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海歸中環搶灘

2006-8-17  NM




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熱潮,在過去數月歇一歇後又再來過;今年下半年便有集資額逾百億的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排着隊等上市。那些放洋留學、有內地人脈,又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內地專才(俗稱海歸派),頓時成為香港金融界的搶手貨。而投資銀行對專責打通國內經脈及拿「刁」(即上市、收購合併及企業融資)的中國部主管尤其渴求;一般主管級底薪每年約二百至三百萬,另外每做到一單「刁」都會有分紅,有些一年分紅可達數百萬美元。

這批內地專才肯捱肯搏,極速上位;好像來自湖南的聶睿(Ray),三十歲不到已是滙豐銀行環球投資聯席董事;祖籍杭州的韓毓祥(Michael)打低百五名申請者,成為新鴻基地產的管理培訓生,是為公司開發上海房地產市場的先頭部隊;而來自上海,在美資投資銀行任職的季衛東(Richard),亦是行內的星級分析員。這些充滿拼勁而且野心勃勃的內地專才殺到,為經常轉工又埋怨辛苦的香港年青人響起了警號。

剛 滿三十歲的聶睿(Ray),於上月中在其九百呎、以七百萬元購入的貝沙灣新居,舉行生日派對。這天他邀請了最少五十人來參加他的燒烤派對,與會者大半是曾 到海外讀書的海歸派。這批內地尖子常詢問對方的工作背景,並互相交換名片,輕鬆的生日派對猶如小型商會晚宴。而Ray亦跑來跑去招呼朋友,即使剛相識的, 亦可像熟朋友般談得不亦樂乎,「識多個朋友,有啲咩事都有人幫手。若果你有事先搵人幫忙,人哋唔相唔識又點會幫你。」

日做十八小時

通 常三十歲左右才會當上投資銀行的聯席董事,但Ray廿八歲那年便在滙豐銀行做到此位,他走的路絕對較其他人快。而他做事效率亦以「快」為宗旨,「做嗰時 就諗點可將所有工作最快做完,一做完便問上司有冇其他可以幫手。我做分析員時就做緊經理嘅工作,係經理時就幫手做副總裁或聯席董事嘅嘢,咁就證明我有能 力。可能因為咁,啲老闆想升人職時會諗到我啩。」

在湖南一個小鎮出生的Ray,本來家境並不富裕,後來爸爸經營房地產生意漸漸富起來,Ray便在湖南中學畢業後到新加坡讀書,其後到英國牛津大學讀政治及經濟,「我十九歲便開始買賣股票,入行是將興趣變成工作。」

Ray入行頭兩年只放過三天假,每天由早上九時工作到凌晨三時,工作壓力大時間又長,但每次完成工作總為他帶來滿足感。由入行至今,他的工作也離不開中國市場,如在德意志銀行時便曾處理過中國人壽、神華能源等的上市,而在滙豐銀行亦做過建設銀行、中國遠洋控股等大型國企上市。事實他早在美國讀書時,已打好大量人脈關係。

在 牛津時曾當亞太學會會長的Ray,與校內的華裔打成一片;他並找來內地學者到學校談中國經濟。而暑假時他還組織清華、北大、復旦等內地大學學生,與牛津、 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的學生聯誼,人脈關係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得來。連Ray的朋友Andrew,也說Ray最擅交際,讀大學時差不多每三個人便有一個認識 他。

三十歲的聯席董事聶睿

(滙豐銀行環球投資銀行股本市場聯席董事)

年齡:30歲

祖籍:湖南

‧於湖南一中學畢業後,曾到新加坡讀書一年,其後轉到英國完成高中課程。

‧畢業於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及經濟系。

‧2000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職分析員,後任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經理。

‧2005年加入滙豐至今,主要負責中國市場。

易滿足易退步

想起六年前初到香港時,他被香港人多車多、連行路也像賽跑般快的急速節奏嚇怕,但這兒正是機會所在,「嗰時內地嘅公司崛起,而香港作為最靠近內地嘅國際金融城市,內地公司上市一定揀香港,所以就嚟香港發展。」Ray還特別苦練了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但Ray計漏了天災一環,○三年沙士疫症爆發,金融界裁員的消息此起彼落,他當時工作的部門,由原本十七人變成只有七人,令他每日都提心吊膽,「我拿工作簽證,無咗份工都唔知去邊。」為此他更加倍努力,一做完手頭工作,即「做埋」其他同事未做完的事,向公司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如果一個人容易滿足,好易退步。」所以Ray即使現在住向海高尚住宅,揸的是寶馬跑車,而且市場估計他年薪達五十萬美元,但他坦承自己心裡還是沒有安全感。

開發地產先頭部隊韓毓祥

(新鴻基地產〔上海〕策劃投資部助理經理)

年齡:29歲

祖籍:杭州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畢業,主修貿易、電腦及資訊學。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

‧2002年加入新鴻基地產任管理培訓生。

‧2006年升任現時職級。

 

縱 使祖籍杭州的韓毓祥(Michael)並非從海外回流,但其內地成長的背景一樣惹來新鴻基地產垂青。新地自九七年起便積極發展內地房地產市場,○二年開始 還推行內地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計劃,聘請內地學生加以培訓,條件是英文要夠流利。首屆以管理培訓生身份加入新地的Michael,現在已是新地上海分公司的助理經理,專責多項大型項目,如籌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營運、及參與上海凱旋門的投標等。

Michael 雖是杭州人,但在上海居住了十年,對上海的市況瞭如指掌。「在上海辦事,如果唔識人,樣樣照足啲程序就有排先做到。有朋友幫手當然有效率啲,最重要還是要 知道去哪個部門找什麼人。」好像做土地權調查(Land search),在香港只須上政府網頁便可立即查到;在上海卻要經律師行,再找其他部門方可得到資料。

着緊銜頭不如裝備自己

○ 二年,剛由復旦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畢業的Michael,便決定報名新地的計劃。「當時新地在內地的名堂還未夠響,但我睇過佢哋年報,知道佢哋比內地其他發 展商國際化及穩陣得多。而且呢個計劃可以到新地在香港不同的部門工作,讓我日後發展的根基可打得更穩固。」這計劃單是上海便有百五人報名,最後新地只取錄 了Michael一人。在應徵這個職位前,他把新鴻基地產的五年年報全都仔細閱讀;面試時又與新地高層討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凱旋門等項目,令他們留下 深刻印象。

由於國內培訓生首年須留在香港受訓練,Michael說初時有點擔心。「第一日返工參加迎新講座,全以廣東話講解,除了某些英文 字,一句都聽唔明,好擔憂自己點樣工作。」Michael於是努力學廣東話,每天下班後便花四小時看連續劇,又特意買了一本廣東話字典,不消兩星期,他便 可聽懂八成的廣東話對話,現在已可以用流利廣東話應對。

他坦言初期對培訓生的銜頭總是感到不滿意,令自己增加不少壓力,「後來想通了,與其 那麼着緊銜頭,倒不如把握機會做一些大型項目,把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例如他曾要求參與長江三角的發展研究。雖然當地非在上海區,但因正高速發展,潛力 無限,Michael遂藉此主動表現自己。而這次來港,他便是到國際金融中心學習管理模式,為將來管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鋪路。外表認真的他一提起年底將會 與未婚妻結婚,不禁笑起來:「我希望努力工作,為自己的家庭做好準備。」

科網股星級分析員季衛東

(大型美資投資銀行副總裁)

年齡:30多歲

祖籍:上海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學系,獲哈佛大學醫藥科學博士學位及沃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3年加入投資銀行界。

‧2005年出任美資投資銀行副總裁至今,負責中國地區媒體及網絡行業的研究。

 

○ 三年才加入投資銀行當分析員的季衛東(Richard),畢業於美國著名沃頓商學院;三年之間由分析員跳上副總裁位置,在行內屬極之快速。現時他在一間美 資的投資銀行工作,主要負責研究中國地區媒體及網絡行業,對象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科技等。他說在美國讀大學時,正值科網股熱潮,一向留意這行業;雖然畢業 後從事醫藥研究,但一向有投資股票的他,發現自己對金融業的興趣更大,毅然轉行。為了入行,面試時他除了講述財經知識外,還以「買一送一」推銷自己:「請 我回去不但可以研究媒體及網絡行業,而且將來還可以負責研究醫藥行業,可謂買一送一!」

他認為任何事都有一個價值,包括股票,甚至生活, 「看東西時要留意價錢相對於價值,價錢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價錢可上可落,比較短暫,但價值就是你心中的感覺,不會受外來的事影響。」他還記得○ 三年沙士過後,來香港四處睇樓。縱使身邊的朋友不看好香港樓市,叫他別浪費時間,他還是覺得這是最好的置業時機,於是在半山購入一單位自住,「我認為當時 的樓價絕對低過我心目中的價值,只有人棄我取才可得超值的回報。」

當年在美國畢業後,Richard曾想過留在那兒工作,但美國對他來說只是「五星級酒店」,沒有家的感覺;而香港有西方的辦事系統,又有中國的文化,並且靠近中國,發展空間較大。

在香港工作,其中一個「價值」,在於香港的交通系統,「用十五分鐘便可從中環辦公室回家(家住半山),在其他地方未必可以,省回的時間就可以做其他的事,完全符合我那『以低於平均成本達到高於平均生活質素』的做人道理。」

享受工作每一刻

省 回的時間,他就會不斷看有關股票、投資的書籍,「要寫一份有深度的研究報告,一定要有獨特見解。」去年九月他就拍住同事,有「網絡女王」稱號的Mary Meeker分析師,發表一份長達一百一十八頁的《中國互聯網》報告;一致睇好內地網股;由於高盛看跌,雙方在睇法上的差別成為投資界話題。結果被季衛東 品提過的百度、新浪等美國上市的企業,股價在今年初隨着美國科網股翻生而大升。

曾留學美國多年,他深明中外有別,在外地會先把事辦妥才和別人建立朋友關係,但在中國情況剛好相反。在上海長大的Richard說:「在中國如果無關係是很難辦事,做了朋友反而把任何事也簡單化。」雖然每次出差也只是幾天而已,但Richard把握機會和內地公司高層做朋友。無論工作有多忙,他也會定時打電話問候對方,如對方來港,除了一定找他們食飯,亦會不時致電向他們推介好吃的餐館。季衛東說話的語調總是非常客氣而且謹慎,就是這種態度令他不易得失朋友。

從 事研究媒體及網絡行業市場只兩、三年,但季衛東認為已極度刺激,「金融市場原本已經成日上落,加上媒體和網上行業常有起伏,簡直是Double Volatile(雙倍反覆), 所以做這方面的投資研究更要小心,腦筋要快,但同時心境要平靜。」現在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便是像前哥倫比亞廣播總裁Laurence Tisch所講般「高高興興上班,高高興興回家」。對於前一句,他認為已經做到,因他的工作便是自己的興趣,每天也非常享受;他相信只有喜歡自己的工作, 表現才會好。至於後一句,仍是單身的他說尚未完全做到,只可以隨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4

【問對職場】海歸困局:從「非你莫屬」到普通龜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638

近日,李開復在微博上發起抵制職場節目《非你莫屬》的活動,強烈抨擊《非你莫屬》中主持人和嘉賓對一位年輕海歸求職者的不尊重,短短數日就有近30 萬人投票抵制該節目。看完節目視頻後,我有兩個感觸:第一是被主持人和嘉賓的刻薄無知所震撼。在節目中愣說海歸的簡歷造假。事後網友發現簡歷大有可疑的居 然是嘉賓!第二,作為一名海歸,深感留學經歷在中國職場曾經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

一、海歸的職場困局

(問對網/圖)

80年代海歸說「出去看一看,世界無限大」,國人說「盼你回來,你瞭解外面的世界」。大部分80年代的海歸歸國後從事「高、精、尖」領域的研發工 作,貢獻可圈可點。9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進入人才飢渴期,大批企業及院校引進留學生,並以引進留學生為榮。海外學歷如耀眼的光環,幫助留學生輕取常 人奮鬥多年才能獲得的位置。李彥宏、張朝陽等海歸創業者的成功令國人對海歸的敬仰達到巔峰。

好景不長,2010年前後,海歸們的職場優勢一落千丈,2011年的一份統計報告稱,海歸的起薪在3000-5000左右,僅略高於本土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到2020年時,海歸還能保住這僅存的一點點優勢嗎?

二、海歸不再是小群體

海歸作為一個巨大的、具有特殊性的群體,其職場發展狀況值得全社會關注。海歸曾經是個小群體,是一種「稀缺動物」。正如80年代北京大街上的老外, 很容易遭人圍觀。近幾年,隨著歐美就業難度的增加以及國內收入的提高,海歸數量年年攀升。2007年至2011年間,海歸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 43%,2011年高達19萬人。可以說,海歸從一種稀缺動物發展為一個巨大的群體。我想在咱們問對網這個平台上,有海歸經歷的人大概也成千上萬。

失去光環,對巨大的海歸群體當然不是件開心的事情。對社會來說,也許不見得是件壞事。

三、海歸群體的本質

10-20年前的海歸的整體水準遠比現在的海歸高。海歸,這曾經的「金龜」群體,淪為了「普通龜」。現在,國人知道:國外也有野雞大學;缺乏工作經 驗的海歸不見得比本土大學生能力強;留學生的口語一樣磕磕巴巴。《非你莫屬》的這位海歸是個例,他在鏡頭前毫無自信、面對指責一味忍讓。其他海歸水準怎樣 呢?比他強多少呢?

四、你想成為海歸嗎?

作為留學生,我想給打算出國的朋友幾點建議:

1、缺乏工作經歷的海外經歷是低價值的。海外的精彩在校園中只能體驗到冰山一角。而海外的工作經驗、管理經驗對個人職業發展更為重要;

2、誓讀名校。以MBA為例,排名前幾名的哈佛、斯坦福,和排名30多名的學校差距不是30名這麼簡單,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就如拿GDP排名第一的城市上海,和排名30多的濰坊對比,不具備可比性;

3、從投資的角度,出國的性價比相當低。每年動輒20萬人民幣的學費,4年下來弄不好比中國大學多了100多萬元的投資。如果你立志回國發展,想靠工資掙回這100萬還真不容易。需要多久?我想也許是一輩子;

4、從感性的角度,想出國就出吧!有想法有能力就去實現,人生決策不能光看性價比,幸福感很難量化。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環境和生活方式,興許是留學的最大收穫。

(作者林夏鳴系問對網的特約顧問,資深戰略諮詢顧問。問對網是一個解決工作裡實際問題的專業問答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9

啟明創投甘劍平:投資主要看人 不論「海歸」和「土鱉」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8873/

【創業邦訊】6月28日,由創業邦主辦,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組委會、大連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創新中國2012大連分賽在大連世界博覽 廣場舉行。啟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先生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投資人眼中的成功海歸創業者,分享了自己12年來做創業投資及對創業團隊尤其是海歸創業團 隊的一些看法。

不論「海​歸」還是「土鱉」 會孵蛋都是好龜

甘劍平回顧了中國創業投資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他說,第一波比較成功的企業應該都是由海歸創業的,當時有新浪、網易、搜狐、亞信等,這是第一批成功去 美國上市的公司,這裡除了網易之外其他都是海歸創立,新浪是一半一半。第二批成功去美國上市的企業是攜程,2003年12月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 翻一番,攜程也是海歸和土鱉的組合。其他比較成功的海歸創業企業空中網創始人是楊寧,百度、藥明康德等等。

啟明過去投資的一些企業當中,其實也有很多海歸創業的。甘劍平總結下來,海歸和土鱉不重要,只要會孵蛋都是好龜。在過去12年中,也是建造了上千個公司,可以說幾千甚至於上萬的創業者。要投什麼樣的人,一直說到底是投資還是投人,投同一個跑道。

成功創業者要具備三點:誠信、激情和執行力

甘劍平認為沒有一種特殊的性格或者技能確定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成功,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是必須具備的。

首先是誠信,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基礎就是誠信和契約精神,因此對於犯過罪的他不會投,騙過投資人的不會投,騙過消費者的不會投,騙過合夥人的不會投,只要是做過壞事犯過錯的都不會投。

其次是執行力,任何行業在進入一段時間後都會變成紅海,繼續做下去必須靠執行力,除了創始人、創世團隊的執行力之外還有中層幹部的執行力。他認為要專注,在某個細分行業有技能,有一定人脈,要能適應環境市場變化。

第三是激情,尤其是從零開始的創業團隊必須至少有一個人充滿激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9

甘劍平:投資者眼中的成功海歸創業者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6/28/228866.html

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

甘劍平:各位朋友大家好!現在壓力很大,在徐小平激情洋溢的演講之後,又來了一個PRC、IPO,我真不知道怎麼講,不過我就只能分享一下我過去12年做創業投資,對創業團隊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先對啟明創投做一個簡單的廣告,我現在管理三期美元基金,兩期人民幣基金,第一期基金是和北京做醫療健康方面的投資,第二期人民幣基金是6個億,我 們基金以行業為分工,只投一些我們專注的行業,首先是我負責的互聯網消費品行業,第二個是醫療健康,包括醫藥研發,醫藥產品、設備等等,這是我們的第二塊 投資的方向。第三個是IT,包括軟件、硬件、半導體、LED等等。第四個是清潔和環保。我們基金主要投資包括美國頂級大學基金,包括哈佛大學等,包括發改 委以及蘇州創投

這是我們已經投資的一些企業,世紀佳緣是去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另外是淘米去年在紐交所上市,去年非常有幸有兩個公司在美國上市,今年杭州醫藥獲得 創業板批文,也會在未來一個月創業板上市。我們還投資了凡客誠品、大眾點評,最近炒的比較熱門的小米手機,觸寶、Alltech等,這是我們認為在細分領 域的領先者。

下面說一下海歸創業的事情。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應該也是一個比較早去海外留學的華人之一,我是90年離開上海去美國讀本科,之後去了芝加哥加入普華 諮詢服務,為500家企業做諮詢服務,也看到了美國資本市場和企業競爭的案例,97年去美國芝加哥大學讀MBA,99年畢業加入美聯證券做投資銀行。當時 負責人問我有沒有興趣轉去香港,我當時猶豫一秒鐘說什麼時候走?差不多一個禮拜行李打包公司負責運到香港,算是回國了。99年在美聯證券,2000年加入 到美國凱雷投資集團,美國最大的PE投資公司之一,去年成功上市,我是第一個代表美國凱雷在中國做投資的投資經理,我們投的第一個項目是亞商在線,另外一個比較著名的是攜程旅遊,參與到攜程初創,一年之後參與到投資,非常欣慰能夠看到攜程從一個一百多人的公司到現在差不多超過一萬人,市值最高能達到60億美元的公司。

應該說我經歷了中國VC和創業最輝煌的一段時間,之前還有一些前輩,他們可能更早,95、96年就開始做創業投資,我是2000年就開始做創業投 資。我們大家看到,中國創業投資最成功的上市公司,第一波比較成功的企業應該都是由海歸創業的,當時有新浪、網易、搜狐、Asiainfo、亞信,這是第 一批成功去美國上市的公司之一,這裡除了網易之外其他都是海歸創立,新浪是一半一半。第二批成功去美國上市的企業是攜程,03年12月份成功在納斯達克上 市,當天股價翻一番,攜程也是海歸和土鱉的組合。其他比較成功的海歸創業企業空中網創始人是楊寧,百度、藥明康德等等。

啟明過去投資的一些企業當中,其實也有很多海歸創業的,比如剛才提到的甘李藥業創始人,也是多年在美國學習工作,創造了甘李企業,是全世界有四個公 司可以做第三代胰島素的企業之一。另外剛剛通過創業板發審委批准的杭州醫藥,主要為一些海外包括本土的醫藥企業提供外包服務。所以我們過去投了海歸,也有 本土企業所創立的公司。

我們總結下來,海歸和土鱉不重要,只要會孵蛋都是好龜。在過去12年中,也是建造了上千個公司,可以說幾千甚至於上萬的創業者。最終總結一下要投什 麼樣的人,我們一直說到底是投資還是投人,投同一個跑道。我們最後總結下來,最後要成功是要靠一個創始人能不能把這個團隊做好,沒有好的創始人肯定是做不 好的。但是我們把錢打進去的一剎那,其實每次打錢的時候都有點後悔,幾年之後才能獲得回報。我總結下來,我沒有辦法看出來,除非我會看相、算命,或者是做 心理測試,其實對人沒有一個完全的判斷。在美國的這些創業者,像喬布斯、比爾蓋茨,其實性格是完全不同的,經歷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但是他們都成功了, 比爾蓋茨現在是美國首富,喬布斯雖然過世了,但是他的豐功偉業也在所有投資人和創業者當中相傳。在座的幾位創始人,其實性格和背景也是非常不同的,小平、 大同、楊寧我 都跟他們有非常深入的接觸,我也沒有辦法去說哪一種性格更加好,像小平這麼能說會道,會做宣傳,絕對在創業者中是非常的元素,大同兄剛剛說的,作為一個理 科生非常精密分析了一下從唐僧到PRC到毛主席的經歷,唯一可能沒有說到我們PRC後面是不是應該從創始人轉去做職業經理人沒有說。所以說我只能說看到這 麼多的創業者,這三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是誠信,我們作為投資人是在資本市場參與者,大家知道資本市場的基礎,雖然資本主義聽上去好像 有點醜類,但其實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基礎就是誠信和契約精神,因為我們把錢給了你了,你花了這麼多錢,如果沒有最基本的誠信和契約精神,資本市場是沒有辦法 運作的,所以我認為誠信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樣的創業者不會投,犯過罪的不會投,騙過投資人的不會投,騙過消費者的也不會投,騙過合夥人的也不會投,只要做 過壞事犯過錯都不會投。最下面的執行力,也就是剛剛大同也說了,執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管進入什麼行業,如果進去的時候是藍海,做了一段時間就一定會 變成紅海,我們現在小米手機絕對是藍海和紅海轉來轉去的過程,當時投資的時候肯定認為是藍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進入行業,因為大家覺得你賺錢了。再往 下做必須靠執行力,不光靠創始人、創世團隊,還有中層幹部的執行力,我認為要專注,在某個細分行業有技能,有一定人脈,適應環境市場變化。

我說一下激情,我認為做創業投資,尤其從零開始的創業團隊必須要至少有一個人充滿激情。剛剛講到創業的路程是漫長的,從什麼都沒有到搭班子建團隊做 產品研發,然後再把這個產品銷售出去,當你這個產品銷售不錯的時候又會有大量的競爭對手進入到這個行業,所以堅持這麼長的時間必須要對你所做的事情充滿激 情才能成功。我另外我們看到,尤其在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創業團隊必須要對他所做的產品和對他的用戶充滿激情。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最大的兩大互聯網 公司,騰訊和百度,他們的創始人不光對創業充滿激情,而且他們對他們的產品、技術也是充滿激情,馬化騰每 天都花幾個小時在網上看他們自己的產品,看別人的產品,所以只有在這種CEO對他們的產品充滿激情的情況下才能把這個企業最後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下做成 功。我們看到另外一些企業,比如說牛奶行業出了很多事情,我們也看到創始人,可能CEO很多年前就不參與到第一線,對他的產品,對他的工作沒有激情,更多 的是參加一些會議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我認為沒有一種特殊的性格或者技能能夠確定一個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成功,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我們認為在我們投資的時候是必須要看到的,首先就是誠信,要動真格的。第二個對他所做的事情有激情,最後要有執行力。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0

當海歸找工作……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74
   隨著出國熱潮的持續推進,很多海外院校的中國學生面臨著畢業。考慮到國外就業難的現狀,留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選擇回國就業。智聯招聘近期針對海歸人群的專 業背景、實習情況、求職意願及中國僱主對海歸的僱傭態度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發佈了《2012年海歸人群求職力調研》報告,分析了目前海歸在國內的求職力 狀況,探索了海歸在中國人才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海歸偏愛什麼專業


  參與此次調查的海歸中,34%的海歸進修的專業為金融/財會,其次是管理/人力資源類專業,達到23%,海歸其他的主要進修專業分別為市場/營銷方向(18%)、語言/教育方向(14%)和公關/傳媒方向(5%)等。


  65.52%的海歸表示在留學期間有過工作或實習經歷。在有實習經歷的海歸中,49.57%的海歸在海外進修期間實習工作的方向與自己的專業一致,而50.43%的海歸表示自己的實習工作與專業沒有關係。


  60.54%的海歸在海外留學期間的工作或實習持續的時間多集中在一年以內,其中實習在兩個月及以下的為23.89%,兩個月至六個月的為19.36%,六個月到一年的為17.29%,39.46%的海歸實習或工作超過一年。


  回國就業首選外企


  僅有47.69%的海歸已經做好奮戰職場的準備,有了明確的職業規劃。而剩下的52.31%的受訪海歸中都表示還不知道未來作何打算以及從事何種行業。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他們對於做什麼工作還持觀望態度。


  在已回國就業的海歸中,66.31%的海歸從事的工作與海外進修專業相關,工作與海外進修專業毫無關係的海歸為7.46%,26.23%的海歸表示自己的工作與海外進修專業不太相關。


  回國選擇就業公司時,海歸最首先關注個人發展空間和公司的薪酬福利待遇,另外知名公司品牌、企業文化氛圍和企業性質也是海歸回國選擇單位時關注的主要因素。


  回國工作時,30.38%的海歸青睞外商獨資企業,這與他們在國外所處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所學專業的適用度有關。另外,有22.97%的海歸偏好中外合資企業,9.31%的海歸覺得國企也是個不錯的地方。剩餘的受訪者表示不在乎工作單位的性質。


  對於海歸回國工作期望的月薪,有過半的受訪者希望每個月的工資能夠在3000元至8000元(含8000元)。其中,33.65%的海歸期望月薪為 3000元至5000元(含5000元),34.52%的海歸期望月薪在5000元至8000元(含8000元)。期望月薪在8000元至12000元 (含12000元)的海歸佔16.31%,期望月薪在12000元以上的海歸佔11.58%,調查中只有3.94%的海歸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下。可 見,高薪是鍍過金的海歸們的願望。


  海歸就業的優勢與障礙


  調查顯示,有44.03%的人認為專業技能型海歸會比較搶手,其次是創新型海歸,達到36.63%。


  超過一半的受訪海歸認為「高不成,低不就」的模糊定位是海歸就業面臨的最大障礙,他們很多人都背上了海外留學經歷的包袱,「在國外上學比國內花銷大得 多,怎麼可能找一份工資低、又不是名企的工作呢」成為海歸們的普遍心態。另外工作環境不如人意,福利待遇與國外的巨大差距,心態的問題以及個人能力得不到 展示也是海歸就業面臨的問題。


  調查中,47.23%的海歸認為留學有利於找工作,只有15.54%的受訪者認為留學對找工作沒有幫助,剩下的37.23%的人表示要視情況而定。


  在企業的HR或者管理人士在招聘時是否會優先考慮海歸這一問題上,66.12%的人表示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他們認為,特別是大公司的相關部門,注 重的是學歷以及個人能力,不然簡歷一關就不會通過。也有25.91%的受訪者表示這些HR和管理人士是比較青睞海歸的,而認為不喜歡海歸的HR和管理階層 的受訪者所佔比例為7.97%。


  另外,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HR與管理層喜歡海歸更多的原因是他們有更加開闊的國際化視野(46.78%),另外思維也相對活躍(19.54%)。當然,外語水平高(17.61%)以及適應能力強(16.07%)也是企業招聘人士偏好海歸的主要原因。


  而在認為這些招聘人士們不喜歡海歸的原因中,海歸們好高騖遠位居榜首。容易跳槽不穩定、盲目自信也是他們不喜歡海歸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受訪海歸認為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差會成為HR與管理層不喜歡他們的原因之一。


  回國就業的準備


  那麼,海歸們在回國就業這件事上應該注意什麼,他們需要做什麼準備呢?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海歸應該盡快適應本土環境。海歸在國內的工作經驗較少,脫離國內環境的時間又比較長,不管是在工作習慣、思維還是協作方面都應該不斷調整自己,因此適應本土環境是首要工作。


  第二,海歸需要擺正心態,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出國留學是一項投資,但融入本土適應環境後,才是考慮「投資回報」的時刻。因此,海歸的大忌就是好高騖遠。他們應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個合理並且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切忌「東家不做西家做」的思想。


  第三,初期求職目標不宜定得過高。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海歸們需要注意,高薪並不是首要目的,工作經驗才是應該注重的。海歸們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工作經驗,在與同事的合作中提高實際的工作能力。


  第四,瞭解自己的劣勢,發揮自己的優勢。海歸們在國內就業時要先清楚認知自身劣勢,並積極控制和改變,提升綜合競爭力。在克服自身缺點的同時發揮自己的長處,並虛心向同事與前輩請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05

非BAT、非海歸的創業團隊怎麽不花錢做PR?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1/149673.html

黑馬說:如果你不是創業明星,也沒有BAT的光環,更談不上什麽斯坦福名校歸來,那麽公司初期的PR(公關曝光)怎麽做?補充一句,關鍵這塊也沒啥預算。

ProcessOn聯合創始人郭曉力對此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他想說,既然不是明星那就專心做產品,其次“打入媒體內部”很重要。

 
文 | ProcessOn聯合創始人 郭曉力

 
2011年5月初,我們團隊決定做一款基於瀏覽器的作圖工具,讓一些專業作圖人士可以擺脫傳統軟件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制作流程圖、UML圖、網站原型設計、組織結構圖,思維導圖等等。
 
我們用了4個月左右時間就內網測試上線了,第一版上線時就是一個體積很大的Flash,通過這個Flash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圖。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這一款產品有些“粗糙”,但是在當時看來還是不錯的,因為微軟的Visio占據的市場份額太大了,很多用戶第一次體驗這個產品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竟然可以不使用Visio,用瀏覽器也能畫圖。所以我們把這件事當做一個事業,真正開始做起來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該團隊把註冊用戶從0發展到20萬,其中還有近5萬的海外用戶。我就講講,如果從0做到20萬的故事吧。
 
如何獲得第一批天使用戶?
 
最開始做的時候,團隊里基本上都是一群90後,大家只有激情,也沒有什麽運營經驗,所以我們就用最笨的方法,在Linkedin上一個一個輸入關鍵詞,找目標用戶,然後逐一給大家推薦我們的產品,當然基本上都是國外用戶。我們第一版產品在2012年2月6日下午內測上線,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註冊入口,全部是封閉式的邀請註冊。在2月7日淩晨,一位來自意大利的馬士基航運公司流程主管William Olmstead成為了ProcessOn第一位註冊用戶,我們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其實,我們最早進軍國際市場的時候,一點影響力都沒有,沒有一些大的媒體願意報道,也沒有任何國外的“大V”,真的沒什麽好辦法,只能靠自己,一個一個來積累,就這樣,我們在幾周的時間內,獲得了幾百位用戶。為我們下一步積累了初步的基礎。
 
當然,我們在技術上也實現了一次突破,就是做了一款谷歌瀏覽器的插件,當時很快出現在同類的產品中,因為國外大都是收費的,我們一個免費的就很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可,所以我們前期大部分用戶都是來自谷歌。開始就是這樣,靠Linkedin和谷歌商店,我們獲得了第一批天使用戶,因為我們產品做得還不錯,所以很快獲得國外用戶的認可。我們在2013年6月,國外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3萬多人,這些用戶帶來了很大的信心。
 
按理說,我們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學習國外的收費模式了,但是我們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我們將目標轉移到國內,因為這里還完全是一片空白,當時國內的創業環境也不錯,而且我們屬於本土作戰,優勢也很大,同時還擁有3萬多海外用戶的認可,所以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就開始專註於國內市場的拓展。
 
雖然在本土作戰擁有很多優勢,但是我們也面臨一些新問題,首先,因為地域差異,國外的經驗無法照搬到國內,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其次,因為ProcessOn最終提供給用戶的是一張圖片,所以做關鍵詞搜索基本上很難,而且當時大家也沒有“在線作圖”這種意識,所以做常規的搜索引擎優化也沒什麽太好的效果。所以,我們真正開始了工具類產品運營和推廣的探索之路,這里說一下,我們是怎麽熬過來的。
 
第一, 從競爭對手那里“挖”用戶。
 
ProcessOn的整體定位就是一款在線作圖工具,而與之對比的就是Visio這個龐然大物,當然很多人也把我們的產品稱之為“在線版的Visio”,這也說明我們的用戶群是高度的相似,所以在確定好對手之後,我們就會開始關註很多Visio的論壇、社區、QQ群、各種下載站等等,發現用戶在吐槽對手的評論之後,就在下面評論,然後推薦我們的產品。前期的話,整體來講就是不斷刷對手的評論來提升我們的“存在感”,讓更多的人知道,有一款在線版的作圖工具可以解決Visio的很多“痛點”,即使用戶記不住我們的名字,起碼在他們心中留下一個印象。就這樣逐步的,我們打開了ProcessOn在百度上搜索量,剩下的就是靠產品和用戶體驗了。說白了,就是找到競爭對手的的弱點,“另辟蹊徑”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們的產品,慢慢的積累自己的知名度。
 
第二,在搜索引擎的優化上轉變思路
 
不再局限於“ProcessOn”這一關鍵詞,而是變成我們的功能亮點,比如“在線作圖” “在線做流程圖”等等。對很多用戶來說,他們對ProcessOn這個關鍵詞並沒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做百度排名價值就不是很高。
 
於是我們就開始轉變思路,做一些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關鍵詞”。因為ProcessOn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體現在作圖,包括流程圖、UML圖、網站原型設計、組織結構圖,思維導圖等等,我們就開始針對每一項功能做優化,當用戶需要制作流程圖的時候,就能看到我們這款產品。這樣,我們從搜索引擎上,占據了非常大的優勢。
 
第三, 前期先不做大型的媒體公關,專註個人網站或者博客
 
我經常把這種方式比喻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很多產品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投入很多的資源去做媒體推廣,當然,我們不否認這種方式很好,尤其是在品牌塑造上。不過,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燒錢”,但是對我們這樣一個小團隊而言,這種方式顯然不是我們能“負擔”的事情。我們就將註意力集中到推廣產品之上。
 
因為ProcessOn這款產品在國內屬於最早的開拓者,我們方法就是請他們先試用我們的產品,如果覺得不錯,就給我們推薦一下。很快我們就獲得了很多個人站長或者知名博主的關註。我們早期的經驗就是,專門做一些小網站想對要容易很多,而且效果也更好。對大型的組織或者媒體來說,這點其實非常難做,於是我們就將進攻的主力集中在一些小的網站和個人博客上,包括異次元、大前端、優設網等等,雖然這些網站並沒有非常大的媒體影響力,但是他們的用戶剛好也符合我們的定位群體,就這樣,我們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ProcessOn被國內近100多個個人博主或者網站推薦,雖然每次帶來的用戶數不多,但是一旦有了量級,這個數目就非常可觀了。而且在2013年,我們每個月的月增長率都是超過10%。不久後,國內的用戶數正式超過國外,在2014年5月份,用戶數正式突破十萬。
 
第四, 做科技媒體公關時,盡量產品在前
 
當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再去做國內科技媒體的報道就會容易很多,因為你擁有了用戶就基本上有底氣了。此時,ProcessOn也正式迎來了高速的成長期,在產品得到認可之後,我們找到很多科技媒體,整體的套路都是一樣,產品在前,先讓這些編輯/記者體驗一下我們的產品,他們覺得不錯的,而且覺得做的事還挺有意義,基本上都會報道我們一下,即使不認可我們,也不做花錢公關。
 
產品在前,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一旦記者認可你的產品,基本上報道就是順理成章的。我們很少報道自己的團隊,因為對工具類產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這款工具能不能提供給用戶價值,而不是你這個團隊有多牛。總的來說,放低自己的姿態推產品,事半功倍!基本上每次報道,都會給我們帶來幾百甚至上千的註冊用戶,我們後臺統計數據,媒體報道引入的用戶數大概是25000人,超過我們總用戶數的10%,而且媒體報道也擴大了我們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也很持久。
 
第五, 基本上做所有的產品,最重要的還是要靠用戶的口碑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商業的開始回歸人性。所以我們特別重視用戶體驗,我們團隊會針對用戶的反饋意見給出最及時的反應,其實,QQ群中用戶的每一次發言,都會被細心記錄到一天的工作安排之中,我們的所有的技術人員都在用戶群里,隨時處理這些用戶的問題,並實時將後臺的程序進行更新優化。到目前為止,基本上60%的用戶都是靠朋友推薦的。
 
整體來說,我對創業這件事感觸比較深的兩點,第一,就是放低姿態,專註於產品。我們也羨慕那些的創業明星,他們要麽有BAT背景,要麽海外留學回來,但是我們這個團隊沒什麽特別牛的人,所以我們只能專心做產品,正是靠產品我們團隊也得到用戶的認可。第二,就是一直要用“用戶為王”的思維考慮問題,現在這個時代,商業回歸了人性,只有做出用戶感覺好的產品,才能有機會活下去,而且如果沒有用戶,也談不上盈利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郭曉力,ProcessOn聯合創始人,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2 09:43 編輯

A股回歸潮,22家“海歸”企盼萬億市值
來源:虎嗅網

2014年,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赴美上市潮,全年有阿里、京東、獵豹等12家企業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IPO。2015年則是回歸之年,已經或將要踏上回歸之旅的中概公司超過10家。此外,市值低於10億美元,疑似被低估,而同類公司在A股“雞犬升天”的中概公司亦達10余家。不久的將來,一批經歷成熟資本市場洗禮的 “海歸”將出現在資本市場,或許將形成一個市值超過1萬億的板塊。


歸途中的11家


已經踏上歸途的11家分為兩類:第一類遭遇做空、被低估,產生“早知如此,何必去父母之邦”的感覺,萬般不如意下選擇退市;第二類是被A股的火爆所吸引,創始人聯合一致行動人士主動提出私有化建議。


第一類公司有三家:分眾傳媒、盛大遊戲和巨人網絡。根據業績、規模,參照A股“行情”,這三家公司登陸A股時,總市值應在1500億到2000億之間。退市是回歸的第一步,三家算是占得先機。


2005年上市的分眾傳媒經歷了從受追捧到被質疑的全過程,在閱盡人間春色、參透世態炎涼之後,決定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市。2012年8月,江南春聯合方源資本、凱雷集團、中信資本、鼎暉投資、中國光大控股等5家機構提交私有化建議。退市時,分眾傳媒市值為27億美元。


2015年5月20日,停牌5個多月的宏達新材(002211.SZ)宣布公司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獲得分眾100%股權。宏達新材將不晚於6月9月複牌,這意味著分眾傳媒將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的中概公司。


2007年,巨人遊戲在紐交所上市。苗連生是首位敲鐘不結領帶的CEO,史玉柱穿的是運動服!六年後,曾放言“哪里監管最嚴我們就要去哪里上市”的史玉柱提出私有化要約。退市時,巨人遊戲市值不到30億美元,相當於峰值的60%。雖然巨人遊戲未透露在A股上市的意向,但財技高超的史玉柱怎會放過財富的盛宴!


2014年1月,盛大遊戲啟動私有化。由於方案一變再變,直到2015年4月才宣布了最終版本,退市代價為19億美元。由於處於緘默期,盛大遊戲回歸A股未置可否。


屬於第二類的八家公司,於2015年陸續宣布私有化。按A股的估值水平,它們回歸時的總市值應在2000億以上。但與第一類公司相比,它們回歸進程落後6到12個月,如果A股的“風停”了,這些“豬”會摔得很慘。


1月2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遊戲公司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長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議,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


3月3日,世紀佳緣接到宏利聯合創投基金發出私有化要約。


3月10日,弘成教育宣布接到管理層的收購要約:董事會執行主席黃波和CEO丁向東以現金收購所有流通股。


4月21日,學大教育宣布收到A股上市公司銀潤投資私人化要約。


4月27日,中國首家、規模最大及覆蓋地區最多的臍帶血儲存機構——中國臍帶血庫公司宣布收到金衛醫療以每股6.40美元回購全部已發行股票的建議。


4月29日,紐交所上市公司藥明康德宣布收到了由創始人和投資者(匯橋資本集團組成的財團)提交的退市建議。其全資子公司合生藥業已於4月3日掛牌新三板。


4月30日,久邦數碼接CEO和COO聯合提出私有化要約。


5月18日,中國手遊宣布收到東方鴻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私有化建議。


哪些中概公司回歸的可能性大


已經啟動私有化的11家,只是“海歸”中的一小部分。在美國上市成本高、監管嚴、估值不理想、被做空的風險大,而且公司的業務和用戶全部在中國……所以,赴美上市並非最佳選擇。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集資能力的增強,新三板、備案制還有擬議中的創新板、國際板,這些都大幅降低了企業上市融資的難度和不確定性。而樂視網、暴風科技、全通教育的瘋漲則極大地加強了A股的魅力。


當然,不是所有中概念公司都想回歸,也不是想回就能回得來


在A股上市不易,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企業遠赴美國。如今要從納斯達克或紐交所退市,回來走A股上市的華榮道,非常“折騰”且充滿不確定性。除非有極強的動機,中概公司不會輕言退市回A股。


"準海歸"們共同的境遇是:在美國混得不好,估值偏低,同類公司在A股炙手可熱(例如媒體、教育、互聯網)。使它們倍受煎熬的是:不遠萬里赴美上市,卻難以被美國投資人理解,市值徘徊於3億到5億美元一線。而自己跟本看不上眼的競品公司,在A股的市值動輒數百億元人民幣。


回歸可行性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虧損不能過高,可通過努力能夠滿足A股盈利要求或者借殼。2014年虧掉8.4億的優酷土豆,再怎麽羨慕暴風影音也沒辦法回歸。


二是市值不能過高,李彥宏曾多次表達回歸意向,但市值800億美元的百度不可能通過退市、拆VIE架構的方式回歸(只有寄望於早日推出國際板)。


理論上,市值近40億美元的聚美優品可以在私有化後回歸,陳歐也表達了這種意向。但此等規模的私有化需要數家投資機構聯手操作,尋找、談判、交易的難度大、周期長,可性行不及市值7億美元的當當網。


從動機和可行性想個方面考量,眾多中概公司中兩三年內可能回到A股上市的不過十幾家。


回歸可能性較大的11家


通過初步篩選,潛在動機大、可行性高的公司有11家。


博納影業2014的營收近16億,市值折合人民幣42億,而營收24億的華誼兄弟市值達526億,營收12億的光線傳媒市值亦達416億。


正保遠程教育2014年營收、爭利潤分別為6億和1.4億,市值折合人民幣45億。2014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9億和4488萬元的全通教育,市值幾乎是正保遠程的10倍。


被渾水攪得死去活來的網秦,2014年曾接到私有化要約,2015年通過將業務註入野馬國際獲得這家香港公司的控股權。但真想圈錢、耍概念還是得回A股。


資深電商當當網,2014年營收近80億,凈利潤8812萬,市值折合人民幣45億。電商在A股是稀缺品種,蘇寧雲商線下有1500多家門店被歸在“商業連鎖”板塊,市值近1500億。


鄧中瀚創辦的中星微電子,2014年營收1億美元 ,虧損3386萬美元 ,市值折合人民幣20.8億。盡管虧損,由於其視頻監控技術有一定的先進性,上海綜藝集團於2014年購得中星微16.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私有化、裝入A股上市公司是遲早的事。


這11家公司如能在兩年回歸,將獲得數倍於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估值。預計回歸時的總市值可達2000億。


未來三年內,將有超過20家中概公司從美國退市回歸A股。回歸之初,它們的總市值可達6000億以上。最終,將有可能形成一個市值超過萬億的“海歸”板塊。
(來源:虎嗅網)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海外中概股回歸A股,22家“海歸”市值沖萬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96

海外中概股回歸A股,22家“海歸”市值沖萬億
作者: Eastland 

摘要已經踏上歸途的11家分為兩類:第一類遭遇做空、被低估,產生“早知如此,何必去父母之邦”的感覺,萬般不如意下選擇退市;第二類是被A股的火爆所吸引,創始人聯合一致行動人士主動提出私有化建議。

2014年,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赴美上市潮,全年有阿里、京東、獵豹等12家企業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IPO。2015年則是回歸之年,已經或將要踏上回歸之旅的中概公司超過10家。此外,市值低於10億美元,疑似被低估,而同類公司在A股“雞犬升天”的中概公司亦達10余家。不久的將來,一批經歷成熟資本市場洗禮的 “海歸”將出現在資本市場,或許將形成一個市值超過1萬億的板塊。

歸途中的12家

已經踏上歸途的11家分為兩類:第一類遭遇做空、被低估,產生“早知如此,何必去父母之邦”的感覺,萬般不如意下選擇退市;第二類是被A股的火爆所吸引,創始人聯合一致行動人士主動提出私有化建議。

第一類公司有四家:分眾傳媒、盛大遊戲、巨人網絡和弘成教育。根據業績、規模,參照A股“行情”,這四家公司登陸A股時,總市值應在1500億到2000億之間。退市是回歸的第一步,四家算是占得先機。

2005年上市的分眾傳媒經歷了從受追捧到被質疑的全過程,在閱盡人間春色、參透世態炎涼之後,決定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市。2012年8月,江南春聯合方源資本、凱雷集團、中信資本、鼎暉投資、中國光大控股等5家機構提交私有化建議。退市時,分眾傳媒市值為27億美元。

2015年5月20日,停牌5個多月的宏達新材(002211.SZ)宣布公司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獲得分眾100%股權。宏達新材將不晚於6月9月複牌,這意味著分眾傳媒將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的中概公司。

2007年,巨人遊戲在紐交所上市。苗連生是首位敲鐘不結領帶的CEO,史玉柱穿的是運動服!六年後,曾放言“哪里監管最嚴我們就要去哪里上市”的史玉柱提出私有化要約。退市時,巨人遊戲市值不到30億美元,相當於峰值的60%。雖然巨人遊戲未透露在A股上市的意向,但財技高超的史玉柱怎會放過財富的盛宴!

2014年1月,盛大遊戲啟動私有化。由於方案一變再變,直到2015年4月才宣布了最終版本,退市代價為19億美元。由於處於緘默期,盛大遊戲回歸A股未置可否。

2014年5月5日,弘成教育正式終止上市。早在2013年6月,弘成教育就收到其董事會執行主席黃波和首席執行官丁向東提出的私有化要約。

屬於第二類的七家公司,於2015年陸續宣布私有化。按A股的估值水平,它們回歸時的總市值應在2000億以上。但與第一類公司相比,它們回歸進程落後6到12個月,如果A股的“風停”了,這些“豬”會摔得很慘。

1月2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遊戲公司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長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議,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

3月3日,世紀佳緣接到宏利聯合創投基金發出私有化要約。

4月21日,學大教育宣布收到A股上市公司銀潤投資私人化要約。

4月27日,中國首家、規模最大及覆蓋地區最多的臍帶血儲存機構——中國臍帶血庫公司宣布收到金衛醫療以每股6.40美元回購全部已發行股票的建議。

4月29日,紐交所上市公司藥明康德宣布收到了由創始人和投資者(匯橋資本集團組成的財團)提交的退市建議。其全資子公司合生藥業已於4月3日掛牌新三板。

4月30日,久邦數碼接CEO和COO聯合提出私有化要約。

5月18日,中國手遊宣布收到東方鴻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私有化建議。

哪些中概公司回歸的可能性大

已經啟動私有化的11家,只是“海歸”中的一小部分。在美國上市成本高、監管嚴、估值不理想、被做空的風險大,而且公司的業務和用戶全部在中國……所以,赴美上市並非最佳選擇。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集資能力的增強,新三板、備案制還有擬議中的創新板、國際板,這些都大幅降低了企業上市融資的難度和不確定性。而樂視網、暴風科技、全通教育的瘋漲則極大地加強了A股的魅力。

當然,不是所有中概念公司都想回歸,也不是想回就能回得來。

在A股上市不易,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企業遠赴美國。如今要從納斯達克或紐交所退市,回來走A股上市的華榮道,非常“折騰”且充滿不確定性。除非有極強的動機,中概公司不會輕言退市回A股。

"準海歸"們共同的境遇是:在美國混得不好,估值偏低,同類公司在A股炙手可熱(例如媒體、教育、互聯網)。使它們倍受煎熬的是:不遠萬里赴美上市,卻難以被美國投資人理解,市值徘徊於3億到5億美元一線。而自己跟本看不上眼的競品公司,在A股的市值動輒數百億元人民幣。

回歸可行性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虧損不能過高,可通過努力滿足A股盈利要求或者借殼。2014年虧掉8.4億的優酷土豆,再怎麽羨慕暴風影音也沒辦法回歸。

二是市值不能過高,李彥宏曾多次表達回歸意向,但市值800億美元的百度不可能通過退市、拆VIE架構的方式回歸(只有寄望於早日推出國際板)。

理論上,市值近40億美元的聚美優品可以在私有化後回歸,陳歐也表達了這種意向。但此等規模的私有化需要數家投資機構聯手操作,尋找、談判、交易的難度大、周期長,可性行遠不及市值7億美元的當當網。

從動機和可行性想個方面考量,眾多中概公司中兩三年內可能回到A股上市的不過十幾家。

回歸可能性較大的11家

通過初步篩選,潛在動機大、可行性高的公司有11家。


博納影業2014的營收近16億,市值折合人民幣42億,而營收24億的華誼兄弟市值達526億,營收12億的光線傳媒市值亦達416億。

正保遠程教育2014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6億和1.4億,市值折合人民幣45億。2014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9億和4488萬元的全通教育,市值幾乎是正保遠程的10倍。

被渾水攪得死去活來的網秦,2014年曾接到私有化要約。2015年,通過將業務註入野馬國際獲得這家香港公司的控股權。但真想圈錢、耍概念還是得回A股。

資深電商當當網,2014年營收近80億,凈利潤8812萬,市值折合人民幣45億。電商在A股是稀缺品種,蘇寧雲商線下有1500多家門店被歸在“商業連鎖”板塊,市值近1500億。

鄧中瀚創辦的中星微電子,2014年營收1億美元 ,虧損3386萬美元 ,市值折合人民幣20.8億。盡管虧損,由於其視頻監控技術有一定的先進性,上海綜藝集團於2014年購得中星微16.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私有化、裝入A股上市公司是遲早的事。

這11家公司如能在兩年內回歸,將獲得數倍於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估值。預計回歸時的總市值可達2000億。

未來三年內,將有超過20家中概公司從美國退市回歸A股。回歸之初,它們的總市值可達6000億以上。最終,將會形成一個市值超過萬億的“海歸”板塊。(來源虎嗅網)



大小海歸,創業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84.shtml

眼下,中國正處於創業的歷史最高潮,在政府的推動下,全民創業萬眾創新正在熱火朝天地興起。10年前,互聯網海歸創業者是國內創業的先驅,其中也湧現了不少優秀的創業人士,如百度李彥宏、搜狐張朝陽等。但是在今天,海歸越來越多,他們回國創業卻鮮有過去的輝煌。根據智聯招聘與CCG聯合做的調查報告顯示:海歸越來越平民化、多元化,他們在中國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困境,這樣的困境是說他們在中國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融入中國的環境越來越難。

海歸創業者的特性

說到海歸創業者的特性,智聯招聘CEO郭盛總結了三大特性。

一、紮堆城市

海歸們回國之後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紮堆在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說到海歸紮堆一線城市,其實對於他們的發展並不是非常好。本來一線城市的競爭就非常激烈,甚至可以這麽說,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創業基本都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這幾個一線城市。而海歸派們也加入到一線城市來與他們一起競爭,搶奪市場、搶奪資源,自然會讓他們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

二、紮堆行業

海歸創業或者就業非常喜歡紮堆在某些固定的行業,即生物醫藥行業和信息技術行業,包括IT互聯網、新興醫療和生物技術。在過去,他們紮堆在這些行業還具有比較明顯的技術優勢,可是到了今天,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湧現了大批優秀的企業和創業人士,海歸派尤其是對一些沒有技術優勢的小海歸來說,生存空間就會進一步縮小。

三、紮堆人脈

很多海歸派他們出國的時間非常長,很多在上大學時就直接出國了,有的甚至在初高中就出去了。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學人脈是他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海歸派的大學人脈都在國外,回國後就會缺失這樣一種人脈關系。智聯通過海歸調研發現,海歸更願意幫海歸,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海歸願意和海歸一起出來做事情,抱團取暖,他們過去在國外接受國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彼此更容易找到共同點。然而,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海歸派很難融入國內的環境,尤其是創業環境。

海歸創業者的劣勢

正是因為海歸創業者的種種特性,導致了海歸創業者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國內的創業者。

首先,海歸派們本來在國內的人脈資源就會相對比較少,回國後還紮堆在海歸派的生活圈子里,這與外國人在中國生活紮堆有何區別?海歸創業者紮堆人脈的特性會導致人力資本上的缺失。創業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擅長不同領域的人才聚合在一起。一個好的創業團隊不僅僅需要顧全大局的CEO,也需要擅長技術的CTO、擅長運營的COO、還需要擅長對接資本的CFO。

此外,因為人脈資源相對比較少,還會導致海歸們在社會資源上存在一種缺失。對於國內的創業者來說,他們會有意識地建立和加強與國內各地相關成員的社會聯系,通過這些關系鏈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與資源。尤其是在對接創業資本上,如今國內的資本投資方大都是本土的一些天使和投資機構,缺乏這種途徑的海歸派們在創業融資上就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其次,海歸派創業很難抓住國內消費者的特性與心理。在國外多年的生活經驗,已經讓海歸派們更習慣與適應國外的文化與生活環境,回到國內反倒會有些不適應,甚至會與整個國內環境格格不入,這對於他們創業來說,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如果不了解用戶的特性,海歸派創業就很難開發出更受用戶歡迎的產品。海歸創業者將難準確、全面理解國內的市場、社會和做生意的方式,而這些恰恰是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其三,國內的經營環境與海歸們接受教育、接受技能的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會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些海歸派們在國外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與國內會存在一個匹配不一致的問題。從一個制度非常完善的市場環境中回國的創業人士,突然跑到一個創業生態不是很健全的環境里創業,創業成效就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海歸創業者的優勢

當然,對於海歸創業者們來說,也不是說他們創業就完全不具備任何優勢,他們回到國內來創業還是擁有一定的優勢。

第一,這些海歸派們往往都在海外接受了相對良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對於一些大海歸們來說,他們在發達國家接受了最前沿的知識與技能,在技術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而IT互聯網創業卻又是一個對技術要求相對比較高的創業,尤其是物聯網和大數據領域。據統計發現,超過80%的海歸創業者相對於國內創業者而言都更有技術優勢。

第二,大家都知道,美國一直都是走在全球科技的前沿,尤其是在IT互聯網領域。一些海歸創業者,尤其是從美國回來的創業者們,他們看到了國內互聯網環境與美國互聯網環境的差距,發現這種差距對於他們創業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幫助。這樣他們就能把在美國市場一些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技術搬到中國市場來,經過改良之後率先搶奪中國的市場,並占據市場先機。

第三,海歸派們此前在國內經歷過了國內教育的思維培訓,之後又跑到國外接受了外國人的思維教育培訓,這種不同思維的碰撞對於海歸派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會有極大的幫助。思維方式的改換,並不是改變,能夠讓他們在看待問題之時會更加全面,同時也能碰撞出一些更多創新的理念。創新對於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都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了創新,這樣的公司很快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第四,如今的IT互聯網創業正呈現出一個全球化的趨勢,很多海歸派們對於外國市場的環境更了解,同時他們在國外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關系,這樣對於企業快速走上國際市場會有相當大的幫助。此外,很多海歸派人士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擁有過實習或者工作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於他們回國創業都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大小海歸,創業何去何從?

海歸創業是國內全民創業大環境下一支不可分割的力量,那麽該如何更好地推動大小海歸們創業呢?

智聯招聘首席執行官、智聯卓聘創始人郭盛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改革創新制度。大家都知道,在國內的互聯網創業環境中,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特性:就是抄襲成風。很多創業者經常因為有一個好的創意,但是卻因為沒有好的原創保護制度來保護,導致被其他一些公司抄襲過去,這些公司通過憑借著更雄厚的資本實力,迅速就把原創者給打敗並擠出市場。而海歸創業者們回到國內市場往往都擁有一些比較具有立意的創新,如何防止惡意抄襲,保護海歸創業者更好創業,改革創新制度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上對於海歸創業者們也應給予更多的支持。目前在各地政府,對於互聯網創業都會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比如稅收減免、資金支持等。很多海歸創業者相對於國內創業者來說,他們是一個弱勢群體,需要政府在資金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創業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與社會資源對接,實現快速成長。

此外,國內應該成立一些專門為海歸人員的創業服務平臺,目前這類平臺還非常少。通過對海歸人員全方位、多角度的強化培訓和實踐鍛煉,為他們提供創業指導、產品孵化、團隊組建和投資咨詢等方面的服務,能夠解決留學人員歸國創業面臨的很多難題。

總體看來,當前國內的互聯網創業環境正在迎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大海歸與小海歸回國創業也迎來了最好的時機。在政策的支持下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揚長避短,大小海歸未來定會出現一些出色的創新公司,他們當中也定然會不斷湧現出新一代的李彥宏、張朝陽們

本文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本文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垂直招聘來勢兇猛!每年40萬海歸也有了專屬招聘平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4/151665.shtml

不知道前一陣你的社交網絡有沒有被BOSS們集體刷屏,一大撥美美的外國姑娘們又給某家移動應用狠狠地做了一次推廣,這一次她們代言的是:垂直招聘。拉勾、脈脈、BOSS直聘的風靡讓互聯網招聘行業有了不一樣的新玩法,而傳統招聘網站如智聯也在積極上馬內部創業項目。諸多事實證明,更有效率的垂直招聘已經勢不可擋。

孔晶晶(Crystal),在北美留學和工作10年,曾在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負責了四年的海外招聘。現在,她和她的團隊要做一個專門針對海歸的招聘平臺——Lockin China。Crystal表示,Lockin China的創始團隊全都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懂招聘,更懂海歸,而她本人在智聯期間,建立起了一系列海外招聘的流程和體系。

每年到底有多少海歸需要找工作,又有多少企業、哪些企業更青睞海歸?這是Lockin China亟需解答的兩個問題。Crystal表示,據權威數據顯示,現在我國每年約有40多萬海歸回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面臨著不好找工作,或者不知如何找工作的苦惱。“很多海歸回來的時候校招季已經過了,‘海龜’變‘海帶’了,這部分人找工作的需求是很大的”,Crystal說。

和多年前企業爭搶海歸時相比,現在海歸的優勢已不甚明顯。在新西蘭留學及工作10年、同樣曾就職於智聯的CTO王濱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海歸並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在這一點上,Crystal也認為,有很多海歸的自我期待和企業需求不匹配,而她之前在智聯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幫助這些海外留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並最終和企業的需求匹配起來。

在企業方層面,Crystal認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建立海外團隊,開拓當地市場,這使得他們在用人上更傾向於尋找具有海外背景的員工。“大家可能覺得只有外企喜歡招海歸,但大量的中國企業如阿里、小米出海,它們是很歡迎有國外工作經驗的員工的。”

Crystal向記者介紹,Lockin China最近正在做一項“環球海外校招”的推廣活動,參與企業除奧迪、IBM等外企,還有小米、新浪微博、聚美優品、等國內知名公司。

比起一個單純的招聘網站,Lockin China更想做的是一個針對海歸的綜合服務平臺,並且已經拿到華創盛景投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目前團隊也在和一些地產公司討論建立“海歸公寓”。Crystal表示,招聘之後的事,Lockin China都有可能去涉及,而目前優先要解決的,就是海歸回國找工作這件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吳丹,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