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in8是台廠救命丹或傷本毒藥?

2012-6-11  TCW




沉寂了將近兩年後,台灣電腦(PC)產業的春天將要來了嗎?

六月五日,號稱全球規模第二大的電腦界盛事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幕,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微軟(Microsoft )最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 8(以下簡稱Win8)上。「這將是關係到Wintel(微軟與英特爾)陣線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肯定的說。

自二○一○年蘋果(Apple)推出平板電腦iPad以來,PC產業界即出現天翻地覆的轉變。不僅小筆電(Netbook)市場遭受侵蝕而大幅萎縮,一一年筆記型電腦(NB)全年出貨量相較於前一年成長僅四%,創下有史以來新低。

主攻平板商機華碩、宏藉此翻身

微軟前景受到挑戰,是因為舊的作業系統Windows 7雖然號稱一年賣出二億四千萬套授權,但搭載在平板電腦上的產品卻不到五%。根據市場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預測,二○一二年全球平板電腦的銷量 將會增加到六三%,而個人電腦只會增長四.五%,落差高達十四倍。

國際數據資訊(IDC)資深研究經理江芳韻指出,微軟雖在PC市場,「兩、三年內地位穩固,」但,這已經是年成長不到一○%的成熟產業。若這次微軟無法透過Win8,從PC切入平板市場,楊應超認為,微軟將失去成長動能,「以後就不用再說了。」

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華碩、宏B聯想等一線品牌大廠都搶先展出新品,即便真正出貨要等到十月過後。但所有錯過平板商機的台商,都希望藉此翻身。

「Win7或Vista都只是前一代的加強版,但Win8(的程式語言)全部重新寫過,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宏?砦q腦產品全球運籌中心總經理甘博隆說。最大的改變,在於全新的介面設計與觸控功能。

打開裝載Win8的電腦,傳統的視窗頁面與文字指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有如磚塊般的小方塊圖示,讓整個頁面看起來就像是支超大型的智慧型手機。

這款名為「Metro」的新介面,是微軟自一九九二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改款。微軟首席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今年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上強調了三次:「Metro就是我們進軍平板的秘密武器!」

帶旺微軟股價五個月內上漲了二五%

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報告,對Win8表達肯定。高盛分析師貝里尼(Heather Bellini)指出,「新的Metro介面在平板電腦上有非常順暢的表現,不管開關機或存取速度都令人滿意。」他並直指,微軟的股價從Win8測試版以 來,五個月內上漲了二五%。

高盛並預測,在正式版發表後,可以替微軟帶來一一%的年營收成長。

外資對微軟表現持正面態度,但台灣PC廠卻是憂喜參半。

喜的是,Win8加入了線上下載應用軟體的概念,甘博隆表示,未來品牌廠即使自己沒有開發軟體,但也可以用推薦的方式抽成,跟著微軟一起賺軟體錢。

麥格里證券硬體產業分析師判斷,這對台廠有利。因為華碩率先提出的「變形」概念與微軟優勢不謀而合,因為當前九成的人都還是用微軟的文書系統 Office,「如果可以在手機、平板、PC上接續工作,會非常符合市場需求,」他認為,在開放系統端,微軟非常有可能超越Google,成為平板市場的 新霸主。

授權費是關鍵若不降反漲,廠商吃不消

憂的是,Win8的概念完全顛覆過往的視窗系統,PC廠商不管代工或品牌都得付出更高的研發成本。

甘博隆表示,過去微軟的產品大家做得很熟,只要套上去組裝一下就可以,但「這次是整個重來!」為了讓Win8的觸控功能與新介面發揮的淋漓盡致,宏?眭嶀F兩倍的人力與十五個月的時間,不斷去研究、思考消費者的使用情境,甚至重新設計整個機構件。

研發之外,更讓台灣廠商吃不消的,可能是微軟高昂的授權費用。

根據業界傳出的消息,原本大家期望的授權費報價在四十五美元以下,還算是有競爭力,但現在卻傳出,微軟要把Office系統綁在一起販售,價格一下子飆到八十美元,比成本僅約七美元的Android平板,高出約十倍,「這樣搞誰受得了?」一位業內人士抱怨。

換句話說,微軟雖然推出了令人期待的新產品,但付出的研發成本,以及不降價可能還漲價的授權費用,加上高昂的行銷預算,這些成本若不是轉嫁給消費者,就是繼續侵害PC廠毛利。

「『低價』才是Wintel與蘋果一搏的重點,」楊應超說。對台灣PC廠來說,該繼續靠犧牲獲利來換取出貨量復甦,還是要把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恐怕將是第四季出貨時,最困難的決定。

【延伸閱讀】Win8攻向手持裝置,10秒能開機——Win7與Win8比較表

Win7主要訴求:精簡前一代系統,以PC為主介面設計:傳統視窗介面開機速度:35秒觸控靈敏度:不佳搭配載具:PC、NB特殊功能:無應用軟體商店:無

Win8主要訴求:以觸控為主,適用所有裝置介面設計:方塊圖像化介面開機速度:10秒觸控靈敏度:佳搭配載具:平板電腦、手機、電子書、PC等特殊功能:可攜式作業系統應用軟體商店:有

資料來源:多奇數位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6

糖衣毒藥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c7ri.htmliMoney
原文(簡體版),31-01-2013。

李寧 (02331)上週宣佈港幣18億多元的可換股證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CS)集資方案令投資者嘩然,基金界朋友一致口誅筆伐,股價在宣佈復牌後一天內下瀉近15%。大股東低位供股以廉價大幅增持股份本身並不是新鮮的事物,要命的是李寧這個方案絕對是不對稱的集資,利益一面倒地偏向大股東及私募基金,令小股東有如在光天化日下被打刼。

誤信名牌效應
李寧之前因為TPG及GIC入股,市場曾經憧憬名牌基金能將管理失誤的公司化腐朽為神奇,股價因此在去年12月起曾經最多反彈超過77%。可惜事與願違,一家千瘡百孔的公司始終無可能在一時三刻內扭轉乾坤。強如經驗豐富的國際私募基金也肯定在入股後才深入瞭解到事態比之前想像的更嚴峻,公司存貨周轉一直出現問題,現在肯定演變成現金流壓力,於是被迫出此下策去集資。小投資者因慕名而高位追入則最後成了陪葬品。這事教訓我們,輕信名牌效應很可能會隨時誤中股市地雷,名牌基金入股隨時變成糖衣毒藥。

小股東被大幅攤薄
這次集資方式是每2股正股供1股認購價3.5元(相對公告前有43.6%折讓)的CS(約增加5.338億股或現時股本的50.6%),但因為供CS權本身不能在二級市場轉賣,加上大部份小投資者不明白CS背後的運作(供款買入CS後還須要往後轉換成正股),肯定一大部人會放棄參予供CS(可能這正是私募基金的原意),面臨遭大股東大幅攤薄的命運。接受供CS者,也一樣要被攤薄,因為TPG及GIC去年2月入股的7.5億人民幣可換股債券換股價將大幅度由7.74元下調到4.5元(等於增加了約8,870萬股或現時股本的8.4%)。不供者的CS將會盡數由大股東非凡中國(08032),TPG及GIC包底,因為供CS權不能買賣,所以外人也無從在低位買入股份,最後贏家只有三大股東。巨型基金可以以輸打贏要的條件入股上市公司,小股民則成了大鱷的點心。

分銷代理模式成疑
以大比例,高折讓供股及不能轉賣供股權的方式集資,一般都屬於缺乏公司管治的小型股遊戲。利用CS而不是大眾熟悉的供股(RightsIssue)集資肯定更進一步剝削小股東的利益。一家本來以機構投資者為股東基礎的公司竟然出此下策集資,幾肯定對其公司管治聲譽造成長久性的損害。這次集資亦意味著體育用品行業面對的深層問題,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去解決。這版塊的確存太多同類形的對手及缺乏特色區分的產品,加上各營運者均採取過度擴展網絡,透過第三方分銷代理去促成短期利潤(實際是將存貨問題短期轉嫁予第三方分銷商),然後以高巿盈率上市或配股集資,再將資金用作擴張,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摧毀股東價值。筆者猜想,往後數年中國零售及消費股也再難單以店數網路為賣點,然後按20倍以上的巿盈率上市集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42

投資足球俱樂部:美麗的毒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398

華爾街見聞在這個月早些時候報導,對沖基金經理Crispin Odey做空了五百萬美元曼聯股票。自他宣佈做空以來,曼聯在紐交所的股票價格已經下跌了9%,Odey獲利豐厚。

除了少數例外, 足球俱樂部的股票是最近表現相當糟糕的投資。讓我們看看下圖中的歐洲足球隊股票指數跑輸大盤指數有多麼嚴重:

一個足球俱樂部的球場表現只是推動其股價的一個因素,而且甚至往往還不是最重要的。由於今年換了一個新的教練,曼聯本賽季至今的表現很是掙扎,但從商業上來講,俱樂部正在發佈創紀錄的財務業績。

除了Odey和其他賣空者對曼聯賭注外,令該俱樂部的廣大投資者感到毛骨悚然的是,曼聯的大多數股東同意,格雷澤家族可以在任何時候出售高達4億美元,大約佔該公司市值15%的股票。

大多數上市俱樂部的股票都是成交清淡的細價股。另一方面,從資金而言上市俱樂部也敵不過私人擁有球隊的競爭對手,那些財大氣粗球隊老闆很少關注財務回報。

根據歐足聯的統計,去年歐洲頂級聯賽球隊一共錄得近15億美元的虧損。2012年的足球俱樂部的收入增長勉強超過了球員工資增長,這是自歐足聯於2007有記錄以來的第一次。

羅馬足球俱樂部,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足球股票。本賽季至今,羅馬隊在意甲聯賽未嘗敗績。但是,其股價快速上漲大多是歸結於中國億萬富翁的收購傳言。漲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股票,來自葡萄牙本菲卡和波爾圖,它們在2013年表現良好,但在過去三年,他們的股價仍下跌超過50%。

支持一家足球俱樂部已經讓人精疲力竭,如果沒有良好的時機,或者很好的運氣,最好不要參與足球俱樂部的股票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804

4G吃到飽是萬靈丹還是毒藥?韓國電信商給台灣的一堂課

2014-09-29  TWM
 
 

 

4G絕對是一場新賽局,在台灣電信商一窩蜂投入吃到飽搶客之際,或許應該先看看提早台灣發展4G的韓國,他們怎麼玩4G,如何用更多服務來拉抬流量,如何技巧性地定價,保住電信業獲利。

撰文‧周品均

五月二十九日,中華電信宣布4G開台,正式開啟台灣4G時代,不僅意味著全新的網路速度將帶動各項創新應用的實現,更是一場全新賽局,整個產業將迎接一波洗牌浪潮。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早在三年前,一場顛覆韓國電信業排名的殺戮戰,已經寫下台灣電信產業可能上演的劇本。

樂金電信翻身

靠4G 從末段班到坐二望一在二○一一年之前,身為韓國第二大電子集團LG旗下電信公司LG Uplus,當時不過是韓國排名第三的電信公司,市占率只有十八%,遠遠落後其他兩大電信商SK Telecom和KT。在3G市場裡,SK Telecom拿下一半市占率,是韓國的第一大電信商,KT則分得約三成市場,剩下才是 LG Uplus。

不過, LG Uplus並未因此放棄投資,在3G時代落後對手的LG Uplus很清楚,3G一役已底定,唯有趕快布局新世代,才有機會在新賽局中翻身。因此,韓國4G執照一釋出,LG Uplus不只搶先布局,還搶在前兩大電信商之前開台。

開台一年時間,LG Uplus的4G用戶就突破百萬人,4G時代展開讓他們的市占率回升到約二五%,相較於3G時代與前兩大業者的差距,LG Uplus在4G的市占率不只擠下原先排名第二的KT,還從無足輕重的第三名業者,翻身變為韓國電信一方之霸。

LG Uplus靠著4G布局翻身,不是只有提前開台,關鍵在是否有足夠的服務內容,驅動使用者的流量。簡單來說,一般人手機上網,最常使用的功能莫過於瀏覽網頁、聽音樂與看高畫質影音串流,其中又以看高畫質的串流影片用到的上網流量最大。

如果電信商想要多賺錢,消費者就要多用流量,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消費者不斷看影片。LG Uplus看準了4G網路的高速傳輸,將顛覆過去3G上網看高解析度影片就「卡卡」的窘境,特別推出U+ HDTV的電視直播與錄影音樂播出,旗下有超過八十個直播頻道,不但可以同步觀看四部影片,還能即時重播。

今年八月,LG Uplus出具的一份報告這麼寫:「 U+HDTV使用者單月使用量約在六GB,遠高於產業二.五GB平均流量。」顯示他們對於影音服務推升流量使用的成效相當滿意。光是影音流量就占整體使用量接近三成,成了LG Uplus最重要收費來源。

吃到飽像嗎啡

韓國4G 採分級收費

除了提供足夠的內容與服務,讓使用者不斷拿出手機使用上網功能外,電信業者要在4G時代中出奇制勝,「價格策略」扮演關鍵角色。

「吃到飽對於電信業者來說是致命傷,業者大推吃到飽,未來勢必難以獲利。」一位台灣電信業內人士點出台灣電信業發展的癥結點。韓國電信業者在3G學到的一大教訓就是,電信商前期投資要花大筆銀兩標頻譜、買硬體設備,還要補貼手機給消費者,如果4G繼續走「吃到飽」費率的老路,恐怕電信商的獲利之路,將會越來越艱辛。

正因深諳這個道理,韓國三大電信商在4G服務推出之初,就很有默契地採用了分級付費制度,直到一二年,LG Uplus為了刺激4G上網流量,再下重手,率先以「吃到飽方案」開啟殺價戰,但這個吃到飽方案是有附帶條件,如果消費者每天流量超過二GB,網路速度就會變慢,用限速的方式來約束消費者,而不像3G時代不限速吃到飽。

「有限速,就不算真正的吃到飽方案,韓國主要還是走分層付費機制。」業界人士認為,進入4G時代後,電信業若要獲利,終究得走上分級付費制。就拿LG Uplus的方案來說,非吃到飽方案有七種,並將限速吃到飽方案拆開,依照不同的應用服務配套,劃分出三種不同的資費方案。

這樣的作法,一來是避免消費者的胃口又被吃到飽養大,二來是增加消費者使用流量的同時,電信商還能一邊賣服務,增加電信商的獲利。這也難怪LG Uplus一出手後,立刻逼得其他兩大電信商SK Telecom和KT也加入。

例如韓國電信龍頭SK Telecom去年獲利,就因限速吃到飽方案成功吸引消費者,將淨利衝上一.六一兆韓元。LG Uplus獲利也有相同表現,在推出限速吃到飽方案後,獲利為二七九四億韓元,扭轉前一年因行銷費用過高的虧損命運。

再回頭看台灣電信商的4G大戰,在中華電信宣布開台後,三大電信商的4G分級付費維持不到三個月,就因台灣之星端出五九九元不限速吃到飽方案,引發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遠傳跟進。韓國電信商的分級付費至少還維持了一年,讓電信商能保有相對獲利。

台灣電信商推出吃到飽不打緊,更慘的是不限速,等於消費者愛用多少就用多少,只要付得起高額費率,即使少數消費者二十四小時占用大量頻寬也無所謂。這完全走回3G的老路,3G後期上網嚴重塞車,少數人占用大眾的頻寬,這個問題恐怕比3G更早出現。

早在4G頻譜標售前,電信業內人士就再三強調,電信頻譜是國家資源、是公共財,過去在3G犯的錯,4G時代不應該再出現。電信商有利潤,才願意投資、提升服務品質,消費者也會有更好的上網服務,形成正向循環。

然而,4G頻譜標出天價,墊高電信商的經營成本,為了搶客戶,用高額補貼手機來綁消費者,而獲利來源的費率卻是吃到飽不限速,壓縮獲利空間。兩相夾殺下,電信業的生存空間變艱難,不願意砸錢投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消費者。

一名業界人士說,「長期來看,台灣業者必須走回分級收費才能獲利。」韓國電信產業邁向4G比台灣早了三年,從韓國經驗看,唯有開創更多4G應用,資費定價謹慎,才能導向業者、消費者雙贏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70

陸企倒閉潮 利差蜜糖變呆帳毒藥?

2014-10-27  TCW
 

陸企爆發倒閉潮,對國內銀行業究竟影響多大?這塊銀行獲利的蜜糖,是否變成毒藥?

從獲利數字來看,它是蜜糖。根據銀行局統計,今年前八月,國內銀行稅前淨利為新台幣二千三百多億元,其中海外獲利,包括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海外分行、中國分行加總的稅前淨利,占整體稅前淨利的三六%,不論金額、占比,均創下歷年新高;其中來自中國業務的淨利,就占海外獲利約五成,四百多億元,創下新高。

高獲利背後,也潛藏呆帳風險。中國索力鞋業、旭光高新兩家知名陸企接連倒閉,引發國內銀行業中國曝險金額是否過高的疑慮;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國銀的中國曝險總額為一兆七千五百億元,占國銀淨值的六七.八%,因並未超過淨值一倍的規定,因此,整體風險並不高。

危機一:增加速度太快對中國曝險金額年增46%

所謂「曝險」,指銀行對中國的授信(放款)、投資、拆借總額,包括,設立中國分行的投資額、對中國的授信、及人民幣存款等,根據現行規定,中國曝險總金額不能超過銀行淨值,對其他國家放款政府並無淨值上限規定。

再從倒帳陸企授信來看,無論占國銀中國授信、或全體授信,比率都很低。

例如,爆發倒帳的索力、旭光高新,其授信金額加總約四十六億元,只占國銀對中國授信一千二百八十億元的三.六%。

最近陸企倒帳事件頻傳,泉州、蘇州、溫州均陸續傳出陸企倒閉;但國內銀行總授信金額達二十六兆元,即便一千二百八十億元的授信全都倒光,也僅占○.四九%,在銀行可控範圍內。

雖從比率來看,數字不大,但從速度來看,卻快得驚人。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在立法院質詢指出,在短短一年之內,國內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從一兆二千億元,增加到一兆七千五百億元,一年內成長近四六%,速度太快。

為何對中國曝險開快車?原因就是:高利差。

中國平均利差約二.五%到三%,以一千億元曝險金額計算,一年可以賺二十五億元到三十億元,但,這一千億元若從事國內放款,利差只約一%,一年只能賺十億元。

國內銀行業資金浮濫,利差又低,銀行資金往最有利的方向流,中國放款的獲利是國內放款的三倍,自然是搶著做。

二○一一年台灣開放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自此,海外獲利占銀行獲利比重,逐年升高(見圖),目前銀行做中國生意有三個管道:OBU、香港分行、中國分行。做中國生意的結果,也使得這三個管道成為銀行獲利的小金雞。

危機二:迷信上市櫃招牌陸企財報不透明,風險升高

「很多銀行(中國曝險額度)都快爆掉了!」一位金融界總經理說,雖然對中國的整體曝險只占淨值六成多,但,很多銀行都做到接近淨值,像永豐銀行、台北富邦銀行都高達九成,兆豐銀行也高達八八%。

兆豐銀行是官股銀行中國曝險金額最大的銀行,達一千六百多億元,該行董事長蔡友才認為,「中國市場處處是機會,到處有陷阱,」但銀行會針對單一國家、單一交易對手、單一集團均訂有限額,定時追蹤及呈報;銀行在中國的主要客戶有台商、大型陸銀、央企、國企。針對中國業務,銀行均訂有風險控管流程與標準。

蔡友才認為,最近十年,全球各主要銀行都由各種不同途徑拓展中國市場,它也是台灣企業對外投資與貿易最大市場,不能自絕於外。

「借錢給美國也會倒,」一位銀行董事長說,不管跟哪個國家做生意,只要能夠繼續賺錢,風險控制好,都可以做;但是,陸企報表不透明,土地屬於國有,擔保品不足,確保債權不易,銀行如果沒有中國分行,更無法實地進行查核,造成銀行授信的困難。

但,在「高利差」的誘因下,不少想做陸企生意的銀行,都是「跟著大咖走」,只要外商銀行,或是國內大型銀行有做,就會跟著做,尤其如果公司是股票上市公司,更幾乎是票房保證。

像索力是德國上市公司,聯貸銀行有國泰世華、野村控股領軍,擔任管理銀行,上市加大咖兩大要素,不少銀行認為倒帳的風險不高,就會跟進;像旭光高新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又有香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最早從事海外業務的兆豐銀行還擔任管理銀行。結果,這兩家知名陸企竟在今年先後倒閉。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說,國銀就是過度迷信海外上市櫃公司的招牌,才會發生授信風險,因此,金管會將藉專案金檢OBU、中國分行,針對中國授信較多的銀行,了解是否該列入中國授信額度而未列,要求總行落實控管。

危機三:耕耘沒外銀深依賴授信業務,倒帳傷很大

「外銀和中國往來是有邏輯的。」一位金融業總經理說,外商銀行在中國耕耘的時間比台灣長,與陸企往來深,表面上看外商一樣被倒帳,但是損失可能比台灣小;因為,外銀和陸企往來較有「深度」,即往來的業務,不只授信,還包括其他業務,一減一加,風險自然比較低。

「中國曝險上限(淨值一倍)不會再調高了。」曾銘宗強調,除非銀行淨值增加,否則,中國曝險增加的空間有限。接下來,國內銀行得好好想想如何控制風險,才不會讓蜜糖變成毒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35

先鋒“神創板”:“毒藥都在杠桿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132

2015年6月17日收盤,滬指強勢反彈,收複4900點,創業板大漲4%。 (CFP/圖)

作為本輪牛市的先鋒,創業板肩負經濟轉型的需求和預期,造神無數,也吸金無數;不過,僅僅誕生6年,這個迅速膨脹的市場,已經堪稱中國股市的完美縮影。現在,它的大跌,是否又一次充當先鋒?

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遍地“股神”;“股神”最集中的地方,當數創業板。創業板也因此得名“神創板”。

“神”皆為財來。

從2.16萬億到6.52萬億,根據深交所數據,從年初至6月15日收盤,創業板上市公司總市值半年來凈增兩倍多,有明星個股更是沖破300元天價,強烈的賺錢效應吸引場外資金不斷入局。同時期,滬市主板上漲55%。

《證券日報》報道,一季度五大機構(券商、保險、QFII、社保基金、基金)共持有256只創業板股票,其中有88只個股被增持,占比34.38%。與此同時,伴有大股東的不斷減持。

社保基金是其中贏家。一季度公開資料顯示,社保基金組合共出現在103家創業板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東方財富(300059.SZ)、萬達信息(300168.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個股成為社保基金重倉標的,其持股均超過10億元。即便經歷了6月初的創業板連續回撤,從年初至6月15日收盤,以上股票仍分別上漲了273%、204%和150%。

但風雲有變。6月上半月,創業板指數在短暫地突破了4000點整數關口後發生大幅調整。創業板公司的大股東出現減持潮,機構也開始逃離“十大流通股股東”,一批券商將創業板股票拉進融資融券的“黑名單”。

截至6月16日收盤,創業板指再次下跌105點。以6月的最高點計算,創業板指已下挫447點,兜兜轉轉,回到了月初的原點,多空開始激辯後市。

市盈率是什麽鬼

邊界革命的意思是,生產邊界全部打破,你沒法估值了。

神創板究竟漲到多高合適?

傳統的資本市場用市價除以最近一個周期的每股收益,即市盈率,來大致描述股價的高低。如果市盈率高於100,理論上意味著投資者需要超過100年才能依靠股息收益收回成本。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收盤,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37.47倍。

不過,如果你下註創業板,絕對用不了那麽久。在暴風科技(300431.SZ)新股上市時買到一手價值714元的新股,截至6月10日收盤停牌,這100股已經市值30756元,不到三個月股價翻了43倍,以其發行後每股收益0.31元計算,市盈率是992倍。

6月16日收盤後,著名的全通教育(300359.SZ)的市盈率已有所降低,不過仍停留在1163倍。這家市值一度破300億,輕松超越新東方(NYSE:EDU)的在線教育公司被證監會點名批評後,股價一路下跌。

可資對比並被不少股評家不斷引用的一個數據是,2000年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其平均市盈率不過七十多倍。

一家名為MFI的研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江勛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市盈率已經無法概括許多創業板的股票了。“傳統的對一個公司的估值前提,是它的邊界是確切的,比如家電、零售,你確定行業總量、增速和公司的關系,然後估值。但邊界革命的意思是,生產邊界全部打破,你沒法估值了。”

“邊界革命”是他對於創業板乃至整個中國牛市的理解,“樂視網進入客廳之後,就有機頂盒,電視產業……你沒法估值;大智慧進入券商這個行業,你不知它未來的總量是多少。市盈率基於過去,但是這些創新的公司每天都在進行商業模式的叠代、更新,市盈率隨時可能暴升或者暴降,市場預期就會滾動地不斷地往前膨脹。”他說,目前可能沒有太合適的新指標來描述合適的估值水平。

不過,充滿智慧的網民們早已經開始研發各種新詞,“市夢率”“市膽率”“市瘋率”“市傻率”……遍尋支撐市價的所有情緒,他們最終選擇自嘲式幽默。

數據顯示,2009年時,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就是56.7倍,從一開始遠高於當時的主板和中小板,延續至今,主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平均水平又要明顯高於國外成熟市場。為什麽這麽貴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的解釋是——稀缺。

“生產邊界的打破固然存在,也值得期待,公司估值是不是值那麽高,另說;但最重要的是,上市資源的稀缺。”他認為,由於中國股市尚未實行註冊制,而是一直采用審批制,籌碼供給不足,自然就導致被炒得很高。

相比之下,美國的註冊制帶來充足的供給。“我們的上市公司也幾乎沒被要求退市過,所以這個準入很難得。供給相當稀缺,就導致進去的人都不出來,更加擁擠。這就好像我拿著北京戶口,好像也沒感受到什麽好處,但是這個資源很稀缺,而且我出去了就回不來了,所以我得在這占著。”一位證監會內部人士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證監會全年的重點工作目標就在註冊制的推行上。

“市場籌碼供應量太少而貨幣供應量太大,自然就充滿了投機與欲望。”專註價值投資的愛股說首席執行官鄒峻說。

我們有柴,外國人有火?

升高的股價回流到了公司日常運作的現金流中,資本市場反哺了實體。

在新的靠譜指標出現之前,一些機構仍將市盈率作為重要指標。一名私募人士說,“比較活躍的一些機構在創業板玩,但是市盈率來到70倍以後,他們就開始慢慢出貨了,轉到了銀行股和一些大盤股。”

一名關註創業板股票的基金人士發現,年初以來分化嚴重的行情之下,資金都在追創業板,有很多私募和機構進入,高度控盤,跌也跌不到哪去。“大盤和小盤的分化很嚴重,控盤很嚴重,且大盤都是一些融資盤。”他說,他們並沒有選擇太多創業板的股票作為基金的投資標的。

創業板股往往盤子小,股價很容易被控制。“相比之下,大盤股炒起來就費勁多了。”前述私募人士說。

大家將目光投向了可能的外資“接盤俠”。

江勛從國際經濟環境分析,歐元區的零利率,促使全球資本的配置模式發生變化,有配置美元區資產的動力。中國本輪牛市這把火能燒起來,是因為手里有一把柴——邊界革命帶來的結構調整,創業板正是其中“靈魂”。

不過,高估值也暫時讓外資卻步了。

當地時間6月9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明晟公司在其官網上公布了2015年全球市場分類評審結果,決定暫時不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明晟給出的解釋是:中國的股市還沒有完全的自由開放,由此帶來的額度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和股票的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尚待解決。

“明晟的回複很聰明,它說的理由是成立的。但海外認為,人民幣現在估值太高,還有你的創業板估值,主板估值。”魯政委說,誰都不願意高位接盤,但他們也不會直接拒絕你,而是說你把問題改好了,我們可以接納你。曾投資了Facebook、Linkedin的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來華時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對中國的前景很樂觀,但我會有一點擔心,就是目前許多中國的新創公司估值很高。”

為了把“柴”做實,深交所也是煞費苦心。

接近深交所的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藍思科技(300433)原本一直在尋求港股上市,但經過深交所和湖南證監會的努力爭取,最終回歸創業板上市。“創業板要沖一萬點啊。”上述人士說。

被稱為“創業板的中石油”,藍思科技因其龐大的市值,上市之後連續漲停,如期締造出中國的新一代女首富周群飛。在藍思科技尚未打開漲停時,其董事會秘書彭孟武在電話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股價再漲上去我們也有些擔心,現在我們已經要派專人保護董事長。”

對於股價飆漲的創業板公司,比較樂觀的一種前景是,利用融到的資金把“泡沫”做實,然後可以講下一個故事。

樂視網(300104.SZ)6月3日晚發布消息稱,公司控股股東賈躍亭6月1日和6月3日減持逾3524萬股,套現近25億元。公告同時稱,賈躍亭將積極配合公司辦理控股股東向公司提供借款暨關聯交易的各項手續,所借款項將用於公司日常經營,借款期限將不低於60個月,免收利息。升高的股價回流到了公司日常運作的現金流中,資本市場反哺了實體。

“但你也不能保證(錢總會用在該用的地方),市場永遠是泥沙俱下的,也只有泥沙俱下才是市場的魅力。”江勛說。

2015年6月16日,股民在江蘇南通一證券公司營業部關註股市行情。 (東方IC/圖)

暴風起時

其誕生後即面臨長達三年多的萎靡。

換作6年前,身處漫長熊市開端中的人們恐怕不敢多去想象這個板塊今日的景況。

2009年10月23日下午,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五洲大酒店花了大約一個小時舉辦了一個開板儀式,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就此開啟了征途。

這是在美國的納斯達克神話破滅後,歷經9年,幾度推遲和以設立中小板為過渡,深交所才最終推出的二板市場,為暫時不能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中小公司提供融資渠道。

時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開板儀式上說,“創業板的推出適應了中小創新型企業的多元化融資要求,也滿足了廣大投資者的不同風險偏好,有利於擴大資本市場服務範圍,逐步完善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初生的創業板與後來的瘋狂完全無法匹配。其誕生後即面臨長達三年多的萎靡,創業板指數一直在1000點基點附近徘徊不前,其間甚至一度低至不足600點。

由於降低了部分準入門檻,彼時的證監會對投資風險亦早有預判,當時的主席尚福林說,“創業板市場面臨非理性交易,投機炒作,市場操縱的風險相對也比較高。”券商往往要求一般股民在主板開通交易3年之後才能買賣創業板股票。

不過現在情況已經顛倒,創業板一路飆漲,主板則時陰時陽,新開戶股民也可以輕易在券商處開通權限立馬買賣創業板股票。有人調侃道,股民應該首先在創業板交易一段時間,賺足了錢,同時充分了解了主板的風險之後,再進行主板股票的交易。

一時間炙手可熱的創業板,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牛市“風起的地方”。前述私募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年前創業板就已經走出牛市的味道了,只是那時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股走得不好。”他還透露,上交所曾想把一些創業板的股票搶到上海來上市,也是想推動一波行情。

百度指數顯示,從2015年開始,每周一到周五,只要開盤,“創業板”的搜索熱度都在飆升,周六日則偃旗息鼓。每周五高兩低,搜索指數連成了一座比一座更高的山峰。

創業板人頭攢動,開始吸引海外的中概股回歸。暴風科技(300431.SZ)的三十多個漲停板令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眼紅。

6月4日,上市公司宏達新材(002211.SZ)發布公告稱,擬以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形式,收購分眾傳媒100%的股權,意味著分眾傳媒即將回歸A股,成為標誌性事件。近日提出私有化意向的美股還有人人網(NYSE:RENN)和博納影業(NASDAQ:BONA)。此前的4月24日,李彥宏在中國證監會做演講的時候,也再次表達了百度不能在A股上市的遺憾。2014年兩會期間,他就表達過類似的想法。

“‘新經濟’是崩盤的 必備名詞”

如果說創業板有什麽問題,那也是包括中小板、主板在內,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

今時的創業板確實不同彼日,經濟轉型的需求和預期,杠桿資金的兇猛,都壓向這個看起來年輕朝氣的市場,催化它的膨脹。

不少分析者將創新企業作為中國股市接下來的希望,因為“新經濟”會改造整個傳統產業,而創新是稀缺品。

魯政委的發現卻是,“新經濟”這個詞是每一次股市泡沫不斷膨脹的最大的原生動力,從股票市場出現以來,在不同的國家關於新經濟的詞反複出現,每一次只要出現了新經濟,一定以估值很高,泡沫崩盤告終。

“人們認為自己擁有了新的生產方式,進入了與眾不同的新時代。你想想2007年那一次(那些說法),‘中國人口紅利集中釋放的十年,中國的股票市場將進入黃金十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我們跟過去是不一樣的’,結果怎麽樣?很快就完蛋了。”魯政委對當時的口號還記憶猶新。

“要解決供給稀缺,就要實行註冊制增加供給。但實行註冊制的前提是信息披露完備,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可以監督公司。”魯政委說,問題的根源落在最後面,如果監督的權力還是只掌握在證監會手里,局面恐怕難以改變。

美國證監會的管理人員曾在與某中資機構高層的交流中透露,其一年查獲的大量上市公司違規案件,大部分都由檢舉揭發引致。利害相關方會積極監督,使得上市公司違法空間很小。

“誠信問題還是關鍵,必須在基本面上帶來實質的利好。如果說創業板有什麽問題,那也是包括中小板、主板在內,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創業板只是一個縮影。”鄒峻說。

一方面,新興領域確實展現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不斷打破著陳腐的生產邊界,這種情況投射到資本市場,成了“神創板”;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中國特色仍舊無處不在——稀缺的股票供給、不對稱的市場信息、捉襟見肘的監管、洶湧而來的杠桿,讓投機者們可以借機大講故事,吹股上天,然後圈錢走人。

資金杠桿成為瘋狂追捧股票的最大危險。

據《三湘都市報》6月12日報道,一名32歲的男子從22樓墜亡,警方初步確定男子的墜亡與其用170萬本金加4倍融資杠桿全倉一只股票有關。在股票2個跌停後,被強制平倉的他選擇了輕生。

“毒藥都在杠桿里。”魯政委反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56

先鋒“神創板”:“毒藥都在杠桿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132

2015年6月17日收盤,滬指強勢反彈,收複4900點,創業板大漲4%。 (CFP/圖)

作為本輪牛市的先鋒,創業板肩負經濟轉型的需求和預期,造神無數,也吸金無數;不過,僅僅誕生6年,這個迅速膨脹的市場,已經堪稱中國股市的完美縮影。現在,它的大跌,是否又一次充當先鋒?

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遍地“股神”;“股神”最集中的地方,當數創業板。創業板也因此得名“神創板”。

“神”皆為財來。

從2.16萬億到6.52萬億,根據深交所數據,從年初至6月15日收盤,創業板上市公司總市值半年來凈增兩倍多,有明星個股更是沖破300元天價,強烈的賺錢效應吸引場外資金不斷入局。同時期,滬市主板上漲55%。

《證券日報》報道,一季度五大機構(券商、保險、QFII、社保基金、基金)共持有256只創業板股票,其中有88只個股被增持,占比34.38%。與此同時,伴有大股東的不斷減持。

社保基金是其中贏家。一季度公開資料顯示,社保基金組合共出現在103家創業板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東方財富(300059.SZ)、萬達信息(300168.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個股成為社保基金重倉標的,其持股均超過10億元。即便經歷了6月初的創業板連續回撤,從年初至6月15日收盤,以上股票仍分別上漲了273%、204%和150%。

但風雲有變。6月上半月,創業板指數在短暫地突破了4000點整數關口後發生大幅調整。創業板公司的大股東出現減持潮,機構也開始逃離“十大流通股股東”,一批券商將創業板股票拉進融資融券的“黑名單”。

截至6月16日收盤,創業板指再次下跌105點。以6月的最高點計算,創業板指已下挫447點,兜兜轉轉,回到了月初的原點,多空開始激辯後市。

市盈率是什麽鬼

邊界革命的意思是,生產邊界全部打破,你沒法估值了。

神創板究竟漲到多高合適?

傳統的資本市場用市價除以最近一個周期的每股收益,即市盈率,來大致描述股價的高低。如果市盈率高於100,理論上意味著投資者需要超過100年才能依靠股息收益收回成本。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收盤,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37.47倍。

不過,如果你下註創業板,絕對用不了那麽久。在暴風科技(300431.SZ)新股上市時買到一手價值714元的新股,截至6月10日收盤停牌,這100股已經市值30756元,不到三個月股價翻了43倍,以其發行後每股收益0.31元計算,市盈率是992倍。

6月16日收盤後,著名的全通教育(300359.SZ)的市盈率已有所降低,不過仍停留在1163倍。這家市值一度破300億,輕松超越新東方(NYSE:EDU)的在線教育公司被證監會點名批評後,股價一路下跌。

可資對比並被不少股評家不斷引用的一個數據是,2000年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其平均市盈率不過七十多倍。

一家名為MFI的研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江勛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市盈率已經無法概括許多創業板的股票了。“傳統的對一個公司的估值前提,是它的邊界是確切的,比如家電、零售,你確定行業總量、增速和公司的關系,然後估值。但邊界革命的意思是,生產邊界全部打破,你沒法估值了。”

“邊界革命”是他對於創業板乃至整個中國牛市的理解,“樂視網進入客廳之後,就有機頂盒,電視產業……你沒法估值;大智慧進入券商這個行業,你不知它未來的總量是多少。市盈率基於過去,但是這些創新的公司每天都在進行商業模式的叠代、更新,市盈率隨時可能暴升或者暴降,市場預期就會滾動地不斷地往前膨脹。”他說,目前可能沒有太合適的新指標來描述合適的估值水平。

不過,充滿智慧的網民們早已經開始研發各種新詞,“市夢率”“市膽率”“市瘋率”“市傻率”……遍尋支撐市價的所有情緒,他們最終選擇自嘲式幽默。

數據顯示,2009年時,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就是56.7倍,從一開始遠高於當時的主板和中小板,延續至今,主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平均水平又要明顯高於國外成熟市場。為什麽這麽貴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的解釋是——稀缺。

“生產邊界的打破固然存在,也值得期待,公司估值是不是值那麽高,另說;但最重要的是,上市資源的稀缺。”他認為,由於中國股市尚未實行註冊制,而是一直采用審批制,籌碼供給不足,自然就導致被炒得很高。

相比之下,美國的註冊制帶來充足的供給。“我們的上市公司也幾乎沒被要求退市過,所以這個準入很難得。供給相當稀缺,就導致進去的人都不出來,更加擁擠。這就好像我拿著北京戶口,好像也沒感受到什麽好處,但是這個資源很稀缺,而且我出去了就回不來了,所以我得在這占著。”一位證監會內部人士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證監會全年的重點工作目標就在註冊制的推行上。

“市場籌碼供應量太少而貨幣供應量太大,自然就充滿了投機與欲望。”專註價值投資的愛股說首席執行官鄒峻說。

我們有柴,外國人有火?

升高的股價回流到了公司日常運作的現金流中,資本市場反哺了實體。

在新的靠譜指標出現之前,一些機構仍將市盈率作為重要指標。一名私募人士說,“比較活躍的一些機構在創業板玩,但是市盈率來到70倍以後,他們就開始慢慢出貨了,轉到了銀行股和一些大盤股。”

一名關註創業板股票的基金人士發現,年初以來分化嚴重的行情之下,資金都在追創業板,有很多私募和機構進入,高度控盤,跌也跌不到哪去。“大盤和小盤的分化很嚴重,控盤很嚴重,且大盤都是一些融資盤。”他說,他們並沒有選擇太多創業板的股票作為基金的投資標的。

創業板股往往盤子小,股價很容易被控制。“相比之下,大盤股炒起來就費勁多了。”前述私募人士說。

大家將目光投向了可能的外資“接盤俠”。

江勛從國際經濟環境分析,歐元區的零利率,促使全球資本的配置模式發生變化,有配置美元區資產的動力。中國本輪牛市這把火能燒起來,是因為手里有一把柴——邊界革命帶來的結構調整,創業板正是其中“靈魂”。

不過,高估值也暫時讓外資卻步了。

當地時間6月9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明晟公司在其官網上公布了2015年全球市場分類評審結果,決定暫時不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明晟給出的解釋是:中國的股市還沒有完全的自由開放,由此帶來的額度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和股票的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尚待解決。

“明晟的回複很聰明,它說的理由是成立的。但海外認為,人民幣現在估值太高,還有你的創業板估值,主板估值。”魯政委說,誰都不願意高位接盤,但他們也不會直接拒絕你,而是說你把問題改好了,我們可以接納你。曾投資了Facebook、Linkedin的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來華時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對中國的前景很樂觀,但我會有一點擔心,就是目前許多中國的新創公司估值很高。”

為了把“柴”做實,深交所也是煞費苦心。

接近深交所的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藍思科技(300433)原本一直在尋求港股上市,但經過深交所和湖南證監會的努力爭取,最終回歸創業板上市。“創業板要沖一萬點啊。”上述人士說。

被稱為“創業板的中石油”,藍思科技因其龐大的市值,上市之後連續漲停,如期締造出中國的新一代女首富周群飛。在藍思科技尚未打開漲停時,其董事會秘書彭孟武在電話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股價再漲上去我們也有些擔心,現在我們已經要派專人保護董事長。”

對於股價飆漲的創業板公司,比較樂觀的一種前景是,利用融到的資金把“泡沫”做實,然後可以講下一個故事。

樂視網(300104.SZ)6月3日晚發布消息稱,公司控股股東賈躍亭6月1日和6月3日減持逾3524萬股,套現近25億元。公告同時稱,賈躍亭將積極配合公司辦理控股股東向公司提供借款暨關聯交易的各項手續,所借款項將用於公司日常經營,借款期限將不低於60個月,免收利息。升高的股價回流到了公司日常運作的現金流中,資本市場反哺了實體。

“但你也不能保證(錢總會用在該用的地方),市場永遠是泥沙俱下的,也只有泥沙俱下才是市場的魅力。”江勛說。

2015年6月16日,股民在江蘇南通一證券公司營業部關註股市行情。 (東方IC/圖)

暴風起時

其誕生後即面臨長達三年多的萎靡。

換作6年前,身處漫長熊市開端中的人們恐怕不敢多去想象這個板塊今日的景況。

2009年10月23日下午,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五洲大酒店花了大約一個小時舉辦了一個開板儀式,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就此開啟了征途。

這是在美國的納斯達克神話破滅後,歷經9年,幾度推遲和以設立中小板為過渡,深交所才最終推出的二板市場,為暫時不能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中小公司提供融資渠道。

時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開板儀式上說,“創業板的推出適應了中小創新型企業的多元化融資要求,也滿足了廣大投資者的不同風險偏好,有利於擴大資本市場服務範圍,逐步完善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初生的創業板與後來的瘋狂完全無法匹配。其誕生後即面臨長達三年多的萎靡,創業板指數一直在1000點基點附近徘徊不前,其間甚至一度低至不足600點。

由於降低了部分準入門檻,彼時的證監會對投資風險亦早有預判,當時的主席尚福林說,“創業板市場面臨非理性交易,投機炒作,市場操縱的風險相對也比較高。”券商往往要求一般股民在主板開通交易3年之後才能買賣創業板股票。

不過現在情況已經顛倒,創業板一路飆漲,主板則時陰時陽,新開戶股民也可以輕易在券商處開通權限立馬買賣創業板股票。有人調侃道,股民應該首先在創業板交易一段時間,賺足了錢,同時充分了解了主板的風險之後,再進行主板股票的交易。

一時間炙手可熱的創業板,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牛市“風起的地方”。前述私募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年前創業板就已經走出牛市的味道了,只是那時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股走得不好。”他還透露,上交所曾想把一些創業板的股票搶到上海來上市,也是想推動一波行情。

百度指數顯示,從2015年開始,每周一到周五,只要開盤,“創業板”的搜索熱度都在飆升,周六日則偃旗息鼓。每周五高兩低,搜索指數連成了一座比一座更高的山峰。

創業板人頭攢動,開始吸引海外的中概股回歸。暴風科技(300431.SZ)的三十多個漲停板令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眼紅。

6月4日,上市公司宏達新材(002211.SZ)發布公告稱,擬以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形式,收購分眾傳媒100%的股權,意味著分眾傳媒即將回歸A股,成為標誌性事件。近日提出私有化意向的美股還有人人網(NYSE:RENN)和博納影業(NASDAQ:BONA)。此前的4月24日,李彥宏在中國證監會做演講的時候,也再次表達了百度不能在A股上市的遺憾。2014年兩會期間,他就表達過類似的想法。

“‘新經濟’是崩盤的 必備名詞”

如果說創業板有什麽問題,那也是包括中小板、主板在內,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

今時的創業板確實不同彼日,經濟轉型的需求和預期,杠桿資金的兇猛,都壓向這個看起來年輕朝氣的市場,催化它的膨脹。

不少分析者將創新企業作為中國股市接下來的希望,因為“新經濟”會改造整個傳統產業,而創新是稀缺品。

魯政委的發現卻是,“新經濟”這個詞是每一次股市泡沫不斷膨脹的最大的原生動力,從股票市場出現以來,在不同的國家關於新經濟的詞反複出現,每一次只要出現了新經濟,一定以估值很高,泡沫崩盤告終。

“人們認為自己擁有了新的生產方式,進入了與眾不同的新時代。你想想2007年那一次(那些說法),‘中國人口紅利集中釋放的十年,中國的股票市場將進入黃金十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我們跟過去是不一樣的’,結果怎麽樣?很快就完蛋了。”魯政委對當時的口號還記憶猶新。

“要解決供給稀缺,就要實行註冊制增加供給。但實行註冊制的前提是信息披露完備,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可以監督公司。”魯政委說,問題的根源落在最後面,如果監督的權力還是只掌握在證監會手里,局面恐怕難以改變。

美國證監會的管理人員曾在與某中資機構高層的交流中透露,其一年查獲的大量上市公司違規案件,大部分都由檢舉揭發引致。利害相關方會積極監督,使得上市公司違法空間很小。

“誠信問題還是關鍵,必須在基本面上帶來實質的利好。如果說創業板有什麽問題,那也是包括中小板、主板在內,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創業板只是一個縮影。”鄒峻說。

一方面,新興領域確實展現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不斷打破著陳腐的生產邊界,這種情況投射到資本市場,成了“神創板”;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中國特色仍舊無處不在——稀缺的股票供給、不對稱的市場信息、捉襟見肘的監管、洶湧而來的杠桿,讓投機者們可以借機大講故事,吹股上天,然後圈錢走人。

資金杠桿成為瘋狂追捧股票的最大危險。

據《三湘都市報》6月12日報道,一名32歲的男子從22樓墜亡,警方初步確定男子的墜亡與其用170萬本金加4倍融資杠桿全倉一只股票有關。在股票2個跌停後,被強制平倉的他選擇了輕生。

“毒藥都在杠桿里。”魯政委反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001

給上市公司一粒毒藥 股領袖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10/14/%E7%B5%A6%E4%B8%8A%E5%B8%82%E5%85%AC%E5%8F%B8%E4%B8%80%E7%B2%92%E6%AF%92%E8%97%A5/

作為上市公司老闆,自然希望帳目上做得漂亮,給予投資者一個財政穩健的形象,有助於股價表現。即使營運上出現不利影響,也會要求會計師絞盡腦汁「執靚盤數」,以引起廣大投資者的垂註。然而,在財技世界之中,卻有一種財技偏偏反其道而行,老闆不但沒有刻意粉飾,反而特地抹黑公司的財務狀況,使人看起來就對其避之則吉,這種財技就是「種債」。

種債(Debt Poisoning),顧名思義就是大股東刻意在公司的財務狀況中施以橫手,意圖下毒加害,而毒藥就是大堆的債務,而這些債務的債權人,多數都是大股東本人,又或者其他關連人士。當一般投資者翻閱公司年報、財務資料等,只會發現公司欠債纍纍,更甚者可能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令投資者退避三舍。然而,因這些債務的債權人是大股東的關係,所以即使要清走這些債務,技術上也比較容易處理。當我們撇開公司的重債問題,其真正的投資價值便會浮現,可是一般投資者很難才發現到種債的情況,有時甚至需要查看年報的附註部分才能一窺端倪,難怪普通投資者對種債近乎完全陌生。

可是,大股東種債又有甚麼好處呢?首先,正因其財務資料「走樣」,與直接「趕客」無異,成交自然稀疏,無人問津,這卻有效地減少散戶在佈局初期的參與度。第二,有時公司內裡有著優質資產,股價卻處於嚴重低估狀態,這樣有機會被一些財技高手看中,成為狙擊的目標,進行敵意收購,而公司種有極多債務的話,某程度上會令財技高手減退其敵意收購的意欲。第三,當公司需要進行集資計劃時,往往需要向股東交待集資目的及其用途,種債過後,大股東自然可以「名正言順」地要求股東集資以清走公司債務,實在一舉多得。

相反,當我們發現大股東提早贖回債務,有可能是重新粉飾帳目的部署,完成減債之後,因公司最大的隱憂除去了,帳目回復原來的面貌,殼價自然可以叫得更高。一般來說,大股東可以先集資來償還債務,又或者直接從殼價中將債務總額扣除,新舊主只交收餘額,便把整隻殼完全接手,亦是另一種有可能出現的賣殼方式。因此,當發現一間公司的債務水平出現異常情況,不妨多做一些資料搜集,可能隨時發現到一隻「千里良駒」。

歡迎到我的專頁作進一步討論及交流:

「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49

「直升機撒錢」 央行最後的糖衣毒藥 刺激經濟 無視資產負債表出現大洞?

2016-04-04  TWM




半世紀前的非常規貨幣概念,竟成為現行央行的考慮選項——直升機撒錢;德國央行雖已出言示警,但在低利率無法提振物價下,這股聲浪仍逐漸掀起。

無論是央行官員、經濟學

家,還是市場觀察人士,現在愈來愈多人開始探究「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指央行直接把現金發給消費者)措施的優缺點,也就是值不值得為了刺激經濟,直接把錢拱手送給民眾。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普雷特(Peter Praet)受訪時曾表示,必要時「各國央行都能採取」,但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Jens Weidmann)則警告說,此舉「將在央行資產負債表挖出大洞」。

要是看到「直升機撒錢」

成為目前最夯的議題,不知當初提出概念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會不會贊成實行這樣的非常規政策。

撒錢若啟動恐沒完沒了

他一九六九年的論文《最

適貨幣數量》(The Optimum Quantity of Money),希望回答一個問題:一個完美平衡的經濟,需要多少貨幣流通,才能確保民眾有能力購買商品與服務?他的假設裡有個但書,那就是撒錢只能撤一次。

「如果沒有『限用一次』

的假設,每當一出現直升機撒錢時,恐怕只會加深民眾原本預期的不確定性,進而改變了對現金的實質需求。」從傅利曼的但書可看出,他可能持反對立場,認為「直升機撒錢」的概念不該付諸實行。現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已是非常規政策,二00九年美國聯準會購買一.七五兆美元的債券;一0年又買了六千億美元;到了一二年,量化寬鬆已經轉變成無限期的政策,每月購債規模為八五0億美元;直到一三年十二月才縮小規模;在一四年十月畫下句點。量化寬鬆的大戲拖了這麼久,可見「直升機撒錢」機制一啟動,恐怕也會沒完沒了。

傅利曼的論文不只提到

「直升機撒錢」的實際運作,還分析相反情況;如果出現「火爐」(國外學者將QE比做木炭,認為木炭只能讓火爐發熱,但火爐帶來的溫暖不是真的春天。等火熄滅後,只怕就是寒冬的來臨),對金融行為會有何影響?

「假設政府對所有人課稅,但稅收全數丟入火爐燒光,而無實際作用。稅收的消耗促使政府提高稅率,反而導致市場中的貨幣數量持續縮小,估計每年遞減一成。」

在我看

來,這不正是

歐元區政府的

處境嗎?儘管

歐洲央行大行

貨幣寬鬆,但

各國政府卻沒

有善加利用,

不做實際投資

增加生產力,

反而把錢揮霍

在社會支出。

《彭博觀

點》專欄作家

強米契·保羅

(Jean-Michel

Paul)去年十

一月曾撰文指

出,包括法國

與義大利在內

的國家,基礎建設支出近年大幅下降,反觀退休金與健保支出,卻是逐漸攀升。

歐洲有一些人認為有施

行「直升機撒錢」的必要,因為他們認為歐洲央行的救市彈藥庫已經彈盡援絕,且最近擴大量化寬鬆的規模後,成效愈來愈不彰。這樣的論點或許傅利曼能認同。他在另一篇論文《貨幣政策的角色》(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裡,比較七0年代與二0年代的市況,與當前的處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財政不改善貨幣難發揮

「我擔心的是,我們可能犯了當時的錯誤,鐘擺已經盪得太遠,把貨幣政策看得太重,讓它扮演可能勝任不了的要角,結果適得其反,使得貨幣政策無法發揮應有的實力。」傅利曼這段話,恰好是各國央行今日的窘境:貨幣政策就只能變出這麼多把戲,但少了政府的財政刺激,恐怕沒辦法大幅提振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指人們因貨幣供給增加,而不自覺地增加消費和投資)。先前的非常規政策逐漸成為常態——聯準會聖路易斯分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日前在德國演說時,提出低利率導致通膨速度放慢,而非加快;而「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y Theory)也受到愈來愈多專家的青睞,亦即政府不應該害怕赤字支出。

傅利曼形容貨幣是「格外

有效率的機器」,作用有如牽引機和工廠,使經濟更有效率與生產力;但,他也點出貨幣的潛在危險:「貨幣有個特色是其他機器都沒有的。由於貨幣這台機器無所不在,一日一故障,會連帶破壞其他機器的運作。」不管是零利率,或是負利率,目前都無法有效提振物價,而聯準會雖然想回歸正常化的貨幣政策,如今可能出現反效果。換言之,貨幣機器的功效並不如操作手冊所說,於是經濟成長的引擎一直欲振乏力。既然如此,「其他措施都沒用,何不試試『直升機撒錢』?」的論點雖然薄弱,最終卻可能最獲得傅利曼的認同。

譯者·連育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40

特朗普成“毒藥” 共和黨支持率跌至歷史新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597.html

在當地時間15日發布的一份民調中,共和黨的支持率跌到谷底。

民調專家塞爾澤(Ann Selzer)認為共和黨糟糕的支持率和特朗普有關。“很明顯這和對特朗普的看法有關。”塞爾澤說,這也泄露了共和黨內其他政客的看法。

2009年來最低

在這份彭博民調中,僅有32%的受訪者對共和黨表達好感,這是自2009年該調查啟動以來最低的支持率。民主黨的支持率則要高得多,超出共和黨17個百分點,達49%。

民調中,有33%的共和黨人稱他們認為特朗普不適合成為該黨候選人,而民主黨這邊,僅有17%的受訪者不喜希拉里。

共和黨內部對該黨的負面情緒也日益增加。2014年12月,僅9%的共和黨人對該黨存負面情緒,而現在,該數字已經大幅上漲到了28%。

奧蘭多槍擊案後,特朗普本欲借此機會為自己增加一點人氣。他迅速在社交網站上指責奧巴馬政府軟弱無能,並呼籲政府強硬,實施禁令。然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槍擊案後,希拉里的支持率僅略有回調,但根據路透社和益普索的聯合民調,表示既不支持希拉里也不支持特朗普的美國人反而比上次民調時增加了近2個百分點。

令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強硬言論在共和黨內部遭遇了激烈反彈。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奧蘭多槍擊案後,共和黨高層竟然和奧巴馬站在了同一陣線,強烈反對特朗普針對奧蘭多槍擊案發表的言論,指責其言論制造社會對立,脫離了美國主流價值觀。

此前曾對特朗普表示過贊許的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柯克說:“按照常理來說,此刻全國人民應該團結起來,但顯然眼下並非如此。這很令人失望。”

不過,和剛參選時相比,如今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境況還是要好得多。民調顯示,潛在的共和黨選民中有69%認為特朗普對該黨有利。該調查的誤差率在3.1%上下。

多項民調落後

有評論稱,特朗普本欲“借力”奧蘭多槍擊案,卻過於簡單粗暴,缺乏政治靈感,被希拉里反制。

彭博14日的另一個調查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被希拉里甩下了12個百分點。且有55%的受訪者稱永遠不會支持特朗普,相比較而言,43%稱堅決不會支持希拉里的數字就好看許多。

彭博的民調是本周第三個顯示希拉里支持率遙遙領先的民調。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4日發布的周民調顯示,希拉里的支持率比特朗普領先7個百分點,比兩周前的增加了4個百分點。

另一份《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14日發布的聯合民調則顯示,特朗普的“不支持率”比他參加美國大選以來的任何時候都高,約有70%的受訪者對特朗普持負面態度,希拉里的“不支持率”則為55%。

本周上半周民調結果出爐後,特朗普開始“糾偏”。他在當地時間15日的“推特”上寫道,將和全美步槍協會(NRA)討論,禁止那些在涉恐觀察名單或禁飛名單上的人購買槍支。特朗普此前一直反對控槍,NRA上月剛剛宣布支持特朗普。

美國媒體對此表示頗為“淩亂”,評論稱,如果特朗普真這麽做了,在控槍問題上,他就和希拉里站到了同一陣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