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繳的稅 比炒房大戶多!


2012-6-18  TCW




一個幼稚園級的總統、一個小霸王部長、一個部長級的院長,再加上一群禿鷹立委,搞出了一百天的證所稅鬧劇,」這,是近來金融圈對荒腔走板的證所稅所下的評論。

證所稅大鬧劇:為了七十億,台股市值少三兆

六月四日,立院財委會挑燈夜戰,討論證所稅的各個版本。

光是三個議事人員照議事流程把十個版本、二十一個提案通通朗讀一遍,就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席間立委紛紛開始打瞌睡,這,更凸顯了證所稅行政、立法部門毫無共識的荒謬。

一百天的荒腔走板,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台股市值蒸發三兆元,股民平均每人損失超過三十萬元。

一百天的荒腔走板,可以換來什麼?

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六月七日在立院答詢時表示,證所稅估計可以替政府創造「六、七十億」的稅收。這個金額有多「少」?

若對照二○一一年台灣整體稅收一兆七千六百億來看,七十億占了約○‧四%。為了一個占整體稅收不過○‧四%的證所稅,原本高喊的公平正義不知跑哪裡去了。

讓全台灣吵了將近三個月,搞得窮者怨、富者怒,人人都對稅有意見,都想罵上一句。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就出在稅收的比例失衡,而且證所稅議題,讓全民都更注意到「公平正義」!由上圖可以發現,台灣目前的稅收結構有「四大怪象」。台灣從二○○三年 SARS爆發的景氣低點到二○一一年,綜合所得稅占整體稅收,從二○○三與二○○四年平均的一五‧六%逐漸增加到二○一○年與二○一一年平均的一九‧ 一%。八年間增加了三‧五個百分點。受薪階級一毛錢都逃不掉的稅,占整體稅收的比重越來越高,但薪水呢?根據主計處的統計,過去八年來,台灣平均薪資只成 長了八%,絕對金額只成長了三千六百元,平均一年成長不到一%。

民眾薪水不動如山,卻是硬「擠出」比重越來越多的稅,難怪會引來民怨。第二大怪異現象則是遺贈稅從原本的五○%降至一○%,使得八年來遺贈稅占整體稅收的 比重從二○○三年與○四年平均的二‧二五%降到二○一○年與一一年平均的一‧九%。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就曾經提過,這個措施讓台灣每年國庫損失高達兩百億元 的稅。

這個金額幾乎是現在高舉「公平正義」大旗的證所稅每年估計能課到金額的三倍之多!政府大筆一揮,讓原本也可以發揮「公平正義」、財富重分配效果的遺贈稅效 果大打折扣,現在卻用證所稅鬧得股市量縮急凍,也讓人不禁要問,合理嗎?第三和第四怪異現象則是房地產價格飆漲,但是土地增值稅占整體稅收的比重,卻由二 ○○三年與○四年平均的五‧四%,降到二○一○年與一一年平均的四‧五%。對比這一段時間以來,全國房地產價格飆漲了超過七○%,但對稅收的貢獻比重上, 卻沒有同步增加,更凸顯了稅收來源的不合理。

會造成這樣的狀況,是因為不動產的公告價(編按:土地有公告現值及公告地價。前者是土地增值稅的依據,後者是地價稅的依據,房屋則是評定現值。)都偏離市 場行情,據統計,二○○○年到二○○九年間之公告土地現值僅是一般市場交易價格的五八%到七九%而已。公告地價更僅是市價的一七%至一九%而已。

台灣稅並不重:跟他國比或歷史比,稅賦負擔率低

當房地產價格飆漲,但相關稅收卻不見增加,對一般上班族來說,會造成「兩面夾殺」的痛苦效應。因為當房地產價格變貴,要拿去付房貸的薪水成數就更高了,可 支配所得於是變低。再加上因為房地產價格飆漲卻沒有使得相關稅收貢獻提高,政府缺錢下,只好動腦筋加稅,上班族付出稅收變高,可支配所得就更、更低了。這 種「兩面夾殺」效果,正是讓民眾心生不平的主因。

事實上,台灣的稅負不論是跟國際比較,或者跟歷史比較,都不算重。根據一份經建會委託台經院製作的研究報告,跨年比較來看,台灣的稅賦負擔率(徵收的總稅 金除以GDP),從一九九○年的二○%,一路下降到二○一○年的一一‧九%。二十年間,經濟不斷成長,稅賦負擔率卻下降了八‧一個百分點。即使跨國比較來 看,台灣的稅賦負擔率也是數一數二的低。

以近期資料最完整的二○○八年為例,當年度台灣的稅賦負擔率是一三‧九%,比南韓的二○‧七%、中國的一七‧三%、新加坡的一四%、日本的一七‧三%、美國的一九‧五%都來得低。

漏洞無所不在:促產條例減稅,等於少一年綜所稅

稅不重,卻還讓民眾怨翻天,重點就是在稅制的「不合理」!其中,最重要的問題,稅率降低的同時,稅基(亦即能課到稅的基礎)繼續流失,造成稅收嚴重不足。 政府缺錢,只好回過頭來動各種腦筋,但是每次想要改革,卻都無法真正課到以錢滾錢的「超級大咖」,反而是加重受薪階級的負擔。

台灣在二○○九年取消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累進稅率,單一稅率更由原來的二五%調降到一七%。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最低三個級距稅率也調低。但是稅基卻沒有同步擴大,依然存在著各種針對企業和個人的租稅減免。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主任孫克難就在《台灣稅制改革與租稅公平》的研究中強調,政府的各種租稅減免散見在高達八十多種法規內,不但破壞稅制完整,也造成稅負不公平現象。這些減免,就好像所得稅網上的大洞,不但讓政府每年都流失稅收,更造成稅負不公。

舉例來說,台經院引述《財政統計年報》的資料就強調,促進產業升級的租稅減免,在二○一○年就高達二千六百五十三億元,占全國稅收金額的一六‧四%。對比 當年度,全國人口所繳納的綜合所得稅占當年度稅收一八‧八%來說,等於是一個促產升級的租稅減免,就將近減掉了一整年全國納稅人的稅收貢獻。

全球稅改方向:降低所得稅率,但擴大繳稅來源

換句話說,長久以來,政府讓企業、有錢人東扣一點、西免一點的稅,滴水穿石,最後的結果就是政府原本可納的稅卻納不到,卻更加深了民眾的不平感!

事實上,面對「稅」的難題,全世界近年來有許多國家已經開始了全面性的稅制改革,多半都朝「稅率低、稅基廣」的方向著手努力。也就是說,民眾和企業的所得稅率,可以往下調,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公平的稅基。

以德國為例,她從二○○○年開始進行稅制改革,十多年來,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由五三%降低到四五%。企業的整體稅賦負擔率從三八‧六五%降低到二九‧八三%。即使如此,德國依然在二○一一年跌破所有分析師眼鏡,把政府赤字壓在只有GDP的一%。

為什麼她能做到?因為她在降稅的同時,也全面擴大稅基,減少了許多企業和個人減免的項目,包括企業再投資利潤也要徵稅。根據一項統計,德國在稅改期間,堵住了超過七十個稅制中的漏洞和例外規定,讓高所得者不能再利用這些例外規定避稅,降稅的同時,也兼顧了公平。

另一個國際潮流,則是調升加值稅(VAT,亦即台灣的營業稅。近年英國、德國都已調高加值稅)。台灣的營業稅只有五%。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只有日本跟我們一樣低。

這個稅的概念是,有消費,才有稅,概念類似擴大版的「奢侈稅」(為了照顧低收入戶,可以讓部分民生必需品稅率維持不變),它能達到課稅簡便和量能課稅的目 標,又能有效增加稅收。以二○一一年營業稅稅收二千八百三十九億元來計算,若稅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讓政府稅收提高五百六十八億元,幾乎是開徵證所稅可 能帶來稅收的八倍之多。

這類型的代表國家是紐西蘭。她從二○一○年開始進行二十五年來最大幅度稅改:全面調降個人所得稅率,把稅率從三八%調降到三三%。公司稅率也從原本的三○%降到二八%。但為了平衡財政收支,則是把營業稅從原本的一二‧五%提高到一五%,並且調高房地產稅。

過去一百天以來,台灣民眾持續被「稅」的議題轟炸,證所稅、所得稅、富人稅,一個接一個的議題接連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工商大老站出來說話。但當這些火線議題漸漸失去溫度之後,真正待解決的,還是政府如何解決稅負不均、受薪階級負擔越來越重的問題。

怎麼做?考驗政府的魄力和決心。

【延伸閱讀】稅制不均衡造成4大怪象

2011年全國稅收占比(單位:%)營所稅:20.8

營業稅:17.4

貨物稅:9.3

證交稅:5.6

菸酒稅、健康福利捐4.5

其他10.2

綜所稅:19.4

怪象1:薪水漲不動,稅收卻增加近8年綜所稅占稅收比+3.5個百分點8年來,薪水每年平均僅成長1%說明:綜合所得稅中薪資所得占了75%,但過去8年 間薪資沒大幅成長,反而是高收入家庭的非薪資所得部分,如執行業務收入、股利、專利、版權等成推高綜所稅主要推手。

遺產稅:1.3

怪象2:減收遺贈稅,富人最得利近8年遺贈稅占稅收比-0.35個百分點降遺贈稅每年減少200億若開徵證所稅每年只增加70億說明:2009年調降遺贈 稅稅率到10%,據估計每年約損失200多億元,且富人最得利。但爭議頗多的證所稅,估每年僅能增加70億元,且尚未開徵已讓股市蒸發3兆市值。

土增稅:4.5

怪象3:地價飆漲,稅收卻不成比例近8年土增稅占稅收比-0.9個百分點2003年後,房地產價格一路攀高說明:2002年至今,土增稅減半徵收,結果土地相關稅收流失嚴重,與台灣房地產從2003年SARS後起漲以來的漲幅不對稱。

房屋稅、地價稅:7

怪象4:房價攀高,卻沒反映到稅收近8年房屋及地價稅占稅收比-0.4個百分點說明:台北市250坪的帝寶(下圖),土地公告現值6,598萬元,房屋評 定現值1,046萬元,合計7,644萬元,而實際上,市價每坪200萬元,總價4.96億元,評定總值只占市價15%。

註:其他稅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契稅、關稅、牌照稅資料來源:財政部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1

比炒房還過分!有人狂炒養老床位,回報率秒殺銀行,結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1/1185362.html

覺得房子價格會不斷上漲,因此有人炒房子;有人覺得墓地價格會漲,因此有人炒墓地;目前,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因此,連養老院的床位也有人炒……

炒作的同時,不僅價格上漲,有時候還會滋生一些騙局。

比如最近,上海就發現了一起打折扣“養老床位預訂”,涉嫌進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案件。

上海一養老機構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據新華社1月20日報道,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在“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與規範運營情況”調研中發現,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及其出資舉辦的上海康樂福養老院,通過所謂的“預定養老服務”合同,向公眾收取“會員費”性質的高額費用,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圖片來源:攝圖網

接獲市民政局情況通報後,上海普陀區立即組成由該區民政局牽頭,包括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公安分局在內的聯合工作組。工作組調查顯示,上海凱晨實業公司通過上海康樂福養老院,宣傳所謂“康樂福養老院綜合養老服務預購及養老床位預訂”,再由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出面,與社會公眾簽署所謂“預定養老服務”合同,收取“會員費”性質的費用,短期內收取資金達2819萬元,涉及公眾239人。

調查表明,上述巨額收費,實質上並無相關具體服務產品兌付,而是由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及上海康樂福養老院向“投資者”承諾年回報率達9%至12%,且簽約收費對象不特定、年齡不限定、金額不限定(最高單筆人民幣70萬元)。

同時,上海凱晨實業公司收取的239筆資金,無一開具發票,僅給所謂的“投資者”或“預購人”“預訂人”一張不提及任何收費名目的收據。甚至有巨額資金,竟直接打入上海凱晨實業公司法人代表夏玉秋私人賬戶,最高單筆達50萬元。上述行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初步查明事實後,相關部門嚴令上海凱晨實業公司立即清退違法收取的全部2819萬元。截至目前,已有約9成資金被清退。對此,上海公安經偵部門將展開進一步調查取證,對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類似的案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羊城晚報報道,2016年廣州越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宗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宋某昌等14名被告人通過虛假宣傳“投資一個老年城建設項目,不僅將來還您一個養老床位,還有高達24%的年利息作為回報”,非法吸收485名被害人存款超過4000萬元。

養老院賣床位每張24萬起有人買下整層

239人,2819萬元。從上述案件可見,這些人願意“投資”養老床位,正是看中了未來的養老市場。最近幾年,炒養老院床位的事情不斷被曝出。

南方都市報2016年7月就曾報道,佛山南海區有一家名為“泰成逸園”的民辦養老機構,銷售人員稱,一次性交納24萬元以上,便可在該院獲得一張床位的26年使用權。

▲圖片來源:攝圖網

該養老院稱,購買床位不限購數量,也不限戶籍,甚至外國人也可以來購買。“很多客戶是老客戶介紹來的,甚至有人把一整層買下來”,一位銷售員表示,床位以後肯定會漲價。

該養老院總共有3500個床位,目前普通床位按不同朝向的差價約2萬元,而一個VIP床位的售價則高達44萬元。從開放的示範單位來看,每個雙人間面積約30平米,兩室一廳的套間約60平米,全部設有獨立衛生間、高級電動馬桶、小型廚房、獨立冷暖空調等配套設施,看去就像是個高檔公寓。

據銷售人員介紹,購買者最後拿到的將是床位的使用權合同,而不是產權證。在合同有效期內,使用權所有者可以逐個床位或整個套間轉售或出租。若使用權所有人不想親自打理,還可以像商場鋪位一樣,把床位返租給開發商,“租金是一年8%,按季度三個月結算一次。”

對於炒養老院床位,《紅網》曾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

假如養老院床位真的成為各路資本爆炒的對象,必將推高養老成本,甚至背離其實用功能,淪為一種特殊的“投資工具”。如此一來,有錢人入手大批床位囤積居奇,真正需要的老人或許就只能望床興嘆、一床難求了。

公立一床難求民營床位閑置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老年人口大國。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達2.3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2.55億,占總人口的17.8%左右。截至2016年底,我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萬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30.2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1.6張,與發達國家50—70張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

據經濟日報報道,城鄉結構矛盾正是我國目前養老機構發展的首要矛盾。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介紹道:

城區養老機構緊缺,而郊區和農村養老機構總體上並不緊缺。2013年底,我國共有養老床位約500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5張。但是,這些養老床位的70%都在農村,而閑置的床位也大多數在農村。

想去地理位置較好的公辦養老院,往往只能排長隊等候,而地理位置較偏的民辦養老院入住率相對較低,不少床位閑置。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醫養結合分會會長、浙江綠康醫養集團董事長卓永嶽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公辦養老機構有政府支持,運營成本較低,收費也較低,且運營經驗豐富,服務更規範,老人願意入住。但是,公辦養老機構數量有限,地理位置較好的養老院常年有排長隊現象。民辦養老機構收費貴,有些是非專業人士在做,服務和管理跟不上,加之位置較偏,入住率相對較低,不少床位閑置。

家住上海靜安區的陳曉雲,去年給75歲的父親找到一家條件很一般的養老院,一個月的床位費用將近1萬元,還不包括吃藥等費用。

陳曉雲是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的高級工程師,收入還算不錯。但下有孩子上學,上有父親、嶽父、嶽母三位老人,還有房貸要還,工資確實捉襟見肘。陳曉雲說,嶽父嶽母現在身體還好,如果將來他們也住進養老院,經濟壓力就很大了。

“養老院的費用為什麽這麽高?主要是因為高昂的房租成本、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過低的運營補貼等。”楊立雄分析,大多數老人需要的是服務質量高、收費較低廉的養老機構,目前只有少數公辦養老院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有政府財政補貼或者事業編制,所以才能做到價格低。

每經編輯 王嘉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77

八十後投機客:炒牛市比炒熊市易?

1 : GS(14)@2017-12-05 00:54:11

相信很多人直觀上都覺得答案會是炒牛市當然比起炒熊市易,不過如果以250天線當作牛熊的分界線,以250天線以上為牛市,250天線以下為熊市,並分別計算牛市及熊市中上升下跌的日數和點數,看似牛市亦未必一定好炒。根據以上定義,由2002年7月23日開始至今有2,619個交易日是處於「牛市」中(當然,即使熊市中亦有高於250天線的日子,不過所佔日子不多,所以籠統包含於「牛市」統計之中),當中升市的日子有1,424日,而下跌的日子則有1,195日,升跌比例為54:46,即升市日子比跌市日子略多一點。在升市的日子中上升點數242,060點,平均每日170點,在跌市的下跌點數194,272點,平均每日跌163點。從比例上來說,上升和下跌的幅度平均來說相差不大,換句話說,升市的速度普遍是慢,方向性不太明顯,於是十分考驗耐性,而且升跌日數的比例亦沒有大幅度差距,對希望短炒而捉到大升、避開跌市的投機者來說並不容易,而對於在牛市中長期持貨的投資者來說,亦需要一定耐性忍痛牛市當中調整。而在「熊市」中,當中升市的日子有548日,而下跌的日子則有616日,升跌比例為47:53,即升市日子比跌市日子略少一點。在升市的日子中上升點數124,134點,平均每日226點,在跌市的下跌點數152,856點,平均每日248點。在熊市,上升和下跌的幅度平均來說相差比牛市大,所以方向性較明顯,亦配合我們理解熊市普通跌得較快、時間較短,作為趨勢投資者來說,因為出現趨勢的幅度較大亦較快,會比較容易食中邊,而當中因為波幅較大,所以要更多闊的止蝕去守,而牛市則較難有快而明顯的升浪,故是耐性的較量,比起熊市更難追突破、追趨勢。但是比較升跌日數的比例,在熊市中買跌和在牛市中買升的命中率是差不多,中方向的機會都是大約53%至54%,所以以短炒來說,買中邊的機會率來說牛市和熊市是差不多,所以牛市亦不見得好炒。灝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3/20233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