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響警號 左丁山

2008-03-11 AppleDaily
次 按債券風暴累親金融股,係人都知。美國聯儲局為咗救市托市,不惜連番削減利率,講到下一次可能會減0.75厘咁多o忝;但減息並不是好消息,愈係減息,股 市愈跌,當初盲目相信減息有用而入貨之投資者,現在無不叫苦連天。散戶如此,大戶亦唔係精仔,歐洲已有對沖基金彎咗,銀行大力收緊信貸,加緊追孖展,即使 大大客戶都冇情講,譬如好有名氣嘅Carlyle Group在上星期二承認未能及時為屬下按揭債券基金補孖展,已收到銀行嘅違約通知(default notice),即係話銀行隨時有權將基金持有嘅債券盤清倉。一片風聲鶴唳之下,瑞士銀行(UBS)嘅策略師William O'Donnell公開哀求美國國會出手打救,因為信貸市場已陷入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混亂嘅情況。 信貸市場亂成一片,股票市場就顯得較為表面上寧靜。呢個情形可以維持得幾耐呀?相信股市仍會下跌,尚未見底。貿 易M極少買賣股票,香港人亦唔興買賣債券,故此貿易M一直以為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唔關佢事。點知上星期收到歐洲出口商通知,放賬期由九十天縮短為六十天, 要貿易M立即找咗一批貨嘅賒賬先。貿易M好彩素來理財謹慎,銀行條line(信貸額度)未用晒,可動用部份現金,部份OD(透支額)嚟清咗條數先。以後如 何應付呢?貿易M話:「次按風暴搞死銀行,銀行收緊信貸準則,收縮信貸期限,歐洲出口商無不受影響,呢點我明白嘅,佢哋既然只放六十天賬,我唯有又向香港 批發商放六十天賬啦,信貸期縮短三十天,肯定對一啲財務管理較弱嘅行號有影響o架,特別係嗰啲利用放賬期而去炒兩轉嘅投機商人。」何出此言呢?原來貿易M 知道有啲大型零售連鎖店恃住生意好,日日收現金,但可以九十日後先至找數,於是將手頭上嘅現金拎去炒吓股票甚至炒樓,或作買地舖嘅首期付款。佳寧風暴時代 (一九八二至八四)、金融風暴時代初(九七至九九)就有唔少商號因此而瓜得。現在歐洲出口商開始縮短放賬期,千祈唔好睇輕其連鎖殺傷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8

亞洲壓歐洲 左丁山


2010-8-6  AD





 

八月份係放假季 節,法國人在八月份根本懶得返工,有辦法嘅巴黎人紛紛離城,到法國南部或者出國去也,今年適逢歐洲各國要削減財赤,政府大削開支,勒緊肚皮,於是一啲領導 人如英國卡梅倫,德國默克爾,法國薩爾科齊,西班牙薩比迪羅等等,紛紛留國消費,在國內旅遊景點放假就算,不敢外遊。

歐洲人過往夠巴閉啫, 廿一世紀就係我哋亞洲有錢人嘅世界,亞洲人到歐洲使錢,中國人到法國意大利買名牌,中東人到英國買起Harrods,在百貨店外違例泊車,罰款照畀,幾威 風呀,難怪近日睇雷鼎鳴教授嘅大塊文章,佢引述一位內地學者所講:「歐洲人沒了勢頭」!以後世界經濟只得兩個火車頭,就係美國與亞洲,亞洲之中,中國 GDP總量壓倒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另外印度人多勢眾,從後力追,淨係睇中日印三國,未計中東石油國,歐洲已經儍了眼。

但係有錢還有錢,亂 咁投資形同敗家,計清楚好啲喎。英國傳媒報導一位四十七歲香港人(生於廣州)黃健華,可能收購利物浦球會喎,真定假呀,僑福黃健華我哋就識,佢係支持蔡約 翰嘅大馬主,旗下馬匹以「陽明XX」,「陽明YY」為名,馬迷好熟悉,但係QSL體育聯盟嘅黃健華(Kenneth Huang)就缺乏知名度嘞,究竟佢點樣發達,發到要買入利物浦,而且已投資NBA球隊克里夫蘭騎士隊,大家木宰羊。佢發達前投資點樣叻,無從瞭解,但有 錢之後買入騎士隊15%股權,就似乎做咗儍仔噃,騎士隊得一粒超級巨星,就係勒邦占士,占士走咗去目前最乞美國球迷憎恨嘅邁亞密熱火隊之後,騎士隊完全冇 晒吸引力,電視台對之失去興趣,球會嘅Franchise Value大跌,黃先生呢筆投資肯定沉落水面以下,如果真係買入利物浦,呢隊波今年入唔到歐冠盃,收益大跌,來季能否進入四強,還要過曼城、熱刺、維拉三 關,前路維艱,黃生唔係楊生,唔會甘心買入另一隊伯明翰呀?如果黃生入主利物浦之後,效法曼城大灑金錢買球星,我哋香港阿燦就大開眼界,睇吓中國人搵錢幾 咁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22

竞购英国高铁 李嘉诚抄底欧洲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xNMDAwMDE5MzExNw.html

欧洲债务危机乌云尚未散尽,李嘉诚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抄底。

据路透社8月18日报道,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长江基建(1038.HK),有意竞购英国唯一的高速铁路线经营权,该交易金额预计将高达15亿到20亿英镑。

19日,长江基建投资部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投资举措,但在竞购结果出来前,拒绝对此项目做出评价。但这位人士肯定地表示,长江基建此时资金充裕,并看好未来全球经济走向,会适当做出扩张性投资。

香 港凯基金融亚洲公司董事暨投资银行部主管梁健昌认为,李嘉诚向来坚持“现金为王”的谨慎投资策略,在每一轮金融危机前后的收放节奏拿捏都非常准确,每一轮 业务扩张都给长和系带来新的业务看点,从零售、电信到能源。此次,李嘉诚主攻英国公共事业领域,显然是看好该领域垄断性经营的稳定收益。

而半个月前,李嘉诚刚完成对英国电网高达57.75亿英镑(近700亿港元)的资产收购。在8月5日的业绩会上,长和系副主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表示,长江基建还有四五个投资项目正在积极研究中。

千亿投资计划

此次长江基建欲收购英国的1号高速铁路线,目前归属于英国伦敦大陆铁路公司。该高铁线路总投资57亿英镑,于2007年建成,全长108公里,连接伦敦和英法海底隧道,是英国目前唯一的高速铁路。

2009年,伦敦大陆铁路公司因财政困难,将该高铁线使用权移交给政府。但1号高铁2010年财年的预计收入仅为2.63亿英镑,短期内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今年6月,英国政府已宣布出售该线路30年的经营权,希望收回20亿英镑。

8 月18日,1号高速铁路的30年经营权招标首轮投标已经结束。参与竞标的除了长江基建,还有另外三个竞购团:以高盛、欧洲隧道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旗下投行 Infracapital等5个以上公司组成的财团;由摩根士丹利、私募投资基金3i资本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组成的财团;另外,还有两只加拿大退休基金组成 的竞购团。

参与竞购的长江基建,由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0013.HK)持有85%股份。今年上半年,长和系旗下长江实业(0001.HK)与和记黄埔双双取得理想业绩,分别获得119亿港元和64.5亿港元的盈利,分别增长4%和增长12%。

而今年上半年以来,李嘉诚已先后多次出手收购英国公用事业资产。从此前的投资来看,李嘉诚下注发电、电网和高速铁路业务,显然是看好公共事业领域经营风险较低、收入稳定的优点,依然延续李氏稳健型的投资理念。

若此次长江基建竞购英国1号高铁成功,在近三个月时间内,李嘉诚的对外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

此外,李嘉诚还以76.1亿元高价拿下香港九龙的两块地王,并斥资逾9亿港元增持和记黄埔,斥资逾3000万港元增持长江实业。

李嘉诚抄底

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甘庆霖指出,欧洲市场近期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而出现波动,长江基建将仍然会继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只要项目能产生稳定回报,公司仍然会考虑收购。

梁健昌分析称,在2008年初金融危机爆发前,李嘉诚便已开始收缩投资和回收资金,目前,其手头现金非常充裕,选择此时出手扩张,应该是看到了全球经济已经探底企稳。

2008年初,李嘉诚曾多次预言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并开始在中国大陆陆续套现投资性股票,甩卖楼房,回收资金约200亿元。

2008年10月开始,李嘉诚叫停所有长和系正在考察洽谈的投资项目,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并检讨和清理全部当时现有的投资项目,此策一直延续到2009年下半年。

花旗银行当年的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中,有多达69%、即接近1190亿港元是现金,其余部分,也主要投资于最稳健的政府债券上。

2008年至2009年的保守策略,让李嘉诚积累了足够的本钱。目前,长江实业净负债比仅为7%;长江基建的负债比则处于20%-30%水平;而和记黄埔今年收益可达400亿美元,未来5年需偿还银行欠款额约为1300亿港元,和黄的手头现金尚有1060亿港元。

拥有雄厚的现金实力,李嘉诚将如何布局?从长和系近期的动作来看,地产、公共事业和能源,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

而除了已在冲锋陷阵的长江基建,李嘉诚旗下的港灯(0006.HK)亦已整装待发。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曹棨森近期公开透露,港灯也会在英国、内地等寻找项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

中石油登陆欧洲炼油市场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1-15/100217178.html

在完成亚洲、欧洲炼油中心布局后,中石油接下来的炼厂收购目标很可能在美洲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单页阅读

国际石油公司正急于从需求日渐萎缩的欧美成熟炼油市场抽身,中国的石油公司却指望借此时机,在觊觎已久的高端市场落子布局。中国公司追求的,究竟是眼下被低估的资产,还是蝶也愁的明日黄花?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

1月10日晚间,中石油(601857.SH)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于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大型石化企业英力士集团(INEOS Group Holdings plc)旗下的两家公司以合资的方式,共同经营位于苏格兰的格兰杰莫斯(Grangemouth)炼油厂和位于法国的拉瓦莱(Lavéra)炼油厂。

“该交易如能成功实施,对中石油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和市场配置,进入欧洲高端市场,建设欧洲油气运营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中石油在1月10日的公告中说。

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见证下,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团还同英力士集团就炼化高新技术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受欢迎的买家

早在2009年6月,市场就传闻中石油要投资苏格兰一家炼厂。2010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证实,中石油的确有意收购苏格兰格兰杰莫斯炼油厂的部分股权,并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这家苏格兰地区惟一的炼油厂位于福斯湾,可直接利用来自北海的原油和天然气,原油日加工能力21万桶,向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和爱尔兰北部提供成品油,员工数量约为1300人。

2005年,英国最大的化工公司英力士从英国石油手中买下这家炼厂,原指望它会成为企业未来的利润奶牛,却不料2008年金融危机将欧洲成品油需求量一路拉低,“奶牛”成了累赘。

不仅是英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成熟市场成品油需求下滑,炼油商利润锐减,炼油能力整体过剩,欧美原油加工量进入历史低谷。2007年至2009 年,美国炼油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7.5亿吨下降到2009年的约7.055亿吨。2009年,经合组织中欧洲国家的原油加工量均低于 2007年和2008年水平。

炼油的中长期前景也不被看好。IEA预测,2014年至2015年,北美和欧洲的炼油能力将减少25%和30%。Wood Mackenzie咨询公司则预计,2015年至2016年,北美和欧洲将有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被关闭。JBC能源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欧洲将减少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原油加工量将下降67%。

在这样的悲观前景下,国际石油石化公司们都在马不停蹄地清理资产。而清理工作异常痛苦。

一家炼厂的存亡直接影响到上千人的就业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稳定,考虑到上述问题带来的政治影响,彻底关闭很难实现。较为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尽量缩减那些设备旧、销路不畅的小炼厂的规模,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譬如近些年欧洲柴油需求增加、汽油需求减少、节能减排要求加强),对运行状况尚可的大炼厂进行技术更新,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品结构。

然而,技术改造也意味着要追加投资,在信贷紧缩的环境下获得现金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在如此不被看好的成熟市场,追加投资无异于追加风险。最好的出路,还是找个现金流充沛又乐意接手的下家。

2010年年中时,英国的八家炼油厂有四家处于待售阶段,分别是雪佛龙公司旗下加工能力21万桶/日的Pembroke炼油厂,英力士集团加工能力21万桶/日的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壳牌公司加工能力24万桶/日的Stanlow炼油厂和道达尔公司加工能力22万桶/日的Lindsey炼油厂。

随着中石油入股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的信息被正式披露,英力士集团成了其他炼厂卖家们艳羡的对象。在欧洲萎靡不振的经济大背景下,中石油的这一收购不仅没有招致当地的警惕或反对,反而被看作雪中送炭,广受欢迎。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项目经理高登·格兰特(Gordon Grant)十分平静地向社区群众解释说,“中石油是家现金充沛的公司,它的加入使得英力士能在全球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获得资金。”苏格兰国民党地方委员会成员安格斯·麦克唐纳(Angus MacDonald)也曾多次表示:“我们活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因此对于任何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投资,我们都将表示欢迎。”

中石油将入股的另一家炼油厂拉瓦莱位于地中海沿岸原油贸易区,靠近马赛港和原油运输终端,原油日加工能力21万桶,可通过管道向法国、瑞士和德国南部提供成品油。

烫手山芋

国际石油公司一方面收缩成熟市场的炼油份额,一方面削尖了脑袋要挤进前景看好的亚洲。坐拥中国庞大市场的中国石油公司,却舍近求远去接手成熟市场的烫手山芋。这会不会是失策呢?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投行人士指出,中石油在欧洲炼油市场布下两颗棋子,主要是出于企业全球战略布局的考虑。

中石油十几年前便开始“走出去”,上游勘探开发资产已遍布中亚、非洲、南美等地,五个油气合作区战略布局初步完成。2010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作业当量产量8673万吨,海外油气权益当量产量4430万吨,占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强。

相比之下,中石油在中下游的海外扩张滞后许多,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前瞻意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石油公司开始意识到下游海外扩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新加坡炼油市场怀揣兴趣,却无奈缺乏进入时机,或者出价不具竞争力。

一场金融危机调整了全球供需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石油公司的市场地位。2009年,中石油决心扭转在海外没有炼厂的尴尬局面,提出要在亚洲、美洲、欧洲加快建成集贸易、加工、仓储、运输于一体的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力争用8至10年,实现国际贸易量达到4亿吨以上,其中引进油气当量2亿吨以上。

中石油财大气粗,一旦定下目标,执行的速度也令人难以置信。2009年6月,中石油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从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权。新加坡石油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在新加坡炼油公司(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 Private Limited )中占有50%的权益。该炼厂产能28.5万桶/日,为新加坡三大炼厂之一。

中石油进入了亚洲石油炼化基地、成品油交易枢纽新加坡,市场的反应却没有那么兴奋,高盛预计该收购对中石油2010年的盈利增长贡献率不足1%。

但是,中石油副董事长兼总裁、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曾在中石油2009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加坡炼油厂收购是中石油加强海外下游资产收购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加坡炼油厂之外,中石油还在继续探索其他炼厂收购。我们要加强炼化、贸易、海外运营中心的建设,要完善下游,完成我们下游资产的战略。”周吉平说。

2009年7月,中石油收购新日本石油公司(Nippon Oil Co.,下称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部分股权事宜。新日本石油是日本最大的石油精炼商,同时亦是该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商和营销商,拥有9家炼油厂,其石油提炼能力超过130万桶/天,占有日本汽油市场23%的份额。

一位接近交易的咨询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此次中石油之所以在众多有意抛售炼厂的卖家中选择英力士,某种程度上也因为英力士没打算彻底甩手,而是保留部分权益,做中石油的长期股权合作伙伴,帮助中石油熟络欧洲陌生的市场和政治环境。此外,交易成功后,这两家炼油厂可继续与英力士旗下的化工业务形成一体化优势。

倘若今年上半年如愿入股英力士在欧洲的两家炼厂,则中石油所憧憬的海外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已有两个初具雏形,可以预料中石油接下来的炼厂收购目标很可能在美洲。

据本刊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初,中石油就有意收购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 Corp.)旗下位于南加勒比海的阿鲁巴炼油厂。瓦莱罗能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受美国成品油需求下降因素影响,不得已将日产量25.2万桶的阿鲁巴炼油厂于2009年7月停产,挂牌出售。

中石油之所以对这一炼厂感兴趣,市场分析认为是因为它靠近委内瑞拉,可就地加工委内瑞拉产重油,符合中石油美洲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战略。但是考虑到设备升级需要追加巨额投资,而阿鲁巴国土面积小、距离遥远,中国对该国政治政策缺乏了解,这一交易一度搁浅。

今年1月,路透社披露,中石油再度就阿鲁巴炼厂的收购事宜同瓦莱罗能源公司展开谈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9

機械業孤鳥逼自己只接歐洲單

2011-5-23  TCW




台中大甲區幼獅工業區內,當台灣的精密機械業者正忙著出貨到中國給iPhone、iPad代工廠時,有一家公司生產線忙著組裝的,卻是要出貨到歐洲義大利、德國與瑞士的貨。這些精密機械,都將用來生產歐洲百年車廠的零配件。

這家公司叫百德機械,賣的是台灣最貴的機器,打台灣人最難打進的歐洲市場。他的老闆叫謝瑞木,是台灣精密機械業的孤鳥。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則形容,百德是「台灣機械業中的勞斯萊斯」。

一九九一年,百德創立的那一年,正值台灣工具機被美國限制進口,許多人都喊著要分散外銷歐洲,但當時台灣專門生產廉價工具機,要以品質打進歐洲,尤其是工藝殿堂的德國、瑞士,可說難如登天。

然而,這目標的達成者,竟來自一家專門做便宜又量大的公司——台灣麗偉,一度是全球工具機生產量最大的台灣麗偉。

比研發,更比精密度! 為達歐洲市場要求,花十五年鑽研 謝瑞木原本是台灣麗偉創始團隊,但他一直思考,精密機械有很多路可以走,不一定大家都要走一樣的路(外銷美國),他決定當孤鳥,離開麗偉,創立百德,標榜只賣歐洲,不賣其他地區,當然,也不接台灣單的公司。

「牛欄內鬥母牛不是本事,在台灣市場內自己殺價競爭沒有意思,有本事就賣到同業賣不到的地方,」謝瑞木說。

要建立跟別人不一樣的本事,很難,需要堅持。第一年,他才賣出兩台機器,前十年都沒有賺錢,即便如此,謝瑞木依然每年投營業額的三 %做研發。

精密機械跟電子業不同,品質要提升非常慢,以精密度來說,剛創立的百德,能做到的精密度是俗稱的「二條」,也就是二十微米,走到十微米,足足花了十年,再從十微米走到五微米,又花了五年,前後等於是十五年的時間。

十五年才達到歐洲市場要的精密度,但謝瑞木說,打算再花十年提升到今天德國與日本的技術水準。這樣堅持的背後,其實很有市場眼光。

快捷機械董事長王俊裕談到機械,會講超級跑車,但謝瑞木卻舉起手上的機械表來舉例,他說,市價五十萬元的機械表的精密度,一天就是慢十秒;一百萬元的機械表可能是慢五秒;但真正高精密的是兩千萬元的機械表,平均一百年才慢一秒。

一樣都是迷戀超精密的機械,但差別是,謝瑞木把精密度跟價值弄得很清楚,他懂得把精密度變成一盤生意與市場。

百德花了十五年提升品質之後,謝瑞木還要跟日本對手競爭,比品質,還要比服務。他說,客戶買機器就是為了生產產品賺錢,但機器一旦遇到問題,等日本公司來修,往往要等上一個月。

拚 品質,更拚速度! 日廠維修要等一個月,他三天搞定 所以百德找到了切入點,精密度相同,在歐洲客戶在乎品質,不在意價格的情況下,台灣產品怎麼跟日本對手拚?答案就是一個月跟三天的差別,謝瑞木派人駐在瑞 士、義大利,甚至最遠到瑞典,直接派人駐廠做服務,並且就在瑞士設分公司,三到四個台灣人就直接派駐在瑞士。

當客戶等日本零件要等一個月,百德三到五天之內就可以解決時,差別就出來了。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黃建中,還講了一個很細微的地方,那就是百德的名字叫QUASER,就是英文的品質(Quality)跟服務(Service)。

黃建中說,謝瑞木二十一年前,就打定決心要賣歐洲市場,連英文名字都跟其他業者的日本化不同,甚至連機器設計,謝瑞木都刻意走歐規跟歐洲風格,例如日本機器講小巧,歐洲講大與強壯。

二○○七年,百德達到了高峰,營業額九千七百萬美元,一個不到兩百人的公司,營業額突破新台幣三十億元,有八六%賣歐洲,平均一台機械可以賣到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上。卓永財說,百德成了台灣業者的定價標準,最高指標。

雖然緊接而來的金融海嘯讓百德受傷,連續兩年業績衰退,此刻,業界又都大吃蘋果財。看到這樣,不動心嗎?謝瑞木自信的反問我們:如果有一天突然蘋果把iPhone的材質改成碳纖維,那這些公司怎麼辦?工廠已經投入的投資、大力招聘的員工怎麼辦?他,還是堅持走不一樣的路。

孤鳥之路,風景截然不同,連年虧損時,要學會戒急;看別人大發利市,要懂得用忍;自己的每一步,都要沉潛修煉;唯有如此,登頂時,才能看到塵世間沒有的絕妙之美。

【延伸閱讀】謝瑞木 出生:1956年 學歷:彰化高工機械科 經歷:台灣麗偉創辦人之一 現職:百德機械董事長

【延伸閱讀】百德機械 成立:1991年 資本額:新台幣1.83億元 產品: 加工中心機(Machine center) 地位:生產台灣最高價的工具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27

問診宏碁:1.5億美元歐洲甩貨真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6/wNMDAwMDI0MjcwNA.html

6月1日,舉世矚目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剛拉開序幕,主角之一的台灣最大PC廠商宏碁卻忙著處理危機。

該 公司近日在歐洲進行內部稽核時發現,意大利和西班牙當地的經銷商存在過高的渠道庫存,並因此產生巨大的經營風險。6月1日,宏碁公司做出決定,將泛歐地區 (歐洲、中東與非洲)發現的過高渠道庫存與潛在的應收賬款問題一次處理,額外提供泛歐區渠道1.5億美元的銷貨折讓(即以折扣價格銷售庫存貨物)。

「為了保護經銷商的利益,這次營運損失的1.5億美元將由宏碁董事會承擔。」宏碁在6月3日發給本報的聲明中如此表述。該公司第一季度淨利潤為11.87億新台幣,而本次歐洲清倉的1.5億美元損失約合43億新台幣。

此外,為擺脫財務困境,宏碁不得不宣佈歐洲地區裁員300人,並決定將2010年度的董監酬勞減少50%,並建議股東常會將員工紅利新台幣15億元降低到9億元,減少幅度為40%。

長痛不如短痛

按照1.5億美元的規模來計算,本次宏碁在歐洲區將打折甩賣的電腦可能高達300萬台

在宏碁前任CEO蘭奇下台後,宏碁的新經營團隊前往歐洲進行內部稽核,沒想到,這次歐洲之旅卻讓他們發現,歐洲地區的庫存問題遠遠超過他們想像。

西班牙的庫存高達90天,這些賣不掉的電腦堆在經銷商的倉庫裡,給宏碁帶來了不小的潛在風險。

「這些庫存品種可能是上一個世代CPU的筆記本電腦。」台灣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員李易聰分析,由於歐洲並沒有從債務危機中走出來,整個經濟的大環境依舊糟糕,導致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但宏碁和經銷商可能錯誤預估市場形勢將會良好,故在這一市場累積了大批庫存。

此外,平板電腦風潮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整個PC市場的不景氣,尤其是佔據宏碁總出貨量四分之一的上網本,所受衝擊最為明顯。

「在此情況下,Acer宏碁董事會艱難而果斷地作出決定,一次性消除潛在風險,讓業務盡快重返正軌。Acer宏碁公司在其他歐洲國家如俄羅斯、德國等的運營狀況良好,沒有發現問題。」宏碁給本報的聲明中解釋道。

按照1.5億美元的規模來計算,本次宏碁在歐洲區將打折甩賣的電腦可能高達300萬台——這讓市場頓時感到十分緊張。

「這 種拋貨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一家外資PC大廠的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這種方式雖然解決了庫存的問題,但副作用在於可能導致「財報很難看」,也會潛在損害 掉品牌形象,並有可能導致將來的需求被提前釋放,「例如有人準備買宏碁的平板電腦,但是因為打折提前買了它的上網本,可能以後就會減少購買。」

這一事件也很可能導致宏碁第二季度陷入虧損——根據宏碁一季報,今年宏碁第一季度淨利潤為11.87億新台幣,而本次歐洲的損失高達1.5億美元(約合43億新台幣)。

李易聰分析,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宏碁新領導團隊的決心,即「長痛不如短痛」,迅速處理掉這些棘手的問題,因此目前尚難以預料本次歐洲市場拋貨是福是禍。

「該問題的根源是,這兩個國家的經銷商行為沒有貫徹宏碁一貫強調的,注重和渠道共同健康成長的新經銷模式,過分注重出貨而忽略了順暢的實際銷售和合理的庫存而導致的。」宏碁在給本報的聲明中解釋道。

宏碁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艾仁思在這份聲明中宣稱:「目前,這一事件對中國區的經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對經銷商太好」

宏碁在中國鋪天蓋地地投放廣告,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想給經銷商以信心

「宏碁過去對經銷商太好了。」 台灣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員李易聰說,這不僅表現在宏碁給經銷商高出其它廠商不菲的佣金,在某種程度上,宏碁對經銷商可謂言聽計從。

和其它PC廠商不同,宏碁經常會按照經銷商的要求配合開發一些特定規格的PC產品,作為回報,經銷商們也很樂意幫助宏碁分擔庫存的壓力。

宏碁的PC一離開港口,就認列入宏碁的銷售收入,而其它廠商如華碩,則是等到這些PC產品真正賣出去,才會被認列為銷售收入,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宏碁判斷市場的信息滯後。

過去宏碁在蘭奇的領導下,大量往經銷商塞貨,並希望借此沖高營業收入和市場佔有率,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經銷商的不滿和反彈。

「去年以來,宏碁在中國市場鋪天蓋地地投放廣告,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想給經銷商以信心。」一家外資PC大廠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宏碁前一陣密集投放了一批以飛行員代言的「我信、我選Acer電腦」的主題廣告,給其它廠商帶來很大的壓力。

這位負責人認為,PC行業早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投放如此密集的電視廣告,成本十分高昂,並不是行業正常水平所能支撐的,宏碁此舉是希望在短期內借此沖高銷售額。

這些努力也確實收到一些效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宏碁在中國大陸的筆記本電腦銷量增長了一倍以上,營收增長逾70%,並預計第二季度會再創新高。

但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這種策略很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今大家的PC產品差別都不大,宏碁的電腦在返修率和品質上,也並無明顯的優勢。」上述外資PC大廠的相關負責人指出。

在iPad掀起平板電腦旋風後,佔宏碁總銷量達到四分之一的上網本市場開始明顯受到衝擊。在歐洲市場,上網本的銷售開始明顯下滑,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宏碁的高庫存,終於使得此前累積的運營風險開始釋放。本次歐洲市場發生的庫存問題,再次放大了這種模式的問題。

拓墣產業研究所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與經銷商保持良好互動仍是宏碁重要、且應持續經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宏碁也應避免在規格與價格等方面全盤接受渠道商要求,進而造成產品單價及定位混淆的不利後果。

研發投入不足

近5年來宏碁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比重一直徘徊在0.1%~0.2%的低水平位置,明顯低於1.3%~2.7%的行業平均水平

一位剛從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現場回來的台灣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發現宏碁本次展出的產品和一月份CES展會上的展品,居然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反觀華碩,不久前推出的變形金剛平板電腦反響良好,本次Computex上推出的Padfone概念產品又讓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說,這五六個月來其它廠商在研發上大力推進,但是宏碁卻顯得慢人一拍。

問診宏碁:1.5億美元歐洲甩貨真相

這背後其實影藏著深層次的原因。

1992年,宏碁的創始人施振榮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他認為曲線兩端是高附加價值的路線,中間組裝與製造則是相對附加價值較低的經營模式。

基於這一理論,以代工起家的宏碁曾經努力地向微笑曲線的一端移動,打造自主品牌,搞好和下游銷售商的關係,這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成功,2009年,宏碁成功超越戴爾,變成僅次於惠普的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電腦廠商,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卻發現,宏碁式的單純向微笑曲線一端移動的策略,似乎遇到了瓶頸。

按照拓墣整理的數據,近5年來宏碁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比重一直徘徊在0.1%~0.2%的低水平位置,明顯低於1.3%~2.7%的行業平均水平,比起蘋果的3%更相去甚遠——這意味著宏碁對微笑曲線另一端的研發環節,投入顯得不足。

當年的「泛宏碁集團」一分為三時(宏碁、明基、緯創),大部分研發業務分給了主打代工的緯創,而新的宏碁更加側重品牌和營銷,而產品則由仁寶、廣達這樣ODM代工廠商協助開發,其弊端是,宏碁對產品的掌控減弱了。

李易聰說,宏碁推出的平板電腦,除了商標是宏碁的,看上去和其它廠商的產品無甚差別——因為宏碁依賴代工廠商為它開發平板電腦,所以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很小。

在某種程度上,微軟和英特爾把持多年的Wintel聯盟,也削弱了PC廠商的研發能力。「英特爾和微軟拿走了利潤大頭,PC廠商就像在給他們搬箱子。」上述外資PC大廠的相關負責人指出。

在微軟和英特爾主導的Wintel聯盟裡,技術難度最高的軟硬件設計部分都由微軟、英特爾兩大巨頭包辦,宏碁這樣的PC廠商只需在標準規格下設計技術難度並不高的PC產品即可,久而久之,企業研發能力弱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這種差距迅速體現出來。ARM芯片加上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遠遠不如Wintel體系一樣完備,其中留有許多設計空隙,需要PC廠商自己的研發力量去設計完成——台灣廠商過去只重視硬件的設計,在軟硬件結合上的弱點開始被放大。

「台灣缺少軟硬件整合人才……」宏碁離職的CEO蘭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刺痛了台灣的科技業,也點出了宏碁所面臨的尷尬。

這種差距很快在平板電腦時代的競爭中體現出來,當蘋果、三星這樣的廠商依靠自己強大的研發投入,開發出和宏碁價格相差不遠,但是產品設計卻更吸引人的產品時,許多消費者便轉而投向其它廠商。

宏碁前任CEO蘭奇執政時期,宏碁對利潤、營收一直精打細算,成本控制非常嚴格,在各家PC產品相差不大的時代曾經卓有成效。然而從企業利潤上來看,宏碁這種「薄利多銷」的策略,使得自身利潤越來越低。

2010年,作為品牌廠商的宏碁淨利潤只有2.3%,甚至比不上做代工的富士康(3%),而與蘋果高達28.19%的淨利率相比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在果斷完成換帥之後,宏碁也開始有一些新的跡象。業內人士指出,這家世界第二大筆記本電腦廠商仍然有機會。

「憑藉排名前三的PC出貨量,目前宏碁集團在全球仍具一定程度影響力。」 李易聰指出,在其競爭者紛紛與媒體、電影、音樂業者展開合作時,宏碁也應迅速選定策略合作對象,以充實其智能型手持裝置的內容。

在本次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宏碁聯合谷歌推出了11.6吋的Chromebook全新筆記本,以及搭載MeeGo操作系統的10吋平板電腦,目前還很難判斷這些新產品是否能獲得市場的認可,不過多少也顯示出宏碁希望做出一些改變。

目前,宏碁正在大舉招聘研發人才,尤其是軟件人才,以希望補齊自己在研發上的短板。這家世界第二大筆記本電腦廠商的轉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行業的版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1

欧洲零售巨头 如何数字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4/2OMDAwMDI0NjQ2OQ.html

当苏宁、国美这些线下零售商纷纷扩展其网上业务时,那么,京东商城、当当网们将来会开实体店吗?

“我们的数据显示,多渠道模式会比单一渠道的利润高出30%-40%。”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资深合伙人、全球消费零售领域负责人Rune Jacobsen说道。

Rune Jacobsen介绍说,欧洲大陆大型零售商拥有大量的、密集分布的店面,有能力提供库存清点、分店存货查询、分店取货等服务,这些零售商正通过实体店面 的优势,尽力向线上市场渗透。举例来说,一个英国消费者要买一台电视,在线购买可能便宜3%到4%,他可以首先登录一个传统零售商的网站,查看附近的实体 店是否有存货,线上比较、挑选实体店的各个产品,提交为其预留商品的申请,接着直接去店面体验产品,决定要不要买,这种消费者体验可能会更好,至少消费者 售后的难题可以由实体店帮助解决。

Rune Jacobsen谈到,就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等大型零售商,如果从单店辐射消费者数量的指标看,其市场已经趋近于饱和,尤其是在非食品类商品,“这些 零售商,一个战略上的变化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体验,家乐福和欧尚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能发现他们展开了很多试点,尝试新的店面形式来吸引消费者,能够 真正实现差异化的公司将会取得成功”。而长远来说,传统零售商如果想获得成功,就不可能脱离线上渠道。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模式,比如在法国,最通行的模式就 是,通过在网上订购好产品,再开车去店中自取。

与此同时,英国的线上零售商也开始发展实体店面,比如,一家以商品目录起家的企业,拥有大量 线上客户,总共能提供约20000种商品,二三年前即开始设立线下实体店,因为他们意识到拥有实体店非常重要,因为能够提供给客户更好的选择、更快地获取 产品并知道去哪儿退换产品,而且确实有部分客户不愿意在线购买。如今,这家企业在英国市场有超过100个店面。

每家店面可以提供 12000-15000种商品供选择,但实体面积通常都很小,可能只有同等数量SKU的传统零售店面的二十分之一,用户先查哪家实体店有存货,然后通过各 种移动终端下单,比如iPad,决定什么时候去提货,工作人员会由仓储中心取货。在英国,相比较只能从网上购买或只能从实体店购买的模式,这种线上线下选 择的灵活性,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德国,部分传统零售商线上部分销售的服饰,试穿之后,如果不满意,完全可以到线下实体店退货。

“当电子 商务深入发展3-4年后,购物体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将会加强,低价仍然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但不再是唯一的主导性因素。”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叶永辉 补充说道。而Rune Jacobsen领导的消费零售研究表明,多渠道零售商比单纯的实体店或是网店都会更加有利可图。

当然,欧洲零售商 线上的尝试,也遭遇很多挑战,毕竟,在短期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并不容易。在中国,国美、苏宁都开始倾向于将线上部分分拆,独立运作,欧洲部分零售商出现了 类似的举措,“英国一些零售商为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他们或是在内部分拆,或是直接剥离,一是希望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可以有一只小团队专注于这方 面的变化,第二传统部分的注意力经常专注于近期的业绩和工作,新业务部分则希望大力发展新业务,在一个体系内势必会产生矛盾。”Jonathan Sharp说道。

Jonathan Sharp所了解到的大多数情况,剥离出去的公司如果不能上市或是被出售,他们往往会再和母公司融合,因为当分拆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母公司开始视之为重要 资产,致力于创造协同优势。此外,除了自建部门外,欧美零售商还往往通过并购模式打造多元化渠道,比如英国最大的电子商品零售商Dixon,就是购买了一 些独立消费品公司,并与自身进行融合,打造多渠道模式。

由于网上渠道竞争对手更多,品牌和公司非常多,BCG的研究团队认为,差异化是在网 上的环境脱颖而出,“即便是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先期建立了一定规模,也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吸引点来制胜。”BCG合伙人Francois Aubry说道,尤其是垂直化的小型网商,应当致力成为某一小类的专家,或是提出新的满足购物体验的价值主张,“比如针对男性购买礼品的网站,可以为太太 选购礼物提出一些整合的解决方案,打造一种新的购物体验。”

“我想卖产品的确不是最重要的,许多品牌商拓展线上渠道就为扩大销售额,这是一 种普遍的误解。”Rune Jacobsen认为,对于品牌供应商,电子商务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是提升品牌体验,“比如,某冰激凌品牌,将其线上渠道视为与客户的沟通渠道,在线邀请 客户来设计冰激凌,举行冰激凌设计比赛等,致力于加强与客户间的互动,向客户传达其品牌内涵。”Rune Jacobsen坦率地说,“基本来说,大型欧美消费品公司在开拓其电子商务业务方面还不很成功,面对客户具备较强直销能力的大品牌数量极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6

霸王上半年巨虧3億「歐洲股神」無奈割肉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31/2413782.shtml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已過花甲的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在中國股市遭受挫折。近日,安東尼·波頓管理的中國特殊情況基金割肉減持其十大持倉股之一的霸王國際(01338,HK)。
這一行動在霸王公佈今年上半年業績之前,其後,霸王日前推出的中報顯示,公司股東應佔虧損近3億元。
霸王:系「二惡烷事件」影響
這家被「二惡烷」影子跟隨了一年多的日化企業公佈的上半年業績並不樂觀。
霸王集團中報顯示,2011年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為4.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52.7%,而分銷開支卻同比上升20%。集團營業利潤率從2010年上半年的20%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82.7%。
對於銷售業績大降的主要原因,霸王集團認為是 「二惡烷事件」對集團洗髮水銷售造成了不利影響。從霸王旗下幾個品類產品的銷售業績也確實可以看出「二惡烷事件」給霸王帶來的陰霾仍然沒有散去。
據悉,霸王集團核心品牌「霸王」的收入為1.47億元,佔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的33.4%,同比下降了79.4%。主打中草藥去屑品牌的「追風」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人民幣0.85億元,約佔集團總收入的19.3%,同比下降54.6%。
此次中報透露出,霸王其他領域產品呈增長勢態,只是難以與數額巨大的虧損相抗衡。
公司中草藥護膚品牌——本草堂的收入達0.39億元,同比增長29.38倍。重新推出的洗髮和沐浴露系列品牌麗濤收入達0.49億元,同比增長146.2%。而霸王力推的霸王涼茶上半年收入達1.18億元,約佔總收入的26.9%。
事實上,今年3月的年報會上,霸王首席副執行官沈小笛表示,稀釋洗髮水產品佔比是長遠目標,霸王涼茶將成為新增長點,去年剛推出的涼茶收入在0.7億元。
記者瞭解到,霸王集團2009年盈利3.64億元,2010年因二惡烷事件導致營業額大幅下降,全年虧損1.18億元。
「歐洲股神」忍痛減持
波頓被譽為 「歐洲股神」,其2007年之前擔任富達國際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高級投資經理,他被行業內津津樂道的是讓一個初始規模僅10萬英鎊的基金增長了147倍。
據瞭解,安東尼·波頓2010年4月開始管理一隻規模為10億美元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該基金持有的前十大股票包括中國聯通 (00762.HK)、匯豐控股 (00005.HK)、騰訊控股(00700.HK)、招金礦業(01818.HK)、國美電器(00493.HK)、霸王國際、華晨汽車 (01114.HK)等。
港交所資料顯示,8月24日,富達基金在場外大手減持霸王3755.2萬股,均價0.89元,涉及交易金額3342萬元,持股量由5.57%降至4.48%。。
據瞭解,富達於2009年12月首次申報持有霸王逾5%股權,增持價高達5.5元,24日該基金減持當日的收盤價較之下跌了84%。
由於持股量不足5%,日後減持不需要申報。這次減持後,富達仍有1.3億股。
美林此前發佈報告稱,霸王集團產品銷售仍疲軟,只有很少復甦跡象,下調2011年~2013年盈利預測為5%、8%及10%,本次則預測其因為產品滯銷及廣告及推擴開支大,下半年將持續虧損。
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波頓在被問到2013年4月以後是否會繼續掌管這只基金時暗示,他將不會續任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的經理。
他承認,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的表現 「非常令人失望」。他表示,2010年4月成立後,該基金在頭半年裡資產淨值增長了15%,但隨後的半年裡,這些收益又都沒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9

歐洲「後來者」中興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14/100314064.html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南角的Guglgasse大街,一片由廢棄的天然氣存儲中心改造而成的商務樓群,長相怪異,卻聚集了諾基亞西門子、LG、和黃、富士通等等多家跨國科技企業。中興(ZTE)是其中之一,不過,在指示牌上的品牌標誌中看不到。

  「怎麼能忘了打上自己的logo(標識)呢,客戶來了也看不到。」中興總部來訪的品牌部成員見此「疏忽」頗為不解。中興奧地利公司總經理肖明解釋說奧地利政府對企業的審查特別嚴格,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項目沒做成前不敢太「招搖」,連公司標識都不敢打。

  「現在做成了,logo也可以打上去了。」肖明說起來才有點鬆了口氣。

  2010年,由於客戶和黃網絡改造需要,中興開始在這裡設立辦事處。從2008年前後才真正在歐洲電信市場發力的中興,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市場的 「後來者」「跟隨者」。這裡不僅有早已穩紮穩打多年的諾基亞西門子、愛立信等老牌歐洲大企業,也有已在歐洲市場穩居第二的中國競爭對手華為。

  中興承認,先來兩三年的對手華為在歐洲所做的努力,為歐洲運營商們消除偏見,認識並接受中國企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是,市場競爭如此殘酷,後來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2010年6月,歐盟委員會宣佈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兩項調查,涉及金額約41億美元。此時華為和中興已經在歐盟佔據了數據卡市場90%的份額。2011年,中興又先後捲入了與華為、愛立信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

  從反傾銷審查到法律訴訟,在另一個方面顯示了中興、華為帶來的壓力,令原有的競爭對手不得不作出反應。不過,作為目前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五的中興,要想擠入前三還需時日。

與運營商共生

  與歐美老牌電信設備供應商不同,後來的中國企業都選擇了終端先行,為運營商代工。中興在歐洲的多位負責人說,這是讓歐洲運營商們認識並接受他們的最快捷徑。

  中興在2001年即在英國註冊子公司,但直到2005年與和黃英國公司簽署了定製手機協議,才算真正進入英國,也是其正式進入歐洲市場的開始。 這些手機上大多都沒有中興自己的標識「ZTE」,不過如果沒有與和黃英國公司的手機終端合作,恐怕也難成為之後和黃香港的設備供應商,更不會成為2010 年在和黃奧地利的全網替換供應商。

  中興奧地利子公司成立於2005年,初期一直以手機和數據卡終端業務為主。最近兩年才開始發力主營業務,同樣離不開與和記黃埔的特殊共生方式。

  奧地利位居東西歐交界核心地帶,人均GDP在歐洲排第四位,人口870餘萬,卻擁有四家跨國運營商:法國電信Orange、德國電信T-Mobile、奧地利電信以及奧地利和黃3,競爭十分激烈。

  奧地利和黃3是和記黃埔旗下公司,和黃3起步就是3G網。2000年10月和黃在奧地利獲得第一張電信牌照,2003年8月網絡建設完畢開始運營,最初僅10幾萬用戶,現已擁有120萬用戶。十年中和黃3在奧地利總共投入12億歐元,成為奧地利最大外資投資者之一。

  中國內地運營商至今無一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即便是中國移動大膽進入巴基斯坦,也至今不溫不火(詳見本刊2011年第20期「走不出去的中國移動」)。

  和黃3在奧地利也經歷了漫長市場培育期,直到2005年才開始見效,2010年實現首次盈利,不僅用戶數增長了26%,營收也有19%的顯著增長。這也是在奧地利整體電信市場萎縮的背景下實現盈利,來之不易。

  奧地利和黃3的CEO楊•特裡沃諾(Jan Trionow)在接受財新《新世紀》採訪時透露,最初幾年3G並不被廣泛接受,運營商吃了很多虧,後來接受度高了,增長才快起來。

  2008年至2009年底,和黃3受限於網絡,用戶數量和收入的增長都十分乏力,於是決定擴容,並引入了中興。

  2010年初,中興與和黃3奧地利簽署合約,為其部署一張覆蓋全國的LTE/DC-HSPA+商用網絡。根據雙方合同約定,中興將在2011年 搬遷舊有的網絡基礎設施,為和黃3全方位部署相應的無線接入網、核心網、承載網,覆蓋94%的奧地利人口,同時負責此網絡未來六年的運維託管服務。

  該項目從2010年8月份開始執行,整個工程超過4000個Node B,全網核心網超過3600個IP微波。2011年9月中興完成全部搬遷,比合同約定的14個月時間提前了三個月。2010年,中興奧地利公司獲得了60%-70%的新增無線網絡設備市場份額。

  之所以選擇中興,特裡沃諾表示並不是簡單因為低成本,而是中興為和黃3提供了最優惠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根據測速機構Speedtest.net的測試評估,奧地利和黃3經過改造後,無論是網絡傳輸的上行速度,還是下行速度,都已在奧地利四大運營商中位居第一。

  中興與和黃的關係不是簡單的供應商與運營商的關係。2010年底,國銀租賃、中興、和記黃埔三方簽署《和記黃埔奧地利電信資產經營租賃項目》, 建立了一種資產共生的金融租賃模式。以此為基礎,今年3月,中興又宣佈與和記黃埔旗下Hi3G簽署協議,將在瑞典和丹麥為Hi3G建設LTE FDD/TDD雙模商用網絡,成為全球首個大規模商用的LTE FDD/TDD網絡。

競爭空間縮窄

  相比設備供應和網絡服務兩項主營業務,中興的終端無疑在歐洲做得要成功得多。根據近期中興公佈的2011年上半年業績:中興終端整體出貨量 6000萬部,其中手機3500萬部,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0%,超業界平均水平。中興今年宣佈智能終端戰略轉型,智能終端業務成為重點,上半年智能終 端銷量達到500萬部,實現與去年同期超過400%的增長。

  然而,今天的電信市場與五年前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歐洲電信業正經歷一個全新的產業轉型和換代的機會,比如LTE、40G、GPON、智能手機 等,這些新機會讓供應商起點趨於同步。同時,隨著電信業的穩定和飽和,過去各自林立的設備供應商在減少,市場經歷了整合併購期,使得爭奪日益向國際大型電 信運營商(所謂「大T」)集中,這也使得競爭空間遠不如昔。

  中興上下已經達成了一致,未來的競爭主要在大T——誰能獲得更多大T訂單,誰就將成為勝者。為此中興設立了戰略目標:在系統產品方面,中期目標 是進入多數大T,成為其合格供應商,三年內成為無線前三、五年內成為有線市場的前三;在終端產品方面,目前是成為歐洲終端市場的主要玩家,長期目標是成為 最好的定製廠商、市場佔比提升到10%以上,才能成為主流。

  「在正式成為這些大T合作夥伴前,必須要讓他們瞭解並信任。越早接觸,溝通時間越長,獲得訂單的可能性才更大,前期工作少不了。」負責歐洲市場 的中興第四營銷事業部副總謝峻石坦言,終端的合作遠遠不夠。為此,中興採取了運營商建立聯合創新中心的做法,比如與沃達豐德國設立研發實驗室,主動讓運營 商更早認識自己。

  特裡沃諾表示,如果說對中興還有何要求,就是希望中興能加大對消費品牌的宣傳,提高在消費者中的認可度。

  中興高級副總裁朱進云介紹,目前終端產品已完成了佈局,主要問題是如何成為主流。從中興在歐洲銷售業績最好的英國市場看,在數據卡方面,中興佔 據了大約35%-40%的市場份額,處於市場領導地位;手機市場中興佔有率也一度達到8%的最高值,但是長期看必須佔據10%以上的市場份額才可能成為主 流。

  在歐洲大T戰略中,中興的相關管理者都認為,中興仍可保持兩個優勢,一個是傳統的性價比優勢還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另一個是靈活優勢,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但從目前來看,中興在無線市場所獲大T訂單還非常有限。

  競爭對手給予的競爭壓力也在增加。華為也加大了在終端手機上的擴張步伐,日前正式宣佈終端公司獨立。愛立信在歐洲三國對中興發起的專利訴訟,不僅要求賠償,還請求英國、意大利和德國法院禁止中興手機的銷售。這些地區都是中興在歐洲終端銷售最好的市場。

  中興總裁史立榮已清醒地認識到,一方面,在銷售收入和市場佔有率上,必須在主要產品、主要市場成為前三,歐洲市場佔據全球市場四分之一以上的份 額,無法繞開;另一方面,歐洲是高端客戶的集中營,大T眾多,得不到大T市場的支撐,就算總銷售額比較多,也難以有高的利潤率,無法處於行業領導地位。

利潤壓力

  2010年,中興在歐洲銷售額增長率突破150%,歐美地區收入佔公司全球整體營業收入21%,首次成為中興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區域。今年上半 年,中興國際業務收入達到208.10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55.7%,同比增長36.4%,其中,歐美市場佔比進一步提升至24%。

  歐洲市場對於中興的地位不言而喻。謝峻石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坦言,佔領歐洲才有全球市場,在歐洲進入前三,才可能成為全球前三。

  到2010年中興與Telefonica、Telenor、KPN、TeliaSonera、和黃、TIM在內的多家歐洲主流運營商達成合作。但是,要成為主流設備供應商,與第一梯隊運營商結成合作夥伴,中興還有距離。

  由於面臨B-B向B-B-C的轉變,中興在消費市場的品牌推廣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必然影響到利潤空間。

  財新《新世紀》記者在德國第三大運營商E-Plus位於柏林的旗艦店看到,當地銷量最好的一款「Blade」手機,正面運營商標識「BASE」,背面則印著「ZTE」。即將推出的「Skate」等三款手機,還將首次在正面直接印上「ZTE」。

  中興品牌部部長戴澍介紹,中興品牌部對「ZTE」品牌標識在手機上的推廣有獎勵。「只要印上了ZTE的logo就有獎。與運營商品牌同時存在的雙品牌有獎,單獨出現『ZTE'品牌則獎勵更高。」

  「可能歐洲的不同人群喜歡用不同材質、按鍵。對手機這些基礎的研究,我們還只是從頭開始,經常因為細節問題而不被客戶認可。」中興德國E-Plus項目組負責人崔佳承認。E-Plus是荷蘭KPN電信集團在德國的子公司,也是德國第三大運營商。

  從現有諸多項目來看,正是低價、高效、優質的服務包,幫助中興一步步贏得市場。在中興最擅長的終端領域,中興也推出了千元智能終端戰略,確實即時搶佔了市場。但是這也導致中興毛利率長期處於低水平。

  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至2009年,中興在全球無線通信市場份額從2006年底的1.95%升至2009年的12.6%。同期,其最大競爭對手華為在全球份額從2.9%升至22.1%。

  今年8月中興公佈了上半年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373.45億元,同比增長21.55%;然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68億元,同比下降了12.42%;基本每股收益為0.27元,同比下降15.63%。

  這是中興2006年低谷之後,第一次利潤大幅下降。中興認為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為實現海外運營商的規模突破和份額提升,採取的產品策略所導致,另外在智能終端市場切入階段不得不採取積極營銷策略。

  中興E-Plus項目負責人還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E-Plus已經與阿爾卡特朗訊簽署了運維託管協議,在與中興合作網絡服務整體替換 後,按理中興應該立即全部換掉愛立信等其他設備供應商的產品,但是為了基站建設的進度,項目組選擇了部分替換,部分幫助對手升級,部分分包的方式同時進 行。「很多不該中興做的事情,中興都包辦了。」這位項目負責人說。德國E-Plus公司 CEO、CTO都一致稱,讓他們非常驚嘆的是,中興員工可以一天工作16個小時的強度和投入精神。

  這確實大大提高了運營商的效率,卻是以降低中興自身的利潤率為代價的。這或許是為進入歐洲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對上市公司不可持續,未來必須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5

美國:救歐洲就是自救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85.html

  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早8點,當人們還在消化兩個小時前中國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 率的消息時,一劑效力更大的強心針注入歐美市場。

 

  美國、歐洲、英國、加拿大、日本和瑞士央行聯合宣佈,將從12月5日起降低短期美元互換利率50個基點。在飽受債務折磨的歐洲因流動性匱乏而急 需美元資金之際,此舉不啻美聯儲為全球降息。

  美國PNC金融服務集團高級經濟學家葉文斌向財新《新世紀》解釋,根據六大央行降低互換利率的雙邊互換協議,美聯儲可將美元借給歐洲央行,緩解 歐洲央行的美元流動性壓力;歐洲央行需要提供同樣價值的歐元作為抵押,但美聯儲不會把這部分抵押資產從其在歐洲央行的存款賬戶取出。歐洲央行再向歐洲商業 銀行提供美元流動性,待商業銀行向歐洲央行還本付息後,歐洲央行再將這部分美元資金歸還美聯儲。

  「協議並沒有明確提出數量限制,這意味著互換的規模並非由美聯儲決定,而是由歐洲央行願意借多少來定。」葉文斌說。

  與2008年秋天不同,此次病灶不在美國次貸市場,而在歐洲主權債務;當時問題出在金融機構,發達經濟體政府資產負債表還相對健康,而這次則是 政府債務已成毒瘤,隨時殃及金融機構。

  「此舉是為了防止金融機構流動性危機演化為倒閉危機,為本已脆弱的政府財政再添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孫濤說。

  穆迪經濟學家加伯(Ben Garber)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有必要採取超常規行動避免歐洲銀行的流動性危機,主要央行必須採取行動支撐全球金融體系,確保下一步形勢惡化 不會導致私營金融機構的無序崩潰,因為各國央行已經從雷曼兄弟的倒閉中學到了沉痛的教訓。

  通過注入更多流動性來化解危機,是飲鴆止渴還是必經之路?無論如何,全球央行聯合行動的序幕似已開啟。

更便宜的美元

機構之間的不信任程度達到多年來高點,歐洲銀行業日益面臨美元流動性緊張局面

  此番六大央行達成的協議具體內容包括:將現有的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定價降低50個基點,新利率將從12月5日開始應用於所有操作中,且協議的授 權時間將延續到2013年2月1日。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以及瑞士央行還宣佈將繼續為期三個月的投標操作。

  此外,六大央行還達成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由此,在市況需要時可提供其中任何一個國家貨幣的流動性,這一協議也將持續到2013年2月1 日。

  央行聯合行動的主意是誰想出來的?美聯儲聖路易斯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說,「我不知道,這是民主的決策過程,我很願意支持。」

  政策出台當天早上,CNBC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克萊默(Jim Cramer)將這一天稱為「經濟上的諾曼底登陸日」,並暗示這一舉措可能將某一家處於崩潰邊緣的歐洲銀行拉了回來。

  最近幾個月,國際金融市場信心缺失,機構間不信任度達到多年來高點,歐洲銀行業日益面臨美元流動性緊張局面。惠譽評級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 5月底至10月底,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在歐元區銀行的投資減少42%;資金從法國市場撤出尤為嚴重,一些貨幣市場基金在法國市場的頭寸減少超過三分之二。

  為應對流動性困局,全球主要央行間的貨幣互換並非首次。2007年12月,在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全球主要央行曾推出貨幣互換,至 2010年2月結束。三個月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美聯儲恢復貨幣互換,原計劃2012年8月到期,此次協議將之延長至2013年2月1日,並降低了 美元的借貸成本。

  「美元互換協議是這場金融危機中的無名英雄。」高盛經濟學家潘德爾認為,提供美元貸款在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中起了關鍵作用。最高峰時,美聯儲通過 貨幣互換協議提供6000億美元貸款,佔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約四分之一。

救援與自救

六大央行聯手,實質卻是美聯儲變相救助危機深重的歐洲國家

  美聯儲在聲明中特別強調,美國金融機構目前在短期市場獲得流動性並未面臨困難。BMO資本集團外匯策略師布什切(Andrew Busche)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即使市況惡化,美聯儲也有一系列工具可供支持,因此,此次行動的主要著眼點在於大西洋彼岸。

  這實質是美聯儲變相救助危機深重的歐洲國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不久前結束的歐盟-美國峰會上表示,美國準備作出自己的貢獻。但美國駐歐盟大使柯 拉德(William Kennard)隨後便強調,美國無意對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提供任何實質性援助:「美國願意提供建議、指導,但我們自己也面臨問題。」

  前達拉斯聯儲副主席、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斯科(Gerald O'Driscoll)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此次與其他幾大央行一起行動,更像是在為美聯儲打掩護,「這相當於美聯儲在幫助歐洲疏困,至於其他央行加 入,我認為更多是政治考慮,以免美聯儲的動作顯得過分明顯。我相信美聯儲將為其拯救歐洲債務危機而面臨質詢。」

  果不其然,在美聯儲宣佈出手當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保守派參議員保羅(Ron Paul)就聲稱美聯儲是在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拯救「肆意揮霍」的政府。這位美聯儲的堅定反對者還暗示,美聯儲受到白宮的影響。

  孫濤認為,美聯儲之所以如此介入,一是因為歐美金融市場密切聯繫,美國金融機構持有的歐洲銀行債和國債說不清楚風險敞口到底有多大;二是如果貿 易大幅下滑,會對美國經濟復甦造成直接衝擊,現在市場影響已經超出物質範疇而是到了信心危機;三是美國明年大選,目前失業率高企,需要經濟加快復甦。美國 目前情況下「援助歐洲就是在幫助美國自己」。

  高盛經濟學家威爾遜(Dominic Wilson)在11月30日發佈的報告中稱,由於有些歐元區銀行在非歐元區市場有業務,收縮資產負債表的壓力會通過「去槓桿化」的渠道在市場間蔓延。他 認為,歐元區風險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比目前看到的貿易層面的影響更嚴重,主要通過金融市場渠道。美聯儲最近的高級信貸員調查顯示,銀行可能收緊 信貸標準的前兆已經出現。

  最近相對樂觀的經濟數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者對美國再度陷入衰退的擔憂。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就業服務公司(ADP)11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 示,11月美國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加20.6萬。

  但多數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前景不樂觀。威爾遜預計,2012年上半年美國GDP增速將從2011年下半年的2%放緩至1%;重要的原因是,財政 政策對美國真實GDP的負面影響在2012年初將擴大到1個百分點。

  在此形勢下,儘可能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國顯然也是必然的選擇。

只是開始

「預計美國將推出QE III」

  在六大央行聯手行動的刺激下,全球股市表現極為亢奮。當天美國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4%。道瓊斯指數上漲490.05點,創下2009年3月以來 最大的單日漲幅;標普500指數上漲4.3%,是8月以來最好的單日表現。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報收2620.34點,上漲104.83點。

  承壓已久的金融股漲幅最大。11月29日因為標普降級而跌至2009年3月以來最低價格的美國銀行,上漲7.3%;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漲幅均超 過8%,摩根士丹利漲幅更是達到11.1%。

  此次聯手行動雖是意外之喜,但市場如此劇烈的反應仍有過激之嫌。多位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此次行動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解決市場上的流動性壓力,但遠不能解決根本的清算能力問題。六大央行的聯合行動對全球金融市場支撐的信號意義,遠超過其實際作用。

  穆迪經濟學家加伯認為,11月30日央行間的互換協議,僅僅是已有項目的擴展,「其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被誇大了,市場的積極反應也有些過頭」。問 題的關鍵還是主權債務,歐盟、歐洲央行和IMF仍然必須採取必要的支撐和改革措施,來緩解金融市場的動盪。

  對商業機構,流動性不足意味著目前沒有流動資金還債,而失去清償能力是指資產總額少於負債。對於主權國家,則有所不同,其清償能力,關係到國家 的經濟總量和稅收能否跟國家的各類債務和財政義務同步增長。目前希臘已經明確會出現違約或減記,所以國家的清償能力就失去了可信性。

  各大央行的做法目前只是治標之策,真正問題在於歐洲銀行持有大量正在惡化的主權債券,而包括德國在內的北歐國家反對在建立統一的財政機制之前, 用歐洲央行來解救陷入困境的國家,這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國家主權債面臨的壓力。

  葉文斌認為,此次行動在於給歐洲各國達成政治協議提供了時間窗口,而能否達成包括建立歐元區統一財政體系的政治協議,將關係到能否解決清償能力 問題。「問題是現在釋放的流動性在未來如何被吸收。」他認為,近期歐洲受經濟形勢所限,通脹風險並不大,美國的通脹短期內也會在美聯儲的預期範圍以內,但 未來如何應對將成為挑戰。

  參與聯合行動的六大央行各自情況迥異。英國央行面臨和歐洲央行類似的問題;加拿大央行本身不太需要美元流動性,反而可以提供支持;瑞士央行本身 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有能力對歐洲央行進行更多援助。這幾家央行更主要是發揮配合作用,不能在這時候收緊美元流動性,但行動主力肯定是美聯儲。

  然而,六大央行聯手注入流動性這一行為,被多位市場人士解讀為,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可能比預料到的或已經浮出水面的更 嚴重。因此,這次行動只是開始。

  「幾家主要央行極有可能採取進一步的協同行動。」加伯認為,央行可以找到很多有創意的方式,向銀行提供融資支持,包括通過注資、由各種抵押物支 持的貸款或者債務擔保。

  高盛經濟學家威爾遜也認為,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更激進政策的可能性大大增強,「預計美國將推出QE III」。

  美聯儲聖路易斯主席布拉德認為,如果出現類似2008年至2009年的流動性危機,央行可以創造出各種新型工具支持市場,第一步是重啟前兩年已 經用過的、經過實戰檢驗的工具。但他強調,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央行貨幣政策,而是有些國家政府借債過多,解決主權債務危機沒有「靈丹妙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