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個台灣家】$3500租二千呎別墅

1 : GS(14)@2017-07-07 01:33:44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King Kong一家四口從香港飄洋過海移民台灣,帶着兩個只有三歲和五歲的小男孩,要在台灣安居樂業的首個任務,便是要找地方「落腳」,因為想就近孩子上學,所以我們選址時就早早鎖定在桃園市的龍潭區!我們一家在香港土生土長,已經習慣了香港的土地問題!在香港能找到一個幾百呎的地方,一家人窩在一起,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來到台灣第一次看房子的時候,已經教我們這些香港人又驚又喜!



「這棟別墅四層高,約2,000呎,沒甚麼裝修,月租15,000台幣(約3,500港元),租金已經包含管理費和一個車位!」經紀朋友帶我們到桃園的別墅區看房,這個社區有酒店、有會所、室內冷暖水泳池、大草地、棒球場,對香港人來說絕對達豪宅級數。這裏一幢別墅月租才只是約3,500港元,我和老公都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們也知道台灣的房價便宜,但都不知道房租都可以便宜到這個程度!3,500港元,現在還夠在香港租一個車位嗎?離開台北市外的地方,買一棟別墅也不過是港幣百多萬起,百多萬在香港連一間未補地價公屋也買不到吧!四層高的別墅,三房三廁兩廳、四個露台、主人房有六米斜頂樓高、主人房廁所有大浴缸和按摩淋浴,停車位就在別墅的大門前,這裏還有24小時的保安,也有專人為你打理門前的小花園和收集垃圾,出入也有保安叔叔一邊跟你說早晨,一邊替你打開車閘。這樣豪宅級數的別墅,是不是所有香港人夢寐以求的dream house?在這裏,每個月付上3,500港元,便可夢想成真了。「哦!你們的家這麼小呀,真的要住四個人嗎?」有一次,一個台灣的水電師傅來我們家時說。天啊!原來2,000呎的單位,對台灣人來說,只夠讓兩個人居住,難怪我們後來發現,我們的鄰居大多只是一對夫婦居住,我們是絕少數一家四口「窩在」2,000呎別墅的家庭!這樣的價值觀對香港人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2,000呎住四個人也不夠,這句說話在香港說出來,會給人家臭罵呢!台灣人也真是太幸福了吧!正當香港朋友還在談論,將軍澳廣場三房單位已經要超過1,000萬港元的時候,你拿這個數目來到台灣,已足夠買五幢四層高的別墅,做一個天天「印印腳」的包租公了!要將軍澳的三房單位還是五幢別墅?姑勿論台灣這地方的好或不好,單單是居住環境,就足以讓很多香港人瘋狂地愛上它了!



我們就是住在後面的那個別墅區!孩子最愛在這片大草地上奔跑。

在台灣的家小孩房也有二百多呎,孩子樂透了。



在台灣的家,我居然可以擁有一個小小的衣帽間!

我們社區的棒球場!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
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6/20079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30

【有個台灣家】移民台灣的十萬個為甚麼(下集)

1 : GS(14)@2017-07-29 03:25:25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世上並沒有烏托邦,每一個地方也有她的好和不好,有朋友常常問我們台灣真的那麼好嗎?當然我們一家來到這個新地方,總要欣賞這裏美好的一面,才能找到理由在這新天新地繼續勇往直前,建立我們的家,否則來到這裏只懂怨天怨地,這樣一家人會生活得很痛苦。與其說台灣的好,其實可能有更多朋友會想問我們,台灣有甚麼不好?

1.在台灣有甚麼是我們最難適應?

沒有家人朋友!雖說是一家四口齊齊整整的移民到台灣,但除此之外,我們要重新建立新的朋友圈,家人也全部遠在香港,有時候遠水不能救近火,尤其是我們兩夫妻要兼顧開餐廳和照顧孩子,那份無力及孤獨感,只能夫妻間互相安慰和鼓勵,咬實牙關挺過去。如是者兩夫妻之間的爭執,也只能培養出更大的容忍和遷就能力!


2.台灣打工收入低,聽說大學畢業生月薪也只有兩萬元台幣?

對,這邊打工的起薪點的確很低,但有時聽聞快餐店要用月薪四萬多元才能聘請到一位侍應,這裏衣食住行消費低,打工和做生意貧富懸殊很明顯,其實情況和香港很近似,有大學生月薪只有九千元,又有大學生畢業後做金融或政府工月薪四、五萬元!所以都是那一句,無論在香港或台灣,打工收入多少都要看自己的能力呢!


3.有人說台灣創業門檻低,但要持續經營下去好像非常困難?

世上應該沒有一處地方可以輕鬆創業後容易掘金,在台灣創業成本低是事實,但如何續後經營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我們在台灣開港式料理餐廳,選址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當地人對港式食物充滿好奇和新鮮感,當然新鮮感過後,怎樣繼續維持生意?那只得靠我們用心經營,平衡成本和食物質素也很重要,台灣人很重視經營者的用心,在台灣做生意可能沒有香港的商機那麼好,但要搵食顧三餐還是不太難!


4.一家人移民到台灣,無人無物,怎樣克服離鄉別井的孤獨心境?

這個倒是沒有甚麼辦法,只好主動認識身邊朋友,還好我們有教會生活,可以在教會認識不少本地台灣人,遠親不如近鄰,也要好好認識我們身邊的好鄰居,還好香港和台灣的距離不遠,就多邀請香港的親人和朋友來我們家作客探訪,一解鄉愁!原來家人來台灣和我們小住幾天,那是一種很特別的相處經驗呢!


5.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還會選擇移民嗎?

會!我們還是會來!我們已經想像不到,如果我們還留在香港,現在我們會怎樣?兩夫妻是朝九晚五地上班,孩子留給工人姐姐帶嗎?移民後的生活海闊天空,趁年輕一試又何妨!



在台灣的教會生活,令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台灣鄰居和朋友,幫助我們更融入社區!

在城市長大的我們,來到台灣這個樸素地方,一家大小當然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適應。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27/20102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66

【有個台灣家】他鄉遇故知

1 : GS(14)@2017-08-04 06:11:38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人長大了,我們究竟多久沒試過,遇到新相識的朋友便能敞開心扉地互相訴說大家的故事?



離開了自己長大的地方,一家飄洋過海到了台灣這個全新地方,在桃園一個小鄉下的地方,在安靜的半山上開了一間港式手作料理餐廳。想不到這樣的小餐廳,居然能凝聚一班移居台灣的香港人,有一些香港客人一推門進來第一句便興奮的跟我們說:「好了,終於有人跟我講廣東話!」


80公里的感動

慢慢地,我們發現移居台灣的香港人比我們想像中多,在陌生的環境,碰上自己熟悉的語言、吃到有家鄉味道的港式食物,雖然和那些香港客人彼此並不相識,但是在他鄉遇上香港人,都讓我們這些異邦人有一份大大的親切感!在我們餐廳開業的第一個星期,早上營業時就迎來了一位騎着單車來的客人,看着有些面熟,想不到他一開口便是廣東話。原來這位香港人在大清早六時便遠從新北市,騎着單車跑了40公里來到我們的小餐廳。我們覺得他面熟,是因為我們在一兩年前,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他們兩夫妻移居台灣的故事,還記得當年電視台邀請了特別嘉賓杜汶澤,去了他們的家中探訪,跟他們訴說移居台灣的生活點滴,想不到現在大家在台灣遇上了,我們也意外地成為了移居台灣的一分子。他說在facebook上看到我們在台灣要開餐廳,所以特意騎單車來回80公里,單程就騎了快五個小時來支持。在香港生活久了,讓我們幾乎慢慢忘記了,曾經有許多香港人擁有的那份熱情和人情味。大家一邊吃着桌上的那碟「黯然銷魂飯」,一邊喝着那杯港式奶茶,娓娓道出大家來到台灣背後的小故事,那是一份說不出的親切和感動。



騎了80公里單車,來回花了十小時來到我們餐廳支持的香港朋友,那是一份說不出的感動!

奶茶的相遇

為了一杯正宗的港式冰鎮奶茶,居然吸引到不少香港人來到我們的小餐廳!也因為在《蘋果日報》的這個專欄,有一天讓我們遇上了一對香港人夫婦。「我們在《蘋果日報》上看到你們寫的故事,看到你們說那居住環境和租金那麼吸引,我們特意跑來看看!」之前我們那有關台灣租金便宜的報道刊登之後,居然有些台灣人留言說,在台灣根本不可能找到這麼便宜的別墅,或者台灣的確很大,又或是我們的確碰上好運氣,找到了這片樂土!又是一個他鄉遇故知的下午,我們更在餐廳關門後,邀請了那對香港夫婦客人,來了我們家作客,也順道看看我們社區的環境,讓他們引證了在台灣可找到又便宜環境也好的住屋!我們沒有欺騙香港人呢!呵!或許,當大家都為着自己的理由離開香港時,心底裏多少都有一點孤獨和落寞,彷彿大家都期待在異鄉遇上同聲同氣的人,找回那份熟悉的感覺,讓我們這些離開了的香港人,暫時填補了暗藏心中那一點小缺口。原來他鄉遇故知,就是這個意思。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3/201096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23

【有個台灣家】移民的理由:尋找台灣的森林學校

1 : GS(14)@2017-08-17 08:12:18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來到台灣,很多人看到我們帶着兩個小孩來到這裏,都會好奇地問我們:「為甚麼要移民台灣?」其實就在大半年前,我們從沒想過要移民離開香港。直到在上年的暑假前,因為大兒子快要升上小學,我和老公便開始參觀區內的學校。有的學校安排學生在我們一班家長前,頸繫小紅巾唱愛國歌,學生更操普通話帶領家長參觀學校;也有一間學校讓我們在小一常識課堂中觀課,一位老師面對着35個學生,花了五十分鐘時間跟他們討論「公園」這題目,老師播放影片和錄音,讓學生了解公園內會看到的遊玩設施和聽到的鳥聲、風聲、嬉戲聲。



我看着課室外的大公園,孩子卻被關在這裏「聽書」,我心裏暗罵:「香港的教育,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我只想替孩子找一條出路,不想他們成為兩個沒有了生命力的罐頭。這些參觀學校的日子,都觸發了我們為孩子尋找升學上的選擇。我們走遍了在香港的華德福、自然學校及家長辦學的教育團體,發覺這類學校原來也常常參照台灣森林學校的辦學模式。


沒有課本、分科、成績單的主題教學


所謂台灣森林學校,是泛指體制外的學校,這類學校不一定是設在荒山野嶺的森林之中,不同模式的森林學校如創意學校、華德福、蒙特梭利、自然生態等各種理念教學,在台灣各大城市中遍地開花。如此一來,我們在上年的暑假,花了兩星期帶着孩子走遍宜蘭、花蓮、苗栗和桃園的森林學校。這趟旅程讓我們大開眼界。身邊的香港朋友常常問我們,台灣的教育會不會很鄉下落後?英語教育水平不是很低嗎?台灣的大學不被國際承認?台灣大學畢業生月薪只有22k?或許,這都是台灣教育的部份實況,但在我們親身走進這裏森林學校參觀時,我們卻看到很多臉上掛着笑容,正在戶外奔跑探索的孩子。擁有偌大的校園在台灣幾乎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走進了心儀的森林學校中參觀,那森林學校只有主題教學不分科目,老師都依照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題設計課程,再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慢慢架構出課程內容,老師幾乎每個月帶着孩子們出走數天,到不同的地方進行主題學習。例如學習主題是「台灣鐵路」,老師就帶着孩子走遍不同的鐵路站,途中教孩子鐵路歷史、計算車資、運算行車時間、學習不同的車站名稱,這就是把中英數常等分科,真正融入生活學習。「如果我們從小就有機會在這類學校中成長,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會很不一樣?」參觀學校後我有感而發。我們只希望讓孩子對學習保留熱情,還他們一個愉快學習的童年。這次森林學校探索之旅完結後,讓我們看見了另一條出路,我們開始苦思如何讓孩子在森林學校中讀書?也慢慢探索一家人移民台灣的可能性、在台灣怎樣為生?或許,選擇留下來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離開的理由,只需要有一個。有時候一份感動、一個希望、甚或一次失望,便成就了你是留下,還是嘗試豁出去……



台灣的森林學校都可以是這樣富有現代建築風格的!

尋找台灣森林學校的過程中,我們彷彿也感受到孩子們的自由自在和快樂童年。

去了參觀位於花蓮太魯閣內的森林學校,看到了甚麼才是真正的小班教學!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施明慧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3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70

【有個台灣家】年輕人的感慨:大學畢業不再吃香

1 : GS(14)@2017-09-17 13:44:55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我們在台灣的餐廳,最近在聘請店長和侍應,這讓我們在面試過程中,有機會和很多來自不同地區的台灣年輕人暢談當地的就業環境、讀書情況、創業夢、打工仔福利等等。香港的年輕人,如果要靠自己一雙手打拼,還要在香港安居置業,做一個「有殼」的年輕人,好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很多人說,就算你不吃不喝把10年工資儲起來,可能也不夠付一個兩房單位的首期!



香港年輕人有苦自己知,想不到在台灣的年輕人也不是那麼逍遙自在,我們餐廳的客人很多都是年輕一族,加上近期面試時,和很多台灣年輕人談未來、談夢想,讓我們驚覺,原來台灣人讀大學的比例是超乎想像地高,來我們的小店應徵侍應生的台灣人,每一個也擁有大學畢業學歷!「現今在台灣,單單擁有大學學歷已經很難找到文職工作,最起碼也要碩士畢業,才有機會在文職工作上從低做起!」一個台灣年輕人慨嘆地說。如果要一直念到碩士畢業後才踏足社會工作,那時候不就已經二十多歲嗎?難怪有這麼多台灣大學生願意加入辛苦的服務性行業,起初我還以為我們的小店有些過人魅力,才吸引了這麼多「高學歷」的台灣人來應徵,令我在面試時,常常也不敢聘請那些高材生,也擔心會不會屈就了他們,慢慢我才發現,原來這就是台灣人普遍面對的難處。我們也跟許多台灣年輕人聊起大學畢業生22k月薪的話題,「其實很多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月薪,也可以不止是22k,就好像有些炸雞店,高薪聘請也很難請到人,台灣年輕人很多都怕辛苦,寧願找一份比較舒服的工作,也不要多賺幾塊錢!」另一位台灣年輕人在餐廳跟我們娓娓道來。其實怕工作辛苦的,又何只是台灣年輕人呢,現今這一代,無論是香港或台灣,很多人都抗拒再賣命給公司,大家都講求「work-life balance」!


衝出台灣覓出路 澳洲打工賺筆錢

來應徵的台灣年輕人中,有一個男生是剛從澳洲工作假期回來,我和老公也曾經去過澳洲工作假期,所以在面試時都很興奮地聊起我們當年在澳洲打工旅行的日子。「我去了澳洲兩年,一星期在7間不同的餐館做廚師,每星期就差不多累積了90至100個工作小時,我去澳洲的目的就是為了儲錢回台灣,希望可以創業開餐廳。」眼前這位刻苦耐勞的台灣年輕人,這兩年來就是為了賺錢回台灣,在澳洲也只有工作,沒有假期。身為過來人的我們,雖然為他在這兩年working holiday中沒有好好遊走澳洲而感到惋惜,但我們都很佩服這位年輕人為目標奮鬥的堅毅。這倒不能怪他,看他這樣在澳洲不眠不休地工作兩年,在兩年賺個二、三百萬台幣回來是大有可能的;但如果要留在台灣打工賺這筆錢,可能就要花上10倍或更多的時間才有機會賺到。其實香港和台灣的年輕人也有本難念的經,趁年輕往外跑跑看看,不容許自己留在原地自怨自艾,或許可見到出路的曙光!



無論是香港或台灣的年輕人,若能放眼遠方,天空還是很廣闊的。

在香港要做一個「有殼」的青年,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編輯:馮秀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7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86

【有個台灣家】迷上台灣的菜市場

1 : GS(14)@2017-09-17 17:35:09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常常有人問我,來台灣會不習慣嗎?其實移民後的生活,那種不習慣大多是源自於日常生活的微小細節上。身為「一家之煮」的我,來台灣後最不適應的,居然就是買餸這一環!原來我們在香港是被寵壞的一群──有冷氣設備的大型綜合街市,清楚地分門別類的攤檔,從早到傍晚的營業時間;只怕你手上沒帶足夠的錢,否則在這類大型綜合街市大樓中,幾乎你想買甚麼便能買甚麼!


迷失在街市中

記得我們初來甫到,剛認識的朋友便帶我到社區街市,讓我大開眼界!這裏擠在大街小巷的菜市場,就像二三十年前的香港傳統街市,老人家們在地上放一塊布,將自家種植的蔬果擺滿一地叫賣,豬牛羊的攤檔也是隨便把肉擱在枱上,賣豬肉旁邊可以是賣衣服的攤檔,海鮮也是隨意堆在小木枱上,反正在我們這些香港人眼中,就是甚麼都混在一起賣,實在有很多東西我也「不敢買」。狹窄的菜市場街道上,還不時有電單車和私家車從中穿插,人車爭路的混亂,讓人眼花繚亂,頓然失去方向!



不時不食的台灣時令芒果,叫人一吃難忘!

人車爭路的台灣菜市場會讓人迷失方向。


會移動的攤檔

台灣菜市場擺攤的隨意,讓人置身其中,感覺在尋寶,今天在某攤檔找到好東西,原本打算明天再去光顧,卻發覺明天那位置,已經換了別的攤檔,天啊,原來他們不是每天都在同一位置擺賣,很多檔主只是一個月才到這菜市場數天,時間也不固定,在台灣的菜市場,想固定幫襯一個攤檔做「熟客仔」原來也不容易!這個會「移動」的街市,逢星期一和大節過後就會休息數天,正常也只營業到中午,令我們在挑選好東西時,也很容易有種「錯過了便後悔」的感覺!因為今天不買,就不知道甚麼時候可以再遇到那攤檔!在台灣買餸,也還有不少新鮮感和神秘感呢!


「蘋果有蘋果味」

在香港,我們都彷彿習慣了吃大陸的食物,除非你願意多付幾倍價錢,否則一般家庭還是以吃「大陸蔬果、大陸雞豬牛羊」為主。記得我第一次在台灣街市買了一袋蘋果回家,我們驚喜地吃到了蘋果原來的香甜味道!「原來蘋果是可以這樣的有蘋果味!」之後我們更發現,台灣的食物大多是從當地各大小城市新鮮直送到市場!曾經我要在一個攤檔買一小包新鮮蓮子,攤檔老闆竟然拿出一個新鮮小蓮蓬,直接把一顆顆蓮子倒出來!這份「新鮮」的感覺,相信我們香港人很少機會可以體會得到!慢慢,我們都找回了很多食物原味,即使是薑葱蒜也有其真正的味道!正正因為台灣人在食物上的自供自給,讓我們這些香港人在飲食上有一番新的體會!在這裏只有在對的季節才有合時的食物,這一個月芒果當造,芒果就攻陷了整個街市的蔬果店,當下個月芒果季節過後,就算有錢也找不到一個芒果!台灣就讓你充份體會到甚麼是「不時不食」!這就是我們在台灣買餸時的另一種幸福味道!



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4/201517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93

【有個台灣家】一杯檸檬利賓納的感動

1 : GS(14)@2017-10-09 00:05:50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老闆,你手中那杯飲料要賣多少錢?」我們餐廳的3號桌子上,坐了一位中年男士,滿身泥土,一臉疲累不堪,在他的餐桌上就只有一個菠蘿包和一杯水,他看到我在喝檸檬利賓納,好奇問我。「飲料加$70塊呀!要點一杯嗎?」「我先看看我夠不夠錢……」那位叔叔有點不好意思地把皮包內所有零錢,一個一個的掏出來,然後一個一個地點算着。為了不想讓他尷尬,我故意轉身,沒有再看他點算桌子上那一堆硬幣。過了一會,我走過去輕聲地問他:「想要點一杯餐飲嗎?」「不好意思,錢不夠,我喝清水好了!」他是尷尬到極點的說着。我轉身走向廚房,看到King Kong爸爸正在調配一杯檸檬利賓納,原來他站在廚房布幕後面,也聽到了我們全部的對話。「我想送3號桌的叔叔一杯餐飲好嗎?」我輕聲地用廣東話跟King Kong爸爸說。「知道了,這杯就是為他做的餐飲……」原來我們彼此間有這份默契,大家也給對方報了一個會心微笑。當我把一杯冰凍的檸檬利賓納送上給那位叔叔時,他給了一個又驚又喜的表情。他大口大口地把利賓納喝光便匆匆離開了餐廳,「謝謝!謝謝老闆娘,下次我再來!」叔叔離開了,我們負責收銀的侍應生才悄悄跟我說:「他應該是在附近工作的修路工人,他大概是沒有想過我們的餐點是這樣的價格,雖然他看來又餓又渴,但他最後只點了一個最便宜的菠蘿包!」


移民港人有何貢獻?

還記得就在幾天前,我們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內容大概是質疑我們這些從香港移民來台灣的香港人,究竟可以為台灣帶來甚麼好處和貢獻?是不是來台灣拿身份和福利後便離開?從前,我們也是否曾戴過有色眼鏡去看從中國大陸「移民」到香港的人呢?也是否責怪過他們和香港人搶空間、搶資源、搶福利呢?現在我們身為過來人,才深深明白到,其實選擇走進一個全新地方建立家庭並不是一個簡單決定,大家都有着自己離開的理由和目的。說實在,可能絕大部份選擇移民的人都是考慮自身利益,很少會很偉大地因為要給那個新地方貢獻甚麼而移民過去。或許,我們也只是着眼於我們家庭的個人考慮而選擇移民,我們本來也沒有抱着甚麼抱負,說要為台灣帶來甚麼偉大貢獻。不過,今天在餐廳發生的小故事,也引起了我們的反思,究竟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移民家庭,可以為我們這個新的家付出甚麼?


後記:

隔天早上十時餐廳開始營業,有客人騎着單車匆匆來到店中做第一位客人。我抬頭一望,原來就是昨天的那位叔叔,他拿着一大包自家種的竹筍:「妹妹,送你的,謝謝你昨天請我喝東西!」這是一份久違了的濃濃人情味,讓我們受寵若驚,也謝謝他讓我們在這陌生的國度,感受到一絲暖意在心頭……



叔叔送給我們的竹筍。

隔天一早便跑來送我們竹筍的那一位叔叔。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5/201726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37

【有個台灣家】點揀移民台灣的落腳點?

1 : GS(14)@2017-10-09 03:07:19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我們一家人移居台灣後,常常有很多朋友問我們,如果要移民台灣,該到哪個城市定居呢?說真的,台灣說小也不小,光是一個桃園市已經比香港的面積還要大。我們都是來了台灣,才發現原來在台灣不同的城市,無論在文化、生活環境、營商環境、氣候等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當初我們都是因為孩子學校的緣故,所以早早選定了桃園市邊緣旁的小社區,我們是屬於沒有預先準備太多地方上的考究,便誤打誤撞的選了落戶桃園。我們選擇桃園,除了因為方便孩子上學外,也考慮到桃園有國際機場,我們往返香港方便,而且感覺有機場在附近的地方,天災應該比較少,相對來說是那交通網絡、生活環境和地區治安應該相對穩定。


還是喜歡當個城市人

從前我們在香港也是住在新界郊外的地方,習慣住在比較寧靜休閒的小社區,所以有很多香港移民會選擇的大城市例如台北、新北市、高雄市等,就早早不在我們的考慮之中。當然,其實還有不少香港人,也難捨在香港城市那便利的感覺,有的香港人沒有開車習慣,所以只好選擇在有大型捷運配套的地方居住。在台北、新北、高雄等大城市,因為有捷運配套,交通網絡也比較完善,就算香港人來到這邊不開車,生活上面也沒有太大困難,而且這些大城市的生活環境和香港類似,雖然居住環境沒有其他台灣地區那樣廣闊,大多也只能選擇居住在公寓分層單位,但相對香港來說,那租金還是比較便宜,附近社區吃喝玩樂、港式點心、茶餐廳等也一應俱全,對很多喜愛台灣但又不想擺脫做城市人感覺的香港人,他們很多都選擇落戶這些大城市!當然,也有另一批香港移民會像我們這樣,選擇比較安靜的小社區定居。住在這些鄉下地方,生活空間比較大,當地人比較單純隨性,衣食住行消費相對便宜,所以在宜蘭、花蓮等地也有不少香港人聚居,在當地做民宿主人或有關旅遊的生意,享受當地好山好水的天然環境,但要留意宜蘭、花蓮、台東等地區,常常受颱風影響,當颱風來襲道路受阻時,那往往便成為與世隔絕的地區。其實,在台灣找適合自己定居的地方,也是很視乎每個家庭對生活上的要求,所以沒有說哪個城市是最好,你的好和我的好,也不盡相同。就像我們這些帶着小孩來移民的香港家庭,也要找到孩子讀書和我們做生意的平衡點,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如果真的有興趣移民台灣,不妨找個長假期,來台灣心儀定居的地區小住兩星期,親身感受每個地區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節奏,感受社區中衣食住行的真實環境。在初步鎖定心儀地區後,也可以運用台灣591等找房子網站,開始了解當地房價和屋苑分佈,從「睇樓」開始,了解當地社區的居住環境,尋找適合自己建立第二個家的地方!來台灣移民和旅行的感覺有很大不同,移民這回事,也需要自己親力親為,事前多來台灣實地考察,了解自己的需要,也感受台灣不同地方的生活環境,但願大家也找到自己喜愛的一片天空,趕得及呼一口新鮮空氣。



要繼續做城市人,還是選擇歸隱田居,在台灣也可找到自己喜愛的一片天空!

在書店找到了這本《台灣地圖》的繪本,可把台灣有趣的重點城市一次全覽!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1/201588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07

【有個台灣家】移民夫妻關係大挑戰

1 : GS(14)@2017-10-09 03:41:04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常常有人問我們,移民後生活上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甚麼?這個問題我可以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這就是在夫妻關係上的挑戰!移民這回事,其實都不是一個人決定,如果是一家人移民,小孩子往往沒有太多決定權,最後走或不走的決定,通常就落在夫妻二人身上。像我們這類年輕家庭遠遠未到退休年齡,移民也意味着要放下在香港扎根多年的工作,離開我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在異地一家人重新出發,無論是人或事,往往都不是說走就走的那般瀟灑,加上夫妻二人也各有自己的原有的家庭和朋友,要夫妻同心一起帶着孩子出走,確實需要夫妻間也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標,才能夠有足夠的力量,移民離開香港,如果移民這決定,只是夫妻其中一人一廂情願,另一個沒有心甘情願的盲目跟着走,最後往往都沒有美滿的結果。「如果我突然死了,你還會帶着兩個孩子移民台灣嗎?」移民台灣後有一個晚上,我這樣的問另一半。我們都是帶着有限的資金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飄洋過海的來到這個陌生地方。有時候望着兩個眼睛骨睩、還看似懵懵懂懂的孩子,彷彿在還沒懂事前,就這樣的給我們帶走了。突然間覺得我們父母的責任和擔子很大。我們在台灣沒有親人,也還沒有知心朋友,夫妻之間常常有種「相依為命」的感覺,加上我們在移民路上事事都親力親為,兩夫妻自己動手裝修新居和餐廳,老公肩負粗重工夫的工作,我就主力照顧孩子和打掃清潔等善後工作。我們也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這樣的配搭,我們在移民路上還可以怎樣走下去?



在新地方重新建立一個家,夫妻間的各盡其職、互相配合是非常重要!

移民是對夫妻關係的嚴峻考驗!


賺港幣使台幣 分隔兩地能換來甚麼?

其實不時有朋友問我,打算叫老公做太空人港台兩邊飛,希望能「賺港幣使台幣」,為求生活比較有保障,自己就帶着孩子留在台灣生活,說實在,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分隔兩地去移民,在最初移民適應期,如果只有一人獨力承擔還要帶着孩子,那確實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那份在異地生活的無力感,旁人是很難體會的。一家人來到新地方,失去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援,有時候也感覺像一家人在新居中「困獸鬥」,簡單來說,就是夫妻二人就算吵架後,也像沒有其他地方可去,也沒有甚麼朋友可以傾訴,有時候遇上生活上的小難題,也只能靠夫妻二人咬緊牙關地尋找出路,在適應期中難免遇上沮喪時刻,如果夫妻間往往有一人沒有心甘情願的離開,這可能便成為了衝突爆發的導火線。其實我並沒有甚麼夫妻相處之道要分享,只不過在移民路上,我深刻體會到夫妻同心的重要性,一加一的力量往往大於二!這也是考驗夫妻關係的關鍵時刻,大家的耐性和忍耐力也像增強了,或許,我們都感覺到彼此的重要性,有時候心底裏都很怕失去對方便如失去方向,在移民路上無法獨力走下去!所以如果你心中都有移民的念頭,請不要獨行獨斷,在移民路上找一個同路人和你闖關。路還很長,大家也要努力地走下去!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8/201658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58

【有個台灣家】當半個民宿主人不是夢

1 : GS(14)@2017-10-15 18:24:47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中秋節,香港的家人來到台灣和我們一起過節,我們就趁機會去宜蘭來個輕旅行!幸運得到宜蘭當地朋友的接待,我們一行七人入住了兩晚包棟別墅大屋。每次來到宜蘭,都想起從前的做民宿主人夢!這次來宜蘭旅行,才發現原來台灣靜靜地出現了一種「當民宿主人」的私人俱樂部會員制計劃!


我們一家獨享私人泳池和美式桌球枱。

在宜蘭當地入住的包棟別墅,住宿全程有小管家幫我們打點一切。原來這些別墅已經全部被賣出,那裏的會員俱樂部就是替民宿的真正主人出租別墅,民宿房東每年有15張包棟villa住宿券,也享有固定租金收入回報,這就像一種共享villa的概念。就算不選擇做房東主人,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會員俱樂部,按不同年費換取在集團其下villa的入住券。我們第二天便入住了一棟四面環水的villa城堡,villa外接一條小橋,晚上小橋會收起來,防止外面有其他人闖進堡壘,私隱度十足。入住的那一天,早午晚、下午茶、消夜都有專人服務。那天晚上剛好是中秋節,所以我們也入鄉隨俗,和很多台灣人一樣烤肉慶祝中秋節!其實以前我們住在香港的村屋,中秋節往往也是在BBQ派對中度過,但這次我們一家人在宜蘭過節,我們在自己專屬的泳池和美式桌球枱旁,享受villa的管家為我們烤肉。villa城堡讓我們過了一個很富豪級的中秋節!


台灣開民宿 手續較以前繁複

在台灣習慣了簡樸生活的我們,好像已沒有追求或嚮往要過豪華享受型的生活,但這類當民宿房東的計劃,好像挺適合常常愛來台灣度假的香港人。一邊享受台灣悠閒生活節奏,又有專人服侍周到,安排一切行程。這次旅程,讓我們認識了台灣豪華享受生活的一面。離開那個豪華villa城堡後,看着宜蘭不少地方也是田野處處,很多建築風格獨特的小平房屹立在稻田當中,令我想起了有不少香港朋友,一直討論在台灣當民宿主人的可行性。其實在台灣開設民宿已不像從前般容易,現在宜蘭政府不容許將農舍改建為民宿。另外,在宜蘭經營民宿競爭劇烈,不同形式和建築風格的民宿設計應有盡有,台灣慢慢興起露營車民宿的住宿概念,所以如果是我們香港人跑來台灣開民宿,事前必須做好準備工夫,認清民宿的風格定位和獨特性。也由於現在申請民宿牌照的手續複雜,所以很多移民公司建議香港人應在取得台灣身份證後才考慮開辦民宿呢!或許,很多香港人都有做民宿主人的夢想,不過夢想歸夢想,曾聽說有些民宿主人因為民宿的玻璃門窗太多,每天忙着擦窗子,疲於奔命,最後意興闌珊地把民宿賣掉了!所以,還是那一句說話,無論對移居台灣有甚麼夢想也好,先過來台灣實地考察,自己親眼看和親身感受,希望大家在台灣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片天空!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2/201795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