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东航再获20亿元注资 收购上航依然“沉默是金”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12/HTML_5J9TNJX49QN5_1.html


2009年5月11日上午,沪深股市开盘不久,ST东航(600115.SH)和*ST上航(600591.SH)即双双直奔涨停。收盘时,虽然上证综指下跌了近43点,航空股普遍大跌,但东航和上航两只股票的涨停始终没有打开。

一时间,“东航与上航的重组即将启动”的说法,再次在业界流传。

当天晚间,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东航集团公司再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20亿元的注资,连同此前获得的70亿元注资,迄今东航集团共已获得国家注资90亿元。

其中,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国资委先后两次向东航集团注入30亿元和40亿元资金,正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注入ST东航。但证监会对此尚未批复,东航集团副总裁刘江波4月末曾告诉本报记者:“还在走程序。”

重组迷雾

2009年4月16日,东航股份公布的2008年度业绩报告,令市场大吃一惊:东航总资产731.84亿元,总负债却高达842.49亿元,每股净资产-2.37元。

而 2008年12月11日,东航股份向其控股股东东航集团定向增发30亿元时,还曾向媒体和投资者宣称:“截至2008年9月30日,东航股份资产负债率为 98.49%,一旦本次注资到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降低3.77个百分点。”2009年1月,国家给东航的注资总额提高到70亿元后,东航股份称,其资 产负债率将降低8.36个百分点。

殊料,仅仅过了3个多月,东航的资产负债率竟高达115%。

“这既是企业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出于企业的战略考虑。”东航的一位高管向记者坦承。而上海德邦证券投资经理万丛林认为:“东航洗了个大澡,有利于今后轻装上阵。”

事实上,早在东航2008年度业绩报告正式发布前,国家将再给予20亿元注资的消息,就已在东航内部悄悄流传。但对于一个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这20亿元新的注资仅是杯水车薪。

业界盛传,这20亿元注资另有用途——收购*ST上航。

巧合的是,截至今年3月底,上航的第一大股东联和投资持有上航38646万股股份,若按上航最近的平均股价5元计算,东航要取代联和投资,成为上航的第一大股东,需要掏出真金白银近20亿元。

“这可能是上航股价近期一直在5元以下徘徊的原因,因为如果其股价太高,东航的收购成本就会超过20亿元。”万丛林说。

东航收购上航的脚步似乎渐行渐近,但上航掌门人周赤最近的多次讲话,却给两个公司的联合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东航和上航的重组近期不会启动。”近日,周赤对媒体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上级部门通知公司要与东航重组,董事会层面没有讨论过,东航高层也没有向上航方面表达过这一意向。”

在 东航与上航的重组中,上海市政府的态度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报记者从东航及其他有关方面获得的信息是,上海市高层明确表示支持东航收购上航。坊间传言 称:前不久,上海市高层领导作出“八字批示”,要求加快推进东航与上航的重组。但上航方面传出的信息,却与此大相径庭。

另有一种说法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实与上海市国资委就东航收购上航事宜,进行了多次商讨,“但价格还没谈拢,上海方面觉得,东航大股东的价格出得较低。”

谁在搅局?

东航与上航的重组何时能见分晓?国家这20亿元新的注资,是否会加快两个公司重组的步伐?业内的普遍看法是,2009年6月底就可揭开谜底。

4月29日,东航董事长刘绍勇在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活动时还表示,6月底,东航将会公开宣布究竟加入哪一家国际航空联盟。

根据东航现有的航线网络和与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情况,业界猜测,东航很有可能加入天合联盟。但此前,上航已经加入了星空联盟,因此,东航正式宣布加入哪个航空联盟之时,也许就是东航和上航的重组态势明朗之日。

但5月初,一篇题为《中国航空公司的重组之路》的文章,开始在网络媒体上流传。

文章直截了当地指出:东航与上航“弱弱相联式的并购重组,只能使这个家庭‘体力’更弱”。而“上航与国航一直合作愉快,两家企业没有战略冲突,在国际航线上可以互补以及资源分享。并且,两家企业不同处一地,合并重组后必将保留现有的经营模式,不会造成大规模的裁员”。

耐人寻味的是,此文最初刊载于香港媒体,刊发时间正值东航与上航的重组处于胶着状态的敏感时刻。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007年“东新恋”时,国航就是在香港发动了针对东航与新加坡航空公司重组的狙击战。通过持续不断地收购东航的H股,国航成为了东航的第三大股东,最终成功地将新加坡航空阻挡在东航大门外。

事实上,国航一直觊觎上海航空市场,并渴望将上航揽入怀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去年以来,国航在上海建立的基地也搞得有声有色。

而近期在各大航空公司高层间流传的一则消息,更加凸显了上航的价值。

该消息说,民航局正在考虑出台一项政策:只有基地航空公司才可执飞由该基地城市起飞的国际航班。“如果这项政策正式实施,国航和南航的国际航班大都会被阻挡在上海航空市场之外,将主要由东航来享受这块蛋糕。而国航、南航青睐的,恰恰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地位。”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这样的敏感时期,这篇重提国航与上航的“合并重组”的文章,已引起相关利益方高层的关注。

沉默是金

尽管东航与上航的重组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刘绍勇自担任东航掌门人以来,在公开场合对与上航重组一事,始终三缄其口,明确表示“双方在重组问题上没有接触”。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信奉“沉默是金”的刘绍勇,其实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动着这项工作的进展。在这位人士看来,“与上航重组,对东航的发展、对刘绍勇都事关重大。”

而两个公司的重组,对上海市政府更有别样的意义。

在国务院前不久批复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文件中,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建设”被列为重要配套措施之一。上航与东航的重组,无疑有利于上海航空市场的资源整合,有利于“两个中心”的建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贸易与经济系主任江可申教授认为,推动上航与东航重组,凸显了上海市高层的战略眼光和谋略。

“这两个ST公司的重组,看似是弱弱联合,由行政推动,但上航进入央企东航后,上海市政府在东航就拥有了话语权,这对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乃至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潜在好处。”

记者从多个渠道采访获得的信息显示,若无意外,东航与上航的重组将在年内完成,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两个公司的整合将会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8

黄光裕案牵出黄茂如?茂业国际沉默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217/20091217043905921.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杨可瞻  张亦帆发自深圳、成都

        一个黄光裕“落水”,会有多少人牵连其中?这一次,茂业国际董事长黄茂如就陷入因黄光裕案而被调查的传闻中。

        昨日  (12月16日),茂业国际(00848,HK)突然宣布停牌,称有待刊发股价敏感消息。

        就黄茂如被调查的传闻,消息人士认为,这或与前深圳市长许宗衡及国美电器(00493,HK)前主席黄光裕案件有关。

        平日负责媒体联络的茂业国际市场部经理欧亚军则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领导也看到了这个消息,正在查证中。一旦消息确定,将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茂业国际仍未就黄茂如是否被调查发布相关公告。

员工惊讶:

不会吧,黄总被抓啦?

        有媒体报道称,黄茂如正在接受调查,但对其采取的具体措施究竟是“拘捕”还是“拘留”,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12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4003号的世界金融中心38层茂业国际的总部。这里看起来和往常一样,并没有因为传出老板被调查而显得不同。记者发现,大多数员工对黄茂如被调查的传闻还不知情。

        “不会吧,黄总被抓啦?”被记者询问时,多数员工露出极其吃惊的表情。有一位员工则表示:“好像前阵子还见到他呢。”

        据悉,黄茂如今年44岁,最早发家于房地产业,1992年在深圳创办“茂业城”,后在深圳陆续开发了“都市花园”、“中兆花园”、等地产 项目。后来,随着深圳第一家茂业国际商场开业,他以“商业+地产”概念,开始了“茂业版图”扩张。2005年,茂业集团通过收购A股上市公司成商集团 (600828,SH)达到控股。

        2008年5月,茂业国际在香港上市,黄茂如的资本平台更进一步,他与妻子张静持有茂业国际82.68%的股份。在2009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黄茂如夫妇以145亿元的财富位列46名,同时位列胡润零售富豪榜第3位。

  目前,茂业国际旗下拥有“茂业百货”与“人民商场”两大品牌,并在华南、西南、华北、华东地区共拥有19家门店。2009年前6个月,茂业国际中期业绩盈利为2.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8.96%。

消息人士:

或与黄光裕案件有关

        就黄茂如被调查的传闻,消息人士认为,这或与前深圳市长许宗衡及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案件有关。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黄茂如和黄光裕是老乡,且素有私交,因为同案被调查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黄茂如是潮汕人,除了茂业国际这个知名品牌外,其家族的其他成员在深圳商界的地位也不可小觑。国都集团的黄茂展、大中华国际集团的黄世再以及信和地产的黄振华,都和黄茂如是同胞兄弟。

        业内人士是如何看待上述传闻呢?

        香港地区某券商人士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听说了黄茂如被调查的传闻,只是无法确认。茂业国际的股价周二大跌,想必和该传闻逐渐清晰有关。若该传闻属实,不排除复牌后部分机构股东减持的可能。但总体而言,该影响偏向于短期。

蹊跷之处

公司股价“提前反应”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茂业国际在香港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已提前一天反应。

        12月15日,茂业国际开盘即遭遇重挫,随后更一度下探至2.35港元的逾一个月低点,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6%。至收盘,该股报收2.53港元,跌幅11.23%,成交1.91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若按目前流通股51.4亿股计算,茂业国际的市值竟在短短一天内蒸发掉16.45亿港元。

        12月16日上午,茂业国际发公告称,按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要求,其股份将于12月16日上午9时30分起暂停买卖,停牌原因为有待涉及股价敏感信息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董事一栏署名中,“黄茂如”已被公司首席财务官“王贵升”取代。

        昨日,茂业国际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一位曹(音)姓人士表示,茂业国际停牌主要也因为前日公司股票出现大幅波动,特向交易所申请停牌。一旦调查清楚异动原因,公司股票将会选择复牌。

        当记者问及此次停牌是否与该公司董事长黄茂如正在接受警方调查的传闻有关时,该人士称,公司虽听到此传闻,但目前尚未接到任何来自有关部 门收集材料等通知。而对于停牌公告署名已由之前的董事长“黄茂如”改为“王贵升”的问题,该人士表示,任何一个公司执行董事有公告署名权,这不足为奇。

相关影响

4家关联公司股价昨齐跌

和茂业国际相关的A股公司,或许受上述传闻影响,昨日股价纷纷下跌。

        截至今年9月30日,深圳茂业商厦有限公司持有成商集团1.36亿股,占流通股比重的67%。

        而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8年,黄茂如在短短17天内,连续举牌渤海物流  (000889,SZ)、商业城(600306,SH)和深国商(000056,SZ)三家商业类上市公司,被市场称为“并购狂人”。

        渤海物流最新公告称,截至今年9月29日收盘,黄茂如通过旗下的中兆投资,与安徽新长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每股7元价格受让2438万股。上述股份过户完成后,中兆投资持有渤海物流股票1.01亿股,占总股本的29.9%。

        此外,到今年前9个月,深圳茂业商厦有限公司持有深国商1357.75万股,占流通股的6.16%,为第四大流通股东。同期,中兆投资还持有商业城1900.01万股,占流通股的16.87%,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昨日,渤海物流跌势最猛,收盘跌4.56%。商业城紧随其后,跌1.26%。深国商与成商集团则分别下挫1.15%和0.61%。

        某券商零售业分析师向记者指出,如果黄茂如传闻被证实或事态进一步扩散,将对这4家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公司回应:

具体情况正在查证中

        “我们的领导在开会,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现在也没有新闻可以透露。”12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茂业国际投资者关系部时,该部门相关负责人如此回复。

        但对于外界有关黄茂如被调查的传闻,该负责人并没有直接否认,只表示,茂业国际是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一旦有消息,公司会通过公告形式予以发布。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平日负责媒体联络的茂业国际市场部经理欧亚军。他表示,他也注意到有关黄茂如被调查的消息,同时也与 公司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公司领导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他们正在查证,具体情况也正在查证当中。一旦消息确定,公司将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截至记者发稿时,茂业国际仍未就黄茂如是否被调查发布相关公告。

        茂业国际是成商集团的控股股东,那么一旦黄茂如真的接受调查,是否会对成商集团造成影响呢?前述曹姓人士表示,成商集团是一个规范的、独 立的上市公司,茂业国际仅仅是派出董事出任高管,不会干涉其内部经营管理。不过,截至昨日发稿时,记者拨打成商集团董秘电话,一直无人应答。

        但在昨日晚间,成商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正在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核实上述报道,并将根据核实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1

沉默的羔羊

2011-9-15  NM

如果,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一台Audi RS6;那麼,在內蒙古,負責開礦的是米高.舒麥加,一往直前。去年,冧庄連續八年奪得GDP增長率全國第一的桂冠,也是意料之內。意料之外的是,敢言學者預計,荒漠化正以每年七個香港的速度,蠶食內蒙古的草原。數數手指,不到半世紀,草原就會消失。草原是蒙古族人的根。破壞草原命脈,無異於絕子絕孫的文化滅絕。「你消滅別人的文化同時,自己肯定也被消滅!」這是專家的話。錫林郭勒哥哥三十歲,弟弟二十五。臉方方,眼細細,兩頰泛紅。坐在破落的瓦房,一臉嚴肅,六分像成吉思汗。

聲調顛三倒四,普通話滲透着蒙古詞。

「唉呀!一颳點風的話,在外面騎摩托車,都是灰。有時候(房子的)窗戶都不能開,都污染的。唉呀!」弟弟布仁邊說邊嘆氣。「草都是煤,黑黑的!」哥哥巴達日胡有一句沒一句說。

從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出發,往東北坐一小時飛機,再坐十小時汽車,方抵兄弟土生土長的扎格斯太村。往北走一點,就是姜戎寫《狼圖騰》的那片草原。兄弟憶述,自兩年前,一座煤礦在他們四千五百多畝地的牧場跟前拔地而起,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把無際的草原分裂成兩半,兩百多輛重型運泥車日夜穿梭,他們的羊就陸續患肺病死亡,母羊流產,羔羊長不大,行兩步都喘氣。「死了四、五十頭!以前得病死的就兩、三頭。」布仁說。他們才養三百多頭羊。

煤出羊死 草原消失
「這兒的蒙古族確實很好說話了。要是漢族的話,真的都不讓你幹、不讓你走!」兄弟的鄰居李春華說。她是蒙漢混血兒,去年才租了扎格斯太村一片四千多畝地的牧場。怎料領來的近九百頭羊,至今「連大帶小死了五十來頭!」「都是好好的突然死!(把死羊)一開,肝部都有一塊膿,有的是大面積,有的是小面積,肺部也有。」她怕得要命,馬上就搬走。原來叫古爾班哈達的煤礦,由在香港上市的僑雄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擁有,主席是福建政協常委許奇峰。

據公司年報,煤礦仍在探測階段,尚未開採,推斷藏量近一億三千萬噸。以坑口價每噸一百六十元(人民幣,下同)計算,開發利益超過二百億元。當然,近一億三千萬噸的藏量,對比逾七千億噸的內蒙古已查明煤炭儲量,只是佔不到萬分之二而已。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煤炭消費量漲了八倍,從七八年約四億噸,急增至去年逾三十億噸,產量只是僅敷需求,造就山西和河南等產煤大省崛起。二千年,中央搞西部大開發,內蒙古乘勢而起,主力開礦。自○三年,其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連續八年居全國首位,去年增長近一成五。「哪個地方開礦多了,哪個地方官員的GDP增加了,政績就高了,他就可以前程無量了。」內蒙古大學周邊國家研究所教授恩和一臉不屑地說。GDP不倒神話的背後,是地方政府一手開局、一手落注,以生態環境為籌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企業盲目開礦,得寸進尺地侵略世代以草原為家的牧民。直接污染,導致羊死;間接污染,導致草死。草死的後果,就是沙漠化。據專家研究,內蒙古近八十萬平方公里的草原,七成已經退化(六十年代只是兩成),並以每年約七千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近七個香港的速度擴散。「估計半個世紀以後,內蒙古草原是繼續存在還是不存在,這就難說了!」恩和保守地說。更可恥的是,小農思想的漢族官員,把草原沙漠化單方面歸咎於蒙古族牧民過度放牧,牧民成了代罪羔羊。近十載草原沙漠化的真正原因,卻是地方政府放肆地讓企業破壞水資源,以供開礦。

水源沒了

僑雄能源開發的古爾班哈達煤礦,位於東烏珠穆沁旗(旗相當於縣)的烏拉蓋水系的下游。同樣在下游的,還有已經投產的賀斯格烏拉煤礦。烏拉蓋水系原本東向西流,為近八萬平方公里的東烏珠穆沁草原輸氧。但是在○四年,地方政府修建烏拉蓋水庫,堵截河水,只為下游的煤礦、以及相當於十個上海市面積的開發區提供用水,不再向下游草原放水,致使下游連年乾旱。這片被譽為最近北京的草原(相距僅約一千公里),在沉默中滅亡。興修水庫的幕後推手,正正就是○一至○七年當盟長兼書記的劉卓志。他後來更官拜內蒙古副主席,去年底因貪污受賄落馬,上月被「雙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烏拉蓋水系的噩耗,在內蒙古只算是冰山一角。「我估計,地面水系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在內蒙古比較大的河流都沒有了,平時都是斷流的。或許十年、二十年就破壞完了。」內蒙古大學民族學教授特古斯巴雅爾說。

官商勾結像蝗蟲一樣蠶食牧民的家園,GDP再怎麼大躍進,也抑制不住草原主人的不滿。是年五月,一名蒙古族牧民在自己位於西烏珠穆沁旗的牧場,遭駕駛着重型運煤車的漢族司機撞死。當地政府把事件定性為交通意外而非故意殺人,惹來死者家屬不滿。不公消息隨之透過口傳和短信傳遍內蒙古的城鎮,數以千計的中學生和牧民憤而上街遊行,至月底更擴散至呼和浩特,中共馬上以戒嚴令恭候,並抓捕異見人士,最終國安放人了事。而當局為免茉莉花革命浪潮引發新疆西藏式的民族衝突,迅即把肇事司機緝捕歸案,並判死刑以儆效尤(上月中已行刑),地方官員送錢送樓補償死者家屬,圖息民憤。

鄂爾多斯

的士司機老鄭說,他月賺過萬,孩子上私立幼稚園每個月學費盛惠三千,公立的貴一倍。他說,乘客中有肉金一千五百元的妓女,還是次貨,也有一晚賺七萬的小姐。他說,夜店裡盡是地下賭場,一夜輸掉一架過百萬元的新版豐田Land Cruiser V8也正常不過。他說,這兒的人買樓一幢幢買,買完不住也不放租,丟空等升值,難怪樓價過去六年升了六倍。

暴發新丁

車窗以外,不知多少輛保時捷Cayenne、寶馬X6、奔馳G55擦身而過。街道寬敞,行人稀疏,看不見東莞工廠女孩手挽手挽得像奧迪標誌那樣的情景,倒是滿街泊着奧迪A7和Q7。老鄭還說,這裡只有二千多架的士,「路虎」(Land Rover)卻有五千多輛,全國第一,「波子」也不輸蝕,有三千多輛。夜漸深,「八號公館」和「金錢豹」等夜總會比旁邊的人民醫院還要光猛,門外卻依舊是一輛又一輛鋪着一層不知是薄沙還是灰塵的勞斯萊斯Phantom、賓利Continental。這裡是「中國杜拜」鄂爾多斯。從呼和浩特出發,往西坐四十分鐘飛機就到。去年,這裡的人均GDP超越香港,高居全國榜首。每十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千萬富翁。暴發背後,靠的是煤、稀土、還有天然氣。

從鄂爾多斯往南走,經過翠綠得發亮的人工合成的草原,穿過有冷氣有廁所的蒙古包,就是蘇里格天然氣田。自二千年勘探以來,探明儲量超過六千億立方米,成為中國已發現最大的整裝氣田,更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西氣東輸的源頭之一。

六十四歲的布日耐,在蘇里格天然氣田東面的巴音高勒村土生土長。他那二千五百多畝地的牧場,近半是沙。他依稀記得,小時候,草長得人那麼高,密密麻麻,像海,一望無際。他隨父母騎馬趕羊,哼蒙古調,住蒙古包。「蒙古包,我們這個地方沒有很多年了!」他感嘆說。中共建政以後,建立戶籍制度,游牧不便管理,牧民被迫定居。五八年,毛澤東發動大躍進,連羊帶草收歸人民公社。他們只好跟貧下中農隨大時代種地。這裡種三年,草原退化,換別的地方種三年,也是退化,整片就沒了。牧民深知,內蒙古的草原不論氣候還是土壤,根本不適合開墾耕種,只是國命難違。「新社會來了,你不跟着走不行!」他說。

你的風兒我的沙
文革以後,鄧小平力推包產到戶制度,布日耐承包了近三千畝地養羊。不過魔鬼細節是,承包制把草原劏開,用欄圍着,牲口只能集中在圍欄之內吃草,炎夏如是,寒冬如是,草原品種減少,繼而再度退化。「分草場是對農業而言的。把農業文化原原本本擺在牧業上,是戰略上錯了。」前巴音高勒村村長烏雲達來說。國策致使過度放牧,政府卻要牧民承擔責任。布日耐記得,大約十年前,地方政府大搞生態移民政策,要求牧民退牧還草,舉家搬到城鎮居住。地方領導當年振振有詞答應,提供住房,提供種地,提供乳牛,提供工作。後來,兌現承諾的只有一間六百多呎的兩房平房。牧民搬到移民村,自生自滅,好比缺水的魚。

「唉呀!六十出頭的老漢,人家不要。後生們開三輪車,到工地打工。」烏雲達來說。就在四鄰陸續搬走以後,勘探天然氣的剷泥車推土車一輛一輛進佔,壓壞牧民的草原,賠償也是海鮮價。「五百塊(一畝)是現在。以前五百也沒有,幾十塊,有的幾塊錢,有的甚至拿不到!」布日耐激動地說。「我們承包的,光是一塊地皮,底下的不是我的,底下的好東西是國家的。」他若有所思自言自語重複了兩遍「沒沒沒沒,底下的不是我的。」二○一三年是生態移民的最後限期,布日耐堅持留低。「放牧人沒有退休這麼個政策。」「蒙古族的文化根基,就是草原畜牧業,所有東西都離不開草原。」

研究草原二十幾年的內蒙古大學教授恩和說。破壞蒙古族人的草原命脈,無異於絕子絕孫的文化滅絕。「維吾爾文化沒了,藏族文化沒了,蒙古文化沒了,漢族文化也沒了!肯定!」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所研究員暴慶五扯開嗓子說。「一個文化要消滅另一個文化非常困難。你消滅別人文化的同時,自己肯定也被消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3

魏家最沉默老么 撒網幫味全出頭

2011-10-24  TCW




十三年前,台灣第二大食品公司味 全易主,股價從一九九八年最高七十六.五元,一路狂跌,二○○○至○二年甚至跌破票面價格,讓入主的頂新集團,一度陷入經營危機。

當時主導味全投資案的頂新集團四董魏應行,在十年前卸下味全董座職務後,幾乎從此消失在台灣媒體版面上。

「外面都說我故意低調,不出來露面,其實我實在是忙到沒時間,」魏應行在上海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如此表示。說完,自己先大笑了起來。

魏應行開心的笑,是因為他在過去十年來,終於在大陸逐漸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成績單。魏應行負責的頂新集團餐飲流通事業群,已經被視為是集團發展的下一艘「航 空母艦」,其中包括速食連鎖店德克士、全家便利商店、康師傅私房牛肉麵店,預計今年營收可達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七十億元),占集團預估總營收 人民幣七百八十億元的一二‧八%。

過去魏家四兄弟以「功能和專長」分工,集團規模大了以後,合作方式轉為「分業」。

「每人負責一種業態,要從頭看到尾,而且做新事業要全力衝刺,更沒空。」過去他平均每個月有十五張登機證,每兩天出沒不同城市。不過,忙碌雖是他少露面的 原因之一,但這些年來他也有了改變。

過去瞻前不顧後闖中國燒光錢靠兄長善後

十三年前接手味全時,魏應行意氣風發、戰鬥力旺盛,當年每天中午休息和下班之前,他都會播一首〈甲青春拚輸贏〉歌曲,來激勵自己和員工;對照現在的他,則 多了些沉穩、內斂,接起電話時還會先說聲「阿彌陀佛」。

他說,當年「管年紀比自己大的公司,很多幹部也都比我年長,當時做事是三分把握,七分膽識。」現在正好相反,至少要有七分把握,才敢出手。

過去魏應行「三分把握,七分膽識」的老么性格,正是頂新集團開創新事業的推手。

他的國小、國中同學,現為台大教授的詹長權就說,魏應行常常「帶頭」做事,像是國中時,他就帶一群同學們跨出彰化永靖鄉,到隔壁的員林鎮去補習,這是當時 大人都想不到的。而他日後在創業路上也是一樣,不斷開創新局。

一九八八年,不到三十歲的魏應行隻身赴中國發展,創業之初做過油品、蛋捲等都不成功,帶去的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幾乎全燒光,最後終於靠速食麵攻下一城, 「那時我想,再不成功就回台灣,結果反而是把哥哥們都找來幫忙。」

一位頂新集團主管觀察,大董魏應州的名言是「獲利就是企業最好的公關。」這個思考反映了他講求成本控管的製造性格。因此,魏應行每次看到新的機會,雖然最 後無法落實,仍有三個哥哥幫忙接手,才把頂新集團的事業體越擴越大。

和三位哥哥不同,從小幾乎沒跟在父親身邊做過生意的他,雖然很有商業頭腦和眼光,在經營上卻往往無法持續,加上身上擔子沒那麼重,造就愛交朋友的性格,卻 也成為頂新集團開拓新事業的引擎。

現在謀定後動看準通路帶旺產品才投資

八年前,日本伊藤忠商事欲進入中國市場開便利商店,透過台灣全家董事長潘進丁找上魏應行。

魏應行說,當時康師傅方便麵和飲料都做得不錯,原本他就在思考,產業可以如何再延伸,「雖然我們沒有在中國市場開便利商店經驗,但看看台灣和日本,尤其 『可尊敬的對手』統一,在台灣發展的不錯(編按:指統一投資統一超商),可見從快速消費品延伸到通路,這個趨勢是沒問題的,」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四年中 國全家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

現在,康師傅速食麵的利潤成長遭遇瓶頸的同時,餐飲事業和便利商店將成為集團下一個成長動能。「國民年平均所得五千美元,是便利商店可以進入市場的時候; 到了八千美元,就會開始快速發展。(編按:中國去年平均所得七千五百四十四美元)」魏應行表示,全家便利商店二○○三年開始發展,目前在上海、蘇州、廣州 共有六百七十八家門市,今年進軍成都及杭州,年底前預估總店數可達八百家,成為外資便利商店第一大。

而未來,將以「一年兩個新城市,三年一個新區域」的速度擴張,預計二○一五年可達四千五百店,這個數字,已逼近統一超在台灣的四千七百家。

在台灣,味全的產品幾乎進不了統一超商,等於在便利商店這個通路裡,失去了一半的機會。然而,味全進軍中國,全家卻成了最好的行銷通路,魏應行替味全拓展 了比台灣大上好幾十、幾百倍的市場。例如,光是味全在中國生產的麵包,只靠著全家這個通路,一天可賣出將近五萬個。

就像統一在台灣有統一超商一樣,有了通路事業,將可為食品本業大大加分。統一在台灣原就擁有食品半壁江山,再靠著統一超如末梢神經般,包圍消費者食衣住 行,掌握通路大權。台灣全家便利店就是晚了統一超十年進入市場,即使苦苦追趕,還是只能坐到老二的位置。

「過去充滿熱情和理想,現在倒過來,要比較務實。」這是魏應行沉潛十年來的心得。

從理想到務實,魏應行在大陸十年,終於在三位哥哥面前交出一張成績單,更以全家便利店在中國撒下通路的天羅地網,要讓在台灣受挫的味全,在中國扳回一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1

工業地產「沉默中爆發」:民企搶籌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7/4MMDcyXzQwNzY4Mg.html

低調的中國工業地產,正在以一種比商品住宅、商辦地產更為理性並更接近國際化的方式快速發展。許多民營資本聚集搶得先機。

最新統計 數據顯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上海土地共成交832幅,3153公頃,其中工業用地成交541幅,1858公頃,佔到全市所有成 交地塊總面積的近6成,較2010年上升12%。統計還顯示,來自上海本地及部分外地的民營企業,成為工業用地的主要買家。

民企搶籌工業地產

對很多房地產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上海宇培,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在高端物流地產領域,上海宇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宇培」)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民營開發商之一。

上 海宇培創始人、董事長李士發告訴本報,2011年8月,普洛斯通過收購美國知名房地產投資基金Equity International持有的誠泰企業(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權,間接持有宇培集團49%股權。目前,宇培集團在上海、北京、蘇州、滁州、瀋陽、 武漢等地的物流倉儲地產資產組合已超過7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規模達20億元。

「未來3-5年,公司將在上海、北京、廣州、瀋陽、西安等22個城市,完成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基地及電子商務中央倉儲分撥中心的開發建設,資產規模將達100億元。」李士發透露。

某 種程度上上海宇培是目前國內工業地產的一個寫照。隨著傳統住宅地產逐步「退燒」,工業物流地產的資本關注度逐漸升溫。同策諮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1 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上海土地成交面積總量中,住宅用地(含綜合用地)、商辦用地佔比僅為29%和11%,分別較2010年下滑了9%和4 %,而工業用地成交面積佔比近6成,較2010年上升12%。

在龍年首月的上海土地市場上,工業用地火爆不減,共成交49幅,合計約257公頃,佔到全部的土地成交市場的9成,創下了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月度新高。

類 似的情況在國內普遍存在。同策監測的另外11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2011年至2月中旬工業用地成交佔比,較2010年有所上升。工業用地逐漸佔據地方土 地供應和成交市場的主力,對於宇培等工業物流地產開發商而言,機會就在眼前。「今年,宇培的土地儲備目標是1200畝。」上海宇培高級副總裁張瓏告訴記 者,這個數字是去年實際完成量的一倍。

更多民企搶籌工業地產的潮流正在逐步形成。出讓結果統計顯示,民企是工業用地的拿地主力,約佔6成。

低地價契機:回報率優勢漸現

更多資本的介入,推動工業地價不斷走高。

同策諮詢研究中心分析師許之靜指出,以上海為例,前幾年經工業用地價格表現平穩,且多為零溢價出讓。2007年至2011年上海全市工業用地成交樓盤均價依次為363元/平方米、366元/平方米、313元/平方米、347元/平方米、443元/平方米。

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市場中心統計還顯示,2011年,工業土地價格結束了多年來相對平緩的走勢,出現大幅拉升。2011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共有26幅地塊成交溢價率超過100%,其中有24幅為工業用地,多為上海本地民營企業所拿下。

不過,張瓏指出,儘管出現一波上漲,但目前國內大多數區域的工業土地依然處於被低估的狀態,以國際習慣採用的「工業、住宅地價比」指標衡量,這一比值還遠遠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

地價的優勢體現在工業地產的投資回報率方面,尤其是高端的物流地產項目領域,投資回報率較住宅等傳統地產領域,呈現明顯的後來居上態勢。

李士發向本報記者透露,宇培的物流地產項目,年回報率達到10%、10年收回成本的水平。土地成本較低外,工業地產的建安成本也明顯較住宅商辦項目節省。

中金公司曾在2010年底的一份專題報告中預測,中國工業用地被嚴重低估,工業用地價格將迅速補漲,物流土地價格將大幅上升。一年多以後,中金的預測前半部分正在成為現實,物流地產尚需時日。

資本聚集也帶來了炒作「病毒」。許之靜指出,如江浙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工業用地趨緊,且部分地區門檻低,如寧波、杭州的成交樓面均價僅200多元/平米,容易成為炒家的獵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9

IPO有償沉默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05_all.html

 部分媒體的「有償沉默」,已經成為當前新股首次發行(IPO)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形成了一條達到每年數十億元規模的灰色產業鏈,催生了一批以此為生的中介機構。

  「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追究起來可以入刑。但無人追究。」一位知名財經公關人士說。

  「創業板上市企業花費的此類額外費用平均為600萬元左右,大多不能以信息披露的名義計入發行費用。這對每年淨利潤只有一兩千萬元的中小企業是不小的負擔。」一位證監會相關部門的局級官員甚至認為,這是一些中小企業上市後第一年業績難看的原因之一。

  以此推算,該產業鏈的「市場價值」已過十億元級。近年來,隨著IPO擴容加速,報價更水漲船高,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2011年,A股市場首發上市公司家數282家。2012年1月,證監會官方網站預先披露欄目中顯示,正在排隊等待審核的企業為515家,包括220家擬首發創業板公司和295家擬首發主板公司。

  IPO的過程本身就意味著企業需要脫層皮。競爭對手、內部紛爭、內外宿敵都有可能在此時向媒體提供「砲彈」來阻擊企業的發行,這是企業走向資本市場變成公眾公司的必經路徑。

  這個過程中,企業或者經得起各種考驗,鳳凰涅槃,順利上市;或者被折騰個半死,一些被隱藏的信息暴露,股價打折;或者因此上市夭折,無一不體現了市場的力量。

  但在中國,這個過程卻往往變成了黑箱交易。企業苦不堪言,廣大投資者則被矇蔽。

被否決七因

  IPO過會失敗基本算小概率事件。

  據Wind資訊數據,證監會IPO發行審核在2011年召開的發審工作會議上的否決率為16%,通過率80%,剩餘比例的原因包括取消審核、暫 緩表決和等待表決等。2011年共有634家企業申請IPO,其中未通過102家,取消審核13家,暫緩表決5家,等待表決5家。

  證監會有關官員透露,未通過企業共涉及持續盈利能力、規範運作、財務會計、獨立性、主體資格、募集資金運用和信息披露等七大類問題。

  證監會最為看重的是申請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被否決企業的此類問題主要體現為申請人經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所處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對有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存在其他可能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情況等。

  但所謂持續盈利能力其實屬於專業判斷領域。IPO企業在這個問題上一般存在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的問題,即是否存在誤導的嫌疑。

  因信息披露存在誤導而過會失敗的案例之一包括西林科,因公司核心產品的前景在招股說明書中被嚴重誇大,經媒體調查報導後被質疑(參見本刊 2011年第23 期「西林科憑什麼上市」)。

  另外,西林科還被質疑實際控制人存在利益衝突,股份轉讓存在不公,媒體聞訊紛至沓來。最近,根據證監會披露,原招商證券投行部李黎明在擔任保薦人期間,涉嫌借道殼公司持有西林科5%的股份。在眾多醜聞影響下,西林科最終主動放棄了上市申請。

  規範運作問題主要體現在申請企業報告期內未依法納稅、資金被關聯方佔用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財務會計問題則表現為申請企業報告期內會計核算不規範和會計處理不合理等。

  是否具備獨立的市場銷售能力、技術能力,也是證監會審核的重要關注因素,這方面被否決的企業主要體現為申請人存在市場銷售依賴、技術依賴和嚴重影響獨立性的關聯交易等。

  「比如一家集團下設公司上市,我們就要看這個集團和子公司之間是否有牽扯不清的關聯交易。要是說不清楚,就不能上會。」一位證監會官員說。

  此外,申請企業被否決的原因還包括主體資格,主要體現為申請人報告期內實際控制人發生重大變化、出資方面存在問題及成長性不符合要求等。而募集 資金運用問題則主要體現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存在不確定性或存在較大經營風險等。信息披露問題則主要體現為申請人未按照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有關信息 等。

  「導致企業沒有過會的這七類原因,每家企業都有一兩方面的原因,或有多方面原因。」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分析未過會企業時說。

  因業績被曝虛假而上市失敗的,莫過於勝景山河,在掛牌交易日的前夜被證監會通知撤銷首次公開發行的行政許可。在上市儀式前一晚的上市酒會上,勝 景山河董事長剛致完辭,就被證監會叫走問詢。第二天,上市計劃擱淺。原因是《每日經濟新聞》在這天刊發了三個整版的報導「勝景山河涉嫌『釀造』彌天大 謊」。

  後勝景山河二次上會被否決,被要求退還募集資金。

  「勝景山河事件之後,慶功酒會都改到掛牌交易當天,就是擔心夜長夢多。」一位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說。

  擬上市企業如果存在嚴重硬傷,在造假鏈條上,自然要將控制負面信息視為不惜代價的重要一環。

  擬上市企業也可能只是存在一些可大可小的問題,如果引至負面報導,會延長甚至拖累上市的進程,此時也有動力來擺平一切負面信息。

  比如,一家消費類企業在發行上會時被媒體質疑存在持續盈利能力不強。因該企業有一年利潤大增是當地政府減免退還稅費而來,這一信息當時未被披露。最終,該企業花費高昂公關費用,換得相關媒體不再追蹤報導。危機平息之後,事隔數月後掛牌上市。

  在這一灰色的利益鏈條上,一些媒體和中介機構趁虛而入,分得一杯羹。

封口的代價

  簡而言之,這條產業鏈的終極目標是讓媒體封口,保證在過會和掛牌前沒有負面信息出現在媒體上。

  從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預披露、發審會公告掛出之日起到上市掛牌前的一個多月,是擬上市公司從董秘到高管最緊張的一段時間。

  「當時我整天提心吊膽,從上會公告之日起,媒體的電話就來了。有的是約採訪,我們歡迎。但有的就是以刊發負面報導來敲詐。」一家主業為製造業的 公司董秘告訴財新記者,並稱自己的遭遇在業界稀鬆平常。「有的董秘朋友告訴我,這段時間裡一天要接五六十個電話,直到公司順利掛牌。天天睡不著覺,忐忑不 安。」這位董秘說。

  一家電子設備生產商的證券事務代表在成功上市後,總結出下面幾條掛牌前應對媒體的經驗。

  根據證監會規定,上市前需要在一家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上刊發IPO期間的各類公告。目前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主要包括《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 報》《證券時報》和《證券日報》,網絡媒體包括巨潮網。雖然規定在一家媒體刊登公告即可,但現在的行規已經變成了四家證券報全都要投放廣告。

  「如果只投其中兩家,另外兩家就會寫你負面。」這位證券事務代表說,「在投放金額上也需要平衡,各報負責這項業務的指定信息披露記者會認真數你 在其他三家報紙上做的公告和報眼廣告版面大小,如果發現自己家版面沒別人多,也會有麻煩。不過,在這類指定信披媒體投了廣告之後,他們一般不做負面報導, 也算省心。」

  對於那些除四家指定信披媒體之外的媒體,分成兩類:一類是正常聯繫廣告,另一類是威脅不給廣告就會刊登負面報導。「這種用負面報導換廣告的事非 常棘手。公司必須要錄音,派專人負責,摸清對方職務,分析負面材料的真實性等。」上述證券事務代表說,「如果媒體真的掌握了公司的負面材料,企業只有花錢 買沉默。」

  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講述了和京城一家知名報紙打交道的過程。這家報紙的記者打來電話,稱有一篇報導要發表。不發的條件是,投放10萬 元廣告,報導僅發表在該報的紙媒上,不上網絡版;20萬元,則紙媒網媒都不刊發。「我們說得先看看文章,發現內容不過是招股說明書風險提示的幾個要點分 析。財經公關公司幫我們分析,認為不構成實質性威脅,不用接受敲詐。因為如果被第一家報紙敲詐上,整個圈子很快就傳開,認為你有弱點,別家都會聞風而 至。」他說。

黑金掮客

  在媒體有償沉默利益鏈上,財經公關應運而生,成為重要一環。

  財經公關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概念不同於國外的投資者關係顧問。在成熟市場,投資者關係顧問的工作中心在於加強與投資者溝通,使其對公司抱有信心,意在市值管理。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財經公關正常的工作內容也是幫助公司與媒體、客戶、政府溝通以維護公眾形象,但在IPO掛牌前的一個月,財經公關最重要的任務變成了幫助擬上市企業減少、消滅媒體負面報導。

  一位財經公關人士說:「我們幹的全是髒活,累活,幫助客戶做一些他們不能做的事情,以使他們隔離風險。」一些擬上市公司此前從來沒有使用過財經 公關服務,但上市輔導期內中介機構會推薦相熟的財經公關給擬上市公司,經過對工作能力、費用的考察及招投標後,目前幾乎所有擬上市公司都會選擇一家財經公 關公司。

  「我們瞭解社會上對財經公關的評價,一些小公關公司和媒體合作敲詐客戶,被叫做黑公關。」一家市場份額相當高的財經公關公司總經理說,「我們非常希望和國外的財經公關公司一樣,真正幫助企業路演、培養投資者關係。但現在環境很亂,我們很無奈。」

  確定了一家財經公關公司之後,擬上市公司一般會向其支付15萬元到40萬元左右不等的顧問費,主要是培訓如何應對媒體提問。之後就進入媒體覆蓋規劃,一般分為第一輪覆蓋和第二輪覆蓋,有時甚至需要第三輪,這些費用十分昂貴,且去向模糊不清。

  一家剛剛上市的創業板公司董秘嚴重質疑一些財經公關公司的誠信。

  「我們是一家小公司,財經公關第一輪媒體覆蓋費用就近400萬元,稱在已圈定好的20家媒體中選擇幾家來投放。最終投放哪幾家媒體以及什麼時間 投放完全由財經公關說了算,稱這是因為財經公關更能實時掌握媒體的動向。但項目結束後,如果這20家媒體裡有8家寫了我們負面報導,12家沒寫,財經公關 就會說他們投了這12家媒體,工作到位。」

  「所有的廣告合同都是媒體和財經公關簽,說這樣簽約,價格便宜,財經公關再給企業開張大發票,企業看不到原合同,無從監督。」這位董秘說。

  一位網絡媒體廣告銷售人員介紹,「合作金額按照企業規模大小分,創業板15萬元、中小板20萬元、主板30萬元,這是給財經公關的報價,財經公關獲15%-20%的返點。財經公關報給企業的價格往往會提高很多,甚至翻倍。」

  另據知情人士介紹,財經公關和媒體之間存在某種「協議」,既包括財經公關可以簽到優惠價格,還包括二者之間的默契。比如,同期過會的有四家企 業,財經公關會跟媒體說好,四家企業只給投放兩家企業廣告,但要保證四家都不出負面報導,那些名氣不大的小媒體立刻會答應這一條件。財經公關公司也就此 「黑」下了另外兩家企業的錢。

  財經公關良莠不齊。有些財經公關公司既當「媒體」,又當「公關」。比如,某財經公關公司用新註冊的公司拿到了若干家媒體的廣告代理權和運營權,並影響採編內容,之後就與媒體配合要求客戶投廣告。如果企業不同意,則媒體刊登負面報導,企業只好付出更高的價錢來「滅火」。

  與投行、會計師所相比,財經公關被認為賺錢更容易。不論投行還是會計師所都需要大量專業人力,每天加班加點至少幹上數月。一家小企業IPO給會計師所支付總共不過200萬元,而一家財經公關在一家IPO企業的利潤就至少有這麼多。

所謂危機公關

  媒體覆蓋之外,更讓擬上市公司揪心的就是危機公關,代價不菲,遠遠超過媒體覆蓋的費用。

  危機公關,本指發生負面事件後,事主請公關公司採用各種方法來和外界有效溝通,儘量消除不良後果的行為。但在中國,所謂危機公關等同於撤稿。

  「我有一個客戶,遭競爭對手舉報,曝出很多負面新聞,最終花了1000多萬元來抹平。」一家知名券商的投行總經理說。

  對於那些同時強調新聞理念的市場化媒體,廣告經營與採編部門相對分割,即便財經公關公司前期以廣告投放進行了覆蓋,也無法控制採編部門的報導。 「這是新聞人的夢想,卻是財經公關和企業的噩夢。」一位財經公關人士稱。但這樣能最終堅持新聞理念和公器作用的媒體,寥寥無幾。這為財經公關創造了廣闊的 交易空間。

  目前財經公關公司會事先跟企業強調,投放廣告並不意味著沒有負面報導。在負面報導出現後,會多一個危機公關的渠道,即和媒體採編部門溝通。

  「財經公關給我們做了一份規劃,對媒體的覆蓋要分採編部門和廣告部門兩種,給採編部門10萬元,投給廣告部門10萬元。我根本不知道給採編部門 的10萬元花到哪裡去了。財經公關公司說去搞定負面新聞,但究竟給沒給採編,我們不知道,也沒有任何憑證、票據留下。財經公關公司說這是行規。」一位董秘 如此描述這一黑箱操作。

  「影響比較大的主流媒體10家,每家20萬元,200萬元;影響力不那麼大的媒體10家,每家10萬元。300萬元就這麼沒了,這還才只是第一輪。」這位董秘出示了一份和財經公關公司的協議,一些在證券圈內知名的主流媒體名字躍然紙上。

  負面信息最終無法完全清除乾淨,因此除了第一輪、第二輪媒體公關,還有第三輪以門戶網站、搜索網站為主的網媒公關策略。

  目前國內著名的門戶網站、搜索網站對這類業務多有專門的價碼,第一頁不出現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名字,與第二頁還不出現,價碼不同,而且是幾何級增長。有些門戶網站還可設置詳細的關鍵詞,來過濾相關公司的負面新聞。

  「首頁不出現、財經頻道首頁不出現、財經頻道的子頻道股票首頁不出現、股票頻道的子欄目新股不出現,各有層級遞進的價錢。」一家公司的副總經理說。

  另一家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補充說:「如果要刪掉負面帖子,要給搜索網站的編輯單獨付費,每條數千元。」

舉報必查

  媒體監督是上市公司監督體系重要的一部分。一位證監會高級官員認為,媒體報導揭露了真相或部分真相,幫助監管者和投資者看到上市公司隱瞞的違法 違規行為,有利於信息透明。但是這種權力也被一些人當做發財的機會,目前還很難形成懲罰機制。因為有關上市公司受到敲詐,一般不願公開指認。一位公司高管 形容說,「就像遭到強暴,寧願忍氣吞聲、息事寧人。」

  「按照香港發行上市的例行規範,我們聘請了公關公司,但從來沒有這種付費報導或付費不報導。」在香港交易所發行上市的紛美包裝有限公司 (00468.HK)總經理畢樺告訴財新記者,「媒體的作用是發出公正的聲音,要做獨立判斷,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撥開雲霧看見事實。」

  一位審理過多家公司發審材料的證監官員說:「發審過程中要求舉報必查,尤其是實名舉報必查。」

  他也介紹,IPO過程中舉報很多,有的律師事務所以此為生,形成了舉報信流水線。一有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掛出來,這類律所就按照模版分析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發傳真給企業,以舉報相脅,要求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有價值的舉報往往有三類來源,第一類來自競爭對手,畢竟對手最熟悉對手的情況;第二類來自心存不滿的前員工,比如瞭解財務數據的財務工作人員;第三類來自前中介機構,如投行做了一年輔導,對內部情況比較瞭解,卻臨時被換。

  前述財經公關公司的總經理稱,「創業板企業被舉報比例很高,從我們的客戶反映來看,大約有70%。」

  這些舉報信在發給證監會的同時,也會選擇性地發給相關媒體記者,這成為媒體報導的重要線索,但也成為一些不良媒體據此敲詐企業的工具。

  上述財經公關公司總經理稱,如何應對舉報危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成本不一。「如舉報偷稅漏稅,證監會要求去稅務部門蓋章說明,這個比較容易 做到。真沒有問題的,增補材料是很容易的。如同業競爭、關聯交易,會計師所、律師事務所查出來真有問題的,就要把第二家關掉或者收購進來,降低成本或者增 加利潤,這是為了規範應該做出的整改成本。如同行舉報,可能會付錢要求其不要舉報,這也是成本。」

  舉報信經過調查報導之後,作用會放大,影響監管部門、發審委員做出對企業的最終判斷。

  「一位委員說,發審會之前的五天發行部門把最終封卷的材料給發審委員。各發審委員一般為律所主任、會計師事務所主任等高管,日常事務繁忙,發審 委員只有兩個多小時看材料,往往在最後去北京的航班上看一眼。每個委員都看不全材料,只是從自己的專業角度,比如會計風險、法律風險方面來關注一下。媒體 是否報導過這家公司,輿論是否關注,如果有的話,發審委員壓力就會很大。」前述公司人士說。

  多位受訪公司人士認為,資本市場要有公開公正的輿論環境,而不是形成黑箱交易的IPO灰色產業鏈。

  「應當發揮媒體正當的輿論監督作用。現在有一個月的預披露期,這段時間媒體可以質疑,我們也可以有機會把事情說得更清楚,這是倒逼機制,倒逼保 薦代表人和我們自己提前發現問題,提升管理水平,被動說不如主動說,晚說不如早說。」前述公司人士說,「但募集資金應該讓企業都花在所投項目上,不應該花 費冤枉錢,否則最終仍然是股民埋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7

求解IPO有償沉默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03/100419150_all.html

 IPO有償沉默,這種媒體監督「濫用症」(相關報導見本刊2012年第22期「IPO有償沉默」),深為市場人士所詬病,也引發了證監會高層的關注。

  不少業界人士懷疑,這個難題目前可能仍「無解」。不過,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已就此事做出批示:這種現象應被譴責,並應被記入誠信檔案,嚴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7月31日,證監會正式發佈《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第80號令)(下稱《誠信監管辦法》),自今年9月起正式施行。其中 提及,如果部分市場主體發佈與事實明顯不符的資本市場相關評論信息,擾亂市場秩序,證監會及派出機構可以向其出具誠信關注函,記入誠信檔案,並可向其所在 工作單位、所屬主管部門或者行業自律組織通報。

  本刊前述報導刊發一週後,一家知名證券報的中層管理者告訴財新記者,「以前的慣例是我們收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費或者廣告之前,都要寫一篇有關這 家擬上市公司的『監督稿』,就是所謂負面報導。但現在,我們領導說,就不寫監督稿了吧,否則有敲詐嫌疑。」他同時承認目前格局不會有大幅度改變,「我們也 要生存。」

  沉默並非解決辦法,否則媒體對資本市場應有的外部監督功能如何體現?

  求解IPO有償沉默,需要監管層面的重視,更需法律、法規層面的完善。多位來自上市公司、券商、監管層、媒體、財經公關公司的讀者來電來函,痛 陳身處IPO灰色產業鏈中的經歷,但大多感覺無奈,認為社會信仰缺失、文化根源、監管體制、人性善惡、法治缺失等,是導致IPO有償沉默現象的原因。

  對中國媒體研究多年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說:「俄羅斯媒體被稱為『自由而待價而沽』,中國一些媒體僅僅是待價而沽。」他認 為,媒體當前的困難和問題,既有自身的腐敗問題,也面臨怎樣努力消除報導中遇到的障礙,「『IPO有償沉默』現象,既有普遍性,但又不是全部。不建立法 治,就難以擺脫部分媒體靠腐敗求生之路」。

  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江平告訴財新記者: 「我以前反對新聞立法,現在我改變了這一看法。新聞立法應有助於新聞自由被賦權,同時將監管部門和媒體雙方的行為都納入法治的軌道。」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和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則認為,建立新聞法治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在目前制度框架下,恐怕還無法建立。

  媒體及學者的共識是,新聞媒體在當代社會推進透明、維護公義的角色是無可替代的,媒體自律優於他律。縱然媒體的調查批評報導出現不盡準確之處, 也應得到社會和法律的相對寬容,以推動「言論自由市場」的發育,並促進整個社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共識的形成。同時,在任何社會,新聞機構均不享有法律豁 免權。如果有敲詐勒索行為發生,當以刑罰論處,對新聞機構也應該有相應的處罰,但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內依法執行。



記入誠信檔案

  「證監會應該管管!」針對愈演愈烈的IPO有償沉默現象,一些證券界人士表達這樣的直觀感受。

  7月5日-6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一行到重慶調研。據證監會官網消息,與會企業代表提到,上市公司應對媒體報導工作越來越複雜,因為其中既有嚴肅報導,也不時遭遇為難乃至敲詐,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對財經類媒體的准入、管理以及考核。

  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楊樺、重慶證監局局長葉春和表示,之前也聽到過類似意見,應當認真研究解決。

  郭樹清在會議上回應,對媒體確實有一個監督問題,初步想法是可考慮納入誠信體系建設,無論機構還是個人,包括媒體,只要進行了虛假或者惡意宣傳、報導的,都要記錄在案並承擔相應的後果。

  7月31日,證監會正式發佈《誠信監管辦法》,其主要制度包括:建立全國統一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推出誠信信息查詢制度,並與國 務院其他部門、地方政府、司法機關、行業組織實行誠信信息共享,實現對失信行為協同監管;建立一系列的違法失信懲戒制度,包括在主板、創業板發審委、併購 重組委等委員、專家遴選中,對有失信記錄的「一票否決」等;建立針對幾類特定主體的誠信約束制度,加大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和相關重組方履 行分紅、資產重組等公開承諾的督促、約束力度。

  涉及媒體報導部分,《誠信監管辦法》中提及,針對當前市場上部分主體發佈與事實明顯不符的資本市場相關評論信息,擾亂市場秩序的實際,規定證監會及派出機構可以向其出具誠信關注函,記入誠信檔案,並可以向其所在工作單位、所屬主管部門或者行業自律組織通報。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誠信監管辦法》是資本市場誠信建設的一部重要基礎性法律制度,其核心和亮點在於,正式把「誠信」納入監督管理的範 疇,創新建立專門的誠信監督管理制度,通過從誠信信息的界定與歸集,到誠信信息的公開查詢,從監管部門的誠信監督、管理,到市場機構的自我誠信約束,從失 信懲戒、約束,到守信激勵、引導等一系列制度機制,強化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的誠信約束。而市場主體認為自己的信息存在應予刪除、修改,或者其他重大、明顯 錯誤情形的,也可以申請更正。

  「證券公司保薦代表人可以向證監會舉報,建立誠信檔案,讓上市公司、券商、其他中介機構可以投訴。比如一家媒體被投訴五次以上且查實的,由交易所進行譴責;譴責三次以上,轉給新聞管理部門取締牌照。」上海榮正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合夥人鄭培敏建議。

  目前,誠信處設在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內,接近該部門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記入誠信檔案的前提是有關部門出具正式處罰或表揚。誠信檔案在建立初期,更多是記錄功能,前述諸多機制還有一個建立和發揮功效的過程。

要法治不要管制

  針對市場深惡痛絕的IPO有償沉默甚至變相敲詐等猖獗行為,有證監官員認為應該收集證據向新聞出版部門舉報。

  今年5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起了為期三個月的「打擊新聞敲詐、治理有償新聞」的專項行動。6月13日,國家廣電總局也發出《關於開展「打擊新 聞敲詐、治理有償新聞」專項行動的通知》。本次專項行動的基本任務是:嚴厲打擊假冒新聞機構和採編人員開展「新聞採訪」活動及利用「新聞採訪」活動敲詐勒 索的行為;治理新聞採編人員利用採訪活動謀取利益,或接受採訪對象、單位、利益相關方和公關公司「紅包」等不良現象;治理新聞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新聞報導 形式發佈廣告,搞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的行為,規範新聞採訪活動秩序,清除新聞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風。

  但有意見認為,用加強管制的做法來解決當前的問題,不能解決根本,其中存在灰色地帶,可能反而限制媒體正常的輿論監督功能發揮。解決IPO有償沉默問題,應訴諸法治。

  「為什麼至今還沒有新聞法?依法對於那些IPO敲詐團的主力敲詐勒索者可以進行懲罰,比如吊銷牌照。」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了業內認為的IPO敲詐團五大主力媒體,他同時承認,其中一些媒體開始初步具備了專業的新聞調查能力,只是行為不夠前後一致,也常常不夠自律。

  「新聞媒體應該受到監督和管理。但我不讚成簡單訴求行政部門來管理媒體。因為現在強調依法行政,但相關行政部門只有法規,而沒有明確的法律授權 對媒體進行管理。」展江說,從2005年開始,新聞出版總署陸續出台了《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等,「但那只是部門規章,談不上有法可依」。

  但新聞業內對出台新聞法一直有擔憂。「如果新聞法規定的權利多是宣示性條款,而義務條條落到實處,那麼結果一定是進一步禁錮新聞自由。」一位新聞業資深人士說。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也有如此擔心。「應該建立新聞法治,但在目前制度框架下無法建立,無論是立法還是行政和司法都無法依靠,因此更多地應該 依靠新聞行業的自律,而不是尋求管制。」他說,「如果目前情況下出台新聞法,必然帶來非法治的行政管制,不但無法保障新聞自由,還會將媒體現有的一點自由 報導空間拱手相送。」

  展江表示理解那些反對出台新聞法的理由,比如在一個不成熟環境下出台新聞法可能進一步壓縮媒體的新聞自由空間,但他不贊成這些理由,也和一些法學界學者辯論過,「結論是,只有依法行政,相關部門的權力才能正確行使,才會受到合理限制」。

  展江認為,最擔心出台新聞法的是相關部門,而不是媒體和受眾。「目前對於新聞媒體的監管可謂是法治的盲區,人治的特區,規制(行政規章)的綠 區。只有規制,而無法律。」他說,「我國接近於大陸法系,只有對新聞正式立法,才有執法依據,所謂『以法律為準繩』才能成立。法律具有公開性、穩定性,否 則在這方面的監管就會流於隨意、神秘。」

  「除非有上位法的支持,我不大贊成行政規章來管制媒體,因為這不是真正的法治,不符合溫家寶總理近年來一直推進的依法行政的邏輯。」展江說。

直面敲詐勒索

  在新聞法未出台之前,依法治理IPO敲詐的路徑仍然存在。直接尋求法律幫助,面對敲詐勒索行為發起抵抗,是那些遭遇IPO有償沉默、自認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企業們應該走的路。

  「目前對於媒體的監管主要在行政處罰和追究刑事責任方面,而民法是缺位的。新聞法和媒體行政管理應該主要對接民法和行政法部分。如果媒體報導失實,應該通過《民法通則》等索取賠償或者賠禮道歉,同時要避免『因言獲罪』。」展江分析。

  一位上市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說:「某些媒體打來電話,直接就說交30萬元廣告費,可以不發負面報導。這是赤裸裸的敲詐勒索,有錄音為證。」而相 對隱蔽的變通辦法更多,比如要求贊助會議等活動,或是要求公司全數購買印有相關報導的報紙,數量已經遠遠超過這家報紙平日的發行量。

  另一位上市公司的副總經理則說:「我總覺得沒有特別有力的證據,而且公司上市後又不能得罪媒體。我想瞭解可以哪些罪名來起訴這些不良媒體?」

  「如果媒體的調查性報導屬實,那麼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如果媒體報導失實,而且是涉嫌參與IPO敲詐團的主力媒體之一,那麼就應該以敲詐勒索罪來追究,這個取證相對於官媒勾結容易一些。」展江說。

  「在追究刑事責任方面,關於職務犯罪,那麼有沒有媒體人和記者犯貪污受賄罪一說?記者不是公務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醫院和高校等事 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已被納入貪污賄賂罪的犯罪主體。媒體也是公司化運作的事業單位,如果還有例外的話,那麼可以商業賄賂罪量刑。」展江說。

  「媒體有問題,公司也有問題。」展江認為,那些主動用金錢來賄賂媒體,用非正常手段干擾甚至制止媒體正常監督的企業本身,也有行賄罪的嫌疑。有關上市公司是否也應該納入證監會誠信體系的黑名單? 這是一個目前監管當局還沒有涉及的地帶。

  「投資者、融資者、監管者,都要按法律來。媒體不能造假傳謠,要有責任感,不能故意引導讀者。有些媒體製作的標題帶著問號,說明並沒有切實的證據,但令投資者一看標題就以為擬上市公司是造假。很多時候,這些帶問號的問題可能是敞口的。」 鄭培敏對財新記者說。

  鄭培敏建議,證監會應該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的檔案制度,以幫助擬上市公司直面某些媒體的敲詐勒索。紅名單制度是給好人貼標籤,確定哪些媒體的調 查報導在發審中可以採信。「對媒體也可以進行分級監管,比如對有公信力的媒體可以認定為一級採信媒體,給好人貼標籤。」鄭培敏說。

  黑名單制度是建立誠信記錄,給壞人貼標籤,一旦被記錄誠信污點,則該媒體的報導不能在發審中被採信。鄭培敏建議,「比如可以讓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牽頭來設計制度,超過十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投訴了某家媒體並查實,就進入黑名單。」

  一些業內人士提到了在IPO過程中表現頗為活躍的上海李國機律師事務所。「我聽說有關領導已表態,可以冷淡處理他們發來的一些文件。」該業內人 士透露,在IPO企業的招股說明書預披露稿公佈之後,有時會很快收到上海李國機律師事務所的來函,指出公司存在的某些風險或法律瑕疵,要求被聘為法律顧 問,否則就要向監管部門舉報,已經成為該律所的一種業務模式。

  截至本刊發稿前,李國機律師事務所未對本刊的採訪函做出回應。

破除尋租根源

  不乏市場人士稱,IPO有償沉默根源應歸結為發審制度本身,以及相關的監管制度。

  一位備受媒體敲詐困擾的擬上市公司副總經理說:「為什麼證監會在發審時候不能停止採納媒體意見呢?證監會不聽媒體的,不就行了嗎?」市場中和他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發審制度本身雖然不符合市場化的取向,但卻不是IPO有償沉默的源頭。因為即使在沒有發審制度的市場上,媒體的報導一樣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發行股價,乃至發行能否成功。

  「任何一個沒有輿論監督的行業,都會失控。這條灰色的IPO產業鏈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媒體報導可能會阻礙企業上市,而敲詐勒索卻基本不用付出什麼代價。」一位就業於某知名財經媒體的新聞從業者說,「正常的輿論監督應得到鼓勵,而非法的敲詐勒索必須受到懲治。」

  即使在發審權力過大的市場環境中,媒體監督也是一種有效制衡機制。「失去媒體監督,監管者就好比聾子和瞎子。」一位證監會發審部門的官員表示,在利益的驅動下,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合謀造假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單憑發行部門兩位預審員,如何能夠完全識別出來?

  6月28日,在中國證監會主辦的第二期保薦代表人培訓班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真正因為媒體報導影響審核的不足5%。只要擬上市公司在遞交IPO申請文件的流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能說清楚,而且提前把「疤」說清楚,就不會因為外界的質疑報導而對發審產生影響。

  「如果你連自己公司身上的疤都說不清楚,那又怎麼說服我們呢?」證監會發行部有關人士表示。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代辦股份轉讓部總經理程曉明在微博上評論IPO有償沉默現象時說,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審批制度過於糾纏法律和會計的合規問 題,公司在這些方面幾乎都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對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而言,公司行業、技術、成長性才是最重要的,但這樣的判斷應該交給市場,而不是 證監會和發審委。

  一位證券監管者則表示,「我們在發審的時候,並不要求IPO企業100%完美乾淨,內部是有一個『三二一』慣例的。比如要著重審查企業七方面的 問題,而如果這個企業存在三個問題,肯定不能過會。如果存在兩個問題,有可能過會。如果存在一個問題,那一般都是可以過會的。」

  抵制「有償沉默」,最需要尚在IPO流程中「飽受煎熬」公司的主動配合。一位正在IPO流程中的擬上市公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預披露後我們每 天幾乎接到七八十個電話,說為我們維護媒體環境要求投廣告,幾天後不投放就要寫負面。我們不妥協的結果就是負面鋪天蓋地,有的網站還做了專輯。但我們相信 能向預審員解釋清楚。」

  但另一位擬上市公司副總經理沒那麼自信,他表示該公司之前的首次上會失敗,與沒有滿足某些媒體敲詐報導有一定關係,發審委的意見也有失公允。

  他正在準備二次報材料。「上次被發審委質疑說盈利能力有週期性,波動很大,去年和今年的業績我們都實現了穩定並有增長,因此這次過會把握很大。」他表示,最頭疼的就是再次被某些媒體圍攻,但是,「這次誰要敲詐,我就和誰豁上了」。

  本刊見習記者楊璐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74

貨幣刺激能否換來經濟增長 全球降息,中國沉默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419

五一之後,全球央行進入一輪降息競賽,期望寬鬆的貨幣能保持或者刺激實體經濟的真實增長。

市場上的錢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前所未有地受到關注。中國卻在並不強勁的經濟增長與國際熱錢洶湧的兩難局面下,保持著沉默。

全球降息潮

從金融危機之後到現在為止的5年間,全球央行已經實施了五百多次降息。而降息的隊伍依然還在擴大

一場如火如荼的降息比賽,五一之後在全球展開。

2013年5月2日,歐洲央行10個月來首次降息,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降至0.5%的創紀錄低點。

此前兩個月裡,波蘭、墨西哥、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已先後宣佈下調利率。但歐洲央行加入降息陣營,則是更標誌性的變化,因為此後十天內宣佈降息的國家已經有此前兩個月那麼多。

歐央行降息次日,印度央行降息25基點;四天後,澳大利亞央行下調基準利率,降至1959年該行成立以來的最低點位。第二天,新西蘭央行行長承認已經拋售本幣,並警告會再次干預;同日,瑞典財長也放棄了不干預匯率的立場,稱不希望本幣過度升值;而波蘭央行於當日意外降息25基點;兩天後,越南當局宣佈將再融資利率從8%下調至7%,這已是自2012年初以來越南第八次降息。

這樣的情形,將越來越多國家逼入降息陣營。

最新加入的則是以色列。以色列議息會議原本預定在5月27日進行,但5月13日卻意外將基準利率從1.75%降至1.5%。這是以色列央行自2008年11月以來首次做出常規計劃外的利率決定。

以色列央行表示,這次計劃外的降息是由於以色列貨幣新謝克爾(shekel)的持續走強,威脅到該國關鍵的出口行業。此次降息之前,新謝克爾對美元的匯率已經升至2011年8月以來新高。

事實上,自從美聯儲不斷推出QE寬鬆計劃,以及日本央行2013年推出史上最大規模「放水」計劃以來,全球競相進入「貨幣戰爭」。貨幣競相貶值,這讓剩下的國家越來越面對本幣貶值導致出口競爭力受損的難題,從而被迫加入寬鬆與貶值行列。

尤其是對那些新興經濟體來說,更面臨著熱錢湧入的危險。世界銀行對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流入的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前四個月,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量較上年同期激增42%,達到640億美元。因此,在韓國、澳大利亞和越南等國,最近的降息則明顯帶有打壓本幣的考慮。

從金融危機之後到現在為止的5年間,全球央行已經實施了五百多次降息。最近這波降息潮中,僅僅只有巴西等三個國家為抑制通脹而加息。

而降息的隊伍依然還在擴大,在以色列之後,摩根大通預計俄羅斯、南非和羅馬尼亞將在未來數週加入全球寬鬆大軍。

爭議真實增長

這些錢是否如各國央行所寄望的,帶來經濟的復甦與真實增長?許多經濟學家正在為此爭論得不可開交。

在全球寬鬆的貨幣體系下,大量的錢遊蕩在市場上。這些錢是否如各國央行所寄望的,帶來經濟的復甦與真實增長?許多經濟學家正在為此爭論得不可開交。

在支持一派看來,日本提供了最好的佐證。

自從2012年安倍晉三執政,並推動日本實行史上最寬鬆政策以來,美元兌日元已經升值了超過30%。狂跌的日元,帶來了日本國內經濟狀況的持續好轉。

日本出口商的銷售額和利潤應聲而漲。最大出口商之一豐田汽車在截至2013年3月的年報中稱:「日元下跌對企業銷售利潤的貢獻達1500億日元,推動公司淨利潤達9621億日元,同比增長2倍。」

通脹刺激了薪資上漲,也刺激了國內消費。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刺激下,日本一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由2012年四季度的-0.2%實現大幅回升,預計將達到2.7%。政府調查顯示,消費者信心和就業信心指標均達2007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受此鼓舞,日本已經將2013年的經濟增速目標上調至2.9%,大大高於2012年年底世界銀行等機構做出的0.5%-0.8%的判斷。

而全球金融市場的繁榮,也讓人歡欣鼓舞。

主要的股市指數,大多來到了歷史高點附近。從2012年底至今,日本股市最大漲幅逾六成;2013年5月2日,美國標普500指數最高觸及1598.6點,再創歷史新高,道瓊斯指數在2013年4月創出歷史新高後,至今仍在高位運行;德國、英國主要股指也都在朝著歷史最高點前進。

一直疲軟的大宗商品市場,也在降息潮的刺激下出現反彈。

不過,另一派卻對此憂心忡忡。

「央行送出的這種『止痛藥』,短時間內可能扭轉市場走勢。」匯豐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金恩在最新報告中指出,新一輪寬鬆政策「治標不治本」,能否扭轉經濟頹勢,「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金恩認為,當前全球金融資產一片繁榮,與其說這體現了央行推動經濟健康復甦的能力,不如說是創造金融泡沫的能力。「當然,如果取代金融泡沫的是經濟崩潰,那麼興許值得冒這個風險。不幸的是,泡沫通常是經濟崩潰的前奏。」

數據來源: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何籽/圖)

中國怎麼辦

全世界都在猜測,中國會不會加入降息陣營,這個新興大國的宏觀經濟將是什麼走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成為了焦點。

這一方面是因為實行穩健貨幣政策的中國至今保持沉默,未在利率變化方面作出任何動作,甚至吹出風聲。

另一方面則是作為對熱錢極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國正面臨著巨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和熱錢湧入壓力。2013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有效升值超過3.5%,速度和幅度為2005年匯改以來所罕見,最近更是突破了6.20關口。

全世界都在猜測,中國會不會加入降息陣營,這個新興大國的宏觀經濟將是什麼走向。

最新發佈的國內宏觀統計數據卻並不理想。2013年4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1-4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0.6%,均低於市場預期。而通常用來衡量國內製造業繁榮與否的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4月份的數值為50.6%,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增勢趨弱。

這些「風向標」,顯示出中國的實體經濟雖還在增長,但增幅緩慢,低於市場普遍預期。

但央行卻在此時開始回籠貨幣,展開28天期520億元正回購操作,同時招標發行270億元3個月期央行票據。這套組合拳,說明積聚在經濟體中的流動性相當寬鬆,以致需要央行出手進行特別沖銷。

在是否降息這個問題上,這種矛盾的狀況無疑對中國監管層提出了挑戰。降息能刺激疲弱的經濟,但卻會讓市場上本來就已經多到需要央行動手的流動性進一步氾濫。

市場上的錢,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因此前所未有地受到關注。

渣打銀行2013年5月13日的研報認為,一季度的信貸增長,預計要到二季度末或三季度,才會讓中國經濟增長有所反應。因為在利潤重拾升勢之前,要先解決居高不下的庫存水平和應收賬款產生的融資問題。

「流動性充裕卻無法提振企業經濟活動,顯然為決策層造成了更大的挑戰。」瑞穗證劵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媒體公開表示,產能過剩、企業債務還本付息壓力大等因素,迫使企業投資率降低,進而造成投資疲軟,而且,海外經濟復甦緩慢導致出口壓力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幾乎是這個春天裡中國經濟數據中唯一的亮點。這意味著資金正在集中湧入這裡。

因為「國五條」,樓市出現恐慌性搶購,一季度數據前所未有地亮麗。即使在市場普遍預計銷售數據將出現回落的2013年4月份,銷售面積也意外地同比增長40%、增速比3月還高。另一方面,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升至14.5%,說明房地產投資正在迅速上升。

當房地產正在「吸」走其他實體經濟部門的資金之時,中國的監管層並不打算放開更多貨幣。

「儘管信貸同比增速進一步加快,我們用來衡量信貸擴張勢頭的指標——新增信貸佔GDP比重(經季節調整)於4月小幅下滑。這顯示信貸擴張勢頭已經見頂。」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提供給南方週末的一份報告中如此判斷。

毫無疑問,倘若失去更大量的貨幣進行刺激,單靠房地產支撐的中國經濟可能將面臨一個並不輕鬆的增長局面。

因此,預測機構與經濟學家們最近一週裡都紛紛調低了2013年對中國經濟增速的估計。比如渣打集團從此前的8.3%下調至7.7%,荷蘭國際集團(ING)從之前的9%下調至7.8%。即使是最為樂觀的匯豐,也從之前的8.6%調低至8.2%。

但中國似乎正在改變過去的GDP增速崇拜,官方對於速度放緩的容忍度正在增加。2013年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57

伍德福特:沉默 你就跟壞人一樣壞

2013-08-12 TCW
 
 

 

你應該會想知道,麥可.伍德福特(Michael Woodford),這個第一位成為對外告密的執行長,經過奧林巴斯(Olympus)醜聞風暴後,對於職場上的權力、正義與信任關係,是否有新的看法。

本刊專訪伍德福特,他說,如果再來一次,他仍會做同樣的選擇。因為,「沉默,你就成為共謀者,跟壞人一樣壞。」

兩年前他在西班牙馬略卡島度假時,沉重的發了六封信給奧林巴斯董事會,希望調查醜聞事件;現在,他在同樣的度假地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以下是摘要。

同事叫我爆料??但我被辭退時,那些人馬上不理我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奧林巴斯事件如何影響你的生活、信念和價值觀?

伍德福特答(以下簡稱答):它讓我對於人性感到悲觀、看到黑暗面。我原本是理想派,以為我很會識人,但是當我被辭退時,那些人馬上不理我,我像是得瘟疫的人,被避之唯恐不及,裡面不乏我認識超過三十年的人。

有些人曾經抱過我剛出生的孩子,一起歡度假期。他們不是企業菜鳥,都是資深主管,都是跟我共事很久、很好的朋友。

當初他們要我爆出內幕,但是最後都不接我的電話,也沒有捎一封簡訊,這件事改變我對世界的看法,讓我看到人性的黑暗面。

現在,這些人有藉口,他們說麥可做得很好,但方式可以更好些,卻沒有說什麼叫更好的方式。我已經寫了六封信,要求董事會調查(編按:指其先前透過內部溝通的方式無效,才被迫對媒體揭露醜聞)。

在職場關係裡,多數的關係都非常膚淺表面,會把自己的利益與職稱放第一,甚至是高於人類應該展現的正確行為,這件事情讓我非常失望。

所以現在我要用未來的人生,為值得付出的人做有價值的事情,現在我投注在交通安全維護上,為改善交通環境設施的基金會募款演講。

太太要我放手??但如果不行動,就成了共犯

問: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離職,拿離職金離開日本,為何你會如此執著,甚至成為告密者?

答:人的個性都是由小時候環境養成,我小時候的環境不太好,但是母親教我是非分明。這不是很簡單的是非選擇題嗎?

如果你不行動,你就成了共謀者。我是這樣認為,沉默,你就跟壞人一樣壞。

問:這段時間你的家人也飽受驚恐,你太太一度要你放手,但是你沒聽她的話?

答:沒有,我沒聽她的話。如果再發生一次相同的事情,我也不會聽她的話。

問:是否因為你是外國人,所以可以選擇告密,因為大可一走了之,但是大多數日本人無法這樣做?

答:所以,真正的英雄是對《Facta》說出真相的告密者(編註:文章有提到,奧林巴斯內部有人對該雜誌告密,才讓主角知道此事),那位真正的告密者,連他的枕邊人都不曉得他是告密者,直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對這個人有無限的敬意。

問:醜聞發生後,奧林巴斯股價花了十九個月才回到原來的價位,到現在才轉虧為盈(截至二○一三年三月底,淨利為八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元),你誠實揭露真相,但是揭發前,是否有想過股東利益,你不是該為股東權益負責?

答:誠實重於一切,高於股東權益,不能在這上面妥協、退讓。如果你誠實、誠信的經營公司,最後一定會受惠;如果你把股東權益置於其上,最後公司也不會好。

我們要保全股價或者要活得誠實?面對、處理它,就是對股東權益最好的方式。

問:你覺得有沒有可能你先忍住,摸清楚裡面的關係、找到盟友,掌握大權了,再進行改革呢?把這些問題和毒瘤一次清理乾淨。

答: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任何國家資本市場要能運作,信實的財報、良好的監督制度,是資本主義運作的根本,沉默不作聲是很危險的。

短痛是為了長期好,對我而言,誠實、誠信,不應只是嘴上說說,它比短期財報上的成功還要重要。

良心提醒我面對??我可以回企業,但寧願當一隻孤狼

問:你不想回到企業嗎?或者你覺得還能回到企業嗎?

答:我能,但是當你經歷了這麼強烈的震撼後,我寧願選擇當一隻孤狼。

現在我花六成的時間在慈善工作,四成時間在財經相關的企業擔任顧問。

問:你很熱中於道路安全,擔任CEO 時,即便再忙都會拍下你發現交通危險的地方請政府改善,為何這麼執著?

答:小時候目睹一場車禍,親眼見到同學因車禍死亡;後來發現我可以改變現狀,如果你發現你可以改變事情,就去做,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82

2013 藍籌沈默

來源: http://xueqiu.com/6254918995/26794288

今年又是藍籌沈默的一年,我原想用“沈沒”,還是換成沈默好了。先看大藍籌收益率。中石油 -12%。工商銀行 -9%。農業銀行 -7.5%中石化 -12%中人壽 -30%中神華 -36%招行 -19%平安 -12%興業銀行-10%茅臺 -38%——————————————————————————————1. 資本是最聰明的。如果我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板,所在行業由於各種原因,估值很低,比如5倍PE。那麽我應該怎麽辦呢?1)賺了錢,繼續投入本行業,繼續賺錢。只當公司沒有上市。2)把錢抽出來,收購一些新興行業,安排親信進去,關聯交易,然後上市,以100倍PE。2. 資本是最聰明的。如果我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板,所在行業由於各種原因,估值很高,比如100倍PE。那麽我應該怎麽辦呢?1)雖然不賺錢,但是投資者熱捧,看好未來,那麽我應繼續本行業,直到賺大錢那天。當公司沒上市。2)把IPO圈的錢抽出來,購買一些傳統壟斷行業,以5倍PE。3) 10倍PE收購並購上下遊,然後享受100倍PE的估值。然後套現。我認為,上面這些現象今天都可以在市場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說說“確定性”,投資以來,我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確定性。一件事情的發生的原因無非可以歸結為2點:偶然和必然。比如我買入一只股票,第二天就意外停牌了,然後公司宣布突發性利好,複牌後股價大漲。這就是偶然性。但實際上,許多“偶然性”我們是很難辨認清楚的。比如07年你買入一個股票,漲了3倍,這就很難說清,是你水平高,還是市場水位線上升的結果,因為當時的垃圾股也能漲幾倍。目前持股:A股:平安轉債,興業銀行,萬科AB股:新城BH股:惠理,中信銀行H,新城H今年投資收益真的很差勁,年初很快賺了20%+,然後半年的時間又回撤30%+,接近年尾還有8%左右的虧損。收益率居然比2011年還差。今年的投資大概可以用一個換股的例子來總結:去年底今年初把長安B,江鈴B,魯泰B,都賣光了,買入了新城B。長安B,江鈴B,魯泰B,都翻倍了,新城B跌了30%。把2.0變成了0.7。以下省去5個例子,包括我在白酒暴跌盛宴中分到的一杯羹。看走眼很正常,看走眼輸大錢就是投資系統失敗了。當然,我並不認為新城B選錯了,今年的銷售仍然是符合預期的。但押寶一只B股,根本不符合我以往的操作經驗,也給了失敗的可乘之機。無論未來發生什麽,今年的B股完全失敗,這毋庸置疑。2014年預計平安(轉債),惠理,新城B,新城H,興業,萬科A,會持股不動。中信銀行H可能會和其他銀行調換。——————————————————————————————2013,快結束時,我想談談市場。資本市場有個特點,就是殺多。哪類人多就殺那類人,這本身和價值關系不大。概念股投資者多了,就集中殺一批,價值投資的多了,也集中殺一批。03~07年,價值投資者,或者大藍籌的投資者,賺錢賺到手軟,巨無霸市場也給60倍PE。所以這幾年有許多業績增長3倍的大藍籌,股價跌去50%。概念股投資者最好殺,因為概念破了,樹倒猴孫散,墻倒眾人推,幾個月的功夫就恢複原形。價值投資者不好殺,因為有業績支持,所以要靠時間,要用3~5年的時間去殺。而本輪的中國經濟調整,就給了市場最好的一次機會,以消滅價值投資者為目標的機會。殺的大家沒脾氣了,殺的大家互相踩踏,殺破底,沒有底,殺的大家認為現在就是永遠。價值投資者最大的法寶就是安全邊際,還有分散持股,特別是在中國。中國目前還沒有可口可樂,耐克這樣的偉大公司,茅臺這樣皇冠上的明珠在政策的沖擊下都七零八落,說白了,就是沒有堅實的群眾消費基礎。所以要分散持股。當然我曾經說過“集中持股是走鋼絲,巴菲特是阿迪力”,如果具備了阿迪力的能力(這個市場絕對有這樣的人),那我也建議集中持股,但多數人不是阿迪力。今年也許你買了民生A,沒有虧損。也許你買了招行A,虧損了20%。也許你認為這是水平,但我認為在一項投資中,如果考察時間過短,水平對結果的影響只占1/3。因為如果民生A和民生H股價一樣,招行A和招行H股價一樣,那麽結果也許相反。就像去年銀行股的投資者可以嘲笑創業板,今年創業板的投資者可以嘲笑銀行股,結果並不代表永遠,永遠是什麽,永遠就是我們要在這個市場盡量長的活下去。中國資本市場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當然不排除有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如魚得水,但那畢竟是少數。股市絕不是發家致富的場所,只是理財的一種手段。5萬元做個小店,100個人中有80個人每年能賺回5萬元。5萬元去投資股市,100個人中,有80個人覆滅了。有1個人每年能轉回5萬元,這個人第二年也可能覆滅了。即便如此惡劣,只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幾年也能將損失控制的盡量小。因為大部分藍籌股,低點並沒有下沈太多。比如過去3年:持有招商銀行虧損10%。持有民生銀行A盈利80%。持有萬科A不虧不賺,持有平安A虧損27%。如果持有B股,許多都盈利50%以上了。差不多搞個組合,賺錢不容易,保本或者小虧問題不大。這幾年賺錢的投資者似乎也很多,但相對數量並不多,因為按照成交量和價格去統計,這幾年賺到錢的人並不多。就像去年這時候,銀行股的投資者都開始曬收益了,今年看到的是中小創業板的投資者在曬收益,但有沒有去年買民生的,今年買掌趣科技的呢,肯定有。但可以忽略。同樣,03年到05年,最牛逼的投資者已經賺了幾倍了,但畢竟是少數,少之又少。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講,切實可行的目標就是,在熊市少虧錢,在牛市里賺到平均的人。所以我認為過去3、4年,沒有被市場消滅的,大部分戰鬥力得以保存下來的投資者,就是成功的。就有可能迎接黎明,賺到又一桶金。我不認為那種在黎明到來前滿倉,然後迎接上漲是可行的策略。這幾年市場已經把許多趨勢投資者玩死了,每次牛市趨勢確立的時候,也是成交量高潮的時候,無數趨勢投資者入場的時候,也是暴跌的時候。所以耐心的,低位滿倉或者加倉,耐心的隨波逐流,起起伏伏,才有可能是最後的贏家。為什麽持續下跌,你可以說房地產危機,可以說銀行危機,可以說地方債危機,可以說導彈危機,可以說人口危機,可以說。。。。危機。但歸根到底就是GDP下行了,原來的預期沒有達到,各行各業的營收規模,利潤都沒有達到預期。GDP的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沒有必然關系,GDP超預期企業利潤才會超預期,GDP低於預期,即便遠高於全世界股市創新高的國家,但達不到我們自己的預期,企業利潤增速仍然會下降,或者負增長。真正的牛市來臨,一定是GDP翻轉。才能重拾信心。就這麽簡單。否則市場會慢慢下行,偶然報複性反彈,原因是GDP短暫反彈,而且也符合市場的殺人特性。在波動中殺人。2013不是牛市嗎,有人說,是的,2013是牛市。每一年都可以成為牛市。但我認為堅守一種投資策略是唯一可持續的,善變在這個市場是誘人的,也是危險的。2014年的總結,我希望題目是《贏家》,給每一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