黃坤鍵,今年才三十五歲,房地產投資經歷已長達十三年。當他的法律系同學還汲汲於接案時,他在三十歲前就擁有數戶台北市忠孝東路東區收租店面,並在三十一歲住進信義計畫區的億元豪宅。如今,他買賣過的房地產有上百筆之多,已累積了逾億元的淨資產。

啟發黃坤鍵投資房地產的開端,來自家裡經營的攤販生意,「小時候家裡賣過水果、雞肉,都不耐久放,賣不掉只能殺價出清;但房地產放愈久愈值錢,是真正具有保值能力的商品,也是最佳理財工具。」眼見一般商品價格暴起暴落,但房地產只要地段、產品、時機對了,往往一次就能翻身,讓黃坤鍵悄悄立下「要靠房地產致富」的決心。

黃坤鍵的處女秀,是在二○○○年,當時他才大學畢業,看到上課的台北市徐州路台大法學院旁,有一戶七十坪、每坪單價四十萬元、總價近三千萬元的住宅要賣,他直覺認為應下手。黃坤鍵的膽識令親友咋舌,但他不怕房價貴,而是要看房屋的獨特性與價值,也就是「生錢」的能力。他憑著一五○萬元的存款,再向親友籌資三百萬元,向銀行貸款二五五○萬元買下;兩個月後,就以三四三○萬元轉手,賺了四百多萬元。

黃坤鍵能夠迅速集資買房的關鍵,來自於他畢業後一邊當律師,一邊在補習班教書,一個月就有高達四十餘萬元收入進帳。因為收入來源多,親友對他未來的償債能力有信心,所以他籌資十分順利,這也成為他勇於進場投資的後盾。

算買方的喜好

從交易熱度判斷 讓人「不痛苦」易成交從此,黃坤鍵只要一有空檔,就請仲介帶他看房子。他會在心中模擬出價,然後回頭追蹤看過的房子多久賣出去、成交價格,培養對行情的敏銳度及判斷力。三十歲那年,他已看過一千戶房子。

黃坤鍵發現,自住和投資大不相同,「自住看的是自己的需求,投資求的則是最多人的喜好。」畢竟投資的房子是拿來賣的,接手度,甚至搶手度,才是關鍵。對此,黃坤鍵有兩大判斷準則,一是「痛苦指數」,一是「缺貨指數」。

黃坤鍵說,媒體常會公布「購屋痛苦指數」,是指某區域民眾買房的平均總價除以年家戶所得,求出的房價所得比。例如台北市民購屋總價平均是二千一百萬元,大約是家戶所得一二二萬元的十七.二倍,便以「台北市民要不吃不喝十七.二年」才能買房,以凸顯民眾購屋痛苦。

但換個方向解讀,這代表台北市民買房最能接受的總價帶是在二千一百多萬元;也就是說,排除豪宅和店面等特殊產品,若能將房價設定在痛苦指數的範圍內,讓接手的人「不痛苦」,就能夠迅速換手。

因此,台北市室內三十幾坪,三至四房的住家,不要離捷運站太遠,總價在二千多萬元,是最好賣的。黃坤鍵鎖定這些物件,往往一說要賣,就有十幾組買方前來洽詢,很少被議價。

要注意的是,有些房子看起來價值不高,偏偏就有人愛,願意加價,「投資時,能不能讓房子『物超所值』,就得看有沒有眼光看到潛力屋,而創出高價!」黃坤鍵說。

他舉例,曾看過一棟位於台北市樂業街的老公寓一樓非店面的房子,屋主開價三千三百萬元,遠比剛成交的二樓二千七百萬元的價位高出三成多,黃坤鍵認為根本是亂開價,孰料,這房子卻很快地以三千萬元成交。

探究原因,由於老公寓社區停車位一位難尋,而這房子位於邊間,屋主可以在兩側各停一輛自用車,等於多了兩個車位,這兩個「有實無名」的停車位,最起碼值二、三百萬元,因此才能超值出售。

算市場的供需

從就業人口形態 判斷有利投資標的除了看總價,「缺貨指數」也是黃坤鍵判斷投資好房的基準。他表示,自己三不五時就會向仲介及投資同好,探聽哪個區域的哪類房型最好賣,而且最缺,甚至會從一地的就業人口形態,研判最有利於投資的房子。

拿台北市內湖來說,由於內湖科技園區內有近十萬名上班族,最需要的房型就是二至三房,也就是二十至五十坪的產品;但內湖近幾年蓋的多是大坪數豪宅,使中小型房奇貨可居,因此這類型的房子就值得投資。

據了解,就曾有內科的工程師在二○○七年,以每坪三十六萬元買下一戶四十坪的五年成屋,一○年出售時以五十四萬元成交,三年漲了五成,遠高於內湖三、四成的平均漲幅。

算賣家的壓力

屋主若欲急售 表示議價空間還有兩成在兩大原則外,還有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投資王道,就是買到賣方急售、低於市價的房子。黃坤鍵透露,屋主急售的房子,要不是自售以節省仲介費,要不就是直接以市場成交行情開價;這類房子,通常議價後還可以降一、兩成,等於以低於市價水位買進。

黃坤鍵在一二年投資一戶位於忠孝東路四段附近的住家,由於屋主有壓力,急著以一坪六十八萬元處分,條件是要配合延後過戶,避開奢侈稅;黃坤鍵覺得這開價明顯低於市價兩、三成,果然,他買進沒多久就以每坪八十五萬元轉售,一坪賺了十七萬元。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黃坤鍵十餘年來的經驗說明了,透過不斷做功課、上場實戰,也可以成為房市贏家。

黃坤鍵

出生:1978年

現職: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律師學歷: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研究所

給投資族的算房叮嚀:

1. 買的時候就想到賣給誰?有多少人會買?甚至估好最多人能接受的價格帶。

2. 有些房子乍看價值不高,但若能在出售時抓住其獨特性(如邊間的一樓房子,可多停兩輛車)進行推銷,即能創高價。

投資該熟知的三套公式:

1.算進出場時間

價量趨勢法

從區域成交量和價的趨勢關係,判斷出場良機。

公式

量增價小漲:市場初升段,可考慮大量進場低接。

量增價大漲:市場主升或末升段,可考慮微量獲利了結。

量縮價小跌:市場初跌段,可考慮適度調節存貨。

量縮價大跌:市場主跌或末跌段,可考慮微量低接進場。

2.算店面賣價

營收回推法

店面的行情與住宅的均價完全脫鉤,也與區域單價行情和坪數大小無關,要看總價,店面營業額或租金行情越高的,總價越高。

公式

店面月營業額×100至200=店面大致總價店面實收月租金(包括騎樓)×500至1000=店面大致總價3.算最適合投資的總價帶

痛苦指數法

痛苦指數代表一地最多購屋者能夠承擔的總價區間,故可依各區域的家戶所得×該區域購屋痛苦指數,求得區域最適合投資的總價帶。

公式

台北市:家戶所得×15至20;新北市:家戶所得×10至15;台中市區:家戶所得×6至8;台南市區:家戶所得×4至6;高雄市區:家戶所得×5至7註:上述算式為彙整多位達人心法,僅能算出大致行情,實際房價須視個案而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61

蘭亭集勢商業模式篇(一):獨特的供應鏈管理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3645611
$蘭亭集勢(LITB)$ 日前向SEC公開遞交IPO招股書,這家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主營婚紗禮服等品類的外貿B2C網站,該公司2012年實現營收2億美元,並於第四季度單季度扭虧,實現淨利潤111.5萬美元。這家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和營銷手段極為特殊,本篇將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分析蘭亭集勢的供應鏈管理特色,看這家公司如何實現高達41.77%的毛利率,以及16.6天如此驚人的存貨周轉速度

蘭亭集勢2010年毛利率為22.12%,2012年時上升至41.77%,如下圖,毛利遠高於電商整體水平,2012年亞馬遜毛利率為24.8%,唯品會為22.3%,噹噹網為13.9%。高毛利的背後,是較短的供應鏈和廉價的生產成本優勢。

查看原圖



蘭亭集勢上線之初,主營的外貿品類是電子產品,逐步打開外貿市場後,蘭亭集勢開始將手臂伸向毛利更高的品類,例如服裝、電子產品配件、家居園藝等。截止2012年12月31日,蘭亭集勢上線的商品信息多達205,000以上,平均每月新上線超過17,000個新商品。2012年蘭亭的服裝品類佔比已超過40%,2010年時為33.6%;電子產品配件佔比由2010年時的2.6%上升至2012年時的20.3%;家居園藝品類2012年時佔比上升為11.2%;毛利較低的電子及通信設備佔比,則由2010年時的44.4%,下降至2012年的21%,具體如下表。隨著品類的擴張和調整,尤其是毛利較高的服裝品類銷售佔比快速提升,毛利較低電子產品銷售佔比快速下降,推動蘭亭整體毛利率不斷上升,2012年時毛利率高達41.77%。

查看原圖

蘭亭集勢利用各種中國製造的「山寨」電子產品和廉價婚紗禮服,敲開了海外電子商務市場的一角,2012年蘭亭的用戶數已超過247萬,總計貢獻營收2億美元,平均下來每位用戶在蘭亭上消費81美元。價格低廉驅動海外用戶在蘭亭集勢消費的主要因素,拿婚紗來說,根據The Wedding Report, Inc統計調查,2011年,美國地區平均每件婚紗的價格在1166美元,而同期蘭亭集勢婚紗的平均價格僅為209美元。

蘭亭集勢之所以可以在如此低廉的定價水平上取得如此高的毛利水平,核心在於其具備相當強的成本優勢,以及極大地縮短了供應鏈。大家應該對國內山寨手機或是無商標服飾的定價相當熟悉,一件100元人民幣的「中國製造品」即使直接將標價的單位換成美元,對於一部分海外「屌絲」群體,價格仍然極具吸引力,這就是中國製造的威力,你甚至可以說它是「暴利」,當然,這也是大部分中國外貿企業的優勢。更為獨特之處在於,蘭亭集勢極大的縮短了外貿B2C的供應鏈,向上,蘭亭繞過了層層中間貿易環節,目前70%的商品直接從工廠進貨,達到節約進貨成本的目的;向下,蘭亭直接將這些價格低廉的中國製造品以海外市場的定價標準直接賣到C端顧客手中,獲得了高毛利的優勢。

蘭亭集勢目前在全國共設有6處採購辦公室,由於品類擴張的需要,以及蘭亭的外貿渠道越來越廣闊,蘭亭不斷在全國範圍尋找更多的供應商夥伴,目前供應商的數量已經由2010年時的600家,增加到2012年時的2000家。由於商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蘭亭對供應商的生產能力也有相對較高的要求,例如,要能滿足一定的採購量,對海外市場需求要敏感,甚至要懂得如何在設計並生產眾多「山寨品」的同時,避免踩到海外知識產權的紅線……除了這些無品牌商品,一些本土品牌,包括紐曼、愛國者、方正科技、亞都、神舟電腦等也加入到 LightInTheBox.com銷售平台,成為該公司的供貨商組成。可以參考蘭亭集勢官網的招商標準。此外,蘭亭集勢還組建了設計團隊,打造自有品牌,豐富產品多樣性,服裝自有品牌包括 Three Seasons / TS brand。

除了毛利高外,蘭亭集勢的庫存周轉速度也相當驚人,21.7的存貨周轉速度同樣高出電子商務平均水平許多,亞馬遜的存貨周轉率大約在9.3,唯品會的存貨周轉率約在5。蘭亭集勢的庫存周轉速度能夠做到比普通電商還要快,背後是由它的特殊供應鏈管理模式決定的。


查看原圖

1)個性品定製化生產,但效率極高

蘭亭集勢的定製商品主要是婚紗禮服類,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身材和喜歡的顏色進行個性化定製。蘇州的虎丘是婚紗禮服的主要貨源聚集地,據說佔據全國婚紗生產70%的市場份額,但是這裡多是分散的小作坊生產模式,生產和管理水平大部分不高,要達到外貿標準,首先要想辦法規範他們的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為此,蘭亭專門建立了一個內部的專家團隊,直接打入生產線,負責指導供應商改進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使他們能夠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個性商品訂製品以及標準品批量生產的標準。為了保證可持續的生產供應能力,蘭亭集勢通常與供應商簽訂為期一年的供應協議,內容包括產品種類、單價、數量、發貨時間等內容。

對於服裝類的定製商品,蘭亭集勢通常在接到訂單後,每日向供應商更新訂單,供應商按需定做,由於已經和專家團隊達成了流程化的生產協調能力,供應商通常能夠在接到訂單10到14天的時間內完成生產並將貨品送至蘭亭集勢的倉庫;對於標準品,供應商通常能夠在48小時內將貨品送至蘭亭倉庫。

蘭亭集勢已經建立了較為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機制,不僅能保證訂單及時處理,同時,定製化的生產流程,能夠幫助供應商減少浪費,相應的也增強了供應商與蘭亭集勢合作的意願。這種採購體系,可以使蘭亭集勢保持較低的庫存水平,同時,由於每日及時向供應商更新訂單信息,也使得蘭亭能夠保持較高的訂單履約率。

2)標準品提前備貨,但無庫存風險

蘭亭集勢和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在2011年第四季度發生了獨特的變化,從那時起,蘭亭開始要求部分供應商提前備貨,備貨需存放至蘭亭自己的倉庫,而且這部分備貨不計入蘭亭集勢的庫存,只有當用戶下單後,這部分資產的所有權才轉至蘭亭集勢,計入蘭亭集勢的營收和成本。很明顯,通過供應商「提前備貨」,蘭亭集勢提高了訂單處理的效率,同時有效避免了庫存風險。不僅如此,蘭亭集勢還可以根據商品受歡迎程度,要求供應商加大特定商品的備貨,或是隨時要求供應商將銷量不佳的商品庫存拿走,以及在90天內將商品剩餘庫存拿走,整個備貨過程中,蘭亭集勢只負責提供倉庫空間以及支付供應商將剩餘庫存運走時的物流開支。

招股書披露,在截止2011年和2012年12月31日,蘭亭集勢倉庫中的「提前備貨」價值分別達150萬和390萬美元,同期蘭亭的存貨總價值分別為496萬和575萬,「提前備貨」的比例大幅升高。同時,由於「提前備貨」的比例上升,蘭亭集勢向供應商支付的購買金額佔銷售成本的比重逐漸下降,2010、2011、2012年分別為71.4%, 68.1%, 65.1% ;支付給第一大供貨商的採購金額佔銷售成本的比重下降更為明顯,同期分別佔比為6.3%,5.6%和3.0%。

總結起來,蘭亭集勢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上,同其他電商網站有著極大的差別,一方面能夠直接從製造商進貨縮短供應鏈,實現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另一方面針對訂製品和非定製品,蘭亭和供應商分別建立了獨特的合作模式,在保證生產效率的基礎上,能有效的降低庫存風險,並實現超高的庫存周轉率。供應鏈管理模式上的獨特之處,使得這家網站在廣闊的外貿B2C市場開闢了一條特色經營的渠道;接下來的問題是,怎樣將這個渠道做大做寬,蘭亭集勢獨特的營銷手段起著關鍵作用,下篇將重點分析蘭亭集勢的營銷特色……
(i美股李妍 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96

招行行長田惠宇內部講話——創造獨特業務模式 總行要放權鬆綁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4203208
6月14日,田惠宇行長在聽取有關專題匯報的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總行的管理、創新、風險管理提出了要求。現摘編如下:

  今天大家討論的兩個專題,本身並不複雜。對於新興融資業務,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的問題,如果要定調,我可以定這個調子;對於不良資產,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預算,有很多途徑,也不是我們這個層面要討論的問題。我更想借題發揮一下,談談背後反映出來的總行管理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要求。

  一、總行要放權鬆綁,提高管理效率

  如果總行的各個部門擁兵自重,分行就會深受其苦,一線的人就會感到沒法打仗。總行的部門以後都要把手裡的權力大膽地放一放,減少各種管理環節。如果環節減不下來,就要減少部門。分行是經營主體,分行行長不是吃素的,能幹到分行行長這個位置上不容易,況且總行對他們都有考核。左一道右一道繩索捆著他們的手腳,他們怎麼幹活?總行的很多工作都是重複勞動,在做大量的無用功,就像剛才介紹的丙方業務,流程太複雜,似乎總行不止一個風險管理部門。當然,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是很好的,作為部門老總肯定要對部門所掌管的職責負責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整體來看,不管是分行的角度還是全行的角度來看,有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為什麼現在分行都要到總行來營銷呢?為什麼分行要到總行來請大家吃飯呢?我跟分行的同志說,總行準備搞視頻會議系統,大家別大事小事坐飛機到深圳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分行說不行呀,有些事情你不當面說是不行的。我後來聽明白了,實際上要內部公關。這都成什麼了?哪有這樣的怪事?

  總行加強管理不是簡單的管住,更不是鎖上加鎖,而是要增強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幫助一線提高客戶服務的效率,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靈敏度。簡單的不出事很好辦,大家都睡覺就可以了。管理能力的高低不是簡單地體現在不出事情上,而是體現在管理效率上。要解決效率低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總行本部管理效率低的問題,總行自己的問題沒解決,就沒資格對分行發號施令。總行的管理效率要提高到什麼程度?要提高到不需要分行到總行來「營銷」的程度,提高到幾個人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就可以解決問題的程度,提高到總行一個部門負責為分行把總行相關部門的事情都搞掂的首問負責製程度。讓分行的人來協調總行部門之間的關係,豈有此理!再也不能這樣了。

  管理能力是我們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總行的管理與分行的發展兩者是一體的,總行的管理要順應業務發展,而不能成為業務發展的障礙。要從這個角度去看管理與發展,各個部門的管理都要這樣。目前的格局是分行在經營,總行在管理,總行的部門基本上都是管理部門,因此更要注重這一點。

  總行要離市場近一些,不管是業務營銷還是風險管理,都要強調針對性,少一些一般性的號召,多一些針對性的幫助一線解決問題的措施。這些措施必須在一線甚至和客戶作深入溝通後才能得到,不是坐在辦公室就能想出來的。我們要理解一線的工作。很多事情總行都沒招兒,你讓一線有什麼招兒呀?總行這麼多高人在那兒,都拿不出一個方案,你讓我去弄,我怎麼弄?既然這樣,那就互相將就點吧,你別對我有這麼高的要求,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比如,剛才審計部提到一些客戶經理為了完成小企業貸款任務突破風險底線,讓我想起五年前看過的一本書。書裡提到營銷有四個資源,由低向高依次是關係、產品、風險、服務,最低端的資源是關係,其次是產品和風險,最後是服務。關係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小企業產品也不是最好的,而服務又是最複雜、最高級的資源。你硬要完成任務,其他三個資源都沒有辦法了,就只能用風險這個資源。這不能簡單地說是道德風險。

  二、創新要引領市場,創造獨特的業務模式

  創新是招行的靈魂,是我們存在的最大理由。我們招商銀行要以創新形象示人,而不能變成在別人屁股後面連滾帶爬地追。

  關於新興融資業務,我們是後進者,市場的先行者已經走了五六年了,大概從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就開始了,我們到最近這一兩年才開始做。後進者有後發優勢,關鍵是怎麼發揮出來。據我瞭解,迄今為止我們在看待這個問題上的思想還不是特別統一。我注意到,馬行長幾年前就開始講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的問題。銀行怎麼適應變化?新興融資業務就是舉措之一。對於入池資產、丙方業務或者乙加丙業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加強風險管理。要有統一的授信,每個客戶都要建立統一的客戶視圖。這是基礎工作,如果還沒搞起來的話要趕緊補課。另外,包括保函等在內的表外業務潛力巨大。我聽計劃財務部講,在調整預算的時候,中間業務收入要提高很困難。這一塊沒做起來,可不是就沒有中間業務收入嘛!不干活,收入從哪兒來呢?利潤也不是談判談出來的,是干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順應金融脫媒的大趨勢引領創新。監管的政策不斷在變,市場的需求不斷在變,有可能明天開始丙方或者乙加丙方業務又給叫停了。我們怎麼辦?我們是不是再等四五年以後,等別的銀行創新出一種新的模式後,再在這兒開會討論怎麼樣學習人家?我覺得不應該這樣,招商銀行應該做市場的引領者。要成為引領者,那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考慮大融資的概念,研究還有一些什麼樣的融資模式?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產品儲備?一旦市場形勢和政策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在第一時間推出新產品?能不能做到這些,我找不了別人,只能找你們在座的各位;我也找不了分行,分行比我們急。

  我們不能有這種觀點:一件事我們開始不做,過了兩年、三年監管叫停了,就證明我們當時是非常英明的,是有預見性的,是有前瞻性的,是有政策水平的,我們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強的。這是謬論,極大的謬論!那過去這兩三年,我們沒賺的錢找誰要去?你來負責嗎?在過去兩三年中,我們的隊伍沒做這塊業務,能力在削弱,市場感覺在下降,而同業的能力在提升,這個賬找誰算去?不管出現什麼政策變化和市場形勢變化,我們隊伍的能力不能削弱。風險大的時候我們也要嘗試經營風險,否則這支隊伍的能力就萎縮了,就沒有狼性了,就不能打仗了,這是最可怕的。老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在那兒天天說我在搞戰備,幾十年不動真的,這部隊還能打仗嗎?而且,這個銀行的市場形象慢慢地就不好了,客戶會說這一塊業務他們不做,就像剛才有同志反映企業說房地產項目別找招行。中國過去二十年是房地產大發展的時期,我們沒做,這一塊業務要重新找回來可不就得付出比別人更多一些的勞動嗎?什麼樣的行業都有好客戶,什麼樣的行業都有壞客戶,不能簡單地說它屬於這個行業就肯定是壞蛋,沒這個概念。我們現在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客戶基礎還沒有雄厚到可以對行業挑三揀四的地步,我們還沒有這個本錢。所以,做生意首先是看客戶,不是看行業。簡單地說這個行業我退出,那就是教條主義,是不懂銀行的人做的。就像鋼鐵行業,現在這麼困難,也有好的客戶。

  對於小企業業務,要在堅持既定戰略的同時研究具體策略。「兩小」戰略要堅持,我在第一次跟大家見面的時候,就表明過態度了,只是表的比較含蓄而已。戰略執行,我們不會搖擺、不會折騰、不會動搖。但我感覺到大家對小企業貸款,無論是在發展的問題上,還是在資產質量的問題上,都好像有點信心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下一步集中精力來研究小企業業務發展策略問題。當我們這支隊伍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的時候,在我們找到很有信心的方法之前,步伐和節奏如何掌握,值得認真思考。但不管怎樣,要趕緊磨刀,要趕緊找,不能等、不能拖,因為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對於小企業業務怎麼發展想清楚、搞明白之後,對於小企業業務的風險管理、資產質量也就有底了,這兩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經常講,風險管理是業務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細分客戶的基礎上,對一類客戶的風險看到底以後,就可以放手去發展,而不是採取下指標、壓任務、撒胡椒麵的方式推動。

  小企業業務發展問題,不僅僅是公司銀行部、小貸中心的事情,也是風險管理部門的事情,大家要共同做行業研究、客戶研究、市場研究、同業研究,在此基礎上,努力找到我們自己的業務模式。創造獨特的業務模式,這是根本出路。我們的零售業務已經找到了這種模式,希望其他業務都能找到。找到一個業務模式要經過深入思考,做大量的調查和市場研究,不是在報紙上看到民生幹什麼了,興業幹什麼了,我們就跟著學。只會跟在別人後面,長此以往,就會淪為二流;一個條線淪為二流,兩個條線淪為二流,最後整體就淪為二流。當年深發展的供應鏈是全國所有銀行中第一家推出,現在民生的產業鏈也是,這叫獨特的模式。那我們招行搞一個什麼呢?我們要創造自己的東西,同業的東西我們可以模仿,我不反對模仿,但是不能一直模仿,要在模仿的過程中把別人先進的理念學過來,不能固守我們被實踐證明是落後的東西。短期內把數字搞起來比較難,但不是最難,最難的是創造新業務模式,引領市場,讓市場眼前一亮,也讓全行員工眼前一亮。

  三、風險管理要有前瞻性,善於舉一反三

  在風險管理中,對於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不管是區域維度、產品維度還是管理維度,一定要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我們現在信息傳導確實比較慢,怎麼樣讓信息傳導的效率更高一些,需要想想辦法。剛才審計部門的同志講得好,很受啟發。對於審計反映出的問題,相關的風險管理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是怎麼想的?有沒有引起重視?舉一反三,這是我們的老話了,老話也跟老藥似的,越老越管用,就像青黴素退燒最有效一樣。剛才審計部門講的這些,有的可能是產品設計有缺陷,那產品是不是馬上要作出改進?有的是產品沒有問題,但是執行過程中出問題了,那我們怎麼應對?要想辦法做到執行中不會出問題,不會變樣。總之,對於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引起我們所有同志的高度重視。剛才討論的過程中,我也有意識地問大家,原因是什麼,有沒有做過分析,原因找出來後信息有沒有共享,信息共享以後有沒有採取措施,等等。這就是總行管理部門的責任。風險管理不能大而化之,簡單歸結為形勢不好;別忘了所有銀行面臨的大形勢都一樣。

  銀行資產質量的管理既包括客戶選擇、貸前調查、授信審批、貸後管理等,也包括出現不良以後的管理。出現不良以後的管理至少有兩個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一個方面就是怎麼處理不良資產。剛才大家提了很好的想法,包括和資產公司的合作,也包括我們內部加大清收力度、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等。第二個方面就是出現不良以後要舉一反三。這是容易被忽略、大家不太願意去做的事情,而往往這個又是最重要的。不良貸款生成後,要認真研究其中的原因。我們需要分析,不良資產按照小企業、小微企業、個貸、大中企業分類,分別是什麼樣的生成率?是什麼時間段形成的?為什麼會形成?是集中在一個行業還是比較分散?下一步對經營條線有什麼提醒?總行的管理政策和方式方法是不是要作出調整?不能把精力老是放在被動地消化不良上,當然這也很重要,而是要更多地關注不良生成的原因。比如,對於小企業信貸中心的貸款,我聽到的原因是體制未定,人心浮動,管理不到位,所以出現一些不良。是不是這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要認真分析。如果現在不認真,過了兩三年還沒分析透徹,而是簡單地說因為這個因為那個,到時候問題會越積越多。面對不良資產,沒必要做驚弓之鳥,但也不能麻木不仁。

  做風險管理必須瞭解和研究大形勢,從而作出前瞻性、預見性的判斷。中國現在一方面面臨自身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又面臨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支持國家的再工業化,製造業成本可能會下降三分之一,這樣的話中國就很尷尬。中國的尷尬體現在兩個方面,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南亞國家轉移,現在很多產品都是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越南製造;中高端製造業回流美國,我原來在北京時有一個客戶叫卡特彼勒,搞工程機械製造的,現在一部分產品製造已經回到美國了。而我們自己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之又少,太陽能、新型製造業有不少都是在忽悠。因此,考慮全行的風險管理政策,要對大的背景作深入研究。通常所說的「分析形勢」這句話不是虛話,可以為我所用。

  我還有一個觀點,中國所有的事情都是東部沿海地區先開始,「春江水暖鴨先知」,好事也先干,問題也先出。因此,這一波的風險會逐步從東南沿海到內地,從反應快的地區到反應慢的地區,從反應快的客戶到反應慢的客戶。現在東部沿海已經遇到不良資產的問題,我們要趕緊提示中西部地區採取防範措施,加強貸後管理。

  存量不良資產怎麼管理,出現類似之前由鋼貿事件引發的不良以後怎麼樣及時採取措施,後期的管理工作或者說亡羊補牢工作怎麼跟上,怎麼樣舉一反三等等,全行要有一個統一的政策或策略。過去不良資產的管理可能不是我們的主要工作,但未來三五年我估計會是一項重要工作。這方面做得好,也出生產力。甚至可再延伸一下,對於整個貸後管理的制度可以再梳理一下,存量貸款的管理、不良貸款的管理,零售業務的管理、小企業業務的管理等,都要分門別類進行統一安排。這裡我還要表揚一下零售部門,零售不光是業務發展做得好,資產質量的精細化管理做得也好,這兩方面從來就是一體的。審計部門的同事提醒我們處理好發展與管理、質量和效益的關係,是有道理的,希望對各部門都有所啟發。

  最後,我希望我們形成一個好風氣,那就是不管出現不良資產還是別的什麼不良的問題以後,一定不能諱疾忌醫,一定要直面問題。否則,我們就沒法進步。有些同事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比如說涉及分行支行的前任,涉及有些責任人等等。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把眼光放在不讓招商銀行的資產受損上面。關於處理人的問題要謹慎一些,但是由這些事情引發的後續如何加強管理的問題,我們不能迴避,迴避了以後我們就可能永遠在重複犯同樣的錯誤。管理水平怎麼提高?有時候就是在總結教訓的過程中提高的。現在整個社會風氣都是這樣,大家都願意說好話,有了問題以後能躲儘量躲。問題是,我們是總行,能躲得過去嗎?這些問題就在面上,我們的年報要公佈,投資者特別是專業投資者要問你問題。我們以後討論問題,要實事求是,有什麼說什麼,對事不對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89

【方法論】如何打造品牌的獨特定位?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7.html

i黑馬觀察到,許多品牌之所以能被人記住並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歸根於他們對品牌進行了獨特的定位,使得產品在高同質化和分化的時代,能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占據一個獨特而有利的位置,當消費者對該類產品或服務有所需求時,企業的品牌能夠在消費者的候選品牌類中跳躍出來。那麽定位的方法的都有哪些呢?一、比附定位法比附定位就是攀附名牌,比擬名牌來給自己的產品定位,希望借助知名品牌的光輝來提升本品牌的形象。比附定位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來實施:1、“第二主義”,就是明確承認市場的第一品牌,自己只是第二。這種策略會使人們對公司產生一種謙虛誠懇的印象,相信公司所說是真實可靠的,這樣較容易使消費者記住這個通常難以進入人們心智的序位。第二主義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阿維斯出租汽車公司“我們是第二,我們要進一步努力”的定位。2、攀龍附鳳:首先是承認市場中已卓有成就的品牌,本品牌雖自愧弗如,但在某地區或在某一方面還可與這些最受消費者歡迎和信賴的品牌並駕齊驅,平分秋色。這以內蒙古的寧城老窖的“寧城老窯――塞外茅臺”定位為代表。3、俱樂部策略:公司如果不能取得本市場第一地位又無法攀附第二名,便退而采用此策略,希望借助群體的聲望和模糊數學的手法,打出會限制嚴格的俱樂部式的高級團體牌子,強調自己是這一高級群體的一員,從而借助俱樂部其他市場領先品牌的光輝形象來擡高自己的地位形象。這以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為代表,他的定位為“美國三大汽車之一”。這種定位使消費者感到克萊斯勒和第一、第二的GE、福特一樣都是最好的汽車生產商。二、利益定位利益定位就是根據產品或者所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利益、解決問題的程度來定位。由於消費者能記住的信息是有限的,往往只對某一利益進行強烈訴求,容易產生較深的印象。這以寶潔的飄柔定位於“柔順”;海飛絲定位於“去頭屑”;潘婷是定位於“護發”為代表。三、USP定位USP定位策略的內容是在對產品和目標消費者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尋找產品特點中最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最為獨特的部分。這以美國M&M巧克力的“只溶在口,不溶於手”的定位和樂百氏純凈水的“27層凈化”是國內USP定位的經典之作。又如,巴黎歐萊雅:含法國孚日山SPA礦泉水,鎖住水分。四、目標群體定位該定位直接以某類消費群體為訴求對象,突出產品專為該類消費群體服務,來獲得目標消費群的認同。把品牌與消費者結合起來,有利於增進消費者的歸屬感,使其產生“這個品牌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感覺。如金利來的“男人的世界”、萬寶路香煙的“萬寶路的男人”、哈斯維襯衫的“穿哈斯維的男人”、美國征兵署的“成為一個全材”的定位。五、市場空白點定位市場空白點定位是指企業通過細分市場戰略市場上未被人重視或者競爭對手還未來得及占領的細分市場,推出能有效滿足這一細分市場需求的產品或者服務。如西安楊森的“采樂去頭屑特效藥”的定位和可口可樂公司果汁品牌“酷兒”的定位。六、類別定位該定位就是與某些知名而又屬司空見慣類型的產品作出明顯的區別,把自己的品牌定位於競爭對手的對立面,這種定位也可稱為與競爭者劃定界線的定位,這以七喜的“七喜,非可樂”為代表。七、檔次定位按照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高低可將品牌分出不同的檔次,如高檔、中檔和低檔,不同檔次的品牌帶給消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常見的是奢侈品牌的定位策略,如勞力士的“勞力士從未改變世界,只是把那留給戴它的人”、江詩丹頓的“你可以輕易的擁有時間,但無法輕易的擁有江詩丹頓”和派克的“總統用的是派克”的定位。您正在閱讀的文章來源於品牌幾何八、質量/價格定位即結合對照質量和價格來定位,質量和價格通常是消費者最關註的要素,而且往往是相互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的,但不同的消費者側重點不同,如某選購品的目標市場是中等收入的理智型的購買者,則可定位為“物有所值”的產品,作為與“高質高價”或“物美價廉”相對立的定位。這以戴爾電腦的“物超所值,實惠之選”和雕牌用“只選對的,不買貴的”為代表。九、文化定位將文化內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差異,這種文化定位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的品味,而且可以使品牌形象更加獨具特色。酒業運用此定位較多,如珠江雲峰酒業推出的“小糊塗仙”的“難得糊塗”的“糊塗文化”和金六福的“金六福―――中國人的福酒”的“福運文化”的定位。十、比較定位比較定位是指通過與競爭對手的客觀對比來確定自己的定位,也可稱為排擠競爭對手的定位。在該定位中,企業設法改變競爭者在消費者心目中現有形象,找出其缺點或弱點,並用自己的品牌進行對比,從而確立自己的地位。這以泰諾的“為了千千萬萬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人們,請大家選用泰諾”為代表。十一、情感定位情感定位是指運用產品直接或間接地沖擊消費者的情感體驗而進行定位,用恰當的情感喚起消費者內心深處的認同和共鳴,適應和改變消費者的心理。浙江納愛斯的雕牌洗衣粉,利用社會對下崗問題的關註而進行的“……媽媽,我能幫您幹活啦”的“下崗片”定位,真情流露引起了消費者內心深處的震顫以及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得“納愛斯”和“雕牌”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又如:山葉鋼琴的“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臺灣地區最有名的廣告語,它抓住父母的心態,采用攻心策略,不講鋼琴的優點,而是從學鋼琴有利於孩子身心成長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十二、首席定位首席定位即強調自己是同行業或同類產品中的領先地位,在某一方面有獨到的特色。企業在廣告宣傳中使用“正宗的”、“第一家”、“市場占有率第一”、“銷售量第一”等口號,就是首席定位策略的運用。這以百威啤酒的“全世界最大,最有名的美國啤酒”的首席定位為代表。十三、經營理念定位經營理念定位就是企業利用自身具有鮮明特點的經營理念作為品牌的定位訴求,體現企業的內在本質,並用較確切的文字和語言描述出來。一個企業如果具有正確的企業宗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經營哲學,那麽,企業采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樹立起令公眾產生好感的企業形象,籍此提高品牌的價值(特別是情感價值),提升品牌形象。這以TCL的“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效益”的經營理念定位為代表。隨著人文精神時代的到來,這種定位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十四、概念定位概念定位就是使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個新的位置,形成一個新的概念,甚至造成一種思維定勢,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使其產生購買欲望。該類產品可以是以前存在的,也可是新產品類。這以恒基偉業商務通的“手機,呼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概念定位和金遠艦的“文曲星”電子詞典的定位為代表。商務通成了PDA的代名詞,而文曲星業成了電子詞典的代名詞。十五、自我表現定位自我表現定位是指通過表現品牌的某種獨特形象,宣揚獨特個性,讓品牌成為消費者表達個人價值觀與審美情趣、表現自我和宣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種載體和媒介。自我表現定位體現了一種社會價值,能給消費者一種表現自我個性和生活品味的審美體驗和快樂感覺。如百事的“年輕新一代的選擇”,它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李維牛仔的“不同的酷,相同的褲”,在年輕一代中,酷文化似乎是一種從不過時的文化,緊抓住這群人的文化特征以不斷變化的帶有“酷”像的廣告出現,以打動那些時尚前沿的新“酷”族,保持品牌的新鮮和持久的生產力。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胡建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71

獨特優勢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1-30  NM  
 

 

我特別欣賞有膽量的投資者,膽量的定義是,認真做一些一般人不敢或不願做的事情。一個活生生例子是周顯,他在報章推介的股票,我相信大部分投資者不敢走近,包括我。我跟很多人不同的地方,是我會用心去理解他推介這些股票的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他一餐飯的主觀印象,可能是他從不嚴謹數據計算出來的分析。我認為周顯的膽量,為讀者提供確切有用的知識,也為他的實戰投資經驗製造獨特優勢。

我所指的「獨特」,是differential,相對於其他人的分別。很多時投資是相對遊戲,投資者不需要擊倒所有人,判斷甚至不需要是對,只要錯得比其他投資者少,便有機會獲利。在投資世界,投資者爭取的,是相對於其他投資者的優勢。認真做一些其他投資者不敢或不願做的事情,是一個好開始。投資世界充滿矛盾,其中一個是,投資者做功課,嘗試去估計一隻股票的真正價值,投資者感到最有信心的時候,是最多餘的時候。投資者對計算估值感信心,是因為心裡感覺舒服,認為自己擁有的材料完整和可信度高,但問題是,閣下感舒服時,其他人很大可能也感舒服。當所有人做同一件事情,沒有人擁有優勢,投資精髓是做一些其他人不做的事情。計算中移動(941)估值,市場上能得到的材料甚多,加起來構成一個頗具信服力的故事,令投資者感舒服。然而,這些材料性質是人有我有,中移動股價反映了大部分投資者感舒服的估值,想在中移動身上賺錢,是非常難的事。愈令人感舒服的分析,愈不值得做;相反,在股票市場賺錢,應該多做令人感不舒服的分析,因此,能夠在股票市場賺錢,永遠是少數人,因為大部分人追求舒服。

周顯推介的股票,不少是所謂消息股。很多投資者不問由來,拒絕沾手,因為消息股是炒股,而「炒」是不好。拒碰消息股,是戇居行為,因為消息股確實存在,而且為數不少,投資者何必為自己設定不必要限制,況且「消息股是炒股,而炒是不好」這假設有問題。消息股通常牽涉轉變,變是指人變,或公司前景變,或生意模式變,變製造不確定,投資者害怕不確定。投資者斷定消息股不好,是因為分析消息股牽涉很多不確定元素,過程令人不舒服。人很懂得欺騙自己,把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一早斷定為不好,便不用面對不舒服,還說服自己是做了一件負責任的事。殼股變身是典型令人不舒服的消息股,公司前景將會變,變成怎樣,很大程度是基於新大股東的願景,充滿不確定。有人不看好,因為所謂願景是將來,沒有實質往績支持,而且新管理層的執行能力以及誠信,也是疑問,有些投資者完全不碰變身殼股。當日呂志和家族把賭業注入嘉華建材,我相信不少投資者錯過這機會,原因可能不是投資者不喜歡賭業,而是拒絕細心研究嘉華建材變身過程。我認識不少投資者聽到殼股變身,便斷定是麻煩,選擇不深入研究。

另一種令人非常不舒服的消息股,是科網股,特別是早期科網股。早期科網股最重要資產是一個「可能」改變世界的主意,投資者能確實掌握到的,是一個未實現的計劃,這段時候所有資訊都似是而非。大部分投資者敬而遠之,認為投資條件太不確定,計算出的估值可信程度低。而小部分人不怕不舒服,嘗試分析一些不容易分析的股票,這些人認為當投資條件變得清晰,便是太遲。周顯式分析,可能基於一個飯局聽到的故事,由故事變成估值,即是由貼士變成計算,中間隔着一道大部分人不敢跨越的鴻溝。只有小部分人不怕跨越這鴻溝,這些人相信早人一步的分別是天與地,相信人棄我取,相信世間財是從不舒服中贏取。投資者都是有智慧的人,(沒智慧怎能累積投資的財富?)在一群有智慧的人中殺出重圍,需要的,是獨特優勢。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96

經濟學人揭秘谷歌獨特管理方式:向員工放權,重視想法、失敗和數據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9/146217.html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絡版上周六撰文,對谷歌執行董事長兼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前高管喬納森·羅森博格(Jonathan Rosenberg)合著的《谷歌怎麽工作》(How Google Works)一書進行了介紹,讓外界得以一窺谷歌的獨特管理方式。

以下為文章全文:

作為一項服務,谷歌已經成為人們在線互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這家公司在經歷了16年的發展後,已經擁有了4000億美元的市值,其成就可謂舉世矚目。但在管理層面,谷歌卻采用了與傳統企業截然不同的組織結構,只是很少有人關註過此事。

現在,谷歌的兩位高管對此展開了分析,並且給出了這些管理模式背後的設計邏輯。谷歌執行董事長兼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管喬納森·羅森博格在新書中解碼了谷歌管理方式,以供其他企業學習取經。

谷歌最看重的是有野心的想法,在矽谷,這被稱作“登月”。谷歌領導者經常會努力糾正員工的方向,讓他們不再糾結於10%的提升,轉而把目光放到10倍的改善上去——這就需要他們采取全新的模式,而不只是對現有內容進行優化。多數“10倍”項目都會失敗,但這種概率完全可以接受。

谷歌遵循的第二種管理模式是“快速失敗”。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向前,甚至有可能借助一些挫折孕育新的成功。從這方面來看,“不斷學習”勝過“博學多才”,因為沒有人能夠預見未來。“叠代是整個戰略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二人說。

第三則是在決策過程中重視數據,而非經驗、直覺和等級制度。其他書籍也曾探討過谷歌對數據的迷戀,從招聘決策到選擇工具欄的藍色陰影,但只是展開了膚淺的分析。可惜的是,《谷歌怎麽工作》同樣沒有深入闡述這個問題,只是簡單介紹了員工如何通過一套名為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意為“目標與關鍵結果”,借鑒自英特爾的方法衡量自己的成果。

谷歌模式的核心是向員工放權。所有公司的老板都在討論這一問題,但這家搜索巨頭卻在真心落實這種模式。他們已經設計了一套系統,讓員工的優秀創意可以真正得到落實。谷歌的很多優秀的產品和功能(例如Gmail)都源於此。該公司還設計了一套政策,讓員工將20%的工作時間用於開發業余項目。

這種文化高度重視員工的水平。施密特和羅森博格建議企業效仿研究機構的做法,成立專門的招聘委員會來評估候選人,並決定是否發出錄取通知。這有助於降低一線經理的偏見,並鼓勵員工以團隊方式來思考問題。這樣一來,新招募的員工不僅會忠於自己的上司,還會忠於同事。與其他行業的多數公司不同,谷歌必須給予員工充分的自治權:如果員工感覺發展受阻,便有可能將創造力和野心用到其他地方。

盡管書中並未提及此事,但谷歌的管理理念無疑源自其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職業生涯。他們二人都是年輕有為、目光遠大的技術天才,憑借谷歌獲得了巨額財富,促使該公司敢於承擔其他企業想都不敢想的風險。正因如此,谷歌才拍攝了大街小巷的街景照片,掃描了各種書籍的影印圖片,甚至設計了無人駕駛汽車和記錄眼前一切的谷歌眼鏡。

但有趣的在於,盡管經常自省,但谷歌仍然陷入了很多法律糾紛。還有不少人批評其違背了“不作惡”的信條。要理解這個問題,可以閱讀一下施密特2011年與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對話。

在阿桑奇看來,谷歌代表了“技術帝國主義”,是一個“龐大的集權惡棍”,象征著“隱私的滅亡”。很多歐洲政府官員也都持有類似的觀點,並對谷歌展開了調查。施密特和羅森博格未能借助此次出書的機會充分闡述該公司在這方面所面臨的困境。

谷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拋棄了傳統MBA課程模式:它的成功已經有目共睹。然而,這也恰恰是《谷歌如何工作》的缺陷所在。谷歌的成就令施密特和羅森博格的建議備受矚目,但不容忽視的是,他們的很多經驗只有放在利潤豐厚、增長迅猛的市場中,才最為適用,很多利潤低下的行業無法借鑒——而多數管理者恰恰處於後一種環境。

另外,盡管他們的確給出了一些新穎創意,但偶爾還是會發表陳詞濫調的建議:減少會議、縮小團隊、不用唯唯諾諾之人。雖然他們並沒有公開炫耀,但洋洋得意之情卻溢於言表。事實上,倘若他們能夠透露一些谷歌從最大的失敗中吸取的教訓,或許可以更具教育意義。

谷歌的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融入各類企業。但多數企業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夠獲得和保住自己的職位,都是通過穩妥地維護組織模式實現的,而不是頻繁改變。即使了解了本書中介紹的管理模式,也很少有公司願意主動改變。正因如此,我們更有理由為谷歌的獨特成就而贊嘆不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20

獨特的強勢美元和新型的投資格局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8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1 10:11 編輯

獨特的強勢美元和新型的投資格局

【主講嘉賓】


郭勝北先生,美國GSB獎臺基金(GSB Podium Advisors)創始人和總裁。GSB獎臺基金是一家專門從事量化交易的基金投資管理公司,其主要領域為:統計套利,技術交易和宏觀量化。郭勝北擁有超過二十年在華爾街大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領域豐富的經驗。在2010年創立GSB獎臺基金之前,他作為董事總經理和基金經理負責管理德意誌銀行設置的基金和賬戶,包括CTA、量化股票、發展中國家貨幣、高頻交易和宏觀交易。1997-2005年,作為董事總經理,他在德意誌銀行證券部負責自營技術交易組,管理各種全球期貨和全球股票的交易。1994-1997年,他在紐約擔任摩根斯坦利副總裁,在證券部自營部門開發和交易期貨和股票的自營模型。1992-1994年,他在摩根斯坦利東京證券部任職。郭勝北先生擁有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學士學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理科碩士學位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學位。


【會議紀要】


2015年伊始,市場出現很多有趣的現象。美國國債利率持續下降,石油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創新低,美國股市在前段時間創新高的過程中伴隨VIX指數上升。過去美國股市明顯好於其他發達國家,但現在如果以本幣計算卻開始明顯落後於歐洲。最近美國剛剛修正去年三季度經濟GDP到5%、失業率到5.6%,美國經濟明顯好於其他經濟主體的預期並沒有明顯變化。這幾個月的變化是,美聯儲於2014年10月退出了QE並給出升息信號,升息的具體時間不知道。另外,日本在去年底進行了更大規模QE, 更重要的是歐央行ECB的QE即將開始了。這些在過去幾個月都加快了美元的升值。月初時美元指數已經達到接近93的位置,創十年來最高。


最近市場也發生了一些很大的事情,我想今天借這個機會闡釋我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這些年的變化的看法,從這里推論出現階段美元的強勢比較獨特,全球的金融體系的相互關系也和以往不同,在這個變化的階段,會產生一些新的投資格局。


一.全球貨幣體系展望


經濟體有很多,如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發展中國家和石油礦產出口國等等。但如果論及貨幣和金體系融體系,過去二十年,全球就只有兩個體系:一個是美元體系,一個是歐元體系。美元毫無疑問是全球的儲備貨幣,大宗商品交易貨幣幾乎全以美元計價,金融體系的基礎貨幣也是美元,美聯儲被當做世界的央行也是很有道理的。在美國利益和世界經濟利益產生不一致的情況下,美聯儲當然還是以美國利益為主。盡管世界上多數國家並不使用美元,但是其實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都可以歸為美元體系,這點來說其實中國長期以來也可以歸結為美元體系的一員。


歐元是全球第二大貨幣體系。1999年1月1正式推出,2002年在歐元區開始流通。起初這段時間幣值不斷下降到80多美分,2002年開始大漲,2008年漲到了大約1.6美元左右的位置,然後在1.2-1.5美元之間波動,但2014年後基本直線下跌,從1.4跌到1.16-1.15這個位置。盡管歐元是世界上第二大儲備貨幣,但它在能力上和美元不具可比性。美元是世界體系的貨幣,而歐元本質上是屬於歐洲多數國家之間的體系,它對世界的影響遠不如美元,這和美元獨特的經濟貿易和金融的傳導體系有關,這些區別也導致了貨幣政策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當然其他區別還涉及到政治、外交、軍事等多方面的關系,這些超過了我們這里討論的範圍。我在2009、2010年的時候寫過一些文章,認為未來世界上會出現第三個貨幣體系,就是人民幣體系。這個體系現在還在形成的初步階段,能不能最終成功現在說還為時過早。而且這個體系即使能成功,仍和美元體系、歐元體系有明顯的不同。美元仍然是主導全球的體系,這點是不大可能改變的;歐元如果能解決過去和未來的一些明顯的內部問題,仍然會作為歐洲為主體的貨幣體系;人民幣若成為儲備貨幣,面對的對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幣的主要作用是補充美元在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在貿易和金融方面損失的一些功能。全球的經濟金融,總體是朝著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者共存的方向發展。盡管人民幣很可能成為補充美元部分職能的一種儲備貨幣,但這畢竟是對體系的一種改變,會帶來很多影響


二.獨特的強勢美元
1.強勢美元的概念


什麽是美元強勢?美元對誰強、對誰弱,存在一個比較對象的問題,很多人常說的美元強勢是指美元指數走強,這是美元漲跌的很常用的一個解釋。值得註意的是,美元指數中,歐元占比57.6%,第二大的日元只有13.6%,而之後的英鎊和加元只有10%左右,此外還有瑞典克朗以及瑞士法郎在4%左右。因為歐元的比例較高,美元指數在最近二十年的最高值出現在2001-2002年間的120,對應當時歐元的低點。最近半年的美元大漲,也主要針對歐元和其他發達國家貨幣,大約從80左右漲到93左右。美元指數大漲,主要也是針對歐元等其他發達國家貨幣,因此以美元指數來定義美元漲跌和以美元與發展中國家貨幣來比較會出現偏離


2.美元的國際地位


美元在全球經濟和金融領域占據統治地位是毫無疑問的。 美元是絕對的儲備貨幣,占全世界儲備貨幣的60%,而歐元連美元的一半都沒有。美國也是全球經濟第一、創新能力第一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金融市場。金融危機之前美國有大量的凈進口,通過貿易為全球提供美元。這個過程在過去幾年的美國經濟複蘇中產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金融市場相關的變化,這個變化也對人民幣未來成為儲備貨幣提供了外界條件。


美元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基礎的貨幣,早在幾十年前,歐洲美元市場——即海外美元市場——就開始發展。在早期,很多發展中國家直接利用這個市場在國際市場得到美元貸款,以前發生過很多次美元升息和匯率提高引發發展中國家危機。而且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美元成熟的金融市場對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沖基金是一個重要的傳輸渠道,世界上大多數對沖基金都是美元基金,這很大地加強了美元貨幣政策對全球的影響


3.美元的QE時代


QE常被理解為央行印錢,這個確實沒有錯,但又不止於此。回顧過去,市場存在很多對QE的誤判,如開始時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進入高通脹時代等。為什麽存在這種誤判?有必要講一下QE的細節,一方面解釋過去的很多跡象,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判斷未來的問題。


伯南克多次強調美國的QE與日本QE不同,美國QE屬於信貸寬松(Credit Easing)而非日本央行的總量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美國此前的QE1和剛剛結束的QE3的一半都是很明顯的信貸寬松,主要購買的是市場上的MBS。這種做法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大,可以很快導致相關產品和其他有風險產品的風險下降,壓縮整個金融體系風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美聯儲的QE針對的是資產端,而日本的QE是負債端。


無論哪種QE都會降低總的金融體系風險。直接購買有風險產品可以降低這些產品的風險系數,直接買政府債券降低整個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從而間接影響有風險產品的風險,這些是QE的優勢。但伯南克強調,信貸寬松和總量寬松是有很大區別的,結合美元的特殊地位,會對金融體系的變化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這里存在一個有趣的矛盾。一方面,初期認為美國要進入高通脹的人徹底地錯了,但另外一方面QE又成功地把金融危機期間信貸收縮的美國帶向經濟轉好,這很明顯地好於過去二十年間日本央行的QE。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QE有明顯的制造通脹能力。這里面關聯一個基礎貨幣的發行問題,QE導致基礎貨幣增加,帶來超額儲備增加。但基礎貨幣增加並不代表廣義貨幣一定會增加,因為儲備金增加會導致信貸擴張的理論並不直接適用於信貸通縮壓力很大的階段,在市場通縮壓力很大的情況下,銀行可能擁有大量儲備資產,但仍會收回貸款導致信貸收縮、廣義貨幣下降,這兩者是有可能同時發生的。


美國的QE之所以非常有用,是因為其直接向投資者購買MBS,資金直接給了投資者;即使是購買美國國債,由於銀行持有美國國債占比並不高,所以從效果上看也主要是在市場上從非銀行體系直接購買國債或者在國債發行時直接購買。這樣不僅能擴張基礎貨幣,還擴張了廣義貨幣,M2增長很快。這和日本的QE不同,日本M2增長非常慢,QE效果遠遠不如美國。美國能做到這一點也和美國的市場結構有關。所以,美國QE政策有很強的通脹性,這也使美國能夠在通縮壓力極大的情況下能通過幾輪QE將局勢扭轉過來,其支撐點是通過影響信貸和股票等有風險市場,對風險重新定價,降低風險的價格


為什麽美國實際中又沒產生通脹效果?有人用貨幣乘數來解釋,認為貨幣乘數降低,所以沒有出現通脹。但我不是很認同這種解釋方式,貨幣乘數只是結果,不是原因。在信貸通縮的起步階段,信貸收縮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美國伴隨影子銀行的縮減,經濟風險非常大,信貸需求很低,這時候銀行還要經歷資本結構調整,商業銀行的擴張信貸的能力是微乎其微的。在QE1、QE2的時期美國的通縮壓力還很大,貨幣政策的通脹效果主要是壓制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結構性通縮。進入QE3後,市場已經開始進入正常狀態,這時候銀行體系的潛在的通脹力量不顯示出來就和美聯儲的一些規則改變有關。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時期推出了IOER(超額準備金利率),0.25%,實際上成了新的無風險利率的底線,完全改變了過去超額準備金能帶來新貸款的過程。這就等於美聯儲通過QE在金融市場機制實現了對風險的再定價,但是由此而來的大量額外的貨幣量和由此可能引發的潛在的銀行體系可以帶來的通脹壓力被美聯儲用新的調控方式控制住了。QE後美國通過基礎貨幣的發行直接影響市場的定價,美聯儲的做法對金融市場的重新定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麽多錢進入市場本身是會帶來通脹的,通過存款準備金可以把這個量給控制住


舉個例子,在金融危機之前美國銀行間市場規模很大,但是金融危機以後小了很多,實質因為銀行資本金足夠,對銀行間市場的需求很小了。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還需要這個市場。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銀行間市場本質上是個信貸市場,起到支持信貸擴張效應,但實際很多資金是來自非銀金融機構,他們通過銀行間市場將錢以0.07-0.1%的價格借給銀行,而銀行又將錢以超額準備金形式存在美聯儲拿0.25%的超額準備金率,賺息差。理論上信貸市場是擴充信貸,但是這個信貸市場把錢返還到央行體系中。所以美聯儲的QE政策主要是影響金融市場,通過金融市場把風險價格改變,既把經濟和信貸收縮的通縮壓力通過資本市場機制緩解了,又通過技術手段將超額準備可能帶來的銀行體系的潛在的通脹給控制住。我們經常認為QE意味著寬松、QE退出意味著收縮,但實際上央行可以通過技術上手段直接產生信貸的擴張和收縮,也就是說,美國經濟的通脹通縮政策的控制並不等同於有沒有QE和是不是升息


QE還可以通過國際途徑影響市場。在美國QE初始階段,投資者傾向於對外投資,如去巴西買礦,這實際上在全球範圍放大QE擴張的過程,賦予美元非常獨特的擴張力量。QE會對美國、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變化。我在09-10年寫過一些文章,講的就是美國的QE會產生一些獨特的效果。我當時寫到世界經濟體系和結果可以分為三部分,發達國家經濟會緩慢的恢複,但是不會有通脹;發展中國家由於美國的QE政策,會在增長的同時有通脹;歐洲的邊緣國家屬於發達國家金融體系但不具備控制貨幣的能力和不具備發達的經濟結構,他們會面臨債務危機


4.美國QE與中國轉型


我在2010年寫過文章,核心觀點是中國轉型是必然的,但是結合經濟結構的轉型將會發生三件事,一是經濟結構的轉型,二是金融市場深化,三是推廣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這三個要同時操作才能成功做到經濟結構轉型。人民幣國際化機會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作為一個儲備貨幣的發行國,美國長期應該是有外貿逆差的,而美國實際上也是一直這樣做的,甚至在05、06年的過度的信貸擴張的幾年也是如此,這個過程對全球很重要,因為很多國家需要通過貿易手段拿到美元。但是美國在金融危機後要改方向,經濟結構要改革,美國現在的外貿逆差大幅縮小,新興國家通過外貿獲取貨幣量減少,轉而通過資本渠道獲得。但這個渠道的問題在於帶來通脹壓力,這也是為什麽多數新興國家在美元QE期有通脹壓力。美國通過QE將美國從金融危機中解救出來,但是持續的QE產生的後果就是將美國和美元區的其他國家的經濟周期對立了,即美國寬松期是他們緊縮期,美國的緊縮期則帶來新的風險。


與美國相反,中國在07、08年的時候凈出口量幾乎占GDP的10%。而經過經濟結構改革的預期,中國以後會對美元、歐元以外的國家幾乎都保持大量的凈進口。在國際貨幣市場,人民幣應該成為一個和新興市場有關聯的貨幣,為這些國家提供人民幣外匯儲備,也為這些國家的信貸擴張提供一部分美元對這些國家失去的能力。這是人民幣可以成為儲備貨幣的外界因素。這里也需要強調,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價值是對美元和歐元以外的市場,也就是說,人民幣會走到一個獨特的地位,中國仍然會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也同時會在未來讓很多國家擁有人民幣儲備並投資中國的金融市場。而與此同時,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部條件,也就是具備完善的國內金融體系,正在逐步改善。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和深化也在提供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內部金融體系的支撐。


2010年以後,中國進行著三個改革:經濟結構調整、金融改革以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推廣。這個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際金融格局已經朝有利於中國的方面發展,而國內的金融市場的深化也在逐步奠定一個可以產生牛市的條件。但在這個過程的開始階段(2010-2013年),牛市幾乎不可能發生。主要原因是在以美元為主的體系進行大規模寬松政策時,中國的貨幣政策必然是緊縮的


5.美國QE的退出


2012年後美國經濟明顯複蘇,但是這次經濟複蘇和以前不一樣,美國的能源革命的效益在日趨明顯、進出口量較以往下降,產生以前沒有的經濟現象。往往美國經濟提高的時候,其他發展中國家多少會受到美國的一些影響,即便美國升息、發展中國家金融出現問題,但外貿渠道還是暢通的,所以他們會跟著美國的經濟恢複開始經濟恢複。但這次這一過程很不明顯,即使有,規模也不會很大。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本質上都是美元區,美元的回流就會實際意義上導致信貸的收縮,所以我當時提出過一個觀點,即美國經濟恢複的開始基本上就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苦日子的開始,我當時也提到美國經濟明顯進入上升階段,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風險當時在大大下降,我解釋了為什麽當時黃金會持續的進入一個熊市


2013年5月QE退出的信號出現,但是美聯儲很快就意識到美國退出QE會對全球有巨大的負面影響,並做出了一個對全球利好的決定:美國決定慢速結束QE。這等於留下時間讓其他與美元相關的國家出臺對策應對美元收緊引發的流動性收縮,全球都有一個過渡時間,這也是為什麽14年年初我就認為中國要進入一個多年的大牛市。我在2014年初的金融討論中,開始判斷中國要開始進入一輪大牛市也是基於這個時間原因。中國的已經積累幾年的金融結構深化改革和推廣人民幣國際化的的效應,和美聯儲的慢速的退出寬松政策,以及可以預期的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寬松,提供了中國股市進入牛市大環境的契機。這將是多年的牛市,它的本質原因是中國正在建立一個人民幣體系。未來作為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風險定價會變得更加合理有效。因此我認為14年是一個大牛市的起點。


三.強勢美元下的投資格局


之所以強調美元的周期很獨特,是因為一般來說美元的強勢有兩種常見可能。一是美國和全球經濟都不錯,美國情況更好,90年代多數時間是這樣;二是危機時間,美元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是一切金融市場的根本,金融體系可以看作是以美元為基礎層層放大的一個體系,整個體系本質上是倒立的金字塔,最底層是美元基礎貨幣,然後是美國政府債券,然後逐漸通過風險的力量放大到各種公司債、房貸、股市、衍生品上,這樣形成的體系及其龐大。但風險出現的話,金融資產從有風險產品進入無風險產品幾乎是必然的,有一個避險過程。所以底部的美元、美債會受到追捧,外部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會受到很明顯的打擊。美元在危機時的強勢都和這有關系。2014年後半期的美元強勢不屬於上述兩類。2014年多數時間尤其是後半段可以清楚看出,美國經濟明顯好過其他國家,但全球經濟普遍看衰,這種局勢短期內很難改變。此外,歐元和一些新興國家都在做提供流動性的舉措,所以風險被推遲了,這是個過渡時間。但是隨著美聯儲10月份正式的QE退出之後,全球的金融體系的風險將會提升,美國QE退出將會對未來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1.大宗商品的熊市會持續,黃金是例外


先說石油,有不少角度可以判斷油價下降,比如供求關系等,但我想強調美國的QE政策大幅加大大宗商品下降空間。石油下降幅度很大,有很複雜原因,但是大宗商品總體的熊市很難擺脫。大宗商品整體可看做美元的一個邊緣地帶,這個體系整體的風險加大,那麽它一定有從外圍向內部逐漸風險放大的過程。這里少有的例外就是黃金。我10月份寫過一個短評,這個是在大宗商品明顯進入下跌通道,和美元明顯處於上升通道時,做出的關於黃金的逐步恢複投資價值的判斷,我認為在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黃金不應該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樣下跌,應該脫離大宗產品而明顯好於其他大宗商品。但是如果美元的強勢導致了這個體系的風險加大的話,那麽黃金還會逐步恢複投資的價值。之所以在2012年底做出黃金進入下跌趨勢,和在2014年美元QE結束時做出黃金會開始恢複部分投資價值的判斷,和美元在貨幣和金融體系中的風險的變化有最直接的關系。


2.發展中國家風險


在預期QE退出的時候,自然會引發一些美元回流到美國,導致流動性緊縮;但美元仍未退出,歐元、日元QE預期還不錯的情況下,很多國家會做內部的貨幣政策調整,所以還能對付美元回流帶來的流動性問題。但這些政策只能用於美國預期退出QE、預期加息的時候,一旦美元進入升息通道,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周期已經改變了,對美元的貨幣政策依賴性也已經提高了,這個時候很多國家會面臨貨幣貶值、外匯儲備下降、流動性收縮和經濟發展速度持續下降和金融系統的風險,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發展中國家的風險非常大,這也是美元體系的風險逐漸的從外往里衍生的過程。有不少人認為日元的QE和預期歐元的QE對發展中國家會有幫助,起到類似美元QE的效果。不能說歐洲日本QE沒有影響,但它們的影響相對於美元QE影響要小很多。由於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獨特的地位和傳導機制,歐元和日元QE對全球流動性支持的能力遠遠不如美元,最多也是小部分地彌補美元QE結束的負面影響


3.美元債券利率的影響


美元金融體系風險提高,從外圍的大宗商品到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最終逐步會滲透到美國國內的風險債券市場,形成風險溢價上升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導致風險回報率下降,實際上是對美國國債利率壓低的過程。當然,也存在很多美國國債利率應該上升因素。如美聯儲在QE結束後停止購買新的國債而引起利率上升;新興市場風險暴露導致外儲下降、出售美國國債;美國加息對整個收益率曲線造成上升壓力等。但有很多強大的因素在支持這個市場,金融體系的風險上升而引起的無風險利率的實際下降,嬰兒潮時期的人口大量退休,他們的財產進入無風險投資的比例會升高。最終的結果如何很難判斷,但利率即使升高也會非常有限,也要看美聯儲會不會因為市場的反應推遲升高利息的過程。


4.歐元區QE導致歐股好於美股


市場上傳言ECB將實施大概5000億歐元規模的QE,具體方式是由各國央行在本國的市場買本國政府債券,具體比例說法不一,大概在25%左右。關於ECB的QE討論已經很久了。前一段主要討論的是通過ABS市場實行QE,但購買ABS的速度會非常慢,因為歐洲ABS市場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持一個大規模的QE。所以現階段QE的重點不得不是在政府債券上,購買政府債券的QE,不如購買ABS或MBS類產品對市場的影響大,但歐洲有其獨特結構,往往風險越大的國家債券比例越高,所以按照國家債券量的比例實施QE的話,等於買更多的風險債券——從這個角度來講,是間接降低整個歐元區金融體系風險。


但是從實體經濟考慮,歐洲的QE的效果應該不如美國的QE。歐洲體系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連貫,QE政策對於債券市場的直接購買可能導致各國財政政策出現未知的變化是有可能的,如果出現財政政策的變化,對歐元區有額外的經濟的好處。 但是現在不能做出有財政政策變化的假設。由於沒有對應的財政政策的配套,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就會很有限,短期、中期可以預計的影響都主要是在金融市場上。


QE會使整個歐元區的流動性提高,整個金融系統的總體風險下降,這個應該是明確的。如果由於這些QE的操作而贏得了時間使得ECB可以轉入未來的ABS為主的QE,對歐元區好處會加大。歐元區的有風險產品主要是股票,在經過好幾年的相對於美國的低迷後,很可能大幅超越美國的股市,這個主要是因為歐洲在可預期的風險下降區間,而美國屬於風險上升期


5.美元相對於歐元的走勢問題


剛才說的股市的預計是以本國的貨幣計算,即歐洲股票以歐元計算,美國股票以美元計算,下面我們說一下美元相對於歐元和美元指數的問題。直接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美元相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強勢很清楚,但是對歐元非常難判斷。歐元區的QE導致歐元貶值,但是有幾個技術因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持續影響美元升值。


首先是純技術問題,QE實施時不應該設置短期利率為負。負利率是引導貨幣下降的一個因素,沒有了負利率會導致市場重新估算息差交易的方向。之所以認為負利率和大規模QE不能並存,是因為QE必然導致大量的超儲,由央行通過政策硬推給商業銀行,與此同時還要讓商業銀行承擔負利率過於牽強。另外,在超額儲備上有負利率容易讓央行貨幣政策在有些情況下迅速失控,因此歐元區的負利率在大規模QE操作下很難長期持續。


其次,歐元區總體風險如果像QE預期那樣下降,這個風險的下降可能反映在兩個數字上,一是風險溢價下降,導致股市看好;二是無風險利率不降反升,這個看似和QE的直接買政府債券的操作相反,但市場內部無風險市場和有風險市場的相互關系往往會導致這種現象發生。也就是說,相對於美元區的無風險利率,歐元在整個利率曲線上應該收縮。美元的利率由於避險作用的下降和歐元的可能的上升,會導致兩個區域的利率差發生變化,從而構成對歐元的支撐。


第三,美聯儲推遲升息的可能性實際在提高。如果推遲,也會導致美元的升值受到阻力。


綜上,美元保持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強勢的同時,美元和歐元將進入巨大震動的一年,歐元QE帶來的預期的歐元貶值有很多原因可以反向,美元兌歐元的匯率是個方向可能突變的高風險交易


四.問答環節


Q1:無風險利率為何在ECB的QE下會上升?


A1:存在無風險利率與QE的方向有可能不一致的問題。一旦實行QE,會降低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只是降低的程度不一樣。如果風險出現的話,錢就會流向無風險的市場,風險降低的話,錢就會湧出這個市場。基本上來說,我的觀點是基於有風險產品和無風險產品的關系上,就是QE導致風險降低,風險降低就會導致有風險產品和無風險產品的關系發生變化,但具體來說,歐元區的利率會不會一定是上升,我不能肯定。但從歷史上來看,美國QE10月份結束後,10年債券的利率從2.2%、2.3%左右,到現在1.7%、1.8%這個位置。我認為這是風險變化帶來的一個作用。實施QE買債的時候,有時(利率的)方向也是相反的。


Q2:有人認為,10年期和30年期的美債利率下降是由於歐元和日元的債券收益率太低了,大家都在追求收益率,比如養老基金,保險公司,都去買美國的債券,是這樣嗎?


A2:我同意你的觀點,也有很多人這麽說。2014年,美國國債收益率除了開始在3%,之後一直在2.4%和2.6%之間變動很小,而美國債券最明顯的下降則是出現在退出QE後。你說的這個也是一個原因,但我是從風險的角度來理解,美國體系的風險非常大,從而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


Q3:您觀察到美國無風險利率在QE退出後下降,但是不是所有的有風險的資產反而會上升?我觀察到高收益債券是上升了,不知道這是否和QE退出有關。


A3:美元畢竟是一個很複雜的體系,有距離中心遠近這個本質上的問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資源類,是離美國最遠的,風險是一點點聚集的,從大宗商品市場蔓延到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經濟都可能會有問題。而美國國內會受到影響是高收益債券,高收益債券其實還有特殊的地方,包括原油帶來的連鎖反應,也對高收益這類有風險產品帶來壓力。但這些風險都是慢慢累積的,不會一瞬間爆發,畢竟流動性還在,只是在慢慢減少,離中心比較近的市場,比如美國股市,暫時都是沒有問題的。高收益債券的收益上升,而無風險利率下降,這種擴散往往也是一個風險提高的信號。


Q4:您怎麽看周末希臘的選舉對整個歐元區的影響?


A4:我目前還沒有看到QE的細節,其實歐洲區的風險, 2010年到2013年的時候大家就談論了很多次,希臘不是第一次有問題。為了實現歐元體系的整體風險下降,其實歐洲的央行做了很多事情,就是希望,經濟和金融的問題不要變成政治的問題。一旦變成政治的問題,很多壞事都可能發生。我不能知道希臘的選舉最後是什麽,雖然要求獨立於歐元的黨派得票率很高,但短期內我覺得風險不會這麽大。


Q5:關於人民幣的問題,很多人擔心在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下,人民幣可能會大幅貶值?


A5:我的這個觀點可能會有一點爭議,我認為人民幣應該適當貶值。我長期一直堅定認為強人民幣是最好的政策,但這里有兩個問題。首先,從貶值的好處方面,我們要用經濟和金融兩方面的標準來看問題。石油去年跌了50個點,僅石油一項,中國就會節省巨大的外匯。每天中國進口600萬桶的油,由於協議的約束價格可能有些細節我們無法得知,但無論怎麽算,中國的凈出口會提高,凈出口量是計入GDP的,這在中國弱勢的轉型經濟背景下,對經濟來說是個好事。但不能光看這一點,如果石油從50漲到80怎麽辦呢?由於別的國家都在競相貶值,中國出口的能力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應該適當貶值。一方面,可以在近期得到礦產品等大宗商品廉價的好處,另一方面,將來如果石油反彈,也能有競爭力。很多人考慮到人民幣要作為儲備貨幣,認為人民幣不能輕易貶值。但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功能,與美元和歐元是不一樣的,因為人民幣本質上是一個在美元體系內起輔助作用的貨幣,而且成為儲備貨幣也是一個長期變化的結果,所以不能簡單跟美元掛鉤。對美元貶值,而對其他貨幣保持強勢,這其實完全可以同時做到。所以我的觀點還是認為現階段人民幣貶值是好事,中國不會發生俄羅斯那樣的事情,我不認為把整個的情況和俄國聯系起來有道理,因為中國經濟體巨大,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控制能力也非常強


Q6:大家都已經預期到德拉吉要做什麽事情,但一直以來“雷聲大雨點小”。雖然這次終於下雨了,但有可能只是毛毛雨,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歐元區國家眾多,最大的金主德國反對歐版QE,使得與美國相比過程會更加麻煩,QE的效果可能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好。現在市場已經形成了QE推出的預期,如果周四推出的QE低於預期的話,市場可能還是要失望的。而且也有傳言德拉吉會離職,這些您怎麽看看?


A6:德拉吉在過去確實有雷聲大雨點小的特點,但是如果雨點不夠大的話,雷聲就要很大才行。如果他不這麽做,歐元就會迅速的反彈。歐洲明顯有結構性通縮的力量,這會導致貨幣發行量會下降。如果沒有按照預期產生成功的影響,這個對全球的市場都將不是一個好事。


Q7:所以從長期的角度,德拉吉是下定了決心,也得到了足夠支持將這件事繼續下去?


A7:我覺得歐洲只能這麽做,無論誰去做,路只有這麽一條。我們只是說“做”,最終能不能成功,最終的效果如何,對經濟的影響有多高,這些都是未知數。


Q8:2014年原油暴跌引發包括盧布在內的危機,那展望未來,您認為2015年如果原油進一步下跌,還可能觸發哪些風險?


A8:原油是一個很獨特的市場。2014年夏天原油在100的時候,我們在內部討論時是往70看跌,但真的跌到70,發現以前知道的各個石油開采價格不準確,開始重新估計認為原油會持續下跌50附近。原油暴跌有三個原因:1.供需因素;2.美元的升值;3.與俄羅斯和沙特相關的政治問題。總的來說,我覺得至少在半年之內,石油沒有大幅反彈的機會,雖然2015年底石油價格可能會高一些,但想快速反彈是很難的。首先,供需方面,未來半年有更多的供給,供需的缺口會拉大。當然這個供需缺口的量我們並不能去高估它,所以存在2015年下半年油價上升的機會。就目前來說,美元流動性收縮帶來的對新興市場的壓力還沒有消失,也壓制油價可能的短期反彈幅度。


還有一個問題只跟俄羅斯有關系。俄羅斯危機是很獨特的,其實俄羅斯在最近幾年以前長期是一個凈出口國,外匯儲備的量幾乎完全是自己的錢,本來應該沒有重大外匯風險。那麽為什麽會有風險呢?一個是因為俄羅斯向國際市場借了很大一批利率很低的貸款,這些錢不是政府借的,而是一些企業借的。第二個是因為俄羅斯的有錢人過去拿走了美元歐元,這也導致了外匯儲蓄的量與外債的量不匹配。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能直接導致經濟和外匯市場問題。之所以有很大的問題,是西方國家對俄國實行制裁,很多外債的借貸要連本帶息償還為什麽俄羅斯十二月份的匯率壓力那麽糟糕?主要是因為有一批巨大的到期的公司借貸連本帶息要還。這會引起以後的一系列問題。假如你是一個俄羅斯公司,要還一大批外債,要用比計劃的多得多的盧布還貸,公司將會有重大損失。還有一個問題,這種強制性還錢的結果,會使盧布價格壓低,進口價格提高,這種壓力對任何國家來講都不可承受。強制還債的效果類似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強制性回到金本位的通縮政策。反過來,貨幣下降,進口東西就會升值,因此這種可怕的物價上升加上信貸收縮的組合在俄羅斯是有可能的,所以俄國的經濟風險還沒有結束。


Q9:近期市場關註原油對美國垃圾債的影響、對美國就業的恢複以及美國近期公布的一些數據的波動等,如何看待原油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A9:這個問題有點複雜。但我是從兩方面去看。一個是從對經濟的影響看,一個是從對市場的影響看的。對於市場的影響,就像你說的石油債券,畢竟風險提高了。它具有聯動的效果,所以這也是為什麽信用市場風險一直在提高的原因。總體美國風險體系提高一部分來自於礦產原油價格問題。另一方面是石油價格對經濟的影響,美國經濟在短期內沒什麽問題,石油低價對實體經濟是個好事。中國、美國、印度、日本肯定都會從低油價中得到很多好處的。


Q10:您對歐元的看法?


A10:如果沒有歐洲QE的話,歐洲經濟和金融市場會有更多的問題,使得全球整個體系的風險增加,而美元會相對於歐元貶值,這個是因為歐元流動性收縮過快導致的歐元升值。但是市場得到的信號是明確的歐元區大規模QE的預期,正常的理解是,歐元應該是跌的。即使是有明顯QE壓低歐元匯率的情況下,仍然會有幾個原因會使歐元會在理論的下跌過程中產生大的反彈,我提到了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歐元區QE降低了整個歐洲金融市場市場的風險。歐洲和美國的利息差的縮減會使歐元出現強烈反彈。還有一個就是美元推遲升息。美元持續的對於發達國家貨幣的強勢很可能在今年會受到考驗。


整個美元的體系在過去的政策中積累了大量的風險,一旦QE結束之後,就會引發發展中國家的風險、大宗商品的風險、垃圾債的風險,美元體系風險非常大。我的主要觀點就是大宗商品熊市但黃金除外;QE結束之後國債利率不一定會上升,因為風險提高導致無風險的國債利息可能會下降;歐洲的市場可能會好過美國,如果沒有歐元區QE,所有市場都不好,有了預期的歐元區的QE,歐洲股市會明顯好過美國;即使有歐元區QE的話,歐元相對於美元在中期不一定會跌很多,而且會有階段性大幅反彈,因此美元對於歐元持續強勢的理論值得質疑。


Q11:您剛才說德拉吉必須推QE,換了別人也必須會,但是很多歐洲的銀行和企業認為QE並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結構改革,德拉吉之所以一直沒有推QE,是為了逼迫各國進行改革,好像看起來QE並不是必由之路。您怎麽看?


A11:短期內,QE會更容易有效果,對於央行來說,要去通過貨幣政策達到國家層面的改革不太可能。歐洲持續通縮的壓力還是很明顯,13年時在沒有明顯的刺激之下,歐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下降很厲害,導致了歐元升值,也說明了歐洲的內在的通縮壓力很大。很多次的QE操作結果是美聯儲的QE效果最明顯,是因為美聯儲的QE將錢硬推給了市場,而日本和歐洲過去的很多政策是把錢提供給銀行,讓銀行去貸款,而整個經濟體進入通縮周期後銀行貸款非常困難,銀行是沒有能力把錢推出去而產生預期的貨幣量的上升效應,所以央行要直接介入市場機制去增加廣義貨幣量。不是只要印錢就管用,日本過去長期的QE發行了很多錢,效果不好,後來的QE要發更大量的錢,也只是一般的效果。


Q12:您對日本市場看法?


A12:日本的情況比較獨特, 日本有一個巨大的QE量,日本的QE時間很長。對於日本,不能簡單看QE/GDP,日本有其獨特的特點,日本長期有很矛盾的外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過去積累了很多的問題,因此日本QE量很大,產生的效果卻比美國和歐洲小很多。日本的很多QE停留在基礎貨幣,並沒有很大推動廣義貨幣,同樣的QE量對市場的影響就非常小。而且日本銀行擁有大量日本國債,如果通脹率真的如希望的提高了並引起國債利率上升,這對銀行打擊很大。日本有很大的長期風險。(來自金融讀書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80

中國宏橋(01378):無法複制的獨特經營模式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81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18 15:17 編輯

中國宏橋(01378):無法複制的獨特經營模式
格隆匯會員:John

導語:由於香港市場的特殊性,民營企業往往先就被打上了可疑的標簽,尤其是當很多數據和同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高出很多的時候。對於中國宏橋和魏橋紡織,市場疑慮的就是這個點,所以估值上一直有折價。隨著經濟的複蘇,周期股應該也迎來機會。 這篇文章是格隆匯會員John張投稿,如果中國宏橋的管理層能讓市場打消疑慮,那當就估值修複,機會也很不錯的,所以小編在這里把這篇文章分享出來希望與大家共同學習探討。

最近互聯網+很熱,但其實傳統行業同樣有“珍珠白菜”股。以下要說的是中國宏橋(01378),一家從事原鋁生產制造的企業。它不性感,但很特別,而且實實在在的低估。

1、低PE、PB


有些投資者,尤其是專業的券商研究員,很喜歡先講故事,然後再看估值。我不同,我習慣先看PBPE,再結合行業屬性,看看估值是否太貴。如果覺得太貴,便放棄更深入的研究。下表是中國宏橋的估值比較(2014年末財務數據,2015515日股價):

從上表可見,整個行業大面積虧損,哀鴻遍野,但中國宏橋可謂鶴立雞群,獨樹一幟。但奇怪的是,雖然其盈利能力最佳,ROE和股息回報率最高(而且高出很多),其但PEPB反而是最低的,明顯被市場忽略了。

下面,我們再看看中國宏橋為何能逆勢保持如此高的盈利。

2、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

1)電費低於同業1/3

過去幾年,鋁價大幅下跌,倫敦金屬交易所鋁價從20114月的每噸2660美元高位,跌到2014年末每噸1854美元,全球鋁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面積虧損。看看中國鋁業就知道,每年都成為A股虧損王。

但中國宏橋的過去5年,保持在每股盈利0.9--1港元之間,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其實原因就在於其擁有的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自主發電,使其得以逆勢擴張,以量補價,維持著很好的收益。

電費比同業低1/3,這個是中國宏橋最大的特點,也曾經引來無數質疑。鋁的成本構成中,電費占比很高,達46%。一般鋁生產企業每度電0.30元,但中國宏橋很特別,它的電費才0.2元一度,便宜1/3。這是因為很多鋁企雖然也自備電廠,但發的電都要先並入國家電網,然後才送到自己的企業使用,這樣要收取並網費。但中國宏橋不需要並入國家電網,直接自產自銷,因此無需繳納並網費,這在全國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這使得同業仍掙紮於巨虧泥潭時,中國宏橋卻輕輕松松地每年凈賺50多億,保持ROE16%- 20%,確實是鋁制造業中的一朵奇葩。

於是,很多人會問,為何中國宏橋的模式其他企業無法複制? 這要從10多前說起。當時山東的另外一家企業,現在大名鼎鼎的魏橋紡織(港股02698),其掌門人張士平,為了解決中國電力供應不穩、常出現隨意拉閘限電的問題,決定自備電廠。但此舉若怒了國家電網,要求其要麽停辦電廠,要麽從大電網中解列,孤網運行,自生自滅,國家電網不管了。張士平被逼毛了,決定冒險獨自運行自己的電網,不並網,有事自己擔。結果,這一冒險舉動,成就了魏橋紡織,硬是在舉步維艱的夕陽行業----紡織行業中,創出了一片天。其後,作為中國宏橋的大股東(占81%)的張士平,也將此模式移植到了中國宏橋。 但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因為政策限制,如今很多鋁企的自備電廠想不並網都不行,沒有了自主選擇權。魏橋電廠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孤例,這好比違規建築,以前蓋的,歷史原因,默認了,但你現在新蓋違規建築就不行。這導致很多企業參觀完魏橋和宏橋的自備電廠後,都自嘆無法複制,不得不依然忍受著每年巨虧的痛苦。

也有人會擔心,這個模式會否存在政策風險?中國宏橋上市時,也披露了這個問題,引起了眾多媒體和國家部委的註意,於是質疑不斷出現。但是,經過媒體多番調查報道,反而將魏橋和國家電網的這一歷史恩怨擺上了臺面,大家了解原委後,都默認了魏橋的做法,紛紛從質疑轉變為嘗試複制其模式。因此,這個政策風險反而從上市初的不確定,變成現在的不存在了。而且,這個政策限制反而成了中國宏橋的“護城河”,試問,誰能與其爭鋒?

2)上下遊一體化

中國宏橋發展戰略就是“鋁電網一體化,上下遊一體化”。中國宏橋主要生產原鋁,但已經向上遊延伸。2014年,印尼開始停止鋁土原礦出口,中國宏橋立即在印尼合資設立氧化鋁生產廠,預計2015年底投產。同時,中國宏橋已在非洲的幾內亞收購了鋁礬土礦,7月份首批原料就可裝箱。另外,在澳大利亞、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地也開拓了鋁礬土供應渠道,保證了未來數年內將繼續以穩定的價格和貨源獲得鋁礬土供應。

下遊方面,中國宏橋逐步擴大鋁材深加工。目前公司的整體毛利是26%2014年末,下同),但鋁合金加工只占其收入的6%,根據行業數據,鋁合金加工的毛利率達到25%-29%,簡單估算,中國宏橋如果深入延伸到鋁合金加工領域,將下遊的25%的毛利也攬入懷中,則“生產+加工”這部分銷售額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非常可觀。可見中國宏橋在下遊鋁材加工方面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3)逆勢擴張造就世界第一的行業龍頭

張士平的經營哲學就是逆勢擴張,當年魏橋紡織走的就是這條路。中國宏橋自2011年上市後,在行業普遍虧損的惡劣環境下,歷年逆勢擴張,截至2014年末,產能達到402萬噸。由於其他龍頭企業關閉了部分產能,因此中國宏橋實際產能已經超越了俄鋁(RUSAL)、中國鋁業等巨頭,成為世界第一。直到此時,中國宏橋才停止擴張步伐。其總裁張波透露,公司產能大幅擴張期已過,以後進入深耕階段,資源多更投向電力建設和原料儲備。

3、公司執行力極強

翻查中國宏橋歷年的年報,可以發現,公司訂立的年度目標和計劃,基本都可以完成,甚至超額達標,例如提高電力自給率,提高氧化鋁自給率,擴建產能,海外建廠和購買鋁土礦等,每年一臺階,穩打穩紮,可見中國宏橋執行力非同一般。以擴充產能為例,公司2011年上市時,產能全國排第四,幾年過去後,現在排到了第一。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公司的“鋁電網一體化,上下遊一體化”只是口號,這確實是公司實實在在的發展戰略。現在“鋁電網一體化”已基本實現,接下來就是“上下遊一體化”的實施,其中向上遊延伸已經初具規模,接著就該是向下遊鋁加工的更進一步延伸了。

4、管理人員歷史清白非老千

如果說中國宏橋上市才4年,歷史較短,難以下結論排除老千股,那麽看看魏橋紡織這家由張士平家族掌管多年的上市公司,可幫助參考。魏橋紡織自2003年上市以來,將一系列面臨破產的國企棉紡廠帶上了持續盈利的良性循環之路,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織生產商,不僅解決了7萬多人的就業問題,而且業績穩健,分紅率高,在資本市場贏得了好口碑。相信憑這點,可以排除老千股嫌疑。

5、行業低迷多年後,曙光初現


上文的估值計算是以歷史數據進行的,表明了在目前整個行業處於極度低迷的情況,中國宏橋因出色的業績而顯得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都被嚴重低估。然而,我們更應註意的是,在整個行業低迷了45年後,已經開始出現曙光。簡單估算一下,如果整個行業好轉,鋁價上漲,對於中國宏橋來講,將面臨著利潤和估值的雙重提高,中國宏橋股價將會以數倍的幅度修複,這將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所講的曙光出現,包括:

1.構成中國宏橋主要收入的下屬兩家子公司(山東宏橋和山東魏橋鋁電)在2015年的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幾乎翻一番,達到94%。要註意的是,阿思達克財經報道的該兩家子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利潤和收入同比大幅下跌48%,是錯誤的。我估計阿思達克財經的分析員連中國財報都不會看,將本期和去年同期的數據完全搞反了,這不是第一次搞反了,上一次是將利潤下跌弄成了上升。另外,經本人核查,中國宏橋100%控股該2家子公司,而並非像某些分析員所說的只控股90%,

2.另一家行業龍頭、香港上市的俄羅斯鋁業(RUSAL),2015年第一季的息稅前利潤同比大增3.2倍,稅後利潤從去年同期虧損1.7億美元,轉為經常性利潤達到4.7億美元,其中鋁價同比上漲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就是俄羅斯盧布貶值。

3.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有力推進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國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契機,是直接受益的行業,這個無需贅述了。

4.隨著全球汽車輕量化發展的趨勢,汽車用鋁量有望在未來持續提升,成為鋁行業發展的另一個增長亮點。

5.城市交通建設、電子產業、機械制造業、軍工產業以及保障房建設(尤其近期房地產的松綁)等產業也將有助於中國鋁產品的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增長。

6、安全邊際

我們無法確定有關曙光是否真的是黎明前的曙光,畢竟目前的鋁價仍然處於低位,截至515日倫敦金屬交易所鋁價是1868,與2014年底相若。但是,從安全邊際角度考慮,即使所期盼的行業好轉並未在短期內出現,而以目前的估值持有中國宏橋,7PE3.4%分紅回報,你還會虧多少呢?

7、不足之處

中國宏橋最大的不足,就是為了擴張而導致負債過高(按照香港估值標準),資產負債率達到61%,負債權益比達到150%,每年財務費用達到18億。雖然公司的現金流很好,應收款平均在3天內就收回,但仍然不免讓人有點擔心。

另外,中國宏橋的流動負債大於流動資產,存在流動性風險。我估計去年的年報推遲發布,就是與這個流動性風險有關,因為按照這種情況,“四大”是要出具保留意見的。後來披露的結果可能是互相妥協的結果:審計師德勤不出具保留意見,但在報表附註予以風險提示。中國宏橋對此的解釋是,從未試過有銀行在短期貸款到期後不續貸的,因此不存在持續經營的疑慮。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