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會批準為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222

2014年3月5日8點55分 原文【美國考慮類伊朗式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10億美元】3月7日8點10分 更新 美國國會批準10億美元貸款擔保 當地時間本周二,美國國會助理及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如俄羅斯政府向烏克蘭東部派兵,美國政府考慮將對俄施加類似伊朗的制裁,拿俄羅斯金融機構開刀。同日,白宮宣布,美國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3月6日,美國眾議院以385票對23票的大比數支持結果通過對烏10億美元貸款擔保。 《金融時報》獲悉,銀行制裁屬美國政府商討的諸多對策之一,這些措施旨在從外交和經濟兩方面孤立俄羅斯。 依仗在國際金融系統中的核心地位,美國將銀行業制裁作為施壓利器。過去兩年,美國對伊朗的金融制裁給伊經濟造成了巨大壓力。 不僅如此,俄羅斯的銀行一旦成為美國制裁的目標,全球其他地區的銀行也可能隨之終止與俄羅斯的業務,唯恐被切斷與美國金融系統的聯系。 3月4日,中新網援引外媒消息報道,與美國國務卿克里一同訪問烏克蘭的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很有可能在“本星期晚些時候”做出制裁俄羅斯的舉動,且制裁是全方位的。 3月2日本周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警告,美國將聯合盟友對俄羅斯采取禁發簽證、凍結資產和經貿制裁等措施,甚至威脅要將俄羅斯逐出八國集團。 次日,有美國政府官員匿名透露,如俄羅斯依然進軍克里米亞,美國將拒絕對一些俄羅斯軍方指揮系統及一些國營金融機構的官員發放簽證,並凍結其資產。 新華社報道,3月4日本周二,美國白宮宣布,在與國際社會構建針對烏克蘭一攬子援助計劃的同時,美國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 該貸款擔保意在幫助烏克蘭抵禦能源補貼削減的影響,但尚待美國會批準。此外,美國還將向烏克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烏克蘭國家銀行和財政部應對當前最為緊迫的挑戰。 白宮聲明稱,烏克蘭經濟缺乏競爭力,財政薄弱。在烏克蘭政府推進改革的同時,美國將與雙邊和多邊合作夥伴一道確保烏克蘭擁有足夠的財力來恢複財政穩定並重拾經濟增長。 中新網報稱,俄羅斯總統普京4日說,對俄羅斯的制裁將讓西方事與願違,那些發動制裁的國家將傷害自己。 據華爾街見聞援引俄新社報道,普京顧問Glazyev同日稱,如果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將放棄使用美元;如實施制裁,俄將創建自己的支付體系;俄銀行業和企業將不償還美國貸款。 俄羅斯非官方媒體Interfax報稱,俄外長拉夫羅夫當天還說,俄將不得不對美國可能制裁做出回應,“而且不一定是對等的”,暗示可能比美方的力度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9

房企融資再松綁 獲準為商品房項目發中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80

f04da231926814cae34135

上市房地產企業將被允許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期票據,資金可用於普通商品房建設,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開始放寬。(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稱,監管層近日向部分債券承銷機構傳達了對房地產行業的最新政策,允許已上市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期票據。

路透社援引一知情人士稱:“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才可發行中票。從事棚戶區改造等公益性質的開發當然更受鼓勵。”

中期票據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按計劃分期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債務融資工具,通常被認為可以用來填補商業票據和長期貸款之間的斷檔。

民生證券分析師鄒恒超認為,此前只有保障房項目才能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期票據,現將範圍擴展到普通商品房,上市地產商融資渠道繼續放松。

目前上市地產商的主要融資渠道按照成本從低到高排序大致是:定向增發、企業債、開發貸款、信托融資。信托融資成本多在10%以上,開發貸款銀行實行總量控制規模難以擴大,定增審核較為複雜,企業債需要國土部審批,而中票只需在交易商協會註冊且成本低於企業債,有利於開發商用低成本資金進行負債置換。

這一政策有利於引導地產融資入表,降低融資利率,從而帶動無風險利率下降,提升估值;同時,地產商負債成本降低可提高ROE水平,減輕回款壓力,帶動eps提升,未來政策放松仍是驅動地產股反彈的催化劑。

年初以來中國房地產銷售開發數據嚴重惡化,與此同時中國決策層開始松綁開發商融資渠道。華爾街見聞網此前曾報道,今年上半年銀行對開放商的貸款增長26.9%,至3.1萬億人民幣。

5月12日央行“喊話”要求商業銀行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

7月份決策層批準房地產開發商發行債券,這也是時隔五年之後房地產債券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

而自2010年房地產高漲期,銀行一直通過資產負債表外的渠道向房地產等行業註入流動性。當時,監管機構不鼓勵銀行向房地產業直接貸款。而這正推動了非銀金融的發展。

申銀萬國認為,放開中票意味著上市房企融資閘門已經有條件放開,房地產救市政策再邁重要一步。幾個月以來,房地產政策已從限購放寬,到房貸利率松動,再到目前的融資政策松動,從需求端到供給端的全面救市局面已初露端倪。

融資放開減小了上市房企資金鏈斷裂的可能性,房地產行業硬著陸的可能性亦大幅降低。從目前來看,政策目標越來越明確,即在地產長周期拐點可能已經出現的背景下,促進地產領域軟著陸。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大約五分之一的銀行貸款直接進入房地產行業。這一數字事實上低估了銀行系統對房地產崩盤的脆弱程度。土地和房地產被用作抵押物,數萬億人民幣的相關貸款流入了其它部門。而鋼鐵、有色金屬和水泥等行業也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32

萬億降準為流動性“刮骨療毒” 去杠桿還在醞釀大動作?

釋放1.3萬億元資金,為銀行提供4000億元以上流動性,力度“空前”的降準之後,持續推進中的去杠桿,正在醞釀一盤怎樣的“大棋”?

4月25日,央行最新降準措施正式開始實施。不同於以往的單一操作,此次降準采取了以降準資金償還到期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方式。根據測算,此次降準將釋放資金1.3萬億元,扣除償還MLF部分外,凈釋放資金規模約為4000億元。

在央行近年的流動性操作中,這種方式還是第一次出現。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此操作有兩方面意圖:一方面,降準釋放的資金,主要註入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改善中小銀行流動性;降準後,銀行以自有的長期資金,替換MLF短期資金,改善了銀行的流動性結構,可以更為有效的熨平市場波動。

“央行的流動性工具里,中小銀行占比不多。”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小銀行高度依賴同業市場,從大中型銀行拆入資金,期限錯配嚴重。正因為此,監管很難摸清銀行間的杠桿情況。降準後,中小銀行流動性結構改善,有利於監管摸清真實杠桿水平,及時把握市場波動。

更為重要的是,監管此次“不對稱”降準,可能另有深意:借助降準摸清銀行間真實杠桿情況,是下一步去杠桿政策的前奏。通過改善銀行流動性及其結構,為進一步去杠桿做準備,並為在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約等風險,提前做好準備。

熨平短期流動性波動

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在央行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已經暴露無遺。即將於4月25日生效的降準,無疑將為銀行的流動性註入解渴的“活水”。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3月末,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74.44萬億元、130.45萬億元,存貸比已經接近75%;今年一季度,存、貸款余額分別增加5.06萬億元、4.86萬億元,即期存貸比更是達到96%的高點。

與2017年底相比,今年一季末,存貸比顯著上升。去年底,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69.27萬億元、125.61萬億元,存貸比約為74%,低於今年一季末約1個百分點。去年底,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8.8%、12.7%,而今年一季度存貸款余額則同比分別增8.4%、12.8%,存款增速下降的同時,貸款增速繼續超過存款。“表內貸款快速增長,主要是嚴監管形成的擠出效應,造成非標融資向表內信貸轉移。”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今年一季度,貸款增速相對平穩,而社融增速大幅下滑,說明企業的社會融資渠道受到顯著抑制。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末,社會融資存量規模179.93萬億元,比去年底增加5.29萬億元,其中今年一季度社融規模增量5.5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33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逾19%。“影子銀行受到抑制,非標融資回表,但受制於負債成本、存款流失,銀行表內負債增長緩慢,社融雖然下降,但卻沒辦法用表內存款承接,信貸投放不足。”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說,降準為銀行註入表內流動性,利於銀行信貸投放。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並不是所有銀行的流動性都緊張,資金壓力主要體現在中小銀行。劉東亮說,中小銀行資金來源單一,表內負債增長緩慢,而且資金成本持續擡升,加上去年以來監管不斷加強,同業渠道壓縮,中小銀行的資金壓力要遠大於大中型銀行。

“如果說信貸需求旺盛,銀行滿足不了所以降準,未免有些牽強。”魏偉說,此次釋放的4000億元增量資金,將主要註入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而中小銀行感到資金緊張,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金風險溢價上升,資金收益率卻在下降。

“央行貨幣、流動性工具,註入的資金增量,主要享受者是大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小銀行占的份額,一直都比較少。”華南某股份制銀行高層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正是因為如此,降準償還到期的MLF,對於大行來說,意味著收回流動性。但對中小銀行來說,這種方式實際是註入流動性。

值得註意的是,通過降準對沖償還到期的MLF,這在央行的流動性操作中,還是首次出現。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此次降準,大小銀行之間一“收”一“放”微妙之處在於,變化的是流動性結構,而非流動性和資金總量,更不是貨幣政策轉向。

“從產生的影響來看,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變化在於存量流動性結構有了優化。” 魏偉說,降準前後出現的主要變化,是大行與股份制銀行流動性邊際收縮,而相對更為“缺錢”的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流動性邊際放寬。

摸清銀行杠桿

資金利率上行,加上監管強力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負債來源相對單一,長期依靠同業負債的城商行、部分農商行,流動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中小銀行向央行借錢,一來份額不多,二來成本較高,而且有期限限制,不太敢把短期資金用於長期投資。”劉東亮說,存款準備金是銀行自有資金,而且不存在期限限制,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同時,MLF等流動性工具的成本,要高於央行支付的存準金利率,這種“不對稱”降準,有利於中小銀行對沖資金成本壓力。

而中小銀行獲得流動性,其中可能更有監管深意。受負債來源限制,長期以來,同業負債成為城商行、部分農商行解決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每當市場波動,中小銀行承受更大壓力。

“中小銀行受市場、政策影響更多,流動性承受壓力更大。”魏偉說,4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就提出,要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節奏。而此次降準,可以看做是對不同金融機構去杠桿的節奏把握,其核心目的是為了對沖監管與去杠桿的流動性壓力,防範系統性風險暴露。

“在央行流動性工具里,中小銀行占的比例不多,但業務還得做,資金問題也要解決。”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最近五六年來,除了自有負債,為了解決流動性和資金來源,中小銀行高度依賴同業市場,從大中型銀行拆入資金。

某城商行人士也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同業負債往往伴隨著層層加杠桿,如果單純通過流動性工具和降準,監管無法清楚識別銀行間的杠桿情況。降準之後,中小銀行可用自有資金增加,可以降低對同業、杠桿的依賴,其流動性結構會趨向穩定,有利於監管摸清銀行間的真實杠桿情況,及時有效把握市場可能出現的流動性波動,並及時采取措施平抑波動。

劉東亮認為,從去年初的清查“三套利”到年底的資管新規,影子銀行受到抑制,同時監管對杠桿情況也掌握的較為清楚。降準釋放的資金,不會通過影子銀行成為變相加杠桿的工具,是此次降準的重要前提條件。

繼續去杠桿前奏

“從政策方向上看,防風險仍是主角,貨幣政策難言寬松。”魏偉說,2018年“兩會”結束後,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再度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首次提及結構性去杠桿。由此可見,去杠桿仍在路上,在這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並無轉向寬松的政策前提。

而2017年以來的金融嚴監管也並未放松,反而出現了加快推進跡象。“一行兩會”格局落定後,央行、銀保監會相繼表態貫徹嚴監管,證監會則出臺了期貨、投行、證券股權管理等規範政策。更重要的是,資管新規正式文件已經中央深改委通過,正式落地指日可待。

“央行此次降準,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而是為後續金融嚴監管政策的繼續推出,以及結構性去杠桿政策的落地做準備,防範在此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魏偉說,“等於在刮骨療毒之前,先要打點麻藥。”

既然如此,通過降準向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提供多於以往的流動性,監管的核心意圖又指向何處?

“中小銀行的資金並不是非常緊張,主要問題是資產結構不合理。降準更重要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進一步去杠桿提供緩沖。”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長期以來,中小銀行期限錯配問題突出,資產收益甚至倒掛,抵禦流動性風險的能力相對更薄弱。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稱,如果不能摸清銀行間的杠桿情況,去杠桿繼續推進,便不能及時掌控市場波動,會導致風險暴露。作為杠桿拆入的主力,中小銀行在降準中獲得資金,不僅能讓銀行間的杠桿變得更清晰,更能及時有效掌握市場情況,對沖市場波動。

更為重要的是,繼續推進降杠桿之前,首先要對沖短期流動性波動影響,而MLF等屬於中短期流動性工具,降準釋放的資金是銀行的自有長期資金,兩者置換之後,中小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更穩定;降準之後,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流動性更為充裕,防禦流動性風險的能力更強。

“選擇此時降準,向市場註入長期流動性,來置換短期資金,有助於穩定市場的流動性預期,為金融機構的業務調整提供更為充足的空間。”魏偉說,此次降準,旨在提前防範可能由於政策調整而引發的金融風險。

提前對沖風險

去杠桿持續推進的前提下,為做好風險防範提前準備,留足風險處置空間,是央行此次降準的主要邏輯,這是業內人士的普遍共識。

“資金緊的不是銀行,緊的是企業。但並不是說流動性緊張,央行就會放松。單純的資金緊張,無非是成本高一點,還是能借到錢。”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問題在於,企業端資金緊張,反過來會影響銀行。從目前來看,預計下半年可能會有大量不良貸款暴露。如此,銀行資金緊張與不良貸款互相加強,將可能形成風險的局面。

值得註意的是,3月初,原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就曾表示,當前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仍然較大,信貸資產質量潛在風險依然存在,特別是結構、周期、體制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資產風險,仍然會持續暴露一段時間。

“銀行資金緊張制約投放的情況下,如果企業資金鏈斷掉,引起的不良貸款和各種違約風險怎麽消化,是監管下一步要考慮的事情,預計下一步會有措施出來。”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此次降準,除了改善銀行的負債結構,也是為去杠桿的風險留足後手。

平安證券也認為,今年一季度,金融數據的快速回落,已體現出嚴監管與去杠桿的沖擊,一方面非標融資向表內信貸擠出,導致社融增速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緊信用格局下貨幣供應量增速持續走低,這種情況限制了金融機構的業務騰挪空間,也使得嚴監管與去杠桿的推進存在隱憂。

“非標融資回表,讓銀行的資本承受壓力,即便不擴張,僅僅是置換原有業務,銀行也會承受資本壓力。”魏偉說,從種種跡象來看,下一步可能將有更大力度的去杠桿政策。在此情況下,銀行體系需要有更多的資金來處置信貸、債券,以及其他表外違約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